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相对原子质量表.doc

初中化学相对原子质量表.doc

初中化学相对原子质量表.doc

元素元素相对原元素元素相对原子元素名名称符号子质量名称符号质量称

氢H 1 铝Al 27 铁

氦He 4 硅Si 28 铜

碳 C 12 磷P 31 锌

氮N 14 硫S 32 银

氧O 16 氯Cl 碘

氟 F 19 氩Ar 40 钡

氖Ne 20 钾K 39 铂

钠Na 23 钙Ca 40 金

镁Mg 24 锰Mn 55 汞

元素元素相对原元素元素相对原子元素名名称符号子质量名称符号质量称

氢H 1 铝Al 27 铁

氦He 4 硅Si 28 铜

碳 C 12 磷P 31 锌

氮N 14 硫S 32 银

氧O 16 氯Cl 碘

氟 F 19 氩Ar 40 钡

氖Ne 20 钾K 39 铂

钠Na 23 钙Ca 40 金

镁Mg 24 锰Mn 55 汞元素相对原符号子质量

Fe56

Cu64 Zn65 Ag108 I127 Ba 137 Pt 195 Au 197

Hg201

元素相对原符号子质量Fe56 Cu64 Zn65 Ag108 I127 Ba 137 Pt 195 Au 197 Hg 201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教案-新版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以及原子质量的计算。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想像、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和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乐趣,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离子的形成、原子质量计算。 2、教学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 3、[教学过程] 一、原子的构成 1.提问:(1)什么是分子、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 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 (1)猜想:原子不能分。 1)、原子可能是一个实心球体。 2)、原子可能像一个乒乓球。 3)、原子可能像一个樱桃。 …………

19世纪末前的科学家,如道尔顿。当时人们都认为原子不可分 其实,原子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实心的球体,而是一个空心球,几个小粒子围绕着一个大粒子运动。但这些粒子是什么呢? 其中居于原子中心的大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小粒子就是电子,电子带负电,它们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内作高速的运动。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原子结构模型图 (2)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 想一想原子弹的爆炸? 原子弹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 科学研究还发现,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表1)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练习题

原子的构成 我夯基我达标 1.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50 B.86 C.136 D.222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中粒子数之间等量关系的理解程度,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原子结构中的等量关系。即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电荷等量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量等量关系)。由题意,氡元素的质子数为86,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6;又由于中子数为136,则相对原子质量为222。 答案: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没有单位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子不能再分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而在原子核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故A不正确。除有一种氢原子核是由一个质子而无中子构成之外,其他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不正确。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单位为1,一般不写,C不正确。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而分子则由原子构成,故D正确。 答案:D 3.有两种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和18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和19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原子质量 D.原子的带电荷量 思路解析:中子数的不同使得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也就是原子的质量不等。这种原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答案:C 4.“神舟”五号不仅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实现了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的科研任务。比如探索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与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思路解析:根据所给信息,反氢原子是由1个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的,反质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反电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答案:B 5.居里夫人是著名科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可推断放射出的粒子是()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思路解析:原子结构中,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如果“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那么一定是质子数发生了变化。 答案:C

中考化学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知识点分析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1 2、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计算纯净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12(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的碳原子)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某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所得的数值,即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符号为(书写时一般省略不写)。 2、相对分子质量:表示物质的化学式里所有原子的总和。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进行比较而得到的相对质量,它也是一个比值,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符号为“1” 1、怎样理解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进行比较而得 2、硫酸(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克,对吗? 3、为什么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近似等于相对原子质量? 4、如何计算胆矾(CuSO4·5H2O) 相对分子质量? 5、能否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判断该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如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2%的石灰石是纯净物吗?判断某物质是否纯净物的标准是什么? 例题1、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千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求

例题2、铁的某种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该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72 B、 160 C、 232 D、 256 思考:先由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推断铁的某种氧化物的化学式,然后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本题求化学式的方法有两种,请同学们自己推出。 例题3 一种含氧化铁的铁矿石,经测定含铁49%。求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思考:求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就是求不纯的含Fe2O3的矿石中纯的Fe2O3质量分数。矿石中含铁元素的质量等于矿石中Fe2O3含有的铁元素质量。 矿石的质量×矿石中含铁的质量分数 = Fe2O3的质量× Fe2O3中含铁的质量分数 巩固知识 1、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 1.993×10-26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则1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Kg;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的9倍,则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晶碱(Na2CO3·10H2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晶碱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 3、已知XgR2O中含有YgR,则表示R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代数式为( ) A、(X-Y)/16 B、8Y/(X-Y) C、16/(X-Y) D、(X-Y)/8Y 4、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 ..是( ) A、质子 B、质子数 C、质子和中子 D、质子数和中子数 5、下列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Fe2O3 B、FeO C、FeS D、Fe3O4 6、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1:1 B、11:14 C、1:2 D、2:1

初中化学 原子的构成练习题1

原子的构成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 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a b c d B.a b c C.b c d D.a d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间隔 A.①和② B.②③和④ C.③和⑤ D.③和⑥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质子数 4、下图是钠与氯气(Cl 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 B. 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5、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 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38 B.50 C.88 D.126 6、如下左图,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失去2个电子 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7、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上右图,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它的核内有12个质子B.它属于非金属元素C.它有3个电子层D.它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8、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 9、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数值可能是()A.9 B.10 C.12 D.17 10、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②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常失去两个电子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初三化学秋季(上册)讲义 第七讲-原子的构成 - 老师-基础版

原子的构成 知识点1 一.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实验结论: (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特别注意】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

数不同。 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 Ar=某种原子的质量 碳12原子质量的12分之一 【要点诠释】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3.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4. 通过分析上表,得到以下结论: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相对原子质量表

相对原子质量表 ——(1-56H-Ba)—— 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1氢H1 2氦He4 3锂Li7 4铍Be9 5硼B10.8 6碳C12 7氮N14 8氧O16 9氟F19 10氖Ne20 11钠Na23 12镁Mg24.3 13铝Al27 14硅Si28 15磷P31 16硫S32

17氯Cl35.4 18氩Ar40 19钾K39 20钙Ca40 21钪Sc50 22钛Ti47.8 23钒V51 24铬Cr52 25锰Mn55 26铁Fe55.8 27钴Co59 28镍Ni58.6 29铜Cu63.5 30锌Zn65.4 31镓Ga69.7 32锗Ge72.6 33砷As75 34硒Se79 35溴Br80 36氪Kr83.798(2) 37铷Rb85.4678(3) 38锶Sr87.62(1)

40锆Zr91.224(2) 41铌Nb92.90638(2) 42钼Mo95.94(2) 43锝Tc[97.9072] 44钌Ru101.07(2) 45铑Rh102.90550(2) 46钯Pd106.42(1) 47银Ag107.8 48镉Cd112.411(8) 49铟In114.818(3) 50锡Sn118.7 51锑Sb121.760(1) 52碲Te127.60(3) 53碘I127 54氙Xe131.293(6) 55铯Cs132.9054519(2) 56钡Ba137.3——(57-71La-Lu镧系)—— 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57镧La138.90547(7) 58铈Ce140.116(1) 59镨Pr140.90765(2)

初三化学原子的构成习题精选及答案

原子的构成习题精选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原子和分子的区别是:( ) A.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原子,但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B.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变成另一种分子和原子,区别在于它们发生的是不同的变化 2.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 千克,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 A.16克 B.16

C.千克 D.千克 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 ) A.中子数B.核外电子总数C.相对原子质量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4.下列原子各1克,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 A.氧原子B.铁原子C.氢原子D.氯原子 5.一滴水能分成许许多多个水分子,分子又可分成原子,原子又由中子、质子、电子等构成,这些微粒中,一定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水分子B.构成水分子的原子 C.中子和质子D.电子 6.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能直接构成物质B.是否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是否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种类的变化D.是否能构成单质 7.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C.原子核带正电荷,但原子不显电性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8.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A.质子数和中子数B.质子数和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9.下列各种原子各1克,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氧原子B.铁原子C.氢原子D.氯原子 10.下列各式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2H B. C. D. 11.碳的原子量是()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表

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1 氢 H 1.007 94(7) 2 氦 He 4.002 602(2) 3 锂 Li 6.941(2) 4 铍 Be 9.012 182(3) 5 硼 B 10.811(7) 6 碳 C 12.017(8) 7 氮 N 14.006 7(2) 8 氧 O 15.999 4(3) 9 氟 F 18.998 403 2(5) 10 氖 Ne 20.179 7(6) 11 钠 Na 22.989 769 28(2) 12 镁 Mg 24.305 0(6) 13 铝 Al 26.981 538 6(8) 14 硅 Si 28.085 5(3) 15 磷 P 30.973 762(2) 16 硫 S 32.065(5) 17 氯 Cl 35.453(2) 18 氩 Ar 39.948(1) 19 钾 K 39.098 3(1) 20 钙 Ca 40.078(4) 21 钪 Sc 44.955 912(6) 22 钛 Ti 47.867(1) 23 钒 V 50.941 5(1) 24 铬 Cr 51.996 1(6) 25 锰 Mn 54.938 045(5) 26 铁 Fe 55.845(2) 27 钴 Co 58.933 195(5) 28 镍 Ni 58.693 4(2) 29 铜 Cu 63.546(3) 30 锌 Zn 65.409(4) 31 镓 Ga 69.723(1) 32 锗 Ge 72.64(1) 33 砷 As 74.921 60(2) 34 硒 Se 78.96(3) 35 溴 Br 79.904(1) 36 氪 Kr 83.798(2) 37 铷 Rb 85.467 8(3) 38 锶 Sr 87.62(1) 39 钇 Y 88.905 85(2) 40 锆 Zr 91.224(2) 41 铌 Nb 92.906 38(2) 42 钼 Mo 95.94(2) 43 锝 Tc [97.9072]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复习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复习题及答案原子的构成 自主学习 1.在化学反响中,可再分的粒子是 ( ) A.水分子 B.氧原子 C.碳原子的原子核 D.电子 答案:A 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形卡 ( )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原子相对质量 答案:B 3.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 A.12 g B.12 C.1.99310-26kg D.1/12 g 答案:B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一定有 (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和中子 答案:AC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答案:D 6.通常原子核是 ( ) A.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B.不能再分的粒子 C.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D.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答案:D 基础稳固 7.以下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践质量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答案:D 8.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 kg,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为1.66310-27 kg,那么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16 kg B.16 C.2.65710-26 kg D.1.66310-27kg 答案:B 9.某原子核电荷数为a,该原子中核内有b个质子和c个中子,核外有d个电子.那么 ( ) A.a=b=c B.b=c=d C.a=c=d D.a=b=d 答案:D 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由于中子不带电. 10.在电解水的反响中,一直没有发作变化的粒子是 ( ) A.水分子 B.氧气分子 C.氢、氧原子 D.氢分子 答案:C 11.铀-235是制造原子弹的一种原料,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核电荷数为92,其核内中子数为 _____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43 92 原子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核外

初三上册化学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与教学反思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课前预习】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如果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 情景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对我国进行了非常不人道的侵虐,当时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最后为什么会投降呢?那是因为美国给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 ,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巨大杀伤力摧毁了日本最后的斗志……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通过其他变化或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原子的构成。

归纳总结 1.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1)原子不显电性,是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所有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根据分析教材中“几种原子的构成”的数据可知:①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③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探究点二 相对原子质量 提出问题 原子虽小但也有质量和体积,它的质量如何表示呢?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相对原子质量。 归纳总结 (1)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 12 1 * 碳原子质量该原子的质量 (3)跟质子和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知识拓展 原子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对比

相对原子质量表大全

氢气H2 2 五氧化二磷P2O5142 氧气O232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74 氯气Cl271 氢氧化铜Cu(OH)298 氨气NH317 氢氧化钠NaOH 40 氮气N228 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34 一氧化碳CO 28 碱式碳酸铜(绿)Cu2(OH)2CO3222 二氧化碳CO244 盐酸(氯化氢)HCl 36.5 一氧化硫SO 48 氯化钙CaCl2111 二氧化硫SO264 氯化钾KCl 74.5 三氧化硫SO380 氯化铁(淡黄 FeCl3162.5 溶) 二氧化锰MnO287 氯酸钾KClO3122.5 碳酸H2CO362 高锰酸钾(灰锰氧)KMnO4158 碳酸钙CaCO3100 硫酸铜(白固蓝 CuSO4160 溶) 碳酸氢铵NH4HCO379 硫酸钠Na2SO4142 硝酸HNO363 硝酸铵NH4NO380 硫酸H2SO498 甲烷CH416 亚硫酸H2SO382 尿素CO(NH2)260 磷酸H3PO498 甲醇CH3OH 32 水H2O 18 乙醇(酒精)C2H5OH 46 氧化铜(黑)CuO 80 乙炔C2H226 氧化镁(白)MgO 40 乙酸(醋酸)CH3COOH 60 氧化钙(白)CaO 56 四氧化三铁(黑)Fe3O4232 氧化铁(红)Fe2O3160 氧化亚铁(黑)FeO 72

硫酸亚铁(淡绿)FeSO4152 硫酸锌(白/无)ZnSO4161 初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一. 常用计算公式: (1)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个 碳原子质量的1/12 (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 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 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 /AmBn 的相对分子质量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doc

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因此,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并介绍相对原子质量。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还介绍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 学生在前面三个单元学到的微观知识有限,积累的感性知识不充分,而原子的构成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为主,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结合教材图表,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具体设计时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充分利用图、表、多媒体动画、科学史料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认识原子的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史料、教材图表的观察分析,了解原子的构成。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学习从图表、动画、史料中分析、归纳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通过阅读张青莲教授的资料,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习活动的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并对研究重点原子的构成提出猜想,在此基础上观看动画演示,分析图表信息,阅读史料介绍,通过观察、讨论与交流、领悟等系列群体探究方式来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其次,通过对具体原子质量的实际数据展示的观察,感受书写使用的不便,进而认识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主动学习查阅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 教学模式探究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初三化学同步练习:原子的构成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同步练习:原子的构成同步练习及答案初三化学同步练习原子的构成同步练习及答案 1.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粒子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 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原子核 质子中子 (1)电性和电量 (2)相对质量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 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 (2)1/1 836 1 1 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铁 26 30 26 56 铀 92 146 92 238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 -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2课时原子中的电子 一、备课标 (一)课程标准:“三、物质构成的奥秘”之(二)“微粒构成物质”1、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二)化学具体目标: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观、变化观。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关系,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解释简单的化学问题。 6.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进行加工。 7.能主动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10.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二、备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能够建立原子、分子的概念,知道原子、分子很小,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 以分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本节课主要学习核外的电子怎样运动及规律,初步会画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知道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教材重点确定为:通过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对原子的“基本性”加深认识。 重点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的概念形成 重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对原子的“基本性”加深认识。 重点情感类目标: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的变度能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综合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三、备学情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知识和能力,思维障碍;学生已能够建立原子、分子的概念,知道原子、分子很小,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对于原子中的电子的运动情况,学生还有疑问。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为什么会发生电子的得失?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困难。 因此把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二)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估计有90%的学生能够顺利说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各部分含义。50%的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策略:①充分利用图、表、多媒体动画、科学史料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②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兵教兵”的策略突破难点。 四、备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类目标: (1)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初步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初步形成离子的概念。 (2)通过对分子、原子、离子关系的梳理,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原子更“基本”。 过程方法类目标:通过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对原子的“基本性”加深认识。 情感态度类目标: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的变度能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综合能力。 五、备教学过程

相对原子质量表模板

相对原子质量表

相对原子质量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 2MgO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点燃 Fe3O4 铜在空气中加热: 2Cu+O2△ 2CuO 铝在空气中燃烧: 4Al+3O2点燃 2Al2O3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O2点燃 2H2O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5O2点燃 2P2O5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点燃 SO2 碳在空气中燃烧: C+O2点燃 CO2 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 2C+O2点燃 2CO ( 2) 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O2点燃 2CO2(化合反应)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2O2点燃 CO2+2H2O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5OH+3O2点燃 2CO2+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O2↑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2MnO4+MnO2+O2↑ 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 加热氧化汞: 2HgO △ 2Hg+O2↑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H2O2 2H2O+O2↑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 CaO+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 Cu+H2O 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高温 2Cu+CO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 4Fe+3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 Cu+CuO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 2Fe+3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锌和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 铁和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 27镁和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 28铝和稀硫酸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29锌和稀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 30铁和稀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31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32铝和稀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34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ZnSO4+Cu 35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

初三化学之原子的构成

014原子的构成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 A.质子、中子、电子 B.质子、电子 C.中子、电子 D.质子、中子 2.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2g B.12 C.1.66×10-27 Kg D.1/12g 3.在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内必定含有的微粒是() A.质子和中子 B.质子 C.中子 D.质子和电子 4.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 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 5.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气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8 B.核外电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6.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 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g 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 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8.科学家在古城考古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二、填空题 9.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中的放射现象和电子的先后发现,不仅将人们的视线

相对原子质量表大全

氢气H2 2 五氧化二磷P2O5 142 氧气O2 32 氢氧化钙(熟石灰a(OH)2 74 氯气Cl2 71 氢氧化铜C U(OH)2 98 氨气NH3 17 氢氧化钠NaOH 40 氮气N2 28 过氧化氢(双氧水)2 34 一氧化碳CO 28 碱式碳酸铜绿)CU2(OH) CO 222 二氧化碳CO2 44 盐酸(氯化氢)HCI 36.5 一氧化硫SO 48 氯化钙CaCl2 111 二氧化硫SO2 64 氯化钾KCl 74.5 三氧化硫SO3 80 氯化铁(淡黄FeCl3 162.5 溶) 二氧化锰MnO2 87 氯酸钾KCIO3 122.5 碳酸H2CO3 62 高锰酸钾(灰锰氧MnO4 158 碳酸钙CaCQ 100 硫酸铜(白1 蓝CuSO4 160 溶 碳酸氢铵NH4HCO3 79 硫酸钠Na2SO4 142 硝酸HNO3 63 硝酸铵NH4NO3 80 硫酸H2SO4 98 甲烷CH4 16 亚硫酸H2SO3 82 尿素CO(NH2)2 60 磷酸H3PO4 98 甲醇CH3OH 32 水H2O 18 乙醇(酒精)C2H5OH 46 氧化铜(黑)CuO 80 乙炔C2H2 26 氧化镁(白)MgO 40 乙酸(醋酸)CH3COOH 60 氧化钙(白)CaO 56 四氧化三铁黑)FmO4 232 氧化铁(红)Fe2O3 160 氧化亚铁(黑)FeO 72

硫酸亚(淡绿)eSO 152 硫酸锌(白无)ZnSO4 161 初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一.常用计算公式: (1)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1/12 (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Xm+ B的相对原子质量X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X m: B的相对原子质量X 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3 =A的相对原子质量X m /AmBn 的相对分 子质量

初三上学期 原子的构成单元 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单元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下作业 1.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AhmedHzewail )开创了化学研究新领域,他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2.反质子、正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分别与质子、电子的质量、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欧洲的科研机构曾宣称已制造出了反氢原子,那么,根据你的理解,下列关于反氢原子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两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3.(2008年安徽肇庆)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 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它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 。 4.(2008年重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钠离子 B 、氯离子失去电子后变成氯原子 C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 5.已知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原子核内有15个质子,则磷原子的核内有 个中子,核外有 个电子。 解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磷原子内中子数为31-15=16.又由于原子不显电性,电子数=质子数,所以磷原子核外有15个电子。 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下图所示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Na 182+1111 钠 23.0

初三化学《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并可以画出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性质。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到除了分子和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6.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能应用相对原子质量解题。 二、教学重点 1.原子的构成; 2.离子的形成过程; 3.核外电子的排布; 4.相对原子质量。 三、教学难点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离子的形成过程; 3.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四、知识讲解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 原子核 原子构成 中子(不带电) 电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不显电性:质子和电子带等量异种电荷 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电子数=原子序数

电性关系 不带电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负电荷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正电荷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 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 碳-12原子质量的1/12 国际单位为1,一般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三)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 电子层是用来描述运动的电子离核远近的区域不同。电子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叫三、四、五、六、七层……这样,电子可以看作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先排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

相对原子质量表大全

H22五氧化二磷P2O5142氧气O232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74氯气Cl271氢氧化铜Cu(OH)298氨气NH317氢氧化钠NaOH40氮气N228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34一氧化碳CO28碱式碳酸铜(绿)Cu2(OH)2CO3222二氧化碳CO244盐酸(氯化氢)HCl 一氧化硫SO48氯化钙CaCl2111二氧化硫SO264氯化钾KCl FeCl3 三氧化硫SO380氯化铁(淡黄 溶) 二氧化锰MnO287氯酸钾KClO3 碳酸H2CO362高锰酸钾(灰锰氧)KMnO4158 CuSO4160碳酸钙CaCO3100硫酸铜(白固蓝 溶) 碳酸氢铵NH4HCO379硫酸钠Na2SO4142硝酸HNO363硝酸铵NH4NO380硫酸H2SO498甲烷CH416亚硫酸H2SO382尿素CO(NH2)260磷酸H3PO498甲醇CH3OH32水H2O18乙醇(酒精)C2H5OH46氧化铜(黑)CuO80乙炔C2H226氧化镁(白)MgO40乙酸(醋酸)CH3COOH60氧化钙(白)CaO56 四氧化三铁(黑)Fe3O4232 氧化铁(红)Fe2O3160 氧化亚铁(黑)FeO72 硫酸亚铁(淡绿)FeSO4152 硫酸锌(白/无)ZnSO4161

初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一. 常用计算公式: (1)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 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 /AmBn 的相对分子质量 (3)混合物中含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1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