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摄影造型教程课后答案

电视摄影造型教程课后答案

电视摄影造型教程课后答案
电视摄影造型教程课后答案

第一章习题

1、什么是电视画面?

答:电视画面是指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就电视摄影而言,电视画面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段,又称电视镜头。电视画面具有时、空两个层面上的意义。

一、电视画面在电视节目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答:地位: 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是电视摄像

机成果的体现。

作用:电视画面是电视片结构、连接的载体和主干,它既是表现的内容,同时也是表现的形

式。虽然有的电视片的内部结构的主要线索可能是语言和文字,但都必须依附和构架在电视

画面基础之上,在与画面的对位中完成连接、结构整体以表现主题的目的。

二、怎样认识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和时间特性?

答:1)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

电视画面在现今技术基础和物质材料的限定下,无论采用多机位拍摄,怎样用多信息渠道传送,仍需呈现在一个明显的边缘的平面上,一种立式横向的矩形框架结构的电视屏幕上。

因此屏幕显示、平面造型、框架结构这三个方面构成电视画面特定的空间形态和特性。

2)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

1.单向性。

电视画面的空间表现是三向度的(高、宽、深),而时间表现却只有一个向度(向一个

方向运动)。电视画面传递视觉信息可以在三个方向上多层次、多元化地展开,而电视画面

通过时间形成视觉信息传递的完整造型却只能是单向的,如同客观现实世界中时间只是不断

向前运动而从不倒退一样。

2.连续性。

电视画面以每秒25帧的静态画幅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变换画面内容,利用人眼视觉暂留现象使画面更真实地描绘运动。客观事物运动的连续性要求电视画面记录表现的连续性。因此,电视画面的造型过程中不是跳跃的、无序的,而是连续的、有秩序的。画面在空间上对

造型元素的经营,是通过在平面框架内不同位置的安排来体现的,而画面在时间上的造型表现,是通过画幅先后排列的秩序安排来体现的,并由此形成了电视画面语言传情表意的内在

规律。

3.同时性

现代的电视制作、传播系统,可以消除电视画面现场信息传播的延时障碍,使得电视画面的摄录、传播与收视达到以前难以实现的同时性。

三、电视画面有哪些造型特点?

答: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表现具象。

电视画面在屏幕上表现的形象是具体的、可视的,通过直观的画面形象作为传递信息的中介

和符码来叙述情节、阐述主题、表达思想。再现和表现具象事物并调动人们的视觉感知是电

视画面传递信息的一大优势。

2)表现运动。

电视画面再现的是运动的形象,表现的是形象的运动,通过电视物质手段和特殊拍摄方法,

甚至在人眼视觉范围内不存在运动的地方也引起了运动。

3)运动表现。

电视画面不仅能够表现运动的物体,而且可以在运动中表现物体,这句话不是同义语的反复,而是电视画面造型表现的又一个新特点。

四、对电视画面的取材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对于像工作者来说,节目的主题及创作要求,根据工作环境和现场情况的不同,择善而

从、择优而"摄",是一种基本的取材方式。我们应该力争做到如下要求:

一,电视画面的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

二,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要力求真实、准确(特殊的艺术性创作除外,如有意识偏色等)。三,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四,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第二章习题

一、电视景别如何划分?不同的景别有何作用?

答: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因此,

电视景别是由画面上景物大小的变化所引起的不同取景范围即构成电视景别的变化来划分

的。景别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电视景别的作用:

(1)景别的变化带来的是视点的变化,它能通过摄像造型达到满足观众从不同视距、不同视角全面观看被摄体的心理要求。

(2)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在电视画面的造型表现和

画面镜头中,不同景别体现出不同的造型意图,不同景别之间的组接则形成了视觉节奏的变化。观众不仅在画面时空和视距的变化中感受到了摄像者的画面思维,而且也以景别跳度、

视点跳度的大小、缓急中具体地感受到整个电视片或电视节目的节奏变化。

(3)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被摄主体的范围变化具有更加明确的摄影方向性,从而形成画面

内容表达、主题诉求和信息传递的不同侧重和各自意蕴。

远景: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远景事业深远、宽阔,

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全景:全景式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者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全景主要用来表现被摄对象

的全貌,或者被摄人体的全貌,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

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中景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的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近景常被用来细致的表现人物的面部

神态或者情绪,因此,近景是将任务或者被摄主体推向观众眼前的一种景别。

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特写常用来从细微之处揭示

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以及本质内容。

二、拍摄角度如何区分?摄像高度和摄像方向分别如何细分?

答:拍摄角度根据垂直平面角度(也就是摄像高度)和水平平面角度(也就是拍摄方向)两

个要素来区分。

摄像高度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说相对高度。这种高度的相对变化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情况:当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高度持平时,称为平角或平摄;

当摄像机高于被摄主体向下拍摄,称为俯角或俯摄;当镜头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时,称为仰角或仰摄。

拍摄方向,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同一水平面上一周360°的相对位置。我们通常

分为正面方向拍摄、背面方向拍摄和侧面方向拍摄三种。

三、造型光分为哪几类?各自的作用如何?

答:根据光线在画面造型中的不同作用,我们把造型光分为主光、辅助光、环境光、轮廓光、眼神光、修饰光等。它们各自的作用:

(1)主光:主光又称为塑型光,是刻画人物和表现环境的主要光线。不管其方向如何,

应在各种光线中占统治地位,是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光线。

主光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和轮廓特征的表现,也影响到画面的基调、光影结构和风格,是摄像师需要首先考虑的光线。

(2)辅助光:辅助光又称为副光,是用以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辅助光一般多是无阴

影的软光,用以减弱主光的生硬粗糙的阴影,减低受光面和背光面的反差,提高暗部影像的造型表现力。

(3)环境光:环境光又叫背景光,是指专用以照明背景和环境的光线。环境光主要

是通过环境光线所构成的背景光影与被摄主体形成某种映衬和对比,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环境光除烘托主要被摄对象外,还有表现特定环境、时间或造成某种特殊气氛和影调等

作用。

(4)轮廓光: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产生明亮边缘的光线。其主要任务是勾画和突出被

摄对象富有表现力的轮廓形式。由于轮廓光是从被摄对象背后或侧后方向照射过来的,因此具有逆光的光线效果。

(5)眼神光:眼神光是使主体人物眼球上产生光斑的光线。它能使人物目光炯炯有神、

明亮而又活跃。眼神光主要在人物的近景和特写景别中才有明显的效果,而在大景别画面中难以引人注意。此外,当人物来回走动或频繁转头时也难达到预期效果。在纪实性节目中使用眼神光会使人感到画面中人为的修饰性。

(6)修饰光:修饰光是指用以修饰被摄对象某一细部的光线。当主光、辅助光和照度等确

定之后,在被摄对象布光仍不理想的地方,用适当光线予以修饰。修饰光可以使被摄对象整

体形象更加悦目,局部形象更显特点,更富有造型表现力,运用修饰光应注意不显露人工痕迹,不破坏整体效果。最好用亮度便于控制,照明范围较小的照明灯具。

四、自然光有哪三种具体形态?自然光对画面造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答:自然光线主要是阳光,它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即直射的阳光、散射的“天光”和环境的

反光。

对电视画面造型而言,产生直接影响的几个方面主要表现在:

1.在户外作为主要光源的太阳只有一个:它决定了户外景物都处在一个光源照射之下,在直

射光照明下景物阴影只有一个。

2.在晴天里阳光直接照射在地面上呈现一种直射光效果,同时由于大气层空气介质的影响,

部分光线呈散射状,使景物不受光面仍有一定的亮度。

3.在同一个地方随着季节的变化,太阳在空中的方位也发生着变化,在同一季节,随着地理

位置的不同太阳的方位也不同。

(自然光分为4个时间段:黎明与黄昏、早晨与傍晚、上午与下午,中午

五、人工光在使用上有哪些优越性?有哪些弱点?

答:人工光与自然光相比较而言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的缺点,不可一概而论。

人工光在使用上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光位自由、多变,易于调整、控制,创造出多种造型效果。

2.光线亮度可以调节,可强可弱,根据不同情况易于达到所需亮度。

3.照射范围可大可小,照射对象易于控制。

4.人工光源色温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整和改变。

5.人工光不受时空限制,不受季节、气候、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限制。

人工光的弱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光线射程较短,随着距离的变化光线照度可能发生明显变化

2.装备、线路和某些附件比较复杂、繁琐,携带较为不便。

3.无论交流、直流的人工光源都需要使用电源,在某些特殊场合中一旦没有电源,照明灯

具将无法继续正常工作。

4.由于灯管质量、电源电压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人工官员的光效和色温有时不够稳定。

六、请说说以下几种色彩的感情倾向: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答:1)红色在各种色彩中波长是最长的,因此它能给人的视觉产生强刺激。红色往往给人

一种活跃的、蓬勃的生命感和热烈、奔放的温暖感。可以引发观众的注意,成为画面的视觉重心和重要的情节因素。

2)黄色在所有的色彩中是明度最高的。一方面给人一种明快、轻松的视觉刺激,同时

它也意味着收获、富足和成熟,给人以喜悦感和充实感。同时还象征着柔和、温馨和幸福。

3)绿色总是与萌芽的生命、春天的万物等密不可分,它给人带来宁静、舒适和充满希望的

视觉感受。绿色是一种象征生命和希望的亮色,在画面色彩构图中,它犹如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振奋,引人注目。此外,绿色还是人类和平的标识色,正如绿色的橄榄枝象征着和

平一样。

4)蓝色在众多色光中波长最短,作为冷色的基础色,它容易使人产生寒冷、凄清、冷静、

辽阔、忧郁等联想。

七、为什么说电视摄像是一种动态造型艺术?

答:电视画面是一个动态构成,运动是电视摄像的重要造型元素。电视摄像与绘画、建筑、

雕塑等造型艺术相比,在对运动的表现上有着独特的、重要的特性和规律。电视摄像不仅要通过连续的记录和多视角的表现,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出物体的运动过程,更为独特的是,它还通过摄像机的运动产生了多变的景别和角度,多变的空间和层次,形成多变的审美效果和逼真运动的视听感受

(运动造型因素大体分为三个方面:被摄主体的运动,摄像机的运动,以及融合了各种运动的综合运动。)

八、电视画面构图有哪些特点?电视画面有哪些结构成分?

答: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主要包括:动态性;时限性;多视点;画幅的固定性和构图处理的

现场一次性;构图结构的整体性。

电视画面有哪些结构成分包括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形式元素。

九、构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构图的主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这就要求摄像人员正确地选择和安排主体的位置,处理好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和背景的关系,以恰当的拍摄角度和景别,配置好光、色、影

调、线、形等造型元素,以获取尽可能完美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电视画面。

第三章习题

一、镜头的光学特性是指什么?由哪些因素组成?各对画面造型产生什么影响?

答:镜头的光学特性是指由其光学结构所形成的物理性能,由焦距、视场角和相对孔径三个

因素组成。

焦距、视场角和相对孔径的变化都直接影响着画面造型。镜头焦距的长短与被摄对象在摄像

管光电靶面上的成像面积成正比。如果在同一距离上对同一被摄对象进行拍摄,镜头焦距愈长,那么成像面积越大,放大倍率越高;反之,镜头焦距愈短,则成像面积越小,放大倍率

越低。镜头视场角反映了摄像机记录景物范围的开阔程度。镜头视场角与被摄对象在画面中

的成像效果成反比。视场角愈大,被摄主体成像越小,画面景物越开阔;反之,视场角愈小,被摄主体成像越大,画面景物的视野越狭窄。镜头的相对孔径是指镜头的入射光孔直径(D)与焦距(f)之比,其大小说明镜头接纳光线的多少。相对孔径是决定镜头透光能力和鉴别

力的重要因素。

二、怎样区分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广角镜头和变焦距镜头?

答:我们通常把焦距与像平面对角线接近或相等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一般的摄像机光电靶

面成像面积约等于16毫米电影摄影机的画幅像平面,标准镜头焦距通常为25毫米。焦距大于像平面对角线的镜头,称为长焦距镜头。焦距小于像平面对角线的镜头,称为广角镜头。

焦距可发生变化的镜头,称为变焦距镜头。

三、请分别谈谈长焦距镜头、广角镜头和变焦距镜头的造型特点、功用和拍摄注意事项。

答:长焦距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1)视角窄;2)景深小;3)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小;4)压缩了现实的纵向空间;5)有"望远"的效果;6)在表现运动主体时,对横向运动表现动感

强,对纵向运动表现动感弱。

长焦距镜头的功用:(1)调拍距离较远的被摄对象,追求真实自然的艺术效果。

(2)利用长焦距镜头远距离拍摄小景别画面的造型特点,跨越复杂空间拍摄和表现不易接

近或无法接近的人物和场面。

(3)长焦距镜头适合于表现人物的面部特写。

(4)利用长焦距镜头压缩纵向空间的特点。拉近纵向景物之间的距离,使画面形象饱满,

烘托环境气氛。

(5)利用长焦距镜头景深范围小的特点,通过调整镜头焦点形成画面形象的转换,完成同

角度、不同景物或不同景别的场面调度。

(6)利用长焦距镜头创造虚焦点画面。

(7)长焦距镜头可以摄取人眼不常见到的景象,创造诗意画面。

广角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1)视角宽;2)景深大;3)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大;4)有曲像畸变现象;5)在表现运动对象时,对横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弱,并且物距越远越弱,

对纵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强,并且物距越远越强;6)便于肩扛拍摄,画面易于平稳清晰。

广角镜头的功用:

(1)有利于近距离表现大范围景物;

(2)广角镜头适于展现画面主体及其所处的环境;

(3)利用广角镜头景深大的特点,对被摄物进行多层次地表现,增加画面的容量和信息量。

变焦距镜头造型的特点:(1)一个变焦距镜头可以替代一组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

(2)在摄像机机位不动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变焦距推拉实现画面景别的连续变化,但这种画

面效果不符合人眼观看物体的视觉习惯,因此表现出的画面运动形式是不真实的。

(3)可以跨越复杂空间完成移动机位所不能完成或不易完成的推镜头和拉镜头,但变焦距

推拉镜头的画面变化带有某种强制性,它是通过技术的手段强行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出的一种

人们在生活中不曾有过的视觉印象。

变焦距镜头的功用:(1)实现变焦距推拉;

(2)通过变焦距推拉追随运动中的被摄主体,保持画面景别的相对稳定;

(3)变焦距镜头在运动摄像中便于调整画面构图,选择最佳景物,突出视觉重点;

(4)有助于实现被摄对象处于焦点之外的拍摄;

(5)变焦距急推急拉镜头可以产生某种特定的节奏变化;

(6)变焦距镜头的推拉与其他运动摄像方式相结合可使画面内部的蒙太奇更为丰富。

长焦距镜头拍摄应注意:(1)长焦距镜头的景深较小,特别是在物距较近,光圈口径较大(F 数值小)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因此在拍摄过程中焦点必须调准,力求精益求精。

(2)由于长焦距镜头视场角窄,拍摄过程中摄像机上下左右方向稍微一颤动都将会引起画

面的抖动。这种抖动不论是在固定镜头还是在运动镜头中都会干扰和影响观众对屏幕形象的

观看,破坏观众的审美心境,甚至出现对画面表现意义的误解。

广角镜头拍摄时应注意:(1)在用广角镜头结构画面时,注意画框上下两端的横线与画内

景物横向线条的水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殊的艺术表现除外)。特别像地平线、房屋

顶篷结构线、门窗边缘线等。

(2)广角镜头的曲像和变形问题也应引起摄像者创作中的注意。

变焦距镜头拍摄应注意:(1)运用变焦距镜头拍摄,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对变焦距动点、动

向、动速的控制。所谓动点,是变焦距推拉的起动点和停止点;动向,是变焦距的推拉方向;动速,是变焦距的推拉速度。而在这三个方面中,动点因素最为重要。

(2)变焦距推拉的起动和落幅要果断。

(3)不动机位对同一物体单一方向的变焦距推或拉最好跨一级景别。

四、变焦距推镜头和移动机位推镜头的不同是什么?

答:变焦距镜头在技术上和美学上,有着自己丰富的内涵,与移动机位推拉镜头相比有以下

几方面不同:

1.视角方面:变焦距推镜头的视角变化了,移动机位推镜头的视角没有变化

2.视距方面:变焦距推镜头的视距没有变化,移动机位推镜头的视距变化了

3.精神方面:变焦距推镜头由于焦距的变化,画面的景深发生了变化,移动机位推镜头的焦

距固定,景深没有明显变化。

4.变焦距推镜头是通过视角的收缩,达到画面景别的变化,其落幅画面仅是起幅画面某个局

部的放大,没有新的画面形象和内容;移动机位推镜头则是通过机位向前移动,形成画面景别的变化,随着机位向前,视觉空间会出现新的形象和内容。

5.观看移动机位的推镜头,随着摄像机的不断向前运动,观众有事电前移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变焦距推镜头很难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变焦距镜头对长镜头纪实有何意义?

答:变焦距镜头可以在远离被摄人物的情况下,通过变动焦距及焦点,完成定焦镜头几个机位和镜头才能完整表现的机位调度,使人物和环境浑然一体,画面景别和视点转换,更趋向于平稳、连贯、柔和,形象和情景的表现更加生动、真实、可信。屏幕上给予观众的直观感

受不同于镜头组接所产生的画面外部蒙太奇,使电视画面的造型表现更加接近生活、接近人们对现实的视觉认识规律。

第四章固定画面

一、什么是固定画面?固定画面有哪些特点?

答:固定画面,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

画面。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是拍摄固定画面的前提条件。机位不动,则摄像机无移、

跟、升、降等运动;光轴不动,则摄像机无摇摄;焦距不动,则摄像机无推、拉运动。

固定画面主要有以下两个特性:

1.固定画面框架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画面的外部运动因素消失。

2.固定画面视点稳定,符合人们日常生活停留细看、注视详观的视觉体验和视觉要求。

二、为什么说固定画面是电视画面拍摄中最基本的一种拍摄形式?

答:

三、固定画面与绘画作品和摄影照片有何异同?

答:相同:在直观上,固定画面很接近于美术作品和摄影照片的形式感。

不同:固定画面在塑造形象,表现运动,营造氛围等方面有许多作用,是绘画作品和摄影照片不能企及的。固定画面不仅能表现静态的对象,同样能表现好动态的形象,而绘画作品和摄影照片只能表现静态的对象。

四、固定画面在造型表现上有哪些功用?又存在哪些局限?

答:固定画面在造型上的功能和作用:

1.固定画面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

2.固定画面对静态的人物有突出表现的作用

3.固定画面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

4.固定画面可以利用框架因素突出和强化动感

5.固定画面在造型上有绘画和图片效果,与运动画面相比,更富有静态造型之美及美术作品

的审美体验

6.固定画面由于其稳定的视点和静止的框架等特点,便于通过静态造型引发趋向于"静"的心理反应

7.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相比较少主观因素,镜头表现出一定的客观性,特别是较少运动摄像

所带来的指向性

8.运动画面与固定画面所表现的时间感觉

固定画面在造型上的局限和不足:

1.固定画面视点单一,视域区受到画面框架的限制

2.固定画面在一个镜头中构图难以发生很大变化

3.固定画面对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难以很好的表现这一方面是固定画面的明显局限,同时也是运动画面的突出优势。

4.固定画面难以表现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

5.固定画面由于单一画面的框架限制,不如运动画面那样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一段生活流程

五、固定画面主要有哪些拍摄要求?

答:(1)注意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

(2)要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

(3)固定画面的拍摄与组接应注意镜头内在的连贯性

(4)固定画面的构图一定要注意艺术性、可视性

(5)固定画面在拍摄中有一点必须牢牢记住,那就是"稳"字当头

第五章运动摄影

一、何为运动摄像?运动摄像如何划分?

答:所谓运动摄影,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变动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

由推摄、拉摄、摇摄、移摄、跟摄、升降拍摄和综合运动拍摄所形成的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降镜头和综合运动镜头等叫做运动摄影。

二、请说出各种不同运动摄像方式的造型特点、功用及拍摄时的注意事项。

答:(一)推镜头

推镜头特点:

1.推镜头形成视觉前移效果

2.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

3.推镜头将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

推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

2.突出细节,突出重要的情节因素

3.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

4.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不断发生变化,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5.推镜头推进速度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从而产生外化的情绪力量

6.推镜头可以通过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来表现特定的主题和涵义

7.推镜头可以加强或减弱运动主体的动感

推镜头的拍摄及应注意的问题:

1.推镜头应有其明确的表现意义

2.推镜头的重点是落幅

3.推镜头在推进的过程中,画面构图应始终注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

4.推镜头的推进速度要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相一致

5.在移动机位的推镜头中,画面焦点要随着机位与被摄主体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二)拉摄

拉摄特点:

1.拉镜头形成视觉后移效果

2.拉镜头使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

拉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拉镜头有利于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

2.拉镜头画面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是从小到大不断扩展的,使得画面构图形成多结构变化

3.拉镜头可以通过纵向空间和纵向方位上的画面形象形成对比、反衬或比喻等效果

4.拉镜头从不易推测出整体形象的局部为起幅,有利于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逐渐出现直至呈

现完整形象的想象和猜测

5.拉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连续变化,保持了画面表现时空的完整和连贯

6.拉镜头内部节奏由紧到松、与推镜头相比,较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产生许多微妙的感情

色彩

7.拉镜头常被用作结束性和结论性的镜头

8.利用拉镜头来作为转场镜头

拉镜头的拍摄及其要求:拉镜头的拍摄除镜头运动的方向与推镜头正相反外,其他在技术上应注意的问题与推镜头大致相同,有着基本一致的创作规律和一般要求。

(三)摇摄

摇摄的特点:

1摇镜头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顾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

2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幅三个相互贯连的部分。

3一个摇镜头从起幅到落幅的运动过程,迫使观众不断调整自己的视觉注意力。

摇摄的功用和表现力:

1.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2.有利于通过小景别画面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

3.介绍、交待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的内在联系

4.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主体,通过摇镜头把它们连接起来表示某种暗喻、对比、并列、因果关系

5.在表现三个或三个以上主体或主体之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时或作减速、或作停顿,以构

成一种间歇摇

6.在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后,利用极快的摇速使画面中的形象全部虚化,以形成具有特殊表

现力的甩镜头

7.用追摇的方式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

8.对一组相同或相似的画面主体用摇的方式让它们逐个出现,可形成一种积累的效果

9.用摇镜头摇出意外之物,制造悬念,在一个镜头内形成视觉注意力的起伏

10.利用摇镜头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

11.利用非水平的倾斜摇、旋转摇,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

12.摇镜头也是画面转场的有效手法之一

摇镜头的拍摄要求

1.摇镜头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2.摇摄的速度应与画面内的情绪相对应

3.摇镜头要讲求整个摇动过程的完整与和谐

(四)移摄

移摄的特点:

1摄像机的运动使得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内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

止状态,都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

2摄像机的运动,直接调动了观众生活中运动的视觉感受,唤起了人们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及

行走时的视觉体验,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特别是当摄像机的运动是用来描述一个

人的主观视线,或者说摄像机所表现的视线就是节目中某个人物的视线时,这种镜头运动就具有了强烈的主观色彩。移动镜头也是由于它所具有的这种特点,因而比剪辑的画面更富有主观性。

3移动镜头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摄像机不停地运动,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观众的

视点,在一个镜头中构成一种多景别、多构图的造型效果,这就起着一种与蒙太奇相似的作用,最后使镜头有了它自身的节奏。

移动镜头的作用和表现力:

1.移动镜头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2.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

3.移动摄像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为自然生动的真

实感和现场感

4.移动摄像摆脱定点拍摄后形成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移动镜头的拍摄要求:

不管是什么方向、什么形式的移动摄像,用广角镜头来拍摄均会取得较好的画面效果。广角镜头的特点是在运动过程中画面动感强并且平衡,实际拍摄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利用摄像机变焦距镜头中视角最广的那一段镜头。因为镜头视角越广,它的特点体现得越明显,画面也容易保持稳定。最后,移动摄像使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物距处在变化之中,拍摄时应注意随时调整焦点,以保证被摄主体始终在景深范围之中。

(五)跟摄

跟摄的特点:

1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

2被摄对象在画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画面对主体表现的景别也相对稳定,目的是通过稳定

的景别形式,使观众与被摄主体的视点、视距相对稳定,对被摄主体的运动表现保持连贯,

进而有利于展示主体在运动中的动态、动姿和动势。

3跟镜头不同于摄像机位置向前推进的推镜头,也不同于摄像机位置向前运动的前移动镜

头。

跟镜头的作用:

1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它既能突出主体,又能交待主体的运动

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跟镜头跟随被摄对象一起运动,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

有利于通过人物引出环境。

3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同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

镜头。

4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的表现方式,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节目的拍摄中,

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

跟镜头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1跟上、追准被摄对象是跟镜头拍摄的基本要求。在电视画面中,一个运动的物体越是稳定

2跟镜头是通过机位运动完成的一种拍摄方式,镜头运动起来所带来的一系列拍摄上的问

题,如焦点的变化、拍摄角度的变化、光线入射角的变化,也是跟镜头拍摄时应考虑和注意

到的问题。

(六)升降拍摄

升降拍摄的特点:

1升降镜头的升降运动带来了画面视域的扩展和收缩。

2升降镜头视点的连续变化形成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多构图效果。

功能和表现力:

1.升降镜头有利于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

2.升降镜头有利于表现纵深空间中的点面关系

3.升降镜头常用来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氛围

4.镜头的升降可实现一个镜头内的内容转换与调度

5.升降镜头可以表现出画面内容中感情状态的变化

(七)综合运动摄像

综合运动摄像的特点:

1综合运动镜头的镜头综合运动,产生了更为复杂多变的画面造型效果。

2由镜头的综合运动所形成的电视画面,其运动轨迹是多方向、多方式运动合一后的结果。

作用和表现力:

.综合运动镜头有利于在一个镜头中记录和表现一个场景中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2.综合运动镜头是形成电视画面造型形式美的有力手段

3.综合运动镜头的连续运动,有利于再现现实生活的流程

4.综合运动镜头有利于通过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形成表意方面的多义性

5.综合运动镜头在较长的连续画面中可以与音乐的旋律变化相互"合拍",形成画面形象与音乐一体化的节奏感

三、摄像机机位前进的推镜头、前移动镜头和跟镜头三者之间有何异同,请举例说明。

答:推镜头、前移动镜头、跟镜头这三者虽然从拍摄形式上看都有摄像机追随被摄主体向前

运动这一特点,但从镜头所表现出的画面造型上看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并由此形成各自的表现特点。

(1)镜头形成视觉前移效果,且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推镜头可以将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

(2)前动镜头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摄像机不停地运动,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观众的视点,在一个镜头中构成一种多景别、多构图的造型效果,这就起着一种与蒙太奇相似的作用,最后使镜头有了它自身的节奏。

(3)跟镜头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被摄对象在画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画面对

主体表现的景别也相对稳定,目的是通过稳定的景别形式,使观众与被摄主体的视点、视距相对稳定,对被摄主体的运动表现保持连贯,进而有利于展示主体在运动中的动态、动姿和动势。

四、用肩扛方式拍摄的综合运动镜头有哪些优点?请结合实例分析说明。

答:(1)人的视点:肩扛摄像机使镜头的拍摄高度为正常人眼睛的高度,在这个视点上拍摄

的画面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到的,看起来也最为熟悉和亲切,画面中景物的透视关系处在一

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较少极低视点或极高视点画面中透视关系变形所内含的某些表现性。

(2)运动节奏的"人化"效果:通过拍摄者自身运动完成的运动镜头,画面不同于通过移动

轨或升降机等机械手段完成的运动镜头,其运动的速度是人物行进的速度,画面运动的起伏直接受人物步伐、步频等影响。观看这种画面使人强烈地感受到摄像机的存在-- 一种由于画面起伏变化使观众感到拍摄者运用摄像机在拍摄现场纪录表现的创作活动。此时此刻,摄像机镜头在拍摄现场作为拍摄者的眼睛,在电视屏幕前又成为观众的眼睛,把观众带到了拍摄现场。在电视新闻片和其它纪实性的节目中,肩扛摄像机完成的电视画面,具有浓郁的现场氛围,是电视新闻记者加强画面真实性和现场感的有效表现手段,也是情节性节目中表现

剧中人物主观镜头常用的拍摄方法。

(3)镜头调度的随意性:肩扛摄像机拍摄使拍摄过程中各操作动作集于拍摄者一身,如:

机位运动、焦点调整、光圈转换、变焦距推拉、俯仰角度和拍摄方向等的变化均由拍摄者控

制。镜头调度自由、灵活,应变能力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随着摄像机托架装置的进步和

完善,肩扛摄像机也能拍出非常平稳的画面,不论是以较快的速度行进,还是在较小空间里自由的运动,变换角度、距离和方向,都已成为一件不难做到的事。

五、与固定画面比较,运动摄影都有哪些长处,又有哪些不足?

答:

第六章电视场面调度

一、请举例说明电视场面调度和戏剧场面调度的异同。

答:戏剧场面调度指导演依照剧本的情节和剧中人物的性格、情绪,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

动路线、站位姿态、上场下场等表演活动所进行的艺术处理。比如,演员是站在舞台中央,

还是走到前台边缘,是站着表演,还是坐着表演,等等,这些舞台表演动作的总和即为戏剧

艺术中的场面调度。

电视场面调度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借助于摄像机镜头所包涵的画面范围、

摄像机的机位、角度和运动方式等,对画面内所要表现的对象加以调度和拍摄。就电视节目的整体内容来说,电视场面调度往往更注重于通过积极主动的镜头调度,弥补人物调度的不便、不足或具体调度上的困难。特别是在电视新闻、纪录片等节目中,对所拍对象的人为导

演和有意摆布是与真实性原则格格不入的,自然不能划入所谓"电影场面调度"的范畴。

二、电视场面调度主要有哪些作用?

答:(1)丰富画面语言和造型形式,增强电视画面的概括力和艺术表现力。

(2)渲染环境气氛,通过场面调度创造特定的情境和艺术效果。

(3)场面调度可以通过一系列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画面,作为蒙太奇镜头表现被摄人物

活动的情景和局部细节,并经由这些画面的组接形成人物活动及事件过程完整印象。

(4)有助于对节目节奏的把握,有助于形成画面的节奏变化。

(5)场面调度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6)通过运动摄像的场面调度方法,有助于形成长镜头纪实性拍摄。

(7)在现代的大型运动会、综艺晚会及演播室节目等的转播制作过程中,统筹有序的场面

调度是极其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

三、什么是轴线?何为轴线规则?

答: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

轴线规则是指在实际拍摄时,编摄人员围绕被摄对象进行镜头调度时,为了保证被摄对

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

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即是摄像师处理镜头调度必须遵守的"轴线规则"。

四、请结合实例谈谈怎样克服"越轴"问题?

答:1.利用被摄对象的运动变化改变原有轴线。

在前一个镜头中,是按照被摄对象原先的轴线关系去拍摄的,下一个相连的镜头,则按照主体发生运动后已改变的轴线设置机位,这样一来,轴线实际上已被跨越了。

2.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来越过原先的轴线。

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实现越轴拍摄,对于摄像人员来说是非常有用的。特别是在拍摄不便进行人物调度的新闻、纪录片等节目时,为了抓取最佳角度、突出主体、变化构图等,常常利用

镜头运动调度进行多侧面、多视角的画面表现。

利用中性镜头间隔轴线两边的镜头,缓和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的跳跃。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介绍过中性镜头,由于中性镜头无明确的方向性,所以能在视觉上产生一定的过渡作用。当越轴前所拍的镜头与越轴后的镜头要相组接时,中间以中性方向的镜头作为过渡,就能缓和越轴后的画面跳跃感,给观众一定的时间来认识画面形象位置

关系等的变化。

4.利用插入镜头改变方向,越过轴线。

这种方法与上述第三种方法相似,区别在于插入镜头的内容和景别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用于越轴拍摄的插入镜头都是特写镜头。我们可以以两种不同情况来举例说明。第一种情况是相同空间的相同场景中,插入一些方向性不明确的被摄对象的局部特写画面,使得镜头在轴线两侧所拍的画面能够组接起来。第二种情况是插入一些环境空间中的实物特写作为过渡

镜头。

5.利用双轴线,越过一个轴线,由另一个轴线去完成画面空间的统一。

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中,如果既存在关系轴线,同时也存在运动轴线,我们通常选择关系轴线,越过运动轴线去进行镜头调度。相比之下,遵循关系轴线所拍得画面,要比按照运动轴线处理给观众带来的视觉跳跃感小。为了保持画面中运动主体位置关系不变,在小景别构图时,

我们一般都要以关系轴线为主,越过运动轴线进行镜头调度。但在大景别构图时,要考虑以运动轴线为主,关系轴线为辅进行镜头调度。

五、何为三角形原理?三角形原理有哪几个基本变化形式?

答:三角形原理:是当我们拍摄两个人的交流场景时,在他们之间有一条无形的关系轴线,

也称关系线。在关系线的一侧可以选择三个顶端位置,这三个顶端构成一个底边与关系线相

平行的三角形。摄像机的机位可以设置在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端位置上,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三角形机位布局,这就是镜头调度的三角形原理,又称为三角形布局。

三角形原理的基本变化形式:外反拍三角形布局、内反拍三角形布局、平行三角形布局

影视造型

1景别:是指被摄主题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的大小和范围。

2主观角度:一种模拟画面主体(可以是人,动物,植物和一切运动体)的视点和视觉印象

来进行拍摄的角度。

3景深:指当镜头针对某一被摄主体调焦清晰后,位于该主体前后方的景物也能形成清晰影

象的纵深范围。

4固定画面: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

面。

5三角形原理:摄像机的机位设置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端位置上,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三

角形机位布局,这就是三角形原理,也称三角形布局。

6越轴: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另一侧区域去进行拍摄,即称为越轴。

7摇镜头:用摇摄的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

1电视画面以每秒25帧的静态画幅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变换画面内容。

2运动造型因素大体上分为三个方面:被摄主体的运动,摄像机的运动以及融合了各种运动。

3色光三原色:红绿蓝

4色光的加减:红+绿+蓝=白

红+青=白绿+品红=白蓝+黄=白红+绿=黄绿+蓝=青红+蓝=品红

5三角形原理基本变化形式:外反拍三角形布局,内反拍三角形,平行三角形

1电视景别如何划分?不同的景别有何作用?

A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特点:1全方位的展示自然景观2渲染人物所处的环境氛围3用于开篇或结尾4具有特殊的抒情作用

B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特点:1可以完整的表现人物的活动2使观众对某场景全貌产生一个总体印象。3可以容纳较多的视觉信息。

C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特点:1叙事性画面2抒情性局限

D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特点:是塑造人物性格比较有力的手段2增加了与观众的交流感

E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体对象细部的画面。

特点:1深刻揭示人物内心世界2深刻体现事物深层含义3可以用于巧妙转场。

2造型光分为哪几类?各自的作用如何?

主光,辅助光,环境光,轮廓光,眼神光,修饰光

A主光:不管起方向如何,应在各种光线中占统治地位,是画面中最吸引人注目的光线。它

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和轮廓特征的表现,也影响到画面的基调,光影结构和风格。

B辅助光:一般多是无阴影的软光,用以减弱主光的生硬粗糙的阴影,减低受光面和背光面的反差,提高暗部影象的造型表现力。

C环境光:除烘托主要被摄体对象外,还有表现特定环境,时间或造成某种特殊气氛和影调

等作用。

D 轮廓光:勾画和突出被摄对象富有表现力的轮廓形式,具有逆光的光线效果。具有较强

的装饰和美化效果。

E 眼神光:使人物目光炯炯有神,明亮而又活跃。

F修饰光:可以使被摄对象整体形象更加悦目,局部形象更显特点,更富有造型表现力。

3请说以下几种色彩的感情倾向:红黄绿蓝

A红:给人一种活跃的,蓬勃的生命感和热烈奔放的温暖感。如红色常与革命联系在一起,

红旗,红星已成为革命的象征。

B黄:给人一种明快,轻松的视觉刺激,同时也意味着收获,富足和成熟,给人以喜悦感和

充实感。不仅明亮夺目,还象征着柔和,温馨和幸福。如看到景物是一片金黄时,就会联想

到秋天和秋收。

C绿:给人带来宁静,舒适和充满希望的视觉感受,象征生命和希望的亮色,还是人类和平

的标识色。如里边色的橄榄枝象征和平。

D蓝:使人产生寒冷,凄清,冷静,辽阔,忧郁等联想。如通常以蓝调来表现夜景。

4怎样区分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广角镜头和变焦距镜头?

标准镜头:焦距通常为25mm 长焦距镜头:视场角小于40°焦距大于25mm的镜头广角镜头(短焦距):视角大于60°焦距小于25mm的镜头。变焦距镜头:相对于定焦距镜头

而言的一种可连续变焦距的镜头。

5请分别谈谈长焦距镜头,广角镜头和变焦镜头的造型特点功用和拍摄注意事项。

1造型特点:

A视角窄

B景深小

C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小

D长焦距镜头有“望远”的效果

E在表现运动主体时,对横向运动表现动感强,对纵向运动表现动感弱

功用:

A利用调拍距离较远的被摄对象,追求真实自然的艺术效果

B拍摄小景别画面的造型特点,跨越复杂空间拍摄和表现不易接近或无法接近的人物和场面

C适合与表现人物的面部特写

D利用长焦距镜头压缩纵向景物之间的距离,使画面形象饱满烘托环境气氛

E利用长焦距镜头景深小的特点,通过调整镜头焦距形成画面形象的转换,完成同角度,不

同景物不同景别的场面调度

F利用长焦距镜头创造虚焦点画面

G长焦距镜头可以摄取人眼不常见到的景象,创造诗意画面

注意事项:

A拍摄过程中焦距必须调准,力求精益求精。最好不采用目测距离或估计距离,然后直接将焦点调到估计数值上的拍摄方法

B利用长焦距拍摄时,应尽量运用三角架支稳摄像机

2造型特点:

A视角宽

B景深大

C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大

D广角镜头有曲像畸变现象

E广角镜头在表现运动对象时有两个重要特征

F便于肩扛拍摄,画面易于平稳清晰

功用:

A适合于展现画面主体及其所处的环境

B景深大的特点,对被摄物体进行多层次地表现,增加画面的容量和信息,量景深的概念

C有利于近距离接近拍摄对象,完成抱拍和偷拍

D利用广角镜头线条透视的夸张变形和曲像畸变效果,形成某种特殊的表现意义

E有利于近距离表现大范围景物

F有利于在移动摄像中保持画面的稳定。

注意问题:

A用广角镜头结构画面时,注意画框上下两端的横线与画内景物横向线条的水平

B广角镜头的曲像和变形问题,也应引起摄像者创作中的注意,在拍摄中通过目测和有关经

验加以控制和避免

3造型特点:

优点:

A一个变焦距镜头可以替代一组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

B在摄像机机位不动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变焦距推拉,实现画面景别的连续变化

C可以跨越复杂空间完成移动机位所不能完成或不易完成的镜头和拉镜头,并且还能完成仰角或俯角度的推拉镜头

D摄像机镜头上的电动变焦距装置,可以使画面景别的变化平稳而均匀,如用手动变焦,可以完成急推和急拉,产生一种新的画面运动,形成新的画面节奏

E在摄像机机位运动过程中,变动镜头焦距可以构成一种更为复杂的综合运动镜头

F运用变焦距镜头,一个人即可以完成移动机位,变化焦距的综合运动镜头,增强了画面造

型表现的随意性和灵活性

缺点:

A用变焦镜头拍摄的推拉镜头,虽然画面景别连续发生变化,但它所表现的画面运动形式是

不真实的

B变焦距推拉镜头的画面变化,带有某种强制性,它是通过技术的手段,强行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出一种人们在生活中不曾有过的视觉印象

功用:

A实现变焦距推拉

B通过变焦距推拉追随运动中的被摄主体,保持画面景别的相对稳定

C变焦距镜头在运动摄像中,便于调整画面构图,选择最佳景物,突出视觉重点

D有助于实现被摄对象处于焦点之外的拍

E变焦距急推急拉镜头可以产生某种特定的节奏变化

F变焦距的推拉与其他运动摄像方式相结合,可使画面内部的蒙太奇更丰富。

注意问题:

A拍摄过程中,对运动物体要边拍摄边观察,并要有预见性,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物体

运动规律的认识以及前期采访时被拍摄对象运动特性的了解,力争在运动物体每一次变化

前,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否则将会处处被动,使每次推拉都“慢半拍”。

B最好运用肩扛式拍摄方法,增加机位运动的随意性和灵活性,拍摄时身体应保持随时可以

自由转向运动的姿势。

C如用三角架时纵向和横向锁机旋钮宜全部放松,使云台有最大的灵活性。

6固定画面与绘画作品和摄影照片有何异同

相同:在直观上,固定画面很接近于美术作品和摄影照片的形式感。

不同:固定画面在塑造形象,表现运动,营造氛围等方面有许多作用,是绘画作品和摄影照片不能企及的。固定画面不仅能表现静态的对象,同样能表现好动态的形象,而绘画作品和摄影照片只能表现静态的对象。

7各种不同运动摄像方式的造型特点,功用及其拍摄时注意的事项?

1推摄:

造型特点:A推镜头形成视觉前移效果B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C推镜头将被摄主体有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

功用:A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B突出细节,突出重要的情节因素C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关系D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不断发生变化,有

连续前进蒙太奇句子作用E推镜头推进速度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从而产生外化

的情绪力量F推镜头可以通过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来表现特定的主题和涵义G推镜头可以加强减弱运动主体的动感。

注意事项:A意图明确B落幅为重C防止虚化D速度与节奏一致

2拉摄:

造型特点:A时空的完整和连续B交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功用:A拉镜头有利于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B拉镜头画面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

间是从小到大不断扩展的,使得画面构图形成多结构变化C拉镜头可以通过纵向空间和纵向方位上的画面形象对比,反衬或比喻等效果D拉镜头从不易推测出整体形象的局部为起幅,有利于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逐渐出现直至完整形象的想象和猜测E拉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连续变化,保持了画面表现失时空的完整和连贯F拉镜头内部节奏由紧到松,与推

镜头相比,较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产生许多微妙的感情色彩。G拉镜头常被用作结束性和结论性的镜头H利用拉镜头来作为转场镜头。

注意事项:A起幅有根据B落幅要危突C推拉要分清D掌握节奏

3摇摄:

造型特点;A展示空间,扩大视野B同一场景中交代两种事物的关系

功用:A展示空间,扩大视野B有利于通过小景别画面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C介绍交待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的内在联系D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主体,通过摇镜头把它们

连接起来表示某种暗喻,对比,并列,因果关系E在表现三个或三个以上主体或主题之间

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时或作减速,或作停顿,以构成一种间歇摇F在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后利用极快的摇速使画面中的形象全部虚化,以形成具有特殊表现力的甩镜头G用追摇的式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H对一组相同或相似的画面主体用摇

的方式让他们逐个出现,可形成一种积累的效果。I用摇镜头摇出意外之物,制造悬念,在

一个镜头内形成视觉注意力的起伏J利用摇镜头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K利用非水平的倾斜摇,旋转摇,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L摇镜头也是画面转场的有效手法之一注意事项:

A速度与画面情绪相一致B目的要明确

4移摄:

造型特点:A开拓画面空间B突显场面和气势C具有主观色彩

功用:A移动镜头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

B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弘的造型效

C移动摄像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为自然生动的真实

感和现场感

D移动镜头摆脱定点拍摄后形成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注意事项:A慎用长焦B防止虚化

5跟摄:

造型特点:A详尽,连续,完整的表现运动主体B体现真实,客观

功用:A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B跟镜头跟随被摄对象一起运动,

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有利于通过人物引出环境C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同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D 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的表现方式,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节目的拍摄中有着

重要的纪实性意义。

注意事项:A镜头和主体的速度一样B防止虚化

6升降拍摄

造型特点:A升降镜头的升降运动带来了画面视域的扩展和收缩B升降镜头视点的连续变化形成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多构图效果

功用:A升降镜头有利于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B升降镜头有利于表现纵深空间中的点

面关系C升降镜头常用来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氛围D镜头的升降可实现一个镜头

内的内容转换与调度E升降镜头可以表现出画面内容中感情状态的变化

7综合运动摄像

造型特点:A表现完整B保持平稳C画内画外一致

功用:A综合镜头有利于在一个镜头中记录和表现一个场景中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B综合运动镜头是形成电视画面造型形式美的有利手段C综合运动镜头的连续动态有利于再现现

实生活的稳定D综合运动镜头有利于通过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形成表意方面的多义性E综合运动镜头在较长的连续画面中可以与音乐的旋律变化相互合拍,形成画面形象与音乐一体化

的节奏感。

注意事项:A除特殊情绪对画面的特殊要求外,镜头的运动应力求保持平稳B镜头运动的每次转换应力求与人物和方向转换一致,与情节中心和情绪发展的转换相一致,形成画面外部的变化与画面内部的变化完美结合C机位运动时注意焦点的变化,始终将主体形象处理

在景深范围之内D要求摄录人员默契配合协同动作,步调一致

8摄像机机位前进镜头,前移动镜头和跟镜头三者之间有何异同。

相同:从拍摄形式上看都有摄像机追随被摄主体向前运动。

不同:推镜头画面中有一个明确的主体,随着摄像机的运动,镜头向主体接近,主体形象有

个由小到大的过程。镜头最终以这个主体为落幅画面的结构中心,并停止在这个主体上。移动镜头,画面中并没有一个具体的主体,而是随着摄像机向前运动,表现了镜头从开始到结束时整个空间或整个群体形象。跟镜头画面中始终有一个具体的运动主体,摄像机跟随着这个主体一起移动,并根据主体的运动速度来决定镜头的运动速度,一般情况下主体在镜头的

开始至结束均呈现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景别。

拍摄角度如何区分?细分后的拍摄角度各自表现怎样画面?

一几何角度

1拍摄方向:

正面拍摄: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容易显示出庄重稳定,严肃静穆的气氛

侧面拍摄:表现被摄物体的运动姿态,及富有变化的外沿轮廓线条

背面拍摄:表现的视向与被摄对象的视向一致,使观众产生可与被摄对象有同一视线的主观

效果

正侧面拍摄:

2拍摄高度:

平摄:表现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的正常情况相似,被摄对象不易变形。

仰摄:表现画面中形象主体显得高大挺拔,具有权威性,视觉重量感比平视要大

俯摄:表现地平面景物的层次,数量,地理位置以及盛大的场面,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受

顶摄:

二心理角度

1主观角度2客观角度

编译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

精品文档 第二章 P36-6 (1) L G ()1是0~9组成的数字串 (2) 最左推导: N ND NDD NDDD DDDD DDD DD D N ND DD D N ND NDD DDD DD D ??????????????????0010120127334 556568 最右推导: N ND N ND N ND N D N ND N D N ND N ND N D ??????????????????77272712712701274434 886868568 P36-7 G(S) O N O D N S O AO A AD N →→→→→1357924680||||||||||| P36-8 文法: E T E T E T T F T F T F F E i →+-→→|||*|/()| 最左推导: E E T T T F T i T i T F i F F i i F i i i E T T F F F i F i E i E T i T T i F T i i T i i F i i i ?+?+?+?+?+?+?+?+??????+?+?+?+?+?+********()*()*()*()*()*()*() 最右推导: E E T E T F E T i E F i E i i T i i F i i i i i E T F T F F F E F E T F E F F E i F T i F F i F i i i i i ?+?+?+?+?+?+?+?+?????+?+?+?+?+?+?+**********()*()*()*()*()*()*()*() 语法树:/********************************

操作系统习题答案

内存1通常情况下,在下列存储管理方式中,()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管理最简单,但存储碎片多;()使内存碎片尽可能少,而且使内存利用率最高。 Ⅰ.段式;Ⅱ.页式;Ⅲ.段页式;Ⅳ.固定分区;Ⅴ.可变分区 正确答案:Ⅳ;Ⅰ 2为使虚存系统有效地发挥其预期的作用,所运行的程序应具有的特性是()。正确答案:该程序应具有较好的局部性(Locality) 3提高内存利用率主要是通过内存分配功能实现的,内存分配的基本任务是为每道程序()。使每道程序能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运行,主要是通过()功能实现的。Ⅰ.分配内存;Ⅱ.内存保护;Ⅲ.地址映射;Ⅳ.对换;Ⅴ.内存扩充;Ⅵ.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换;Ⅶ.内存到外存间交换;Ⅷ.允许用户程序的地址空间大于内存空间。 正确答案:Ⅰ;Ⅱ 4适合多道程序运行的存储管理中,存储保护是 正确答案:为了防止各道作业相互干扰 5下面哪种内存管理方法有利于程序的动态链接()? 正确答案:分段存储管理 6在请求分页系统的页表增加了若干项,其中状态位供()参考。 正确答案:程序访问 7从下面关于请求分段存储管理的叙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叙述()。 正确答案:分段的尺寸受内存空间的限制,但作业总的尺寸不受内存空间的限制

8虚拟存储器的特征是基于()。 正确答案:局部性原理 9实现虚拟存储器最关键的技术是()。 正确答案:请求调页(段) 10“抖动”现象的发生是由()引起的。 正确答案: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11 在请求分页系统的页表增加了若干项,其中修改位供()参考。 正确答案:换出页面 12 虚拟存储器是正确答案:程序访问比内存更大的地址空间 13测得某个请求调页的计算机系统部分状态数据为:CPU利用率20%,用于对换空间的硬盘的利用率97.7%,其他设备的利用率5%。由此断定系统出现异常。此种情况下()能提高CPU的利用率。 正确答案:减少运行的进程数 14在请求调页系统中,若逻辑地址中的页号超过页表控制寄存器中的页表长度,则会引起()。 正确答案:越界中断 15 测得某个请求调页的计算机系统部分状态数据为:CPU利用率20%,用于对换空间的硬盘的利用率97.7%,其他设备的利用率5%。由此断定系统出现异常。此种情况下()能提高CPU的利用率。 正确答案:加内存条,增加物理空间容量 16 对外存对换区的管理应以()为主要目标,对外存文件区的管理应以()

编译原理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运行时存储空间组织 6.1 完成下列选择题: (1) 过程的DISPLAY表中记录了。 a. 过程的连接数据 b. 过程的嵌套层次 c. 过程的返回地址 d. 过程的入口地址 (2) 过程P1调用P2时,连接数据不包含。 a. 嵌套层次显示表 b. 老SP c. 返回地址 d. 全局DISPLAY地址 (3) 堆式动态分配申请和释放存储空间遵守原则。 a. 先请先放 b. 先请后放 c. 后请先放 d. 任意 (4) 栈式动态分配与管理在过程返回时应做的工作有。 a. 保护SP b. 恢复SP c. 保护TOP d. 恢复TOP (5) 如果活动记录中没有DISPLAY表,则说明。 a. 程序中不允许有递归定义的过程 b. 程序中不允许有嵌套定义的过程 c. 程序中既不允许有嵌套定义的过程,也不允许有递归定义的过程 d. 程序中允许有递归定义的过程,也允许有嵌套定义的过程 【解答】 (1) b (2) a (3) d (4) b (5) b 6.2 何谓嵌套过程语言运行时的DISPLAY表?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当过程定义允许嵌套时,一个过程在运行中应能够引用在静态定义时包围它的任一外层过程所定义的变量或数组。也就是说,在栈式动态存储分配方式下的运行中,一个过程Q可能引用它的任一外层过程P的最新活动记录中的某些数据。因此,过程Q运行时必须知道它的所有(静态)外层过程的最新活动记录的地址。由于允许递归和可变数组,这些外层过程的活动记录的位置也往往是变迁的。因此,必须设法跟踪每个(静态)外层的最新活动记录的位置,而完成这一功能的就是DISPLAY嵌套层次显示表。 也即,每当进入一个过程后,在建立它的活动记录区的同时也建立一张DISPLAY表,它自顶而下每个单元依次存放着现行层、直接外层等,直至最外层(主程序层)等每一层过程的最新活动记录的起始地址。 6.3 (1) 写出实现一般递归过程的活动记录结构以及过程调用、过程进入与过程返回的指令; (2) 对以return(表达式)形式(这个表达式本身是一个递归调用)返回函数值的特殊函数过程,给出不增加时间开销但能节省存储空间的实现方法。假定语言中过程参数只有传值和传地址两种形式,为便于理解,举下例说明这种特殊的函数调用: int gcd (int p,int q) { if (p % q ==0) return q; else return gcd (q, p % q) } 【解答】(1) 一般递归过程的活动记录如图6-1所示。

操作系统教程_孙钟秀(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首页入门学 习 程序 员 计算机考 研 计算机电子书 下载 硬件知 识 网络知 识 专业课程答案 下载 视频教程下载 第一章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 1、有一台计算机,具有IMB 内存,操作系统占用200KB ,每个用户进程各占200KB 。如果用户进程等待I/O 的时间为80 % ,若增加1MB 内存,则CPU 的利用率提高多少? 答:设每个进程等待I/O 的百分比为P ,则n 个进程同时等待刀O 的概率是Pn ,当n 个进程同时等待I/O 期间CPU 是空闲的,故CPU 的利用率为1-Pn。由题意可知,除去操作系统,内存还能容纳4 个用户进程,由于每个用户进程等待I/O的时间为80 % , 故: CPU利用率=l-(80%)4 = 0.59 若再增加1MB 内存,系统中可同时运行9 个用户进程,此时:cPu 利用率=l-(1-80%)9 = 0.87 故增加IMB 内存使CPU 的利用率提高了47 % : 87 %/59 %=147 % 147 %-100 % = 47 % 2 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两道程序投入运行,且程序A 先开始做,程序B 后开始运行。程序A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打印100ms 、再计算50ms 、打印100ms ,结束。程序B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输入80ms 、再计算100ms ,结束。试说明(1 )两道程序运行时,CPU有无空闲等待?若有,在哪段时间内等待?为什么会等待?( 2 )程序A 、B 有无等待CPU 的情况?若有,指出发生等待的时刻。 答:画出两道程序并发执行图如下: (1)两道程序运行期间,CPU存在空闲等待,时间为100 至150ms 之间(见图

(完整版)编译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典型的编译程序在逻辑功能上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编译程序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中间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错误处理、表格管理。 2. 实现编译程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主要有:转换法、移植法、自展法、自动生成法。 3. 将用户使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为可直接执行的机器语言程序有哪几种主要的方式? 答:编译法、解释法。 4. 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编译方式:是将源程序经编译得到可执行文件后,就可脱离源程序和编译程序单独执行,所以编译方式的效率高,执行速度快; 解释方式:在执行时,必须源程序和解释程序同时参与才能运行,其不产生可执行程序文件,效率低,执行速度慢。

第二章 1.乔姆斯基文法体系中将文法分为哪几类?文法的分类同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与实现关 系如何? 答:1)0型文法、1型文法、2型文法、3型文法。 2) 2. 写一个文法,使其语言是偶整数的集合,每个偶整数不以0为前导。 答: Z→SME | B S→1|2|3|4|5|6|7|8|9 M→ε | D | MD D→0|S B→2|4|6|8 E→0|B 3. 设文法G为: N→ D|ND D→ 0|1|2|3|4|5|6|7|8|9 请给出句子123、301和75431的最右推导和最左推导。 答:N?ND?N3?ND3?N23?D23?123 N?ND?NDD?DDD?1DD?12D?123 N?ND?N1?ND1?N01?D01?301 N?ND?NDD?DDD?3DD?30D?301 N?ND?N1?ND1?N31?ND31?N431?ND431?N5431?D5431?75431 N?ND?NDD?NDDD?NDDDD?DDDDD?7DDDD?75DDD?754DD?7543D?75431 4. 证明文法S→iSeS|iS| i是二义性文法。 答:对于句型iiSeS存在两个不同的最左推导: S?iSeS?iiSes S?iS?iiSeS 所以该文法是二义性文法。 5. 给出描述下面语言的上下文无关文法。 (1)L1={a n b n c i |n>=1,i>=0 } (2)L2={a i b j|j>=i>=1} (3)L3={a n b m c m d n |m,n>=0} 答: (1)S→AB A→aAb | ab B→cB | ε (2)S→ASb |ab

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 1、有一台计算机,具有IMB 内存,操作系统占用200KB ,每个用户进程各占200KB 。如果用户进程等待I/O 的时间为80 % ,若增加1MB 内存,则CPU 的利用率提高多少? 答:设每个进程等待I/O 的百分比为P ,则n 个进程同时等待刀O 的概率是Pn ,当n 个进程同时等待I/O 期间CPU 是空闲的,故CPU 的利用率为1-Pn。由题意可知,除去操作系统,内存还能容纳4 个用户进程,由于每个用户进程等待I/O的时间为80 % , 故: CPU利用率=l-(80%)4 = 0.59 若再增加1MB 内存,系统中可同时运行9 个用户进程,此时:cPu 利用率=l-(1-80%)9 = 0.87 故增加IMB 内存使CPU 的利用率提高了47 % : 87 %/59 %=147 % 147 %-100 % = 47 % 2 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两道程序投入运行,且程序A 先开始做,程序B 后开始运行。程序A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打印100ms 、再计算50ms 、打印100ms ,结束。程序B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输入80ms 、再计算100ms ,结束。试说明(1 )两道程序运行时,CPU有无空闲等待?若有,在哪段时间内等待?为什么会等待?( 2 )程序A 、B 有无等待CPU 的情况?若有,指出发生等待的时刻。 答:画出两道程序并发执行图如下: (1)两道程序运行期间,CPU存在空闲等待,时间为100 至150ms 之间(见图中有色部分) (2)程序A 无等待现象,但程序B 有等待。程序B 有等待时间段为180rns 至200ms 间(见图中有色部分) 3 设有三道程序,按A 、B 、C优先次序运行,其内部计算和UO操作时间由图给出。

编译原理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目标代码生成 7.1 对下列四元式序列生成目标代码: T=A-B S=C+D W=E-F U=W/T V=U*S 其中,V是基本块出口的活跃变量,R0和R1是可用寄存器。 【解答】简单代码生成算法依次对四元式进行翻译。我们以四元式T=a+b为例来说明其翻译过程。 汇编语言的加法指令代码形式为 ADD R, X 其中,ADD为加法指令;R为第一操作数,第一操作数必须为寄存器类型;X为第二操作数,它可以是寄存器类型,也可以是内存型的变量。ADD R,X指令的含意是:将第一操作数R与第二操作数相加后,再将累加结果存放到第一操作数所在的寄存器中。要完整地翻译出四元式T=a+b,则可能需要下面三条汇编指令: MOV R, a ADD R, b MOV T, R 第一条指令是将第一操作数a由内存取到寄存器R中;第二条指令完成加法运算;第三条指令将累加后的结果送回内存中的变量T。是否在翻译成目标代码时都必须生成这三条汇编指令呢?从目标代码生成的优化角度考虑,即为了使生成的目标代码更短以及充分利用寄存器,上面的三条指令中,第一条和第三条指令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必要的。这是因为,如果下一个四元式紧接着需要引用操作数T,则第三条指令就不急于生成,可以推迟到以后适当的时机再生成。 此外,如果必须使用第一条指令,即第一操作数不在寄存器而是在内存中,且此时所有可用寄存器都已分配完毕,这时就要根据寄存器中所有变量的待用信息(也即引用点)来决定淘汰哪一个寄存器留给当前的四元式使用。寄存器的淘汰策略如下: (1) 如果某寄存器中的变量已无后续引用点且该变量是非活跃的,则可直接将该寄存器作为空闲寄存器使用。 (2) 如果所有寄存器中的变量在基本块内仍有引用点且都是活跃的,则将引用点最远的变量所占用寄存器中的值存放到内存与该变量对应的单元中,然后再将此寄存器分配给当前的指令使用。 因此,本题所给四元式序列生成的目标代码如下: MOV R0, A SUB R0, C /*R0=T*/ MOV R1, C ADD R1, D /*R1=S*/ MOV S, R1 /*S引用点较T引用点远,故将R1的值送内存单元S*/ MOV R1, E SUB R1, F /*R1=W*/ SUB R1, R0 /*R1=U*/ MUL R1, S /*R1=V*/ 7.2 假设可用的寄存器为R0和R1,且所有临时单元都是非活跃的,试将以下四元式基本

操作系统》第章教材习题解答

第4章存储管理 “练习与思考”解答 1.基本概念和术语 逻辑地址、物理地址、逻辑地址空间、内存空间、重定位、静态重定位、动态重定位、碎片、碎片紧缩、虚拟存储器、快表、页面抖动 用户程序经编译之后的每个目标模块都以0为基地址顺序编址,这种地址称为相对地址或逻辑地址。 内存中各物理存储单元的地址是从统一的基地址开始顺序编址的,这种地址称为绝对地址或物理地址。 由程序中逻辑地址组成的地址范围叫做逻辑地址空间,或简称为地址空间。 由内存中一系列存储单元所限定的地址范围称作内存空间,也称物理空间或绝对空间。 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时,需对目标程序中的地址进行修改。这种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重定位。 静态重定位是在目标程序装入内存时,由装入程序对目标程序中的指令和数据的地址进行修改,即把程序的逻辑地址都改成实际的内存地址。 动态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期间,每次访问内存之前进行重定位。这种变换是靠硬件地址转换机构实现的。 内存中这种容量太小、无法被利用的小分区称作“碎片”或“零头”。 为解决碎片问题,移动某些已分配区的内容,使所有进程的分区紧挨在一起,而把空闲区留在另一端。这种技术称为紧缩(或叫拼凑)。 虚拟存储器是用户能作为可编址内存对待的虚拟存储空间,它使用户逻辑存储器与物理存储器分离,是操作系统给用户提供的一个比真实内存空间大得多的地址空间。 为了解决在内存中放置页表带来存取速度下降的矛盾,可以使用专用的、高速小容量的联想存储器,也称作快表。 若采用的置换算法不合适,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刚被换出的页,很快又被访问,为把它调入而换出另一页,之后又访问刚被换出的页,……如此频繁地更换页面,以致系统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页面的调度和传输上。此时,系统好像很忙,但实际效率却很低。这种现象称为“抖动”。 2.基本原理和技术 (1)存储器一般分为哪些层次?各有何特性? 存储器一般分为寄存器、高速缓存、内存、磁盘和磁带。 CPU内部寄存器,其速度与CPU一样快,但它的成本高,容量小。 高速缓存(Cache),它们大多由硬件控制。Cache的速度很快,它们放在CPU内部或非常靠近CPU的地方。但Cache的成本很高,容量较小。 内存(或称主存),它是存储器系统的主力,也称作RAM(随机存取存储器)。CPU可以直接存取内存及寄存器和Cache中的信息。然而,内存中存放的信息是易变的,当机器电源被关闭后,内存中的信息就全部丢失了。 磁盘(即硬盘),称作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或外存),它是对内存的扩展,但是CPU不能直接存取磁盘上的数据。磁盘上可以永久保留数据,而且容量特别大。磁盘上数据的存取速度低于内存存取速度。 磁带保存的数据更持久,容量更大,但它的存取速度很慢,而且不适宜进行随机存取。所以,磁带设备一般不能用做辅存。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文件系统的后备,存放不常用的信息或用做系统间传送信息的介质。 (2)装入程序的功能是什么?常用的装入方式有哪几种? 装入程序的功能是根据内存的使用情况和分配策略,将装入模块放入分配到的内存区中。 程序装入内存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绝对装入方式、可重定位装入方式和动态运行时装入方式。

(完整版)操作系统课后题答案

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 答:脱机I/O 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联机I/O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11.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20.试描述什么是微内核OS。 答:(1)足够小的内核;(2)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3)应用机制与策略分离原理;(4)采用面向对象技术。 25.何谓微内核技术?在微内核中通常提供了哪些功能? 答:把操作系统中更多的成分和功能放到更高的层次(即用户模式)中去运行,而留下一个尽量小的内核,用它来完成操作系统最基本的核心功能,称这种技术为微内核技术。在微内核中通常提供了进程(线程)管理、低级存储器管理、中断和陷入处理等功能。 第二章进程管理 2. 画出下面四条语句的前趋图: S1=a:=x+y; S2=b:=z+1; S3=c:=a – b;S4=w:=c+1; 答:其前趋图为: 7.试说明PCB 的作用,为什么说PCB 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答:PCB 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作用是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成为能与其它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OS是根据PCB对并发执行的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11.试说明进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1)就绪状态→执行状态:进程分配到CPU资源;(2)执行状态→就绪状态:时间片用完;(3)执行状态→阻塞状态:I/O请求;(4)阻塞状态→就绪状态:I/O完成. 19.为什么要在OS 中引入线程?

编译原理_第三版_课后答案.docx

编译 原理 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 P36-6 (1) L ( G 1 ) 是 0~9 组成的数字串 (2) 最左推导 : N ND NDD NDDD DDDD 0DDD 01DD 012D 0127 N ND DD 3D 34 N ND NDD DDD 5DD 56D 568 最右推导 : N ND N 7 ND 7 N 27 ND 27 N 127 D127 0127 N ND N 4 D 4 34 N ND N 8 ND 8 N 68 D68 568 P36-7 G(S) O 1|3|5|7|9 N 2|4|6|8|O D 0|N S O| AO A AD | N P36-8 文法: E T| E T|E T T F |T * F |T / F F ( E)|i 最左推导 : E E T T T F T i T i T * F i F * F i i * F i i * i E T T * F F * F i * F i *( E ) i *( E T) i *( T T ) i *( F T ) i *( i T ) i *( i F ) i *( i i ) 最右推导 :

E E T E T * F E T * i E F * i E i * i T i * i F i * i i i * i E T F * T F * F F *( E) F *( E T) F *( E F ) F *( E i ) F *( T i ) F *( F i ) F *( i i ) i *( i i ) 语法树: /******************************** E E+T E+T F T F i F i i i+i+i *****************/ P36-9 句子 iiiei有两个语法树: S iSeS iSei iiSei iiiei S iS iiSeS iiSei iiiei E E E+T E-T T T*F E-T F F F i T F i i i F i i i-i-i i+i*i P36-10 /************** S TS | T T( S) | ( ) ***************/ P36-11 /*************** L1: S AC A aAb | ab C cC | L2: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操作系统的职能是管理和控制汁算机系统中的所有硬、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 机工作流程,并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友好的接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等。 2.什么是批处理、分时和实时系统?各有什么特征? 答:批处理系统(batchprocessingsystem):操作员把用户提交的作业分类,把一批作业编成一个作业执行序列,由专门编制的监督程序(monitor)自动依次处理。其主要特征是: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多道程序运行。 分时系统(timesharingoperationsystem):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转的方式,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进程使用。其主要特征是:交互性、多用户同时性、独立性。 实时系统(realtimesystem):在被控对象允许时间范围内作出响应。其主要特征是:对实时信息分析处理速度要比进入系统快、要求安全可靠、资源利用率低。 3.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有何区别? 答;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共享系统资源,并不是真正地同时执行多个作业;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系统配置多个CPU,能真正同时执行多道程序。要有效使用多重处理,必须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而多道程序设计原则上不一定要求多重处理系统的支持。 4.讨论操作系统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 答:讨论操作系统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 (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 (2)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的界面; (3)用进程管理观点研究操作系统,即围绕进程运行过程来讨论操作系统。

编译原理课后答案

第二章 2.3叙述由下列正规式描述的语言 (a) 0(0|1)*0 在字母表{0, 1}上,以0开头和结尾的长度至少是2的01 串 (b) ((ε|0)1*)* 在字母表{0, 1}上,所有的01串,包括空串 (c) (0|1)*0(0|1)(0|1) 在字母表{0, 1}上,倒数第三位是0的01串 (d) 0*10*10*10* 在字母表{0, 1}上,含有3个1的01串 (e) (00|11)*((01|10)(00|11)*(01|10)(00|11)*)* 在字母表{0, 1}上,含有偶数个0和偶数个1的01串 2.4为下列语言写正规定义 C语言的注释,即以 /* 开始和以 */ 结束的任意字符串,但它的任何前缀(本身除外)不以 */ 结尾。 [解答] other → a | b | … other指除了*以外C语言中的其它字符 other1 → a | b | … other1指除了*和/以外C语言中的其它字符 comment → /* other* (* ** other1 other*)* ** */ (f) 由偶数个0和偶数个1构成的所有0和1的串。 [解答]由题目分析可知,一个符号串由0和1组成,则0和1的个数只能有四种情况: x 偶数个0和偶数个1(用状态0表示); x 偶数个0和奇数个1(用状态1表示); x 奇数个0和偶数个1(用状态2表示); x 奇数个0和奇数个1(用状态3表示);所以, x 状态0(偶数个0和偶数个1)读入1,则0和1的数目变为:偶数个0和奇数个1(状态1) x 状态0(偶数个0和偶数个1)读入0,则0和1的数目变为:奇数个0和偶数个1(状态2) x 状态1(偶数个0和奇数个1)读入1,则0和1的数目变为:偶数个0和偶数个1(状态0) x 状态1(偶数个0和奇数个1)读入0,则0和1的数目变为:奇数个0和奇数个1(状态3) x 状态2(奇数个0和偶数个1)读入1,则0和1的数目变为:奇数个0和奇数个1(状态3) x 状态2(奇数个0和偶数个1)读入0,则0和1的数目变为:偶数个0和偶数个1(状态0) x 状态3(奇数个0和奇数个1)读入1,则0和1的数目变为:奇数个0和偶数个1(状态2) x 状态3(奇数个0和奇数个1)读入0,则0和1的数目变为:偶数个0和奇数个1(状态1) 因为,所求为由偶数个0和偶数个1构成的所有0和1的串,故状态0既为初始状态又为终结状态,其状态转换图: 由此可以写出其正规文法为: S0 → 1S1 | 0S2 | ε S1 → 1S0 | 0S3 | 1 S2 → 1S3 | 0S0 | 0 S3 → 1S2 | 0S1 在不考虑S0 →ε产生式的情况下,可以将文法变形为: S0 = 1S1 + 0S2 S1 = 1S0 + 0S3 + 1 S2 = 1S3 + 0S0 + 0 S3 = 1S2 + 0S1 所以: S0 = (00|11) S0 + (01|10) S3 + 11 + 00 (1) S3 = (00|11) S3 + (01|10) S0 + 01 + 10 (2) 解(2)式得: S3 = (00|11)* ((01|10) S0 + (01|10)) 代入(1)式得: S0 = (00|11) S0 + (01|10) (00|11)*((01|10) S0 + (01|10)) + (00|11) => S0 = ((00|11) + (01|10) (00| 11)*(01|10))S0 + (01|10) (00|11)*(01|10) + (00|11) => S0 = ((00|11)|(01|10) (00|11)*(01|10))*((00|1

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4.试说明推劢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 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12.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不实时系统迚行比较。答:(1)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微妙。 (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服务。 (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都采取了多级容错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及数据的安全性。 13.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第二章 2. 画出下面四条诧句的前趋图: S1=a:=x+y; S2=b:=z+1; S3=c:=a –b;S4=w:=c+1; 8.试说明迚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1)就绪状态→执行状态:进程分配到CPU资源 (2)执行状态→就绪状态:时间片用完 (3)执行状态→阻塞状态:I/O请求 (4)阻塞状态→就绪状态:I/O完成

编译原理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 4.1 完成下列选择题: (1) 四元式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实现的。 a. 指示器 b. 临时变量 c. 符号表 d. 程序变量 (2) 间接三元式表示法的优点为。 a. 采用间接码表,便于优化处理 b. 节省存储空间,不便于表的修改 c. 便于优化处理,节省存储空间 d. 节省存储空间,不便于优化处理 (3) 表达式(┐A∨B)∧(C∨D)的逆波兰表示为。 a. ┐AB∨∧CD∨ b. A┐B∨CD∨∧ c. AB∨┐CD∨∧ d. A┐B∨∧CD∨ (4) 有一语法制导翻译如下所示: S→bAb {print″1″} A→(B {print″2″} A→a {print″3″} B→Aa) {print″4″} 若输入序列为b(((aa)a)a)b,且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则输出序列为。a. 32224441 b. 34242421 c. 12424243 d. 34442212 【解答】 (1) b (2) a (3) b (4) b 4.2 何谓“语法制导翻译”?试给出用语法制导翻译生成中间代码的要点,并用一简例予以说明。 【解答】语法制导翻译(SDTS)直观上说就是为每个产生式配上一个翻译子程序(称语义动作或语义子程序),并且在语法分析的同时执行这些子程序。也即在语法分析过程中,当一个产生式获得匹配(对于自上而下分析)或用于归约(对于自下而上分析)时,此产生式相应的语义子程序进入工作,完成既定的翻译任务。 用语法制导翻译(SDTS)生成中间代码的要点如下: (1) 按语法成分的实际处理顺序生成,即按语义要求生成中间代码。 (2) 注意地址返填问题。 (3) 不要遗漏必要的处理,如无条件跳转等。 例如下面的程序段: if (i>0) a=i+e-b*d; else a=0; 在生成中间代码时,条件“i>0”为假的转移地址无法确定,而要等到处理“else”时方可确定,这时就存在一个地址返填问题。此外,按语义要求,当处理完(i>0)后的语句(即“i>0”为真时执行的语句)时,则应转出当前的if语句,也即此时应加入一条无条件跳转指令,并且这个转移地址也需要待处理完else之后的语句后方可获得,就是说同样存在着地址返填问题。对于赋值语句a=i+e-b*d,其处理顺序(也即生成中间代码顺序)是先生成i+e的代码,再生成b*d的中间代码,最后才产生“-”运算的中间代码,这种顺序不能颠倒。 4.3 令S.val为文法G[S]生成的二进制数的值,例如对输入串101.101,则S.val= 5.625。按照语法制导翻译方法的思想,给出计算S.val的相应的语义规则,G(S)如下: G[S]: S→L.L|L

操作系统教程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教程》习题答案

习题1 1.单项选择题 (1)大中小型计算机是以为中心的计算机系统。 A、CPU B、存储器 C、系统总线 D、通道 (2)以下关于操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批处理系统是实现人机交互的系统 B、批处理系统具有批处理功能,但不具有交互能力 C、分时系统是实现自动控制,无须人为干预的系统 D、分时系统即具有分时交互能力,又具有批处理能力 (3)操作系统的职能是管理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 A、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接口 B、对用户的命令作出快速响应 C、作为服务机构向其它站点提供优质服务 D、防止有人以非法手段进入系统 (4)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应考虑系统的。 A、可靠性和灵活性 B、实时性和可靠性 C、优良性和分配性 D、灵活性和分配性 (5)多道程序设计是指。 A、在分布式系统中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 B、在一台处理器上并行运行多个程序 C、在实时系统中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D、在一台处理器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6)以下关于并发性和并行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并发性是指两个及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B、并发性是指两个及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C、并行性是指两个及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D、并发性是指进程,并行性是指程序 (1)B (2)B (3)A (4)B (5)D (6)B 2.填空题 (1)微机是以总线为纽带构成的计算机系统。 (2)在批处理兼分时系统中,往往把由分时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前台作业,把由批处理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后台作业。 (3)在分时系统中,若时间片长度一定,则用户数越多,系统响应时间越慢。 (4)分布式操作系统能使系统中若干台计算机协同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分解问题成为子计算并使之在系统中各台计算机上并行执行,以充分利用各计算机的优势。 (5)用户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可以网络通信、资源共享,从而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 3.简答题 (1)什么是操作系统?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并发性 (2)什么是批处理系统,衡量批处理系统好坏的主要指标是什么?及时性 (3)试述分时系统的原理及其特性。时间片原则交互性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

编译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 章 1、编译过程包括哪几个主要阶段及每个 阶段的功能。 答案:编译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优化、目标代码生成5 个阶段。词法分析的功能是对输入的高级语言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识别其中的单词符号,确定它们的种类,交给语法分析器,即把字符串形式的源程序分解为单词符号串形式。语法分析的功能是在词法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的语法规则,对程序进行语法分析,识别构成程序的各类语法范畴及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并把这种层次关系表达成语法树的形式。词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的功能是在语法分析的基础上,对程序进行语义分析,“理解”其含义,产生出表达程序语义的内部表达形式(中间代码)。优化的功能是按照等价变换的原则,对语义分析器产生的中间代码序列进行等价变换,删除其中多余的操作,对耗时耗空间的代码进行优化,以期最后得到高效的可执行代码。目标代码生成的功能是把优化后的中间代码变换成机器指令代码,得到可在目标机器上执行的机器语言程序。 第2 章 1、写一上下文无关文法G,它能产生配 对的圆括号串(如:(),(()),()(())等,甚至 包括0 对括号) 文法为:S→(L)|LS|L L→S| ε 2 、已知文法G :E→E+T|E-T|T T→T*F|T/F|F F→(E) |i (1)给出i+i*i,i*(i-i)的最左推导,最右推导以及语法树。 (2)i-i+i 哪个算符优先。 【解答】 (1)最左推导:E?E+T?T+T? F+T ? i+T ? i+T*F ? i+F*F ?i+i*F ?i+i*i E?T?T*F? F*F ? i*F ? i*(E) ? i*(E-T) ? i*(T-T) ? i*(F-T) ? i*(i-T) ? i*(i-F) ?i*(i-i) 最右推导:E?E+T?E+T*F? E+T*i ? E+F*i ? E+i*i ? T+i*i ? F+i*i ? i+i*i E?T?T*F? T*(E) ? T*(E-T) ? T*(E-F) ? T*(E-i) ? T*(T-i) ? T*(F-i) ?T*(i-i) ? F*(i-i) ?i*(i-i) i+i*i 以及i*(i-i)的语法树如下所示: (2)i-i+i 的语法树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的语法树可知:“-”的位置位 于“+”的下层,也就是前面两个i 先进 行“-”运算,再与后面的i 进行“+” 运算,所以“-”的优先级高于“+”的 优先级。 3 、文法G: E→ET+|T T→TF*|F F→FP↑|P P→E|i (1)试证明符号串TET+*i↑是G 的一 个句型(要求画出语法树). (2)写出该句型的所有短语,直接短语和句柄. 【解答】(1)采用最右推导: E?T?F? FP↑? Fi↑? Pi↑? Ei↑ ? Ti↑? TF*i↑? TP*i↑? TE*i↑? TET+*i↑ 语法树如下图所示。 从文法G 的起始符号出发,能够推导 出符号串TET+*i↑,所以给定符号串是文法G的句型。 (2) 该句型的短语有: ET+,TET+*,i ,TET+*i↑ 直接短语有:ET+, i 句柄是:ET+ 4、已知文法G:S→iSeS|iS|i ,该文法 是二义文法吗?为什么? 【解答】该文法是二义文法。 因为对于句子iiiei 存在两种不同的最 左推导: 第 1 种推导:S? iSeS? iiSeS? iiieS? iiiei 第2种推导:S?iS?iiSeS?iiieS?iiiei 第3 章 1、用正规式描述下列正规集: (1)C 语言的十六进制整数; (2)以ex 开始或以ex 结束的所有小写字母构成的符号串; (3)十进制的偶数。 【解答】 (1)C 语言十六进制整数以0x 或者0X 开头,所以一般形式应该为(+|-|ε) (0x|0X)AA*,其中前面括号表示符号, 可以有正号、负号,也可以省略(用ε表示)默认是正数,A 表示有资格出现在十六进制整数数位上的数字,AA*表示一位或者多位(一个或者多个数字的

操作系统教程第5版部分习题标准答案

第一章: 一、3、10、15、23、27、35 3.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操作系统是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并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 主要作用 (1)服务用户—操作系统作为用户接口和公共服务程序 (2)进程交互—操作系统作为进程执行的控制者和协调者 (3)系统实现—操作系统作为扩展机或虚拟机 (4)资源管理—操作系统作为资源的管理者和控制者 10.试述系统调用与函数(过程)调用之间的区别。 (1)调用形式和实现方式不同; (2)被调用的代码位置不同; (3)提供方式不同 15.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多道程序设计有什么特点?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允许多个作业(程序)同时进入计算机系统内存并执行交替计算的方法。从宏观上看是并行的,从微观上看是串行的。 (1)可以提高CPU、内存和设备的利用率; (2)可以提高系统的吞吐率,使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作业数目增加; (3)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并行性,使设备和设备之间,设备和CPU之间均可并行工作。 23.现代操作系统具有哪些基本功能?请简单叙述之。 (1)处理器管理; (2)存储管理; (3)设备管理; (4)文件管理; (5)联网与通信管理。 27.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内核? 内核是一组程序模块,作为可信软件来提供支持进程并发执行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通常驻留在内核空间,运行于内核态,具有直接访问计算机系统硬件设备和所有内存空间的权限,是仅有的能够执行特权指令的程序。 35.简述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资源复用技术。

系统中相应地有多个进程竞争使用资源,由于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资源是宝贵和稀有的,操作系统让众多进程共享物理资源,这种共享称为资源复用。 (1)时分复用共享资源从时间上分割成更小的单位供进程使用; (2)空分复用共享资源从空间上分割成更小的单位供进程使用。 . 二、2、5 2、答:画出两道程序并发执行图如下: (1) (见图中有色部分)。 (2)程序A无等待现象,但程序B有等待。程序B有等待时间段为180ms至200ms间(见 图中有色部分)。 5、答:画出三个作业并行工作图如下(图中着色部分为作业等待时间):

操作系统课后题答案

2.1 一类操作系统服务提供对用户很有用的函数,主要包括用户界面、程序执行、I/O操作、文件系统操作、通信、错误检测等。 另一类操作系统函数不是帮助用户而是确保系统本身高效运行,包括资源分配、统计、保护和安全等。 这两类服务的区别在于服务的对象不同,一类是针对用户,另一类是针对系统本身。 2.6 优点:采用同样的系统调用界面,可以使用户的程序代码用相同的方式被写入设备和文件,利于用户程序的开发。还利于设备驱动程序代码,可以支持规范定义的API。 缺点:系统调用为所需要的服务提供最小的系统接口来实现所需要的功能,由于设备和文件读写速度不同,若是同一接口的话可能会处理不过来。 2.9 策略决定做什么,机制决定如何做。他们两个的区分对于灵活性来说很重要。策略可能会随时间或位置而有所改变。在最坏的情况下,每次策略改变都可能需要底层机制的改变。系统更需要通用机制,这样策略的改变只需要重定义一些系统参数,而不需要改变机制,提高了系统灵活性。 3.1、短期调度:从准备执行的进程中选择进程,并为之分配CPU; 中期调度:在分时系统中使用,进程能从内存中移出,之后,进程能被重新调入内存,并从中断处继续执行,采用了交换的方案。 长期调度:从缓冲池中选择进程,并装入内存以准备执行。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它们执行的频率。短期调度必须频繁地为CPU选择新进程,而长期调度程序执行地并不频繁,只有当进程离开系统后,才可能需要调度长期调度程序。 3.4、当控制返回到父进程时,value值不变,A行将输出:PARENT:value=5。 4.1、对于顺序结构的程序来说,单线程要比多线程的功能好,比如(1)输入三角形的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2)从键盘输入一个大写字母,将它改为小写字母输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