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分析化学简答题1

生物分析化学简答题1

生物分析化学简答题1
生物分析化学简答题1

⒈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相同点: (1). 均属于光吸收分析方法,且符合比尔定律;

(2). 仪器装置均由四部分组成(光源,试样架,单色器,检测及读数系统)。

两种光谱分析方法对光源要求的相同点是光源要稳定,操作简便且耐用。

不同点: (1). 光源不同。分光光度法是分子吸收(宽带吸收),采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是锐线吸收(窄带吸收),采用锐线光源;

(2). 吸收池不同,且排列位置不同。分光光度法吸收池是比色皿,置于单色器之后,原子吸收法则为原子化器,置于单色器之前。光源:激发光源强度比吸收测量中的光源强度大;

单色器:两个单色器,激发单色器和发射单色器;

检测器:荧光强度很弱,检测器有较高的灵敏度;

试样池:荧光分析中要求用石英材料。

由于荧光强度与透过光强度相比小得多,在测量荧光时必须严格消除透过光的影响,在测量荧光计的仪器中,是在与入射光和透过光垂直的方向上来测量荧光。

⒉什么叫锐线光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

答:(1)能发射出谱线强度大、宽度窄而又稳定的辐射源叫锐线光源。

(2)原子吸收法的定量依据是比尔定律,而比尔定律只适应于单色光,并且只有当光源的宽带比吸收峰的宽度窄时,吸收光和浓度的线性关系才成立。然而即使使用一个质量很好的单色器,其所提供的有效宽带也更明显大于原子吸收线的宽度。若采用连续光源的单色器分光的方法测定原子吸收则不可避免的出现非线性校正子曲线,且灵敏度也很低。故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要用锐线光源。

3用玻璃电极测量溶液的pH前为何需用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正?

答:从理论上说,用玻璃电极测量溶液的pH时,可将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原点池,测量原电池电动势,直接算出pH。实际上,由于玻璃电极常数随电极不同,溶液组成不同,使用时间的长短而发生微小变动,其变动值又不易测定,所以pH测定时,应先用一已知pH 的缓冲溶液与玻璃电极组成原点池,测电动势。

4.简述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及避免方法答:

①非单色光;测定时,入射光必须是单色光,应选用最大吸收峰处的波长为入射光波长

②样品液浓度过高;一般测定浓度应小于0.01mol/l

③胶体,乳状液、悬浊液等产生光散射;可通过选择适合要求的仪器来避免,并定期进行保养和校正

④化学因素,被测组分发生解离、缔合、溶液间作用等因素使物质改变或浓度变化而发生偏离;可通过控制溶液的条件设法避免

⑤透光率测量误差;配置适当浓度的溶液,使其吸收度值在0.2-0.7。溶剂:溶剂可对样品溶液中待测组分的生色团的吸收峰高度、波长位置产生影响

5.什么是光谱分析法,它包括哪些主要方法?

答:当物质高温产生辐射或当辐射能与物质作用时,物质内部能级之间发

生量子化的跃迁,并测量由此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这类方法就是光谱分析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荧光法法等。

6.简述在电位分析法中TISAB的中文名称,组成及其作用。

答:TISAB为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

一般由NaCl,NaAc-HAc,柠檬酸钠组成;

其作用有:确保试样溶液和标准溶液的离子强度一致;

控制溶液的pH;

掩蔽干扰离子。

7.简述用电导滴定法测定溶液中HCl的浓度时溶液中电导值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用NaOH 滴定)。(Λ0OH-=198,Λ0Cl-=76.34,Λ0H+=349.8,Λ0Na+=50.11)

答:①在滴定开始前,由于氢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值较大,测定的溶液电导值也较大;

②随着滴定的进行,溶液中H+和OH-不断结合成水,水不导电,在H+浓度不断下降的同时不断增加同等数量的Na+,但由于钠离子的电导能力小于氢离子,所以溶液的电导值不断下降;

③在达到化学计量点后,随着过量的NaOH加入,溶液中增加了具有较强导电能力的OH-因而溶液的电导值又会不断增加。

8.简要谈谈你对仪器分析方法的看法及仪器分析与本专业的联系。

答:仪器分析方法是化学、物理学、电子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产物。因它在确定物质组成、状态和结构的测试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快速等优点,因此,科研、生产及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作为检验系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仪器分析方法成为了我们未来的敲门砖,不管是公司还医院都要用到这个方法。

9.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及如何影响?

答:1.温度:(1)在室温范围内,温度对吸收光谱的影响不大

(2)在低温时,分子的热运动降低,分子之间能量交换减少,使得吸收峰产生

红移,吸收强度增大,吸收峰变得比较尖锐

(3)在高温时,吸收峰谱带变宽,精细结构消失

2.溶剂:溶剂不同,物质吸收光谱和最大吸收峰位置可能不同,测定过程中必须固定

溶剂并加以标明

3.酸度:酸度不同,吸收光谱形状,最大吸收峰的位置和吸收强度都不同,测定时须

控制溶液酸度值

10.色谱分离度影响因素?

1、答:(1)容量因子:容量因子增大,分离度增大,最佳范围为2-5;

①k 若大于5,R 增大程度降低

②k 若大于15,分析时间长,色谱峰较平坦,不利于定性、定量分析

③k 若大于10或小于1,可改变流动相极性,使其在1—10范围内

(2)相对保留值:相对保留时间增大,分离度增大;相对保留时间(a )增大,分

离度增大,为达到分析目的,可通过改变梯度,洗脱程序,温暖程序

(3)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数增大,峰越窄,分离效果越好。

11.简述引起毛细管电泳谱带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有纵向扩散、焦耳热、进样长度和溶质与管壁相互作用等因素。纵向扩散的原因是因

为胶体的布朗运动,可认为是在进样塞小,没有溶质—管壁互相作用等理想条件下,对样品

区带展宽有贡献的唯一因素;由于电流通过而产生了焦耳热,导致毛细管中心温度高于管壁,

使毛细管内缓冲液粘度变化而导致区带变形,可降低电场强度、减小毛细管内径、降低缓冲

液浓度、主动控温等方式减小该影响;在HPCE 中,减小进样塞长度非常重要,实际操作控

制进样长度在毛细管总长的1—2%;溶质与管壁的相互作用程度极其有害,会出现拖尾峰,

增加缓冲液浓度、调节PH 可减小该影响。

12.分子光谱为什么是带状的?(心里清楚不代表能表达清楚哦)

答案:在分子中,除了有原子的核能E 0、质心在空间的平动能E t t t 外外,,还还有有电电子子运运动动能能E e e e 、

、原原子子间间相相对对振振动动能能E y y y 、、分分子子转转动动能能E r r r 。。其其中中,,电电子子间间能能量量差差距距最最大大,,每每一一电电子子能能级级上上有有许许多

多振振动动能能级级,,每每一一振振动动能能级级内内又又有有许许多多转转动动能能级级,,分分子子的的无无规规则则热热运运动动相相互互碰碰撞撞会会导导致致分分子子振

振动动或或转转动动能能级级的的微微小小变变化化,,这这样样就就导导致致了了分分子子光光谱谱的的振振动动跃跃迁迁为为一一组组组组密密集集谱谱线线,,分分辨辨率率不

不高高时时就就成成为为了了谱谱带带。。

13.发射光谱与荧光光谱的定义上有什么区别?

答案:发射光谱: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接受外界能量使其由基态或低能态跃迁至高能态

(激发态)再由高能态返回到基态或低能态产生的光谱;

荧光光谱:也是一种发射光谱,它的产生是由于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接受辐射能使其由

基态或低能态跃迁至激发态,再返回到基态过程中先以无辐射跃迁的方式释放出部分能量,

回到第一激发态,再以辐射的形式回到基态,由此产生的光谱。

14.写出铜锌原电池的电池表达式!(答案:Zn|ZnSO4(a1)‖CuSO4(a2)| Cu )

15.原子吸收的背景校正方法有哪些?

答:(1)用非吸收线扣除背景。

(2)用氘灯或卤素灯扣除背景。

(3)利用塞曼效应扣除背景。

16.简述显色反应的概念及应满足的条件。

答:选用适合的试剂,与待测离子反应生成对紫外或可见光有较大吸收的物质再进行测定,这种反应称作显色反应。应满足的条件有:①生成的物质必须在紫外-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吸光能力,即摩尔吸光系数较大。②反应有较高的选择性。③反应生成的物质有足够的稳定性。

④反应生成物的组成恒定。

17.简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操作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a离子浓度时,b离子对其有干扰,选取对b离子等吸收的两个波长λ1、λ2,用这两个波长分别照射样品溶液,由检测器测出的吸收度是这两个波长下吸收度的差值△A,与被测定物质的浓度成正比,这个方法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18.极谱分析法分析法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依据?

答:超过分解电压后,外加电压稍许增加,电流就迅速升高,此时的电压成为扩散电流。当电压增加到一定的数值后,外加电压增加,电流不再增加,即达极限值,此时的电流成为极限电流。极限电流减去残留电流就是极限扩散电流,它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成正比,是极谱分析法定量分析的基础。与极限扩散电流一半处相对应的滴汞电极的电位,成为半波电位,在一定条件下,半波电位是离子的特性常数,而与离子的浓度无关,半波电位是极谱定性分析的依据。

19.为什么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紫外分光光度法高?

答:荧光分析法中与浓度相关的参数是荧光物质发射的荧光强度,测量的方式是在入射光的直角方向,即在黑暗背景下检测所发射光的强度信号,因此可采用增强入射光强度或增大检测信号的放大倍数来提高灵敏度。在分光光度法中与浓度相关的参数是吸光度,而在吸光度A=IgI0/I,如果增大入射光强度,相应也增大了透射光强度,所以其比值不会变化,如果增大检测器的放大倍数,检测到的入射强度和透射光强度也同时增大,同样不能提高其比值,也就不能达到提高灵敏度的目的。所以,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紫外分光光度法高,一般要高2~3个数量级。

20.简述极谱分析法的特点。

答:1、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其测定的浓度范围为10ˉ2~10ˉ5 mol/L,相对误差为±2%~5%。

2、分析所需试样量少,分析速度快。分析时,只需取少量试样,几分钟便可完成测定。

3、重复性好。分析后的溶液成分实际不变,被分析过的溶液可重复进行测定。

4、应用范围广。凡在滴汞电极上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组分大都可测定。

21..试述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答:气象色谱法是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分析方法。由于气体粘度小,扩散速率

高,传质快,因而该方法具有很多优点:

(1) 高选择性,高选择性是对色谱体系热力学性质而言,指性质极为相似的组分的

对映体能得到很好分离。

(2) 高柱效,它是对色谱体系的动力学性质而言。色谱柱在最佳操作条件下,具有

高的理论塔板数,使复杂、多组分的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进行103~106

的分配而达到分离。

(3) 高灵敏度,指可使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检测环境样品中ug ·L -1— ng ·L

-1数量级的残留。

(4) 分析速度快,一次分析几百个组分,只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5) 应用范围广,能分析气体以及在500摄氏度以下能气化的样品,通过化学衍生

化可以使高沸点、不易气化的样品转化成低沸点、易气化的样品。

22.高效液相色谱柱有哪几种类型?细管径柱有什么优点?

答:高效液相色谱柱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内径小于2mm 的称为细管径柱或微管径柱;

内径为2~5mm 的是常规高效液相色谱柱;内径大于5mm 的一半称为半制备柱或制备柱。细管

径柱的主要优点有:

(1) 分离效能高;

(2) 流动相最佳流速低,消耗量少;

(3) 可采用多种检测器,便于连用(CLC-MS,CLC-FTIR );

(4) 采用细而短的毛细血管住可以提高分析速度,实现快速分析。

23.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

答:(1)分子具有与入射光频率相适应的分子结构,才能吸收入射光而激发。 (2)分子激发后,必须具有一定的荧光效率,荧光效率=激发分子总数发射荧光的分子数

24.为什么用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 时,必须用标准pH 缓冲溶液校正仪器? 答:用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 时计算公式为pH K E 05916.0+=,式中K 为数值未知的常

数,为第小K 值的影响,必须用标准pH 缓冲溶液校正仪器,然后按

05916.0s x E E s x pH pH -+=进

行自动直接测定。,这样才可以对溶液的酸度进行准确的测定。

25.从色谱溜出曲线上可以得到那五个方面的信息?

答: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

②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③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峰宽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色谱峰间的距离是评价股定向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26.以pH 玻璃电极为例,简述膜电位的产生机理

ISE 是对某种产生选择性响应的电化学感受器,由敏感膜、内参比溶液、内参比电极组成,试样溶液中被测离子与敏感膜中离子发生离子交换而产生膜电位响应

27.伏安分析法中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1)迁移电流:离子受到电场作用发生迁移而产生迁移电流

(2)残余电流:微量杂质如+2Fe 、+2Cu 在地宫电极上还原形成或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充电或电容电流,可通过作图法扣除或电容补偿装置消除

(3)极大电流 可加入表面活性剂消除

(4)氧波 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可通入氮气、氢气消除 中性、碱性电极中可加入 32SO Na 消除通常于微酸性溶液中加入抗坏血酸,义还原氧而除去干扰 酸性溶液中加入2CO 消除将氧带出来

(5)氢波 酸性 电位在—1.2~—1.4V ,开始发生反应

碱性 电位在—1.4V 一下开始发生反应

28.原子吸收光谱法使用比尔定律时,为什么必须采用锐线光源?

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是需要对吸收线轮廓所包含的吸收系数进行积分,该吸收系数积分值代表总的吸收。若能够测量吸收系数积分值,则可求得被测元素浓度。但是,实际工作中,要测量半宽度仅为0.001-0.005nm 的原子吸收线的吸收系数积分值,需要单色器的分辨率R (设波长为500nm )达到500000是很困难的。另外,若采用连续光谱,把半宽度很窄的原子吸收线叠加在半宽度很宽的光源发射线上,这样的条件下,要准确记录其发射线被吸收后减弱的程度,这也是很困难的,用锐线光源代替连续光源,即必须用一个与吸收线中心频率相同,半宽度比吸收线更窄的发射线作为光源,才能解决原子吸收测量难题。

2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影响紫外可见光谱的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谱带变化?

答: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光源提供入射光,单色器的作用是将来自光源的复合光分解

为单色光并分离出所需波段光束。吸收池用来盛放北侧溶液,检测器作用是光 信号换为电信号,信号显示系统是把放大的信号以适当的方式显示或记录下来。

物质的分子结构,测量条件,溶剂的极性,温度,溶液的PH ; 谱带红移,谱带蓝移,强度发生改变,精细结构出现或消失。

30. 作为化学发光剂的条件?

答:1,发光的量子产率高

2,他的物理化学特性要与被标记或测定物质相匹配

3,能与抗原或抗体形成稳定的偶联结合物

4,其化学发光常是氧化还原的结果

5,在所使用的浓度范围内对产生物体没有毒性

31.请简述生物分析化学中基本的的分析方法(三种即可)。并陈述其优缺点及适用的范围(在所学范围内)。

答:目前基本的分析方法有:1.校准曲线法。2.标准对比法。3.标准加入法。

1.校准曲线法适用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分析法(荧光分析的定量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以及电位分析法(离子选择性电极)等等一系列实验中。优点在于:①多个样品,容易找出误差较大的数值,从而不影响实验结果。缺点:①定量测定需要在线性范围内进行(有浓度范围限制)。②多个样品测量,操作复杂、不方便。③基体影响大,只适合于组成比较简单的试样分析。

2.标准对比法适用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优点:操作简单、快捷。缺点:标准品一定不能出错,否则误差较大,且只能在线性范围内。

3.标准加入法适用于:优点:①能消除分析中的基体干扰。缺点:①此法不能扣除分析中的背景吸收。②所加入的标准溶液中元素浓度(0c)应尽量与试样中被测元素的浓度(x c)接近。③要使吸光度值尽可能在线性范围和适宜读数范围内。

32.请简述荧光分光光度计原理且谈谈你对化学发光分析法的理解及其应用。

(原理图)

化学发光分析法是利用化学反应自身产生的能量作为激发能,使分子被激发。再由第一激发态最低震动能级回到基态各个振动能级并发射光量子的现象。

其产生的条件:化学反应有足够能量将产物分子激发,且激发态分子能放出光量子。

根据发光总强度与浓度成正比,进行定量分析,且发光总强度与时间无关。利用这一特点,可用来检测氨基酸、ATP、半乳糖、尿酸、胆固醇、细菌发光等等。

33.在紫外—可见光度法中,通常选择吸光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作为分析波长,分析原因。(1)能保证测定有较高的灵敏度(2)此处曲线较为平坦,吸光系数变化不大,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程度比较小

34.列举5个色谱参数以及他们的作用?

基线:在一定操作条件下,色谱柱后没有组分,仅有纯流动相进入检测器时的流出曲线称为基线。反映了检测器及操作条件的稳定程度。

色谱峰:当组分随流动相进入检测器时,检测器的响应信号随时间变化所形成的峰形曲线。反映:信号的强弱。

峰高和峰面积:色谱峰顶点到峰底之间的垂直距离。峰面积:峰与峰底之间的面积。

峰高和峰面积:可用于定量分析。

保留时间:从进样开始到柱后被测组分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35.在用色谱法测定物质时,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

答:因相对保留值与固定相的种类和柱温有关,不受流动性流速,填充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能够用其消除实验条件不一致带来的误差。所得结果较真实可靠。

36.极谱分析法中,当滴汞电极表面带负电时,分别测定正离子、负离子、中性分子的扩散电流时,试讨论三种情况下迁移电流的贡献。如何消除迁移电流的干扰?

答:滴汞电极是被测离子在其表面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它的电位随外电压的增大而减小。由题知当反应物为正离子时,迁移电流的方向与扩散电流的方向相同,从而使极限电流增大。当反应物为负离子时,迁移电流的方向与扩散电流的方向相反,从而使极限电流减少。中性分子不产生迁移电流,无影响。要消除迁移电流,应向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支持电解质,其浓度要比被测物质浓度大50-100倍。

37.简述偏离Beer定率的因素及避免方法。

(1)化学因素:溶液中溶质可因浓度改变而有离解、缔和与溶剂间的作用等原因而发生偏离Beer定律的现象,有时可通过控制溶液的条件设法避免。

(2)光学因素:非单色光、杂散光、非平行光、散射光和反射光,可以通过选择适合要求的仪器,并对仪器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校正,按要求正规操作同时作空白实验。

(3)透光率测量误差:配制适当浓度的溶液,使其吸光度值在0.2~0.7。

38.简述液相色谱中引起色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减小色谱峰扩张,提高色柱?

答:主要因素在有涡流扩散,流动相传质,静态流动相传质,固定相传质和柱外效应。可通过减小填料颗粒直径和填料孔穴深度,提高装填的均匀性,用地黏度的溶剂做流动相,并采用低流速,死体积小的进样器、检测器接头和传输管线来提高柱效。

39. 何谓色谱分析的分离度与程序升温?

答:分离度也称分辨率或分辨度,它是指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或调整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平均值之比,它是衡量相邻两色谱峰能否分离开和分离程度的总分离效能指标。程序升温是指在一个分析周期内,炉温连续地随时间由低温到高温线性或非线性地变化,以使沸点不同的组分各在其最佳柱温下流出,从而改善分离效果和缩短分析时间。它是对于沸点范围很宽的混合物,用可控硅温度控制器来连续控制柱炉的温度进行分离分析的一种技术方法。

40.什么是基准物质?什么是标准溶液?

答:基准物质是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标准溶液是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的溶液。

4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所用仪器装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原子发射光谱分子所用的仪器通常由光源.分析仪和检测器三部分组成。光源的作用是提供能量,使物质蒸发和激发。分光仪的作用是把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即起分光作用。检测器的作用是进行光谱信号的检测,常用检测方法有摄谱法和光电法,摄谱法是用感光板记录光谱信号,光电法是用光电信号管等元件检测光谱信号。

42.色谱图上色谱峰,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

答:(1)根据色谱峰的数目可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

(2)根据峰的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

(3)根据峰的面积或高度进行定量分析

(4)根据峰的保留值和区域宽度判断色谱柱和分离效能

(5)根据两峰的距离可评价固定相及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

43.光谱分析中以λmax为测量波长的好处可能有:

分子在此处ε最大,信号强,从而于此处灵敏度高;实际激发光为一段范围内的复合光,选择吸收峰波长,激发光波长范围变化较小,吸收能力的变化就不大,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移程度就小,检测范围就可扩大;不同浓度的同一物质,在λmax处吸光度相差最大,而对于物质的定量检测,采用最大波长就可提高准确性。

44.有学习中可了解到,一种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物质的某种理化性质上的,存在一种已被理论证实的函数关系,且有关该项性质的某个指标值大小可代表各物质的特性,这可能是探索研究新的分析检测技术的理论猜想的入口。已了解过的分析技术概括:包括定性、定量的依据等

45.简述影响谱线变宽的因素,并叙述他们分别对原子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

答案:(1)热变宽:又称多普勒变宽,是由于原子在空间的无规则热运动所引起的。温度越高,热变宽越大,吸收线变宽月严重。

(2)压力变宽:由于在一定压力下粒子间相互碰撞而引起能级变化所致的吸收线展宽成为压力展宽。鸭梨越大,变宽就越严重。·

(3)自吸变宽:由自吸现象而引起的谱线变宽成为自吸变宽。灯的电流越大,自吸变宽越严重。

(4)场致变宽:主要是指电场和磁场的影响使线谱变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忽略。

(5)其它影响因素:同位素效应等。

46.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分别置于吸收池的前面还是后面?为什么两者的单色器的位置不同?

答: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置于吸收池的前面, 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置于吸收池的后面。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是将光源发出的连续辐射色散为单色光, 然后经 狭缝进入试样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半宽度很窄的锐线光源, 其单色器的作用主要是将要测量的共振线与干扰谱线分开。

47.什么是梯度洗脱?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梯度洗脱的作用有哪些?

答:在液相色谱分离过程中通过改变流动相组成,或流动相浓度使组分充分分离的方法。 梯度洗脱适用于复杂样品,特别是保留值相差很大的混合物的分离。

梯度洗脱技术可以改善峰形,减少拖尾,缩短分离时间,降低最少检测量,提高分析精度。

48.画出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结构示意图。

答:储液瓶-高压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系统

4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用途?

答:a 物质的鉴别 b 药物纯度检查 c 测定无色溶液 d 测定有色溶液 e 有机物的结构分析

50.简述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

答: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泳原理和色谱原理。电泳原理是指带电粒子在一定介质中因电场作用而发生定向移动,因带电粒子所带的电荷数,带电粒子形状、离解度等不同,带电粒子在电解质中迁移速率不同而分离。色谱原理是指不同组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

51.原子吸收分析中会遇到那些干扰因素?简要说明各用什么措施可抑制上述干扰?

答:a 、光谱干扰,是指光源谱线不纯及火焰中吸收谱线的干扰。前者是由于空心阴极灯阴极材料不纯或相邻谱线太靠近引起的。解决的办法是纯化材料或选择其他谱线;后者是式样中的杂质元素引起的。可采用化学分离方法消除。b 、物理干扰,主要是由于式样中的物理性质及测试中的其他因素引起的.如温度、雾化率等,解决的方法是选择最佳实验条件。c 、化学干扰,包括低电离电位元素的电离干扰,火焰中难容化合物形成等,解决方法可选用合适的缓冲剂,稀释剂等。

52.原子吸收光谱的特点

答:①采用锐线光源,选择性强,干扰较小

②灵敏度高,可达ml g /10109

-6-—

③准确度高,误差小于1%

④样品不需要分离,分析速度快

⑤需要更换灯源,仪器附件多,操作不方便

53.消除迁移电流的方法(支持电解质的名词解释以及举例)和原理

答:(1)方法:在试液中加入大量电解质。为消除迁移电流所加入的电解质称为“支持电解质”,它们是一些导电良好,但在电解条件下又不起电极反应的所谓“惰性电解质”,如4243SO H HCl Cl NH KNO KCl 、、、、等。

(2)原理:由于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为阳离子和阴离子,阴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引力,因此作用于被测阳离子的静电引力大大减弱,以致由静电引力所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54.色谱法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说色谱法的优势表现在分离上?

色谱法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最常见的分类是根据两相所处的状态进行分类,根据流动相的状态分为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由于组分在两相间进行的吸附,脱附或分配等作用,是不间断的“多次”重复过程(可高达106

次),所以,被分离的组分可用较短的时间实现高效的分离。

55.残余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极谱分析有什么影响?

答:残余电流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为溶液中存在微量的可以在电极上还原的杂质,二为充电电流引起。

它对极谱分析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测定的灵敏度。

56.能否根据理论塔板数来判断分离的可能性?为什么?

答:不能,有效塔板数仅表示柱效能的高低,柱分离能力发挥程度的标志,而分离的可能性取决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

57.简述一下荧光分析定量分析法中的标准对照法

前提是荧光物质的校准曲线通过零点。取已知量的纯荧光物质,配成浓度在线性范围内的标准溶液,测定其荧光强度。然后再同样条件下测定试样溶液的荧光强度。分别扣除空白,由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两个溶液的荧光强度比,求出试样中荧光物质的含量。

58.简述毛细管区带电泳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的异同点。

答:毛细管区带电泳是利用被分离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移动的速率不同(电泳淌度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种高效分离技术。毛细管中电解质溶液的移动是电渗引起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只适合于离子或可电离物质的分离。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是在毛细管区带电泳的基础上派生出的一种高效分离技术。在毛细管区带电泳的缓冲溶液中添加浓度高于胶束临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使其形成胶束相;因此,被分离对象在电场作用下的移动速度不仅取决于受电渗流和自身电泳,而且与它们在胶束相与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有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可用于离子、可电离物质以及中性化合物的分离。

59.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答:与常用的分光光度法相比较,GPMAS 具有以下的分析特点:

①测定速度快,对水样而言,一些成分,如NO2--N,NO3--N 及硫化物,从取样到测定出分析结果,约2分

钟就可完成.

②测定手续简便,省时,省力,易操作,易掌握.所用玻璃器皿和化学试剂较少,样品的分析成本低.

③方法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试剂,特别是易致癌的化学试剂,如有毒汞及N-(1-萘基)-乙二胺盐酸

盐等试剂,无二次污染.

④抗干扰性能强,被测成分分解成气体,从液相转入气相的同时就是一个简便快速分离干扰过程,所以

一般不用复杂的化学分离手续,尤其不需要去除样品颜色和浑浊物的干扰.

⑤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一般水样的加标回收率在95-105%之间,重复测定(n=6)的相对标准偏差约2%.

⑥测定成分浓度范围宽,低浓度和高浓度均可测定,测定下限

60.影响液固吸附色谱分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正确选择流动相应依据哪些基本原则?

答:流动相的改变会影响样品在两项中分配的差异,其流速的变换会影响保留时间和峰形。选择流动相的基本原则①稳定性。主要是指柱效率或柱子的保留性质要长期不变。②适应所采用的检测器。③能溶解待分离样品。④清洗方便。⑤粘度要小一些。

61.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有哪些?(回答不能少于8种方法)

答:沉淀,蒸馏,萃取,纸层析,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交换等。

62.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某一金属离子,共存离子组分会干扰,有哪些办法可以消除干扰?

答:可以通过提高酸度,加入隐蔽剂,改变价态;选择合适参比,如褪色空白(铬天菁S 测Al,氟化铵褪色,消除锆、镍、钴干扰);选择适当波长等消除干扰。

63.举例说明生色团和助色团,并解释红移和紫移。

答:广义地说,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严格地说,那些不饱和吸收中心才是真正的生色团,如苯环等

助色团

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OR、-NHR、-SH、-Cl、-Br、-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200 nm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发生移动,并增加其吸收强度

红移和紫移

在有机化合物中,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改变,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发生移动

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紫移(蓝移)

64.试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原子化器的种类和作用?

答:常用的原子化器有火焰原子化器、无火焰原子化器和氢化物原子化器。作用是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变成原子态的蒸气。

65.与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不同,荧光样品池的四面均为磨光透明面,为什么?答:为了消除入射光及散射光的影响,荧光的测定应在与激发光呈直角的方向上进行,因此荧光样品池的四面均为磨光透明面。

66.在液相色谱法中,为什么可分为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各有什么含义?

采用正相及反相色谱是为了降低固定液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从而避免固定液的流失。

当使用亲水性固定液时常采用疏水性流动相,即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称为正相液液色谱;反之,若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则称为反相液液色谱。

67.为什么原子发射光谱法对火焰温度变化比原子吸收更为敏感?

68.原子发射光谱法以测定发射线为基础,火焰温度的变化会对激发态原子数及电离原子数

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以未被激发的原子为基础,根据玻尔兹曼方程,火焰中原子大部分以基态形式存在,与温度的依赖关系较小,故原子发射光谱法对火焰温度的变化比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更为敏感。

69.在电位分析法中,离子强度调节液应该包含那些组分物质?各起什么作用?

在电位分析法中,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时,需要在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中加入(ISA)。主要有三个作用:加入盐,保持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的总离子强度及活度系数相同;加入缓冲剂/溶液,使pH值稳定;加入络合剂,掩蔽干扰离子。

70.当下述参数改变时: (1)增大分配比, (2) 流动相速度增加, (3)减小相比, (4) 提高柱温, 是否会使色谱峰变窄? 为什么?

答:(1)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

(2)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

(3)保留时间延长,峰形变宽

(4)保留时间缩短,峰形变窄

71.什么是标准曲线法?如何绘制标准曲线?

答:配置一系列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以不含被测组分的空白溶液作参比,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吸光度-浓度标准曲线,再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未知式样的吸光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在吸收池厚度不变,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吸光度与浓度之间有线性关系,从标准曲线上就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未知试样的浓度。标准曲线的绘制:1.按选定的浓度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2.测定每一浓度的吸光度(同一浓度至少应同时做两管测得的吸光度基本相同取平均值)3.用坐标纸绘制标准曲线。

72.参比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常用的有哪些方法?

答:用于调节A=0,以消除溶液中其它成分的吸收以及比色皿对光的吸收和反射。

a. 溶剂参比

b.试剂参比

c.试样参比 d平行操作参比

73.阐明下列术语的含义:电容电流;迁移电流。

答:电容电流――电容电流是由于汞滴表面与溶液间形成的双电层,在与参比电极连接后,随着汞滴表面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的充电现象所引起的。此电流与滴汞电极的电位有关。迁移电流――迁移电流是指主体溶液中的离子,受静电引力的作用到达电极表面,在电极上还原而产生的电流。它和扩散电流的本质区别在于离子从主体溶液到达电极表面的过程或机理不同。扩散电流基于扩散力,与电极附近的浓度梯度成正比;迁移电流是基于电引力,与电极附近的电位梯度成正比。

生化简答题(附答案)

1.简述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2.何谓酮体?酮体是如何生成及氧化利用的? 3.为什么吃糖多了人体会发胖(写出主要反应过程)?脂肪能转变成葡萄糖吗?为什么? 4.简述脂肪肝的成因。 5.写出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及关键酶?胆固醇在体内可的转变成哪些物质? 6.脂蛋白分为几类?各种脂蛋白的主要功用? 7.写出甘油的代谢途径? 8.简述饥饿或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的原因? 9.试比较生物氧化与体外物质氧化的异同。 10.试述影响氧化磷酸化的诸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11.试述体内的能量生成、贮存和利用 12.试从蛋白质营养价值角度分析小儿偏食的害处。 13.参与蛋白质消化的酶有哪些?各自作用? 14.从蛋白质、氨基酸代谢角度分析严重肝功能障碍时肝昏迷的成因。 15.食物蛋白质消化产物是如何吸收的? 16.简述体内氨基酸代谢状况。 17.1分子天冬氨酸在肝脏彻底氧化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和尿素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简述代谢过程。 18.简述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的分解代谢过程及常见的代谢疾病。 19.简述甲硫氨酸的主要代谢过程及意义。 20.简述谷胱甘肽在体内的生理功用。 21.简述维生素B6在氨基酸代谢中的作用。 22.讨论核苷酸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

23.简述物质代谢的特点? 24.试述丙氨酸转变为脂肪的主要途径? 25.核苷、核苷酸、核酸三者在分子结构上的关系是怎样的? 26.参与DNA复制的酶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有何异同? 27.复制的起始过程如何解链?引发体是怎样生成的? 28.解释遗传相对保守性及其变异性的生物学意义和分子基础。 29.什么是点突变、框移突变,其后果如何? 30.简述遗传密码的基本特点。 31.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包括哪些物质,各起什么作用。 32.简述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节的特点。阻遏蛋白与阻遏机制的普遍性。33.简述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34.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组织细胞的基因组成和表达是否相同?为什么?35.简述重组DNA技术中目的基因的获取来源和途径。 36.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37.什么叫基因重组?简述沙门氏菌是怎样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38.简述类固醇激素的信息传递过程。 39.简述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40.凝血因子有几种?简述其部分特点? 41.简述红细胞糖代谢的生理意义。 42.试述维生素A缺乏时,为什么会患夜盲症。 43.简述佝偻病的发病机理。 44.维生素K促进凝血的机理是什么?

专升本生物化学问答题答案(A4)..

温医成教专升本《生物化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下列打“*”号的为作业题,请按要求做好后在考试时上交 问答题部分:(答案供参考)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其结构特征是什么? 答: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仅有20种,且均属L-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2、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主要形式有哪两种?各有何结构特征? 答: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α-螺旋、β-折叠。 α-螺旋:多肽链的主链围绕中心轴做有规律的螺旋上升,为右手螺旋,肽链中的全部肽键 都可形成氢键,以稳固α-螺旋结构。 β-折叠:多肽链充分伸展,每个肽单元以Cα为旋转点,依次折叠成锯齿状结构,肽链间形成氢键以稳固β-折叠结构。 *3、什么是蛋白质变性?变性的本质是什么?临床上的应用?(变性与沉淀的关系如何?)(考过的年份:2006 答: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使蛋白质的空间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丢失,称为蛋白质变性。 变性的本质:破坏非共价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变性的应用:临床医学上,变性因素常被应用来消毒及灭菌。此外, 防止蛋白质变性也是有效保存蛋白质制剂(如疫苗等)的必要条件。 (变性与沉淀的关系:变性的蛋白质易于沉淀,有时蛋白质发生沉淀,但并不变性。) 4、简述细胞内主要的RNA及其主要功能。(同26题) 答:信使RNA(mRNA):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转运RNA(tRNA):氨基酸的运载工具及蛋白质物质合成的适配器; 核蛋白体RNA(rRNA):组成蛋白质合成场所的主要组分。 *5、简述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 答:1. 大多数真核mRNA的5′末端均在转录后加上一个7-甲基鸟苷,同时第一个核苷酸的C ′2也是甲基化,形成帽子结构:m7GpppNm-。 2. 大多数真核mRNA的3′末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称为多聚A尾。 6、简述tRNA的结构特点。 答:tRNA的一级结构特点:含10~20% 稀有碱基,如DHU;3′末端为—CCA-OH;5′末端大多数为G;具有TψC 。 tRNA的二级结构特点:三叶草形,有氨基酸臂、DHU环、反密码环、额外环、TΨC环组

最新分析化学简答题题库-16陈乐

分析化学简答题总结绪论 二.简答题(每题10 分,共30 分) 1.请简述影响峰强和峰位的因素. 2.质谱中分子电离的方式有哪些及用于何类化合物的电离. 3.化学位移相同的氢为什么会出现磁不等同,请举例说明. 1、简述分析化学的分类方法 答:按分析任务:①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组成;②定量分析:测定某一组份某些组分的含量;3:结构分析:研究物质的价态,晶态,结合态等存在状态及其含量; 按分析对象①无机分析:分析分析无机物,定量定性;②分析有机物,定性定量 按测定原理①化学分析:利用化学反应及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及其含量②仪器分析:利用特殊仪器进行分析。如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等。 ④根据试样量多少,分为常量,半微量,微量,超微量 ⑤根据试样中北侧祖坟含量高低,分为常量组分,微量组分,痕量组分。 2、分析过程和步骤 答:①分析任务和计划:明确任务,制定研究计划 ②取样:组分测定的实际试样,必须能代表待测定的整个物质系统 ③试样准备:使试样适合于选定的分析方法 ④测定: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含量和对分析测定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⑤结果处理和表达: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分析测定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形成书面报告。 第二章误差分析数据处理 1、简答如何检验和消除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答:误差主要来源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为了减少随机误差,需要仔细地进行多次测定取平均结果。

系统误差是由固定的原因产生的,是由规律性的,因此首先要知道误差来源,再用适当方法校正。 如何检验: 2、简述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来源特点,及消除方法 答:①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实验设计不当, 仪器试剂误差:仪器为校准,试剂不合格引起。如砝码生锈,试剂不纯等。操作误差: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不包括过失。如滴定终点判断不准等。 特点:有固定的方向,大小可测,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消除:修改实验方案;校准仪器,更换试剂;做对照试验,空白试验,回收实验以及多加训练,规范操作等。 ②偶然误差:偶然因素引起的。如实验室温度,湿度,电压,仪器性能等的偶然变化及操作者平行试样处理的微小差异等。 特点:大小方向不可测,无重复性,且具有随机性。 消除: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来避免。 3、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偏差反应结果的准确度? 答: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测定结果与平均结果的差值 1. 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高 但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 2、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程度,反应结果正确性。 精密度:各平行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反应重现性。 精密度是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不好,衡量准确度没有意义。 在系统误差消除的前提下,可以用偏差反应结果的准确度。 4、表示样品精密度的统计量有哪些?与平均偏差相比,标准偏差能更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为什么? 答:表示精密度的统计量有——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平均标准偏差,

生物化学全部简答题

1.合成的多肽多聚谷氨酸,当处在PH3.0以下时,在水溶液中形成α螺旋,而在PH5.0以上时却为伸展状态。 A.解释该现象。 B.在哪种PH条件下多聚赖氨酸会形成α-螺旋? 答:(a)由可离子化侧链的氨基酸残基构成的α-螺旋对pH值的变化非常敏感,因为溶液的pH值决定了侧链是否带有电荷,由单一一种氨基酸构成的聚合物只有当侧链不带电荷时才能形成α-螺旋,相邻残基的侧链上带有同种电荷会产生静电排斥力从而阻止多肽链堆积成α-螺旋构象.Glu侧链的pKa约为4.1,当pH值远远低于4.1(大约3左右)时,几乎所有的多聚谷氨酸侧链为不带电荷的状态,多肽链能够形成α-螺旋.在pH值为5或更高时,几乎所有的侧链都带负电荷,邻近电荷之间的静电排斥力阻止螺旋的形成,因此使同聚物呈现出一种伸展的构象. (b)Lys侧链的pK为10.5,当pH值远远高于10.5时,多聚赖氨酸大多数侧链为不带电荷的状态,该多肽可能形成一种α-螺旋构象,在较低的pH值时带有许多正电荷的分子可能会呈现出一种伸展的构象. 2.为什么说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稳定的亲水胶体? 答:①蛋白质表面带有很多极性基因,比如:-NH3,-COO-,-OH,-SH,-CONH2等,和水有高度亲和性,当蛋白质与水相遇时,水很容易被蛋白质吸引,在蛋白质外面形成一种水膜,水膜的存在使蛋白颗粒相互隔开,蛋白之间不会碰撞而聚成大颗粒,因此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比较稳定而不易沉淀。 ②蛋白质颗粒在非等电点状态时带有相同电荷,蛋白质颗粒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距离,不易沉淀。 3. R侧链对α-螺旋的影响。 答:侧链大小和带电荷性决定了能否形成α-螺旋,即形成α-螺旋的稳定性,肽链上连续出现带有相同电荷的氨基酸,如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由于静电排斥不能形成链内氢键,从而不能形成稳定的α-螺旋,R基较小且不带电荷的氨基酸有利于α-螺旋的形成,R基越大,如异亮氨酸,不易形成α-螺旋,脯氨酸终止α-螺旋。 4.卷发(烫发)的生物化学基础。 答:永久性卷发烫发是化学变化,α-角蛋白在湿热条件下可以伸展转变为β-折叠,在冷却干燥时又可自发恢复原状,这是因为α-角蛋白的侧链R基一般都比较大,不适于处在β-折叠状态,此外α-角蛋白中的螺旋多肽链之间有很多二硫键交联,这些二硫键也是当外力解除后,肽链恢复原状的重要力量。 5.简述淀粉遇碘的呈色原理。 答:淀粉与碘呈颜色反应,直链淀粉为蓝色,支链淀粉为紫红色,红色糊精、无色糊精也因此得名。颜色反应是因为碘分子进入淀粉螺旋圈内,形成淀粉-碘络合物。其颜色与淀粉链长短有关。当链长小于6个Glc残基时,不能形成一个螺旋,因此不能呈色。当平均长度为20个残基时呈红色;大于60个残基时呈蓝色。支链淀粉分子量虽大,但分支单位的长度只有20~30个Glc残基故与碘呈红紫色。 6.糖的D、L-型,α-、β-型是如何决定的? 答:(1)D、L型: 单糖的D-及L-两种一异构体,判断其D-型还是L-型是将单糖分子离羰基最远的不对称碳原子上—OH的空间排布与甘油醛比较,若与D-甘油醛相同,即-OH 在不对称碳原子右边的为D-型,若与L-甘油醛相同,即-OH在不对称碳原子左

生化名词解释、简答

试卷一 五、写出下列物质的中文名称并阐明该物质在生化中的应用(共8分) DNS-C1 DNFB DEAE —纤维素 BOC 基 1、DNS-Cl : 5一二甲氨基萘-1-磺酰氯,用作氨基酸的微量测定,或鉴定肽链的N —端氨基酸。 2、DNFB :2,4一二硝基氟苯,鉴定肽链的N —端氨基酸。 3、DEAE 一纤维素: 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剂,用于分离蛋白质。 4、BOC 基: 叔丁氧羰酰基,人工合肽时用来保护氨基酸的氨基。 六、解释下列名词(共12分) 1、肽聚糖:肽聚糖是以NAG 与NAM 组成的多糖链为骨干与四肽连接所成的杂多糖。 2、蛋白质的别构效应:含亚基的蛋白质由于一个亚基的构象改变而引起其余亚基和整个分子构象、性质和功能发生改变的作用称别构效应。 3、肽平面:由于肽键不能自由旋转,形成肽键的4个原子和与之相连的2个α-碳原子共处在1个平面上,形成酰胺平面,也称肽平面。 4、两面角:由于肽链中的C α-N 键和Cα—C 键是单键,可以自由旋转,其中绕C α-N 键旋转的角度称φ角,绕C α-C 键旋转的角度称ψ角,这两个旋转的角度称二面角。 5、波耳效应:pH 的降低或二氧化碳分压的增加,使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下降的现象称波耳效应。 6、碘价:100克脂肪所吸收的碘的克数称碘价,碘价表示脂肪的不饱和度。 七、问答与计算(共30分) 1、今从一种罕见的真菌中分离到1个八肽,它具有防止秃发的作用。经分析,它的氨基酸组成是:Lys 2,Asp 1,Tyr 1,Phe 1,Gly 1,Ser 1和Ala 1。此八肽与FDNB 反应并酸水解后。释放出FDNB-Ala 。将它用胰蛋白酶酶切后,则得到氨基酸组成为:Lys 1,Ala 1,Ser 1和Gly ,Phe 1,Lys 1的肽,还有一个二肽。将它与胰凝乳蛋白酶反应后,释放出游离的Asp 以及1个四肽和1个三肽,四肽的氨基酸组成是:Lys 1,Ser 1,Phe 1和Ala 1,三肽与FDNB 反应后,再用酸水解,释放出DNP-Gly 。请写出这个八肽的氨基酸序列。(10分)Ala-Ser-Lys-phe-Gly-Lys-Tyr-Asp 2、试求谷胱甘肽在生理pH 时带的净电荷,并计算它的等电点。已知pK (COOH )=2.12 pK (COOH )=3.53 pK (N +H 3)=8.66 pK(SH)=9.62 净电荷为-1,83 .22 53 .312.2=+= PI 3、若有一球状蛋白质,分子中有一段肽链为Ala-Gln-Pro-Trp-Phe-Glu-Tyr-Met… 在生理条件下,哪些氨基酸可能定位在分子内部?(5分) 球状蛋白质形成亲水面,疏水核,所以Ala,Pro,Trp,phe,Met 可能定位在分子内部。

生化简答题与答案

生化简答题 ●肿瘤抑制因子p53在调控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PPP)中的作用机制 6-磷酸葡糖脱氢酶此酶为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决定6-磷酸葡糖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的流量。此酶活性主要受NADPH/NADP+比值的影响,比值升高则被抑制,降低则被激活。另外NADPH对该酶有强烈抑制作用。 p53可以与磷酸戊糖途径上的第一步反应的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相结合,并且抑制它的活性。 在正常情况下,p53参与阻止这一途径的进行,细胞中的葡萄糖因此被主要用于进行酵解和三羧酸循环;在p53发生突变或缺失的肿瘤细胞中,由于p53的突变使它失去与G6PD 结合的能力和对G6PD的抑制,细胞中利用葡萄糖的另一代谢途径即磷酸戊糖途径因此加速进行,大量消耗葡萄糖,这一发现部分解释了自19世纪20年代末科学家所提出的Warburg 现象(Warburg effect)。另外,由于PPP的加速,产生大量NAPDH及戊糖(DNA的组份原料),可以满足肿瘤细胞快速生长所需要的大量的DNA复制。 这一研究还第一次提出:p53除了具有转录活性外,还具有催化功能,它通过与底物瞬时结合,以”hit-and-run”的模式使G6PD酶的活性降低。 ● 结合所学糖代谢所学知识,分析临床上使用果糖2,6二磷酸辅助治疗心肌缺血的机制. F-2,6-2P是磷酸果糖激酶-1(PFK-1)的别构激活剂,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分解,产生ATP,为心肌提供能量,弥补了因缺血造成的能量不足。 【二磷酸果糖(FDP)属于心血管类正性肌力药物,是机体葡萄糖代谢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二磷酸果糖在代谢过程中通过刺激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增加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的浓度,具有调节细胞代谢,增加细胞能量,维持细胞骨架,提高红细胞韧性和释氧等功能。因此,在抗缺血,缺氧,提高机体功能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作用,由于二磷酸果糖静脉给药后可较好地改善心肌代谢,保护心肌,改善心肌缺血,常作为心肌缺血的辅助治疗用药(2,6二磷酸果糖】 心绞痛、心衰、心肌梗塞的辅助治疗药物,在临床治疗中适用症较广,副作用轻微,在心血管急慢性病症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二甲双胍(Metformin)是临床上重要的降血糖药物,据研究其机制与metformin促进糖 的无氧分解和抑制糖异生有关,请试结合糖的无氧酵解生化知识分析,metformin有何副作用? 糖无氧氧化反应终产物为乳酸,而二甲双胍促进糖的无氧分解,故在使用二甲双胍的病人中,由于二甲双胍的累积有可能发生乳酸性酸中毒。 (大概这个意思吧~其他的自己看着办) ● 病例分析 某对夫妻,喜得一子,无比喜悦!可第三天,医生检查发现小宝宝出现黄疸、贫血、面色苍白。初步诊断为新生儿黄疸,给予光照治疗以去黄疸,患儿3天后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1、请问医生的处理正确吗?错误在哪里? 2、新生儿有哪些病会引起黄疸呢? 1、错,宝宝贫血、面色苍白为病理性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而医生误诊为生理性黄疸,耽误治疗。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试题库完整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题库 一、填空题 1.?铬酸洗液的主要成分是(重铬酸钾)(浓硫酸)和(水),用于去除器壁残留(油污),洗液可重复使用. 2.洗液用到出现(绿色)时就失去了去污能力,不能继续使用. 3.比色皿等光学仪器不能使用(去污粉),以免损伤光学表面. 4.电烘箱烘干玻璃仪器的适宜温度为(105~120℃),时间为(1小时) 5.干燥器底部最常用的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化钙)硅胶可以烘干重复使用. 6.对于因结晶或碱金属盐沉积及强碱粘住的瓶塞,可把瓶口泡在(水)或(稀盐酸)中,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打开. 7.安装精度要求较高的电子天平理想的室温条件是20±2℃,相对湿度为45~60%;理化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8~26℃)内,湿度应保持在(55~75%) 。 8.化验室内有危险性的试剂可分为(易燃易爆危险品)、(毒品)和(强腐蚀剂)三类. 9.在分析实验过程中,如找不出可疑值出现原因,不应随意(弃去)或(保留),而应经过数据处理来决定(取舍) 。 10.准确度的大小用(误差)来表示,精密度的大小用(偏差)来表示. 11.化验室大量使用玻璃仪器,是因为玻璃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有很好的(透明度)、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绝缘性能. 12.带磨口的玻璃仪器,长期不用时磨口应(用纸垫上)以防止时间久后,

塞子打不开. 13.滤纸分为(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定量). 14.放出有毒,有味气体的瓶子,在取完试剂后要(盖紧塞子),还应该用(蜡)封口 15.滴定管使用前准备工作应进行(洗涤)(涂油)(试漏)(装溶液)和(赶气泡)五步. 16.玻璃仪器的干燥方式有(晾干)(烘干)(热或冷风吹干)三种. 17.石英玻璃的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耐(酸)性能好,能透过(紫外线),在分析仪器中常用来作紫外范围应用的光学元件. 18. 不同试样的分解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分解方法大致可分为(溶解)和(熔融)两种. 19. 溶解试样时就是将试样溶解于(水)(酸)(碱)或其它溶剂中. 20. 熔融试样就是将试样与(固体熔剂)混合,在高温下加热,使欲测组分转变为可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 21. 用氢氟酸分解试样应在(铂)或(聚四氟乙烯塑料)器皿中进行.. 22. 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包括样品(溶解)、(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和灼烧等步骤. 23. 重量分析中使用的滤纸分(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定量)滤纸进行过滤,又称为(无灰)滤纸. 24. 玻璃砂芯漏斗在使用前,先用(强酸)处理,然后再用(水)洗净,洗涤时,通常采用(抽滤)法,该漏斗耐(酸),不耐(碱). 25. 干燥器底部放干燥剂,最常用的干燥剂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

生物化学简答题35566

2.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是什么?它有哪些限速步骤? 生理意义:三羧酸循环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为生物合成提供原料;影响果实品质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枢纽 限速步骤: 1)在柠檬酸合酶的作用下,由草酰乙酸和乙酰-CoA合成柠檬酸 2)在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下,异柠檬酸脱氢形成草酰琥珀酸。 3)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作用下,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NADH+H+和CO2。 4.什么是转氨作用?简述转氨作用的两步反应过程?为什么它在氨基酸代谢中有重要作用? 概念: 转氨作用是指在转氨酶催化下将α-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另一个α-酮酸,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一种新的α-氨基酸的过程。磷酸吡哆醛是转氨酶的辅酶,起到携带NH2基的作用。 这一过程分为两步反应: -H2O +H2O +H2O -H 2O 转氨作用的生理意义: a)通过转氨作用可以调节体内非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以满足体内蛋白质合成 时对非必需氨基酸的需求。 b)转氨作用可使由糖代谢产生的丙酮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变为氨基酸,因此, 对糖和蛋白质代谢产物的相互转变有其重要性。 c)由于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有转氨酶,而且转氨酶的活性又较强,故转氨作用是氨 基酸脱氨的重要方式。 d)转氨作用的另一重要性是因肝炎病人血清的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增加,测定病人血 清的转氨酶含量大有助于肝炎病情的诊断。 转氨基作用还是联合脱氨基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加速了体内氨的转变和运输,勾通了机体的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互相联系。 5.简述磷酸戊糖途径概念及生理意义 概念:以6-磷酸葡萄糖开始,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作用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作为中间代谢产物,故将此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1)产生大量的NADPH,为细胞的各种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力 2)途径中的中间物为许多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PPP途径可以产生多种磷酸单糖,如磷 酸核糖、4-磷酸赤藓糖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等。

生物化学简答题

1.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1)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抑制作用的大小与抑制剂与底物的浓度以及酶对它们的亲和力有关。Km值升高,Vm不变。 (2)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不相似或不同,只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因结合。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抑制作用的强弱只与抑制剂的浓度有关。Km值不变,Vm 下降。 (3)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生成的三元复合物不能解离为产物。Km,Vm均下降。 DNA复制与转录过程的异同点。 DNA的复制与转录的相同点:复制和转录都是酶促的核苷酸聚合的过程,有以下相似之处,都以DNA为模板;都需依赖DNA的聚合酶;聚合过程都是核苷酸之间生成磷酸二酯键;都从5′至3′方向延伸成新链多聚核苷酸;都遵从碱基配对规律。 复制与转录的不同点: 1 转录以DNA单链为模版而复制以双链为模板 2 转录用的无引物而复制以一段特异的RNA为引物 3 转录和复制体系中所用的酶体系不同 4转录和复制的配对的碱基不完全一样,转录中A对U,而复制中A对T,而且转录体系中有次黄嘌呤碱基的引入 (1)三羧酸循环 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过程的酶,除了琥珀酸脱氢酶是定位于线粒体内膜外,其余均位于线粒体基质中主要事件顺序为: 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结合,生成柠檬酸,放出CoA。柠檬酸合成酶。 2)柠檬酸先失去一个H2O而成顺乌头酸,再结合一个H2O转化为异柠檬酸。顺乌头酸酶 3)异柠檬酸发生脱氢、脱羧反应,生成a-酮戊二酸,放出一个CO2,生成一个NADH+H+。异柠檬酸脱氢酶 4)a-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放出一个CO2,生成一个NADH+H+。酮戊二酸脱氢酶 5)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生成1分子FADH2,琥珀酸脱氢酶 7)延胡索酸和水化合而成苹果酸。延胡索酸酶 8)苹果酸氧化脱氢,生成草酸乙酸,生成1分子NADH+H+。苹果酸脱氢酶

生化简答题大全及答案教学文稿

1.脂类的消化与吸收:脂类的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小肠内的胰脂酶、磷脂酶、胆固醇酯酶及辅脂酶等可以催化脂类水解;肠内PH值有利于这些酶的催化反应,又有胆汁酸盐的作用,最后将脂类水解后主要经肠粘膜细胞转化生成乳糜微粒被吸收。 2.何谓酮体?酮体是如何生成及氧化利用的: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酮体是在肝细胞内由乙酰CoA经HMG-CoA转化而来,但肝脏不利用酮体。在肝外组织酮体经乙酰乙酸硫激酶或琥珀酰CoA转硫酶催化后,转变成乙酰CoA并进入三羧酯循环而被氧化利用。 3.为什么吃糖多了人体会发胖(写出主要反应过程)?脂肪能转变成葡萄糖吗?为什么?人吃过多的糖造成体内能量物质过剩,进而合成脂肪储存故可以发胖,基本过程如下:葡萄糖→丙酮酸→乙酰CoA→合成脂肪酸→酯酰CoA葡萄糖→磷酸二羧丙酮→3-磷酸甘油脂酰CoA+3-磷酸甘油→脂肪(储存)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不能转变成葡萄糖,因为脂肪酸氧化产生的乙酰CoA不能逆转为丙酮酸,但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以通过糖异生而生成葡萄糖。 4.简述脂肪肝的成因。肝脏是合成脂肪的主要器官,由于磷脂合成的原料不足等原因,造成肝脏脂蛋白合成障碍,使肝内脂肪不能及时转移出肝脏而造成堆积,形成脂肪肝。 5.写出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及关键酶?胆固醇在体内可的转变成哪些物质?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是乙酰CoA.NADPH和ATP等,限速酶是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为胆计酸、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3。 7.写出甘油的代谢途径?甘油→3-磷酸甘油→(氧化供能,异生为糖,合成脂肪再利用) 8.简述饥饿或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的原因?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肝外组织氧化利用酮体的能力大大超过肝内生成酮体的能力,血中仅含少量的酮体,在饥饿、糖尿病等糖代谢障碍时,脂肪动员加强,脂肪酸的氧化也加强,肝脏生成酮体大大增加,当酮体的生成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利用能力时,血酮体升高,可导致酮血症、酮尿症及酮症酸中毒 9.试比较生物氧化与体外物质氧化的异同。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的相同点: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物和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的不同点:生物氧化是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逐步进行的,能量逐步释放并伴有ATP的生成,将部分能量储存于ATP分子中,可通过加水脱氢反应间接获得氧并增加脱氢机会,二氧化碳是通过有机酸的脱羧产生的。生物氧化有加氧、脱氢、脱电子三种方式,体外氧化常是较剧烈的过程,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是由物质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合生成的,能量是突然释放的。 10.试述影响氧化磷酸化的诸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及机制:(1)呼吸链抑制剂:鱼藤酮、粉蝶霉素A、异戊巴比妥与复合体Ⅰ中的铁硫蛋白结合,抑制电子传递;抗霉素A、二巯基丙醇抑制复合体Ⅲ;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抑制复合体Ⅳ。(2) 解偶联剂:二硝基苯酚和存在于棕色脂肪组织、骨骼肌等组织线粒体内膜上的解偶联蛋白可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3)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寡霉素可与寡霉素敏感蛋白结合,阻止质子从F0质子通道回流,抑制磷酸化并间接抑制电子呼吸链传递。(4)ADP的调节作用:ADP浓度升高,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反之,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5) 甲状腺素:诱导细胞膜Na+-K+-ATP酶生成,加速ATP分解为ADP,促进氧化磷酸化;增加解偶联蛋白的基因表达导致耗氧产能均增加。(6)线粒体DNA突变:呼吸链中的部分蛋白质肽链由线粒体DNA编码,线粒体DNA因缺乏蛋白质保护和损伤修复系统易发生突变,影响氧化磷酸化。11.试述体内的能量生成、贮存和利用。糖、脂、蛋白质等各种能源物质经生物氧化释放大量能量,其中约40% 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一些高能化合物中,主要是ATP。ATP的生成主要有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两种方式。ATP是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供应者,每日要生成和消耗大量的ATP。在骨骼肌和心肌还可将ATP的高能磷酸键转移给肌酸生成磷酸肌酸,作为机体高能磷酸键的储存形式,当机体消耗ATP过多时磷酸肌酸可与ADP反应生成ATP,供生命活动之用。 12.试从蛋白质营养价值角度分析小儿偏食的害处。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低决定于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与人体蛋白质的接近程度。单一食物易出现某些必需氨基酸的缺乏,营养价值较低,如果将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使用,则必需氨基酸可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营养价值,此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小儿偏食易导致体内某些必需氨基酸的不足,食物蛋白质使用效率低,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试题

填空题 1、0.1 mol?L-1的NaH2PO4(pH1)和NH4H2PO4(pH2)两种溶液的pH关系是()。 2、强酸滴定弱碱可选用的指示剂是()。 3、浓度均为1.0 mol?L-1的HCl滴定NaOH溶液突跃范围是pH=3.3~10.7,当溶 液改为0.01 mol?L-1时,其滴定突跃范围是pH=()。 4、欲配pH=4.50缓冲溶液500ml,需冰HAc(pKa=4.75)()mL,NaAc·3H2O (M=126.0)()g。 5、EDTA与金属离子生成螯合物时,其螯合物比一般为()。 6、EDTA与金属离子配位是,一分子的EDTA可提供的配位原子个数是()。 7、在非缓冲溶液中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溶液的pH值将()。 8、条件稳定常数的定义式是K MY′=()。 9、酸效应系数的定义式是αY(H) =()。 10、符合Lambert—Beer′Law的Fe3+—磺基水杨酸显色体系,当Fe3+浓度由C 变为3C时,A将();ε将()。 11、光度法用溶剂做参比液时,测得某试液的透光度为10%;若参比液换为透光 度为20%的标准溶液,其它条件不变,则试液的透光度则为()。 12、在Fe3+存在时,用EDTA测定Ca2+、Mg2+,要消除的Fe3+干扰,最简便的 方法是()。 13、用KMnO4标准溶液测定双氧水中H2O2的含量,指示剂为()等。 14、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大约是()个pH单位。 15、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pKa的关系是()。 16、某酸碱指示剂的pK HIn的关系是()。 17、用HCl标准溶液滴定NH3·H2O时,分别用甲基橙和酚酞作指示剂,耗用 HCl体积分别以V甲和V酚表示,则V甲和V酚的关系是()。 18、空白试验可以消除试剂、溶剂和器皿等引入的杂质所造成的()。 19、对照试验是检查()的有效方法。 20、722型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 答案 1、pH1>pH2 2、甲基红 3、pH5.3~8.7 4、 5、1∶1 6、6 7、降低 8、 9、 10、增大;不变11、50% 12、配位掩蔽法13、MnO4-—Mn2+ 14、2 15、pH= pK HIn±1 16、pH7.1~9.1 17、V甲>V酚 18、系统误差19、系统误差20、卤钨灯 判断题 ()1、试样不均匀会引起随机误差。 ()2、样品定容是溶剂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不会引起随机误差。 ()3、仪器示值不稳会引起随机误差。 ()4、容器未洗干净会引起随机误差。 ()5、校准测量仪器可减小系统误差。

生物化学简答题新整理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为何蛋白质的含氮量能表示蛋白质相对量?实验中又是如何依此原理计算蛋白质含量的?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颇为接近,平均为16%,因此测定蛋白质的含氮量就可推算出蛋白质含量。常用的公式为:蛋白质含量(克%)=每克样品含氮克数 X 6.25 X 100。 2.何谓肽键和肽链及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一个氨基酸的a-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a-氨基,进行脱水缩合反应,生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肽键具有双键性质。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而形成长链,称为肽链。肽链有二端,游离a-氨基的一端称为N-末端,游离a-羧基的一端称为C-末端。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排列顺序,它的主要化学键为肽键。 3.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结构特征? 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不包括侧链的构象。它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四种。在α-螺旋结构中,多肽链主链围绕中心轴以右手螺旋方式旋转上升,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伸向螺旋外侧。每个氨基酸残基的亚氨基上的氢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羰基上的氧形成氢键,以维持α-螺旋稳定。在β-折叠结构中,多肽键的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结构,侧链交错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两条以上肽键或一条肽键内的若干肽段平行排列,通过链间羰基氧和亚氨基氢形成氢键,维持β-折叠构象稳定。在球状蛋白质分子中,肽链主链常出现1800回折,回折部分称为β-转角。β-转角通常有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第二个残基常为脯氨酸。无规卷曲是指肽链中没有确定规律的结构。 4.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蛋白质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具有完整三级结构的各亚基在空间排布的相对位置。例如血红蛋白,它是由1个α亚基和1个β-亚基组成一个单体,二个单体呈对角排列,形成特定的空间位置关系。四个亚基间共有8个非共价键,维系其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5.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变构效应。 当配体与蛋白质亚基结合,引起亚基构象变化,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此种现象称为变构效应。 变构效应也可发生于亚基之间,即当一个亚基构象的改变引起相邻的另一亚基的构象和功能的变化。 例如一个氧分子与Hb分子中一个亚基结合,导致其构象变化,进一步影响第二个亚基的构象变化,使之更易与氧分子结合,依次使四个亚基均发生构象改变而与氧分子结合,起到运输氧的作用。 6.常用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有哪几种?各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主要有:盐析、透析、超离心、电泳、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等方法。盐析是应用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使蛋白质聚集而沉淀。透析方法是利用仅能通透小分子化合物的半透膜,使大分子蛋白质和小分子化合物分离,达到浓缩蛋白质或去除盐类小分子的目的。蛋白质为胶体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可沉降。由于蛋白质其密度与形态各不相同,可以应用超离心法将各种不同密度的蛋白质加以分离。蛋白质在一定的pH溶液中可带有电荷,成为带电颗粒,在电场中向相反的电极方向泳动。由于蛋白质的质量和电荷量不同,其在电场中的泳动速率也不同,从而将蛋白质分离成泳动速率快慢不等的条带。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一定的pH溶液中,可解离成带电荷的胶体颗粒,可与层析柱内离子交换树脂颗粒表面的相反电荷相吸引,然后用盐溶液洗脱,带电量小的蛋白质先被洗脱,随着盐浓度增加,带电量多的也被洗脱,分部收集洗脱蛋白质溶液,达到分离蛋白质的目的。分子筛是根据蛋白质颗粒大小而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层析柱内填充着带有小孔的颗粒,小分子蛋白质进入颗粒,而大分子蛋白则不能,因此不同分子量蛋白质在层折柱内的滞留时间不同,流出层析柱的先后不同,可将蛋白质按分子量大小而分离。 种氨基酸具有共同或特异的理化性质 氨基酸具有两性解离的性质 含共轭双键的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性质最大吸收峰在 280 nm 附近 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生物化学简答题答案

生物化学简答题 1. 产生ATP的途径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答:产生ATP的途径主要有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两条途径。 氧化磷酸化是需氧生物ATP生成的主要途径,是指与氢和电子沿呼吸链传递相偶联的ADP磷酸化过程。例如三羧酸循环第4步,α-酮戊二酸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的反应,脱下来的氢给了NAD+而生成NADH+H+,1分子NADH+H+进入呼吸链,经过呼吸链递氢和递电子,可有个ADP磷酸化生成ATP的偶联部位,这就是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了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直接与代谢底物高能键水解相偶联使ADP磷酸化的过程。例如葡萄糖无氧氧化第7步,1,3-二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酸激酶的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酸,在该反应中由于底物1,3-二磷酸-甘油酸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水解断裂能释放出大量能量,可偶联推动ADP磷酸化生成ATP,这就是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了ATP。 2.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的共性及其特性。 (1)共性: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仅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也不改变;可降低化学反应的 活化能。 (2)特性: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是催化效率更高,具有高度专一性,容易失活,活力受条件的调节控制,活力与辅助因子有关。 3.什么是乙醛酸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乙醛酸循环是一个有机酸代谢环,它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在动物组

织中尚未发现。乙醛酸循环反应分为五步(略)。总反应说明,循环每转1圈需要消耗两分子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一分子琥珀酸。琥珀酸产生后,可进入三羧酸循环代谢,或者转变为葡萄糖。 乙醛酸循环的意义分为以下几点:(1)乙酰辅酶A经乙醛酸循环可生成琥珀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可作为三羧酸循环中的基质。(2)乙醛酸循环是微生物利用乙酸作为碳源建造自身机体的途径之一。(3)乙醛酸循环是油料植物将脂肪酸转变为糖的途径。 4. 简述氨基酸代谢的途径。 答:氨基酸代谢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合成组织蛋白质进行补充和更新;二是经过脱羧后转变为胺类物质和转变为其他一些非蛋白含氮物,以及参与一碳单位代谢等;三是氨基酸脱氨基后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氨。其中α-酮酸可以走合成代谢途径,转变为糖和脂肪,也可以走分解代谢途径,氧化为CO2和H2O,并产生能量;氨能进入尿素循环生成尿素排出体外或生成其他一些含氮物和Gln。 5. 简述尿素循环的反应场所、基本过程、原料、产物、能量情况和限速酶、生理意义。 答:尿素循环是在人体肝脏细胞的线粒体和胞液中进行的一条重要的代谢途径。在消耗ATP的情况下,在线粒体中利用CO2和游离NH3先缩合形成氨甲酰磷酸,再与鸟氨酸缩合形成瓜氨酸,瓜氨酸从线粒体中转移到胞液,与另一分子氨(贮存在天冬氨酸内)结合生成精氨酸,精氨酸再在精氨酸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鸟氨酸又能再重复上述反应,组成一个循环途径。因此原料主要为氨(一分子游离氨和一分子结合氨)和二氧化碳;产物为尿素;每生成一分子尿素需要消耗4个ATP,限速酶为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尿素循环的生理意义是将有毒的氨转变为无毒的尿素,是机体对氨的一种解毒方式。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A 1、蛋白质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化膜,并在偏离等电点时带有相同电荷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是二硫键。( )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是线粒体。(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结合将激素信号传递发挥其生物() A、麦芽糖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下列哪个:( )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酸 E、以上都不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是:(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E、DNA

分析化学简答题考试例题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10分) 1、对于一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用什么指标衡量更合理,写出该指标的计算公式。 2、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 3、什么是滴定度?滴定度与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换算?试举例说明。 4、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5、什么是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如何避免? 6、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实际应用时应如何全面考虑选择滴定时的pH ? 7、简述哪些外界条件能对EDTA 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8、?θ I 2/ 2I – = 0.534V ,?θ Cu 2+/ Cu + = 0.158V ,从电位的大小看,应该I 2氧化Cu + ,但是Cu 2+ 却能将I – 氧化为I 2 ,请解释原因。 9、用KMnO 4法测定铁含量时,若在HCl 介质进行测定,将使测定结果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为什么?如有影响,如何消除? 试说明理由。 10、用高锰酸钾法测定铁含量时,为什么在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前,还需加入硫酸锰、硫酸及磷酸混合酸? 11、碘量法测定铜时,生成的CuI 表面吸附I 2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如有影响,如何改进,加入试剂应在什么时间? 12、某同学拟用如下实验步骤标定0.02 mol ·L -1 Na 2S 2O 3, 请指出其错误之处, 并予改正。 用小台秤称取一定量的分析纯 K 2Cr 2O 7, 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1 g KI ,然后立即加入淀粉指示剂,用 Na 2S 2O 3滴定至蓝色褪去,记下消耗 Na 2S 2O 3的体积,计算Na 2S 2O 3的浓度。 13、某同学如下配制 0.02 mol ?L -1 KMnO 4 溶液, 请指出其错误。 准确称取 3.1610 g 固体 KMnO 4, 用煮沸过的去离子水溶解, 转移至 1000 mL 容量瓶中, 稀释至刻度, 然后用干燥的滤纸过滤。 14、摩尔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分析化学中ε有何意义? 15、什么是吸收光谱曲线?什么是标准曲线?它们有何实际意义? 16、分光光度计有哪些主要部件?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生物化学简答题

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他主要有哪几种?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不包括侧链的构象。它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四种。 简述α-螺旋结构特征:1、在α-螺旋结构中,多肽链主要围绕中心轴以右手螺旋方式螺旋上升,每隔 3.6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螺距 为0.54nm2、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伸向螺旋外侧。3、每个氨基酸残基的亚氨基上的氢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羟基上的氧形成氢键,以维持α-螺旋稳定。 简述常用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盐析、透析、超速离心、电泳、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 简述谷胱甘肽的结构和功能:组成:谷胱甘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构成的活性三肽,功能基团:半胱氨酸残基中的巯基。功能: 1、作为还原剂清除体内H2O2,使含巯基的酶或蛋白质免遭氧化,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2.具有嗜核特性,与亲电子的毒物或药物结合, 保护核酸和蛋白质免遭损害。 哪些原因影响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形成或稳定?1、一条多肽链中,带有相同电荷的氨基酸彼此相邻,相互排斥,妨碍α-螺旋的形成。2、含有大侧链的氨基酸残基,彼此相邻,空间位阻较大也会影响α-螺旋的形成。3、脯氨酸为亚氨基酸,亚氨基酸形成肽键后,没有了 游离的氢,不能形成氢键,因此不能形成α-螺旋。 酶的化学修饰的特点是什么:①在化学修饰过程中,酶发生无活性和有活性两种形式的互变②该修饰时共价键的变化,最常见的是磷酸 化和去磷酸化修饰③常受激素的调控④是酶促反应⑤有放大效应 酶的变构调节特点是什么:细胞内一些中间代谢产物能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以非共价键可逆结合,使酶构象发生改变 并影响其催化活性,进而调节代谢反应速率,这种现象为变构反应,其特点是①变构酶常由多个亚基构成②变构效应剂常结合在活性中 心以外的调节部位,引起酶空间构象的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③变构效应剂与调节部位以非共价键结合④酶具有无活性和有活性两种 方式互变⑤不服从米曼氏方程,呈S型曲线 酶和一般催化剂比较有何异同:相同点:①反应前后无质和量的改变②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③只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反应④都是通过降低 反应活化能而增加反应速率的不同点①酶的催化效率高②酶对底物有高度特异性③酶活性的可调节性,酶的催化作用多受多种因素调节 ④酶是蛋白质,对反应条件要求严格,如温度、pH等 简述Km和Vmax的意义:Km的意义:①Km等于反应速率为最大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②一些酶的K2>>K3,Km可表示酶和底物 的亲和力③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与酶结构,酶所催化的底物和反应环境如温度、pH、离子强度等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Vmax 的意义:Vmax是酶被底物完全饱和时的反应速率 简述何谓酶原与酶原激活的意义:一些酶在细胞合成时,没有催化活性,需要经一定的加工剪切才有活性。这类无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 酶原。在合适的条件下和特定的部位,无活性的酶原向有活性的酶转化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酶原激活的意义:酶原形式的存在及酶 原的激活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消化道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避免了胰腺细胞和细胞外间质的蛋白被蛋白酶水解而破坏,并保证酶在特 定环境及部位发挥其催化作用。正常情况下血管内凝血酶原不被激活,则无血液凝固发生,保证血流通畅运行。一旦血管破损,凝血酶 原激活成凝血酶,血液凝固发生催化纤维蛋白酶原变成纤维蛋白阻止大量失血,起保护机体作用 举例说明什么是同工酶,有何意义:同工酶使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等不同的一组酶意义:①同工酶可存在于不同个体的不同组织中,也可存在于同一个体同一组织中和同一细胞中。它使不同的组织、器官和不同的亚细胞结构 具有不同的代谢特征。例如:LDH1和LDH5分别在心肌和肝脏高表达②还可以作为遗传标志,用于遗传分析研究。在个体发育的不同 阶段,同一组织也可因基因表达不同而有不同的同工酶谱,即在同一个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其同工酶亦有不同③同工酶的测定对于疾病的 诊断及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如心肌梗死后3~6小时血中CK2活性升高,24小时酶活性到达顶峰,3天内恢复正常水平 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的作用有哪些:①作为酶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因参加反应,传递电子②作为连接酶与底物的桥梁,便于酶和底物密 切接触③为稳定酶的空间构象④中和阴离子,降低反应的静电斥力 酶的必需基团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作用:酶的必需基团包括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和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有 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结合基团结合底物和辅酶,使之与酶形成复合物。能识别底物分子特异结合,将其固定于酶的活性中心。催化基 团影响底物分子中某些化学键的稳定性,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并最终将其转化为产物。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为维持酶活性的空间 构象所必需 何谓酶促反应动力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速率及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各因素的科学,影响 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抑制剂及激活剂等①在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影 响的作图时呈矩形双曲线的②底物足够时,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呈直线关系③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④pH通过改变酶和 底物分子解离状态影响反应速率⑤抑制剂可逆或不可逆的降低酶促反应速率⑥激活剂可加快酶促反应速率 举例说明竞争性抑制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以磺胺类药物为例:①对磺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在生长繁殖时,不能直接利用环境中的叶酸, 而是在菌体内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底物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是核苷酸合成过程中的辅酶之一四氢叶酸的前 体②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对氨基甲苯酸相似,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细菌则因核苷酸乃至核酸 的合成受阻而影响其生长繁殖。人类能直接利用食物中的叶酸,体内的核酸合成不受磺胺类药物的干扰。③根据竞争性抑制剂的特点, 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必须保持血液中药物的高浓度,以发挥其有效竞争性抑菌作用许多属于抗代谢物的抗癌药物,如氨甲喋呤、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等,几乎都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它们分别抑制四氢叶酸、脱氧胸苷酸及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以抑制肿瘤的生长 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①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抑制作用大小与抑制剂和底 物的浓度以及酶对它们的亲和力有关。Km升高,Vmax不变②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结构不相似或完全不同,只与酶活性中心外 的必需基团结合。不影响酶在结合抑制剂后与底物的结合。该抑制作用的强弱只与抑制剂的浓度有关。Km不变,Vmax下降③反竞争抑 制剂: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生成的三元复合物不能解离出产物。Km和Vmax均下降 生物氧化的特点:1、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提问,PH接近中性):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逐步进行:能量逐步释放有利于ATP的形成;广泛的加氢脱水反应使物质能间接获得氧,并增加脱氢的机会;产生的水是由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的,CO2由有机酸脱羧产生。 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有哪些,请举例说明:1、呼吸链抑制剂:鱼藤酮、粉蝶霉素A、异戊巴比妥、抗霉素A、二巯基丙醇、CO、CN-、N3及H2S。2、解偶联剂:二硝基苯酚。3、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寡霉素。 NADH呼吸链的电子传递顺序;如果加入异戊巴比妥结果将如何?NAD H→FMN(Fe-S)→CoQ→Cyt b→Cyt c1→Cyt c→Cyt aa3→1/2O2,异戊巴比妥与FMN结合,从而阻断电子传递链,使电子传递终止,细胞呼吸停止。 体内生成ATP的两种方式的什么,以哪种为主?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前者指直接将代谢物分子中的能量转移给ADP(或者GDP)而生成ATP(或GTP)的过程。后者指代谢物脱下的2H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而生成ATP的过程,这是产生ATP的主要方式。 简述胞液中的还原当量(H+)的两种穿梭途径:在胞液中生成的H+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经呼吸链氧化,需借助穿梭作用才能进入线粒体 内。其中通过α-磷酸甘油穿梭,2H氧化时进入琥珀酸呼吸链,生成 1.5分子ATP;进过苹果酸-天冬氨酸的穿梭作用,则进入NADH呼吸链,生成 2.5分子ATP。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2)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a.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 的供氢体,如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合成.b. NADP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与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有关.c. 用于维持GSH的还原状态,保护-SH基蛋白和-SH酶免受氧化及的损坏:保护红细胞膜的完整性. TCA循环的要点: a乙酰CoA经TCA循环被氧化成2分子CO2;b 有4次脱氢反应,其中3次由NAD+接受,1次由FAD接受:c 有3个不可逆反应,分别由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催化;d 消耗2分子水(柠檬酸合酶及延胡索酸酶反应);e 发生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由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 糖异生的关键酶反应:丙酮酸羧化酶:丙酮酸+CO2+ATP→草酰乙酸+ADP+Pi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草酰乙酸+GTP→磷酸烯醇式丙 酮酸+GDP 果糖双磷酸酶-1: 1,6-双磷酸果糖+H2O→6-磷酸果糖+Pi 葡萄糖-6-磷酸酶:6-磷酸葡萄糖+H2O→葡萄糖+Pi。 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途径及其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来源:a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中的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催化磷酸化反应生成;b.由糖原分解产生的1-磷酸葡萄糖异构生成;c非糖物质经糖异生途径由6-磷酸果糖异构生成. 2.去路:a经糖酵解生成乳酸;b.经有氧氧化彻底分解为 CO2和水;c.由变位酶催化生成1-磷酸葡萄糖,参与糖原合成;d.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催化下进入磷酸戊糖途径;e异生为葡萄糖. 3.由此可见,6-磷酸葡萄糖是糖代谢多种途径的交叉点,是各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产物.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去向取决于各代谢途径中相关酶的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