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教学设计

学科门类:法学

所属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必修)

使用对象:高校本科生

作品题目:《如何理解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授课教师:宫丽

所属单位: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研究基地

一、教学背景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勇于追求梦想和注重文化反思的民族,近代危机更是激发了民族复兴和构建民族精神家园的诸多设想与尝试,然而真正带领人们寻求到科学理论并探索出一条能够让思想解放、让文明崛起、让梦想成真道路的还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实现途径和重要意义。此论一出,在政界、学界乃至中国普通百姓中引起了强烈的思想共鸣,“中国梦”一词甚至成为领衔中国社会的流行语而备受关注。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使命,因此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培育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尤其必要。这既是中国梦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将青年价值观的教育形象地比做成扣扣子,他说:“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价值观的培育,特别是理想信念的塑造是政治教育价值引导和思想教育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应该作为一项基本的教学要求,体现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教学目标

学习中国梦,重在理解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实现途径。教材第六章第三节引用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将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概括为三点: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

1、通过概念解析,使学生掌握中国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等重要名词的内涵,并且能够将之相互结合起来进行解读。

2、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深刻理解中国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真正理解“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深刻意蕴。

3、通过价值观教育,使学生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与自身的生活学习实践结合起来,获得积极的人生正能量,将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统一起来,在实践中努力圆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的重点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厘清中国精神与中国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解读这个问题的关键:正是由于中国精神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挥了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而我们正在为之奋斗的中国梦的实现是及其艰巨和任重道远的一项事业,离不开精神力量的鼓舞与引领,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定离不开对中国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2、教学的难点体现在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是一个看似耳熟能详却并不容易解答完美的理论问题。《概论》教材中对它的解释是200字篇幅的一段简要的介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文本、案例、讨论等方式使之丰富、具体、生动起来,富于感染力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深刻体会的同时获得内心的认同与理解。

四、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教学法

本次微课运用了多个案例来说明理论。课程的导入即从讲述并分析中国舰载机设计专家罗阳的事迹开始,接着在讲课的过程中,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举了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创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例子,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的创新精神。

2、逻辑推导教学法

对于这一问题的讲解,包括案例的展开是紧紧围绕着“中国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这一主线展开的,也是为这一结论服务的。这个主线主要回答了弘扬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文本解读教学法

结合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关于中国精神的论述,进行文本分析解读,以明确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

4、互动反思教学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理论推导都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换位思考和给予学生启示,使学生在反思中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1、课堂导入

从介绍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中国航母舰载机设计专家罗阳的事迹导入课程。首先请大家看一幅比较熟悉的辽宁舰图片,给大家介绍辽宁舰背后的故事。罗阳用生命诠释了爱国主义和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中国需要更多的罗阳,需要更多的以罗阳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精

神!那么什么是中国精神?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弘扬中国精神?接下来从剖析中国精神的内涵及中国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的重要意义的视角出发来做以回答。

2、正课内容

重视精神理想的作用,历来都为执政党所关注。

毛泽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1956年毛泽东在八届二中全会的发言中强调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邓小平1985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即兴作的一段讲话谈到纪律和自由的关系,他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南方谈话中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论述强调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建设的重要性。

习近平2013年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在这段论述中,不仅阐明了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同时也强调了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兴国之魂”

文化学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论述。张岱年先生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体现在“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这四个方面。张岂之先生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于十二个核心的理念上,它们分别是:天人之学,道法自然,居安思危,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厚德载物,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大同。季羡林先生如此感慨“什么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几经思考的结果,我认为是爱国主义”。

十六大报告对民族精神的概括。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近代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在经过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练,逐渐清晰地表现为:舍生取义的英勇献身精神、居安思危的忧国爱民精神和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

介绍革命时期的红色精神文化。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收入《毛泽东选集》1至4卷共158篇文章中,有92篇写于延安的土窑洞里,占总数的58%还多。其中,毛泽东在凤凰山写了著名的《实践论》、《矛

盾论》和《论持久战》等著作,在杨家岭写出了《新民主主义论》等许多著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著名论断就诞生在这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曾感叹:这里没有讲究的陈设,但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国之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正是理论创新的结果。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对中国革命的前途与未来充满信心,他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这种改天换地革命首创的精神与豪情:“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弘扬的时期。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初级阶段理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立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等等无不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

而今,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热情,正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这里涌现出一大批的科技创新的领航者和敢于开拓的企业家。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有这样一段话“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这句话形象地解释了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精神。

结合上面的论述,分析了中国精神的内涵及其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充分说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离不开中国精神的弘扬。用三句话来为中国精神做一个总结:中国精神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奋斗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中国精神是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精神是鼓舞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动力源泉。

六、教学总结

弘扬中国精神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我们学习、培育中国精神,目的是为了在践行弘扬中国精神中去努力追梦和圆梦。这个问题的讲授,教学效果其实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建立起爱国主义的情感和对民族未来发展的使命感,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民族的梦想结合起来,在奋斗中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适当安排课堂讨论或者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武汉今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针对这一事件,让学生们谈一下怎样在实践中把“弘扬中国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做文明进步的大学生,为文明城市添光彩。

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作品标题:组合体三视图看图 参赛教师:吴巨龙 学校:江苏科技大学 教学对象:工学本科大一学生 所属课程:工程图学 教学总时长:14分10秒 教学理念: 组合体三视图的看图是学习零件图的基础,三视图的表达完全依据“第一角投影”的点、线、面的投影规律。一般工程图学类的教材中,在讲解这部分时,均说方法就是“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但是学生在应用时,却感到很难入手,本课程介绍了可操作性比较强的看图“新三法”:拉伸法、类似形法、特征法。 知识的获得不是灌输的结果,而是探索的结果,讲课中以“建构主义”为指针,以“如何看懂图,如何提高看图速度”为问题引导,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建构出看图的方法。 教学背景: 本课程是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以画法几何的投影理论为基础,是一整套关于如何在平面图纸上表达三维形体的理论和技能。工程图是工程师们表达设计思想、工艺要求的工具,因此又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与它相关的课程有:机械制图、工程制图、建筑制图、化工制图等。 教学目标: 掌握看懂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内容及设计: 1、导入 以寻找好的看图方法为问题切入点,以问题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开始探索式学习之旅。 2、探索拉伸法 以一个看图游戏为入口,在试探构建立体的过程中,总结出第一个可操作的方法:拉伸法。 3、探索类似形法 以展示同样的视图可能对应多个立体的现象,“发现”:在某个投影面投影为同样一个线框的面,在另外两个投影面的投影规律,那就是不是类似形,就是线,包括(曲线),从而给出很明确的类似公式一样的操作方法。并通过例题介绍了运用它解题的过程。在此还展示了手绘作图的过程。 4、探索特征法 工厂中工人师傅也许并不清楚什么是形体分析法,什么是线面分析法,可他们看图的速度依然很快,这个现象先提出引起学生注意。 通过访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最终我们“发现”,其实是看图的“经验”在起作用,总结出如果多掌握组合体的常见结构的视图特征,则必将更容易看懂组合体三视图。 5、总结结束 课程最后落脚在特征法,以若是多掌握了常见立体的特征,若是对立体与立体相贯的作图也比较熟悉,那么对于快速看懂三视图,解决比较难的看图题是很容易做到的。这等于告诉学生,如果只想寻求捷径,找到一个公式,一劳永逸,而忽略了大量的练习,那是不可能成功的。“经验”在解决问题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经验是要靠大量的实践去获得,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习理论,更要重视实践,重视在解决问题中的体会、总结。

全国高校微课比赛教学设计

全国高校微课比赛教学设计 所属学科:测绘科学 课程:《地图学》 微课主题:地图比例尺的作用 适用对象:高职测绘类各专业 授课教师:张船红硕士/讲师

《地图学》是以研究地图图形,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该课程通过讲授地图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地图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 地图是测绘学的成果体现,测绘产品的最终成果则是纸质或是数字及其他形式的地图。其中,地图比例尺是测绘和地图使用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直接影响着测量的精度和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因此,比例尺的大小反映了地图的详尽程度,也影响着测量的精度。所以,应根据实地情况及地图的具体使用情况来确定合适的测图比例尺,不可盲目追求大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 充分理解和掌握地图比例尺定义及其表达形式,重点掌握地图比例尺的三个作用,并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地图比例尺的三个作用 难点:比例尺作用的实际运用

以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问题,结合实例分析教学、引导式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师生互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总结 本次教学活动,由引入实际问题开始,带着问题进入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案例讲解引出知识点,使理论知识点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更能使学生主动的融入教学情境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较好的理解性学习。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运用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微课教学比赛活动方案

微课教学比赛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鲁教高字[2011]1号)文件精神,推动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融合,搭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平台,展示优秀教师教学风采,学院拟于2013年3月至5月间举办微课教学比赛。本着全面发动、广泛参与的原则,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体教师。 二、比赛内容及要求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参赛教师自选一门课程,精心备课,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课程,录制成时长在10-20分钟的微课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 (一)教学视频要求 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能较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境,能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风貌。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可以选用以下5种视频格式中的任意一种:mp4、rmvb、mpg、avi、wmv。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求 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单独提交。多媒体教学课件限定为PPT格式。 其他与教学内容相关辅助材料如练习测试、教学评价、多媒体素材等材料也可单独提交,格式符合网站上传要求。

(三)教学设计要求 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大类、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文件格式:WORD。 三、比赛程序 (一)各系初赛 各系(基础教研室)以专业为单位按照“比赛内容及要求”自行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初赛。各系(基础教研室)4月15日前完成初赛,并推荐优秀课程参加院级比赛。将推荐课程的视频、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相关辅助材料及教学方案设计等材料上传至数字化教学平台。各系(基础教研室)推荐人数见附件1,评选标准见附件2。 (二)院级比赛 学院通过数字教学平台公布所有参评课程,在4月16日—4月19日组织全院范围内投票,对课程进行评比。 本次院级微课教学比赛分设团体优秀组织奖项和个人奖项。其中优秀组织奖2个,个人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7个、优秀奖若干。 (三)省级推荐 根据院级比赛成绩,将按大类选取、推荐优秀课程,进一步整改材料后参加全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四、其他事宜 (一)每位参赛教师提交参赛作品数量限为1件,注明姓名、微课名称、所属学科大类、视频格式等信息。

逸夫小学首届微课比赛活动方案

逸夫小学“首届微课教学比赛”的活动方案 逸夫小学为加快我校教师教学综合能力培养,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普及信息化教学手段,本学期我校将开展“逸夫小学第一届教师微课教学比赛”。现将活动方案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加对象 全体在编教师。 二、参赛时间 2018年12月29下午 三、比赛地点:多功能教室 四、比赛规则说明 “微课”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本次微课教学比赛以现场教学方式开展。参赛教师自选一门所授课程,精心备课,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8-10分钟的微课,进行现场教学展示,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 1、资料提交要求 参赛教师必须在提交纸质版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要求 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

3.其他 本次比赛即是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也是工会的一次活动。 五、评分标准 根据《微课教学比赛评分表》进行评分 六、评分程序 1、评委由学校校长、业务领导及领导班子各个成员组成。。 2、评委在每名参赛教师讲完课后,根据其表现对照评分标准,为其打分。工作人员现场汇总每位评委的评分,算出选手最后得分。评分和最后得分保留一位小数。 3、待全部参赛教师比赛完毕后,按参赛教师的最后得分由高到低排出最终名次。 七、比赛表彰 校领导班子成员负责评审工作,与工会联合在参赛教师中评出一、二等奖,给与物质奖励,未能参加比赛的在编教师不享受本次工会活动的物质奖励,奖项设置如下: 逸夫小学微课教学比赛标准评分表

微课竞赛活动方案

微课竞赛活动方案 篇一:学校微课比赛方案 关于开展“第一届微课视频制作比赛”的 活动方案 为加快我校教师教学综合能力培养,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普及信息化教学手段,按照沙湾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活动方案,特拟定我校活动方案,本学期我校将开展“**学校第一届教师微课视频制作比赛”。现将活动方案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全体教师参加培训,男教师53以下,女教师48以下必须完成微课视频制作。 二、参赛时间 20XX年10月12日-11月10日 三、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第一届教师微课视频制作比赛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评委名单:******* 四、比赛规则说明 本次比赛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培训、制作阶段 (一)、集中培训 培训时间:10月16日,时间半天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1、微课视频的定义 2、微课视频的意义 3、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 (二)校本培训 参加区级培训教师***负责本校具体的微课视频制作培训和指导工作。 第二阶段:比赛阶段 根据学校关于微课视频制作比赛方案,组织开展本校的比赛活动,并评选出本校各学科优秀微课视频作品。 第三阶段:评审阶段 **学校第一届教师微课视频制作大赛评委,根据评选标准,严格进行评选。 **微课视频制作比赛标准评分表(附件1) 五、奖励 1、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若干名 2、对个人优秀作品向上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推荐参赛。 *****学校 20XX年10月13日

篇二: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及评审规则 教培函〔20XX〕7号 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 各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分中心、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搭建高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定于20XX年12月至20XX年8月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比赛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师工作司指导下,组织专家对进入全国决赛的选手及其作品进行评选,并对获奖选手及优秀赛事组织单位予以表彰。省级赛事组织与评选由各分中心或相关高等学校承办。请有关单位认真组织,广泛发动,积极为高校教师参赛创造条件。比赛方案及评选事宜见附件。 附件一: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 附件二: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20XX年11月20日 主题词: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通知 抄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师工作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 附件一:

微课教学比赛方案

2017年贵阳市白云区职业技术学校 微课教学比赛方案 一、主办单位 贵阳市白云区职业技术学校 二、比赛网站 参赛报名及参赛作品以光盘的形式提交到学校教务处, 比赛通知、比赛方案、课程推荐目录等也在学校网站予以公布。 作品具体技术规范和操作步骤: 根据学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视频制作标准的需要,特制定比赛视频制作参考说明。主要包括视频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视、音频文件压缩格式要求等基本技术规范。若采用桌面录制软件等方式进行录制,相关视频比例、采样和压缩要求参照本指导相关部分执行。本指导仅作为学校组织拍摄的技术参考,个人参赛选手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拍摄和制作。 本次比赛学校不另行安排摄影剪辑,由制作老师自行筹备。 一、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节课总时长5-15分钟以内,比赛课程包含内容为一个科目或者一个章节,包含至少12节微课。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

等内容。现场是否安排学生互动可根据录制需要自行决定。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可采用多机位拍摄(2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名称、单位、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学设计.pdf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学设计 1 课程基本描述 课程内容所属学科:管理学 微课程名称: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 模式 课程所属专业:电子商务 所属课程:电子商务适用专业: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物流 教材选用:《电子商务基础》(第三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课程时长:13分钟主讲人:程传旭 所在院校:西安航空学院所在院系:计算机工程系 2 教学背景 本微课“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模式”属于“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电子商务系统”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电子商务概论是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专业的主干专业必修课,信息管理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课。也是国家电子商务师职业鉴定的核心课程,在这些专业中属于核心 职业技能课。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2.1 电子商务概论程课程背景及特点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定位是建立在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分析调研的基础上进行 的。在此过程中,按照电子商务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通过采用毕业生回访,用人单位调研以及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等多种形式,确立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并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分析,进一步明确《电子商 务概论》的课程定位。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本课程主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方法,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真实环境(网络开店)下的创业平台和工作情境,设计一个完整的创业项目推动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并将项目分解为基本操作工作任务和扩展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课程设计还注重与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通过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为学生考取“电子商务师”打下扎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程。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电子商务模式,是电子商务系统的重点内容,主要对电子商务模式设计要素、B2C电子商务模式内涵、特点等阐述,并分析电子商务模式分类、典型案例的分析来说明电子商务发展, 并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指引作用。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2.2 本微课程特点 本微课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案例讨论、网站策划等内容,通过讨论、分工合作完成工作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处理能力,锻炼学生在团队开发中的分工和协作能力。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本微课程在专业教室进行录制,课程达到主要目标是观察、研究对象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它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根据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多角度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3 教学目标 3.1 微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微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熟悉电子商务模式设计要素 2、掌握B2C电子商务模式的主要形式 3、熟练掌握B2C电子商务模式处理流程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学设计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学设计1.课程基本描述 微课程名称: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平面与圆柱相交 课程内容所属学科:工学课程所属专业:机械工程适用专业:非机类 教材选用:王彦峰.《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高丽华.《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习题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课程时长:17分钟主讲人:芦新春 所在院校:淮海工学院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2. 教学背景 2.1工程制图课程背景及特点 工程制图课程面向所有工科专业学生,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工程类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系统地讲解正投影法理论及其在工程图上的具体应用,包括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有关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形体表达和构思能力,完整和清晰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掌握较为熟练的手工绘图技术,具备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工程图样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完成各类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 2.2 本微课程特点 本微课程“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平面与圆柱相交”,属于“工程制图”课程中“立体投影”章节内的核心内容。 本次课主要讨论“平面截切圆柱截交线的作法”,是课程中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因此,本节课在内容安排上采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知识掌握更有针对性;教学方式上以问题为出发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板书、ppt课件及Flash动画相结合,直观体现三维立体与二维投影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本次教学设计 3.1教学内容 平面与圆柱在各种相对位置下相交截交线的作图方法。

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教学设计 参赛类别:文史 作品名称:抗战胜利,是谁之力?所属学科:法学 所属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所属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必修) 适用对象:普通高校本科生

主讲:张健所在学校:南开大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专题讲授:抗战胜利,是谁之力? 一、教学目标 1.使大学生了解中国军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认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对打败侵略者的重大意义,从而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使大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新起点,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针对长期以来“抗战胜利,是谁之力”的争论,引导同学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把握中国抗战与国际援助、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一是要从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出发,辩证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既要看到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和援助,更要看到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二是要全面发展地看待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作战分工及地位变化,既要充分肯定正面战场发挥的作用,更要突出强调敌后战场的重大历史功绩;

三是要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看待两个战场的关系,认清抗日战争是中国各阶级各党派反对共同敌人的整体战争,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两个战场,都是神圣的全民族抗战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教学要求 通过对“抗战胜利,是谁之力”的分析讲授,使同学们认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必须凝聚起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万众一心,共同奋斗! 四、教学重点 1.如何辩证看待中国抗战与国际援助的关系; 2.如何客观评价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我们提倡爱国主义,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区分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 2.抗日战争中,包括南开学子在内的热血青年们,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掀起了民族自救的巨浪,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应当如何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教学总结 “抗战胜利,是谁之力”的问题,是人们在谈到抗日战争的历史时,比较关注而且争论比较大的一个话题。正是由于过去一段时期以来,国共两党都忽视了对方在抗日战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得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

微课教学比赛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比赛教学设计 微课名称:戚风蛋糕的制作过程所属课程:焙烤食品加工技术 课程所属专业:食品加工技术适用专业:食品类 专业大类:轻纺食品类专业类:食品类 课程时长:9分钟主讲人:郝慧敏 所在院校: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所在院系:食品工程学院 教材选用:《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桂向东,林宇红主编) 1.教学背景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是高职高专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食品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本微课的教学内容是来自“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中“戚风蛋糕的制作”的重点部分,是在学习蛋糕制作理论知识后进行的环节,是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的一课,因此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戚风蛋糕的生产过程及操作方法,制作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制品。 2.教学设计 ⑴教学内容 戚风蛋糕的制作过程 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戚风蛋糕的加工原理;熟悉蛋糕的制作过程及操作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蛋糕的制作过程;学会烤箱和打蛋器的使用掌握蛋糕的成型、成熟方法。 情感目标:主要是培养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作风,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有所用”的快乐。 ⑶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戚风蛋糕的制作过程及操作方法。 难点:戚风蛋糕的加工原理。 ⑷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重点、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多媒体等教学方法。通过简明的讲解、生动的多媒体展示,能够使学生熟悉的理论知识;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操作要点;以严谨的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同时,在教学过中我注意更新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 ⑸教学过程 本微课的教学过程: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介绍了戚风蛋糕的特点、戚风蛋糕的加工原理、戚风蛋糕的制作流程,明确了学习任务,并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后通过鲜活生动的视频,详细介绍了戚风蛋糕的操作步骤。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直观的学习了戚风蛋糕的制作过程及操作要点,从而实现了使学生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 3.教学总结 本微课是在学习了蛋糕加工原料、蛋糕加工设备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课程,后续会安排学生实践操作,以此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

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本科)广西赛区

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本科)广西赛区 获奖作品(单位)名单 一、进入全国决赛作品名单(15名) 二、区内比赛作品获奖名单 1.一等奖(10名)

2.二等奖(20名) 3.三等奖(30名)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吕思雅如何利用淘宝大数据辅助创业 广西医科大学磨洁琳冠状动脉与冠心病 河池学院农迎春站姿的基本类型、要求和训练方法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谭敏 汪婧 熊惠琴 菜鸟学做口译笔记 广西师范学院唐衍欢播音发声--口腔操广西师范大学王越美国人的独居现象 桂林理工大学魏彩春排水管渠系统上的构筑物——连接暗井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吴建冰旅游美学 桂林理工大学薛巧钰法语复合过去时易错点解析-过去分词的配合 广西师范学院杨梅葡萄酒的专业开瓶法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杨双《连续时间信号基本运算课例讲解》广西大学姚怡存储器分类及作用 广西医科大学尹家瑜脑出血CT影像表现 桂林理工大学张会香细菌如何分“性别”? 桂林理工大学张雷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 广西大学张姝玥责任扩散与旁观者效应 玉林师范学院张文杰波片 广西医科大学赵阳肝癌的CT诊断 广西大学周晓蓉如何建立三维模型 4.优秀奖(100名)

刘正平 广西师范学院胡婷婷钢琴切分踏板的应用 广西医科大学黄国喆如何喂多球 桂林理工大学黄建标桂北地区侗族刺绣 百色学院黄忠快电视摄像的基本要领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 院 霍宇糖皮质激素——最熟悉的陌生人 百色学院江盼矛盾分析法及运用 广西医科大学蒋慧玥静脉输液的进针角度 广西大学焦小焦计算机的数制及数制转换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蓝刚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贺州学院雷捷四部和声 南宁学院黎丹How to write a topic sentence 广西大学李佳Conversion(英语构词法:转化)广西科技大学李柳丽产科腹部检查 广西师范大学李宁网页元素的绝对定位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李巧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之原因南宁学院李巍娜板的类型 玉林师范学院李雁京剧四大行当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利求实视频裁剪特效的应用 广西科技大学梁新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广西师范大学廖慧什么是好广告 广西科技大学廖霄梅近因原则的应用 广西科技大学林素珍人体五种叩诊音的识别方法 桂林理工大学刘黔川人力资源经理的创新能力开发 广西师范大学刘世军明清瓷器艺术 河池学院卢贞媛the use of effective words 广西科技大学陆莉静视力检查 玉林师范学院陆灵明ASP动态网页制作 桂林理工大学陆振欢分子间作用力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罗晓萌书记员实务与技能 广西师范大学马玲芳东盟文化中的中国印记——京族哈舞 广西科技大学莫海宁 唐培和 数的表示与模拟计算 广西师范大学聂英涛形体舞蹈单个动作多样性创编引导与实践 百色学院农雅琪pear or bear? 广西师范大学区峻街舞啦啦操律动技术运用教学广西大学任初明能岗匹配原理 右江民族医学院舒方义眼球的解剖 广西科技大学孙自广构造性二难定律 桂林理工大学覃爱苗神奇的纳米金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覃浩“要命的”文化误解

微课教学视频比赛内容及具体要求

附件一 微课教学视频比赛内容及具体要求 一、比赛内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参赛教师自选一门高校课程,精心备课,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课程,录制成时长在10-20分钟的微课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 二.申报材料及要求 1. 教学视频要求 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能较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境,能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风貌。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视频格式及上传要求详见“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站(http:// https://www.doczj.com/doc/de3404752.html,)相关文档。 2. 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求 多媒体教学课件限定为PPT格式。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单独提交。 其他与教学内容相关辅助材料如练习测试、教学评价、多媒体素材等材料也可单独提交,格式符合网站上传要求。 3. 教学设计要求 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文件格式:WORD。 二、参赛对象 我校各学科教师,按文史(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和理工(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两大类别分组参赛。 三、其他事宜 1.每位参赛教师提交参赛作品数量限为1件。

2.参赛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3.参赛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须同意授权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及其依托单位享有网络传播权。所有参赛作品向社会免费开放。 4.赛事组织单位不向参赛教师或学校收取任何费用。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视频制作指导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视频制作指导 根据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视频制作标准的需要,特制定比赛视频制作指导说明。主要包括视频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视、音频文件压缩格式要求等基本技术规范。若采用桌面录制软件等方式进行录制,相关视频比例、采样和压缩要求参照本指导相关部分执行。本指导仅作为学校组织拍摄的技术参考,个人参赛选手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拍摄和制作。 一、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时长20分钟以内。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现场是否安排学生互动可根据录制需要自行决定。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可采用多机位拍摄(2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名称、单位、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微课教学比赛活动方案

微课教学比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微课是教师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新方法,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推进我镇教育信息化发展,不断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给教师搭建一个展现自我才能展示的平台,经中心学校研究决定举办首届微课比赛。 二、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 中小学全体教师 2、参赛内容 微课类型设定如下: (1)讲授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 (2)解题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进行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分析与解题过程指导。 (3)答疑型——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4)实验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 (5)互动性——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过程演示。 (6)其他类型——不属于上述分类的技能类、表演类、活动类等作品。 参赛教师可自选一门课程中的一个知识点,精心准备,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教学,制作10分钟以内(4~8分钟最佳)的微课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资料。 3、本次参赛者需提交微视频和微课件两个文件。制作要求分别如下: (1)微视频要求 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能较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境,能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风貌。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

(2)微课件要求 微课件限定为PPT格式。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单独提交。其他与教学内容相关辅助材料如练习测试、教学评价、多媒体素材等材料也可单独提交。 三、比赛时间 教师自行进行制作。作品送评截止时间:2016年9月30日 四、奖励与考核 1、本次微课比赛分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名额根据报名比例待定。 2、凡参加者均可在教学常规中加分。 3、优秀作品将推荐参加湖北省首届“长江教育杯”微课大赛。 4、评选时间:10月8日——10月14日 五、其他事宜 1、每位参赛教师提交参赛作品数量限为1件。 2、参赛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若发 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李店镇中心学校 2016年9月8日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共9篇)

. 篇一: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1 2 篇二: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微课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比赛用) [您的课题]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您的单位名称] 设计者: [您的姓名] 时间: [作成日期] 篇四: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五: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1 2 3 篇六: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级学科:____ 教育学_______________ 所属专业:____ 学前教育_____________ 课程: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 适用对象: _本科______________ 教师姓名:____闫芃________ 滨州学院 二零一三年四月二十日 1 2 3 篇七: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八:微课比赛教学方案设计

2014年微课教学比赛教学方案设计 《市场细分》 编制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旅行社经营管理系徐富民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所属大类:财经类(62) 所属专业:市场开发与营销(0402)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适用对象: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 篇九: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酿溪一小黄志汉 一、知识点来源: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二、录制工具和方法: 电脑录制 三、设计思路: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 在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过程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情感目标: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难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1、用小棒摆出长方形,回顾长方形的特点 2、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3、发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七、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学生在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周长的有趣问题,只要你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视频制作参考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视频制作参考 根据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视频制作标准的需要,特制定比赛视频制作参考说明。主要包括视频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视、音频文件压缩格式要求等基本技术规范。若采用桌面录制软件等方式进行录制,相关视频比例、采样和压缩要求参照本指导相关部分执行。本指导仅作为学校组织拍摄的技术参考,个人参赛选手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拍摄和制作。 一、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时长5-15分钟以内。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现场是否安排学生互动可根据录制需要自行决定。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可采用多机位拍摄(2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

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名称、单位、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

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 学科:文学 专业:新闻学 参赛课程:舆论宣传学 参赛章节:第九章网络舆论 参赛者:王忠国 职称:讲师 参赛单位:昌吉学院 二零一三年五月

《舆论宣传学》教案 课程编号:3010065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第5学期学分:3学分 本课程课内总学时:51学时,理论讲授51学时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文系新闻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传播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采用教材:刘建明主编《舆论学概论》 采用主要参考书: (略)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目的和任务(略) 二、教学基本要求(略)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九章网络舆论 [教学时数] 3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⑴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⑵网络舆论监督失控的危害。 掌握:⑴网络舆论监督的定义; ⑵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 理解:⑴网络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 ⑵网络舆论监督如何理性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⑴网络舆论监督失控的危害; ⑵网络舆论监督的理性发展。 [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 第二节网络舆论监督(1学时) 当今时代,是个网络信息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表达方式及生活方式。一切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道德的领域,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网络舆论监督,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一个产物,也迅速发展起来,业已成为广大网民表达意见、行使监督权的平台。 但是,目前网络舆论监督仍处于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与主体多样性,使得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合法性不明确;监督手段缺乏或受到限制;监督者与被监督者法律意识淡薄等。网络舆论监督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部性、片面性或虚假性的缺陷,以至于会出了现有人通过网络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宣泄对社会不满,侵犯他人隐私,形成“网络暴力”的现象。 怎样利用网络这种工具,更好地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力,怎样消除网络舆论监督的缺陷,使网络舆论监督更有效,更合理合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节课力求通过对网络舆论监督

微课教学比赛活动方案

微课教学比赛活动方案 万宁市第三中学教研室 一、活动目的 为了推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融合,搭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平台,展示教师教学风采,学校拟于2017年5月至6月间举办微课教学比赛。本着全面发动、广泛参与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二、领导小组 组长:卓平 副组长:夏治胜 成员:林嫦娟林运林森 三、参赛老师 学校所有中青年科任教师(后附名单) 四、比赛内容及要求 “微课”是指以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求 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要着眼于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有代表性问题,有讨论价值的争议问题,这些问题要有探讨的价值,并与教学内容相关辅助材料如练习测试、教学评价、多媒体素材合理搭配。 (二)教学设计要求

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剪辑、录音、拍相、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手段,来丰富微课的内容。 五、比赛程序 (一)动员学习阶段 1、5月18日,召开科组长会议,布置相关工作事项。 2、5月19日,组织教师观摩学习数学组个别优秀教师的微课。 3、5月19日下午,卓校、夏校对本次比赛活动发表重要讲话。 (二)比赛阶段 1、时间:5月29日—5月31日 2、地点:三楼多媒体 六、奖励办法 1、比赛组设立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 2、所有参赛课在学校量化考核中当校级公开课加分。 3、奖金分配:一等奖300元,二等奖250元,三等奖200元,其他参赛老师100元。

附件1: 参赛教师附件2:

全国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教学设计及实施方案

全国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教学设计及实施方案 教师:谢昌明 学校: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所属学科:公共基础课(0101) 所属课程:《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授课对象:高职大一学生

《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教学设计及实施方案 1、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 本次微课内容“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第四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价值内涵与现实意义,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二)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的知识特点:微课内容的授课对象是高职大一学生,在前期的思想道德修养部 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明确“诚实守信”是一种道德标准,需要公民自觉地去践行“诚实守信”,同时对个人也起到了一定的评价作用。但是,对于从社会层面来看“诚信” 支撑着市场经济,从国家层面的角度来看,“诚信”是政府取信于人民的政治基础,学生却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2、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我们对大学新生关于诚信的问题进行过问卷调查,有55%的学生 认为当前社会总体诚信状态为差或很差;有60%以上的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社会风气方面的原因;有87.5%的学生承认社会上的诚信状态对自己产生了不良影响;有50%的学生认定自己是一个不完全的诚信者,还有5.8%的学生坦诚自己是个不讲诚信的人。以上统计结果表明,大学新生在诚信问题上正处于“未定性统合”,社会上消极因素已经影响着他们对诚信的态度。通过本次微课的教育,一方面告诉学生“诚实守信”不仅仅是影响个人评价的道德标准,还是市场经济的道德支撑点,也是政府取信于民的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