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fp9.0应用教程教案

vfp9.0应用教程教案

vfp9.0应用教程教案
vfp9.0应用教程教案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名称(中文):有机化学课程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工、环境等 (英文):Organic Chemistry 课程适用层次:专升本 学时:104(其中面授64,实验32)学分:6.5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是应用化学、化工、及材料类各专业及相关专业(环境、生物科学等)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主要讲授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制备合成、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介绍学科发展前沿。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题讨论、多媒体演示和实验答疑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重要有机化学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关注相关的应用信息;对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较好认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悉主要有机试剂及具体应用。 (2)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分离方法和了解某些定量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解析图谱,能根据图谱数据推出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掌握有机活泼中间体正碳离子,负碳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反应;能用结构理论、热力学、动力学来解释一

般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基本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和芳香族亲电取代、亲核取代等反应机理。 (4)在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及制备的基础上,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于有机合成。 (5)对于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的石油化工、能源、材料、环境等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这些学科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5、先修课程:大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1、知识点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短线式、缩简式、键线式 1.4 共价键 Lewis 结构式、价键理论、轨道杂化(sp、sp2、sp3 杂化) 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诱导效应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形成正、负离子)、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1.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 1.6 酸碱的概念 Br? nsted 酸、Br? nsted 碱、共轭酸碱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 赖大仁詹艾斌宁媛许蔚 摘要:针对当前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认识,提出有必要建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理念,如知识论与价值论统一、多元性与主导性统一、转“知”为“智”、转“知”为“能”等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更加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从而探索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求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理念;知识论与价值论;多元性与主导性;转“知”为“智”、转“知”为“能” 作为对文学现象进行认识阐释的一门理论学科,文学理论研究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同样,在大学中文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文学理论作为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对于其他文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文学观念和建立怎样的知识能力结构,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从目前文学理论教学的现状来看,有一些教学观念与方法上的问题值得思考探讨。对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这里结合我们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综观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学科的变革发展,往往有这样一种感受:一方面,文学理论界空前活跃,思想解放,思维开放,充满了求变创新的激情与热望,各种以创新为旨归的文学理论教材层出不穷,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开放发展的繁荣景象。但另一方面,在这种开放多元的发展潮流中,也给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带来了许多迷惘和困惑。比如:一是随着大量西方现代文论知识被引入,并进入文学理论教材与教学,而且在各种“创新”的名义下,文学理论教学也随着理论研究不断转向,忽而“向内转”,忽而“向外转”,在这个过程中,文学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愈来愈模糊,乃至被遮蔽或淹没了。二是随着这门学科的意识形态性不断被消解,以及愈来愈强调文学理论的独立性、自律性、科学性,愈来愈关注文学理论自身的学科体系、理论范式、研究方法、概念范畴、话语方式等,这样文学理论也就愈来愈成为一门知识性学科,它的人文学科特性即人文性愈来愈弱化乃至被消解。三是与上述问题相关,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愈来愈远离文学实际,尤其是当下的文学现实,也愈来愈远离当今社会人们的文学诉求,而更多满足于文学理论知识系统内的自我言说或相互阐释。上述问题在当今各种文学理论教材中较普遍存在,而且由于教材编著者的文学理论观念各不相同,所选择吸纳的理论资源也不一样,这就有可能导致同一门课程采用不同的教材,其文学观念与知识系统几乎难以通约,给教学者带来很大的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理论教学就很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并不清楚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只能是采用什么教材就教什么内容,按教材逐章逐节把这些知识点宣讲一遍,如果换了教材,那么所教的理论知识就可能大不相同,

《应用化学专业大作业》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大作业》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Laboratory of Applied Chemistry 2 学分:2 实验学时:2周类型:综合性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与实验、分析化学与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等 教学对象: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在《化学综合实验》的基础之上开设的。针对应用化学四个不同方向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训练学生的化学综合实验的技能:培养学生掌握一些无机物、有机物和共聚物合成的基本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掌握胶体和表面化学实验的技能,掌握水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要求: 综合掌握各种化学品和新材料的合成、检测和性能测试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地运用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设计合成路线和解决实际课题中的应用化学问题,并运用有关基本操作方法实现有关合成、检测和性能测试,从而为以后进行科学研究、生产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较大的培养。 教学内容 第一章现代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十六气相色谱(8小时) 基本要求: 掌握固定液的配制及涂渍技术和柱的填装及老化技术、进行柱性能试验及极性试验。 重点: 掌握气相色谱的操作技术。 难点: 气相色谱柱及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关系。 实验十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8小时) 基本要求: 熟练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重点: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技术。 难点: 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关系。 实验十八配合物键合异构体制备及红外光谱测定(8小时) 基本要求: 通过[Co(NH3)5NO2]Cl2和[Co(NH3)5ONO]Cl2的制备,了解配合物的键合异构现象并巩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异同的对比以及翻译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实例,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翻译方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汉语句子、段落和短文译成英语,并对文化差异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比喻等,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的翻译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 适当补充口译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课程的教学分为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和短文翻译两个阶段,其分别要求是: 1、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掌握10000-12000 个词汇以及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5000-6000 个词 汇及最常用的搭配,能够运用到汉英互译中。 (2)语法: 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侧重语法结构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 (3)阅读能力: 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理解文章大意,分辨事实与细节;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 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理解其真实含义;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翻译能力: 能借词典将文字资料译成理解正确、表达准确、译文连贯通顺具一定修辞手段的规范语句,写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 词。 2. 短文翻译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1

《应用写作教程》第七版练习答案

中山大学出版社《应用写作教程》 第七版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本教程的“思考与练习”是整个教程的有机部分:教程内容为学习者提供基础知识,而思考与练习则是提供给学习者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训练渠道。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尽善尽美、收到最佳效果。 在学生学习应用写作,往往会出现“一学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其原因就是尚未掌握应用写作的写作背景——“为什么要写”“要写什么”“怎样写”——而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却又不同于写一般文章的答案,它们必须建立在“应用写作的实际应用”上——切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本机关的实际需要与本机关的权限。因此,必须将教程的知识同“思考与练习”完善地结合,就是训练动手能力、将知识转化为“能”的必由之路。 (一)绪论部分【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学习应用写作,目的在于应用。学习绪论,就是通过绪论的介绍,认识应用写作的性质、作用和我们掌握应用写作的意义和学习应用写作的方法,为后面开展对应用写作的学习开辟道路。为了更好地学习应用写作,建议学习者对绪论介绍的内容重视掌握以利于后面的学习。 一、概念题掌握下列名词术语。 提示:学习应用写作,必然会遇到大量的相关的名词术语,这些名词术语在实际应用上起着关键作用,必须了解、掌握并能应用。一般地说,只要认真阅读教程、关注该词语便可以上下贯通领会,而有一些名词术语则需要提供帮助才能掌握。本参考答案择有难处者加予注释;对一些容易掌握的名词术语则只列以引起注意却未予注释。(以下均同)党政机关——指执政党机关和施政机关,包括人大机关、国家主席机关、解放军机关、人民法院机关、人民检察院机关。人民团体——人民团体是指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包括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企事业单位——是指企业和事业两种不同的单位。 企业单位一般是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所谓“自负盈亏”意即:自己承担亏损与盈利的后果,有一定的自主权。企业单位分为国企和私企。国企就是属国家所有的企业单位。私企就是属个人所有的企业单位。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惯用格式——习惯形成的格式。特定阅读对象——机关规定有资格阅读该文件的人员。法定公文——指经公文法规规定的公文文种或用公文法规规范所形成的公务文书。党的机关公文行政机关公文人大机关公文军队机关公文规范性文书——又称“法纪规范性文书”是指以书面形式或成文形式所表现,以一定社会主体的强制力保证实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标准、指明方向,成为社会规范的应用文体。它包括国家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政党、社团、经济组织的章程,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一般制度规范等。法律——依《立法法》规定,法律是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制定、公布的规毙性文书。法规——有三种:一是行政法规,由国务院依《立法法》和相关法律制定、公布;二是地方法规,由地方省、设区市人大制定、公布;三是其他法规。行政法规公约机关事务文书计划总结调查报告专业文书——是指在专业专项法律规范下完成专业业

文学理论教学大纲

《文学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先修课程:无 总学时:68 学分:4 理论学时:65 讨论学时:3(无课程实验) 开课学院:文学院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执笔人:陈文忠教学院长审定:胡传志 教研室主任审核:李平修订时间:2007-9-10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通过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体系。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对文学本体、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史等问题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学理论的一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初步分析文学作品和文艺现象。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求讲清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在讲授的过程中,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来把握各种理论。 (2)要求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现象来理解和运用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 (3)就教学内容而言,本课程注重吸收文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最主要的特色在于专辟“文学史”一编,强化了文学理论作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方法论的学科性质。 (4)就教学方法和手段而言,以前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改进教学方法后,采取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作品的结构形态,文学批评的标准与方法。难点:文学理论的概念体系,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与其他艺术的相互关系,理论知识转化实践能力。

三、本文 导论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功能 【教学目的】 明确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重点难点】 文学理论的性质,文学理论的建构原则及本课程体系,功能性结构与对象性结构。 一、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的地位 1、“文学理论”的定名 2、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 二、文学理论的体系 1、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文学理论的两种建构形态 3、文学理论的建构原则和体例 三、文学理论的作用 1、文学理论的三种功能:引导创作;指导欣赏;规范批评 2、文学理论的基本功能 3、文学批评的价值论 4、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四、文学理论的学习 1、范畴体系与概念命题的掌握 2、理论来源与文学史的学习 3、学科地位与相关学科的了解 【思考题】 1、文艺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处于何种位置? 2、谈谈你对文学理论教材的建构原则及本课程体例的看法。 3、什么是文学理论的双重意义和三种功能? 第一编文学本体

《应用文写作实训教程(第2版)》-习题答案

附:训练设计答案 项目综述 任务1 应用文概述 任务2 应用文的写作基础 一、填空题 1.处理各种事务实用价值惯用格式 2.鲜明的实用性、客观的真实性、规范的程式性鲜明的针对性 3.核心思想主要意图 4. 正确鲜明 5. 事实根据理论根据 6. 切题典型 7. 组织和构造谋篇布局 8. 叙述议论说明 二、判断题 1. 错 2. 错 3.错 4. 错 5. 错 6.对 7. 错 8. 对 9、错 二、阅读分析题 (一)请为下列材料确立主题。 1.道德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真诚 2.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参政议政的能力提高了,民主监督的意识增强了,才能依靠群众反腐败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实处。 3.在危机中寻求商机(参考) (二)下面是应用文书的几段开头,请判断它们属哪一种开头方式。

1.根据式 2.目的式 3.概述式 4.引述来文 (三)分析下列语段在语言表达上与文体不相适应的地方。 1.不够谦虚,不够礼貌。 2. 公文一般忌用口语及文艺性语体,其语言多表现为紧凑、严谨、明确的书面语言。本段语言有口语化的说法:开春、突然遇上、把、不够了、;有文艺性的词语:捉襟见肘、雪上加霜。 三、略 四、略 模块一就学期间文书 项目一校园活动 答案略 项目二实习实践 项目三求职应聘 一、填空题 1.谋求职位 2.针对性自荐信独特性 3.真实性针对性精练性 4.姓名加上文种文种 5.竞聘演讲稿、竞聘报告或竞聘讲话稿 6.标题称呼正文 二、判断题(请在题号前的括号内打上“∨”或打上“╳”。) 1.错 2.对 3.错 4.错 5.错 6.错 7.对

三、分析题 (一)求职信的开头有各种写法,分析下面两封求职信的开头各采用了什么开头方法。 1.自我介绍 2. 交代求职缘由 (二)下面是关于个人简历的材料,请根据简历的写作要求,分析简历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字迹工整、漂亮; 照片尽量与自己的气质相符,不要有太大差距。整洁的发型很重要,避免蓬头垢面。精神焕发,不要萎靡不振。 形式上要与众不同,不能千篇一律。 (三)试比较下列三种竞聘书的结尾,哪一种最好?为什么? 第2种最好,它更能表现出竞聘者的信心,也不失礼貌。 四、改错题(指出下文的不足,并加以修改) (一)求职信 1.对自己的优势介绍不够突出、具体; 2.层次安排不合理; 3.缺少联系方式、附件; 4.落款无日期。 (二)指出下面的谋职简历存在哪些问题不足,并加以修改 1.个人基本资料不全,如缺少专业、学历等; 2.求职目标不明确; 3.资格能力不够具体。 五、问答题 1.个人的基本情况(年龄、学历、专业等); 学习情况、工作能力及思想素质等。包括学习的主要课程及成绩、社会实践情况、工作能力、专业操作技能、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如果是在职转岗求职者,则应重点突出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工作成绩等。这一部分是求职条件的重要内容,求职者要多了解招聘单位的用人信息,真正地使自己可以有较强的针对性来推荐自己; 被聘后的打算。 2.语言简洁,重点突出 善用期请用语,态度自信、言辞恳切,尊重对方,礼貌周到,不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教案 课程学时: 51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教材:《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概述: 《管理学》是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阐明组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为组织的经营提供一种指导框架。《管理学》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三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力、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管理的职能活动;第三层次是管理应用。 二、课程目的: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内容认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方法: 文献阅读、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个人与小组书面报告、 四.考核方法: 课堂参与:10% 平时作业:20% 期末考试:70% 导论:面向21世纪的管理学 1.1.管理学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 美国管理学家出自于实践,他们用Exciting 来表达。因为探究如何从一个小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成为一家巨人公司,并培养出众多杰出的人员,造就一个世界首富的企业家,这样一个过程,其中的奥妙在何出,我们如何才能作出如此绩效?--兴奋 《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其组织。管理出效益,邯郸钢铁公司成本管理产生了巨大的效益,芜阳钢铁厂五下邯钢学习,未能学成。 2.2.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首先,任何组织的管理好坏都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汽车上时,你会抱怨公交公司的管理太差;当你在学校学期初交学费,非常的混乱,或者丢失了钱

《应用化学实验Ⅰ》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实验Ⅰ》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根据本校《2004级本科指导培养计划》和应用化学教学基本要求而编写。 二、本实验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应用化学实验?》密切配合有机波谱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的理论课,使学生在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分析测试仪器,结合计算机知识进行各种试样组分的分离分析、成分测定、结构分析以及分析数据的计算机处理。 三、本实验课讲授的基本实验理论 本实验课程讲授电化学分析、高压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以及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高压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与技能,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元素的方法;掌握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的制样技术和一般谱图的解析方法。 四、本实验课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1、掌握电位法测定离子浓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2、掌握高压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与技能; 3、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元素的方法; 4、了解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组成和构造,掌握制样技术和一般谱图的解析方法。 五、学时、教学文件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实验32学时。 教学文件:《应用化学实验指导书》,杜宝中编,校内印刷,2004 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并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设备使用等,具体实验步骤和实际数据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60%,考试成绩以最后的综述论文成绩记入总分,占实验成绩的40%。总成绩及格可获得学分,不及格者需重修。 七、仪器设备及注意事项 仪器设备: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气和色谱、高效汇相色谱仪、PH/my 计。 注意事项:注意保护设备,严格按仪器使用规则操作,维持仪器的完好率。

《英汉翻译》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英汉翻译 课程模块:三年制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方向必选课 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时:总学时为36学时,一学期内上完,每周2课时。 先修课程: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 适用专业:三年制英语教育专业 成绩考核:考试课 开课教研室:英语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英汉翻译教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教学分配在英语专业二年级进行。 课程任务:《英汉翻译教程》任务是,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异同的对比以及翻译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实例,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翻译方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汉语句子、段落和短文译成英语,并对文化差异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比喻等,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的翻译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适当补充口译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与要求 第一章翻译概论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介绍世界和中国翻译史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情况,使学生对翻译标准、翻译基本方法、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等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初步的了解,认识到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在翻译练习中体现并强调翻译理论的运用。 【教学内容】 翻译的作用与使命,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方式,笔译与口译,可译性与不可译的补偿,中国翻译史,翻译练习

《文学理论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文学理论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将通过对文学理论流派以及代表理论作品的介绍,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使学生对文学理论有总体的掌握,熟悉各理论的主要观点,培养学生文本阅读和理论的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深度文学解读和阐释能力。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形式主义与新批评 习题要点:形式主义理论批评的特色与新批评的理论特色、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具体的文本分析示例。本单元重点、难点:1、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2、新批评、文本细读、张力、反讽。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形式主义的理论和新批评的主张,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 第二章心理分析 习题要点:弗洛伊德、拉康和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 本单元重点、难点:1、心理分析2、拉康的镜像理论。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心理分析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具体的分析著作,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第三章神化原型理论 习题要点:神化原型理论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神化原型2、弗莱的理论。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神化原型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具体的分析著作,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第四章结构主义理论 习题要点:结构主义理论的具体内容和应用。 本单元重点、难点:1.结构主义理论。2、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在文学中的应用。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结构主义理论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 第五章女性主义理论 习题要点:女性主义理论的三种不同流派,代表理论等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女性主义。2、英美法女性主义理论的异同。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女性主义理论的不同流派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 第六章后殖民理论 习题要点:后殖民理论流派和理论主张。 本单元重点、难点:1、后殖民主义。2、赛义德与霍米巴巴。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不同流派,时代背景,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 第七章文化研究理论 习题要点:文化研究的兴起、理论发展等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文化研究。2、理论与文本的结合。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文化理论的不同流派、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 第八章解构主义理论 习题要点:解构主义与德里达的作品阅读等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解构主义。2、德里达与耶鲁流派。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解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发展,不同流派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总成绩构成:平时(30%)+期末(70%) 平时成绩:平时作业、考勤和课堂讨论,占30%。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占70%。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拉曼﹒塞尔登等著,刘象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标准书号:ISBN:9787301113639 参考书: Contexts for Criticism, Donald Keesey编著,McGraw Hill 出版,ISBN:0767422961 大纲修订人:樊淑英 大纲审定人:张友琴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适用专业:化学与化工各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108学时(54?2) 课程学分:6学分(3?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授课方式:讲授与多媒体辅助等 大纲制定人:田来进 大纲审定:有机教研室 制定时间:2013-06-26 二、使用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应使学生在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以及最新的成果和发展趋势。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等),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面向21世纪、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和中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化学、化工工艺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打好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并满足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2、课程学时、学分、主要教学环节 (1)每周4学时,共计36周(两学期),108学时 (2)学分:6分 (3)主要教学环节 A.课堂讲授、辅导、作业、习题课。结合运用分子模型,组织研讨课、习题课或辅导课。突出教学内容的“精讲”和“启发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B.课后作业:每周约2小时。 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化学键和原子、分子结构、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以及酸碱理论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讲授; 四大谱的原理和计算、对称守恒原理,本课程仅作一般介绍,主要由谱学、物质结构等后续课程完成。

汉英翻译教案

汉英翻译教案 【篇一:翻译教案】 使用教材:张培基等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第一讲翻译原则简介 教学目标:了解基本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研究的问题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重点:1.翻译的定义和内涵(translation is an n art/science/craft?) 2.中国几位翻译家的理论:严复、傅雷、钱钟书、刘重德 3.中国翻译史上的论争:鲁迅—宁信而不顺;梁秋实、赵景深:宁 顺而不信 难点:1.直译与意译 2.归化与异化:归化派代表人物尤金.奈达,异化派代表人物韦努蒂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60分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20分 钟 教学内容: 1.翻译的定义和内涵:(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translation is an art/ science/craft? 2.中国几位翻译家的理论(influential translation principles):严复:信达雅--- 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 the “three character guide” is regarded as a plumb-line of long standing to measur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ranslating. 傅雷:神似---spiritual conformity. emphasizing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flavor of the original.强调原作神韵再现。 钱钟书:化境---sublimed adaptation. focus on the translator’s smooth and idiomatic chinese version for the sake of the chinese reader. 刘重德:信、达、切---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closeness. 阅读本讲全文 课后练习:p.6 第三大题 第二讲翻译的过程 教学目标:怎样去理解和表达;学会表达的基本策略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54 学分:3.0 一、课程概况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学位课) 2、开课学期:1 3、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4、课程修读条件: 学生须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结构化学等相关基础知识。 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掌握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制备的基本原理、规律,介绍种类众多、内容丰富的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知识,并引入学科前沿信息,了解各种材料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 《材料化学》课程内容包括晶体学基础、晶体缺陷化学、材料的性能、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内容。纵观材料化学所含内容可知,该课程内容丰富,所以要课内外结合,对于材料科学中各类材料如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文献资料和充分准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其次,将授课与学术报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向学生发布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报告会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报告,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 第1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的重点是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主要内容,介绍材料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化学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 1.1《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 1.2《材料化学》的地位 1.3学习《材料化学》的意义 1.4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5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第2章晶体学基础(8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晶体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三大类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

实用英汉翻译教案(第一)

1. 翻译的定义 1) To render in another languag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转换成另一种语言。--《韦氏大词典》 2)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in one language (or target language 译入语) of what has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 language (source language 原语), preserving semantic and stylistic equivalences.”–Dubois 3) “把一种语言的文字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辞海》、《现代汉语词典》 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这一活动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有时在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有时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进行,这种实践活动更多的应用于前者。 2. 翻译的目的 翻译作为一门课程,其目的就是在掌握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基础上,结合不断的翻译实践,学习翻译的各种技巧,提高翻译水平。翻译是较高层次的一门课程,其主要对象为英汉两种语言都达到了相当水平的学生和自学者。因此通过翻译,对已掌握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验,找出漏洞,弥补不足,并使这些能力在应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搞翻译,而翻译又可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学习。 3. 翻译的历史 1)Translation in Bible On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there is a central paradigm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at is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the Bible, the most translated book in the world. Now the whole earth had one language and few words. And as men migrated from the east, they found a plain in the land of Shinar and settled there… Then they said, ―Come, let us build ourselves a city, and a tower with its top in the heavens, and let us make a name for ourselves, lest (otherwise) we be scattered abroad upon the face of the whole earth.‖And the Lord came down to see the city and the tower, which the sons of men had built. And the Lord said, ―Behold, they are one people, and they have all one language; and this is only the beginning of what they will do; and nothing that they propose to do will now be impossible for them. Come, let us go down, and there confuse their language, that they may not understand one another’s speech.‖ So the lord scattered them abroad from there over the face of all the earth, and they left off building the city. Therefore its name was called Babel, because there the Lord confused the language of all the earth; and from there the Lord scattered them abroad over the face of the earth. 上帝造人之后,赐福于人,人们安居乐业。然后,一群无聊人士希望后世记住这个时代,决心合力修建一座通天高塔,即Babel Tower。上帝恐慌,不希望这个奇观建成,于是让人们分化成不同的语言,令其不能交流。之后,因为沟通不畅,工程被迫放弃,而且人类从此不再团结,因为语言不通而分化成不同部落,并由于沟通问题,经常发生战乱,因此再无力撼动上帝的权威。巴别塔就是通天塔,比喻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也表示变乱(人类不再团结)。拜Lord所赐,我们今天要拼命学英语,外国人也要受汉语煎熬。而且,各种分歧,甚至战争,都或多或少由语言文化沟通不良引发。 2) Translation in China Actually the earliest translation can be dated back to ancient time. Versions in two languages used in

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基础课程单元设计 第 1 单元第 4 周 2 学时单元标题: 情境(或模块)一:管理概论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课 教学地点:阶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管理的产生过程、管理学研究方法 ②了解管理的目的,管理的二重性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管理的作用。 2.能力(技能)目标: ①逐步培养自己的管理思维,能从管理系统的角度分析管理想象。 ②能有意识地将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来处理组织管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目的、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管理的性质。 2.难点:对管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讲授 教学材料及工具:教材、教案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何协调有限资源与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新课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①管理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 ②管理的性质;管理学的特点 ③管理学;管理学的学习方法 2、教学重点::①管理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 ②管理的性质;管理学的特点 3、教学难点:管理学的学习方法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 本课学习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学会在管理实践中探索管理的本质属性与规律,以正确地把握管理。使学生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认识管理的重要性和特点,了解与把握管理的对象。(1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任务解析:①管理的定义 ②管理的特点 ③管理学的定义及特征。 ④管理的研究方法。 2. 教学知识点: ①管理的内涵(10分钟) ②管理的地位与要素(5分钟) ③管理的作用(10分钟)

④管理的要素(10分钟) 3. 案例分析: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在哪里?(10分钟)(三)技能训练 以小组为单位对1-2个中小企业进行调查与访问,结合实际,谈谈对管理的认识与理解?(15分钟) 三、新课小结: 1.管理是协作劳动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要求。管理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而日益显其重要性。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组织的管理人员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按其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不同可分为一般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 3.管理人员能否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取决于他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管理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管理者所处的层次不同,所需掌握的各种管理技能的比例也有所不同。 4.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以一般组织的管理为研究对象。本书以管理的基本职能为主线,重点阐述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5.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系统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会辩证思维与实践应用(10分钟) 四、课后作业: 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应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应用化学课程教学大 纲

<<应用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应用化学课程采用《精细化学品化学》教材,精细化学品化学是系统阐述各类精细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制备方法、构效关系等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涉及有机合成、无机材料、分析分离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学等诸多学科专业,学科的交叉及目标产品的商品化两大特征体现得尤为明显。精细化工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技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我国的精细化工业发展亟需大批高素质的化工人才,人才的培养应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所以,在应用化学专业高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积累从事精细化工科研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拓宽知识面,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章节与学时安排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内容 1.第一章绪论 (1)精细化工与精细化学品的概念 (2)精细化学品的分类与生产特点 (3) 国内外精细化工的发展状况 主要教学方法:教学互动 重点: 精细化学品的分类方法, 生产特点, 发展趋势. 难点:精细化学品的不同分类方法, 生产特点. 2.第二章染料 (1)概述;染料的定义、分类;光与颜色理论 (2)染料重氮化与偶合反应 (3)酸性染料 (4)活性染料 (5)分散染料 (6)还原染料的介绍 主要教学方法:教学互动 重点: 染料的定义、分类;光与颜色理论;重氮化与偶合反应. 难点:光与颜色理论。

3.第三章绪论 (1)概述;有机颜料的定义;分类;化学结构与颜色、牢度的关系 (2)偶氮类有机颜料 (3)色淀 (4)酞菁类有机颜料 (5)喹丫啶酮类有机颜料的介绍 (6)二恶嗪类有机颜料 (7)异吲哚啉酮有机颜料 (8)还原颜料 (9)有机颜料的颜料化、商品化 主要教学方法:教学互动 重点: 有机颜料的定义与分类;化学结构与颜色、牢度的关系;有机颜料的颜料化。 难点:各类有机颜料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 4.第四章荧光增白剂 (1)概述:荧光增白剂定义、分类、应用;化学结构与荧光性能的关系(2)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 (3)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 (4)香豆素型荧光增白剂 (5)唑型荧光增白剂 (6)萘二甲酰亚胺型荧光增白剂 (7)荧光增白剂混合物的增效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