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期出装之《虚荣》克鲁尔装备详细介绍

中期出装之《虚荣》克鲁尔装备详细介绍

中期出装之《虚荣》克鲁尔装备详细介绍
中期出装之《虚荣》克鲁尔装备详细介绍

中期出装之《虚荣》克鲁尔装备详细介绍《虚荣》是一款暴力的幻想题材MOBA游戏,克鲁尔是一个高输出,突击能力较强的英雄,最善于的就是打游击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中期出装之《虚荣》克鲁尔装备详细介绍。

《虚荣》是一款暴力的幻想题材MOBA游戏,克鲁尔是一个高输出,突击能力较强的英雄。最善于的就是正面作战,和gank,是脆皮的梦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中期出装之《虚荣》克鲁尔装备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在中期,建议克鲁尔Krul在中期的时候多和队友去抓人。野区是非常适合克鲁尔发挥实力的场所。他的被动能让他出其不意的攻击敌人。记得要多使用二技能,它附带的吸血能力能保证输出和生存。切记不要和有暴击的英雄对砍,尽量切对方后排法师。

Travel Boots 旅行靴:提升150最大生命值上限,每秒恢复3点生命值。被动增加0.5移动速度,脱离战斗时额外获得1移动速度。主动:冲刺,持续1秒,CD110秒。价格1000G。

Reflex Block 阻断反射:提升200最大生命值上限。主动创造一个护盾,吸收280点伤害,护盾持续1.2秒,护盾存在时无视任何debuff。价格700G。

Hourglass 沙漏:缩短15%技能冷却时间,每秒恢复1.5魔法值。价格300G。

Blazing Salvo 炽烈的齐射:加35%攻击速度,价格700G。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期出装之《虚荣》克鲁尔装备详细介绍,希望大家会喜欢,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小编,多多关注七匣子《虚荣》专区。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及启示

哈尔滨理工大学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旅游的模式及启示课程名称:国际旅游案例分析 考查学期: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姓名:黄柏森 学号: 1130180104 院系专业:经济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 成绩: 指导教师:张德成 2014年月日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及启示 摘要:工业旅游分为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大类。我国主要发展的是工业生产旅游,而国外是从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德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典范—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有工业博物馆模式、景观公园模式、商品集散地模式、政府整体规划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等模式。在我国,发展工业遗产旅游。 关键词: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模式;启示。 工业旅游分为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大类。我国主要发展的是工业生产旅游,而国外是从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德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典范—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有工业博物馆模式、景观公园模式、商品集散地模式、政府整体规划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等模式。在我国,发展工业遗产旅游要注意分析目标市场,产品不能雷同要有创新,打造工业旅游带,发展为镶嵌在城市中 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明珠。 工业旅游分为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大类。工业生产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以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企业的文化等为依托而开展的游览、学习的体验活动。而工业遗旅游是从工业化到逆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从工业考古、工业遗产的保护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旅游形式。具体而言,就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改造成为一种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观光、休闲旅游的新形式。 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的关系如何? 中国主要发展的是工业生产旅游,而国外是从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我国国内的工业生产旅游大多数为工业生产仍在进行,而工业旅游并非这些企业的主业,是为了宣传本企业产品而为之。国内发展工业生产旅游比较成功的例子有青岛海尔、上海宝钢等;而国外的工业遗产旅游多数是在废弃的工厂上所运营的一种循环经济。国外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

德国鲁尔工业区曾经是德国和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最为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参加的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后又为德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欧洲经济最发达国家,面积4593平方公里,人口570万。鲁尔区虽属内陆,但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总长达425公里,大小河港众多,加上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和生产钢铁,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传统工业区。但到了二战后,当时已经历经百年的鲁尔工业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冲击下,爆发了煤业危机和钢铁危机,原有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也因资源的日益枯竭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大量工厂停业,工人失业,鲁尔区深陷低谷。德国政府从60年代末开始着手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下结合公关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依次介绍。 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传统的重工业进行清理改造,对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我们知道,传统行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这些行业的清理,涉及的产业工人人数众多,还有许多工人来自于同一家庭,一旦工人大量失业,家庭日常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就容易造成社会动荡。而对传统行业的清理又不得不进行下去,传统行业的衰弱已成必然。德国政府深知公众心理,采取了几个方面措施: 1.政府对大企业的改革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渐进式改革,谨慎对待大企业 的破产,企业越大,意味着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越大,政府就越谨慎。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对策考察研究 一、背景解读——德国鲁尔区的衰退与复兴 鲁尔区位于德国的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处于莱茵河、鲁尔河、利伯河之间,具有发达的内河港口、铁路和公路运输条件。鲁尔区工业历史悠久,在德国的近代工业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素有“德国工业的引擎”之称。鲁尔以煤炭开采和钢铁生产为基础,逐渐发展成包括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电力等重工业的在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工业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尔区作为重要的资源生产和加工制造工业区为德国战争机器的运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但在战争后期遭到了严重破坏。战后经过重建该地区仍为德国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到世界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冲击,鲁尔区传统的采煤和钢铁工业走向衰落,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危机。针对这种状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鲁尔区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地区复兴。在鲁尔区复兴的各项对策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在物化地区历史发展进程、彰显工业文化特质以及塑造独特的地区形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内容与模式 鲁尔区的煤钢生产企业在地区结构性危机影响下逐渐走向衰退,相继停产关闭,其中遗留下来的工业设施最初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当时保护工业遗产的观念尚未形成,能将这些废弃的工业设施和场景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下来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德国最早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是对多特蒙德市的“卓伦”Ⅱ号、Ⅳ号煤矿“发动机房”的保护。此后的30年间,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鲁尔区有更多的煤钢及其相关企业陆续

衰退、关闭,其中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工业场地和设施很多都被作为工业遗产得以保护。例如,哈姆市的马克西米连煤矿在1979年受到保护并建设成公园(图1);米尔海姆的“宝瓶”水博物馆是由废弃的旧水塔在1982年得到保护后改建而成的(图2);埃森市的“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1986年12月停产后得到保护;北杜伊斯堡蒂森钢铁厂1985年关闭,1989年在工业遗产保护前提下开始计划建设景观公园;波鸿市的世纪大厅在1990年被保护更新;瓦尔特罗普的老赫恩雷兴堡升船闸在1992年得到保护并整修为博物馆(图3);奥伯豪森市的“煤气储罐”在九十年代被保护;“关税同盟”炼焦厂1995年被纳入保护框架等等。 图1 图2 图3 1.哈姆市马克西米连公园 2.米尔海姆的“宝瓶”水博物馆 3.瓦尔特罗普老赫恩雷兴堡升船闸 2001年,继矿业城镇格斯拉尔(Goslar)和弗尔克林根炼铁厂(Voelklingen Iron Works)分别在1992年和1994年被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World Heritage Site)之后,鲁尔区的“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及炼焦厂成为德国第三个(鲁尔区第一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 1.工业遗产保护的内容 (1) 整体结构保护——对厂区的整体布局结构框架(包括功能分区结构、空间组织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以及其中的空间节点、构成元素等进行全面保护。例如,对多特蒙德市的“卓伦”Ⅱ号、Ⅳ号煤矿、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的蒂森钢铁厂以及埃森市的“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及邻近的炼焦厂等工业遗产都采取了厂区整体结构全面保护的措施。 (2) 工业设施保护——工业设施涵盖了生产设施、仓储设施、交通运输设施、动力设施、给水与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这些设施包括各类车间厂房、库房、

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为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鲁尔工业区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路口。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距共同体成员国法、荷、比、卢的工业区很近,北距共同体成员国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本国下萨克森的经济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便于工业区间以及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 煤炭资源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其中肥煤的发热量高达8600大卡/公斤。 水陆交通便利 莱茵河纵贯全区南北,从莱茵河口上溯的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的顶推船队,可直抵杜伊斯堡港。从杜伊斯堡到荷兰边界的莱茵河段,年均运输量达1亿吨,并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区内还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个,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轮。同时,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联系。所以,虽然鲁尔区地处内陆,但由于它有着方便的水运条件,特别是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铁路运输与河运同样发达。区内铁路密度非常大,营运里程达9850公里,占全国近1/5,多东西走向,从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区内及其它工业区联系的纽带,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均从区内通过。鲁尔区公路汽车行驶的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一倍,达每公里55辆。 生产消费中心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公里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这里集中了5个50万~100万和24个10万~50万人口的城市。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范围内加工、消费。 典型的煤铁复合型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以上的城市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万人。鲁尔区南部的鲁尔河与埃姆舍河之间的地区,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现在仍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设计者:石阡民族中学王明琳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指出鲁尔区煤炭分布与铁矿石的来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不同时期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3、通过对鲁尔区的新发展的学习,使学生能归纳出分析、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工业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2.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的资源与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 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师:(投影)奔驰汽车、宝马汽车图片,引入德国,德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请同学们说说。 生:谈德国。 师:(投影)欧洲政区图,请一位同学在图中找出德国。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

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100E和500N穿过德国中部。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况。(播放视频) 能发动两次战争,其物质基础来源于国内一个著名的工业区——鲁尔工业区。今天,我们就来对德国的鲁尔区进行探索。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鲁尔区的辉煌和衰退。下节课我们再学习鲁尔区可持续发展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59页的2-4-3,明确鲁尔区在德国的位置。 生:回答 师:从图中可看出,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处于莱茵河、利珀河和鲁尔河之间。 请同学们读课本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德国的鲁尔区。 过渡:鲁尔区在19世纪中叶形成后,为什么能成为德国工业的心脏,而且辉煌了近100年,甚至在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呢?这里都有哪些发展工业的区位因素呢? 要分析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我们先要回忆一下必修二中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原料、动力(燃料)、水源、土地、环境、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 请看课本内容第一个部分进行自主探究:请尝试找出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的优势条件? 一、鲁尔区的繁荣 1、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生:展示学案 师:(1)丰富的煤炭资源 请同学们看课本60页图2-4-6,从图中可看出,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请同学们据图分析一下,鲁尔区煤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自南向北埋藏越深,开采成本也就越来越高。)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全国的90%。煤质好,埋藏浅,易开采,储量大。 (2)离铁矿区较近 请同学们看课本59页图2-4-4,从图中可看出鲁尔区本地没有铁矿,铁矿全是进口,早期主要是从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通过陆路交通运至鲁尔区,后来随着海运和内河航运的发展,铁矿从瑞典、巴西和俄罗斯等国通过鹿特丹港,利用莱茵河运至鲁尔区。 (3)充足的水源 鲁尔区处于莱茵河、利珀河和鲁尔河几大河流之间,因此水资源充足。 (4)便捷的水陆交通 (投影鲁尔区交通图)从图可看出,鲁尔区内河航运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发达的河运使之成为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位置十分优越,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5)市场的广阔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世界上像德国鲁尔区这样利用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区很多,如美国东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教学文案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 造

德国鲁尔工业区曾经是德国和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最为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参加的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后又为德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欧洲经济最发达国家,面积4593平方公里,人口570万。鲁尔区虽属内陆,但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总长达425公里,大小河港众多,加上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和生产钢铁,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传统工业区。但到了二战后,当时已经历经百年的鲁尔工业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冲击下,爆发了煤业危机和钢铁危机,原有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也因资源的日益枯竭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大量工厂停业,工人失业,鲁尔区深陷低谷。德国政府从60年代末开始着手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下结合公关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依次介绍。 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传统的重工业进行清理改造,对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我们知道,传统行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这些行业的清理,涉及的产业工人人数众多,还有许多工人来自于同一家庭,一旦工人大量失业,家庭日常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就容易造成社会动荡。而对传统行业的清理又不得不进行下去,传统行业的衰弱已成必然。德国政府深知公众心理,采取了几个方面措施: 1.政府对大企业的改革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 渐进式改革,谨慎对待大企业的破产,企业越大,意味着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越大,政府就越谨慎。 2.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社会保障,为民众提供基本生活 保障,涵盖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在民众与可能面临的危机之间建立起一道屏障。一旦有工人失业,不至于过多影响日常生活水平,公众因此能够更加理解和支持政府改革的行为。 3.政府对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做强盈利能力强、机 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的传统行业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技术含量。德国政府出于自身能源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失业压力等方面的战略考虑,仍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并改造煤钢业。 4.各级政府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

德国鲁尔工业区曾经就是德国与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最为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就是德国参加的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后又为德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欧洲经济最发达国家,面积4593平方公里,人口570万。鲁尔区虽属内陆,但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与埃姆斯河,总长达425公里,大小河港众多,加上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与生产钢铁,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与最大的传统工业区。但到了二战后,当时已经历经百年的鲁尔工业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冲击下,爆发了煤业危机与钢铁危机,原有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也因资源的日益枯竭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大量工厂停业,工人失业,鲁尔区深陷低谷。德国政府从60年代末开始着手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改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下结合公关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依次介绍。 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 这个阶段主要就是对传统的重工业进行清理改造,对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我们知道,传统行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这些行业的清理,涉及的产业工人人数众多,还有许多工人来自于同一家庭,一旦工人大量失业,家庭日常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就容易造成社会动荡。而对传统行业的清理又不得不进行下去,传统行业的衰弱已成必然。德国政府深知公众心理,采取了几个方面措施: 1.政府对大企业的改革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渐进式改革,谨慎对待大企业的 破产,企业越大,意味着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越大,政府就越谨慎。 2.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社会保障,为民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涵盖养老、医疗、失业救

工业遗产保护——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XX大学 工业遗产保护——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工业遗产保护 ——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内容摘要:德国鲁尔工业区曾走过“彻底清除与毁灭”、“毁灭之后再重建”、“回收再利用”到“综合性开发战略”的曲折过程,最后达到了区域复兴的效果,是工业遗产保护的典型案例。文章综述了工业遗产的概念和价值, 分析了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最后针对鲁尔工业区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模式进行了分析,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成熟有效的操作模式,以期对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保护与再生;鲁尔工业区;蜕变 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载着工业文明的历 史进程, 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昌盛,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城市原有功能结构发生了拆解和重组,许多曾经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业遗存如今也因丧失实用功能面临着闲置、废弃、甚至消亡的窘境,“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渐渐凸显于人们的视野中。 一、工业遗产的概念及价值 1. 工业遗产的概念 2003 年7 月, 在俄国下塔吉尔大会上通过了专用于保护工业遗

产的国际准则,即《下塔吉尔宪章》,其中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反映了国际社会关于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移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居住、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由此可见,工业遗产无论在时间、范围还是内容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2. 工业遗产的价值 工业遗产的主要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这五个方面, 只有具备了这些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才能成为工业遗产。因此, 价值的认定是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的基础。 (1) 历史价值 工业遗产是研究近现代工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凝结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历史价值的核心要素是时间性和真实性。时间性是指遗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过。时间越长, 相对越珍稀,历史性就越长。真实性是指现存工业遗产的历史信息必须是可信真实的。 (2) 科技价值 工业遗产见证了科学技术对工业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 科技价

(整理)德国鲁尔区的转型与改造

借鉴与参考--德国鲁尔区的转型与改造 按:德国维藤-海代克大学教授海尔曼·皮拉特先生向我们全面介绍了德国老工业区鲁尔区的转型与改造之路,这对于我国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地区的经济转型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德国鲁尔区的转型与改造 一、德国鲁尔区:一个充满矛盾的地方 鲁尔区在德国是个重要的工业区,它同东欧的联系特别紧密,鲁尔区的矛盾表现为: (1)上个世纪的50年代,它是德国经济奇迹的发动机。今天,以能源工业为主的鲁尔区依然是德国重要的重工业区。从上个世纪的50年代末以来,一系列结构转型期的尖锐矛盾迫使政府对这一地区给予财政补贴,这已经成为政府的长期负担。 (2)20年以来,这种结构转型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尽管重工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鲁尔区的第三产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其增加值占地区国民经济总增加值的65%,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是,结构转型并没有解决这一地区日益严重的就业形势。失业率长期保持在14%,如果考虑到事实上的隐性失业,这个数字还要高。 (3)在鲁尔区,对结构转型作出重要贡献的是高校和技术中心。与此同时,在新企业创业方面鲁尔区却长期存在缺陷。 (4)从19世纪的中叶开始,鲁尔区就大量涌入外来人口,使它成了德国的国际政治区域。但是,它的国际经济关系却相对较弱,只有很少的国际大型企业把厂址定在这里。 中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许多方面与鲁尔区相似。我们即将看到,鲁尔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路径依赖的限制。我们的政策在某些方面加重了过去的负担。把目前鲁尔区的情况搞清楚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可以为中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寻找出经验教训。因为我们今天要搞清楚的是,今后几十年中国

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上占主导地位的应该是什么。 二、剖析夕阳工业 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观察鲁尔区的危机,有一个事实可以让我们充分认识它的危机:多年以来,鲁尔区与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相比,人口增长呈负数。这一地区流失了年轻高素质的人口,而且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高于其他地区。其他数据也清楚地显示出:鲁尔区的发展至少部分上与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的发展相脱离。例如,上个世纪90年代,虽然这里的生产效率很高,但是它的GDP却没有增长,而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不包括鲁尔工业区)本身的经济却在不断增长,这是由于它们在结构性发展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第三产业方面,鲁尔区的GDP指标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同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不包括鲁尔区)相比,其工业指标却下降了。这已经为这一地区的工业生产衰退亮起了警灯。 如果我们去请教了解情况的人,问他们这一地区危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那么,许多经济学家的意见是:虽然它是由外生原因造成的,但是这一地区的区域政策也加深了危机。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也指出了鲁尔工业区在结构上的深层次缺陷。首先,鲁尔工业区的城市与行政区在结构上是分散的:一方面按照联合国自然环境组织的评价,鲁尔区与伦敦、圣彼德堡或者巴黎一样,是欧洲重要的城市聚集群之一,而它恰恰又缺少作为大都会的认同感。德国其他地区的许多人一直认为鲁尔区是一个布满冒烟烟筒的地方,实际上鲁尔区早已不是这样了。虽然鲁尔区的人完全具有共同的认同,但鲁尔人很久以来一直沉浸在他们过去的日子里,按照"伙计",即矿工弟兄的方式来思维和生活。州的社会民主党领导与大企业负责人、工会之间的紧密合作决定了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把采矿业作为主导工业的模式。 为了使鲁尔区自己能复兴,直至今天,人们还在为是否应该把鲁尔区的行政结构进行彻底改造而争论着,这是一场政治争论,而且十分尖锐。在上世纪的70年代,鲁尔区协会的权力已经被大大削弱,后来它被自治会替代,但是自治会只有很少的计划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想建立一个鲁尔城的愿望离现实实在是太遥远了。人们只能耐心地等待鲁尔区在未来某一天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这一点充分说明了,为什么鲁尔区的区域政策改革要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影响。 三、历史上鲁尔区的区域与工业区位政策 从1968年以来,鲁尔区的区域政策针对这一地区危机的发展而不断出台。首先,我们有必要对德国的区域政策进行简单的回顾,因为它对鲁尔区的影响很大。这一区域政策的变化分为5个阶段。 (1)在凯恩斯主义中央计划阶段的区域政策。中央计划的区域政策是考虑到要在联邦层面上长期协调各个区域的政策。它就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改善区域经济的共同任务》。在这一文件中,人们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它的中心任务是促进工业资本的形成和强调出口工业。这个文件反映了宪法的精神,那就是让德国各地区的生活水平更趋一致。 (2)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由于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并考虑到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区域政策内容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但它保持了它的"防御性",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德国鲁尔工业区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经典 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域,也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德语中对“鲁尔区”一词有许多用法,最简单的一个用法就是“饭锅”。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对德国的重要性。 一、情况简介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号称“德 国的心脏”。它属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 北威州)行政区划内,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 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 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 域界限,其面积为4593平方公里,占德国面积的 1.3%。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区内人 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 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以鲁尔 区为中心,方圆100公里内集中了5个50~100万 人和24个10~50万人的城市,工厂、住宅和稠密 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是德国 最大的消费核心。 二、发展优势 1、优越的区位条件 鲁尔区自古处于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 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是欧洲的 交通路口。 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 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边与法、荷、比、卢的 工业区呼应;北边与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相 距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济 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 工业区、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 的工业区。 这样优越的区位便于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 间的贸易往来、本国工业区间联系合作。 2、煤炭资源丰富。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 为2190亿吨,占德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 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德国90%。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本科学生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 环境规划学 院系:旅游学院 专业: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年级: 13级规划 姓名: 王妍 学号: 1306040117 成绩: 评阅教师:刘晓霞 时间: 2016年12月28日

德国鲁尔工业区经济振兴 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启示 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域,也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德语中对“鲁尔区”一词有许多用法,最简单的一个用法就是“饭锅”。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对德国的重要性。 一、情况简介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号称“德 国的心脏”。它属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 北威州)行政区划内,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 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 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 域界限,其面积为4593平方公里,占德国面积的 1.3%。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区内人 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以鲁尔区为中心,方圆100公里内集中了5个50~100万人和24个10~50万人的城市,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 二、发展优势 2.1、优越的区位条件 鲁尔区自古处于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 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是欧洲的交通 路口。 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 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边与法、荷、比、卢的 工业区呼应;北边与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相 距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济

德国鲁尔区的整治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启示

德国鲁尔区的整治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启示 摘要: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看与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有异曲同工之妙。德国鲁尔工业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资源开发到资源枯竭、由钢铁振兴到企业没落的经济阵痛。但是通过清理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鲁尔工业区经济迅速走出了低谷由此想到,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对于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德国鲁尔区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 东北三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机械、冶金、化工和能源基地,建国以来,东北三省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产业逐渐替代了老的夕阳产业,加之长期过度的开发使得能源基地资源枯竭,大批国营企业工人下岗失业,随之而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东北经济的发展。如何重振东北工业的雄风,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作用,是摆在东北人面前的一大难题。我们从鲁尔工业区建设经验中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寻找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以促进东北工业的发展。 一、鲁尔区的发展 鲁尔区正是经历了兴——衰——兴的周期过程。其经济衰落,归根到底是以煤炭、钢铁为主的单一性经济结构造成的。 (一)鲁尔区衰落的表现 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增长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与人居环境改善的滞后相抵触;失业人口的增加与社会稳定相矛盾等。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已成为鲁尔工业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重整经济的措施 制定规划,统一整治。因地制宜,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在转型改造的同时,注意保持本地区传统历史文化。鲁尔工业区是德国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当资源枯竭以后,当地政府不是简单地拆毁工厂,回填煤矿,而是政府投资,将工厂和矿山改造成为风格独特的工业博物馆,变成旅游资源,成为当地的著名风景线,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减少了拆迁所带来的工业垃

(完整版)德国鲁尔区的蜕变

苍穹之下,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蜕变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前 “工业地景在欧洲已经不再是国力的象征,尤其是重工业的景观。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重工业成为没有竞争力,污染的象征。”时代变迁,过去的德国鲁尔工业区在困境中华丽转身,重新投入了知识经济的怀抱,如今仓穹之下的中国制造转型又该何去何从。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面积近4600平方公里,区内城镇密集,人口达570万,5万人以上的城镇就有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三大城市人口均在50万-100万之间,采矿、炼焦、炼钢、机械制造、能源、纺织和化工业极为发达,直接参加工业生产的人口多达200余万,形成了一条沿着莱茵河和利珀河布局的世界少有的工业城市带。 这些重工业区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污染。1958年,德国作家波尔曾这样形容鲁尔区:“有如一道被6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比比皆是的焦炭厂冒着黑烟,铸造厂排出红褐色的滚滚污水,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令人呛

鼻,户外的一切都被蒙上一层黑灰。穿着洁白衣物出门,半天便成为灰色。绿草如茵的家园,那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他笔下的鲁尔区简直就是“工业毒都”。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和环保时代,新型的生产技术和方式不断涌现,全球的工业布局出现巨大转变,往昔那些显赫的传统工业之都,再也不能成为国力的象征,均面临着较严重的功能衰退和竞争优势丧失的困境。 “修旧如初”是改造的灵魂 鲁尔工业区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除了著名的莱茵河和利珀河流经其间,区内森林、湖泊、山峦、峡谷、沼泽、运河应有尽有,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随处是厂房、高炉、烟囱、矿井、铁路、电塔、桥梁、油罐、涵洞、水塔、水坝、灯塔等工业遗迹,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样化的工业遗迹为欧洲乃至世界所罕见。 最终,德国人确定了鲁尔工业区的改造思路。首先,他们明确提出,对这活生生的史迹,当代人谁也没资格在“除锈”的口号下将其推倒。其次,要以创意性的手法,使这份不可多得的人类历史遗产华丽转身并重放异彩。 改造后的鲁尔新区,将是一个在完好保存原有景观的前提下,发展为融遗迹观赏、旅游度假、文化娱乐、科学展览、体育锻炼、培训教育、商贸购物和市民宜居等于一体的区域。 鲁尔区的变革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其转型大致分为3个阶段:

德国鲁尔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生态治理实践及启示 1.鲁尔工业区概况 鲁尔工业区是位于德国西部北莱茵河-威斯特法伦州境内的一个区,介于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利伯河之间,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欧洲最大的经济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鲁尔工业区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从地理概念上讲,现在的鲁尔工业区是指“鲁尔区城市联盟”所属北威州11个直辖市和4个县级市的总计54个镇的所辖区域。面积为4430平方千米,占北威州总面的1/10,人口约540万,占全国的6.6%。区域内的主要城市有多特蒙德、波鸿、埃森等。 鲁尔区工业区是《凡尔赛条约》的产物。一战结束后德国战败,必须用富产煤炭和铁矿资源的鲁尔工业区的煤向法国进行战争赔偿。从下面这张剖面示意图上可以看出,鲁尔河区域煤层较浅,可以产生大露天煤矿和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无尽的能源。由此开始的庞大的移民计划和煤炭开采业为鲁尔工业区带来了第一次经济飞跃。 二战后,欧洲重建和经济振兴带动了鲁尔工业区再度繁荣并成为德国最重要的煤炭、钢铁和能源工业生产基地,其经济总量曾占到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为德国战后经济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表1)。

但是与其他资源型城市和地区一样,鲁尔工业区也经历了由兴盛到衰退的全过程。20世纪60--70年代,由于世界煤炭产量大增,加上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区被迫缩小煤矿开采规模。70年代中期,全球爆发经济危机。鲁尔区的钢铁大幅度减产。这就是“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迫使传统产业转型,主要表现为: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增长和铸求之间的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与人居环境改善的滞后相抵触;失业人口的增加与社会稳定相矛盾等。1955年,鲁尔区有,40个煤矿基地,81座炼钢炉,数十万产业工人。到了2003年,煤矿基地、炼钢厂各只剩下7座,产业工人只有几万人。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已成为每尔工业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经过长期的阵痛,鲁尔工业区终于获得了转型的成功。他们的经验有多个方面,包括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完善资源配置、完善交通运输等,其中在改替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可观的进展。由于历史原因,在采矿开发过程中,对城市的地形、地貌、植被和大气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地质环境破坏诱发的各类问题日渐突出。因此,一些矿区的环境修复已成为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首要任务。 2.鲁尔工业区生态恢复 以前的埃姆舍(Emscher)地区是沼泽便布、居民稀少的低地自然环境未受大的

(完整word版)德国鲁尔工业区景观改造

后工业景观·概念 后工业景观(Post-Industrial Landscape)是指“工业之后的景观”。基本含义是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工业废弃地进行改造、重组与再生,使之成为具有全新功能和场所精神的新景观。不仅如此,新建的景观必须延续场地原先的文脉,场地的工业元素和工业特质需以某种方式得以保留或再生,绝不是彻底拆毁或全盘重建。景观设计在整个后工业社会重建过程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应该替代建筑、道路和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成为场地的催化剂,不仅可以实现工业景观的复兴,还应该可以刺激周边地区的再发展。 后工业景观·范畴 后工业景观的产生与发展一直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首先,正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等的不断需求和攫取造成了资源地区的枯竭并直接导致了大量矿区废弃地的产生。于是有关矿区生态恢复的课题也应运而生,矿区生态恢复景观与恢复生态学是密不可分的。例如辽宁阜新的海州露天矿恢复改造项目等;接着,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产生了很多城市问题,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出现也促生了众多的城市后工业景观重建项目。按照对象的不同和尺度的大小,大致可分为后工业城市再生、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创意产业园模式)、后工业景观设计等,涉及到的学科包括城市规划与设计、遗产保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环境艺术等,涉及案例如获得2008年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沈阳铁西区的景观复兴、广州中山岐江公园、南京的创意东八区等。进一步细分,后工业景观设计则又包括后工业公园、后工业广场、后工业艺术社区、后工业小区等,例如上海世博会整个就是一个后工业公园,其中的都市最佳实践区广场就是典型的后工业广场,后工业艺术社区在北美的最成功案例则是加拿大的格兰威尔岛,而天津万科的水晶城是后工业小区的代表。最后,工业化、城市化的结果是工业和生活垃圾不断增多,城市逐渐被垃圾包围,原先处于较偏远地段的垃圾填埋场越来越接近城市中心,在另外开辟新的垃圾处理地之前,对这些特殊地块的景观处理已摆上日程,很显然,环保学的相关知识会有所涉及。这方面最成功的典范是美国纽约的Fresh Kill Landfill,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正在转变成全新的生态公园。 后工业景观·人物 彼得?拉茨 德国当代著名的景观设计师 | 后工业景观设计的代表人物 后工业景观?经典作品 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 萨尔布吕肯市(Saarbruecken)的港口岛公园(Buergpark Hafeninsel) 在解释自己的规划意图时,拉茨写道:“在城市中心区,将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它将重构破碎的城市片段,联系它的各个部分,并且力求揭示被瓦砾所掩盖的历史,结果是城市开放空间的结构设计。”拉茨用废墟中的碎石,在公园中构建了一个方格网,作为公园的骨架。他认为这样可唤起人们对十九世纪城市历史面貌片段的回忆。这些方格网又把废墟分割出一块块小花园,展现不同的景观构成。他认为景观设计师不应过多地干涉一块地段,而是要着重处理一些重要的地段,让其他广阔地区自由发展。景观设计师处理的是景观变化和保护的问题,要尽可能地利用在特定环境中看上去自然的要素或已存在的要素,要不断地体察景观与园林文化的方方面面,总结它的思想源泉,从中寻求景观设计的最佳解决途径。 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

德国鲁尔区教学设计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理解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技能目标: 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 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情感目标: 1.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因为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好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里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鲁尔区这个曾经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为起点的工业区,在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采取的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难在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去理解这个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为何曾经“辉煌”,又步入“衰退”。 三、教材分析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为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第一章介绍了有关区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案例式编写,列举不同地区区域发展的方向、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本节内容以世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为例,分析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资源开发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具有普遍性的难题,鲁尔区在这个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令世界瞩目,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对于面临同样挑战的传统工业区是非常具有现实价值的。 四、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对区位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有所了解,希望能学有所用。 教法分析: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法、问题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与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平台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阅读:中国50座资源枯竭城市另谋出路

完整word版德国鲁尔区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的地域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界限,其面积4593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为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南欧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路口。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发达内,西距共同体成员国法、荷、比、卢的工业区很近,北距共同体成员国”“金三角的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本国下萨克森的经济重心区汉诺威—威斯特法伦州的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和北莱茵——沃尔夫斯堡—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便于工业区间以及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2.煤炭资源丰富,其中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品位高,为亿吨,占全国90%经济可采储量约220,煤炭所含的灰分(为优质硬煤田,露天煤矿丰富,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8600)都低,发热量高,其中肥煤的发热量高达0.5%~1.5%3~18%)和硫分(为公斤。大卡/距离铁矿近3.虽然铁矿资源比较匮乏,但距离法国东北部的铁矿较近,便于铁矿石的输入。 4.交通运输方便 水运 莱茵河纵贯全区南北,莱茵河口上的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的顶推船队,可直抵杜伊斯堡港。从杜伊斯堡港到荷兰边界的莱茵河段,鲁尔区年均运输量达1亿吨,还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区内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河段),鲁尔区有大小河港74个,这里的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埃姆斯运河航运,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轮的航运。同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