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种氧化锌矿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氧化锌矿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氧化锌矿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立志当早,存高远

一种氧化锌矿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氧化锌矿浮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选别氧化锌矿的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

含锌矿石按氧化程度可分为硫化锌矿石(氧化率小于10%)、混合锌矿石(氧化率为10%~30%)、氧化锌矿石(氧化率30%以上)。氧化锌矿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最有工业价值的氧化锌矿是菱锌矿(ZnCO3)和异极矿

(Zn4[Si2O7](OH)2H2O)。

目前,回收氧化锌矿的主要方法是硫化后用伯胺类捕收剂捕收。常规的药剂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Na2S 用量的控制及添加方式。在氧化锌矿硫化时,要合理控制Na2S 用量,过大会引起抑制作用,过小又达不到硫化的效果;添加Na2S 一般需要分段添加,造成流程较长。

2)常规流程较为复杂。现有的选锌流程为先选硫化矿后选氧化矿的分段浮选,即硫化锌-氧化锌,流程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选别氧化锌矿的捕收剂。该捕收剂对硫化锌和氧化锌都有捕收性能,可以同时选别硫化锌和氧化锌,不需要先选硫化锌后再选氧化锌;该捕收剂选择性强,与常用的捕收剂十八胺等药剂相比,对于氧化锌的捕收效果更加明显,选别指标更好,且选矿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廉,浮选得到的锌精矿品位大于35%,品位和回收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药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选别氧化锌矿的捕收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异丁醇50100 份,苛性钠

纳米氧化锌制备法

氧化锌制备工艺 2008-06-04 12:21阅读(4)评 论(0) D0208、氧化锌制备工艺(本技术资料含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科研成果、技术文献、技术说明书、技术配方、技术关键、工艺 流程等,全套价格26 0元) (氧化锌*制备氧化锌*制取氧化锌*生产氧化锌*开发氧化锌*研究) (氧化锌制备氧化锌制取氧化锌生产 氧化锌开发氧化锌研究) 1、氨法制取氧化锌方法 2、氨浸法生产低堆积密度纳米氧化锌的方法 3、氨水·碳铵联合浸取络合制备高纯度活性氧化锌的方法 4、氨水循环络合法生产高纯度活性氧化锌的工艺 5、表面包覆金属钛或铝化合物的纳米氧化锌粉体及制备方法 6、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锌水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7、超声波-微波联合法

从锌浮渣中制备活性氧化锌的方法 8、超微粒子氧化锌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其的化妆材料 9、超微氧化锌制取的工艺与装置 10、超细活性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11、超细氧化锌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12、成核生长分步进行的液相制取超细氧化锌的方法 13、从低品位含锌物料制备纳米活性氧化锌的方法 14、从含锌烟道灰制取氧化锌的工艺 15、从菱锌矿制氧化锌技术 16、从铜--锌废催化剂中回收铜和氧化锌的方法 17、等离子法制取氧化锌工艺及设备 18、低温热分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锌 19、低温易烧结的纳米级氧化锌粉末的制备方法 20、多功能纳米氧化锌悬浮液及其制备方法21、改进的碳酸氢铵全湿法制取高活性氧化锌22、改性的超细氧化锌

及其制备方法 23、高白色氧化锌微粒及其制造方法 24、高级氧化锌制备工艺 25、固相低温热分解合成晶态和非晶态超微氧化锌粉末的制备 26、过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27、回转窑冶炼生产氧化锌的工艺方法 28、活性氧化锌的生产工艺方法 29、活性氧化锌及高纯氧化锌制备工艺 30、活性氧化锌生产工艺 31、碱法生产活性氧化锌的工艺方法 32、颗粒氧化锌的生产工艺方法 33、颗粒状氧化锌生产装置 34、粒状高活性氧化锌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35、联合法矿粉直接生产高纯度氧化锌新工艺36、菱锌矿制取高纯氧化锌的方法 37、硫化锌精矿焙砂与氧化锌矿联合浸出工艺38、硫化锌矿与软锰矿同槽浸出制取氧化锌和碳酸锰的方法 39、纳米氧化锌材料的

选矿浮选药剂

选矿浮选药剂(最新整理、内容详尽) 浮选捕收剂(collectors)是能提高矿物表面疏水性的一类药剂,也是矿物浮选最主要的一类药剂。由于浮选是利用捕收剂与矿物表面的活性点作用,从而使矿物表面疏水上浮的选矿方法,而自然界中,天然疏水性矿物(hydrophobic minerals)为数甚少,大部分矿物亲水或弱疏水,只有与捕收剂作用,增大其表面的疏水性,才具有一定的可浮性。即使是天然疏水性矿物,为了有效浮选,也要适当添加非极性油类捕收剂,以提高其可浮性。因此,捕收剂对浮选技术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据统计,美国1985年浮选处理4.22x108t 矿石,所用捕收剂就占全部浮选药剂费用的50%以上。 最初的捕收剂为杂酚油等油类,随后是油酸捕收剂。可溶于水的捕收剂的发现是浮选药剂的一大进步,尤其是科勒尔发明的黄药。上世纪30年代,浮选技术发展到处理非金属矿物,此时皂类捕收剂和阳离子胺类捕收剂与抑制剂一起使用。至50年代,除哈里斯发明了Z-200外,浮选捕收剂研究进展不大。随后,捕收剂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研制了大豆油脂肪酸硫酸化皂、氧化石蜡皂等铁矿的捕收剂,合成了黄原酸酯类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等选择性较好的捕收剂。近些年,也出现了一系列高效捕收剂,如硫化矿捕收剂Y-89、T-2K、KM-109、PAC,氧化矿捕收剂GY、CF、MOS,硅酸盐浮选的胺类捕收剂等。 目前,捕收剂的研究,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开发研制高效、无毒(或低毒)、价廉、低耗、原料来源广泛的新型捕收剂;再就是对各种现有捕收剂进行合理搭配与组合使用。前者一旦突破,将使选矿技术取得革命性进展,但研制周期长、难度大;后者见效快,容易在选矿实践中实现。 3.1 浮选捕收剂的分类与作用 3.1.1 捕收剂的分类 理论研究和浮选实践均已表明,对不同类型的矿石需要选用不同类型的捕收剂。对捕收剂进行分类,可系统地、科学地认识各类捕收剂的共性和个性,有利于对药剂的掌握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好各种药剂。然而,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对捕收剂的分类存在着不同的方法。依据捕收剂对矿物起捕收作用的部分及其结构,可将其分为异极性捕收剂、非极性油类捕收剂和两性捕收剂三类;按捕收剂的应用范围把其分为硫化矿、氧化矿、硅酸盐矿物、非极性矿物和沉积金属等的捕收剂;通常根据药剂在水溶液中的解离性质,将捕收剂分为离子型(ionizing)和非离子型(non-ionizing)两类。在离子型捕收剂中,又根据起捕收作用疏水离子的电性,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型捕收剂。非离子型捕收剂则可进一步分为非极性捕收剂与异极性捕收剂两类(见表3-1)。 表3-1 浮选捕收剂的常用分类

浮选捕收剂的分类及应用

教学题目:浮选捕收剂的分类及应用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llectors 目录 1、目的和意义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2、捕收剂结构与分类Struc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llectors 3、阴离子捕收剂Anionic collectors 4、阳离子捕收剂Cationic collectors 5、非离子性捕收剂Non-ionizing collectors 1、目的意义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1) 目的和意义: Without reagents there would be no flotation, and without flotation the mining industry, as we know it today, would not exist [By SRDJAN M.BULATOVIC]. 因此,学习和掌握浮选药剂的分类和应用非常重要,是学习浮选乃至选矿的基础,而浮选捕收剂又是浮选药剂中最重要的一种。 (2) 学习要求: 熟练掌握浮选捕收剂的分类方法和每一类捕收剂的浮选性能;掌握捕收剂适用的矿物类型;了解常用捕收剂的合成方法。 (3) 重难点: 同一类捕收剂结构、性质的异同点(尤其硫化矿捕收剂);捕收剂极性基按照结构的细分:中心核原子、亲固原子和连接原子。 (4) 参考书籍: ①浮选剂作用原理及应用[M].王淀佐,湖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②浮选药剂的化学原理[M].朱建光,湖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氧化铅锌矿选矿新技术

氧化铅锌矿选矿新技术 2008-7-5 10:38:56 中国选矿技术网浏览2506 次 【摘要】:论述了氧化铅锌矿石难选的原因,总结了近的来国内外氧化铅锌矿浮选的进展,介绍了氧化铅锌矿浮选工艺和浮选药刘的现状及发展…… 刘军 (江西理工大学环建学院) 中图分类号:T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83(2006)10-0026-04 Flotation of Lead Oxide and Zinc Oxide Ores Liu Jun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Architecture,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The causes to concentrate lead oxide and zinc oxide ores diffcultly are advances in flotation of lead oxide and zinc oxide ore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pres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lotation technology and flotation reagents for the lead oxide and zinc oxide ores are presented. Keywords:Lead oxide and zinc oxide ores;Slime;Flotation 1、前言 铅锌矿石按氧化程度可分为硫化矿石(氧化率小于10%)、混合矿石(氧化率为10%~30%)、氧化矿石(氧化率30%以上)。氧化铅锌矿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最有工业价值的氧化铅矿是白铅矿(PbCO3)和铅钒(PbSO4);氧化锌矿是菱锌矿(ZnCO3)和异极矿(Zn4[Si2O7](OH)2H2O)。我国氧化铅锌矿石很丰富,尽管很早就进行了氧化铅锌矿的浮选研究,但由于铅锌氧化矿石所含矿物种类多,矿石结构复杂,伴生组分很不稳定,并含有大量的粘土才褐铁矿,可溶性盐含量较高等,因此,迄今为止,氧化铅锌矿,特别是氧化锌矿的浮选回收还不能令人满意。根据资料报道,国外氧化锌矿石的选别指标,精矿含锌36%~40%,回收率60%~70%,最高达78%;我国氧化锌矿的指标为:锌精矿品位35%~38%,

共沉淀法制备BaO-ZrO2(BSZ)纳米粉体研究

0引言 单斜和四方相的转变是马氏体相变的体现[1],对 ZrO 2陶瓷的韧性有很大的影响,这就是相变增韧.很 多氧化物如CaO,MgO,CuO,Al 2O 3都被研究人员加入ZrO 2中[2-3],希望能够达到增韧的作用[4-9].对ZrO 2而言,在常温下稳定的四方相越多,陶瓷韧性越好[5].ZrO 2的相转变过程如下: m -ZrO 2ρ=5.8g ·cm -3 ΔV=-5%(1000~1200℃)ΔV =8%t-ZrO 2ρ=6.1g ·cm -3-2300℃ c-ZrO 2 ρ=6.27g ·cm -3 -2700℃ melt 目前关于BaO-ZrO 2(BSZ )系统相变增韧的研究不够深入.Maschio 等人研究得出,当BaO 摩尔含量为4%~8%时,主要以单斜和立方相形式存在;当摩尔含量为10%~12%时,以立方相形式存在;摩尔含量达到16%以上时均为四方相[10].Oyama 等对 文章编号:1674-9669(2013)01-0008-06 共沉淀法制备BaO-ZrO 2(BSZ )纳米粉体研究杨 斌,刘姗姗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通过采用氯氧化锆(ZrOCl 2)、BaCl 2水溶液与NaOH 共沉淀反应,生成钡稳定氧化锆的前驱 体,该前驱体经过预烧结后得到BaO-ZrO 2粉体.研究了搅拌速率、pH 值、反应温度、预烧结温度对粉体结晶度的影响.通过分析BSZ 粉体的X 射线衍射(XRD )和扫描电镜(SEM )结果得出,搅拌速率为 280rad/min 、pH 值为10、反应温度为80℃、预烧结温度为800℃是合成BSZ 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共沉淀;BSZ ;纳米粉体;相结构;结晶度中图分类号:TF123.2;TG146 文献标志码:A Preparation process of BaO-ZrO 2(BSZ )nano powder vi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YANG Bin,LIU Shan-shan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 341000,China ) Abstract :NaOH was added as precipitating agent to the solutions of zirconyl chloride hydrate and barium chloride.Zirconia-baryta materials were obtained by sintering BSZ precursors produced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study th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and particle morphology of BSZ powder.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of synthesizing BSZ powders were,stirring rate is 280rad/min,pH is 10,reaction temperature at 80℃,and pre-sintering temperature at 800℃. Key words:co-precipitation;BSZ;nano powder;phase structure;crystallization 收稿日期:2012-11-19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863计划)(2010AA03A408)作者简介:杨 斌(1965- ),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铜合金材料研究与开发、有色金属材料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研究、稀土新材料制备的研究, E-mail :yangbin65@https://www.doczj.com/doc/de485930.html,.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第4卷第1期2013年2月 Vol.4,No.1Feb.2013 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纳米氧化锌制备法》word版

氧化锌制备工艺2008-06-04 12:21阅读(4)评论 (0) D0208、氧化锌制备工艺(本技术资料含国家发 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科研成果、技术文献、技术说明书、技术配方、技术关键、工艺流程等,全套价格260元) (氧化锌*制备 氧化锌*制取氧化锌*生产氧化锌*开发氧化锌*研究) (氧化锌制备氧化锌制取氧化锌生产 氧化锌开发氧化锌 研究) 1、氨法制取氧化锌方法 2、氨浸法生产低堆积密度纳米氧化锌的方法 3、氨水·碳铵联合浸取络合制备高纯度活性氧化锌的方法 4、氨水循环络合法生产高纯度活性氧化锌的工艺 5、表面包覆金属钛或铝化合物的纳米氧化锌粉体及制备方法 6、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锌水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7、超声波-微波联合法从锌浮渣中制备活性氧化锌的方法 8、超微粒子氧化锌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其的化妆材料 9、超微氧化锌制取的工艺与装置 10、超细活性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11、超细氧化锌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12、成核生长分步进行的液相制取超细氧化锌的方法 13、从低品位含锌物料制备纳米活性氧化锌的方法 14、从含锌烟道灰制取氧化锌的工艺 15、从菱锌矿制氧化锌技术 16、从铜--锌废催化剂中回收铜和氧化锌的方法 17、等离子法制取氧化锌工艺及设备 18、低温热分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锌 19、低温易烧结的纳米级氧化锌粉末的制备方法 20、多功能纳米氧化锌悬浮液及其制备方法21、改进的碳酸氢铵全湿法制取高活性氧化锌

22、改性的超细氧化锌及其制备方法 23、高白色氧化锌微粒及其制造方法 24、高级氧化锌制备工艺 25、固相低温热分解合成晶态和非晶态超微氧化锌粉末的制备 26、过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27、回转窑冶炼生产氧化锌的工艺方法 28、活性氧化锌的生产工艺方法 29、活性氧化锌及高纯氧化锌制备工艺 30、活性氧化锌生产工艺 31、碱法生产活性氧化锌的工艺方法 32、颗粒氧化锌的生产工艺方法 33、颗粒状氧化锌生产装置 34、粒状高活性氧化锌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35、联合法矿粉直接生产高纯度氧化锌新工艺36、菱锌矿制取高纯氧化锌的方法 37、硫化锌精矿焙砂与氧化锌矿联合浸出工艺38、硫化锌矿与软锰矿同槽浸出制取氧化锌和碳酸锰的方法

棒状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第30卷第5期2009年10月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 urnal of Qing dao U 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 (N atural Science Edition)V ol.30N o.5 O ct.2009 文章编号:1672-6987(2009)05-0384-03 棒状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彭红瑞1,王 宁1,丁 洁1,李桂村1,徐明正2 (1.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42; 2.青岛市建筑材料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42) 摘 要:分别以Zn(Ac)2 2H 2O 和Zn(NO 3)2 6H 2O 为锌源,利用简易的低温液相法制备了2种不同形貌的ZnO 纳米棒状结构。XRD 衍射图谱表明,所得的ZnO 纳米棒具有六角纤维锌矿结构;通过SEM 观察可知,以Zn(Ac)2 2H 2O 为锌源制备的ZnO 纳米 棒,长度1~5 m ,直径50~100nm;以Zn(NO 3)2 6H 2O 为锌源制备的ZnO 纳米棒,长度0 5~1 m,直径40~60nm 。关键词:氧化锌;纳米棒;低温液相中图分类号:T B 383 文献标识码:A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ZnO Nanorods PENG Hong -rui 1 ,WANG Ning 1 ,DING Jie 1 ,LI Gu-i cun 1 ,XU Ming -zheng 2 (1.Colleg e of M 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Qingdao U nivers ity of S cien ce an d T echnology,Qingdao 266042,C hina; 2.Qingdao In stitu te of Bu ilding M aterials,Qingdao 266042,C hina) Abstract:ZnO nanorods were synthesized by a low temperature solution method using Zn(Ac)2 2H 2O and Zn(NO 3)2 6H 2O as zinc sources,respectively.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 -ray diffractometer (XRD)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XRD pattern shows that ZnO nanorods synthesized using either Zn(Ac)2 2H 2O or Zn(NO 3)2 6H 2O as zinc sour ce have hex agonal w urtzite structur e.T he SEM imag es illustrate that ZnO nanorods sy nthesized using Zn(AC)2 2H 2O have 1~5 m leng ths and 50~100nm diameters;ZnO nanor ods synthesized using Zn(NO 3)2 6H 2O have 0 5~1 m lengths and 40~60nm diameters. Key w ords:ZnO;nanorods;low -tem perature solutio n metho d 收稿日期:2008-11-07 作者简介:彭红瑞(1962~),男,教授. 氧化锌纳米结构有纳米棒[1] 、纳米线 [2] 、纳米管[3] 、纳米带[4] 、纳米环 [5] 、纳米螺旋[6] 、纳米 片[7]、纳米盘 [8] 以及中空纳米球[9] 等,因具有特殊 的光学性质[10],其在压电器件[11]、紫外发光器件[12]、燃料电池[7]和光催化[8]上有潜在应用价值。纳米氧化锌常见的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CVD)[2]、模板辅助合成[3]、热力学沉积[4-6]、电沉积 [13] 、仿生合成 [14] 以及水热合成 [15] 。但是目 前氧化锌纳米棒的低温液相法制备还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简易的低温液相法,以2种不同的锌 源合成了不同形貌的氧化锌纳米棒结构。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醋酸锌、硝酸锌、氨水,烟台三和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淄博市淄博天德精细化工研究所;无水乙醇。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JSM -6700F 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JEOL 公司;Rigaku D -max - A 型X 射线衍射仪,日本理学公司;水浴锅,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新型氧化矿捕收剂的应用

新型氧化矿捕收剂的应用(学习资料) 一、已知结构的氧化矿捕收剂 (一)羧酸类捕收剂浮白钨 我国常用的羧酸类捕收剂主要是油酸、731和733等。从浮钼尾矿中浮白钨,用以氧化石蜡皂为主要成分的改性捕收剂代号为TS,综合回收浮钼尾矿的白钨,克服了氧化石蜡皂在低温下浮选效果差的缺点,小型闭路试验结果表明,可从含W030.1%的浮钼尾矿,得到W03品位为27.34%、回收率为76.96%的白钨精矿。 某多金属矿性质复杂,白钨含量低,采用预先脱硫,脱硫尾矿用731为捕收剂,碳酸钠为pH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通过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四次精选常温开路浮选,可从含W030.25%的给矿得到含W0361.87%,回收率为59.28%的白钨精矿。 (二)改性油酸钠(代号YSB-2)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用浮选萤石 内蒙古某萤石矿属石英岩细粒嵌布萤石,通过条件试验后,确定采用改性油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捕收剂进行浮选,通过一次粗选、七次精选(pH9.0粗选,pH6.0精选),在低温(15℃),闭路试验结果可从CaF2品位为63.97%的给矿中得到CaF2品位为98.34%,回收率87.42%的萤石精矿,在5℃闭路结果,可从CaF2品位为63.97%的给矿得到CaF2品位为97.78%,回收率为66.77%的萤石精矿。 (三)OL-Ti新型钛铁矿捕收剂对-20μm钛铁矿自载体浮选 实际矿石细粒样品和粗粒样品分别取自攀枝花选钛厂分级溢流和沉砂,各自单独磁选后的粗精矿。细粒试样含Ti0217.29%,-20μm粒级占61.22%;粗粒级试样含Ti0219.69%,-20μm粒级占18.64%。按质量比45︰55合并得混合试样,用以脂肪酸类为主的新钛铁矿捕收剂OL-Ti作浮钛捕收剂,采用黄药先浮选脱硫尾矿浮钛,用硫酸作pH调整剂、水玻璃作抑制剂、硝酸铅作活化剂,采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四次精选、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对-20μm细粒级含量61.22%样品和载体浮选样品(加入粗粒样品于细粒样品的混合样含-20μm粒级降低到37.80%),分别闭路试验,结果为,在精矿品位含Ti0247.5%以上的前提下,细粒级单独浮选和载体浮选的回收率分别为55.71%和75.57%,回收率提高了20%。对精矿进行粒度分析,可知-20μm粒级钛铁矿回收率由52.56%提高到61.96%,提高了9.4%,可见微细粒钛铁矿的浮选中自载体作用的显著。 (四)油酸钠浮选钛铁矿的作用机理 以油酸钠为捕收剂通过浮选试验、溶液化学计算、电动电位和红外光谱检测研究微细粒钛铁矿可浮性和油酸钠浮选钛铁矿的作用机理,当油酸钠浓度为0.21mol/L时,微细粒钛铁矿可浮性较好的pH范围为4~10,油酸钠对钛铁矿的捕收作用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控制,当pH值为4~6时,以油酸根离子与钛铁矿表面铁质点间产生化学作用为主,红外光谱分析显示为油酸铁;当pH值为6~10时,上述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实验报告

纳米ZnO2的制备 实验报告 班级:应091-4 组号:第九组 指导老师:翁永根老师 成员:任晓洁 1428 邵凯 1429 孙希静 1432 【实验目的】 1.了解纳米氧化锌的基本性质及主要应用 2.通过本实验掌握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3.对于纳米氧化锌的常见产品掌握制备原理和方法,并学会制备简易产 品。 4.通过本实验复习并掌握EDTA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掌握配位滴定的原 理,方法,基准物质的选择依据以及指示剂的选择和pH的控制。 5.掌握基础常用的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原理。 6.加深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及提高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 【实验原理】 1. 超细氧化锌是一种近年来发展的新型高功能无机产品,晶体为六方结构,其颗粒大小约在1~100纳米。纳米氧化锌由于颗粒小、比表面积大而具有许多其表面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宏观物体所不具有的特殊的性质,呈现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隧道效应以及高透明度、高分散性等特点。近年来发现它在催化、光学、磁学、力学等方面展现出许多特殊功能,使在陶瓷、化工、电子、光学、生物、医药等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普通氧化锌所无法比较的特殊性和用途。纳米氧化锌在纺织领域可用于紫外光遮蔽材料、抗菌剂、荧光材料、光催化材料等。纳米氧化锌一系列的优异性和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 2.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水热法,均相沉淀法,溶胶一凝胶法,微乳液法,直接沉淀法 3. 本工艺是将锌焙砂(主要成份是ZnO,主要伴生元素及杂质为铁,铜,铅,镍,铬,镍,此外,还含有其它微量杂质,因而用锌焙砂直接酸浸湿法生产活性氧化锌,必须利用合理的酸浸及除杂工艺,分离铅,脱铁、锰,除钙、镁等重金属)与硫酸反应,生产出粗制硫酸锌,加高锰酸钾、锌粉等,经过提纯得到精制硫酸锌溶液后,再经碳化母液沉淀,制得碱式碳酸锌,最后经烘干,煅烧制成活性氧化锌成品。 4. 氧化锌含量的测定采用配位滴定法测定,用NH3-NH4Cl缓冲溶液控 制溶液pH≈10,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其主要反应如下: 在氨性溶液中: Zn2++4NH3?Zn(NH3)42+ 加入EBT(铬黑T)时: Zn(NH3)42++EBT(蓝色)?Zn-EBT(酒红色)+4NH3 滴定开始-计量点前: Zn(NH3)42++EDTA?Zn-EDTA+4NH3 计量点时: Zn-EBT(酒红色)+EDTA?Zn-EDTA+EBT(蓝色)

纳米氧化锌制备与表征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 1 前言 纳米氧化锌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其粒径介于1-100纳米,又称为超微细氧化锌。由于颗粒尺寸的细微化,比表面积急剧增加,使得纳米氧化锌产生了其本体快材料所不具备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因此,纳米氧化锌在磁、光、电、化学、物理学、敏感性等方面具有一般氧化锌产品无法比拟的特殊性能和新用途: 可以作为硫化活性剂等功能性添加剂,提高橡胶制品的光洁性、耐磨性、 机械强度和抗老化性能性能指标,减少普通氧化锌的使用量,延长使用 寿命; 作为乳瓷釉料和助熔剂,可降低烧结温度、提高光泽度和柔韧性,有着 优异的性能; 纳米氧化锌具有很强的吸收红外线的能力,吸收率和热容的比值大,可 应用于红外线检测器和红外线传感器; 纳米氧化锌还可应用于新型的吸波隐身材料;具有良好的紫外线屏蔽性 和优越的抗菌、抑菌性能,添加入织物中,能赋予织物以防晒、抗菌、 除臭等功能。 现在制备氧化锌一般有沉淀高温煅烧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和气相沉淀法。本次试验采用水热合成法。 2 实验过程 2.1 实验原理 本次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是以ZnAc 2为原料,NaOH 为沉淀剂制备纳米ZnO 的。 反应方程式如下: 2)(Ac Zn + 2NaOH = 2)(OH Zn ↓ + NaAc 2 热处理: 2)(OH Zn → ZnO + O H 2↑

2.2 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电子天平,玻璃棒,布氏漏斗,滤纸,吸滤瓶,烘箱,高压釜FP-8500荧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用 V-650 型紫外可见光度计测量。 药品:醋酸锌,蒸馏水,无水乙醇,固体氢氧化钠 2.3 实验步骤: 1)称量:分别在托盘天平上称取0.4g 氢氧化钠固体和在电子天平上称取 0.5478g ZnAc2于40mL 烧杯中 2)溶解:室温下,将所称取的氢氧化钠与ZnAc2装至烧杯中,然后向烧杯 中加入配置好的水和乙醇,分别加18ml水和18ml无水乙醇,其比值为 1:1,用玻璃棒搅拌溶解至出现浑浊。 3)将上述溶液转移至40 mL高压釜中,保持其填充度为80%。置于180 ℃反 应8小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抽滤并收集白色沉淀,然后用去离子水反 复冲洗以除去吸附的多余离子,在醇洗,之后将得到的产品放入60 ℃ 烘箱中烘烤4小时后取出。 4)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检测,并收集数据。 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3.1 纳米氧化锌的荧光测试 纳米氧化锌的室温荧光光谱如图1所示。

【CN109894281A】一种萤石浮选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10371.8 (22)申请日 2019.02.11 (71)申请人 浙江工业大学 地址 310004 浙江省杭州市潮王路18号 申请人 金石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宋英 王福良 金火荣 陈建建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50 代理人 朱静谦 (51)Int.Cl. B03D 1/00(2006.01) B03D 1/012(2006.01) B03D 101/02(2006.01) B03D 103/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萤石浮选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矿物浮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 种萤石浮选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浮选 捕收剂包括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油酸和乙 醇。该浮选捕收剂的捕收能力强、水溶分散性和 浮选选择性好、浮选指标稳定,能够提高萤石浮 选的回收率,在大规模工业应用中,重复效果较 好。利用该捕收剂浮选得到的精矿的回收率高、 二氧化硅的含量较低,且尾矿的品位更低。此外, 该浮选捕收剂也可在低温下对矿物进行浮选,可 以有效避免矿浆加热等问题, 有利于节能减排。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CN 109894281 A 2019.06.18 C N 109894281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894281 A 1.一种萤石浮选捕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油酸和乙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选捕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为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磺化琥珀酸二辛酯二钠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选捕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油酸和乙醇的质量比为(135-155):(760-790):(65-85)。 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浮选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油酸、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和乙醇依次混合,搅拌反应0.5-1h后得到所述浮选捕收剂。 5.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浮选捕收剂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浮选捕收剂在萤石浮选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选捕收剂在萤石浮选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萤石浮选步骤为,将原矿矿石破碎,对其磨矿处理后,加入调整剂调浆,再加入抑制剂和捕收剂充分搅拌后,经一次粗选,七次精选和两次扫选得到精矿产品和尾矿。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浮选捕收剂在萤石浮选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选过程中:以1000kg原矿计,所述捕收剂用量为800-1500g;所述调整剂用量为800-1200g;所述抑制剂用量为400-800g; 所述精选过程中:以1000kg原矿计,所述捕收剂用量为50-200g;所述抑制剂用量为1000-1500g; 所述扫选过程中:以1000kg原矿计,所述捕收剂用量为50-200g。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选捕收剂在萤石浮选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选阶段的抑制剂为水玻璃,调整剂为碳酸钠。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浮选捕收剂在萤石浮选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精选阶段的抑制剂为酸化水玻璃;所述酸化水玻璃中水玻璃与硫酸的质量比为(0.8-1.2):1。 2

硫化矿主要的捕收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硫化矿主要的捕收剂 浮选硫化矿常用的捕收剂主要有: 1.黄药类包括黄药和黄药酯。1)黄药(黄原酸盐)。其结构式: 学名为烃基二硫代碳酸盐,通式是rocssme,其中r 为烃基,me 为碱金属离子。r 为乙基、丁基等,则相应地称为乙基黄药、丁基黄药等。黄药为淡黄色粉剂,含杂质时顔色变深,比重为1.3~1.7。有刺激性臭味,易溶于水。黄药的捕收能力与分子中非极性基的烃链长度、异构有关。2)黄药酯,通式为rocssrˊ。常用的有:乙基腈酯、丁黄腈酯等。常用来做铜、铅、钼等硫化矿捕 收剂。 2.硫氮类常用乙基氮、丁硫氮、硫氮酯等。乙硫氮分子式为(c2h5)2ncssna,它是白色粉剂,工业上常因含少量黄药呈淡黄色,易溶于水,在酸性介质中易分解。它对黄铜矿、方铅矿有较强的捕收能力,对黄铁矿捕收 能力弱。硫氮酯的通式为rncssrˊ。常用的二乙基硫氮腈酯是棕褐色油状液体,难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有起泡性能。 3.硫胺酯即硫逐氨基甲酸酯,属非离子型捕收剂,微溶于水,琥珀色油状液体。它是硫化矿浮选时有良 好选择性的捕收剂,对黄铜矿、辉铜矿有较强的捕收作用,不捕黄铁矿。 4.黑药类即二烃基二硫代磷酸盐,通式为: r2o2pssme 黑药具有起泡性,捕收及不及黄药,但选择性较黄药好,而且在酸性介质中不易分解,性质稳定。1)25 号黑药,即甲酚黑药(c2h4ch8o)2pssh。常温下,甲酚黑药为黑色或暗绿色粘稠液体,比重约为1.2,有硫化氢臭味,微溶于水,有起泡性,对皮肤有腐 蚀作用,与氧气接触易氧化而失效。2)丁铵黑药,即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铵,分子式为(c4h9o)2pssnh4。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潮解后变黑,有起泡性,适于金、铜、锌等硫化矿的浮选。3)胺黑药,通式为(rnh)2pssh。生产上

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体讲义

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体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的实验原理。 2.掌握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制备过程和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实验产物粒度的表征手段,掌握激光纳米粒度仪的使用。 4.了解沉淀剂、实验条件对产物粒径分布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氧化锌是一种重要的宽带隙(3.37eV)半导体氧化物,常温下激发键能为60meV。近年来,低维(0维、1维、2维)纳米材料由于具有新颖的性质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纳米氧化锌由于晶粒的细微化,其表面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宏观物体所不具有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隧道效应以及高透明度、高分散性等特点,已经广泛的应用在陶瓷、化工、电子、光学、生物、医药等许多领域。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主要包括机械粉碎法和深度塑形变形法,化学法包括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微乳液法等方法。本实验采用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体。 沉淀法包括直接沉淀法和均匀沉淀法。直接沉淀法是制备纳米氧化锌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在包含一种或多种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如OH-,CO32-等)后,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沉淀并使其沉淀从溶液中析出,再将阴离子除去,沉淀经热分解最终制得纳米氧化锌。其中选用不同的沉淀剂,可得到不同的沉淀产物。均匀沉淀法是利用某一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从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释放出来,所加入的沉淀剂并不直接与被沉淀组分发生反应,而是通过沉淀剂在加热的情况下缓慢水解,在溶液中均匀地反应。 纳米颗粒在液相中的形成和析出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核的形成过程,称为成核过程;另一个是核的长大,称为生长过程。这两个过程的控制对于产物的晶相、尺寸和形貌是非常重要的。 制备氧化锌常用的原料是可溶性的锌盐,如硝酸锌Zn(NO3)2、氯化锌ZnCl2、醋酸锌ZnAc2。常用的沉淀剂有氢氧化钠(NaOH)、氨水(NH3·H2O)、尿素(CO(NH2)2)等。一般情况下,锌盐在碱性条件下只能生成Zn(OH)2沉淀,不能得到氧化锌晶体,要得到氧化锌晶体需要进行高温煅烧。均匀沉淀法通常使用尿素作为沉淀剂,通过尿素分解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产生NH3·H2O与锌离子反应生成沉淀。反应如下: OH-的生成: CO32-的生成: 形成前驱物碱式碳酸锌的反应: 热处理后得产物ZnO: 用NaOH作沉淀剂一步法直接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反应式如下: 该实验方法过程简单,不需要后煅烧处理就可以得到氧化锌晶体,而且可以通过调控Zn2+/OH-的摩尔比控制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形貌。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纳米ZnO的制备及表征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实验名称:纳米ZnO的制备及表征. 年级:2015级材料化学日期:2017/09/20 姓名:汪钰博学号:222015316210016同组人:向泽灵 一、预习部分 1.1氧化锌的结构 氧化锌(ZnO)晶体是纤锌矿结构,属六方晶系,为极性晶体。氧化锌晶体结构中,Zn原子按六方紧密堆积排列,每个Zn原子周围有4个氧原子,构成Zn-O4配位四面体结构,四面体的面与正极面C(00001)平行,四面体的顶角正对向负极面(0001),晶格常数a=342pm, c=519pm,密度为5.6g/cm3,熔点为2070K,室温下的禁带宽度为3.37eV. 如图1-1、图1-2所示: 图1-1 ZnO晶体结构在C (00001)面的投影 图1-2 ZnO纤锌矿晶格图

2 氧化锌的性能和应用 纳米氧化锌(ZnO)粒径介于1- 100nm 之间, 由于粒子尺寸小, 比表面积大, 因而, 纳米ZnO 表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质如无毒、非迁移性、荧光性、压电性、能吸收和散射紫外线能力等, 利用其在光、电、磁、敏感等方面的奇妙性能可制造气体传感器、荧光体、变阻器、紫外线遮蔽材料、杀菌、图象记录材料、压电材料、压敏电阻、高效催化剂、磁性材料和塑料薄膜等。同时氧化锌材料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工、信息、纺织、医药行业。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是所有研究的基础。合成纳米氧化锌的方法很多, 一般可分为固相法、气相法和液相法。本实验采用共沉淀和成核/生长隔离技术制备纳米氧化锌粉。 3 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原理 不同方法制备的ZnO晶形不同,如: 3.1共沉淀和成核/生长隔离法 借助沉淀剂使目标离子从溶液中定量析出是材料制备领域液相法的重要技术。常规共沉淀制备是将盐溶液与碱溶液直接混合并通过搅拌的方式实现,由于混合不充分,反应界面小、存在浓度梯度、反应速度和扩散速度慢,先沉淀的粒子上形成新沉淀粒子,新旧粒子的同时存在,导致粒子尺寸分布极不均匀。使合成材料的粒子尺寸和均分散性能受到很大影响,其

浮选捕收剂吸收性能研究

材料科学 化工之友 2007.NO.13 浮选用捕收剂是一种能选择性地吸附在煤粉表面并使其疏水性提高的有机物质,主要作用是在煤粉—水界面上,通过提高煤粉的疏水性,使煤粉能够更牢固地附着于气泡而上浮,增加煤粉的可浮性。但是捕收剂在煤表面的吸附规律至今仍处于积累数据、探索机理的阶段。长期以来,引用各种气液界面的等温吸附公式来从事这方面探讨,应用最多的是Langmuir公式和Fveundich等温吸附公式,虽然有些实验事实与这2个公式相符,但仍有一定局限。因此寻求捕收剂在煤表面的吸附规律,对捕收剂在煤表面的等温吸附技术模拟还需进一步研究。 1 建立捕收剂在煤表面等温吸附的技术模拟 在煤表面的吸附机理可以用界面化学两阶段的吸附模型来概括。第1阶段时个别的表面活性分子或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和/或范德华引力(包括氢键)与固体表面直接作用被吸附。到一定浓度以上,吸附进入第2阶段。这时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分子或离子与已吸附的表面活性分子或离子通过碳氢键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形成表面胶团(或称做半胶团)使吸附急剧上升。此时,第1阶段中吸附的单体形成表面胶团的活性中心。 第一阶段:吸附位(煤)+单体(捕收剂)→吸附单体 第二阶段:吸附单体+(n—1)单体→表面胶团 2 捕收剂在煤表面等温吸附技术模拟的研讨 2.1 染料—浮选剂络合物形成法测定捕收剂在煤表面等温吸附量(1)测定原理 煤在浮选药剂中对药剂吸附量的测定,按照测定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对吸附在矿物表面的药剂量和组成作直接测定;间接法是用已知浓度和体积的药剂溶液作用后,测定残余溶液的浓度,再计算出吸附量。本实验即采用间接法测量。利用捕收剂与有机染料在一定的溶剂中形成有色络合物,此络合物的消光值与捕收剂的浓度成比例关系,因而可作比色或分光光度测定。 (2)捕收剂在煤表面等温吸附量的测定 煤的最大吸附量为每2.7g煤吸附0.02ml煤油,准确称取待测煤样50g,加水制成煤浆液,用微型注射器吸取不同体积的煤油分别加入煤浆液中,搅拌后静置2d,待吸附达平衡后离心分离,将滤液(含未被吸附的煤油)加染料染色,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再参加吸光度的标准曲线,由被测液吸光度可查得其浓度,即残余液中煤油的浓度,用溶液中总的煤油量减去残余液中煤油的量,再除以煤的质量,即可求出每克煤吸附煤油的量(见表1)。计算公式为: 吸附量=[加入煤油的体积—残余液中煤油的体积]/煤的质量2.2 该技术模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某选煤厂采用跳汰粗选、重介质旋流器精选,原煤经水力分级旋流器分级去粗后直接浮选工艺,设计能力1.8Mt/a,2004年实际生产能力达到2.4Mt,入选原煤为主焦煤,主要产品为10级冶炼精煤,浮选捕收剂原一直采用的是190#溶剂油。 (1)工业性试验 根据该捕收剂技术模拟试验,在现场针对该厂实际入选原煤应用不同捕收剂进行等温吸附模拟,根据其在煤粒表面等温吸附量及选择性不同,对DI-1新型合成捕收剂和原捕收剂190#溶剂油分别进行大量等温吸附技术模拟试验及效果分析,并对原捕收剂和DI-1合成捕收剂进行大量工业性试验的基础上,发现采用DI - 1合成捕收剂时各项指标均好于原190#溶剂油捕收剂(见表3),认为该厂采用DI-1新型合成捕收剂进行煤泥浮选效果最佳。这就更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技术模拟的可行性。 (2)捕收剂效益分析 浮选捕收剂吸收性能研究 刘维林 (七煤(集团)公司龙湖选煤厂) 摘 要:煤炭洗选加工是提高煤炭综合利用价值的有效途径,煤炭分选本身如浮选煤需要研究捕收剂、起泡剂、促进剂等浮选药剂性能,以降低精煤灰分、提高精煤产率、改善浮选效果。而在浮选原矿中加入浮选捕收剂可改善煤粉表面疏水性,促进捕收剂在煤炭表面的吸附,可见吸附是其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主要形式。 关键词:煤炭 浮选捕收剂 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0862(2007)07(a)-0042-02表1 捕收剂在煤表面等温吸附量表2 DI-1合成捕收剂和轻柴油工业性试验结果统计表(起泡剂为杂醇) FRIEND OF CHEMICAL INDUSTRY 42

新型赤铁矿反浮选脱硅捕收剂的合成及浮选性能研究

立志当早,存高远 新型赤铁矿反浮选脱硅捕收剂的合成及浮选性能研究 我国铁矿资源丰富,但随着矿山的延伸开采,矿石品位逐年降低,难选程度逐 年加大。对难选贫矿来说,仅靠传统的磁选工艺难以达到冶炼的要求,于是浮选 在铁矿选矿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浮选成功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浮选药剂的正确选择。国内铁矿浮选药剂的开发研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浮选 药剂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多种新型高效浮选药剂已经成功的在工业上应用。但铁矿反浮选药剂的研制开发,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阴离子捕收剂操作条件相 对较为复杂、阳离子捕收剂浮选效率偏低等,所以加强新型高效赤铁矿反浮选药剂的研制对提高我国铁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赤铁矿 反浮选脱硅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两种新型赤铁矿反浮选脱硅捕收剂(N-十二烷基乙二胺和N-十二烷基-1,3-丙二胺),并通过单矿物试验、人工混合矿分选试验和实际矿石分选试验对其捕收性能进行了研究。在对浮选药剂的 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接触角测定、动电位分析、XPS 测试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对其捕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1)以脂肪胺和丙烯腈为原料,在无催化剂条件下,通过加成和还原胺化反应合成了N-十二烷基-1,3-丙二胺 固体;以溴代十二烷和乙二胺为原料,以乙醇为有机溶剂,通过卤代烷氨解法合成 了N-十二烷基乙二胺固体,并通过红外光谱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熔点测 定以及元素分析对合成的两种固体进行了表征。(2)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N-十二烷基-1,3-丙二胺和N-十二烷基乙二胺对赤铁矿和石英的浮选性能,并与 传统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的浮选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N-十二烷基-1,3-丙二胺用量为50.0mg/L、pH=10.08 时,石英回收率达到最大值,为 98.39%;在N-十二烷基乙二胺用量为41.7 mg/L、pH=6.6 时,石英回收率达到最大值,为98.10%。然而,两种捕收剂对赤铁矿的捕收能力均比较差,用N-十二烷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