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常见病,2001年9月国际尿控学会(ICS)将其定义为一个新名词,其特点是尿急,有或无急迫性尿失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1]。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指导原则》定义为:OAB是由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组成的症侯,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任何复合形式出现[2]。尿动力学检查时部分患者在膀胱贮尿期,出现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引起膀胱内压升高,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3]。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流行病学

OAB不是一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地方病。由于OAB常与尿失禁相混淆,不同的医生所使用的诊断标准又不同,因而所总结的发病率或流行性差异很大[4]。但也有人认为不同的国家其流行性大致相同。在法国、意大利、瑞典、英国、西班牙等其发病率为11%~22%。而估计欧美国家大约17%的成年人罹患此病。全世界患病人数大约在5千万至1亿左右[3][5]。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6]。我国目前尚无本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不过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在北京地区调查显示:50岁以上男性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6.4%,18岁以上女性混合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40.4%[7]。正确地处理OAB,必将减少尿失禁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病因

OAB的症状是因为膀胱充盈过程中逼尿肌不随意收缩所致[8],其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它可能是由于中枢抑制性传出通路,外周感觉传入通路或膀胱肌肉本身受到损害造成的,这些原因可以单独或联合存在[9]。

桥脑上中枢神经对排尿反射主要起抑制作用,此处病变常导致抑制不足,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发生率为75%~100%,一般不伴有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而脑桥-骶髓间病变,多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加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10]。糖尿病等引起骶髓周围神经病变,也有出现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报告,这可能与其病变的多灶性有关[10]。此外膀胱出口梗阻引起不稳定膀胱的发生率高达50%~80%,它通过膀胱壁的神经、肌肉改变,最终引起逼尿肌兴奋性增加,出现OAB症状。

三、诊断

应用ICS或尿控学组的定义,OAB是一个经验诊断。仔细询问病史非常重要,包括典型症状和相关症状。病史采集应涵盖内科、神经科和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史和治疗结果。同时需要详细的排尿日记,并进行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体格检查的重点在腹部、盆腔、直肠、神经系统。尿常规检查是必须的,若为阳性则需进一步作细菌学、细胞学等检查。而对于排尿后残余尿测定、尿动力学检查等则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选择地应用。在排除了感染、结石、膀胱原位癌等病理状况后,即可作出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

四、治疗

一旦诊断患者可能有OAB,就要认真考虑是否需要治疗,了解患者是否有治疗的要求。因此初期的治疗要围绕病人的症状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多大这个问题确定治疗的路线。

由于OAB是一个症状诊断,因此其治疗只能是缓解症状而非针对病因,不可能达到治愈。目前的治疗包括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神经调节以及外科手术。

(一)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包括病人健康教育、及时或延迟排尿、膀胱训练、盆底锻炼等。告诉患者下尿路的“工作原理”,使患者清楚地知道应对策略。排尿日记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而且还可以使医生清楚地了解到症状何时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据此教会患者简单的饮食

控制知识,制定出定时或预防性排尿及膀胱训练的方法。此外盆底锻炼可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对不随意的逼尿肌收缩可产生强有力的抑制。近年来应用生物反馈的方法对盆底肌肉进行物理治疗,在恢复下尿路功能方面确实达到了其它治疗方法难以获得的疗效。林丽莎等应用加拿大Laborie公司生产的盆腔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治疗OAB,发现其疗效与托特罗定相当[11],不过该方法的作用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据报道行为矫正治疗可使尿失禁发生的改善率达50%以上[12],联合药物治疗则可使尿失禁平均减少84.3%[13]。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增加膀胱容量、延长警报时间、消除尿急而不干扰膀胱的排空能力。目前用于治疗OAB的药物有(1)针对副交感传出神经,作用于逼尿肌上的胆碱能受体,包括胆碱脂酶抑制剂。如阿托品、普鲁苯辛、奥昔布宁、托特罗定、达非那新、曲司氯铵、Soliferacin等。(2)作用于膀胱感觉传入神经的药物:辣椒辣素及树胶脂毒素(Resiniferatoxin RTX)。(3)抑制副交感神经胆碱能神经未梢乙酰胆碱的释放:肉毒杆菌毒素A。(4)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研究发现体内广泛分布着不同亚型的毒蕈碱受体(M受体)。在不同的部位发挥着不同的生理作用。如大脑和唾液腺中的M1受体与认识和唾液的产生有关[14][15]。心血管系统的M2受体在心率和心输出量的调节方面有重要的作用[16]。眼晴中的M5受体与睫状肌的收缩有关[17][18]。在膀胱组织中主要含有M2和M3受体,M2受体的密度远远大于M3受体(大约为4:1),而在功能上M3受体更重要,它直接介导膀胱逼尿肌的收缩,M2受体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19]。抗毒蕈碱药物在体内可与这些受体中的部分或全部以不同的亲和力进行结合,不仅可以改善OAB的症状,同时也会引起很多副作用,比如口干、便秘、认知缺损、心动过速、视物模糊等[18],从而限制了这类药物的长期应用。因此人们从几个方面对此类药进行了改进,以期降低副作用,提高耐受性,获取最大限度的疗效。(1)改进剂型,由普通的药物快速释放型改为缓释剂型,使药物的浓度在体内缓慢上升,并保持稳定。(2)改变给药途径:如奥昔布宁经皮渗透剂,膀胱内给药等。(3)提高药物与膀胱中M3受体的选择性亲和,对其他器官M受体亲和性减低或不具亲和性,如新药达非那新即是M3受体的选择性抑制剂。总之随着M受体阻断剂的不断改进,其副作用会逐渐减少,病员接受药物治疗的顺应性和疗效将会提高。

早期有人发现动物脊髓横断后,通常C型膀胱传入纤维诱发的脊髓排尿反射由不活跃状态转而活跃,膀胱内灌注辣椒辣素可使其逆转[20]。这一观察及其后来的许多研究促使人们将辣椒辣素用于OAB的治疗。辣椒辣素是从红辣椒中提取出来的活性成份,它通过耗竭神经肽(如P物质),特异性地阻断膀胱中无髓鞘神经传入纤维,使C神经元脱敏,降低膀胱的感觉功能,减弱膀胱扩张引起的排尿反射。用于治疗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而不会阻断正常的排尿反射。但是膀胱内灌注辣椒辣素可引发急性炎症反应,甚至出现痉挛性疼痛,耻骨上灼烧感等影响其使用。近年来开发的树胶脂毒素(RTX),辣度是辣椒辣素的1000倍,所用浓度小,副作用轻,患者愿意接受。

肉毒杆菌毒素A是一种由肉毒杆菌产生的神经毒素,它通过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胆碱能神经末梢的乙酰胆碱释放而使肌肉瘫痪。在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的患者中应用肉毒杆菌毒素,可松弛尿道外括约肌,改善患者的膀胱排空[21]。最近研究显示,肉毒杆菌毒素A也能够松弛逼尿肌,减轻脊髓损伤患者的逼尿肌过度活动[22]。因此应用肉毒杆菌毒素A逼尿肌注射,可有效地松弛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

OAB的病理生理学涉及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许多中枢性疾病都与OAB有关,如中风、脊髓损伤、帕金森氏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等。大多数治疗OAB的药物都是作用于外周部位,主要影响传入和传出神经递质或逼尿肌本身。因为许多中枢性递质/递质系统都参与排尿控制,新的药物干预靶点可能会在中枢发现。已知GABA、谷氨酸、阿片类物质、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受体都影响排尿功能,已确定的少数药物如正氯芬、丙咪嗪、度洛西丁等,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用于排尿障碍的治疗。那么影响这些系统的药物都有可能发展成为治疗OAB的药物。现在已有一些研究证明是可能的[23]。

(三)神经调节治疗

如果非侵入性的行为矫正和药物治疗失败,那么就要考虑是否增加药物剂量、更换药物、加入其它药物或治疗方法,否则就要选择神经调节的方法。

骶神经刺激治疗OAB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应用电刺激骶神经根(S3),引起阴部传入神经兴奋,当然也可能兴奋其它传入、传出神经纤维,调节感觉和/或运动功能,使骶反射平衡及协调得到恢复,从而改善OAB的症状[24][25]。骶神经调节治疗还处在初期阶段,对其适应症及效果的预测还没有可靠的指标,当一个病人决定骶神经刺激治疗时,首先要经皮肤选择骶神经的部位,然后是个体化的体外刺激试验,成功之后才能永久性地植入骶神经刺激系统。据现有的资料报道该方法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效果比较好[5]。目前的刺激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双模拟态”,即在“on”状态时抑制逼尿肌收缩,而在“off”状态时即触发排尿。随着该治疗系统的不断完善及临床经验的积累,相信会有更多的OAB患者受益于此。

(四)外科手术

慢性无反应性OAB患者及顽固性OAB患者则可能要用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这包括膀胱神经切除术、膀胱壁肌肉切开术、膀胱扩张术、膀胱扩大成形术、盆神经切断术、骶神经根切断术及尿流改道术等。

膀胱神经切除术实际上是去中枢支配,破坏节后副交感纤维,该方法技术要求很高,据目前的经验术后18~24月的复发率高达100%[26]。因此已经很少应用。膀胱扩大成形术因有并发膀胱排空失败的危险也较少应用,其它手术方法也主要用于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总之手术方法治疗OAB是最后的选择,应用范围比较有限。

五、展望

OAB是一个症状诊断,依据是出现尿急,有或无尿失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其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行为、药物及神经调节、手术等。未来的治疗将集中在药物和外科方法的改进上,开发有效的和能够很好耐受的药物是药学家、泌尿外科医师及患的共同愿望。

OAB的非药物性治疗还有兴的组织工程,即有支架上培养出膀胱组织用于膀胱成形术,可以大大地简化手术操作程序,无需吻合。此外也有人对基因治疗感兴趣,目的是逆转一些神经的可逆性变化,从而恢复膀胱的功能,由于OAB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投入的研究也会不断加大。

膀胱过度活动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膀胱过度活动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其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已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糖尿病与神经系统损害性疾病的增长,由此继发的相关疾病――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 《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治疗指南》中指出,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尿道一膀胱功能障碍。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 二病因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有以下4种因素可能有关: 1.逼尿肌不稳定 由非神经源性因素所致,储尿期逼尿肌异常收缩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2.膀胱感觉过敏 在较小的膀胱容量时即出现排尿欲。 3.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 4.其他原因 如精神行为异常,激素代谢失调等。 三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主要包括尿急、日间尿频、夜尿和急迫性尿失禁。 1.尿急 是指一种突发、强烈的排尿欲望,且很难被主观抑制而延迟排尿。 2.急迫性尿失禁 是指与尿急相伴随或尿急后立即出现的尿失禁现象。 3.尿频 为一种主诉,指患者自觉每天排尿次数过于频繁。在主观感觉的基础上,成人排尿次数达到:日 间不少于8次,夜间不少于2次,每次尿量低于200ml时考虑为尿频。 4.夜尿

指患者每夜2次以上的、因尿意而排尿的主诉。 四检查1.筛选性检查指 一般患者均应该完成的检查项目,包括: (1)病史OAE是一种症状学诊断,因此对病史的询问非常重要,应涵盖到发病的典型症状,相关症状及相关病史,同时应进行排尿日记评估。 (2)体格检查包括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检查,以了解有无引起OAB勺原发性因素,如对于有OAB症状的老年男性,应行直肠指诊,了解有无前列腺相关疾病等。 (3)实验室检查OAB诊断首先应排除感染性因素,所以尿常规检查必不可少。 (4)泌尿外科特殊检查如尿流率、剩余尿的测定及经直肠前列腺彩超等,了解下尿路功能状态。 2.选择性检查 指对怀疑同时合并有泌尿或生殖系统某种病变的患者应进行选择性检查,包括泌尿或生殖系统病 原学检查、尿液细胞学检查等,必要时根据情况可行KUB IVU或者MRI检查。 五诊断膀肤过度活动症(OAB的诊断是以临床症状作为主要诊断依据的。由于OAB勺发病机制 尚不明确,涉及膀胧感觉神经、排尿中枢、运动神经、逼尿肌等多方面因素,并且其他形式的储尿和排尿障碍也可引起逼尿肌的非抑制性收缩。因此,对OAB故出正确的诊断需依赖筛选性检查和选择性检查。 六治疗1.行为治疗 (1)膀胱训练膀胱训练治疗OAB勺疗效是肯定的。通过膀胱训练,抑制膀胱收缩,增加膀胱容量。训练要点是白天多饮水,尽量忍尿,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入夜后不再饮水,勿饮刺激性、兴奋性饮 料,夜间可适量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以安静入睡。治疗期间记录排尿日记,增强治愈信心。 (2)生物反馈治疗人们有意识地排尿和控制排尿,是由于体内存在着某些生物信息。生物反馈治 疗就是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将这些体内信息放大,为患者所利用,学会将这些平时未加注意的信息纳入意识控制之下,主动进行排尿或控制排尿。置入肛门或阴道内的反馈治疗仪以声、光、图像 等形式,记录膀胱的活动,当患者出现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或不稳定收缩时,仪器即发出特定的声、光、图像等信息,使患者能直接感知膀胱活动并有意识地逐渐学会自我控制,达到抑制膀胱收缩的 目的。 (3)盆底肌训练通过生物反馈或其他指导方法,患者可学会通过收缩盆底肌来抑制膀胱收缩以及其他抑制尿急的策略。

膀胱过度活动症中医怎么治疗

?膀胱过度活动症中医怎么治疗 对于这种情况,你是可以可以服用缩泉丸的,如果是有怕冷的症状是可以同时服用金匮肾气丸的,平时是应该注意尽量是忌食生冷食物的,坚持这样治疗一段时间。 中医怎么看膀胱过度活动症 指导意见:您好,在中医上是没有这种名字的,一般遵医嘱辩证用药治疗是比较好的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从中医角度来说是有肾气不足或者肾阳虚引起的尿频的,并不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的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提供的相关情况,以及症状来看,目前考虑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是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缓解的。意见建议:建议您可以选择盐酸索利那新胶囊是有效果,服用之前一定要详细的阅读说明书,排除禁忌。 膀胱过度活动症能够治好吗 指导意见:你好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其治疗主要是行为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一般食疗的作用不大,但是还是应该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刺激。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尿频去看医生说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开... 指导意见:你好,月经时间也可以口服的,对月经周期没有不良影响的,所以可以口服 ?膀胱过度活动症应该怎么治疗?可以完全好吗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2014-08-09 13:41尛****** |医疗健康|浏览3367次 咨询标题:膀胱过度活动症应该怎么治疗?可以完全好吗疾病:膀胱过度活动症能否完全好?病情描述:前三年腹部坠胀,检查有盆腔炎,膀胱过度活动症,一直在吃妇科中药,现在妇科好了,三年以来,膀胱偶尔吃药,现在今年检查膀胱有过度活动症,尿频,膀胱不能储存尿,膀胱十分胀,小便时解了还想解,有一滴尿都想解。现在吃舍尼停和尿清舒症状无缓解,应该怎么办?希望提供的帮助:膀胱过度活动症能完全好吗?怎么治疗?吃什么药?大概吃多久?所就诊医院科室:西医泌尿用药情况:药物名称:舍尼停服用说明:一天一片

EAU2020】男性非神经源性下尿路症状指南(一)

EAU2020】男性非神经源性下尿路症状指南(一) 1. 简介 目标和宗旨 下尿路症状(LUTS)作为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对生活质量(QoL)有着巨大影响,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指南作为基于证据的实用型指南,旨在对40岁以上因非神经源性良性疾病导致LUTS的男性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LUTS所代表的功能学含义及其病因的多因素性,使得LUTS已取代之前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成为目前临床关注的焦点。必须强调的是,临床指南的制定基于专家们所能获得的最佳证据,但是遵循指南建议并不一定会得到最佳结果。为某一患者做出治疗决策时,指南永远不能取代临床专业知识,只是有助于集中决策。此外,还应考虑患者的个人价值观和偏好/个体情况。指南没有强制性,也不能作为法律依据。 2. 方法 2.1. 简介 在制定2020版《男性非神经源性LUTS指南》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结构化评价,从而鉴定、核对和评估新近的相关证据。《男性非神经源性LUTS指南》所有章节均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文献检索。检索仅限于具有高水平证据的研究,即以英文发表的荟萃分析、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基于修改后的GRADE证据分级方法,

指南的每一项推荐都有一个相应的强度等级。每个强度等级均涉及若干关键要素,即: 1. 证据的整体质量。根据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证据等级将指南引用的参考文献进行分级; 2. 影响程度(个别或综合影响); 3. 结果的确定性(精确性、一致性、异质性和其他统计或研究相关因素); 4. 可取结果和不可取结果之间的平衡; 5. 患者价值观和偏好对干预的影响; 6. 患者价值观和偏好的确定性。 这些关键要素是专家组用来定义每项推荐强度等级的基础。每项推荐的强度用“强”或“弱”来表示。每项推荐的强度取决于处理策略中可取结果和不可取结果之间的平衡、证据的质量(包括评估的确定性)以及患者的价值观和偏好。 更多信息请参阅“一般方法”章节,也可在上述网站查看EAU指南认证组织列表。 2.2.评审 《男性非神经源性LUTS指南》在2016年出版之前已通过同行评审。 2.3.适用人群 建议用于因非神经源性良性疾病(如LUTS/良性前列腺梗阻(BPO)、逼尿肌活动过度/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或夜尿症)所致LUTS而寻求治疗的40岁以上男性。患有其他下尿路(LUT)疾病(如合并神经系统疾病、

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

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 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组以尿急、尿频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有时可合并有急迫性尿失禁。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描述这类症状和疾病的概念和名词比较混乱,如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不稳定、女性尿道综合征、不稳定膀胱等,医师和患者在理解这一问题时有很多的困惑。为解决这个问题,增加医师和患者对相关疾病和症状的理解,国际泌尿外科界的专家对这一症候群进行了重新定义,逐步形成了现在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新的概念。2001年9月,国际尿控协会把OAB定义为“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症状综合征”,将其症状归纳为尿急合并或不合并急迫性尿失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并且缺少明显的病理和代谢因素。OAB是一种以症状学诊断为基础的概念,它取代了以尿流动力学诊断为基础的逼尿肌过度活动这一概念。 2007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定义如下: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流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instability,or detrusor overactivity),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OAB 无明确的病因,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其中对OAB中相关症状的界定如下:尿急是指一种突发、强烈的排尿欲望,且很难被主观抑制而延迟排尿。急迫性尿失禁是指与尿急相伴随,或尿急后立即出现的尿失禁现象。尿频是一种

主诉,指患者主观感觉排尿次数过于频繁,通常认为成人排尿次数达到昼夜≥8次,夜间≥2次,平均每次尿量< 200ml时考虑为尿频。夜尿指患者≥2次/夜,因尿意而觉醒排尿的主诉。 OAB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生活质量干扰很大。估计全世界大约5千万-1亿人口患有OAB。在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16. 6%大于1 8岁的人口有OAB症状,其中女性为16. 9%,男性为16. 0%,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OAB患者人数估计应排在所有慢性疾患的前10名内,比糖尿病(6%)及消化性溃疡还常见。对欧洲6个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英国)的调查显示,大约16.6%大于40岁的能有轻重不等的OAB问题,其中女性17.4%,男性15. 6%,年龄越大,发生的几率越高。资料显示,台湾大概有1/3的妇女患有OAB。OAB对患者的影响主要是使患者需要频繁地上厕所,严重者因频繁的尿失禁而带来很多的尴尬,使患者的自尊和健康生活的信心受到损害,严重者产生自杀倾向和行为。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概述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概述 【摘要】目前对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IC/BP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尚无系统的明确诊断标准,也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进一步总结间质性膀胱炎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概述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指在膀胱镜下具有典型的膀胱点状出血、膀胱壁Hunner溃疡[1]以及相关组织学特征的一种疾病。2010年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ICI)将IC归为膀胱疼痛综合征(BPS)。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将其定义为:与膀胱充盈相关的耻骨上区疼痛,同时伴有其他泌尿系症状,如白天和夜间尿频,同时除外下尿路感染及其他病理改变的证据[2]。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 目前IC/BPS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其病因学有多种假说,但十分肯定的尚缺乏,如尿路上皮功能失调/葡萄糖氨基聚糖(GAG)层缺损、亚临床感染、肥大细胞激活、神经性炎症、自身免疫疾病、膀胱感觉神经功能上调、遗传及NO代谢异常等[3],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可的是GAG层

缺损理论。 研究发现IC/BPS发病率与种族、年龄及性别有关,据美国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女性的发病率为2.7%~6.5%,以30~50岁女性患者居多,其中白种人占90%以上[4]。目前国内缺乏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资料,尚无发病率研究数据。 二、诊断 2010年ICI提出了BPS的诊断标准,即出现与膀胱有关的疼痛,同时伴有至少一种其他泌尿系症状(如尿频、尿急),并能排除其他泌尿系疾病,就可以诊断为BPS[5]。IC/BPS 患者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上很难做出明确诊断,主要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排除其他类似疾病。IC/BPS最常见的症状是尿频,其次是尿急,临床需要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相鉴别。另外需排除患者因进食某些食物后出现症状加重,如咖啡、酒精饮料、酸味水果及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由于 IC/BPS涉及膀胱壁受刺激,所以体检时出现阴道前壁触痛是一个比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6]。 在麻醉下行膀胱水扩张对诊断IC/BPS非常有价值,膀胱减压后可以见到明显的瀑布样出血;临床上还有许多辅助诊断的方式,如问卷调查表可用于对有下尿路症状的可疑 IC/BPS患者进行筛检;尿液分子标记物检测;尿流动力学;钾离子敏感试验;膀胱内灌注利多卡因可以用来鉴别膀胱与其他器官的盆腔疼痛,从而做出正确诊断[7];膀胱镜检有典

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治疗新药富马酸非索罗定_马培奇

病患者,他们还应加用吸入皮质激素,而疾病反复恶化者尚宜再给予口服黏液溶解剂。若患者疾病已至晚期并伴有低血氧症,长期吸氧可能也有必要。不过,虽部分患者接受茶碱治疗有效,但因茶碱对大多数患者的风险超过益处,所以临床处方时须谨慎。 表2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依疾病严重程度确定的治疗选择 疾病所处严重程度适宜治疗方案 轻度(FEV1/用力肺活量<0.70,且FEV1 80%预期值)按需使用短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异丙托溴铵或沙丁胺醇;积极减少风险因子;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适合的话,再接种多价肺炎球菌疫苗 中度(FE V1/用力肺活量<0.70,且FEV1在50%~ 79%预期值间)同轻度疾病且可再加用一种或更多种长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或沙美特罗 重度(FE V1/用力肺活量<0.70,且FEV1在30%~ 49%预期值间) 同中度疾病且可再加用一种吸入皮质激素;另可考虑选用口服黏液溶解剂 极重度(FEV1/用力肺活量<0.70,且FEV1<30%预期 值或氧饱和度<88%) 同重度疾病且可在患者具慢性呼吸衰竭症时再加用长期吸氧疗法 (马培奇 编译) (收稿日期:2009-02-19)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治疗新药富马酸非索罗定 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是指突发性的、异常的排尿需求,后者通常还伴尿频和夜尿,可有或没有尿急迫性尿失禁症状。目前对妇女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指南推荐,应以生活方式改变、骨盆底肌训练3个月和膀胱训练6 wk为一线疗法。如膀胱训练无效,再开始加用一种抗毒蕈碱药物进行治疗,但同时需了解这类药物的副反应。 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治疗的首选药物是即释型奥昔布宁(oxybutyni n)。若患者不能耐受该药治疗,则可考虑改用达非那辛(darife naci n/Em sele x)、索非那辛(so lifenaci n/V es icare)、托特罗定(tolterod i ne/D etrusitol)、曲司氯铵(trospi um chl oride/R egurin)和缓释型奥昔布宁(商品名Lyri nelXL)或奥昔布宁经皮释药贴剂(K entera),这些药物均能降低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患者的排尿频率,减少急迫性尿失禁发作次数并改善其生活质量,而且在疗效上没有临床重要差异,副反应均为抗毒蕈碱药物的典型反应。 丙哌维林(propiveri ne/D etrunor m)是另一种可供选用的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治疗药物。不过,该药虽能降低排尿频率,但对于急迫性尿失禁发作却无益处。另外,对呈阴道萎缩的绝经后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妇女,使用阴道内给药的雌激素制剂亦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1 药物概况 富马酸非索罗定(fesoterodi ne fu m arate/T ov i az)是Pf izer 公司开发的一个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治疗新药,2008年10月获得美国FDA批准。富马酸非索罗定属前体药物,口服后在血中经迅速水解转化为5-羟基甲基托特罗定(5-HM T),后者也是托特罗定的活性代谢物。5-HMT为毒蕈碱受体拮抗剂,体外试验显示其对毒蕈碱受体亚型没有选择性。 富马酸非索罗定为缓释片,一日1次口服用药,获准适应证是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症状如高频尿、尿急迫感和(或)急迫性尿失禁。富马酸非索罗定有4mg和8 mg两种规格,患者接受该药治疗时应以4mg/d开始,而后可视治疗响应程度提高剂量至最高8m g/d,通常治疗2~8 wk后能获最大疗效。但中至重度肝或肾功能损害患者使用富马酸非索罗定时最好下调剂量至最大4m g/d。 与其他所有抗毒蕈碱药物相似,患者若在接受富马酸非索罗定治疗的同时还服用细胞色素P4503A4酶抑制药物必须谨慎。这类药物包括克拉霉素(clarithro myci n)和蛋白酶抑制剂等,与富马酸非索罗定共用会提高5-HM T的血浆水平,从而提高副反应发生率。富马酸非索罗定用药的注意事项和禁忌证均与其他抗毒蕈碱药物相同。 2 研究数据 两项为期12wk的随机、双盲 期试验提供了富马酸非索罗定的主要临床数据。这两项试验入组的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患者(平均年龄58岁,80%为女性,75%~80%自诉有急迫性尿失禁发作症状)的平均病程达8~10年,平均每日排尿12~13次并发生4次急迫性尿失禁事件。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治疗12wk后的下列指标变化:每24h平均排尿次数;每24h平均急迫性尿失禁发作次数;以患者自身报告疾病获得改善或很大改善比例定义的治疗有效率。

焦虑会使人患上“膀胱过度活动症”

每天要上几十趟厕所,做不好事睡不好觉,多少人被尿尿问题困扰? 焦虑会使人患上“膀胱过度活动症” 专家提醒:女性常做凯格尔运动,男性要少吸烟少喝酒 曾在厕所墙上看见这样的打油诗:来匆匆,去冲冲,不亦快哉。的确,解完小便后,释放体内蓄存的压力,的确是令人神清气爽。但是一天若要解十几次,甚至二三十次,连半夜也不得安睡,非得爬起来上厕所,就不是件愉快舒心的事了。工作受到干扰,连社交、日常生活也深受影响,渐渐地连世界也越来越封闭了。 上周三晚,市三医院泌尿外科徐智慧主任做客“名医在线”,徐主任提醒大家,40岁以上、体重较重、有过多次自然生产经历的中老年女性以及患有前列腺疾病的中老年男士,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尿急、尿频、夜尿或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千万要提高警惕,不要简单地认为这是人上了年纪而出现的正常现象,很有可能这些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先兆。 【专家访谈】 看似是小病的尿频也会让人厌世 主持人:尿急、尿频、尿失禁、排尿困难,这些症状很多人都会碰到,但是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小毛病治不好的,也没有太大关系,这种想法正确吗? 徐智慧:我给你讲个病例,你就知道这些毛病究竟是不是小事了。 今年年初,有位男病人来找我看尿频。他个子高高的,人很瘦,走进诊室慢慢坐下,看了我很久才幽幽地冒出一句话:医生,我尿频十多年了,每天要上厕所二三十次,现在四十多岁了,为了这个病连老婆都没找,我很痛苦,去看过医生说是因为我前列腺有毛病才导致尿频的,然而总是吃药也没效果,没法正常工作、社交,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会活得这么辛苦。他说了有近半个小时,跟我讲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患病,患病了自己的心里又是怎么痛苦,年纪一大把了爸妈又是怎么替他着急不结婚,这十多年的苦难似乎在他心里压了块重石逼得他喘不过气来。其实他这样的病人我已经碰到过很多了,一般来说是两种原因造成的,第一尿频的症状并不单纯地只是前列腺炎造成的,而是膀胱有问题;第二因为长期尿频导致心理压力过重,想不开就会焦虑抑郁,严重起来甚至还会有厌世情绪,越焦虑病情就越严重。 这个毛病其实叫做“膀胱过度活动症”。 憋尿到底是好是坏? 主持人:膀胱过度活动症有哪些症状? 徐智慧:膀胱过度活动症有几个特点:尿频(24小时内小便次数大于8次),尿急迫感,以及急迫性尿失禁(无法控制排尿的急迫感而漏尿),也就是膀胱储尿的功能变差。拿尿频为例,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约有12.5%的人有过尿频,女性居多,但在这些人群中只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表现及诊疗

女性尿频警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其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女性高发。已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糖尿病与神经系统损害性疾病的增长,由此继发的相关疾病——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 OAB的典型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尿急 是指一种突发、强烈的排尿欲望,且很难被主观抑制而延迟排尿。 2.急迫性尿失禁 是指与尿急相伴随或尿急后立即出现的尿失禁现象。 3.尿频 为一种主诉,指患者自觉每天排尿次数过于频繁。在主观感觉的基础上,成人排尿次数达到:日间不少于8次,夜间不少于2次,每次尿量低于200ml时考虑为尿频。 4.夜尿 指患者每夜2次以上的、因尿意而排尿的主诉 OAB产生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有以下4种因素可能有关: 1.逼尿肌不稳定 由非神经源性因素所致,储尿期逼尿肌异常收缩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2.膀胱感觉过敏 在较小的膀胱容量时即出现排尿欲。 3.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 4.其他原因 如精神行为异常,焦虑、精神紧张,激素代谢失调等。

OAB的治疗较为特别,主要有: 1.行为治疗 (1)膀胱训练膀胱训练治疗OAB的疗效是肯定的。通过膀胱训练,抑制膀胱收缩,增加膀胱容量。训练要点是白天多饮水,尽量忍尿,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入夜后不再饮水,勿饮刺激性、兴奋性饮料,夜间可适量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以安静入睡。治疗期间记录排尿日记,增强治愈信心。 (2)生物反馈治疗人们有意识地排尿和控制排尿,是由于体内存在着某些生物信息。生物反馈治疗就是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将这些体内信息放大,为患者所利用,学会将这些平时未加注意的信息纳入意识控制之下,主动进行排尿或控制排尿。置入肛门或阴道内的反馈治疗仪以声、光、图像等形式,记录膀胱的活动,当患者出现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或不稳定收缩时,仪器即发出特定的声、光、图像等信息,使患者能直接感知膀胱活动并有意识地逐渐学会自我控制,达到抑制膀胱收缩的目的。 (3)盆底肌训练通过生物反馈或其他指导方法,患者可学会通过收缩盆底肌来抑制膀胱收缩以及其他抑制尿急的策略。 (4)其他行为治疗如催眠疗法等。 2.药物治疗 (1)M受体拮抗剂:药物治疗容易被大多数OAB患者接受,因而是OAB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治疗手段。逼尿肌的收缩通过激动胆碱能(M受体)介导,M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拮抗M受体,抑制逼尿肌的收缩,改善膀胱感觉功能,抑制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可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OAB。一线药物有托特罗定、曲司氯胺、索利那新等,其他药物有奥昔布宁、丙哌唯林、普鲁苯辛等。 (2)镇静、抗焦虑药:OAB的治疗药物中,最常用的是丙米嗪,不仅有抗胆碱及拟交感作用,还可能有中枢性抑制排尿反射的作用,被推荐用于治疗混合性急迫、压力性尿失禁。但丙米嗪起效较慢,服用数周后才能见效。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及心律失常。另一抗抑郁药物度洛西汀,通过抑制中枢对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尿道外括约肌张力。 (3)钙通道阻断剂实验证明,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等可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从而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则通过增加钾离子外流,引起细胞

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常见病,2001年9月国际尿控学会(ICS)将其定义为一个新名词,其特点是尿急,有或无急迫性尿失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1]。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指导原则》定义为:OAB是由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组成的症侯,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任何复合形式出现[2]。尿动力学检查时部分患者在膀胱贮尿期,出现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引起膀胱内压升高,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3]。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流行病学 OAB不是一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地方病。由于OAB常与尿失禁相混淆,不同的医生所使用的诊断标准又不同,因而所总结的发病率或流行性差异很大[4]。但也有人认为不同的国家其流行性大致相同。在法国、意大利、瑞典、英国、西班牙等其发病率为11%~22%。而估计欧美国家大约17%的成年人罹患此病。全世界患病人数大约在5千万至1亿左右[3][5]。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6]。我国目前尚无本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不过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在北京地区调查显示:50岁以上男性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6.4%,18岁以上女性混合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40.4%[7]。正确地处理OAB,必将减少尿失禁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病因 OAB的症状是因为膀胱充盈过程中逼尿肌不随意收缩所致[8],其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它可能是由于中枢抑制性传出通路,外周感觉传入通路或膀胱肌肉本身受到损害造成的,这些原因可以单独或联合存在[9]。 桥脑上中枢神经对排尿反射主要起抑制作用,此处病变常导致抑制不足,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发生率为75%~100%,一般不伴有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而脑桥-骶髓间病变,多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加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10]。糖尿病等引起骶髓周围神经病变,也有出现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报告,这可能与其病变的多灶性有关[10]。此外膀胱出口梗阻引起不稳定膀胱的发生率高达50%~80%,它通过膀胱壁的神经、肌肉改变,最终引起逼尿肌兴奋性增加,出现OAB症状。 三、诊断 应用ICS或尿控学组的定义,OAB是一个经验诊断。仔细询问病史非常重要,包括典型症状和相关症状。病史采集应涵盖内科、神经科和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史和治疗结果。同时需要详细的排尿日记,并进行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体格检查的重点在腹部、盆腔、直肠、神经系统。尿常规检查是必须的,若为阳性则需进一步作细菌学、细胞学等检查。而对于排尿后残余尿测定、尿动力学检查等则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选择地应用。在排除了感染、结石、膀胱原位癌等病理状况后,即可作出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 四、治疗 一旦诊断患者可能有OAB,就要认真考虑是否需要治疗,了解患者是否有治疗的要求。因此初期的治疗要围绕病人的症状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多大这个问题确定治疗的路线。 由于OAB是一个症状诊断,因此其治疗只能是缓解症状而非针对病因,不可能达到治愈。目前的治疗包括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神经调节以及外科手术。 (一)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包括病人健康教育、及时或延迟排尿、膀胱训练、盆底锻炼等。告诉患者下尿路的“工作原理”,使患者清楚地知道应对策略。排尿日记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而且还可以使医生清楚地了解到症状何时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据此教会患者简单的饮食

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诊治指南

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诊治指南 膀胱过度活动症泛指逼尿肌功能异常所致的尿急、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为尽快普及其诊疗技术,规范我国诊治工作,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指派,由尿控学组组织,在第一版诊治指南(2002年珠海)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于2005 年5月进行了一次学组内讨论,根据讨论意见进行了修改,提出诊治指南如下: 一、定义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包括多种疾病,如女性尿道综合征、男性中青年不明原因尿频等),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以及其它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 尿急是指一种突发、强迫施行的排尿欲望,且很难被主观抑制而延迟排尿; 急迫性尿失禁是指与尿急相伴随、或尿急后立即出现的非随意性漏尿; 尿频为一种主诉,指患者自觉每天排尿过于频繁。在主观感觉的基础上,排尿次数达到:日间≥8次,夜间≥2次时考虑为尿频。 夜尿指患者多于1次/夜以上的因排尿而苏醒的主诉。 与下尿路症候群(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的鉴别点在于:OAB仅包含有储尿期症状,而LUTS既包括储尿期症状,也包括排尿期症状,如排尿困难。 二、分类 (一)膀胱活动过度症(OAB):无明显病因,如尿路感染,神经病变,膀胱局部病变等,病程半年以上者; (二)伴OAB症状的其它疾病:有明确病因,同时有上述OAB症状者;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伴有OAB症状的其它疾病则为多种疾病组成,如膀胱出口梗阻,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等(详见后述),将其与膀胱过度活动症一并纳入指南是出于以下考虑:⑴症状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相同或相似。⑵在缓解OAB症状上既有相似性又有区别,忽视后一类疾病的OAB症状治疗,或不适当的治疗均是有害的。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膀胱活动过度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主要有以下四种:⑴逼尿肌不稳定:指非神经源性病因所致的逼尿肌不稳定;⑵膀胱感觉功能异常:膀胱初始尿意容量<100ml。⑶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⑷其它原因:如精神行为异常,激素代谢失调等。 四、诊断: (一)筛选性检查 指一般患者都应该完成的检查项目。 ⒈病史:⑴典型症状:包括排尿日记评估,详见附2。⑵相关症状:排尿困难、尿失禁、性功能、排便状况等。⑶相关病史: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及治疗史;月经、生育、妇科疾病及治疗史;神经系统疾病及治疗史。 ⒉体检:⑴一般体格检查。⑵特殊体格检查: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神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