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f10042056.html,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

作者:伍红

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8期

摘要:新闻评论是新闻产业重要的一环,但随着新技术支持下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专业

的报刊新闻评论及电视新闻评论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也不断创新以适应多元的受众需求。

关键词:多样性;大众评论;超链接

1 新闻评论的要素

自第一份便士报问世以来,内容的日益丰富与报业集团的整合都促进了当代报业的形成。报纸出现之初,其目的在于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分享最新的事件与现象。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关于新闻评论的定义有两种说法:第一,它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影响实践的一种文体。第二,它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

他们都强调以新闻事件、事实为对象发表意见、言论,这表明新闻评论需要有自身的态度、立场,具有时效性。新闻评论包括以下五种形式:第一,社论:包括专论、编辑部文章等。社论是规格最高的评论,代表编辑部的观点。第二,本报评论员文章:包括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等,规格次于社论。第三,短评:代表编辑部意见的短篇评论。第四,编后记和编者按:是编辑为新闻报道或文章加的说明或批注。第五,专栏评论:一般署作者名字,形式活泼,体现作者风格。

新闻评论由以前在纸媒及电视媒体上呈现的专业化姿态,变成信息化时代多样呈现,不仅是其形式的多样性。例如,深度评论、系列整合评论、网友一句话式评论等等;在参与评论的人员构成,也打破了专业新闻从业人员的藩篱,大众通过移动设备随时参与新闻评论,甚至开设“一言堂”,建立博客、独立网站等发表自己或转载与自身意见相似的新闻评论,这导致新闻评论的大众化,并且大众的参与又反过来促使专业新闻人员不得不关注民众态度,进而促使大众评论更加踊跃。

2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

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例如,数字报刊、移动电视、网络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伴随着数字网络的普及,网络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受众参与广泛的特征吸引传统媒体介入。而从一开始就抓住了新媒体这一趋势,在新媒体环境下打造媒体托拉斯的门户网站。例如,腾讯、新浪、搜狐等,其讯息的焦点一定是新闻,在新闻中也普遍开设“评论”,伴随着“无纸化”阅读的热潮,纸媒也开辟电子版。例如,《人民日报》《新京报》等。在传统纸媒的

新媒体新闻写作与制作

网络新闻业务与传统新闻业务1、新闻资源的全面利用2、层次化、网络化的新闻组织方式3、实时的文字报道4、多媒体采访与报道5、新闻报道中各种层次的互动 网络新闻编辑的四个层面1、网络新闻的选2、网络新闻的加工3、网络新闻的整合4、网络新闻的延伸 网络新闻编辑的角色特点1、网络新闻编辑的主动性与被定性2、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整合性和原创性3、把关人角色 网络新闻编辑的发展趋势1 、多媒体内容编辑的比重将不断上升2、网络新闻编辑分工不断细化3、网络新闻编辑新闻加工向高层次发展4、从面向单平台编辑向多平台编辑发展 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采集相同点是什么1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不变2对新闻工作基本原则的坚持不变 网络新闻采集的优势在哪里1、网络新闻作品的多层次写作2、全时与互动3、新闻资源的利用4、多媒体技术的利用 影响网络新闻采集的因素1、政策环境2、法律环境3、著作权法4、经济环境5、技术环境因素 对网络新闻真实性的判断1多源求证2内容分析3调查核实4技术判断 网站策划指1、根据现实的情况与信息,判断市场变化的趋势,针对未来网站建设做当前决策2、对网络媒体的规模、结构、形象进行整体设计3、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谁来做。 网站策划解决的问题1网站战略发展策划2网站内容策划3网站形象策划4网站市场行销(如何提高访问量)5网站品牌形象推广6网站内部人员安排 网站策划的原则1指导原则2全面原则3个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5迅速原则6团队原则 调查分析阶段1网站的服务对象2社会环境3竞争对手4自身条件分析 属于内容的构成要素1网页名称2标题3正文4图表5标语 一个网站的网页构成:主页(homepage)首页(frortpage)新闻文章页(news articles) 属于造型的构成要素1标识2文字3图标4插图5动画6背景7声音 网页编排设计原则1网页编排首要原则@主页以占用空间和带宽小的静态文本和小图片为主@避免占用空间大的背景、图表、视频、动画在主页上出现@建立合理的网站布局,链接点不要太多太杂2版面布局原则:统一性原则、均衡性原则、对比性原则、节奏性原则、视觉冲击中心 新闻网页设计注意原则1简化新闻信息的阅读路径2网页的设计应以功能为先3借鉴报纸版面编辑方法原则4利用新技术,方便网络新闻的打印 新闻栏目与内容的规划1依据新闻来源的特色2依据报道内容的特色3依据与其它媒体合作形成的特色4依据新闻延伸形成的特色5依据对传统新闻栏目分类的借陈出新 网页框架布局的设计1框架模式2文字的编排3字体的运用4网页设计中的色彩 主页的功能1对网站内容的介绍2引导浏览者到他们要去的地方3吸引网民的注意力 新闻网站的一般结构1分类新闻2新闻服务3多媒体新闻4地方性新闻网站 网络新闻标题的主要特点1题文分家2慎用长题3大多单行4宁实勿虚 网络新闻单行题的制作1、一句话题2两(三)句题、一条新闻3两句题两条新闻4标题+摘要4标题群 标题群:是围绕某个主题或事件,在一个大标题统率下,由多种传播符号(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构成、即时滚动播出多个存在相互关联的新闻小标题的集合标题群写作形式:1标题群的小标题一般是加“[ ]”标志2在一些网站也采用“大字号标题+小字号标题”的方式,“小字号标题”一般是作为副题,“大字号标题”作为主题标题群形式优势1大标题将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最新、最重要的事实突出2将不同的新闻事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充分展现新闻事件的动态性和新闻事件间的相关性3既突出了新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又为普通用户梳理出事件发展的脉络4展示出立体化的传播思维和空间层次感,形成一种网络新闻专题报道样式 网络标题的加工原则1准确2客观、真实3掌握分寸4导向正确5言之有物6生动形象 锤炼标题文字12删去可有可无的字3改变叙述方式4适当运用约定俗成网络新闻内容整合编辑的手段1依据新闻素材组织新稿件:综编、缩编、拆编2编辑引导性内容:为引导阅读而撰写导读、加小标题、加注点评3 相关内容的编辑1配相关内容1)同一事件的相关内容2)类同事件3)配资料4)有关服务2、 2)全文切入3) 关键字超级连接3、把握好尺度(1)注意关联性(2) 坚持正确导向 热点事件的报道一段时期内,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 灾难新闻报道1客观的报道2报道事故的同时,

新媒体和新闻评论资料

新媒体背景下,尤其是微博出现后,新闻评论出现哪些变化和问题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速度发展,网络数字化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新媒体时代,也有人叫做“后网络传播时代”。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要有四大特征: 一是互动性。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先进者可以对网络技术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这使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二是快捷性。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具有更加传播的特点,为传播媒体打通了渠道。 三是大众性。新媒体由于形式多样,使参与者都可以通过各自的平台进行交流,这使得平台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主体。 四是多元性。新媒体不断的涌现,内容涵盖面广,其表示形式表现出日趋多元化的特征。 在此背景下,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和力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一、中国的新闻媒体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新闻评论的繁荣也引人注目,其数量和影响 与日俱增。评论的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载体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评论、博客言论等新媒体评论给传统的新闻评论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当代中国的新闻评论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 当代新闻评论作为强化、反馈新闻报道效果的有力形式之一,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干预生活、监督社会、整合资源的力量。新闻评论在当代尤其是现时代的发展,可谓华丽转身,既是传媒深化报道机制、重建主流话语权的重要方式,又是公民表达、公民参与的有力工具,更是构建公共空间、促进社会民主的重要路径。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与新媒体的出现有关。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动性、及时性、便捷性、海量信息、低门槛为特点的新媒体,克服了内容单薄、寄生性强的弱点和不足,通过整合的手段,不断拓展人和媒介之间的关系,将人和媒介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争夺新闻受众群的同时,也扩大了受众群。 新媒体以海量信息、反应快捷见长,传统主流媒体则是以真实性、权威性制胜。传统媒体通过纸质媒体扩版、电子媒体增加频道的方式,在内容方面增加了厚度,以应对公众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但在信息量越来越大的媒介时代,光靠简单的事实性信息,已经无法制胜,公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单向度的信息,在转型期更需要具有指导性的观点信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闻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资讯拼搏,而转向了更有厚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观点竞争时代,因此,一个全新的评论时代到来了。 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上的评论多是以政治性、思想性为诉求点,追求宣传为王。在此背景下,公众的价值观相对趋同,以党报为主要阵地的新闻评论,则面孔庄严、义正辞严,虽然不乏评论佳作,但总的来说形式单一,说教味浓,语言老套干瘪,容易使人产生阅读疲劳,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以网络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出现之后,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因为网络的低门槛,让公民发言成为可能。网民们可以在BBS论坛、新闻跟帖、博客(尤其是微博)等阵地上,相对自由地表达观点。这种被解放了的表达

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写作方式的改革创新研究

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访写作方式的改革创新研究 作者:努尔兰·胡斯曼 来源:《新闻传播》2020年第18期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与传统传播时代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传播渠道、传播技术、传播内容以及受众的媒体习惯等方面。可以说,这些变革对于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既是冲击,亦是机遇。如果能够顺应传播时代变化做好改革创新,新闻记者等工作人员将会在新媒体时代赢得新的发展和突破,反之则将被时代所淘汰。对此,探索新闻记者各项专业业务,如采访写作方式的改革创新就成为当前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方向。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采访写作带来的冲击,进而从采访与写作方式两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路径。 [关键词]采访写作;新闻记者;新媒体时代 一、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采访写作带来的冲击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是以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和迅速普及而诞生的一个全新传播时代,其“新”主要体现在媒体技术新、媒体传播渠道新、媒体内容新以及媒体传播理念新等等。可以说,涉及媒体传播的各方面要素都在新媒体时代发生了变化,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受众媒体习惯、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等的变化。在受众媒体习惯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受众更为习惯于新媒体的使用,且在信息浏览与获取上日渐碎片化,受众传播互动的要求也日渐强烈,这是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最主要特征。在传播渠道上,依托互联网的各种新媒体开始逐渐成为传播主流,传统媒体开始探索与新媒体的融合,使得当下传播媒体间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这是新媒体时代传播渠道上的显著特征。而在传播内容上,信息内容的网络化、融合化趋势开始明显,这使得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内容更为丰富、体量更大。可以说,新媒体时代的这些特征也是对新闻记者采访写作影响最大的因素。 (二)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采访写作的冲击 从新媒体时代的特征进行针对性分析,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采访写作的冲击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受众媒体习惯变化使得传统的新闻采访写作不再适合受众的阅读浏览需求。传统新闻记者的采访写作主要面向传统媒体传播,其内容模式固定统一、缺少变化,且内容篇幅通常较长,语言运用书面化。这种采访写作方式固然能够体现出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但却无法满足

网络新闻及新媒体研究报告讲义

网络新闻和新媒体研究 一、网络新闻和新媒体研究 二、新媒体传播 三、个案探讨 四、研究选题和论文框架 一、网络新闻和新媒体研究 (一)总体说明 (二)研究的学术基础和内容框架 (一)总体说明 课程目的: 1)和大家一起探讨和讨论网络新闻传播问题;2)帮助大家找研究题目;3)介绍比较规范的研究规则和论文样式。 人民网现在传媒大学设立面向学生<本科和研究生)的网络新闻和传播优秀论文评选,每年一次,大约是6月截止,去年举行了第一届,今年是第二届。希望大家也能参加。 课程范围: 课程名称是“网络新闻和新媒体研究”。国外的新媒体研究范围极广,我们的大致覆盖新闻学、传播学和网络新媒体研究三大部分和领域,其中核心领域和关注焦点是新闻传播。在网络和新媒体研究中,不可避免会涉及跨领域和许多更广泛的问题,但是希望大家还是要注意与新闻传播的关联和侧重。 我们课程的重点阅读也在新闻学、传播学和网络传播等方面,希望大家重视。一些同学是跨专业的学习背景,原本接触这些内容不多,觉得进入和熟悉有难度,不知如何下手。我的建议就是:大家要读新闻学、传播学的基本书目,要具备这些领域的基本知识和背景情况,然后在进入网络传播和新媒体研究时,就会有依凭和联想。知识和阅读相对有欠缺的同学,希望抓紧补课。 课程书单: ——指定教科书: 邓炘炘著《网络新闻编辑》,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金梦玉编著《网络新闻实务》,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课程推荐的其他阅读书籍: -- 鲁曙明洪浚浩主编《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也说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写作

学海纵横 一.新兴媒体的出现 新媒体是近年来刚起步发展的事物,它是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为传输载体的,互动式、数字式复合媒体。它的产生与发展势必会对文化传媒起到的一次革命的推动作用。新媒体通常包括数字广播网络,无线传播网络,互联网社区,以及融合性网络载体。与旧媒体相比,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借助信息时代强大的网络传播链路,信息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最广泛的传播。同时浏览者也更方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都是新媒体传播的最广泛的工具,还包括商业地带的电子大屏幕,公交站亭的液晶显示屏等。新媒体的传播无处不在,外延更是在不断的拓展。文明发展至今,从结绳记事到甲骨钟鼎、竹简帛书,直至印刷术的发明和网络时代的出现,已经历了若干次的媒介革命,而每一次媒介的变化必伴随着文学自身的发展流变与文体的创新。影像的发展也同样如此。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后,是新闻和新媒体有可能发生联姻的时代。并在其为基础上诞生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手机报、移动电视等。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来说,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二.新媒体下的新闻写作 新媒体新闻写作把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结合起来,来表现一个个完整的、立体的、人们“喜闻乐见”又不失其深邃的新闻故事。新闻写作者们可做的事情更多,也更为有趣。 通过视频,受众在“阅读”新闻时,希望可以看到尽可能全面的、可以自由选择关注的重点,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记者编辑认为他们“应该知道”的,放上一小段视频往往可以让受众感觉他们接触到了更多的真相。 曾几何时,也许你还记得乔布斯结束最后一次苹果媒体见面会后倚靠在妻子肩头的那一刻,罗伯斯用他的左手盖住刘翔右手的那一瞬间,一场灾难过后留下的废墟里蒙尘的一张全家福。要知道,仅用言语是不足以表达这些转瞬即逝却意义非凡的瞬间的。数据与信息的可视化主要旨在借助于图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通过直观地传达关键的方面与特征,在平面媒体新闻写作中运用数据可视化手段,不仅能够直观展现事件的脉络进展,还能够让人出其不意地眼前一亮。 “9·11事件”时世贸大楼倒塌的那一瞬间给人以大片般的震撼,通过声音有多少人能够在听到遇难者与亲人最后的对话时能忍住眼泪?通过这强化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互动,增强受众对传统媒体内容的粘性。 文字与新闻写作者的友谊最为长久深厚,新闻写作者们通过文字来向公众传递自身所见所闻所思之中有认为价值的内容。在新媒体新闻写作中,我们有了更多的好帮手来展现事实,文字更适合作为辅助解释,以及表达适度的、理性的观点和评论。 三.新媒体新闻写作的融合趋像 新媒体新闻写作的工具各有其利用价值,为了做出“更好”的新闻,我们要做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真正的融合。 微博的出现为现代新闻传播增加了一种新渠道。具有独一无二的便捷性,使人人都是新闻发布的源头。微博对于用户的要求较低,只需进行简单信息发布,不必像博客的相关博文进行一定的语言组织及文章结构安排。微博的更新非常迅速。现代新闻传播通常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等渠道,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门户网站也逐渐成为新兴的新闻传播载体,而微博正是技术与时代结合的重要产物,它通过自身的便捷性为新闻传播带来了一种新的传播渠道,提高了传播速度,实现了新闻的时效性,降低了对主流媒体的依赖,使得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垄断现象消失。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新闻传播的迅速发展也是指日可待的。 网络新闻是突破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它将无序化的新闻进行有序的整合,并且大大压缩了信息的厚度,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网络新闻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这将完全颠覆网络新闻的传统概念。1994年4月,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1995年1月,《神州学人》杂志成为中国第一家上网媒体。从那时以来,中国网络媒体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这一阶段也可看作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网络媒体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一个最直接也是最突出的表现,是网络媒体在新闻业务方面的进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它在不断吸取传统新闻业务养分的同时,也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崭新面貌,有些,甚至是革命性的,并有可能对整个媒体的新闻业务发展产生影响。 手机报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彩信手机上,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动漫和WAP(上网浏览)等功能。手机报,已经成为传统报业继创办网络版、兴办网站之后,跻身电子媒体的又一举措,是报业开发新媒体的一种特殊方式.手机报的载体是手机,用户随时随身携带,所以,手机报编辑可以将新闻第一时间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省去了报纸的印发环节,而且和电视、电脑相比,它不受地点限制,也为用户节省了接触媒介的时间。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手机报可以像网站一样实现新闻的动态传播,用户不仅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新闻的结果,而且可以时刻关注它的发展过程,使用户身临其境般地感触新闻事件。 总之,新媒体加强了与新闻的相融,以传统媒体的报道经验为基础,对数字新技术环境下的新闻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强化了对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利用,重视网民对报道的推动,采取多种创新策略,以互动、共创的报道为业务目标,把新闻报道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重视传统媒体力,全面多样合作发利用的新闻资源。新老媒体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它们的相互作用、影响,乃至融合,需要我们在利用好新媒体的同时要监管好,维护好我们的文化环境。这样新媒体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越来越多的受众。 参考文献: [1]《新闻采访与写作》高钢高等教育出版社. [2]《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彭兰著新华出版社. [3]《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张咏华复旦大学出版社. 也说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写作 罗 霄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 湖北省咸宁市 437100 摘 要:新闻一直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渠道之一。.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发展更新,它正在改变着传统新闻传播的技术格局,内容格局和市场格局.新闻的写作正不知不觉的呈现多种新的融合,新媒体让我们的新闻写作趋于更加时代感与新鲜的活力。本文就新媒体环境的新闻写作新趋向作一个小议。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写作;融合 203

新媒体文本写作技巧及方法

新媒体文本写作技巧及方法 新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其呈现信息的方式不同于传统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用户浏览新闻的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新媒体新闻文本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也随之发生改变。下面,为大家分享新媒体文本写作技巧及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提要突出关键词 新媒体用户点开网站主页的相关标题进入正文后,会在正文标题下面看到一小段话,一般100字左右或更短,这就是内容提要。有一些网站的内容提要直接放在主页新闻标题下面,例如英国BBC网站;还有的网站采用弹出式标签技术,当鼠标滑过某条新闻标题时弹出文字框显示该条新闻提要,移动鼠标后文字框自动消失。内容提要的作用是解释或补充标题的内容,报告新闻事件最新的动态,文字要简练,尤其要注意突出关键词。关键词是一个文本中的核心词语,揭示稿件最核心的内容,以吸引用户,提高文本的检索率和利用率。一般来说,关键词包含在新闻5W中,关键词的数量不宜过多,三至五个即可。 正文:语言简洁,内容平实 1.简洁。新媒体新闻文本一般保持一个屏幕长最好,最长不要超过两个屏幕;每句话要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段落简短。

2.语言平实。文本用最简单、准确的文字告知信息即可,不需要大段大段的抒情议论,要避免花哨难懂的词汇,多采用通俗平实的文字。记住用户浏览新闻是为了获取信息,而不是追求文学性。 3.一段表达一个意思。用户在阅读新媒体新闻文本时大多是跳跃式阅读,因此,文本最好一个段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便于用户搜寻式阅读和跳跃式阅读。 4.多用小标题。过长的新媒体新闻文本要善于用小标题将文本分成几块,便于用户搜索和选择信息阅读。 5.重要信息优先原则。文本要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置于最前面,无论是整个文本写作还是文本中的某一个段落写作,都要遵循重要信息优先的原则。新媒体用户绝对不喜欢在文字堆里艰难跋涉,他们希望在开头就能找到想要的信息,这与传统新闻写作中要求的“倒金字塔结构”完全一致。 注重事件背景介绍 新媒体新闻文本写作中背景使用非常重要,有时候用户对背景信息的关注高于新闻本身。文本中多运用事件背景可以让用户对新闻的了解更全面、更深入,也有利于用户围绕新闻获取拓展性信息。并非所有事件背景都要写进文本,要选择能说明问题、紧扣报道主题、用户有兴趣了解的事件背景,注意背景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新媒体写作复习期末资料完整版

1、填空题(10道) 2、ps操作题(1道/共20分) 3、名词解释(4道) 4、简答题(4道) 5、论述题(2道) 那么,何谓新媒体传播?(提问:新媒体有哪些?) “新媒体”或者“新媒介”并非一个科学的概念界定,只是在与“旧媒体”的对比中产生的时间性概念。 概念尚未达成共识,新媒体的核心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在信息时代,不仅是新的技术变革和物质形态的变化可以产生新媒体,新的软件开发,新的信息服务方式的推出都可以称之为一种新媒体的诞生。 广播,电视相对于印刷媒体是新媒体,但对于网络媒体便是“旧媒体”。每一次媒体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所谓的“新媒体”,特别是在知识爆炸,技术更新的今天,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新媒体的外延更是不断地拓展。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新媒体分为四类: (1)基于互联网:如电子杂志、电子书、网络视频、博客、播客、sns(解释一:社会性网络服务解释二:社交网站)、微博、其他类型的网络社区等。(2)基于数字广播网络:如数字电视、车载电视、公交电视等。 (3)基于无线网络:如手机电视、手机短信、手机WAP 等。 (4)基于融合网络:如IPTV等。 可以肯定,今天的新媒体在未来同样被归为“旧媒体”的范畴。 为什么新媒体写作要独立成课,与众不同?(未背) 从网络出现的早期开始,最普通的写作形式是曾经被标准化为电报或新闻的写作的形式。因为很多传统的新闻媒体都将它们的旧媒体内容直接转移到了网络上。还由于在很多地方,网络写作的规则同纸质媒体写作的规则正好想通,或者只有少许差别。 有三种力量将新媒体写作推离了旧媒体。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分析 新闻评论体现了媒体对新闻的态度,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关于新闻评论,赵振宇先生将其定义为“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①近年来,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蓬勃发展,成为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的重要构成要素。本文以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为例,试分析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并就其不足提出建议。 一、网络新闻评论 1、网络新闻评论定义 网络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成为大众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梦玉教授在其《网络新闻实务》中将网络新闻评论定义为:“网络新闻评论就是在网络媒介上就新闻事件或当前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②笔者认为,所谓网络新闻评论就是通过网络媒体发布的,就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评析或提出意见的文体或节目。网络新闻评论在表现形式上,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漫、视频等。 2、网络新闻评论类型 网络新闻评论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类型。就新闻评论的主体来说,可以分为:媒介网络新闻评论,包括传统新闻媒介的网络版和网络媒介新闻评论;专家网络新闻评论,某一领域的专家就该领域话题发表见解,以促进受众对事件的理解;网民新闻评论,网民就事件发表个人意见。其中,网络媒介新闻评论是由网站编辑人员或网络新闻评论员就新闻事实进行评论,代表网站或个人对该事件的态度。 二、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新闻评论分析 1、人民网与“人民网评” 人民网于1997年1月1日正式上线,借助《人民日报》的资源优势,人民网逐渐发展成为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被誉为“网上第一评”的“人民时评”是人民网于2001年3月21日推出的网络时事评论,一直以来是人民网与《人民日报》共享的栏目。2011年5月起,人民网进行新一轮改版 2、分析评论文本界定 由于评论文章较多,信息量较大,本文以2013年5月1日到10月31日人民网“人民网评”所刊登的183篇评论文章作为分析对象,文中所有资料均来自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栏目。 3、评论选择题材分析 笔者就“人民网评”网络评论选择的题材进行分析,结果如右表: 可以看出,“人民网评”评论选题的范围较广,在内容上以政治题材为主,体现了人民网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其次为社会民生题材,体现了人民网“权威、实力、源自人民”的理念。 4、“人民网评”受众分析 “人民网评”受众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地域范围上遍布海内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评论文章下设留言栏,网民可以发表对评论及所涉话题的意见或评价。为了反映受众对评论的活跃度,本文对所选择的评论后受众的留言数量进行统计,发现受众对评论的留言较少,活跃度不高。受众的意见或疑惑未受到相关人员答复。 三、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的特色分析

新媒体

论新媒体背景下,尤其以微博出现后,新闻评论出现哪些变化和问题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速度发展,网络数字化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新媒体时代,也有人叫做“后网络传播时代”。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要有四大特征: 一是互动性。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先进者可以对网络技术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这使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二是快捷性。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具有更加传播的特点,为传播媒体打通了渠道。 三是大众性。新媒体由于形式多样,使参与者都可以通过各自的平台进行交流,这使得平台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主体。 四是多元性。新媒体不断的涌现,内容涵盖面广,其表示形式表现出日趋多元化的特征。 ●在此背景下,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和力量也 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一、中国的新闻媒体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新闻评论的繁荣也引人 注目,其数量和影响与日俱增。评论的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载体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评论、博客言论等新媒体评论给传统的新闻评论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当代中国的新闻评论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

当代新闻评论作为强化、反馈新闻报道效果的有力形式之一,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干预生活、监督社会、整合资源的力量。新闻评论在当代尤其是现时代的发展,可谓华丽转身,既是传媒深化报道机制、重建主流话语权的重要方式,又是公民表达、公民参与的有力工具,更是构建公共空间、促进社会民主的重要路径。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与新媒体的出现有关。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动性、及时性、便捷性、海量信息、低门槛为特点的新媒体,克服了内容单薄、寄生性强的弱点和不足,通过整合的手段,不断拓展人和媒介之间的关系,将人和媒介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争夺新闻受众群的同时,也扩大了受众群。 新媒体以海量信息、反应快捷见长,传统主流媒体则是以真实性、权威性制胜。传统媒体通过纸质媒体扩版、电子媒体增加频道的方式,在内容方面增加了厚度,以应对公众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但在信息量越来越大的媒介时代,光靠简单的事实性信息,已经无法制胜,公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单向度的信息,在转型期更需要具有指导性的观点信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闻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资讯拼搏,而转向了更有厚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观点竞争时代,因此,一个全新的评论时代到来了。 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上的评论多是以政治性、思想性为诉求点,追求宣传为王。在此背景下,公众的价值观相对趋同,以党报为主要阵地的新闻评论,则面孔庄严、义正辞严,虽然不乏评论佳作,但总的来说形式单一,说教味浓,语言老套干瘪,容易使人产生阅读疲劳,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以网络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出现之后,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因为网络的低门槛,让公民发言成为可能。网民们可以在BBS论坛、新闻跟帖、博客(尤其是微博)等阵地上,相对自由地表达观点。这种被解放了的表达欲望,刺激了网民们的评论欲望,开发了普通公民的评论潜力。 网络评论以崭新的、革命性的方式出现,网络上不乏真知灼见,更不乏观点激荡,再加上简单、随性的评论形式,对传统的新闻评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二.新媒体的发育,是一种技术进步。新媒体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则远远不止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多元的观点表达成为可能。 新媒体的冲击,为评论生态的变化提供了契机;传统主流媒体的介入和发力,为评论生态的变革提供了支撑;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互动,为评论生态的繁荣提供了动力。具体说来,当代中国的新闻评论出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写作与宣传》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写作与宣传 课程背景: 天天都在接触新闻,但我们真的了解新闻吗?经常都会采编新闻,可我们真的会写新闻吗?好不容易在新媒体上发了一篇新闻,但关注的人却很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总算引发别人关注了,却发现辛苦写就的新闻又被迅速地淹没在信息海洋之中,这该怎么办呢……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新闻不仅具有信息传播的社会功能,而且具有巨大的和潜在的经济功能。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通过新闻传播,不仅可以增加知名度,从而使社会和市场注意力最大化,由此获得声誉或营销的成功;同时,也有助于赢得社会的信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为其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无数的新闻事件告诉我们,新闻传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我们作为一项长远任务来规划落实。如何捕捉新闻?如何让新闻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如何借助新媒体有效传播新闻讯息?已经成为了我们今天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课程收益: ●熟练掌握新闻的策划和传播策略; ●熟练掌握新闻的采编和写作技巧; ●熟练掌握互联网+背景下,新闻公关的策划技巧; ●切实理解新媒体的属性,强化新媒体背景下的宣传工作能力; ●熟练掌握借助微信等新媒体有效进行信息传播的方法和技巧。 课程特色: ●专业——讲师是专门研究新媒体写作的博士,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格局创意写作”系列丛书作者,有着丰富的宣传工作经验,对新媒体写作有较为深切的理解和研究; ●通透——追根溯源,将新闻写作和新媒体传播的相关理论讲明白、讲透彻,让学员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实用——课程汇总了诸多新闻写作经验,提供了诸多写作案例,拿来即用; ●有趣——讲故事、做游戏、看电影,让新闻写作与新媒体传播课与枯燥说拜拜。

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变化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f10042056.html, 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变化趋势 作者:罗玉明 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08期 摘要: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新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闻是现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这时单一的使用文字的新闻写作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目前的发展需要,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利用新媒体为受众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新闻内容,实现新闻的全球共享。本文中,笔者主要围绕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写作问题特点和写作技巧展开了研究,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变化态势。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技巧分析;变化态势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8-0-02 新媒体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新闻是人们生活必不可缺少的元素,有了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人们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传统新闻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在新闻传播观念、传播对象、传播方式等方面要做出相应的变化,而且其研究对象、思维和内容、文体都要与时俱进,在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的同时,还要更新观念,实现跨学科融合的多元化变革,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写作特点 (一)全面性 在这个“出门不带钱,全靠手机撑”的时代,新媒体技术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的生活和智能技术将紧密地联系起来,人们的衣食住行都要靠新媒体技术来完成,人们追求效率和快节奏生活,相对于以前纯文字的新闻来说,人们更喜欢直观又形象的新闻、图片、视频、动图再加上一系列配文,让受众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新闻的全过程,另外新闻涵盖的知识层面比较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能够满足受众的各种需求,丰富了新闻的内容,使得新闻在全面还原事实的基础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二)快捷性 我国传统新闻写作方式主要以纸笔的记录为主,新媒体的出现,新闻写作可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查找各种新闻素材,让受众获得一个新的阅读视角,在新媒体技术的环境下,我们可随时随地进行新闻写作,并且能够瞬间完成。另外新闻的制作方式、写作主题和内容都能通过应用软件进行快捷操作,不再拘泥于办公室,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电脑及时完成新闻的写作,不错过任何新闻热点,让受众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体验,同时超文本、超链接式写作可通过借助微博、微信等各种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当受众想要了解新闻有关的一些背景资料时,可以

《新媒体写作与传播》教学大纲

《新媒体写作与传播:文案写作图文编辑内容传播》 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新媒体写作与传播:文案写作图文编辑内容传播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计划学时:40 计划学分:3 先修课程:无 选用教材:《新媒体写作与传播:文案写作图文编辑内容传播》,李华、廖晓文、贾悟凡主编,2019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教材 适用专业:本书可作为本科院校及职业院校新媒体类与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教学用书。 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简介 本书理论与案例相辅相成,系统地介绍新媒体写作与传播的各种知识。本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认识新媒体与新媒体写作,新媒体文案写作技巧,新媒体广告文案写作,社会化媒体平台文案写作,新闻消息写作,新媒体微文学写作,新媒体图文、图片和视频编辑,以及新媒体内容传播等。 三、课程教学要求

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

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 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 (一)学习方法建议 1.理论配合实战训练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新媒体写作与运营能力;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申请自媒体平台进行运营,根据运营效果评估自己的新媒体写作与运营水平。 (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 《新媒体写作与运营》,周展锋编著,2019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

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发展趋势探析

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发展趋势探析 【摘要】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同时,对新闻评论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主体、受众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参与方式、传播方式、更加复杂多样。新闻评论本身更加多元化、对新闻甚至社会发展本身也产生了更大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微博、新闻评论 【正文】新浪2012年四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注册数量超过5.03亿,同比增长73%。而这其中有75%来自手机用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新媒体的发展。如今,微博已经成为新闻评论的主阵地,无论是早期的“郭美美事件”,还是近来的“表哥”、“雅安地震”,微博都扮演了核心的舆论阵地角色。凭借广发网友的热情参与,微博几乎影响和左右了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广大意见领袖和身后的网友成为了推动这些新闻事件发展和发生的主体。正是因为对各种重大社会新闻的影响力,使得新媒体以其自身的自媒体的特点颠覆了传统的新闻评论环节。在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主体、受众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参与方式、传播方式、更加复杂多样。新闻评论本身更加多元化、对新闻甚至社会发展本身也产生了更大影响。 一、从微博参与新闻评论的方式来看:更加的碎片化、分众化、双向化、多重化。微博每条信息的字数在140 个字以内,网友通过微博浏览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简单的几句就可以第一时间发布自己的观点、这种评论可能是一句话或者几句话进行表述。观点亦呈现多元化,信息明显碎片化。传播及时迅速,评论形成之后其他人同时又可以进行二次评论。进行双向化、多重化评论。从参与方式来看,更加灵活多样、随时随地。不再受到传统媒体的局限。反观新闻网站的新闻一般篇幅比较长,信息量较大,网友阅读所耗费的时间较长,导致网友发表评论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微博用户发布新闻评论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新闻评论真正实现了全天候、随时随地的参与! 二、从传播主体和受众来看:参与者和受众多元化、平民化、全民化、模糊化。传统的新闻评论主要由专业媒体从业人员完成。要求专业素质和专业背景。准入门槛较高,传播主体和受众身份特征明确,是典型的“你说我听”的形式。但是,进入微博时代以来,微博参与门槛较低,传播速度快,全民可以参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一段文字对发生了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再也没有专业背景的要求,也没有十分严格的把关体制就能随时随地的发表评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新闻评论

今传媒 2012年第1期新兴传媒 94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新闻评论 陈帅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摘要:博客、微博等新媒体文本样式的出现推动了传媒的变革,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网络成为人们参与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网络新闻评论是对某一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是网站的旗帜性、标志性板块。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以及表现形式、特点、存在的问题、发展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新闻评论;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1-0094-02 收稿日期:2011-10-26 作者简介:陈帅,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理论研究。 自2010年以来,微博的诞生以及被广泛运用,更促进 了传媒的变革。人们不再仅仅担任信息接受者的角色,而是广泛参与到信息传播的每个过程。在新媒体背景下,网民通过“围观”、“跟帖”、“转帖”、“转发”等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场,进而逐渐形成了网络新闻评论这一文本的主要形式。 一、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有很多,有学者认为在网络媒体上,一篇完整的文章才能算作是网络新闻评论,而有的学者认为网络新闻评论包括不成文的言论[1]。综合以上观念,网络新闻评论指的是通过网络这一传播媒体,个体受众或具体的组织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等发表的评价性意见。根据这一定义,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只要其具有一定的新闻性、思想性、评价性,都属于网络新闻评论。按照网络新闻评论的参与者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表现形式,即: 第一,网络媒介本身是就某一新闻事件、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发表评价性意见的文体;是由“网络媒介编辑、记者对新近发生的新闻或变动的事实在新闻网页上所设的言论专栏里发表发布的署名评论。它在较大程度上保持了传统媒介新闻评论的观点,如人民网的《人民时评》、《网友说话》等栏目”[2]。 第二,网站特约评论员就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发表的分析和评论。指的是针对某一突发新闻事件或公众最近关心的某一话题,网络媒介邀请相关专家、名人等发表的分析性、评论性意见。相对于网络媒介本身的新闻评论,其具有较强的不定时性,随机性。 第三,网民在论坛上发表的评论性意见、看法。互联网上的各个网站为网民们开设论坛模块,目的是方便网民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换意见。网民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发表评论性意见、看法,具有匿名性、开放性等特点。 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通过以上三种表现形式,无论是网络编辑、特邀评论员还是网民都可以通过借助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就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独立的看法。网络新闻评论同样具有传统新闻评论的特点,即新闻性、政治性、群众参与性、社会责任担当性、反应社会舆论性等。但基于网络媒介传播的新闻评论同样具有独特性。 (一)评论话题的时效性 网络新闻评论的话题是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新闻,新闻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评论播报之间的时间差越小,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就越强。杜骏飞教授在《网络新闻学》一书中的提到网络新闻的全时性,他提出“全时新闻以时间战略实现了空间战略。快速发布(以秒为单位),高频度更新(以分为单位),重复,综合(主题链接)和移动(超文本阅读),使得受众对于新闻的接受更具有纵深性和历史感”[3]。网络新闻的全时性,为网络新闻评论的无时不评提供了可能。 (二)传播模式的连续动态性 报纸、广播以及电视上的新闻评论,属于定时的、静态的,而网络新闻评论则是一种连续的、动态的。在互联网的平台上,针对某一新闻或社会问题,网民之间发表、交换各自的意见,在这个过程当中,用户与用户之间形成了一个交流网。在网络论坛上,某用户就一个问题发表评论,其他的网民也参与其中,相互之间形成了即时聊天的模式。每当有新的评论出现,网络论坛就会提醒该用户,为网民之间进行互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互动的过程中,对该问题的看法、评论呈现连续性、动态性。 (三)信息交换的交互性 瑞菲里第一次提出交互性的概念,指的是:“后来的信息在顺序上与前面信息的相互关联程度,尤其是后来的信息对早先信息关系叙述的程度”[4]。互联网形成了用户交流网,网民在参与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发送者。网络信息传播的模式,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模式相比,更类似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人们不再处于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立场,而是主动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拉近了媒体与大众之间的距离。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新闻评论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新闻评论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23T14:10:56.837Z 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9期作者:何炯枚 [导读] 在信息日益广泛传播的背景下,新媒体也开始蓬勃发展,进而形成了一个新媒体时代。 摘要:在信息日益广泛传播的背景下,新媒体也开始蓬勃发展,进而形成了一个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评论有效的借助互联网,在新闻共享、新闻共论上取得了新的发展、突破和创新。但是,在网络新闻评论日益兴起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部分不足。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入手,就网络新闻概念、网络新闻评论的利与弊进行分析,最后就其不足提出建议,以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新闻评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不断革新,新媒体开始迅猛发展。微博、微信、博客、网络论谈、贴吧等新媒体均产自于这个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新媒体正面临着深刻变革,从事新闻传播业的人员应更加适应行业规则和树立责任意识,主动承担更多的媒体责任,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一、网络新闻评论的概念 二十一世纪的新型网络评论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新闻发布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新型网络新闻评论更加注重让网民自己表达自己,满足了网民的基本需求,也为网民们提供了一个公开的交流场所,各种不同的观点在网络媒介的传播下互相交流和融合。同时,拥有参与感也是网民愈发青睐网络新闻评论的重要原因之一。网民通过网络评论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效的实现了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笔者看来,所谓网络新闻评论就是个体或组织在一个庞大的交流平台上自由的发表个人的意见,表达个人的观点,提出个人的建议的行为。 二、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分析 (一)传播时效性 网络信息资源之丰富,网络信息传播速度之迅速,自然造成公众对网络新闻评论的时效性的重视,体现为准确及时、快速反应。在这样一个快速化信息时代,如果失去了时效性,也就等同于失去了新闻评论的影响力,如此一来,新闻评论也就失去了其引导舆论的能力。因此,各大新闻网站都将新闻的时效性看作最关键的领域,在这上面苦下功夫,几乎在一篇报道发布的同时,与之相关的新闻评论就铺天盖地的袭来。 (二)关注热点性 在现代社会里,新闻有着吸引大众眼球,引发社会关注度的作用,不管是财经、科技、体育,还是娱乐、文化等,新闻类型总是丰富多样。网络新闻工作者和自媒体等群体对时事新闻更是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在浩如烟海的新闻中抓重点,找关键,关注热点问题,报道人民所关心的事情。这就能有效的引导社会公民关注热点问题,营造一个人人关注时事,人人讨论时事的良好社会风气。(三)讨论广泛性 新闻评论分析的一大特色就是大众参与。微时代新闻评论方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不仅为评论员提供了新的信息传播途径,也为新生代新闻评论主体的增多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如此一来,媒体独占新闻领域的局面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使新闻的评论主体不再单一化,而是朝着多元化发展,具有广泛性。 (四)信息交互性 在网络媒体矩阵中,每个个体和网络机构不仅都是信息的接收点,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点。如此一来,每个人都能通过一个简单的设备来实现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在新时代下,新网民对网络的需求不仅表现在听歌阅读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对心灵沟通的追求,对参与的强烈渴望上。 三、网络新闻评论的不足之处 (一)对受众留言的反馈及双向互动不足 虽然网络平台的交互性和便捷性改变了以往新闻评论的单向模式,但新闻发布者对于受众的跟贴或留言,反馈却很少。所以,评论网站应该建立健全的互动机制,为受众提供一个快捷高效的渠道以实现受众与评议员的双向互动。但就当前来看,大多网站都有留言功能,而并无实际的交流互动,及时与网友进行互动,积极解决网友的疑惑。 (二)为了引起社会关注而扭曲甚至捏造事实 新闻的时效性又要求网评文章必须快速对新闻事件作出回应,如此一来,新闻发布者不得不在可能还没完全弄清事情来龙去脉的情况下,强行发出新闻评论。其中不乏部分新闻发布者为引起社会关注度而恶意扭曲甚至捏造事实,把事件报道的面目全非。待事件真相大白时,新闻网站又将重新发布文章,推翻之前的所有评论,而新闻的不断自我否定会危害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造成公民对新闻媒体的不信任,影响其影响力。 (三)语言缺乏理性,主观臆断性话语引发网络群体极化 太过偏执的评论会危害社会健康,甚至造成社会恐慌,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网络新闻评论的主体是网民,网络千变万化,网民也鱼龙混杂。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依仗着网络评论的隐私设置,肆意发表欠理智思考的评论内容,主管臆断、口无遮拦,都表明其已经失去了对事件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对新媒体网络评论的环境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四、促进网络新闻评论发展的建议 针对网络新闻评论出现的问题,新闻传播平台应以问题导向,落到实处。 (一)畅通反馈渠道,实现受众和评论作者的双向互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闻评论的反馈渠道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新功能,寻找新方法,开拓新境界是每一个网络新闻评论网站应努力追求的目标。只有实现了与受众的双向互动,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新闻评论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二)提高网络评论的监管力度 监察机构是每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由于网络具有虚拟、隐匿的特点,网民在发表自己的评论时可以“畅所欲言”,导致了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