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课程标准

核心课程标准

核心课程标准
核心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8

计划学时:62+50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前言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汽车底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底盘的维护与修理,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具有汽车底盘拆装、故障诊断与排除、零件损耗分析与检验分类、合理维护与修理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2设计思路

1.2.1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掌握汽车底盘的构造和维修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1.2.2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依据社会、企业要求制定,以汽车维修业生产一线技术岗位相关的工艺知识和工艺技能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1.2.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

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1.2.4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汽车底盘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2.2具体目标

2.2.1能力目标

2.2.1.1能够分析说明底盘各系统各总成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2.2.1.2会拆装汽车底盘各系统零部件或总成。

2.2.1.3正确使用各系统各总成的维修与检测工具和设备。

2.2.1.4能检测、诊断与排除各系统各总成的一般常见故障。

2.2.1.5能够对各系统各总成进行维护和修理。

2.2.1.6具有自我学习新知识、适应各系统各总成的新结构和新技术发展变化的能力。

2.2.2 知识目标

2.2.2.1知道各系统各总成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2.2.2.2会分析各系统各总成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2.2.3具备各系统合理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2.2.4熟悉各系统常见故障的检测、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2.3 素质目标

2.2.3.1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2.2.3.2具有互助合作精神,能正确评价自我,豁达大度,积极乐观。

2.2.3.3具有理性的就业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2.3.4具有安全、文明生产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2.2.3.5具有一定的人际交流能力和服务客户意识。

2.2.3.6具有积极进取及创新精神。

2.2.37具有适应职业的身体素质。

3.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工作任

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活动设计

参考学

1 绪论1.汽车底盘的发展概况

2.汽车底盘的组成及各自的作用

3. 汽车底盘的布置形式及特点

4.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教学做一体 6 1.能描述底盘各系统系的功用和组成

2.能描述各种布置形式的特点

3.能简单描述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2 离合器1.离合器的功用和工作原理

2.离合器的种类

3.离合器的构造

4.离合器的常见故障及检测诊断方法

教学做一体8 1.能描述离合器的功用

2.会描述离合器的总成

3.会分析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4.会检测和诊断离合器常见故障

5.能排除离合器常见的故障

3 手动变

速器

1.概述

2.普通齿轮变速器

3.同步器

4.变速器操纵机构

5.变速器常见故障

教学做一体10 1.能描述变速器的功用和种类

2.会分析变速器的工作过程

3.能描述同步器的作用

4.能描述操纵机构的作用

5.能够分析变速器常见故障。

4 自动变

速器

1. 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功用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液力变矩器的特性

3. 行星齿轮机构传动规律。

4. 行星齿轮机构运动三元件

5. 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规律

6. 液压控制系统各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

7. 自动换档规律和换档过程分析

8. 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控制过程

9. 自动变速器的检修方法和检验项目

10. 自动速器的检验方法及性能分析

11. 自动变速器的故障分析

教学做一体14

1. 能叙述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功用组成及工作

原理

2. 能分析液力变矩器的特性

3. 能够分析行星齿轮机构传动规律。

4. 能进行自动速器的检验及性能分析

5. 能叙述行星齿轮机构运动三元件

6. 能分析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规律

7. 能叙述液压控制系统各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

8. 能叙述换档过程分析及自动换档规律

9. 能叙述自动变速器的检验项目

10. 能叙述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控制过程

11. 能叙述自动变速器的检修方法

5 万向传

动装置

1.万向传动装置概述

2.万向节

3.传动轴及中间轴

4.传动轴及中间轴的平衡问题

5.万向传动装置的常见故障

教学做一体 6 1.能描述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

2.会分析万向节的工作原理

3.能认识传动轴和中间轴

4.能够分析万向传动装置的常见故障

5.能解决传动轴及中间轴的平衡问题

6 驱动桥1.驱动桥结构形式

2.主减速器

3.差速器

4.半轴和桥壳

5.驱动桥的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

教学做一体10 1.会分析驱动桥的结构

2.能描述主减速器的结构和工作

3.能描述差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能认识半轴和桥壳的结构

5.能够检测和排除驱动桥的常见故障

7 车架与

车轮

1.行驶系的分类、组成及功用

2.行驶系的受力情况

3.车架的作用、类型及构造

5.轮胎的作用、类型及构造

6. 常见轮胎品牌和轮胎规格的表示方法

7. 轮胎的动平衡教学做一体 4

1.能描述行驶系的分类、组成及功用

2.会分析行驶系的受力情况

3.能够识别各种轮胎

7.会对轮胎作动平衡试验

8 车桥1.车桥的作用、类型和构造

2.四轮定位的作用

3. 四轮定位的检测

教学做一体 4

1.能描述车桥的作用、类型和构造2.能分析四轮定位的作用

3.能检测和调整四轮定位

9 悬架1.悬架的作用与组成

2.悬架的类型

3.各种悬架的结构和特点

4.悬架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

教学做一体 6 1.了解悬架的作用与组成

2.会区分悬架的类型

3.能描述各种悬架的结构和特点

4.能够分析和排除悬架的常见故障

10 机械转

向系统

1.转向系的组成、种类和转向原理

2.各种转向器的作用、组成及分类

3.各种转向器检测和维修的方法和步骤

4.转向系常见的故障、部位及原因分析

5.转向操纵机构和传动机构的类型及原理

教学做一体8 1.能描述转向系的组成

2.会分析转向系的种类和转向原理

3.能描述各种转向器的作用、组成及分类

4.会对各种转向器进行拆装、检测和维修

5.能对系统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11 动力转

向系统

1、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作用与组成

2. 动力转向器、转向油泵的结构和作用

3.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常见故障、原因及部位

4. 电动动力转向系统作用与组成

5.电动动力转向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6. 电动动力转向系各主要元件的检修方法

教学做一体8

1、能描述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作用与组成

2. 会介绍动力转向器、转向油泵的结构和作用

3. 能分析出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常见故障、原因及部位

4. 能描述电动动力转向系统作用与组成

5.会介绍电动动力转向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6. 会检修电动动力转向系中的各主要元件

12 四轮转

向系统

1. 四轮转向系统的特点

2. 机械式四轮转向的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液压式四轮转向的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4. 电子液压四轮转向的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5.电子液压四轮转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

6. 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的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7. 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

教学做一体8

1. 能描述四轮转向系统的特点

2. 会分析机械式四轮转向的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原

3. 能描述液压式四轮转向的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原

4. 能描述电子液压四轮转向的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5.会分析电子液压四轮转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6. 能描述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的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7. 会分析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

13 制动系

1.制动系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制动的结构、种类及检修

3.各种传动装置的类型、构造及工作原理

4.常见故障的原因、诊断及排除

教学做一体10 1.能区分各种车轮制动器的特点

2.会对各种制动器常出现故障进行检修

3.能够诊断和排除液压制动传动装置的故障

4.能够诊断和排除气压制动传动装置的故障

5.会对各种制动器常出现故障进行检修

14 防抱死

和防滑

控制系

1.ABS和ASR系统的组成、作用及类型

2.主要总成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常见故障的原因、部位及排除步骤

教学做一体10 1.能分析ABS和ASR系统的组成、作用及类型

2.会拆检各主要总成

3.能够对各种常出现故障进行检修

总学时112

课程集中实训项目设计

名称任务与要求成

参考学时

底盘结构认识能描述汽车底盘的结构 2

离合器及操纵机构的拆装、调整1.会拆装各种离合器和离合器的操纵机构

2.会检修离合器和离合器操纵机构常见的故障

2

手动变速器的拆装1.会拆装各种变速器及操纵机构

2.会检修变速器常见的故障

4

自动变速器的拆装

与检修1.会拆装典型自动变速器及操纵机构

2.会检修典型自动变速器常见的故障

6

万向传动装置的拆

装与检修1.会拆装各种万向节

2.会检修万向传动装置的常见故障

2

驱动桥的拆装1.能拆装各种主减速器并会调整啮合间隙

2.能拆装差速器和分动器并会调整其啮合间隙

4

车轮平衡及车轮定1.会利用拆装机拆装轮胎并能进行轮胎的动平衡试验 2

位的检查及调整2.能用四轮定位仪对汽车做四轮定位的检查

悬架的拆装会拆装各种悬架并能对其进行维护 2 电控悬架的检修能利用检修设备检修电控悬架的常见故障 2

转向器及传动机构的拆装与检修1.能拆装各种转向器及其传动机构

2.会检修转向器常见的故障并能分析其原因

2

机械转向系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1. 能根据故障现象查明故障的部位及原因

2. 能根据故障的部位及原因排除故障

2

动力转向系统主要部件拆装与检修1.能拆装动力转向系统各主要部件

2.会检修各主要部件常见的故障并能分析其原因

2

电控转向系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1. 能根据故障现象查明故障的部位及原因

2. 能根据故障的部位及原因排除故障

2

车轮制动器的拆装

与检修1.会拆装各种车轮制动器

2.能检修各种车轮制动器常见的故障并能分析其原因

2

制动传动装置的拆

装与检修1.会拆装制动传动装置的主要总成

2.能检修各主要总成常见的故障并能分析其原因

2

自动增压装置拆装

与检修1.会拆装自动增压装置总成

2.能检修自动增压装置总成常见的故障

2

驻车制动器的拆装

与检修1.会拆装各种驻车制动器总成

2.能检修驻车制动器总成常见的故障并能分析其原因

2

更换制动液和制动系统排空气1.会更换制动系统制动液

2.会对制动系统放气

2

制动传动装置、驻车制动器常见故障的

诊断与排除1. 能根据故障现象查明故障的部位及原因

2. 能根据故障的部位及原因排除故障 2

制动防抱死装置(ABS)的检测及主要部件拆装1.会拆装制动防抱死装置的主要总成

2.能检修制动防抱死装置常见的故障并能分析其原因 2

制动防抱死装置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

除1. 能根据故障现象查明故障的部位及原因

2. 能根据故障的部位及原因排除故障 2

总学时50

4.实施建议

4.1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车型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行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4.2教学建议

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景。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实物、投影、

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4.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考核评价可以从考核要求、考核方法、评分标准等方面进行。考核应包含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考核的方法可以多样化,但是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相关网站等。

4.5其它说明

本课程标准适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课程信息 一、课程简介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开设宗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掌握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确定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 以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为选取课程容的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确定课程容 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容。 3、教学容模块化 结合高职类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容整合为职业价值观、职场道德、职场礼仪、职场沟通、职场协作、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七个主干模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容。 4、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义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5、课程贯彻“体验式教学” 构建“体验-理解-对话-反思”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原则。 6、教学效果评价过程化 教学效果评价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根据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来制定具有多元项的课程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学习、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及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评价。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以高职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

核心课程建设内容要求及规范

在学院骨干院校建设项目中,核心课程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项目,影响范围较广,对学院的课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核心课程建设内容的要求与规范如下: 一、资源入库前的总体属性要求: 1、Title (标题):资源的名称; 2、Creator (创建者):资源的创建者、作者; 3、Subject (主题):资源的主题内容; 4、Description:(描述):资源的内容、介绍信息; 5、Date (日期):资源制作及上传时间; 6、Type (类型):资源所属的类别,系统也可自动识别; 7、适用专业 8、关键字:时间、主题、涉及系部; 9、扩充属性包含:适用课程(可以多个),资源来源等等。 二、教学文件类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定义: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2、内容要求: 含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要素的完整文档。(学院提供模板) 3、技术标准: 文档格式为word 或pdf。

4、获取途径: 根据学院骨干建设目标与要求,由学院教务处提供模板,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组织撰写,聘请专家论证,由学院教学委员会审议后调用。 (二)课程标准 1、定义: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专业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结果的期望。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内容要求: 含有课程标准各要素的完整文档。(学院提供模板) 3、技术标准: 文档格式为word 或pdf。 4、获取途径: 由各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根据课程目标,参考学院提供的模板,自制本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经系重点专业负责人审核,报教务处审核通过后实施。 (三)课程设计 1、定义: 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狭义指课程组织实施的过程及进度的规划。 2、内容要求: (1)含有课程设计的各要素。(学院提供模板) 2)课程设计以2 课时为教学组织单元 3、技术标准:

《企业文化》课程标准

附件 3:课程标准模板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企业文化》课程标准 编写人:魏建钢审核人: ***审定单位:财信系会计教研室编写日期: 2010年 6 月课程代码20010043学分2周课时数2总学时数32英文名称Corporatc Culture 开课单位财信系会计教研室 适用专业会计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先修课程《会计职业道德》后续课程《商务礼仪》等 ( 1)黎群(编编),《企业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选用教材 (2)刘光明(编编),《企业文化》 (第五版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7 1.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 1-1-1 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关于西方和东南亚等一些文化(企业文化)和经济都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概貌、文化精神和企业文化的特色。 企业文化被认为是一种营造企业绩效和满意度,创造管理者和员工最佳行为品格和素质,从而确保产出成功业绩和能力的科学。企业文化学是一门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 新兴学科。企业文化学为探索适合不同国情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即创造具有民族化、个 性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视野,开辟了新的道路,所以在整个企业管理学科体系 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将来涉外会计工作中要运用外国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来处理复杂的人际关 系,灵活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年轻的大学生,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培养自身的人 文精神,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作用是: 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财务会计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 能人才,本课程的开设满足会计专业培养对象的职业素质养成要求。 《企业文化》课程在高职会计专业中属于基础性地位,由它的基础性进而才能引伸出《会计职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格式

附件一: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课程标准写作指南 适用专业修读学期第×学期制订时间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课程学分 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 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 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 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 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 一、课程定位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 如:本课程是XXX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方式,采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能力、……能力。 建议该部分用一段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附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描述中应体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特别是本课程的创新点要突出表述,如: “本课程根据……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的基础上,采用……课程开发模式(如: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和……,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 (这里的语言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不要重复,尽可能采用概括性的语言) 三、课程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经验及知识。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主要围绕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能运用…,完成…”,且这些能力是可测量和可展示的。具体应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 2011年12月

职业基本素养课程标准 (一)指导思想 在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这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能,而且要有深厚的职业基本素养。因此高职院校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探索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切切实实把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与专业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培养目标 本课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它具有个体的普适性、专业的普适性、岗位的普适性、时间的普适性,对学生职业人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通过《职业基本素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提高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意志品质、创新意识等,并在课程专门的实践活动和各专业的实习、实训中不断内化职业基本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拥有核心竞争力。 (三)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及工作安排 表1专任教师资格 (四)实训装备—校内一体化教学的最低配置要求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立专门职业生涯规划实训室,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师以及各专业实习实训环境,塑造了良好的实训培养机制。 (五)特色 该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二、课程标准结构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定位 队管理 职业基本 素养 提 高 就 业 竞 争 力 完 成 十 个 学 会 职 道 通 场 图1 课程定位 2.《职业基本素养》课程建设成为三年全过程养成教育体系,与上下游课程实现了四个结合:第一、把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既有远大目标又有具体目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现实追求,在社会理想教育中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

(完整word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 一、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素养在课程目标的不同维度均有体现。其中,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强调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思想,以及常用工具、手段、技术的基本操作与应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强调通过具体操作或应用过程,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强调理解信息技术的技术思想,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产生感悟与内化,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积极、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在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各不相同,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水平上各有侧重。其中,小学阶段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强调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的体验和感悟,以基础入门为标志,以感悟信息文化为目标;初中阶段侧重对信息技术基本特征的总结能力的培养,注重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方法的熏陶,关注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的培养,以迁移应用为标志,以顺应信息文化为目标;高中阶段强调领域应用,以多样化的应用技术领域的能力训练为主,既可以强调学生在不同领域方向上的个性化能力塑造,又可以强调某特定领域对其后续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即以个性化能力培养为标志,以内化信息文化为目标。 二、课程内容架构 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的方式进行设计。小学阶段设一个“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其中含“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共72课时,适宜在三、四年级开设;设两个拓展模块,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和“机器人入门”,各36课时,适宜在五、六年级开设。初中阶段设一个“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含“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共36课时,适合在七年级开设;设两个拓展模块,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和“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各36课时,适合在八、九年级开设,也可以在七年级开始开设。基础模块是各地各校必须完成的内容,拓展模块是可以根据条件选择开设的内容。不同学段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互衔接、各有侧重。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为例,小学阶段以体验为主,强调借助积木式编程工具,通过对对象、模块、控制、执行等概念及作用的直观操作体验,感受编程思想;初中阶段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通过尝试设计与实现基本程序结构,将实际问题解决与算法思想形成联结;而高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与格式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与格式 专业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更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专业课程标准应体现专业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专业课程的性质、目标、设计思路、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为规范我院各专业职业能力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制工作,特提出本基本要求。 一、课程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前言 1.1课程定位用简练语言对该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总体描述。具体指出本课程在专业中属于哪类课程(职业能力必修课、职业能力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与其他课程的分工与联系;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等。 1.2 设计思路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编排的思路、活动设计的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内容。 2.课程目标

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具有哪些能力、掌握课程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是要说明具有哪些能力,突出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要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能力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 ●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 ●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 ●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 ●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 ●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 ●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3.课程内容与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按学习领域(指任务或模块化课题或工作项目等)顺序描述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培养的能力与态度,突出能力要求。 4.实施建议

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生就业指导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2 学时,实践16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全院所有高职专业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所有高职高专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它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其功能在于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毕业就业择业作好准备。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如下: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高等职业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电子类、管理类、销售类、机械类、信息类等专门化方向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程知识体系整合为8个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贯彻“技能培养为主,知识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采用理论教学+课程训练+行业实践3层递进相结合的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育学生掌握就业择业的基本职业能力。 《就业指导》作为高职高专所有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其实践性很强。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等,后续有各专业的专业课程等专业技能课,地位十分重要。本课程内容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建议课程总学时为 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课内实训16学时,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2:1),分别放在一至四学期开设,每学期开设12学时。 本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以就业所需技能为模块组织教学单元 《就业指导》课程根据各专业学生毕业就业所需职业能力的需求,设计了8个项目,其中8个实践模块,这些项目都是围绕学生求职择业应掌握的技能和素质进行设计的。 2.通过开放性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思维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课程设置了开放性训练项目(学生可以自行命题)。每个项目都给出了实验目标和要求,由学生自行选题进行完成,最后以作业形式上交,并评定成绩。 3.行业实习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本课程利用各专业顶岗实习,指派老师随学生深入行业一线,指导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机械常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机械常识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第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式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作所需的机械操作(主要是钳工)的基本技能,具有识读零件图和一般装配图的技能,掌握相应的理论机械知识;具有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意识;达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人员”职业资格五级标准中的相关模块要求,为学生学习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其它工种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基础。 1. 2设计思路 1、以实践为导向,课程综合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由实践整合理论。 2、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行研究性学习。 3、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工作分析,从而确定从事该专业的中级工应具有的各种综合能力及相应专项技能,并将各项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划归相关工种,按工种组织课程。 4、本课程按机械操作初级工涉及的职业活动所涵盖的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组成一系列典型的工作项目、课题。 5、课程项目化、课题化,各项目、课题以目前企业机械操作(主要是钳工)的实际为基础,兼顾企业发展需求,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结合职业资格鉴定初级工标准的相关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本门课程的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教学,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职业观念,树立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逐步推行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技术、学理论的积极性。 2.1能力结构目标 1、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的规章制度; 2、会使用、维护与保养常用机械操作的工具、量具与设备; 3、具有划线、锉削、锯割、钻孔、锪孔、铰孔、攻丝、套丝、锉配、錾削的基本技能; 4、会编制简单零件钳工加工工艺; 5、会识读常见零件图及一般装配图; 6、会装配、维修简单机械; 7、具有研究性学习的初步能力。 2.2知识结构目标 1、掌握机械制图中的投影基础、图样画法、标准件和常用件及其规定画法、零件图、装配图等 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机构、部件、联接、传动等机械基础知识和简单机械原理;

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doc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忽视,学生被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为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造成学校就业难和企业的担忧。为了全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够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该课程能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职业人” ,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学生以教育主体的地位,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明确自己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去主动验证所

国家课程标准作为国家课程文件

国家课程标准作为国家课程文件,规定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或者说,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对国民在各方面或各领域应具有哪些素质,国家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并不等于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对某方面或某领域基本素质要求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在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因此,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但是,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则不做硬性的规定。 总之,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既实实在在,又不是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地这也管那也管,不像教学大纲管得那么细那么死。这是在功能上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 课程标准要规定国家对国民在各方面或各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这一基本要求是绝大多数国民能够达到的。 而课程标准的重点是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因此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材、教学与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 ,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并不等于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对某方面或某领域基本素质要求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在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因此,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但是,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则不做硬性的规定。

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模板

附件2: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修读学期第×学期制订时间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课程学分 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 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 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 注: 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 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选修课 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 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 一、课程定位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可以用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附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例如: 【本课程是××××专业的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专业综合实践课。通过……方式,采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能力、……能力。】(仅供参考)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描述中应体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特别是本课程的创新点要突出表述。例如: 【本课程根据……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的基础上,采用……课程开发模式(如: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和……,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仅供参考) 这里的语言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不要重复,尽可能采用概括性的语言。 三、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学习目标是指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经验及知识。主要围绕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能运用…,完成…”,且这些能力是可测量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规范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及规范 一、格式设置要求 1.页面设置 2.字体要求 标题为四号“黑体”,内容为小四号“宋体”,表格中的文字为五号“宋体”,行距为1.5行。 二、各部分内涵要求 1.课程定位 主要包括本门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及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关系等内容。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专业能力(知识与技能)、方法能力(过程与方法)、社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一般包括: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以及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的认识等。 方法能力一般包括: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能力;信息处理和数字应用能力等,可以理解为学生获取专业能力和

社会能力的途径。

社会能力一般包括: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对工作本身的态度(敬业精神、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起点 学生学习本课程时的学习现状简述。包括:年级、前导课程、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的情况。 4.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习内容概要:列出教学内容的主题学习单元的名称。即学习情境(或项目或案例或课业等)的名称。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概要的细化。即明确表述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 学习标准: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程度,尽量采用程度用语。为学习标准表述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示波器”。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 ●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 ●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 ●技能类:模仿、独立操作、迁移等 模仿一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类推、扩展等。 独立操作一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安装、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 ●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 了解一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回忆、选出、识别等。 理解一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区别、提供、预测、检索、整理等。 应用一设计、辩护、质疑、撰写。解决、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等。 ●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 ●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评价建议、教学建议:总体说明根据相应学习内容的特点及要求提出评价(如评价的方式、方法)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课标 (2014.2修订)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开设学期:第六学期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张小明2014-2-21 计划学时:36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王海青 授课单位:学前教育系教学单位主任及审定日期:胡振明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 1.性质与作用 (1)课程的性质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课程是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使学生了解自己和本专业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将来作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意识,明确自己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有目的的继续进行专业的学习和提高。 (2)课程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为继续进行学习做准备。其任务是教育引导学生在认识自我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了解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相关法律政策及法规,提高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认识;明确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修养,正确的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生活活动和幼儿园游戏活动和幼儿园家园互动活动等,为以后的职业素养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门课程是我院对学生进行幼儿园教师职业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在学生对幼儿教育专业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等有一定了解基础上的,通过教学、见习等方式,提高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意识,明确了解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修养,为继续学习、提高打下基础的一门课程。 2.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通过开设《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课程,对学生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认识实施系统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在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熟悉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基础上,提高职业意识和明确专业方向;让学生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了解幼儿园职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和成长变化规律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高质量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模板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课程标准编写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编写说明”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课程的性质即指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等。任务指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教学要求可根据课程的性质使用相应的定性词汇,对教学内容作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等慨念的内容可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计算、解法、公式、法则等方法的内容,可按“学习、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实验(实践环节)可按“观察、学会、掌握、应用”等几个层次要求。 3. 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4.实践环节:提出本课程所学需要的实践环节,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确定其名称、主要内容与要求和学时分配。 5.学时数分配:说明学时数(用表格形式表示),分章列出讲授、实验、讨论和习题时数等。 6. 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7.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8.课程考试与评估:简要说明本课程的考核形式及评估方法。如:考核形式:应用性独立作业、课堂回答和解决问题、闭卷考试几种形式相结合。评估方法:注重多元评价,知识与能力并重;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学校职能部门评价、教师自评、互评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激励性功能。 9.一些说明:可对本课程相关问题,如教学内容的详略和增删处理上等作一些补充说明。 第二部分为“教学内容纲要”部分。这一部分是对课程内容的具体说明,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按章节顺序编写。 每一章要说明以下3项内容: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3.教学重点和难点。 每一节要详细说明本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限,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职业素养和团队训练》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和团队训练》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表15周 学时分配表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职业素养和团队训练》是我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实践课程,课程定位在于使学生掌握职业素养和团队训练基本理论,锻炼实践技能,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合物流企业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要求的高端技能型物流管理专门人才服务。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面向企业实践、结合学生职业发展实际、采用项目引导、注重过程评价”为基本理念,指导课程设计和建设,实现职业素质养成、实践技能模拟锻炼和团队合作训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时注重面向与物流企业作业和管理岗位一线的素质要求,立足社

会能力等的培养,加强职业素质、道德和团队合作锻炼,强调过程控制和实习 报告质量,着力培养高端技能型物流管理专门人才。 第三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职业素养和团队训练实践,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物流企业的岗位职业素养,熟悉职业素养和道德基本内涵和养成规律,培养学生科学、认真的职业态度和团队精神,为《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组织与管理》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为从事运输、仓储、物流营销、配送、信息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培养职业素养,为培养高端技能型物流管理专门人才服务。 二、专业能力 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初步具备运输、仓储、物流营销、配送、信息管理等相关岗位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适应企业规范化管理的综合素质。 三、方法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心智、意志,使其成为具有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较强独立工作能力;适应企业事业单位需要的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职业品格和严谨的行为规范;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及坚韧不拔的毅力;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交流沟通和社会关系处理能力。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和要求 必学模块 项目一职业素养、道德基本介绍 (一)知识要求1.掌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良好职业素养、道德的基本要求。2.熟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职业素养、道德的内涵。 (二)职业能力要求掌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职业素养技能,具备主要物流企业岗位人才规定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项目二职业素养实践训练 (一)知识要求1.通过职业素养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物流企业主要岗位的实际职业素养要求和培养途径。 2.熟悉物流企业文化和素质要求,初步适应企业的要求。 (二)职业能力要求经过训练,使学生掌握物流企业主要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素养,初步适应企业的素质要求。 项目三团队合作基本介绍 (一)知识要求 1.掌握物流企业团队合作主要内容和能力培养途径。2.熟悉团队合作的基本内涵和相关要求。 (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自身和企业实际要求,通过团队合作,锻炼合作能力和创新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商品学

工商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参考模板(项目课程) 《商品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商品学》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商品学是以自然科学和技术学为主,与社会科学、经济学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是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商品的基本概念、商品分类、商品的质量和品种、商品质量的分析和评价、维护和监督、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学习研究商品知识的方法,掌握商品基础知识;重点掌握经营管理活动中几大类商品的成分、性质、分类和质量要求;熟悉商品的分类方法;掌握主要商品检验的基本知识、商品标准的容和使用;了解连锁经营管理活动中有关商品的相关政策等。使学生除掌握课

程所介绍的商品外,还学会研究物流活动中商品的一般规律性,成为该领域的专业性人才。 1、专业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商品的本质与属性;掌握商品品种的概念与品种划分标准;掌握商品分类的方法,掌握商品的编码制度;了解商品分类体系与商品目录的形成。 (2)明确商品质量的概念,增强质量意识,了解商品应具备的要求及影响商品品质的因素;明确商品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与作用;熟悉国际标准及我国标准的种类及各类标准的代号与编号;掌握商品标准的基本容及标准化与标准化管理。 (3)明确商品检验目的、任务、类型;熟悉商品检验、商品抽样、商品品级等概念;掌握商品检验和商品抽样的基本方法和容。 (4)掌握商品包装及其功能;了解商品包装的种类及设计原则、新型包装材料与现代包装技术;掌握商品包装标准化与包装标志;了解商品品牌与商标。 (5)掌握日用工业品商品、电子商品、纺织品等的主要特征;掌握农产品的发展趋势以及蔬菜、饮料、新型食品等的主要特征。 (6)具备商品属性和商品质量的分析和判别能力。 2、方法能力目标 ⑴制定工作计划能力。 ⑵能够有效地获取、利用、传递信息。

access课程标准

《Access 2003》课程标准 1、课程的性质、目标及教学要求 1.1课程性质 Access 2003是电子商务专业类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相关课程的理解。 1.2 课程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熟悉数据库的构成和使用方法;能够在Access中创建和使用数据库;能够在Access中创建、输入和编辑表;能够创建、应用查询;了解窗体、报表的创建和应用方法;了解数据访问页、宏、模块的创建和使用方法。 1.3 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熟悉数据库的构成和使用方法;能够在Access中创建和使用数据库;能够在Access中创建、输入和编辑表;能够创建、应用查询;了解窗体、报表的创建和应用方法;了解数据访问页、宏、模块的创建和使用方法。 2、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结合光盘附带的实例,从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会Access数据库的用法及其如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学生对计算机类课程缺乏了解的情况,教师在讲授本课程时,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遵循边做项目边学习知识点的原则,在教学中强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

品质,形成学以致用的教学观。 4、教学内容、要求及建议 4.1教学内容 第1章 Access与数据库基础 1.1认识数据库 1.1.1数据库基础知识 1.数据库的特征 2.数据库的分类 1.1.2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1.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功能 3.关系的特点 4.关系运算 5.数据的可靠和正确性 1.1.3数据库模型 1.2数据库的设计 1.2.1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1.2.2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1.3初识Access 2003 1.3.1 Access 2003的启动和退出 1.启动Access 2003 2.退出 Access 2003 1.3.2Access 2003的界面 1.4 Access的各组成元素 1.4.1表 1.4.2查询 1.4.3窗体

数学课程标准中核心概念的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核心概念的解读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目标里边,可以看到了对这些核心概念的一些具体解释,相当于目标的一些要素。但是同时也能发现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也把它称为核心概念。 (一)为什么要设计核心概念 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除了前面说的这些理念,怎么设计这个课程标准,也进行了一个讨论,在提出设计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是重要的,一个就是希望课程的这些东西,形成一个整体,如何整体的把握课程需要反复强调。从知识技能,从过程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来构架整个数学课程。这是一个渗透在整个标准的研制过程中。第二件事,就是在研制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凸显出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的数学内容,因为它反应了数学最要紧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不仅应该把它当做目标,也应该把它和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记得当时在讨论的时候,就在过去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能不能用一些词,把这些东西彰显出来,经过讨论,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 (二)核心概念的理解 1.数感 数感在实验稿里边就提出来,在修订稿里边又进一步明确了数感的含义。在这里边,有这样两句话,来帮助理解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这是一层含义,是一种感悟,对那些数量、数量关系和估算

结果的估计这种感悟。然后第二句话的含义是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这两层意思都是数感,什么是数感?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第二层意思就是数感的功能。学习数学是要会去思考问题,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要建立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一个核心就是抽象,而对数的抽象认识,又是最基本。 数感的学习,其实是和数的抽象,数的应用相连的。支撑数感的数学内容有很多,比如说,单位,在一个情景中,碰到一些量,总要选择一个单位来刻画它,这样一种感悟,对建立数量刻画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单位的感觉,对于数量级的感觉,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让学生去体验,去称一个人的重量要用什么单位,称一个铅笔的重量用什么单位,称一头大象的重量用什么单位,选择不同的单位,也是一种数感。 当然在如何培养数感的问题上,老师们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数感一定要创造这样一些机会,它不像数的运算,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老师们可能更容易去用一种训练的方法来让学生们去学习,而形成数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让学生感受的到的,或者说能够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感觉,需要在活动当中,逐渐的去积累,对数的这样一种认识。换句话说要积累相关的经验,所以这点,可能还需要老师在教学当中给予更多的关注。 2.符号意识 关于符号意识,注意到它在用词上,标准的修改稿和实验稿有一个区别,原来是叫符号感,现在把它称为叫符号意识。因为符号感更多的是感知,是一个最基本的层次。而符号意识对学生理解要求更高一些。在标准里边它是这样来表述的,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就是用符号来表示,表示什么,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一层意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