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行干扰分类及产生原因

上行干扰分类及产生原因

上行干扰分类及产生原因
上行干扰分类及产生原因

上行干扰分类及产生原因,解决方法

一、

无线系统自身问题造成上行干扰高

无线系统自身问题一般集中在天线器件、基站接收通路的问题上,由于基站子系统问题造成的上行干扰高存在以下规律:上行信号质量统计值随话务量变化,话务量高时,上行干扰也随之增高,到了深夜话务量降低后,上行信号质量统计恢复正常。一般如果出现这样的规律,首先要考虑无线子系统的问题基本上判断该小区的天线由于老化造成性能下降,引起上行信号干扰问题。除了天线问题引起上行干扰外,接收通路的器件老化、损坏也会造成频谱异常,具体问题需要现场测试分析解决。

二、

直放站引起的上行干扰问题

目前存在的最普遍的上行干扰问题是直放站引起的上行干扰。

直放站产生干扰的原因是空间的白噪声和直放站自身的噪声经过放大后通过上行链路连同手机信号一同到到达基站接收端造成对基站的上行干扰。

三、

干扰机(移动信号阻断器)干扰

干扰机干扰是出于特殊目的,为阻断移动通信信号而采取的一种干扰方法,目前发现的主要应用于会议保密、重大考试等,也发现个别加油站为阻止司机在加油站内打手机而安装的干扰机。干扰机造成的干扰极其强大,使掉话次数成倍增长,用户明显感觉通话存在问题,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影响非常大。

四、

不同网络之间信号干扰造成的上行干扰问题

在实际网络优化中发现过两种网间信号干扰问题,一类为联通800MhzCDMA干扰中国移动GSM网络上行信号,一类为地方电力微波,系统干扰DCS 1800M系统的上行信号。

同站址、或相距很近的CDMA基站和GSM基站,CDMA系统会对GSM系统造成干扰,产生干扰的原因就是同址站之间的隔离度不够。实际工作中发现,当CDMA基站天线与GSM基站天线距离很近,特别是两天线正对,并且距离小于100米的情况下,CDMA系统会对GSM系统产生较强的上行干扰。

五、

民用设备造成的上行干扰

在网络优化过程中,经常发现GSM某个小区的某些频点常常出现上行干扰统计高的情况,排除硬件问题后,经过频谱测试发现在GSM上行频段中存在脉冲干扰信号。在现场经过多次测试,发现该干扰信号来自一座新建居民楼的楼道公用灯,切断该楼道电源后,干扰消失。经过了解,该灯是利用多谱勒效应制作的,由于设计和工艺的问题,造成对GSM系统的上行干扰。

民用设备造成对GSM系统上行频谱的干扰的例子还有电视增频器、无线摄象头等,不进行一一描述,但随着民用无线设备的增多,该类干扰将逐渐增加,在网络优化中处理上行干扰时应该值得重视。

外部干扰源查找基本方法:

以上几类干扰问题是在GSM网络优化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在进行外部干扰查找时,需要进行多次测试并根据干扰频谱的变化来发现外部干扰。一般在实际中采用3点确认干扰源的方法,即在出现干扰的区域选择3座比较高的建筑物,建筑物高度基本上与受干扰基站高度可比拟,然后用八木天线或其他定向天线寻找干扰频谱最强的方向,3个点全部采用此方式,一般3个点指向干扰信号最强的方向交汇点即可认为是干扰源所在区域,然后到确认地点进行进一步详细测试,以发现干扰源。

处理上行干扰问题的基本步骤:

1、

统计上行信号质量异常,一般上行信号质量大于10需要重点关注

2、

分析上行信号质量变化规律,是否与话务量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3、

如果上行信号质量异常与话务量密切相关,在话务量高时,现场测试上行频谱,判断基站自身问题及天馈线问题,并进行更换。

4、上行信号质量变化与话务量无关,24小时持续偏高,判断为外部干扰源,现场进行频谱测试,判断干扰源类型,进一步查明干扰源。

5、

找到干扰源后,寻求无委协作,消除干扰源,解决干扰问题。

在实际解决上行干扰问题时,要求现场工程师能够准确的对干扰频谱进行分析,利用科学的方法快速对干扰源进行定位,准确高效的排除上行干扰问题。实际优化工作中发现有这样一类干扰源,不是恒定出现,并且出现干扰的规律不明显,这就需要现场工程师保持一定耐性,定点进行跟踪,以发现干扰源,解决干扰问题。

你是光纤站是么?有没有检查过你的覆盖天线覆盖的小区会不会出现了同临频干扰?

你的小区天线是朝什么方向覆盖的?有没有可能覆盖范围过广了,以至于跑到别的小区引起干扰了?上行质量不好,那是手机到基站的质量不好,你直放站有没有抑制上行噪声的功能?既然有上行干扰,说明上行信号和噪声一起传到了基站,如果噪声比有用信号还强,那应该滤去噪声,如果有用信号本身就很弱,那就关闭噪声抑制功能试试。

出现这类情况的原因:1、设备本身就低噪高,这是设备问题。2、有同临频干扰,这是移动的问题。

没了……

干扰带的等级越高,表示干扰电平越高。一般来说,若出现空闲信道落入干扰带4和干扰带5的情况,就认为存在干扰,应该排查干扰源。

答:你指的应该是ICMBAND,用于评估空闲时隙的被干扰情况,由基站测量空闲信道上的干扰信号的电平值,以决定时隙分配的优先级,共分五级(1-5),用于上行干扰的评估。

信号电平从-110dBm到-47dBm分为63个级别,在空闲信道测量中有4个参数LIMIT1~5把这63个级别分为五个区间。LIMIT1是最重要的参数。这个参数把空闲信道分成两个主要部分,一部分是在干扰等级1中的空闲信道,它在信道分配中会被放在首位;一部分是处于干扰等级2至5的空闲信道。如果在干扰等

干扰带是基站信道在空闲状态通过RF RES IND消息向BSC上报的信道受到上行干扰的电平等级,共分为五个等级,电平范围可以通过LMT设定,通常设置如下所示:

干扰带1

-105dBm~-98dBm

干扰带2

-98dBm~-90dBm

干扰带3

-90dBm~-87dBm

干扰带4

-87dBm~-85dBm

干扰带5

-85dBm~-47dBm

干扰带等级越高,表示受到的干扰越大。一般来说,若出现空闲信道落入干扰带4、5的情况,就认为存在干扰

详细分析SD拥塞处理

首先要确定SDCCH拥塞率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如果是普遍现象则先要分析位置更新定时器参数设置是否合理,计算网络的SDCCH容量是否满足系统要求,是否为系统级的设备故障或传输问题。如果是个别拥塞现象,则要针对问题小区进行分析。对问题小区SDCCH拥塞原因的定位应从设备故障或传输问题、话务负荷、干扰、突发业务、数据配置几方面着手。

2 信道资源不够引起的拥塞

通过查看话统,检查SDCCH和TCH的话务强度是否高出正常值。对于确实因SDCCH话务量过大而导致的拥塞,对于多载频基站,如果其TCH信道不拥塞的话,可打开SDCCH动态分配或增加SDCCH信道配置数目来缓解;对于单载频或没有多余信道的小区,可打开立即指配TCH,表示在分析接入申请时当SDCCH无可用资源时可以立即指配TCH信道。这时一个TCH只能当一个SDCCH用,对TCH的浪费较大。

3 设备故障或传输问题引起的拥塞

载频故障、基站传输等问题,可能会导致SDCCH的拥塞。

对于硬件原因首先查看告警信息:传输告警、单板通信告警、CDU驻波比告警、时钟告警等信息来确认是否有设备故障。

从话统上来分析:查询目标小区【TRX完好率】、【SDCCH可用率】和【SDCCH 呼叫信道激活(NACK)】/【SDCCH呼叫信道激活(TIMEOUT)】等指标来确认是否有设备故障;以及查看与传输有关的相关话统项,如LAPD性能测量中的:BTS接收八位位组错次数、BTS接收到放弃序列次数、BTS接收CRC错误次数等指标。

对于设备故障问题,可以请GBSS工程师协助处理。

4 干扰引起的拥塞

干扰也会造成SDCCH拥塞。特别是站间距较小、BCCH频率规划紧密的网络,系统可能会收到较多的随机干扰接入信号,网络为每一个随机接入分配SDCCH 信道,会造成拥塞。话务统计中立即指配成功率降低,寻呼成功率降低,随机接入性能测量中RACH可能会有过载。与判断干扰相关的话统有:落入干扰带四、五中空闲TCH平均数目,质量差切换所占的比例,掉话性能测量中TCH占用失败的原因。GSM的可以分为网外干扰和网内干扰,其排除方式简述如下:1、网外干扰

对于外界干扰,可以通过查看话统TCH干扰带四、五中空闲TCH平均数目来判断是否上行的干扰,因此仅能作为参考。彻底解决外界干扰,一般需要使用频谱分析仪和高增益定向天线来搜索干扰源的方位。找到并关闭干扰源来解决。2、网内干扰

若频率计划做的不当或天线下倾角规划不合理,在网内有些地方就不能满足同、邻频载干比的要求,产生同邻频的干扰,也会导致SDCCH拥塞。

由于网内的频点上下行都是成对出现的,首先我们可以查看话统中的干扰带,找出那些干扰带四和干扰带五数值较大的小区。然后对网络的频率计划进行核对。找出有问题的小区,重新调整频率计划,解决干扰。对于网内干扰,还应该进行大量的路测,从实际的信号分布情况找出是否有干扰,有针对性地调整天线或频率计划。

详细的干扰问题排查定位请参见《G-干扰问题处理指导书-20050311-A-1.0》。

5 突发业务量引起的SDCCH拥塞

位置更新、手机附着/分离、呼叫建立、短消息等手机行为均需要在SDCCH上进行。当某种行为导致的突发业务量很大时,会导致SDCCH信道拥塞。

可以通过话统查看由哪种原因引起的“信道请求次数”、“立即指配成功次数”或“成功的SDCCH占用次数”比较异常。如:位置更新、呼叫发起、寻呼发起,短消息等。需要说明的是,查看这些话统时需要对照网络的历史话统进行观察,看在

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是否有波动。

反映各种业务对SDCCH请求和占用的话统项如表1所示,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话统的分析来判断网络或个别小区是由于何种原因导致的SDCCH拥塞。

在定位到某些小区的SDCCH拥塞是由某种突发业务引起时,如位置更新和短消息等,可以根据不同配置的基站的具体情况,用如下方法来缓解拥塞:

1、多载频基站可打开SDCCH动态分配或增加SDCCH信道配置数目;

2、单载频或没有多余信道后,可打开立即指配TCH,表示在分析接入申请时当SDCCH无可用资源时可以立即指配TCH信道。

3、通过扩容增加载频来解决。

网络的突发业务导致的SDCCH信道拥塞是很难避免的,但是可以采取一些缓解措施,例如增加SDCCH的配置、开启SDCCH动态转换功能来降低SDCCH 拥塞率。

6 数据配置不合理引起的拥塞

以下参数与SDCCH信道拥塞有关,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合理设置,可以适当的缓解SDCCH信道的拥塞。

(1)位置区规划:对位置区的合理规划可以减少SDCCH的拥塞;

(2)SDCCH动态分配:通过开启SDCCH动态分配功能可以降低SDCCH拥塞率;

(3)双频网:合理设置双频网参数(如CRO、CBA、CBQ、小区重选滞后参数等),可以减少SDCCH的拥塞;

(4)相关定时器如:T3101、T3212的合理设置。

合理减小定时器T3101可有效降低因双重分配SDCCH导致的拥塞。如果T3101设置过大,则信令资源无效占用时间过长,造成系统资源的浪费。为了优化信令资源的使用,尤其是在激活排队功能时,应适当减小此定时器的设置。

增大T3212的设置,T3212即周期位置更新时限值,适当增大T3212可以减轻周期性位置更新对SDCCH信道带来的负荷。

(5)适当加大RACH接入门限(应付干扰),适当减小最大重发次数、加大扩展传输时隙数。

7.最后再加一点,如果是上了WCDMA的话,需要查看2G和3G异系统间的重选以及位置更新,需要调整异系统重选门限,异系统重选磁滞。

从2G侧也可以调整部分参数,比如FDDQmin,FDDQoffset,Qsearch_I,Qsearch_P,Qsearch_C等参数。

风险的分类

风险的分类 按风险损害的对象分类 财产风险:是导致财产发生毁损、灭失和贬值的风险。如房屋有遭受火灾、地震的风险,机动车有发生车祸的风险,财产价值因经济因素有贬值的风险。 人身风险:是指因生、老、病、死、残等原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例如因为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由于疾病、伤残、死亡、失业等导致个人、家庭经济收入减少,造成经济困难。生、老、病、死虽然是人生的必然现象,但在何时发生并不确定,一旦发生,将给其本人或家属在精神和经济生活上造成困难。 责任风险:是指因侵权或违约,依法对他人遭受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应负的赔偿责任的风险。例如,汽车撞伤了行人,如果属于驾驶员的过失,那么按照法律责任规定,就须对受害人或家属给付赔偿金。又如,根据合同、法律规定,雇主对其雇员在从事工作范围内的活动中,造成身体伤害所承担的经济给付责任。 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

违约或犯罪而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风险。 按风险的性质分类 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可能而无获利机会的风险,即造成损害可能性的风险。其所致结果有两种,即损失和无损失。例如交通事故只有可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而决不会有利益可得。在现实生活中,纯粹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如水灾、火灾、疾病、意外事故等都可能导致巨大损害。但是,这种灾害事故何时发生,损害后果多大,往往无法事先确定,于是,它就成为保险的主要对象。人们通常所称的"危险",也就是指这种纯粹风险。 投机风险:是指既可能造成损害,也可能产生收益的风险,其所致结果有3种:损失、无损失和盈利。例如,有价证券,证券价格的下跌可使投资者蒙受损失,证券价格不变无损失,但是证券价格的上涨却可使投资者获得利益。还如赌博、市场风险等,这种风险都带有一定的诱惑性,可以促使某些人为了获利而甘冒这种损失的风险。在保险业务中,投机风险一般是不能列入可保风险之列的。 收益风险:是指只会产生收益而不会导致损失的风险,例如接受教育可使人终身受益,但教育对受教育的得益程度是无法进行精确计算的,而且,这也与不同的个人因素、客观条件和机遇有密切关系。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风险暴露分类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风险暴露分类 商业银行应该制定适应本行的风险暴露分类的管理政策和程序,确定风险暴露分类的标准和流程。在内部评级法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分类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即主权类、金融机构类(含银行类和非银行类)、公司类(含中小企业、专业贷款和一般公司)、零售类(含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合格循环零售和其他零售)、股权类和其他类(含购入应收款及资产证券化),具体定义如下: (l)主权风险暴露 主权风险暴露是指对主权国家或经济实体区域及其中央银行、公共部门实体,以及多边开发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债权。 (2)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金融机构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根据金融机构的不同属性,可分为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3)公司风险暴露 公司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公司、合伙制企业和独资企业及其他非自然人的债权,但不包括对主权、金融机构和纳入零售风险暴露的企业的债权。根据债务人类型及其风险特征,公司风险暴露细分为中小企业风险暴露、专业贷款风险暴露和一般公司风险暴露。 其中,中小企业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年营业收入(近3年营业收入的算术平均值)不超过3亿元人民币企业的债权。

专业贷款是指公司风险暴露中同时具有如下特征的债权: ①债务人通常是一个专门为实物资产融资或运作实物资产而设立的特殊目的 实体; ②债务人基本没有其他实质性资产或业务,除了从被融资资产中获得的收入外,没有独立偿还债务的能力; ③合同安排给予贷款银行对融资形成的资产及其所产生的收入有相当程度的 控制权。 专业贷款具体可划分为项目融资、物品融资、商品融资和产生收入的房地产贷款等四类。 一般公司风险暴露是指中小企业风险暴露和专业贷款之外的其他公司风险暴露。 (4)零售风险暴露 零售风险暴露应同时具有如下三方面特征: ①债务人是一个或几个自然人; ②笔数多,单笔金额小。 ③按照组合方式进行管理。 零售风险暴露分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合格循环零售风险暴露、其他零售风险暴露三大类。各类别的具体定义如下: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指以购买个人住房为目的并以所购房产为抵押的贷款。

测量误差的分类以及解决方法

测量误差的分类以及解决方法 1、系统误差 能够保持恒定不变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测量设备、测量方法的不完善和测量条件的不稳定而引起的。由于系统误差表示了测量结果偏离其真实值的程度,即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所以在误差理论中,经常用准确度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系统误差越小,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就越高。 2、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是一种大小和符号都不确定的误差,即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重复测量时,各次测量结果服从某种统计分布;这种误差的处理依据概率统计方法。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多,如温度、磁场、电源频率等的偶然变化等都可能引起这种误差;另一方面观测者本身感官分辨能力的限制,也是偶然误差的一个来源。偶然误差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偶然误差越小,精密度就越高,反之则精密度越低。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误差。系统误差反映在一定条件下误差出现的必然性;而偶然则反映在一定条件下误差出现的可能性。 3、疏失误差 疏失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操作、读数、记录和计算等方面的错误所引起的误差。显然,凡是含有疏失误差的测量结果都是应该摈弃的。 解决方法: 仪表测量误差是不可能绝对消除的,但要尽可能减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其减小到允许的范围内。 消除测量误差,应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必须指出,一个测量结果中既存在系统误差,又存在偶然误差,要截然区分两者是不容易的。所以应根据测量的要

求和两者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选择消除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对精密度要求不高的工程测量中,主要考虑对系统误差的消除;而在科研、计量等对测量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较高的测量中,必须同时考虑消除上述两种误差。 1、系统误差的消除方法 (1)对测量仪表进行校正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测量结果中,引入校正值进行修正。 (2)消除产生误差的根源即正确选择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尽量使测量仪表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工作,消除各种外界因素造成的影响。 采用特殊的测量方法如正负误差补偿法、替代法等。例如,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考虑到外磁场对读数的影响,可以把电流表转动180度,进行两次测量。在两次测量中,必然出现一次读数偏大,而另一次读数偏小,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其正负误差抵消,可以有效地消除外磁场对测量的影响。 2、偶然误差的消除方法 消除偶然误差可采用在同一条件下,对被测量进行足够多次的重复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方法。根据统计学原理可知,在足够多次的重复测量中,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可能性几乎相同,因此偶然误差的平均值几乎为零。所以,在测量仪器仪表选定以后,测量次数是保证测量精密度的前提。 . 容: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实务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实务 上篇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 贷款风险分类法是自1985年以美国为主发展起来的,属于动态分类法。是以借款人归还贷款的不确定性的全过程为分类内容,综合当前借款人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对未来贷款安全回收可能性的分析判断方法。该分类法从产生到现在只有10多年的历史。尽管如此,该分类法仍显示了其明显的优点和魅力,更由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7年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提出:“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建立评估银行资产质量和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性的政策、做法和程序。”(第八条)“银行在进行信贷风险管理时应建立并推行内部的风险评级系统。该评级系统应与银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及复杂程度相一致。”(原则十)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和正在开始运用这种“国际语言”——信贷风险分类法。 目前,在中国银行业普遍开展的信贷风险分类管理是商业银行早期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风险分类管理主要是通过全过程的、科学的、动态的、早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控制信贷风险,强化贷款质量管理。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大量的定性、定量分析及对贷款分类结果的比较分析,反映银行贷款质量结

构和总体状况,预测贷款质量的发展趋势,查找与同行业间的差距,通过对不良贷款结构分析,明确不良贷款的分布情况,以利于及早加强信贷的全面管理,并采取相应的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提高贷款质量。 第一部分 贷款风险分类概述 一、现行的贷款风险分类与历史上期限分类的不同点(一)贷款风险分类的内涵 不同的国家和银行从不同角度对贷款风险分类的定义有着不同的描述。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哥瑞格.布鲁诺的定义:对贷款帐面价值的正确评估。 世界银行戴安娜.迈克诺顿的定义: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确定贷款价值的损失程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约翰逊.安德森德定义:根据已确定的标准对贷款进行的评级。卡尔.约翰.林捷瑞恩德定义:作为一种贷款的估价方法,是银行采用的与折旧原始成本相似的方法估价其贷款。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的定义:显示和预测因不能偿付、延迟偿付部分贷款而发生的潜在信贷损失的系统。 标准.普尔的定义:基于对风险因素的分析而形成的对于

企业风险分类

企业风险分类 风险分类,就就是根据风险分析的目的不同,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各种不同的风险进行区分的过程。 风险分类就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对风险进行科学的分类,首先就是不断加深对风险本质认识的需要。通过风险分类,可以使人们更好地把握风险的本质及变化的规律性。其次,对风险进行分类,就是对企业风险实行科学管理,确定科学控制手段的必要前提。 由于对风险分析的目的不同,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根据本书分析所涉及的范围,企业风险分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划分。 1按构成风险因素的性质划分: ①自然风险。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如洪水、风暴、地震等均属此类风险。这种风险通常就是灾难性的,多数情况就是人力无法抗拒的。 ②经济风险。由于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联系的各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称经济风险。这种风险就是企业经常遇到的,它既可以给企业造成获益机会,也可以使企业承受损失。 ③政治风险。这就是指由政治因素变动对企业构成的风险。它包括国际政治风云变换,也包括国内政治、政策的改变。 ④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通常就是积极的,可为企业发展提供机会,但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抓住机遇,墨守陈规,也可能蒙受风险损失。 2按风险形成的原因划分: ①主观风险。指由于主观决策上的原因所构成的风险,它就是由主观认识的局限性造成的; ②客观风险。指由于客观原因的影响而构成的风险。客观风险不就是由企业主观因素引起的,但企业可以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准确地预测客观情况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力求保证企业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主观与客观就是一组相对的概念,站在企业立场上,所谓的客观条件,对于国家来说,很可能就是主观条件。因而,所谓客观风险的不可控性也就是相对的,企业不可控的客观风险,有些就是国家的可控风险。 3按风险的范围划分: ①局部性风险。这就是指在某一局部范围内存在而未波及到全局的风险; ②全局性风险。这就是指在一个整体内涉及到全局性的风险。 4按风险程度划分: ①轻度风险。这就是风险程度最低的,在一般情况下即使有风险,对整体不发生大的影响; ②中度风险。这比轻度风险要大,这种风险虽然未达到左右整体的程度,但对整体却会产生

企业风险分类全面.doc

企业风险分类 风险分类,就是根据风险分析的目的不同,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各种不同的风险进行区分的过程。 风险分类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对风险进行科学的分类,首先是不断加深对风险本质认识的需要。通过风险分类,可以使人们更好地把握风险的本质及变化的规律性。其次,对风险进行分类,是对企业风险实行科学管理,确定科学控制手段的必要前提。 由于对风险分析的目的不同,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根据本书分析所涉及的范围,企业风险分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划分。 1按构成风险因素的性质划分: ①自然风险。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如洪水、风暴、地震等均属此类风险。这种风险通常是灾难性的,多数情况是人力无法抗拒的。 ②经济风险。由于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联系的各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称经济风险。这种风险是企业经常遇到的,它既可以给企业造成获益机会,也可以使企业承受损失。 ③政治风险。这是指由政治因素变动对企业构成的风险。它包括国际政治风云变换,也包括国内政治、政策的改变。 ④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通常是积极的,可为企业发展提供机会,但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抓住机遇,墨守陈规,也可能蒙受风险损失。 2按风险形成的原因划分: ①主观风险。指由于主观决策上的原因所构成的风险,它是由主观认识的局限性造成的; ②客观风险。指由于客观原因的影响而构成的风险。客观风险不是由企业主观因素引起的,但企业可以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准确地预测客观情况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力求保证企业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主观与客观是一组相对的概念,站在企业立场上,所谓的客观条件,对于国家来说,很可能是主观条件。因而,所谓客观风险的不可控性也是相对的,企业不可控的客观风险,有些是国家的可控风险。 3按风险的范围划分: ①局部性风险。这是指在某一局部范围内存在而未波及到全局的风险; ②全局性风险。这是指在一个整体内涉及到全局性的风险。 4按风险程度划分: ①轻度风险。这是风险程度最低的,在一般情况下即使有风险,对整体不发生大的影响;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第一章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三

https://www.doczj.com/doc/d416705278.html,/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https://www.doczj.com/doc/d416705278.html,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第一章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三 中华会计网校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充分备考,整理了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梦想成真! 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 第二节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 1.2.6 声誉风险 声誉是商业银行所有的利益持有者基于持久努力、长期信任建立起来的无形资产。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商业银行通常将声誉风险看作是对其经济价值最大的威胁,因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性质要求其能够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这种信心一旦失去,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都将不复存在。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必须通过系统化的方法来管理,因为几乎所有的风险都可能影响商业银行的声誉,因此声誉风险也被视为一种多维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改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并预先做好应对声誉危机的准备;确保其他主要风险被正确识别和优先排序,进而得到有效管理。 1.2.7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根据巴塞尔协议II,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它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或者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 从狭义上讲,法律风险主要关注商业银行所签署的各类合同、承诺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力。从广义上讲,与法律风险密切相关的还有违规风险和监管风险。 (1)违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违反监管规定和原则,而招致法律诉讼或遭到监管机构处罚,进而产生不利于商业银行实现商业目的的风险。 (2)监管风险是指由于法律或监管规定的变化,可能影响商业银行正常运营,或削弱其竞争能力、生存能力的风险。例如,监管机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2013年起执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在显著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的同时,短期内也可能导致其盈利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和困难。 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通常将法律风险管理归属于操作风险管理范畴。

试验检测误差产生原因及改善措施

试验检测误差产生原因及改善措施 1.概述 工程质量的评价是以各种试验检测数据为依据的,而大量实践表明:一切试验测量结果均具有误差。因此作为从事试验检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必要了解误差的种类,分析这些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便在工作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加以减少和消除误差。同时应具备科学地解析检测数据的能力,确保检测结果能最大限度地反应真值,及时、准确、可靠地测定检测对象,为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工程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2.试验检测的误差分类及成因 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及产生性质,可以把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三大类。 2.1系统误差原因分析 系统误差是由人机系统产生的误差,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物理量时产生的。它具有测量结果总是朝一个方向偏离,其绝对值大小和符号保持恒定,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特点。因此系统误差有时称之为恒定误差。系统误差主要由些列原因引起: (1)仪器误差 由于测量工具、设备、仪器结构上的不完善,电路的安装、布置、调整不得当,仪器刻度不准确或刻度的零点发生变动,样品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引起的误差。 (2)人为误差 指试验检测操作人员感官的最小分辨力和某些固有习惯引起的误差。例如,由于观察者的最小分辨力不同,在测量数值的估读或与界面的接触程度上,不同

观测者就有不同的判断误差。有的试验检测人员的固有习惯,如在读取仪表读数时总是把头偏向一边,也可能会引起误差。 (3)外界误差 外界误差也称环境误差,是由于测试环境,如温度、湿度等的影响而造成的误差。 (4)方法误差 由于测试者未按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检测,或测量方法的理论依据有缺点,或引用了近似的公式,或试验条件达不到理论公式所规定的要求等造成的误差。 (5)试剂误差 在材料的成分分析及某些性质的测定中,有时要用一些试剂,当试剂中含有被测成分或含有干扰杂质时,也会引起测试误差,这种误差称为试剂误差。 一般来说,系统误差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其产生原因往往是可知或可掌握的,只要仔细观察和研究各种系统误差的具体来源,就可设法消除或降低其影响。 2.2随机误差原因分析 随机误差往往是由不能预料、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例如试验检测人员对仪器最小分度值的估读很难每次严格相同;测量仪器的某些活动部件所指示的测量结果在重复测量时很难每次完全相同,尤其是使用年久或质量较差的仪器设备时更为明显。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许多物化性能都与温度有关。在试验检测过程中,温度应控制恒定,但温度恒定有一定的限制,在此限度内总有不规则的变动,导致测量结果发生不规则的变动。此外,测量结果与室温、气压和湿度也有一定的关系。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重复测量时,测量值或大或小,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法律依据]为促进商业银行准确评估信用风险,真实反映金融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与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依法设立得商业银行。 【分类资产】商业银行应对表内承担信用风险得金融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包括但不限于贷款、债券与其她投资、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等。表外项目中承担信用风险得,应比照表内资产相关要求开展风险分类。 第四条【风险分类定义】本办法所称风险分类就是指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得行为。 第五条【分类原则】商业银行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风险分类: (―)真实性原则。风险分类应真实、准确地反映金融资产风险水平。 (二)及时性原则。按照债务人履约能力以及金

融资产风险变化情况,及时、动态地调整分类结果。 (三)审慎性原则。金融资产风险分类不确定得, 应从低确定分类等级。 (四)独立性原则。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结果取决 于商业银行在依法依规前提下得独立判断,不受其她因素影响。 第二章风险分类 【五级分类】金融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五类, 分别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资产。 正常类:债务人能够屐行合同,没有客观证据表明本金、利息或收益不能按时足额偿付,资产未出现信用减值迹象。 关注类:虽然存在一些可能对履行合同产生不利影响得因素,但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付本金、利息或收 益,且资产未发生信用减值。 (三)次级类:债务人依靠其正常收入无法足额 偿付本金、利息或收益,资产已经发生信用减值。 (四)可疑类:债务人已经无法足额偿付本金、利息或收益,资产已显著信用减值。 (五)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得措施后,只能收回

风险因素分类

要求: 1.风险量化,让董事会看到项目的风险性 2.量化未来与普药产品的销售部分重叠,让董事会知道成本降低开销减少(一)风险因素分类 (二)风险等级概率 风险概率P 等级及各等级的定义 (三)风险结构影响值

环境风险 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模式是脱胎于美国的模式,因此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BtoB、BtoC、 CtoC三种定式模式在国外布道者的传播下迅速推广开来。国内的电子商务经营者把这 些东西学来,当做“圣经”一样去复制和炒作。应该承认这些电子商务模式对推动我国 初期电子商务的发展,固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深化,这 种同质化、大家都千篇一律的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多元化的需要, 因而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时要力求体现个性化,避免踏进同质化的误区,无法提升企 业的竞争优势。 一、超前的风险 电子商务固然能够起到跨时空交易、降低成本等作用,但是电子商务并不是万能和普 遍适用的,有些企业看到别的企业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电子商务革命,仿佛自己不电 子商务一下不够时髦,于是也附和着进行电子商务改造,结果由于企业管理水平跟不 上,供应链企业不配合,导致花费巨大的电子商务系统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 的作用。如某企业主要从事石油制品的生产,决定建立自己的BtoB电子商务网站,在 网上对销售体系进行整合,他们认为通过这样的跨越式发展策略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 平,结果因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不愿意通过此方式进行采购,并继续采用以前的采购方 式,致使该项目在产生效益之前就面临淘汰威胁。 二、滞后的风险 与超前风险相反的是,有些企业本该实施电子商务却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没有进 行电子商务变革,这样的结果同样是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如某高科技企业其客户主要 是各大企事业单位,由于该企业历史短暂,没有形成自己应有的管理体制,所有生产 和销售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企业领导意识到必须加强企业管理水平,并推行了各种新 管理措施,但收效甚微。对于这样的企业要尽快建立自己的ERP和CRM系统,通过电 子商务系统来变革企业内部传统的管理,藉此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技术风险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网络应用程度不广,网络结构复杂,不同行 业不能实现互通互联,应用落后于技术发展,传统企业难以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我 们应本着市场牵引、应用主导、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和竞争开放的方针, 尽快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开发关键的技术和产品,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商 务的运营机制。最关键一点,是通过政府、企业等各界的通力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科 技成果和管理经验,尽快建立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此外, 目前有关电子商务安全的技术还没有完全解决,包括交易安全、认证安全和数据加密 等,由此技术风险容易导致安全风险。 四、信誉风险 中国BtoC电子商务的最大网站my8848的轰然倒闭使人们对电子商务的信誉降至极点, 以致整个电子商务行业都不可避免地遭遇一场信誉危机。因此,现在电子商务企业要 最大限度地克服信誉风险,落实到企业的行动中去,就是要“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 小而为之”,对于企业的每个订单,每个客户都不能马虎,细微之处见真情。特别要重 视搞好消费者关注的售后服务、付款方式,不能交易一完成,服务就终结,甚至翻脸 不认人。短视带来的是电子商务的短命。my8848欺骗消费者的最终结果是自己和倒 闭。 五、人才风险 电子商务需要大量计算机人才和网络经济人才,现在连电子商务的倡导者美国都感到 这方面人才的缺乏,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就更加匮乏了,并且有人才向提供高薪就业机 会的国家外流的倾向,如今随着WTO的加入,电子商务人才外流的倾向会更加明显 且流失也更加容易。特别是随着国外IT企业的大量进入,一场争夺电子商务人才的中 外争夺战即将打响。因此,作为电子商务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将人才视为企业 之本,做到用待遇吸引人,用感情凝聚人,用事业激励人,从而有效地预防人才流失 的风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法律依据】为促进商业银行准确评估信用风险,真实反映金融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 第三条【分类资产】商业银行应对表内承担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包括但不限于贷款、债券和其他投资、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等。表外项目中承担信用风险的,应比照表内资产相关要求开展风险分类。 第四条【风险分类定义】本办法所称风险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行为。 第五条【分类原则】商业银行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风险分类:

(一)真实性原则。风险分类应真实、准确地反映金融资产风险水平。 (二)及时性原则。按照债务人履约能力以及金融资产风险变化情况,及时、动态地调整分类结果。 (三)审慎性原则。金融资产风险分类不确定的,应从低确定分类等级。 (四)独立性原则。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结果取决于商业银行在依法依规前提下的独立判断,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第二章风险分类 第六条【五级分类】金融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五类,分别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资产。 (一)正常类: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客观证据表明本金、利息或收益不能按时足额偿付,资产未出现信用减值迹象。 (二)关注类:虽然存在一些可能对履行合同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但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付本金、利息或收益,且资产未发生信用减值。

(三)次级类:债务人依靠其正常收入无法足额偿付本金、利息或收益,资产已经发生信用减值。 (四)可疑类:债务人已经无法足额偿付本金、利息或收益,资产已显著信用减值。 (五)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后,只能收回极少部分金融资产,或损失全部金融资产。 前款所称信用减值指根据所适用的会计准则,因债务人信用状况恶化导致的资产估值向下调整。 第七条【非零售资产】商业银行对非零售资产开展风险分类时,应以评估债务人履约能力为中心,重点考查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偿付意愿、偿付记录,并考虑金融资产的逾期天数、担保情况等因素。对于债务人为企业集团成员的,其债务被分为不良并不必然导致其他成员也被分为不良,但商业银行应及时启动评估程序,审慎评估该成员对其他成员的影响,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调整其他成员债权的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对非零售债务人在本行的债权5%以上被分为不良的,对该债务人在本行的所有债权均应归为不良。 第八条【零售资产】商业银行对零售资产开展

最新商业银行银行账户风险暴露分类指引

商业银行银行账户风险暴露分类指引

商业银行银行账户风险暴露分类指引 (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施新资本协议,准确划分银行账户风险暴露,参照《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结合中国银行业实际,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申请实施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银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指银行账户风险暴露是指银行账户中受交易对手信用变化影响的表内外金融工具。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银行账户是指银行表内外所有未划入交易账户的金融工具。 交易账户包括:银行从事自营而短期持有并旨在日后出售或计划从买卖的实际或预期价差、其他价格及利率变动中获利的金融工具头寸;为执行客户买卖委托及做市而持有的头寸;为规避交易账户其他项目风险而持有的头寸。[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第五条银行账户风险暴露分类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重要性原则。银行的重要业务和资产类别应单独分类,对规模较小且风险程度较低的,可简化或合并分类。 (二)及时性原则。根据客户类别和业务实际,银行应及时确定每笔业务的银行账户风险暴露类别。 (三)持续性原则。银行账户风险暴露分类应保持相对稳定,调整风险暴露分类应遵循严格、审慎的政策和流程。 (四)全面性原则。银行账户的所有风险暴露都应划分到相应的类别。 第六条根据潜在风险特征,银行账户风险暴露分为主权风险暴露、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公司风险暴露、零售风险暴露、股权风险暴露和合格购入应收账款风险暴露六大类别。 第二章银行账户风险暴露分类的政策和程序 第七条银行应结合本行的管理架构、资产结构和风险特征制定适用于整个银行机构的银行账户风险暴露分类政策,明确本行银行账户风险暴露分类的原则、标准、流程和内部控制程序。在本指引框架下,银行可自行细化本行银行账户风险暴露的分类。银行内部政策和标准与本指引要求不一致的,须报银监会备案。

误差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误差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应用光电直读光谱分析方法测定试样中元素含量时,所得结果与真实含量通常是不一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这里所讲的误差是指每次测量的数因,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3种。 (1)系统误差也叫可测误差,它是由于分析过程中某些经常发生的比较固定的原因所造成的,它是可以通过测量而确定的误差。通常系统误差偏向一方,或偏高,或偏低。例如光谱标样,经过足够多次测量,发现分析结果平均值与该标样证书上的含量值始终有一差距,这就产生一个固定误差即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可以看作是对测定值的校正值,它决定了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2)偶然误差是一种无规律性的误差,又称不可测误差,或随机误差,它是由于某些偶然的因素(如测定环境的温度、湿度、振动、灰尘、油污、噪音、仪器性能等的微小的随机波动) 所引起的,其性质是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正,有时负,难以察觉,难以控制。它决定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过失误差是指分析人员工作中的操作失误所得到的结果,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只能作为过失。不管造成过失误差的具体原因如何,只要确知存在过失误差,就将这一组测定值数据以异常值舍弃。在光电直读光谱分析过程中,从开始取样到最后出分析数据,是由若干个操作环节组成的,每一环节都产生一定的误差。当无过失误差时,光谱分析的总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总和,便决定了光电直读光谱分析方法的正确度。分析正确度包含二方面内容,正确性和再现性。正确性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实含量的接近程度,系统误差小,正确性高。再现性(精密度)表示多次分析结果的离散程差和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都很小时,精密度就等于正确度。 1误差的来源分析 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准确,必须尽量减小误差。要减小误差必须要对光电直读光谱分析时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来源进行探讨,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寻找减少误差的方法,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1系统误差的来源 (1)分析试样和标准样品的组织状态不同。在做固体金属材料分析时,分析试样和标准样品的组织状态不同是经常存在的(如浇铸状态的钢样与经过退火、淬火、回火、热轧、锻压等状态的钢样金属组织结构是不相同的);因为组织结构的不同,在光电直读光谱分析中某些元素测定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从而引人了系统误差。 (2)试样中除基体元素和分析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干扰。若标样和试样中的第三元素的含量和化学组成不完全相同,亦有可能引起基体线和分析线的强度改变,从而引人系统误差。 (3)光谱标样在化学分析定值时带来的系统误差。 (4)未知元素谱线的重叠干扰。

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试论系统误差特点、分类、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 摘要:本文从系统误差的概念出发,论述了系统误差的特点、分类、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及系统误差的减小和消除方法。 关键词:系统误差特点分类产生原因消除方法系统误差是指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它往往是由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的。 一、系统误差的特点 系统误差是可以通过实验或分析的方法,查明其变化规律和产生原因,通过对测量值的修正,或者采取别的预防措施,就能够消除或减少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系统误差的大小表明测量结果的正确度。它说明测量结果相对真值有一恒定误差,或者存在着按确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系统误差愈小,则测量结果的正确度愈高。 二、系统误差的分类 1、按照误差掌握的程度分为已定系统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 已定系统误差是指误差绝对值和符号已经确定的系统误差。 未定系统误差是指误差绝对值和符号未能确定的系统误差,但通常可估计出系统误差。 2、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分为不变系统误差和变化系统误差。 不变系统误差是指误差绝对值和符号为固定的系统误差。 变化系统误差是指误差绝对值和符号为变化的系统误差。按其变化规律又可分为线性系统误差、周期性系统误差和复杂规律系统误差。 三、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系统误差是由固定不变或因素或按确定规律变化的因素所造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仪器和装置方面的因素 因使用的仪器本身不够精密所造成的测定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偏差,如使用未经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等都会造成仪器误差。或因检测仪器

和装置结构设计原理上的缺点,如齿轮杠杆测微仪直线位移和转角不成比例而产生的误差;由仪器零件制造和安装不正确,如标尺的刻度偏差、刻度盘和指针的安装偏心、天平的臂长不等所产生的误差。 2、环境因素 待测量值在实际环境温度和标准环境温度下测量所产生的偏差、在测量过程中待测量随温度、湿度和大气压按一定规律变化的产生的偏差。 3、测定方法方面的因素 是由测定方法本身造成的误差,或由于测试方法本身不完善、使用近似的测定方法或经验公式引起的误差。例如,在重量分析中,由于沉淀的溶解,共沉淀现象,灼烧时沉淀分解或挥发等原因都会引起测定的系统误差。 4、人员因素 由于操作人员的生理缺陷、主观偏见、不良习惯等到个人特点或不规范操作,如在刻度上估计读数时,习惯上偏于某一方向、读滴定管数值时偏高或偏低,滴定终点颜色辨别偏深或偏浅而产生的误差。由于人员因素而产生的误差一般称为操作误差。 5、使用试剂方面的因素 由于检验中所用蒸馏水含有杂质或所使用的试剂不纯所引起的测定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偏差。 四、系统误差的减小和消除方法 为了尽量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减小和消除系统误差。 1、从产生误差的根源上消除系统误差 这是消除系统误差的根本方法。在测定之前,要求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系统误差进行认真的分析,必须尽可能预见一切可能产生系统误差的来源,并设法消除或尽量减弱其影响。例如,测量前对仪器本身性能进行检查,使仪器的环境条件和安装位置符合检验技术要求的规定;对仪器在使用前进行正确的调整;严格检查和分析测量方法是否正确等来消除仪器、检测方法、环境等因素而产生的系统误差;为防止因仪器长期使用而使其精度降低,及时送计量部门进行周期检定。

中小银行风险管理的类型

中小银行风险管理的类型、问题和对策 摘要: 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由于新时期对中小商业银行 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而银行本身的风险管理却存在一些与这些 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中小商业银行要在准确判断、分析新时期风险管理的新要求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取相对应的管理措施,提升中小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从而求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银行风险管理 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困惑 (一)规模扩张与风险控制 在发展战略取向上,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多年来走的是一条追求速度和规模的扩张之路。在资产规模日益扩大,业务品种成倍增加的同时,其不良贷款的绝对数也急剧增加,资产收益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显然,中小商业银行不抓住机会发展业务,努力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不仅不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而且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塑造品牌形象。 二)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 根据风险来源不同,可将银行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不善, 或内部人员和机构的主观行为而造成的风险,它涉及到银行内部机构、制度、规定、管理、人员等各个方面。外部风险通常是指由于银行的客户情况、国家政治形势、政府经济政策等银行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导致风险 。(三)降低风险与提高效率 在银行实务活动中,降低风险与提高效率往往是相左的。例如,为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分支机构授权制,推行放贷授权、集中审批、审贷分离等制度,使得新的信贷风险发生概率大大降低,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文化建设严重滞后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一是把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对立起来,错误认为强调风险管理会阻碍业务的发展。一方面过分追求银行经营规模,看重短期目标,把风险管理限制性条款看成是创造银行利润的障碍;另一方面不能正确地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甚至片面以为只要少发展业务就可以控制风险,致使很多该发展的业务没有发展,反而降低了银行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二是内部风险管理意识淡漠,认为风险管理是领导班子和稽核审计部门的事与其他人员关系不大,没有形成全员参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二)风险管理主体职责界限不清楚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体职责界限不清楚,一是表现在政府的过度参与,导致银行运行机制行政化。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大多实行股份制。有关调查报告揭示,绝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平均直接持股比例为30%左右,个别的超过50%,如果再加上政府通过其它企业或机构间接持股的数量,政府对中小商业银

(整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类及判别方法研究.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类及判别方法研究 □陈晨曦 内容摘要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是进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前提。操作风险有效识别离不开对操作风险的科学判别。目前国内外存在对操作风险的多种判别办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所作的定义及分类,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界定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需要。有鉴于此,笔者在对国内外现有的操作风险界定办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需要的操作风险分类与判别新方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类与判别研究 一、国内外操作风险分类与判别研究情况 目前国内外对操作风险的分类与判别总体上存在三类方法,即狭义定义法、广义定义法及居于狭义和广义之间的定义法,而且通常是在对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进行列举的基础上作出的。 狭义定义法通常认为只有与金融机构中运营部门相关的风险才是操作风险。如Warburg Dillon Read的操作风险总裁Peteer Slater在将操作风险细分为信贷与清算、市场、业务运营、筹资、法律事务、IT、税收、暴力与犯罪及制度执行九大类的基础上,

将操作风险定义为遭受由于人为的、系统的错误而引起的内部控制缺乏或信息系统不足所导致的不可预见的损失的风险。洛伦兹·格利茨认为,操作风险产生于日常的操作与工作流程。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GARP)将操作风险定义为与业务操作相联系的风险。国际清算银行将操作风险定义为“信息系统不足或内部失控而造成意外损失的风险”。JP.Morgan则将操作风险定义为各公司业务和支持活动中内生的一种风险因素,这种风险表现为各种形式的错误、中断或停滞,可能导致财务损失或者给公司带来其它方面的损失。狭义定义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将每个后台部门的管理重点集中于它们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上,缺点是视野过于狭窄,银行可能因此遭受其他一些不可预见的损失。 广义定义法也称间接定义法,它的外延非常宽泛,它将操作风险定义为除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如Elena A .Medova将操作风险定义为除市场和信用风险以外的所有的风险,并且假设操作风险损失高于正常市场条件下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产生的损失。杰克·L·金将操作风险定义为是对公司业务活动与因此而产生的不同商业效果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度量。瑞士信贷集团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以不当或不足的方式操作业务而对业务带来负面影响的风险,操作风险也可能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这些广义界定法的优点是涵盖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外的所有剩余风险,但由于该定义过于宽泛,难以把握,造成对操作风险管理和计量的严重困难。

工程风险的分类

工程风险的分类 按照风险来源或损失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 按照工程项目建设阶段不同,可分为:规划风险、可行性研究风险、设计风险、招投标风险、施工风险 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和承险体的不同,可分为:安全风险、质量风险、工期风险、环境风险、投资风险及第三方风险等 按照风险管理的层次关系与技术影响因素不同,可分为:总体风险和具体风险 总体风险——来自:社会、政治和金融影响,合同纠纷,企业破产和体制问题,政府干涉,第三方干扰,员工冲突,自然灾害(台风、暴雨或雷击等) 具体风险——来自:工程地质勘察有误或失真,设计失误或漏项,执行的规范或设计存在问题,施工方案有误,施工设备故障,人员决策或操作失误,施工质量不能满足标准要求,施工工期延误等 工程风险发生机理 工程风险管理目标 工程风险管理——是指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包括建设单位、勘察单位、咨询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测单位等)通过风险界定、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决策,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工程实施有效风险控制和妥善跟踪处理的全过程 工程风险管理目标——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将地铁工程建设期中潜在的各类风险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建设安全与优质的工程质量,控制工程建设投资,降低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保障工程建设工期,提高风险管理效益工程风险管理范围 对工程自身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以及意外损坏的风险 因工程的工期延长或提前而需承受的风险 工程建设相关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的风险,包括个人伤害直至死亡 第三方的财产损失风险,主要针对邻近既有各类建(构)筑物,尤其注意历史保护性建筑物、地表和地下基础设施的施工风险 第三方的人员安全和健康等风险 周围区域环境风险,包括对土地、水资源、动植物的破坏,以及对空气的污染、电磁辐射、噪声及振动等 工程风险管理流程 工程风险处置策略——可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 风险消除——不让工程风险发生,将工程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到零 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或修改技术方案降低工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或)损失 风险转移——依法将工程风险的全部或部分转让或转移给第三方(专业单位),或通过保险等合法方式让第三方承担工程风险 风险自留——风险自留的前提是所接受的工程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比风险消除、风险降低和风险转移所需费用小。采取风险自留对策时应制定可行的风险应急处置预案,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等 工程风险管理小组 在施工阶段,建议成立工程风险管理小组。工程风险管理小组是由建设单位、咨询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测单位等工程参与各方负责人代表组成的工程现场风险管理最高机构,由建设单位负责领导,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集体决策”制,在现场有专职人员开展工作。主要职能包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