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代下炼油企业未来的发展转型之路

新时代下炼油企业未来的发展转型之路

新时代下炼油企业未来的发展转型之路
新时代下炼油企业未来的发展转型之路

《浅谈新时代下炼油企业未来的发展转型之路》

演讲人:袁涛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浅谈新时代下炼油企业未来的发展转型之路》。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处在一个非常大的转型机遇期,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时代大背景下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企业员工都应该深刻考虑的问题。

那为什么要转型?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炼油企业面临者严峻的挑战。一是目前炼化布局相对分散,平均规模小,既难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也难以对资源进行综合优化利用,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二是现在局部地区发展无序。近年来,因为建设了一批低效、低水平的非规模化炼油产能,使总产能严重过剩,成品油过剩量超过1000万吨。三是随着近些年来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民众对于传统的高污染炼化企业也是纷纷的开始反对,在这过程中石油炼化企业与居民生活的日常矛盾逐渐突出。因此转型成为可以与公众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企业也是十分顺应民意的。

那我们要怎样转型,应该怎么做呢?

根据以上我所提及的问题,企业在生产实践中应当如何做呢?中

国炼油工业目前正在实现旧常态走向新常态的转变。“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我国炼油能力增速将明显的放缓,油品质量的提升将成为各大炼油厂的关注重点。另一方面节能减排工作也将进一步的开展。绿色低碳发展、调整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将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的主旨。

根据我日常的实践以及在翻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之后,我认为:首先要想企业转型升级,在企业能力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开拓新的业务板块,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尽管传统石化产品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但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可以预见到国内航煤需求持续增长,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高端炼化产品存在着较大的供应缺口,烯烃和衍生物市场对外依存度较高,市场空间依旧广阔。目前,中石油所开展的新炼化板块业务调整也一直在向一体化、高端化、精细化的方向靠拢,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许多新的效益增长点正在被打开。

其次,企业应当鼓励创新,重视技术革新进步。

炼油工业的科技创新,必须建设成为以企业自身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组建由一批具有过硬业务本领,创新意识员工参与的技术攻关团队,形成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工艺创新的氛围。同时企业还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奖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另外,企业自身也应努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企业应当加强核心技术和专项技术的创新力度,巩固、提

升已有的技术优势,加快实现工业转化。加快推进重点技术的产业化示范工作,促进石化工程设计、装备制造与技术工艺协同配套。积极开发一批高附加值、高性能和差异化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企业应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绿色循环发展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在目前严格的环保要求的实施下,环保压力会进一步增加。企业减排任务加重,炼油企业及时能源生产大户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和废气废水排放大户,所以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在新时代条件背景下,企业发展要以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能增效、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等绿色工程,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企业应当强化企业员工环保意识并且从源头上减少企业生产污染物的产生,尽量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废弃生物质等为原料进行化学品的生产技术。同时要实现企业在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可以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在新反应介质替代技术、高效催化技术、过程强化与先进反应分离设备、二次资源循环与环境保护核心技术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绿色工艺工程技术。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废渣、废水、废气的资源化利用。要全方位推进节能减排。

树立安全环保与企业同步协调发展的理念,建立安全环保的长效机制。加强安全环保监管,重视新建炼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和节能评价等工作。

放眼全球,能源转型大潮汹涌而至,顺势而为者方能生存和发展。未来一段时期,炼油行业仍处于景气周期,包括其他地方企业在内的炼油单位都已经准备抢占市场。对于炼油企业来说来说,近几年将成为炼化板块的重大机遇期,升级后的炼油企业也将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总之,新时代下,炼油企业应当顺应新常态的要求,调整结构,做好深度调整,同时继续大力化解产能过剩,并依靠科学发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绿色发展,将企业做大做强。

我相信,我们企业在新时代的大潮流中,一定可以在企业领导的带领下,实现企业的增效创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谢谢大家。

钢铁企业未来发展之路——冶金的绿化

浅析钢铁企业未来发展之路——冶金的绿化

————————————————————————————————作者:————————————————————————————————日期:

浅析钢铁企业未来发展之路——冶金的绿化 杨华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21 摘要: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支撑着我国机械、汽车、石油、建筑、造船业的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注重技术的改进和环境污染的治理,造成了我国钢铁企业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由于环境污染的压力越来越大,改进生产技术破在眉睫。一向以污染著名的钢铁企业的绿化工作是一直被忽视的,而许多大型钢铁企业越来越注意生态环境的建设,塑造企业的绿色形象。因此,绿色钢铁的观念就应运而生,绿色营销不仅有利于改进环境的状况,还有利于为钢铁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和大环境。 关键词:钢铁企业;环境污染;发展之路; 1、引言 我国钢铁行业当前存在的竞争策略,分析了钢铁企业环境现状、国家对钢铁企业实施开展绿色营销的道路。通过对钢铁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市场细分与定位,提出市场营销策略思想和目标,即在关系营销新营销理论指导下,对钢铁企业进行绿色营销观念的实施及与加强国际化合作步伐,从全人类的角度去考虑将来钢铁企业的发展之路-绿色营销之路。 2、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现状及绿色营销概念 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着产业集中度过低,落后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2004年中国前15大钢铁(500万吨以上)产量只占总产量的45%。2004年我国需要净进口钢材1507万吨,同时净出口钢坯220万吨。而发展绿色营销,首先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技术实力为基础,其次,要打通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物质流动的通道,最大限度地实现废弃物综合利用。这就需要企业最好具备一定的规模经济性,或是与外部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能够实现相互间高效的协同运作。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优化重组内部资源,或是与外部企业兼并联合的方法,为建立生态化钢厂奠定资源基础,以达到打通边界隔阂,扩大资源和物质循环利用空间的目的。事实上,新的产业政策也鼓励钢铁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实现跨地区的资产流动,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改革委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我国前十大钢铁企业产量应达到总产量的50%,到2020年要达到70%。并提出要培养一到两个三千万吨级的企业与几个千万吨级的企业。可以想象:如果要实现上述目标,光靠企业自己投资扩大规模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联合重组等手段才能得以实现。预计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将成为今后发展的大势所趋[1]。

浅谈企业的创新之路

浅谈中国企业的创新之路 经济091 莫炜臻 20090201142 摘要:当今,虽然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却处于价值链的下层,中国企业难以与外来企业抗衡,想要突出重围,企业必须提高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能力。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就要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关键词: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原因方法 创新,包括了很多高深的知识的创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尽管中国在书本知识方面很厉害,中国留学生在外国都很“犀利”,但是由于过去中国的旧时代文化并不鼓励创新思想,人们从小只能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很多不符合书本的创造都被视为不合理而加以批判。这种现象在教学时期就体现了,就如“老师就是绝对权威”的思想。我有很多同学,同一个问题,我讲解的话往往不相信,但是老师说同样的话就绝对相信了。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缺陷。然而,新时代的中国已经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无数企业因为创新的声名大振,无数学者因为创新而一举成名,创新在也不是另类。 而最近10年,中国经济正好处在一个全球经济的新起点上,如加入WTO等就是标志,中国人的创新观念觉醒的时机刚好,或者应该说,是全球经济压迫着中国的创新观念醒觉的。中国企业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企业的发展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创新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最大的挑战。而且在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不少新兴产业领域,这不管是对于国内中企业、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是一个转型的机遇。中国企业能不能起好步,抓住这些有利因素,从制造大国变成创造大国,关键还是要看创新能力。 创新的定义: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企业创新就是企业根据客观的需要,把已有的生产要素、条件和技术组合起来产生一个新的飞跃。检验创新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是否能够被市场接受,并是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为什么要强调中国要创新?从价值链角度上说,由于中国的经济政策和廉价的受过教育的劳动力(2012年中国毕业生将创新高680万),使得外国的大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或者间接投资,把中国变成了世界制造工厂。虽然这些掌握着科技和资金优势的全球扩张者们,由于生产产品的需要,会给中国企业提供管理上的经验教导以及技术上的提供。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企业能够在技术上超越外国,相反,国外提供的技术支持非常有限,核心技术在别人手里,就处处受压迫和“剥削”,甚至完全受到抵制和封锁。价值链中的中国企业没有能力或远见来爬上价值链上游。中国企业根本没有机会来发展自己的研发创新能力。中国企业对价值链位置的掌握的缺失是研发能力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国企业要从代工模式走向自主研发模式,并且最终走向自主品牌模式,其中创新是关键。 从理论上来说,根据我们学过的经济学原理来考虑,我们假设产出是由A(技术)、B (其他禀赋)决定的,其他禀赋包括了资本和劳动力等。在中国,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的劳动力十分充足,而资本也非常足够(这里指广义的资本包括了储蓄,中国的储蓄率非常高)。而根据要素边际产出递减规律,我们可以知道当劳动力和资本等其他要素相对十分多时,对产出的影响会下降。对应显示就是中国的劳动力已经很多了,若再增加人口数,不仅对产出的影响较小,甚至还会从各个方面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中国要计划生育。而另一方面,因为A(技术)对于中国来说是缺少的,因此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技术,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为什么中国的技术依然这么稀缺呢?我们这样理解,技术需要十分庞大的前期投资,而中国就处于这样一个前期投资时期中,只要过了这个时期,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之路

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之路 【摘要】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自己的著作《竞争优势》一书中阐释了企业创新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企业要想长盛不衰,打造百年老店,必须不断创新。本文结合华人集团的发展历程,从业务创新、思维创新、视野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来探讨、分析中国企业如何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华人集团金融服务产业园创新管理 一、引言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自己的著作《竞争优势》一书中论述,企业竞争有三种基本优势: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其中,标新立异战略是指产品或公司提供的服务能独树一帜,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可以说,创新是中国民营企业最核心、最重要的特质。民营企业出身一无背景二无资源,只有依靠创新,发现其它人没有发现的商机,运用其它人没有想到的资源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成就创业梦想。 对于“创新”,中国古代就有阐释。古代所说的“创新”,一为新容貌,二为新心性。清洁容貌,使自己有一个崭新的形象,这是新的最低层次,而“吾日三省”、“发明本心”,则是君子对自己内心更高的要求。能日日新之人,才能内外圆融、人情练达、志存高远,企业莫不如此。

华人集团正如这位大师所倡导的那样,把“标新立异”当作核心价值观,将“创新”二字融入企业品牌,把创新思维深深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中。创新是企业基于生存、发展、竞争需要的必然选择,主要包括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 改革开放30多年,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民营企业虽然在很多方面没有国有企业的优势,但是民营企业唯一优势是能与时俱进、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地创新,哪怕失败,亦无怨无悔。 二、业务创新两轮驱动 华人集团是一家以科技园区建设与成长型企业金融服务为核心,集科技园区开发及经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私募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咨询、融资担保及财务顾问等为一体的综合式服务提供商。集团旗下公司除开发经营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外,还涉及到金融、证券等业务。在整合资源方面,华人集团坚持专业化与规模化原则,在业务领域戮力创新,实现了“实业+金融”两轮驱动。 炎黄集团是中国产业园区的综合服务商,致力于园区的规划、招商、运营;而华人集团定位为中国成长企业金融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金融、资产服务。两集团各有所长,比翼双飞,协同发展。 我们认为,与国外相比较,国内外最大的差异性在于

未来企业之路读后感作文

未来企业之路读后感作文 未来企业之路读后感作文 本书以明确的观点和错落有序的层次,向读者展开了对构建未来企业的设想。书中内容的明确分层,可使读者既可快速了解其观点,又能通过一系列细致的数据及调查结果使读者全面掌握企业发展的世界趋势及要点。书中阐述每阐述一个观点都会举出全球性企业的案例,还有一些长期研究所取得的发现,向我们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指导。 书中提到,“对于大多数组织而言,传统的项目管理及其正式的和结构化的要素已经被应用了数十年,但是,正式的变革管理方法还没有显着地渗透到企业或者项目的运转中去。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变革管理,往往以临时救急的方式出现。”这一事实众多领先企业已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互动,继而行动,这就是能够在行业内领先的重要因素。作为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我们,通过倾听,和互动,从而有所收获,让企业的众多员工融入其中,改变思维模式。在企业的.变革中,最难运作稳当的恰是其“软体”部分,从组织内改变观念,态度和文化,是需要时间上的跨越的,这正是企业改变思维模式和企业文化的关键所在。文化不是企业的一部分,它是企业的全部。每个市场也都有其自身的文化,需求和期望。“未来的企业”会不断尝试去了解如何优化规模经济与地狱特色之间的平衡。我们作为能源型的企业,更加需要领先于其他领域的变革,使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成为人类福祉的一部分。下面由书中摘抄的几大要点,是需要我们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思考的。 书中也把未来的几大挑战罗列在众人眼前:成本控制,供应链可视性,风险管理,客户亲密度及全球化。仿佛坐在过山车上的全球市场需要更及时准确的决策和整个企业视变革为常态的能力,更加智能的管理已经发展为必备条件而非追求目标。 综合了世界各地及各行业的先驱管理者的经验,本书核心观点,先驱者的智慧结晶即为:渴求变革、让创新超出客户的想象、全球整合、颠覆性的业务创新以及真诚而不仅仅是慷慨。除了深入敏感的洞察力,我们的企业更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中将之实现。()“未来的企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紧密关联的,这样才能实现高性价比的可持续发展智慧的企业有机会发挥绿色的价值,智慧系统的不断出现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并且对社会和地球面临的环境挑战产生深远的影响。重大的社会和经济变化将推动新型的、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商机的出现,从而引领新的“绿色及未来”经济。 “未来的企业”将组织内部的变革视为一种常态。经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员工都能适应不可预测性。在产品、市场、运营和业务模式始终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一切以价值为向导,与目标挂钩。我们作为公司的一员,必以此为目标,结合大的发展方向,实现高性价比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下国有企业组织工作发展研究

新时代下国有企业组织工作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09T15:17:49.78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30期作者:赵峰 [导读] 经济的发展,促进国有企业的不断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赵峰 山西潞安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长治 047105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有企业的不断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做好企业的组织工作,提高组织工作质量和水平,要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完成组织工作中的各项任务,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这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的具体要求。本文就新时代下国有企业组织工作发展展开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组织工作;发展措施 引言 国有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独特的政治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国有企业组织工作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科学化水平不仅事关党的基层组织的巩固和发展,而且事关国有企业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1增加实地调研力度,确保“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组织工作是否能够适应企业的多元化转型发展,唯一判断的标准就是能否制定出合适的工作内容,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是要加强实地调研,组织工作要建立在全面、客观的调研基础上,一方面是要对现有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对工作模式的微调和更新有第一时间的认识和应对,另一方面要对新建行业进行调查,对于新行业的工作流程,人员配置和党员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做到了然于胸,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二是要尊重调研结果,分行业制定出组织工作规程。对于不同行业间存在的现实差距,组织工作部门要根据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工作模式,在具体方式和内容上能够相互借鉴则要沿用,但是在实现时间,工作深入程度上有所区别,在验收时间和标准上也要区别对待,让工作切实有效,有针对性。 2对国有企业组织工作进行科学规划 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1)做出长远规划。在国有企业现有实际的基础再加上中央组织部出台的关于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规定,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对国有企业的组织工作做出统一的规划,形成全面协调的组织工作规划体系。(2)统筹协调。加强国有企业组织工作除了要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外,还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同时自身建设与组织工作协调发展,加快组织工作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有关的教育资源,对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对组织建设的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干部提升机制。 3加强管理人员人格素质培养 首先,培养国有企业管理者的企业忠诚度。只有忠于党、忠于企业、忠于使命的领导人才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其次,培养“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国有企业管理者要敢于说实话,敢于与恶势力做斗争,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再次,培养领导干部正派的处事作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提倡廉政之风;第四,培养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宽阔胸怀,遇事不能“钻牛角尖”,要站在发展角度考虑问题,发扬团结精神,妥善处理上下级关系;第五,培养独立的健全人格,有自主判断能力,不随波逐流,有抵抗诱惑的自信心,不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后,为官清廉,为员工服务,这应当是所有国企领导者的基本理念,勇于与不良之风斗争,共同塑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加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文化建设,实现品质文化准则,提高管理标准与评估管理水平。 4以“高效化”为最终目的,努力探索组织工作新模式 “高效化”是现代化给企业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对下属各部门发展方向的一个指针,实现组织部门的高效化运行,主要从以下三点努力。一是继续加强交流学习,组织工作的交流学习不存在于私企当中,但是可以在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流学习当中有所借鉴,通过加强和产业结构、人员配置相近的企业之间的沟通,对于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了解和融汇,通过工作内容和制度的相互比对,取其成熟的工作模式,解决存在于自身的问题。二是要注重管理知识的应用,在学习党务知识的同时,要定期组织部门人员参加管理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活学活用到组织部门的建设当中,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知识体现效益的目的。最后,组织工作高效的关键,在于增加政治敏锐性,提前预判开展工作。组织工作部门要定期召开研讨会,对于当前企业的发展形势进行讲解,同时要研究来自于党中央、省市一级的工作信号,从领导讲话、工作研讨当中对下一步的工作作出预判,对相应的工作进行前期准备,研究方式方法、研究工作内容、研究实现目标,在正式文件和活动要求下发前打好提前量,相应的工作进度才能有效提前,才能真正将组织工作的“高效化”体现出来,在紧凑的工作环境下促进部门的整体发展和提高。 5提高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素质 领导干部作为国有企业组织工作的实施者,更应该体现出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用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更好地发挥出领导应有的表率作用。(1)加强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是组织部门需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领导干部要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带头对中国的特色理论进行学习,教育广大职工坚定信念,培养大家的服务意识。(2)加强作风建设。廉洁自律是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具备的品质,在生活作风上必须对党员干部提出严格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做一位品行端正的优秀干部才能更好地开展组织工作,以身作则,才能更好的要求大家,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3)加强考核管理。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强化分类考核,近距离接触干部,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6要大力加强组织部门文化建设 一要培养“勤奋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文化。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追求,牢固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理念,建立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办法,培养“乐学”精神,将学习新政策、新精神、新知识贯穿于组织工作整个过程。二要培养“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创新文化。组织部门要鼓励创新、激励创新,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组工干部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要将组织工作的过程变为以创新思维面对新情况、用创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使组织工作真正融入企业管理,融入企业创效的过程。三要培养“眼

成为企业的核心员工_第四章 敢于创新: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杰弗里说:“创新是做大公司的唯一之路。”没有创新,企业管理者肯定会毫无作战能力,也根本不会有继续做大的可能。同样的道理,创新是一个核心员工纵横职场之本。创新突破常规,能创造机遇,能找到新招。 创新往往创造奇迹 几年以前,有个人卖一块铜,喊价是28万美元,好奇的记者一打听,方知此人是个艺术家。不过对于一块只值9美元的铜来说,他的价格是个天价。他被请进电视台,讲述了他的道理:一块铜价值9美元,如果制成门柄,价值就增值为21美元;如果制成工艺品,价值就变成300美元;如果制成纪念碑,价值就应该值28万美元。他的创意打动了华尔街的一位金融家,在他的帮助下,那块铜最终制成了一尊优美的胸像——也就是一位成功人士的纪念碑,价值为30万美元。从9美元到30万美元之前的差距,恰恰就是创造力的价格。 奥列佛·温特·怀斯曾经说过:“人的智慧如果滋生为一个新点子时,它就永远超越了它原来的样子,不会恢复本来面目。” 创造力本身并不是奇迹,人人都具备它。但大多数人由于受到传统思维的束缚,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定式,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这样,自然就不会有好的结果。 打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突破,也会产生非凡的效果。日本东芝电气公司的一个小小职员,就因为一个不太起眼的创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实例。 日本东芝电气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办法,依然进展不大。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当时的董事长石板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成浅色。这一建议立即引起了石板董事长的重视。 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的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甚至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十万台电扇在几个月之内一销而空。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一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 这个事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只是改变了一下颜色,就能让大量积压滞销的电扇,在几个月之内迅速成为畅销品!谁曾想到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效益竟如此巨大!而提出它,既不需要有渊博的知识,也不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东芝公司的其他几万名职工就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有成千上万的电气公司,以前也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这显然是因为行业惯例使然。 电扇自问世以来就以黑色示人,各厂家彼此仿效,代代相袭,渐渐地形成一种传统,似乎电扇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能成为电扇。这样的惯例与常规,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形成一种心理定式。时间越长,这种定式对人们的创新思维束缚力就越强,要摆脱它的束缚也就越困难,越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东芝公司这位小职员所提出的建议,从思考方法的角度来看,其可贵之处在于,它突破了“电扇只能漆成黑色”这一思维定式的束缚。

浅谈企业资质管理与企业未来发展之路

浅谈企业资质管理与企业 未来发展之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浅谈企业资质管理与企业未来发展摘要:目前市场竞争激烈,X公司在项目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问题,而资质水平低一直是制约X公司发展的瓶颈。企业资质水平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资质管理工作又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综合水平体现。本文将从企业资质管理的重要性、X公司资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资质水平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企业资质管理 X公司竞争力提高资质 一、企业资质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性 企业资质就是企业的资格和素质。资质管理是对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企业进入市场的准入性审查,属于行政许可法的调整范围,是一种政府管制行为。而企业则通过以准确掌握对资质管理方面的政策为切入点,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行业特点、业务领域、财务状况等条件,进一步以企业资质管理水平的提高,来带动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发展,这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无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到企业竞争的战略规划方向 近几年随着市场扩张,X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的内部市场在迅速萎缩,但外部替代性供热机组及清洁型能源却在加速建设,为了解决X公司的“人多活少”的问题,开拓周边外部市场势在必行。通过资质管理,可以更加明确企业的竞争战略目标,如

盈利能力、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地位、产品结构、财务状况、企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等等。现代管理学中有一个着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有环境、生产能力、以往业绩、企业信誉、人员状况、管理水平、财务能力及设备情况等,而资质是衡量这些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资质等级的高低、类别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命运。资质管理给企业造成危机感,使企业时刻注意提高企业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工程质量。 (二)有利于企业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 产品结构单一,直接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综合实力较弱。一直以来受资质所限,只能从事一些小型的低层次的工作。企业可以通过资质管理,逐步提升资质,优化资源要素的配置,组织优质资产及优秀人才进行重点突围,使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X公司目前人力、资金以及经营状况等相关数据,确定了检、运、维由劳务输出向技术、管理、经营输出转变,建设工程由X向光伏EPC发展的发展思路。同时要积极与其他行业沟通,力争有所突破。把资质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把资质作为驱动企业深化产品结构和专业发展方向的导引。 (三)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新时代国企工作方针解读与应用

新时代国企工作方针解读与应用 摘要:文章通过对十九大提出的国企十二字工作方针:“安全为本质量为魂人才兴企创新发展”进行了祥细解读,提出了新时代国企工作的四个第一:即创新是 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质量是第一要素,安全是第一保障。 关键词:创新;人才;质量;安全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议召开之后,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新 时代,新征程,新目标。为此,国务院为国有企业制定了新的十二字工作方针: 安全为本,质量为魂,人才兴企,创新发展。为了深刻理解以上的十二字方针, 特作如下解读: 一、创新是第一动力 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企业的任务只有两个,市场营销和创新。所谓创新, 就是一种使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拥有新的,更大的创造财富能力的工作,是一种 能够形成新的潜在需求,并与以前的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这种创新 的效果是使生产更加富有效率。 企业要想拥有可持续竞争力,只能不断地创新。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可以说它是组织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每个组织,不仅仅是企业,都需要一种核心能力:创新。创新是企业利润增长的 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法宝,不创新就可赚取丰厚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 返了。熊彼特说:“企业家精神的真谛就是创新,创新是一种管理职能。” 组织、领导与控制是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所不可缺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们同属于管理的“维持职能”,其任务是保证系统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但是,管理是在动态环境中生存的社会经济系统,仅有维持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 调整系统活动的内容与目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这即是经常被人们忽视的 管理的“创新职能”。创新才能发展,这已经是所有企业CEO们的共识。 著名管理学家詹姆斯.莫尔斯说:“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创新能力。” 任何企业只有不断实现超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么革新,不断地再创造, 要么停滞不前,走向破产。 因此我们说:创新是企业的第一动力,不创新,就灭亡。 二、人才是第一资源 企业的“企”字,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止”字,从人从止,意思是无人业则止。也就是说,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人,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对企业来说,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一家缺少人才的企业,是很难得到发 展的,任何工作都是由人来负责的,管理的每一个任务都是要靠人来实现的,管 理工作的目的,就是使人力资源更富生产力。 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要放对地方,每个人都是人才。人,不论是大才、小才、内才、外才,只要能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就能发挥人才的最大功能,而且要 把每个员工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是善于利用长处,不仅善 于利用他们自己的长处,而且也知道利用上司、同事及下属的长处。 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发挥这一特长,只有这样, 管理者才能发现人才,敢用人才,进而留住人才,进而让管理者也变得卓有成效 起来。 每个人不一定适合做所有的事,但是每一个人都有他擅长的领域,让这个人 在他擅长的领域里遨游,比起什么事情都懂一点的“全才”来说要有效得多。

中药企业的发展之路

中药企业的发展之路一.中药行业面临的挑战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数千年的应用历史,为我国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中药文化。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不断调整、中国入世、竞争状况等,中药行业已进入转型期,众多中药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同质化严重,低水平竞争 产品同质化是中药行业的痼疾。中国1200多家中药厂,绝大多数药厂只是个单纯的生产车间,不具备研发能力(即没有能力也没有实力)、营销策划能力、没有可控的渠道,很多药厂的产品全部来自于药典,“千厂一药”无法避免。以传统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为例,仅市面上出售的品种,全国就有超过500种。产品同质化、营销水平差,决定了中药企业进行的更多是低水平的竞争。 2.创新能力差,增速减缓 药品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创新产品的推广,而本土中药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很弱。这导致中药的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增长趋势都有放缓的迹象。 据《2002年医药行业研究报告》,在医药行业的6个子行业中,中药的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均处倒数第二位(见表一);中药在生产总值增长率上大大低于化学药;中成药甚至出现进口量超过出口量

的“怪事”(见表二)。凡此种种,显示出中药市场增长乏力、趋于稳定的趋势。 目前中药企业的利润率在医药行业的6个子行业中是最高的,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成药不需投入研发经费。没有研发,就没有新产品,没有新产品,中药的份额在国内外化学药、医疗器械等的挤压下,就很难有大的增长。 表1:各行业实现效益情况表 ─────────────────────────────────────── 分类企业数量(家) 销售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亿元) 同比增长% ─────────────────────────────────────── 化学制药1713 中药1283 医疗器械383

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之路--总结

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之路 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成长的经历都是艰辛的,从来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何况一个企业及每个人,不经历一些磨难,没有坚定的信心,没有努力进取的精神,难以达到理想的人生彼岸。而在努力的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用什么样的思想去指导发展的过程,使我们可以少走弯路,不走错路。用较快或较短的时间去达到展示自己精采人生的实力或能力。这是我们的希望和目标! XX企业经历了近十八年的努力奋斗,经历了自身发展各个时期的艰难转身,也经历了社会各个发展时期不同变革生存下来,并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对我们这样一个小企业来讲,没有被淘汰很不容易。但是,随着我们企业的发展,我们所追求的企业发展目标不断提升。企业赋予我们经营管理者的责任也在不断增强。同时,社会的不断进步,激烈的市场竞争,复杂的各种社会状况及社会风气,都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的决策和坚定的执行互不可缺,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我们需要提升,提升我们的专业、职业、敬业的精神,我们需要改变,去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我们企业的要求,企业对经营管理者的要求。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建立一个学习性组织,学习性团队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让我们员工明白,知识就是力量,文化可以改变命运,明白知识和文化需要高度的结合,弘扬自觉的学习精神,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自我感悟能力的提高,弥补自身知识文化架构的缺失,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升个人的职业性、事业心,通过学习,让我们的员工尤其是管理干部达到哲学文化的拥抱,逻辑思路的开窍,企业管理及发展才会有高度和深度的理解。 其次,做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加强对员工各个岗位各个时期的职业培训,尤其是上岗、入企教育培训,制定一套系统的、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并辅以考核机制的培训计划。以帮助员工其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起到良好的作用。达到其个人职业素质与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灌输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精神,

企业未来之路读后感(精)

《未来企业之路》读后感 当前,企业面对全球经济危机,面对加速的变化,如何发挥优势及如何进行定位,从而在这一新环境中取得领先,是思考的首要问题。 刚听到《未来企业之路》书名时,以为是一本介绍企业成功案例的书籍,读一遍,感觉高深莫测书中1000多位企业管理者对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变危为机、把握趋势、积极推进变革、走出一条企业持续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传达出独特价值理念和创新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告诉我们企业现在应该重新思考自身内部应具有哪些能力及通过协作获得哪些能力,对企业进行重新配置和专业化,从而实现更高的价值。用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对企业以系统的方式进行变革和指导。以期深刻领会以“未来的企业”姿态去赢取“企业的未来”。 我读完此书后也对“未来企业”特征做了更简洁的归纳:就是六个字,“变革、超越、创新”。 “变革”——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成长,如何持续创新,我认为“变革”是关键。而企业在实施变革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人”,也就是人的思维方式的改变和所处的企业文化的氛围。而变革成功的关键也是与“人”有关,企业的领导力、员 工的参与、员工的态度、相互间的的沟通。书中将变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列出两大因素。软性因素:高层的支持、员工的参与、诚恳、及时的沟通、变革先锋、有文化支持的变革;硬性因素:有效的组织架构、绩效考核体系的调整、高效的培训机制、物质和非物质性的鼓励。 “超越”——就是业务固有模式的超越,开辟以客户领先的新模式。倾听——倾听客户的意见;学习——跨越所有渠道和机会,洞察、学习、体验客户;互动——与客户持续互动,共享和创造价值;收获——获得客户的认同。倾听和学习是产生和运用客户洞察的核心,互动和收获是企业战略服务的核心。 “创新”——抓住有利条件,创新新的业务模式。就是企业具备书中提到的企业所具有的3能力,才能完美地实现蜕变。企业需要与客户价值保持一致,利用差异

浅谈物业管理企业的创新之路

浅谈物业管理企业的创新之路 物业管理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是近十年来适应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及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而形成的新兴行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物业管理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企业数量已有1万多家。在其发展过程中,这一行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广阔的发展空间,持续的发展前景,强烈的现代气息,被公认是一项“朝阳产业”。随着改革开发政策的不断深化,当今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给国内房地产物业管理行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 “甲进乙退”的报道已不是新闻。显然这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物业管理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取得竞争力的核心问题——创新。 何为创新?所谓创新,简单地讲就是创造与革新的合称,是指新构想、新观念的产生及对新构想、新观念的运用。具体来说,是指人们在优化自身素质和周围环境的基础上凭借多样化的创造性思维,对所从事的各项工作进行不断改革、更新和完善的过程。 许多人认为,作为服务业,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对缺乏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创新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说并不是十分紧迫的问题。确实,相对于高科技行业,物业管理业是一项看似缺乏创造性的工作。物业管理不像高科技行业那样瞬息万变,时时有新产品出现。但企业的创新并不单单是新产品的创造,企业的创新还包括服务,流程及管理模式等其它方面的创新,内容十分广泛。对物业管理创新而言,大体可分为观念创新、管理创新、人力资源创新、服务创新和经营创新。下面将对这五个方面提出新构想,新观念。 1、观念创新 在现实中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思维定势的局限,人们对物业管理没有全面的认识,对物业管理企业没有准确的定位,物业管理行业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做法,而墨守成规,四平八稳的经营管理理念长期充斥在一些企业中,这些企业更喜欢做自己熟悉的业务。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躲避风险,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物业管理的创新能力,使物业管理面临重重困难。物业管理要走出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放思想。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物业管理是一种企业行为,而不是行政行为,更不是个人行为,其活动必须符合和满足市场规律的要求。从新角度去审视它,用新观念去理解、研究它。 2、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物业管理者根据物业管理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创造出新的管理制度、新的管理措施、新的管理方式、新的操作流程,以实现管理各要素更加合理的组合运行,从而创造出新的生产力,取得更高的劳动效率。如:

展望联想公司的未来之路

展望联想公司的未来之路 作为国内PC产业的领军企业,联想公司的发展之路可以代表着国内PC行业的发展方向,他的一举一动备受着人们的关注。 在联想的发展过程中,曾尝试过多元化,如投资互联网、手机及主板业务,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而他的主业——PC也在大本营中国市场份额落后于惠普和戴尔,可谓失此又失彼。因此我认为,联想公司回归到PC主业是必然的,也是以后进行其他多元化的基础。 如何巩固PC市场,我认为还是要扎扎实实地从质量和售后抓起。虽然在中国联想的知名度很高,广告也做得很不错,但其口碑并不好,至少在我周围就常听到联想笔记本常死机的抱怨,网上也常有曝光联想质量问题的新闻,而联想的售后更是人们一直诟病的地方,虽说那主要是分销商的问题,但联想公司若不加强管理最终损害的只是自身的名誉。因此,质量和售后这是联想稳定军心所需重视的两方面,对其应投入更多的资源,只有后院巩固了,才能保证其他业务的顺利开展。 当然,PC行业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经过最近几年的几次大降价后,硬件产商的利润急剧下降,这一行业最赚钱的环节已被微软和Intel分割,为取得企业的长远发展,PC产商向更高利润的领域实行多元化已是必然选择。而现在最吸引这些产商的领域无非就是移动互联网。 联想公司对于这一领域的反应可以说是非常迅速的,其在2010年推出的乐phone就是其进入该领域的开端,而上个月推出的乐pad,更是国产产商在这一领域的里程碑,可见联想的市场反应是十分积极的。 但率先进入并不意味着能占据着有利的位置,和众多PC产商一样,联想公司面临着这领域新一代霸主的挑战,那就是苹果公司。单从产品的名字而言,乐phone跟在iphone后、乐pad跟在ipad之后,给人感觉就有跟风之嫌,加上乐pad 3500的定价,消费者在同价位间更倾向选择性价比和知名度更高的ipad。因此我认为联想选择在价位上选择与现在如日中天的苹果正面抗衡,这并不是一个好对策。我觉得乐pad把价位定在3000以下才有优势,避开苹果公司,在中低端市场凭借自己的知名度占据一席之地,待自身产品成熟时再向中高端进军。 与PC产业遇到的问题不同,联想在手机与平板电脑所使用的Android系统属于开源系统,联想可省下这部分的费用,但是硬件原材料的高价却使联想陷入被动。而问题的根源就是苹果公司所进行的大规模采购造成原材料全球性的紧缺,对剩下的材料联想公司不得不以高价与其他产商竞争,从而造成成本的上升,失去产品的价格优势。这样一来,苹果的产品物美价廉,而包括联想在内的其他产商却陷入的恶性循环。我认为,想要跳出这个循环,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大对新产品的投入,及时在苹果之前推出具有前瞻性的产品,跳出苹果的跟风风气,在苹果大军压境之前抢占有利位置,掌握市场主动权。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我们都希望联想公司能越做越强。但现实是残酷的,企业的发展不能只靠一腔热血。对联想公司而言,PC市场的巩固和发展是其当务之急,而移动互联网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联想公司今后的兴衰成败。能否抓住机遇,把握未来,联想在前进道路上还需努力。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创新管理)远东控股集团创新发展之路

远东控股集团创新发展之路 1990年2月,蒋锡培自筹资金180万元,征了3亩地,在范道开发区创办了“范道电工塑料厂”,即远东控股集团的前身,当时公司员工总数只有28人,公司成立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62万元,第二年达到1800万元,成为一家初具规模的企业。经过二十年的经营,远东如今已经发展为以电线电缆、医药、房地产、投资为核心业务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集团目前拥有员工6200余名,资产82.69亿元,远东品牌价值评估80.66亿元,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 一、创新企业机制,不断夺取转型升级新胜利 20年来,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环境,远东控股集团紧紧抓住“创新”这条主线,对企业的机制先后成功实施了五次改制,成为中国企业改制典范。 第一次改制:转换经营机制,依托人才拓展市场。90年代正值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时代,远东产品供不应求。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当时条件下受到很大的限制,企业招人不容易,高层次的人才对民营企业心存疑虑,不愿意来;银行也不愿意提供贷款,企业融资非常困难。 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指出乡镇企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优势之一,应进一步大力发展,并对乡镇企业给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于是,远东接受乡党委书记张伯宏的建议,于92年2月与乡政府达成了改制经营协议,主动戴上了“红帽子”,把企业改制为乡办企业,把积累了约500万元的资产划归乡集体所有。 这次改制为企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资金支持,也争取到了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解决深层次的人才引进问题,同年,公司引进了机械部上海电缆研究所的虞正明高级工程师,使企业有了第一位“科班”出身的专家,在虞总工程师的指导下,公司制订了企业发展远景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从单一生产技术含量低的民用电线,向技术含量高的各种工业电缆方向发展。公司取得了快速发展,92年改制当年,企业的销售额便突破了5000万元,到1994年底,销售额更是一举超过了1.5亿,企业的总资产达到了5000万元,成为改制前的10倍。这期间,公司也三改厂名,正式注册名称为“无锡远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滚动式发展。 第二次改制:推行股份制,实现资本有效运营。1994年3月,宜兴市委转

公司未来发展与展望

公司未来发展与展望 未来展望: 其实就我现目前的工作岗位与职务,对整个公司发展的信息 获取量是不够的,我没有办法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说出什么规划,但 是我所能看到的就是股份公司的高管和各子公司的高管的敬 业精神和付出精神,我也相信我们在董事长和各位高管的带领下 一定会让公司达到千亿产值和百年鑫泰的双重目标。 但是我们现在最紧要的就是人才的缺失,特别是复合形的管 理人才。人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也是企业文化建立的践行者,百年 鑫泰,一定要有的是流传下去的精神和文化。 针对裕荣公司现状,出现了矮子里拔将军的现象,现在不是 人才能不能用,而是有没有人用的问题。 针对人才我个人不觉得非要高精尖,而是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对公司前景的动察力和超强的思维导向能力,还有就是革命 性的执行力。 但是要求一个人同时具备这些能力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在公司的后备干部储备和人员培养上,我个人觉得用人不用满,应该从被培养人的潜力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达到 60%就可以培养,因为他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关于人才培养,公司其实可以建立商学院、培训中心等形式,利用休息时间,股份公司各职能部门针对各专业都可以针对被培养 人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请兄弟单位专业人

才或者专业老师来公司进行培训与探讨,这就是一个选人、用人、留人的平台。 公司今年是上市后的第一年,纵观各大上市公司,每一个企 业都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就管理来说没有最好的管理方案,只有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机制。我们的内控制度也就是我们鑫泰的宪法,但现在至少在裕荣公司还没有真正完全的落 实到位。 在9 个月的 5+2、白 +黑的工作时间里,我发现了在工作中 还有一些问题的存在: 一、工作流程不畅通 1、公司现目前来说分为行政部、工程部、运行部等几大部门, 各部门各自为阵; 2、在工作中只为自己部门考虑,不为别的部门思考工作的便利 性和合理性; 3、推诿问题严重,没有担当; 4、解决问题的完整性和时效性欠缺,缺少监督机制。 建议: 1、尽快实行事业部改革试运行,找到最适合裕荣公司的方案; 2、在公司所属片区内形成片区负责制,从合同签定完毕后一套 人马立即开展工程建设工作,工程建设合格完成验收后直接就地 转为运行工作。可以有效的避免设计不合理、后期大面积整改等问题发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