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草间弥生艺术作品中的童趣情节

浅谈草间弥生艺术作品中的童趣情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016874212.html,

浅谈草间弥生艺术作品中的童趣情节

作者:满珍

来源:《大观》2014年第11期

摘要:在西方现代艺术运动发展中,涌现出了许多充满“童趣”的艺术作品,对于很多创造性的艺术家们来说,“童趣化”作品的呈现更是是其艺术创作的灵感与指引方向。不可否认,艺术作品会受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内在修养,创作手法、时代环境等内外因素交互的制约,但即便如此,艺术家们身上的童心和野性也能够通过艺术这种表现形式在其作品中幻化呈现。其中,草间弥生这位超越执念的艺术家,从她的作品和言论中不仅可以看到她对于圆点的执念,对于艺术创作之路的执着,也同时讲述着她“童年”成长时的孤独痕迹。

关键词:草间弥生;艺术创作;超越执念;童趣化

作为第一位研究现代艺术家与儿童艺术之间关系的学者美国现代艺术史教授范伯格,他发现很多艺术大师都拥有儿童艺术画册,他们收藏、研究并借鉴甚至模仿儿童艺术作品。作为一种表象,绘画中的童趣风格源于艺术家内心深处难以释怀的情感,通过艺术创作释放并升华。草间弥生(Yayoi Kusama)是圆点的创造者,被英国《泰晤士报》选为“20世纪200名最伟大的艺术家”,这位被认为是日本现存的最伟大的艺术家,作为纽约前卫艺术的先锋人物之一的亚洲女子,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特有的童趣意味,可以将其作为解读她艺术人生中灵感之源的创作自述。她的愿望就是将其内在湧发的心意传达到世界和宇宙。希望大家可以从作品中看到她对和平的冀望,希望全世界不再出现纷争与战火。

一、孤独的童年时期

对一位艺术家来讲,孤独也并非完全不幸,因为伟大的艺术常常陷入巨大的自我挣扎的痛苦之中,这种痛苦的形成不仅是指身体的损害、生活上的困顿、甚至是心理与精神上的病痛与煎熬,他们面对艺术人生意义上的探寻,也更趋向于一种灵魂的自我救赎。草间弥生在一九二九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家族事业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苗圃批发商,这让她从小对植物就很有兴趣。十岁即立志当艺术家的草间,也一直受到母亲管教问题及保守家庭观念的困扰。她从小为幻觉所苦,不断反复绘制圆点,是为了让自己从恐惧中解放出来。但是,她从没想到自我消融的圆点,竟会成为她征服世界的秘密武器。草间弥生在运用重复的创作手法来表达对于圆点的执念时,似乎也传达出她极为自我的表现主义式的性格。在自传与访谈中,草间不止一次提到母亲拘谨严格的个性,及男女关系混乱的父亲。这些经验后来变成她精神创伤的重要来源,她开始痛恨男性阳具,也对女性性器冷感,对性的恐惧一直伴随她至今。然而,对于艺术家来说,也许经历痛苦、悲怆也是其创作灵感积累的方式,不能片面的理解不幸与艺术的不解之缘。要知道,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而美的事物本身就含有悲情的成分。

二、幻视之多彩多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