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脂加工

油脂加工

油脂加工
油脂加工

油脂加工

1 油脂概述

油脂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有机物,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是混甘油三脂的混合物,即各种类型的脂肪酸分子与甘油分子构成的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是甘油三脂的主要成分,占整个甘油三酯质量的95%左右。所以脂肪酸的种类、性质、结构及其在甘三酯中所处的位置,直接决定了各种油脂的组成,构成了自己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油脂的功能有a、油脂的营养功能三大营养物质之一;b、为人体提供热量脂肪:9∽9.8KCal/g ;C、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能力;d、促进脂溶性物质的吸收脂溶性维生素:(VA,VD,VE等)胡萝卜素类物、甾醇类物质;e、非营养功能传热作用、起酥作用、乳化作用等。

1.1 油脂成分

油脂类食品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从化学成分上来讲油脂都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用弱极性的脂肪性溶剂(如乙醚、石油、醚、苯、氯仿等)从动植物组织中萃取出的不溶于水的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有油脂、类脂和蜡三类。油脂是脂肪族羧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在室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肪。从植物种子中得到的大多为油,来自动物的大多为脂肪。油脂中的脂肪酸大多是正构含偶数碳原子的饱和的或不饱和的脂肪酸,常见的有肉豆蔻酸(C14)、软脂酸(C16)、硬脂酸( C18 )等饱和酸和棕榈油酸(C16,单烯)、油酸(C18 ,单烯)、亚油酸(C18 ,二烯)、亚麻酸(C18,三烯)等不饱和酸。某些油脂中含有若干特殊的脂肪酸,如桐油中的桐油酸,菜油中的油菜酸,蓖麻油中的蓖麻酸,椰子油中的橘酸等。油脂根据其饱和程度可分为干性油、半干性油和非干性油。不饱和程度较高,在空气中能氧化固化的称为干性油,如桐油;在空气中不固化的则为非干性油,如花生油;处于二者之间的则为半干性油。

1.2 油脂来源

一般情况下,含油率高于10%的植物种子称为油料。

(1)动物油料(Animal oilseeds)

A、陆地动物(猪、牛、羊等)

B、海洋动物(鲸、鲨等)

C、两栖生物(微生物)

(2)植物油料(Vegetable oilseeds )

A、草本油料(一年生长的植物种子) 如:油菜籽、花生、芝麻等

B、木本油料(多年生长的乔或灌树)如:核桃、棕榈、橄榄等

C、谷物油料(粮食加工副产品)如:米糠、玉米胚芽、小麦胚芽等。

D、野生油料(自然生成的植物)如:沙棘果、黑加仑籽、乌桕籽、山茶籽、山核桃等植物油料世界有八百多种油料。

(3)特殊油料

A、蔬菜种籽油料如:萝卜籽等

B、花卉种籽油料如:牡丹籽等

C、新资源油料如:油沙豆籽,杜仲籽等

1.3 加工技术

加工技术的主要任务为:研究将油料中的油脂提取出来工艺技术;研究和开发油料加工的副产品;研究和设计油脂提取的设备。

饼粕蛋白营养价值

A 花生蛋白中特征性氨基酸为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具有保护肝脏、调节血糖等功效。

B 核桃蛋白中特征性氨基酸为谷氨酸、精氨酸,具有健脑益智、增强记忆力等功效。、

C 大豆蛋白中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和比例与动物蛋白相似,且富含赖氨酸,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D 菜籽蛋白为全价蛋白,其中含硫氨基酸及赖氨酸含量较高,具有降血压、抗肿瘤等功效。

制油技术有以下几种:

A 热熔法主要是动物油脂的提取

B 压榨法采用液压和螺旋挤压方法对油料实施压榨,提取油。

C 浸提(萃取)法采用能够溶解油脂的溶剂萃取提取油脂的方法。

一般溶剂萃取, 超临界CO2萃取,亚临界流体萃取

D 扩散方法用其他油脂压榨渗透油料取代油脂。

超临界CO2萃取: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当然,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气体的较强穿透力和类似于液体的较大密度和溶解度,具有良好的溶剂特性,可作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单体。

用超临界萃取方法提取天然产物时,一般用CO2作萃取剂: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低(Tc=31.1℃,Pc=7.38MPa),操作条件温和,对有效成分的破坏少,因此特别适合于处理高沸点热敏性物质,如香料、油脂、维生素等;CO2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无毒、不燃烧、安全、不污染环境,且可避免产品的氧化:CO2的萃取物中不含硝酸盐和有害的重金量,并且无有害溶剂的残留;在超临界CO2萃取时,被萃取的物质通过降低压力,或升高温度即可析出,不必经过反复萃取操作,所以超临界CO2萃取流程简单。因此超临界CO2萃取特别适合于对生物、食品、化妆品和药物等的提取和纯化。

超临界CO2萃取优点:超临界萃取可以在接近室温(35~40℃)及CO2气体笼罩下进行提取,可防止热敏性物质的氧化和逸散。因此,在萃取物中保持着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而且能把高沸点、低挥发性、易热解的物质在远低于其沸点温度下萃取出来;萃取和分离合二为一,当饱和的溶解物的CO2流体进入分离器时,由于压力的下降或温度的变化,使得CO2与萃取物迅速成为两相(气液分离)而立即分开,不仅萃取的效率高而且能耗较少,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费用成本。

亚临界流体萃取:定义:物质高于其沸点,低于其临界温度,在临界压力以下的状态。该状态下,物质的传质速率快,萃取能力强。物质的亚临界状态是相对与临界状态和超临界状态的一种形态。溶剂物质的温度高于其沸点时,以气态存在,对其施以一定的压力压缩又能使其液化,在此状态下利用其相似相溶的物理性质,作为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萃取的溶剂。这种亚临界状态下的萃取技术称为亚临界流体萃取。

亚临界萃取的工艺原理:在常温和一定压力下,以液化的亚临界溶剂对物料进行

逆流萃取,萃取液在常温下减压蒸发,使溶剂气化与萃取出的目标成份分离,得到产品;被萃取过的物料在常温下减压蒸发出其中吸附的溶剂,得到另一产品。气化的溶剂被再压缩液化后循环使用。

可使用的溶剂有:极性溶剂萃取:主要萃取非脂溶性质的物质,如:糖、甙、酚类物质。溶剂:乙醇、丙酮、水等;非极性溶剂萃取:主要萃取脂溶性质的物质,如:油脂、类脂物等。溶剂:已烷,乙醚、丁烷,卤代烃类物质等;汽体液态化溶剂:主要萃取脂溶性质的物质,如:油脂、类脂物等。溶剂:丙烷、丁烷、液氨等。又称为亚临界萃取溶剂。

亚临界流体低温萃取工艺流程:原料----萃取罐----抽真空----注入亚临界流体溶剂----逆流萃取(考虑一定压力、温度、料溶比、萃取时间、萃取次数)----萃取液----减压蒸发----溶剂回收(循环使用)----目标产物得到的萃余物可以进一步深加工。

亚临界萃取工艺的优点:低温萃取,对物料中的热敏性成份不损害;适用于小产量的物料的萃取。能分别提取物料中的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以及一次性提取物料中的水溶性、脂溶性成份。

油脂-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学案

第一节 油脂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根据油脂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理解油脂的氢化反应和水解反应,会辨识酯的水解与油脂水解的差异。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了解油脂在保温、供能、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方面的作用,也要知道过量摄入油脂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科学合理地搭配饮食。 一、油脂的结构和分类 1.概念 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 2.结构 (1)结构简式: (2)官能团:酯基,有的在其烃基中可能含有碳碳不饱和键。 3.分类 油脂??? 按状态分? ?? ?? 油:常温下呈液态(植物油)脂肪:常温下呈固态(动物油)按高级脂肪酸的种类分? ??? ? 简单甘油酯:R 、R ′、R ″相同混合甘油酯:R 、R ′、R ″不同 4.常见高级脂肪酸

酯和油脂的区别 (1)酯是由酸(有机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形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而油脂仅指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因而它是酯中特殊的一类物质。 (2)天然油脂大多数是混合甘油酯,都是混合物,无固定的熔点、沸点,而一般酯类是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等。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生油是纯净物,油脂是油和脂肪的总称 B.不含杂质的油脂是纯净物 C.动物脂肪和矿物油都属于油脂 D.同种简单甘油酯可组成纯净物,同种混合甘油酯也可组成纯净物 答案 D 【考点】油脂的结构和分类 【题点】油脂的相关概念辨析 例2下列“油”中属于酯类的是() ①豆油②汽油③牛油④甘油⑤重油 A.①③B.②④⑤C.①③④D.③⑤ 答案 A 解析豆油、牛油是油脂,属于酯类;甘油属于醇;汽油、重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考点】油脂的结构和分类 【题点】油脂与酯的区别与联系 相关链接 全面认识油脂的含义 (1)从日常生活中认识油脂 我们日常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脂肪,还有花生油、芝麻油、豆油等植物油,都是油酯。油酯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脂肪和某些植物的种子、果实中。 (2)从物质的状态上认识油脂 常温下,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称为脂肪,脂肪和油统称为油脂。 (3)从物质类型上认识油脂 从化学成分上讲油脂都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所以油脂属于酯类化合物。 (4)从相对分子质量认识油脂 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比较大,有几百甚至上千,但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油脂加工工艺学习题及答案

一.分水箱的分水原理:(1)溶剂和水互不溶解(2)溶剂与水的相对密度不同 二.成品粕的评价指标(低温粕评价指标):1.粕残溶要求合格:粕残溶700ppm,引爆试验合格;2.蒸脱中尽可能使粕熟化:脱毒、钝化或破坏抗营养物,降低毒性。3.成品粕物理性质好:成品粕的粒度、流动性、含蛋白的等级性好4.用作食品蛋白质尽量少变性:要求蛋白的水溶解性高(NSI值要小)。 三.尿酶含量有什么意义?答:太低,过度变性, 四.溶剂损耗的分类:(定义以及一般的量)溶剂损耗的来源:1.不可避免损耗:(1)尾气:10g/m3折合20g/T (2)毛油:50ppm折合50g/T(3)粕:700ppm折合700g/T(4)废水:0.0007~0.0015% 折合0.15g/T合计:0.785Kg/T,实际生产中应为1Kg/T 2.可避免损耗:(1)跑、冒、滴、漏;(2)检修损失;(3)贮藏损失:自然挥发的量。 五:脱胶原理,加磷酸作用,脱蜡原理。脱胶:(一)水化脱胶的基本原理:1.水化开始前:水分少,磷脂呈内盐结构,完全溶解在油中,不到临界温度,不会凝聚析出;2.在油中加热水后:磷脂分子结构转变为水化式,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1)单分子层:含水量少时,磷脂分子的极性基团朝向水相定向排列; (2)多分子层:随着水量增加,磷脂分子定向排列成烃链尾尾相接的双分子层,一个磷脂双分子层与另一个磷脂双分子层之间被一定数量的水分子隔开,成为片(层)状结晶体;(3)分子囊泡层:当水量增至很大时,磷脂分子就形成单分子层囊泡。(4)多层脂质体:最终膨胀成多层的类似洋葱状的封闭球形结构?a?a?°多层脂质体?±它的每个片层都是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片层之间和中心水。(5)絮凝胶团:磷脂在形成多层脂质体过程中还吸附油中其他胶质,颗粒增大,再由小胶粒相互吸引絮凝成大的胶团。形成的胶粒越稳定含油量越低,越易与油脂分离。 毛油中的胶体杂质主要是磷脂,当油中水分很少时,其中的磷脂成内盐状态,极性很弱,溶于油脂,当油中加入适量的水后,磷脂吸水浸润,磷脂的成盐原子团便和水结合,磷脂分子结构由内盐式转变为水化式,带有较强的亲水集团,磷脂更易吸水水化。随着吸水量的增加,絮凝的临界温度提高,磷脂体积膨胀,比重增加,从而从油中析出,通过适当的分离手段,便能从油中分离出来。加磷酸促使非水化磷脂转变成水化磷脂。脱蜡机理:1.蜡质的化学组份:油脂中的蜡是高级一元羧酸与高级一元醇形成的酯。是带有弱亲水基的亲脂性化合物。温度高于40℃时,蜡的极性微弱,溶解于油脂中;2.蜡质有比较高的熔点:随着温度下降,蜡分子中的酯键极性增强,低于30℃时蜡形成结晶析出,形成较为稳定的胶体系统;3.蜡质的结晶稳定性:持续低温,蜡晶凝聚成的晶粒,形成悬浊液。(与分提一样,冷冻结晶分类) 六.碱炼脱酸及其优缺点:1.中和反应原理:(1)烧碱中和游离脂肪酸: RCOOH + NaOH === RCOONa + H2O (2)钠皂为表面活性物质:吸附其他杂质形成皂脚与油脂分离。(3)磷脂、棉酚与烧碱中和皂化反应形成皂脚。(4)少量中性油皂化:引起油脂精炼损耗增加。2.碱炼脱酸的特点(1)脱杂范围广:具有脱酸、脱胶、脱固杂、脱色等综合作用。(2)适应性强:适宜于各种油脂的精炼。(3)精炼损耗大:中性油皂化及皂脚中夹带油造成精炼损耗较高,耗碱,碱炼后水洗产生废水污染环境。耗用辅助剂,从副产品皂脚回收脂肪酸时,需要经过复杂的加工环节,特别用于高酸值毛油精炼时,油脂练耗大,经济效果欠佳。 七:物理脱酸的优缺点:蒸馏脱酸法:1.蒸馏脱酸机理:游离脂肪酸蒸汽压远大于甘三酯蒸汽压,在高真空下水蒸汽蒸馏脱除,与脱臭同时进行。2.特点:(1)工艺流程简短;(2)节省辅助材料;产量高,经济效益好(3)避免中性油皂化和夹带损失;(4)避免废水的产生;没有废水污染。(5)精炼得率高:产品稳定性好;(6)直接获得精制粗脂肪酸;(7)但要求脱胶彻底。3.对原料油品质要求:经预处理达到:P≤5 ppm、Fe≤0.l ppm、Cu ≤0.01 ppm。简单说就是(1)得率高,产品为脂肪酸(2)但要求脱胶彻底。物理精炼的预处理包括脱胶和脱色。八:物理精炼化学精炼的优缺点:(和物理脱酸化学脱酸的优缺点一样) 九:压榨和浸出的优缺点以及对比:浸出方法的特点(一)出油率高,粕残油低,浸出粕残油1%以下浸出对低含油料尤为明显(二)粕的质量高: 1.便于直接使用作食品或添加剂2.便于提高饲料的营养和实用价值3.便于提高肥料的效率(三)加工成本低:并且浸出法生产随生产量的增加,加工成本趋向降低。(四)自动化程度高:1.劳动强度低 2.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五)环境条件好 1.封闭生产,无泄露2.无粉尘 3.生产温度较低(六)油脂质量好1.浸出毛油颜色浅2.浸出毛油脂溶性物质少,溶剂的选择性好3.浸出毛油的悬浮杂质和胶体杂质少(七)生产具有一定危险性1.易燃烧易爆炸2.液体或气体对操作人员身体的损害。压榨后饼中残油:3%一5%。压榨法取油具有工艺简单、配套设备少、对油料品种适应性强、生产灵活、油品质量好、色泽浅、风味纯正等优点,但是压榨后饼残油高,压榨过程动力消耗大,榨条等零部件易磨损。 十.油料清理种类及优缺点:(1)筛选:利用油料与杂志在颗粒大小上的差别。借助含杂油料和筛面的相对运动,通过筛孔将大于或小于油料的杂志清除掉(2)风选:根据油籽与杂质在比重和气体动力学性质上的差别,利用风力分离油料中杂志的方法称为风选、可以用于去除油料中的轻杂质和灰尘,也可用于去除金属、石块等重杂,还

蛋与蛋制品加工

蛋与蛋制品加工 一、名词解释 1)禽蛋一种营养丰富又易被人体吸收消化的食品。 2)排卵卵泡破裂排出成熟卵子(卵黄、蛋黄)的过程。 排卵前,包围着整个卵子的卵囊表面充满血丝,仅中央一条血管分3)卵斑 区 布较少的带区,成为卵斑 区 4)蛋壳膜蛋的内容物在峡部停留时,紧贴蛋白外侧形成许多纤维交织而成的薄膜。 5)外蛋壳膜蛋经过阴道时,刺激粘液分泌腺分泌出一种胶质粘液,涂布在蛋表面,遇到外界冷空气立即凝结成膜。 6)蛋形指数表示蛋的形状,指蛋的纵径与横径之比,或用蛋的横径与纵径之比的百分率表示。 7)蛋白指数指浓厚蛋白与稀薄蛋白的质量之比。 8)蛋黄指数蛋黄高度与蛋黄直径之比,表示蛋黄的质量和禽蛋的新鲜程度。9)哈夫单位根据蛋重和浓厚蛋白的高度,按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指标。新鲜蛋的哈夫单位在80以上,存放时间哈夫单位降低。 10)洁蛋禽蛋产出后经过清洁、消毒、烘水、检验、分级、喷码、涂膜、包装等一系列处理后的蛋产品。 11)液态蛋将鲜蛋蛋壳去掉,进一步进行低温杀菌、加盐、加糖、蛋黄蛋白分离、冷冻、浓缩等处理,从而形成一系列液体状态蛋制品,成为液态蛋,又叫液体蛋。(包括:液态蛋白、液态蛋黄、液态全蛋、浓缩蛋液等) 12)干蛋制品人工条件下除去蛋液中水分或保留较低水分后所制得的蛋制品。13)蛋白片是指鲜鸡蛋的蛋白液经发酵、干燥等加工处理制成的薄片状制品。14)晾白烘干揭出的蛋白片仍含有24%水分,需要一个继续晾干的过程。15)焐藏将不同规格的产品分别放在铝箱内,上面盖白布,再置木箱于木架上48-72h,使成品水分蒸发或是吸收,以达水分平衡、均匀一致的目的。 16)冰蛋品指鲜蛋去壳后,所得的的蛋液经一系列的加工工艺,最后冷冻而制成的蛋制品。 17)湿蛋品是以蛋液为原料加入不同的防腐剂而制成的蛋液制品。 18)鸡蛋发酵饮料是以新鲜鸡蛋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一种新型饮料。 19)物理性胀罐罐内食品装的过多、顶隙小或几乎没有、罐头本身排气不良、真空度较低等因素,都有可能使罐头在杀菌、运输、销售过程中内容物膨胀而胀罐,这种现象为物理性胀罐。 20)反胶束之分散于连续有机溶剂介质中的包含有水分子内核(“水池”)的表面活性剂的聚集体,与正常胶束有明显区别。 二、简答题

油脂加工技术简述

简述油脂加工技术 陈侨侨 1 油脂概述 油脂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有机物,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是混甘油三脂的混合物,即各种类型的脂肪酸分子与甘油分子构成的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是甘油三脂的主要成分,占整个甘油三酯质量的95%左右。所以脂肪酸的种类、性质、结构及其在甘三酯中所处的位置,直接决定了各种油脂的组成,构成了自己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油脂的功能有a、油脂的营养功能三大营养物质之一;b、为人体提供热量脂肪:9∽9.8KCal/g ;C、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能力;d、 促进脂溶性物质的吸收脂溶性维生素:(V A ,V D ,V E 等)胡萝卜素类物、甾醇 类物质;e、非营养功能传热作用、起酥作用、乳化作用等。 1.1油脂成分 油脂类食品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从化学成分上来讲油脂都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用弱极性的脂肪性溶剂(如乙醚、石油、醚、苯、氯仿等)从动植物组织中萃取出的不溶于水的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有油脂、类脂和蜡三类。油脂是脂肪族羧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在室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肪。从植物种子中得到的大多为油,来自动物的大多为脂肪。油脂中的脂肪酸大多是正构含偶数碳原子的饱和的或不饱和的脂肪酸,常见的有肉豆蔻酸 (C14)、软脂酸(C16)、硬脂酸( C18 )等饱和酸和棕榈油酸(C16,单烯)、油酸(C18 ,单烯)、亚油酸(C18 ,二烯)、亚麻酸(C18,三烯)等不饱和酸。某些油脂中含有若干特殊的脂肪酸,如桐油中的桐油酸,菜油中的油菜酸,蓖麻油中的蓖麻酸,椰子油中的橘酸等。油脂根据其饱和程度可分为干性油、半干性油和非干性油。不饱和程度较高,在空气中能氧化固化的称为干性油,如桐油;在空气中不固化的则为非干性油,如花生油;处于二者之间的则为半干性油。 1.2 油脂来源 一般情况下,含油率高于10%的植物种子称为油料。 (1)动物油料(Animal oilseeds) A、陆地动物(猪、牛、羊等) B、海洋动物(鲸、鲨等) C、两栖生物(微生物)

高中化学知识点—糖类油脂蛋白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糖类油脂蛋白质 1.糖类 [糖类的结构和组成] (1)糖类的结构: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醛基的多羟基醛,以及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的由C、H、O组成的有机物.糖类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2)糖类的组成:糖类的通式为Cn(H2O)m,对此通式,要注意掌握以下两点:①该通式只能说明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并不能反映糖类的结构;②少数属于糖类的物质不一定符合此通式,如鼠李糖的分子式为C6H12O5;反之,符合这一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糖类,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等. [单糖——葡萄糖] (1)自然界中的存在:葡萄和其他带甜味的水果中,以及蜂蜜和人的血液里. (2)结构:分子式为C6H12O6(与甲醛、乙酸、乙酸乙酯等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2O),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是一种多羟基醛. (3)化学性质:兼有醇和醛的化学性质.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共热生成红色沉淀. ③能被H2还原: CH2OH-(CHOH)4-CHO + H 2CH2OH-(CHOH)4-CH2OH(己六醇) ④酯化反应: CH2OH-(CHOH)4-CHO+5CH3COOH CH2-(CH):--CHO(五乙酸葡萄糖酯) OOCCH3 (4)用途: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组织中进行氧化反应,放出热量,以供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②用于制镜业、糖果制造业;③用于医药工业.体弱多病和血糖过低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来迅速补充营养. [二糖——蔗糖和麦芽糖]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分子结构特征分子中不含-CHO 分子中含有-CHO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溶于水,比葡萄糖甜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不如蔗糖甜 化学性质①没有还原性,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也不能与新 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②能水解: C12H22011+H20→C6H1206 (蔗糖) (葡萄糖) ~C6H1206 (果糖) ①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的 Cu(OH)2悬浊液反应 ②能水解: C12H22011+H20→ (麦芽糖) 2C6H1206 (葡萄糖) 存在或制法存在于甘蔗、甜菜中2(C6H l005)。+nH2O→ (淀粉) nC l2H22011 (麦芽糖) 相互联系 ①都属于二糖,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蔗糖为非还原糖,而麦芽糖为还原糖 ③水解产物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都能还原新制的Cu(OH)2悬浊液 [食品添加剂] 功能品种 食用色素调节食品色泽,改善食品外观胡萝卜素(橙红色)、番茄红素(红色)、胭脂红酸(红色)、苋菜红(紫红色)、靛蓝(蓝色)、姜黄色素(黄色)、叶绿素(绿色)、柠檬黄(黄色) 食用香料赋予食品香味,引人愉悦花椒、茴香、桂皮、丁香油、柠檬油、水果香精 甜味剂赋予食品甜味,改善口感糖精(其甜味是蔗糖的300倍~500 倍)、木糖醇(可供糖尿病患者食用) 鲜味剂使食品呈现鲜味,引起食欲味精(谷氨酸钠) 防腐剂阻抑细菌繁殖,防止食物腐败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盐、丙酸钙 抗氧化剂抗氧化,阻止空气中的氧气使食物氧化变质抗坏血酸(维生素C)、维生素E、丁基羟基茴香醚

油脂加工工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植物油加工厂 工 艺 操 作 规 程

1、目的 为了使各车间操作人员做好开车前的准备和对突发故障的紧急处理,以及更好地了解停、开车顺序和正常生产时的注意事项。 2、适用范围 生产车间 3、规定要求 3.1上岗前,所有人员必须由技术设备处进行培训,认真学习生产工艺及工艺参数,熟悉并掌握车间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而掌握车间操作规程。 3.2该规程由技备处负责制定并完善,定期对车间操作进行检查,并填好检查记录。 3.3凡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起的质量事故,技备处负责做出纠正和处理。 3.4各车间操作规程附后。

清理车间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了使车间操作人员做好开车前的准备工作和对突发故障的紧急处理工作,了解开车、停车顺序,以及正常生产时的注意事项,特制定以下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清理车间 3、开车前准备 3.1检查设备是否维修保养到位,是否能满足生产要求。 3.2调试各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3.3检查下料口是否调整到最佳位置。 3.4检查刮板输送机、螺旋输送机、溜管是否有漏洞。 3.5振动筛、比重去石机是否清理,筛面有无破损。 3.6磁选器是否清除铁杂。 3.7风机风管是否有泄漏现象。 4、开机 4.1为使车间开机时清洁,减少灰尘飞扬,应先启动风机、脉冲除尘器,使除尘系统最先进入工作状态。 4.2待除尘系统正常后,开振动筛。 4.3开振动筛上绞龙(若只开南线时,可不开)。 4.4根据情况开启1#提升机和1#进料绞龙或外部提升机。(若用小立筒仓豆子或进料经流化床时,开启前者;若用前仓豆子且不经流化床时,开启后者。)

4.5开进料平刮板,若豆子过湿(一般16%左右)则考虑把流化系统运作起来。 4.6开前立筒仓后提升机、立筒仓下南北绞龙。 4.7确信无误后,根据需要选择打开立筒仓下料闸门,并调整到需要位置,同时启动立筒仓下东西绞龙。 4.8待清理车间暂储罐到达一定的料位后,①开西提升机、破碎机下绞龙、破碎机、比重去石机、去石机上绞龙、东提升机(南线);②开3#提升机、破碎机下绞龙、破碎机、比重去石机、去石机上绞龙、2#提升机(北线)。(注:a、此时,进预处理车间平刮板必须已开启;b、开破碎机时,必须严格按破碎机启动操作规程:启动时,先把起动柄向左转动,同时观察电机运转情况,短时间内作出判断,确信无误后则迅速把手柄向右旋转到位。) 4.9待确信设备已全部起动正常后,打开暂储罐出料闸门,并调节到所需流量。 4.10待破碎机上储料箱到达所需料位后,启动拨料电机进入正常进料运转状态。 4.11在进料破碎的同时注意观察破碎机破碎效果,及时调整辊间松紧情况。(注:对大豆破碎,要求控制在2~4瓣,检验时要求通过20目筛后粉末不超过5%,破碎效果好除要保证流量均匀,辊间距调节合适、齿辊完好外,还应正确掌握油料水分含量,一般大豆可掌握在10—15%。当出现破碎效果不好,自己不能解决时,要及时汇报) 5、正常生产 5.1进料量必须保持均匀,按要求调到所需流量后,一般情况下不要随

油脂加工工艺学

第一章毛油的组成、性质及预处理 毛油是一种以中性油脂为主要成分,且混有非甘油三酸酯 组分阶段的混合物。 第二章水化脱胶 一、水化脱胶的概念、作用 水化脱胶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量的热水或稀碱、食盐水溶液、磷酸等电解质水溶液,在搅拌下加入到一定温度的毛油中,使其中的胶溶性杂质凝聚沉降分离的一种脱胶方式。 在水化脱胶过程中,被分离出不溶的物质以磷脂为主,还有与磷脂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糖基甘油二酯、粘液质和微金属离子等。 二、水化脱胶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一)水化脱胶的原理 在水化过程中能被凝聚沉降的物质以磷脂为主,磷脂中又以卵 磷脂为代表。这种磷脂属于“双亲媒性分子”,即在其分子结 构中,既有疏水的非极性基团,又有亲水的极性基团。当毛油 中含水量很少时,磷脂呈内盐式结构,此时极性很弱,溶于油 中,不到临界温度,不会凝聚沉降析出。水化时,在毛油当中 加入热水之后,磷脂的亲水基团则投入水相之中,水分子与成 盐的原子团结合,致使分子结构由内盐式转化为水化式。在水

化式结构中,磷脂分子中的亲水基团(游离态羟基),具有更强的吸水能力,随吸水量的增加,磷脂由最初极性基团倾入水中呈含水胶束,然后转变成有规则的定向排列。分子中疏水基团在油相尾尾相接,亲水基团伸向水相形成脂质双分子层(又称液晶形式)。在脂质分子层中,水分子进入磷脂双分子层间,并未破坏磷脂的分子结构,却引起磷脂的体积膨胀,发生水合作用。有时脂质体双分子层还能自发膨胀成多层的类似洋葱状的封闭球型结构————“多层脂质体”。多层脂质体的每个片层都是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片层之间和中心部分充满水相和油相(O/W),若经高频声波处理,可变成磷脂双分子层围成的球状的单层脂质体。 水化后的磷脂和其它胶体物质,极性基团周围吸引了许多水分子之后,在油脂之中的溶液解度减小。吸水量逐渐增大,膨胀之后,双分子层或多分子层的片状和球状胶体彼此影响,有的甚至开成胶束。小颗粒的胶体在极性力的作用下,相碰后形成絮凝状胶团。同时水化后的磷脂能吸附油中的其它胶质,而使其颗粒增大,比重增大,为沉降和离心分离创造条件。 在磷脂中除上述水化磷脂之外,还存在少量的“非水化磷脂”。“非水化磷脂”即?——磷脂以及钙镁磷脂盐,具有疏水性,用常规的水化方法较难除去,这种“非水化磷脂”必须转化成“水化磷脂”才能产生水合作用。生产实践中往往事先添加少量磷酸或棕檬酸到油中,使?——磷脂等在酸的作用下,分子

《油脂精炼与加工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油脂精炼及加工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一、绪论 1. 当今世界四大油脂脱酸技术是什么? 2. 原油中的杂质分为哪几类? 3. 油脂精炼和加工的意义是什么? 4. 油脂精炼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二、油脂脱胶 1. 原油中的胶溶性杂质对精炼各工序有何影响? 2. 油脂脱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3. 影响油脂脱胶的因素是什么? 4. 水化脱胶各工艺中加水量应如何确定? 5. 磷酸脱胶的目的是什么?磷酸在脱胶过程中有何作用? 6. 精炼车间中如何检测脱胶油脂的质量? 三、油脂脱酸 1. 油脂脱酸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工业生产中常采用哪些方法? 2. 试用化学动力学因素分析,间歇式碱炼为什么多采用低温浓碱法工艺? 3. 影响碱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 碱炼时加碱量及碱液浓度应怎样确定? 5. 什么是“威逊损失”?碱炼损耗由哪几部分组成? 6. 什么是“酸价炼耗比”、“精炼指数”、“精炼效率”? 7. 高速离心机达到平衡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8. 碟式离心机的油-皂分离效果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调节? 9. 间歇式碱炼工艺方法和连续式碱炼工艺方法有哪几种? 10.泽尼斯碱炼的特点是什么?影响泽尼斯碱炼的因素是什么? 11.混合油碱炼的特点是什么?影响混合油碱炼的因素是什么? 12.物理精炼的特点是什么?其局限性有哪些? 四、油脂脱色 1. 油脂中含有哪几类色素?油脂脱色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2. 脱色工段除脱色外,还有哪些辅助作用? 3. 理想吸附剂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生产中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 4. 影响吸附脱色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5. 吸附剂的初始脱色能力与持久脱色能力的选择应如何权衡? 6. 吸附脱色工艺有哪几种? 7. 工业生产中为什么均采用真空吸附脱色? 8. 脱色油过滤分离时的初滤液应如何处理? 五、油脂脱臭 1. 油脂脱臭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2. 脱臭损耗包括哪几个方面?如何降低脱臭时中性油的损耗? 3. 影响油脂脱臭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4. 脱臭中直接(汽提)蒸汽起何作用?对其质量有何要求? 5. 脱臭中直接(汽提)蒸汽的用量大小应如何权衡? 6. 脱臭工段加入柠檬酸的作用是什么? 7. 脱臭工段常采用哪些间接加热热媒? 8. 脱臭工段对真空度有何要求?应选用哪种真空设备? 六、油脂脱蜡

粮油加工工艺学考题

粮油加工工艺学思考题 1、植物油料的种类有哪些 植物油料是指:油脂含量达10%以上,具有制油价值的植物种子和果肉;其分类方式为:(1)按照植物油料的植物学属性,分为:①草本油料:大豆、油菜子、棉子、花生、芝麻、 葵花子等;②木本油料:棕榈、椰子、油茶子等;③农产品加工副产品油料:米糠、玉米胚、小麦胚芽;④野生油料:野茶子、松子等; (2)按照植物油料的生长周期,可分为:①一年生植物油料:油菜籽、花生、芝麻、棉籽、 大豆等;②多年生植物油料:棕榈、椰子、油茶子、松子、核桃等; (3)根据植物油料的含油量高低,可分为:①高含油率油料:菜子、棉子、花生、芝麻等含 油率大于30 %的油料;②低含油率油料:大豆、米糠等含油率在20%左右的油料;2、植物油料的预处理方法及其原理 (1)预处理方法:清理除杂、剥壳、破碎、软化、轧坯、蒸炒、膨化等; (2)原理 ①清理除杂:根据油料与杂质在物理性质上的明显差异,可以选择稻谷、小麦加工中 常用筛选、风选、磁选等方法除去各种杂质。选择清理设备应视原料含杂质情况,力求设备简单,流程简短,除杂效率高; ②破碎:在机械外力下将油料粒度变小的工序; ③软化: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使油料可塑性增加的工序。也是直接浸出制油时调 节油料入浸水分的主要工序; ④轧坯:利用机械的挤压力,将颗粒状油料轧成片状料坯的过程; ⑤蒸炒:生坯经过湿润、加热、蒸坯、炒坯等处理,成为熟坯的过程; ⑥挤压膨化:油料生坯由喂料机送入挤压膨化机,在挤压膨化机内,料坯被螺旋轴向 前推进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使物料密度不断增大,并由于物料与螺旋轴和 机膛内壁的摩擦发热以及直接蒸汽的注入,使物料受到剪切、混合、高温、高压联 合作用,油料细胞组织被较彻底地破坏,蛋白质变性,酶类钝化,容重增大,游离 的油脂聚集在膨化料粒的内外表面。物料被挤出膨化机时,压力骤然降低,造成水 分在物料组织结构中迅速汽化,物料受到强烈的膨胀作用,形成内部多孔、组织疏 松的膨化料。物料从膨化机末端的模孔中挤出,并立即切割成颗粒物料; 3、植物油料的挤压膨化的效果 (1)使膨化物料浸出时,溶剂对料层的渗透性和排泄性都大为改善;(2)浸出溶剂比减小,浸出速率提高;(3)混合油浓度增大,湿粕含溶降低,浸出设备和湿粕脱溶设备的产量增加;(4)浸出毛油的品质提高,并能明显降低浸出生产的溶剂损耗以及蒸汽消耗; 4、机械压榨法制油的特点、机理及工艺 (1)特点:①工艺简单,配套设备少;②对油料品种适应性强,生产灵活;③油品质量好,色泽浅,风味纯正;④但压榨后的饼残油量高,出油效率较低;⑤动力消耗大,零件易损耗; (2)机理:压榨过程中,压力、黏度和油饼成型是压榨法制油的三要素。压力和黏度是决定榨料排油的主要动力和可能条件,油饼成型是决定榨料排油的必要条件;(3)工艺:在压榨制油过程中,榨料坯的粒子受到强大的压力作用。致使其中油脂的液体部分和非脂物质的胶凝部分分别发生两种不同的变化,即油脂从榨料空隙中被挤压出来和榨料粒子经弹性变形形成坚硬的油饼;具体来说: ①油脂从榨料中被分离出来的过程:Ⅰ原始物料在压榨的开始阶段:粒子发生变形并 在个别接触处结合,粒子间隙缩小,油脂开始被压出;Ⅱ压榨的主要阶段,粒子进

油料与油脂力加工技术

油料与油脂力加工技术 发布时间:2001-5-18 16:54:00 我国主要植物油料有草本油料和木本油料两种。草本油料有:大豆、花生、棉籽、油菜籽、芝麻、葵花籽等;木本油料则有:油茶籽、椰子、核桃、油橄榄、油桐等。 (一)油料的预处理油料的预处理包括油料的清理、脱绒、剥壳、干燥、破碎、软化、轧胚和蒸炒等工序。 1.油料清理: (1)油料在收获、晾晒、运输和贮藏等过程中会混进一些沙石、泥土、茎叶及铁器等杂质,如果生产前不予清除,对生产过程非常不利,油料中所含杂质可分为无机杂质、有机杂质和含油杂质三大类。 ①无机杂质泥土、沙石、灰尘及金属等; ②有机杂质茎叶、绳索、皮壳及其他种子等; ③含油杂质不成熟粒、异种油料,规定筛目以下的破损油料和病虫害粒等。 (2)所谓油料清理,即除去油料中所含杂质的工序之总称。对清理的工艺要求,不但要限制油料中的杂质含量,同时还要规定清理后所得下脚料中油料的含量。(1.清理后油料含杂限量(%):冷榨大豆<0.05、热榨大豆<0.1、葵花仁(含壳)<10、芝麻<0.1、花生仁<0.1、油菜籽<0.5、米糠<0.05; 2.清理下脚料含油料限量:①大豆下脚的下脚料中油料含量≤0.5%,检查筛规格:筛网4.72目/厘米,金属丝直径0.55毫米。圆孔筛直径1.70毫米。②葵花壳(含仁)中油料含量≤1.0,检查筛规格:金属丝直径0.55毫米,圆孔筛直径1.70毫米。③芝麻下脚中油料含量≤1.5,检查筛规格:筛网11.81目/厘米,金属丝直径0.28毫米,圆孔筛直径0.70毫米。④棉籽下脚中油料含量≤0.5,检查筛规格:筛网5.51目/厘米,金属丝直径0.50毫米,圆孔筛直径1.40毫米。⑤油菜籽下脚中油料含量≤1.5,检查筛规格:筛网11.81目/厘米,金属丝直径0.28毫米,圆孔筛直径0.70毫米。 ①筛选筛选是利用油料与杂质之间粒度(宽度、厚度、长度)的差别,借助筛孔分离杂质的方法。常用的筛选设备有固定筛、振动筛和旋转筛等。它们的主要工作部分是筛面,要根据油料和杂质颗粒形状及大小合理地选用筛孔。 ②风选风选是利用油料与杂质之间悬浮速度的差别,借助风力除杂的方法。风选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轻杂质和灰尘,同时还能除去部分石子和土块等较重的杂质,此法常用于棉籽和葵花籽等油料的清理。风力分选器可分为吹式和吸式两种。 ③磁选磁选是利用磁力清除油料中磁性金属杂质的方法。油厂常用的磁选装置有两种:永磁滚筒和永磁筒。 ④水选水选是利用水与油料直接接触,以洗去附着在油料表面的泥灰,并根据比重不同的原料在水中沉降速度不等的原理,同时将油料中的石子、沙粒、金属等重杂质除去,而并肩泥则可在水的浸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油脂》知识梳理

第一节油脂 答案:(1)油(液态) (2)脂肪(固态) (3)单甘油酯(4)混甘油酯(5)碳、氢、氧(6)多种高级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或油酸等) (7)甘油(丙三醇) (8)无色、无味(9)小(10)大(11)难(12)汽油、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13) 硬脂酸甘油酯 1.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1)营养素 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各种成分叫做营养素。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六类,统称为六大营养素。 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从化学成分上来说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硬脂酸、软脂酸或油酸等)与甘油(丙三醇)反应而生成的酯,属于酯类化合物。

(3)油脂的结构 自然界中的油脂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其结构可以表示为,结构简 式中R1、R2、R3分别代表高级脂肪酸中的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组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种类较多,但多数是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高级脂肪酸,其中以含16和18个碳原子的高级脂肪酸最为常见,油脂中含有的常见高级脂肪酸有: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十六酸,棕榈酸)C15H31COOH 硬脂酸(十八酸)C17H35COOH 不饱和脂肪酸:油酸(9–十八碳烯酸)C17H33COOH 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C17H31COOH (4)油脂的分类 【例1】下列属于油脂的是( ) 解析: 答案:C 2.油脂的性质

由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具有酯的化学性质,能够发生水解反应。而高级脂肪酸中有饱和的,又有不饱和的。因此,许多油脂兼有烯烃的化学性质,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①水解反应 在酸、碱或酶等催化作用下,油脂均可发生水解反应。1 mol 油脂水解,可以得到3 mol 高级脂肪酸和1 mol 甘油。 a .油脂在人体内的变化 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水解酶高级脂肪酸+甘油――→小肠吸收 ――→氧化二氧化碳+水+能量 b .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 如: 这个反应在工业上用于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的制取。 c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皂化反应 如: 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工业上常用这个反应制取肥皂。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盐。 ②油脂的氢化 不饱和程度较高、熔点较低的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可以提高饱和度,转变成半固态的脂肪。由液态的油转变为半固态的脂肪的过程,称油脂的氢化,也称油脂的硬化。 这样制得的油脂叫人造脂肪,通常又称为硬化油。硬化油不易被空气氧化变质,便于储存和运输,可以作为肥皂、人造黄油的原料。

(完整版)粮油加工学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 农产品: 种植业所收获的产品统称为农产品,包括粮、棉、油、果、菜、糖、烟、茶、菌、花、药、杂、种类繁多。 粮油加工学:以化学、机械工程和生物工程学为基础,研究粮油精深加工和转化的基本原理、工艺和产品质量的科学即为粮油加工学。 碾减率:糙米在碾白过程中,因皮层及胚的脱落,其体积重量均有减少,而减少的百分数称为碾减率,又称脱糠率。米粒精度越高,其碾减率越大。一般重量减少约 5-12% 稻谷初加工:将原粮稻谷按清理、砻谷、碾米的常规方法,制成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食用大米 (普通大米 )的加工过程称为稻谷初加工。留胚米:、稻谷精加工、免淘洗米、擦离碾白、面团流变学特性、饼干、质量热容、变性淀粉、砻谷、稻谷深加工、植物油料、粉路、焙烤食品、面团稳定时间、营养强化米、面团形成时间、麦路、面团衰减度、糕点、麦胶蛋白、碾削碾白、碾米、沉降值、淀粉糊化、粮油原料、葡萄糖值( DE ) 、淀粉老化、一次发酵法、逆流扩散法、蛋糕、淀粉糖、爆腰率、化学碾米、面粉营养强化、变性淀粉、组织蛋白、面筋质、锋角、钝角、淀粉糖、谷糙分离、润麦、自发粉、淀粉糖、稻谷爆腰率、油料、焙烤食品 1、蒸煮米的质量决定于、、、及。 2、面粉中的蛋白质吸水后能形成,根据溶解性的不同 可分为、、麦球蛋白、麦清蛋白和酸溶蛋白等五种。 3、小麦搭配的目的:① ;②。 4、米制品可分为三种:一是以,如米粉、米线、年糕等;二是以,如白酒、黄酒、米酒等;三是以,如米果、雪米饼等。 5、面包的配方原则:根据生产面包的与、 等特点,充分考虑各种原辅料对面包的影响,在选用基本原料的基础上,确定添加哪些辅助原料。 6、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两种;按皮色分,可分为两种;按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多少来分,可分为 7、面包与饼干、蛋糕的主要区别在于面包的基本风味和膨松组织结构,是主要靠发酵工序完成的,它有以下特点: ①、②、③、④。

人教版高中化学油脂教学设计

《油脂》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 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4、使学生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氢化、皂化和水解反应) 5、常识性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1.2能力目标 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实验、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1.3情感目标 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和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2.2.培养学生的自主、勤思、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2、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四章第一节《油脂》,本节书是化学必修2中的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上,注意知识的衔接、拓展与深化。在化学必修2中由于油脂的结构复杂,学生已有知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油脂的性质,课标只要求从组成和性质上认识。在选修5中,本章安排在烃的衍生物之后,学生对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结构、结构和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突出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基本思想。 同时,本节又是烃的衍生物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即从单官能团的化合物和发展到多官能团的化合物,从小分子延续和发展到高分子。为学习合成高分子作好铺垫。

3、教材处理 整节重点难点:油脂的结构、油脂的皂化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难点:油脂的概念和组成结构 第二课时重点难点:油脂的化学性质 教材中,主要突出油脂的化学性质,而水解反应和氢化反应的原理则是整节书的重点和难点。 建议将本节书分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节着重知识的迁移。先从学生已经了解过的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引出油脂的结构和组成;第二节着重新知识的理解。开始还是以酯的水解反应和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入手,过让学生掌握起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酯的结构、水解反应的概念,不饱和烃的结构特点、 加成反应知识等,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的主要知识,因此学生具备进行了本节课解决新问题,探究新知识的基础。 2、学习方法方面:可以应用实验分析法、对比归纳法,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目标具 有一定的独立学习基础。 5、教学策略: 1、以老师为桥梁,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验-解决问题这一模式进行 螺旋教学,以突破教学重点,并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以本节课的设计分组实验为界面,复习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等有关知识。 6、教学准备: 1、实验准备: 药品:食用油、汽油、溴水或碘水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2、多媒体课件:《油脂.ppt》 7、教学流程:

我国油脂加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油脂加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6-25T17:20:20.3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作者:吴志国[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油脂加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以及油料预处理榨油技术现状、油脂浸出技术现状、油脂精炼技术现状。 防城港枫叶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538001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油脂加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以及油料预处理榨油技术现状、油脂浸出技术现状、油脂精炼技术现状。 关键词:油脂加工;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油脂加工技术发展趋势 1、能源消耗水平将大幅度降低 在未来科技发展中,降低能源消耗的技术将得到较大的快速发展,并将应用在油脂加工业中,特别是油料预处理车间的节电工艺和设备,如低电耗破碎机、低电耗调质器、低电耗油料输送设备。油脂精炼车间的蒸汽消耗较高,主要是脱臭过程中真空泵的蒸汽消耗较高。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企业节能意识的逐步加强,低消耗的真空设备开发将得到快速发展。 2、大型设备的加工能力和性能将较大提高 我国有些油料预处理和榨油的大型设备与国际发达水平尚有差距。我国大规模的浸出成套设备的大型设备的加工能力和性能将较大提高我国有些油料预处理和榨油的大型设备与国际发达水平尚有差距。我国大规模的浸出成套设备的。 3、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国一些小规模油脂加工企业预处理车间的除尘设施简单或没有除尘设施,车间卫生条件很差,严重危害工人的身心健康,污染车间内外环境;车间部分设备噪音较大,如风机没有减震设施,噪音严重超过国家标准,危害操作工人和周围人群的健康;有些企业预处理车间部分设备没有完全密封,有些设备由于管理不善,长期使物料外露,容易使油料和虫害、灰尘接触,影响产品的卫生。随着我国油脂生产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企业在车间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将逐步加大,我国油脂企业预处理车间的环境卫生条件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4、溶剂替代技术的发展 20 世纪 70 年代初至 80 年代末,美国、欧盟推出混合溶剂浸出工艺新技术代替压榨工艺,该技术的应用比压榨生产方法提高了出油率,浸出毛油的质量也大幅度提高。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巴西、美国开始研制用于浸出制油的大豆挤压膨化预处理技术,最显著的优点是节能、降低溶剂消耗,比生坯直接浸出的产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且豆粕蛋白质变性小,氨基酸损失少。 5、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随着我国创新体系的加快建立,膜分离混合油技术、膜分离尾气技术、酶法制油等油脂制取和精炼工艺技术在我国得到较快的发展。大豆加工工艺高新技术化、生产工程化正在发展。新型提取和分离技术、酶技术、发酵技术、挤压技术、包装技术应用于大豆加工业。如超临界 CO2 萃取油脂技术,不仅解决化学萃取后溶剂去除不全,给环境带来污染的问题,而且在工艺过程中避免了易燃、易爆溶剂的使用,操作安全,具有低温浸出的优点,同时最大的优势在于选择性萃取的油脂纯度高,无需精炼即可达到食用级要求,粕的蛋白质变性低、风味好。待其生产连续化和成本问题解决后,必将广泛代替现有技术。将膜技术用于混合油中溶剂的回收,大大降低能量消耗,提高油品质量。根据磷脂与甘三酯存在的形式及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不同,采用膜法脱胶,既减少环境污染及能量的消耗,又保证了油品及磷脂的质量。 二、油料预处理、榨油技术现状 我国油料预处理、榨油技术已经基本完善,如我国成套的油料预处理、榨油设备技术水平已经和国际接轨,成套设备的工艺性能、消耗指标、设备寿命等已经很完善,特别是中小规模成套设备我国有一定的优势,如花生、油菜籽、棉籽、葵花籽等油料的预处理和榨油设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油料预处理工艺新技术主要是大豆、油菜籽脱皮技术,棉籽剥壳、浓香花生油制取技术;关键装备的发展主要是大型预榨机、轧坯机、破碎机、清理筛、调质器、软化设备等的发展。 大豆脱皮技术飞速发展基于20 世纪80 年代起我国大力开发大豆蛋白,由于我国肉制品工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大豆蛋白产业的较快发展。由于蛋白质含量、产品卫生指标等需求,对大豆脱皮技术需求越来越迫切。始于“六五”期间,国家投入人力和财力开发大豆脱皮技术。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大豆脱皮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热脱皮、温脱皮、冷脱皮3 种。冷脱皮工艺路线长,设备投资大,能源消耗高,但是大豆蛋白不发生变性,因此豆粕可以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热脱皮设备投资少,工艺简单,能源消耗低,蛋白质变性程度高,豆粕主要用作饲料。 三、油脂浸出技术现状 我国的油脂浸出技术日趋完善,我国已经掌握了油脂浸出的主要关键技术,如各种形式的浸出器、蒸脱机、蒸发系统、尾气回收系统、溶剂回收系统、粕处理系统等。有些中小型油脂浸出设备完全可以满足世界各国对浸出设备的要求,并且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大型浸出设备的性价比在国际上也有较大优势。我国油脂浸出工业技术主要是负压蒸发技术的开发,蒸脱过程中大豆尿素酶的控制,自动控制技术,膨化浸出技术,以及生产规模的急剧增加使得大型装备得到迅速发展。 负压蒸发技术由于节能、大规模设备投资低、浸出毛油色泽好等特点,在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和消化吸收项目中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断改进,该技术在我国取得极大成功,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负压蒸发技术在我国制油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制油工业采用的负压蒸发技术从设备上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蒸汽喷射泵产生真空,一种是通过水环真空泵产生真空。从工艺上分有一蒸、二蒸和汽提全部采用负压,也有一蒸和汽提采用负压、二蒸采用常压的蒸发工艺。从节能角度出发,水环真空泵的总体能耗低于蒸汽喷射泵的总体能耗,但由于油脂加工企业的规模扩大,水环真空泵不适宜大规模生产线,采用蒸汽喷射泵形成负压的蒸发工艺得以大范围内推广应用。我国油脂行业已经掌握了负压蒸发技术,负压蒸发也在我国制油工业中得到广泛采用,使制油工业节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油脂制取工艺流程(一)

油脂制取工艺流程(一) 摘要:大多数植物油料的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流程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个别工序和设备型式的不同,但个别油料也采用一些特殊的油脂生产工艺。本章对大宗油料的通用生产工艺和个别油料的典型生产工艺作出阐述。 大多数植物油料的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流程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个别工序和设备型式的不同,但个别油料也采用一些特殊的油脂生产工艺。本章对大宗油料的通用生产工艺和个别油料的典型生产工艺作出阐述。 第一节油脂制取工艺流程的选择 油脂生产工艺流程的选择与油料品种、产品质量、副产品质量、生产规模、技术条件、环境保护等要求都有关。虽然工业应用的油脂制取和精炼工艺仅有几种,然而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配合和工艺条件却千变万化。为此,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各种油料加工技术的共性和特性,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提高油脂生产效果。 一、根据不同油料品种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 植物油料种类繁多,不同油料的化学成分、含量、物理性状有差别。因此,油脂生产工艺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油料品种。 1、根据不同油料的共性将其分类,这样就有可能选择几种典型方法来实现生产要求。例如,对绝大多数油料都可以采用压榨法取油;对高含油料采用预榨浸出;对低含油料采用直接浸出;对带壳油料采用剥壳后的取油;对高酸价毛油采用物理精炼等等。 2、为保留某些油料所含油脂的特殊风味,选择合理的油脂生产工艺。不少油脂或油料蛋白具有消费者喜爱的独特风味,为保持其产品不失去原有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应选择合理的油脂生产工艺和条件品。例如,芝麻油、浓香花生油、可可脂等油脂的生产,大多不能采用溶剂浸出取油,而需要采取高温炒籽和压榨法取油,采用低温油脂精炼、避免高温水蒸气蒸馏等。而橄榄油的最佳取油方法是鲜果冷榨法。 3、某些油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特殊成分,在选择油脂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时,必须考虑去除这些成分以改善其产品质量。例如,大豆中所含胰蛋白酶抑制素、尿素酶、凝血素等抗营养因子,在油脂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必要的湿热处理将其钝化,其饼粕才能饲用。棉籽中所含棉酚、菜籽中所含芥子甙、芝麻皮中所含草酸钙螯合物、葵花籽中所含的绿原酸和咖啡酸、花生感染黄曲霉毒素等。在加工这些油料时,要选择合理的油脂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力求在油脂生产过程中将其脱除或利于后序的脱毒处理。 4、避免油料中油脂或其他成分发生化学变化而使其品质劣变。某些油料如橄榄、油棕果、米糠等因脂肪酶含量较高而在油脂生产过程中容易酸败变质,故必须采用合理的工艺条件在加工之前或加工过程中对脂肪酶进行钝化,以提高产品得率和品质。又如桐油在高温、紫外光及硫、碘等元素的作用下易产生异构化,因此对桐籽的加工因选择低温、低水分、避免敏感元素等生产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