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度写范文价值链的概念_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文化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模板

小度写范文价值链的概念_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文化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模板

小度写范文价值链的概念_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文化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模板
小度写范文价值链的概念_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文化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模板

价值链的概念_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文化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引言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步入软驱动替代硬驱动的新阶段。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无烟产业”美誉的文化产业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制定实施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早在2002年美国文化产业产值达到1250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 的12%,超过汽车、农业与航天业等产业,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是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汽车产业成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占其GDP的14%。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20年前预言:“一个高技术的社会必然也是一个高文化的社会,以此来保持整体的平衡”。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国内看,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但可以缓解日益紧张的资源约束、降低能耗、增加就业,促进社会资本合理流动,而且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与和谐发展。虽然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许多直接、间接从事文化产业生产的机构和组织都还是事业建制,如图书出版业、报刊业和广播电视业,至今尚未实行彻底的转型,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许多文艺表演团体至今仍然是纯粹的事业单位。即便一些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但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依然在事业的体制框架内运行,并未实现完全市场化和企业管理,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在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背景下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从国际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看,“犹如经济活动地理,文化地理越过了紧张的本土与全球关系力场而延伸,文化生产越来越倾向集中于一组特权的企业和工人的地方集聚区,而最终产品被输送到空间更加伸展的消费网络之中”[1]。当前,少数实力雄厚的跨国文化集团凭借其在生产、融资、协调和销售等方面的优势,在全球文化产业链中占据了利润高附加值的部分。和美、日、韩等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文化产业中也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纽扣现象”――做贴牌加工,只出口“零件”、“为别人做嫁衣”,《人猿泰山》、《玩具总动员》、《钟楼怪人》这些大家熟悉的好莱坞动漫影片,都曾在深圳等地加工完成后期制作。我国文化企业要想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高端部分,必须根据经营环境和自身资源,将市场、产品、服务、人力及资本等要素进行组合匹配与管理,实现合理高效的转型与升级。

一、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概念及内容构成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是指为实现文化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创意理念形成和设计,并伴随着物流、资本流、信息流和商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换成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业,并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文化产业是一个创意开端、内容为主、面向市场、满足消费者的服务性产业。当前,散布于全球的、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文化企业进行着从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营销、出售、消费、售后服务、最后循环利用等各种增值活动(UNIO,2002)。文化产品是比较复杂的产品,与传统产业不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存在很强的外溢效应。文化产品的价值并不是来源于稀缺,而是来源于普及,普及程度越大,其价值也越大。文化消费具有共享性或网络正外部性。文化是为满足生活基本需求之外为更高层次需求的产

品,是弹性较大的软需求。文化产品的形成跨部门跨行业,涉及面多、关联度广,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各环节,是一种综合性复合型的产品。由于文化产业属于高风险的行业,并且文化消费具有很强的链式效应和关联效应,因此,产业链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了文化产业抵抗风险能力和产业整体盈利能力的整体水平。(1)创意内容的策划,即创意形成环节。创意来源于艺术家、设计者或策划者的灵感或创造,正是这一群体成为文化产业的真正推动者。参与的市场主体是文化内容提供者,其中的关键人物是艺术家、设计师等,这个环节是创意产业价值链的源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控制整个链条的关键环节,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之中。(2)文化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制作。这一阶段是依靠现代技术创新将创意(或作品)转化为文化产品的过程。被授权创意生产的文化企业以尽可能多、尽可能贴近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形态承载文化信息,如产生以光盘、软件包、网页、视频等多种形态为载体的文化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创意内容通过不同的承载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文化服务价值,实现文化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增效用。如同一个文学创意《哈利?波特》可以通过电影、书籍、DVD、玩具、礼品等多种不同的载体形式,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内容需求。(3)市场推广,即营销推广和传播渠道两个环节。在此过程中,授权商、被授权商、代理商、传媒中介人和制作人等通过对知识产权的整体开发应用和整体营销,运用各种营销模式将其价值和实用价值销售让渡给消费者,从而实现产业化价值的创新。没有销售或发行通路,再好的产品也变不成产业,因此传播渠道构成文化产业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它通过电影、电视的播映机构、报刊、电台、演出经营场所以及网络运营商等传播渠道,实现优秀的文化产品在受众群体间的网络效应,增加文化产品的情感附加值,实现文化衍生产品进一步的价值创新。(4)消费者服务环节。伴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大

众的休闲时间和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大众对文化商品的消费提出了更高要求。消费者不仅注重其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且注重其符号价值和体验价值,更强调文化商品的情感诉求和审美诉求。在此过程中,消费者对整个价值链条具有反馈和互动的作用,它充分利用文化消费具有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这一特征,以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将不同的行业联系在一起实现二次文化衍生品的生产和销售,实现文化产业跨行业多元化的价值创新,变消费经济为体验经济。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实现过程中,人才、资本和技术三要素缺一不可,它们贯穿了整个文化价值创新的全过程。分析价值链的目的在于实现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来源于价值链上各价值活动间的联系[2]。价值链理论揭示了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价值链在文化经济活动中是多向度存在的,上下游关联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产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系。文化产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涉及的部门多达100多个,文化产品的综合性决定了供应链上任何企业都不能仅仅关注单个企业战略价值的实现,还必须关注整个行业价值系统的整体效率。只有当整个供应链上企业行为协调一致时,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单个企业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二、嵌入GVC中的我国文化产业价值链现状比较分析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将自身失去竞争力的价值环节片段转化并重组到发展国家中去,其本身专注于高附加值的战略价值环节的过程。同其他产业一样,大型的文化跨国公司把自身失去比较优势的价值环节重组到发展中国家通常通过外包和直接投资来进行。发展中国家也正是通过吸引外包和吸收对外直接投资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需求和发展中国家的积极迎合促进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本部分针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劳动生产率、内容、技术、人

才、资金五个方面同文化产业相对发达的美国、日本和韩国三个国家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嵌入GVC下的我国文化产业升级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

(一)劳动生产率的比较分析劳动生产率是体现比较优势的重要指标。文化产业是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集群。本文比较劳动生产率有两个指标,一是通过行业的人均GDP这一绝对指标,二是文化产业的人均产值同全国人均GDP的比,这一相对指标,这一相对指标可以表明该国的文化产业同其它行业相比是否处于比较优势地位。根据李嘉图的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理论,如果一国某一行业的人均产值同工资比大于别国,则此该国在此行业就具有比较优势。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产业的人均产值要远远低于韩国和日本,但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人均产值同全国人均GDP的比达到39.73,比美国的3.0和日本的3.70要高出很多。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劳动生产率上还是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

(二)技术的比较分析文化产业技术密集型的特征决定了技术在文化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技术创新不仅延伸了文化产业链,还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盈利水平。美、日、韩三国的文化产业走在世界的领先位置,和它所进行的技术创新是分不开的。以动漫产业为例,以“动漫科技技术”称霸的美系,以“漫画”在国际舞台大施拳脚的日系,以“网络游戏”寻求捷径的韩系,都在不同程度上引领了世界动漫产业的发展潮流。而在国内,动漫产品制作领域的技术水平仍停留在传统的常规技术范围内,制作领域的程序技术仍停留在发达国家上个世纪60年代的水平。[3]国内除了湖南三辰外,没有一家拥有动漫制作的核心技术。目前国外文化产品之所以能够倾销到国内,主要的原因是国内文化产品制作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创作无法快速成为产品,致使优秀文化作品的数量偏少。(三)内容的比较分析内容创造构成创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是产业链的高利润区。尤其在传媒、娱

乐、艺术等行业中的创意企业,内容的原创能力及内容资源的集成配置能力越来越成为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文化产品的生产只有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形象和内容为基础,才能产生持久的商业形象和未来的关联产品。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文学经典优秀、民间工艺群星璀璨、风土人情多姿多彩……,这些为我国文化作品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来源。然而我国的文化企业的原创力却相对较弱,如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明显落后于国外动漫产业的发展步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国文化企业替外来加工的文化作品已远远高出原创文化作品的产量,在为他人做嫁衣的同时失去了创作知名原创品牌的时机,像耳熟能详乃至家喻户晓的《花木兰》、《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故事也被美国人、日本人重新演绎,成为其在中国获取不菲利润的筹码。与突出的加工能力相比,我国文化企业的前期创作和后期衍生产品的开发能力相对不足,产业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体”结构。(四)人才要素的比较分析文化产业是以“创造性”为投入要素,所以人才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和灵魂,文化产品的制作和经营对人力资源的倚赖性很强,就制作来说它需要创意、美工、软件开发等过程,这些过程都需要高素质人才。人才的培养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也是美、日、韩文化产业崛起的关键。以高附加值的动漫产业为例,我国动漫产业的总就业人数只有8.4万人,比美国的28万和日本的14.2万都落后很多。目前培养的人才以低端制作人员和高端的研究人员为主,人才结构失衡,前期策划和创作设计人才缺口较大,同我国的文化产品日益增长的消费群体的相比更是显得短缺,这无疑是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制约。以网络游戏为例,早在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

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其中政府指定赞助的大学及研究院游戏专业就有106个。相比之下,2003年我国有近3000万网络游戏消费群体,可是真正从事网络游戏制作人员还不到3000人,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网络游戏业有近60万人的短缺。而且我国从事网络游戏的人员的整体素质也不高,很多都是凭着自己的爱好自学而来,没有经过专门的培养,这也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

(五)资金要素的比较分析文化产业既是高科技行业,也是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以大量资金的投入为基础的。以网络游戏为例,根据祁述裕在《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中统计的数据来看,中国的游戏娱乐业的资产规模为4.7亿美元,而美国的达到94亿美元,日本的为53亿美元,即使韩国的也有31亿美元。可见我国游戏娱乐业的资金规模很小,同游戏娱乐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处于很大的劣势地位。此外无论是好莱坞或是日本以及韩国都有很好的融资制度。日本对于无形的智慧财产也给予合适的融资机制,给提供创作者制作新作品所需资金之融资;韩国政府不仅设立国家银行、投资公司、创投基金、技保基金等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低利融资、投资、购买公司债、租赁、信用保证及技术保证等各种协助,来支持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尽管目前国家已经决定设立文化发展的专项资金和扶持机制,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因为缺乏资金而处于“饥渴”的地步。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 我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文化企业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只是处于低附加值的价值链中低端价值环节,而研发设计、核心技术、销售渠道、品牌运作等上下游高附加值价值链环节则被牢牢掌握在像华纳、迪斯尼等大型的海外跨国公司手中。台湾宏公司(Acer)总裁施振荣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用以描述价值链上不同环节附加值的特征[4]。越往上游的行业标准制定、研究开发和下游的营销和品牌两端走,附加值越高,中间的生产制造环节附加值小,处于“微笑

曲线”的底部(如右图所示)。根据顾江(2006)主持的“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对长三角82家文化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0%的有效样本企业已经进入文化产品的设计研发阶段,约30%的有效样本企业进入中间产品的生产阶段,约60%的有效样本企业在零部件的生产阶段和成品组装阶段。这说明,我国文化企业中有一半以上企业仍处在成品组装阶段和零部件生产阶段,基本上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我国文化企业在全球化外包体系中主要从事从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系列的贴牌生产(OEM),个别企业开始向ODM和OBM等附加值高的生产链条升级。

三、嵌入GVC的我国文化产业升级路径选择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一体化的不断加强,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和应用,文化企业只有通过嵌入GVC才能提升自我能力,最终进入国际市场并在竞争中取胜。我国文化产业在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文化产业关联效应极强的特点,提高其对其它产业的关联效应、支撑效应和溢出效应,另一方面要与国际文化产业结构耦合,通过自主创新和品牌经营,利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学习机会建立起快速的扩张市场的能力,以其“超前错位”来影响和带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一) 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从源头上提升文化企业原创力一是立足本土文化,通过对多元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现代时尚进行巧妙结合,对文化产品内容品质、特色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积极鼓励自主研发原创文化产品。二是充分挖掘我国的文化素材,将一些适合改编为动画片或游戏的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进行加工,提高原创比重。三是从对受众文化需求的准确把握出发,推动我国文化企业从贴牌加工和学习模仿为主走向以自主开发和独立原创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四是整合全国的文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教资源,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组建文化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加强技术交流,业务合作,提升文化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打破人才瓶颈,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一是积极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将文化产业作为重点学科加快建设,逐步完善文化作品创意策划、加工制作、软件开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专业课程,加快人才正规学历教育;加强各部门的资源整合,推动院校、职业培训机构、文化产业基地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二是启动“文化创意梯队工程”,通过举办文化产品设计制作专业竞赛、评选优秀原创作品等方式,培养和引导公众对文化产品的创作兴趣和消费习惯,吸引有志于文化产品设计、开发、制作的年轻人从事相关研发工作,培养本土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三是积极利用海外优势教育资源,以文化产品需求为导向,通过“出国留学经费”等渠道来培养文化产业教师队伍和优秀人才,聘请海外文化创意、技术和企业自营管理专家来讲学和工作。(三)开发衍生产品,培育完整产业链一是针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具有路径依赖和链式效应的特点,更新市场战略、扩大消费群体,形成一条“上游开发―中游拓展―下游延伸”的文化产业链。将制作出的深入人心的文化作品,培养成知名品牌,对文化产品以品牌(形象)授权、特许专卖等形式进行品牌延伸,形成强势的品牌效应;积极开展衍生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把衍生产品的丰厚利润反过来再投入到文化产品的研发设计中,形成投入―产出―收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环。二是以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作为后援,建立起全球范围内完善的文化产品经营管理和物流配送骨干网络,建立集卫星频道、杂志、报纸、网站、出版社为一体的文化产品特许经营连锁网络和文化产业媒体群。借助品牌传播、商业运作、资源重组等手段,打造跨行业、跨地域的“品牌频道-生产供应-整合营销-战略联盟”的“产业生态链”。三是另辟蹊径,采取文化产业与移动通信、互联网、手机业务等新兴媒体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拓新兴产业链。

(四)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区,培育龙头企业一是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区,引进境内

外知名文化企业。发挥文化产业集聚区的规模经济和“源市场”效应,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文化企业的先进经营理念和市场运作经验,分享集聚形成的创新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系统。二是通过政府扶持,培育规模型文化企业。在我国已形成的文化产业园区中,挖掘和培养自制创新能力较强、市场辐射影响较大、产业竞争能力明显的企业,政府通过产业引导资金给予大力支持,努力将其培养成为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力量和核心载体,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三是通过培育精品,打造企业品牌,充分发掘中国深厚的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和培育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强化品牌的乘数效应,生产一批具有文化穿透力、品牌影响力、市场辐射力的文化产品,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的“百老汇”、“好莱坞”和“迪斯尼”。(五)创新生产手段,强化技术支撑一是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促进文化产业与工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联动发展。利用中关村、深圳软件园及技术平台建设,为文化企业搭建服务性公共技术开发平台,提供研发环境及动作捕捉系统、三维技术开发引擎、集群渲染计算系统、音效合成系统等通用技术和设备支持,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二是支持和鼓励各类文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结成创新型组织。设立专门用于科技创新的风险投资基金,以推动文化产业向高新技术方向转型。三是注重科技创新和应用的前沿性,尤其要重视数字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如对广电系统进行技术装备的数字化更新,建设宽频线路系统、交互电视网络,开拓网上文化产品市场,推进音像制品数码化的进程等。四是加强对外交流,在对外合作中学习先进技术,引进世界先进的制作技术和设备,形成本行业最有利、最优越的技术研发条件。(六)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一是加快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鼓励

和支持民营等混合型文化企业的发展。消除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企业的各种障碍,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兼并等方式进入文化产业,鼓励非公有制资本平等地投资和参与各类文化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创作生产;二是减免税费,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地方政府可以给予文化企业,尤其是民营文化企业一定的政策倾斜,如在电视台购片市场上采取一定的保护价措施,在文化产品的出口方面给予一定的工商税收补贴、以及在文化产品的制作和投资领域给予一定的银行信贷支持等;对从事研发、生产、传播的文化企业,凡符合条件的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优秀原创文化作品的创作生产。三是积极开辟文化企业融资新渠道。引导银行和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给予贷款支持,研究制定著作权、文化品牌等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质押办法,配置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文化企业重大项目的贷款担保和贴息。鼓励设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对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企业的盈利和管理能力进行投资,通过证券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出售股权,举办文化企业上市培训班,鼓励和规范文化企业上市。注释[1]Richard Florida. The Rise of Creative Class. Perseus Books Group: 69 [2] 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168―171 [3] 刘鹏.中国动漫产业历史和现状[J].资本市场,2006,(3) [4] 刘德学.全球生产网络与加工贸易升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本文受到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经济转轨中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资助,项目批准号(06&ZD027)。顾江:南京大学商学院、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责任编辑:唐宏峰

KM知识管理的价值链分析

知识治理的价值链分析 [摘要]本文应用价值链对知识治理运作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明确知识治理的环节及其一体化流程,为各企业通过知识治理培养和猎取竞争力。 1 引言 当今时代信息与技术的不断成长,新的经济体系正以史无前例的惊人速度产生信息,并在业务伙伴、职员及顾客间传递,并产生了“信息烟雾”。因此随着信息量的暴涨,企业更迫切需要辨不信息的能力,才能择精去芜精炼信息,并据此采取可预测其结果的行动。企业(Knowledge Management,KM)或许是治疗“信息烟雾”的希望。本文应用价值链对KM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使企业进一步明确KM的一体化运作流程,通过实施KM猎取核心竞争优势。 2 知识治理概述

2.1 知识治理的起因新的经济架构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一切商务活动。同时,新的架构也改变了企业经营环境,并带来新的竞争规则。以下三项至关重要的竞争规则:1)易于与业务伙伴合作;2)治理专业人才流淌率;3)分散决策权。整体而言,这三个缘故正是近年来KM趋势的主流。这些竞争规则都要求企业在适当的时机将适当的信息内容交给适当的人。 2.2 知识治理的含义企业知识治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宝和核心,对信息的猎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流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治理,发挥企业职员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的可持续进展。从上述定义能够看出,KM的实质确实是对知识价值链进行治理,使组织的知识在运动中不断增值。

然而到目前为止,KM仍停留在观念的时期,只能协助企业诊断病症,而未告诉我们如何采取治疗的行动。 3 知识治理价值链分析 下面利用迈克·波特的价值链模型来分析KM的价值链(如图1),从而进一步明确知识运作流程的环节,确立企业KM的核心竞争力。 3.1 差不多活动 3.1.1 知识的制造KM是从知识的收集开始

体育产业价值链及盈利模式研究

体育产业价值链及盈利模式研究 当今世界体育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发达国家尤其如是,我国体育产业正处在发展中,研究体育产业的价值链和盈利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体育产业的价值链,并构建了基于体育产业价值链的体育企业盈利模式。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构建了两条体育产业价值链,它们分别是以竞技赛事为核心的体育产业价值链,以健身锻炼为核心的体育产业价值链。以赛事为核心的价值链是通过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环节来实现连接的。 赛前和赛后所涉及的产业是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上游产业包括体育场馆建筑、赛事项目、赛事策划、赛事推广企业,体育培训机构以及俱乐部等;主导产业包括体育赛事项目、广告、体育用品企业、赞助商、各类媒体等;下游产业包括体育旅游,体育游戏开发,体育品牌推广,体育纪念品公司等。以健身锻炼为核心的体育价值链包括与健身俱乐部相关联的产业:体育器械制造、场馆建筑、项目设计,宣传/媒体公司,俱乐部,会员制度设计公司,经纪公司,培训公司。(2)基于两种体育产业价值链,建立了两种盈利模式,即:基于赛事为核心的价值链的企业盈利模式,以及基于健身为核心的价值链的企业盈利模式。 赛事为核心的企业盈利模式研究了体育赛事公司的盈利模型和体育经纪人/经纪公司的盈利模式,并以NBA为案例,分析了NBA的产业链和盈利模式。以健身为核心的企业盈利模式主要研究了健身俱乐部的盈利模式,并且以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为案例,分析了这种盈利模式的具体运行机制。(3)以户外运动产业作为案例,将上述体育产业价值链和盈利模式的理论分析运用在具体的一个体育项目——户外运动中,以俱乐部的运营为对象,设计出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盈利模式,从而证明了上述体育产业价值链和盈利模式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构建了以赛事和健身为中心的两条体育产业的价值链,以及建立了基于这两条价值链的盈利模式,并对户外运动产业进行了案例分析。

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

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 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Value Chain Model) 目录 [隐藏] ? 1 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简介 ? 2 涉及任何产业内竞争的各种基本活动有五种类型 ? 3 在任何产业内所涉及的各种支持性活动可以被分为四种基本 类型 ? 4 价值链咨询模型 ? 5 战略地图与价值链比较[1] ? 6 波特行业市场结构分析模型 ?7 基于价值链分析的莱钢核心竞争力研究[3] ?8 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案例分析 o8.1 案例一:快递企业价值链分析及其应用[6] o8.2 案例二:价值链理论在企业集成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7] o8.3 案例三: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构建[8] ?9 相关条目 ?10 参考文献 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简介 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如下图),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

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优势既可以来源于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市场范围的调整,也可来源于企业间协调或合用价值链所带来的最优化效益。 价值链列示了总价值、并且包括价值活动和利润。价值活动是企业所从事的物质上和技术上的界限分明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是企业创造对买方有价值的产品的基石。利润是总价值与从事各种价值活动的总成本之差。 价值活动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是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及其销售、转移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支持性活动是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采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各种公司范围的职能支持基本活动。 涉及任何产业内竞争的各种基本活动有五种类型

全球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大大消除了跨国生产布局的制度性障碍 ?信息技术革命大大推动了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形成。 ?运输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货物跨境流动的成本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性竞争,为了不断维持并加强自身的竟争优势,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了基于价值链的全球布局。 这种布局突破了以往从企业整体层面出发的限,转而以价值链环节为分析对象,通过深入研究不同环节独特的价值创造功能及与其相匹配的要素需求,从而把不同的价值活动配置到全球适应该环节的最优区位,达到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位优势转化为企业价值链特定环节竞争优势的目的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定义: ?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当前散布于全球的处于价值链上的企业进行着从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营销、交货、消费、售后服务、最后循环利用等各种增值活动. 全球价值链理论解释了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在全球经济中的布局。一般来说,全球价值链被分成三种类型的环节:技术环节,生产环节以及营销环节。 ?技术环节,处于价值链上游,包括研究开发、创意设计、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提高和技术培训等环节。技术环节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优良的试验设施、雄的资金实力等不易获取的要素,并且需要承担研发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因此,研究开发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在价值增值中起决定性作用。以电脑行业为例,著名的芯片制造商Intel通过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垄断,牢牢占据着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环节,从而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极大的附加价值。 ?生产环节,处于价值链中游环节,包括后勤采购、母板生产、系统生产、终端加工、测试、质量控制、包装和库存管理等环节。 ?在科技、教育和金融发达的今天,多数产业都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生产规模化,因此,生产环节所需要的要素都是比较容易获得的。 ?中国大多企业处在这一环节。 ?营销环节,处于价值链的下游,包括销售后勤、批发及零售、广告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在日趋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谁控制了销售渠道谁就控制了市场;谁最先敏锐捕捉到消费者的信息,提供优势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谁就能控制市场份额,获取最终产品增值。 ?要保持全球产业竞争优势,关键是掌握该产业全球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 ?加工制造位于产业链附加值曲线的最底端,利润相对薄弱,企业如果要获得更多的附加值,就必须向两端延伸——要么向上游端的零件、材料、设备及科研延伸,要么向下游营销端的销售、传播、网络及品牌延伸。总体

全球价值链演变

全球价值链演变 一、全球价值链概念 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当前散布于全球的处于价值链上的企业进行着从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营销、交货、消费、售后服务、最后循环利用等各种增值活动。 二、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演变 1、价值链(Value Chain)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相继提出价值链理论。1988年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在《竞争优势》中,波特还突破企业的界限,将视角扩展到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交往,提出了价值系统(value system)概念,这是全球价值链概念的基础。在价值链的组成中,供应商具有创造和发送用于企业价值链之中外购投入的价值链,即上游价值。许多产品在到达顾客手里之前需要通过销售渠道的价值链,即渠道价值。企业的产品最终会成为其买方价值链的一部分,即顾客价值。这样,从上游价值到买方价值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系统。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2、价值增加链(Value-added Chain)。 科洛特(Kogut,1985)在《设计全球战略:比较与竞争的增值链》中用价值增值链(value added chain)来分析国际战略优势。科洛特认为:“价值链基本上就是技术与原料和劳动融合在一起形成各种投入环节的过程,然后通过组装把这些环节结合起来形成最终商品,最后通过市场交易、消费等最终完成价值循环过程”,“在这一价值不断增值的链条上,单个企业或许仅仅参与了某一环节,或者企业将整个价值增值过程都纳入了企业等级制的体系中”。科洛特还认为,国际商业战略的设定形式实际上是国家的比较优势和企业的竞争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国家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整个价值链条各个环节在国家或地区之间如何配置的时候,企业的竞争能力就决定了企业应该在价值链条上的哪个环节和技术层面上倾其所有,以便确保竞争优势。他也把价值增加链表述为一个过程:即厂商把技术同投入的原料和劳动结合起来生产产品、进入市场、销售产品的价值增值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单个厂商或许仅仅参与了某一环节,或者厂商将整个价值增值过程都纳入了企业等级制的体系中等,厂商的各种活动与技术都会同其他的公司发生联系。与波特强调单个企业竞争优势的价值链观点相比,这一观点比波特更能反映价值链的垂直分离和全球空间再配置之间的关系,因而对全球价值链观点的形成至关重要。 3、全球商品链(Global Commodity Chain,GCC)。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衡量和提升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8331151.html,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衡量和提升对策 作者:张奎亮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08期 [摘要] 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出口商品结构指标来衡量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找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面临的问题,对中国如何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出一些合理的政 策建议。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附加值分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加工贸易为突破口参与全球价值链,在全球价值链中成为了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中国融入到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时间还很短,起点也低,加之中国有庞大的低劳动力的客观条件这决定了中国必然要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环节,但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广阔土 地、人口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中国在提高其在全球价值链中具有其自身的优势。 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衡量 1.全球价值链的概念 生产企业将原先的开发、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重新设计和整合,将资源集中于特定领域,将焦点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在企业内部保留最擅长的一部分核心功能和少数几个关键环节,将其他环节外包,尽可能的借助外部市场寻找合作伙伴,当然这些合作伙伴具有本企业不具有的能力。这种企业内联系和企业间市场交易而形成的链条就是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价值链条,这种链条具有网状特点,因而是水平的组织机构,跨国公司不能够从母公司自上而下的进行控制。根据有关的跨国公司组织机构理论,只要价值链仍以跨国公司总部进行驱动,其必然会采取金字塔型的控制结构,不过这种金字塔型正向网络化和水平化发展。 2.全球价值链的衡量 管理学根据生产过程中产品增值幅度,习惯将产品分为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附 加值是指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述评 精品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述评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前完全由一家企业单独生产的产品,现在可能被切割成许多不同的价值环节,由遍布全球、成千上万家企业同时协作生产。基于价值环节在企业之间分割、组合及其在全球布局的现象,理论研究者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涌现了大量相关文献,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的演化及发展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对其主要结论进行评述。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 一、全球价值链概念的演化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概念,认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增值活动”,每一项增值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波特,1985)。早期的价值链理论偏重于从单个企业的角度分析企业的价值活动与竞争优势,价值链研究的重心在企业内部。20世纪90年代开始,波特把价值链研究的重心从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价值链的范围开始从单个企业层面向产业层面扩展,并开始研究价值链的空间分布。 寇伽特(Kogut,1985)在分析国际战略优势中使用了价值增值链(value added chain),认为价值增值链是由技术与原料和劳动力的融合而形成的各种投入环节,结合起来形成最终商品,并通过市场交易、消费等最终完成价值循环的过程。寇伽特认为,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或一家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可能体现在商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上,国家或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差异最终决定了国家比较优势所在的价值环节。与波特相比,寇伽特将价值链的概念从企业层次扩展到了区域和国家,更加强调了价值链的垂直分离和全球空间再配置之间的关系。 全球价值链概念是在早期的价值链、价值体系、全球商品链的基础上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格雷菲(Gereffi)和其他研究者将价值链概念与产业的全球组织联系起来,提出了全球商品链概念,即围绕某种商品的生产所形成的一种

(价值管理)价值链分析理论知识

同行业的企业之间价值链可能不同,如竞争对手多提供了服务。 战略从根本上是公司在价值链上正确定位的艺术,包括选择正确的商业、正确的产品和细分市场、正确的增加价值的活动。 在这样一种易变的竞争环境少,战略不再仅仅是价值链中一系列固定活动的安排了。成功的公司不仅仅增加价值*它们还将增加的价值再投资。它们战略分析的中心不再是公司本身,甚至不再是整个行业,而是整个价值创造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的经济角色(如供应商、商业伙伴、联盟、顾客等)共同合作来创造价值。他们的关键战略任务是,重新安排新的价值群中各角色的作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动员新的联合体和各个角色去创造价值。他们的潜在战略目标是在公司的能力和顾客之间创造一种不断改进的和谐。 换句话说,成功的公司把战略看做是有系统的社会创新,即对复杂的商业系统进行连续的设计和再设计。 角色和关系 宜家公司并没有在事先确定的一系列增加价值的活动中为自己定位。相反,它开始系统地再创造价值并重新设计向各种经济角色交付价值的商业系统公司为顾客和供应商提供工作共享、共同生产的安排迫使他们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价值。 构造企业价值链 为了诊断和分析竞争优势,企业有必要根据价值链的一般模型,构造具有企业自己特色的价值链。企业在构造价值链时,需要根据利用价值链分析的目的以及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将每一项活动进行分解。分解的适宜程度取决于以下3点:有不同的经济含义;对差异化有巨大潜在影响;在成本上表现为一个较大的份额或一个不断增长的份额。企业应该将可以充分说明企业竞争优势或劣势的子活动单独列出来,以供分析使用。对于那些不重要的活动,则可以归纳在一起进行分析。活动的顺序一般按照工艺流程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安排。无论怎

波特的价值链模型概述

Chapter 6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Technology’s Application for Enterprise Strategy. 波特的價值鏈模型(Porter’s Value-Chain Model) 企業的產品利潤係基企業一連串的加值活動(Value-Add Activities)所產生, 而企業的加值活動分為主要活動(Primary Activities)與支援活動(Support Activities)。主要活動係為與產品與服務有直接關聯的活動,而支援活動則包 含支援主要活動,但與產品與服務無直接關聯的所有措施(包含管理與支援的活 動)。 主要活動分為「進貨後勤(Inbound Logistic)」、「生產製造(Operation)」、 「出貨後勤(Outbound Logistic)」、「行銷銷售(Sale and Marketing)」、 「售後服務(Service)」五大項,主掌產品與服務的生產過程。支援活動則涵蓋 了整個主要活動的範疇,如採購管理(Procurement)、科技開發(Technology Development)、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財務會計管理 (Financial Management)、企業的基礎設施(Enterprise Infrastructure)等。 策略推力模型(Strategic Thrust Model) 五個策略攻擊的領域: ?差異化(Differentiation)-企業選擇一種或數種對顧客有價值的需求,以 自身優勢的能力,單獨滿足這些需求,讓其他對手在顧客認知上產生差異。 ?成本(Cost)-提供相當利益給顧客,但價格較低,競爭優勢以降低成本為 主要手段。 ?創新(Innovation)-開發新產品、服務或創新作業流程。 ?成長(Growth)-利用營業額、規模、市場、產品範圍的擴大與提升來創造 及維持其優勢。 ?聯盟(Alliance)-企業雙方(或多方)為達成策略目標而組成的長期、正 式的夥伴關係。 策略選擇產生器模型(Strategic Option Generator Model; SOG) 由策略推力模型衍生,分為四個維度: ?策略目標-供應商、顧客、競爭對手。 ?策略推力-差異化、成本、創新、成長、聯盟。 ?使用型態-攻擊、防禦。

1001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张岩贵陈晓燕 发布时间:2010-01-11 《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摘要:本文论述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作者对全球价值链理论中两个类型的全球商品链进行了补充,将两类商品链扩大为三个类型的商品链。这一结论有助于我国制定更细致更符合产业实际的外资政策。论文指出,在三角生产关系条件下,以投资自由化政策放任NICs对我国进行FDI是不正确的。论文指出发展中大国进行重要产业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合理性,并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借鉴,认为我国仍需跨越传统的产业思维以便今后全面和真正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论文还把前人的“6+1”修正为“7+1”。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理论,中国制造,三角生产关系 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理论可以说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特殊的产业理论。说它特殊,是因为这是一种关于跨国公司组织国际生产和分工的理论,它至今还没有整体地进入学者们心目中的当代跨国公司新理论中,也尚未进入传统的产业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中。然而,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理论对于发展中东道国却蕴含着头等重要的企业战略意义和国家产业政策意义。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制造的关系作一番陈述。 一、有关全球价值链的既有主要理论 1.波特和科古特的价值链概念 价值链概念最早见波特(Michael K.Porter)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一书,价值链指的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生产最终交易的产品(或服务)所经历的增加价值的、相互连接的诸环节,包含商品(或服务)在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从原料到最终消费品的一切环节(阶段)。诚然,波特也没有说这个价值链只

信息价值链模型

信息价值链模型 信息价值链模型(Information Value Chain Model) [编辑] 信息价值链模型概述 价值链(Value Chain)概念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最先 提出。企业价值链由企业运行的各有机构成部分如资金、物流等各自形成的小链交织而成的。其中,企业的信息流动一收集、记录、传递、汇总、报告一即形成了一条信息价值链(Information Value Chain),这个链条上各环节信息传递的快捷流畅则是实现企业整个价值链管理的有力保证。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化革命的到采,信息资源数量增长的无限性和人的吸纳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信息分布和流向的不确定性与用户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信息流动的广度和深度与人为障碍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使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候,以合适的方式传递给合适的人,成为信息价值实现的关键。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企业基本价值链模型,综合 信息增值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构造企业信息价值链模型图如下图。 [编辑] 信息价值链模型与实物价值链

企业传统实物价值链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但对企业信息价值链的研究和认识并不充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表面现象来分析二者的不同。 (1)追求目标不同 实物价值链通过对原材料的加工实现产品的增值。在这一过程中,产生过程中注入的知识、技术、工艺、客户需求越多,品牌越著名,产品的附加值就越高。企业的目标是要不断创造新的产品,并在产品中注入尽可能多的科技成分,以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附加值的目的。信息价值链是通过对庞大的、分散的、孤立的、无序的信息进行系统的采集、加工和组织,方便用户的查询、检索和获取,使信息资源成为有序、系统、全面和集成的资源,并根据不同用户群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从文摘、索引、书目等二次文献到全文数据库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尽管这些检索工具的载体和检索技术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目标并没有根本的变化。 (2)规模大小不同 我们可以从微观角度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并发现其基本构成,如从企业内部环节与企业外部环节就可以分析其产品的增值过程,管理起来相对简单。但信息的增值过程是由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机构来做的,而不象企业那样集合在一个供需链上来完成。因此,必须从宏观层次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协调。以二次文献和数据库产品为例,目前世界上数万种数据库产品是由数万家机构开发完成的,信息的生产者和信息加工者之间不一定有直接联系,这就使宏观层面的信息价值链非常松散。同时信息价值链作为信息资源增值的主要手段,其形成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化工程,需要高度的协调和管理,需要政府的介入并发挥协调作用。 (3)环节划分不同 信息价值链的单元很难用部门和职能来明确细分,它们的差异是隐含的,并容易混淆。信息价值链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户需求在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以往,人们对信息增值链的认识是相当模糊的,认为数据、信息和知识是同一个东西,其价值含量是一样的。但在生活实践中,信息价值链上的分工与协作已经很明确,并有进一步细分的趋势。 [编辑] 信息价值链与知识价值链 信息价值链与知识价值链的区别在于:信息价值链以信息服务为目的,认为技术系统是指导组织活动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而人只是相关的被动“处理机”,其作用是保证正确执行信息库中得到的“最佳方案”,信息价值链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价值;而知识价值链以创新为目标,认为人力系统才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只有人们不断地认识和评估技术系统提供的信息,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制定的目标。知识价值链以知识为中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 价值链研究从实物到信息到知识的不断变化与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高新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不断变化和日益苛刻的需求使信息和具有竞争能力的核心知识成为企业致胜的关键。因此,研究信息、知识价值链,提高研发和物流能力,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课题之一。

全球价值链与跨国公司战略管理

全球价值链与跨国公司战略管理 摘要:跨国公司的2l世纪经营战略是面对世界市场竞争态势,以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来获得最佳利益的战略。为了实现跨国经营战略,公司从重大经营决策、资源配置决策两方面进行调控,并在组织结构形式、内部管理体制上进行变革,采取多样化的管理体制来适应新世纪的市场挑战,以占领最大的市场份额。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是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的总体性管理,它要依据公司的长期全球目标与规划进行,要解决如何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确定经营领域、处理市场竞争互动关系、搞好公司内部配套管理等问题。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变彼此间的相互迎合,促使国际分工合作趋向深化。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和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出发,作简要分析。 关键字:全球价值链跨国公司战略管理产业整合 一.背景分析 跨国公司战略是指公司面对激烈变化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而战略管理则是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的总体管理,是公司制定和实施战略的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动。其核心问题是使公司自身条件与环境相适应,通过对实施战略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控制,以确保公司自身目标的有效实现。 面向21世纪的跨国公司战略管理,既是一项总体性谋划,又是一种新型计划管理过程。据美国学者西蒙斯·罗伯克(Syoions·Norbert)等人的看法,就是在“做出重大业务决策时,据以考虑全球性的机遇,抉择以及展望公司未来的整体效果的计划。”也就是说,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与公司的长期、全局性计划两者密不可分。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迫于竞争压力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到八十年代达到高峰。伴随着分工深化,产品的价值创造体系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垂直分离和整合。产品价值创造体系的再构导致其各个价值环节重组到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空间,逐渐形成了全球价值链。 二.跨国公司管理战略 在一般情况下,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过程可分解成7个步骤,即企业使命、目的和目标、战略态势分析、战略方案制定、战略的选择与评估、战略计划实施、战略调整与控制在经济活动中,组织的存在经常是为了要在一个较大环境中完成某些事情,其特定目标或使命开始时都比较清晰,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也许会随着组织的成长、新产品的增加以及新市场的开拓,使得使命变得模糊不清。因此明确企业使命是进行战略管理的第一步。 至于公司长期战略的拟定,则以公司总体目标前提。现代跨国公司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公司的基本经营哲学,它表明公司性质、指导原则以及公司高层决策者的理念。包括对盈利、履行职能以及公司发展基本方向的看法。第二个层次是公司基本任务,它表明跨国公司经营的范围、性质与总目标。第三个层次是公司综合目标和具体目标,综合目标是在基本经营哲学指导下,公司在计划期内所欲达到的目标,例如加强全球性经营活动,进入新兴的尖端技术领域,为利用当地经营人员来管理国外子公司等。具体目标包括利润指标、投资收益、销售份额、市场占有率、股份红利、质量控制、降低成本、产品研究、人事安排、公共关系、环境保护等等。另外,除了公司本身的目标外,还需要兼顾与公司利益相关的目标,如客户、职工、供应商、东道国利益等方面的目标。 三.全球价值链分工 通常来说,产品价值链包括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和运输等环节,而生产环节又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加工程度的日益提高,价值链增值环节逐渐增加,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市场的不断延伸,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完全依靠企业内部生产协调的成本逐渐增加,甚至超过市场交易成本,价值链整体运作的效率明显降低。在

知识价值链模型

知识价值链模型概述 知识价值链模型是一个整合模型,主要以彼得·杜拉克提出的知识工作者与下一个社会、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日本的野中郁次郎的知识螺旋、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及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戴维·诺顿的平衡计分卡与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迦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慧理论所推演而成。知识价值链模型主要包含三部分:知识输入端(Input knowledge)、知识活动端(Knowledge activities)与价值输出端(Output values) (图1)。在知识输入端的设计,是以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与Drucker提出的知识工作者与下一个社会为基础;知识活动端主要是根据Porter的价值链与Nonaka的知识螺旋推演而得;价值(目标)输出端,则整合了罗伯特·卡普兰及戴维·诺顿的平衡计分卡与迦德纳的多元智慧理论。以下将分别以知识输入端、知识活动面与知识输出端三个角度来说明知识价值链模型观念的推演过程。 [编辑]

知识价值链模型的构成要素 1.知识输入端(Input knowledge) 根据彼得·杜拉克(2002)在《下一个社会》指出,知识工作者将支配未来公司的竞争力。未来社会的信息与知识将很轻易可以透过信息基础建设(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的三个重要管道获得,即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络(Intranet)、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网络(Extranet)和因特网所形成的企业对外网络 (Internet)。由这些管道获得的知识将汇集至企业信息入口(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 EIP)网站。若再整合其它并非直接来自EIP管道的各种内隐知识(Tacit knowledge)与外显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后,企业的知识将以广泛而多元的方式进入企业,并收敛至单一窗口而输入至企业组织的各式知识活动中(图2)。 2.知识活动面

价值链与产业链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以c为例

价值链与产业链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地研究——以 为例旅游管理 价值链与产业链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地研究——以为例 张正兵 文化与旅游产业存在着天然地耦合性与相关性,以文化提升旅游品味,旅游彰显文化底蕴,但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脱节”问题.通过分析当前苏州市姑苏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地现状,从价值链和产业链地角度剖析两者地路径,最终提出发展两者融合地建议,为苏州姑苏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提供建设性地帮助. 一、研究背景 苏州作为中国著名地历史文化名城,以“小桥流水人家”地生活方式与苏州园林地典雅闻名于世.近年来,苏州市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地发展,通过进行三区合一,成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文化名城保护区来保护老城区地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打造苏州地文化旅游高地,推进苏州经济发展地新常态. 二、文献综述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与经济而言地,是指人类一切地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地总称,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地概念.由此引生出来地文化产业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地产业活动,包括一切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地文化需要作为目标,以文化意义本身地创作与销售等一切商业活动. 因为研究地角度不同,对于文化旅游地定义千差万别.但在研究地过程中应明确认识到,文化旅游不是一种产品,也区别于旅游文化地概念.在文化旅游中,文化应该是关键,旅游是形式,它应该运用经营者创造地文化来作为消费地内容,

使得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旅游地体验.在当前地发展过程中,只谈两者地融合已不再是重点,应该探究两者如何进行相互促进地手段,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真正发挥文化提升旅游地品味,旅游彰显文化底蕴地作用. 三、价值链、产业链角度下苏州姑苏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地路径探究 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地路径选择上,很多学者指出了多样化地措施,也从各个角度阐明了各自地方法,这里主要先从价值链地角度分析.文化旅游产业地融合实质上是打破原先文化产业价值链和旅游产业价值链“两张皮”地格局,然后进行新地重组和整合,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自身地价值增值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地耦合性和关联性,延伸原有地价值链,囊括原有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地价值增值环节. 具体地对于姑苏区来说,一方面,发挥旅游和文化资源,在传统地旅游资源上,发挥苏州吴地文化地特色,将苏式文化中地精致、小桥流水是生活方式、昆曲、苏绣等文化融入到旅游中,如留园近期推出地“留园寻梦”活动,通过艺术表演、手工艺展示、场景布置和演员互动等元素,让游客穿越历史,体验古人地慢生活情调与吴文化风韵场景.凸显出古韵风情,园林之意,使得传统地旅游景点焕发出新地活力.就目前苏州地文化旅游融合来说,由于产业发展自身地规律和特点,以及当前地大环境,文化与旅游产业地融合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或者说是业态上地复合,没有真正达到成熟阶段,文化与旅游融合带来新地增长极或增长点效果有待进一步挖掘,也是今后研究地重点. 通过价值链和产业地分析,得出了对苏州姑苏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地路径探索,主要是发展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开创新地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发挥聚合效应. 四、对苏州姑苏区发展旅游经济地思考

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的综述

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的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全球价值创造体系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产品价值的增值过程被分割成片,传统的企业内部产品价值链突破了企业和国家 的界限,转变为全球分配与转移,形成了全球价值链。本文对已有文献大致梳理,揭示当前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问题。 一引言 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全球价值链理论是伴随着全球产业转移、产品内分工、外包等一系列国际产业新形势而产生, 该理论诞生于上世纪年代,经历了不到二十年的发展。全球价值链理论结合了当前的产业发展 形势,技术进步和知识传播手段的改进等,使得产品更新周期缩短,竞争日趋激烈。现代企业的 竞争己经超越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价值链和价值链之间的竞争。 国内外学者对于价值链地位测量采用不同方法,这些方法出发的角度不同,所采取的基本假 设也是千差万别,对于实际问题的研究会产生不少影响,明确全球价值链及其地位测算和影 响因素对于国际贸易中的竞争有着积极意义。 二价值链理论的文献 1. 国外相关研究: 最早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的是波特教授,他在1985年所著的《竞争优势》中提出, 企业活动分为生产、运输等基础性活动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支持性活动,这些活动 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创造价值形成价值链,价值链对形成公司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Kogut(1985)基于波特教授提出价值链概念的基础上,认为在国际大环境中,价值链上 的不同活动可料由不同国家来承担,每个国家可承担其要素禀赋具有相对优势的部分,如劳 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可承担对劳动程度要求较高的产品或某道工序的生产活动。 Gereffi(1999)为代表的学者发展了新的理论——全球商品链理论。他将商品链的驱动力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规模、研发优势的生产者驱动为,这类企业对技术要求较高;另一类 是具有良好分销渠道、品牌效应的消费者驱动力,这类企业对人为劳动要求较高。不同驱动 力的价值链对应着不同的竞争优势。 Ponte、Sturgeon(2014)提出了模块理论发展过程,包括公司内部关系和更宽泛的制度性、规范性、社会性的过程,使得全球价值链治理拥有了更为全面、综合的理论。尽管上述 两位学者的研究改进了对公司内部权力动态和价值链治理的理解,但仍局限在"生产者"的 角度。 而Coe(2014)则将学术界对于概念和实证研究的关注点从制造业转移到了物流业,此 时物流业不仅被视为不同产业价值创造环节的重要联系,也被视为服务业的一部分作为研究 对象,其本身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分布网络。Coe对全球价值链理论中"生产"的概念的延 伸强调了全球价值链中中间环节的重要性。 2. 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学者注意到中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同时,需要构建自身的价值链。刘志彪(2007)首次提出国家价值链的概念即构建本土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国内价值链,通过培养本土巨型公司,立足于本国市场兼顾国外市场。 王子先(2014)则指出,中国需要有自己的全球价值链网络,实现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 值链的高效对接。贾根良(2012)研究认为构建NVC的关键在于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设,不但要扩大内需还要"走出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帮助价值链的销售环节的价 值提升。 三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的文献 1. 国外相关研究: Hummels(2001)提出"垂直专业化指数"这一指标,通过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对全球价值链 地位进行测度,国际学术界称之为HIY分析法。该方法认为垂直专业化就是嵌入在出口产品 中的进口投入品的价值,具体来说,就是将垂直专业化水平指标VSS表示为用行业出口中的

浅论全球价值链

浅论全球价值链 一、全球价值链的概念 价值链理论起源于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1985)对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的分析。波特认为,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由基本活动(包括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和支持性活动(包括筹供、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两部分完成,由此构成公司的价值链[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Jefferey F. Rayport 和John J.Sviokla(1995)提出了开发虚拟价值链的观点,认为企业都在由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参与竞争,引入了电子商务这一新的价值增长点。全球化进程又推动了全球价值链(GVC, global value chains)理论的产生,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 1. 价值链 价值链,指的是将一项产品或服务从提出概念与设计,经过不同阶段的加工,制成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指导消费者使用后的最终处置的整个过程(图1)。可以看出,生产环节只是所有价值增值环节中的一环,每一环节中又包含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比如,生产环节就涉及原材料的加工、内部物流控制以及成品包装等活动。虽然,价值链常常被视为是价值从上游到下游单向的依次递增的过程,其实,链内的各环节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关于价值链的定义没有统一之前,在不同文献中有关的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和混乱。波特最早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并对供应过程、原材料加工、市场营销和产品服务等基本活动,以及为完成公司任务所需要的辅助活动(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技术开发等)进行了区分。实际上,波特所指的价值链针对的是垂直一体化的公司将所有经营活动囊括于一身。随着国际外包业务的开展[2],波特在此基础上突破公司的界限,将视角扩展到不同公司之间的经济交往,提出了价值体系这一概念,与现在统一起来的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基本相同。 图1 一个简单价值链的四个环节

对我国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的浅析-123

对我国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的浅析[摘要]提高我国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将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价值链管理一般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模式 一、弓丨言 价值链i理是一种战略管理方法,强调协调价值链上诸多联系。这些联系超越了传统的客户一供应商联系,发展到包括分享计划、库存、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系统,甚至公司文化。价值链管理的本质是提高整个价值链的行为,通过一种系统的标准化方法,来检查每一个环节,看整个价值链的速度、确定性及成本效益是如何得到最大的提高。价值链是一种战略决策方法,最初是用于企业竟争优势的研究,着眼点是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目标是企业如何从价值链各个环节寻找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源,从而达到成本、产品歧异化或目标集聚的竞争战略。 而作为我国新兴的体育产业也面临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和实现良性循环问题;而其中提高组织管理的现代化理念和水平至关重要,这对逐渐增多的从事体育产业的企业尤显重要,通过提高经营运作和管理水平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使体育企业兴旺发达,同样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在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的同时向社会提供更多的选择,向人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体育产品。 二、我国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1.我国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的作用。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现代管理和价值链的理念对我国体育产业进行价值分析,提出运营管理模式,对功能和成本进行研究、评价。通过产品的有效细化、消费者群重新组合,提供增值服务和对外咨询服务资源等,建立良性发展的盈利机制。首先,定义体育产业组织价值链(价值系统),分析其功能系统,且分配成本、收入和资产给每一项价值活动。其次是诊断每一成本动因,以评价 和管理每一价值活动。最后是通过控制成本动因或重建价值链,发展可持续竞争优势。(2)形成以运动竞赛表演业、娱乐健身业为主营业务的上中下游紧密结 合的体育产业价值链条,推进体育产业一体化运作。做大体育产业基础应以产业发展的逻辑和价值增值的需要为目标。在产业发展尚未成熟到实现规模化价值链链接程度时,要避免人为地按照长官意志或行政命令将产业资源整合在一起。(3)分析体育产业价值链,健全体育产业的组织,转变体育企业的运作机制, 培育强大的体育企业集团。引导体育企业以国际竞争为背景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和经营战略,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按照现代经营模式改造企业业务或作业流程和组织结构,推动业务创新。(4)从提高我国体育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