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呼吸道结构与功能

简述呼吸道结构与功能

简述呼吸道结构与功能
简述呼吸道结构与功能

呼吸道结构与功能

鼻子的功能

1、对吸进的空气进行加温、湿润及过滤作用:鼻孔内的鼻毛有清洁、保护之功能,可挡住、过滤岁吸气时吸入的灰尘颗粒。鼻腔被其侧壁所突出的上、中、下鼻甲,区分为上、中、下鼻道。鼻腔和这些鼻甲表面附有一层粘膜,粘膜内的腺细胞会分泌粘液(及鼻涕),不但可以黏住灰尘颗粒和致病菌,也可以帮助湿润空气,籍由纤毛的运动可将这些粘液所捕捉的灰尘排出体外。粘膜下富含血管,可温暖干燥而冷的空气,经由鼻毛、粘液、血管的作用,就可以使气体转变为温暖、清洁和湿润,再进入肺中。

2、接受嗅觉的刺激:嗅觉感受器位于上鼻甲上方区域的粘膜,称为嗅觉区,这里有嗅觉神经,能分辨空气中不同的气味。

3、作为说话发声的共鸣腔,鼻腔可以辅助发音,可使发出的声音经由共鸣作用而更宏亮、好听。

咽功能

当吞咽的食团接触舌根及咽峡粘膜时即引起吞咽反射。食团到咽腔时软腭上举,关闭鼻咽腔,舌根隆起,咽缩肌收缩,压迫食团向下移动,由于杓会厌肌、甲会厌肌及甲舌骨肌等收缩及舌根隆起,使会厌覆盖喉口,在呼吸发生暂停的同时,使声门紧闭,喉上提,梨状窝开放,食团越过会厌进入食管。

呼吸功能

正常呼吸时的空气经过鼻和咽腔时,软腭必须保持松弛状态,若鼻或鼻咽有阻塞,就将影响鼻腔的正常呼吸作用,而张口呼吸。咽腔粘膜内富有腺体,故仍有继续对空气加温、湿润的作用。

保护和防御功能

咽肌运动对机体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在吞咽和呕吐时,咽肌收缩可暂时封闭鼻咽和喉部,使食物不致返流入鼻腔或吸入气管。若有异物进入咽部,可因咽肌收缩而阻止下行,产生呕吐反射,吐出异物。

喉功能

1、呼吸功能:喉是空气出入肺部的必经之路,声门为呼吸道最狭窄处,声带的运动可改变声门的大小以控制呼吸出入的气流量;

2、发声功能:喉是发声器官,发声的主要部位是声带。

3、保护功能:形成3道防线(会厌、室带、声带),对下呼吸道有保护作用。

气管功能

气管和支气管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运送气体,是呼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功能,第一,气管、支气管的管壁上有腺体分布,能分泌黏液滋润气管、支气管黏膜,加湿气体。第二,气管自身清理功能,气管和支气管纤毛运动呈波浪式,方向朝外,这种运动能将灰尘和异物向上推送至咽喉,使之便于咳出。第三,产生咳嗽反射,咳嗽反射属于防御性呼吸反射,其作用为排出呼吸道内的异物和过多的分泌物,有清洁、保护和维持呼吸道畅通的作用。

肺功能

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全身的静脉血在肺泡毛细血管处动脉化,将氧气带到全身各个器官。

呼吸道的主要功能

呼吸首(气道)包括鼻、咽、喉(上呼吸道)和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下呼吸道)。随着呼吸道的不断分支,其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一系列变化,气道数目增多,口径减小,总横断面积增大,管壁变薄,这些变化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一)调节气道阻力通过调节气道阻力从而调节进出肺的气体的量、速度和呼吸功(详见肺通气原理)。(二)保护功能环境气温、湿度均不恒定,而且可含尘粒和有害气体,这些都交危害机体健康。但是,呼吸道具有对吸入气体进入加温、湿润、过滤、清洁作用和防御反射等保护功能。 1.加温湿润作用主要在鼻和咽,而气管和支气管的作用较小。一般情况下,外界空气的温度和温度都较肺同为低。由于鼻、咽粘膜有丰富的血流,并有粘液腺分泌粘液,所以吸入气在达气管时已被加温和被水蒸气所饱和,变为温暖而湿润的气体进入肺泡。如果外界气温高于体温,则通过呼吸道血流的作用,也可以使吸入气的温度下降到体温水平。呼吸道的这种空气调节功能对肺组织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经气管插管呼吸的病人,失去了呼吸道的空气调节功能,可使呼吸道上皮、纤毛及腺体等受到损伤,因此应给病人呼吸湿润的空气为宜。 2.过滤清洁作用通常通过呼吸道的过滤和清洁作用,阻挡和清除了随空气进入呼吸道的颗粒、异物,使进入肺泡的气体几乎清洁无菌。呼吸道有各种不同的机制防止异物到达肺泡。其一在上呼吸道。鼻毛可以阻挡较大颗粒进入,而鼻甲的形状则使许多颗粒直接撞击在粘膜上或因重力而沉积在粘膜上。这样,直径大于10μm的颗粒几乎完全从鼻腔空气中被清除掉。其二在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直径在2-10μm的颗粒可通过鼻腔而进入下呼吸道,但这里管壁粘膜有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和纤行上皮细胞。所分泌的沾液覆盖在纤毛上。许多纤毛有力地、协调地和有节奏地摆动,将粘液层和附着于其上的颗粒向喉咽方向移动。每次摆动可移动粘液层达16μm,若每秒钟纤毛摆动20次,则每分钟可使粘液层移动约19mm.纤毛推动粘液层及所附着的颗粒到达咽部后,或被吞咽或被咳出。吸入气干燥或含有刺激性物质,如二氧化硫等,可以损害纤毛的运动,影响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其三是巨噬细胞。直径小于2μm的小颗粒可以进入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吸入的颗粒和细菌,然后带着它的吞噬物向上游走到细支气管壁上的粘液层,随粘液排出。肺泡巨噬细胞生活在氧分压较市制肺泡中,当通气量减少或氧分压降低时,其功能将减退。此外,呼吸道的分泌物中还含有免疫球蛋白和其它物质,有助于防止感染和维持粘膜的完整性。呼吸道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可以引起防御反射,将在呼吸调节的一节中叙述。

鸡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详解

鸡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详解 呼吸道疾病是危害鸡群的主要疾病主要有: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鼻炎、曲霉菌病、黏膜型鸡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上述6种常见的鸡呼吸道传染病从病原、流行特点、临诊症状、病变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制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诊断与治疗讲解。 慢性呼吸道病 慢性呼吸道病主要是是由败血霉形体感染引起发病,主要病症为特征为咳嗽、流鼻液和呼吸道啰音。 1发病原因 败血型霉形体是一种很小的原核生物,无细咆壁,姬姆萨染色着色良好,革兰氏染色为弱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有血凝性。 2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深秋与冬季多发。各种年龄鸡均可感染,4~8周龄雏鸡最敏感。3临诊症状鼻流粘性或浆性液体,有喘鸣音。眼睑肿胀,分泌物封眼,鸡体消瘦。 4病变特征 鼻黏膜增厚,有干酪样物。眼结膜发炎,窦内充血、水肿,有渗出物。气囊增厚,有干酪样物。败血型霉形体伴有肝周炎、腹膜炎。 5实验室诊断 全血平板凝集反应,血凝抑制试验,分离培养霉形体。 6防制方法 病鸡数量少,没有流行扩散的趋势,可选用卡他霉素(成年鸡每日肌注2万单位)、链霉素(成年鸡每日肌注20万单位),早晚各注射1次,连用3天,一般可消除症状。鸡群发病后,引起发病的诱因不能在短期内消除,又有继续蔓延趋势时,可在饮水中投喂泰乐菌素或强力霉素(治疗量),或用支原净、红霉素拌料。尽量减少应激,一旦出现应激应及时给予适当药物和维生素,以改善鸡体抵抗力。 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1发病原因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属的一个代表种,主要存在于病鸡的呼吸道和肺中,对乙醚、温热及一般消毒剂敏感。 2流行特点 该病仅发生于鸡,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雏鸡死亡率较高。 3临诊症状 自然感染病鸡突然发生呼吸道症状,表现呼吸困难,有啰音,流鼻液。产蛋鸡群发病后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结构图

第五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六章知识结构 第七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二)开展好课题学习 可以如下展开课题学习: (1)背景了解多边形覆盖平面问题来自实际. (2)实验发现有些多边形能覆盖平面,有些则不能. (3)分析讨论多边形能覆盖平面的基本条件,发现问题与多边形的内角大小有密切关系,运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运用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首先引入用地砖铺地,用瓷砖贴墙等问题情境,并把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些多边形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并记下实验结果:

(1)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图1).用正五边形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2)用正三角形与正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用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也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3)用任意三角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用任意四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图2).

观察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 (1)拼接在同一个点(例如图2中的点O)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周角); (2)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例如图2中的OA两侧的多边形有公共边OA). 运用上述结论解释实验结果,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在图2中,∠1+∠2+∠3=180°.因此,把6个全等的三角形适当地拼接在同一个点(如图2), 一定能使以这点为顶点的6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并且使边长相等的两条边贴在一起.于是, 用三角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又如,由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以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5-2)×180°=540°. 因此,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等于 540°÷5=108°, 360°不是108°的整数倍,也就是说用一些108°的角拼不成360°的角.因此,用正五边形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最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与运用.1.利用二(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本章知识安排的前后顺序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 2、呼吸道的作用是:鼻腔有鼻毛、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粘液腺分泌的粘液,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的气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减少对不良刺激的影响。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痰中含有病菌。 3、肺的主要结构和功能。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具有的特点: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4、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为此,我们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否则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入口,食物进入气管,容易引起剧烈的咳嗽。 呼吸的四个环节 1、肺通气 A、肺通气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即我们平时说的呼吸,一般每分钟16—18次,通过可以测定肺活量和胸围差来表示,肺活量是衡量肺脏功能强弱的标志产。 B、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呼吸运动是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胸廓是由脊柱、肋骨、胸骨及肋间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 C、呼吸运动的原理。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胸廓的横径加大膈肌收缩,隔顶下降,胸廓的纵径加长→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即吸气;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排出提外,即呼气。因此,是胸廓的变化才引起吸气和呼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D.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治

为什么老年人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它包括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甚。呼吸系统疾病之所以为常见病,这与呼吸系统的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有关。 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各级支气管及肺泡组成。鼻粘膜分泌液体,使吸入的空气湿润,并可包裹吸入的异物,通过咳嗽或鼻涕排出。鼻腔、鼻咽部及鼻前庭的鼻毛,可阻挡灰尘和外来的异物通过。咽喉部如扁桃体,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对细菌和病毒有防御屏障作用,但也可形成病灶。气管与支气管具有大量的腺体分泌粘液,细支气管有纤毛柱状上皮,纤毛不断地向咽部方向摆动,以排除分泌物或异物,因此它具有保持呼吸道清洁、通畅、腺体分泌和免疫等生理功能。肺泡内有巨噬细胞,它对细菌等病原起到吞噬消灭作 用。然而,呼吸系统暴露在人类生活的大环境中,在自然界中又存在各种细菌、病毒、粉尘等物质。正常人每天大约有1万立升的外界空气通过上呼吸道吸入肺内,上述物质就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空气中的细菌及过敏源随呼吸进入肺内毛细血管网,损伤肺小血管导致疾病的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除外在致病因素的影响,内在机体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年人的组织代谢机能减退,支气管周围的弹性纤维网减少,因而对呼吸道的清洁能力降低,而容易发生感染。另外由于机体抵抗能力降低,免疫功能减退,周身脏器功能的衰退,如吞咽功能减低,异物不能及时排出而有损于呼吸道的通畅;心、肺、脑、肝和肾脏功能减退,都使机体的内在因素发生很大变化而导致感染的发生。由于上述原因,老年人的上呼吸道感染容易转为肺炎.而老年肺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以有低热、轻咳、呼吸快、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精神萎糜,血白细胞总数不高,胸片肺内多为小片状阴影。 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首先应以预防为主。避免受凉,按时起居,避免劳累过度。保证饮食营养,增强机体素质。减少出入公共场合及与流感病人的接触,减低被感染的机会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已有其他脏器疾病者更应抓紧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常规的消炎、止咳、祛痰及平喘治序外,应加强支持疗法,即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室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多饮水,食用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及有营养的物质,给予静脉补液。注意口腔清洁,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排痰以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特别是大中小学生、儿童和体弱多病者。 一、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主要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发病急,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明显,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偶有腹泻、腹痛等肠胃不适症状。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少年为主。主要临床表现:突发性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3、猩红热: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又称第二病每年的冬季与春季是较容易感染的季节,猩红热传染期好发于5~15岁的孩子,但是每个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咽部红肿及疼痛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退疹后皮肤脱屑也可出现肾炎或风湿热等并发症。猩红热的传染途径主要是因吸入病人排出的飞沫。 4、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日,通常为18日。主要临床表现: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至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 5、麻疹、风疹、水痘:以发热、头面部、手足、躯干皮疹、水疱为主要表现。虽然病毒本身导致的症状可能并不严重,但如果不积极治疗,也可能导致肺炎、脑炎等的并发症,孕妇感染风疹后还可能致致胎儿致畸。严重者可以留有后遗症。如果未接种相应疫苗,并控制措施不严,可造成疾病在学校、托幼机构内的流行。 二、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5)、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6)、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 7)、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8)、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尤其是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到病家探视病人,不要到发病地区赶集、探亲,更不要到传染病患者聚集的场所。9)、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10)、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也是预防的关键。11)、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时,要及时进行治疗,最好是分房隔离、限制活动。要早发现病人、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双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可修改欢迎下载 1

初中数学知识点及结构图(修改版)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 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 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无意义即0 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六章呼吸系统 一、填空练习 1.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即吸入___和呼出___。 2.呼吸系统由____部和____部两部分组成。 3.临床上,上呼吸道指__、__、__,下呼吸道指__、__。 4.呼吸系统传导部的起始器官是___,它又是___器官,可分为____、____和____三部分。 5.鼻黏膜因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____区和____区。 6.喉的软骨中不成对的有____、____、____,成对的有____,____等,软骨之间借____和____连结。 7.成年男子颈部最突出的结构是____,它是由____软骨形成的。 8.喉腔侧壁有两对黏膜皱襞,上方的一对为____,下方一对为___,下方两侧皱襞之间的裂隙称____。 9.气管能保持官腔开放状态的结构基础是____。 10.下呼吸道的管壁由内到外分为三层,依次为____、____和____。11.肺一般呈圆锥形,其上部为____,下部为肺底,又称___面。 12.肺的纵隔面有一凹陷,称为_____。 13.右肺由____和____分为上、中、下三叶。 14.管壁上开始有肺泡开口者称______支气管,它是_____的分支,前者属于肺的____部,后者属于肺的____部。 15.壁胸膜按其所附着的部位可分为四部分,即____、____、____和____。 二、A型选择练习 1、不参与固有鼻腔顶壁形成的颅骨是() A.顶骨 B.鼻骨 C.额骨

D.筛骨 E.蝶骨 2、鼻易出血区是() A.上鼻甲 B.中鼻甲 C.下鼻甲 D.鼻中隔的前下部 E.嗅区 3、鼻泪管开口于() A.外鼻 B.鼻前庭 C.上鼻道 D.中鼻道 E.下鼻道 4、对嗅黏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上鼻甲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 B.活体观察呈淡黄色 C.上皮含有杯形细胞、嗅细胞和基细胞 D.嗅黏膜为假复层柱状上皮 E.上皮主要由三种细胞构成 5、呼吸区鼻黏膜的显著特征是() A.活体时,黏膜呈淡黄色 B.固有层内无腺体 C.上皮为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D.上皮中有大量嗅细胞 E.固有层内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有发达的薄壁静脉丛6、在上鼻道和中鼻道都有开口的是() A.上颌窦

鸡呼吸道疾病治疗的给药方法

鸡呼吸道疾病治疗的给药方法 鸡呼吸道病仍是目前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一类疾病。目前对于本类疾病的防治,多采用拌料,饮水,个体投服或注射等给药方法,有的方法因药物无法到达呼吸道而没有疗效;有的方法虽然可以到达呼吸道,但因药物在体内分布差异和肝脏的代谢以及肾脏的排泄,使得药效降低,且费时费力。吸入给药则为治疗家禽呼吸道疾病提供了一个最佳途径。 1 吸入给药的特点 1.1 药物吸收快,可直接到达作用部位,药效出现迅速。口服给药,药物多数需以扩散方式透过胃肠粘膜而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分布到相应部位发挥作用。这不仅需要一个过程,且药物易受胃肠道内多种酶和酸碱度的影响。另外药物在小肠吸收也不完全,使药效出现迟缓,甚至药效降低。肌注给药,虽然吸收较快但费时费力,有时可造成人为损害鸡体。此外,通过血液到达呼吸道粘膜药量已不足,影响疗效。吸入给药可使药物直接到达肺、气囊而发挥作用,可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避免肝、胃肠道对药物的代谢降解作用。另外由于肺泡面积大,且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故可使药物迅速被吸收,有些药物生物利用度接近100%,而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只有20%(1)。 1.2 可发挥药物的全身和局部治疗作用,治疗作用较强。 1.2.1 药物从肺泡进入血液的速率受周期性呼吸即肺部清除所影响,以间断方式进入肺泡。某些药物可透过肺泡屏障,发挥全身作用。某些药物吸收后,仅能停留在肺泡部位,不易透过肺泡屏障,只起局部作用(2)。 1.2.2 鸡的呼吸系统中具有哺乳动物所没有的气囊,可增加肺通气量和增强肺的气体交换。同时,鸡的肺不象哺乳动物肺那样扩张和收缩,而是气体经过肺运行并随肺内管道进出气囊。这种呼吸系统结构特点,可扩大药物扩散面积,增加药物吸收量。此外,吸入给药,能使药物直接大量地附着在气囊表面,彻底杀灭气囊上的病原体。 1.3 省时省力,药物吸入确实、均匀,治疗效果好。吸入给药,可减轻拌料、饮水或捉鸡的劳动强度,减小鸡群的应激反应。对于不能采食或饮水的鸡,可经呼吸使药物迅速到达气管、支气管等部位,有效地抑制或杀死致病菌,起到治疗作用。 2 吸入给药治疗呼吸道病的用药机理 呼吸道病的发生,多数为病原微生物侵害呼吸系统,使呼吸道发生炎症,产生大量分泌物,形成痰液。炎症进一步发展,使呼吸道粘膜充血、出血,以致使粘膜脱落,形成栓子,阻塞喉头、气管,在气囊上形成大量干酪样物质,从而出现张口伸颈、甩头、咳嗽、气喘、气管罗音等症状。故应选用抗菌、抗病毒的药物,以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继发感染。选用祛痰类药物,以裂解痰液中酸性粘多糖纤维,使痰液中唾液酸含量下降,痰液粘度下降,易于咳出,从而减轻咳嗽,缓解症状。再配以支气管扩张剂,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利于痰液排出。故总的用药原则应是抗菌消炎、祛痰平喘、标本兼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3 吸入给药常用药物及剂量 3.1 抗生素类药物 3.1.1 长效抗菌剂高杰(1996)报道,按每栋鸡舍(8×25×2.2m3) 每次用自来水15公斤加长效抗菌剂(华北制药厂兽药分厂生产)5瓶,充分溶解后于每天早上5点,晚上9点各喷一次,连续5天,治疗鸡慢性呼吸道病。3天后好转,5天后恢复,而用高力米先饮水给药则未见好转(3)。 3.1.2 链霉素王晓华等(1993)报道,将1g(100万IU)链霉素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ml,按20万U/m3喷雾,雾滴10-30μm喷雾后密闭门窗30-40min,治疗慢性呼吸道病。 3.1.3 新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可按1g/m3喷雾,每次吸入1.5h;卡那霉素0.5ml/m3喷雾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 3.1.4 制菌霉素用制霉菌素按50单位/m3喷雾,每次吸入30-40min,可治疗曲霉菌感染所引起的肺部疾病。 3.1.5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恩诺沙星)药物可按0.5g/m3的剂量喷雾治疗慢性呼吸道病,效果良好。 3.1.6 罗延红(1996)报道,可按每立方米用磺胺噻唑6g,呋喃西林0.3g,新砷凡纳明1.8g及多种抗生素90万IU制成气雾剂治疗呼吸道病。李在兰等曾(1994)报道,每只鸡用链霉素2万单位,庆大霉素0.6-1.0万IU,氢化可的松0.6ml进行气雾给药,治疗鸡传染性鼻炎。 3.2 祛痰类药 3.2.1 乙酰半胱氨酸酯一般用10-20%的乙酰半胱氨酸的钠盐溶液3ml,加入异丙肾上腺素(1∶200溶

4.3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考试答案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 下列人体器官中,能够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单选题] * A.(正确答案) B. C. D. 2.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单选题] * A.鼻、器官和肺 B. 器官和肺

C.呼吸道和肺(正确答案) D.鼻、咽、气管和肺 3. 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肺的途径是() [单选题] * A. 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B. 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 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D.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外界空气进入肺先经过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4. 人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相比,成分变化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 氧增加,二氧化碳减少(正确答案) B. 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C. 氧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D.氧和二氧化碳都不变 5. 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 ③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④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 [单选题] * A.①②③(正确答案)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解析: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①鼻毛可阻挡吸入 的尘埃;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③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故选A 6. 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北欧人的鼻子较大,其作用是() [单选题] * A.使人漂亮 B.使鼻孔较大,有利于预热寒冷空气 C.使鼻腔较长,有利于预热寒冷空气(正确答案) D.使鼻毛较长,有利于预热寒冷空气 答案解析: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鼻腔长有利于预热空气 7. 对吸入的空气起到预热作用的是( ) [单选题] * A.黏膜 B.鼻毛 C.鼻腔黏膜上的毛细血管(正确答案) D.黏液 8. 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单选题] *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正确答案) 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D、有利于保护声带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得预防与治疗 呼吸系统就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城市得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天气逐渐变冷,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随之增多,今天我们就与大家简单聊聊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疾病、如何应对、就诊、预防、治疗等方面得问题。 一、咳嗽就是最常见得症状,咳嗽,就是一种保护性反射。通过咳 嗽可有效清除呼吸道炎症及异物,有利于呼吸系统炎症得恢复及异物排出。咳嗽不利得一面:可以引起咯血、气胸、影响休息、工作。 二、那么平时我们如何应对咳嗽呢?咳嗽分急性与慢性,慢性咳嗽 指超过3周以上得咳嗽。急性咳嗽无伴发症状时可给予止咳治疗; 有发热、咯痰、胸痛、咯血等症状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三、慢性咳嗽得诊治:如果咳嗽超过3周,即使无其她伴随症状, 也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慢性咳嗽常见于五种情况:1、急性感染后得慢性咳嗽综合征2、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3、咳嗽变异性哮喘4、胃食道反流性咳嗽5、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除此之外还有一少部分病因不明,临床治疗十分困难。对于能明确诊断得应给予相应治疗。 四、发热得应对:大家认为发热就是体温超过37度,医学定义指 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出现障碍,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发热,发热有利得一面:发热时人体免疫力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与促进疾病痊愈。不利得一面:病人自觉乏力、疼痛

等不适症状难以接受,儿童还会引起高热惊厥,老年与慢性病人还可诱发其她疾病。因此对超过38、5度得病人、儿童、老年及慢性病人应根据情况及时处理。 五、呼吸困难得应对:就就是我们平时说得气短、胸闷、缓不过气 来,严重时出现紫绀、端坐呼吸。呼吸困难多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支、肺气肿、肺炎、气胸、胸腔积液、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因此出现此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六、胸痛得应对:胸痛就是自觉症状,个体差异较大,与疾病得轻 重程度不完全一致。因此应重视此症状。胸痛可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气胸、胸膜炎、肺炎、支气管炎、血胸、肺癌、纵膈疾病等,还有一部分见于胸壁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就是不可忽视得症状。 七、慢支肺气肿得预防:1、戒烟2、预防感冒注意保暖,避免受 凉,入冬时部分病人可给予流感疫苗预防3、调节饮食:宜食用营养价值高及富含维生素得食物。可以适量喝茶,减轻咳嗽症状 4、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增加肺活量,减少慢支发作。具体方法: 吸气时尽量使腹部隆起,呼气时尽力呼出使腹部凹下。每天锻炼2-3次,每次10-20分钟5、注意锻炼:增强体育锻炼。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得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慢跑等。6、适度休息7、注意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八、慢支肺气肿得日常保健:1、饮食应注意适量补充必要得蛋白 质,冬季宜进食羊肉、狗肉等暖性食品,应经常进食新鲜蔬菜、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史采集】 1.诱因:受凉、劳累。 2.症状: (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疲乏等。 (2)局部症状:鼻卡他症状--喷嚏、流涕(初为浆液性,后为混浊脓性)和鼻塞,咽、喉卡他症状——咽干、咽痒、灼热感和声音嘶哑,干咳或胸骨后疼痛等。 【物理检查】 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皮疹以及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1)鼻、咽腔粘膜。 (2)扁桃体。 (3)喉部。 (4)颌下淋巴结。 【辅助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病毒分离和病毒抗体检测。 3.细菌培养。 【诊断要点】 1.病史:起病多较急,但是预后良好,一般于5~7日痊愈; 2.症状和体征:仅表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和鼻、咽腔充血水肿及分泌物;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见黄色点状脓性分泌物;喉部水肿以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周围血在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值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并有核左移。病毒分离及病毒抗体检测、细菌培养阳性可作出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 2.过敏性鼻炎。 3.早期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相似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4.奋森咽峡炎。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多饮水,摄入富含维生素饮食,适当休息。 2.抗感染治疗:可用吗啉双呱0.1~0.2g,tid口服,金刚烷胺0.1g,bid口服,三氮唑核苷10~15mg/kg/d分2次,肌注或用10%葡萄糖溶液稀释成1mg/ml,缓慢滴注,以及板兰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针剂等清热解毒剂抗病毒,但治疗效果不肯定。细菌感染可用青霉素,麦迪霉素或磺胺类药物。 3.对症治疗:头痛、发热可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等。咽痛可用六神丸,喉症消炎丸,溶菌酶片等。 ( 袁本通)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史采集】 1.症状: 咳嗽、咳痰、气短、喘息。 2.个人及职业史:长期吸烟,吸入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 3.急性发作:气促加剧,痰量增加,痰脓性程度增加。注意其严重程度,发作频度。 【物理检查】 1.肺部过度充气:桶状胸,心浊音量缩小,呼吸音降低。 2.气流受阻:呼吸频率增快,辅助呼吸肌运动,肋缘矛盾运动,缩唇呼吸,呼气相延长。 3.呼吸衰竭:紫绀,震颤,体表静脉充盈。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必修一:第一章集合 集合含义与表示 基本关系 基本运算 列举法{a,b,c,…} 描述法{x|p(x)} 图象法 包含关系 相等关系 交集:A∩B={x|x∈A且x∈B} 并集:A∪B={x|x∈A或x∈B} 补集:{|} U C A x x U x A =∈? 且 韦恩图; 数轴 子集; 真子集 函数概念 定义域 对应关系 值域 表示 解析法 图象法 列表法 性质 单调性 定义 图象特征 最值 奇偶性 定义 图象特征:对称性 映射映射的概念上升或下降 第二章函数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基本初等函数(Ⅰ) 指 数 与 指 数 函 数 指 数 根式n a 分数指数幂(0,,*,1) m n m n a a a m n N n =>∈> 无理数指数幂 运算性质 指 数 函 数 定义(0,1) x y a a a =>≠ 图象: “一撇或一捺”,过点(0,1).见教材P91 性质: 位于x轴上方,以x轴为渐近线 对 数 与 对 数 函 数 对 数 定义:x a N x a N = 若则叫以为底的对数 运算性质 对 数 函 数 定义:log(0,1) a y x a a =>≠ 图象:位于y轴右侧,以y轴为渐近线.见教材P103 性质:过点(1,0) log()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a a n a a M N M N M M N N M n M ?=+ =- = () () r s r s r s rs r r r a a a a a ab a b + = = = 幂 函 数 定义:y xα = 具体的五 个幂函数 2 3 1 2 1 y x y x y x y x y x- = = = = = 特征:过点(1,1), 当0 α>时在(0,) +∞ 上递增;当0 α<时, 在(0,) +∞上递减。 换底公式: log log(0,1,0,1,0) log c a c b b a a c c b a =>≠>≠> 图象:P109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结构图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结构图: 正分数负分数分数 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知识结构图: 2

合并同类项 整式的加减运 式 去括号 ★概念、定义: 1. 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monomial),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coefficient )。 3

2.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 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5.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6.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7.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8.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4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结构图: 概念、定义: 1.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5.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 的数,结果仍相等。 5

6.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7.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盈亏问题:利润=售价-成本利率=利润÷成本× 100% 售价=标价×折扣数× 10% 储蓄利润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本息和=本金+利息 图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结构图: 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主要功能知道

知识目标 1、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主要功能,知道人工呼吸和肺活量。 2、说明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解释肺通气的原理和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的挂图或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使学生对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结合归纳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现场表演,让学生掌握人工呼吸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学会测定胸围差。 4、通过将呼吸频率及胸围差测定结果量化、处理,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 5、各小组通过课后测量的胸围差报告,做一个小报告并讨论锻炼身体增加胸围差的日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肺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相适应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2、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测定胸围差和学习肺活量的知识,使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3、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本课的重点是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是本节学习呼吸运动的基础,也是本章学习呼吸的全过程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学生建立生物学观点。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既是基础知识的难点,又是培养能力的难点。该原理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来理解,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法建议 讲解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可利用挂图结合模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观察猪肺或其他动物的肺(看实物),也可以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哺乳动物肺的永久切片,使学生对肺和肺泡的结构有感性认识。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的授课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交流,使学生对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亲自验证呼吸运动,这样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演示有关人体呼吸运动的动画型电脑软件,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此外,教师可设计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呼吸的频率,可安排学生实习活动:测试平静时与运动后的呼吸频率,来获得知识,同时也加强对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为什么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6~18次的理解。人工呼吸让学生在课上练习,提高学生的救护能力另外创造条件作好测定肺活量和胸围差的实验。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猪高发呼吸道疾病的预防用药和治疗措施

猪的呼吸障碍性疾病在养猪业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夏末、秋初,且不容易被察觉,临床上的治疗难度很大。小编针对猪的几种呼吸障碍性疾病临床症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 猪流感 该病是由流感病毒所引发的猪呼吸道疾病,具有传染性。带毒猪鼻汁、病猪及气管的分泌物通过空气进行传播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健康猪通过呼吸有病毒的空气而发生感染。 (1)临床症状。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支气管炎,患病猪在发病的初期体温升高,最高体温能达到41℃以上。患病猪爱喝水,食欲减退,小便发黄,大便发干,常伴有呼吸紧迫及昏睡现象发生。一般情况下猪群同时发病。 (2)防治措施。对于该病的预防首先要避免健康猪与感染猪接触,加强养殖管理,丰富饲料营养,净化养殖环境,提高猪的抵抗力。治疗该病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避免并发感染。使用板青颗粒清热通便。在疫情的多发期应多给予青绿饲料和饮水。 防治推荐;治疗时每吨饲料中添加呼必宁2000g,连用5-7天,病发症状基本消失 预防时每吨饲料中添加呼必宁1000g,连用3-5天,也可长期添加 2 传染性胸膜肺炎 该病是由胸膜肺炎的放线杆菌引发的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疾病,具有传染性。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猪与猪之间的接触或者空气传播,主要的传染源就是带菌猪与病猪。 (1)临床症状。该病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一种是慢性。一般情况下,能见到肺炎症状与纤维性胸膜。慢性病例在猪的体温在39~40℃,伴有咳嗽、食欲不振,部分病猪可能存在跛行、关节肿大,一般经15~20天恢复正常。急病病例发病都比较突然,体温上升很快,最高可达42℃,病猪伴有咳嗽、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张口伸舌,犬坐状,腹式呼吸,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在1~2 天内就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作用 导语:人,生活在地球上,离不开空气。所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与外界气体的交换。一旦外界气体让我们人体产生不适应,人就有可能生病。那么呼 人,生活在地球上,离不开空气。所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与外界气体的交换。一旦外界气体让我们人体产生不适应,人就有可能生病。那么呼吸系统有哪些器官呢?它们的作用又是什么呢?下面根据本人的理解,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大家可以理解! 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经呼吸系统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氧,由循环系统将氧运送至全身的组织和细胞,同时将细胞和组织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再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因此,呼吸系统由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所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分支所组成。从鼻到喉这一段称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的分支这一段为下呼吸道。其中,鼻是气体出入的门户,又是感受嗅觉的感受器官;咽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还是食物的通道;喉兼有发音的功能。 任何生物都必须呼吸,只是呼吸的方式和结构不同而已。一些低等动物的呼吸极其简单,而高等动物和人的呼吸极为复杂。呼吸系统的进化和演变也是随动物的演化逐步形成的。单细胞动物和二胚层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分别通过细胞膜和体壁细胞直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三胚层动物才出现了专门的呼吸器官。随着动物的演变,代谢增高,出现了比较完整的呼吸器。气体交换的方式也有了改变,外界的氧不是直接进入细胞,而是通过呼吸器官进入血液,由血液运送至全身的组织和细胞,再把它们的代谢产物之一,即二氧化碳带至肺排出去。鱼类用腮呼吸;两栖类幼体动物用腮呼吸,成体后由于生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七章 生理功能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吸入O2 ?排出CO2 ?稳定内环境 呼吸过程三环节 外呼吸 气体运输 内呼吸 肺通气: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运动 肺通气的原动力:本身不具有主动张缩的能力,它的张缩是由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所引起肺通气的动力:压力差 ?呼吸运动:呼吸肌群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 吸气初期:肺容积增大,肺内压< 大气压 吸气过程中:肺泡被空气填充,肺内压↑ 吸气末期:肺内压=大气压 呼气初期:肺容积缩小,肺内压> 大气压 呼气过程中:肺泡中的空气减少,肺内压↓ 呼气初期:肺内压=大气压 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受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所产生的对抗变形的力 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度量弹性阻力 指单位跨壁压(跨肺压、跨胸壁压)变化( △P) ,所引起的容积(△V)变化。 肺的弹性阻力=肺的弹性回缩力=1 / 可扩张性(顺应性) 肺表面活性物质生理意义: ①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②防止肺水肿 3.了弹性阻力,从而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作功 非弹性阻力 ?定义:气体流动时产生的,并随流速加快而增加,故为动态阻力。 ?组成:①惯性阻力②粘滞阻力③气道阻力:80% ~ 90% 肺通气功能的指标的评价 一肺容积 二肺容量 三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气体交换: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所进行的气体交换 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

气体的扩散:气体分子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过程。 动力是气体分压差 分压是指混合气体中各组成气体分子运动产生的压力 混合气的总压力等于各气体分压之和 张力:溶解的气体分子从液体中逸出的力,就是某一气体在液体中的分压 气体扩散速率及影响因素 扩散速率: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容积为气体扩散速率 1.气体的分压差:气体间的分压差越大,扩散速度越快 2.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与溶解度成正比,与分子量成反比 溶解度是单位分压下溶解于单位容积的溶液中的气体量 扩散系数:溶解度与分子量的平方根之比 3.扩散面积和距离:与扩散面积(A)成正比,与扩散距离(d)成反比 4.温度:气体扩散速率与温度(T)成正比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 1.气体扩散速率 ? 2.呼吸膜的厚度: 呼吸膜:肺泡-毛细血管膜 3.呼吸膜的面积 ? 4.通气/血流比值 ?通气/血流比值意义:通气量与血流量配比,肺泡气体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效率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O2的运输 正常情况下,在血液中运输的O2中 98.5%以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方式存在,1.5%以单纯物理溶解方式存在。 O2与血红蛋白的可逆性结合 特征: 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受PO2的影响 2.氧合反应:Fe2+与O2的结合 3.1分子Hb 1个珠蛋白4个血红素- 4分子O2 4. Hb的变构效应:去氧Hb为紧密型(tense form,T型) ;氧合Hb为疏松型(relaxed form,R型)。R型Hb对O2 的亲和力为T型的数百倍 5. O2与血红蛋白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 氧容量: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 氧含量:100ml血液中Hb所结合的O2量 氧饱和度=氧含量/氧容量 上段 中段 下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