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房宫赋(教案新部编本)

阿房宫赋(教案新部编本)

阿房宫赋(教案新部编本)
阿房宫赋(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一、导入新课

《新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秦朝灭亡的教训一直是后人感兴趣的话题,贾谊在《过秦论》已经分析过秦亡的原因,这节课我们再看看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怎样总结秦亡的原因的。

二、回忆司马迁

【旧知回顾】学生回忆、发言:大家在小学初中学过杜牧的哪些诗歌?

【教师归纳】

同学们已经学过的杜牧的诗歌有《清明》《山行》《赤壁》等。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又号称杜紫薇(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后世称“杜樊川”。晚唐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童年在樊川别墅度过,生活富裕快乐。祖、父相继去世后,家境日益贫困。穆宗长庆二年(822),20岁的杜牧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时,杜牧写了《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时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任池州、睦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入朝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大中六年(852),迁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

杜牧生当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党争严重,社会动荡。杜牧从小有经邦济世的抱负,但官场险恶、仕途坎坷,使他壮志难酬。这决定了杜牧的诗题材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七言绝句名篇迭出,脍炙人口。

三、朗读课文

【介绍背景】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关于写作缘由,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篇赋借古讽今,借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

阿房宫,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两年后秦始皇死,继位的秦二世继续修建。不久,农民起义爆发,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焚毁。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灭六国后,“始皇以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完整版)1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完整)

12 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到了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 1、杜牧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古文,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他的诗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2.关于“赋”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第4单元《阿房宫赋》最新教学设计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了解时代背景及、赋 1、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阿房者,一说:“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四阿旁广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先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2、赋 何为赋?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赋在结构上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有序,说明作赋的缘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体文; 中间是赋的本身; 后面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 三、学习重点

阿房宫赋(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 计 课题《阿房宫赋》课堂类型欣赏课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 的夸张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 深度的写作特色。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 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 深度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一)解题 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

起义的爆发。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这 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二)指导学生自读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 的一种特殊文体。它铺陈文采,描写事物,以抒写情志,重 视辞藻和押韵,以铺陈、对比、对偶、夸张等传统技法为主,文章显得整齐和谐,清新流畅而又具有磅礴的气势。自读的 步骤是: 第一步:反复研读“体物”部分,即课文1、2两段。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要求多下功夫,并做到熟读戍诵。 第二步:比较细致地研读课文的“写志”部分,即3、 4两段,弄清它与前一部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三步:通读全文,对文体特征、表现手法、思想内容 进行拓展,并完成“思考和练习”四、五、六等词语、句法题。 1、指导自读课文1、2两段。 重点词句:“廊腰缦回”、“钩心斗角”、“矗不知其 几千万落”、“妃嫔媵嫱”、“辇来于秦”、“尽态极妍” 2、指导自读课文3、4两段。 关于词语、文句的考查和点拨: “锱铢”、“庾”、“九土”、“独夫”、“举”、“族”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流”“走”等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及与骈体文的区别。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词语用法与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方法:赏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知道“赋”的大体特点。赏读第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 1、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背景。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 3、赋。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爪尖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三、指导自读课文1、2两段。 1、诵读指导。 明确:要求反复研读三遍。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仔细自读,着重点是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自读完后,教师对一些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进行点拨;第二遍,借助教师提供的内容提纲仔细自读,着重点是弄清两段各自的内容层次,读完后,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三遍,借助教师提供的韵脚轻声朗读,着重点是通过朗读体味文辞的优美和骄散兼行的和谐韵律,读完后,指导学生回答“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2、关于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的点拨。

《阿房宫赋》公开课优秀教案

骊山金块珠砾缦回不霁何虹妃嫔媵嫱焚椒兰辘辘杳不知尽态极妍摽掠鼎铛逦迤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呕哑参差m àn j ì p íny ìngqi áng ji āo l ùy ǎo y án pi āo ch ēng l ǐy ǐ z īzh ūchu án y ǔs ùji àn ōuy āc ēn c ī l íl ì 六、学习第一段 (1)重点实词

一、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概括外貌细写内部先写楼阁 次写长桥复道 后写宫中歌舞盛况—第 一 段(由总写到具体勾勒)宏伟壮丽 结构人物—总体部分 (4)第一段是怎样以既简练又夸张的笔法,对阿房宫进行总括性描写的? 明确:用“六王毕”等十二个字,勾勒出秦灭六国和阿房宫的建成,笔法简练,突兀有力。“覆压”两句,写出了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是一种夸张的写法。“骊山”四句,写阿房宫依山傍水的走势,非常简练。

第二段宫 女 来历 众多 哀怨 穷奢极欲妃嫔媵嫱 明星…所之也 承上段 歌舞之盛 比喻排比夸张缦立、望幸、不见 二、写阿房宫的美女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 珍宝来源 数量 处置 六国(剽掠其人) 倚叠如山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第二段是怎样写阿房宫内的奢侈的? 第二段从两个方面来写阿房宫内的奢侈。一方面写宫人们的华贵生活,另一方面写对珍宝毫不吝惜。 一、二两段文字极力描写阿房宫的哪几个方面? 宫殿建筑的雄伟壮观。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

第三段贪欲 挥霍 灭亡 一人之心 秦爱纷奢 千万人之心 人亦念其家 使……多于…… (六个排比) 叫、举、一炬 常情 积怨 爆发 三、写秦始皇因为骄奢淫逸而自取灭亡。 自取灭亡 第三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围绕哪两个对立方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三段是围绕秦始皇和老百姓两个对立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秦始皇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老百姓辛勤劳作,怒气填胸。

《阿房宫赋》教案_1

《阿房宫赋》教案 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识历史事,了解秦灭亡的原因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2、 了解本文借古讽今的写法和一些重点字词的含义或用法。3、 理解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说明:本文含有很多知识点,相关的历史知识,写作知识,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句式类型等都有比较新的知识,尤其是对秦灭亡的原因的分析既要照顾到文本,又要兼顾到历史事实。因此这篇文的知识含量十分丰厚,内外都需要花较多时间。根据二期改的精神,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这样一篇高深的赋体散文,学生的自学有很大困难,怎样使学生对这篇散文感兴趣,帮助学生自学并迁移能力是一个难题。堂上要合理适度地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交流。为了避免学生学习因难度而造成的学习性疲劳,教师要设计一些较浅的问题;为了避免学生机械性疲劳,堂的教学活动方式要多变。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本文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理解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2、 难点:了解赋的特点。了解“钩心斗角”、“鼎铖玉石”、“函谷举”等词句的含义或用法。说明:本文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对历史知识还是一知半解,缺乏辩证的唯物的认识方法,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法,同时也必须指出秦灭亡的诸多原因和根本原因。对于阿房宫是否真的如赋中描述的那样,只需简单说明,关键是说明写作目的与写作手法之间的关系,了解赋本身的特点。由于是赋,语言就十分精练形象,比喻、夸张等手法的作用也应该是重点,但可设计在练习中加以强化。教学过程第一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前预习教师根据学生拥有的相关资料布置预习作业或补充预习作业,可较为详细地发给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预习文。圈点文,根据注解理解文,找出问题。或分组解决谈论题。要求了解写作背景。目的在于使学生整体上对文有所了解,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新,可激发听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堂教学效果。检测预习教师可用多媒体技术检测,也可发放印刷的练习题。也可让学生口述有关题目。教师可适当评价,可先不置可否,先设置一个堂悬念,引发学生兴趣。例如:这个学生对“赋”的认识是否正确,我们现在不轻易

阿房宫赋教案与知识点总结

阿房宫赋杜牧 教学目标: 1、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 3、感受并理解本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4、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本文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本文文字艰深,则给理解带来难度。 教学方法: 学生务必加强诵读,加大教师指导、讲析的分量,以读读、讲讲、议议、背背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赏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知道“赋”的大体特点。赏读第一、二自然段。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是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前面我们学习了贾谊写的《过秦论》,他指出了秦的什么过失(即中心论点)呢?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提出了“施行仁政”的主张。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也写了一篇文章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阿房宫赋》 二、阿房宫:“阿房”旧读“ēpáng”现读“ēfáng”。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修阿房宫的材料是从千里之外的蜀、荆运来的,参加修建的工役达七十万人之多。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秦始皇在讨伐六国的过程中,掠来大量美女和珍宝古玩,咸阳城里的宫殿已显得拥挤,他便下令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把尽有的珍宝和宫女搬到阿房宫。 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

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到了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 1、杜牧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古文,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他的诗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2.关于“赋”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 注释,翻译课文;教师就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如字、词、句的解释;作者借古讽今,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等)●教具准备 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内容,掌握赋体“体物写志”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 1.杜牧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 2.简介“赋”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

部编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部编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第16课《阿房宫赋》教案

《阿旁宫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掌握本文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包括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文言句式以及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三、情感目标 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了解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三、简介“赋” “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修辞:渲染夸张,多用比喻、排比、对偶等 四、关于阿房宫 (一)传说中的整体情况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二)传说中的修建情况 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 A Fang Gong Fu teaching case

阿房宫赋教案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 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 语言风格。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夫”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德育目标 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加深理解文句疑难,不断培养语感) 2.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结合。(学生自查工具书,参考注释,翻译课文;教师就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如字、词、句的解释;作者借古讽今,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等)●教具准备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阿房宫赋》教学参考

《阿房宫赋》教学参考 教学参考 0326 1027 《阿房宫赋》教学参考 整体感知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阿房宫赋《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文赋”是“赋”的一类,始于唐代,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结果。“文赋”是相对骈文而言的用古文写的赋,也是相对俳赋而言的不拘骈偶的赋。《阿房宫赋》就是文赋的典型代表。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关于写作缘由,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篇赋借古讽今,借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 文章的第一段写阿房宫的建筑风貌。首先对阿房宫的全貌进行总体性地描述。“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四句话用非常简练的语言写出了秦统一天下的气势和阿房宫的建成。“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交代了阿房宫的占地面积之广和建筑之高,“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写出了阿房宫在地理上依山傍水的宏阔景象。以上语句勾勒出阿房宫整个建筑群宏伟壮观的气势,接下来,又对阿房宫的局部进行细腻地描绘。写到了楼阁的密集程度,走廊和屋檐的形状,楼阁之间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气势,还写到了像蛟龙一样的长桥,像彩虹一样的复道。甚至写到人置身其中都会迷失方向,来突出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还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写出阿房宫中的歌舞效果。这一段对阿房宫全局的描写笔法简练,对阿房宫局部的描写细腻周到,充分描绘出阿房宫这一宏伟建筑群的精致豪华、富丽堂皇。 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奢侈铺张的生活。又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方面写宫人们的奢靡生活,连用了五个夸张兼比喻句描写她们梳妆打扮以及出行的盛况,妆镜如星,乌发如云,香气如雾,车过如雷,以自然界的星云雷雾作为喻体,可见宫人数量之多,追求靡丽的风气之盛。然后写她们极力展示自己的娇媚,以等待皇帝的宠幸。写宫人就是写皇帝,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把六国的美女都集中到阿房宫中,满足他一个人的声色欲求,可见秦皇的荒淫生活。另一方面写秦人对珍宝毫不爱惜,到处丢弃。仅仅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字,就描写出秦人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第一段写宫室建筑也好,第二段写美女珍宝也好,都是为了表现秦始皇的穷奢极欲,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铺垫。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教案)

阿房宫赋 【教学重点】 1.了解赋体散文长于摹写、注重铺陈、善用比喻等文体特色。 2.了解本赋内容借秦败亡以讽喻时政。 3.从文言中积累相关知识、句式、实词。 【教学方法】 1.点拨法、激疑、讨论法、探究阅读法 2.熟读成诵,抓住辞赋押韵的特点,分析揣摩鉴赏。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嫌都城咸阳人多,原来的宫廷狭小,就在渭水以南营造新宫。工程开始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长期调动的民夫有七十万,直到秦朝灭亡,尚未正式完工,因此宫名没有确定,据说因为宫的前殿所在地叫“阿房”,当时人们便称它为“阿房宫”。阿房宫的规模非常巨大,仅它的前殿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汉书》上说,殿前立铜人十二,每个重十二万斤;宫中有天桥向东南通往终南山,山顶筑有阙楼;渭河上架有大桥,向北直达咸阳。公元前206年,项羽统兵进入函谷关,焚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阿房宫于是被焚毁。现在的西安市三桥镇南有其遗址。 阿房旧读ē’páng,一说是因山而名;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意。 唐敬宗李湛16岁继位,好声色,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在位3年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借此赋表面铺写阿房宫的兴、毁,实则用秦骄奢致亡的故事,规劝本朝当政者,以古为鉴,明兴亡大道。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杰出诗人,诗、赋、古文都足以为名家。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 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之“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诗歌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对“赋”的文体发展,也有着卓越贡献。

阿房宫赋集体备课教案

《阿房宫赋》集备教案 课题阿房宫赋课型新课讨论人蔺敏 备课组 成员 李永章杨振华乔德祥许同兵周福萍蔺敏张鹏程忠仁 教学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流”“走”等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及与骈体文的区别。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 内容分析教学重点词语用法与作者观点。教学难点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总计4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个性备课 2015年 4月 10 日 课文预测: 1、教师设问:文题一共四个字,一个“赋” 告诉了我们什么?阿房宫是宫殿,是建筑物, 如果叫我们写“鸟巢”,你会写些什么呢? 一般人可能就这么写“鸟巢”的,但大师不课时1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 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 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 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 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 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 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作者及其背景 1.杜牧(“半边林场半边坡,一曲牛歌 一卷文”) 2.解题 (1)“阿房宫”

教学过程(2)赋 3.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 825年)。 唐敬宗十六岁继位,贪色,大兴 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 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 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 的危险局势,就写了这篇赋。可见本文 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 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 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 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 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 局。 三、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教师范读 3.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大家正音。 四、作业布置 预习课文一二两段 板书: 缦回不霁何虹 妃嫔媵嫱焚椒兰 辘辘杳不知 尽态极妍摽掠 鼎铛逦迤 锱铢架梁之椽 在庾之粟粒横槛 呕哑参差 课时2 一、导入新课 听写生词 二、结合注释,疏通一二两段文字 ⒈疏通第一段 ①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作动词, 统一。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而:表顺接的连 词。北、西:名词作状语。走:达。 ③各抱地势抱:适合,随着。 ④盘盘焉焉:……的样子。 ⑤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量词,座, 所。 会这么写。我们来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两篇 课文《岳阳楼记》《醉翁听亭记》,看看它们 是怎么写的? 2、教师设问:那么这篇文赋写了什么? 3、教师设问:作者想写什么?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教师设问:开头四句读后,很有特色,同学 们可以从五方面来欣赏?(表达方式、音韵、 句子内在关系、内涵、气势、用词) 教师评点:①四个短句是叙事,但叙事中有 褒贬,笔里有春秋,正所谓春秋笔法。②“毕” 与“一”,“兀”与“出”押韵,平仄的变化 造成语流起伏跌宕,韵脚的变化显示出语言

阿房宫赋(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 计 教材内容: 阿房宫赋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年级第二册语文第6单元第22课(2课时) 教材分析: 《阿房宫赋》,这篇的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示,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基本上能够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在本文的教学上,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讲解一些文中重要知识点,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让学生感知文章的语言美,了解赋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体“赋”的特点 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4积累掌握“一”“爱”“族”“焉”“而”“夫”等

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词类活用 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具有文言文与诗歌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诵读,重视语言知识.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感知文章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清代的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它辉煌壮丽,它可堪称是“东方凡尔赛宫”,可惜的是它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摧毁了,如果要我们描绘出昔日圆明园的胜景来,恐怕是难上加难了。然而,在阿房宫被焚千年之后才出生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却通过神奇的想象,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昔日阿房宫宏伟的气势,精巧的楼阁宫殿……描绘的生动传神,让人读来历历在目。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杜牧笔下的阿房宫是什么样子。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解题 1文体:“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介于散

【配套K12】阿房宫赋创新教案

阿房宫赋创新教案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阿房宫赋创新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阿房宫赋创新教案一:阿房宫赋 (杜牧) 【教学目标】 1 了解“赋”的特点,并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一文体来表现主旨的。 2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3、学习积累有关的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2、结合赋体“铺采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具有文言文与诗歌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诵读,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资治通鉴》)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实行仁政。同样地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23岁的杜牧作《阿房宫赋》来讽谏唐朝统治者。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 二、解题 1、文体:(课本114)“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赋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 2、背景:(见注释)补充:杜牧写这篇文章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来总结秦王朝骄奢淫逸终致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能够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3作者简介(见课本) 补充:(可引导学生背诵《过华清宫》、《泊秦淮》等诗歌)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清丽,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阿房宫赋》/杜牧p77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本节课教学 设计理念 教材分析 《阿房宫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一篇方言文。这个单元的古诗文,在艺术形象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学习本单元的文章,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和品读诗文内容的基础之上,理解和掌握艺术形象特征及赋体的特点和作用,理解把握诗文的主题思想,学习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本文作者通过对阿房宫建筑、宫中生活及老百姓生活的对比描写,运用大量的铺陈、排比、比喻和夸张手法,极度渲染了阿房宫建筑规模的宏大,宫中生活的极度奢靡,最终导致秦王朝的灭亡,发表了自己对这种历史结局的看法,提出了对当朝统治者的劝讽目的。因而学好本课,对同类诗文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自己历史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应该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思维能力和对文章的审美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将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加大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文言知识(重点实词、虚词、语句、文言句式)。 2.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特点。 方法与途径 1.在朗读中感受课文形象主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在朗读中体会“赋”体文章的特色。 情感与评价

1.能准确把握作者流露出来的情感和忧虑。 2.能准确评价和看待历史中国家灭亡的原因,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评价观。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和把握“赋”体文章的特色。 教学难点 能全面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 2.准备好本课的朗读材料。 3.选择好朗读的背景音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贾谊在文章《过秦论》中对于秦国的灭亡,首次提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而苏洵在文章《六国论》中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分析提出了“弊在赂秦也”的原因。今天让我们走近唐代作者杜牧的文章《阿房宫赋》,看一看他对六国和秦国的灭亡有什么精辟的见解和观点。(板书课题) 二.走进文本。 1.听朗读《阿房宫赋》的课文朗诵,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阿房宫(ēpáng gōng) 囷囷(qūn qūn)焉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辇(nǐǎn)朝(zhāo)歌夜弦鼎铛(chēng)玉石逦迤(lǐ yǐ)锱(zī)铢(zhū)庾(yǔ)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下列提问。 (1)课文第一小节最后一句话“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学生1回答:强调宫很大。 学生2回答:应结合下文“妃嫔媵嫱,王子皇孙”,是说秦始皇对一些宫女妃嫔的偏爱或者冷漠。 学生3回答:这句话是说:“节令不同、环境不同,给人主观上的感受。” 教师点评:这三名同学的理解都可以,但是我认为应该将这三个答案结合起来回答这个问题。既点出了宫的大,更写出了宫廷中不同宫女的感受不一样和处境待遇不一样,更侧重于主观的感受。 (2)课文第三小节“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句话怎么理解?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说说“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的意思? 学生回答:“如果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占有了,统统运进了阿房宫。” 提问1:“一旦”与现在所说的“一旦”有没有不同? 学生回答:比较接近。 提问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一句中的“鼎铛”有很多书上认为是意动,你们如何理解?学生回答:是意动用法 提问3:能否列举出以前学习过的意动用法的句子? 学生回答:“吾妻之私我者,美我也。”中的“美我”是意动用法。 提问4:本句中还有没有其他的意动用法的词?如何解释? 学生回答:有。“铛、石、块、砾”。解释为:“把……当作(看作)铁锅、石头、土块、石子” (3)如何理解“绿云扰扰,梳晓也。”写什么?如何理解?

阿房宫赋(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阿房宫赋(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阿房宫赋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年级第二册语文第6单元第22课(2课时) 教材分析: 《阿房宫赋》,这篇的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示,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基本上能够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在本文的教学上,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讲解一些文中重要知识点,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让学生感知文章的语言美,了解赋的特点。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体“赋”的特点 2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4 积累掌握“一”“爱”“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词类活用 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具有文言文与诗歌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诵读,重视语言知识.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感知文章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清代的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它辉煌壮丽,它可堪称是“东方凡尔赛宫”,可惜的是它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摧毁了,如果要我们描绘出昔日圆明园的胜景来,恐怕是难上加难了。然而,在阿房宫被焚千年之后才出生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却通过神奇的想象,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昔日阿房宫宏伟的气势,精巧的楼阁宫殿……描绘的

阿房宫赋_公开课教案

兰州科技外语学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 二 语 文 公 开 课 教 案 授课内容:阿房宫赋 授课班级:高二文(3)班 授课教师:姚永强 授课时间:2015年11月23日 《阿房宫赋》公开课教案 班级:高二文(3)班讲授者:姚永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得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得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与“赋”得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得语言风格。 3.掌握本文涉及到得文言知识,包括文中词语活用得现象、文言句式以及虚词得意义与用法。 4.在理解课文得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得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得写作之中,增加习作得文采。

三、情感目标 正确对待人生中得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得态度与具有一定得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得特点,学习文章得语言风格;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得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得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得事实,在后代得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清代得圆明园就是一座皇家园林,它辉煌壮丽,可堪称就是“东方凡尔赛宫”,可惜得就是它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摧毁了,如果要我们描绘出昔日圆明园得胜景来,恐怕就是难上加难了。然而,在阿房宫被焚千年之后才出生得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得《阿房宫赋》却通过神奇得想象,运用比喻与夸张得修辞手法,将昔日阿房宫宏伟得气势,精巧得楼阁宫殿……描绘得生动传神,让人读来历历在目。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瞧瞧杜牧笔下得阿房宫就是什么样子。<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晚唐杰出得诗人与文学家。 出身名门,祖父杜佑历任中唐三朝宰相。因此自幼受过很好得教育。26岁中进士,曾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长安城南得樊川别墅,后世称她“杜樊川”。 杜牧为人刚直,不肯逢迎权贵,因此仕途上不就是很得意,然而独特得家世与处境,使她在政治上显得极有见识,而且敢于议论,敢于直陈时弊。 文学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诗歌上;她得诗歌脍炙人口,善于用短小得篇幅,精炼得语言,清丽自然得画面,表达委婉含蓄,隽永深沉得情感。其中比较有名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赤壁》《泊秦淮》《江南春绝句》《山行》《清明》 她诗风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她与杜甫相比,因而称之为“小杜”;她又与李商隐同时代且齐名被人们合称为“小李杜”。 她得散文质朴清新,其中得《阿房宫赋》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得盛誉,长期流传,成为脍炙人口得名篇。 2、文体知识: “赋”就是古文体得一种,《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就是说它铺陈文采,描绘事物,以抒写情志。赋这种文体,讲求字句得整齐与声调得与谐;描写事物时注重铺陈与夸张;结尾多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它就是中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得一种文章体裁。赋体得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多个阶段。本文属于文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