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机器人教学项目活动案例

中小学机器人教学项目活动案例

中小学机器人教学项目活动案例
中小学机器人教学项目活动案例

中小学机器人教学项目活动案例

1. 项目学习活动案例实施情况

1.1项目名称

“快乐足球”项目活动

1.2项目学习目的

通过对比机器人教学模式和常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探讨机器人教学模式对中小学足球教学的效果影响,为中小学足球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模式。

1.3项目学习对象

选取足球社团60名义务段4-6 年级,7、8 年级学生(30名男生、30名女生),此年龄阶段学生对机器人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较高的兴趣,较适合在此年龄阶段学生中开展学习活动。将这60 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15名男生,15 名女生),采用机器人教学模式进行“快乐足球”项目学习,另一组为对照组(15名男生,15名女生),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快乐足球”项目学习。

1.4项目学习时间

项目学习时间为2017年9月—2018年1月,持续16周,每周2课时,共计32 课时。

1.5项目学习内容

身体锻炼方法、足球运动知识、足球规则、足球技战术等。

1.6项目学习过程

建立项目小组:在确定项目学习活动之后,让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在小组建立过程中,教师及时予以指导,并确定每一名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由各组组长负责小组内、小组间的协调与沟通。

项目学习活动的开展:第一阶段收集信息,让学生收集与该项目主题相关的有效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处理;第二阶段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学生能够良好合作,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分析进行学习;第三阶段设计研讨,学生能够具备较清晰的设计思路,综合考虑多方面情况;第四阶段项目成果,小组设计出的模型功能完善,运行良好。

1.7项目学习效果测试指标

项目学习效果测试指标

指标测试项目

力量素质立定跳远

速度素质50 米短跑身体素质耐力素质800 米跑

柔韧性素质坐位体前屈

心理素质灵敏性素质躯体化强迫

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

Z 字跑

敌对

恐怖

偏执精神病性

其他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过杆(射门)踢准

足球技术比赛

颠球1.8 指标测试方法

开始正式项目活动之前对这

60 名学生进行身体素

、心理素质、足球技术

的测试,对比两组学生之间的差别,以保障项目活动开始前两组学生不存在明显差异。项目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足球技术的测试,对比不同教学模式下两组学生的项目学习结果。

身体素质测试项目选择立定跳远、50米短跑、800米跑、坐位体前屈、Z字跑,通过常规身体素质测试方法测试60名学生的各项成绩。心理素质测试由“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每名学生按照要求填写问卷中的问题,所有回收后的问卷按照量表的评分方法对问卷进行计算评分。足球技术测试中,选择过杆(射门)、踢准、比赛、颠球四项测试指标,其中过杆(射门)共放置10 个杆,每杆之间距离为2米,最后一杆距离球门16.5 米,学生带球沿“ S”型曲线过杆,过最后一杆后射门,记录学生总用时时间;踢准共有5 次机会,踢球点据得分圈中心20米,最内圈直径为1米,球落点在最内圈得3 分,第二圈直径为2 米,球落点在此圈得2 分,最外圈直径为3 米,球落点在最外圈得1 分,落

点在圈外不得分,计算5 次得分为该指标成绩;比赛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的足球比赛方式,由比赛成绩、教师的评价计分,总分10 分;颠球时间为1

分钟,计算每名运动员1 分钟内颠球次数

2. 项目学习活动案例结果

2.1身体素质对比

项目学习前学生身体素质对比表

项目

男生女生

实验组对照组T sig 实验组对照组T sig

立定跳远(m) 1.86 ± 1.89 ± 4.245 0.106 1.53 ± 1.62 ±-4.739 0.160

0.39 0.20 0.25 0.31

50 米短跑(s)9.08 ±8.95 ±-3.267 0.098 9.57 ±9.63 ±-6.284 0.086

0.67 0.73 1.63 1.29

237.15 236.81 252.44 253.18

800 米跑(s )±± 2.713 0.839 ±±-8.033 0.837

39.08 52.47 32.10 29.67

坐位体前屈(cm)6.49 ± 6.35 ±7.198 0.277 10.67 11.32 -7.695 0.093 1.13 0.89 ±1.58 ±1.17

Z 字跑(s )35.15 36.28 -5.540 0.364 39.59 38.72 3.645 0.481 ±3.68 ±3.91 ±4.21 ±3.63

注:* 表示P<0.05 ;** 表示P<0.01

项目学习前对两组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并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从表中数据看出,项目学习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并不存在显

著性差异,不会对采用不同教学模式教学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项目学习后学生身体素质对比表

立定跳远(m)1.97 ± 1.90 ± 2.907 0.641 1.59 ± 1.64 ± 6.841 0.549

0.24 0.13 0.16 0.20

50 米短跑(s)8.85 ±8.91 ± 3.249 0.239 9.48 ±9.53 ±-3.262 0.394 0.87 0.92 0.98 1.03

232.31 237.45 251.29 252.84

800 米跑

()±±-8.633 0.184

±±

-1.691 0.32

6

27.26 36.21 29.53 30.87

坐位体前屈(cm)7.41 ± 6.57 ± 4.484 0.572 11.41 11.76 -3.345 0.21

9 1.26 0.58 ±1.39 ±1.00

Z 字跑(s )

34.97 35.43 -2.561 0.749 38.16 37.89 2.132 0.548 ±3.16 ±4.02 ±3.62 ±3.97

项目

男生女生

实验组对照组T sig 实验组对照组T sig

注:* 表示P<0.05 ;** 表示P<0.01

在项目学习结束之后再次对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并进行数据处理,发现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后,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不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几乎所有指标数据均是实验组好于对照组,除女生的坐位体前屈项目中实验组要略小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采用机器人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作用效果并不明显。

2.2心理素质对比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有90 个选项,采用10 个因子分别反映10 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其中躯体化因子共有12 个选项,得

分在12-60 分之间,得分在36 分以上,说明个体在身体上出现了明显的不适感,得分在24 分以下,说明躯体症状不明显;强迫症状因子共有10个选项,得分在10-50 分之间,得分在30 分以上,具有较明显的强迫症状,得分在20分以下,强迫症状不明显;人际关系因子共有9个选项,得分在9-45 分之间,得分在27分以上,说明人际关系较差,得分在18 分以下,说明人际关系较为正常;抑郁因子共有13个选项,得分在13-65 分之间,得分在39分以上,说明具有较强的抑郁程度,得分在26分以下,说明抑郁程度较弱;焦虑因子共有10 个选项,得分在10-50 分之间,得分在30 分以上,说明容易出现焦虑,得分在20 分以下,说明不易焦虑,容易表现出安

定的状态;敌对因子共有6 个选项,得分在6-30 分之间,得分在18 分以上,说明容易出现敌对思想、情绪、行为等,得分在12分以下,说明容易表现出友好的思想、情绪、行为等;恐怖因子共有7 个选项,得分在7-35 分之间,得分在21 分以上,说明具有较明显的恐怖症状,得分在14分以下,说明不存在明显的恐怖症状;偏执因子共有6个选项,得分在6-30 分之间,得分在18 分以上,说明偏执症状较明显,得分在12 分以下,说明不存在明显的偏执症状;精神病性因子共有10个选项,得分在10-50 分之间,得分在30 分以上,说明存在较为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得分在20 分

以下,说明精神病性症状不明显;其他因子主要反映睡眠、饮食情况,共有7个选项,得分在7-35 分之间,得分在21分以上,说明睡眠、饮食情况存在

较明显的问题,得分在14 分以下,说明不存在明显的睡眠、饮食问题。

项目学习前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比表

项目

男生女生

实验组对照组T sig 实验组对照组T sig

躯体化22.34 ±21.62 ±-5.15 0.640 21.35 ±20.69 ±-2.15 0.437

3.21 2.54 4 3.39 2.82 4

强迫症状16.47 ±17.25 ±0.974 0.134 16.76 ±17.48 ±-4.68 0.911 2.76 2.31 2.58 2.50 7

人际关15.45 ±14.77 ± 4.984 0.374 14.42 ±15.48 ± 3.801 0.167 系 1.88 1.48 8 1.57 2.67

抑郁21.88

±22.33 ±-5.14 0.787 20.46 ±21.37 ±8.754 0.410

2.35

3.52 5 2.87 3.31

焦虑17.28 ±16.28 ±-8.46 0.541 16.78 ±16.37 ±-9.01 0.157

1.57

2.19 4 1.26 2.55 4

敌对10.73

±10.31 ±-1.57 0.235 10.25 ±9.86 ± 4.464 0.531

1.24

2.78 4 1.47 1.28

恐怖11.12 ±10.78 ± 1.265 0.381 10.99 ±11.67 ±-5.98 0.420

1.63 1.31

2.80 2.38 7

偏执9.27 ±10.31 ±-5.65 0.458 10.17 ±9.75 ±-1.35 0.692

1.19

2.85 4 1.31 1.37 7

精神病17.17 ±16.95 ± 3.594 0.657 17.60 ±17.03 ±-3.10 0.877 性 1.94 2.24 2.68 2.26 7

其他10.19 ±10.34 ± 1.678 0.151 10.92 ±11.37 ± 3.465 0.901

1.26 1.92 1.31

2.71

注:* 表示P<0.05 ;** 表示P<0.01

项目学习前对两组学生心理素质进行测试,并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从表中数据看出,项目学习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会对采用不同教学模式教学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项目学习后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比表

项目

男生女生

实验组对照组T sig 实验组对照组T sig

躯体化19.73 ±21.19 ± 3.657 0.148 18.32 ±19.41 ±7.464 0.611

2.46

3.30 0.31 0.28

强迫症

状16.27 ±16.47 ±-8.27 0.860 16.57 ±17.39 ± 4.135 0.797 2.68 1.98 0 0.42 0.52

人际关

系14.27 ±14.42 ±-3.10 0.567 14.49 ±15.29 ±-6.03 0.630 2.19 1.59 8 0.23 0.31 0

抑郁22.19 ±21.31 ±19.28 ±21.29 ±

3.28 3.39

4.035 0.181

0.16 0.36

2.161 0.971

焦虑16.24 ±16.35 ±-7.19 0.792 16.07 ±16.14 ±-5.29 0.465

2.25 2.68 6 0.26 0.18 3

注: * 表示 P<0.05 ;** 表示 P<0.01

在项目学习结束之后再次对两组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测试, 并进行数据处理, 发现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后, 两组学生的心理素质并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 不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数据进行对比发现, 几乎所有指标数据均是实验组好于对 照组,除男生抑郁指标和女生偏执指标是实验组略大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 采用机器人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作用效果并 不明显。

2.3 足球技术对比

项目学习前学生足球技术对比表

男生 女生

实验组 对照组 T sig 实验组 对照组 T sig

注: * 表示 P<0.05 ;** 表示 P<0.01

项目学习前对两组学生足球技术进行测试,并运用 SPSS 数据处理软件对数 据进行分析, 可以从表中数据看出, 项目学习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并不存在显 著性差异,不会对采用不同教学模式教学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项目学习后学生足球技术对比表

敌对

10.03 ± 10.34 ±

1.88 1.56

1.340

恐怖

10.79 ± 11.37 ± 5.87

1

1.57 1.79

偏执

9.13 ± 9.37 ± -3.46

1.77 1.59 5

精神病 17.15 ± 17.23 ± -4.12

性 2.19 2.17 6

其他

10.23 ± 10.28 ± 3.574

1.34 1.81

10.21 ± 10.26 ±

0.394 0.17 0.28 3.516 0.158

10.22 ± 11.24 ±

0.987 0.06 0.19

2.487 0.78

4

10.29 ± 10.23 ± -7.15

0.354 0.31 0.38 3

0.29

7

17.17 ± 17.24 ±

0.268 0.21 0.35

6.377 0.34

9

10.32 ± 10.36 ± -4.25

0.187 0.14 0.25 9 0.294

项目

过杆(射门)(s ) 踢准(分) 比赛(分)

14.02 14.26

± 2.19 ±1.56 8.56 ± 8.97

±

0.95 1.02 7.82 ± 7.71

±

0.63 0.68

4.829 0.863

-7.054 0.915

-6.680 0.886 1.647 0.423

15.41 15.82

±1.69 ± 1.84 7.42 ± 7.85

±

0.83 0.62 7.39 ± 7.56

±

0.94 0.83

3.516 0.742 -5.197 0.813 7.268 0.756 2.379 0.753

实验组对照组T sig 实验组对照组T sig

过杆(射门)(s)

12.36 14.09 2.593 0.114 13.96 15.27 4.845 0.131 ±1.26 ±1.53 ±1.03 ±1.68

踢准(分)11.68 9.79

± 4.028 0.156 8.46 ±8.03 ±-7.612 0.890 ±1.32 0.89 0.84 0.97

比赛(分)8.26

±7.89 ± 4.671 0.316 8.04 ±7.81 ± 6.681 0.594

1.03 0.86 0.93 0.76

颠球(个)24.29 22.01 7.693 0.434 18.28 17.15 9.134 0.331 ±4.81 ±3.59 ±3.11 ±3.59

注:* 表示P<0.05 ;** 表示P<0.01

在项目学习结束之后再次对两组学生的足球技术进行测试,并进行数据处理,发现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后,两组学生的足球技术并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不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所有指标数据均好于对照组,由此可以得出,采用机器人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的足球技术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作用效果并不明显。

3 结论与建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该科技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机器人教学模式作为一项综合性教学模式正逐步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在本研究中采用机器人教学模式进行足球课程教学,发现在机器人教学模式之下能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足球技术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作用效果并不明显。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究机器人教学模式,大量运用机器人教学进行项目学习,以提高项目学习效果。

《认识倍数》教学案例

《认识倍数》教学案例 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厌学情绪严重等问题依然是现在教育关注的热点而减负不仅要减去有形的作业负担也要减去无形的心理负担。激发兴趣是减轻心理负担的重要措施。有了兴趣学习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注意力接受知识的速度快质量提高有了兴趣可以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厌学为乐学。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常常会推动学生去废寝忘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使他们得到很大的满足。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奇求知欲强注意力又不稳定易分散并有明显的情绪色彩。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业负担呢课堂上灵活运用多种激发兴趣的教学手段。 就新课标实施而言教师要善于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与活力应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不同特点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习的能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真谛。相关理论学习准备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倍数除法意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除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倍数时就应该进行培养。 结合倍数知识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解决除法问题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倍数除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

问题。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所以在对倍数除法有了初步的接触后可以请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倍数素材并把这些素材作为数学研究材料使得学生感到数学亲切、真实研究的就是身边的事从而乐于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 备课的思考与困惑因为是初次认识倍数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设计时教师采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从而发现倍数的不同之处这个教学环节很好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连加算式中加数相同和不同的两种情况为下面的新知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学例题1时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对倍数的认识。教学例题2时学生看图写出算式不难这样既可以引出倍数的意义和必要性还可以得出倍数的读写等。除法是旧知识倍数的学习是在旧知识上的迁移。利用旧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本课导入部分的设计就基于此。让学生体会加法和倍数之间的关系。另外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多让孩子说和做要让他们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集体备课解决困惑王海玲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交流环节时间要充足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郭丽娜多媒体课件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能让多媒体课件牵着教学走。李枝萍要合理安排学习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算理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张洁要以书本为基础安排充足的练习巩固时间。课题认识倍数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

认识机器人教案

教案:认识机器人(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概念、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技能目标:熟练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和处理信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技、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机器人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分析:机器人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21世纪被信息技术专家誉为智能机器人的时代,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机器人技术综合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传感器应用、信息技术、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水平,例如我国首例远程遥控机器人手术就是由北京的医生通过电脑遥控着沈阳机器人“黎元”进行脑外科手术。 那究竟什么是机器人?我们要学习使用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机器人能够做些什么?我们如何控制机器人?今天开始我一起走进机器人世界去寻找上述问题答案。 观看有关机器人的视频片段 2、教学内容 机器人的概念 各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机器人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的科学家们把机器人定义为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协同能力等,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它的外形不一定象人。 判断一个机器人是否是智能机器人我们可以根据下面三个基本特点: (1)具有感知功能,即获取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感知”系统可以获取外界环境信息,如声音、光线、物体温度等。 (2)具有思考功能,即加工处理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大脑”系统进行思考,它的思考过程就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决策的过程。 (3)具有行动功能,即输出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执行”系统(执行器)来完成工作,如行走、发声等。 机器人的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 对这些内容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光盘等媒体检索信息,并设计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有关知识的演示文稿。 1)成立小组,分工合作,制定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2)确定“机器人世界探索”活动的探索主题,构建问题框架。 (3)评价要求 (1)展示 在小组内展示“机器人世界探秘”项目。 各小组推出代表参加班级交流。评选最佳主题奖、最佳演示奖、最佳合作奖。 (2)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标准如下: 3、作业布置 (1)说说机器人与一些电动玩具的区别? (2)完成一个关于机器人演示文稿的制作,包括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的特点等内容。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机器人的概念和机器人的产生、发展、种类及应用等知识。并对学生的演示文稿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小结和评价。 第12课机器人学走路 教学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第四册第12课,属机器人模块。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第10课我们身边的机器人》、《第11课机器人仿真软件》掌握了机器人的简单工作原理,初步掌握机器人仿真软件的使用,并会控制机器人走直线的基础上学习本课,为以后学习《机器人画正多边形》、《机器人分辨颜色》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次市研训活动,是临时选取了机器人模块的第3课作为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机器人教学内容,且没有了第10课、第11课两课的铺垫,尽管学生对此教学内容充分好奇,但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不好,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因此,本课的教学对教师绝对是一次挑战。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转向”模块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转向;学会使用“启动电机”“延时”“停止电机”模块编程,控制机器人走弧线。 2.过程方法:通过任务驱动与学生的操作实践,使用学会简单的机器人编程控制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编程控制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充分激发孩子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1.出示机器人,简单师生交流,拓展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讨论:机器人由程序来控制。我们用程序语言把机器人完成任务的步骤与方法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叫编程。 2.教师演示机器人控制程序在仿真软件中的仿真。 介绍:这种机器人的编程软件的启动与仿真。 3.学生打开范例尝试仿真。 讨论1:机器人的动作,如直行、拐弯等。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任务一:让机器人动起来。 教师讲解与学生操作:介绍编程环境(菜单、快捷工具、模块库、编程区)----模块的拖放、移动、删除----直行模块与转向模块的设置---文件的保存 子任务1:机器人直行(教师示范,并讲解仿真环境的“运行、有轨迹、退出”几个按钮的使用。 子任务2:机器人原地转向(学生独立完成) 子任务3:机器人走折线(最好走出一个90度的角出来)

机器人走正方形教学案例

机器人走正方形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循环语句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程序设计及调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互相协作的能力和不怕失败的科学精神 教学对象分析及教法设计: 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学生知道机器人走固定长度的直线的设计方法以及转弯的实现方法。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能使用机器人开发平台,会用简单的流程图表示机器人执行的命令过程(即顺序结构)如图1: 教师依据学生知识形成的特点,教学设计上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动手操作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教学重点:循环语句的作用理解 教学难点:循环语句在编程中表示及机器人的调试 教学器材及场地 投影仪、笔记本、机器人数台、机器人专用教室,黑胶纸粘的一个长80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学生任务及注意事项、出现的情况 一、新课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让机器人走直线和转弯,今天我们要让机器人走正方形,首先让机器人从一个顶点出发沿顺时针方向走一圈,你们说说如何机器人完成这个任务?生:先走直线,再右转90度,再先走直线,再右转90度,再先走直线,再右转90度,再先走直线,再右转90度。 师:说得很对,那就请大家利用图形编程平台把程序编好。 学生在编程过程中机器人走直线、右转的速度与时间告诉他们一个参考值。 编好程序并调试,学生在调试的时候,有些同学的机器人的不能沿走正方形走,这时提醒学生分析是走直线不够,还是转弯不够,再修改程序中的参数。有些边角走对了,有些不对。 二、设置认知障碍,进入新课教学 师:大家刚才让机器人走一个正方形,现在让大家让机器人不断地走正方形一百圈,大家自已摸索、或与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生:按上面的编程方法,要拖放的流程图很多,太麻烦了。 师: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呢?请大家分析一下刚才我们编的程序,其中有几个动作是一样的? 生:走直线、右转90度的动作机器人完成了四次。 师:对,也就是说走直线、右转90度重复了四次。我们可以由一个循环语句完成。 学生编程调试: (1)让学生重新改写前面的程序。并要求思考这样做比前面有什么好的地方? 学生:调整程序中的参数时,只改一个就行了,不象刚才要改四个。 (2)学生示范演示成功的走正方形的程序,学生思考,该程序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他的成功之处你有没有想到? 4、小组比赛:(走正方形5圈) 走如下图形

乐高机器人活动案例

乐高机器人活动案例 机器人活动案例

说明 本活动案例是由一些长期进行机器人教学活动的教师编写的一本课堂教学活动案例,教师可以用作机器人教学活动,不得转载、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违者必究。 感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陆蓉、深圳高级中学余海燕、深圳海涛小学刘金桥、深圳上步中学张涛、深圳南华中学李建宏的辛苦的工作。

目录 活动一:运动车...........................................................................................................................4 活动二:碰碰车.....................................................................................................................13 活动三. 竞 速机器人......................................................................................................18 活动四:机器人拔河比赛.............................................................................................................27 活动五.竞步机器人................................................................................................................37 活动六.机器人相扑比赛....................................................................................................44 活动七.轨迹机器人......................................................................................................54 活动八.音乐盒................................................................................................................................62 活动九.机器人搬运工深圳上步中学-张涛....................................................................70 乐高常用部件名称一览表.............................................................................................................81 乐高基本搭建技巧.........................................................................................................................85 乐高常用网址 (91)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测试题 1、2的3倍是();5的4倍是(). 2、()的3倍是18;3的()倍是12. 3、5×6=(),表示()个()相加是(); 还表示()的()倍是(). 4、4的6倍是()个(),算式是(). 5、5个3可以说成()的()倍; 7的3倍可以说成()个(). 6、△是○的3倍,△有()个. 第一行:○○○○ 第二行: 7、4×7读作().它表示()个()是多少, 也表示()的7倍是() 8、9的3倍是(),9是()的3倍 9、做一套校服用3米布,有27米布,能做()套校服? 10、一个厂房有两排机器,一排8台,另一排9台,一共有()台机器? 11、列式计算 (1)7的8倍是几?(2)4的9倍是多少? (3)3的9倍是几?(4)4个5是多少?

(5)8个4是多少?(6)6和2相乘是几? (7)5个9相加是几? 12、小汽车准乘5人,大客车准乘的人数是小汽车的7倍,大客车准乘多少人? 13、妈妈买了6斤苹果,买的梨是苹果的5倍,妈妈买了多少斤梨? 14、一朵花有5片花瓣,3朵花有多少片花瓣? 15、一件衣服有4个扣子,7件衣服有多少个扣子?

16、小红有5支铅笔,小明的铅笔数是小红的3倍,小明有多少支铅笔? 17、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1)小明和小亮看同样的书,小明看了7页,小亮看的页数是 小明的5倍,? 列算式: 答: . (2),□的个数是△的7倍,□有 多少个?? 列算式: 答: . (3)花园里有12只蝴蝶,蝴蝶的只数是蜜蜂的2倍,? 列算式: 答: . 18、24个小朋友吃晚饭,每人用一个饭碗,平均3个人共用一个菜碗, 平均4个人共用一个汤碗,这顿晚饭一共用了多少个碗?

机器人知识教案

教案: 认识机器人(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概念、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 技能目标:熟练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和处理信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技、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机器人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分析:机器人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21世纪被信息技术专家誉为智能机器人的时代,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机器人技术综合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传感器应用、信息技术、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水平,例如我国首例远程遥控机器人手术就是由北京的医生通过电脑遥控着沈阳机器人“黎元”进行脑外科手术。 那究竟什么是机器人?我们要学习使用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机器人能够做些什么?我们如何控制机器人?今天开始我一起走进机器人世界去寻找上述问题答案。 观看有关机器人的视频片段 2 、教学内容 机器人的概念 各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机器人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的科学家们把机器人定义为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协同能力等,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它的外形不一定象人。 判断一个机器人是否是智能机器人我们可以根据下面三个基本特点: (1)具有感知功能,即获取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感知”系统可以获取外界环境信息,如声音、光线、物体温度等。 (2)具有思考功能,即加工处理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大脑”系统进行思考,它的思考过程就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决策的过程。 (3)具有行动功能,即输出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执行”系统(执行器)来完成工作,如行走、发声等。 机器人的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 对这些内容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光盘等媒体检索信息,并设计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有关知识的演示文稿。 1)成立小组,分工合作,制定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姓名 特长 任务 (2)确定“机器人世界探索”活动的探索主题,构建问题框架。 (3)评价要求 (1)展示 在小组内展示“机器人世界探秘”项目。

小机器人活动教学案例

小机器人活动教学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机器人活动教学案例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雷建军 一、活动背景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看好智能机器人教育对未来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他们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知识的教育。在他们的课程中有让学生认识机器人的教学内容。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各种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的作用。例如,介绍机器人的由来,要求学生搜集各种机器人的图片、小说或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关机器人的功用和局限性及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这些内容主要穿插在科学概论、社会研究和计算机概论等课程教学中进行。我国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教育方兴未艾,有识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决策者和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教育改革创新的先机,将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上。当今的教育是为以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打基础的。有超前意识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经济的发展趋势,思考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好基础。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 2、帮助学生运用机器人套件,设计、制作智能机器人,并进行比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参与、竞争、实践、协作意识。 3、了解智能机器人,掌握相关信息,动手组装实践。

三、活动内容 搭建、调试智能机器人 四、活动重点 1、认识智能机器人,了解其种类、作用等相关信息。 2、运用乐高机器人套件,动手设计、组装智能机器人,并编写程序进行比赛。 四、活动难点 1、仔细观察,完成乐高机器人的制作。 2、学习、编写程序,完成机器的下载、调试。 五、活动对象 高段小学生 六、活动时间 50分钟 七、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乐高机器人、配件、程序资料、比赛光盘、计算机;红外发射仪。 学具准备:乐高机器人套件,零件分类摆好。 八、活动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组织教学导入活动 1、谈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50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谁能很快地说出每幅图有几个几?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P50:“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10根。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5个2。)集体数一数。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10个2呢?(2的10倍。)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如果有几个3呢?(就是3的几倍。)有几个4呢?(4的几倍。)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 (3)讨论:师: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谁是胡萝卜的几倍。是把胡萝卜看成一份的标准。我们称之为“标准量”。 (4)即时练习:圈一圈,填一填(课件出示) 从图中看出,()的只数是()只数的()倍,()是一份的量(标准量) 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同学们你们会这样圈吗? 2、学生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人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认识机器人》参考教案

认识机器人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对于机器人,六年级的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在电影、电视节目中或多或少接触过,有的学生家里还买了扫地的机器人。认识机器人这一课,对他们来说,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他们对机器人的具体概念是模糊的,对机器人的诞生、发展、分类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甚至很多学生头脑中就认为机器人必须是和人长得一样的。因此本课重点是让学生比较系统的了解机器人的由来,机器人的发展,甚至让学生畅想机器人的未来。 另外,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小学阶段的所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的信息技术已经有了很强的基础,对于绘图软件的应用、网络资料的搜索、文档(Word或PowerPoint)的编辑已经非常熟练,所以本课的最后安排了一个选择性的课堂作业,让他们通过搜索编辑一个介绍机器人的文档,或绘制一个未来的机器人,学生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难度,重点落在如何发挥学生的创意上。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机器人的由来及种类。 教学难点:概括常见机器人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引入,了解机器人的由来 教学环节1:谈话引入,了解机器人的由来 1.通过《机器人总动员》片断视频,引出今天讨论的话题——机器人。 学生媒体活动: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视频引入,激发兴趣。 2.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使用IPAD中的TeacherKit软件进行课堂点名。 设计意图:TeacherKit用于记录课堂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

3.话题:人类为什么会想到要制造机器人的呢? 学生媒体活动:回答老师问题 设计意图:机器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人类创造工具后,对工具不断改进的结果。 4.出示一张图片,猜猜图片上的设备是什么?同时问问,你为什么会这么猜? ----得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是1959年美国发明的,名字叫Unimate(尤尼梅特)。 学生媒体活动:学生猜想,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分析。 5.谁最早提出“机器人”这个名字呢?看视频回答老师问题猜想,并说出理由。通过看书了解视频引入,激发兴趣。 TeacherKit用于记录课堂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机器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人类创造工具后,对工具不断改进的结果。猜想并分析了解机器人的历史,知道为什么英语中机器人叫”Robot”的原因。 学生媒体活动:阅读书本了解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了解机器人的历史,知道为什么英语中机器人叫”Robot”的原因。 活动2【活动】交流讨论,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 1.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机器人吗? ----你看到的机器人是怎么样的? ----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媒体活动:回忆生活中见到过的机器人。 设计意图:了解机器人的多样性。 2.出示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讨论它们的功能、外形设计。 学生媒体活动:猜想这些机器人的样子、结构等。 设计意图:了解不同的应用,机器人有多种样子。 3.说说机器人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媒体活动:说说分类及分类的依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依据进行分类。 4.看了那么多机器人,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征?----交流过程中,教师用TeacherKit 软件记录学生表现情况。 学生媒体活动:概括特征 设计意图:了解机器人的一般组成。 活动3【活动】辩论交流,机器人会不会超越并控制人类

三年级美术上册《机器人》教学反思

三年级美术上册《机器人》教学反思 《机器人》是三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的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对机器人的观察欣赏,分析探讨,造型设计,绘画表现,展示评述等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简单知识以及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使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较充分的满足,培养学生对美术创造活动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机器人虽然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不常见到,但正因为这样,学生们对它才更加的好奇,有了好奇心,他们的学习就会娆有兴致。三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喜欢欣赏和探索的活动,但对事物的认知还较肤浅,需要教师在学生分析、设计、表现、评述的过程前正确的启发和引导,但对他们的要求不宜过高。 《机器人》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种类、功能、造型等相关知识,学习表现机器人的多种方法。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觉得能够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了解机器人,并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突出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关于机器人的图片和资料。在介绍什么是机器人的时候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录像片,使学生更加了解机器人;在介绍机器人的种类与功能时利用大量的图片进行说明;结合生活中的机器人和绘画作品中的机器人的造型来启发学生的造型表现让学生们了解机器人的造型不仅有人

的形象,还有车型、动物型、几何体型等等。在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非常认真而且感兴趣,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反思本节课也有不足,如教师在教授与欣赏图片和了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占用的时间过长,学生造型表现的时间稍短些,如果在这个环节能够更加合理的分配时间那么学生在造型表现和展览讲评环节会更合理。 苗新永 2015.9.4

《认识一张图》教学案例倍的认识教学案例

《认识一张图》教学案例倍的认识教学案例本课是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第三章第三节《多媒体信息处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高一学生通过第一章多媒体信息编码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图像的一些常识,如像素、黑白图像大小的计算等。本课以认识一张“位图”为例,围绕三个问题(此图属哪类图片、用什么软件处理、图片质量由什么决定)认识这张图片,从而把各知识点串连起来,阐述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 图像处理是多媒体素材采集和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想成功地完成对图像素材的采集和加工,必须了解决定图像质量的一些重要因素。教材通过对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图像的分辨率、颜色等方面内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图像处理的有关知识,同时,引出Photoshop这个应用软件,让学生自己探索。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了解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认识位图的常用处理软件、图像分辨率的定义及颜色模式。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了解图片数字化表示的两种方式位图、矢量图,并掌握图像分辨率和颜色值与图像质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联系与思考四个步骤完成对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图像处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位图、矢量图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观察与实践,认识分辨率和颜色值大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教学辅助网站的“信息技术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结合实践操作完成对概念的理解;二是要求学生把当前所学内容尽量和自己的已学知识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小机器人活动教学案例

小机器人活动教学案例

机器人活动教学案例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雷建军 一、活动背景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看好智能机器人教育对未来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他们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知识的教育。在他们的课程中有让学生认识机器人的教学内容。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各种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的作用。例如,介绍机器人的由来,要求学生搜集各种机器人的图片、小说或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关机器人的功用和局限性及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这些内容主要穿插在科学概论、社会研究和计算机概论等课程教学中进行。我国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教育方兴未艾,有识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决策者和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教育改革创新的先机,将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上。当今的教育是为以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打基础的。有超前意识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经济的发展趋势,思考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好基础。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 2、帮助学生运用机器人套件,设计、制作智能机器人,并进行比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参与、竞争、实践、协作意识。 3、了解智能机器人,掌握相关信息,动手组装实践。

三、活动内容 搭建、调试智能机器人 四、活动重点 1、认识智能机器人,了解其种类、作用等相关信息。 2、运用乐高机器人套件,动手设计、组装智能机器人,并编写程序进行比赛。 四、活动难点 1、仔细观察,完成乐高机器人的制作。 2、学习、编写程序,完成机器的下载、调试。 五、活动对象 高段小学生 六、活动时间 50分钟 七、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乐高机器人、配件、程序资料、比赛光盘、计算机;红外发射仪。 学具准备:乐高机器人套件,零件分类摆好。 八、活动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组织教学导入活动 1、谈话: 80年代是PC时代,90年代是Internet时代,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将是个人机器人的时代,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个崭新的机器

机器人教学的意义

把机器人教育引入校园,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机器人肯定会越来越普及。有专家预言,从信息产业的角度看,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将是智能机器人时代。随着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深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机器人学科知识与机器人应用前景方面的教育已势在必行。机器人最早只是在工厂里使用,现在已经在娱乐、医院和家庭等日常生活中使用。如韩国、日本将为将自己打造为一个高技术国家,他们预言说,到2015-2020年,每一个韩国家庭里都将拥有至少一个机器人。将来机器人可能会像计算机、汽车一样家家都有,变成人类离不开的一个工具,那时人人都要进行机器人的学习,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接触到机器人。机器人教育也会越来越普及,而且可以学到比计算机更全面的知识,除了能够学到编程语言、程序设计以外,同时还能学到机电方面的知识,所以机器人进入中小学教育是当今科技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机器人融合了计算机、机械、电子、通讯、控制、声、光、电、磁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在活动中,既教会学生去思考,又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培养综合素质。学生通过亲手组装机器人系统、检测调整传感器、编制调试控制程序等工作,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都能得到全方位训练和提升,对进行学科知识渗透、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机器人进课堂后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综合素质提高、创新思维活跃,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机器人教育引入校园,对学生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获益。 其一,丰富学科生活,培养动手能力。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青少年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及科学模具的能力日益降低,创造发明的意念也渐呈弱化趋势。所有令他们爱不释手的玩具均是玩具商生产出来的,亦即是需用钱买来的。长此以往,将使未来中国少年儿童的求生能力、自我创造能力不断减低、变弱,这对于一个民族的科学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自我组装、制造机器人不但会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同时也会从小培养学生养成凡事自己动手的良好生活习惯。 其二,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团队精神。机器人制作涉及相关领域多种门类的专门知识,青少年必须广泛涉猎,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机器人的制作过程,正是锻炼意志、培养

智能机器人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智能机器人》案例 金禧中学余宇宏 一、活动背景 智能机器人是现代高科技的集成体,是21世纪的科技至高点之一。智能机器人集成了数学、力学、机械、电子、自动控制、传感技术、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综合体现,能全面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是中小学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良好载体,在把智能机器人的教学内容渗透到综合实践课程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协作精神,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因此,我们开展了“智能机器人”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机器人套件,设计、制作智能机器人,并进行比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参与、竞争、实践、协作意识。 3、认识智能机器人,了解相关信息,形成感性认识,动手组装实践,并编写程序进行比赛。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了解机器人: 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智能机器人。是因为智能机器人是现在高科技的集成体,是21世纪的科技产物。智能机器人集成了数学、力学、人工智能、通信、自动控制等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等众多领域的高新科技。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机器人。真正意义的机器人应该是一个具有一定智能

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按照人类的某种方式进行工作的一种机器。 3、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特点。尽管机器人的外形、功能有千差万别的变化,但是任何一个智能机器人都应该具备三大功能即三大部分的机构:感知机构、职能机构和执行机构。 第二阶段 学习组装机器人: 1、学习机器人的基本机械构造。让学生通过视频的方式了解机器人的组装过程以及机器人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对简单机器人进行拆装。在拆装过程中,学生逐步的掌握机器人是由驱动装置即马达,以及控制装置即处理芯片组成。 2、学习机器人的感应器。将机器人的感应器分别给学生进行介绍,包括:红外避障感应器用于检测外界的障碍物,地面灰度感应器用于检测地面的颜色深浅,火焰探测感应器用于检测外面存在的火源,触碰感应器用于检测接触到机器人的物体,指南针感应器用于确定机器人所朝的方位。以此让学生掌握各类感应器的外观以及使用的范围。 学习编程语言: 1、学习机器人的基本运行指令。学生学习控制机器人的基本指令,包括前进FD,后退BK,左转LT,右转RT。并通过使用这些指令控制机器人做出各种各样的运动。在仿真环境中,让学生使用基本指令控制机器人完成布置的任务。任务由简到难,让学生控制机器人走正方形,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五角星。学生在控制机器人完成任务来掌握基本指令的知识。 2、学习机器人的重复命令。对基本指令完成的任务进行分析,引入重复命令REPEAT,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重复命令来使我们的程序编写更为简洁、高效。让学生运用重复命令将前面的任务进行完成,以对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重复命令在使用上的好处。 3、学习使用条件语句来控制机器人。这部分以走迷宫的任务,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程序来控制机器人对外界信息进行判断,以此来控制机器人完成走迷宫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

《倍的认识》教学案例 番禺区水濂小学李剑萍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引入。 1、我是数学小能手。 (1)3个2是(),5个()35。 (2)36里有4个()。 2、拍手游戏。 师:小朋友们,真棒。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可以吗?(可以) 游戏一:老师拍2下,小朋友拍3个2下。(刚开始拍手会有点乱,但给小朋友适当的调整,就整齐了。) 游戏二:老师拍3下,小朋友拍3个3下。(这次的拍手整齐,并有规律。) 游戏三:小朋友拍5下,老师拍3个5下。(小朋友当小主人,能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师:老师拍得好听吗?(好听)萝卜乐园的小兔子也很喜欢参加我们的拍手游戏。(设计意图:通过填空题、拍手游戏,不仅能让学生回顾旧知,巩固“几个几”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理解概念。 1、认识倍的概念。

(1)、找一找、圈一圈。 出示主题图(由于主题图中的胡萝卜和红萝卜会让学生表达出现含糊,我把红萝卜换成青萝卜。) 师:小朋友们,在图中你最喜欢吃那种萝卜?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分别有多少?并和同学一起分享。 生1:我最喜欢胡萝卜,有2根。 生2:我最喜欢青萝卜,有6根。 生3:我最喜欢白萝卜,有10根。 (同时把胡萝卜、青萝卜、白萝卜的图片学具展示在黑板) 师:请小朋友找一找青萝卜的根数有几个胡萝卜的根数?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的? 生:因为胡萝卜有2根,我把青萝卜每2根圈起来,(孩子在黑板演示)所以青萝卜有3个2根。 师:你的方法真好。胡萝卜有2根,青萝卜有3个2根。我们就说青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3倍。(课题引入:倍的认识。) (2)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利用学具摆一摆,并想一想白萝卜是胡萝卜的几倍?完成后和组员说一说。(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汇报: 生:因为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5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3)圈一圈,加深倍的认识。 师:请小朋友通过圈一圈的方法,找一找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因为有了前面的认识,小朋友都很快地完成,并能正确的表达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活动:找一找、圈一圈、摆一摆,让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与“几个几”建立起来,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2、在“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 (1)改变胡萝卜的根数。 师:小白兔又从萝卜乐园了找到了一根胡萝卜,那现在青萝卜的根数又是胡萝卜

认识机器人 教学反思

认识机器人教学反思 本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十课的教学内容,在此课的教学中我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选教学素材 素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记得在第一次试教中, 为了介绍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机器人,我用静态的图片素材,然后口头加以介 绍说明。通过教学,这种介绍方法学生不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很难不能体 会机器人的主要特征。发现问题后,我将大部分的图片素材,换成了视频素材。 实践证明动态素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 兴趣。将无趣的知识教学融入到趣味的素材展示中,学生的心情会变得轻松、愉 快,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 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 二、理论联系实际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如:为了引出机器人能按照人 们事先编制的程序工作,我特意安排了“按轨迹搬运机器人”的视频,学生通过自 己的观察,发现了机器人会按照我们事先为它画好的黑线行走、搬物。有了这个 视觉上的感知,学生就可以轻松的理解机器人的这个特征。又如:在得出机器人 的三个特征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特意带了一个机器人,让学生观察,实 践。通过观察,学生体会到机器人有一定的机械结构和外形,并能完成一定的动 作。通过让机器人一下子变凶猛,一下子变温柔的实践,体会了它有自己的大脑, 会按照人们事先编好的程序工作。 三、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未来是属于学生的,未来的机器人也需要学生去发明创造。因此学生创造能 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前后桌的同学一起设计未 来的机器人。在讨论交流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 四、注重知识的扩展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机器人的相关知识有很多,(如:机器人的由来, 除了我介绍的机器人以外还有哪些机器人等等)教师不可能在40分钟能内满足 所有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课外的扩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计算机,能在任何 时间任何地点根据需要进行学习。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所限定的

聪明的机器人教学案例精编

聪明的机器人教学案例精 编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聪明的机器人》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结构特征与特异功能,机器人在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2.透过任务驱动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逐步发展,对机器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 3. 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机器人的功能和特点及其发展。 难点: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不同的材料组合机器人。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视频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机器人的各种知识和机器人的实例。 二、教学导入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登上月球的是什么人吗() 板书课题:聪明的机器人

三、新授 (一)观看视频引入教学内容 21世纪被信息技术专家誉为智能机器人的时代,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机器人技术综合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传感器应用、信息技术、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水平。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机器人在影视作品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请同学给大家描述一下。 学生积极举手描述自己生活中、电影中见过的机器人,课堂气氛活跃,教师适时导入新课: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关于智能机器人的视频。() 观看过后:同学们举了这么多机器人的例子,我们从刚才的视频上也看到机器人具有类似人类的形体和较高的智能。那么,到底什么是机器人呢是不是只有在高科技实验室、科幻电影里面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形体的才叫机器人呢 开始讨论,问题初步涉及到机器人的特征方面。现实生活中,机器人无处不在,并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你是否注意过商场的自动门、街头的取款机这就是机器人!机器人就在我们身边!那么人们是怎么定义机器人的呢 (二)以任务为驱动开展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