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练习题及答案要点

《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练习题及答案要点

《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练习题及答案要点
《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练习题及答案要点

电路分析基础

第一章

一、

1、电路如图所示, 其中电流I 1为 答( A ) A 0.6 A

B. 0.4 A

C. 3.6 A

D. 2.4 A

2、电路如图示, U ab 应为 答 ( C )

A. 0 V

B. -16 V

C. 0 V

D. 4 V

3、电路如图所示, 若R 、U S 、I S 均大于零,,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 答( B ) A. 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与电流源供出功率 B. 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 C. 电阻与电压源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 D. 电阻吸收功率,供出功率无法确定

U

I S

二、 1、

图示电路中, 欲使支路电压之比

U U 1

2

2=,试确定电流源I S 之值。

I S

U

解:

I S

由KCL 定律得: 2

23282

22U U U ++=

U 248

11

=

V

由KCL 定律得:04

2

2=+

+U I U S

11

60

-

=S I A 或-5.46 A 2、用叠加定理求解图示电路中支路电流I ,可得:2 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I '=2/3A;

4 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I "=-2A, 则两电源共同作用时I =-4/3A 。

3、图示电路ab 端的戴维南等效电阻R o = 4 Ω

;开路电压U oc = 22 V 。

b

a

2

解:U=2*1=2 I=U+3U=8A Uab=U+2*I+4=22V Ro=4Ω

第二章

一、

1、图示电路中,7 V 电压源吸收功率为 答 ( C )

A. 14 W

B. -7 W

C. -14 W

D. 7 W

2、图示电路在t =0时开关闭合,t ≥0时u t C ()为 答 (D )

A. ---1001100(e )V t

B. (e )V -+-505050t

C. --100100e V t

D. ---501100(e )V t

u C

3、图示桥式电路中,已知t U u ωcos m s =,欲使图中u =0,应满足的条件为 答( A )

A.

C

L R R =

21 B.

LC R R 221ω=

C. C

R L R ωω2

1=

D. C

R L R ωω1

2=

2

u

二、 1、

试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U 。

解:

电路可分为图1和图2单独作用

图1

U 1=-3v

图2 U 2=-

2

49

+ ×(4×4)=-3V

U=U 1+U 2=-6v 2、

图示电路在换路前已达稳态。当t =0时开关断开,求t ≥0的u t C ()。

100u C

解:Uc(0)=100v

Uc(∞)=

40

150

×20=75v 10RC ==τ

Uc (t )=75+25e-0.1t

3、求:示网络ab 二端间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Ω1a

b

解:化简如图:

a

b 1A

可得:34OC =U 3

50=R Ω

等效电路为:

Ω5

a

b V 3

4

第三章

一、

1、电路如图所示, 支路电流I AB 与支路电压U AB 分别应为 C

A. 05. A 与1 V

B. 1 A 与2 V

C. 0 A 与0 V

D. 15. A 与3V

2、若负载所取的功率P 为72kW ,负载的功率因数角为?4.41(电感性,滞后),则其视在功率为 B

A. 54kVA

B. 96kV A

C. 47.6kV A

D. 108.9kV A

3、电路如图所示,电容初始电压为零,开关在t =0时闭合,则t ≥0时u t ()为

A. (e )V .105--t

B. (e )V .105+-t

C. (e )V 12--t

D. (e )V 12+-t

14

F

二、

1、应用叠加定理可求得图示电路中端口电压u ab =_5/3_____V+__1/3____V 。

ab a

b

+

-

2、

电路如图所示, 电流分别为I 1=-5A 、I 2=-6A 、I 3=3A 、I 4=2A 。

6Ω9Ω

3、

已知某正弦量u t =--?10120sin()ωV ,若以

1

2

0∠?代表cos ωt ,则该正弦电压对应的有效值相量 U

=____________ V 。 第四章

一、

1、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 1 = 10V ,R 1 = 2Ω,R 2 = 4Ω,R 3 = 5Ω,U s2 = 4V ,U s3 = 20V ,

求:cd 两点间的开路电压U cd 。

U 1

U cd

c d

解:由KVL 得:U 1=I 1R 1+I 1 R 2+U S2 2I 1+4I 1+4=10 I 1=1A

Ucd-Us 2-R 2I 1+Us 3=0 Ucd=4+4-20=-12V 2、

电路如图所示,当t =0时开关由接a 改为接b ,求u t (),t ≥0。

3V 05.H

解:u ()V 08=- u ()∞=0 τ=

=0521

4

.s u t t ()e V =--84 t ≥0

二、

1、

电路如图所示, 其等效电路应为

A. -1 V 电压源

B. -3 V 电压源

C. 2 V 电压源

D. 6 V 电压源

答( C )

2、

图示正弦交流RLC 串联电路,已知电压有效值100=U V ,200=L U V ,120=C U V ,则R U 等于

A.

260V B.220-V C.60V D.420V

答 ( C )

L u R

u C

3、

图示电路中u C ()V 02=。则t ≥0的u t C ()为 B A. (e

)V 42110

--t B. (e )V 42512

--t C. (e )V 108110

--t D. (e )V 108512

--t

10V

u

C

第五章

一、

1、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开路电压?-∠=4520O C

U ,戴维南等效(复)阻抗200=Z Ω。

A

02?∠

a

b

2、

当负载接于图示二端电路a 、b 端时,负载可能获得的最大功率

为 4.5 W ,此时,负载电阻为 2 Ω。

Ω

1

3、

已知某全响应为i t L t ()(e )=--

10152

A ,t ≥0。则其中的

零状态响应分量为1012

(e

)A --

t

零输入响应分量为--

52e A

t ,

暂态响应分量为--152e

A

t ,

稳态响应分量为10 A 。

4 、画出u t t t ()

[()()]V =--εε4

的波形

s

10

二、

1、

图示线性网络N,只含电阻

(1)若i s =8A , u s =12V 时, u o =8V ; 若i s =-8A , u s =4V 时, u o =0

求:当i s =20A , u s =20V 时, u o =? (2)若所示网络N 含有一个电源,

当 i s =0,u s =0时,u o = -12v ,所有1中的数据仍有效。 求:当i s =10A, u s =20V 时, u o =?

2、

图示电路在换路前已达稳态。当t =0时开关接通,求t >0的i t ()。

42u C

解:Uc (0)=42×3=126v Uc(∞)=0

6RC ==τ×100×103×10-6

=0.6S

i(0+)=

6

)

0(Uc =21mA i(∞)=42mA

i(t)=42+(21-42)e-0.6t

3、

试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U 。

第六章

一、

1、将一个10 k Ω、4 W 的电阻接于直流电路,则该电阻所允许的最大电流与最大电压分别

A. 200 mA, 200 V

B. 20 mA, 200 V

C. 20 mA, 20 V

D. 200 mA, 20 V

答( B )

2、电路如图所示, 支路电流I AB 与支路电压U AB 分别应为

A. 05. A 与1 V

B. 1 A 与2 V

C. 0 A 与0 V

D. 15. A 与3V

答( C )

3、电路如图所示,电容初始电压为零,开关在t =0时闭合,则

t ≥0时u t ()为

A. (e )V .105--t

B. (e )V .

105+-t C. (e )V 12--t D. (e )V 12+-t

14

F 答( C )

二、

1、

画出图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a b

2、

试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I

3、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试用叠加定理求图中电流L

I 。

V

9j 09?∠

解:电流源?∠09A 单独作用时,

?∠=--?='012j9

j129L

I A 电压源

9j V 单独作用时,

1j9

j9-=-="L

I A ?∠=∴011L

I A

第七章

一、1、

图示电路中u C ()V 02=。则t ≥0的u t C ()为 A. (e

)V 421

10

--t B. (e )V 42512

--t C. (e )V 108110

--t D. (e )V 108512

--t

10V

u

C

答( B )

2、

电路如图所示, 按所标参考方向, 此处U 、I 分别应为-10V 、-1A 。

3、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开路电压?-∠=452.0O C

U ,戴维南等效(复)阻抗ab Z = 20Ω。 A

02?∠

a

b

二、

1、

图示线性网络N,只含电阻

(1)若i s=8A,u s=12V时,u o=8V;

若i s=-8A,u s=4V时,u o=0

求:当i s=20A,u s=20V时,u o=?

(2)若所示网络N含有一个电源,

当i s=0,u s=0时,u o= -12v,所有1中的数据仍有效。

求:当i s =10A, u s=20V时, u o=?

2、

图示电路在换路前已达稳态。当t=0时开关接通,求t>0的i t()。

42

u

C

解:i(t0_)=42?3÷6=21mA

i

(∞)=42×10-3A

t

t

i(t)=i(∞)+[i(0+)-i(∞)]e-τ

=42+(21-42)e-0.6t

τ=6×103×100×10-6=0.6s

=

RC

3、

电路如图所示,求各个电源的功率(以吸收功率为正,供出功率为负)。

I

U S3

10V

解:由kcl 知Us1的电流I 1=5A Us1的功率=5×10=50W 吸收功率

Us2、Us3、Is3回路中,Is3的压降U is3=-U s3+U s2=-5+2=-3V I s3功率=5×(-3)=-15W 供出功率 I s2的压降U 2=U s1+U is3=10-3=7V I s2功率=2×(-7)=-14W 供出功率

流过Us2的电流I 3=5-2=3A Us2的功率=-3×2=-6W 供出功率 Us3中无电流流过I 4=0A Us3功率=5×0=0W Is1的压降U 1=U 2-U s2=7-2=5V Is1功率=3×(-5)=-15W 供出功率

第八章

一、

1、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30100U

V ,?-∠=6020Z Ω,则其无功功率Q 等于

A. 500var

B. 433var

C. 433-var

D. 250-var

答 ( D )

+-U

2 、 电路如图所示, 其等效电路应为

A. -1 V 电压源

B. -3 V 电压源

C. 2 V 电压源

D. 6 V 电压源

答( C )

3、

图示电路中u C ()V 02=。则t ≥0的u t C ()为 A. (e

)V 42110

--t B. (e )V 42512

--t C. (e )V 108110

--t D. (e )V 108512

--t

10V

u

C

答( B )

4、

将一只150 uA 、1 k Ω的表头改制为0.5mA 与5 mA 的两量程电流表,其电路如图所示, 求电阻R 1与R 2的数值。

05.mA

解:R1=

0.0015IgRg ?=5150

=30Ω

R2=001.05.0IgRg ?=5

.0150

=300Ω

第九章

一、

1、若负载所取的功率P 为72kW ,负载的功率因数角为?4.41(电感性,滞后),

则其视在功率为 A. 54kV A B. 96kV A

C. 47.6kV A

D. 108.9kV A

答( B )

2、 图示电路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R ab 应为40Ω。

3 、如图所示, 已知元件A 的电压、电流为U =-5 V 、I =-3 A, 元件B

的电压、电流为U =3 mV 、

I =4 A, 则元件A 、B 吸收的功率为-15W, -0.012W 。

+

-

U

U

4、

图示电路的时间常数τ=L/R 。

I

二、

1、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30sin 275t u ωV ,()?+=30sin 24t i ωA ,

L ω=25Ω, 求:二端网络N 的有功功率P 和无功功率Q 。

+-u 00

075.1830

43075I U ∠=∠∠==Z

ψ=75×4cos00=300W

?=0 var 2、

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04.141U V ,?∠=45100R

U V ,求C

ω1。 Ω

j20R

U

解:.

I =Z .

U =00

45520

4510020Ur ∠=∠=。

=∠=Z 0.

455U 0

045

504.141∠∠=202045-∠ =Z 20+

j20wc

1j

-j20wc 1

j

-=202045-∠ 20+

j 20wc 120+=202[cos450+jsin450

] Wc=101

10wc

1

=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1.名词解释:深度访谈 (参见教材14.4焦点小组讨论及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Interview)常用于定性研究,也就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通过深度访谈可以为几种研究方法收集信息,如口述历史和案例分析。深度访谈是研究者与受访者做一对一的长时间接触,通常会有一个问题的访谈进度表,同时问题的顺序也是事先拟定的。深度访谈的优点是对问题的探讨比较容易深入,特别是有关意见的调查,缺点是不太容易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答: 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访问过程中,由掌握高级访谈技巧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访问,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最常应用于探测性调查。应用范围包括:详细了解复杂行为、敏感话题或对企业高层、专家、政府官员进行访问。 2. 名词解释:“预防接种”理论 (参见13.6预防接种理论)麦奎尔在霍夫兰的研究基础上,发展了“接种”理论(Inoculation Theory)。他们认为,绝大多数人所持有的绝大多数观点都不曾遭遇挑战。因此一遇到相反信息时,他们没有防御能力,所以容易动摇。就如同健康人需要“免疫”一样。有两种免疫方法,一是正面的,如健康饮食、锻炼等;另一种方法就是注射疫苗。 3. 恐怖诉求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提示? 正确答案:(参见13.5恐怖诉求) 答: 当受众接收到一个恐怖诉求后,会进行掂量,然后决定是否改变态度及改变多少。低恐怖诉求最有效而高恐怖诉求最无效。恐怖诉求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动机,他最多不过是一种技巧的运用。 4.名词解释:议程设置 正确答案:(参见12.5议程的设置) 1922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在《舆论》中谈到了媒介对公众感知外部世界影响的重要性,他用了“柏拉图”关于“洞穴”的比喻,说明媒介所提供给我们的现实不是真实的现实,但却构成了我们头脑中图画的基础。媒介议程设置的效果,简言之,大众传媒即使不能决定人们应该怎么想,但至少可以决定人们想什么。议程设置研究不仅对媒介报道议程影响公众议程进行了大量考察,而且将研究的触角伸向媒介报道框架和铺垫,以证明媒介如何影响人们“头脑中的世界”。 5. 简答:简述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四个阶段 (参见教材12.1效果研究的传统) 大体上效果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万能效果论、有限效果论、强效果论,以及协商效果论等。 6.名词解释:意见领袖 正确答案:(参见教材12.2两级传播) 在伊犁县调查中,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意见领袖”的概念。讯息和观念不是直接传向所有人,是常常从广播与报刊流向意见领袖,然后经由意见领袖流

模电试题及答案12

《模拟电子技术》复习题综合(第1、2章) 一.选择题 1、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 D 价元素,形成N 型半导体。A.二 B.三 C.四 D 五 2、在P 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浓度 C 空穴浓度。A .大于 B.等于 C .小于 3、本征半导体温度升高以后, C 。 A.自由电子增多,空穴数基本不变 B .空穴数增多,自由电子数基本不变 C .自由电子数和空穴数都增多,且数目相同 D.自由电子数和空穴数都不变 4、空间电荷区是由 C 构成的。A .电子 B.空穴 C.离子 D.分子 5、PN 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 A. 变窄 B. 基本不变 C. 变宽 D . 无法确定 6、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 C 。A. 正向导通 B .反向截止 C.反向击穿 7、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 B 。 A. 前者反偏、后者也反偏 B. 前者正偏、后者反偏 C. 前者正偏、后者也正偏 D . 前者反偏、后者正偏 8、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 A 。A. 增大 B . 不变 C. 减小 D. 都有可能 9、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 B 从12μA 增大到22μA 时,I C从1m A变为2mA ,那么它的β约为 C 。A. 83 B. 91 C. 100 D . 10 10、晶体管是 A 器件。A.电流控制电流 B.电流控制电压 C.电压控制电压 D.电压控制电流 11、在正常放大的电路中,测得晶体管三个电极的对地电位如图所示,试判断管子的类型和材料。图1为 D ;图2为 A 。[基极电位总是处于中间] A.NPN 硅管 B.P NP 硅管 C .NP N锗管 D.P NP 锗管 12、场效应管是 D 器件。 A .电流控制电流 B.电流控制电压 C .电压控制电压 D.电压控制电流 13、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基极电阻R b的作用是 A 。 A.限制基极电流,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并防止输入信号短路 B.把基极电流的变化转化为输入电压的变化C .保护信号源 D.防止输出电压被短路 14、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集电极电阻Rc 的作用是 B 。 A .限制集电极电流的大小 B.将输出电流的变化量转化为输出电压的变化量 C.防止信号源被短路 D.保护直流电压源E C 15、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输入正弦信号,现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u o 和晶体管集电极电压u c 的波形,二者相位 A 。A.相同 B .相反 C.相差90° D.相差270° 16、NP N管基本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出现了非线性失真,通过减小R b 失真消除, 这种失真一定 ① 0V 5.7V 图 1 ① 9V 2.3V 图2

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课时。(_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程,自小学___.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2.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

《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076)《心理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 一、解释 1.测量:按照一定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2.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3.量表: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用以测量某种事物以确定其数量的连续体。 二、填空 1./ 2.无论是物理特性的测量,还是精神特性的测量,都必须具有(参照点)和(单位)两个要素。 3.量表可以分为(类别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四级水平。 4.要求被试按平时的习惯作出反应而无正确答案的测验称为(典型行为测验)。 5.以预先确定的教学内容为标准,考查被试对于指定的教学目标中的内容或技能掌握程度的测验称为(目标参照测验)。 三、单项选择 1.心理测量的参照点是(①)。 ①人定零点②绝对零点③人定零点和绝对零点④不能确定 2. 一般而言,心理测验的分数属于(②)。 ①类别量表②等级量表③等距量表④比率量表 3.狭义的心理测量是指以(②)为工具的测量。 ] ①调查②测验③实验④口试 四、判断分析 1.心理测量主要用于对人的精神特性的直接测量。(×) 分析:人的心理行为变化无法直接测出,只能通过个人在活动中(具体讲就是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间接推断人的某种精神特性的状况。 2.由于心理测量属于等级量表,因而在应用中只能使用等级量表适用的统计方法。(×) 分析:虽然心理测量属于等级量表,但在应用时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①假设量表上的单位是相等或近似相等,其前提是常态分布的假设;②把测验分数转换到一个有相等单位的量表上,即把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这样就

可以使用等距量表的统计方法。 3,在对心理测验进行区分时,应主要看编制者的目的和测验的实际内容。(√) 分析:由于测验的编制者给要测量的特性所下的操作性定义不同,因而区分测验时不能只看测验的名称,而应主要看编制者的目的和测验的实际内容。 五、简答 1.心理测量的特点是什么 & 答案要点: ①心理测量没有绝对零点,只有人定零点。 ②心理测量的单位不一定相等。 ③心理测量是间接测量。 ④心理测量具有相对性。 ⑤心理测量只能测出欲测心理特性中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而不能测 出其全部。 ⑥心理测量强调客观性。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心理测量的功能。 答题要点: ~ ①理论研究功能:收集研究资料、建立和检验理论假设、实验分组。②应用功能:选拔人才、人员安置、心理诊断、描述评价、心理咨询。③要有实例。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答题要点: ①论点:避免两种错误观点:一是神化心理测验,二是认为心理测验 无用。②应有的认识与态度:心理测验是一种工具、心理测验尚需完善、要严肃慎重对待心理测验。③要有实例。 第二章心理测量的编制 一、解释 1.测验的标准化:在心理测验中,误差因素的控制主要是通过使测验情境对所有人都相同或相似来完成的,进行这种控制的过程就称为测验的标准化,它包括测验内容、实施过程、计分方法和结果解释等方面的标准化。、 } 2.双向细目表:是编制测验的计划表。详细说明测验的内容、测验目标及其水平,以及它们在整个测验中所占比重。它是确定测验题目的内容、覆

模电题库及答案.doc

模拟电子线路随堂练习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 作业1-1 一、习题(满分100分) 1.N型半导体带负电,P型半导体带正电。() 2.以空穴为主要导电方式的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 3.PN结处于正向偏置时,正向电流小,电阻大,处于导通状态。() 4.晶体二极管的反向电压上升到一定值时,反向电流剧增,二极管被击穿,就不能再使用了。() 5.硅二极管两端只要加上正向电压时立即导通。() 6.在本征半导体中,空穴和自由电子两种载流子的数量不相等。() 7.晶体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发射极都不可互换使用。() 8.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的条件是: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9.晶体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即:放大状态,饱和状态,导通状态。() 10.三极管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场效应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器件。() 11.温度升高后,在纯净的半导体中()。 A.自由电子和空穴数目都增多,且增量相同 B.空穴增多,自由电子数目不变 C.自由电子增多,空穴不变 D.自由电子和空穴数目都不变 12.如果PN结反向电压的数值增大(小于击穿电压),则()。 A.阻当层不变,反向电流基本不变 B.阻当层变厚,反向电流基本不变 C.阻当层变窄,反向电流增大 D.阻当层变厚,反向电流减小

一、习题(满分100分) 1.N型半导体()。 A.带正电 B.带负电C.呈中性D.不确定 2.如果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都很大,则该二极管()。 A.正常 B.断路C.被击穿D.短路 3.对于晶体二极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向偏置时导通,反向偏置时截止 B.反向偏置时无电流流过二极管 C.反向击穿后立即烧毁 D.导通时可等效为一线性电阻 4.工作在放大状态的三极管两个电极电流如图,那么,第三个电极的电流大小、方向和管脚自左至右顺序分别为()。 A.0.03mA 流出三极管e、c、b B.0.03mA 流进三极管e、c、b C.0.03mA 流出三极管c、e、b D.0.03mA 流进三极管c、e、b 5.测得电路中晶体三极管各电极相对于地的电位如图,从而可判断该晶体管工作在()。 A.饱和状态 B.放大状态 C.倒置状态D.截止状态 6.PNP型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三个极电位的关系是()。 A.V C>V B>V E B. V C> V E > V BC.V E >V B> V CD.V E >V C>V B 7.PNP型硅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各极对地电位分别是V1=6V,V2=2.7V,V3=2V,则1,2,3分别为()。 A.发射极、基极、集电极 B.集电极、基极、发射极 C.集电极、发射极、基极 D.基极、集电极、发射极 8.测得三极管i b=30μA时i c=2.4mA,而i b=40μA时i c=3mA,则该管的交流电流放大系数β为()。 A.60 B.75 C.80 D.100 9.NPN型硅管各极对地电位分别是V1=6V,V2=2.7V,V3=2V,则1,2,3分别为()。 A.基极、集电极、发射极 B.发射极、基极、集电极 C.集电极、发射极、基极 D.集电极、基极、发射极 10.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可分为三个区,下列不属于工作区的是()。 A.截止区 B.放大区 C.饱和区D.击穿区 11.在放大电压信号时,通常希望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分别为() A.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大 B.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小 C.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 D.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大

《机械设计》课程试题及答案

《机械设计》课程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当一零件受脉动循环变应力时,则其平均应力是其最大应力的 2、三角形螺纹的牙型角α=,适用于,而梯形螺纹的牙型角α=,适用于。 3、螺纹连接防松,按其防松原理可分为防松、防松和防松。 4、带传动在工作过程中,带内所受的应力有、 和,最大应力发生在。 5、链传动设计时,链条节数应选数(奇数、偶数)。链轮齿数应选数;速度较高时,链节距应选些。 6、根据齿轮设计准则,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一般按设计,按校核;硬齿面闭式齿轮传动一般按设计,按校核。 7、在变速齿轮传动中,若大、小齿轮材料相同,但硬度不同,则两齿轮工作中产生的齿面接触应力,材料的许用接触应力,工作中产生的齿根弯曲应力,材料的许用弯曲

应力。 8、蜗杆传动的总效率包括啮合效率η 、效率和效 1 = ,影响蜗杆传动总效率的主要因率。其中啮合效率η 1 素是效率。 9、轴按受载荷的性质不同,分为、、。 10、滚动轴承接触角越大,承受载荷的能力也越大。Array 二、单项选择题(每选项1分,共11分) 1、循环特性r=-1的变应力是应力。 A.对称循环变B、脉动循环变C.非对称循环变D.静2、在受轴向变载荷作用的紧螺柱连接中,为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大螺栓刚度Cb,减小被连接件刚度Cm B.减小Cb.增大Cm C.增大Cb和Cm D.减小Cb和Cm 3、在螺栓连接设计中,若被连接件为铸件,则往往在螺栓孔处做沉头座孔.其目的是( )。 A.避免螺栓受附加弯曲应力作用B.便于安装 C.为安置防松装置 4、选取V带型号,主要取决于。

《中国市场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

《中国市场经济理论》复习思考 题答案要点 第1章 1.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市场经济理论是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上以资源配置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研究资源配置和公平分配而发生的经济关系,以及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规律性。 具体来讲,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如下含义:(1)研究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即如何使资源配置趋向合理,以便发挥其更大的效用;(2)研究市场经济的一般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等;(3)研究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的体制问题,即研究影响市场经济运行的体制要素,包括市场经济的宏观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微观体制;(4)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问题,包括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规则、市场经济运行的场所和规律、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5)研究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包括市场经济的开放效应、对外开放的方式与途径以及WTO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等;(6)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等。 2.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学术界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层次的理论探讨,解决四个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问题: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要发展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怎样发展市场经济;如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化’。经过多年的探索基本解决了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什么样的市场经济两大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任务主要是解决社会主义怎样发展市场经济;如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化”。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大学模电最新最全题库模拟电路考试试题10套和答案

试卷编号01 ……………………………………………………………………………………………………………… 一、填空(本题共20分,每空1分): 1.整流电路的任务是__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直流电________;滤波电路的任务是_滤除脉动直流电中的交流成分_________。 2.在PN结的形成过程中,载流子的扩散运动是由于__载流子的浓度差________而产生的,漂移运动是_______内电场的电场力___作用下产生的。 3.放大器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失真,分别是____线性______失真和非线性__________失真。 4.在共射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使低频区电压增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耦合电容__和旁路电容_______的影响;使高频区电压增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三极管的级间电容________的影响。 5.在交流放大电路中,引入直流负反馈的作用是_稳定静态工作点_________;引入交流负反馈的作用是___稳定增益、抑制非线性失真、___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展宽频带、抑制干扰和噪声__。 6.正弦波振荡电路一般由选频网络__________、__放大电路________、正反馈网络__________、__稳幅电路________这四个部分组成。 7.某多级放大器中各级电压增益为:第一级25dB 、第二级15dB 、第三级60dB ,放大器的总增益为__100________,总的放大倍数为__________。 8.在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动放大电路中,发射极公共电阻R e对__差模输入________信号的放大无影响,对_共模输入_________信号的放大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共模抑制比K CMR为_差模增益与共模增益_________之比。 9.某放大电路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1(在第三页上)所示,当信号频率恰好为上限频率时,实际的电压增益为____37______dB。 二、判断(本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y )构成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基础是PN结,它具有单向导电和反向击穿特性。 2、(y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常用方法主要是负反馈法和参数补偿法。 3、(y )在三极管的三种基本组态中,只有电流放大能力而无电压放大能力的是基本共集组态。 4、(n )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负值,则引入的一定是负反馈。 5、(yn )通常,甲类功放电路的效率最大只有40%,而乙类和甲乙类功放电路的效率比甲类功放电路的效率要高。 6、(n )一般情况下,差动电路的共模电压放大倍数越大越好,而差模电压放大倍数越小越好。 7、(y n)根据负反馈自动调节原理,交流负反馈可以消除噪声、干扰和非线性失真。 8、(y)要使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稳定并使输入电阻增大,则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9、(y)在放大电路中引入电压负反馈可以使输出电阻减小,在放大电路中引入电流负反馈可以使输出电阻增大。 10、(y n)在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应用中,通常,当要求振荡工作频率大于1MHz时,应选用RC正弦波振荡电路。 三、选择(本题共20分,每个选择2分): 1.在放大电路中,测得某三极管的三个电极的静态电位分别为0V,-10V,-9.3V,则此三极管是( A ) A. NPN型硅管; B. NPN型锗管; C. PNP型硅管; D. PNP型锗管; 2.为了使放大电路Q点上移,应使基本放大电路中偏置电阻R b的值(C )。 A. 增大 B.不变 C. 减小 3.典型的差分放大电路中Re( B )。 A.对差模信号起抑制作用 B. 对共模信号起抑制作用 C. 对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均无作用 4.在差动电路中,若单端输入的差模输入电压为20V,则其共模输入电压为(C )。 A. 40V B. 20V C. 10V D. 5V 5.电流源的特点是( A )。 A .交流电阻大,直流电阻小; B . 交流电阻小,直流电阻大; C. 交流电阻大,直流电阻大; D. 交流电阻小,直流电阻小。 6.影响放大电路高频特性的主要因素是( D )。 A. 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的存在; B.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合适; C. 半导体管的非线性特性; D. 半导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的存在; 7.关于理想运算放大器的错误叙述是( A )。 A.输入阻抗为零,输出阻抗也为零;B.输入信号为零时,输出处于零电位; C.频带宽度从零到无穷大;D.开环电压放大倍数无穷大 8.有T1 、T2和T3三只晶体管,T1的β=200,I CEO=200μA;T2的β=100,I CEO=10μA;T3的β=10,I CEO=100μA,其它参数基本相同,则实用中应选( B ) A. T1管; B. T2管; C. T3管 9.交流反馈是指( C ) A.只存在于阻容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B.变压器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C.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D.放大正弦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10.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是由两部分组成,即RC串并联选频网络和( D ) A.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B. 基本共集放大电路; C.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D.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共50分): 1.(本小题10分) 电路如图2所示,通过分析判断反馈组态,并近似计算其闭环电压增益A usf。 2.(本小题10分) 电路如图3所示,u2=10V,在下列情况下,测得输出电压平均值U o的数值各为多少?(1)正常情况时;(2)电容虚焊时;(3)R L开路时;(4)一只整流管和电容C同时开路时。 3.(本小题12分) 如图4所示电路中,A为理想运放,Vcc=16V,R L=8Ω,R1=10kΩ,R2=100kΩ,三极管的饱和管压降U CES=0V,U o=-10V。(1)合理连接反馈电阻R2;(2)设A输出电压幅值足够大,估算最大输出功率P om;(3)估算单个三极管的最大集电极

《运营管理》课程习题及答案_修订版(1)

第1章运营管理概述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组织的三大基本职能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财务 B、营销 C、运营 D、人力 2、产品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的生产类型称为()。 A、单件生产 B、大量生产 C、批量生产 D、大批量生产 3、生产设施按工艺流程布置,加工顺序固定不变,工艺过程的程序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类型称为() A、连续型生产 B、间断式生产 C、订货式生产 D、备货式生产 4、有形产品的变换过程通常也称为() A.服务过程 B.生产过程 C.计划过程 D.管理过程 5、无形产品的变换过程有时称为() A.管理过程 B.计划过程 C.服务过程 D.生产过程 6、制造业企业与服务业企业最主要的一个区别是() A.产出的物理性质 B.与顾客的接触程度 C.产出质量的度量 D.对顾客需求的响应时间 7、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最主要部分是() A.产品研发 B.产品设计 C.生产运营活动 D.生产系统的选择 8、下列哪项不是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 A、质量 B、成本 C、价格 D、柔性 9、按照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和顾客接触程度划分,医院是:() A、大量资本密集服务 B、大量劳动密集服务 C、专业资本密集服务 D、专业劳动密集服务 10、当供不应求时,会出现下列情况:() A、供方之间竞争激化 B、价格下跌 C、出现回扣现象 D、质量与服务水平下降 二、多项选择题 1、服务运营管理的特殊性体现在() A.设施规模较小 B.质量易于度量 C.对顾客需求的响应时间短

D.产出不可储存 E.可服务于有限区域范围内 2、运营管理中的决策内容包括() A.运营战略决策 B.运营系统运行决策 C.运营组织决策 D.运营系统设计决策 E.营销决策 3、产品结果无论有形还是无形,其共性表现在(). A.市场畅销 B.满足人们某种需要 C.投入一定资源 D.经过变换实现 E..实现价值增值 4、企业经营管理的职能有(). A.财务管理 B.技术管理 C.运营管理 D.营销管理 E.人力资源管理 5、运营管理的计划职能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A.目标 B.原因 C.人员 D.地点 E.时间 F. 方式 三、简答题 1、根据生产活动的定义,生产活动有哪些含义? 2、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制造过程和服务过程,二者存在哪些重要异同? 3、按照产品品种多少和生产的重复程度划分的生产类型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4、生产运营系统有哪些的主要特征?试对其进行简单描述。 5、试述资源整合原则的含义。 四、论述题 1、试述运营管理的新环境。 2、简述运营管理组织职能的具体内容。

现代仓储与配送管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现代仓储与配送管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仓储管理概述 1.简述仓储的概念、基本功能与主要功能。 (1)概念:仓储是指通过仓库对暂时不用的物品进行储存和保管。 ●仓储是物质产品生产的持续过程,仓储也创造产品的价值; ●仓储既包括静态的物品储存,也包括动态的物品存取、保管与控制的过程; ●仓储活动发生在仓库等特定的场所; ●仓储的对象:必须是实物动产。 (2)仓储的基本功能: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 (3)仓储的主要功能 ①储存功能②保管功能 ③加工功能④整合功能 ⑤分类与转运功能⑥支持企业市场形象的功能 ⑦市场信息的传感器⑧现货交易的场所 2.简述仓储对现代物流的贡献与作用。 (1)仓储对现代物流的贡献 ●降低运输和生产成本 ●调节物品的供求 ●生产需要 ●营销的需要 (2)仓储对现代物流的作用 ●仓储是现代物流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仓储能够保证进入下一环节前的物品质量 ●仓储是加快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 ●现代仓储树立了一种全新观念:库存是一种负债和浪费 3.什么是仓储管理?仓储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现代仓储管理具有什么特点? (1)仓储管理是对物流过程中货物存储以及由此带来的商品包装、分拣、整理等活动的经营管理。 —主要功能:通过对货物储存管理,创造货物的时间价值。 —辅助功能:货物包装、货物分拣、货物整理、货物简单装配等 (2)原则:效率原则、服务原则、效益原则 (3)特点: ●运用“零库存”管理的基本理念 ●实施整合化管理的策略:把社会的仓储设施,相关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商、批发商, 甚至客户的仓储设施进行整合,达到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 ●实现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

传播学复习题及答案(1)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全集版本 一、填空题 1、在日常生活中,传播一词主要指的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观念、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 2、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学的欧洲起源分别是进化论、和批判学派。 4、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5、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5W模式”。 6、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续的桥梁和。 7、是集合行为中的主要的信息形式。 8、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9、传播模式构建的方法有过程的方法和的方法。 10、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现象。 二、名词解释题 1.赖特的“四功能说” 2. 内向传播 3.媒介——人体的延伸 4、传播效果 5、传媒接近权 6.模式 7. 人内传播 8.郭庆光的大众传播定义 9、媒介即讯息 三、判断题 1、“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中心是受众。()

2、传播技巧指的是在传播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 3、“诉诸感情”--主要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 4、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5、大众传播所传达的信息具有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的特点。() 6、传播学的三个学派是:批判理论的法兰克福学派、符号互动论的芝加哥学派以及交往传播的帕络阿尔托学派。() 7、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的集合体。() 8、《报刊的四种理论》由西伯特、彼得森和施拉姆合著,是研究传播体制的代表性著作。() 9、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是认知效果、情感效果和行为效果。() 10、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 四、简答题 10分×3=30分 1、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体现在哪些方面? 2、集合行为中(紧急事态下)流言的特点? 3、组织传播及其功能有哪些? 4、模式的功能有哪些? 5、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都是哪些? 6、人际传播的动机(意义)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0分,每题15分) 1、请你结合实例理解分析“传播: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论观点? 2、结合实例分析“作为市场的受众”的观点,并且评价其优势和劣势(局限性)?

第六章课程习题与答案

第六章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 A.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课程 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2.()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 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1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 1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21.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2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接口复习要点及思考题答案(计)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接口复习要点及思考题答案(计)

各位:根据掌握要点认真复习,后面附有作业题答案。 第1章掌握要点 1.1.1节嵌入式系统的概念 1.1.3节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3节嵌入式处理器 1.4节嵌入式系统的组成(看课件,有补充的内容) 补:1.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 2.嵌入式系统调试常用的基本方法 3.交叉编译和交叉调试 4.嵌入式操作系统 第2章掌握要点 2.1节计算机体系结构分类 2.3.1节 ARM和Thumb状态 2.3.2节 RISC技术 2.3.3节流水线技术 2.4.1 ARM存储系统 2.4.2 Cache:写通、写回、读操作分配cache、写操作分配cache、工作原理、地址映像 2.4.3节 ARM存储系统 补充: (见课件) 1. ARM简介:ARM的命名方式、5种变形

2.理解片内Flash的3种编程方法。 3.理解ARM7芯片存储器存储空间分布。(8个bank,每个bank32MB)第3章掌握要点 3.1节ARM编程模式:处理器模式、处理器工作状态、寄存器组织、 异常中断 3.2节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 3.3节指令系统:掌握和熟练应用课件所讲的指令、可编程序段 第5章掌握要点 5.1节键盘接口:行扫描法原理、掌握编写驱动程序 5.2节 LED显示器接口:理解工作原理,掌握编写驱动程序 5.5.1节 UART异步串行接口:异步通信格式、接收的4种错误类型、初始化、发送程序、接收程序 第1章作业题答案: 1.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第一种,根据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用于控制、监视或者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的装置”(原文为devices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machinery or plants)。 ?第二种,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 用计算机系统。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模电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 B )。 A.前者反偏、后者反偏 B .前者正偏、后者反偏 C. 前者正偏、后者正偏 (2)N 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以下物质后形成的( C )。 A.电子 B.三价硼元素 C .五价磷元素 (3)为了减小零点漂移,通用型运放的输入级大多采用( C )。 A.共射电路 B.乙类放大电路 C .差动放大电路 (4)高通滤波电路可以用于( A )。 A . 滤除低于某一频率的无用信号 B. 滤除高于某一频率的无用信号 C. 让低于某一频率的有用信号通过 (5)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抑制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是( C )。 A.采用了双极型电源 B.电路和参数对称性好 C .引入了电流串联型负反馈 (6)、电路如图所示,其输出电压u O 等于( B )。 A.i2i1u u - B .i1i2u u - C. i2i1u u + (7)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f L 或f H 时,放大倍数的值约下降到中频时的0.7倍,即增益下降( A )。 A .3d B B.4dB C.5dB (8)( B )运算电路可将三角波电压转换成方波电压。 A .同相比例 B .微分 C .同相求和 (9)PN 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 A . 变窄 B. 基本不变 C. 变宽 (10)OCL 功率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当u i 为正半周时,则( A )。

A. T1导通T2截止 B. T1截止T2导通 C. T1,T2导通 (11)整流的目的是( A )。 A. 将交流变为直流 B. 将高频变为低频 C. 将正弦波变为方波(12)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D为理想元件,输入信号u i为如图所示的三角波,则输出电压u o的最大值为( B )。 A. 5 V B. 7 V C. 2 V 二、填空题:(总16 分,每空 2 分) (1)、一只晶体管在放大电路中,用万用表测出管脚对地电压分别是:A脚为12伏,B脚为11.7伏,C脚为6伏,则该管为PNP型锗管,A为e 极,B为 b 极,C为 c 极。 (2)工作在放大区的晶体管,当I B从10μA增大到20μA,I C从1mA增大到2mA,它的β为 100 。 (3)由于不易制造大容量电容,集成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放大方式。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1、统觉----统觉是指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的过程。 2、兴趣----赫尔巴特认为“兴趣”乃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心灵的“内现的力量”,它力求把某一思想对象保持在意识中,或者使其返回到意识中。 3、专心----“专心”即钻研新观念,明确地意识和理解新观念。 4、审思----“审思”即把意识中各种新旧观念联系统一起来。 5、学科课程----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6、示范----所谓示范,是教师向学生演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 7、呈示----所谓“呈示”,是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来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 8、展示----所谓“展示”,是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 9、口述----所谓“口述”,是通过语言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10、被动适应论----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11、主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简答题 1、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把教育的本质概括成哪几个方面? 答: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把教育的本质概括成三种: ①教育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 ②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③教育即生产 2、博比特的课程开发包括哪几个步骤? ①人类经验分析 ②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 ③课程目标的获得 ④课程目标的选择 ⑤教育计划的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