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蒙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西蒙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西蒙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西蒙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读《管理行为》有感

一、摘要

西蒙的决策理论是管理决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他的组织理论、有限理性理论为现今人类制定决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在管理理论中处于重要地位。西蒙对管理决策理论所作的贡献是管理决策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人们往往称西蒙开创发展起来的决策理论为现代决策理论,而称西蒙以前的决策理论为古典决策理论。古他的经典著作《管理行为》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誉为“划时代”的作品,即是一本对“管理性的组织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的作品,为此他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关键词

西蒙组织有限理性决策管理

三、读书体会

在大体看了下老师推荐的六本书之后最终我决定精读西蒙的《管理行为》作为自己的读书笔记,尽管德鲁克的书我比较熟悉读过他的《旁观者》、《德鲁克日记》等著作对他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为了挑战自己还是选择放弃自己熟悉的德鲁克选择自己敬仰佩服的西蒙,去读《管理行为》也是为了弥补自己一直没有阅读西蒙这位大师著作的一个遗憾。我知道西蒙的科学成就远超过他所教的任何一门学科——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和信息科学。他的研究成果涉及科学理论、应用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在所有的这些领域中西蒙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蒙的博学足以让世人折服,他获得过9个博士头衔,并在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11年以泰罗经典著作《科学管理理论》的问世为标志,西方文明中诞生了科学的管理理论。在其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西方管理理论得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古典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然而,在管理理论众多的探索者中,有幸享有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大奖的人只有《管理行为》一书的作者西蒙。一本管理学的书怎么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呢?

这是我拿到《管理行为》这本书的时候最大的疑问,在反复阅读本书之后我觉得西蒙的《管理行为》一书以及他的整个理论对经济学所作的贡献,概括起来最主要的有以下两方面:首先是以“有限度的理性”和“令人满意的准则”这个决策理论的基本命题。西蒙的《管理行为》正是要解决理性的定义问题。为界定理性的概念,西蒙在该章中阐述了决策制定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手段目的、备选方案与后果、价值与可能性。首先,作者构建了手段目的链的分析图示,指出了组织的手段目的层级系统的特征。组织的目的结构是层级式的:整个层次系统的每一层次,都可视为下一层次的目的和上一层次的手段。目的和手段之间是相互转化

的。但有了这个层级系统,就可以获得行为的整合,进而区分每一层次的目的与手段以及用于评价一系列行为的每一部分的综合价值尺度(最终目标)。“理性的决策,总是要求我们用方案所欲实现的目标去对比各个备选方案。”然而手段目的图示也存在着缺陷,为此作者又构建了备选行为的可能性和后果这一术语用来描述决策。决策任务包含三个步骤:列出全部备选策略;确定其中每一策略的后果;对这些后果进行对比性评价。确定后果中的优先者的过程就是用一定的价值指标去评价去衡量备选方案的过程。这里第三个要素“价值与可能性”成为关键的因素。至此,三个要素都已具备,作者提出了理性的概念。“粗略地讲,理性就是要用评价行为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行为方案。”西蒙提出的理性的内涵,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完全理性,使人们对决策理性有了新的认识。在财经类院校每个人都学过经济学,那么都知道都知道对理性人的假设条件是经济解释的前提,只有一个人是理性人我们才能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解释他的行为,而对有限理性人的定义西蒙给出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就凭对有限理性人的这一合理定义就足以使他获得诺奖了。

上课被我们经济学老师反复灌输的被视为“科学”的微观经济学,就其研究对象和方法论来看,既是一种选择理论也是一种决策理论,我认为西蒙在《管理行为》中的研究指向与其一致。但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完全的理性与‘最大化原则”,而西蒙决策理论的基本命题却是“有限度的理性”和“令人满意”的准则,两者在基本命题上是不一致的。自微观经济学确立伊始,它便把人类的行为抽象为经济人的行为,并以此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即假设:市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各厂商只要保证他的企业成本不高于其产品卖价,就可以继续增加生产,直至边际成本等于零为止,这时企业就获得了最大利润,在市场处于完全由一家厂商所控制的完全垄断条件下,或市场介乎于完全竟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生产时,只要价格的适当降低足以保证其产品顺利地推销出去,企业也可以获得最大利润,现在还依稀记得当初谷宏伟老师为了让我们记住这个假设前提给我们列举的有趣问题。这里不难看出经济学“经济人”模式适用中的一种假设:决策时,经济人面前已经具备可供选择的全部措施或方案,厂商只要从各种不同的价格—产量组合中,选择一种使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组合即MR=MP,即可实现其最大利润,这显然是以完全理性为条件的最大期望。

任何一种管理理论要对管理行为作出有益的指导首先必须是可行的,西蒙从心理学的相互作用原理出发,把人作为一个行为系统,那么他的行为的复杂性大部分是他所处的环境的复杂性的反映。在西蒙看来,经济学中经济人决策模式几乎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因为这种模式本身存在致命的弱点,其规定了两个苛刻的适用条件。(1)只有在确定情况下,即:目前状况与未来变化具有必然的一致性。(2)在决策时,必须假定全部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或“措

施”的可能结果,都是“已知的”。事实上,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个人素质的局限,包括价值观、经验技能、知识深度、对决策目标的了解程度以及信息的沟通、资料的完备程度,甚至个人偏好的影响。因此、“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具有相对的意义”。由此西蒙得出结论:完全的理性决策导致决策者寻求最佳措施,为此必须设置一套衡量所有备选。在此有回想起大一所读的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一书中关于理性人的理解,在五常先生看来经济学的本质不是用来指导世界而是用来解释世界的(这点和啥缪尔森的关于经济学的根本本质是用来指导社会实践的观点相悖),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逻辑系统,在这种情况下视乎完全理性又有其合理性,在此又不得不又回想起看投资大鳄索罗斯先生写的《金融炼金术》中对经济学的鄙视,作为一个曾经优秀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他认为经济学就是利用逻辑骗人的行为,为达到这个目的建立起了高深莫测的逻辑体系,他举例自己20年的投资经历就推论了被经济学家们视为科学的“随机漫步主义”在深受波普尔哲学思想的影响提出了“反身性理论”。提到关于理性人的定义回想的有点多,回到关于西蒙的《管理行为》一书。

西蒙的组织理论和有限理性理论是其研究决策制定过程的两个基础理论,组织理论主要描述决策制定过程的客观环境,‘有限理性’理论主要探讨决策主体的主观条件,二者各有各的任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二者又是紧密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组织环境影响人类理性的发挥。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中,几乎没有一项决策是一个人制定出来的。决策的组成部分的内容都是从参与其前提形成的很多人那里经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信息沟通渠道传递而来的。因此,个人将被授予多大的权限,组织将对个人行为产生什么影响,就成为决策制定过程的中心问题。而这一问题又决定组织结构的设置。而组织设计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要确定每一种影响的方式和程度。这些‘分权’的程度和‘影响’的程度有直接决定着人类理性的发挥程度。个人理性发挥的程度对组织决策的合理化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构建这样的组织,使它能够做到那些对个人来说是理性的决策对组织来说也是理性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分解组织,是指专业化。组织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给其参加人员提供一个能够有效发挥其理性的决策环境。

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是一个选择过程。决策包含两个因素: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这连个因素包含于所有的具体的决策中。这一特点决定了,决策是对实现特定目标而言的,管理的任务要关注的是特定目标下的决策。

组织中的决策不是孤立的决策,而是某一个组织成员的输出另一组织成员的输入;决策是由各种关系所组成的有条理的系统。“决策”的系统可以将组织工作联系起来。由归纳实践而得的“决策”的定义——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着大量(实际)可能的备选行动方案;一

个人可能选取其中任何一个方案;通过某种过程,这些大量的备选方案,被缩减为实际采用的一个方案。但是由于组织中决策者的知识、时间及群体因素的制约,使得组织在决策的过程中,不可能对所有的备选方案都进行可行性审核,从而使得每一个决策过程都是一个相对理性的选择过程,即在组织当时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条件下达到“效率原则”。同时,由于限制理性的三个制约因素的存在,使得人们的决策需要尽量地理性。故而要求人们从学习、记忆、习惯的养成、接受外界积极地刺激、行为整合五个方面改进时间、知识、群体三个静态范畴所带来的决策理性不足,来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质量,从而最大可能的达到“效率原则”。

之所有要强调决策的后果,追求有限理性的最大化,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组织决策遵守“效率原则”,组织才能使得组织中的个人贡献大于组织提供给个人的“诱因”

“效率原则”的要求加之决策外部环境限制带来的“有限理性”,使得组织需要对决策过程进行管理。而经过上述的描述,说明对决策过程的管理将最终需要落实到:管理型组织的结构、管理型组织的职能安排、管理型组织的协调、管理型组织的诱因及基于管理型组织诱因层面对于人们心里因素的调整。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管理的必要性及管理的可能性,管理有影响决策的可能性这一命题使《管理行为》一书的写作有了巨大的意义。

四、总结

本书对于管理的理论真的非常丰富,我只是选了其中的一些,特别是结合我前段时间看的经济学的一些观点来谈了自己微薄的观点,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又让我回想起了很多大一大二学习经济学和自己看课外书的一些场景在有些地方扯的有点远有些偏题,本书中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继续去学习和研究。不过真的很感谢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我知道了“管理就是决策”的意义,让我受益匪浅,最后也感谢刘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在浮华的校园中能静下心来读几本书,让我收获了这么多。向大师们致敬!

五、参考文献

[1]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赖文燕,蔡国栋.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2010

[3] 方齐云.完全理性还是有限理性──N·A·西蒙满意决策论评,1994

[4] 李秀华.从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西蒙决策理论的实践价值],2009

[5] 吴全胜,马敏.西蒙的有限理性研究综述,2007

读书心得体会《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de15390613.html,)/心得体会范文/读书心得体会《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在读完《管理行为》后我做了《管理行为》读书笔记来充实我的生活,提高自身能力。 《管理行为》作者简介:西蒙是管理学界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他的理论已经渗透到管理学的不同分支,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之一。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研究大部分基于西蒙的思想。 他的贡献在于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管理行为》是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主要内容: (1)决策制定和管理型组织;(2)决策的事实要素与价值要素;(3)管理行为中的理性;(4)组织的均衡;(5)权威的角色;(6)沟通;(7)

效率准则忠诚与组织认同;(8)组织的剖析初读此书,觉得内容很多而且有些理论不是很好理解,但是作者都能用很生动的例子解释其中的道理,所以读完此书让我大概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对于决策的分析,那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决策是本书所论述的中心内容,在前言中西蒙就有说“决策与管理几乎是同义的”“决策行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理论的词汇必须从人类抉择的逻辑学和心理学中导出”可见一开始西蒙就定下了全书的基调即是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在管理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其实很好理解,管理者的一个决策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例如:60年代福特汽车的经理爱奥酷卡认为公司新车的发展方向要进军青年人市场,因此设计符合美国年轻人的风格,从而使公司大获成功。而与之相反的是最近的日本丰田公司大量召回问题汽车严重亏损的案例,是因为之前其经理过度的成本控制决策,虽然前期使公司获利,但是为车子质量问题埋下了严重隐患,导致现在问题爆发。因此可见决策的重要性。 那么究竟如何作决策才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呢?《管理行为》中提到了很多,我对于其中三个方面很认同而且很受启发。 首先是作者提到了有限理性这个观点,对此,西蒙的研究中有一个著名的“蚂蚁”比喻:一只蚂蚁在海边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块的沙滩上爬行,蚂蚁爬行所留下的曲曲折折的轨迹,绝不表示

《管人的真理》读书心得

读《管人的真理》有感 最近一段时间都在读管理学老师介绍的一本关于管理的书,是伟大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写的著名作品《管人的真理》。下面就我读的情况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读后感。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早有耳闻,因为他是管理学和组织行为领域的世界顶级管理畅销书作者,但是对于管理学书籍,我却知之甚少,因此我在百度上了解了一些关于他的事迹简介,以便于我更好的去读这本书。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组织行为学的权威,他在亚里桑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罗宾斯博士的实践经验丰富,学识渊博,并非一般象牙塔中研究管理学的教授可以比拟。他曾就职于壳牌石油公司和雷诺金属公司。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先后在布拉斯加大学、协和大学、巴尔的摩大学、南伊利诺伊大学、圣迭戈大学任教。罗宾斯博士兴趣广泛,尤其在组织冲突、权力和政治,以及开发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等方面成就突出。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组织中的冲突、权威、政治以及有效人际关系技能的开发方面。近年来,罗宾斯博士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撰写管理教科书上。在中国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罗宾斯博士的《管理学》(第4版)毫无疑问是最受欢迎和采用量最大的教材,且连续数年畅销不衰。 只要提及管理,大家都会或多或少的说点自己的感想,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管理真是无处不在,各行各界都离不开管理,没有管理就没

有现在这个有序的社会。引一句大家通用的话,“管理之难莫过于管人,管人之难莫过于管心”。在管理的范畴内,“管心”成了管理的重中之重,抓得住被管理者的“心”,便有了这个管理中“理”。在21世纪的市场竞争中,人才将成为决定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和最终地位的关键因素。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如何摆脱繁杂的日常事务,实现高效的人才管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发展战略和整合资源上,成为当今管理世界最大的难题之一。如此来看,罗宾斯博士《管人的真理》这本书正是对现代世界这一缺口的一大弥补。 在这本书中,罗宾斯博士从多个角度总计10篇63个真理的来解释分析了关于“管人的真理”,分别为:“招聘的真理”、“激励的真理”、“领导的真理”、“沟通的真理”、“建立团队的真理”、“管理冲突的真理”、“工作设计的真理”、“绩效评估的真理”、“应对变革的真理”、“关于管理行为的最后思考”。罗宾斯博士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些真理,选用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充满睿智的语句和深刻的思想。在书中的63个真理中我找出了其中4个我认为对我有深刻影响真理加以解读,简要概括为: 1.忘掉个人特质,行为才算数(摘自原书第一篇真理1) 2.快乐的员工必有好的业绩(摘自原书第二篇真理13) 3.经验很重要!错!(摘自原书第三篇真理26) 4.小心“快速修理”(摘自原书第十篇真理63) 第一部分.忘掉个人特质,行为才算数

管理行为读书报告

《管理行为》读书报告 西蒙的决策理论是管理决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他的组织理论、有限理性理论为现今人类制定决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在管理理论中处于重要地位。人们往往称西蒙开创发展起来的决策理论为现代决策理论,而称西蒙以前的决策理论为古典决策理论。 《管理行为》分两篇,共十七章,我这里仅从第一篇“管理行为一一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着手,学习西蒙的“有限度的理性”和“令人满意的准则”这两个决策理论的基本命题。第一篇分十一章,第一章是对本篇各个章节内容的梗概;第二章讲述了写作本书的原因之一在于西蒙对现有管理理论文献中可以找到的所谓“管理原则”深感不满,对其进行了批评性的分析,并指出沿着这里提出的线索去发展管理原则的必要性;第三章分析管理决策中的价值问题和事实问题所引起的作用;第四章描述了贯穿全书的概念工具,它是用来刻化和分析社会行为系统(包括管理组织行为在内)的概念工具;第五章考察个人在组织中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以及组织影响个人行为的方式;第六章根据前面提出的线索,将组织看成是由个人组成的这样一种系统,个人的行为在其中维持着某种平衡;第七章周密分析组织中的权威和纵向专业化的作用,以及纵向专业化得以生效的组织过程;第八章研究组织影响赖以传布的信息沟通过程;第九章详细论述效率概念;第十章仔细考察对组织的忠诚心的概念即认同概念;第十一章以管理组织结构的综述和关于管理理论研究所面临问题的讨论,来结束本篇。下面就谈一下本篇中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是一个选择过程。决策包含两个因素: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这连个因素包含于所有的具体的决策中。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作为西蒙构建新的概念框架的第一步,也是其方法论的出发点。在西蒙看来,事实命题是对可观察的世界及其运作方式的陈述;价值命题则是关于偏好的表达。我把它理解为“是”与“应该是” 的问题,事实命题可以证明是真是假,即证明这个世界上是否实际上存在所陈述的那种情形; 价值命题即宣告某种特定的情形是“应该如此”、是“更好的”或是“所期望的”,这种命题没有客观是非,只是社会长期公认的、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完整版)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我们都已不陌生,大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至善,如: 上善若水,所谓至善就是要容纳一切,只求给与不求回报,在达到一定境界是不浮躁、平心静气的思考问题,才会有所收获。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而现在的教育大多仅局限于格物、至知,教育注重知识的获得,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分数为评判指标就是其外显现象,无视意诚正心,之后的修身就更不必谈了。在我看来,现代大学生有两大弊病: 一是功利化。二是道德败坏。人们追名逐利,比如讨好权利较大的老师,或者如当时的动机不纯。而无益于自身的事却不会浪费时间。功利化的时代吧大学引向了功利化的方向,外界对人才的评判也无暇顾及道德方面的问题。有人说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现代大学生道德的缺失的确让人大跌眼镜,投毒案、泼硫酸等等这些因道德缺失而造成的悲剧不一而足。皆自明也强调了人首先要自己弘扬光明的品德,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古人都相信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因此呼吁人们加以弘扬。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品德高尚的人不会满足与目前的道德状况,而会不断准求更高的境界,每天都是自己更新到的,达到日日新。 止于至善,那么究竟怎样才达到至善呢?黄鸟知道该栖息在何处,而作为人,又怎样才算达到至善呢,在发扬美德时保持谨慎,做国君

要仁爱,所谓仁者无敌,仁这一儒家思想之所以受到君王的重视不无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王之所以能使民众拥护,成为民众的榜样,是因为君王能尊重贤人、亲近亲人,使百姓得到恩惠。作为臣子要恭敬,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臣子在办事或者言语上不可僭越。做子女的要孝顺,做父母要慈爱,在于他人交往是要讲信用,所有这些概括起来无非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做好本分的事。而如何达到到的完善的境界呢?这就如同学习,首先是态度,态度决定了是否主动钻研学习,然后还要有一种学无止境的思想,促使自己不断进行钻研以提升自己的水平。知本。孔子以审理案子为例,做到大畏民志便是知本,在我看来,此处所说的知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尽本分,审理案件的人的本分就是公平公正,是人满意,能扬善除恶,第二层含义是要知道事情本来的样子,使真相大白。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首先得知道自己的本分,其次在追寻学问是要穷尽其根本,直至完全弄明白为止。 格物的目的是至知。而至知的前提是格物,何谓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接触食物而彻底穷尽他的道理,至知就是获得知识。在格物的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前人所得的现成答案,要用自己所得的只是在对食物进行探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坚持。最终会至知。学习不要仅局限于书本,在书本教授的知识的掌握上要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直至没有一点疑惑,这就算是获得知识了。要通过已不断的探索以求突破原有知识的局限性。对知识的追不能停歇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科学技术及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认识又该与时俱进,才不至于让知识变成死水,而是变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清泉。

《管理行为》读后感

读西蒙著《管理行为》有感 周冰彦 201500640245 如导言所说,本书是为组织观察者与组织设计者而撰写,而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组织环境中度过的,我们也都是组织观察者,因此本书适合所有人阅读。作者西蒙时管理学界内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他的有限理性理论在书中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第四版对每个章节都做了较为细致的评论与延伸,作者所处的年代已经变迁,放在这个新的时代仍然适用但需要与新的发展所结合。通过阅读本书,我对管理行为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已经不是仅仅在表面上对待管理学模棱两可了。 由于学习管理学仍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对作者的观点提出个人意见和深刻 的想法,本报告对大致内容进行浅层的概括并挑选出个别对我印象深刻的部分进行自我提问与解释。 管理理论既包含决策,又包含执行,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无意选择的结果,在管理中的行为必须有目的,有价值。出现两种定义:导向最终目标选择的决策为 “价值判断”;包含最终目标实现的决策为“事实判断”。这两个定义从第一章出现,而在以后几乎每一章都提到,也是整本书让我感到比较困惑的两个名词,在管理学中地位可想而知。决策无法实现所有的目标,因此需要权衡并寻找一个共同衡量尺度。管理行为这个复杂的过程因而需要组织力量来完成团队任务,这就要求组织的协调,专门技术,职责等来完善效率。影响组织人员行为,有一软一 硬两种方式,作者在拓展中总结出权威、组织忠诚、效率准则、建议和信息、培训几个方面如何影响组织成员的决策。 作者在对某些公认的管理原则上作出了矛盾分析。1.组织内部的专业化,并不 能靠泛泛追求而实现效率的提高,高度专业化、职能化在官僚体制中较为典型, 每个员工只负责自己擅长的一项特定工作,超出公认专业范围的工作无法胜任,然而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呆在自己的职位上,当其任期过久而升职时,

西蒙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目录 一、作者的介绍............................................2 二、《管理行为》的内容.....................................2 三、《管理行为》对我国行政决策的启示 .......................3

一、作者的介绍 赫伯特·西蒙,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第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他倡导的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吸收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的内容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由于他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于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管理行为》的内容 在管理理论众多的探索者中,有幸享有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大奖的人只有《管理行为》一书的作者西蒙。一本管理学的书怎么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呢?这是我拿到《管理行为》这本书的时候最大的疑问,在阅读本书之后我觉得西蒙的《管理行为》一书的内容概括起来最主要的有以下两方面:首先是“有限度的理性”和“令人满意的准则”;其次是决策过程理论。西蒙提出,现实生活中个人和组织的决策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都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的。理想中的完全理性会导致人们寻求决策的最优解。而现实生活中的有限理性则导致人们寻求满意解。西蒙将组织内部的活动分为经常性和非经常性两类,前者的决策为程序化决策,后者的决策为非程序化决策,所有的程序化决策过程都可以概括为:界定问题;明确目标寻找为达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比较并评价这些方案;做出决策;在执行决策中进行检查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的目标。 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是一个选择过程。决策包含两个因素: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这连个因素包含于所有的具体的决策中。这一特点决定了,决策是对实现特定目标而言的,管理的任务要关注的是特定目

《大学》读书报告

有句话应该是这样说的,所谓的名著就是大家都说应该去读,但谁也没有去读的作品。这么说应该是有夸大的成分,但有一个名字我想在座的各位都相当的熟悉,只是不知道诸位看过这本书没有,它的名字叫做《大学》。是的,我们都在读大学,但此大学非彼大学,我今天要说的是位列四书(据说是曾子,子思,孔子,孟子四子所著之书)之首的《大学》。 孔老夫子一生所行持,实际上就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奔走呼吁,这是有当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这里不具体阐述了。此外,孔老夫子本人,他是有深厚的内修功底的。因为他首先应是“修身”的典范,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否则,若没有内在和外在完美的统一,他的思想就不可能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不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虽然,《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但后人认为《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记录,《传十章》一般认为是对“经”的解读。本人认为,“传”十章,主要是曾子老先生为“经”一章寻找理论依据。大凡有人提出一种学说或理论观点,除了引用大量事证外,一般都需要有说服世人的权威著作或言论作为理证,表示有古圣先贤的传承为依。这样更加令人可信可依可行。即使引用大量古贤言论,只能是一种论据,并不表示能够完全解读作者本人治世理念的全部内核,更深度的信息不一定借用古人的话就能完全透露出来,况且“传”十章所引用资料更多是从社会功能性方面去注解的。 《大学》是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朱熹说:《大学》是“外有以及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并将其概述为“三纲八目”。《大学》的特点就是有纲领有条目,有规模有节次;它由纲到目,由个人到国家,循序渐进的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所追求的道德修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向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就是《大学》的纲领,作为《大学》的开篇目,它为我们培养完美道德指明方向。其次是《大学》中的八条目。“致知在格物”说的是要想获得知识,按事物的规律办事,就得先认识、研究事物,将其放在适当的位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条理、有计划的行事,达到最佳效果。“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所谓使意念真诚,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我将其通俗的理解为诚心诚意的为人处事,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修身在正其心者”,一个人想修养自身就必须端正自己的心态,只要端正好了自己的心态,才能理智地对待每一件事,才能合理的做好每一件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是说,上自一国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在《大学》中,修身养性被一再强调是做人的根本,它在人们心目中载有很重要的地位;我觉得它已成为那时人们衡量一个人的道德的标准;也是一个人由个人自身的修养到管理家族、管理国家外部提升的一个关键点。“身修而后家齐”就说明这一点。“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知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这句话的大意是:所谓治好自家在于先修养好自己,是因为人们会有种种感情和认识偏差;对于自己或亲爱或轻贱或厌恶或敬畏或同情的人,往往都会有过分的偏向。所以,要想“齐家”还是要先修养好自己。 关于治国,《大学》中强调治国要有治国原则,即治国者要慎德;有了孝悌慈幼等标准,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就可以推己及人实施挈矩之道。 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治国者不能与民争财,不能与民同欲;治国者必须要知道财货不是本不是宝,只有善和善人才是宝;国家得到有贤智的人才能治理,排斥贤智者,不能包有子孙和人民。“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道:必定遵循忠诚侠义,以获得天下,若骄奢放纵,便会失去天下!所以,做国君的人有正道:必定遵循忠诚侠义,以获得天下,若骄奢放纵,便会失去天下! “《大学》这部书是古代大学教学的法则。”朱熹如是说,确实!在我看来,《大学》教给

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07行管喻娟 西蒙是美国人,大学教授,曾担任公职人员、管理顾问,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中坚力量。他研究领域包括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 一、在《管理行为》中贯彻本书的主要是“有限理性”和“令人满意的准则”两个决策理论的基本命题。西蒙认为理性的限度是指人脑不可能考虑一项决策的价值、知识及有关行为的所有方面,因此人类理性是在心理环境的限度之内起作用,这个环境迫使个人不得不选择一些要素,作为他的决策必须依据的“给定条件”,这就是有限理性。他认为人类行为是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应以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行政人“取代”经济人“,而行政人是心理人(有个人的目的、动机、怪癖)与经济人两者的结合,具有有限理性的。西蒙还认为由于人是有限理性的行政人,因此,应该用”令人满意的“准则取代”最优化“准则。而令人满意的准则是在决策时决定一套标准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程度的备选方案,如果拟选用的备选方案满足了或者超过了所有这些标准,那么这个方案就是令人满意的。如果当按照原定标准寻找不到任何令人满意的备选方案时,就有必要考虑改变原定的标准。 二、西蒙提出了行政组织理论这是对巴纳德组织理论的深化和完善。巴纳德的组织平衡论是组织成员愿意并且确实能够进行正式协作,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作出贡献。这种平衡实质上是外界环境和组织内部的平衡。而提供恰当的诱因就是保持组织平衡的重要手段。经济诱因和非经济诱因。使组织达到一种不断的平衡状态,组织只有不断地为组织成员提供其日益增长的诱因,因此要求组织必须不断的发展状大。而过度发展也可能会导致组织的崩溃,这时就必须寻求最佳的结合点,以找到最有效的诱因组合。这就是巴纳德的组强平衡论。西蒙认为因组织目标实现是个人直接得到的报偿。而组织规模及其增长是由组织提供的个人诱因有关。只有能维持贡献对诱因的正差额或至少能维持两者的平衡,个人才能通过组织实现其个人目标,组织也才能继续存在。 三、西蒙认为组织成员的决策会受组织影响,主要有五种力:(1)权威。他认为权威是一种能够用来作出指导他人行动的力量,权威关系应该是上级与下线两个个人之间的关系。(2)沟通。沟通是组织中某一成员将某些决定前提传达给另一组织成员。没有沟通则组织就不会有影响组织成员的决定。沟通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将命令、资料、意见等信息传达到决策中心,另一方面是决策中心传达

《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西蒙是管理学界内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是管理决策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人。《管理行为》是西蒙最重要的著作,在书中他对“管理性的组织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更是提出了决策过程理论。决策是本书所论述的中心内容,在前言中西蒙就有说“决策与管理几乎是同义的”“决策行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理论的词汇必须从人类抉择的逻辑学和心理学中导出”可见一开始西蒙就定下了全书的基调即是管理就是决策。 一、有限理性原则和满意解理论。 西蒙认为理性的限度是指人脑不可能考虑一项决策的价值、知识及有关行为的所有方面,因此人类理性是在心理环境的限度之内起作用,这个环境迫使个人不得不选择一些要素,作为他的决策必须依据的“给定条件”,这就是有限理性。西蒙提出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判断取决于有限理性。这种条件下,生活中个人和组织的决策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都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的。西蒙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就不要认为能完美无瑕,而要会取舍选择最优的方案。决策者只有有这种“有限理性”,才能追求较满意的目标。理想中的完全理性会导致人们寻求决策的最优解。而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有限理性会导致人们去寻求满意解。故西蒙认为决策时人们寻求的不是一种宏观的“最优解”而是满意解。 二、关于决策的两个要素。 西蒙所说决策过程中两个要素就是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事实要素是对环境及环境的作用方式的描述。价值要素是阐述管理者对某种事物喜好,从而体现对某种事物的判断程度。简而言之,价值要素是决策腰达到的目的,而事实要素是决策过程使用的某种手段。他认为决策时一个系统的过程,决策不应该是孤立的而是以个相互联系的。 三、关于程序决策与非程序决策。 所谓的程序性决策就是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决策,经过多次实践对应于相应的问题形成的解决方法,换句话来说也就是经验。西蒙认为管理者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程序性决策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节省许多精力和时间。但是非程序决策也相当重要,这主要是指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在现实工作过程中,影响决策的各种环境千变万化、变幻莫测,怎样在变化的现实中做出正确的、创造性的决策同样是对决策者一个重要的考验。所以作为领导与决策者,这两种决策能力都应该得到培养和重视。 四、西蒙决策理论对改革我国行政决策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的启示: 1、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树立现代决策观念 ,健全集体决策的体制。 我国是个封建历史较长的国家 ,“人治”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决策中的“家长制”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 ,所有这些都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格格不入 ,在实践中必须彻底加以改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

课堂管理技巧读书笔记

《课堂管理技巧》读书笔记 一、简介 (一)作者简介 David Fontana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也是大不列颠南威尔士加的夫大学的杰出访问者,同时还是大不列颠利物浦John Moores大学的个人超级心理学教授。另外他还被葡萄牙的Minho 和Algarve大学邀请成为名誉教授。他是英国心理学学会的成员,特别心理学研究者和特许心理学顾问,26本心理学书籍的作者,这些书本已经被翻译成25国语言。 (二)写作背景 本书的内容,是探讨教师如何才能成功地得处理孩子们的课堂和管理好他们的学习环境。书中综览了Johnstone and Munn(1987) 、Docking(1987)和Wheldall(1992)等人与本书内容相关的著述,并且总结了《艾尔顿报告》中重要的观点。本书的重点,是思考如何良好地控制课堂秩序及有关的心理学知识,透过这种知识,我们才能认清为何学生往往做出挑战教师威信的行为。此外,本书强调校方和教师的无心之失,也会激发或延续这种有害行为;本书亦会重点介绍一些方法,引导学生的行为走向更为有益及有成果的方向。 二、主要内容 本书分为课堂控制与管理问题背后的缘由和引导并纠正过失行为两部分。内容包括:课堂控制与管理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根源之一:孩子;问题根源之二:学校和教师等。(一)理论部分 1、基本概念 控制,管理,效果法则,恶习效应,行为法,认知法,归因 2、基本前提 控制——基本上指教师引导并指点孩子们的行为方面的作用,能让课堂组织严密,卓有成效地组织运作起来的过程。这是一种基于启迪式地理解孩子们的行为,并且是真正关心孩子及激发儿童心理与学科成长的控制。 管理——则更多地牵涉到整体组织、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 3、课堂管理的心理学理论与基础 操作性学习条件——控制源理论——归因理论 (二)具体应用 第一部分:课堂控制与管理问题背后的缘由 1、年龄差异造成的行为差异 (1)儿童的需求和对教师的期待随年龄增长而改变。(2)孩子之间的关系随年龄增长而改变(3)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渴望在全班同学而前赢得地位与特权的需要与日俱增。(4)孩子们年纪增长的同时也变得更为强大。(5)通常说来,孩子们的年龄越大,对成年人的行为就越挑剔。(6)年纪较长的孩子在犯错和失望时往往更乐于归咎于成年人。(7)随着智慧的提高,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时段以及处理理论工作的能力与日俱增。 2、能力水平差异造成的行为差异 (1)能力高低有别的孩子对学校活动的内心动力有显著差异。(2)孩子们能力水平有别会

《管理行为》读书笔记_心得体会

《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管理行为》读书笔记,感谢您的阅读! 《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西蒙是管理学界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他的理论已经渗透到管理学的不同分支,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之一。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研究大部分基于西蒙的思想。 他的贡献在于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管理行为》是其最重要的着作之一。 主要内容: (1)决策制定和管理型组织;(2)决策的事实要素与价值要素;(3)管理行为中的理性;(4)组织的均衡;(5)权威的角色;(6)沟通;(7)效率准则忠诚与组织认同;(8)组织的剖析 初读此书,觉得内容很多而且有些理论不是很好理解,但是作者都能用很生动的例子解释其中的道理,所以读完此书让我大概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对于决策的分析,那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决策是本书所论述的中心内容,在前言中西蒙就有说"决策与管理几乎是同义的""决策行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理论的词汇必须从人类抉择的逻辑学和心理学中导出"可见一开始西蒙就定下了全书的基调即是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在管理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其实很好理解,管理者的一个决策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例如:60年代福特汽车的经理爱奥酷卡认为公司新车的发展方向要进军青年人市场,因此设计符合美国年轻人的风格,从而使公司大获成功。而与之相反的是最近的日本丰田公司大量召回问题汽车严重亏损的案例,是因为之前其经理过度的成本控制决策,虽然前期使公司获利,但是为车子质量问题埋下了严重隐患,导致现在问题爆发。因此可见决策的重要性。 那么究竟如何作决策才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呢?书中提到了很多,我对于其中三个方面很认同而且很受启发。

《治理与善治》读书报告

《治理与善治》读书报告 一、对治理概念的理解 综合各国学者对治理概念的理解,俞可平将其归纳为以下五种主要的观点: 第一、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 第二、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 第三、治理明确肯定了在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间存在着权力依赖。 第四、治理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 第五、治理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不仅限于政府的发号施令或运用权威。 由上述各种关于治理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治理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治理可以弥补国家和市场在调控和协调过程中的某些不足,但治理也不是万能的,它内在地存在着许多局限,它不能代替国家而享有合法的政治暴力,也不能代替市场而自发地对大多数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有效的治理必须建立在国家和市场的基础上,它是国家和市场手段的补充。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资源配置中不仅存在国家的失败和市场的失败,也存在着治理失效的可能。治理的失败,可以理解为有关各方对原定目标是否仍然有效发生争议而未能重新界定目标所致。基于治理失效的可能性,使得“善治”理论得以提出。 二、对于善治概念的理解 概括来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

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善治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五点: 第一、合法性。它指的是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 第二、透明性。它指的是政治信息的公开性。 第三、责任性。指的是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四、法治性。其基本意义是,法律是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准则,任何政府官员和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五、回应性。其基本意义是,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做出及时和负责的反应。 第六、有效性。主要指管理的效率,包括管理机构设置合理和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两个方面。 善治实际上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善治表示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好合作,从全社会的范围看,善治离不开政府,但更离不开公民。从小范围的社群来看,可以没有政府统治,但是没有公共管理。善治有赖于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至多只有善政,而不会有善治。所以,善治的基础与其说是在政府或国家,还不如说是在公民或公民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没有一个健全发达的公民社会,就没有真正的善治。 三、总结与思考 治理与善治的提出,对于当前社会管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治理侧重于强调政府不是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而善治进一步指出了公民社会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时可依赖的重要伙伴。可以说,治理描叙的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一种“应然状态”,即政府不应该是唯一的管理主体,应借助于其他的力量进行管理。而善治则为社会管理实现从“应然状态”转变为“实然状态”指明了方向、出路,即通过政府

西蒙《管理行为》读后感

上一周,在老师的推荐下,我有些手忙脚乱地初读了西蒙的《管理行为》,在此我谈谈我的一些了解和收获。 西蒙是管理学界内唯一一个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是管理决策理论的创始者和奠基人。他的“有限理性”原则对学界有极大奉献,强调了企业或个人的决策都是在一种有限的理性下进行的,对管理学甚至经济学的研究都有着极大的作用。虽然我只是一个初学者,但我结合我的生活经历来从字面上联想,都会想到很多时候我自己做一些决定的时候就是一种有限的理性。这个理论是西蒙的重大创造。 而我看的这本《管理行为》就是西蒙决策理论的代表作,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本巨著。本书大体上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前面提到的“有限理性”和“满意解”的相关理论,二是决策过程理论。下面我从这两方面来概括一下本文的内容。 首先是有限理性原则和满意解理论。本书提出,长久以来的自科、社科研究表明,人的情绪、性格和感觉等主观心理因素会对行为人的决策构成显著的影响。由于大量的心理实验结论和理性的一致性、次序性和传递性原则相违背,而且这种违背带有系统性、显著性和根本性,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需要新的理论对行为人的决策做出更合理的解释。西蒙的研究中有一个著名的“蚂蚁”比喻:一只蚂蚁在海边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块的沙滩上爬行,蚂蚁爬行所留下的曲曲折折的轨迹,绝不表示蚂蚁认知能力的复杂性,而只表示着海岸的复杂性。蚂蚁因为其视野的有限因此遇到石头障碍物只能绕行。与之类似的,人们的认知也是带有局限性的,而且人们永远无法达到十全十美的程度,就连获得多个博士学位的西蒙自己也承认还有很多东西不了解,因此人们的决策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完美。所以西蒙提出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判断取决于有限理性,这种条件下,生活中个人和组织的决策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都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的。西蒙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就不要认为能完美无瑕,而要会取舍选择最优的方案。决策者只有有这种“有限理性”,才能追求较满意的目标。理想中的完全理性会导致人们寻求决策的最优解。而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有限理性会导致人们去寻求满意解。故西蒙认为决策时人们寻求的不是一种宏观的“最优解”,而是满意解。 其次是决策过程的一些理论。西蒙将组织内部的活动分为经常性和非经常性两类.前者的决策为程序化决策,后者的决策为非程序化决策。而所有的程序化决策过程都可以概括为这么一个流程:1.界定问题,对问题宏观定性;2.明确目

西蒙:《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赫伯特·A·西蒙:《管理行为》(第四版)笔记 (2006年7月28日——8月5日) 序 1、组织理论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古典组织理论。一 是韦伯的理想类型的官僚制组织模式,二是泰勒的科学管理运动,三是法约尔、古利克、厄威克、穆尼和赖利等人的管理原则;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新古典组织理论,或称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新古典理论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二是人性假设问题(麦格雷戈的X-Y理论,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等,三是非正式组织及人际关系,如卢因的团体力学理论,四是领导风格;第三阶段是现代组织理论,包括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和权变理论。概况而言,古典组织理论倾向于宏观分析,新古典组织理论多从事微观分析,现代组织理论则是对宏观、微观再宏观的组织分析方法的尝试。P4 2、全书的核心假设是决策制定过程是理解组织现象的关键。 第一章决策制定和管理型组织 1、导向最终目标选择的决策,称为目标价值,包含最终目标实现的决策,称为 事实判断。P3 2、根据巴纳德的权威定义,下属只要允许上级监督人员通过制定决策,指导自 己的行为,而不独立审查该项决策的优劣,就可以说他接受权威的控制。但按照西蒙的定义,在组织中,权威行使的方向,既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或者横向。P8 3、组织忠诚问题。组织忠诚执行着重要的管理职能。但组织忠诚也给管理带来 麻烦,如几乎所有部门的领导都无法胜任本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资金需求的平衡工作。P9 4、行使权威和培养组织忠诚是组织对个人价值影响的两种主要方式。P10 5、信息和建议在组织中的流向是全方位的,与决策有关的信息和事实依据往往

《掌控习惯》读后感800字

《掌控习惯》读后感800字 导读:读书笔记《掌控习惯》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掌控习惯》读后感800字: 如果不看作者,我会以为这是日本人写的书。因为在我印象里,美国人写书喜欢往深了讲,日本人写书喜欢往细了说;美国人写书喜欢引用文献,日本人写书喜欢罗列要点;美国人写书喜欢逻辑清晰,日本人写书喜欢步骤详细。 而这本书就是通过56个具体案例,总结培养习惯的四大定律,帮助读者快速养成好习惯。本书的第一章给读者介绍了微习惯的惊人力量,以“边际收益”为理论依据,用布雷斯福德带领英国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多次得冠的故事,告知我们细微变化的神奇功效。 而且作者告诫我们要忘记目标,专注于体系。目标是你想要达到的结果,而体系是涉及这些结果的过程。如果你是教练,你的目标可能是让自己带的队伍赢得冠军。你的体系就是你招募球员,管理助教和训练的方式。如果你是企业家,你的目标可能是创建一家营业额上百万美元的企业,你的体系就是测试产品创意,雇佣员工和开展营销活动的方式。 如果你是音乐家,你的目标可能是研究一首新曲子。你的体系就是你练习的频率,你如何分解和处理高难度曲段,以及你从导师那里获得反馈的方法。本书第二章围绕“习惯塑造身份”进行。许多人开

始改变他们的习惯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上,这会导致我们养成基于自身结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借助这种方式,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与身份不相符的行为不会持久。 你可能想攒下更多的钱,但是假如你属于只想消费,不愿创造的人那么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消费,而不是努力赚钱。你可能想要身体更健康,但是假如你总是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你就会倾向于无所事事,不参与的任何健身活动。 如果你从未改变支配着你以往行为的潜在信念。你很难改变你的习惯。你制定了新目标和新计划,但是你还是你,并没有任何变化。从第三章到十七章,作者给大家一一介介绍了四大定律。为了方便记忆,我把它制成了条漫的形式。(点击此处,查看条漫:如何养成好习惯) 接着,作者简要介绍了一些问题: 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充沛动力?获得持久成果的秘诀?怎样将这些想法应用于商业?怎样将这些想法应用于养育子女?书籍的最后就是长达36页的注释了,只有这个注释才能让我意识到这是个美国人写的书,因为内容写的太细了。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管理行为》读书报告

《管理行为》是赫伯特A.西蒙最重要的著作。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有限理性”和“满意解”,其次是决策过程理论。西蒙提出,现实生活中个人和组织的决策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都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的。理想中的完全理性会导致人们寻求决策的最优解。而现实生活中的有限理性则导致人们寻求满意解。西蒙将组织内部的活动分为经常性和非经常性两类.前者的决策为程序化决策,后者的决策为非程序化决策。所有的程序化决策过程都可以概括为:界定问题;明确目标寻找为达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比较并评价这些方案;做出决策:在执行决策中进行检查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的目标。或许是因为现在决策者只能是”有限理性“,”经济人寻求最优解、管理者寻求满意解“这些理念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在看这本最初提出这些理念的经典书籍的时候反倒觉得作者西蒙是在罗嗦不休,反复列举一些事实来试图说明这些观点,这就看得很乏味。也很担心自己是否真的完全理解这本书,在阅读经典类书籍而自己又无所获的时候,就常常有这焦虑感。不过除了上面所说这两个观点之外,西蒙在沟通这章的时候还说到了在一

个组织中,下级向上传输信息的原因是:传输信息不会给传输者带来不利后果,上级有其他渠道可以知道这些信息,不如自己先说,这些信息是与上级打交道做沟通时所必须的。 《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如何通过对管理型组织决策过程因素分解来理解管理是可能的一、本讨论的三个假设前提: 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 决策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 决策中包含两种要素: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这两个要素包含于每个决策过程中 二、本文试图剖析的目标:管理型组织决策的制定过程 1、研究分析的单位:决策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2、决策的影响环境:决策的内部结构,包括组织的职能层面,和组织的协调层面 3、决策的外部客观环境,这一要素决定了我们的决策不可能总是理性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有限理性 4、组织决策中的心理变量 三、对管理型组织决策过程的函数关系分析 假设决策制定的过程为因变量,则决策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客观环境为自变量,其函数关系式如下: X1: 管理型组织的内部结构(组织管理层面因素A, 组织职能层面因素B) X2: 决策的外部结构:有限理性

《执行力》读后感读书笔记15篇

《执行力》读后感读书笔记 (15篇) 《执行力》读后感1 读完这本书之后感受颇深,对我在个人工作方面有醍醐灌顶、发人深省的启示。这本书讲的是企业基层领导干部耳熟能详的执 行理念和领导心经,执行力让人成为企业坚实的中流砥柱,领导 力让人成为企业出色的管理精英。读完之后感受颇深,对我在个 人工作方面有醍醐灌顶、发人深省的启示。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只有各方面的实力都 能满足实际的需求,才能把手中的“瓷器活”做好。基层领导所 面临的处境和挑战也是如此,要想圆满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要想有效统率下属,最大限度地发挥下属的积极性,若没有 实实在在的“几把刷子”是无法想象的,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两 把刷子”就是执行力和领导力。 基层领导在单位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是单位中上传 下达的重要环节,单位的战略目标和计划,单位计划的执行情况,员工对单位计划的意见,单位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的变化等,都需 要基层领导来传达。在单位中,一方面起到向员工推行高层决策 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负有将员工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高层管 理者进行反馈的职责。基层领导是高层管理者和员工之间进行沟

通的重要桥梁,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起着“二传手”的作用。 左手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 的能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 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 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执行力:对个人 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 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而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个人而言是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企业而言就是在预定的时间 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现代组织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执行力。 无论多么宏伟的蓝图,多么正确的决策,多少严谨的计划,如果 没有高效的执行,最终的结果都是纸上谈兵。 右手领导,领导力其实是分三个层面,首先是领导自己,其 次领导他人,还有就是领导组织,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的利用 人力和客观条件在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 事效率。可以被形容为一系列行为的组合,而这些行为将会激励 人们跟随领导去要去的地方,不是简单的服从。领导力是一种有 关前瞻与规划、沟通与协调、真诚与均衡的艺术。那么什么是 “领导”呢?我觉得这两个出三进字拆开来说,“领”代表着引领 和拉动,要用力完成,要用很多管理的技巧,领着一群人能够实 现一个目标“导”就是说尤其当这个目标是比较高远的,比较虚的,不太容易看到的,前面那个地方是大家没有去过的一个地方,这个时候需要做一些激发、推动和导向工作的沟通,这是需要用

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管理行为》读书笔记 在读完《管理行为》后我做了《管理行为》读书笔记来充实我的生活,提高自身能力。 《管理行为》作者简介:西蒙是管理学界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他的理论已经渗透到管理学的不同分支,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之一。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研究大部分基于西蒙的思想。 他的贡献在于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管理行为》是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主要内容: (1)决策制定和管理型组织;(2)决策的事实要素与价值要素;(3)管理行为中的理性;(4)组织的均衡;(5)权威的角色;(6)沟通;(7)效率准则忠诚与组织认同;(8)组织的剖析初读此书,觉得内容很多而且有些理论不是很好理解,但是作者都能用很生动的例子解释其中的道理,所以读完此书让我大概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对于决策的分析,那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决策是本书所论述的中心内容,在前言中西蒙就有说决策与管理几乎是同义的决策行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理论的词汇必须从人类抉择的逻辑学和心理学中导出可见一开始西蒙就定下了全书的基调即是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在管理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其实很好理解,管理者的一个决策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

运。例如:60年代福特汽车的经理爱奥酷卡认为公司新车的发展方向要进军青年人市场,因此设计符合美国年轻人的风格,从而使公司大获成功。而与之相反的是最近的日本丰田公司大量召回问题汽车严重亏损的案例,是因为之前其经理过度的成本控制决策,虽然前期使公司获利,但是为车子质量问题埋下了严重隐患,导致现在问题爆发。因此可见决策的重要性。 那么究竟如何作决策才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呢?《管理行为》中提到了很多,我对于其中三个方面很认同而且很受启发。 首先是作者提到了有限理性这个观点,对此,西蒙的研究中有一个著名的蚂蚁比喻:一只蚂蚁在海边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块的沙滩上爬行,蚂蚁爬行所留下的曲曲折折的轨迹,绝不表示蚂蚁认知能力的复杂性,而只表示着海岸的复杂性。蚂蚁因为其视野的有限因此遇到石头障碍物只能绕行。与之类似的,人们的认知也是带有局限性的,而且人们永远无法达到毫无错误,十全十美的认知真理的程度,就连获得多个博士学位的西蒙自己也承认还有很多东西不了解,因此人们的决策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完美。所以我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就不要认为能完美无瑕,而要会取舍选择最优的方案。而与此同时,人们的知识结构水平越高,所作出的决策就越合理,因此不断学习提高知识水平有助于人们作出合理决策。 其次,第二个方面是提到了作决策时的两个重要的要素,即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事实要素是对环境及环境的作用方式的某种描述。价值要素是关于管理者对某种事物喜好的表示,表明对该事物的某种判断。简单来说就是价值要素是决策要达到的目标,事实要素是决策的手段。西蒙对这两要素提出了很新颖的方法论,他多次强调:不应把决策本身看成不可分解的单位,就是认为决策不应该是孤立的而应该是有联系的,即当一个决策的目标达成了可以转化成下一个决策手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