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修二专题五冷战阴影下的局部战争

选修二专题五冷战阴影下的局部战争

选修二专题五冷战阴影下的局部战争
选修二专题五冷战阴影下的局部战争

第一课、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

一、学习目标

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二、知识梳理

1、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二战后美苏以北纬38度线作为受降分界线,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2)在美国、苏联的分别支持下,1948年朝鲜半岛出现了两个国家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经过

(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7月,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直接干涉朝鲜内战。

★美国这一行动的影响: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战争,演变为美国的侵朝战争。

(2)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中朝军队经过5次大规模战役,把联合国军赶回到北纬38度附近。

探究一:中国为什么派志愿军入朝作战?

原因:A、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主要原因)

B、中国政府以外交途径维护国家安全的努力失败。

C、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3)1951年7月之后朝鲜战争开始进入谈谈打打,打打谈谈的阶段

(4)1953年7月中朝两国与联合国军在朝鲜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

3、朝鲜战争的性质:是二战后是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4、朝鲜战争的影响

(1)对朝鲜半岛: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2)美国: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

(3)中国:

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

一个相对的和平环境

②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对中美关系: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二、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1、历史背景:

(1)二战后,法国再次入侵印度支那地区,遭到越南人民的沉重打击。1954年签订日内瓦协议,越南分裂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共和国”。(2)日内瓦协议签订后,美国实力向越南南方渗透,在南越建立傀儡政权,

南越人民组成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

2、过程

(1)战争的爆发:1961年,美国派遣“特种作战部队”进入南越,发动了“特种战争”

(2)战争的扩大:1965年,美国扩大战争,大规模派兵作战,对越南北方实行大规模轰炸。

(3)美军撤出越南:1973年,美国和越南在巴黎签订和平协议,美军撤出越南。越南战争实现“越南化”。

(4)战争的结束:1975年,南越首府西贡解放,南越政权覆灭。越南战争结束。此后,越南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

3、实质和影响

实质: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公开军事较量。

影响:①捍卫了越南人民的民族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土崩瓦解,南越解放,越南南北分裂局面结束,实现了统一。

②美国耗费了至少上千亿美元,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精神创伤。国内人民反战运动高涨;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局面,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战争的失败也使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便尽快从越南“脱身”。

4、评价

(1)越南战争是继朝鲜战争之后美国发动的又一次局部战争,是美国侵略史上历时最长、损耗最大的一次战争。

(2)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给越南人民给了巨大灾难。

探究二:为什么强大的美国会在越南战争中失败?

美国主要败在越南人民持久战中;越南军民在胡志明的领导下,发扬了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顽强的斗争精神;中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支持;霸权主义政策不得人心,遭到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世界有正义感的人民的强烈反感。

探究三: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1)从战争原因看,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美国出于称霸世界的需要,利用朝鲜和越南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积极向亚洲渗透,在亚洲发动“热战”,并且都发展扩大为“局部战争”。

(2)从战争过程看,美国不仅扶植当地傀儡政府,还直接参战;同时,朝鲜和越南也得到苏联、中国的支持。因此,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是两种社会制度的

较量,被称为是“冷战”在亚洲的“热战”。

(3)从战争结果看,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致使两国关系处于敌对状态,这是“冷战”思维的体现。而美国急于从越南战争中脱身,也体现了美国为了在美苏争霸中确保优势的战略实质。

巩固练习

1.一本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军事联合行动,也是冷战的最佳范例,美苏两强在遥远的国度进行军事对抗。”这次事件是指 A

A.朝鲜战争 B.柏林危机 C.古巴危机 D.巴以冲突

2.联合国军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周恩来向斯大林表示,即使没有苏联空军支援,中国也决定出兵。中国出兵朝鲜的最主要原因是:D

A.金日成的紧急请求 B.苏联的授意

C.发扬国际主义精神D.美国的干涉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3.朝鲜目前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并非自然条件所致,究其分裂的根源在于 D A.南北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

B.日本曾对朝鲜实行“分而治之”政策

C.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

D.日本投降后,美苏对半岛的占领

4.克拉克回忆说:“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美国未能赢得朝鲜战争胜利的原因有:①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占有数量上的优势,士气高涨;②美军装备精良,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③美军士气低落,无力展开大规模反击;④美国干涉朝鲜内战是非正义的 B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规定:①停止在朝鲜的一切敌对活动②以北纬38度线作为军事分界线③协定生效后60天内遣返战俘 B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美国人认为:朝鲜战争是美国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美国人得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美国未能达到战争的预期目的;②新中国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③战争结束后中美关系更加恶化;④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不幸战败了 A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后起了深刻变化的亚洲历史的前进车轮,是侵略势力所绝对不能扭转的。……这对于保障远东的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材料二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更具有

威胁性。——克拉克

请回答:

(1)“这对于保障远东的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1)“这”指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2)克拉克对朝鲜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对吗?为什么?

(2)不对,其失败是必然的。因为侵略朝鲜是非正义的行为,必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谴责;中朝两国人民的浴血奋战,这才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8、材料一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可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朝鲜将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力量竞赛中的一名小卒,而双方的目的则跟朝鲜半岛毫无关系,朝鲜人本身也已沦为牺牲品。

材料二韩国联合通迅社2009年5月26日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话说,朝鲜当天在该国东海岸地区向附近海域发射了地对空、地对舰短程导弹一枚。这是朝鲜中央通迅社2009年1月5日发布的朝鲜进行实弹演习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

(1)材料一中的两个阵营指什么?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是指什么方式?1)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朝鲜内战。

(2)材料一中历史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分别指什么?

(2)历史因素是二战结束后,美苏军队对朝鲜分区占领,建立两个对立政权;地理因素是朝鲜半岛在东北亚的重要战略地位,美国企图控制朝鲜半岛,形成对苏中的战略包围圈。

(3)阅读材料二,你认为会产生什么影响?应如何解决?

(3)朝鲜的行为,会使朝韩军事冲突危险性加大;不利于朝鲜半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的发展。各方应该保持冷静,积极推动以和谈的方式促进问题解决等。

论儿童本位_刘晓东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第5期 论儿童本位 刘晓东 [摘 要]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源于对儿童的发现。现代儿童教育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以儿 童为本位,并不是降低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亟需建设儿童本位的教育学立场和理论,以实现儿童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儿童教育应当以儿童为本,这是落实"以人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之一。儿童本位不只是教育原则,而且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所遵循的政治原则,是未来理想社会的文化特征。在儿童本位的社会,学校、教育成为新社会、新文化、新风气的创造者、引领者。 [关键词]儿童教育 以人为本 儿童本位 本研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项目(项目批准号:BAA080015)的成果之一。 儿童本位就是“以儿童为本”,就是以儿童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儿童本位”曾被视为资产阶级的教育学原则而屡遭批判,现在是及早为“儿童本位”正名的时候了。[1]P25~29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将“以人为本”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这为教育学在中国实现现代转型提供了政治保障。“以人为本”的政治原则要求教育工作者面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儿童———的时候应当以儿童为本位。而“儿童本位”只是“以儿童为本”的另一种表述,它与“以儿童为本”是等价的。 一、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源于对儿童的发现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现代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们可从儿童教育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探寻答案。 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大背景中萌生的。文艺复兴运动高歌人的天性、尊严和 权利,这种时代精神也反映在教育学领域,教育学领域出现了对儿童的生命进行讴歌的思想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被视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最后一位教育思想家,因而也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教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夸美纽斯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他把这种认识作为其名著《大教学论》第一章的标题,这种认识其实也是夸美纽斯全部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或理论基础。在这部书中,他认为儿童与生俱来拥有知识、道德和虔敬的种子,[2]P13这被后人称为“种子说”。“种子说”对“发现”儿童是有历史贡献的,“种子说”的儿童观引导夸美纽斯以师法自然为思想方法论,构建了园丁说的教育学体系。 比夸美纽斯晚约一个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1762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爱弥儿》中发现:儿童不是小大人,他具有独立的不同于成人的生活。[3]P91对儿童的这种新认识,史称“儿童的发现”(或“发现儿童”)。《爱弥儿》对儿童的发现,

军事理论选择题

《军事技术》章节 一、单选题 1、军事高技术的体系结构是由科学技术体系中面向军事应用的那部分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所组成的,它包括( C ) A、基础科学、技术科学 B、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 C、军事基础技术和军事应用技术 D、军用光电技术和军用航天技术 2、当代高技术包含了信息技术群、新材料技术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海洋技术群和航天技术群,其中基础是( C ) A、新能源技术群 B、信息技术群 C、新材料技术群 D、生物技术群 5、炮兵声测侦察的理论基础是(双耳效应) 6、以下属于无人驾驶侦察机的是(B) A、美国的U-2R B、美国的“捕食者”号 C、俄罗斯的米格-25侦察机 D、美国的SR-71 7、创造武器系统采用制导技术的先例的标志时间是(D) A、20世纪70年代 B、第四次中东战争 C、海湾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纳粹德国制造的V1、V2导弹 8、惯性导弹的特点是(能独立进行工作、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抗干扰能力、隐蔽性好) 9、下面属于导弹的是(D) A、人造卫星 B、制导炸弹 C、火箭弹 D、火箭助飞的鱼雷

13、可以有效防可见光探测,也具有防紫外、近红外探测性能的是(迷彩伪装技术) 14、被称为“王牌技术”的是(隐身技术) 26、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的新军事变革是一场空前的全维军事革命,其核心是(军事信息化革命) 27、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作战思想是(全体震慑性打击) 28、采用精确打击特种作战相结合的作战思想的典型战争是(阿富汗战争) 29、未来战争是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其核心是信息技术 30、第四代导弹的发展时间为(20世纪40年代中至50年代末) 三、判断题 4、反坦克制导地雷装有一个无声音响传感器和一套通信设备,能发现400米以外的装甲目标,并待其接近至200米时自行引爆。(错) 6、伪装的基本原理是减少目标与背景的特性差别,隐蔽目标或降低目标的可探测特征,从而降低目标被敌方探测的概率。(对) 11、从功能上讲,指挥自动化系统实质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具有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电子对抗和其他作战信息保障功能的军事信息系统。(对) 12、指挥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原理是指系统的工作过程,整个指挥控制过程分为情报获取、评估、方案产生、方案选择、计划和命令下达六个环节。(对) 14、新军事变革将变集结式作战保障为聚集式作战保障。(对) 15、指挥自动化系统自身的发展是指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多媒体、人工智能和通信的新技术、新方法完善提高系统的性能,并把服务对象由指挥员扩大到战斗员。(对) 17、新军事变革是以创新的军事思想和作战理论为先导。(对) 18、现代战争史体系对体系的较量,只有多种力量综合使用、各军种密切协同、各种武器系统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整体威力。(对) 19、导弹预警卫星上装有红外传感器和可见光相机,能在导弹发射后80秒内捕捉到导弹尾焰并确定其位置。(错) 20、航天器是到空间完成特定任务的有效载荷。(对) 《军事思想》章节 5、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最主要的特征是(对先进主战武器的应用给军事领域带来的

以儿童为本位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e8260906.html, 以儿童为本位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建议 作者:张楠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6期 摘要:纵观《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其中明确指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成为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指导者。就当前教师参与区域活动的指导情况来看,其指导存在成人本位色彩,忽视儿童本位,导致活动指导低效甚至无效。面对这种情况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儿童本位的指导下,实施多样指导,借此保证活动有序开展,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本位;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 随着儿童地位的不断提高,尊重儿童,引导儿童发展早已成为一种教育趋势,再此背景下,对儿童本位的研究方兴未艾。《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其中明确指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成为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指导者。从此要求看出,在区域活动参与中,幼儿是主体,教师的一切教育和指导行为,都是为幼儿的发展服务的。事与愿违,在当前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的指导仍以成人本位为主,忽视了幼儿的发展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区域游戏环境的营造及材料的投放忽视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教师的活动指导忽视幼儿的情感发展需求、教师的活动指导未关注幼儿的行为本质……诸此种种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教师的区域活动指导低效甚至无效,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幼儿的有效发展。基于《纲要》的要求,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以儿童为本位,有目的有计划地介入、指导幼儿,以此保证其活动的顺利实施,同时使其在活动参与中实现发展。 一、从儿童本位出发,教师的介入要“进退适宜” 在区域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在指导幼儿的时候经常会考虑到这样两个问题:幼儿在活动参与中是否需要教师的介入,教师要如何介入幼儿活动。方建华在其《采用中班幼儿角色额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中指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介入行为往往带有权威性,其本质是对幼儿行为的控制。在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区域活动开展中的“霸权”行为在逐渐地减少,如很少直接告诉幼儿此次活动需要做些什么,或者某一环节要如何操作等。而是尽可能地将区域活动参与的主动权还给幼儿,使其获得自主参与的权利。但是,在此“放权”的过程中,一些行为误区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如,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的时候,一些教师会作为游戏的参与者,参与到游戏观察活动之中,并根据游戏进展“悄悄”地对幼儿进行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却难以及时地抽象。乍看之下,教师将活动的主动权还给了幼儿,幼儿在自主参与游戏活动,而教师只是在扮演参与者的角色。实际上,教师的“悄悄”指导,还是在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既定方向发展,教师作为幕后的推手推动着游戏发展,而非幼儿自主实现游戏的发展。针对该情

《军事理论》第二章 军事思想

12、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且在第三世界国家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B .毛泽东军事思想 正确答案: B .毛泽东军事思想 问题 2 2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B .孙武 问题 3 10、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有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A .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B .关于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 D .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问题 4 10、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B .人的因素 问题 5 28、从古到今发生的战争的基本起因和根本目的最终是为了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D .经济利益 问题 6 16、哪一项不符合邓小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思想方法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D .可以适当牺牲国家主权以求和平 问题 7 9、《战争论》的作者是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A .克劳塞维茨 问题 8 4、关于《战争论》的评价正确的有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A .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 B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来源之一 D .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 问题 9 1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是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问题 10 11、“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形象地说明 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练习)(带答案解析)

第16课冷战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2019年北京)“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经破裂,它们尽管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华约”建立 D.欧洲联盟的成立 【答案】A 【解析】由“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经破裂,它们尽管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可知,这种“对抗状态”指的是冷战,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故选:A。2.(2019河北)马歇示计提出后,中国、苏联、英国三国漫曲家创作了以下体现本同态度的漫画。其中体现当时英国态度的是( ) A.B.C.D.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7年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这就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便利了美国控制西欧,同时在经济上遏制苏联,达到美国一箭双雕的目的。其中A属于中国的漫画,BC属于苏联的漫画;D 属于英国漫画,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需要美国扶植,故D符合题意。 3.《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 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B.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C.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帮助西欧各国克服经济困难和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7年,美国总统杜

经典与儿童本位

经典与儿童本位 【评议文章】柯华桥《语文教材经典的选择与重塑策略思考——以为缘起和佐证》,原载《中学语文》2011年第11期。 【原文摘要】针对浙江郭初阳老师等人批判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文经典缺失问题,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教材经典缺失的三个原因:政治功能定位,自上而下的教材编写机制,时代的碰撞。提出经典选择与重塑的两个策略:按照真实、优美标准选文与全民推荐选文。针对浙江郭初阳老师等人批判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经典缺失问题,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教材经典缺失三大原因:首要原因是教材选文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定位原因。作者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材编者将选文功能仍定位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上,而这样的经典文章数目偏少,才导致一些早被事实证伪的几篇教化性质的文章如《陈毅探母》等仍在供小学生们背诵。第二个原因是当下自上而下的编写机制。作者指出,当下编写机制是身居高位的教育行政官员挂帅,统领由专家学者一线知名教师为骨干的编写组,这种自上而下的教材编写机制是致使儿童视角的经典严重缺失的主要原因。第三个原因就是过往经典与当下时代激烈碰撞的必然。经典文章在当代新时代标准和观念冲击下,与当代生活距离较远的经典文章被精简掉了。 针对教材中经典缺失现象,作者提出经典选择与重塑的两个策略,一是按照真实、优美的标准筛选选文。真实有两层含义,一是选文

不虚构事实,二是选文内容的生活化。优美,即文质兼美。第二个策略是编写权下放民间,让全员合力参与选文推荐。 这篇文章引出了一个话题, 即经典性是否就是教材选文的必备标准?教材需要经典,选文最好经典,一套语文教材编得好不好,经典篇目数量和质量是重要衡量标准,这是目前包括本文作者在内的绝大多数认同的观点。一般人认为,选文全部或者绝大部分都应该是经典文章,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是名家名篇,一般人甚至名家的一般性文章基本没有入选教材的资格。事实真的如此吗? 按照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语文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即一方面语文科有教会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另一方面还有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的职能。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主要载体的语文教材是语文科这两方面功能的具体承担者,而目前我国语文教材的现状是选文作为教材的绝对主体占据着教材的 最主要篇幅,因此,选文的功能也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与人文熏陶两方面了。也就是说选入教材的文章,只要是对培养学生这两方面能力与素养有益,就是合适的。因此,教材选文实际是按照作用分类的,作用不同,选文标准不同。不顾及选文在教材中发挥的功能,单纯要求选文要是经典文章,其实是对语文科性质了解不透彻的表现。 据王荣生博士的研究,按照在教材中发挥的功能,选文可分为四大类:1.定篇,通俗讲就是文学、文化经典、名家名篇、古诗文等,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

儿童本位观下小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

儿童本位观下小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曾说:“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材料是幼儿认识世界,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材料投放是科学有效的吗?儿童本位观的视野下,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为孩子们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呢?随着小班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逐步适应,正常的一日活动拉开了帷幕。每次小班新生刚接触到区域游戏的时候,一脸的兴奋,因为他们能在区域游戏中自主地选择游戏的角色,然而现实中我们却发现,那些高结构的材料往往在过了新鲜期后孩子们就开始视而不见了。我们活动区材料上的投放真的是科学有效地吗?实践中,我们对小班活动区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的研究。 布鲁纳曾经说过:“教育对象是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进行学习,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尊重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速率”。材料的投放是极其重要的,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确保有效性。教育专家冯恩洪曾提问:“什么样的活动是高效的?合作的、协商的、自主的、探究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虽然并不要求幼儿要进行高效的自主活动,但是有效地活动材料的投放可以激发起幼儿的合作、协商、自主的探究。在小班区域中我们投放的低结构材料就吸引了幼儿的关注。低结构材料以其源于生活、结构松散、可变性强、内容宽泛等特性在幼儿的自主探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指南》中也指出要重视幼儿学习品质,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思想。实践中我们在儿童本位观的指导

下,提高区域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感受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体验的快乐和成长!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我们重点关注四个方面的特性,通过极具特色的材料的投放,提高了活动区活动的有效性。 一、源于生活,贴近实际兴趣高 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源于生活的教育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更易被幼儿所接受。游戏材料的投放我们一般会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东西,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刚入园对环境又陌生感,年龄又比较小,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东西既是孩子经验的需要也是他们心理的需要。例如常见的易拉罐、塑料管都是孩子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了,这些不起眼的小材料稍加改装就成了幼儿爱不释手的玩具,在这些玩具的基础上幼儿发展着建构、想象、合作等各种各样的能力。他们时常拼摆出让人惊叹的作品,我们也会被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所震撼!幼儿就这样在看看、摸摸、玩玩的过程中积累着他们所需要的经验与成长,而这种学习是无需教导和强加的,孩子们由兴趣引导着,自主的探索这个世界。 源于生活的材料投放因为贴近幼儿生活经验,被幼儿更容易的所接受。例如小班家主题的区域创设,小班的区域以各种动物的家命名,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幼儿园里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幼儿将生活中的经验很轻易的就迁移到了幼儿园的生活中来。娃娃家购置了小型的摇床,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固定的床可能激发不起幼儿照顾娃娃的意愿,然而摇床却吸引了孩

冷战时期局部战争小议_2012

形势与政策课程随堂笔记

冷战时期局部战争小议 时间:1947年——1991年 冷战对峙双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 以前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国家阵营;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 冷战时期,各阵营中国家除了直接交战以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的时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冷战时美国争取霸主地位的表现,其主要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冷战以1947年杜鲁门主义为标志开始,以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德国统一柏林墙倒掉为标志结束。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引起了资本主义的恐慌,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与矛盾引发的经济竞争与军备竞争与科技竞争。与以往战争不同的是,双方都在他国挑起间接的战争对抗,而避免相互间的直接作战冲突。没有一方希望挑动对方直接作战,因为这意味着全面核战争——人类毁灭的危险,双方在这一前提下形成了冷战的态势。 最终,美国战胜了苏联。共产主义在苏联遭到彻底失败——即便在苏联解体之前,不少前共产主义阵营中的国家已纷纷相继抛弃它们

的信仰。昔日的华约早已无处寻觅,而北约则一直活跃至今,并吸纳了不少前苏联阵营的成员国加入其中。 在整个冷战过程中,局部战争一直不断。主要爆发了一下战争: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 越南抗法战争 1945年9月---1954年7月 两次印巴战争 第一次:1947年10月22日---1948年12月31日 第二次:1956年8月初---1965年9月23日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6月5日--- 1967年6月10日 美国入侵越南战争 1961年---1973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10月6日---10月26日 第三次印巴战争 1971年11月21日---1971年12月17日两伊战争 1980年9月22日---1988年8月20日 二战和一战对世界上所有参加战争的国家都造成了严重的创伤,但是美国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美国本土没有发生任何战争;相反,美国在经历了大萧条以后,通过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复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美国经济的爆发提供了高效的加速器,通过军工企业的发展美国经济迅速恢复并高速发展。二战结束后美国为实现霸权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发动了冷战,美苏双方在科技方面更进行竞赛。个同盟国之间的战争有各自所属的同盟资助相互征战,对冷战的主要国家---美国和苏联提供了一个缓冲;同时,刚刚经历了第

冷战结束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考点:冷战结束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冷战结束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当前世界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直接威胁世界安全。 易错微析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例题1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的战争是()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第四次中东战争 D.科索沃战争 答案:D 解析:四选项所述的战争,发生在冷战结束后的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答案D。 例题2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这充分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 C.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D.美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 答案:C 解析: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是美国推行霸权的表现, 1.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表明了() A.世界多极化正在不断发展 B.民族和地区矛盾异常尖锐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D.联合国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2.读下图漫画,它提示了在当今世界发展中()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C.国际社会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 3. 冷战结束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 ①领土争端②民族矛盾③宗教纷争④霸权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虽然当今社会冲突频繁,恐怖活动增多,但是世界的两大主题仍然是() A.友好与融合 B.冲突与交流 C.和平与发展 D.霸权与恐怖

冷战后中朝关系的转变(深层次原因分析)

冷战后中朝关系的转变 1950年朝鲜战争以后,中国与朝鲜在理念、政治、军事上发展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但是朝鲜并未因中朝力量对比悬殊和中国对朝安全保障具有决定性作用而选择对中国“搭便车”战略,而是在国内外政策中坚持了较强的自主性。事实上,对朝中关系的错误理解主要是因为无视朝鲜的这种相对自主性或独自生存能力而产生的。这些自主性和独自生存能力主要源于朝鲜推行的“主体思想”、“唯一体制”等特殊理念及政治体制。朝鲜继续推行“自我式的社会主义论”,坚决反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体制的变化及改革,1994年金日成逝世后推出的“红旗哲学”、“先军政治”等思想原则,更强烈地表明了其继续坚持朝鲜式社会主义体制的立场。如1999年6月1日《劳动报》以“坚持自立的民族经济建设路线”为题,指责“改革开放是糖衣毒药”,强调“到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进行改革和开放”。同时,以下的国际政治因素也强化了朝鲜对外关系方面的自主性。第一,朝鲜和中国经过抗日战争和朝鲜战争建立了具有特殊意义的“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1961 年签署的《中朝友好条约》更加强化了两国的军事同盟关系。这种“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主要原则之一就是基于不干涉他国内政的相互平等主义。中国为了应对建国初期来自主权和领土方面的外来威胁,将尊重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及不干涉他国内政作为对外政策最重要的原则,并应用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①因此,中国和朝鲜的关系与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存在很大差异。第二,20世纪60年代,中苏纠纷的升级给朝鲜提供了可以与中国和苏联两大强国来往的外交支撑。中苏纠纷在给朝鲜生存带来巨大威胁的同时,强化了朝鲜体制的独自生存力。因为这一时期为了确保社会主义阵营内的主导权,不论苏联还是中国都需要朝鲜的合作。第三,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朝鲜对缓解中国与美国的直接对立以及强化中国对东北亚地区的控制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一直对该地区力量平衡的变化反应敏感,如1950年,毛泽东明知中国军事力量处于明显劣势仍决定参加朝鲜战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②当然,测定冷战时期朝鲜的自主性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以上因素说明外部环境很不稳定的朝鲜不选择“搭便车”战略也可以生存。即朝鲜在可以从冷战时期中朝“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模式中获得不小利益的同时,也力求避免可能会出现的非对称同盟关系带来的对外依赖性,维持自主性。但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在对外政策上进行了更现实、更实用的调整,这使中朝关系发生了变化。为了引进经济发展所必要的资本和技术,中国致力于改善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关系,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1992年8月,中国与韩国建交也是基于这种新的外交政策。③但中国在朝鲜与美国或日本关系没有得到改善而因核问题等变得越来越恶化时与韩国建交,更强化了朝鲜的外交孤立感,同时加剧了因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体制瓦解给朝带来的经济困难。即是说,中韩建交不仅实质性地打击了中朝关系,还大大伤害了两国间情绪上的连带感。④朝鲜在连续经历了金日成突然去世、与美关系日趋恶化,以及越来越严重的粮食问题后更加倾向于孤立主义。中朝贸易总额自1993 年的9亿美元大幅下降到1998年的4.1亿美元。在对外政策上,特别是与核问题及导弹相关的政策上,朝鲜也更加强调自主性。朝鲜在1998年发射大浦洞导弹(朝鲜宣称为卫星),美日等国在对朝鲜作出强烈反应的同时,也将矛头对准了中国,这让中国觉得非常困惑。⑤这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朝同盟关系迅速恶化,并在转变为新的关系中出现过许多摩擦。但是20世纪90年代末中朝关系开始有所恢复。1999年6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访华,这是自1991年金日成访华8年后朝鲜国家领导人第一次访问中国,可谓是朝中关系的转折点。此后,2000年5月和2001年1月金正日两次秘密访华、2001年9月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江泽民和2003年10月中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访朝,2004年4月金正日再次访华,两国领导人多次进行积极交流,并重新开始强调两国问“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中朝关系进入了新的合作阶段。这种变化是中朝双方对对方的战略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后出现的。20世纪90年中期以后,随着国际局势不稳定性加剧,中国在对外政策方面更加重视安全问

冷战论文

冷战时期世界局部战争的特点 “冷战”,就是指战后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除直接交战以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紧张激烈的对抗而又没有爆发直接的武装冲突,简单地讲就是不用枪炮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西方(特别是美国)对此事不能容忍的,它们妄图在这个地区重建亲西方的政权,恢复资本主义制度,遭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人民的反对,于是东西方形成对峙之势,终于爆发了冷战,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政策的产物。冷战的产生是复杂的,但也是必然的。 美国与苏联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科学技术,此外还包括了十分隐蔽的间谍战,和双方的政治宣传战。虽然双方的谍报系统经常采取秘密的暗杀行动,但是由于核武器的威慑,两阵营一直没有发生全面冲突。当然在当时,人们并不清楚,一个地区性的小规模冲突是否有可能引发核战争,有鉴于此,每一次的冲突都会引发人们极高的关注。这种紧张态势几乎像真正的战争那样改变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冷战时期,世界各地都不太平,都爆发着不同的战争,而战争各具特点: 一、当代局部战争的发展和类型 局部战争是在一定地区内,使用一定的武装力量进行的战争。二战结束以来,新的世界大战没有发生,但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却此伏

彼起,一直没有停息过。据统计,从二战结束到80年代末,世界共发生过180多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其中96%以上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第三世界地区,而欧洲则相对稳定,所占比例不到4%。从二战结束到80年代末爆发的180多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共产党和民族主义者领导人民进行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武装斗争,人民武装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战后有利的国际形势下,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蓬勃发展,爆发了一系列以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为主要目标的民族解放战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并不断赢得胜利。这种战争冲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壮大了和平民主的力量,有利于国际局势的健康发展。 第二,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造成了地区的动荡。被侵略国家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第三,霸权主义政策引起的战争。主要有1968年苏联出兵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和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的战争。 第四,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亚、非、拉国家独立以来,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领土纠纷,以及民族、宗教、政治、经济等诸多矛盾,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爆发了一系列局部战

冷战时期世界局部战争的特点

冷战时期世界局部战争的特点 冷战时期世界局部战争的特点 所谓“冷战”,就是指二战后1947—1991年间苏美两大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紧张激烈的对抗而又没有爆发直接的武装冲突,简单地讲就是不用枪炮的战争。 冷战的产生是复杂的,但也是必然的。战后美苏冷战局面来源于战争结束时的形式,触发点是战后西方对东欧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西方(特别是美国)对此事不能容忍的,它们妄图在这个地区重建亲西方的政权,恢复资本主义制度,遭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人民的反对,于是东西方形成对峙之势,终于爆发了冷战,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政策的产物。 冷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随着八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危机,和戈尔巴乔夫(戈巴卓夫)的民主改革,促成共产国家倒台,到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正式结束。中国国共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1979年)是几个东西方国家发生区域冲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数时候只是双方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主要强国只是通过资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国家或组织。这么做就减少了两大阵营冲突的紧张性。 美国与苏联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科学技术,此外还包括了十分隐蔽的间谍战,和双方的政治宣传战。虽然双方的谍报系统经常采取秘密的暗杀行动,但是由于核武器的威慑,两阵营一直没有发生全面冲突。当然在当时,人们并不清楚,一个地区性的小规模冲突是否有可能引发核战争,有鉴于此,每一次的冲突都会引发人们极高的关注。这种紧张态势几乎像真正的战争那样改变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二战结束后,美国无论是经济实力、军事力量还是政治影响都是举世无双的。美国还控制着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泛美同盟等国际组织。雄厚的实力使美国领导人的政治野心大大膨胀,认为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的美国世纪已经到来,声称决心担当起领导世界的责任。二战后苏联作为政治、军事强国在欧洲的崛起使欧洲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不同于战前的重大变化。这对于妄想称霸世界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障碍。对此,美国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杜鲁门上台后,加紧推行称霸全球的计划,他摈弃了罗斯福大国合作的和平缓进战略,利用其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对核武器的垄断地位,企图把介于美苏之间的广大中间地带控制在自己手里,于是杜鲁门政府制定了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为了遏制苏联,美国统治集团有意识地制造了苏联利用共产主义进行扩张的舆论。,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去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以及美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全面的分析和建议。凯南断言,苏联无视“理智的逻辑”,却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如果美国拥有足够的实力,并且表明准备随时动用的话,那么用不着真的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甚至迫使苏联退却。不久,凯南在长电报的基础上又写了一篇分析苏联主权以及美国应采取的政策的文章,并以《苏联行为的根源》为题发表。这篇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凯南8000字电报中的观点,指出美国必须“把苏联看作是对手,而不是伙伴”,必须“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最终导致“苏维埃政权的瓦解或逐步趋于软化”。这样,凯南为杜鲁门政府提供了一整套所谓“遏制”苏联的战略,这套战略很快就成为美国对苏政策的指导方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攻击苏联奉行扩张政策,威胁欧洲和世界和平。他危言耸听地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他呼吁英美结成联盟,是双方的军事力量、道义力量和其他物质力量联合起来,有效地遏制铁幕后面苏联的扩张。丘

儿童本位课后作业

1、儿童本位课程流派的主要理念与核心观点是什么?代表理论有哪些?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构成要素,对学生作用的重视与强调直接反映出了学校教育观念的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历程与特点。 一、理论基础 儿童本位课程理论在认识论上坚守的是实用主义哲学;在价值论上追求的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在方法论上坚持科学—实证。 二、主要观点 儿童本位课程流派是课程理论流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对课程理论的整体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1、学习者是课程的中心 本着学习者是课程的中心,儿童本位课程流派认为课程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生成。因此,他们在课程编制强调要依据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的环节,以便实现学生个体性的解放。 2、学生是完整的人,具体存在的个体 在儿童本位课程流派看来,教育与课程的出发点是学生,特别是学生价值的养成。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更要注重对学生个体性存在的承认,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特质,以学生的自我选择作为课程情境设置的旨归。 3、自我实现远比社会适应要真实得多 因为学生是完整的人,是一个个鲜活存在的个体,因而,学生的自我实现就成为了儿童本位课程流派的最终目标。基于此,他们认为,教学与课程的实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 三、代表理论 ○ 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可以说是知识本位课程流派的顶峰,同时也孕育着儿童本位课程流派的来临。因故,将此理论作为儿童本位理论的开始与铺垫,

如果没有泰勒原理的经典问题,也不会促使儿童本位课程理论的快速发展的。泰勒原理主要有四个部分构成: 课程的目标是什么? 依据这样的目标,将如何组织课程内容? 针对已有的课程内容,如何有效地组织课程实施环节,面对的课程授受对象是哪些? 评价课程实施环节,是否有效地完成了课程内容,达到了课程目标?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环节,也是构成完整课程的基本部分。 ○ 施瓦布的实践课程理论 施瓦布的实践课程理论是针对知识本位课程,基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提出了以实践为取向的课程理论。施瓦布的课程理论以实践兴趣为旨趣,强调儿童在实践中习得课程。并且,在习得过程中,非常强调课程知识与实践之间的意义连结。他认为,儿童是真正的意义创造者。因此,在施瓦布的课程理论中,非常重视过程——结果之间的联系,以及手段——目的的实用。遵循典型的科学—实证方法的方法论理念。在具体的方法上,倡导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发现问题,创造意义。 ○ 存在现象学课程论 现象学对于日常生活经验的关注,存在主义重视存在与时间,弗洛伊德主义关注自我的实现与知识的获得。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存在现象学课程论的理论基础。 ※代表理论 (1)派纳的“存在经验课程” 派纳的存在经验课程强调。 (2)格鲁梅特的“自我知识探求” 格鲁梅特的自我知识探求理论强调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课程与文化之间是复杂且又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自我知识探求的

美苏冷战的原因分析

美苏冷战的原因分析 纵观历史,在正常情况下,人类通过任何活动想达到的目的无非两个字:“利益”。这种利益涵盖的面非常广,包括个人利益、阶级利益、国家利益等。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各取所需,你得到你的,我得到我的,就算有些利益冲突也可以经过协商、谈判等手段得以调停。冲突的结局通常情况下,都会有实力稍弱一方的妥协并割让一定的利益作为结束。其目的其实也是为了保全更多自己的利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其目的其实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是没有想到割让只能解一时之急!当两个利益集团实力相当或没有一方愿意主动放弃的话,那么一定会有一方通过某种手段使对手被动放弃。这种手段就个人利益冲突来讲,轻者对搏公堂,重者大大出手;对于阶级利益冲突,轻者罢工游行,重者革了你的命;而对于国家利益来讲,解决的办法往往是通过战争。抛开古代战争不说,就说现在的伊拉克战争推动了美国对全球扩张的重要步骤,可谓有这重大的利益。所以宏观来看,美苏冷战就是美国和苏联这两大利益集团之间那不可调庭的利益冲突所引起的。下面我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各方的利益冲突。 在分析利益冲突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强调以下什么是美苏冷战,以及为什么是冷战而不是热战,当然也是从利益的角度。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后不久,美国在科技创新、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兴工业的发展方面都迅速赶超欧洲,引领着全球的资本垄断化。特别是在一战后,欧洲整体实力下降,美国利用战争大发横财,纽约一跃超过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而此时苏联在经历卫国战争和早期的外交努力后,国内政局相对稳定,国外环境相对缓和,开始放手国内的经济建设,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通过“五年计划”使得国内经济特别是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从上可知,在二战前,美苏的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前两位,并且综合国力也位居前茅,两者都拥有强大的生产力和争夺霸权的实力。二战使得西欧列强损失惨重,实力大损,在世界范围的势力迅速萎缩,并且,英法等国忙于对付战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自顾不暇,无法与美苏的任何一方对抗。与此相反,美国大发战争财,在战后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同时在盟军中其了主导作用,并建立了一支规模约一千一百万的强大的军队,拥有精良的武器装备,且是当时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这些都为美国称霸奠定了基础。而苏联方面,除对外援助外,与美国有着惊人的相似。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苏联对于二战盟国的胜利作出极大的牺牲和贡献,并帮助解放了东欧国家,其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再者,苏联在二战中也建立一支同美国规模相当的军队,在东欧各国及亚洲地区保有驻军,并且获得了最大份额的战争赔偿,战后经济恢复较快,成为唯一可以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从此以后,形成了东、西两大集团。这两大集团由于政治信仰不同,而处在相互敌视状态。由于双方军事力量都非常强大,拥有几百万军队和数万核弹头,运用这些军事力量,就可以将地球彻底消灭好几次,所以谁都不敢动用军事力量来发动战争。简而言之:美苏在二战后都实力大增,两国皆想争夺世界霸权获得更多利益。但是,他们都想削弱对方直到搞垮对方,所以就动用除军事行为以外的一切手段。这包括:经济封锁、政治供给、颠覆破坏、军备竞赛等。虽然两大集团之间没有直接响起枪炮声,但是,实际上他们却处在一种战争状态。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将这种状态称为“冷战”,以区别动用真枪实弹的“热战”。 之所以采用冷战的方式来打这场战争,恰恰是美苏之间达到了一种利益共识,因为如果进行热战,真刀真枪的打起来势必会给全世界带来新的灾难,届时不仅劳民伤财,更重要的是还会给本国带来严重的利益损失,不但没有得到利益反而两败俱伤,还有可能让其它国家趁虚而入,渔翁得利。而通过冷战的方式不仅可以在两国之间决出个雌雄,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因为战争带来的利益损失,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两国不用热战而用冷战的原因。 说完了利益共识,下面就该说说利益冲突了:

军事理论测试题

军事理论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关于军事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C) A.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B.军事思想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的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C.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不能指导军事实践。 D.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军事思想的分类不正确的是(D) A.按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 B.按阶级属性划分,如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C.按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划分,如信息化时代军事思想 D.按军事领导人划分,如毛泽东军事思想 3、那部著作属于外国古代军事思想著作(A) A.《高卢战记》B.《共产党宣言》C.《制空权》D.《机械化战争论》 4、哪一部作品不属于我国古代军事著作(B) A.《孙子》B.《论持久战》C.《司马法》D.《六韬》 5、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最主要的特征是(A) A.对先进主战武器的应用给军事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的研究 B.对帝国主义时代战争的研究 C.对建设无产阶级军队的研究 D.对近现代战争战略战术的研究 6、冷战时期军事思想的最大特征是以什么为技术标志的(C) A.火药B.机械化武器C.核武器D.信息化武器 7、对《孙子兵法》评价不正确的是(D) A.词约意丰,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 B.在军事哲理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C.存有糟粕,过分夸大将帅的作用

D.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重要来源 8、对《战争论》评价不正确的是(C) A.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 B.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来源之一 C.是西方古代军事理论的顶峰之作 D.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 9、《战争论》的作者是(A) A.克劳塞维茨B.拿破仑C.斯大林D.艾森豪威尔 10、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B) A.武器的因素B.人的因素C.经济的因素D.政治的因素 11、“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形象地说明(B) A.战争与经济的关系B.战争与政治的关系C.战争的性质D.战争的规律 12、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且在第三世界国家产生深远影响的是(B)A.孙子兵法B.毛泽东军事思想 C.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D.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13、下列哪一种打法不属于积极防御作战(D) A.慎重初战,初战必胜B.实行有利条件下的决战,避免不利条件下的决战 C.每战力求有准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战D.坚守不出,专心防御 1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是(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好制度,好作风,好传统 C.通过办学校来解决干部问题D.讲究技术,加速改进军队的装备 1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是由谁提出来的。(B)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6、哪一项不符合邓小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思想方法(D) A.暂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B.实行“一国两制” C.以和平对话代替武力对抗D.可以适当牺牲国家主权以求和平 17、对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解不正确的是(C) A.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军徽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