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章 数组与字符串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章 数组与字符串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章 数组与字符串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章 数组与字符串

实验三 数组和字符串

实验三数组和字符串 一、实验目的 1.掌握Java中的数组定义、引用 2.掌握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术 3.掌握使用字符串String类处理字符串的方法 4.掌握使用字符串StringBuffer类处理字符串的方法 5.掌握Date类以及Calendar类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使用https://www.doczj.com/doc/de6896526.html,ng.Math类,生成100 个100~999 之间的随机整数,找出他们之中的最大的和最小的,并统计随机产生的大于300 的整数个数。 package exercise; publicclass shiyan3_1 { publicstaticvoid main(String [] args) { int count=0; int max=0; int min=Integer.MIN_VALUE; int num[]=newint[100];//声明并创建一个具有100 个元素的整型数组对象num int i; for(i=1;i<=100;i++) { num[i-1]=100+(int)(Math.random()*899); System.out.print(num[i-1]+"\t");//随机产生一个100~999 之间的随机整数 if(i % 10 == 0) System.out.println();//输出当前产生的随机数,并一行输出10 个数 if(num[i-1]>max) max=num[i-1]; if(num[i-1]300) count++; } System.out.println("最大的随机整数是:"+max); System.out.println("最小的随机整数是:"+min); System.out.println("大于300 的整数个数是:"+count); } }

java第三章上机练习题

习题1. 数据类型转换应用 【案例简介】下例说明了整型、浮点型、字符串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案例目的】掌握Java中两个不兼容类型能够的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 【技术要点】高精度到低精度的数据转换时候需要进行强制转换,低精度向高精度进行转换的时候的会自动进行,字符串到其他类型的转换需要用到特定的方法。 【代码分析】 public class Convers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 String str = "123"; int j; byte b; int i=257; double d = 323.142; System.out.println("\nConversion of int to byte."); //i强制转换成byte型 System.out.println("i and b "+ i + " "+b); System.out.println("\nConversion of double to int."); //d强制转换成int型 System.out.println("d and i "+ d + " "+i); //d强制转换成byte型 System.out.println("d and b "+ d + " "+b); j=Integer.parseInt(str); //str转换成int型 System.out.println("j="+j); } } 【相关知识】 数据类型转换 (1)简单数据类型中各类型数据间的优先关系和相互转换 不同类型数据间的优先关系如下 低----------------------------------------------->高 byte->short->char-> int -> long -> float -> double 自动类型转换规则 整型,实型,字符型数据可以混合运算。运算中,不同类型的数据先转化为同一类型,然后进行运算,转换从低级到高级。 (2)强制类型转换 高级数据要转换成低级数据,需用到强制类型转换,如: int i; byte b=(byte)i; //把int型变量i强制转换为byte型 (3)其他转换 数字变为字符串 用如下方法转换相应类型的数字: Double.toString(double); Float.toString(float);

Labview 第三章 数据类型:数组、簇和波形

第三章数据类型:数组、簇和波形 3.1概述 数组是同类型元素的集合。一个数组可以是一维或者多维, 如果必要,每维最多可有231-1个元素。可以通过数组索引访 问其中的每个元素。索引的范围是0到n –1,其中n是数组 中元素的个数。图3-1所显示的是由数值构成的一维数组。注 意第一个元素的索引号为0,第二个是1,依此类推。数组的元 素可以是数据、字符串等,但所有元素的数据类型必须一致。 图3-1数组示意图 簇(Cluster)是另一种数据类型,它的元素可以是不同类 型的数据。它类似于C语言中的stuct。使用簇可以把分布在流 程图中各个位置的数据元素组合起来,这样可以减少连线的拥挤 程度。减少子VI的连接端子的数量。 波形(Waveform)可以理解为一种簇的变形,它不能算是一种有普遍意义的数据类型,但非常实用。 3.2数组的创建及自动索引 3.2.1创建数组 一般说来,创建一个数组有两件事要做,首先要建一个数组的“壳”(shell),然后在这个壳中置入数组元素(数或字符串等)。 如果需要用一个数组作为程序的数据源,可以选择 Functions?Array?Array Constant,将它放置在流程图中。 然后再在数组框中放置数值常量、布尔数还是字符串常量。下图 显示了在数组框放入字符串常量数组的例子。左边是一个数组 壳,中间的图上已经置入了字符串元素,右边的图反映了数组的 第0个元素为:”ABC”,后两个元素均为空。 图3-1数组的创建

在前面板中创建数组的方法是,从Controls模板中选择 Array & Cluster,把数组放置在前面板中,然后选择一个对象 (例如数值常量)插入到数组框中。这样就创建了一个数值数组。 也可以直接在前面板中创建数组和相应的控制对象,然后将 它们复制或者拖曳到流程图中,创建对应的常数。 还有很多在流程图中创建和初始化数组的方法,有些功能函 数也可以生成数组。 3.2.2数组控制对象、常数对象和显示对象 通过把数组与数值、布尔数、字符串或者簇组合在一起,可以在前面板和流程图中创建任何一种控制对象、常数对象和显示对象。数组元素不能是数组、图表或者图形。如果您想查看一些数组的例子,请查看Examples\General\arrays.llb中的例子。 3.2.3自动索引 For循环和While循环可以自动地在数组的上下限范围内编索引和进行累计。这些功能称为自动索引。在启动自动索引功能以后,当把某个外部节点的任何一维元素连接到循环边框的某个输入通道时,该数组的各个元素就将按顺序一个一个地输入到循环中。循环会对一维数组中的标量元素,或者二维数组中的一维数组等编制索引。在输出通道也要执行同样的工作――数组元素按顺序进入一维数组,一维数组进入二维数组,依此类推。 在默认情况下,对于每个连接到For循环的数组都会执行 自动索引功能。可以禁止这个功能的执行,方法是用鼠标右键单 击通道(输入数组进入循环的位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Disable Indexing。 练习3-1创建一个自动索引的数组 目的:使用For 循环的自动索引功能创建数组,并用一个图形(Graph)显示该数组。 前面板 图3-2练习3-1的面板 1.打开一个新的前面板。 2.选择Controls?Array & Cluster,在前面 板中放置一个数组。设置它的标签为Waveform Array。

实验三.数组与字符串

1.实验三数组与字符串 一、实验目的: 1.熟悉Java的数组的使用,编程练习数组声明、定义、遍历和排 序等操作。 2.熟悉Java的字符串相关类的使用,通过编程实现针对字符串的 一般操作。 二、实验内容: 1.定义一个有10个元素的整型数组,找出最大最小值; 2.定义一个有10个元素的整型数组,用选择法实现由小到大排序; 3.定义一个能实现冒泡法排序的方法bSort(int[] arr),然后定义并 初始化一4*5的二维数组,用bSort(int[] arr)将该二维数组的每 行元素进行升序排序; 4.编程求解一个3*3矩阵每一行的元素之和,每一列元素之和,对 角线元素之和,并输出。 5.接收键盘输入的字符串,使用String类的方法indexOf()来统 计该字符串中各个字符出现的次数。 6.设定并初始化一个字符串数组,并将数组中那些以字母b开头的 元素打印出来。 7.接收键盘输入的字符串,分别按顺序输出该字符串中的大写字符 和小写字符。 8.接收键盘输入的英文字符串(单词之间用空格隔开),将字符串 中出现的单词首字母改成大写后输出。 三、实验要求: 1.通过实验掌握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 2.掌握数组最值求解算法; 3.掌握数组的基本排序算法; 4.掌握遍历数组的算法; 5.通过实验掌握String类的使用; 6.通过实验掌握String类常用方法的使用;

7.从JDK文档中查阅String类的以下方法(与本实验内容相关): split(),startWith(),toUpperCase(),indexOf(),charAt(),并说明 它们的用法; 8.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学时:3学时 五、实验步骤: 1.进入Java编程环境; 2.新建一个Java文件,编写main()方法实现一维数组求最值的算 法; 3.新建一个Java文件,编写main()方法实现一维数组选择法排序 算法; 4.新建一个Java类,定义bSort(int[] arr)方法(冒泡法)实现数组 升序排序,然后在main方法里实现对一4*5二维数组每行元素 的升序排序; 5.新建一个Java文件,编写main()方法声明并初始化一两维3*3 数组,设计算法实现行、列和对角线元素的求和操作; 6.编写主方法main(),其中实现接收键盘输入功能、文件操作功能 和文件内容输出功能; 7.调用相应构造方法创建String对象; 8.查阅JDK文档,找出可以实现实验内容的String方法,设计算 法,编写程序; 9.调试运行程序,观察输出结果。

matlab 第三章 字符串、元胞和构架数组

内容简介 本书由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有机结合而成。纸质媒体便于读者进行系统、全面、长时间连续地阅读,便于随心的翻阅、浏览;而电子媒体向读者提供色彩信息、动态交互的软件环境,提供读者实践本书内容所需的各种文件。 本书第一章系统讲述MATLAB6.5的集成工作平台,引导读者初会MATLAB基本用法。第二、三章系统叙述MATLAB6.1的四大基本数据类型(数值数组、字符串数组、元胞数组、构架数组),至于其它扩展数据类型(函数句柄、符号数据、内联函数、unit数组、稀疏类)则另辟章节专述。此后,本书用九个独立章分述MATLAB6.5的数值计算、符号计算、函数和数据可视、面向对象编程、GUI交互操作界面设计、EXE独立应用程序生成、实现不同软件平台交互的API、M-book 数据图形文字环境集成等八大通用功能。本书用专门的一章深入浅出地阐明SIMULINK的分层建模、仿真功能、与MATLAB交互的功能。 全书包含390多个计算范例。所有算例的程序是可靠、完整的。读者可以在自己的MATLAB环境中完全准确地重现本书所提供的算例结果。算例的举一反三,将使读者很快掌握要领,从模仿走向灵活应用。 书中正文(包括算例)所涉及的指令全部罗列在附录的“A索引”中,用户很容易根据关键字符找到相关的正文说明和算例应用。 本书随带包含700多个文件的光盘。光盘文件包含:可直接在Notebook中运行的全部算例的M-book DOC文件;可在MATLAB环境中直接运行的算例M和MDL文件;可供读者实践MATLAB编译器及API的所有文件;可在PowrPoint中放映幻灯的PPT文件。它们不仅有效地提供了纸质媒体所不具备的交互能力和色彩感染力,而且弥补了纸质媒体没有SIMULINK模型源码文件、没有PPT源码文件、没有编译源文件和验证文件的缺陷。 本书既可作为理工科院校研究生、本科生系统学习的教材,又可以作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掌握和精通MATLAB的自学用书和使用手册。 作者简介 张志涌 1944年出生于无锡;教授,获政府专项津贴,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理事、网络与系统专委会主委;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1982年初在上海交通大学获控制理论硕士学位,1989—90年在荷兰王国Eindhoven技术大学研修系统辨识、故障诊断;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基金及科研项目近十项,发表论文50余篇,著作1本。现主要从事自动控制教学和计算机控制、计算机仿真、故障诊断等研究。 1989年在荷兰用MATLAB3.0研究系统辩识和故障诊断;1992年对MATLAB3.0实现汉化并编写了相应讲义;在1994、95年借助于MATLAB3.5、4.0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教委留学生基金课题研究;1996年在省基金支持下从事MATLAB4.2c建立仿真实验室的研究,并于1997年编写出版《掌握和精通MATLAB》;1997年底获原邮电部预研经费资助开始了以MATLAB5.x为工具的智能技术研究。

3字符数组及字符串练习题

1.输入一串字符,个数不超过100个,且以"."结束。判断它们是否构成回文。 (所谓回文,是指一串字符从左往右与从右往左读,结果是一致的)。 2.随机输入n个国家的英文名称,每个国家的名称单独占一行,按字母顺序排序后输出,输出时仍然要求每个国家的名称单独占一行。 3.随机输入一些国家的英文名字(输入的数据共占一行且不超过255个字符,以一个空格为分隔符),按字母顺序排序后输出。 比较大小(bj.pas) 输入正整数a,b(<=10250),比较a和b的大小。 【输入文件】bj.in。第一行:a,第二行:b 。 【输出文件】bj.out。如果a>b,输出1;如果a=b,输出0;如果a

第6章-数组和字符串-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正确的初始化语句是___ A. char str[]="hello"; B. char str[100]="hello"; C. char str[]={'h','e','l','l','o'}; D. char str[]={'hello'}; 2.定义了一维int型数组a[10]后,下面错误的引用是___ A. a[0]=1; B. a[10]=2; C. a[0]=5*2; D. a[1]=a[2]*a[0]; 3.下面的二维数组初始化语句中,正确的是____ A. float b[2][2]={0.1,0.2,0.3,0.4}; B. int a[][]={{1,2},{3,4}}; C. int a[2][]= {{1,2},{3,4}}; D. float a[2][2]={0}; 4.引用数组元素时,数组下标可以是____ A. 整型常量 B. 整型变量 C. 整型表达式 D. 以上均可 5.定义了int型二维数组a[6][7]后,数组元素a[3][4]前的数组元素个数为____ A. 24 B. 25 C. 18 D. 17 6.下列初始化字符数组的语句中,正确的是____ A. char str[5]="hello"; B. char str[]={'h','e','l','l','o','\0'}; C. char str[5]={"hi"}; D. char str[100]=""; 7.给出下列代码,则数组初始化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byte[]array1,array2[]; byte array3[][]; byte [][]array4; A.array2 = array1 B.array2=array3 C.array2=array4 D.array3=array4 8.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是____ main() { int x=30; int[] numbers=new int[x]; x=60; System.out.println(numbers.length); } A. 60 B. 20 C. 30 D. 50

虚拟仪器 实验3 数组、簇和字符串

实验3数组、簇和字符串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熟悉Labview中各种数组的表示和创建; 2. 学习并掌握在Labview中数组的操作; 3. 学习并掌握在Labview中簇的表示与创建; 4. 学习并掌握在Labview中簇的操作; 5. 熟悉LabVIEW中字符串的表示方法以及基本操作。 二. 实验仪器设备 1. PC机一台 2.Labview 8.6 软件一套 三. 实验要求 1. 预习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2. 阅读并熟悉本次实验的内容。 3. 按照要求完成各VI的设计、调试和运行。 四. 实验任务 1. 数组与 For 循环实现自动索引 (1)在前面板上放置数组控件,数值显示控件,此时前面板如下图3-1所示: 图3-1 设计如下图所示:

(2)在程序框图的函数选板中找到下图3-2中所需的运算符,按下图所示将上面控制对象与这些运算符连接起来: 图3-2 设计如下图所示: (3)确认程序无误后,运行程序,可看到如图3-3所示结果:

图3-3 运行程序如下图所示: 2. 创建二维数组 使用两个嵌套的For循环(即一个循环在另一个循环内)可以创建二维数组。嵌套的For 循环创建二维数组时,外层循环创建行,内层循环创建列。设计程序框图如图3-4所示:

图3-4 运行结果如图3-5所示: 图3-5 前面板设计如下所示: 程序框图设计如下所示:

3. 基本数组操作 使用如上方法,创建一个3行4列的数组,(1)求数组的最大与最小值;(2)求出创建数组的大小;(3)将该数组转置;(4)将该二维数组改为一个一维数组。将各部分结果分别显示出来。 (1)设计前面板如下所示: 程序框图如下所示: (2)程序框图如下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