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类

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类

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类
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类

一、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类

1.氨基糖苷类:庆大毒素、妥布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

2.β-内酰胺类: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头霉素、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

3.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白霉素(吉他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4. 酰胺醇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5. 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等

6. 林可酰胺类: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7.多肽类:比如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8. 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9. 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10.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11. 多磷类抗生素:如磷霉素

12. 喹诺酮类抗生素:第一代典型代表药物--萘啶酸;第二代典型代表药物—吡哌酸;第三代喹诺酮的氟喹诺酮类基本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托氟沙星、替马沙星、芦氟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那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阿拉沙星等;第四代喹诺酮: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

二、头孢菌素的分类

(1)第一代头孢菌素

常用药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等。

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包括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及耐青霉素的淋病奈瑟菌有抗菌作用。口服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主要用于轻中度呼吸道感染(如气管和支气管急性炎症)、尿路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骨关节及妇产科感染。注射用头孢唑林广泛用于中度感染和敏感菌的严重感染。

(2)第二代头孢菌素

常用药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克洛等。

作用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阳性球菌和流感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因第二代头孢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等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故被称为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枸椽酸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所致的呼吸道、胆道、肠道尿路及软组织、骨关节、妇产科感染。应用较多的有头孢呋辛,口服较多的为头孢克洛。

(3)第三代头孢菌素

常用药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

作用对重症耐药甚至严重威胁生命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菌和革兰氏阳性

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用于败血症、脑膜炎、肺炎、骨髓炎、盆腔炎等严重感染

及尿路感染;是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感染的首选药。

(4)第四代头孢菌素

常用药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作用抗菌谱与抗菌活性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但抗菌谱有了进一步扩大。

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包括肠杆菌属、绿脓杆菌、嗜血杆菌属、奈瑟淋球菌属、

葡萄球菌及链球菌(除肠球菌外)都有较强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稳定,

临床主要用于各种严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胆道感染、败血症等。

三、头孢克洛现有批文情况

1.头孢克洛 (国药准字H20093274 浙江浙邦制药有限公司 86904754000036)

2.头孢克洛 (国药准字H20046561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86900599000286)

3.头孢克洛 (国药准字H20057354 浙江昂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86904606000092)

4.头孢克洛 (国药准字H20044490 苏州中联化学制药有限公司 86901680000062)

5.头孢克洛 (国药准字H20057355 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 86902775000097)

6.头孢克洛 (国药准字H20043596 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86902693000131)

7.头孢克洛 (国药准字H20059662 国药集团致君(苏州)制药有限公司 86901671000071)

8.头孢克洛 (国药准字H10960224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化学制药厂 8690038

9.头孢克洛 (国药准字H20023273 帝斯曼淄博制药有限公司 86904204000043)

10.头孢克洛 (国药准字H20103189 浙江东邦药业有限公司 86979259000010)

11.头孢克洛片 (国药准字H20094080 吉林省利华制药有限公司 86903433001005)

12.头孢克洛片 (国药准字H20056047 广东粤龙药业有限公司 86900366000129)

13.头孢克洛片 (国药准字H20023548 汕头金石制药总厂 86900480001491)

14.头孢克洛片 (国药准字H10960083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 869003

15.头孢克洛片 (国药准字H20093126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86901749001924)

16.头孢克洛片 (国药准字H20083646 深圳立健药业有限公司 86900513000378)

17.头孢克洛片 (国药准字H20083677 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

86900795000967)

18.头孢克洛片 (国药准字H20093685 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

86901522000113)

19.头孢克洛片 (国药准字H20059098 江苏亚邦强生药业有限公司

86901511000650)

20.头孢克洛片 (国药准字H20083449 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 86901466001030)

21.头孢克洛片 (国药准字H20084617 吉林道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6903366000861)

22.头孢克洛片 (国药准字H20083696 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 86905758001210)

23.头孢克洛片 (国药准字H10960102 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86902770000832)

24.头孢克洛泡腾片 (国药准字H20020225 浙江国镜药业有限公司86904634000644)

25.头孢克洛泡腾片 (国药准字H20020226 浙江国镜药业有限公司86904634000736)

26.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10960097 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86901679000417)

27.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20066318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86904129001422)

28.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20066316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86904129001408)

29.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19980005 海南省金岛制药厂 86905811000174)

30.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20066317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86904129000463)

31.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20066076 汕头金石制药总厂 86900480000951)

32.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10950150 浙江万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6902779000604)

33.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20103785 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86901679001001)

34.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20093250 天津市儿童药厂 86900900000264)

35.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10940052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6900144003601)

36.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10950142 浙江万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6902779000598)

37.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20059889 葵花药业集团(衡水)得菲尔有限公司86902621000882)

38.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20059922 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 86900269000790)

39.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20084006 重庆天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86901052000041)

40.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20093383 浙江昂利康制药有限公司86904606000283)

41.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20093249 天津市儿童药厂 86900900000257)

42.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20083647 深圳立健药业有限公司 86900513000361)

43.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20066075 汕头金石制药总厂 86900480000944)

44.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20083466 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 86905758001340)

45.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20113083 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86903944000320)

46.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10960005 山东淄博新达制药有限公司86904203000358)

47.头孢克洛颗粒 (国药准字H10960006 山东淄博新达制药有限公司86904203000341)

48.头孢克洛咀嚼片 (国药准字H20040146 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86903944000108)

49.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67094 上海健坤制药有限公司 86900694000068)

50.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10970246 上海美优制药有限公司 86900727000348)

51.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10940279 海南三叶制药厂有限公司86905808000323)

52.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53021943 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86905580000207)

53.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46056 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86901679000820)

54.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67033 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 86902296000248)

55.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46668 中山尼克美制药有限公司86900465000099)

56.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59058 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6904744000343)

57.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59928 葵花药业集团(衡水)得菲尔有限公司86902621000899)

58.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54887 福建省泉州海峡制药有限公司86904801000477)

59.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59077 白云山东泰商丘药业有限公司86903081000467)

60.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53021942 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86905580000276)

61.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94037 回音必集团浙江亚东制药有限公司86904531000297)

62.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10950337 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 86905758000244)

63.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34090 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 86900407000309)

64.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65824 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86904620000047)

65.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83278 浙江贝得药业有限公司 86904612000178)

66.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93382 浙江昂利康制药有限公司86904606000276)

67.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33599 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86901679000455)

68.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93986 石家庄市华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86902753000651)

69.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83645 深圳立健药业有限公司 86900513000385)

70.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83585 上海华源安徽仁济制药有限公司86904436000644)

71.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113126 上海海虹实业(集团)巢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 86904434000844)

72.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66562 辽宁华瑞联合制药有限公司86901153000315)

73.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83421 吉林道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6903366000878)

74.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19980006 海南省金岛制药厂 86905811000181)

75.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10940276 海南三叶美好制药有限公司86905807000157)

76.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73671 国药集团致君(苏州)制药有限公司86901671000507)

77.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123127 宁波双伟制药有限公司 86904562000136)

78.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94053 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86901016003590)

79.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103525 上海衡山药业有限公司 86900676001250)

80.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94039 朗致集团博康药业有限公司86902854000796)

81.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10930008 山东淄博新达制药有限公司86904203000310)

82.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10940004 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86900372001592)

83.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10983030 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 86901540000034)

84.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10940027 苏州第三制药厂有限责任公司86901646000051)

85.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10930009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86904129000937)

86.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53022057 云南昊邦制药有限公司 86905650000144)

87.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73704 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86902699002719)

88.头孢克洛缓释片(Ⅱ) (国药准字H20020571 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86901540000010)

89.头孢克洛缓释片 (国药准字H20040402 山东淄博新达制药有限公司86904203000242)

90.头孢克洛缓释片 (国药准字H20010733 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86900928000451)

91.头孢克洛缓释片 (国药准字H20010732 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86900928000468)

92.头孢克洛缓释片 (国药准字H20020456 浙江昂利康制药有限公司86904706000022)

93.头孢克洛缓释片 (国药准字H20041606 湖南百草制药有限公司86904906000242)

94.头孢克洛分散片 (国药准字H20064491 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86900661000770)

95.头孢克洛分散片 (国药准字H19991435 上海天宸药业有限公司86900770000036)

96.头孢克洛分散片 (国药准字H19991433 黑龙江肇东华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86903803000485)

97.头孢克洛分散片 (国药准字H20000529 广州远东制药有限公司86900425000145)

98.头孢克洛分散片 (国药准字H20100110 珠海金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6900591000291)

99.头孢克洛分散片 (国药准字H20094052 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86979234000011)

100.头孢克洛分散片 (国药准字H20094058 石家庄市华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86902753000668)

101.头孢克洛分散片 (国药准字H19990042 海南惠普森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86905783000325)

102.头孢克洛分散片 (国药准字H19991434 浙江华立南湖制药有限公司86904649000073)

103.头孢克洛分散片 (国药准字H19990117 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6901444000604)

104.头孢克洛分散片 (国药准字H20000316 安徽安科恒益药业有限公司86904273000371)

105.头孢克洛分散片 (国药准字H20041126 安徽安科恒益药业有限公司86904273000364)

106.头孢克洛分散片 (国药准字H20093539 北京京丰制药有限公司86900062000379)

107.复方头孢克洛片 (国药准字H20050768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6904641001184)

108.头孢克洛缓释胶囊 (国药准字H20020240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86900785000236)

109.头孢克洛缓释胶囊 (国药准字H20000695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86901749000750)

110.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20093248 珠海金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6900591000239)

111.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20093247 珠海金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6900591000222)

112.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10940277 海南三叶制药厂有限公司

86905808000316)

113.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53022125 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86905589000154)

114.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20084562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86902763001556)

115.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20084417 山东益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6904193000772)

116.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20045431 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86900407000057)

117.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20045432 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86900407000040)

118.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20023540 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86905580000245)

119.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20023539 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86905580000177)

120.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20113122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 86900381002146)

121.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20123354 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86900555001067)

122.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20023538 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86905580000153)

123.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20093686 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86901522000120)

124.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10940088 先声药业有限公司86905849000269)

125.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10940087 先声药业有限公司86905849000252)

126.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10983028 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86901540000041)

127.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20094062 石家庄市华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86902753000675)

128.复方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52326 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86900372002834)头孢克洛溴已新

129.复方头孢克洛胶囊 (国药准字H20031335 哈尔滨誉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6903687000106)

130.复方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20041880 上海美优制药有限公司86900727000515)

131.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国药准字H10940278 海南三叶制药厂有限公司86905808000743)

四、头孢克洛报批情况

山东罗欣:

CXHS1200170 头孢克洛溴己新颗粒化药新药 5 2012-09-14 肇庆市定康药业有限公司

五、基药增补分析

六、各厂家数据

1、百强情况:

2、认证情况:"GMP认证" 关键字 " 按2010年修订药品GMP认证" 的内容列表,共有 2754 条记录

3、主要厂家销售情况:缺乏市场调研报告

七、价值链情况

1、医药市场分类

中国医药市场在原有四大终端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六大终端。这六大终端分别是:城市等级医院市场、县域等级医院市场、城市基层医疗市场、农村基层医疗市场、实体零售药店市场、网上药店市场。

六大终端看点

城市等级医院:增速下滑

2012年,城市等级医院市场(指地级以上城市的二、三级医院,含部队医院)用药规模达到5314亿元,同比增长18.5%,预计2013年用药规模将达到6260亿元,同比增长17.8%。中康资讯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城市等级医院市场平均增速超过20%,2012年略有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的控制使用和医保控费的逐渐实施到位。

由于城市等级医院仍然集中了优质的医疗资源,目前等级医院改革不到位,分级诊疗难以实现。大部分可以通过社区医院、乡镇卫生所解决的病人,仍旧会向大医院扎堆。

因此,城市等级医院市场在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未来仍会以稳定的增速稳坐中国最大药品零售终端的宝座。

县域等级医院:最具潜力

在“朝阳产业”和刚性需求的特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药品消费这块蛋糕在不断增大,整个医药产业也在随之发生变革,表现在药品终端市场则是——六大终端市场规模都在增长,但所占份额却是此消彼长。

其中,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县域等级医院市场(县/县级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含部队医院)。2012年,县域等级医院市场份额为16.0%、市场规模为 1560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5.8%;预计2015年,县域等级医院的市场份额为18.7%、市场规模为2980亿元、未来2年的增速将保持在 24.0%。预计到2015年,县域等级医院市场的份额将超过零售药店。

新医改加大对县域等级医院的财政投入,受政策支持和倾斜,目前县域等级医院市场已具有一定规模。数据显示,县域等级医院的增速最高,市场份额增长最快,是未来最有潜力的市场,值得深耕。

预计到2015年,零售药店的市场规模为2495亿元、增长速度为11.6%、市场份额约为15.7%;农村基层医疗市场的市场规模为850亿元、增长速度为15.8%、市场份额5.3%。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零售药店和农村基层医疗市场规模逐年增大,但市场份额成逐年下降趋势。

城市基层医疗:渐入佳境

2012年,城市基层医疗市场(地级及以上城市一级医院+地级及以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用药规模达到512亿元,同比增长22.1%。预计2013年用药规模达到625亿元,同比增长21.0%;预计2015年,将达到928亿元,同比增长21.9%。

城市基层医院也是新医改加大财政投入的对象,受政策利好,城市基层医院规模增长势态逐年增长,且呈现加速增长趋势。

农村基层医疗:增速放缓

2012年,农村基层医院市场用药规模达到565亿元,占整个医疗终端的6%,较2011年略有下降,过去五年的平均增速为10%,预计2013年,用药规模将达到640亿元。

自2004年以来,我国新农合工作持续推进,至2011年参合人数已经达到8.3

亿人,参合率超过97%,全年补偿受益人次达到13.15亿,筹资标准从供需两个方面支撑农村基层医疗市场持续扩容。

具体到用药成分,中成药在农村基层医疗市场的贡献率要远大于等级医院市场,占比超过3成;从处方类型来看,OTC药品比例也要较等级医院市场的高,占比达到12%。很明显在基层医疗市场,中成药和低价普药市场还是比较大。

药品零售终端:压力不减

据中康资讯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市场规模上,零售终端2012年市场规模为2309亿元,较2011年增长13%。其中,药品销售1799亿元,同比增长16%;非药品销售510亿元,同比增长4%。预计201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566亿元,增速为11%,增长基本保持稳定。在药店数量上,2012年,中国药店总数达到435969家,较2011年增长2%。但连锁门店18万家,连锁药店店铺只占总数的41%,其中还有35%的加盟店,直营店占总体比例只有27%。集中度不高、连锁率低仍是药店发展的最大掣肘。

对比2011年度不到10%的增速,2012年药品零售行业有所回升。这主要得益于在老龄化与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慢病用药的持续增长、全民健康意识提升、健康支出增加以及基药深入实施后医院高档处方药的“回流”等利好。具体表现在药品方面,如心脑血管类、降血压类和糖尿病类份额增加明显,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总体市场及其他品类;而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抗感染药、胃肠道用药和钙制剂的份额下降明显,增长速度远低于总体水平。药材类规模较小,但增长速度可观,其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阿胶、虫草、西洋参等名贵药材。另外,药店在非药销售上,保健品与医疗器械也占据了八成的份额。

但零售药店的发展压力仍然有增无减。如房租、人力成本的上涨,电商的冲击等。而随着新医改的深入,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医保制度等对医疗机构的倾斜,使得药店客流持续下降。近年来零售药店为了摆脱困境所尝试的“多元化”经营也一波三折:医保店限售非药在全国范围内的实行多元化大打折扣,同时保健品、医疗器械以及食品、日化等商品在药店经营优势不明显。中康资讯数据显示,仅在化妆品上,薇姿、理肤泉、雅漾等主流药妆品牌已逐渐淡出药店市场,化妆品在药店销售急剧下降,同比降幅达33%。同时保健品与医疗器械两大主要非药品的市场也接近饱和,增长明显放缓。唯有食品增长迅速,但其规模较小,驱动力有限。

网上药店终端:快速崛起

据中国网上药店理事会公布,截止今年7月底,具有资质的网上药店已经突破100家。并继天猫、京东发力医药外,1号店、当当等也加入到医药B2C的竞争中。

中康资讯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网上药店销售规模达17亿元,较2011年翻了4倍,预计2013年交易规模将达到40亿元。据了解,2012年中国医药B2C

交易规模开始呈现爆炸式增长,并且随着医药B2C企业数量的增多,进一步带动医药零售网购市场的发展。天猫和京东商城大型平台电商的介入推动了医药

B2C的交易规模及用户需求的增长。

但以天猫医药馆与开心人大药房为代表的平台B2C与自主B2C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最主要表现在品类销售结构上的差异性,平台B2C更像一个杂货店,药品销售并不是其主要的销售品类,反而是医疗器械类产品的销售比重更大。而从自主B2C 的品种发展情况来看,中成药、化学药和器械类产品是网上药店销售的三驾马车,三者份额合计达85%。从自主B2C的品类发展情况来看,对使用安全性要

求较低的外用药销售的比例相对较高,外用镇痛和皮肤病用药占据了销售的前

两位;在实体店销售较好的感冒药,由于网购的实时性不高,所以网购的比重不高;由于老年人上网人群不大,导致慢性病用药网购的比重也不高。

可以看到的是,网购用户规模稳步增长,网购的购买范围在不断扩大,用户对药品网购的信任度也在增加,人均网购消费金额持续增加,自主B2C平均客单价可以达到287。市场参与者的增多扩大了医药B2C市场的投入,市场在进一步扩充中。毋庸置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在网上购药。

一、第一终端——医院

1、医院等级划分标准,是我国依据医院功能、设施、技术力量等对医院资质评定指标。全国统一,不分医院背景、所有制性质等。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医院经过评审,确定为三级,每级再划分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一级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的基层医院,是初级卫生保

健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在社区管理多发病常见病现症病人并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高层次医院搞好中间或院后服务,合理分流病人。

二级医院是跨几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转诊,对一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和科研。

三级医院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是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专科(包括特殊专科)的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二级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人才;完成培养各种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和承担省以上科研项目的任务;参与和指导一、二级预防工作。

2、按人群分: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老年医院、男科医院、美容医院、生殖医院、康复医院

3、按病种分:肿瘤医院、糖尿病医院、心脑病医院、口腔医院、骨伤医院、眼科医院、肾病医院、结核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精神病医院、保健医院、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职业病医院、急救医院、急救站

4、按属地分:部级医院、学校医院(学校等级)、厂矿医院、部队医院、铁路医院

5、按性质分:公立医院、私立医院(民营、合资)

6、按规模分:综合医院、专科医院

二、第二终端——药店

1、按经营形式分:连锁店、单体店,连锁又分为直营店、加盟店(大卖场、自选超市),单体店按规模又分为综合性店、中小规模店、专科药店(专业性医学药学服务药店、健康美丽店、药妆店)。

2、按有无实体形式分为实体店、虚拟店(网络药店167家)。

3、按所有者又分为:法人经营店(生产企业/商业公司经营店)、自然人经营店。

4、按地理位置分为车站及商业闹市区内药店、社区便利服务型药店、超市店中店。

5、按是否医保刷卡分为医保店、非医保店。

6、CFDA正在探索药店分级管理。

三、第三终端

除医院药房、药店(包括商超中的药品专柜)之外的,直接面向消费者开展医药保健品销售的所有零售终端。第三终端的主要阵地是广大农村和一些城镇的居民小区,如社区和农村的个体诊所、企业和学校的医疗保健室、乡村医生的小药箱、农村供销合作社及个体商店中的常用药品销售小柜甚至是家庭小药箱等等。

四、商业公司类型

1、快批公司:九州通、安徽华源、东盛英华、海王银河等以快速批发、快速配送等新模式进入低端市场,并逐步向医院纯销靠拢。

2、快配公司:地县级小公司。

3、全国总代、区域总代

4、专做第三终端覆盖者

5、纵向一体化介入零售药店者:批零兼营

6、专业配送公司:浙江邦达物流

7、医院垄断型公司: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广州医药等在医院纯销和调拨业务上,仍然占据着主流高端的位置

8、依托终端关系网络成为专业促销公司

9、产品优势、品牌优势的医药公司及有资源优势的公司

10、集中差异化定位医药公司:范围服务窄众化医药公司2、OTC/诊所价值链

3、医院推广价值链

抗生素的分类和使用

抗生素的分类 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3 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一)(3 -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抱菌素类的分子结构 中含有3 -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 ienamycins )、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 3 - 内酰酶抑制 剂(3 -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 iuins)等。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 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 素。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 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链霉素 是从链霉菌(灰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抗生素。链霉素的硫酸盐是白色或微黄色的粉末或结晶,易溶于水,比较稳定,对某些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乃至杀菌作用。链霉素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鼠疫、百日咳、细菌性痢疾和泌尿道感染等。 金霉素 也叫做“氯四环素”,是从金霉菌(金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的一种抗生素。金霉素的盐酸盐是金黄色的结晶,味苦,能溶于水中。金霉素主要用于治疗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的细菌性感染,以及斑疹伤寒、异型肺炎、沙眼、阿米巴痢疾等疾病。 灭瘟素 又叫“稻瘟散”、“布拉叶斯”,是一种从放线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抗生素,用于防治稻瘟病、稻胡麻斑病、水稻菌核病等。但是,番茄、烟草、茄、桑、豆类等植物对灭瘟素较敏感,不能使用。

抗生素分类及特点

抗生素应用原则与方法经验性选药应先作痰涂片检查,可大致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是使抗生素的选择相对具有针对性。 G+ 球菌或G -杆菌,这样可以 在社会获得性感染中,病原体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厌氧 菌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主,常选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 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医院内感染、老年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免疫抑制患者感染中,以G一杆菌为主(如肠 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和G+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为主,尚有真 菌、结核和非结核类分支杆菌及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 常用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类、亚胺培南、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药和抗真菌药。在经验性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病原 学检查。 抗菌治疗三天后,若肺炎的临床表现好转,提示选择方案正确,继续按原方案用药。如若临床表现无改善或病情恶化,应调换抗感染药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度高,抗菌谱窄、价廉、低毒副反应的药物。如果无药敏结果作指导,应选用能控制常见G-杆菌、绿脓杆菌和G+球菌的药物。 对有误吸病史或腹腔、盆腔感染者,还应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尽量选用毒副作用少的B -内 酰胺类,剂量要足,给药方法要正确。 联合用药与合理配伍 一般细菌感染用一种抗生素能够控制,无需联合用药,但对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或患者有基础疾病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混合感染,应采取联合用药,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联合用药的合理配伍应是繁殖期杀菌剂加静止期杀菌剂,如B -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可 起协同作用;静止期杀菌剂加速效抑菌剂,如氨基糖甙类加大环内酯类,有累加协同作用;青霉素类加头孢菌素类,可连续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协同作用。 速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不宜联合应用,如大环内酯类与B -内酰胺类,因为速效抑菌剂 可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使其不能进入繁殖期,从而导致繁殖期杀菌剂活性减弱,产生拮抗作用。 泰能与哌拉西林合用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可出现拮抗作用,因泰能诱导细菌产生B -内酰胺酶, 使耐酶力低的青霉素灭活。 抗生素的后效应与给药间隔时间 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指高浓度药物与细菌接触后,随着体内代谢,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当浓度低于MIC 时抗菌药物仍可持续抑制细菌生长,这种现象称为PAE。 各种抗菌药物对G+球菌都有不同程度的PAE。但对G-杆菌,只有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药物有满意的

抗生素分类及正确使用教学内容

抗生素分类及正确使 用

抗生素级别及正确使用 抗生素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 一、抗生素级别分类一线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 青霉素类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V钾、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 头孢菌素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克罗、头孢丙烯 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妥布霉素 氯霉素类氯霉素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白霉素 四环素强力霉素(多西环素) 氟喹诺酮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磺胺类 SD、SMZ/TMP、柳氮磺胺吡啶、磺胺脒 其他类甲硝唑、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 抗真菌药制霉菌素、酮康唑

抗病毒药利巴韦林、阿昔洛韦 中草药制剂大蒜注射液、黄连素、板蓝根、双黄连、抗病毒口服液、香莲片、三金片、鱼腥草注射液 第二线药物(限制使用):抗菌谱较广、疗效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或价格较贵的药物,或近年来耐药发展较为迅速的品种,属控制使用。 分类二线抗菌药物(限制使用) 青霉素类美洛西林、阿洛西林、氟氯西林、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氯唑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菌素头孢硫咪、头孢替安、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地嗪、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米诺、头孢匹胺、头孢克肟、头孢布烯、头孢地尼、头孢特仑酯、头孢泊肟酯、头孢他美酯、头孢托仑酯 其它β内酰胺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安、氨曲南、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氨基糖苷类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异帕米星、大观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氯霉素类甲砜霉素 大环内酯类乙酰吉他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 四环素四环素、美满霉素 氟喹诺酮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托苏沙星、芦氟沙星、那氟沙星、帕珠沙星 糖肽类去甲万古霉素 其他类替硝唑、多粘菌素B、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喷丁、利福布丁

抗生素的分类和使用

抗生素得分类 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得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得一类物质.自1943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得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得亦有几百种。其主要就是从微生物得培养液中提取得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得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 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 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得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作用于G+细菌得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得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得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链霉素 就是从链霉菌(灰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得一种抗生素。链霉素得硫酸盐就是白色或微黄色得粉末或结晶,易溶于水,比较稳定,对某些杆菌,特别就是结核杆菌,具有显著得抑菌乃至杀菌作用。链霉素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鼠疫、百日咳、细菌性痢疾与泌尿道感染等. 金霉素 也叫做“氯四环素",就是从金霉菌(金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得一种抗生素。金霉素得盐酸盐就是金黄色得结晶,味苦,能溶于水中。金霉素主要用于治疗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得细菌性感染,以及斑疹伤寒、异型肺炎、沙眼、阿米巴痢疾等疾病。 灭瘟素 又叫“稻瘟散"、“布拉叶斯",就是一种从放线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得抗生素,用于防治稻瘟病、稻胡麻斑病、水稻

抗生素的分类及应用

1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1 β-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药。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1、1 青霉素类包括不耐酸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耐酸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及氟氯青霉素)、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广谱抗假单胞菌类(氨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抗G-杆菌类(美西林、替莫西林)等。 1、1、1、1 青霉素G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教青霉素长。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1、1、1、2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他G+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1、1、1、3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链球菌、肠球菌及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1、1、1、4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球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最强。 1、1、1、5 抗G-杆菌只用于抗G-杆菌,对G+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如美西林、替莫西林 1、1、2 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类药物,分四代。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及军团菌无效。 1、1、 2、1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对β-内酰胺类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常用。 1、1、 2、2 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头孢克罗、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美唑、头孢西丁等。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G-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和头孢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除头孢孟多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1、1、2、3 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他啶、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头孢地嗪、头孢甲肟等、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但较第一、第二代弱,对G-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啶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菌活性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类肠球菌无效,除头孢哌酮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少见。 1、1、 2、4 第四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喃等。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药的菌株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的G-杆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对G+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了黄 1、1、3新型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菌谱极广,对G-杆菌、G+球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杆

抗生素分类及正确使用

抗生素级别及正确使用 抗生素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 一、抗生素级别分类一线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 青霉素类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V钾、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 头孢菌素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克罗、头孢丙烯 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妥布霉素 氯霉素类氯霉素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白霉素 四环素强力霉素(多西环素) 氟喹诺酮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磺胺类SD、SMZ/TMP、柳氮磺胺吡啶、磺胺脒 其他类甲硝唑、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 抗真菌药制霉菌素、酮康唑

抗病毒药利巴韦林、阿昔洛韦 中草药制剂大蒜注射液、黄连素、板蓝根、双黄连、抗病毒口服液、香莲片、三金片、鱼腥草注射液 第二线药物(限制使用):抗菌谱较广、疗效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或价格较贵的药物,或近年来耐药发展较为迅速的品种,属控制使用。 分类二线抗菌药物(限制使用) 青霉素类美洛西林、阿洛西林、氟氯西林、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氯唑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菌素头孢硫咪、头孢替安、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地嗪、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米诺、头孢匹胺、头孢克肟、头孢布烯、头孢地尼、头孢特仑酯、头孢泊肟酯、头孢他美酯、头孢托仑酯 其它β内酰胺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安、氨曲南、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氨基糖苷类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异帕米星、大观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氯霉素类甲砜霉素 大环内酯类乙酰吉他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 四环素四环素、美满霉素 氟喹诺酮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托苏沙星、芦氟沙星、那氟沙星、帕珠沙星 糖肽类去甲万古霉素 其他类替硝唑、多粘菌素B、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喷丁、利福布丁

抗生素分类和使用注意事项

抗生素分类和使用注意事项 抗生素一般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或真菌)所致的感染。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青霉素类:为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疗效高,毒性低。主要作用是使易感细菌的细胞壁发育失常,致其死亡。人、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因此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哺乳动物机体细胞几呼无影响,因而对人体副作用较少。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药有: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霉素等。 2、头孢菌素类:本类抗生素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习惯上依据时间及对细菌的作用,分为一、二、三代。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唑啉(先锋霉素Ⅴ)、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Ⅵ)、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曲松(罗氏芬)、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哌酮(先锋必)等。 3、氨基糖苷类:本类抗生素性质稳定,抗菌普广,在有氧情况下,对敏感细菌起杀灭作用。其治疗指数(治疗剂量/中毒剂量)较其它抗生素为低,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耳毒性。常用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霉卡那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4、大环内酯类:本类抗生素均含有一个12—16碳的大内酯环,为抑菌剂,仅适用于轻中度感染,但是为目前最安全的抗生素之一。红霉素为本类的代表,临床应用广泛,对青霉素过敏者常以本品治疗。近年来研制开发了许多新品种,临床效果显著,如阿奇霉素(泰力特、希舒美)、克拉霉素、罗它霉素、地红霉素等。常用的还有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等。 5、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本类抗生素可沉积于发育中的骨骼和牙齿中,反复使用可导致骨发育不良,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自妊娠中期至3岁,危险性最大,并可持续至7岁甚至更久,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8岁以下小儿禁用。 6、氯霉素类:本类抗生素特点是脂溶性高,易进入脑脊液和脑组织,并对很多病原体有效,但可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包括氯霉素、琥珀氯霉素等。 7、林可酰胺类: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临床上还有一些广泛应用的合成抗菌药物,主要有磺胺类(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喹诺酮类(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及其它合成抗菌药物(痢特灵、甲硝唑、黄连素等)。 在临床使用的药品中,抗生素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如不加以注意,由此带来的不良反应也会增多,对机体造成损害。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抗生素的使用及分类

抗生素的分类及应用 抗生素的早期定义是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具有抑制它种微生物生长及活动,甚至杀死它种微生物的一种化学物质。而它的现代定义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我国目前抗生素滥用现象已引起国内外的严重关注,本文综述了抗生素种类、使用原则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策略。从而阐明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需要医生、药师、患者的通力协作,这样才能避免抗生素的滥用,提高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 一、抗生素用途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但是过量使用会抑制体内的有益菌,使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疾病的引起。 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之所以现在提出杜绝滥用抗生素此乃是原因之一。科学地使用抗生素是有的放矢。通常建议做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极度敏感药物,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抗生素的种类 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 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等。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β-内酰胺类 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青霉素类 青霉素G: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青霉素V 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它G 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2)头孢菌素类 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吩/氨苄/唑林/拉定。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 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拉定较常用。

抗生素的分类和使用

抗生素的分类和使用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抗生素的分类 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3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类:青霉素类和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 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β-lactamadeinh 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及等。 (四)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链霉素 是从链霉菌(灰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抗生素。链霉素的硫酸盐是白色或微黄色的粉末或结晶,易溶于水,比较稳定,对某些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具有显着的抑菌乃至杀菌作用。链霉素主要用于治疗、、、和等。 金霉素 也叫做“氯四环素”,是从金霉菌(金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的一种抗生素。金霉素的盐酸盐是金黄色的结晶,味苦,能溶于水中。金霉素主要用于治疗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的细菌性感染,以及斑疹伤寒、异型、、阿米巴痢疾等疾病。 又叫“稻瘟散”、“布拉叶斯”,是一种从放线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抗生素,用于防治稻瘟病、稻胡麻斑病、水稻菌核病等。但是,番茄、烟草、茄、桑、豆类等植物对灭瘟素较敏感,不能使用。 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一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英语:antibiotic)在定义上是一较广的概念,包括抗细菌药、抗真菌药(anti-fungal medication)以及对付其他微小病原之药物;但临床实务中,抗生素常常是指抗细菌药 二抗生素的种类: 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不同的抗生素药物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3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 (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后者在抗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前两者。 (七)喹诺酮类: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加替沙星等。 (八)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 (九)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十)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杆菌肽等. (十一)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嘧啶类、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唑类。 (十二)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抗生素分类介绍

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例如细菌、放线菌、真菌等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小剂量时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强力的杀灭或抑制作用。临床上多数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某些抗生素具有抗肿瘤活性,用于肿瘤的化疗(见"抗肿瘤药"章)。 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可分为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其它类。按作用机制可分为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两种。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属于前一种;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氯霉素属于后一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根据β-内酰胺环是否连接其它杂环以及所连接杂环的化学结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又可被分为:青霉素类(Penicillins)、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及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有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单环β-内酰胺类(Monobactams) 。 一、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 (一)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化学名:(2S,5R,6R)-3,3-二甲基-6-(2-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又名苄青霉素,青霉素G(Penicillin G)。青霉素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炼得到,天然的青霉素有7种,其中青霉素G含量最高,疗效最好。化学结构中母核是由氢化噻唑环与β-内酰胺环稠合而成 性质: 1.青霉素结构中2位有羧基,具有酸性(pKa2.65~2.70),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临床以其钾盐或钠盐供药用,称为青霉素钠(Benzylpenicillin Sodium) 、青霉素钾( Benzylpenicillin Potassium),青霉素的钠盐或钾盐均易溶于水,但是其钠盐或钾盐的水溶液在室温下不稳定,易被水解失效,因此注射用青霉素为其钠盐或钾盐的灭菌粉末, 2.β-内酰胺环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活性必须的基团,在与细菌作用时,β-内酰胺环开环与细菌发生酰化反应,抑制细菌的生长。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3.β-内酰胺环为四元环,张力较大,化学性质不稳定,以致易被裂环导致失去活性。这是因为青霉素结构中的母核是由四元的β-内酰胺环及五元的氢化噻唑环稠合而成,两个环不在一个平面上,致使β-内酰胺环中的羰基与氮原子的孤电子对不能共轭,羰基的碳原子易受亲核性或亲电性试剂进攻,使β-内酰胺环裂环,裂环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或在β-内酰胺酶作用下,以及在酸性条件下,均可发生。 4.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或在β-内酰胺酶作用下,β-内酰胺环裂环生成青霉酸,青霉酸在加热时失去二氧化碳,生成青霉噻唑酸,遇二氯化汞进一步分解生成青霉胺和青霉醛。

抗生素分类及特点

抗生素应用原则与方法 经验性选药应先作痰涂片检查,可大致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是G+ 球菌或G -杆菌,这样可以使抗生素的选择相对具有针对性。 在社会获得性感染中,病原体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厌氧菌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主,常选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医院内感染、老年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免疫抑制患者感染中,以Gˉ杆菌为主(如肠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和G+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为主,尚有真菌、结核和非结核类分支杆菌及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 常用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类、亚胺培南、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药和抗真菌药。在经验性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查。 抗菌治疗三天后,若肺炎的临床表现好转,提示选择方案正确,继续按原方案用药。如若临床表现无改善或病情恶化,应调换抗感染药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度高,抗菌谱窄、价廉、低毒副反应的药物。如果无药敏结果作指导,应选用能控制常见G-杆菌、绿脓杆菌和G+球菌的药物。 对有误吸病史或腹腔、盆腔感染者,还应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尽量选用毒副作用少的β-内酰胺类,剂量要足,给药方法要正确。 联合用药与合理配伍 一般细菌感染用一种抗生素能够控制,无需联合用药,但对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或患者有基础疾病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混合感染,应采取联合用药,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联合用药的合理配伍应是繁殖期杀菌剂加静止期杀菌剂,如β-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可起协同作用;静止期杀菌剂加速效抑菌剂,如氨基糖甙类加大环内酯类,有累加协同作用;青霉素类加头孢菌素类,可连续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协同作用。 速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不宜联合应用,如大环内酯类与β-内酰胺类,因为速效抑菌剂可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使其不能进入繁殖期,从而导致繁殖期杀菌剂活性减弱,产生拮抗作用。 泰能与哌拉西林合用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可出现拮抗作用,因泰能诱导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耐酶力低的青霉素灭活。 抗生素的后效应与给药间隔时间 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指高浓度药物与细菌接触后,随着体内代谢,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当浓度低于MIC时抗菌药物仍可持续抑制细菌生长,这种现象称为PAE。

抗生素种类及作用和机制

抗生素种类及作用和机制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抗生素种类: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

床疗效好的优点。本类药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了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除此之外,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近十多年来已证实细菌胞浆膜上特殊蛋白PBPs是β-内酰胺类药的作用靶位,PBPs的功能及与抗生素结合情况归纳于图38-1。各种细菌细胞膜上的PBPs数目、分子量、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但分类学上相近的细菌,其PBPs类型及生理功能则相似。例如大肠杆菌有7种PBPs,PBP1A,PBP1B与细菌延长有关,青霉素、、头孢噻吩等与PBP1A、PBP1B 有高度亲和力,可使细菌生长繁殖和延伸受抑制,并溶解死亡,PBP2与细管形状有关,美西林、棒酸与硫霉素(亚胺培南)能选择性地与其结合,使细菌形成大圆形细胞,对渗透压稳定,可继续生几代后才溶解死亡。PBP3功能与PBP1A相同,但量少,与中隔形成,细菌分裂有关,多数青霉素类或主要与PBP1和(或)PBP3结合,形成丝状体和球形体,使细菌发生变形萎缩,逐渐溶解死亡。PBP1,2,3是细菌存活、生长繁殖所必需,PBP4,5,6;与羧肽酶活性有关,对细菌生存繁殖无重要性,抗生素与之结合后,对细菌无影响。基本结构:青霉素G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由于它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迄今仍是处理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的首选药物。但是青霉素有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窄和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等缺点,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959年以来人们利用青霉素的母核(6-APA),进行化学改造,接上不同侧链,合成了几百种“”,有许多已用于临床,常用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和药理特性。 青霉素 青霉素(penicillin G)又名苄青霉素(benzyl penicillin),是天然青霉素,侧链为苄基。常用其钠盐或钾盐,其晶粉在室温中稳定,易溶于水,水溶液在室温中不稳定,20℃放置24小时,抗菌活性迅速下降,且可生成有抗原性的降解产物,故青霉素应在临用前配成水溶液。 抗菌作用:

抗菌药物分类及简单作用机制 已整理

抗菌药物分类及简单作用机制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1、喹诺酮类(作用机制: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影响DNA合成。) 一代:萘啶酸。二代:吡哌酸。三代及其他: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芦氟沙星、司氟沙星、莫西沙星、氟罗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琳沙星、吉米沙星、加替沙星、妥舒杀星、帕珠沙星、司帕沙星 2、磺胺类(作用机制:抑制二氢叶酸合成) 磺胺甲噁唑(SMZ)、硫胺嘧啶、复方新诺明、柳氮磺吡啶、磺胺米隆、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异唑、磺胺苯吡唑、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多辛、磺胺脒、磺胺醋安、琥磺胺噻唑、甲氧苄啶 3、甲氧苄啶类(作用机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四氢叶酸合成) 甲氧苄啶(TMP) 4、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5、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抗生素: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增殖的物质 抗生素分类: 一、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支原体除外,其无细胞壁。) 1、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苄青霉素)、 2、半合成青霉素:(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青霉素)、非萘西林(苯氧乙青霉素)(2)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3)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酶素:羧苄西林、替卡西林、呋苄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阿帕西林(5)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青霉素:美西林、匹美西林、替莫西林 头孢菌素类:(作用机制:与细胞膜上青霉素结合蛋白即PBPS结合,阻碍细胞壁合成。) 1、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噻分、头孢噻啶、头孢硫脒、头孢乙氰、头孢替唑钠、头孢匹林纳 2、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替安、头孢丙烯头孢雷特、头孢尼西 3、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亏、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硫啶、头孢咪唑、头孢地尼 4、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甲吡唑、头孢吡亏、头孢克定、头孢匹罗 其他β-内酰胺类: 1、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常用抗生素的分类及缩写

抗生素分类及缩写分类亚类抗生素中文名缩写 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PEN 氨基青霉素阿莫西林AMX 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AMP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甲氧西林MET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萘夫西林NAF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双氯西林DIC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苯唑西林OXA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氯唑西林CLO 羧基青霉素羧苄西林SRB 羧基青霉素替卡西林 TLC 脒基青霉素 美西林MEC 脲基青霉素阿洛西林 AZL 脲基青霉素 哌拉西林 PIP 脲基青霉素 美洛西林 MEZ 头孢菌类头孢Ⅰ头孢氨苄LEX 头孢Ⅰ头孢拉定CED 头孢Ⅰ头孢沙定CRD 头孢Ⅰ头孢羟氨苄CFR 头孢Ⅰ头孢匹林HAP 头孢Ⅰ头孢乙腈CAC

头孢Ⅰ 头孢噻啶 RID 头孢Ⅰ 头孢硫 脒 CSU 头孢Ⅰ 头孢 噻吩 CEP 头孢Ⅰ 头孢 唑啉 CZO 头孢Ⅱ 头孢 拉宗 CFB 头孢Ⅱ 头孢尼西 CID 头孢Ⅱ 头孢替坦 CTT 头孢Ⅱ 头孢克洛 CEC 头孢Ⅱ 头孢丙烯 MAN 头孢Ⅱ 头孢雷特 CND 分类 亚类 抗生素中文名 缩写 头孢Ⅲ 头孢地尼 CDR 头孢Ⅲ 头孢 他啶 CAZ 头孢Ⅲ 头孢唑肟 CZX 头孢 Ⅲ 头孢克肟 CEC 头孢Ⅲ 头孢布坦 CTB 头孢Ⅲ 头孢地 秦 CDZ 头孢Ⅲ 头孢唑 南 ZON

头孢Ⅲ头孢哌酮CFP 头孢Ⅲ头孢曲松CRO 头孢Ⅲ头孢噻肟CTX 头孢Ⅲ头孢匹胺CPM 头孢Ⅲ头孢他美CAT 头孢Ⅲ头孢特仑CEM 头孢Ⅲ头孢泊肟CPD 头孢Ⅲ头孢托仑DIT 头孢Ⅲ头孢米诺CNX 头孢Ⅳ头孢吡肟FEP 头孢Ⅳ头孢匹罗CPO 头孢Ⅳ头孢克定 氯头孢氯碳头孢LOR 头霉素头孢西丁FOX Oxacephem 拉氧头孢MOX 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美罗培南MEM 碳青霉烯厄他培南ETP 碳青霉烯帕尼培南PAN 碳青霉烯亚胺培南IMP 青霉烯法罗培南FAR 青霉烯硫培南 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ATM 内酰胺酶抑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 哌拉西林/舒巴坦PIS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CC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 阿莫西林/舒巴坦AXS 氨苄西林/舒巴坦SAM 头孢哌酮/舒巴坦CSL 美洛西林/舒巴坦MSU 分类亚类抗生素中文名缩写 头孢他啶/克拉维酸CCV 头孢噻肟/克拉维酸CTC 氨基环多醇大观霉素STP 氨基环多醇丙大观霉素TRO 氨基糖苷链霉素STR 庆大霉素GEN 卡那霉素KAN 妥布霉素TOB 奈替米星NET 阿米卡星AMK 小诺米星MCR 依替米星 西索米星SIS

抗生素的分类及简介

抗生素的分类及简介 β- 内酰胺类青 霉 素 类 天然青霉素作用机制 均为抑制 细菌细胞 壁的生物 合成。 自1959年以来,先后合成了具有耐酸、耐酶、广谱等特点的半合成青霉素。(如广谱的阿莫西林、 氨苄西林等,它们对革兰阳性或阴性菌均有作用。耐酸,可口服,但不耐酶,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 菌无效。) 半合成青霉 素类 头 孢 菌 素 类 第 一 代 常见皮疹 等过敏反 应,偶见 过敏性休 克。第一、 二、三代 有不同程 度的肾毒 性,第四 代没见肾 损害报 道。 如:头孢羟氨苄、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啶、头孢丙烯。口服主要治疗革兰阳性菌, 第 二 代 如:头孢呋辛脂、头孢克洛、头孢孟多。可为一般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首选药,另对革兰阳性菌及流 感嗜血杆菌也有较强作用。 第 三 代 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口服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所致各系统的中度感染。 第 四 代 如:头孢皮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南。用于其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严重感染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 细菌引起的各系统严重感染 其他β-内酰胺 类 如:β-内酰胺没抑制药(例如克拉维酸,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可明显增强抗菌作用); 大环内酯 类此类药共同特点为:1.作用机制相同,均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起快速抑菌作用,有些在高浓度下也有杀菌作用。2.抗菌谱 窄,主要用于大多数需氧革兰阳性菌和阴性球菌、厌氧菌等感染。对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等非典型病原体也具有良好作用。 3.目前除阿奇霉素外均在肝代谢。 4.毒性低微,口服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反应,静注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偶见皮疹,瘙痒。 林可霉素 类此类包括林可霉素(洁霉素)和克林霉素(氯洁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同,克林霉素抗菌活性比林克霉素强,口服吸收好且不受食物影响,毒性较小,主要经肝代谢,均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与氯霉素、红霉素的作用靶点相同,故不宜合用。 氨基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西索米星以及人工半合成的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共同特点:1.作用机制均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抗菌谱广。2.水溶性好,化学性质稳定。3.口服难吸收,口服用于胃肠道感染及消毒。4.易产生耐药性。5.不良反应:损害第八对脑神经(临床反应可分为两类:一为前庭功能损害,口有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障碍等。另一为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听力减退,甚至耳聋。);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断作用;过敏反应。 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对生长繁殖期和静止期的细菌均有效。细菌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但毒性较大,主要表现在肾脏及神经系统两方面,偶见白细胞减少和肝脏毒性。 四环素类抗菌谱极广,包括需氧 和厌氧的革兰阳性和 阴性菌、立克次体、衣 原体、支原体、和螺旋 体,还有间接抑制阿米 巴原虫的作用。可分为天然品与半合成品两类。天然品有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半合成品有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 氯霉素类 氯霉素是治疗眼部感染的首选药。不良反应:1.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包括可逆性血细胞减少和不可逆的 再生障碍性贫血。)2.灰婴综合征 其他抗生如万古霉素类。

抗生素的分类及使用

青霉素类 苯唑青霉素(新青II)5%GS500ml+新青II12.0/ivdripQ12H NS250ml+新青II4.0/ivdripQ8H 氨苄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0.75)NS20ml+氨苄青霉素2.25/ivQ8H 优立新:氨苄青霉素+舒巴坦(0.75)NS20ml+优立新1.5/ivQ12H NS100ml+优立新2.25/ivdripQD-BID 施坦宁:氨苄青霉素+舒巴坦(1.5)NS20ml+施坦宁3.0/ivQ8H-BID 舒氨西林:氨苄青霉素+舒巴坦(0.75)NS20ml+舒氨西林2.25/ivQ8H 安必仙:氨苄青霉素(0.25)0.5P.OTID 阿莫西林: 安美叮: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6)NS250ml+安美叮1.8/ivdripQ12H 安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0.25)NS250ml+安奇2.4/ivdripQ12H 安奇0.25P.OTID 安灭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NS250ml+安灭菌2.4/ivdripQ12H 来切利:阿莫西林+舒巴坦 阿莫仙:阿莫西林(0.25)0.5P.OTID 弗来莫星:阿莫西林(0.25)0.5P.OTID 力百叮:阿莫西林(0.625)0.625P.OBID 哌拉西林:

康德力: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NS20ml+康德力4.5/ivBID 特治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NS20ml+特治星4.5/ivBID 凯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5)NS20ml+凯伦4.5/ivBID 特灭菌:哌拉西林+舒巴坦(1.5)NS20ml+特灭菌3.0/ivBID 特灭:哌拉西林+舒巴坦(1.5)NS20ml+特灭3.0/ivBID 他唑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2.25)NS20ml+他唑西林4.5/ivQ8H 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2.25)NS20ml+哌拉西林2-4/ivQ8H 替卡西林: 特美叮: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3.2)NS20ml+特美叮3.2/ivQ6-8H 美洛西林:天林(1.0)NS20ml+天林2.0/ivQ8H 特点:1半合成广谱2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有效3胆汁浓度极高,故可用于胆道感染. 阿洛西林:阿乐欣(1.0)NS20ml+阿乐欣2.0/ivQ8H 氨氯西林:美佳林(1.0) 双氯西林+阿莫西林:凯力达(0.375)sig:2#P.Oqid 头孢菌素类 一代头孢菌素: 泛捷复:头孢拉定(0.25)0.5P.OBID-TID 赛锋:头孢羟氨苄(0.25)0.5P.OBID 申嘉胶囊:头孢氨苄(0.25)0.5P.OBI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