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第六章 物质的溶解 测试卷

初三化学第六章 物质的溶解 测试卷

初三化学第六章   物质的溶解 测试卷
初三化学第六章   物质的溶解 测试卷

初三化学第六章测试

班级姓名

1.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植物油C.二氧化碳D.酒精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烧开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冒出B.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

C.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3.2008年春节前,我市普降大雪,为确保道路的畅通,有关部门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

A.盐水的凝固点较低B.盐水的沸点较高

C.盐水的凝固点较高D.盐与雪发生反应

4.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

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

5.将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200 g,升温至70℃,下列各项发生变化的是A.硝酸钾的质量B.水的质量

C.硝酸钾的溶解度D.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6.10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180g,在100℃时的硝酸钠饱和溶液中,质量比正确的是A.溶质:溶剂=9:14 B.溶质:溶液=5:14

C.溶剂:溶液=14:5 D.溶质:溶剂:溶液=9:5:14

7.对10%的食盐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

A.100克水中溶解了10克食盐B.100克食盐溶液中含有10克食盐C.将10克食盐溶于90克水中所得的溶液D.食盐与溶液的质量比是1:10 8.25℃时向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 g氯化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A.增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

9.常用抗生素“先锋Ⅵ”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先锋Ⅵ”0.5 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不高于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

A.1 mL B.2 mL C.3 mL D.4 mL

10.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20℃时将20克食盐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饱

和溶液的质量为

A.70克B.69克C.68克D.67克11.20℃时,取两杯NaCl饱和溶液,甲烧杯溶液质量为200g,乙烧杯溶液质量为100g,保持温度不变各蒸发10g水,则甲烧杯中析出a g NaCl晶体,乙烧杯中析出b g NaCl 晶体,则a与b的关系是

A.a 〉b B.2a = b C.a = b D.无法判定

12.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以增加水的导电性。若用含水92%的稀硫酸50 g,通电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稀硫酸中含水为90%,则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

A.4 g B.8 g C.10 g D.5 g

13.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

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14.下列有关溶液(固体溶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B.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晶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15.某物质(仅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 0 g水,析出了2 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 1 0 g水,又析出了3 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 最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比原溶液稀

D. 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16.70℃时的m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份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17.有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2%的KCl溶液,当蒸发掉120克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4%,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12克B.14.4克C.24克D.28.8克

18.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

某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推知该物质可能是下列物质

中的(填编号)。

A.Ca(OH)2 B.NaCl C.KNO3 D.CO2

(2)图中A.B.C.D.四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3)当该物质的溶液从D点降温到B时(其它条件不变),此

时溶液的浓度将(填增大、不变、减小)。

19.学完溶液知识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实验。

(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和有关。

(2)除(1)中的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有关。

小松在设计实验方案验证(2)中假设时,在选择了溶质和溶剂种类的前提下,你认为在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3)一天,小松不小心将碘酒洒到衣服上,他妈妈立即用水和洗洁精清洗衣服,但怎么洗也洗不掉这些斑点,还是小松给妈妈出了个好主意。你认为小松应该采用的方法是;这种方法和用洗洁精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20.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或。

21.右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温度升高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变化最大的是;

(2)溶解度大小的顺序符合A=C﹤B的温度是;

(3)在t4℃时,在三份(每份100g)水里分别溶解A、B、C

物质配成饱和溶液,然后都冷却到t2℃,析出晶体最多的

是物质,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顺序是;

(4)如欲分离物质B与少量A物质应用.

22.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点的意义:表示该物质在t 3℃时,每100 g溶剂和S1 g溶质形成不饱和溶液.

A点的意义:_____________ ____,

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2)若A、B两点的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各加

20克水,A点的溶解度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3)当温度降低时,A点变动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原来

比较_____ 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使M点的(100+S1)g溶液成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增加溶质g或降温至℃,.

23.(1)实验室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g氯化钠固体;

①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盛放固

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30g的砝码,则天平

上的游码位置应是右图的(填字母);

②下列仪器中,量取水时需要用到d和

仪器(填序号),溶解时需要用

到e和仪器(填序号);

a.烧杯、b.10mL量筒、c.100mL量筒、d.滴管、e.玻璃棒、f.药匙、g.蒸发皿。

(2)在粗盐提纯中,将氯化钠溶液蒸发至有较多量固体析出后,应,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余热将余下溶液蒸发至干.

24.把20%的NaCl溶液80g,用水稀释至200g,则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多少?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5.汽车、电机车一般要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现用1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该稀硫酸。问:(1) 1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多少?

(2)将1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28%的稀硫酸,配得稀硫酸的质量

为多少?需要蒸馏水(密度为lg/cm3)体积为多少?

2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Zn-65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的组成,称取25g假黄金置于烧杯中,用

(1)25g

(2)当加入___________mL稀硫酸时,25g假黄金中的锌恰好完全溶解;

(3)计算第二次实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章 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练习2016-9-4 姓名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B.矿石粉碎C.食物腐烂D.蜡炬成灰 2、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镁条易折断B.武德合金的熔点约为69℃ C.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D.镁能在氧气中燃烧 3、右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氧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4、科学实验中,药品和仪器的存放应符合一定的规范。下列物质存放在对应的容器中, 符合规范的是 5、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 A.硫B.木炭C.蜡烛D.红磷 6、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食品防腐B.制成各种电光源 C.医疗冷冻麻醉D.制化肥的重要原料 7、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 B.烧杯 C.燃烧匙 D.蒸发皿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空气C.液氧D.加碘食盐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D.取少量氯化钠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B、金刚石用来制作玻璃刀 C、氢气用于作清洁燃料 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11、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 D.玻璃棒:常用作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12、某同学加热2~3 mL蒸馏水,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①点燃酒精灯;②加热;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④往试管里加2~3 mL 蒸馏水; 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标签朝外。 A、①④③②⑤ B、④⑤③①② C、①③④②⑤ D、④③⑤①② 13、某同学称量9.5克食盐时,在称量过程中,如果发现指针偏左,他应 A.增加食盐 B.减少食盐 C.向左移动游码 D.向右移动游码14、下列实验中,仪器之间不允许接触的是 A.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试管B.将试剂瓶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量取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试剂D.过滤时滤液由漏斗流入接受的烧杯内 1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吹灭蜡烛后的瞬间,烛芯处产生大量黑烟 B. 点燃红磷后,产生大量的白雾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16、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4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等于30mL B.小于30ml C.大于30mL D.无法确定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配制食盐溶液时,如果量取80ml水时仰视读数,则实际所量取的偏多 B.固体受热变成气体不一定是物理变化 C.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光发热就没新物质生成 D.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约占空气质量的五分之一 18、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19、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 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5 二、填空题 20、从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四项中选择适当的序号填空。 (1)镁是银白色固体,密度是1.7 g/cm3,属于_________。 (2)镁具有可燃性,属于_________。 (3)汽油挥发属于_________。 (4)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属于_________。 (5)铜绿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属于_________ 。 21、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⑴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⑵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阶段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及空气氧气中考模拟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 A.有颜色变化B.有其他物质生成C.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 2、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A、1:5 B、5:1 C、1:4 D、4:1 3、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水——氧气+氢气B.硫+氧气——二氧化硫 C.氧化钙+水——氢氧化钙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4、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 未计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5、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A、硫磺 B、红磷 C、铁丝 D、木炭 7、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煤气燃烧水变蒸气 B、瓷碗破碎剩饭变馊 C、菜刀生锈水果腐烂 D、灯泡发光冰块熔化 8、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9、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 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 无关 10、下列仪器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是( ) 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 烧瓶A.⑤⑥B.②③C.②③④D.② ⑤⑥ 11、蜡烛(主要成份是石蜡)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A.只有物理变化 B.只有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只是状态发生了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液知识点复习汇总

化学复习:知识要点(第六章) 溶解现象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但都属于混合物。 溶液大多数为无色,但如:含Cu2+,蓝色、含Fe3+,黄色、含Fe2+,浅绿色。 常见溶液:食盐水、石灰水、稀盐酸等。悬浊液:石灰浆、钡餐、面粉或粉笔灰放入水中、泥浆水等。 乳浊液:牛奶、油水混合物等。 2、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工业上污水的处理,农业上配制农药,生活 中洗洁精能去油污。 注意:汽油洗去油污属于溶解现象;NaOH、纯碱等洗去油污属于化学反应。 3、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通常伴随热量变化。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硝酸铵 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 水溶液的性质:具有导电性。常见酸碱盐溶液会导电,酒精溶液、蔗糖水不导电。应用:电解水 一般可用搅拌、振荡、研碎、加热等方法加快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配制一定浓度的食盐水,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所用仪器: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药匙。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所用仪器: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浓溶液稀释问题:m浓×w浓= m稀×w稀m水= m稀- 浓 6、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溶质性质(如:油和食盐在水中溶解性不同)(内因) (2)溶剂性质(如:食盐在水中和在油中溶解性不同)(内因) (3)温度(如:KNO3在0℃和100℃时溶解性不同)(外因) 7、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注:一定温度下,饱和食盐水不能再溶解NaCl,但还能溶解少量其他溶质如KNO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单元检测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变成铜锈,自行车胎爆炸 B.灯泡发光,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C.蜡燃烧,纸撕成碎片 D.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 B.硬度 C.氧化性 D.熔点 3.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 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 4.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0.5mLB.1mL~2mL C.3mL~4mLD.5mL~6mL 5.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 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 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7.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 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C.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10.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下列反应发生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A. 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 烧 B. 将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C. 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 铜 D.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2.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X+6O2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A. CH4S B. C2H6S C. C4H4S D. C6H6S 3.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等号两边() A. 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 B. 各种元素的种类是否相同 C. 各种物质的状态是否相 同 D. 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 ) 4.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 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 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5.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S B. SO2 C. SO3 D. CO 6.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式为6CO2+6H2O X+6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的化学式() A. C6H12O6 B. C6H12O C. C6H12 D. C3H6O3 7.酒精监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C2H5OH+4X(红棕色)+6H2SO4 =2Cr2(SO4)3(绿色)+9H2O+2CO2↑,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 A. CrO3 B. Cr2O3 C. Cr2S3 D. CrSO3 ! 8.向X溶液中不断加入Y,下列各组实验与图中所示关系相符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 )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 ) A .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 .都是碳元素组成 D .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5. 某化合物4.6g 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该化合物中 (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6. 除去CO 2中混有的少量CO ,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 ) A.石灰水 B. 灼热的碳层 C.水 D. 灼热的氧化铜 7. 除去CO 中混有的少量CO 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通入炽热的氧化铜中 C.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盐酸溶液里 D.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石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 3 CaO 十CO 2↑,该反应的类型是 (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 ) A.木炭粉 B.四氧化三铁 C.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铜 11. 已知实验室制取气体D 的表达式为:A(固)+B(固) C+D ↑,气体D 易溶于水,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应选择下列何种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 ( ) A. 制CO 2的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 B.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 C.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排水集气法 D.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 12. 实验室制取CO 2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盐酸;③向反应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正确排列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②④③⑤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 高温

初三化学第六章测试-初中化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模拟题-初中化学试卷

初三化学第六章测试-初中化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模拟题、复习资料-初中 化学试卷-试卷下载 初三化学第六章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O---16,Fe----56,Cu---64 一、 选择题: 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 8 3,则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A、2 B、8 C、13 D、3 2、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非常密切的是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C电子层数D、最外层电子数 3、下列给出的四种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其中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A、8 B、11 C、10 D、15 4、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单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5、具有3个原子核,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是() A、HCl B、NH3 C、H2O D、H2S 6、已知56号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其电子数比中子数少 A、56 B、81 C、193 D、25

7、下列化学式中不正确的是() A、ZnSO4 B、ZnO C、CO2 D、AlO2 8、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多2,则该原子是() A、氖 B、镁 C、铝 D、氮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原子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B、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或等于4个 C、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D、稳定结构是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结构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原子和氯离子属于同种元素 B、 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比相应的原子少 C、氯化钠和氯化氢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是-1,但他们的本质是不同的 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 11、元素X 的+3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X2O3 B、X3O2 C、2X3O D、O3X2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检测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变成铜锈,自行车胎爆炸 B.灯泡发光,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C.蜡燃烧,纸撕成碎片 D.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B.硬度C.氧化性D.熔点 3.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 4.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mLB.1mL~2mLC.3mL~4mLD.5mL~6mL 5.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7.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C.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10.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11.下列仪器既可以盛放固体又可以盛放液体做加热实验的是 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烧瓶 A.⑤⑥B.②③C.②③④D.②⑤⑥ 1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①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②调整零点③读出砝 码和游码的读数后,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回零处.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①②D.①③② 13.下面使用试管夹夹取试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B.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上部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五章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 相对原子质量: H-1 Mg-24 Fe-56 Cu-64 AI-27 Zn-65 1 A .不锈钢 B .玻璃 C .铝合金 D .铜线 2. ( 2011 .宜宾市)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 ?“缺铁性贫血”里所说的铁不是单质铁 B ?家用铝锅可以用来盛放酸性食物 C ?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 D ?可用盐酸除去铁锈 3. ( 2012年四川成都,9题)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常温下金属均为固态 B .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 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易生锈 D ?铝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4. ( 2012.广州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C .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5. (09广东省).炼铁高炉中发生了下列反应: ①高温下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铁 ③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①和④ B .②和③ 6. R+CuCI 2= RCI 2+CU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金属R 活动性比Cu 强 D .该反应前后 R 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6. (2012江西)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查阅资料得知脱 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 Cu 和C :②Fe 2O 3和C ; ③Fe 3O4和C ;④Fe 3O 4、C 和Fe ;⑤Fe 2O 3、C 和Fe 。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7. (2011.日照市)下图是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做的五个实验(铁钉在不同环境中) 实验一段时间后,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B .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D .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②高温煅烧石灰石 ④焦炭充分燃烧 C .③和④ D .只有④ B .金属R 可能是铝 (2012年江苏盐城,12题)金属R 与CuCl 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⑤ D .④⑤

初三化学第六章测试题

初三化学《溶解现象》测试题 班级座位姓名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Zn:65) 一、选择题(共40分) 1.下列家庭中常见的调味品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食盐 C.白醋 D.白糖 2、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A、蔗糖溶液 B、纯净水C、食盐水D、酒精溶液 3.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B.生理盐水C.消毒酒精D.葡萄糖注射液 4、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NaCl B、FeSO4 C、CuSO4 D、FeCl3 5.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剂的质量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 A.溶解、计算、称量B.溶解、过滤、计算 C.计算、称量、溶解D.计算、溶解、称量 7.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g,它表示( ) A.100g水溶解7.4g氯酸钾达到饱和状态 B.20℃时,l00g氯酸钾溶液中溶解氯酸钾7.4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C 2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氯酸钾7.4 D.20℃时,l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4g氯酸钾 8.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9. 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熟石灰 10.20XX年元月,我国南方普降大雪,为确保道路的畅通,有关部门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 ) A.盐水的凝固点较低B.盐水的沸点较高C.盐水的凝固点较高D.盐与雪发生反应11 . 50℃时,NH4C1的溶解度为60 g,50℃时,NH4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 A.3:8:5 B.3:5:8 C.8:5:3 D.8:3:2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学案及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学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实验探究】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过程见教材) 拓展知识:碳酸氢铵是农村常用的氮肥,俗称,化学式,色体,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若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现象是:色固体逐 渐,产生有气味的气体,试管口有生成,同时产生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 化学方程式 如何保存碳酸氢铵 如何使用碳酸氢铵 补充:二氧化碳(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一)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化学; ! (二)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1性质:常温下,氮气(化学式)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用途 (1)氮气可以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因为; (2)氮气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防止; (3)液氮用于; (4)氮气可用于制氮肥。 > 3铁的锈蚀实验 光亮的铁丝放在盛有食盐水的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下列现 象:⑴铁丝表面,(这是由于铁跟、同时接触 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的缘故)。⑵右侧导管中,(这是由于铁生锈时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得瓶内气压(增大、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导管中。) 实验说明了: 化学方程式

思考:生活中如何保存铁制品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 / 近代: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技术成就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瓷器的烧制B指南针的发明C火药的发明D青铜器的制造 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N2 B. O2 C. CO2 D.空气 3.下列物质属于气体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水 B. CO2 C. NH3 D. NH4HCO3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开发新能源 B. 合成新医药 C. 设计电脑程序 D. 防止环境污染 5. 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 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制氮肥 B. 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C.填充探空气球 D. 灯泡填充气7.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年,媒体不断宣传预防肝炎病传染的方法,从防疫和环保考虑,你认为下列一次性餐具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A.瓷器餐具B.淀粉餐具C.塑料餐具D.银质餐具 … 9.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XX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二、主观题 年,科学家在内蒙古齐纳河岸旁的一座汉代古烽火台废墟下发现了一张写有文字的纸。这张纸可以上溯至公元110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造纸是我国发明较早的化学工艺之一,请写出其他四项化学工艺、、、。11.常温下,氮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

初三化学阶段性测试

初三第二次阶段性化学练习卷2011-12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l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 =12 Ar(O)=l6 Ar(Fe)=56 Ar(Zn)=65 Ar(Mg)=24 Ar(S )=32 Ar(Cl )=35.5 Ar(K )=39 Ar(Na)=23 Ar(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 B .百炼成钢 C .沙里淘金 D .花香四溢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铁锈 B 、天然气 C 、蔗糖 D 、石灰石 3、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右图是普通电子 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 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4.为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变废为宝,人们正逐渐采用垃圾分类回收。在某些市区街道的垃圾箱中, 绿色箱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回收的垃圾。以下能放入绿色垃圾箱的是①废 旧报纸②废铜丝③一次性塑料餐盒④口香糖⑤果皮⑥空矿泉水瓶⑦废铁锅 A .①③⑤⑦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⑤⑦ D .①②⑥⑦ 5 .烟花爆竹专运车辆要悬挂或喷涂相关危险货物运输标志,该标志应是下列中的 6.下列课本中研究微粒特性的化学实验与其主要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选项 实验名称 主要实验目的 A 高锰酸钾溶于水的实验 证明物质是可分的且都由细小的微粒构成 B 氨水挥发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实验 证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C 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证明微粒之间有空隙 D 酒精与水混合的体积变化的实验 证明不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同 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②塑料 ③通风口 ①压电陶瓷 (产生电火花) ④铁皮 ⑤燃料(丁烷)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1]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 + 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点燃 2CO 3、还原性:C + 2CuO 高温2Cu + CO2↑(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小结:还原剂: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 氧化剂: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高温 4Fe+3CO2↑ C+CO2 2CO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高温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完整版

初三化学第一章测试题 含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化学检测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铜变成铜锈,自行车胎爆炸 B.灯泡发光,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C.蜡燃烧,纸撕成碎片 D.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 B.硬度 C.氧化性 D.熔点 3.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硬 4.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mLB.1mL~2mLC.3mL~4mLD.5mL~6mL 5.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6. 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 7.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8. 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B.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 C.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D.用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10.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11. 下列仪器既可以盛放固体又可以盛放液体做加热实验的是 ①量筒②试管③燃烧匙④集气瓶⑤烧杯⑥烧瓶 A.⑤⑥B.②③C.②③④D.②⑤⑥ 1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①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②调整零 点③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后,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回零处.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13. 下面使用试管夹夹取试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 第五章 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知识点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第一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一、金属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常温下为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铁粉为黑色)、 固体(汞为液体)、硬度大、熔沸点高、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问题:黄铜和黄金外观很相似,你们可用哪些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方法:测密度、硬度等(物理方法)火烧,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化学方法)二、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 常温下,铝和氧气也能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在加热条件下,铁、铜等 很多金属都能跟氧气化合生成金属氧化物。活动与探究: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铜丝,观察现象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2CuO 2Cu+O=2总结:实验表明:绝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和剧烈程度不同。△(化合反应)表达式: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①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那么我们用的铝制餐具不易生锈而铁制品却容易生锈呢?②为何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餐具呢? 2)金属与酸(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观察与思考:在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镁带、锌、铜片、铁,再分别加少量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各组物质是否反应,有没有气泡,有没有放热现象,反应速度如何,完成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 +H金属表面有气泡。 22Fe+2HCl=FeCl+H金属表面有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 2 Zn+2HCl=ZnCl+H 22铁、镁、锌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____反应最剧烈,其次是_____,然后是_____ (3)由此推出,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绝大数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哪个反应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为什么? 金属+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3)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Cu 化学方程式:Fe+CuSO=FeSO44拓展: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置换反应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小结: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氧化物氧气+ +酸盐+氢气金属+盐溶液 新金属+新盐 金属与酸反应条件:1、金属为活泼金属2、酸为稀盐酸和稀硫酸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条件:1、(金属符合)前换后2、反应物盐要可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活泼金属不活泼金属 强金属活动性顺序弱 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2、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 现学现用:工人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画线你知道为什么? 四、置换反应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l: 35.5 Zn : 65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溶液,后一种是化合物的是() A、酒精、二氧化碳 B、稀硫酸、液氧 C、汽水、干冰 D、冰水混合物、氧化铜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溶液B用硬水洗衣服不如用软水洗得干净 C、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 D、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 3、在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蒸馏水和一瓶失去标签的氯化钾溶液,鉴别它们的正确方法是() A.尝液体的味道 B.蒸发液体看是否结晶 C.加入白色硫酸铜粉末 D.看颜色 4、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中拿出一杯内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m.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时 m溶液一定是饱和溶被 B.室温下,n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m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n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蔗糖溶解于水 B.食盐水蒸干后出现白色粉末 C.饱和石灰水升温后变浑浊 D.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白膜 6、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A. 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 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 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D. 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7、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现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改变 D.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8.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食盐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计算、称量、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B.溶解、计算、称量、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C.称量、溶解、计算、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D.称量、计算、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9、用50g 98%的浓H2SO4配制成20%的稀H2SO4,需加水的质量为() A. 145g B.195g C.196g D.245g 10、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加入KNO3的量 A 加入KNO3的量 D 加入KNO3的量 C 加入KNO3的量 B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资料

第六单元知识归纳 课题1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 + 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点燃 2CO 3、还原性:C + 2CuO 高温2Cu + CO2↑(置换反应)【氧化铜是黑色,铜是红色】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夺氧的物质称为还原剂,有还原性】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失氧的物质称为氧化剂,有氧化性】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高温 4Fe+3CO2↑ C+CO2 2CO 课题2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固体加热型,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固液不加热型,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下排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 高温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烧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烧单元检测试题 (含答案) 2011-2012学年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第五燃烧 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一.教学内容: 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1、了解金刚石与石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知道一种元素可以因结构不同而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单质 3、认识碳的燃烧及其产物 4、了解和2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2的用途 二.教学重点: 、和2的性质及2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难点: 、2的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程序] 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一.碳单质 【引言】大家已经学过氧和氢两种元素,今天再学习一种元素——碳,、H、这三种元素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是

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目前已知的1000多万种化合物中,绝大多数都是含碳化合物,碳是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燃料的主要元素。今天,我们认识一下碳的几种单质。 【实验】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用石墨做导电实验 用铅笔写字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现象,体现了碳单质的哪些性质呢? 1.金刚石的硬度居天然物质之冠,可制成玻璃刀、钻头或装饰品等。 2.石墨硬度很小,有滑腻感,可制成铅笔芯;能够导电、熔点高,可做干电池和电炉的电极、坩埚等。 3.无定形碳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作防毒面具中的滤芯。 【思考】这些物质在物理性质上具有这么大的差异,是不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呢? 【讲解】实验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且都生成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思考】既然这些物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物理性质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讲解】虽然构成这些单质的原子结构是相同的,但是,其排列方式是不同的。所以产生了不相同的物理性质。 近年,除了我们常见的金刚石、石墨这些碳单质以外,科学家们还合成了60、50、70等,近期又合成了碳纳米管,现正对此进行开发和利用。 【思考】既然金刚石、石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能不能利用外界力量将它们的结构改变,将石墨变成金刚石呢? 【讲解】现在已经有了人造金刚石,主要是在工业上使用,如钻头等。 【小结】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 物质用途推知物质性质 【过渡】以上是我们了解的有关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单质在物理性质上有差异。那么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呢? 我们书写档案材料的时候,一般要用碳素墨水,这是因为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 高温时,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 在氧气充足的时候,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热值为32.8k/g。 当氧气的量供给不足时,碳的燃烧是不充分的,此时,燃烧产物是,此时的热值仅为9.2k/g,只有碳完全燃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