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

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单向性能指标有哪些?积分指标有哪些?各有何特点?1.单项性能指标:

衰减率超调量稳态误差调节时间

2.各种积分指标:

IE(误差积分)优点:简单,也称为线性积分准则;局限;不能抑制响应等幅波动。

IAE(绝对误差积分)特点:抑制响应等幅波动。

ISE(平方误差积分)优点:抑制响应等幅波动和大误差;局限:不能反映微小误差对系统的影响。

ITAE(时间与绝对误差乘积积分)优点:着重惩罚过度时间过长。

3.单项指标用若干特征参数评价系统优劣;积分指标用误差积分综合评价系统优劣。

对象的动态特性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对象的动态特性?

1.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是指被控对象的输入发生变化时,其输出(被调量)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2.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都是依据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和动态特性进行的,特别是调节器

参数的整定也是根据对象的动态特性进行的。

被控对象动态特性的特点?

不振荡有迟延被控对象本身是稳定的或中性稳定被控对象往往具有非线性

调节器动作规律是什么?

调节输出信号随偏差信号变化的规律。

P I D控制规律各有何特点?

1.P调节特点:调节作用及时,Kc增大时,调节作用大,调节作用强。

2.I调节特点:调节作用不及时,是滞后调节。积分调节使系统稳定性变差。Ti变小时,

调节作用增强,能实现无差调节。调节阀开度与当时的被调量的数值没有直接关系。

3.D调节特点:根据偏差的变化速度来产生控制信号,偏差不变则没有控制输出,是超前

调节。

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分别增加:积分作用和微分作用,

1.有何影响?

2.为得到相同系统稳定性应如何调节比例带?

1.I作用:稳定性变差,最大动态偏差变大,消除残差。D作用:稳定性变好,最大动态

偏差减小,不能消除残差。

2.I作用:因为积分调节使系统稳定性变差,故可适当增大比例带,减弱比例调节作用。

D作用:因为分微调节使系统稳定性变好,故可适当减小比例带,增强比例调节作用。

比例微分控制的残差为何比纯比例控制系统的小?

微分调节作用总是试图抑制被调量振荡,它有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作用。适度的引入微分调节,在保持衰减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减小比例带,因此可以减小残差。

微分动作规律对客服被控对象的纯迟延和容积迟延有何效果?

1.纯迟延对象:在延迟时间段由于对象不发生变化,故微分作用在此阶段不起作用。此

段时间过后对象的变化速率一定,故微分作用起作用,且强度保持不变。

2.容积迟延对象:对象从一开始便一直变化,且变化速率不定,顾此阶段内微分作用存

在且随时间变化。最后对象不再变化时,微分作用消失,不再起作用。

为什么要对控制系统进行整定?整定的实质是什么?

简单控制系统是由广义对象和控制器构成的,其控制品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与此相比其他都是次要的。当系统安装好以后,系统能否在最佳状态下工作,则主要取决于控制器各参数的设置是否得当。实质:就是通过调整控制器的这些参数使其特性与被控对象特性相匹配,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正确选择系统整定的最佳性能指标有神什么意义?目前常用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其意义是能够综合反映系统控制质量,而且便于分析和计算,常用的性能指标有:衰减率最大动态偏差调节时间或振荡周期。

动态特性参数法稳定边界法衰减曲线法是怎样确定控制器参数的?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

动态特性参数法:根据传递函数给出的k t ?求出?再查表z-n 整定公式或科恩库恩求出调节器参数。

稳定边界法:在纯比例控制下调节比例带,出现等幅振荡时记下dcr和Tcr查表算出调节器参数。

衰减曲线法:在纯比例控制下,调节比例带,当系统出现衰减振荡时记下ds和Ts或Tr 查表算出各调节器参数。

动态特性参数法适用于k t ?已知的对象,稳定边界法适用于临界稳定时振幅不大,周期较长的系统,衰减曲线法适用于对扰动频繁而过程又较快的系统。

根据串级系统的特点,试分析串级控制系统的应用场合,即分析在生产过程具有什么特点时,采用串级控制系统最能发挥它的作用?

特点:有效克服二次扰动,改善对象的动态特性,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如果系统中主副回路的工作周期十分接近,例如分别为3min和2min,也就是说正好运行在共振区内,应采取什么措施来避免系统的共振,这种措施对控制系统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将外回路的周期Td1调成内回路周期的3-10倍,即Td1=(3-10)Td2,可避免系统的共振。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各有什么特点?

前馈控制:优点:使可测扰动对系统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对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响。缺点:对不可测扰动或不明扰动无法消除影响;控制器和对象参数变化影响系统的准确性。

反馈控制:优点:任何扰动对系统的影响均可消除;系统准确性高。缺点:有偏差才控制;不能事先规定调节器的输出。

为什么采用前馈—反馈复合系统能较大改善系统的控制品质?

因为使用前馈—反馈复合系统既能使可测扰动对系统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又能消除不可测扰动或不明扰动对系统的影响,还能事先规定调节器的输出,是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均达到较为满意的控制效果。

为什么带有大迟延的过程是难控的过程?

因为这些过程中,由于纯迟延的存在,使得被调量不能及时的反映系统所承受的扰动。即使测量信号到达调节器,调节机关接受调节信号后立即动作,也需要经过纯迟延时间以后,才波及被调量,使之受到控制。因此,这样的过程必然会产生较明显的超调量和较长的调节时间。

什么是史密斯补偿器?为什么又称它为预估器?

1.史密斯补偿器是由一个与对象出去纯迟延环节后的传递函数Kp*gp(s)相同的环节和

一个迟延时间等于x的纯迟延环节组成的。

2.成为预估器是因为它是预先估计出过程在基本扰动下的动态特性,然后由预估器进行

补偿,力图使被迟延了?的被调量超前反馈到调节器,使调节器提前动作,从而明显的减小超调量和加速调节过程。

第一篇简单控制第一章生产过程动态特性

(1)确定-τs Ke G(s)=Ts +1

参数K T τ的作图法Y ∞T τY t

?t 1/2处为扰动起点;

?在s 型响应曲线找拐点,并作切线;

?记交点a 、b 和c

b ?起点到a 的距离为τ;

?a 点到c 点的距离为T ;

c

?0y K =Δμ

(2)确定-τs

Ke G(s)=Ts +1

参数的两点法Y ∞

Y

t ()∞*y(t)y t =y()

?将响应曲线标幺1

Y*t t 1t 2

0.630.39()?????≥ ?????*0t <τy t =t -τ1-exp -t τT ?取y*(t 1)=0.39,取y*(t 2)=0.63,记t 1和t 2

2112

T =2(t -t )

τ=2t -t ?取34t =0.8T +τt =2T +τ验证34y *(t )=0.55

y *(t )=0.87 第一篇简单控制第一章生产过程动态特性

(3)确定>-τs

1212

Ke G(s)=T T (T s +1)(T s +1),参数的两点方法

1

Y*

t Y*′τt 2

t 1?将响应曲线标幺并去掉纯迟延的到y*(t)

Y ∞t Y ?取y*(t 1)=0.4,取y*(t 2)=0.8,记t 1和t 2

若0.32

=??= ???12121211221T +T (t +t )2.16

T T t 1.74-0.55(T +T )t 若t 1/t 2>0.46 ,则为高阶对象

见表1-1(p.28)

第一篇简单控制系统第三章简单控制系统的整定

齐勒格-尼科尔斯整定公式比较粗糙,经过不断改进,广为流传的是科恩-库恩公式(自衡对象ψ=0.75)

服务过程控制程序(含记录)

服务过程控制程序 (依据GB/T19001-2016 idt ISO9001:2015标准编制) 1.0目的 识别并确定用户对技术服务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技术服务。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交付产品的开通、维修、改造和现场保障,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返厂设备(备件)维修、管理,备件及配件供应等技术服务,收集和分析产品使用和服务中的信息。 3.0术语 批量:单机产品生产了10台以上,系统产品生产2套以上。 4.0职责 各部门的职责见表1。 表1

5.0程序要求 5.1与用户沟通 5.1.1沟通的基本要求 遵循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客户服务中心和各单位相关人员负责产品交付后与用户的沟通,接受处理用户的意见抱怨、投诉,解答用户提出的各种疑问。在满足用户技术服务的需求和期望的同时,及时把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传递给公司相关部门。 5.1.2沟通的途径与方法 5.1.2.1客户服务中心按“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用户产品与服务等信息。 5.1.2.2客户服务中心和相关单位按“服务电话记录”、“服务传真记录”和“服务收件记录”、“服务发件记录”,并负责将用户需求、处理意见和处理结果记录在案。上述记录每年汇编成册,由客户服务中心负责保存,保存期为5年。5.1.2.3客户服务中心和各单位通过电话、传真等通信工具和其它渠道保持与用户的沟通和联系,定期组织对用户进行走访和调查等活动,主动与用户进行沟通。 5.2对服务人员的要求

5.2.1基本条件 a)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熟悉本公司产品的原理、使用和掌握维修技术; b)具备良好的从业心态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工作吃苦耐劳,待人热情有礼; c)经过服务规范、产品技术等相关业务培训。 5.2.2其他要求 5.2.2.1参与服务的各类人员应认真履行质量职责,严格遵守《客户服务人员服务规范》等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与法规。 5.2.2.2参与服务的各类人员在服务过程中要注重产品质量信息、用户使用信息和需求信息的收集,发现影响较大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和反馈。 5.3技术服务流程 技术服务流程见图1。 5.4技术服务计划 5.4.1客户服务中心在每年四月份前,根据公司对服务过程的目标要求和产品订货(交付)信息及用户需求,组织拟制本年度“技术服务计划”,对全年的技术服务工作做总体安排。“技术服务计划”经客户服务中心领导审核,上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结合用户临时服务需求组织实施。 5.4.2“技术服务计划”应包括服务目标方针、举措和用户培训计划、用户走访计划以及培训教材编写计划及维修件预投计划等内容。 5.5技术服务实施 5.5.1技术服务的时机、方式、内容、要求 技术服务的时机、方式、内容、要求具体见表1。 5.5.2客户服务中心应保持工作日内服务热线电话(传真)、手机畅通和值班手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91354

1.目的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以满足客户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 3.定义 无 4. 职责 4.1供销部 4.1.1负责根据合同要求,及发货需要,制定销售计划。 4.1.2 负责生产过程中所需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采购。 4.2生产部 4.1.1 生产部经理负责确保本程序的有效实施和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4.1.2负责按生产任务书组织实施生产,完成生产任务。 4.1.3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关键控制点及控制参数进行管理控制。 4.1.4车间班主任、班组长及相关人员共同对本程序在本班组各工序的正确有效运行负责。 4.1.5负责组织生产设施维修管理。 4.1.6负责对符合产品生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4.3质检部 4.3.1负责对生产的产品实施验证、生产过程中关键点、操作方法及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安全作业等进行监督检查检验。确保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相应工艺及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4.3.2 质检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及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反馈、纠正和追踪,并负责产品品质的确认。 4.3.3 产品质量技术员负责生产工艺文件的编制与生产工艺的改良。 5. 程序 5.1 生产策划和准备 5.1.1 食品加工工艺策划和准备 5.1.1.1 按照新产品开发的设计输出文件编制每类食品的加工工艺文件,包括: 1)食品工艺流程及描述,由质检部负责编制; 2)产品包装明细表,由质检部负责编制; 3)原料辅料和食品直接接触材料特性由质检部负责组织编制; 4)作业指导书(包括设备、过程、卫生等),由生产部、质检部、技术员负责编制; 5)根据公司生产产品类别制订的《HACCP计划书》 6)其它合适文件,由相关部门负责编制。工艺文件编制完成经审批后交办公室统一控制发放。 5.1.1.2 每天生产前,技术员落实工艺技术准备工作,确认生产过程中相应的工艺文件是否完全具备并且满足要求。 5.1.1.3 每天生产前,生产设备管理员确认生产所需要的设备设施是否完全具备并且满足要求。 5.1.2 质量控制准备 5.1.2.1 当值质检员负责确认食品质量检验规范齐备和检测仪器设备运行正常。 5.1.3 物料准备:生产部应根据供销部门签订的合同发货要求及生产物资库存情况,制定出产品“生产计划表”的生产经理批准,并下发到各生产车间实施,由生产车间主任按照已批准的“生产计划表”,开出“领料出单”到仓库领料,并发放至生产部收料区。当所需物资不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记录(参考范例)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记录文件目录
被评价单位名称
项目名称
项目评价类别 □预评价 □安全评价 □验收评价 □现状评价 □专项评价
报告编号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记录文件目录
序号
文件名称
数量(页数)
备注
1
风险分析和审核意见记录
包含附图
2
安全评价技术服务合同
3
组建评价项目组及项目组长任命记录
4
安全评价实施计划记录
5
安全评价技术文件资料收集记录
6
关于提请提供安全评价所需资料的函
7
关于催请提供安全评价所需资料的函
8 《关于催请提供安全评价所需资料的函》回执
9
安全评价现场沟通记录
10
安全评价现场检查记录
包含现场照片
11
安全评价不符合项复查记录
整改前后照片
12
安全评价报告审核流程控制记录
13
安全评价报告内部审核记录
14
安全评价报告技术专家审核记录
15
安全评价报告技术负责人审核记录
16
过程控制负责人审核记录
17
安全评价报告交付客户记录
18
被评价单位意见调查反馈表
19
安全评价机构安全评价工作业绩表
20
安全评价报告归档目录
1

风险分析及审核意见记录
风险分析内容
分析结果
评价范围
是否涉密项目
□是(密级
)□否
投资规模
地理位置
周边环境(附图)
项目基本概况
政府批文和许可 行业类别
主要产品和原料
本机构 安全评价能力
项目的经济性 项目的可行性 风险分析日期
行业风险特征
被评价单位的 安全管理状况
被评价单位 对评价时间要求
被评价单位 资信和付款能力
□合理 □较好
□不合理 □一般
资质业务范围符合性 □符合 □不符合
现有评价师专业能力 是否满足项目需要 是否需要聘请 相关专业技术专家
□是 □是
□否 □否
评价服务费是否合理 □合理 □不合理
本公司承担此项目 是否可行
□可行
□不可行
年月日
相关部门负责 人审核意见(是 否签订合同)
业务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过程控制负责人
□签订 □签订 □签订
□不签订 □不签订 □不签订
分析人签名
签字人
签字人 签字人 签字人 签字人 签字人 签字人
机构负责人 审批意见
□签订合同
审批人签名:
2
□不签订合同 审批日期: 年 月 日
批注 [cd1]: 分析人与程序文 件规定的人员一致,不遗漏; 分析人核实填写分析内容并 签名确认。
批注 [cd2]: 签名必须由本人 亲笔完成!后同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目次

目次 (1)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3)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职责与权限 (3) 4 工作程序 (3)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3)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3)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3) 4.4 产品生产关键过程的控制 (4) 4.5 标识 (4) 4.6 不合格品控制 (4) 4.7 记录控制 (4) 4.8 更改控制 (5) 4.9 防护控制 (5) 5 记录 (5)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按Q/XX QF01-2018《质量手册》7.5.6关键过程要求规定,识别关键过程,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程序文件。实施和保持本程序,确保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关键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所有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关键过程的识别与控制。 3 职责与权限 3.1技术中心是关键控制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对生产产品关键过程进行识别、控制,负 责: a)编制机械加工关键过程明细表; b)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c)对关键工序工艺文件进行工艺评审; d)对关键工序在加工时进行技术跟踪,对首件进行工艺、工装验证。 3.2生产制造中心负责:在关键工序首件加工时,通知工艺人员进行工序验证,并参与验 证工作。 3.3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编制检验规程,对关键过程实施严格的监控 和检验。按评审后的工艺文件、相关标准、产品图纸组织生产,进行过程控制。 4 工作程序 4.1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4.2关键过程的确定 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序,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和加工难度大、质量部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工序; 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关键过程,并在相应的设计文件上做标识。 4.3关键过程的评审 4.3.1对关键过程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必须严格审查,在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中应作为 重点内容。关键过程的评审,不必单独安排,可结合其他质量评审实施: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关于过程控制的论文

过程控制系统论文关于过程控制的论文 高炉TRT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TRT为高炉煤气余压能量回收透平发电装置的简称,它是把高炉出口煤气中所蕴含的压力能和热能,通过透平膨胀机作功,驱动发电机发电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从而达到节能、降噪、环保的目的,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目前现代国际、国内钢铁企业公的节能环保装置。TRT机组运行的关键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影响高炉的炉顶压力。 关键词:PLC;可靠性;PID;自动控制 1 概述 TRT为高炉煤气余压能量回收透平发电装置的简称,它是把高炉出口煤气中所蕴含的压力能和热能,通过透平膨胀机作功,驱动发电机发电的一种能量回收装置。从而达到节能、降噪、环保的目的,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目前现代国际、国内钢铁企业公认的节能环保装置。 2 高炉TRT过程控制系统工艺简介 目前,作为我国高炉节能、降噪、环保的能量回收装置TRT,不可避免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紧急停机现象。特别是目前高炉普遍的塌料现象,如果对于系统的过程控制方案采取不当,将会导致高炉炉顶压力迅间增大,以至“憋压”。当压力超上限,就迫使TRT紧急跳车,使机组及时的退出静叶对高炉顶压的自动调节。当快切阀门关闭以后,调节高炉顶压的控制权就交给两个液压伺服控制的旁通阀(快开阀)。在国内TRT的发展历史上,由于所选择的控制系统方案不当而导致了多次事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将透平止推瓦损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炉顶压力的迅间增大,给高炉造成了极大的危险和危害,以至被迫停炉,影响了生产。 3 关键技术 通过参照TRT工艺的要求,对机组紧急停机时的高炉顶压调节采取了前馈-反馈(FFC-FBC)控制方案。该控制方案综合了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优点,将反馈控制不易克服的干扰(高炉煤气流量)进行前馈控制,快速打开旁通阀,使高炉煤气形成畅通。但是由于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尽管可以消除这一不安全因素,但不能完全保证顶压稳定,如果顶压波动较大,势必影响高炉生产,因此就对该过程采取了前馈-反馈控制(也称为复合控制)。机组发电运行阶段,高炉顶压的控制权交给了透平静叶,具有一定的干扰。如果不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案,则也将影响高炉炉顶压力。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我们对这一过程采取了串级控制通过静叶来调节高炉顶压,目前,在国内很多公司TRT控制设备通常在TRT自动投入的时候,通常采取顶压功率复合控制,他们把功率PID调节器输出与顶压PID调节器输出的最小值作为顶压功率复合调节的输出。这种控制方案的实施在抗干扰能力方面稍逊于串级控制思想方案的调节。因为一般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高炉煤气发生量随时变化,除此之外,煤气的温度及透平入口的压力也时刻在发生变化,这将会造成静叶的开度时刻的改变,这就是调节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因素。为此要克服对高炉顶压调节的干扰,采取串级控制回路调节是山东莱钢银前1000m3高炉TRT系统控制的一大亮点。这种调节方案的实施稳定的调节高炉的炉顶压力,设备运行稳定,也给操作人员带来了便利。从高炉TRT串级调节系统方框途中可以看出,该系统有两个环路,一个内环(副环)和一个外环(主环)。PID调节器是主调节器,伺服控制器是副调节器。主被控变量为高炉炉顶压力,透平静叶的开度为副变量。主控制器的输出是副控制器的给定,而副控制器的输出直接送到电液伺服阀。在该串级控制系统中,主环是一个定值控制系统,而副回路是一个随动系统。对于本系统采取串级控制思路有如下好处:首先,从TRT系统的串级调节方框图上可以看出,由于副回路的存在,改善了对象(高炉炉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Q/JY-TSCX-027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了规范关键过程,对关键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控制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过程的识别、确定、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适用于公司军工产品关键过程的控制,其它产品可参考执行。 3 术语、定义 3.1 关键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2 重要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3 关键件:含有关键特性的单元件; 3.4 重要件:不含关键特性,但含有重要特性的单元件; 3.5 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关键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过程等。 4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 4.1 《GJB 190特性分类》 4.2 《材料代用规定》 4.3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5 职责 5.1 技术中心 5.1.1 负责识别和标识关键过程,组织编制关键过程工艺文件,组织对关键过程进行“三定”工作(即定工序、定人员、定设备); 5.1.2 负责组织对生产、检验等人员培训关键过程(工序)控制的技术文件中需要注意事项。 5.2 生产部 5.2.1 参与关键过程“三定”工作; 5.2.2 负责按关键过程控制的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实施关键过程控制,记录关键过程的实际工艺

参数; 5.3 质量保证部 5.3.1 参与关键过程“三定”工作; 5.3.2 负责关键过程的监督检查,按图样及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关键过程检验,记录关键特性的实测值。 6 工作流程和要求 关键过程控制的详细流程图(附后) 6.1 关键过程的识别和确定 6.1.1 关键过程识别和确定的原则 6.1.1.1工艺室根据设计编发的“关键件(器材)、重要件(器材)明细表”和设计图样上标注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识别确定关键过程(关键工序); 6.1.1.2 工艺室根据公司技术能力、设备能力、人员能力等情况对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加工过程,可确定为关键过程(工序); 6.1.2 关键过程识别和确定后形成的文件 6.1.2.1 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 工艺室在编制关键件、重要件工艺规程后,按产品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经部门领导审批和质量会签,复制分发生产部计调室、质量经理。当发生更改时,应及时更新“关键过程明细表”。 6.1.2.2 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 工艺室对识别确定的关键过程(关键工序),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明确要控制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要控制的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等。 6.1.2.3 编制关键过程三定表 工艺室组织对关键过程进行“三定”填写《关键过程三定表》。 6.2 关键过程的标识 6.2.1 工艺室在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时,对于关键件、重要件应在封面加盖“关键件”或“重要件”红色印章;在关键工序的工序号处,加盖“关键工序”红色印章,若关键 关键过程的 识别和确定 关键过程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关键过程 控 制 关键过程 标 识

“过程控制流程”(“4MIE”基本要素控制要求)

附件三:“过程控制流程”(“4MIE”基本要素控制要求) 1.人员(Man) a) 安排足够和合适的人员(符合知识、技能、经验和状态等要求)执行工作任务; b)培训、教育合适人员具备适当的知识(包括工艺技术知识和流程知识)和技能以便执行 工作任务; c)培养和发展人员为目前和未来工作发展需要作准备; d)鼓励、激励和发挥人员工作创造能力; e)激发人员团队协作和负责任的精神; 2.生产机械设备设施(Machine) a)确保符合产能需要(数量及功能状态)和加工工艺要求的生产机械设备设施得到准备妥 当,尤其是在生产前作评估以及在生产中保证; b)确保维持生产机械设备设施具有良好的、安全的操作性; c)执行系统的、完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规范; 3.物料,包括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部件等(Material) a)确保有足够和合适正确的物料供应生产使用; b)物料在生产线上必须作好防护、储存、识别、标识以防止被误用及损坏; c)作好预案准备,一旦出现物料短缺、质量异常或误用时所采取相应的措施; 4.加工工艺方法、操作规范(Method) 确保有明确、清晰、完备的操作指引和要求标准(书面化),包括: a)生产设备设施的操作指引和标准; b)加工工艺流程和工艺操作指引和标准; c) 检测(质量判断)的操作指引和标准; d)物料使用的操作指引和标准; e)物料储存、进出和搬运的操作指引和标准; 5.作业环境(Environment) a)确保维持符合的、整洁的、安全的、合理的作业环境和作业布局设置; b)防止及避免环境因素损害和影响作业稳定性、安全性和质量符合性; 第 1 页共1 页

生产过程控制和检验

生产过程控制和检验 4.1 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理解要点: 1) 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指从关键元器件、材料的采购,直到加工出成品的全过程中对半成品、产品的质量进行监视、修正和控制的活动; 2) 过程检验(Process testing),在过程控制中对关键元器件、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规定参数进行的检测和验收; 3) 工厂应以明确的表达方式指明,哪些生产过程工序对认证产品的关键特性(安全、环保、EMC)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工厂应对在关键工序岗位的人员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并保证在岗人员的能力符合规定的要求; 5) 并非所有的工序都需要工艺作业指导书。工艺作业指导书是否需要及其详略程度与操作人员的能力、作业活动的复杂程度等有关。只有在确认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认证产品质量时,工艺作业指导书才是必需的; 6) 通常,工艺作业指导书应明确工艺的步骤、方法、要求等,必要时,可包括对工艺过程监控的要求。 审查要点: 1) 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现场观察,确认工厂是否明确了关键生产工序; 2) 通过查阅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并结合现场调查的情况,判断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3) 在现场审查时,注意在规定有工艺作业指导书的工序上,工艺作业指导书是否为有效版本,是否明确了控制要求。操作人员是否按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 理解要点: 1) 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磁场、照度、洁净度、无菌、防尘等; 2) 工厂应识别认证产品生产过程中为达到其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应提供和管理相应的资源以确保工作环境满足规定要求。工厂还应对这些条件作出明确的规定,包括具体的参数及控制要求(如果有);

过程控制内容总结

过程控制内容总结 一.现场仪表: 仪表的发展:DDZ, QDZ,DCS, FCS p6+p11 检测变送的功能:转化为标准信号:24V DC 电源供电,4~20 mA 电流信号1~5V DC 电压信号、 气动执行器 20~100 Kpa p13 仪表的指标(防爆系统的概念,误差,精度,特性曲线,零点,量程,测量范围)p14+p19~p23 1、 检测变送仪表。 温度:热电偶(原理条件,补偿导线,冷端补偿的概念),热电阻(类型,测温范围,测量方法) p27~p31 压力:压力的定义(各种表述之间的关系),差压测液位(测压点位置不同引起的迁移)p43 流量:各种流量计测量特点、分类;差压流量计,转子流量计,涡街流量计 的测量原理p54~p57 液位: p59~p60 2.执行器:结构(执行机构+调节机构),执行器的气开气关构成, p92+p96~p97 调节阀气开气关选择原则 p96 +p157 调节阀的流量特性:影响因素;分类: 固有+工作 p97~p99 串联管道工作时,分压比s 的变化,对流量特性的影响。 p100 流量特性的选择:依据过程特性+配管情况+负荷情况 p100 二:对象+控制 1.对象: 1)模型:机理法:(单容,双容),掌握:推导过程,传递函数结果表达式 p117+p120 试验法:飞升曲线+脉冲响应曲线,掌握相互转化。 p129 2)参数辨识:特征参数的确定,(K,T,τ), 重点:一阶惯性+纯滞后 p124 3)对象的类型:水槽,热交换器,锅炉汽包,加热炉,奶粉干燥过程 p170+p174 4)对象的选取(被控参数,控制参数的选择原则)p146~p149 2、控制(调节,调节器): 控制原理+控制参数 1) 控制原理:负反馈+稳定运行 负反馈的判断:A 、 回路内各模块增益之积为正(此时e=r-y), 即 0c v o m K K K K > p157~p158 or 奇数个负作用环节 (注:所谓环节就是指:控制器环节(包括比较环节),执行器环节,对象环节,检测变送环节,掌握每个环节的正负作用判断) 稳定运行:各环节增益之积保持不变, (稳定的过渡过程判断,过渡过程的指标:静差,超调,周期,衰减比等) p9~p10 + p159 2)调节器调节规律 调节器的调节规律就就是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PID 调节器的数学表达式: p74 )11()(s T s T K s G d i c ++ = (0)01 ()()[()()]t c D i de t u t K e t e t dt T u T dt =+++?

产品生产过程控制记录

天水长城开关有限公司 产品生产过程控制记录 Product Process Control Record 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编号:Product Name: Specification and Type: Product No. 定货单位Ordering organization: 合同号 Contract No. 额定电压 Rated voltage / V 序号No. 检验内容 Inspecting item 技术要求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检验记录 Inspecting Record 序 号 No. 检验内容 Inspecting item 技术要求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检验记录 Inspecting Record 1 箱柜体的涂覆 层Cladding and coating of cabinet 1米内平视无缺陷,涂层无损伤 There is no defect seeing paralleling within 1m, and there is no damage in coating Accord with technics 7 绝缘线卡子压接牢固 The crimp connection of insulated clip is fastness. Accord with technics 2 门缝均匀度 (mm)Uniformity of door gap 门缝均匀度≤1.5;1米平行缝均匀差≤ 2 Uniformity of door gap is less than 1.5, differently of door gap within 1m is less than 2 Accord with technics 母线支撑符合工艺 Busbar supporter meets technics Accord with technics 3 门板 Door plank 平整开启不小于90度 It should be open more than 90 degree Accord with technics 4 元件安装布置 及调整 The installation, arrangement and adjustment of components 元件安装位置与图纸相符 The installing position of the components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drawing Accord with technics 8 母线喷漆,搪锡 Painting and tinning of busbar 喷漆无流痕、无起皮、平整均匀 Painting is perfect and uniformity, there is no flow mark on the surface. Accord with technics 元件规格符合图纸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components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drawing Accord with technics 元件调整符合图纸要求 The adjusting of components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drawing Accord with technics 9 电气间隙及爬电 距离(mm) Electrical clearance and creepage distance 最小电气间隙:5.5□;8□;20□ Min. electrical clearance Accord with technics 5 紧固件、镀层、 铭牌、安装接地 措施Fastener, coating, 螺丝漏出3-5扣,镀层无损伤 Screw leaks 3-5 buckles, there is no damage in coating Accord with technics 爬电距离:8□;10□;20□ Creepage distance: Accord with technics 铭牌安装正确,牢固 The installation of nameplate is correct Accord with 10 防护等级验证 Protection degree Ф2.5mm试棒不能插入□ Accord with 1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生 产 过 程 控 制 程 序 文 件 江苏abcd制造有限公司

1.目的 确保生产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加工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满足顾客的需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泵类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人员、机械设备、物料、环境等方面的有效控制。 3.权责 3.1 生产部:负责按作业指导书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负责设备调整和维修。 3.2质检部:负责生产过程的巡回检查以及进行有关指标的检验,反馈,正确做出结论。 3.3技术部:负责工艺制定、监控。 3.4其他部门:负责监督、配合。 5.内容及要求 5.1生产开始前 5.1.1 首先,各生产相关部门应对生产流程、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生产指导 文件整理确认。对人员编制定岗定位。对各岗位生产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岗位知识的培训,确保各岗位生产操作人员有可以任职的操作技能知识。QC应充分了解在线QC作业的有关要求及有关检验规范。 5.1.2生产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并严格按照有关程序以及作业指导书等要求做好 生产前的安全工作,确保生产内外环境符合要求。 5.1.3原材料由当班组长按照生产计划、相应的程序领用。 5.1.4生产前对机械、设备进行调试运行,确保生产顺利。 5.2生产过程 5.2.1生产过程中,对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程序规定、环境卫生等的控制 按照有关的程序及操作指导书进行运作、操作。生产部应确保有关作业指导书在各个生产岗位上得到有效遵守,对不符合项应及时更改修正,保证作业指导文件的切实有效。

5.2.2生产过程中,各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作业指导书 予以执行,尤其对各关键控制点,发现问题应及时汇报,并作适当反应,采取相关的纠偏措施。 5.2.3 QC应对生产线进行实时监督,并依据检验规范进行检验或测试工作,依 相应的规定记录结果。如发现异常状况,及时要求车间管理人员进行纠正,纠正后需经QC确认方可。 5.2.4技术中心人员应定时对生产线进行巡回检查,并做相关记录。 5.2.5生产部管理人员应不定时审核作业人员是否按流程操作,安全措施是否到 位,随时了解产品质量状况适时发现问题,做好纠偏和预防措施。 5.2.6若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等须按照《产品质量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5.3停机过程 5.3.1生产过程由于设备故障停机的,维修部门应及时进行检修,检修中及检修 后严格按照有关操作指导书执行操作。 5.3.2 若为生产异常对产品质量有不良影响时,经生产线当值主管确认后,立即 停止生产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待问题解决后,经QC人员确认后才可恢复生产。 5.4生产结束 生产结束后,应作好彻底的清洁卫生工作;进行交接班时按照《生产现场管理制度》(5S)做好交接班工作。 5.5记录 各岗位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做好相关记录。管理人员应依一定频率进行审核,记录由专人妥善保管。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最新记录控制程序(20190919070842).pdf

版本号 A 记录控制程序 实施日期:2017年10月01日第 1 页共 8 页 目录 1 目的 (2) 2 范围 (2) 3 职责 (2) 4 控制程序 (2) 4.1 记录的范围、分类与形式 (2) 4.2 记录表格的编制和审批 (3) 4.3 记录表格的发放和更改 (3) 4.4 记录的使用和管理 (4) 4.5 记录的特殊控制 (5) 4.6 记录的保存期限 (6) 4.7 记录的处置 (8) 5 相关文件 (8) 6 记录 (8)

1 目的 为了确保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记录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为证实其过程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提供客观的证据,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形成的各项记录,包括:文字、图表、声像及电子文件等。 3 职责 1)档案室负责所有归档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2)各部、室负责本部门管理体系运行中产生的有关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3)工程总承包各项目部对归档前各阶段产生的记录负责管理和控制,包括设计、采购、施工、试运、开车阶段所涉及活动中产生的记录; 4) 记录的填写人员,对所记录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负责,同时应满足各类记录表 格的审批职责和权限。 5)质量安全标准部对本程序实施控制管理。 4 控制程序 4.1 记录的范围、分类与形式 4.1.1 记录的控制范围 1)凡与管理体系有关的记录、报告、检验和验证数据等,均属记录的控制范围,记录 表格是一种文件,按文件进行控制,对于记录的特殊性则应按本程序规定的要求进行控制。 2)记录控制是一个过程,其输入是通过策划制定所需要的记录内容和表格,其输出是 具有客观证据的报告或填写后的表格,其过程内容包括策划、编制、标识、贮存、保护、 检索、借阅、保存、归档、处置和改进等。 4.1.2 记录的分类 记录按其性质和使用范围可分为以下四类: 1)管理职责方面的记录(包括文件控制的记录),如管理评审记录,目标实施记录, 文件受控清单等。 2)资源管理方面的记录,如人员教育培训、经历、资格、考核记录,设备管理、设备 维修记录,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记录等。 3)产品实现方面的记录,如产品要求评审记录,供方评价记录,特殊过程确认记录, 不合格品处置记录和产品让步放行记录等。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程序.doc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使公司的生产管理工序控制规范化、制度化,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合同要求和生产处 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生产准备过程、制造过程的控制。 3权责 3.1生产部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对过程进行安排,编制相应文件并监督实施。 3.2质量部负责过程检验,对过程状态进行监控。 3.3生产部负责现场管理,确保生产实施规定的过程控制要求。 3.4工程设备部、管理部配合生产部做好相应的工作。 4工作程序 4.1过程策划 生产部根据同客户确定的供货合同及仓库产品库存、现有生产能力、原料采购周期等 情况,进行生产计划的安排。 4.2生产准备 4.2.1仓库接到通知后,负责核对库存原材料数量,对缺货数量应及时向采购部门和生产 部门联系。 4.2.2 采购应根据生产的动态和库存情况及时将原材料采购进厂 , 进厂后 , 质量部门对原材料进行检验。 4.2.3生产部门提前做好生产前的设备检修、人员安排、清场工作。 4.3原材料准备 4.3.1 计划下达后,由生产车间根据生产批量填写领料单(或配料单),交由仓库准备原料。 4.3.2 仓库接到领料单(配料单)后,进行原料准备,并在规定时间送达车间指定存放地 点。 4.4设备、工具管理 由工程设备部相关人员对生产设备、工具进行维修、保养、管理与控制。特殊设备由厂家定期维修、保养。

4.5过程质量控制 4.5.1 生产车间在确认人员安排妥当、设备运行生产、原材料到位后,开始组织产品的投 料生产。 4.5.2 生产管理人员根据具体生产质量要求,下发生产批记录(记录中含作业指导书内容),并交代操作人员操作注意事项。 4.5.3 操作人员根据工艺规程进行操作,生产过程注意过程变化,操作内容和过程参数记 录在生产批记录内。 4.5.4 质量部负责生产过程的有关中控工作,并对生产软硬件环境进行监控管理,对违反 有关质量管理规定的操作有权对车间提出整改建议。 4.5.5 对于设备、工艺等条件的变更,质量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有关方案进行验证,验证 通过的,可以同意车间组织生产。 4.6 人员管理 4.6.1 操作人员上岗前需经过员工手册教育、安全教育、岗位操作技能和岗位操作规程教 育后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 4.6.2 特殊岗位需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持证上岗。 4.6.3 按工艺规程、产品质量标准等技术规定进行生产,并做好自检。 4.6.4 人员需做好操作记录、交接记录等的填写工作。 6支持性文件 6.1 工艺规程 6.2 岗位操作规程 7相关表格 /记录 使用各相关文件规定的表单

21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

产品生产实现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生产过程实施管理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使顾客满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认证范围内的产品生产过程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部 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本程序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负责公司产品生产管理的全面协调工作。负责本程序中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负责对公司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负责公司生产车间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生产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工作。负责下达年度生产计划、编制生产统计报表,随时了解和掌握生产进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和通报有关部门。 3.2 生产车间 负责执行生产过程管理,并结合生产特点,编制生产工艺设计、作业指导书,并组织实施;负责生产过程管理的具体实施;认真填写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环保的监督、检查、指导。 3.3 研究所、物流部、仓储部、质量部 研究所提供产品实现所需的技术支持;物流部负责采购生产原材料等;仓储部负责保管原材料、成品等;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并对购进材料,产成品进行检验。 4 工作程序 4.1 生产过程管理流程图(见下页) 4.2 生产准备 4.2.1 研究所组织技术部门及有关业务人员根据合同设计文件进行图纸设计,设计绘制出技术图纸,列出合同工程的材料表。为生产组织设计提供依据。

生产过程管理流程图 4.2.2材料表交物流部、仓储部、质量部、生产车间各一份,仓储部对材料表进行再确认。所有图纸的发放、传递和保存依照《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实施。 4.2.3 对一般工程由生产部总监批准实施;对工期紧、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被公司列为重难点工程的合同,报分管副总批准后,根据批准意见组织生产。 4.2.4 生产车间要根据工程特点和需要编制作业指导书,配备必需的生产规范、生产工艺图纸等技术性文件和管理办法。 4.2.5 按生产设计要求,执行《设备管理办法》,使生产设备始终保持完好状态。生产工具的使用执行《工具管理规定》。执行《模具管理办法》,保证模具的精度,满足生产需要。 4.2.6 物流部依照《采购控制程序》的规定组织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采购。 4.2.7 材料检验 4.2.7.1 质量部检验人员应对所有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行进货检

过程控制实习报告

过程控制工程 实习报告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 班级:自动化10-3班 学号: 姓名:傅 指导老师:周 日期:年月

目录 1 绪论 0 1.1 过程控制系统的概述 0 2 西门子PLC的介绍 (1) 2.1 S7-300PLC介绍 (1) 2.2 S7-3O0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1) 3 基于PLC的双容量水箱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2) 3.1硬件模块 (2) 3.2 双容量水箱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3) 3.3双容量水箱对象组成 (3) 4 基于PLC的双容量水箱控制系统的编程设计 (4) 4.1 控制原理 (4) 4.2 STEP 7简介 (4) 4.3 SEP7硬件组态及参数设置 (4) 4.4 SETP7程序设计 (5) 5 控制系统程序编写及调试、运行 (6) 5.1 S7-300_PLC模拟量输入输出量程转换模块FC105简介 (6) 5.2 系统的I/O地址分配 (6) 5.3 双容量水箱控制系统程序 (7) 6 实习结语 (7) 1 绪论 1.1 过程控制系统的概述

过程控制是指根据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采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和计算机等自动化工具,应用控制理论,设计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随着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大型化和不断强化, 随着对过程内在规律的进一步了解,以及仪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生产过程控制技术近年来发展异常迅速.所谓生产过程自动化, 一般指工业生产中(如石油﹑化工﹑冶金﹑炼焦﹑造纸﹑建材﹑陶瓷及热力发电等)连续的或按一定程序周期进行的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凡是采用模拟或数字控制方式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或某些物理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进行的自动控制统称为过程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过程控制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它不仅在传统的工业改造中,起到了提高质量,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保持生产稳定、降低消耗、减少成本、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重要手段,在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西门子PLC的介绍 2.1 S7-300PLC介绍 S7-300是通用可编程控制器,它广泛地应用于自动化领域,涉及多个行业,可用于组建集中式或分布式结构的测控系统,重点在于为生产制造工程中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一个通用的自动化平台,性能优良,运行可靠。?? S7-300PLC采用模块化结构,模块种类的品种繁多,功能齐全,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用于集中形式的扩展,也可用于带ET200M分布式结构的配置。S7系列PLC用DIN标准导轨安装,各模块用总线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系统配置灵活、维护简便、易扩展。CPU模块是PLC的核心,负责存储并执行用户程序,存取其他模块的数据,一般还具有某种类型的通信功能。信号模块用来传送数字量及模拟量信号,通信模块可提供PROFIBUS、以太网等通信连接形式。 2.2 S7-3O0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1、导轨(Rail) S7-300的模块机架(起物理支撑作用,无背板总线),西门子提供五种规格的导轨。 2、电源模块(PS) 将市电电压(AC120/230V)转换为DC24V,为CPU和24V直流负载电路(信号模块、传感器、执行器等)提供直流电源。输出电流有2A、5A、10A三种*正常:绿色LED灯亮 *过载:绿色LED灯闪 *短路:绿色LED灯暗(电压跌落,短路消失后自动恢复) *电压波动范围:5% 3、CPU模块

生产过程控制

优质产品源于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 1.产品质量是基本要求 DEC产品质量包括多方面的要求,如客户对产品功能与性质的定义、法规标准的要求,以及产品整个生产过程的相关环节控制等。顾客的要求与法规、标准的要求可以看作产品质量控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ISO9000-2000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中,第一大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顾客的要求包括对产品功能、性能的要求以及目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了顾客的要求,产品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质量法规要求是保障安全生产、职工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依据。环保性也是近年来要求日益严格的一项要求。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必须遵循国标、行标的规定,并由国家授权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後,方可投入批量生产和出售。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标或行标,应该建立企业的产品标准。产品标准是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验收的依据。产品标准在充分考虑顾客要求、法规规定和安全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考虑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和对环境的保护。 2.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在满足法规、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企业还需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验收、仓储的全过程实现严格控制,才能生产出真正的合格产品。

产品设计控制包括设计输入、设计输出及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和设计改进控制。产品设计控制不只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对产品的加工工艺、成本控制等都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合格、合理的设计是最终高效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基础。其控制过程应包括以下因素:依据顾客、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设计输入;对设计输出应评审其与标准的符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经济性、工艺性和标准化等;设计验证控制,证明与设计输入的符合性;设计确认控制,验证记录和实施运行,证明产品满足预期要求;送国家授权检验机构作审查;设计更改,不论是来自外部或内部的更改要求,都应进行评审和授权人批准,方可实施更改 4.产品原材料质量控制 合格的原材料以及供应商产品的稳定性是保证设计性能的关键,因此选择具有优异质量保证能力的客户至关重要。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供应厂商的选定;评估供应厂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供货能力、投诉处理及服务能力;通过评估资格的供应厂商送样、少量试用、小批量试用、中批量试用到批量供货;原材料进厂验收;原材料存放;仓库管理。 5.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前述所有前期控制的基础上,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还需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相关因素,包括:加工工艺文件控制;人员控制;设备工装控制;工作质量的控制;工艺过程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