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PA10T的生物基耐高温聚酰胺的合成

基于PA10T的生物基耐高温聚酰胺的合成

基于PA10T的生物基耐高温聚酰胺的合成
基于PA10T的生物基耐高温聚酰胺的合成

生物基尼龙项目投资计划书-项目规划

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生物基尼龙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x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场址,并且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相一致。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29114.55平方米(折合约43.65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4.74%,建筑容积率1.0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8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8.35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29114.55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5937.30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29405.7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2440.76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318.99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83台(套),设备购置费3835.05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1280619.47千瓦时,折合157.39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6541.28立方米,折合0.56吨标准煤。 3、“生物基尼龙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280619.47千瓦时,年总用水量6541.28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57.95吨标 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44.55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3.27%, 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xxx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规划,符合xxx高新技术产 业示范基地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 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 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9260.0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221.48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88.78%;流动资金1038.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22%。

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2

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 聚酰亚胺是一类环链化合物,根据其结构和制备方法,可分成主链含有脂肪链的聚酰亚胺和主链中含有芳环链的聚酰亚胺2大类。其通式为: 聚酰亚胺由四酸二酐与二胺聚合而成,合成方法有一步法、二步法、三步法和气相沉积法。 2.1一步法 一步法是二酐和二胺在高沸点溶剂中直接聚合生成聚酰亚胺,即单体不经由聚酰胺酸而直接合成聚酰亚胺。该法的反应条件比热处理要温和得多,关键要选择合适的溶剂。为提高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应尽量脱去水份。通常采用带水剂进行共沸以脱去生成的水,或用异氰酸酯替代二胺和生成的聚酰胺酸盐在高温高压下聚合。此法的控制工艺尚需完善,并正向实用化迈进。反应方程式如图1。 2.2二步法 二步法是先由二酐和二胺获得前驱体聚酰胺酸,再通过加热或化学方法,分子内脱水闭环生成聚酰亚胺。化学亚胺化法,即用脱水剂处理聚酰胺酸;化学环化后生成的聚酰亚胺中含有大量异酰亚胺,该法制得的聚酰亚胺与用加热方法制得的聚酰亚胺,物理和化学性能有差异,特别是异酰亚胺环具有较低的热稳定性和高化学反应活性;应用不同的脱水剂,环化产物中亚胺/异酰亚胺的比例不同,可认为是互变异构的高度不稳定所引起的。 二步法工艺成熟,但聚酰胺酸溶液不稳定对水汽很敏感,储存过程中常发生分解,所以又出现聚酰胺酸烷基酯法、聚酰胺酸硅烷基酯法等改进方法 聚酰亚胺的另一种前驱体聚酰胺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聚合物,能以固态或溶液形式长期存放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酰胺酯通常是由芳香二酸二酯经酰氯化后,与芳香二胺进行溶液缩聚或界面缩聚制得;聚酰胺酯受热或在有机碱的催化下发生酰亚胺化反应生成聚酰亚胺,但脱掉的小分子化

合物是醇或α-烯烃而不是水。中间体聚酰胺酯的溶解性好于聚酰胺酸,可溶于常用低沸点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等,并可获得高浓度溶液而且可通过改变酯基结构使聚酰胺酯性能各异,可用于制备高强高模材料,是合成聚酰亚胺的典型方法。但其酰亚胺化反应活性低,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有待优化。反应方程式如图2。 2.3三步法 三步法是经由聚异酰亚胺得到聚酰亚胺的方法。聚异酰亚胺结构稳定,作为聚酰亚胺的先母体,由于热处理时不会放出水等低分子物质,容易异构化成酰亚胺,能制得性能优良的聚酰亚胺。聚异酰亚胺是由聚酰胺酸在脱水剂作用下,脱水环化为聚异酰亚胺,然后在酸或碱等催化剂作用下异构化成聚酰亚胺,此异构化反应在高温下很容易进行。聚异酰亚胺溶解性好,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加工性能优良。聚酰亚胺为不溶、不熔性材料,难于加工,通常采用先在预聚物聚酰亚胺阶段加工,但由于在高温下进行,亚胺化时闭环脱水易使制品产生气孔,导致制品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下降,难以获得理想的产品,作为聚酰亚胺预聚的聚异酰亚胺,其玻璃化温度低于对应的聚酰亚胺,热处理时不会放出水分,易异构化成聚酰亚胺,因此用聚异酰亚胺代替聚酰胺酸作为聚酰亚胺的前身材料,可制得性能优良的制品。该法较新颖,正受到广泛关注。 2.4气相沉积法 气相沉积法主要用于制备聚酰亚胺薄膜,反应是在高温下使二酸酐与二胺直接以气流的形式输送到混炼机内进行混炼,制成薄膜,这是由单体直接合成聚酰亚胺涂层的方法。

生物基纤维造福人类

生物基纤维造福人类:源于自然的馈赠 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前沿领域之一。随着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生物聚合物技术持续高速发展。依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的研究报告,当前开发中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包括纤维素聚合物,生物基聚酯PLA、PHB、PTT、PBT、PET等、生物基聚酰胺PAll、PA6、PA66、PA69、PA610、生物基聚乙烯、生物基聚丙烯、生物基PVC、生物基TPU以及淀粉基聚合物等。 生物基纤维采用农、林、海洋废弃物、副产物加工而成,是来源于可再生生物质的一类纤维,体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现代纤维加工技术完美融合,产品亲和人体,环境友好,并有特有的功能,引领新的消费趋势。 其中,再生生物基纤维以针叶树、木材下脚料、毛竹、麻类、藻类、虾、蟹等水产品和昆虫等节肢动物的外壳为原料,原料广且环保自然。合成生物基纤维采用农林副产物为原材料,经发酵制得生物基原料,制得生物基PTT、PDT聚酯。它们都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纺织材料。 背景 政策支撑路径清晰 当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世界金融危机后,均把发展生物产业作为走出困境、争夺高新技术制高点、重新走向繁荣的国家战略。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化纤生产强国一方面受石油短缺、环境问题影响,逐渐退出常规化纤生产,另一方面重新定义纤维材料不仅是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的原料,而且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和工程材料。他们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把纤维产业转向利润更高、受资源或环境影响更小的高性能化学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研发和生产。 目前在我国,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门正在联合推动“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专项实施方案”。记者了解到,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已经开始组织“生物基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申报工作现改为“生物基材料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专项实施方案”是这个项目下的分支项目。 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生产目前还处于产业化突破的关键阶段,而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实现“三个替代”、“三个结合”和“三个重点”。“三个替代”即原料替代、过程替代和产品替代。“三个结合”即与生物化工产业相结合;与节能环保、废物利用相结合;与功能改进及推广应用相结合。“三个重点”即重点攻克生物多元醇生产及应用技术、聚乳酸纤维原料制备及纤维应用技术以及海洋生物基纤维原料多元化及规模化生产技术。 从国际范围来看,发展方向与路径也逐步清晰。2011年世界生物塑料会议纽约展现出了生物PX/PTA与100%生物聚酯技术高速发展的实例,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预计生物路线的PX/PTA/PET产业链将于2015~2016年间实现商业化运行。美国Freedonia公司预测,未来几年间100%生物基PET工业化规模生产将成为现实。 拥有生产此产品完整产业链的公司。企业产PTT生物质差别化纤维5万吨,年产PDO2万吨的项目已经于去年正式投入运营。 除了聚酯PTT,海藻酸盐纤维、纯壳聚糖纤维等品种也在紧锣密鼓的布局中。其中,海藻酸盐纤维挖掘了海洋新资源,同时具有天然抗菌、亲肤的功效。目前,广东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海藻酸盐纤维及其生物医用敷料产业化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产品质量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浙江越隆集团绍兴蓝海科技有限公司百吨级海藻酸盐纤维生产装置试车成功,目前产品已推向市场。

支持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支持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生物基新材料是指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加工生产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绿色环保等特点。发展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对推动材料工业绿色转型,增加绿色产品供给,降低对化石资源依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我省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政策。 一、加强规划引导。统筹全省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创新能力等条件,研究编制全省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方向、路径、布局、保障措施等,引导推动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科学有序加快发展。 二、支持研发产业化创新项目。在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生物基材料助剂、生物基复合材料、天然生物材料创新型增效利用等领域,支持相关企业与科研院所、下游用户联合实施研发产业化创新项目。经评审认定的项目,对研发及关键设备投入按照10%比例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3000万元,特别重大项目纳入“三重一创”建设“一事一议”支持范畴。 三、支持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加快突破行业关键技术瓶颈,支撑生物基

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支持相关企业、高校院所等围绕生物基新材料菌种定制与构建、材料合成、材料加工成型、产品应用等环节组建创新平台,对符合条件的运用“三重一创”等政策予以支持。鼓励相关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检验检测机构、行业协会等组建省级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联盟,常态化组织开展供需合作、技术对接、行业交流等活动。 四、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市围绕“龙头+配套”推动生物基新材料链式发展,打造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引领示范作用显著、集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鼓励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互补与协同合作,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符合条件的集群,及时认定为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积极推荐争取国家级产业集群。 支持相关企业围绕产业链招引上下游企业,对引入上下游企业实施总投资(不含土地价款)1亿元及以上新建项目按“三重一创”政策给予补助。每成功招引1个注册资本金(实际到位,下同)1—10亿元且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0万元生物基新材料企业,给予招引企业一次性100万元奖励;每成功招引1个注册资本金10亿元及以上且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的,给予招引企业一次性200万元奖励;单个招引企业最高奖励1000万元。 五、支持推广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市在包装材料、农用地膜、纺织化纤材料、卫生材料等重点领域开展生物基新材料示范应用,支持

尼龙66国内外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精

专论综述 弹性体 , 2010 12 25, 20(6 :78~82 CH IN A EL A ST O M ERICS 收稿日期 :2010 10 22 作者简介 :华阳 (1976 , 女 , 吉林省吉林市人 , 经济师 , 主要从事化工营销工作。 尼龙 66国内外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华阳 1, 刘振明 2, 刘权毅 3, 张立 4, 张炜 5 (1.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销售管理部 , 吉林吉林 132021; 2. 中国石油 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 , 吉林吉林 132021; 3.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电子商务 部 , 吉林吉林 132021; 4.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四平供电公司 , 吉林四平 136000; 5. 吉林梦溪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 吉林吉林 132021 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尼龙 66的生产和市场现状 , 阐述了尼龙 66生产技术及其工艺 ,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 提出了尼龙 66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尼龙 66; 生产 ; 市场 ; 生产技术 ; 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T Q 34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174(2010 06 0078 05 尼龙 (Nylon 又称聚酰胺 , 英文名称 Poly am ide(简称 PA , 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 NH CO 的热塑性树脂总称 , 其包括脂肪族 PA 、脂肪芳香族 PA 和芳香族 PA 。其中 , 脂肪族 PA 品种多 , 产量大 , 应用广泛 , 其命名由合成单体 具体的碳原子数而定。 尼龙纤维和树脂是合成材料中的一大系列产品。尼龙纤维主要是由己内酰胺(CPL 开环聚合制得的尼龙 6和尼龙 66盐缩聚合而成的尼龙 66生产的 , 在我国又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研发现状浅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e2916160.html,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研发现状浅探 作者:程德宝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27期 摘要: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是我国战略性新兴生物基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产过程环境友好、原料可再生以及产品可生物降解等优良特性,有助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重的资源和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能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需要,增加供给侧供应,促进消费回流。 关键词:生物基化学纤维;研发现状;发展趋势 尽管生物基合成纤维正在持续高效地发展,仍不能取代现有的石油基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实用性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开发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生物基纤维材料不仅是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的原料,还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和工程材料,在很多领域可以有更多更广的应用。 一、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研发现状 1.PLA纤维 PLA纤维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脂肪族聚酯,它来源于可再生资源,如玉米淀粉、甘蔗等。它最大的优点在于环保性,可完全生物降解,兼有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特点,作为纺织材料,具有吸湿排汗均匀、快干、阻燃性低、烟尘小、热散发小、无毒性、熔点低、回弹性好、折射指数低、色彩鲜艳、不滋长细菌和气味、保留指数低等优点。20世纪90年代,生物发酵制备PLA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国内PLA的生产规模较大的公司是海正集团。 2.PTT纤维 PTT纤维具有初始模量低、弹性回复性好、伸缩性好、手感柔软、悬垂性好、染色性好、耐氯性好、抗污性好等优点。PTT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为45—65℃,故其染色性能优于PET纤维,能够在无载体的条件下,用分散染料常压浮染。PTT纤维广泛应用于非织造布 领域,PTT基的非织造布可以用PTT短纤维做原料,通过针刺法或水刺法制造,也可以采用 纺粘法或熔喷法直接制造。熔喷法制造的PTT薄型非织造布与相同类型的聚丙烯(PP)非织造布相比,柔软性好、抗紫外线能力强,更适合于医用纺织品的要求。此外,PTT纤维在卫生巾、一次性尿布、棉胎、外衣、装饰布、汽车坐垫和建筑安全网等方面发展潜力巨大。 3.壳聚糖纤维

国内生物基材料的现状及发展

国内生物基材料的现状及发展 姓名:吕远 班级:生工A1101 学号:2011018099 摘要: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和化石资源枯竭等问题的关注,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日益为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将可再生的原料转化为生物高分子材料或者单体,进而开发各种产品,获得环境友好的功能性材料,能够降低碳排放,缓解石油危机,已经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将对我国生物基材料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做出阐明。 生物基材料是指利用可再生生物质,包括农作物、树木和其它植物及其残体和内含物为原料,通过生物、化学以及物理等手段制造的一类新型材料。主要包括生物塑料、生物基平台化合物、生物质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糖产品、木基工程材料等产品,具有绿色、环境友好、原料可再生以及可生物降解的特性。 新材料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内容。利用丰富的农林生物质资源,开发环境友好和可循环利用的生物基材料,最大限度地替代塑料、钢材、水泥等材料,是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新世纪以来,生物基材料受到发达国家广泛重视,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以农林生物质为原料转化制造的生物塑料、节能保温材料、木塑复合材料、热固性树脂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基材料和生物基单体化合物、生物基助剂、表面活性剂等生

物基大宗精细化学品快速增加,产品经济性正在逐步增强。拜耳、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三星道达尔、杜邦化工等跨国公司长期致力于生物基材料的研发,推动了全球生物基材料的商业化进程。对于一异戊二烯来说,因其可生产轮胎,在工业发展上十分重要。目前,美国丹尼斯克公司与固特异公司正在合作开辟生物基异戊二烯工艺路线,以部门替换石油(petro)基橡胶和苯乙烯基弹性体工艺。生物基异戊二烯可以出产轮胎用的合成橡胶和其他弹性体,可使轮胎产业更少地依靠石油衍生物产物。同样,另一种生物基材料丁二醇也已获得大量工业化生产。 目前,我国生物基材料产业科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如全降解生物基塑料、木基塑料、聚合超大分子聚乳酸、农用地膜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全国性的“木塑热”正逐渐兴起,木塑制品年产销量已超过20万吨,并以20%以上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生物基材料作为石油基材料的升级替代产品,正朝着以绿色资源化利用为特征的高效、高附加值、定向转化、功能化、综合利用、环境友好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产品性能、制造成本、关键技术、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规模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必须加快突破生物基材料制造过程的生物合成、化学合成改性及树脂化、复合成型等关键技术,促进重要生物基材料低成本规模化生产与示范,构建生物基材料研发平台,提升生物基材料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化石资源的有效替代,为生物基材料产业培育提供科技支撑。

尼龙(Nylon,Polyamide,简称PA)

生产厂家: CP-Polymer 型号: 用途级别: 注塑级PA6、6000 GS 15 HWCP、CP-Polymer【WELLAMID】※价格、物性、加工、用途描述PA6、6000 GS 15 HWCP◆特点: 热稳定 尼龙(Nylon,Polyamide,简称PA)是指由聚酰胺类树脂构成的塑料。此类树脂可由二元胺与二元酸通过缩聚制得,也可由氨基酸脱水后形成的内酰胺通过开环聚合制得,与PS、P E、PP等不同,PA不随受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渐软化,而是在一个靠近熔点的窄的温度范围内软化,熔点很明显,熔点:215-255℃。温度一旦达到就出现流动。 PA的品种很多,主要有P A6、P A66、P A610、P A11、P A12、P A10、P A612、P A46、PA6T、PA9T、MXD-6芳香醯胺等。以P

A6、P A66、P A610、P A11、PA12最为常用。 ◆PA6学名: 聚已内酰胺{ [ NH ( CN2)5 CO ]n},英文名polycaprolactam,简称尼龙6。 PA6化学和物理特性 PA6是半透明或不远明乳白色结晶形聚合物。燃烧成蓝底黄火焰,烧植物味。熔融温度较PA66低,加工性能比其他PA好。制件有较高冲击强率,载荷分散性、柔软性好,热塑性、轻质、韧性好、耐耐环己酮和芳香溶剂和耐久性好工作温度80-1000C,低温脆化温度-20至-300C,熔点:215℃。热分解温度: >300℃。密度: 1.13g/cm3。平衡吸水率: 3.5%。 适于轻载荷条件下使用,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自润滑性和耐溶剂性。有较好的消振,降噪能力。可作机器仪表、仪器零件、电线电缆的绝缘;用玻纤增强后可制作齿轮、泵叶。但PA6吸水性很大,饱和吸水率高达10%左右,影响性能;又因介电常数较大,不宜用作高频低损耗材料。 PA6的化学物理特性和PA66很相似,然而,它的熔点较低,而且工艺温度范围很宽。它的抗冲击性和抗溶解性比PA66要好,但吸湿性也更强。弹性比PA66大,疲劳强度钢性,耐热性低于尼龙66,因为塑件的许多品质特性都要受到吸湿性的影响,因此使用PA6设计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为了提高PA6的机械特性,经常加入各种各样的改性剂。玻璃就是最常见的添加剂,有时为了提高抗冲击性还加入合成橡胶,如EPDM和SBR等。对于没有添加剂的产品,PA6的收缩率在1%到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李增俊 2016.10.27

目录 一、“十二五”生物基化学纤维发展情况 二、“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三、行业发展目标 四、重点任务 五、重点工程 六、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一)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基聚酰胺等一批生物基纤维领域的纺丝、后整理产业化关键原创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Lyocell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的研究和开 发,填补了连续薄膜推进式真空蒸发溶 解干喷湿纺先进技术路线的国内空白, 万吨级国产化项目正在建设中。 量产化、绿色化生产技术取得突破

(二)初步形成产业规模 化“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取得长足发展,除粘胶 纤维外,“十二五”末,总产能达到35万吨/年,比2010年增长3倍,其中生物基合成纤维和海洋生物基纤维产能分别达到15万吨/年和0.35万吨/年,同比2010年分别增长3.3倍和6倍。

(二)初步形成产业规模 Lyocell纤维 主要企业现有产能(吨)新建项目情况恒天天鹅新型纤维制造有限公司15000 2015年10月,6万吨/年签约、保定顺平,搬迁项目 山东英利实业有限公司15000 2016年8月,6万吨/年投资意向,宁夏,前期设计已完成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1000 在建15000吨、河南新乡,预计2016年底开车投产 上海里奥纤维企业发展有限公司1000 以竹浆粕为原料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 张家港美景荣化学工业公司10000 3万吨/年PTT聚合,2万吨/年PDO生产(全产业链,自主技术)

(二)初步形成产业规模 PLA纤维 主要企业现有产能(吨)新建项目情况河南省龙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00 6000吨长丝,4000吨短纤,5万吨聚合(一期工程5000吨)恒天长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2000 在建10000吨(熔体直纺) 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1000 万吨级乳酸一步法聚合,马鞍山 海宁新能纺织有限公司2000 切片纺 嘉兴昌新差别化纤维科技有限公司2000 切片纺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科技部重点基础材料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PLA产业链项目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10万吨级? 南大、南工大、河南金丹战略合作;南工大、无锡市顺昌丙交酯项目;抚研院、中纺院等。“十三五”期间将规模化、产业化。PURAC计划在宁波投资建设丙交酯工厂。

尼龙的基本性质

聚合过程与工艺 己二酸和己二胺发生缩聚反应即可得到尼龙-66。工业上为了己二酸和己二胺以等摩尔比进行反应,一般先制成尼龙-66盐后再进行缩聚反应,反应式如下: 在水的脱出的同时伴随着酰胺键的生成,形成线型高分子。所以体系内水的扩散速度决定了反应速度, 因此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将水排出反应体系是尼龙-66制备工艺的关键所在。上述缩聚过程既可以连续进行也可以间歇进行。 在缩聚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大分子水解、胺解(胺过量时)、酸解(酸过量时)和高温裂解等使尼龙66的分子量降低的副反应。 尼龙-66盐的制备 尼龙-66盐是己二酰己二胺盐的俗称,分子式:C12H26O4N2,分子量,结构式:[+H3N(CH2)6NH3+-OOC(CH 2)4COO-]。 尼龙-66盐是无臭、无腐蚀、略带氨味的白色或微黄色宝石状单斜晶系结晶。室温下,干燥或溶液中的尼龙-66盐比较稳定,但温度高于200℃时,会发生聚合反应。其主要物理性质列于表01-63中。 表01-63 尼龙-66盐的主要物理性质 (1)水溶液法 以水为溶剂,以等当量的己二胺和己二酸在水溶液中进行中和反应,得到50%的尼龙-66盐溶液。其工艺流程图如图01-40所示。 图01-40水溶液法生产尼龙-66盐工艺流程 1—己二酸配制槽2—己二胺配制槽3—中和反应器4—脱色罐5—过滤器 6、9、11、12—贮槽7—泵8—成品反应器10—鼓风机13—蒸发反应器

将纯己二胺用软水配成约30%的水溶液,加入反应釜中,在40~50℃、常压和搅拌下慢慢加入等当量的纯己二酸,控制pH值在~。在反应结束后,用%~1%的活性炭净化、过滤,即可得到50%的尼龙-66盐水溶液。成盐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此必须将反应热以外循环水冷却除去,同时为防止尼龙-66盐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在生产系统中充以氮气保护。在真空状态下,将50%的尼龙-66盐水溶液经蒸发、脱水、浓缩、结晶、干燥,即可得到固体尼龙-66盐。一般每吨尼龙-66盐(100%)消耗己二胺(%),己二酸(%)。 本法的特点是不采用甲醇或乙醇等溶剂,方便易行,安全可靠,工艺流程短,成本低。但对原料中间体质量要求高,远途运输费用也较高。美国孟山都公司、杜邦公司和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采用本法生产。 (2)溶剂结晶法 以甲醇或乙醇为溶剂,经中和、结晶、离心分离、洗涤,制得固体尼龙-66盐。氨基和羧基经中和后形成菱形无色结晶盐,并有热量放出。其工艺流程如图01-41所示。 图01-41溶剂法生产尼龙-66盐工艺流程 1—己二酸配制槽2—己二胺配制槽3—中和反应器4—乙醇计量槽5—离心机 6—乙醇贮槽7—蒸汽泵8、11—乙醇高位槽9—乙醇回收蒸馏塔10—合格乙醇贮槽 纯己二酸溶解于4倍质量的溶剂(乙醇)中,完全溶解后,移入带搅拌的中和反应器并升温到65℃,慢慢加入配好的己二胺溶液,控制反应温度在75~80℃。在反应终点有白色结晶析出,继续搅拌至反应完全。冷却并过滤,用乙醇洗涤数次除去杂质。最后经离心分离后尼龙-66盐的总收率可达%以上。一般每吨尼龙-66盐耗己二胺,己二酸,乙醇。 原料纯度、结晶温度、机械损失、溶剂浓度和用量等都对尼龙-66盐的收率和质量产生影响。另外残存于己二胺中的1,2-二氨基环己烷、1-氨基甲基环戊烷、氨基己腈等杂质,可影响尼龙-66盐的稳定性。 溶剂结晶法的特点是运输方便、灵活,产品质量好,但对温度、湿度、光和氧敏感性较强,在缩聚操作中要重新加水溶解。英国ICI公司、BASF采用此法生产。 (3)其它方法 除以上方法外,美国孟山都公司、杜邦公司、日本旭化成公司也采用以水为溶剂的生产工艺,己二胺和己二酸直接送入缩聚反应器进行缩聚反应,或在缩聚前用活性炭净化处理以除去有机杂质,然后再蒸馏浓缩后缩聚[,]。 美国塞拉尼斯公司开发了一条以甲苯为原料通过生物转化的二步法生产尼龙-66盐的工艺[]。具有创新性的第一步包括利用一种假单细胞微生物进行甲苯的生物氧化,得到己二烯二酸(粘康酸),然后再加氢得到己二酸。但在发酵的中间体中,粘康酸的浓度极为有限,为此塞拉尼斯公司开发了加入化学计量的己二胺迫使粘康酸生成粘康酸己二酸盐,从而使粘康酸的浓度上升到%(重量),然后将粘康酸己二酸酸盐直接加氢得到尼龙-66盐。由于甲苯比苯便宜,能量和公用工程的消耗也低于传统的环己烷氧化工艺,这一工艺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4)产品质量规格及测试方法

聚酰胺树脂纯化

第一章前言 1.1 甘草简介 甘草 (Licorice)是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apiliantae Taub)甘草属植物,是一种应用极广的中药,素有“十方九草”之称[1]。深秋,荚果裂开,籽粒随风散步大地上,天然繁殖。茎挺拔直立,根如圆柱,直径三四厘米,大的五六厘米,长一米多,最长者达三四米。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在引黄灌区的田野和河滩地里也易于繁殖。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不愧是植物界抗干旱的能手,斗风沙的先锋。 甘草在中草药中具有“众药之王”的美誉,是重要市用中药, 来源于豆科(leguminosae) 植物甘草、欧甘草、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和茎。国产甘草主要有: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 inflata Batal)、光果甘草(Glucyrrhizic acid)、黄甘草(G. eurycarpa P.C.Li)、粗毛甘草(Glycyrrhiza aspera Pall.)、云南甘草(Glycyrrhiza yunnanensis Cheng f.et L.K.Ti)、园果甘草(G. squamulosaFranch)、刺果甘草(G. pallidifloraMaxim)、欧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和欧甘草变种(G. glabra var.glandalifera)等。其中以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分布最广、产量最大[2]。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3]。 1.2 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甘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许多研究,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三萜皂苷。据现有资料报道,甘草的化学组成极为复杂,已从甘草中分离得到1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60多种三萜类化合物以及香豆素类、18种氨基酸、多种生物碱、雌性激素和多种有机酸等[4]。其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溃疡、解痉、抗炎、降血脂、镇痛和雌性激素样作用[5]。近年来还发现甘草黄酮对艾滋病毒(HIV)有很强的抑制增殖作用,对甘草黄酮的研究应用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6]。 1.2.1 甘草黄酮的化学成分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甘草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即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早期是指2-苯基色原酮,近年来泛指两个苯基通过三碳链相连形成的化合物,即具有 C6-C3-C6 基本骨架,包括黄酮、黄酮醇、异黄酮、查尔酮及它们的二氢衍生物和黄烷醇、花青素等。甘草黄酮(Glycyrrhiza flavonoids ,FG) 是从甘草提取物中得到的一类生物活性较强的成分,许多学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邢国秀等人[7]在文章中给出甘草黄酮类150 多个化合物的结

[高分子材料] 宁波材料所在高阻隔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领域取得进展

由不可降解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经蔓延到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据报道,全世界每年使用的塑料袋数量多达5万亿个,如果将它们并排展开,可以覆盖相当于2个法国的面积。然而迄今为止,世界上生产的90亿吨塑料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剩余的都被扔进了填埋场、垃圾场或自然环境中。发展生物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还可以减少材料产业对石油的消耗,缓解石化资源压力。石油基PBAT聚酯在可降解农用地膜、包装、塑料袋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但其阻隔性能差、抗撕裂强度低、强度模量不足的缺陷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呋喃二甲酸基聚酯因含有呋喃环结构而展示出优异的阻隔、力学、耐热等性能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生物基芳香聚酯。近期,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生物基高分子团队的张若愚研究员与朱锦研究员以呋喃二甲酸基聚酯为基体,通过引入短链二元酸、乳酸、聚乙二醇等一系列可降解结构,在探索呋喃基共聚酯阻隔、力学、结晶、降解等性能与结构组成关系方面进行多种尝试和探究,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为制备新型高阻隔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1.通过引入短链二元脂肪酸实现高阻隔可降解材料的制备 高分子材料较高的链段刚性以及较小的自由体积是确保其具有优异阻隔性能的结构基础。研究人员利用丁二酸(DMS)、丙二醇

(PDO)以及呋喃二甲酸(FDCA)制备了具有潜在纺丝、包装等用途的共聚酯PPSF,其CO2和O2阻隔性能分别达到PBAT 的10倍及20倍以上(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18, 102, 101-110.)。更进一步,团队利用DMS\新戊二醇(NPG)以及FDCA制备了综合性能非常优异的共聚酯PNSF。这种共聚酯具有非常有趣的性质,即在很宽的组成范围内,其阻隔性能基本维持不变,这种性质也被称为智能阻隔性(Smart Barrier Property),如图1a(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2019, 7, (4), 4255-4265.)。本团队把二氧化碳来源的碳酸二甲酯(DMC)、丁二醇(BDO)、FDCA进行共聚,得到了降解性能良好且相结构均一的共聚物PBCF,如图1b。这种共聚物的特点是其机械性能可以通过热处理,在一个较大范围内进行调节,如图1c(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2018, 6, (6), 7488-7498.)。此外,利用环己二甲酸(CHDA)、BDO以及DMC合成了具有较强结晶能力和快速降解的PBCCE共聚酯(Polymer Chemistry 2019, DOI: C9PY00083F),拓展了生物可降解材料在组织工程领域的潜在应用。 图1 (a)PNSF共聚酯单体侧链影响示意图;(b)聚酯薄膜气体阻隔示意图; (c)PBCF共聚酯循环示意图 2.通过引入羟基脂肪酸大幅提升芳香族聚酯的降解性能 聚乳酸(PLA)是近年来生物基、生物可降解领域研究比较热门的绿色高分子材料。乳酸作为PLA的组成单元,可以在酶催化及水解条件下发生水解,实现聚合物链段的断裂,最终实现材料降

2019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9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9年12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3)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 1、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 (3) 2、产品下游应用广泛,具有市场空间 (3) 3、符合国家政策、顺应行业发展方向 (4) 4、公司具备运营该项目的技术能力 (4) 三、项目投资概算 (5) 四、项目环境保护情况 (5) 1、废水治理 (5) 2、废气治理 (6) 3、固废及治理 (6) 4、噪声治理 (6) 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7)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拟新建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产能,开拓生物法癸二酸市场。项目建设期14个月,计划总投资171,102.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0,672.93万元,流动资金27,199.00万元,建设期利息3,230.00万元。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 公司通过生物法能够生产从DC10-DC18的各种链长的长链二元酸,目前公司销售产品以DC12、DC13为主。拓展癸二酸产品产能,是在现有产能基础上适时适度地扩充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品结构的战略布局,使公司在产业链中拥有更均衡和更丰富的产品结构,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2、产品下游应用广泛,具有市场空间 癸二酸用途广泛,主要用来制取癸二酸的酯类,其酯类用途广泛,如癸二酸二丁酯、癸二酸二辛酯、癸二酸二异辛酯,这些酯类可作塑料、耐寒橡胶的增塑剂;也可用作生产聚酰胺的原料,例如PA510、PA1010、PA610等;此外还可制取聚氨酯、醇酸树脂,用于合成润滑油、润滑油添加剂以及香料、涂料、化妆品等。鉴于广阔的下游应用市场,产业政策的顺应性和成熟完善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体系,预计将实现较高的产能利用率。

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单体研究进展

工 程 塑 料 应 用 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 第46卷,第7期2018年7月 V ol.46,No.7Jul. 2018 138 doi:10.3969/j.issn.1001-3539.2018.07.027 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单体研究进展 李秀峥,李澜鹏,曹长海,王宜迪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大连 116045) 摘要:基于生物基聚酰胺(PA)单体来源于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对石油依赖性低,具有低碳、环保、可持续性强等优点,对比了商业化生物基PA 的品种及其单体、原料、生物基组分比例和生产厂家及商标。根据合成PA 的方法不同,将生物基PA 单体主分为二酸、二胺、内酰胺、芳香族单体等,概述了生物基PA 单体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生物基PA 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物基聚酰胺;单体;合成 中图分类号:TQ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39(2018)07-0138-04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based Polyamide and Its Monomer Li Xiuzheng , Li Lanpeng , Cao Changhai , Wang Yidi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 SINOPEC , Dalian 116045, China) Abstract :Bio-based polyamide monomer is derived from renewable biomass resources ,with low dependence on petroleum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stainability and other advantages. The varieties and monomers of bio-based polyamide monomer ,raw materials ,bio-based component ratios ,and manufacturers and trademarks of the commercial bio-based polyamides were compar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ethods for synthesizing polyamides ,bio-based polyamides were divided into diacids ,diamines ,lactams ,and aromatic monomers.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based polyamides were summarized.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bio-based polyamide were prospected. Keywords :bio-based polyamide ;monomer ;synthesis 根据主链的化学组成,聚酰胺(PA)可分为脂肪族PA 胺、半芳族PA 和芳族PA 三种类型[1]。脂肪族PA 俗称尼龙,广泛用于合成纤维、建筑材料、食品包装材料、工程树脂等领域。目前,商业化生产的脂肪族PA 主要有PA6,PA10,PA11,PA12,PA46,PA66,PA610,PA612等。PA66是最早得到的脂肪族PA 产品,1930年由Carothers 和Hill 在杜邦的实验室中合成,1935年实现全面生产。PA66耐腐蚀性、抗冲击能力强,耐热性佳,成本低,在工业、服装、工程塑料等领域应用广泛[2]。PA56结构与性能和PA66接近,且染色性能更优,凯赛公司开发出了名为泰纶(Terryl)的可商业化生产的PA56[3]。半芳族PA 的聚合物主链中有脂族基团和芳族基团,如聚对苯二甲酰胺(PPAs)。与脂肪族PA 相比,半芳族PA 具有更高的力学强度和更好的耐热性。半芳族PA 可用作热工程材料和高性能材料,已在海洋、汽车工业、 石油工业、电子、机械、家用电器、医疗器械、个人护理等领域得到应用。商品化生产的半芳族PA 主要有杜邦的Zytel HTN PA6T ,Solvay 的Amodel PA6T ,EMS–GRIVORY 的Grilamid HT PA6T ,Mitsui 的ARLEN PA6T /66,Evonik 的VESTAMID HT+PA6T /X ,PA10T /X ,Kuraray 的Genesta PA9T [4–5]。芳族PA 中至少85%的酰胺键直接连接两个芳族基团[6–7],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力学强度,化学稳定性强,但溶解性和加工性差。芳族PA 是高性能材料,可用作金属或陶瓷的替代品、高性能合成纤维、电绝缘材料、密封材料、复合材料等。芳族PA 的商业化产品有杜邦的Kevlar PPPTA 和Nomex PMPI 。此外,还有芳族PA 具有液晶性质如杜邦的固态Kevlar PPPT [8]。PA 还可以与无机纳米粒子进行杂化,得到高性能的PA 纳米粒子杂化材料[9]。笔者现就生物基PA 及其基体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通讯作者:李澜鹏,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物质资源转化研究 E-mail: lilanpeng.fshy@https://www.doczj.com/doc/de2916160.html, 收稿日期:2018-04-18 引用格式:李秀峥,李澜鹏,曹长海,等.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单体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18,46(7):138–141,145. Li Xiuzheng ,Li Lanpeng ,Cao Changhai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based polyamide and its monomer[J]. 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 ,2018,46(7):138–141,145.

聚乳酸(PLA)的合成及改性研究

聚乳酸(PLA)的合成及改性研究 摘要 介绍聚乳酸(PLA)的基本性质、合成方法及应用范围。综述了国内外PLA 的改性研究及目前有关PLA性能改进的方法。概括了PLA在合成改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展望了PLA的发展前景:不断改进、简化和缩短PLA的合成工艺;用新材料、新方法对PLA进行改性,开发出新用途、高性能的PLA材料是PLA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聚乳酸合成改性 前言

聚乳酸(PLA)是一种以可再生生物资源为原料的生物基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较强的机械性能和易加工性。聚乳酸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不但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以石油资源为基础的塑料工业开辟了取之不尽的原料资源。 此外,由于它的最终降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可由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外,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如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烧伤覆盖物、骨折内固定材料、骨缺损修复材料等。近几年来,有应用到纺织材料、包装材料、结构材料、电子材料、发泡材料等更广泛的领域的研究报道。PLA 的应用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有关它的研究一直是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

1、聚乳酸的研究背景 聚乳酸(PLA)是由人工合成的热塑性脂肪族聚酯。早在20 世纪初,法国人首先用缩聚的方法合成了PLA[1];在50 年代,美国Dupont 公司用间接的方法制备出了相对分子质量很高的PLA;60 年代初,美国Cyanamid 公司发现,用PLA 做成可吸收的手术缝合线,可克服以往用多肽制备的缝合线所具有的过敏性;70 年代开始合成高分子量的具有旋光性的D 或L 型PLA,用于药物制剂和外科等方面的研究;80 年代以来,为克服PLA 单靠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来调节降解速度的局限,PLA 开始向降解塑料方面发展[2]。 作为石油基塑料的可替代品,其最大的缺点就是脆性大、力学强度较低,亲水性差,在自然条件下它降解速率较慢;因此近年来对PLA 的改性己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对PLA的改性主要有共聚、共混以及制成复合材料等几种方法。 2、PLA的合成 以玉米、小麦、木芋等植物中提取的淀粉为原料.经过酶分解得到葡萄糖.再通过乳酸菌发酵转变为乳酸,然后经化学合成得到高纯度的PLA。 PLA的合成通常有:1)直接缩聚法[3-4]。以乳酸、乳酸酯和其他乳酸衍生物等为原料在真空条件下,采用溶剂使之脱水聚合成PLA。该法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且合成的PLA中不含催化剂.但由于体系中存在杂质且乳酸缩聚是可逆反应,故该法很难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LA。具体反应式如下[5]: nHOCH(CH 3)COOH → H 一[OCH(CH 3 )CO]n 一OH + (n-1)H 2 O H一[OCH(CH 3 )CO]n一 一[OCH(CH 3 )CO]n一OH + H 2 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