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直觉主义

道德直觉主义

道德直觉主义
道德直觉主义

道德直觉主义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借鉴意义

(杨昱然思政专业2012级学号2126902017)摘要:直觉主义伦理学是西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道德直觉主义又是直觉主义伦理学的核心。道德直觉主义反对“自然主义的谬误”认为伦理道德最基础,最原初的东西,例如“善”,“义务”等是不可被定义的。而道德直觉主义也因为它的抽象性和神秘性难免于诘难。但直觉在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过程中的“道德模糊区”又的确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为道德决策的客观性和慎重性辩护。这当中积极的因素可以被道德教育借鉴和吸收。

关键词:道德直觉主义、非自然主义、不可定义、道德教育

我们做每件事的时候都能够找到充分的理由吗?我们找到的每个理由都具备天衣无缝的逻辑吗?为什么同样经过深思熟虑的考虑,人们会对同一件事情做出不同的选择?或者做了某一个选择,却很难完全说明每一个选择它的原因。种种生活中的确存在的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道德直觉主义的存在价值。

直觉主义伦理学是现代西方伦理学的一个影响重大的派别, 它是资产阶级形式主义伦理学的开端, 主要流行于英、美等国。直觉主义者断言, 善、义务、正当等道德概念, 不可能用理性和经验来认识, 而只能用“道德直觉”来认识。伦理直觉主义就是由此而得名的。英国的直觉主义源于英国的新柏拉图学派和西季威克的直觉主义思想。到二十世纪初形成了直觉主义的完整的伦理学体系。直觉主义伦理学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英国, 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当时流行于英国的伦理学说, 主要是功利主义和进化伦理学。直觉主义者看到这些伦理学说在人们中已失去其影响, 于是企图另辟蹊径, 寻找维护资产阶级道德价值的更方便更有利的手段。他们用给善恶、义务、正当等道德概念下定义的“新”方法来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基础。

直觉主义伦理学分为价值论直觉主义和义务论直觉主义。直觉主义伦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摩尔、罗斯和普里查德等人在哲学上都是新实在主义者。新实在主义哲学的理论和逻辑分析方法是摩尔等人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

西季威克说:“当我把任何关于行为正当性与错误性的判断当成‘直觉性’的时候,我不是在预先判定这一判断在从哲学角度思考的终极效准问题;我仅仅是指它的真实性是被当下明显地认识到的,而不是作为推理的结果而被认识到

的。”①直觉在于其“自明性”,这种“自明性”在道德那里,体现为道德的真实性是不需要被证明的,它的真实性存在于人们的本性当中。

道德直觉主义是人们对道德的综合判断形式,它融合了理性,情感,意志,信念等各种因素。对道德判断在各种因素综合于一体的情况下,通过道德直觉直接而迅速的把握道德价值,进行道德判断。但道德直觉主义也因其强调的“自明”性,“不可定义”,“非自然主义”等特点,使得它的理论局限性也不可避免。所以对道德直觉主义的借鉴只能是该理论在一定条件下的适用性成分。

一、“非自然主义”的代名词

柏格森认为:“所谓直觉, 就是一种理智的交融, 这种交融使人们自己置于对象之内, 以便与其中独特的、无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②伦理直觉主义以其鲜明的反对自然主义伦理学的倾向,而从通过直觉来把认识和把握道德价值而建立。自然主义认为,客观世界都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被列入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有时候,人们把自然主义与唯物主义联系起来;有时候和经验主义联系起来;有时和科学主义联系起来。大多数情况下提到的“自然主义”都是认知主义的伦理自然主义。“自然主义声称伦理命题就像经验科学命题一样,可以是客观地为真或为假的。”③也就是说伦理判断和道德原则,是可以像科学一样,客观的为真或者假。道德直觉主义认为对道德的价值判断不来自所谓的逻辑式的证据推理,而来自对道德价值的内心体悟。在这一方面摩尔通过“开放问题论证”进行了论证。

二、“善”的不可定义

在摩尔等人看来“善乃是单纯的对象或概念, 没有部分” , 不能分析, 所以“不能被定义”。摩尔不能给善下定义, 不可否认他实际上脱离具体的经验主义中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来考察善恶。

1、摩尔认为“善”是不可定义的。

“善”的概念是单纯的,就如颜色“红”、“黄”一样,不能被再分,可以利用它们是描述别的事物,而很难用别的什么再对其加以描述。任何企图给“善”下定义的做法都被认为陷入了“自然主义谬误”当中。他提出了“开放问题论证”。

①(英)亨利·西季威克着.廖申白译.伦理学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31

②[法] 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3:3 -4.

③程炼.伦理学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P123

把善与许多道德概念相等同,例如“善等于快乐吗?”,“善等于公正吗?”结果发现善是一个最简单的,不可以被定义的概念。摩尔对善的定义,其目的在于揭示“善”这种元伦理概念的独特性,而不是把它弄得神秘和子虚乌有.这为元伦理学提供了一天新的路径,就是对伦理基本概念的深刻反思。

2、区分了目的善和手段善的不同。在摩尔看来“善”是不能被分解成部分的,但是善的事物却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善”与“善的事物”是不同的东西,也可以说“善事物”是“善”的各种外在表现,“善”也只有通过“善事物“来表达自己。

“目的的善”指的是:本身就具有善的性质的事物。这类事物“必须是公认的无需证明的”④“手段的善”指的是:发挥善事物的工具和引起善事物产生的原因。摩尔在其晦涩的《伦理学原理》中对“善”进行了分类:纯粹善和混合善,并对其分别进行了阐述。“纯粹的善”是不掺杂任何恶的因素的,完全内在具有的目的的善,例如对事物审美过程的善是纯粹的。“混合的善”更像是“手段的善”,为了达到善的结果不可避免含有恶的因素。总之对善的各种划分,显示了道德直觉主义在规范伦理之外,去深思基本道德概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三、“义务”的不可定义

价值论直觉主义产生后, 首先批评穆尔的是普里查德。他一九一二年在《道德哲学能建立在错误上吗? 》一文里提出了义务论直觉主义的基本原则,把“义务, 当作伦理学的主要范畴。后来罗斯和凯利特在《伦理学墓础》和《道德理论》等书中发展了普理查德的思想。在三十年代又出现了以布洛德为代表的新义务论直觉主义。他一方面认为“义务”是伦理学的主要范畴, 另一方面又否认义务和善之间的依赖关系。他们断言“义务”、“正当, 是“自明的” , 只有道德直觉能够对人指明, 义务是什么, 什么是正当的。人们在道德向题上所以会发生分歧, 是由子人们并不都具有同等发达的道德直觉。而义务论直觉主义,必须要通过经验,才能使生活中的义务性由明显达到自明。罗斯认为;“从我们生活的开始义务的原则就是明显的,但不是自明的。”⑤通过经验,我们发现了2×2=4,用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直觉到正当的自明性,并通过特殊的义务行为经验,进

④摩尔.伦理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228

⑤W.D. Ross: The Right and the Goo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0,P3

一步理解到自明义务的一般原则。⑥这说明对义务的直觉,虽然不能被证明,但也无法脱离从经验中去得到的归类和总结,并通过经验去体会这些不必费力证明的道德条例。

罗斯制定了七组自明的职责或义务: ( 一) 忠实的职贵, 即说话诚实, 履行诺言. (二) 知愚,以德报德, ( 三) 行善, 要人改善所有其他人的状况, (四) 赔偿给他人造成的损害, (五) 不做恶事, (六) 正义或公正, 要人注意同等地分布善和恶, (七) 自我修养, 要求人经常在道德上和智力上完善自己。这些义务或职贵是永恒不变的。(这七组“自明”的道德要求,在划分上并不明确。它们更倾向于个人的自身道德,而不涉及对整个社会的整体性,公共性道德。并且在内容上也缺乏完整的概括性,不能涵盖道德的所有方面。这样的划分仅仅在道德自明性上给出了一些直觉经验性的具体化的常例。它的积极意义在于,让一切道德判断的论证和推理不必过于纠结于逻辑形式,尤其是对基本的元伦理性道德,因为它们被认为是自生于人类本性当中的东西,不需要过多的去说服任何人去认识它的合理性,因为真正的合理性不需要劳累的说服工作,它应是“自明的”。

四、直觉作用于道德判断的方式

道德直觉主义的“自明”,“不可定义”等特征我们已经了然于心。但直觉主义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它依然从属于实在主义,因为它是承认道德价值为或真和或假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它必然在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中发挥不容小视的作用,其目的无疑是为了寻找道德价值的真谛所在。

1、直觉在“道德模糊区”的权重把握

罗斯反对功利主义的做法,把一个行为带来的善的量作为决定这个行为是否是正当的标准。他认为行为有多个方面可以去道德相关联。比如诚实、感恩、公正、等等。他把这些与道德具有明显相关性的行为归来“显见”义务。通过显见义务来判断行为的正当性。而在特定的情境下,可能存在着相互矛盾的道德行为,而哪个行为对于整体事件而言更为正当,取决于哪个拥有最大权重。而来罗斯看来,“如何决定权重最终取决于我们日常的反思意识,直觉是伦理问题的最终上诉法庭”⑦在实际的道德两难或多难选择中,道德直觉发挥作用的区域是微小而模糊的,可以称为“道德模糊区”。正如在数学领域,有模糊集理论和直觉模糊

⑥W.D. Ross: The Right and the Goo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0,P3

⑦程炼.伦理学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P139

集的概念,它们的被提出使得数学由研究精准问题扩展到了模糊现象的领域。当道德面临多重选择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类似上面提到的模糊区域。在客观的事物的复杂性,人的主观偏好,外在的客观偏好,以及道德因素的暴露不完整和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下,人往往难以准确找到道德选择的权重。但在对带有最大权重的道德行为特征的认定过程,本身达到了对道德行为进行慎重选择的效能。直觉性道德判断,是在道德的模糊区域进行的高级、综合、迅速和带有强烈反思的认知反应。

2、进行以道德信念为基础的道德判断

所谓道德信念就是人们对道德理想和道德本质以及道德内容的正确性和正义性的深刻而有根据的笃信,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履行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个体的道德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形成无法脱离社会实践与个体经验。当道德信念形成之后,人们在面对道德情境的时候,会很大程度上受到道德信念偏向力的影响。道德信念是个体道德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产生的固定的、稳定的、深刻的道德认识。“它是个体道德心理发展到成熟、自觉阶段的重要标志。”⑧道德直觉就象是为道德信念辩护一样,当个体通过道德直觉来判断和选择道德行为时,实际上是以道德信念为基础的。

就如,“当看到有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起来?”成了近年成了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当我询问的10个人之后,发现答案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看到跌倒情形不严重的,并且有他人在场情况下,举手之劳直接扶起;二是,情况复杂或者无法确定跌倒者动机的情况下,可以报120,让专业人员来提供帮助。

无论如何选择,当人们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具有成熟道德信念的人脑子里会出现“见义勇为是对的”,“帮助他人关乎社会正义”,“见死不救是不对的”这样的基本信念。在这个基本信念下,道德直觉发挥的作用仅仅是快速的判断,哪种行为的选择是更为恰当的。这就回到了之前所说的关于行为的道德的各种道德特征的权重问题

五、伦理直觉主义对道德教育的借鉴意义

借助道德直觉在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可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提取道德直觉主义当中的合理内涵。宾克莱认为摩尔对传统规范伦理学的

⑧白臣.道德自觉论[D].博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12.3.17:P98

批判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这种批判唤醒了人们的批判精神,使人们避免被华丽词藻下隐藏的逻辑错误所蒙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关于“善”、“义务”等道德概念或者是道德规范不可能是完全自明的,不可分析和推导的。

1、用道德直觉去完善目前道德教育的现有方式。

把对伦理道德的认识完全构建在直觉主义的基础上,是十分危险和不切实际的。即便如此,道德直觉在对实际情景中的道德认识和判断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在一种融合了经验,理性,意志,信念等多种因素的迅速的,自身难以察觉的高级综合判断上。这种综合判断蕴含着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而道德直觉发挥作用的目的在于让一切道德判断更为客观恰当。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中道的”,“不偏不倚的”。

例如:一个被病人要求执行安乐死的医生,面对这个本来就颇具争议的道德情景下,必须要进行最为慎重的道德选择。医生要考虑,病人在多大程度上对生感到痛苦,病人的死会对病人、医生自己、双方家人、社会造成何种影响,也会掺杂一些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心感受。在综合了各种因素之后执行安乐死和不执行安乐死到底哪一种是更接近“善”的选择。

考量目前道德教育过程中,不管是情感式的教育还是理性逻辑推理式的教育,最终都无法穷尽所有的道德相关因素,而道德直觉主义能够在人们无法察觉的区域发挥作用,帮助人作出更为适宜的道德选择。当前道德教育中经常以“道德两难问题”来刺激学生的道德感,增加其道德推理能力。但当面对更复杂的情况的时候,学生依然会不知所措。所以培养建立在符合正义和善的道德信念基础之上的道德直觉是十分必要的。

2、从认识“道德知识”转向发挥“道德行为”

伦理直觉主义,对“善”的不可定义性的阐述,无疑在说明一点:人具有仁爱的本性,人们对于自己仁爱本性的认识是不需要其他任何力量来实现的,而只能依靠内心的反省。除此之外,他还强调人类的共同利益是最根本的自然法,仁爱本性使人们追求共同利益,并力图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结合。亦即说,在自明的仁爱本性的作用下,人们追求的共同利益是个人幸福之所在,这也是不证自明的道理。在道德教育当中,去证明和推理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公平正义”是有必要的,这可以让学生思考道德的本质。但更重要的是,去发挥道德,

在道德情境下,做出更恰当的道德行为。道德的真理是存在于人类这个群里的本性当中的,大多数人对道德真理都有基本的共感。而道德教育的主要任何还是在于如何去发挥,人们本性当中的“善”。

3、更注重培养道德选择的反思能力

人们在认识道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理性、情感、心理、知觉、整体综合等各种方式去认识道德,而道德直觉也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认识论意义上的直觉或直觉思维是认识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 根据以往的认识经验和既有的知识框架, 对客观对象的本质进行直接的、整体的、非逻辑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把握方式和反映形式。道德直觉在道德判断过程中必然经历反思的过程。不管是反思自己亲身经历的道德情境还是反思他人的道德事件,都是在迅速的整合所有能够搜集的信息去为道德判断做出依据。虽然这个过程是短暂、迅速,甚至是不被察觉的。但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妨有意的放慢这一过程,让学生们对道德思维进行充分的反思。通过反思自我的训练去提高道德直觉的能力。

自然主义的哲学家认为的其研究任务是分析人们的道德标准,这样可以避免人们在使用道德语言时意义的含糊不清,“善”运用于不同的事物之中,仅被视为一种简单的不可定义的属性,的确不可否认其局限性。但本文目的在于在道德直觉主义当中寻找它的闪光点,实际上它的光芒不会因为它的难以表达而被磨灭。

参考文献:

[1] (英)亨利·西季威克着.廖申白译.伦理学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

[2] (法)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3:3 -4.

[3] 程炼.伦理学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P123

[4] W.D. Ross: The Right and the Goo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0:3

[5] 程炼.伦理学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139

[6] 白臣.道德自觉论[D].博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12.3.17:98

[7] (英)戴维·罗斯.正当与善[ M] .菲利普·斯特拉顿·莱克编,林南,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8] 摩尔.伦理学原理[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111003道德直觉加工机制的理论构想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Vol. 19, No. 10, 1426–1433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1.01426 1426 ·研究构想(Research Plan)· 道德直觉加工机制的理论构想* 田学红1 杨 群1,2 张德玄1,2 张 烨3 (1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杭州 310036) (2杭州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实验室, 杭州 310036) (3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重庆 400715) 摘 要 认知和情绪因素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机制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最具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 人类拥有一种普遍性的道德直觉, 它是一种可能同时包含道德知识和情绪情感的自动化加工系统, 决定人们对一个道德违反情境作出快速的判断。据此, 本文就如何深入揭示道德直觉的加工机制提出了研究构想, 研究将首先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 探索当认知功能受抑制后人们的道德加工的特点, 初步探索道德直觉存在的可能性; 然后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从外显和内隐两个维度上探讨道德直觉的时程加工机制; 最后采用侧向化运动准备电位指标, 进一步探索道德直觉和基本厌恶情绪的分离。 关键词 道德直觉; 情绪直觉; 认知控制;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经颅磁刺激技术 分类号 B 849:C91 道德是区分正确和错误行为的信念体系和行为规范。 虽然道德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随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但它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道德判断的机制也是哲学家, 伦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一直关心的重要议题。关于认知和情绪因素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机制近年来引发了大量研究, 道德判断是一个理性的认知过程还是一个由情绪启动的直觉过程成为当前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对道德判断机制的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它将有助于我们对人的道德行为、犯罪行为有更好的理解; 在实际生活中, 它对社会规范的制定, 社会秩序的维护, 乃至对司法审判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 道德判断加工机制的争议 对于道德判断的机制, 从最开始重视理性主义传统, 到转向情绪直觉模型, 最后到整合认知和情绪两个因素的作用, 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 收稿日期:2011-07-1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0909)。 通讯作者:杨群, E-mail: jane.qunyang@https://www.doczj.com/doc/de6393213.html, 解释。 1.1 理性推理解释 理性主义道德观认为, 决定某一行为在道德上是否被允许是一个有意识的推理过程, 情绪产生在理性的分析之后。认知系统对道德判断中的信息进行表征和加工, 同时对道德判断中包含的情绪反应进行调控(见图1)。Kohlberg (1981)延续了理性主义道德观的传统, 提出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不是由简单的脑发育成熟带来的, 而是由“角色适应”的经验促成的, 抽象推理能力的发展是道德能力发展的核心, 而道德判断主要是由推理过程驱使的。根据理性主义道德观, 道德判断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 形成一种支持某一行为的信念或依据; 第二, 将这种依据规范视为适合所有理性主体的一般性规范; 第三, 评价基于这一规范的世界是否是可行的; 最后, 如果可行, 是否愿意将这一规范应用到这个世界中去(Bucciarelli, Khemlani, & Johnson-Laird, 2008 )。 理性主义道德观强调抽象推理在道德决策判断中的作用, 有一定的实证依据。道德推理可以被认为是“在几种可供选择的道德标准之间进行比较、评价, 从而最终作出一种价值判断的有意识心理过程” (Paxton & Greene, 2010), 也就是说,

现代决策理论的认知心理学基础

决策是人类的固有行为。从有人类就有管理,有管理,就有决策。但作为决策科学,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决策理论是在本世纪40年代以后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H·A·西蒙和斯坦福大学的J·G·马奇等人倡导并发展起来的,他们为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提出了与传统决策理论有根本性差别的新见解。 等于说在西蒙等人之前没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决策问题。传统的规范决策理论有两个基本概念,一是效用,一是概率,而这两个概念都与心理机制有关。因此,许多主张采用效用期望值作为决策准则的传统决策论者,为了解释其效用变化律的特点,往往也求助于心理学的研究。如G·T·费希纳于1860年提出的“感觉强度的变化与刺激强度的对数变化成正比”的定律,往往被看成是解释效用递减律的依据。至于概率方面,自从30年代F·P·拉姆齐提出可根据主观概率做出决策以来,人们就开始关心研究形成主观概率的心理机制。但所有这些方面的心理学研究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它的心理学依据都是早期的比较初步的东西;二是它的目的比较单纯,只是为了证明传统规范性决策的正确性;三是它所研究的心理机制十分狭隘,远没有说明和解释现代决策行为中的复杂现象。 本规律,研究了决策思维的信息输入、加工及输出过程,并将这些研究成果扩展到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范围,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的决策过程,产生了人工智能的新科学,为现代决策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决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意义的贡献。 论解释人类决策行为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决策有赖于知觉,知觉有赖于两种不同形式的信息——来自环境的信息和来自知觉者自身的信息。如果没有环境中的刺激就不会有知觉,而另一方面,如果知觉者自身的记忆中不具有合用的信息,也不会产生知觉。也就是说,为了确定某一事物的意义,人们需要把环境刺激和头脑中已具有的有关知识连结起来。这是一种定向、抽取特征的过程,当前的信息与记忆中的知识相对照,然后再定向、再抽取特征。这种循环过程直到获得满意的知觉为止。在决策中,这种多次循环是非常必要的。通常,首次循环并不能产生精确的抉择,但它可以缩小所需抉择的范围并对进一步抽取特征具有指导意义,这样在以后的循环中便可以逐渐产生出精确的抉择来。这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人的知觉不仅受外部输入信息的影响,而且也受人们已有的、有组织的知识经验的影响,即概念或图式(我们通常叫做经验)的影响。

最新500首军旅歌曲

1. 军中绿花 2. 精忠报国 3. 万水千山总是情 4. 好日子 5. 十送红军 6. 我的祖国 7. 军港之夜 8. 国际歌 9. 南泥湾10. 驼铃11. 谢谢你12. 东方红 13. 十五的月亮14. 春天的故事15. 为了谁16. 梦驼铃 17. 走进新时代18. 相逢是首歌19.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0. 北京的金山上 21. 红梅赞22. 红旗飘飘23. 说句心里话24. 怀念战友 25.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26. 祝你平安27. 九九艳阳天28. 少年壮志不言愁 29. 血染的风采30. 小河淌水31. 满江红32. 今天是你的生日 33. 我的老班长34. 珊瑚颂35. 在希望的田野上36. 雁南飞 37. 洪湖水浪打浪38. 洗衣歌39. 幸福万年长40. 兵哥哥 41. 回家的路42.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4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44. 红星照我去战斗 45.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46. 滚滚长江东逝水47.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48. 保卫黄河 49. 望星空50. 鬼子进村51. 长城长52. 大地飞歌 53. 骏马奔驰保边疆54. 小白杨55. 想家的时候56. 翻身农奴把歌唱 57.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58. 太阳出来喜洋洋59. 一二三四歌60. 松花江上 61. 嫂子颂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63. 珠穆朗玛64. 十八岁 65.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66. 什么也不说67. 花儿与少年68. 我热恋的故乡 69. 思乡曲70. 浏阳河71. 月亮走我也走72. 人说山西好风光 73.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74. 歌唱二小放牛郎75. 儿行千里76. 白发亲娘 77. 唐古拉78. 万泉河水清又清79. 渔家姑娘在海边80. 歌唱祖国 81. 潇洒女兵82. 中国大舞台83. 我爱你中国84. 1234歌 85. 北京颂歌86. 祝福祖国87. 毛主席的光辉88. 军人本色 89. 梦中的唐古拉90. 地道战91. 无名小路92. 黄河颂 93. 人间第一情94.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95. 妈妈教我一支歌96. 冰山上的雪莲97. 垄上行98. 明天我将脱下军装99. 妻子100.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101. 故乡是北京102.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03. 长城谣104. 赶牲灵 105. 黄水谣106. 边疆处处赛江南107. 忆江南108. 情深谊长 109. 喜乐年华110. 我爱你,中国111. 父老乡亲112. 我和我的祖国 113. 春天里114. 东西南北兵115. 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116. 党啊亲爱的妈妈117. 你还好吗118. 金瓶似的小山119. 我是一个兵120. 我们走在大路上 121. 社会主义好122. 军人道德组歌123. 我家在中国124. 我用胡琴和你说话125. 黑头发飘起来126. 一杯美酒127. 兄弟情深128. 映山红 129. 兵130. 女儿行131. 看见你们格外亲132.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 133. 军中姐妹134. 长江之歌135. 桃花红杏花白136. 当过兵的朋友干一杯 137. 老乡138. 老前辈139. 妹妹找哥泪花流140. 大海啊故乡 141. 紧急集合号142. 七律长征143. 娘子军连歌144. 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145. 永远跟你走146. 我是中国人147. 日落西山148. 黄河源头 149. 人间天堂150. 走出军营还是兵151. 别说再见152. 情深意长 153. 黄河怨154. 游击队之歌155. 放马山歌156. 爱的港湾 157. 官兵友爱歌158. 角落之歌159. 唱支山歌给党听160. 好花红 161. 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162. 心中的歌163. 长征164. 爱军习武歌 165. 当兵干什么166. 兵妹妹167. 离开部队那一天168. 祖国颂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就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瞧法,刚好瞧到一个文献,截取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瞧待决策问题的不同视角—— 早在1909年Parsons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与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与干预的框架。Parsons 的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三点:1、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抱负、资源与缺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对工作要求、成功标准、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3、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推理。Parsons的三维模型对现代的职业发展与咨询而言仍然就是最本质的核心,这一匹配模型直到今天还遍及职业选择与发展理论以及职业咨询实践活动中,该模型构成了特质与因素职业咨询方法与人与环境匹配职业理论的核心。Phillips认为“正确推理”包含了职业决策模型的两种基本类型:理性选择模型与非理性选择模型。理性模型精确地描述了职业决策,具有价值推理、逻辑、客观性与独立性的特点。这种模型把明智的决策者瞧作一个“客观的科学家”,就是系统的、独立的与理智的,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强调个体决策。而非理性模型则具有直觉的、情感的、主观的与依存性的特点,认为决策过程充满了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强调决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把对个体有意义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Savickas认为非理性模型与后现代主义一样强调“解释”、意义建构、关系、中介与共同体。 因此我们也把职业决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与职业决策的非理性模型。 1、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 理性的职业决策模型又可以分为广义的过程理论、任务理论(阶段理论)与期望效价理论。其中广义的过程理论又包括CPI理论与逐步消除模型,任务理论包括PIC模型、Krumboltz模式、Tiedeman模式与Gelatt模式。 (1)Tiedeman模式 虽然Parsons的正确推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职业心理学家的认同与肯定,但就是Super认为Parsons的正确推理模型对职业决策过程的描述过少,对个体如何详细地、精确地出处理与收集信息的过程描述过少。也就就是说对个体如何评价与权重她所获得的信息的建议很少。我们认为Super对正确推理模型强调决策过程不够的批评就是中肯的。为了弥补了这个不 足,Tiedeman,O’Hara与Harren提出了一个职业决策模型(Tiedeman模式):把个体瞧作就是从一系列决策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这个过程包括意识与探究阶段、职业替换认同与选择认同、澄清决策如何实施等。Tiedeman模式注重描述职业决策历程,并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与主动性。Tiedeman将职业决策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与个人心理发展同时进行,认为只有通过系统的问题解决,以个体的整体认知能力为基础,把个体的独特性与职业世界的独特性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合理的职业决策。该理论强调决策问题的终身性、决策过程的反复性、决策结果的主观性,对职业决策理论模式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应瞧到,Tiedeman模式仅仅就是职业决策过程的理论描述,不够具体与深入。 (2)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理论(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 theory,简称CIP理论)

论直觉与道德直觉能力的审美培育-模板

论直觉与道德直觉能力的审美培育 其实,渐悟和顿悟亦可理解为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主张日积月累、由浅而深的常规之道的是渐悟,表现在修身养性方面即是“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的功夫。道德教育过程中,对伦理道德观念及规范日积月累的教与学,多是循渐悟之道而行的,我们平常所论道德认知,多是从渐悟角度展开的。其实道德认知和一般人类认知一样也还有另外一面,即“顿悟”。 顿悟即习佛上的“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即所谓“一旦豁然贯通”(朱嘉)、“发明本心”(陆九渊)或“反求本心”(熊十力)的功夫等。由佛学而渗透开来的顿悟早已成为我国哲学史、文学及美学史上重要概念。作为一般认识门径的顿悟既与渐悟有很大的区别,也有互补或统一的一面,无论过分强调渐悟,还是过分强调顿悟都是荒谬的。以辩证的眼光不难看出,历史上的“南顿北渐”的宗派之争,有其偏颇各执的一面,同时也可看出现实生活中对于遵循分析思维、循规蹈矩过分强调从而被理性思维缚绑手脚的单纯渐悟的方法论局限性。在中国现存的道德教育中因循理性思维的一般局限,人们多对道德认识“顿悟”的一面视而不见,或者视之为神秘的东西的而予以回避。因此对于道德认知的这一被忽视的侧面予以研讨是当务之急。顿悟与直觉是相似但并不完全相等的概念。顿悟作为一种认识过程属于直觉的一种,直觉显然还包括在一种道德情境中凭直感立即作出判断的含义,而顿悟似乎更多地强调直觉之前的沉思默想等知情意的酝酿过程。但是直觉和顿悟之间相同的一面显然大于这些意义上的细微不同,本文是从直觉与顿悟相通的一面去进行以下论述的,亦即,本文的“直觉”作为认识的过程、方法和能力,也可称之为顿悟的过程、方法和能力。 在道德教育中之所以需要培养道德直觉,首先是因为道德学习过程中运用道德直觉的必要。而这一必要性主要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道德基本概念的意会性质(或自明性)。西方伦理学史上许多人都对这一性质有所揭示。如18世纪的情感派就曾认为人的道德认识与其说是一种经验推理,不如说是依靠人类所固有的道德感(所谓“第6感官”?)而直觉到事物或行为的善恶价值。乔治·爱德华·摩尔(George Edward Moore〕?认为,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是“善”,而善是自明而不可推导的。“‘善’是一个单纯的概念,正如‘黄’是一个单纯的概念一样;也

从具身视角看道德判断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Vol. 23, No. 8, 1480–1488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5.01480 1480 从具身视角看道德判断* 叶红燕1 张凤华1,2 (1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江西省心理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昌 330022) (2浙江省认知障碍评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15) 摘 要 道德判断是个体对于某类行为的善恶好坏和是非对错所进行的评价及判断。随着具身认知理论的兴起, 道德判断的具身研究随之展开。道德判断具身性的研究主要围绕身体清洁、厌恶, 身体温度及身体动作这3个维度展开。从皮亚杰及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概念隐喻理论和进化心理学3个角度对道德判断具身效应进行了理论解释和探讨。考虑到身体变量会通过情绪、认知因素进而影响道德判断, 今后具身认知视角下的道德判断应与道德判断中已有的理论进行整合, 同时对其与道德直觉的关系需要深入探讨, 并需进一步考察具身效应发生的时效性和动态性问题, 探讨道德判断具身效应的调节变量及个体差异, 同时要对道德判断具身效应进行跨文化比较。 关键词 道德判断; 具身认知; 道德; 概念隐喻; 道德直觉 分类号 B849:C91 传统道德判断理论强调理性的作用, 认为推理和认知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Haidt (2001)提出了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理论, 该理论认为道德判断是由快速的道德直觉导致。道德直觉中包含了大量的情感成分, 正是这些情感成分使我们做出道德判断。道德判断究竟取决于理性推理还是感性直觉?Greene, Sommerville, Nystrom, Darley 和Cohen (2001)采用fMRI 技术对道德决策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 发现被试在进行道德判断时, 与认知和情感相对应的脑区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活跃状态。Greene, Nystrom, Engell, Darley 和Cohen (2004)认为, 认知和情感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不是对立的, 而是存在竞争的。据此, Greene 等(2004)提出了道德判断的双加工模型。 继信息加工理论及联结主义之后, 认知心理学迎来了新的认知革命—具身认知理论(embodied cognition theory), 其强调心智或认知对身体及其 收稿日期:2014-11-2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234)、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13JY09)、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YC2014-S146)。 通讯作者:张凤华, E-mail:zhangfh@https://www.doczj.com/doc/de6393213.html, 感觉运动系统具有依赖性(叶浩生, 2011), 当身体的运动或对身体状态的体验或模拟对认知、态度、社会知觉、情绪等发生作用时, 这种效应便被称为具身效应(伍秋萍, 冯聪, 陈斌斌, 2011)。 从具身认知的观点看, 道德的抽象思维根植于身体体验基础之上。阎书昌(2011)在身体洁净、厌恶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的关系研究中, 首次提出了“具身道德”的概念, 认为其是具身认知的内容之一, 是指身体经验同道德认知与判断等心理过程相互嵌入和相互影响。陈潇、江琦、侯敏和朱梦音(2014)在现有道德领域研究基础上, 认为具身道德是指身体及其活动方式与道德心理和行为的相互作用。就道德判断来说, 道德判断的具身认知研究与已有的道德判断理论不同之处是它强调了身体与道德情境的互动, 通过从身体感受、身体动作等体验来探究其在道德判断中所起的作用, 因而具有很高的生态效度。从一个大的范围来讲, 道德判断的具身认知研究强调心理、身体嵌入环境之中, 探究身体物理属性与道德判断之间的双向作用, 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 基于此, 文章以具身认知为框架, 梳理了道德判断领域内的文献, 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 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冬令营活动方案】小学生冬令营活动

【冬令营活动方案】小学生冬令营活动 为了让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寒假,学校将组织冬令营活动,如何策划活动方案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冬令营活动方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为丰富我校学生的寒假生活,将素质教育、体验教育、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通过实行标准的军事化管理,以拓展学生视野、磨练学生意志和培养团队精神为基础,以“有趣”与“有益”的活动为主,让学员在实践中深入全面体验人民 __的军营生活和优良传统以及纪律严明的军人作风,学习国防知识,接受锻炼,培养作风,提高少年儿童自身综合素质教育;向社会、家长展示军校这块特殊阵地的教育成果,丰富少年儿童假日生活。 二、组织领导机构: 校长:张习平 教导员:刘卫民 副校长:朱从伦副

教导员:丁国曾 联络员:王丽娟 教官:罗青、周建凯 中队辅导员:刘国建、戴锦兰、支维武 三、活动时间:12月29日(一天) 四、活动地点:南京军区防空旅 五、活动内容: 1、队列训练 2、军体拳训练 3、参观军史室 4、学唱军人道德组歌

六、具体要求: 1、每位学员参加冬令营活动须由家长接送,并要求统一穿着少年军校校服(迷彩服)。 2、严格遵守军校的作息制度,按时到军校报到;有事须请假。 3、严格遵守军校的校纪校规,爱护校内公共财物,同学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服从军校教官的统一指挥。 4、学员参训期间,一般要求不准随带其贵重物品,如相机、手机等等。 5、学员训练期间,未得到军校许可,一般情况下父母及亲属不得随意陪同。 送走一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如何度过一个轻松、好玩又有所收获的假期呢? 针对当前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和心理的缺失,采用心理体验等多元化的形式引导和培养:乐观自信、勇于探索、创造性思考、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看法,刚好看到一个文献,截取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看待决策问题的不同视角——早在 1909 年 Parsons 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和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和干预的框架。 Parsons 的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三点: 1. 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抱负、资源和缺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对工作要求、成功标准、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3. 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推理。Parsons 的三维模型对现代的职业发展和咨询而言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这一匹配模型直到今天还遍及职业选择和发展理论以及职业咨询实践活动中,该模型构成了特质与因素职业咨询方法和人与环境匹配职业理论的核心。 Phillips 认为“正确推理”包含了职业决策模型的两种基本类型:理性选择模型和非理性选择模型。理性模型精确地描述了职业决策,具有价值推理、逻辑、客观性和独立性的特点。这种模型把明智的决策者看作一个“客观的科学家”,是系统的、独立的和理智的,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强调个体决策。而非理性模型则具有直觉的、情感的、主观的和依存性的特点,认为决

策过程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强调决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把对个体有意义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 Savickas 认为非理性模型和后现代主义一样强调“解释”、意义建构、关系、中介和共同体。 因此我们也把职业决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和职业决策的非理性模型。 1. 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 理性的职业决策模型又可以分为广义的过程理论、任务理论(阶段理论)和期望效价理论。其中广义的过程理论又包括 CPI 理论和逐步消除模型,任务理论包括PIC 模型、 Krumboltz 模式、Tiedeman 模式和 Gelatt 模式。 ( 1 ) Tiedeman 模式 虽然 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职业心理学家的认同和肯定,但是 Super 认为 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对职业决策过程的描述过少,对个体如何详细地、精确地出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过程描述过少。也就是说对个体如何评价和权重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建议很少。我们认为 Super 对正确推理模型强调决策过程不够的批评是中肯的。为了弥补了这个不足, Tiedeman , O ’ Hara 和 Harren 提出了一个职业决策模型( Tiedeman 模式):把个体看作是从一系列决策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这个过程包括意识和探究阶段、职业替换认同和选择认同、澄清决策如何实施等。 Tiedeman 模式注重描述职业决策历程,并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主动性。 Tiedeman 将职业决策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与个人心理发展同时进行,认为只有通

新兵教育--适应部队新生活 迈好军营第一步

亲爱的新战友,我们入伍后,首先面临的任务是尽快实现由普通社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直至成为一名合格的警卫战士。这个时间十分紧迫,这个任务非常艰巨。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融入到部队这个大集体中,尽快熟悉部队生活,扎实迈好第一步,为以后的工作、训练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一、参军入伍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军营生活对我们新战士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生活,它不仅意味着身份的改变、生活环境和工作任务的改变,而且意味着大家又站到了一个新的人生起跑线上,开始朝着新的奋斗目标前进,大家将在军营生活中,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1、军队是个大熔炉,能够锤炼我们的思想品格。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特别强调讲政治、讲觉悟、讲品德。因此,部队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军人作为根本目标。按照这个目标,我们在部队将会受到全方位的思想熏陶。比如,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严格的军事训练,能够练就过硬的军事本领,磨练勇敢顽强、刚毅坚韧的意志品格;积极向上的军营氛围,能够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等等。“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家有百万资产,刚入伍时还带有富家子弟的派头,但经过部队的“四个教育”,他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培养了爱国奉献、爱军习武、艰苦奋斗等高贵品质。在1998年特大抗洪抢险斗争中,他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钢铁战士”徐洪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体现了革命军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些英模人物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部队确实是个大熔炉,只要我们融入其中,就能百炼成钢。 2、军营是个大学校,能够全面培养我们的能力素质。常言道,“自古军营多俊才”。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人物出自军营,据统计,《外国历史名人传》中收录的432人,有214人曾经戎马征战,几乎占了一半。在我国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强盛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从写出《孙子兵法》的军事奇才孙武到横刀立马、驰骋沙场的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郑成功,无一不是在戎马征战中孕育出来的一代英才。我们这支人民军队,更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缔造和领导人民解放军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一代雄才伟人。在战争年代涌现出的警卫战士的光辉榜样张思德、军械专家吴运铎、战士作家高玉宝,和平建设时期有“入海能驶舰、上天能驾机”的新型舰长柏耀平,“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博士军医曹雪涛,自学成才走上大学讲台的战士学者李成涛,等等。这些优秀人才都是在军营这个大学校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新形势下,我军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问题,党的三代领导人反复强调要把部队这所大学校办好。我们常讲,入伍即入学,退伍即毕业。在军队这所大学校里,大家既可以学习科学文化和军事高科技知识,也有机会学习驾驶、修理、厨艺等实用技术,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雷厉风行、处事果断的作风,提高分析判断、组织指挥、管理协调的综合能力素质。为什么含辛茹苦的父母争着把自己的子女送到部队来?因为他们懂得军旅生活中所培养的种种素质,不仅是立足军营建功立业的本钱,而且是以后参与社会竞争的特有优势。 3、军营是个大舞台,能够充分施展我们的聪明才智。“你有多大才,军营就有多大台”。不少同志来部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展现自己的才华,那么,军营将为你提供广阔的天地和舞台。比如,有文体特长的同志,可以在文艺生活的舞台上尽情表演,在体育竞赛中奋勇夺冠;文化功底好的同志,可以当学习辅导老师;掌握一定高科技的同志,可以在科技练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看法,刚好看到一个文献,截取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看待决策问题的不同视角—— 早在1909 年Parsons 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和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和干预的框架。Parsons 的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三点:1. 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抱负、资源和缺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 对工作要求、成功标准、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3. 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推理。Parsons 的三维模型对现代的职业发展和咨询而言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这一匹配模型直到今天还遍及职业选择和发展理论以及职业咨询实践活动中,该模型构成了特质与因素职业咨询方法和人与环境匹配职业理论的核心。Phillips 认为“正确推理”包含了职业决策模型的两种基本类型:理性选择模型和非理性选择模型。理性模型精确地描述了职业决策,具有价值推理、逻辑、客观性和独立性的特点。这种模型把明智的决策者看作一个“客观的科学家”,是系统的、独立的和理智的,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强调个体决策。而非理性模型则具有直觉的、情感的、主观的和依存性的特点,认为决策过程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强调决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把对个体有意义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Savickas 认为非理性模型和后现代主义一样强调“解释”、意义建构、关系、中介和共同体。 因此我们也把职业决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和职业决策的非理性模型。 1. 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 理性的职业决策模型又可以分为广义的过程理论、任务理论(阶段理论)和期望效价理论。其中广义的过程理论又包括CPI 理论和逐步消除模型,任务理论包括PIC 模型、Krumboltz 模式、Tiedeman 模式和Gelatt 模式。 (1 )Tiedeman 模式 虽然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职业心理学家的认同和肯定,但是Super 认为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对职业决策过程的描述过少,对个体如何详细地、精确地出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过程描述过少。也就是说对个体如何评价和权重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建议很少。我们认为Super 对正确推理模型强调决策过程不够的批评是中肯的。为了弥补了这个不足,Tiedeman ,O ’ Hara 和Harren 提出了一个职业决策模型(Tiedeman 模式):把个体看作是从一系列决策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这个过程包括意识和探究阶段、职业替换认同和选择认同、澄清决策如何实施等。Tiedeman 模式注重描述职业决策历程,并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主动性。Tiedeman 将职业决策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与个人心理发展同时进行,认为只有通过系统的问题解决,以个体的整体认知能力为基础,把个体的独特性与职业世界的独特性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合理的职业决策。该理论强调决策问题的终身性、决策过程的反复性、决策结果的主观性,对职业决策理论模式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应看到,Tiedeman 模式仅仅是职业决策过程的理论描述,不够具体和深入。 (2 )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理论(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 theory ,简称CIP 理论)Peterson 、Sampson 和Reardon 提出了CIP 理论。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教给个体必要的职业和生活计划技能从而帮助个体成为足智多谋的和有责任心的职业问题解决者和职业决策者。有效的问题解决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被看作一个按等级排列的金字塔。主要有两种基本的知识领域: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构成了这个金字塔的底部。金字塔的第二层是决策技能领域,包括了从问题识别到执行决定的程序性知识;金字塔的顶部是执行加工领域。执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 2011-10-24 科尔伯格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道德两难故事的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的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来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这则道德两难故事我们也非常熟悉: 欧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危在旦 夕。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 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他的妻子。但该药 价钱十分昂贵,要卖到成本价的十倍。海因茨四 处求人,尽全力也只借到了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 万般无奈之下,海因茨只得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 儿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坚决不答应 他的请求,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 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 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但海 因茨因此被警察抓了起来。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当这样一个道德两 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 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 5、汉斯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为什么? 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如下表所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模式给我们勾画出:道德发展是连续的按照不变的顺序由低到高逐步展开的过程,更高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兼容更低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反之,则不能;各阶段的时间长短不等,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习俗水平,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 通过大量的研究,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1)前习俗水平(0~9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对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可能会作出这样两种不同的反应:赞成者认为,他可以偷药,因为他先提出请求,又不偷大的东西,不该受罚;反对者则会说,偷药会受到惩罚。

新兵段训练计划

新兵教育训练安排 为了确保今年新兵第二阶段教育训练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根据总队《2008年度新兵教育训练工作意见》,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训练原则,结合新兵的实际情况,抓好新训第二阶段训练期间的各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 新兵集训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大纲》和《新兵训练》教材为依据,坚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工作原则,打牢政治思想、业务技术、纪律作风和身体素质基础,努力使新兵的一日生活、作风纪律、工作秩序走上正规化,使新同志真正实现由普通老百姓向合格军人的转变。 二、训练时间 新兵第二阶段训练工作从2008年2月3日开始至3月中旬结束。具体由XXXX组织实施。XXXX兼任新训队军政主官,XXXX 任新训队副队长,XXXX、XXXXX、XXXX刚分别任新训一、二、三班班长,具体负责整个训练工作。第二阶段训练时间总共40天(其中政治教育3天、业务理论3天、业务技能训练23天、卫生常识教育1天),每周训练5天,每天正常操课不低于8小时,其中体育训练必须保证每天1小时。 三、教育、训练内容 -1-

(一)、政治教育 主要以消防部队的性质、宗旨、任务、职业道德和“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艰苦奋斗、尊干爱兵”四个基础教育为重点,着重在新兵转变思想认识,端正入伍态度,打牢思想基础上下功夫。认真做好基础性教育工作,抓好十七大会议精神、“八荣八耻”、《公安消防部队英模事迹交流材料》汇编等有关内容的学习,特别是要深刻领会学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在抓好基本理论灌输的同时,要积极做好与新同志的交心、谈心和思想疏导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新兵的思想矛盾;要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使政治教育内容溶于新兵的思想活动当中,使新战士在寓教娱乐中陶冶情操、得到启发,受到教育。集训期间,要教唱《军人道德组歌》、《八荣八耻》歌,参观一个执勤中队,让新战士认识和了解中队的一日生活制度;观看执勤中队器材操法、接警出动等训练科目,培养新战士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纪律作风。 (二)、军事训练 以《共同条令》为内容,在第一个阶段训练的基础上,完成单个军人徒手队列动作和班、排、连队列动作训练;强化新兵的 -2-

理性决策和直觉决策的关系讲稿

导入 决策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 决策是管理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活动; 决策是决定的意思, 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根据客观的可能性, 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 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 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 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决策中有理性的思维,也有非理性的情绪,从而引发了很多人对理性决策和直觉决策孰优孰劣的讨论。 理性决策 理性是一种在大脑清醒,无任何感情色彩下的一种状态。任何问题,在加入感情以后往往会偏离你在理性状态下的思考路线。理性决策通俗来说便是,你站在了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候的答案。当发生任何事的时候,在思考解决时。只以问题为中心,而没有参加自己或者能波动到你的人的情绪,那时候的答案是最理智的。以旁观的角度来思索自己的问题,你便能理性。定义:具有完全理性的决策者所做的完全客观的和合乎逻辑的决策理性决策论又称完全理性决策论。说到理性决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理性决策模型,简称理性模型(rational modal)它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传统经济学理论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舍弃了一些次要变量,使问题的分析得以简化,形成有效的分析框架,能用来解释经济中的诸多现象。 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能为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而作出最优的选择。"经济人"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经济人有两大特征:一是自私。即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是利己的。二是完全理性。即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避害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 理性决策的重要假设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决策问题是清晰的 2、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决策目的是给定的、单一的并且是明确的 3、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决策者认知能力是无限的 4、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或者可以说决策者的偏好不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决策者的偏好是明确的、稳定的 5、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决策制定过程不受时间和消耗的约束

伦理学期末知识点汇总

理解为主 应用伦理学(伦理理论的应用方法) 1、应用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伦理学反思从单纯的理论构造、规范构造论证过渡到关注实践这一历史性转变 2、种类: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科技伦理、性伦理、媒体伦理、职业伦理等 3、伦理理论在应用中的“道德冲突”(道德冲突:道德冲突是指行为主体处于一种两难的情形,他本应满足两种义务或两种规范的要求,但他不得不面对抉择,他的这种抉择势必使她违背其中的一种义务或规范) 1)道德悖论:为了维护同一个伦理原则,有可能会出现抉择上的顾此失彼,自相矛盾。为了这个人的生命而使得另一个人失去了生命,这显然不符合“维护人的生命权”这一伦理原则。这就是道德悖论(萨尔迈尔) 2)伦理差异:是指不同的伦理理论,基于自身理论上的差异性,就相同的事情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断(萨尔迈尔) ——我们不能完全规避道德冲突 注意:只有出现两难的情形的时候,才是应用伦理学 3、伦理学是各流派的集合(理解) 1)伦理学有众多的流派,如德性论、功利主义、义务论、契约主义等等。伦理学是这些理论的集合体。在平时,伦理学的理论分支(各流派的思想)并不会受到太多的关注。简单的问题仅仅凭着道德常识、道德直觉即可做出性质(善恶、是非、对错)上的判断,无需借助理论的判断。另外,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如不伤害、公正、仁爱,是可以得到所有的道德流派的一致支持。但是,在人们遇到道德冲突、价值难题之时,其理论兴趣就会激发。于是人们希望追根寻源,审视和分析不同伦理理论各自的特点与优势,考察它们的竞争力。 阿奎那注意到:“对于总体规范的论证与推导有别于这些总体规范在日常具体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实践中总体规范应用的严格度肯定比理论中的要低,因为在实践中交织着许多原则,许多层面与势力都必须得到相互的权衡”。 2)在现实的实践中,人们往往不是那么完全地坚持某一种流派的主张(如既不是纯粹的原则主义,也不是纯粹的功利主义),而是兼而有之。这样,人们对任何一种流派规则(如原则主义和功利主义)的遵守都不会那么严格了 4、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不同态度 1)在应用中失当的理论(有三种理论应用的态度)——这三种态度为伦理理论提供了自信,但错误的夸大了这种自信 ①回避应用:只专注于理论构造而回避具体的应用 ②情境法:它拒绝在实践中应用伦理理论或原则,而是着眼于具体的情境(由于对原则的放弃,由于把道德判断电力在得不到变故的个体或集体的偏见之上,情境法使人陷入盲目主义的迷雾之中,类型包括决疑术、境遇伦理、决断论等) ③伦理原教旨主义(基本要义):道德理论原则或规范直接应用到具体的事例和问题上去(他对理论在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种不切实际的过高自信)——道德理论和原则只能提供一种导向的作用 2)给予“启示”的学说 ①亚里士多德的“明智”学说:“善”取决于每种独特的情境 善的理念+具体情境=明智 明智就是把善的理念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不再求助于某一种理论,而是要援引各种不同的理论) ②融贯主义

军歌50首歌词

00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革命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 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 疆, 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 向全国的解放! 002.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土地 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土地 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00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004.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