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髓血管性疾病

脊髓血管性疾病

脊髓血管性疾病
脊髓血管性疾病

脊髓血管性疾病

脊髓血管病的发病率比脑血管病低,但和脑血管病一样,可以发生血栓形成、栓塞、畸形、炎症、出血等,但由于脊髓内部解剖结构紧密,较小的血管病变比同等脑血管病变将产生更大的危害。

脊髓动脉系统是由椎动脉发出的位于脊髓腹侧正中部的脊髓前动脉、脊髓背外侧沟的两条脊髓后动脉及多条根动脉所构成,脊髓前动脉和脊髓后动脉不只是椎动脉的分支,而主要是由根动脉上行和下行支互相吻合而成,血液的流动应是双向的。由前根动脉组成的脊前动脉一般均有上行支和下行支,通常下行支较粗,故血流下行为主,但支配颈膨大的前根动脉使得在颈髓下部脊髓前动脉的血液循环以上行为主。在脊髓的中胸段即T4-8段,血液供应相对较差,因通常仅由一条来自大约T7水平的根动脉供血,其管径细,而且在此区的吻合网也欠丰富,并且其脊前动脉也可能在此不连,故此处最宜在低灌注和单个动脉梗死时受累。下胸段和腰段脊髓包括T9-12及腰膨大的供血来自单只最粗大的前根动脉称为跟大动脉和供应腰髓的较大的后根动脉称为大后根动脉等供血。脊髓骶部、圆锥和马尾则是由小的低阶段的根动脉供血。

脊髓内部供血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两个脊髓后动脉供应区,供应脊髓外1/3-1/2,包括背柱和后角后部,大约脊髓横断面的后1/3。第二部分源于脊髓前动脉,供血于脊髓横断面的前2/3的中央灰质和其临近的中央白质。

脊髓静脉系统于动脉平行,与动脉不同的是,每一中央沟静脉引流脊髓双侧血液。在脊髓内几乎无静脉吻合。

脊髓血管病起病急、症状突出、诊断困难、预后较差。随着脊髓病变相关实验实检查的发展,人们对脊髓血管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与脑血管和脊髓脱

髓鞘类疾病相比,脊髓血管病并不常见。脊髓血管病中部分类型分类尚不统一,从临床的角度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临床表现

1.缺血性血管病

脊髓缺血性血管病多由节段性动脉闭塞引起,如远端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血栓形成,夹层动脉瘤引起的肋间动脉或腰动脉闭塞,胸腔或脊柱手术,颈椎病,椎管内注射药物,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并发症,此外心肌梗塞,心脏停搏引起的灌注压降低也是造成脊髓缺血的原因之一,脊髓血管畸形最多见为蔓状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畸形,多位于胸腰段脊髓的后方,它可压迫脊髓或出血而引起症状。脊髓的后方,它可压迫脊髓或出血而引起症状。

(1)脊髓短暂性缺血发作:突然发作的间歇性跛行是本病的典型表现,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完全恢复,不遗留任何后遗症。也可表现自发性下肢远端发作性无力,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休息或使用血管扩张剂可缓解,间歇期症状消失。

(2)脊髓梗死:呈卒中样起病,脊髓症状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达到高峰。

①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前2/3区域,易发生缺血性病变,以中胸段或下胸段多见,首发展症状常突发病损水平相应部位根性痛或弥漫性疼痛,短时间内发生驰缓性瘫,脊髓休克期过后转变为痉挛性瘫;传导束型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深感觉保留(后索未受累),尿便障碍较明显;

②脊髓后动脉综合征:脊髓后动脉极少闭塞,因有良好侧支循环,即使发生症状也较轻且恢复较快;表现急性根痛,病变水平以下深感觉缺失和感觉性共济失调,痛温觉和肌肉力保存,括约肌功能常不受影响;

③中央动脉综合征:病变水平相应节段的下迅速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减轻、肌萎缩,多唯锥体束损害和感觉障碍。

2.出血性疾病

脊髓出血性疾病包括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硬膜下和脊髓内出血。

(1)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脊髓蛛网膜下降出血占蛛网膜下降出血的1%。常见的原因是血管瘤但其也仅占10%,其他的原因包括主动脉狭窄、脊髓动脉破裂、真菌感染、结节性动脉炎、脊髓肿瘤、腰椎穿刺、血液病和抗凝治疗。脊髓SAH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严重背痛,其可局限于出血水平,于数分钟内疼痛弥漫,脑膜刺激征明显。也可能多神经根和脊髓受累。头痛、颅神经症状和意识障碍见于血液弥漫至枕骨大孔以上。脑脊液呈肉眼血色、颅内压常增高,也可见到视乳头水肿。

(2)脊髓硬膜外、硬膜下出血脊髓硬膜外出血(SEH)多于脊髓硬膜下出血(SSH)。SEH多见于男性,并有双类型分布发病年龄于儿童和60-70岁的老人。儿童多见位于颈段病损,而成人以胸和腰段多见。出血可自自发或发生于日常活动中或轻微外伤后。SHE可发生于腰椎穿刺和硬模外麻醉后,但其更易发生于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其它的原因包括血液病、血小板减少、新生物和血管畸形等。SSH常见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倾向于发生在70余岁者。多发生于胸腰段。出血性素质包括抗凝治疗、血液病和血小板减少是SSH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其它的因素包括腰穿、血管畸形、血管瘤或小的动、静脉畸形破裂和脊髓手术。

SEH和SSH的临床表现很难区分。均为急性发病,开始症状为在出血水平的严重、局部的背部疼痛,然后在相对短的时间发生不同程度的截瘫。数小时到数天发生脊髓和马尾症状、有与病变水平相符合的运动和感觉所见。当患者在行抗凝治疗,最近又接受过腰椎穿刺,发生了背痛或脊髓或神经根的体征,应考虑诊断。当患者血小板迅速下降至≦20×109/L时,则非常危险,如必须行腰穿应于操作前输血小板。及时进行有关凝血的检查和血小板计数很重要。

(3)髓内脊髓出血

髓内脊髓出血常常由于外伤。尚未确定与脑内高血压和淀粉样血管病相对应的脊髓血管病变。髓内出血可因直接的脊柱外伤或颈椎的过伸损伤。自发性的髓内血肿是常常由脊髓血管畸形、脊髓肿瘤或空洞(Syrinx)内的出血、出血性素质、抗凝或溶栓药物、静脉梗死或伴发于梅毒。脊髓出血其灰质的破坏可能较白质严重。

髓内血肿常表现为脊髓休克伴突然严重的背痛,其常为根性疼痛。并可发生在病损水平以下的痉挛性瘫痪,而束颤、肌萎缩和反射减低可能发生在病损相应的肌节。脊髓中央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是由于髓内病变干扰了脊髓中央和旁中央的正常结构。急性发生此征常由于出血或创伤后挫伤。自发血肿通常表现为急性发作严重的背痛或颈痛而后瘫痪。当累及颈髓或颈胸,其上肢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无力。上肢特征性地表现为分离性的感觉障碍,痛温觉丧失而位置和振动觉保留。此由于脊髓丘脑束受累,而在背柱投射的纤维豁免。由于脊髓丘脑束的层结构,从骶部区域来的感觉纤维保留使痛温觉骶部回避。8

3.血管畸形

绝大多数为动静脉畸形,多见于胸腰段,其次为中胸段,颈段少见;动脉性及静脉性罕见。动静脉畸形分为四种类型:精脊膜动脉瘘、髓内动静脉畸形、青年型动静脉畸形和髓周动静脉瘘等。多在45岁前发病,约半数在14岁前发病,男女之比为3:1。缓慢起病着多见,亦可为间歇性病程,有症状环节期;突然发病为畸形血管破裂所致,多以急性疼痛为首发症状,表现脑膜刺激征、不同程度截瘫、根性或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如脊髓半侧受累表现脊髓板切综合征。括约肌功能障碍早期为尿便困难,晚期失禁;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单纯脊髓蛛网膜下强出血。

脊髓缺血所引发一系列损伤性生化改变将导致细胞内钙聚集,氧自由基含量增高,从而损伤脊髓内神经元,造成不可逆的脊髓功能损害,国外学者在兔脊髓缺血模型研究中,发现受损神经元内有凋亡小体,提示凋亡促进神经细胞死亡。

1.脑脊液检查脊髓缺血性疾病腰椎穿刺椎管一般无梗阻,或有不完全性椎管梗阻。CSF外观无色透明或黄色,细胞数正常,有时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加,细胞数多正常。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压力高,CSF血性,蛋白增高。

2.MRI可显示脊髓局部增粗、出血或梗死,增强后可能发现血管畸形。脊髓造影可确定血肿部位,显示脊髓表面畸形血管位置和范围,但不能区别病变类型。脊髓碘剂造影或可见脊髓有不定形狭窄。选择性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确诊脊髓血管畸形颇有价值,可明确显示畸形血管的大小、形态、位置、范围、类型、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对指导手术或放射介入治疗很有帮助。

根据短暂性下肢无力发作且伴有脊髓损害的症状,不难诊断为短暂性脊髓缺血。对于突然发生截瘫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如发生在腹主动脉手术后,也不难确诊。缺血由于脊髓血管畸形所致者,应采用脊髓血管造影等方法来诊断。

1.短暂性脊髓缺血,常需和下述疾病区别。

(1)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时导致的间歇性跛行本病皆发生在老年人,有明确的病史。当行走短距离之后,多有一侧下肢疼痛,发麻及无力,以致不能行走,休息后可以继续行走。但在发作时并无脊髓损害的症状。且有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超声多普勒检查有助于鉴别。

(2)栓塞性脉管炎多见于中年男性,并无明显的周围动脉硬化,发作时足部及小腿部疼痛,伴有足部肤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趾发绀,无脊髓损害的体征。

2.脊髓血管病的横贯性损伤症状常需与急性脊髓炎表现急性起病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相鉴别,脊髓炎病前多有前驱感染史或接种史,起病不如血管病快,CSF细胞数可增加。

一、缺血性脊髓血管病治疗原则与缺血性卒中相似。

1.保证充足的全身血容量和维持稍高于正常水平的动脉压,是治疗脊髓缺血的前提,但应避免血压过高,以防发生脊髓内充血和出血。有报道纳络酮可升高血压和增加脊髓的血流,对脊髓有保护作用。

2.利用低温、糖皮质激素、钙通道阻滞药、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药等可提高脊髓对缺血的耐受性:

(1)动物实验表明,硬脊膜鞘内低温灌注和腹主动脉低温灌注对脊髓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32~34℃的亚低温状态下,脊髓的耗氧量和能量代谢均降低,并可避免心率失常,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

(2)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改善损伤后脊髓血流和微血管灌注,从而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但甲泼尼松的疗效是肯定的。

(3)有研究认为,尼莫地平在改善脊髓血流的同时又能使动脉血压下降,因此主张尼莫地平与去甲肾上腺素合用。还有人认为,尼莫地平最佳用量为0.05mg/kg。但也有相反观点,认为尼莫地平对脊髓缺血后脊髓血供的改善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无明显作用。有关尼莫地平的有效剂量及持续时间等还应继续探讨。

(4)Yum,Madden 等研究发现,地佐环平(MK-801),LY233053,作为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在脊髓缺血后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3.预防脊髓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可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及免疫调节药。

二、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应紧急手术清除血肿,解除脊髓受压。其他类型椎管内出血应针对病因治疗,实用脱水剂、止血剂等。脊髓血管畸形可行血管结扎、切除或介入栓塞治疗。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疾病。

三、截瘫病人应加强护理,防止合并症如褥疮和尿路感染等。急性期过后或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肢体功能训练及康复治疗。

主要是脊髓外原发病表现,以及进行性截瘫卧床导致的继发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等。

预后:症状可为短暂性的,也可呈永久性的。严重者可呈进行性截瘫,产生感觉缺失平面及膀胱等括约肌障碍。

神经病学题库(第五讲脑血管疾病)

第五章脑血管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女患,62岁,晨起出现讲话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日后病情渐加重。血压148/80mmHg,意识清,Broca失语,右侧偏瘫。可完全排除的诊断是:A.脑栓塞 B.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C.短暂脑缺血发作 D.脑出血 E.腔隙性梗死 2.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失写 B.眩晕 C.构音障碍 D.复视 E.交叉瘫 3.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

A.对侧上肢或下肢无力或轻偏瘫 B.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C.失语 D.同侧单眼失明 E.对侧偏瘫 4.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 A.眩晕 B.耳鸣和耳聋 C.跌倒发作 D.吞咽困难 E.复视 5.患者60岁,突然不能说话,右侧肢体无力,约5~6分钟恢复,反复发作,发作后检查无神经系统体征。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A.局灶性癫痫发作 B.脑栓塞 C.癔病发作 D.颈内动脉系统TIA E.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6.下列哪支血管闭塞最易导致偏瘫: A.小脑后下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脊髓前动脉 D.小脑下前动脉 E.大脑前动脉 7.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最常发生于下列哪支动脉: A.大脑前动脉 B.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 C.基底动脉 D.大脑后动脉 E.椎基底动脉 8.患者58岁,突然右眼失明,左上肢无力,2日后视力略好转,但左侧肢瘫加重。 查体:血压140/90mmHg,意识清,左侧中枢性面舌瘫、肢体瘫和偏身感觉障碍。阻塞的血管是: A.右侧大脑中动脉皮质支 B.右侧大脑中动脉深穿支 C.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 D.右侧大脑前动脉深穿支 E.右侧颈内动脉 9.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可以不出现临床症状,是由于: A.同侧颈外动脉未闭塞 B.对侧颈内动脉未闭塞 C.正常的脑底动脉环可迅速建立侧支循环

中医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方

中医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方 中医治疗各种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头晕头痛、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病等疗效显著,下面从常用方的中药性味、功效及药理方面作一介绍。 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具有很强的个性化治疗,原则上是一人方,一定要辨证施治: 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自汗盗汗,血虚萎黄,阴疽漫肿,气虚水肿,内热消渴。主要药理作用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抗病原微生物、镇静、促进机体代谢、抗肿瘤、改善心功能、保肝等作用。上海岳阳医院神经内科张秋娟 当归: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之效。用于用于血虚眩晕,月经不调,闭经,痛经,面色痿黄,虚寒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肠燥便秘。主要药理作用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抗肿瘤、改善肺功能、抗菌、清除自由基、改善心功能、改善血液功能、兴奋子宫作用(孕期女性易导致流产)、镇静、利尿、抗辐射功能。 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止痛之效。用于血热妄行、吐衄发斑、瘀血经闭、跌打损伤、热毒疮疡、肝火目赤。主要药理作用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改善肺功能、改善心功能、镇静、抑制血小板聚集、保肝作用。 白芍: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效。用于肝血亏虚及血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炎、提高免疫功能、镇痛、解痉等作用。 余甘子:甘、微涩,凉。清热利咽,润肺止咳。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降血压,降血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效果。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及维生素C 缺乏症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是年青宝茶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药理作用:软化血管、恢复血管弹性,调节血脂,血压等。 川芎: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之效。用于血虚眩晕,月经不调,闭经,痛经,面色痿黄,虚寒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肠燥便秘。主要药理作用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抗肿瘤、改善肺功能、抗菌、清除自由基、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功能、兴奋子宫(孕期女性易导致流产)、镇静、利尿、抗辐射等作用。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

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概况.认为:大多数活血化淤中药在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血小板功能、抗凝、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调节血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应用广泛。在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积极发现和提取其有效单一化舍物、探寻新配伍、研究新剂型,将成为深入研究活血化瘀中药并开发其新药的趋势. 目前,国内对活血化淤中药的药理、临床研究成为热点.实验证明一些常用活血化淤中药(君山第四代降脂宁颗粒、银杏叶片。决明子血脂安等),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活性、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改善心、脑缺血,对心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等药理活性.随着对活血化淤中药单体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活血化瘀中药剂型的改革、成药的开发尤其是注射剂型的开发应用,该类药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已取得了新的进展.尤其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在减少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活血化淤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与其它类药物相比,不良反应小,相对较为安全,在预防、治疗、康复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已引起包括美、俄、日等国在内的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可以预见,活血化瘀中药将在更广阔的医学领域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研究表明冠心病、脑血栓的发病与高血压、高血脂、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功能增强、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体内自由基含量增高等因素密切相关.活血化瘀类中药能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多数活血化淤中药在改变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血小板功能、抗凝血、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调节血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由此可见,活血化瘀药物及其疗法对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十分有效.

神经病学试题及答案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A) 考试科目:神经病学考试类别:初修 适用专业: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组。 2、12对脑神经中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的是(),()。 3、诊断先天性动脉瘤和动脉畸形的“金标准”是()。 4、一侧大脑皮质侧视中枢发生癫痫,则两眼凝视病灶()侧;一侧脑桥侧视中枢区域出血,则两眼凝视病灶()侧。 5、脊髓型感觉障碍中侧索型表现为()缺失()保存。 6、豆状核由( ) 和( )两部分组成。 7、颅内压增高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8、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分型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9、癫痫脑电图的典型表现是(),(),(),()。 )

A、障碍的程度 B、有无感觉异常 C、障碍的部位 D、有无疼痛 2、双眼颞侧偏盲的损伤部位() A、视神经 B、视交叉外侧 C、视交叉 D、视束 3、脑梗死不应出现的症状及体征是() A.意识不清 B.头痛 C.肢体瘫痪 D.脑膜刺激征 4、重症肌无力运动障碍的特点是() A、持续无力 B、早期出现肌萎缩 C、全身肌肉平均受累 D、波动性肌无力 5、影响意识最重要的结构是() A.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 B. 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 C.大脑半球 D.小脑 6、震颤麻痹出现的神经症状是() A、肌肉萎缩 B、书写痉挛 C、运动减少 D、病理征阳性 7、面瘫患者伴有听觉过敏,舌前2/3的味觉减退,其损伤平面在() A、膝状神经节平面 B、镫骨肌支平面 C、茎乳孔以下 D、鼓索平面 8、肌萎缩侧索硬化和颈髓空洞症共有的症状是() A、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B、分离性感觉障碍 C、直立性低血压 D、手的小肌肉萎缩,巴彬斯基氏征阳性 9、TIA发作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的功能缺损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 A、1分钟 B、 3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0、患者突然发生面部歪斜,右侧额纹消失,右眼裂较左侧大,露齿口角偏向左侧,可能是() A、右侧周围性面瘫 B、右侧中枢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左侧中枢性面瘫 11、膝反射的反射中枢在() A、C2-3 B、T10-12 C、L2-4 D、L5-S1 12、脑干和后颅窝的病变最适宜的影像学检测手段是() A、DSA B、MRI C、CT D、CTA 13、男性,26岁。半个月前曾腹泻二天。前天下午发觉双下肢乏力,昨天开始步行困难,

神经病学试题-脑血管病

一、单选题 1.女患,62岁,晨起出现讲话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日后病情渐加重。血压 148/80mmHg,意识清,Broca失语,右侧偏瘫。可完全排除的诊断是 A.脑栓塞B.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C.短暂脑缺血发作 D.脑出血E.腔隙性梗死 2.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失写B.眩晕C.构音障碍 D.复视E.交叉瘫 3.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 A.对侧上肢或下肢无力或轻偏瘫B.对侧偏身感觉障碍C.失语 D.同侧单眼失明E.对侧偏瘫 4.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 A.眩晕B.耳鸣和耳聋C.跌倒发作 D.吞咽困难E.复视 5.患者60岁,突然不能说话,右侧肢体无力,约5-6分钟恢复,反复发作,发 作后检查无神经系统体征。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A.局灶性癫痫发作B.脑栓塞C.癔病发作 D.颈内动脉系统TIA E.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6.下列哪支血管闭塞最易导致偏瘫 A.小脑后下动脉B.大脑中动脉C.脊髓前动脉 D.小脑下前动脉E.大脑前动脉 7.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最常发生于下列哪支动脉 A.大脑前动脉B.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 C.基底动脉D.大脑后动脉 E.椎基底动脉 8.患者58岁,突然右眼失明,左上肢无力,2日后视力略好转,但左侧肢瘫加 重。查体:血压140/90mmHg,意识清,左侧中枢性面舌瘫、肢体瘫和偏身感觉障碍。阻塞的血管是 A.右侧大脑中动脉皮质支B.右侧大脑中动脉深穿支 C.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D.右侧大脑前动脉深穿支 E.右侧颈内动脉 9.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可以不出现临床症状,是由于 A.同侧颈外动脉未闭塞 B.对侧颈内动脉未闭塞 C.正常的脑底动脉环可迅速建立侧支循环 D.双侧椎动脉未闭塞 E.颅内血管变异 10.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 A.高血压B.脑动脉粥样硬化C.各种脑动脉炎 D.血压偏低E.红细胞增多症 11.脑梗死不应出现的症状、体征是 A.意识不清B.肢体瘫痪C.头痛

神经病学选择题及答案

1、一侧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病损表现为【B】 A、同侧面部痛温,触觉均障碍 B、同侧面部呈现洋葱皮样分布的分离性痛温觉障碍 C、同侧面部呈洋葱皮样分布的痛温觉及触觉障碍 D、对侧面部呈洋葱皮样分布的痛温觉及触觉障碍 E、咀嚼无力,下颌反射消失,张口时下颌向同侧偏斜 2、下列哪项不符合延髓麻痹的诊断【D】 A、真性延髓麻痹主要系指舌咽迷走神经麻痹 B、假性延髓麻痹为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 C、真性及假性延髓麻痹均出现饮水反呛、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 D、假性延髓麻痹时咽反射消失 E、真性延髓麻痹时可有舌肌瘫痪舌肌萎缩肌束颤动 3、右三叉神经病损表现为【A】 A、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张口下颌偏向右侧 B、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张口下颌偏向左侧 C、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右闭目不能 D、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左闭目不能 E、左面部痛温觉障碍,张口下颌偏向右侧 4、两足并拢站立闭目,此项检查为【B】 A、Laseque征 B、Romberg征 C、Kernig征 D、Hoffmann征 E、Babinski征 5、同向性偏盲病损位于【C】 A、同侧视神经 B、视交叉 C、对侧视束 D、对侧颞叶视辐射 E、对侧顶叶视辐射 6、下列哪项不符合一侧动眼神经麻痹【D】 A、上脸下垂,眼球不能向上、下和内侧转动 B、眼球向上、内、向下注视时出现复视 C、眼球向外呈外下方斜视 D、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 E、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 7、滑车神经受损时眼球出现向哪一方向的运动障碍【B】 A、向外上 B、向外下 C、向内上 D、向内下 E、以上均不是 8、霍纳综合征由下列哪种病因引起【A】 A、眼交感神经麻痹

脑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

脑血栓形成 系指因脑动脉血管壁本身病变→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该血管相应供血区的脑组织软化和坏死。占中风的75% 。 【常见病因】 1 脑动脉粥样硬化 2 各种动脉炎 3 血液成份或血流异常 【中医病因病机】 中年以上,元气先以亏虚,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则血液凝滞,留而为瘀; 元气之亏非止一日,瘀血之积亦非一日,故当患者 休息、安静、疲劳或睡眠之时因气血运行缓慢而发病。 也有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化痰生风,肝风引动宿瘀; 平素体胖痰多,肝风内动,引动痰浊或痰瘀互结,阻于血管,导致气血不流通而发病。 【临床特点】 定性1、多见60岁以上,有脑动脉硬化或TIA发作史。 2、多在安静中起病,逐渐进展。 1~2天症状、体征达高峰。 3 、意识多清醒,一般无二便失禁及头痛、呕 吐现象。 4、脑膜刺激征(一)。 5、CSF多正常。 6 、头颅CT >48小时出现低密度灶。 定位:似TIA,症状持续>24小时。 【临床类型】 1、完全型<6小时病情达高峰,常为完全性偏瘫。 本型一般较严重,甚至昏迷。 2、进展型局限性缺血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 重,可持续6小时~ 数天。 3、缓慢进展型>2周症状仍进展。与脑灌注减少, 侧支循环代偿不良,血栓向近心端逐 渐扩展有关。 4、可逆性脑缺血发作(R I N D)出现的神经症状 一般在24~72小时恢复,最长可持续3 周, 不留后遗症。 【不同动脉闭塞临床表现】 1、颈内动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常见症状——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主侧半球病变时可有失语;

若影响眼动脉可有特征性病变—— 同侧一过性视力障碍、 及霍纳(Horner)综合征。 2、大脑中动脉 (1)主干闭塞: 三偏征即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主侧半球主干闭塞可有失语、失写、失读; 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昏迷,甚至死亡。 (2)深穿支闭塞: 仅对侧偏瘫,可有失语。 (3)皮质支闭塞: 以面部及上肢为重,可有失语。 3、大脑前动脉 对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 (∵额叶内侧缺血) 排尿不易控制 (∵旁中央小叶受累) 对侧中枢性面瘫及上肢轻瘫 (∵深穿支闭塞) 淡漠、欣快及双侧脑性瘫痪 (∵双大脑前动脉) 4、大脑后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后部、丘脑、上脑干。 对侧同向偏盲及一过性视力障碍:如黑朦等。 丘脑综合征:为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感觉异常、 感觉过度、自发性疼痛)。 锥体外系症状:手足徐动、震颤、舞蹈等。 动眼神经麻痹 小脑性共济失调 5、椎-基底动脉 常见眩晕、眼震、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共济失调、交叉瘫等。 四肢瘫痪、球麻痹、意识障碍、迅速死亡。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闭锁综合征——神志清楚,但四肢瘫痪、双侧面 瘫、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做 各种动作,缄默无声,只能以眼球 上下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6、小脑下后动脉 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Wallenberg综合征)。 突然眩晕、呕吐、眼震、吞咽困难、病灶侧软腭 及声带麻痹(∵吞咽、迷走神经) 共济失调(∵前庭小脑纤维受损)

神经病学题库第四章脊髓疾病

神经病学题库(第四章脊髓疾病)

————————————————————————————————作者:————————————————————————————————日期:

第四章脊髓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患者男,41岁,四肢无力伴双上肢疼痛5天就诊。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1级, 四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病理征( ),尿潴留。病变位于: A.高颈髓段 B.颈膨大 C.胸髓段 D.腰膨大 E.周围神经 2.患者脐右侧阵发性疼痛半年,右下肢无力3个月。左侧腹股沟以下痛觉减退,触觉存在,右下肢肌力3~4级,腱反射亢进,右Babinski征(+)。病变水平在: A.脊髓右半侧T10水平 B.脊髓左半侧T10水平 C.脊髓右半侧T12水平 D.脊髓左半侧T12水平 E.脊髓L1完全横贯性损害 3.脊髓节段的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脊髓可分成30个节段 B.C5~T2节段组成颈膨大部 C.L 1 ~S2节段构成腰膨大部 D.脊髓园锥部由S3~尾节组成 E.高颈髓部包括C1~4节段

4.脊髓交感中枢位于: A.C5~8侧角 B.C8~T1侧角 C.C 8 ~T12侧角 D.C8~L2侧角 E.T2~L3侧角 5.脊髓副交感中枢位于: A.T3~L3侧角 B.L3~S3侧角 C.S1~ 5侧角 D.S2~5侧角 E.S2~4侧角 8.急性脊髓炎不应出现的症状体征是:A.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 B.脊髓休克 C.脑脊液蛋白增高 D.压颈试验通畅 E.眼球震颤 9.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最常损害的脊髓节段是: A.颈膨大部 B.T3~5节段 C.T7~10节段 D.腰膨大部 E.园锥部 10.急性脊髓炎的表现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散发,多见于青壮年 B.病前可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C.可先出现病灶相应部位根痛及束带感

神经病学题库第五讲脑血管疾病

神经病学题库(第五讲--脑血管疾病)

————————————————————————————————作者: ————————————————————————————————日期:

第五章脑血管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女患,62岁,晨起出现讲话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日后病情渐加重。血压148/80mmHg,意识清,Broca失语,右侧偏瘫。可完全排除的诊断是: A.脑栓塞 B.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C.短暂脑缺血发作 D.脑出血 E.腔隙性梗死 2.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失写 B.眩晕 C.构音障碍 D.复视 E.交叉瘫 3.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 A.对侧上肢或下肢无力或轻偏瘫 B.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C.失语 D.同侧单眼失明 E.对侧偏瘫

4.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 A.眩晕 B.耳鸣和耳聋 C.跌倒发作 D.吞咽困难 E.复视 5.患者60岁,突然不能说话,右侧肢体无力,约5~6分钟恢复,反复发作,发作后检查无神经系统体征。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A.局灶性癫痫发作 B.脑栓塞 C.癔病发作 D.颈内动脉系统TIA E.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6.下列哪支血管闭塞最易导致偏瘫: A.小脑后下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脊髓前动脉 D.小脑下前动脉 E.大脑前动脉 7.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最常发生于下列哪支动脉: A.大脑前动脉 B.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 C.基底动脉 D.大脑后动脉 E.椎基底动脉 8.患者58岁,突然右眼失明,左上肢无力,2日后视力略好转,但左侧肢瘫加重。查体:血压140/90mmHg,意识清,左侧中枢性面舌瘫、肢体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阻塞的血管是:

名老中医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精选

名老中医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精选 心脑血管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活方式病,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健康,现在年龄对它的影响已经不再那么重要,现在20多岁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已大有人在,好在现在有不少的中医方法可防治。 一、非食用方 1、桃枝柳枝汤 【配方】蓖麻仁10克,桃枝、柳枝、桑枝、槐枝、椿枝、茄根各30克。 【用法】水煎取汁,熏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1-2个月。 【功效】活血通络。主治脑卒中(中风)后手足不遂。 2、桂枝伸筋草汤 【配方】桂枝、伸筋草、附片、干姜、红花各15g。 【用法】煎后去渣,混入温水用按摩足浴盆浸泡双足20分钟,10天一疗程,每日二次。 【功效】活血通络,理筋透骨,主治脑卒中(中风)后手足痉挛(抽搐)。 3、首乌枸杞汤 【配方】何首乌30克、赤芍药、泽泻各15克,黄芪、丹参、山楂各20克,桃仁、虎杖各10克。 【用法】将上药加清水适量,浸泡20分钟,煎数沸,取药液与1500毫升开水同入脚盆中,趁热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2次,每次2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补肾健脾,活血通络。缓解胸痹、胸痛、心痛、脑卒中(中风)后手足不遂、眩晕、胸脘痞闷、肢体沉重等症状。 4、芥末汤 【配方】芥末40-100克。 【用法】将芥末先以少量水调成糊状,直至出现芥子油气味,倒入盆中,冲入温水适量,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 【功效】活血通络,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二、食用方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处方: 1、对有畏寒怕冷、气短乏力等症状的属于气虚阳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可选择一些有甘温补益之功的羊肉、鸡肉、兔肉、桂圆以及大豆制品; 2、有性情急躁、手足心热、食少、便干、水肿等症状的属于阴虚内热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可适当选择一些有补虚、除热、和脏腑之功的鸭肉、鹅肉以及百合、山药、糯米及绿豆制品。 3、有益气、温补、活血之功的中药,如人参、黄芪、丹参、当归等对体虚、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体征的心脑血管病人来说较为适宜。 4、有明显气血不足的心血管病患者,冬季可进补阿胶;有怕冷、腰酸等阳虚征候的,可配入黑芝麻、核桃仁;平时脾胃虚弱者,可加入陈皮、山药煎液(陈皮10克、山药15克煎),以防伤胃。 中医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健康要点: 1、泡足的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 大多数中药含有鞣酸,对脚趾甲有软化作用,因此泡足的时间以15分钟左右为好,最长不要超过2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足部感觉迟钝,因此水温以35℃左右为好,以免烫伤。 2、泡脚大多选择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 可根据不同情况再适量添加药物,如丹参、红花等。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药的剂量和配比是关键,患者不要擅自配用,自作主张。 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病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疗效确切。即使在医学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在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神经病学题库(第四章脊髓疾病)

第四章脊髓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患者男,41岁,四肢无力伴双上肢疼痛5天就诊。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1级,四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病理征( ),尿潴留。病变位于: A.高颈髓段 B.颈膨大 C.胸髓段 D.腰膨大 E.周围神经 2.患者脐右侧阵发性疼痛半年,右下肢无力3个月。左侧腹股沟以下痛觉减退,触觉存在,右下肢肌力3~4级,腱反射亢进,右Babinski征(+)。病变水平在:A.脊髓右半侧T10水平 B.脊髓左半侧T10水平 C.脊髓右半侧T12水平 D.脊髓左半侧T12水平 E.脊髓L1完全横贯性损害 3.脊髓节段的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脊髓可分成30个节段 B.C5~T2节段组成颈膨大部 C.L1~S2节段构成腰膨大部 D.脊髓园锥部由S3~尾节组成 E.高颈髓部包括C1~4节段 4.脊髓交感中枢位于:

A.C5~8侧角 B.C8~T1侧角 C.C8~T12侧角 D.C8~L2侧角 E.T2~L3侧角 5.脊髓副交感中枢位于: A.T3~L3侧角 B.L3~S3侧角 C.S1~5侧角 D.S2~5侧角 E.S2~4侧角 8.急性脊髓炎不应出现的症状体征是:A.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 B.脊髓休克 C.脑脊液蛋白增高 D.压颈试验通畅 E.眼球震颤 9.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最常损害的脊髓节段是:A.颈膨大部 B.T3~5节段 C.T7~10节段 D.腰膨大部 E.园锥部 10.急性脊髓炎的表现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A.散发,多见于青壮年 B.病前可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C.可先出现病灶相应部位根痛及束带感 D.急性发生脊髓横贯损害症状

习题集→神经病学→脊髓病变

习题集→神经病学→脊髓病变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半侧脊髓病变出现病变水平以下 A.同侧运动、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 B.对侧运动、痛温觉障碍,同侧深感觉障碍 C.同侧运动、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D.同侧运动、对侧深浅感觉障碍 E.同侧运动、痛温觉和深感觉障碍 正确答案:C 您选择的答案: 第2题不属于脊髓压迫症的疾病是 A.脊髓和神经根原发性肿瘤 B.急性硬膜外脓肿 C.椎管狭窄 D.脊柱转移性肿瘤 E.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正确答案:E 您选择的答案: 第3题脊髓休克常见于 A.脊髓肿瘤 B.急性脊髓炎 C.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D.脊髓空洞症 E.脊髓血管畸形 正确答案:B 您选择的答案: 第4题患者男,25岁。不慎被汽车撞伤,当时昏迷,醒后感四肢麻木无力。查:神清,四肢中枢性瘫,颈4以下的深浅感觉障碍。受损部位可能是 A.颈膨大 B.腰骶膨大 C.胸髓 D.颈膨大以上颈髓 E.脑挫裂伤 正确答案:D 您选择的答案: 第5题脊髓硬膜外压迫性病变的特点是 A.以神经鞘瘤多见,表观为损痛-脊髓半横断-脊髓全横断损伤过程 B.以血管畸形多见,表现为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 C.以室管膜瘤多见,表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D.以转移瘤多见,早期局部疼痛显著,脊髓受压症状出现相对较晚 E.以炎症多见,急性期表现为脊髓休克 正确答案:D 您选择的答案: 第6题高位截瘫病人排尿障碍表现为 A.尿失禁 B.尿潴留 C.无尿 D.尿崩症 E.少尿 正确答案:A 您选择的答案: 第7题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指 A.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贯性损害 B.椎管内占位病变而引起的脊髓受压 C.脊髓血管的发育异常 D.脊髓先天发育异常,胚胎期神经管关闭不全 E.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正确答案:A 您选择的答案: 第8题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鉴别点是 A.四肢瘫 B.腱反射消失 C.肌张力低 D.无病理征 E.括约肌障碍 正确答案:E 您选择的答案: 第9题脊髓圆锥病变和马尾神经根病变的临床症状的不同点是 A.有否锥体束征 B.有否下肢瘫痪 C.有否病理征 D.有否腹壁反射改变 E.有否括约肌障碍 正确答案:B 您选择的答案: 第10题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鉴别点是

中医如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如何治疗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是西医的名词,但是如果是血瘀,可以活血化瘀,但是问题是,所有心脏区域和头部的不适症状都是血瘀造成的吗,实践告诉我们,很多都不是。原因是什么,病根在哪里?这些只有中医可以解答。 头部不适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头困重等。心脏区域症状包括:胸闷、胸疼、心烦、自觉心跳、心中恐慌、心跳过缓和过快。以上症状,人五脏六腑病,皆可导致。这就需要整体论证,治疗。且心脑血管病,多属于身体虚弱,在补养调理身体方面,中医有极大的优势。 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多优势 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病往往同一时间使用到很多种中药材料,而这些中药材料都有活血化瘀; 抗血栓形成、溶解血栓作用,并能降脂抗凝、降低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防治心脑动脉硬化;通络解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心脑血管痉挛,增加心脑血供的功效。 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发生的根源就是血管硬化狭窄或梗阻,血液粘稠度高,血流不畅,心、脑、肾等脏器及组织供血不足,导致发生头痛、头晕、心慌、气短、乏力、失眠的一系列轻微临床症状,患者往往不予重视,忽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致病情进行性进展,严重者出现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是一组危害性极强的高发病种,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此类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其结果导致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失治误治。因此专家呼吁科学规范正确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疾病已到刻不容缓。 中医治疗此类疾病的核心是根据疾病个体差异,在辨治疾病过程中,一辨疾病的基本脉症,二辨疾病的病变属性,三辨疾病的或然疾病,重视患者体质的差异性,辩证施治,修复血管内皮细胞,增强血管内皮抗血栓形成能力,改善血液粘稠度,恢复全身气血循环,打破了传统“血压高了降血压、血糖高了降血糖、血脂高了清血脂、血管堵了做支架、支架不行就搭桥”的疗法,助心脑血管病、动脉硬化症患者健康长寿。 中医药学防治疾病的突出特点是整体观念,它具有一种药物从多方面治疗疾病的优势。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胶囊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心脑血管病的病机到今天的年青宝,成功的将中医药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溶解血液酸脂垃圾、软化血管,不仅能改善血液黏稠凝聚,还能维护血管内皮功能。 动脉硬化早就医、早治疗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当今中老年最常见的血管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在局部的表现,在我国中老年发病率极高,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心悸、胸闷、气短、胸痛,甚至濒死感,病变侵及肢体动脉表现为患肢无力疼痛、间歇性跛行、小腿麻木、寒冷、沉着感、指、趾甲变厚、干枯变黑,严重时动脉血管

神经病学习题及答案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B) 考试科目:神经病学考试类别:初修 适用专业 学号: 姓名: 专业: 年级: 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系统中,中枢神经系统主管( ),(); 周围神经系统主管()。 2、( )、( )、()共同管理眼球运动,合成眼球运 动神经。 3、对癫癎具有特异性得辅助检查就是(),对神经与肌肉疾病具有特异性 得辅助检查就是( )、 4、运动神经元疾病得分型中最常见得类型就是( )。 5、检查失语症得前题条件就是( ),(),( )。 6、交叉性感觉障碍就是()与( )受损所致。 7、霍纳综合征表现为( ),(),( ),()。 ( ),()、

A、出血 B、感染 C、头痛D、脑疝 2、两脚并拢直立,然后闭目,称为( ) A、拉塞格氏征 B、昂伯氏征 C、克匿格征D、霍夫曼征 3、脑梗死不应出现得症状及体征就是( ) A、意识不清B。头痛 C、肢体瘫痪 D、脑膜刺激征 4、重症肌无力运动障碍得特点就是( ) A、持续无力B、早期出现肌萎缩 C、全身肌肉平均受累 D、波动性肌无力 5、影响意识最重要得结构就是( ) A、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 B、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C。 大脑半球D。小脑 6、震颤麻痹出现得神经症状就是( ) A、肌肉萎缩 B、书写痉挛 C、运动减少 D、病理征阳性 7、面瘫患者伴有听觉过敏,舌前2/3得味觉减退,其损伤平面在( ) A、膝状神经节平面B、镫骨肌支平面 C、茎乳孔以下D、鼓索平面 8、肌萎缩侧索硬化与颈髓空洞症共有得症状就是( ) A、膀胱直肠功能障碍B、分离性感觉障碍 C、直立性低血压D、手得小肌肉萎缩,巴彬斯基氏征阳性 9、TIA发作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与视网膜得功能缺损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 A、1分钟B、3小时C、12小时D、24小时 10、患者突然发生面部歪斜,右侧额纹消失,右眼裂较左侧大,露齿口角偏向左侧,可能就是() A、右侧周围性面瘫 B、右侧中枢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左侧中枢性面瘫 11、踝反射得反射中枢在( ) A、C2-3 B、T10-12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Neurology 名词解释 ●缺损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刺激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刺激后引起的过度兴奋的表现。 ●释放症状:是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断联休克症状: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 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眼震;②病灶侧 软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同侧额部无汗);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缺血。 ●闭锁综合征:即去传出状态,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表现为双侧中枢性瘫痪,只能以眼 球上下运动或瞬目示意,不能说话,双侧面瘫,四肢全瘫,但意识清醒,语言理解能力无障碍。 ●Weber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表现为病灶侧除外直肌 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四肢瘫痪。 ●Brown-Sequard综合征:即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 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Millard-Gubler综合征: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 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一个半综合征: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 同时受累,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但可以外展。 ●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系统,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椎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 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功能是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冲动至下运动神经元,并控制和支配其活动,损伤后可产生中枢性瘫痪(痉挛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轴突,是接受锥体系统、 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冲动的最后通路,是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通路,损伤可产生周围性瘫痪(迟缓性瘫痪)。 ●去皮质综合征:因双侧皮质广泛受损导致皮质功能减退或丧失,皮质下功能仍保留。表 现为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锥体束征阳性,姿势呈去皮质状态(上肢屈曲内收,下肢伸直、足屈曲)。 ●真性球麻痹:即延髓麻痹,是一侧或双侧舌咽、迷走神经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唇、腭、 舌和声带麻痹或肌肉无力导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咽反射消失。 ●假性球麻痹:是指当双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出现的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而咽反射存在 的现象。 ●Broca失语:即运动性失语。由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 非流利,口语理解能力相对保留,有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Wernicke失语:即感觉性失语。由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严重听理解 障碍,听觉正常,表达流利但难以理解,言语混乱,有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晕厥:由于大脑半球及脑干血液供应减少,导致伴有姿势张力丧失的发作性意识丧失,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 2、椎-基底动脉系统 (二)脑梗死 包括: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 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 (7)其他 2、脑栓塞 (1)心源性 (2)动脉源性 (3)脂肪性 (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 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4、脑分水岭梗死 5、出血性脑梗死 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 moyamoya病,动脉夹层 等) 7、原因未明

(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 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四)慢性脑缺血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1、动脉瘤破裂 (1)先天性动脉瘤 (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3)感染性动脉瘤 (4)其他 2、脑血管畸形 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4、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5、原因未明 (二)脑出血 1、高血压脑出血 (1)壳核出血 (2)丘脑出血 (3)尾状核出血 (4)脑叶出血 (5)脑干出血 (6)小脑出血 (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 (8)多灶性脑出血 (9)其他

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 3、淀粉样脑血管病 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 5、瘤卒中 6、脑动脉炎 7、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 8、原因未明 (三)其他颅内出血 1、硬膜下出血 2、硬膜外出血 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 (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 (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 (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 (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 (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 (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 (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 (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 四、高血压脑病 五、颅内动脉瘤 (一)先天性动脉瘤 (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 (三)感染性动脉瘤 (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神经病学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概述 脑血管疾病(cereborvascular disease, CVD)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其中,脑卒中(stroke)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 CVD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并且存活者中50%-70%患者遗留有严重残疾。 ●脑血管疾病分类 脑血管疾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持续时间或病理性质的不同,有多种分类方法。我国1995年将CVD分为10类。 ●脑血管病的病因: 各种原因如动脉硬化、血管炎、先天性血管病、外伤、药物、血液病及各种栓子和血管流动力学改变都可以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脑血管疾病。根据解剖结构和发病机制,可将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归为以下几类: 1.血管壁病变 2.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4.其他病因:癌栓子 ●诊断及治疗原则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一、定义 TIA是至历时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活动功能缺失症状,每次发作可几分钟至一小时,但<24h。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真正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1、微栓塞 来源主要是颈内A硬化性狭窄处的附壁血栓或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胆固醇结晶。 2、脑血管痉挛 脑A硬化狭窄可形成涡流,刺激血管壁发生血管痉挛。 3、血液成分,血流动力学改变 即上面提到的RBC增多症,脑膜白血病,高脂血症,低BP,心律失常。 4、脑内血管炎或小灶性出血,颈椎病等。 三、临床表现 ●TIA多见于50-70岁年龄组病人。 ●突然短暂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 ●发作不超过24h,可数分钟,数小时。 ●恢复快,不留后遗症状。 ●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对恒定。 按其血管分布可分为颈内A系统和椎-基底A系统: 1.颈内A系统: 症状多种多样。 特征性表现:可为单瘫,偏身瘫(大脑中A),BROCA失语,偏身感觉障碍 HORNER征:眼睑下垂,眼球内陷,同侧面部不出汗。

脑血管病教案

科室神经内科教师职称医师学时3 掌握:、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象学检 教学目 查、诊断、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的与要 熟悉:、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义、病求 因病机、辅助检查 学时主要内容(按教学大纲要求) 分配

一、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1.血管壁病变2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3血液成份和血液流变学改变4其他病因。 三、诊断与治疗原则 脑血管病的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1.挽救生命2?降低残疾3.预防复发4.提高生活质量 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概述: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 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 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 病因与发病机制: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 心脏病、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种病因及 多种途径有关,主要的发病机制有:血流动力学说微栓 子学说 诊断及鉴别诊断:癫痫的部分性发作梅尼埃病 阿-斯综合征 治疗:是急症发病后2?7天内为卒中的高风险期,对 患者进行紧急评估与干预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 1.短期卒中风险评估 2.药物治疗 五、脑梗死。 1.定义:35 5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2.脑梗死的病因分型目前主要采用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型、其他病因型、不明原因型 3.辅助检查 1 )检查:多数病例发病24小时后逐渐显示低 密度梗死灶,发病后2?15日可见均匀片状或楔形的明显低密度灶 2)核磁共振():可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脑干、小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形成等,梗死灶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出血性梗死时T1相有高信号混杂3):对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痉挛或血管侧枝循环建立情况有帮助,目前也有用于溶栓治疗监测 4.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诊断 中年以上的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患者 静息状态下或睡眠中急性起病,一至数日内出现 局灶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神经病学题库(第四章脊髓疾病)

第四章脊髓疾病 、选择题 【A型题】 1 ?患者男,41岁,四肢无力伴双上肢疼痛5天就诊。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1 级,四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病理征(),尿潴留。病变位于: A. 高颈髓段 B. 颈膨大 C. 胸髓段 D. 腰膨大 E周围神经 2 .患者脐右侧阵发性疼痛半年,右下肢无力3个月。左侧腹股沟以下痛觉减退, 触觉存在,右下肢肌力3~4级,腱反射亢进,右Bab in ski征(+)。病变水平在: A. 脊髓右半侧T io水平 B. 脊髓左半侧T io水平 C?脊髓右半侧T12水平 D. 脊髓左半侧T12水平 E. 脊髓L1完全横贯性损害 3. 脊髓节段的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 脊髓可分成30个节段 B. C5~T2节段组成颈膨大部 C. L1~S2节段构成腰膨大部 D. 脊髓园锥部由@~尾节组成

E. 高颈髓部包括C1~4节段 4. 脊髓交感中枢位于: A. C5?8侧角 B. C8~T i 侧角 C. C8~T i2 侧角 D. C8~L2 侧角 E. T2?匕侧角 5. 脊髓副交感中枢位于: A. T3~L3 侧角 B. L3?S3侧角 C. S?5侧角 D. S2~5侧角 E. ??4侧角 8. 急性脊髓炎不应出现的症状体征是: A. 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 B ?脊髓休克 C. 脑脊液蛋白增高 D. 压颈试验通畅 E. 眼球震颤 9.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最常损害的脊髓节段是: A. 颈膨大部 B. T3?5节段 C. T7?io节段 D. 腰膨大部 E. 园锥部 10. 急性脊髓炎的表现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 散发,多见于青壮年

神经病学习题集

目录 第二章神经系统得解剖、生理及病损得定位判断 (3)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得常见症状 (11)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得诊断原则 (16) 第七章头痛 (18) 第八章脑血管疾病 (23) 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30) 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33) 第十二章运动障碍性疾病 (37) 第十三章癫痫 (42) 第十四章脊髓疾病 (50) 第十五章周围神经疾病 (57) 第十七章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 (63) 第二章神经系统得解剖、生理及病损得定位判断 一、单选题 1.大脑皮质运动区比改变得瘫痪多变现为 A.单瘫或不均等偏瘫 B.完全性均等性偏瘫 C.交叉性瘫 D.四肢瘫 E.截瘫 2.双侧旁中央小叶及其附近中央前后回受损 A.下肢感觉障碍 B.下肢瘫痪 C.面舌及上肢感觉障碍 D.面舌及上肢瘫痪 E.痉挛性截瘫,复合性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 3.易出现“三偏”综合征得病损部位在 A.脊髓 B.脑干 C.小脑 D.丘脑 E.内囊 4.脑桥病变得最特征性临床表现就是 A.受损范围广泛 B.常有剧烈面痛 C.瞳孔常散大 D.上下肢瘫痪在面瘫得对侧 E.多有昏迷或抽搐 5.调节内脏活动与内分泌活动得皮质下中枢就是 A.上丘脑 B.延髓 C.下丘脑 D.丘脑

E.底丘脑 6.脑干病损就是瘫痪得特点就是 A.完全性均等性偏瘫 B.单瘫 C.截瘫 D.交叉性瘫痪 E.伴明显肌肉萎缩 7.Weber syndrome得病损部位就是 A.中央前回 B.皮质脊髓束 C.脑桥 D.延髓 E.中脑 https://www.doczj.com/doc/de2034053.html,lard-Gubler syndrome得表现不包括 A.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 B.病灶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C.对侧舌下神经瘫痪 D.对侧中枢性偏瘫 E.眼球侧视运动障碍 9.交叉性感觉障碍得病变水平位于 A.中脑上丘 B.中脑下丘 C.脑桥 D.延髓 E.颈髓 10.病变对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伴自发性疼痛或不自主运动,其病变部位在 A.顶叶感觉皮质 B.内囊或基底节内 C.丘脑 D.中脑 E.脑桥 11.内囊受损得感觉障碍特点就是 A.对侧单肢感觉减退或缺失 B.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 C.对侧偏身感觉减退伴有自发性疼痛 D.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伴感觉过度 E.交叉性感觉减退或缺失 12.某患者双上肢痛温觉障碍,触觉与深感觉正常,病损部位在 A.双侧C5~T8后根 B.右侧C5~T8前根 C.双侧臂丛 D.C2~T2脊髓前连合 E.双侧颈膨大后索 13.脊髓颈膨大横贯性损害引起 A.四肢中枢性瘫痪 B.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C.截瘫 D.单瘫 E.偏瘫 14.胸髓横贯性损害引起 A.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B.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C.一侧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D.四肢瘫 E.偏瘫 15.脊髓前角细胞病损得瘫痪特点就是 A.单瘫 B.节段型分布得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伴感觉障碍 C.节段型分布得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不伴感觉障碍 D.四肢远端肌肉瘫痪 E.截瘫 16.骶髓病变时,通常不应出现得情况就是 A.尿便障碍 B.肛门反射消失 C.马鞍形感觉障碍 D.病理征阴性 E.下肢严重瘫痪 17.脊髓休克现象发生时,下列哪项不应出现 A.截瘫 B.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C.尿便障碍 D.腱反射亢进 E.病理征阴性 18.哪项可能不就是脊髓病变引起得瘫痪 A.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B.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C.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