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的情感特征

音乐的情感特征

音乐的情感特征
音乐的情感特征

论音乐的情感特征

音乐的情感是为音乐所特有的、艺术化了的人类情感,它蕴含于音乐之中,通常人们都能够体会到音乐中情感的存在,但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音乐,会产生不同的微妙的感受,这与个人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有着很大程度上的联系。音乐所谓的情感特征,是由于在人们的内心产生了共鸣,从而被人们所感受与描绘的。例如贝多芬的第五运交响曲,饱经风雨的人在听到前面强有力的敲击后,会感受到命运在敲门,想起自己曾经对命运的斗争与反抗。命运交响曲会带着他们不屈的力量,如同贝多芬本人想通过音乐传达的同命运做斗争的情感,扼住命运的咽喉。倘或让一个仍处天真烂漫的孩童去感受这首命运交响曲,对他来说,无非是声响的大小和音乐的节奏感强弱罢了。

情感在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匈牙利著名钢琴家李斯特也指出:“音乐是不假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音乐传达的情感是它的灵魂,是沟通作曲家与听众的桥梁,是音乐魅力之所在。它不受任何民族、语言、文化的限制,直接渗透到人们心灵深处和精神世界。音乐,同样表达着喜怒哀乐,如同一个情感细腻的少女,轻轻的来到我们身边,我们欣赏着她,陶醉其中,继而进入特定的音乐情感世界,在那里独享自我的盛宴。

有些音乐,我们可能会被它的外在修饰所影响,比如说歌词,从

而产生歌词所要表达的特定情感,而不是通过音乐本身独特的旋律,或快或慢,或激昂或低沉,来感受其中蕴藏的内涵。那些靠外在修饰引起人们共鸣的音乐,并不能长久的捕捉住人们的心灵,因为旋律是内在的音乐气质,旋律不变,歌词却可以被篡改。歌词改了,那些所谓的情感,也就没有立足点了。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音乐中的旋律,看它的百般变化,千般妩媚,让它们跳动的灵魂带给我们心灵的共振。

比如说轻音乐,它们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情感上的愉悦,更是心灵上的抚慰与问候。在忙绿的现代社会,去听听那些缓缓的,流淌在心尖的旋律,去感受那些被我们忘却的生活的享受,这也算是音乐表达的情感对我们的提醒和祝福了。

第一课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案 第一课 课题: 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目的:通过对歌剧《白毛女》六个不同唱段的欣赏,使学生理解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可表达不同的情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体验情感,运用情感体验欣赏音乐。 教学内容:1.北风吹(选自歌剧《白毛女》第一幕) 2.十里风雪(选自歌剧《白毛女》第一幕) 3.扎红头绳(选自歌剧《白毛女》第一幕) 4.哭爹(选自歌剧《白毛女》第一幕) 5.我要活(选自歌剧《白毛女》第三幕) 6.太阳出来了(选自歌剧《白毛女》第五幕) 教材分析:《白毛女》是一部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歌剧,是我国第一部新歌剧,在中国历史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作品创作于1945年,在延安秧歌运用基础上, 由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该剧根据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写 成,以河北、山西地方民歌为音乐素材,刻画出许多具有鲜明艺术形象的典型人 物。 该剧以“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题,深刻揭示了旧中国 阶级压迫的本质。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苦大众,不畏地主恶霸的压榨、 欺凌、奋起反抗,争取自由的壮举。 本课欣赏内容是从歌剧《白毛女》主要人物——喜儿和杨白劳的唱段中选择的五 首独唱、对唱曲和一首合唱曲,即:《北风吹》、《十里风雪》、《扎红头绳》、《哭 爹》、《我要活》和《太阳出来了》。 《北风吹》,七声D徴调式,3/4拍。取材于河北民歌《小白菜》,稍快的演唱 速度,刻画出了喜儿盼过年、盼爹爹早点回家的喜悦和焦虑的心情。 《十里风雪》,七声D徴调式,4/4拍。曲式为单乐段机构,在缓慢而低沉、 充满压抑和暗淡色彩的演唱中,刻画了一个倍受欺凌、心怀恐惧、百感交加的农 民形象。 《扎红头绳》,七声D徴调式,4/4拍。曲式为二段体,紧密的节奏和欢快跳 跃的中速男中音与女声对唱,刻画出杨白劳对女儿——喜儿的抚爱之情;生动地 表现出了喜儿无限喜悦的心情。 《哭爹》,五声D徵调式,4/4拍。曲式为变化重复的乐句构成的单段体结构, 拉宽的曲调下行级进,和带凄凉悲伤、疑虑的声调,表达了喜儿哭爹时极度悲恸 之情。 《我要活》,六声D商调式,4/4和3/4拍子组成的变拍子。曲式为单段体结构, 旋律下行级进与上行的大跳进行,配合强力度的夸张性演唱,充分表达了喜儿与 不平等命运的抗争、对旧社会强烈的愤概。 《太阳出来了》,宫徴交替调式,4/4拍。二声部混声合唱,歌曲中支声式的合

[音乐欣赏,情感,音乐]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

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幸福,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并且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它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时代、阶层、职业等的限制,但存在一些微小的个别差异及各自特色。音乐是通过人的感官刺激才使人感知到美,并产生了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从而又发展了美感。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即使以叙事为主的歌唱,音乐也并不全依靠语义来传达内容,而必定会用赋有感情的音乐语言和赋予美的因素来表达或烘托或寄托感情,即使是附有歌词的声乐曲,其表达感情主要的仍是音乐本身。在综合艺术中(如戏剧、舞蹈、影视等),也总是当需要抒发感情之时,就常常让音乐来负担,借音乐的抒情性能,把情感表露出来,并有所渲染、强调、夸大。 音与音之间连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语言和文字尚需通过符号,或带感情起伏的语气语调信号,来传达感情或思想、内容,且语言及文字有时因民族不同而尚须翻译,那就麻烦了。而音乐,它可以直接地来反映人们内心感情的起伏及复杂的情绪,且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等等限制。因此,不论什么民族、国家、地城、阶层的人民,虽语言不通,却都能通过音乐直接感受这种真挚朴素的感情。因此音乐是真正的世界语音乐是感情的语言,音乐无国界,这些近百年来已得到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即乐与情通。本文就是讲述了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各方面的体现及要素。 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中,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通过对乐曲慢与快的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两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种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通过对乐曲舒展与紧张而终情绪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与慢的音乐要

论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特征

论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特征 9月18日在上节课的结尾老师与我们听了迈克尔杰克逊演唱会关于反对战争的一个片段,那样的意气风发,激动人心,在这节课,便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特征。 迈克尔杰克逊,相信没有人没有听说过。他曾经是多少人的梦想,多少人的疯狂。还记得曾经整个班的人偷偷用自习课的时间去看他的演唱会视频,男生以模仿他为荣,那是属于他的时代。这样一个人,拥有举世罕见的才华,是继猫王之后西方流行乐坛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他的音乐艺术不单单表现在嗓音上,独创的舞步、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设计和自身强大的魅力都是使他最终成为伟大艺术家的原因。如同最古老的巫乐,他的音乐带有迷人夺魄的力量。 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特征主要有一下几点: 乐舞之乐。迈克尔杰克逊的舞步灿烂夺目,创造力十分优秀,他有著名的“机器人”舞步和“太空漫步”。他的一些舞蹈动作也受到了社会世俗道德的批判,但依然无法阻止其对之后几代流行乐舞台的巨大影响。 风格之乐,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个人风格极其强烈,旁人难以仿造,他将黑人的蓝调和白人的摇滚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曲风,当在听他的音乐时,你没有办法真正区分出来是灵魂乐还是蓝调或是摇滚。因此,一般人大多模仿他的舞步,但很少有人能够模仿出他的声乐。 专业之乐.迈克尔杰克逊性格一丝不苟,具有旁人没有的良好精力,即便是在最大型的演唱会上也可以做到从头至尾不走音,纵观当今的乐坛,有太多完全不具备专业素养的明星自称歌手,相较之下,实在是大言不惭。

本能之乐。是指揭示潜意识中的自我。迈克尔杰克逊正是将内心深处,最本质的生命状态揭示了出来,因此成为本能之乐。如同李玉刚,超越了性别的限制,表达了内心深处最本能的艺术。 情感之乐。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中包含着充沛的情感,让人为之动情,为之疯狂,在他的演唱会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下面的观众极度疯狂的神色,正是因为他在他的音乐中投入了大量的情感,他才可以达到观众们如此强烈的情感回馈。 哲学之乐。古代哲学中讲求阴阳道法——物极必反。世间阴阳转换,乾坤颠倒。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同样包含了哲学思想。阴阳并济,亦正亦反,最终完美融合成一个整体。 政治之乐。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中在后期包含了强烈的政治情感和社会情感。他的音乐主题涵盖了反战、环保和捐款,用自己的影响力去为世界作出积极贡献,真正称得上是和平大使。 然而,迈克尔杰克逊的一生,纵然有无数的掌声与尖叫,却也有无数的非议与敌视。阐述一代偶像一生的得与失,上天是公平的。上帝给予他音乐舞蹈艺术的旷世天赋,却没有给他如何保护自己辨认肮脏的基本能力,同时也失去了正常人那些最普通的快乐他曾经坦言非常想独自在繁闹马路逛街,甚至曾经包下一间超市,体验普通人怎么买东西。得与失,向来都是辩证的,鱼与熊掌,又岂能兼得。 迈克尔杰克逊,终将是一个不灭的神话。

情感特征提取及分析

语音信号中情感特征的分析和识别 本文Tag标签: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类对计算机的依赖性的不断增强,人机的交互能力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如何实现计算机的拟人化,使其能感知周围的环境、气氛,对象的态度、情感等内容,自适应地为对话对象提供最舒适的对话环境,尽量消除操作者和机器之间的障碍,已经成为下一代计算机发展的目标。斯坦福大学的Reeves和Nass的通过研究发现[1],在人机交互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人和人交流中的是一致的,最关键的都是“情感智能”的能力。因此计算机要能够更加主动的适应操作者的需要,首先必须能够识别操作者的情感,而后再根据情感的判断来调整对话的方式。对于情感识别研究包括多个方面,如情感特征分析、肢体情感识别、面部情感识别和语音情感识别。各国在这些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研究。美国的MIT媒体实验室的情感计算研究小组(Affective Computing Research Group)就在专门研究机器如何通过对外界信号的采样,如人体的生理信号(血压,脉搏,皮肤电阻等)、面部快照、语音信号来识别人的各种情感,并让机器对这些情感作出适当的反应[2]。目前,关于情感信息处理的研究正处在不断的深入之中,而其中语音的情感识别因为涉及到不同语种之间的差异,发展也不尽相同。英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的语音情感分析处理都有较多的研究,而汉语语音的情感分析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日常通过听觉获得的语音信息是一种模式信息,这种模式信息包含符号信息和非符号信息。传统的语音信号处理把模式的变动和差异作为噪声通过规则化处理予以去除,然而这种非符号信息是人们感知模式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例如同样的一句话,由于说话人表现的情感不同,在听者的感知上就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所以情感信息处理的目的之一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被去掉的有用信息的复权。实际上,人们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同时接受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形式的信息以达到最佳的信息传递效果,是今后信息处理研究的发展方向。所以包含在语音信号中的情感信息的计算机处理研究是一个意义重大的研究课题。分析和处理语音信号中的情感特征,判断和模拟说话人的喜怒哀乐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2.情感分类和情感特征分析 2.1情感的分类 要研究语音信号的情感,首先需要根据某些特性标准对情感做一个有效合理的分类,然后在不同类别的基础上研究特征参数的性质。经过Plutchik等人的多年研究[3],通过在激活评价空间上对情感进行分析,认为情感分布在一个圆形的结构上,结构的中心是自然原点。对于自然原点,认为它是一种具有各种情感因素的状态,但是由于这些情感因素在该点的强度太弱而得不到体现。通过向周围不同方向的扩展,表现为不同的情感。情感点同自然原点之间的距离体现了情感的强度。由于各种情感在自然原点的周围排成了一个圆形,所以这种对情感进行分类的方法叫做“情感轮(Emotion wheel)”。对于任何一个情感语句,可以根据其情感强度和情感方向来在情感轮所组成的二维平面中用唯一的一个情感矢量来表示。其中情感强度表现为这个情感矢量的幅度值,而情感方向则表现为该情感矢量的角度。

音乐的内涵及表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e12919612.html, 音乐的内涵及表现 作者:周新叶 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21期 【摘要】音乐内涵与音乐内容这两个美学范畴概念常被学界混同,两者当有本质区别。音乐内容有两个层面,一是指音乐描述的物质性生活内容在头脑中的表象,其次是指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是对社会人生的种种体验思考,以及伴随的情感,也就是音乐内涵。音乐内涵在审美价值中的重要地位与决定性作用常被音乐美学界严重忽视,本文一是呼吁,二是抛砖引玉,意在引起学术界足够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音乐内涵;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学术界至今未对音乐内容与内涵这两个范畴加以区分并科学界定,基本是将两者当作同一范畴对待,尽管两者密切相关骨肉相连,实现实中它们在概念上是有所区分的,作为学术概念应用于学术则更有将两者加以辨析、厘清与甄别之必要。以往所使用之内容概念是广义的,是包括内涵的。而就狭义而论,两者有本质之区别。内容是具象的,是我们认识的对象,也就是表象。而内涵则是抽象的,是我们感悟或体验与思考的对象。内涵也叫精神内涵,是指主体对人的内在精神积淀以及情感体验,是由生活阅历、知识、文化及道德伦理修养等的融合,包括广度与深度两大取向,是理性思考与感性体验的综合。内涵如酿造的酒,醇香浓烈,香飘四溢,意味无穷。正如人通过言谈举止这种外在形式来表露其内在精神内涵一样,或所谓气质,艺术则是通过艺术形式来表现人的精神内涵,如克莱夫·贝尔所言:“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其中“意味”便是指的内涵范畴。至于克氏所说的“意味”与内涵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另需专文分析。 内涵也可叫意蕴,就是精神积淀以及相伴随之情感体验,是重要美感范畴。美感包括形式美与内涵美(也可叫内容美),内涵是融有抽象性、思想性、文化性等特点属性的情感,可以有許多种类型,如悲悯、温暖、怅惘、深邃、沉思、忧愁、悲伤与崇高等等。 音乐的内涵虽可以分类,也只能以文字语言作大致描述,在根本上却是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境界,只有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深层次领悟和体味才能把握。内涵的丰富性、抽象性及情感特征等使得人们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它,却无以穷尽,尤其奇妙的是甚至于对同一件音乐作品在每一次的审美过程中其感悟的涵义都会不同,都会有新的体验与感受。严格讲音乐是作曲、演奏与欣赏的三度创作艺术,音乐在作者聆听之前只是一件尚未完成的半成品,只有在被欣赏接受之后才算是真正完整的音乐作品。内涵由音乐形式引发,形式与内涵的综合才构成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

关于汉斯立克的“音乐的情感表现”(一)

关于汉斯立克的“音乐的情感表现”(一) 摘要: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1854年初版)是近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音乐美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这篇著作在当时即受到资产阶级音乐界和哲学界许多人的重视,并引起了不断的争论。一直到现在,他的观点,在西方资产阶级音乐思想中还有相当大的影响。音乐美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在这领域里,有着各种疑难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解决。我们在这里仅就汉斯立克的“音乐的情感的表现”这一问题进行剖析。 关键词:汉斯立克;音乐美学;自律论美学;音乐情感表现 一、概述 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一向被认为是西方近代自律论美学的最早的、最极端的代表。为了更好的剖析他的某些观点就必须从涉及音乐本质问题的自律论、他律论概念谈起。音乐美学中的他律论、自律论概念,是由德国音乐学家费利克思·卡茨(Felixgatz)于1929年在自己编写的《音乐美学的主要流派》一书中第一次使用的。他律论美学认为:制约着音乐的法则和规律是来自音乐之外的,也就是说,音乐是受某种外在规律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是他律的。这是因为音乐本身体现着某种外在于音乐的客观实在,即是说,音乐总是标志着纯粹音响现象之外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主要是人类感情,这就是音乐的内容。正是这个内容的性质决定着音乐作品的音响结构、整体发展,决定着音乐的“形式”。同他律论美学相反,自律论美学则认为:制约着

音乐的法则和规律不是来自音乐之外,而是在音乐自身当中;音乐的本质只能在音响结构自身中去理解,只能从音乐的自身去把握音乐。音乐是一种完全不取决、不依赖于音乐之外的现象的艺术。它的内容不是外来的,不是独立存在于音乐之外的什么东西。它既不是情感,也不是某种语言、映象、比喻、象征、符号。音乐的内容只能是音乐自身。音乐除了它自身之外什么也不表达,什么也不意味。因此,音乐完全是自律的。自律论美学否认音乐中内容和形式的二元性,认为这二者是同一的,音响结构就是一切。 二、基本观点 作为自律论美学观点的捍卫者,汉斯立克坚决反对把情感的表现看做是音乐的内容。他认为情感的表现,这完全不是音乐的职能。音乐从根本上说是无法表现情感的。音乐情感的明确性是与具体的想象和概念分不开的,而后者不属于音乐造形范围之内。音乐既然不能重现概念,因而也不能表达情感,那么音乐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汉斯立克认为:有一类观念可以用音乐的固有方式充分表现出来。那就是一切与接受音乐的器官有关的,听觉可觉察到的那些力量、运动和比例方面的变化,即增长和消逝、急行和迟疑、错综复杂和单纯前进等一类观念。音乐所能表现的这种纯音乐性的“观念”实际上不过是乐音进行的各种不同形式,汉斯立克认为这就是音乐的内容。“乐曲的内容除了听到的乐音形式之外,别无其他东西;因为音乐不仅是通过乐音来说话,它说的也仅仅是一些乐音而已”。对此汉斯立克为音乐的内容下了一个

情感分析简述

情感分析简述 分类:NLP2012-04-08 12:38 1022人阅读评论(3) 收藏举报情感classification算法测试translationmatrix 情感分析,我研究了也有半年有余了,ACL Anthology上关于情感分析的论文也基本看过了一遍,但是到目前还没有什么成就的。以下是我为一位同学毕业设计写的情感分析方面的综述,引用的论文基本上是ACL 和COLING还有EMNLP上历年关于情感分析的论文,本文应该学术性比较强一点,本文虽不打算发表,但由于将来可能还有用,以及关于学术上的原因,请大家如果要引用请务必标明出处 (https://www.doczj.com/doc/de12919612.html,/s/blog_48f3f8b10100irhl.html)。 概述 情感分析自从2002年由Bo Pang提出之后,获得了很大程度的研究的,特别是在在线评论的情感倾向性分析上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基于在线评论文本的情感倾向性分析的准确率最高能达到90%以上,但是由于深层情感分析必然涉及到语义的分析,以及文本中情感转移现象的经常出现,所以基于深层语义的情感分析以及篇章级的情感分析进展一直不是很大。情感分析还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尚未存在一个标准的情感测试语料库,虽然Bo Pang实验用的电影评论数据集(https://www.doczj.com/doc/de12919612.html,/people/pabo/movie-review-data/)以及Theresa Wilson等建立的MPQA(https://www.doczj.com/doc/de12919612.html,/mpqa/)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两类情感分析数据集,但是并没有公认的标准加以确认。 目前情感分析的研究基本借鉴文本分类等机器学习的方法,还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一套独立的研究方法,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把情感分析看出一种特殊的文本分类。比较成熟的方法是基于监督学习的机器学习方法,半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目前的研究不是很多,单纯的基于规则的情感分析这两年已很少研究了。既然目前很多情感分析的研究基于机器学习,那么特征选择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N元语法等句法特征是使用最多的一类特征,而语义特征(语义计算)和结构特征(树核函数)从文本分类的角度看效果远没有句法特征效果好,所以目前的研究不是很多的。 由于基于监督学习情感分析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而且在真实世界中由于测试集的数量要远远多于训练集的数量,并且测试集的领域也不像在监督学习中被限制为和训练集一致,也就是说目前情感分析所应用的归纳偏置假设在真实世界中显得太强的,为了和真实世界相一致,基于半监督学习或弱指导学习的情感分析和跨领域的情感分析势必是将来的研究趋势之一。 在情感分析的最初阶段基于语义和基于规则的情感分析曾获得了比较大的重视,但是由于本身实现的复杂性以及文本分类和机器学习方法在情感分析应用上获得的成功,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以及很少了,但是事实上,语义的相关性和上下文的相关性正是情感分析和文本分类最大的不同之处,所以将基于语义和规则的情感分析与基于机器学习的情感分析相结合也将是未来的研究趋势之一。 以下将分别对情感分析的起源,目前基于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基于规则和跨领域的情感分析的一些研究工作进行简单的介绍。 起源 虽然之前也有一些相关工作,但目前公认的情感分析比较系统的研究工作开始于(Pang et al., 2002)基于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方法对电影评论文本进行情感倾向性分类和(Turney,2002)基于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对文本情感情感倾向性分类的研究。(Pang et al., 2002)基于文本的N元语法(ngram)和词类(POS)等特征分别使用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最大熵(Maximum Entropy)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将文本情感倾向性分为正向和负向两类,将文本的情感进行二元划分的做法也一直沿用至今。同时他们在实验中使用电影评论数据集目前已成为广泛使用的情感分析的测试集。(Turney ,2002)基于点互信息(Pointwise Mutual Information,PMI)计算文本中抽取的关键词和种子词(excellent,poor)的相似度来对文本的情感倾向性进行判别(SO-PMI算法)。 在此之后的大部分都是基于(Pang et al., 2002)的研究。而相对来说,(Turney et al.,2002)提出的无监督学习的方法虽然在实现上更加简单,但是由于单词之间的情感相似度难以准确的计算和种子词的难以确定,继续在无监督学习方向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的,但是利用SO-PMI算法计算文本情感倾向性的思想却被很多研究者所继承了。 监督学习 目前,基于监督学习的情感分析仍然是主流,除了(Li et al.,2009)基于非负矩阵三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Tri-factorization),(Abbasi et al.,2008)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的情感分析之外,使用的最多的监督学习算法是朴素贝叶斯,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最大熵和支持向量机的。而对于算法的改进主要在对文本的预处理阶段。 一个和文本分类不同地方就是情感分析有时需要提取文本的真正表达情感的句子。(Pang et al., 2004)基于文本中的主观句的选择和(Wilson el al.,2009)基于文本中的中性实例(neutral instances)的分析,都是为了能够尽量获得文本中真正表达情感的句子。(Abbasi et al.,2008)提出通过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IG)的方法来选择大量特征集中对于情感分析有益的特征。 而对于特征选择,除了N元语法和词类特征之外,(Wilson el al.,2009)提出混合单词特征,否定词特征,情感修饰特征,情感转移特征等各类句法特征的情感分析,(Abbasi et al.,2008)提出混合句子的句法(N元语法,词类,标点)和结构特征(单词的长度,词类中单词的个数,文本的结构特征等)的情感分析。 除了对于文本的预处理,对于监督学习中情感分析还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的。(Melville et al., 2009)和(Li et al.,2009)提出结合情感词的先验的基于词典的情感倾向性和训练文本中后验的基于上下文的情感情感倾向性共同判断文本的情感倾向性。(Taboada et al.,2009)提出结合文本的题材(描述,评论,背景,解释等)和文本本身的特征共同判断文本的情感倾向性。(Tsutsumi et al.,2007)提出利用多分类器融合技术来对文本情感分类。(Wan, 2008)和(Wan, 2009)提出结合英文中丰富的情感分析资源来提高中文情感分析的效果。 基于规则/无监督学习

论音乐与感情

论音乐与感情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乐论《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并描述了音乐是以怎样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出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六种不同的心情。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斯多德就把音乐与人的感情生活联系起来,认为音乐能表现出愤怒和温和,勇敢和节制以及一切相互对立的品质和其他的性情。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感情的表现,认为只有感情才是音乐要占为己有的领域。并且说:“在这个领域里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感情,灵魂中一切深浅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的情绪都属于音乐艘表现的特殊领域。”(黑格尔:《美学》)在现代的音乐美学研究中,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比较多。博览音乐家卓菲亚·丽莎认为:“在音乐中,由于缺少具体的、实在的、单个的客体,感情反映的因素便能比较强烈地发挥作用,占据了首要地位——这便是音乐在反映显示的方式上的特殊性。”她还认为:“音乐的内容是感情,而很少是唤起这些感情的那些现象本身。”(卓菲亚·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在欧美现代音乐美学研究中,也有人坚持主张音乐是表情的艺术,影响较大的是英国音乐学家柯克。他在《音乐语言》一书中指出:“事实上,音乐是包含着音乐以外的,正如诗歌是包含着文学以外

的,因为,音符和文学一样,有感情的含义。让我们再说一遍,音乐,在伟大作曲家的笔下,用纯属他个人的表现方法最完美地表达 了人类的普通感情。”(柯克《音乐语言》)在我国当代的音乐美学 研究中,也普遍认为音乐能够表达感情,而且认为音乐内容主要是 感情内容。当然,也有人认为把音乐看作是表达感情的艺术的说法 是不全面的,音乐所表现的应该是人类的全部精神生活,它应包括 人的思想、感情、心地、灵魂、意志、梦境、幻境以及潜意识等等 全部精神活动的内容世界。我认为,主张音乐能表达人类全部内心 世界的观点和主张音乐善于表现感情的观点并不矛盾,因为它们所 针对的是听一个范畴中的内容。只不过,后者力图把音乐的表现内 容涵盖得更全面一些。因此,我们认为提出“音乐是表现感情的艺术”或“音乐主要是表现感情的艺术”,应该说是抓住了音乐表现 内容的最主要、最核心的东西。问题在于我们不要把这种提法作狭 隘的理解,把感情仅仅看作是某中描象的形式;而应该把感情表现 理解为显示生活的反映,它有丰富的内涵并和人们的其它心理活动 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知道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过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在心理学里关于感情和情绪的研究中,特别引起人们兴趣的是关于“表情动作”这一学说。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面部表情与身段表情,更多地表现在戏剧、舞蹈以及造型艺术中。和音乐关系最密切的无意是语言表情,语言的语言、声调、节奏、速度等都是表情手段。人由于情绪的激动,发出各种不同的富有表情性的声音,

论音乐的情感特征

论音乐的情感特征 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作为表达人类思想意志 的载体,古今中外绝大多数的音乐家、哲学家和美学家都将其视为一种善于表现人对现实生活的心理感受, 尤其是情感态度的艺术。正象黑格尔所说:“在这个领 域里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 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但是,由于音乐在反映现实的 具体性上受到限制,在音乐审美中人们会对音乐情感 有不同理解。在以往的探讨中,我们一方面肯定了情感交流在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中的重要性;一方面也 发现了一些对音乐情感的狭隘理解。为了探求对音乐 情感科学、客观的把握,重视对音乐情感特征的研究是当前音乐美学研究切实要做的事情。 音乐情感的基本特征 作为人类思想意志的表达,音乐的情感以音乐艺 术特有的方式向我们传达着人类内在生命的运动和无 限深厚的精神内涵,对于其存在的意义来说,这种情感应当是典型的、概括性的,并且是易感的。 一、音乐情感的典型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典型是指作曲家在表现情感时, 要选取那些在现 实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情感“素材”。这 就要求作曲家对于特定环境下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方式 同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人有着相同或类似的情感体 验,而他体验的必须更加深刻、更加细腻、更加强烈,并且能够对以往的情感表现模式有所突破,创造性的运 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其音乐的情感内容。贝多芬 的《第三交响曲(英雄)》就是一个突出的典范,它之所 以能够堪称为交响音乐发展史中的里程碑,原因不仅 在于它蕴含了贝多芬从法国大革命中所感悟到的精神 情感,更在于他全新创作风格的运用。 二、音乐情感的概括性 由于音乐所使用的特殊物质材料—声音,具有 非语义性和非造 型性的特点,它不能象语言那样直接表达概念,也 不能象造型性艺术那样为我们提供视觉的表象,这就 决定了音乐情感的表现要具备高度的、非具体的概括性,我们所了解的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的多义性和 不确切性,就是随着这种非具体的高度概括性产生的,〔收稿日期]2004一10一21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

谈歌曲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摘要:音乐的灵魂是情感,缺乏情感的歌唱是没有生命的、苍白的。本文以歌曲演唱中情感的含义为切入点,围绕歌曲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具体的运用及具体的作品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进一步深入了解到演唱者在歌曲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关键词:情感涵义;歌曲演唱;作品分析;情感表达 很多人在学习美声中都只在乎音色技巧,而忽略了音乐的关键灵魂所在---情感;没有达到声音与情感的统一,这样的歌声是达不到音乐艺术要求的。声乐主要就是通过声音的形式来传递情感,情感是其最为基础的一种表现方式。但是,如果演唱者只是拥有一副好嗓音、咬字清晰并掌握一些艺术技巧也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生动完美展现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声乐艺术形式的更好创造。 一、歌曲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在歌唱中,情感表达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演唱过程中,情感表达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心理方面的因素、生理机能方面的因素以及演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等等。歌唱者在歌唱的过程中,主要利用自身的一些表现进而塑造歌曲中的人物艺术形象。所以,必须首要做到要了解声乐中所要体现的形象,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这样刻画出的人物形象才是生动鲜明的。 歌唱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展现技巧的过程,并且注重的是技巧和情感两者间的结合。在整个歌唱的过程中,情感与技巧两者紧密联系和影响,二者都是表现艺术的方式,做到两者的完美结合也正是演唱者所最终追求的目的。保证发声准确,再加以情感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这一样才能够真正表现歌曲的灵魂。 在声乐表演之中,将情感和演唱两者结合起来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将声乐与情感两者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表演才更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才更加能够引发观众产生共鸣。 二、情感在歌曲中的具体运用 (一)作者的情感 根据声乐演唱中的声音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就可以看出演唱者是否对该艺术有所把握。首先要了解当时的背景跟作者的情感,声乐艺术要展现自身作为艺术的生命,就必须在艺术表达中融入情感,声乐艺术的精神体现,这也就充分体现了歌唱中情感融入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要达到歌唱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要做到声音和情感的相互融合,在演唱的过程中使情感得到充分表达。 音乐是人的感情的表达,声乐史用人声演奏的音乐,所以感情的表达最为直接。最直接的表演最自由且最易感染人的。 (二)歌唱者的情感 歌唱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歌唱的方式是通过嗓音进行歌唱,也就是利用发声力度、音色以及唱词等多个因素的变化来表现歌曲中情感信息的变化。而另外一种歌唱的方式在传递感情信息时,利用的是演唱者的表情和动作。第一种歌唱的方式首先需要歌唱者对歌曲本身的内容和情感进行理解,然后再通过自身心理活动将其化作自身情感,用声音表达出来,从而刻画歌曲中人物的情感。第二种歌唱的方式演唱者通过自身唱歌的艺术动态形式将已内化的歌曲情感进行生动地表达。 (三)观众的情感――引起的共鸣 一首歌曲的演唱是否能够带动观众的思维涉及多个方面,唱歌考的不仅仅是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心理上的调控,在歌唱中投入感情,这样才能够真正打动观众,能够让观众也萌发一样的情愫。 唱歌,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将歌曲的内涵和灵魂唱进观众的心里。没有真挚情感的歌声也不可能达到与听众的心理共鸣。总之,一名优秀的歌唱者,不仅要注意声音技巧和歌

浅谈音乐表演的情感表现

浅谈音乐表演的情感表现 时间: 2012-04-06 来源:论文在线 编者语: 本文阐述了笔者对于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认识和看法,主要从什么是 音乐表演、对于音乐表演情感表现的认识、音乐表演要有情感表现的原因以及 如何培养音乐表演的情感表现这四个方面递进的论述了音乐表演中情感表现 的重要性。经过调查研究,使我也对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和体会 [责任编辑: zhangnan ] 摘要:本文阐述了笔者对于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认识和看法,主要从什么是 音乐表演、对于音乐表演情感表现的认识、音乐表演要有情感表现的原因以及如何 培养音乐表演的情感表现这四个方面递进的论述了音乐表演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经过调查研究,使我也对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音乐表演情感表现情感内涵理智 一、什么是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是音乐的再创作活动。通过乐器的演奏,人声的歌唱,以及包括指挥 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以发挥其 社会功能。它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是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指挥 家、演奏家、歌唱家等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对乐曲做出不同的解释和表现,从而 给听众以不同的影响和感受。因此音乐表演也是音乐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二、对于音乐表演情感表现的认识 在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其实也存在着许多声音,例如,德国音乐家CoPoEo 巴赫说:"音乐家除非自己也受感动,否则就不能感动别人;他必须感觉到他想要 在他的听众中引起的一切效果……。"而另一位意大利音乐家布卓尼却主张:"假如 一位艺术家想使别人感动,他自己就一定不能感动--否则在关键时刻,他将无法控 制他的技术。" 音乐表演中的对于情感表现截然不同的主张,虽然各有道理,互有所长,而且 他们之间如果能相互吸收、有所综合,那样会非常有利于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但 是,从总体上来说,笔者是比较倾向于在音乐表演中投入个人的真情实感的主张。 中国传统音乐也非常重视音乐表演中的投情,并且要求这种投情必须建立在解 明曲意、即充分理解乐曲情感内涵的基础之上。戏曲理论家李渔在他所著的《闲情 偶记》中说:"唱曲宜有曲情。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解明情节,知其意之所在, 则唱出口时,俨然此种神情。问 者是问,答者是答,悲者黯然消魂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且其声音齿颊之间,各种俱有分别,此所谓曲情是也。"清人徐大椿在其所著《乐府传声》中也曾

【CN110060697A】一种情感特征提取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96711.0 (22)申请日 2019.04.14 (71)申请人 湖南检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区尖 山路39号中电软件园大楼总部G0241 房 (72)发明人 李剑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代理人 郑自群 (51)Int.Cl. G10L 21/0232(2013.01) G10L 21/0264(2013.01) G10L 25/24(2013.01) G10L 25/63(2013.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情感特征提取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情感特征提取方法,包 括:对语音中的一帧采样,对语音序列s(n )实行 预加重然后做离散FFT变换,再逐步计算得到 MFCC参数。本发明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使用MFCC 参数,在抗噪能力上MFCC参数具有很强的处理能 力, 增强了抗噪能力。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CN 110060697 A 2019.07.26 C N 110060697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60697 A 1.一种情感特征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对语音序列s(n)实行预加重然后做离散FFT变换; (2)对语音中的一帧采样{x i}i=1,2,…,M,M是帧长,对{x i}i=1,2,…,M加汉明窗后作M点的FFT,频域分量{X i}i=1,2,…,M通过时域信号进行转化,离散功率谱S(n)通过取模的平方得到; (3)计算S(n)通过传递函数H m(n)求得功率值,即计算S(n)和H m(n)的乘积再求和,求得M 个参数P m; (4)计算P m的自然对数,求得L m; (5)计算L m的离散余弦变换,求得D m; (6)去除直流成分的D0,取D1,D2,…,D k作为MFCC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情感特征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通过传递函数为H(Z)=1-αZ-1的滤波器对其加以滤波,其中α为预加重系数且0.9<α<10,设n时刻的语音采样值为X(n),经过预加重处理后的结果为Y(n)=X(n)-αX(n-1),0.9<α<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情感特征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k=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情感特征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语音中的一帧采样,取n=256点。 2

音乐的形式与情感表达

音乐的形式与情感表达 (下)试卷 时限]:60分钟00 51 57 ]:100分 //https://www.doczj.com/doc/de12919612.html,/index.php?s=/Exam_examstart_bigclass_4_smallclass_23_courseid_987.html 、音乐作品是听觉艺术。 正确 错误 、旋律线的运动形态与进行方向复杂多变。 正确 错误 、跳进表达的情绪平静而真挚。 正确 错误 、同音反复指旋律线以某音作支点的环绕进行,有着间隔性同音反复的效果。 正确 错误 、节奏的主要作用在于形成和影响曲调的性格特征,赋予作品以鲜明的个性。 正确 错误 、歌曲《心中的河》是由黎晶作词的。 正确

错误 、器乐作品,是指除了人声以外的由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 正确 错误 、《梁祝》用奏鸣曲式写成。 正确 错误 、不同的民族也有相同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正确 错误 0、歌曲《心中的河》由阎维文演唱。 正确 错误 1、歌曲《百合》的词作者为()。 林夕 陶正 陈涛 冰洁 2、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西部 南方 北方

以上均错误 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的越剧唱腔为素材。 浙江 河南 湖北 河北 4、一般而论,弦乐()常表现歌唱性的旋律。 音色 音调 音节 以上均错误 5、歌曲《百合》的演唱者为()。 戴玉强 贺玉堂 刘燕 郭颂 6、()的音色常表现军队、号角、斗牛士等。 弦乐 打击乐器 木管乐器 铜管乐器 7、()由于主音上方的大三度音响多有明朗之感,因此在某些条件下能与雄壮的、

的情绪相吻合。 调式 五声调式 小调式 大调式 8、()中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礼记》 《乐施》 《乐记》 《师乙》 9、()的音色常表现田园景色。 弦乐 打击乐器 木管乐器 铜管乐器 0、歌曲《百合》的曲作者为()。 任光 张寒晖 贺绿汀 赵方 1、(),即曲调的音高关系,它是由音程及其进行方向所决定的。 节奏

浅谈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浅谈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崔浩 摘要: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是人类表现性艺术最早的形式之一。音乐能够唤起感情的力量,在人们的心灵中产生深刻的影响。艺术既然来源于生活也就脱离不了情感,情感是音乐创作的主要对象,音乐能表现情感并唤起情感,音乐在欣赏者身上唤起的情感是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与自身的情感融汇成更为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音乐情感欣赏 旋开音响的按钮,听到缓缓的音乐声流出,便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最懂得享受的人,有点飘飘然,也有点不知所措。音乐是美的,它是世间最和谐的事物。它的旋律与动感,它的狂热与柔情,它的停顿与连绵,给人以不可抵抗的力量,音乐的魅力之大,足以让人为之疯狂。 音乐流淌出来的,都是我们最真挚的情感。只要你还有颗跳动的心存在,你就能够在音乐的世界中找到诠释你内心情感的纽带。你可以为它去放肆,去叫嚣,你知道这个世界上,仍有属于自己的物质,有音乐陪伴的生活,永远都是丰富而充实的。在音乐与情感之间,寻找到心与心的沟通点。我们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我相信我们每个人之间,都有爱存在,都有五百次回眸的缘分。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一切艺术都是人类社会生活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音乐是用声音构成的艺术,是用听觉感知和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艺术既然来源于生活也就脱离不了情感,需要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通过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驰、跟丰富多彩的音色、还有力度的强弱、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等严密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让欣赏者自身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交流与共鸣。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与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音乐是用声音构成的艺术,是用听觉感知和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情感属于意识范畴,是人对现实的对象与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当你浸沉在音乐中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中,去尝试酸甜苦辣的各种味道,将让你随着它的欢乐而欢乐,悲伤而悲伤,那就说明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你,使你受到感染而产生一种思想冲动,你会认为它是你内心情感的一种音乐表现。情感的多样性往往使我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相对模糊,但我认为,音乐中表现的情感不仅是类型化的喜怒哀乐,而且也是具有个性化的喜怒哀乐,它们渗透着作曲家的个性并于特定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相联系。今天我们通过对音乐与情感关系的阐述,与特点的解说,来加强我们对音乐与情感的科学认识,并知道类型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应该是音乐与感情的基本特点。了解这些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音乐。 音乐能够表达情感,并认为音乐内容主要是情感内容。所以我认为,由于人的感情具有一种宣泄释放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外部表现正是人本身情感的体现。其中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等与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这是音乐之所以能够表现情感的原因,是这些构成了音乐具有表情性的基本根据。 音乐与情感,是密不可分,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切艺术都是人类社会生活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人既然生存于社会,就避免不了各种情感。音乐中的声音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象征意义,它的独立性就体现在音乐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