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引领幸福读后感.doc

智慧引领幸福读后感.doc

智慧引领幸福读后感.doc
智慧引领幸福读后感.doc

智慧引领幸福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快来参考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智慧引领幸福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智慧引领幸福读后感1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人的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正是为了它,人们才做其他所有的事情。”内涵深刻的哲理,生动形象深刻的向我们展示了幸福,是人人都想要的,但却又难以捉摸的“心灵鸡汤”。在工作之余,我有幸拜读了周国平先生的《智慧引领幸福》一书,感受颇多,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大脑洗礼。结合自我的实际工作,希望接下来的工作用智慧去开启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用智慧去和学生,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用智慧去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打开崭新的一页。

在智慧的引领下,我想明白人生的道理,与身外遭遇保持距离,与命运结伴而行,才能在寻求幸福之路上从容前行。也许,这就是智慧的真理所在。

该书全面而细致地描绘了有关幸福,人生及生命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从幸福与价值观,享受生命,亲近自然,财富与幸福,成功与幸福,做自己的朋友,自己身上的快乐源泉,爱的幸福,做人的最高幸福,面对困难,智慧引领幸福等

方面,全面阐述了作者的经验和深刻思考。

人是精神性存在,精神需要的满足是幸福的更重要源泉。在物质生活有保障之后,幸福主要取决于精神生活的品质。良好的智力品质表现在智力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在此基础上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做的事,拥有自己的事业。良好的情感品质表现在自我的充实,内在生活的丰富,这是自己身上的快乐源泉。良好的灵魂品质表现在善良,高贵的品德,真诚地信仰,这是做人的最高幸福。因此,我们要用智慧去生活,教学,寻求自己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能力,掌控这种能力在于自己内心力量的强大。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只有灵魂是享受幸福的“器官”。期中金钱最多只是获得幸福的条件之一,永远不是充分条件,永远不能成为直接的幸福。快乐是幸福的衡量标准尺度之一,快乐应该不是单一的、短暂的、完全依赖外部条件的,而应该是丰富的持久的,自己精神世界的丰富是获得持久快乐的基础,也是拥有幸福的一种能力。

神圣的休息日。反问自己?你有周末吗?你的周末在放松,在读书,在郊游,在会客,在愉悦身体吗?现在社会加班,超负荷工作已经是一种常态,然而如果仅仅是工作狂,仅仅为了加班费而加班,为了忙碌而忙碌,那我们反省一下自己,这是自己想要的工作生活状态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工作,工作就是一件自己的事业,需要自己用心来经营而不是用精力,用加班来为完成工作而工作。我们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一定会发现一些人每天都快乐的

工作,而也有很多人整天忙忙碌碌,30岁却有80岁的心态。在忙碌中保持自己内心的从容。

说到财富与幸福。很多人都知道财富并不代表着幸福。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渗透期中的内涵那。之前跟一位老教师交流,说道财富问题。感触很深,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财富不是问题,只要学会等待。这也是一个人的心态问题。财富不是与生俱来的,死也不能带走。幸福就是找一个喜欢的和喜欢你的人,互相爱对方的性灵。每天充实而快乐,而不是为了金钱,权利而互相勾心斗角。就像圣经里说的幸福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每个人都要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具有思想。金钱、地位、名望、荣誉都可以没有,却不能没有思想;琐屑、繁忙可以绊住教师的身体和双脚,却不能绊住思想之泉的流淌,“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有思想的教师是有主见的、善于动脑的人,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能够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是学习知识的引路人、问题的启发人,而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要做有智慧的教师,绝不能是一个思想僵化的人,必须得有活水般的思想,必须得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提升自己,更重要的是,可能会提升一代代人、甚至是一个民族。

智慧不是一潭死水,智慧必须要靠终身学习才能得来。教师应该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这既是个体的需要,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需要。教师要把终身学

习作为生存责任和生存方式,做一名学习型教师,需要一辈子学做教师。“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现在,网络知识和知识经济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对教师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教师要学会并善于判断价值、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教师也要虚心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作为新时代的宠儿,现在的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能力确实超过了教师,教师就应该虚心向学生学习。

智慧型教师需要多种智慧,面对顽劣孩子应有的智谋,面对优生需具备的睿智,面对最易被忽略的中等生所必须的理智,以及生活中与教育有关或无关的智略,各种智慧都需要好好掌握利用。

纵观全书,它用心灵的智慧,为我们进行“幸福导航”。他倡导人们珍惜简单的`平凡的生活,注重内在的丰富的精神生活。这对时下疲于生活,为名利所累的现代人,如清风,如甘泉细流,抚慰着躯体,滋养着心田。这使我联想到自我:有时工作中的麻烦事会让我心烦;学生们的浮躁表现会让我生气;学生成绩不好时会让我焦虑。这些都是缺乏智慧,没有真正用智慧去引领自我。

其实,智慧没有大小,教育的智慧来自于平凡,有慧心的教师正是从平凡中寻找到了教育的契机。真正的教育是一堂又一堂平凡的课堂,真正的教育是一些又一些琐碎的教育细节。我将带着《智慧引领幸福》一书中学到的教育智慧,用心思考,在思考中创生教育智慧,真正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真正体会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人在世上生活。难免会遭遇挫折,失败,灾祸,苦难。这时候,基本的智慧是确立这样一种态度,就是把一切非自己所能改变的遭遇,不论多么悲惨,都当做命运接受下来,在此前提下走出一条最积极的路来。因为你别无选择,陷在负面遭遇中不能自拔是最愚蠢的,而人在这种时候往往容易愚蠢。我们教师要用这人生基本的智慧去武装自我,同时把智慧传递给学生,传递正能量,让人生基本的智慧种子生根发芽,永驻人间!

智慧引领幸福读后感2

一直认为周国平作为一个作家,每每新书上市总是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凡事总是过犹不及的,宣传本是好事,可这样商业化的运作之下,总让人觉得这刻意得来的盛名之下,真实写作功底颇令人生疑。正是为此我极少看他的书。也是机缘巧合,今年单位读书活动居然是他的书。既来之,则安之吧。反正既然已经在手边,看上一看也无妨。

初始翻阅并无太大惊喜,一言概况就是周国平是在用出世的心做着入世的事,于他思想比较接近的大概还有丰子恺,但丰子恺的出世思想更加坚定单纯,也许是因为他是真正的佛家弟子吧,尽管并未剃度,也在俗世间有自己的事业,但他总是对佛门清净地有着最最深沉的眷恋。相比而言,周国平的思想中宗教的思想并不如此浓厚,但他用一种“自我”的概念来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在纷繁复杂的世事当中保持住内心的平静坦然。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尽管世上有过无数片叶子,以后还会有无数片叶子,尽管一切叶子都终将凋零,我仍然要抽出自己的嫩芽。看到此处蓦然开朗,原本一直纠结于自己的生活平静如水,波澜不惊,每天每天都如此雷同的让人生厌,渐渐不知生活的意义何在了。看周围的人亦是如此,工作结婚生子,似乎大家都在重复着既定的轨道,平凡无趣,我常在想到底为什么都要人云亦云的或者呢?越想越感觉悲凉,阳光暗淡,草木生戚,盘旋在心中的死胡同原地打转难以走出。其实换个角度想想,这又何必呢。的确,我们的生活都非常相似,人生的大事也就这么几样,大家的时间也都相差不大,但正像看起来片片相似的叶子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不同的个体。我与他在细微之处差异巨大,我闲来无事便可于筝相伴,指尖轻抚琴弦,泠泠之音便将心中浮躁拂去。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也可以准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书法,舞蹈这些小时候没有条件完成的梦想现在都可以慢慢实现啊,我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在轮廓相似的条件之下还是可以有自己最独特的脉络。

另外,在书中还有一段文字非常触动人心。他说:一个人怎样才能算拥有自我呢?一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兴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他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并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实现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个性,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二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信念。亦即自己做人处事的原则,那是他的精神上的坐标轴,使他在俗世中不随波逐流。如果有,便表明他拥有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灵魂,一个坚定的精神核心。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自我那必然迷茫彷徨,不知所措,拥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

事业才能为自己提供一个人生的支点,除了物质上的保证,更重要的是事业可以让人心有所皈依,每天早晨睁开眼睛知道有事情等待自己去做,也许有的时候真的很忙很累,也有时会有些怨言,但假期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每天这样的无所事事反而更让人心浮气躁,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在突然空闲下来的假期这样的感觉比常人体会的更深。有了事业并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样的生活是幸福的,充实的。作为教师,每日事物繁芜,起床的时候依旧天还未亮,晚自习放学的时候早已是万家灯火,有时难免伤心。但这时却不会有无所事事之后,心中失落,惶惑不已的感觉。虽然平时对工作是有抱怨,但在全心全意的投入其中时却是最开心的时候,这时全然忘记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快,脑海中平静一片,只专注于工作,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做好,常常感觉时间飞速流逝,不觉已是休息时间。伸个懒腰,疲惫却满足。

至于自己的真信念和做人处事的原则,有的时候会隐藏的很深甚至自身都难以察觉,但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这些蛰伏已久的信念会慢慢浮出水面。我们在日常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心中的信念都会有所反应,或者欢喜或者厌恶,诸般来自内心深处的反应都会使我们在不断发现心灵深处的真我过程中逐渐抛却外界加诸的干扰,找到当初游荡的灵魂在投入凡胎之前的爱憎。内心的真我抖落迷茫的灰尘,逐渐显现出来,它就是我们在入世的过程中应该坚守的原则。与人相处也好,处理事务也罢,不要盲从世俗眼光,不要理会闲言碎语,坚持聆听内心的声音,违背责任和良知的事情坚决不要去做,因为它背离了心灵的指引。人之初,性本善,内心的真我总是在人们内心不断挣扎的时候告诉你该怎么做,该做什么,可叹的是,世俗的喧嚣总是如此强大而嘈杂,遮掩住了心灵给我们的指引。

以前曾经听人说过,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和自己对话,听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当时还内心暗笑太过于理想化。但现在忙忙碌碌一段时间之后,却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自己奔忙的价值又何在。这时无尽的失落就会涌上心头,而此时正是应该回顾生活,回顾自己,回归本真,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时间了。我在做什么呢,我的目的是什么呢,到底我不断追求的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东西。也许你会惊讶,诧异于自己居然这么久的时间都如此浑浑噩噩,只追求那些因为大家都争抢而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重要的东西,忙于这些,便忽视了真正重要应该真正珍惜的一切,比如家人,比如朋友,比如心灵的栖息。人生如此短暂,分清主次便显得尤为重要了。真我永远都是自己最好的导师,最贴心的朋友,它最知道你真正想要的事什么,只要你愿意每隔一段时间都安静下来,静静的听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提笔总是言未尽而意已深,每每心中思绪万千,但想把这种种心绪倾注于笔端却总是感觉文字在此时此刻变得如此苍白无力,反而不断出现佛家的几句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刻大约这首诗可做最好的注解。不能不感叹佛家的大智慧,多么芜杂的事物心绪佛家都能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并给与最深沉慈悲的指导。万般烦恼皆自取,何不静坐春风,聆听心间花开的声音。

智慧引领幸福读后感3

幸福是一种能力,快乐是幸福的衡量尺度之一,快乐应该不是单一的、短暂

的、完全依赖外部条件的,而应该是丰富的、持久的,自己精神世界的丰富是获得持久快乐的基础,也是拥有幸福的一种能力。

在这本书的第二辑中作者谈到了享受生命。这一点毋庸置疑。每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热爱生命,即使热爱,也不一定懂得享受生命。我们有几个人能在工作学习生活之余反思一下我们在热爱我们的生命,在享受我们的生命吗?

让生命回归单纯吧!抛弃一些世俗的东西,每天跑跑步,活跃一下身心,每星期去郊游一次,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空闲时,和父母多聊聊天,拾起久违的亲情……我相信,如果你能这么做,你的心胸也将阔达,你的生命就会出彩。

反思自己?我的生活单纯吗?我的周末在放松,在读书,在郊游,在与亲人团聚,在愉悦身体吗?虽然还是孩子的我们,却未必有轻松的答案。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学习,学会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生活,你一定会发现有些人每天都快乐的学习工作,而也有很多人整天忙忙碌碌,在忙碌中无法保持自己内心的从容。

亲爱的同学们,学会放松,学会简单,学会用智慧引领我们的人生吧。

智慧引领幸福读后感4

手里捧着刚到手的《智慧引领幸福》的时候是幸福的。这些年来,周国平的

书一直是我的最爱,他的思想可以说是我的人生指南,说他是我的人生导师也不不为过。在人的一生中,有幸可以和一位儒雅平和潇洒的智者分享他对人生的感悟心得,有机会透过他睿智的语言思维,去更深层次地理解自己的内心,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的关系,就像沙漠里苦苦跋涉的旅人终于发现一片绿洲,发现一眼泉水的心情,今生有幸,没有错过。

读他的第一本书是《周国平论人生》。当时这本书是在北京逛国际图书城时随意买的。只记得一口气读完,就像饱餐了一顿,后来有无数次反复慢慢细读,觉得他有的思想就是我的想法,有的思想我还没有站在那一人生高度,后来的生活中才逐渐发觉了他的智慧所在。随时可以翻起来,随时读里面的一两篇文章,都有如沐春风之感。

后来又陆续读了《安静》,《守望的距离》,《永恒之女性》,《把心安顿好》。以诚实的态度对待自己,看待社会,处理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自己和灵魂的关系。对于今天疲于生活,为名为利所累的现代人,如清风,似甘泉,抚慰着躯体,滋养着心灵。

《智慧引领幸福》是他多年来思考,体验人生幸福的结晶。用自己心灵的智慧为我们做“智慧的导航”:他倡导人们应该珍惜简单的平凡的生活,注重丰富内在的精神生活。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道德在于生命的善良和精神的高贵。人们所追求的优秀和幸福都离不开智慧。幸福其实离我们并不远,一个人如果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靠这能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

一起,并且能使他们得到快乐,即可称之为幸福。幸福是灵魂的事,外在的财富和遭遇仅是条件,如果转化不成内在的体验和心情,便不称其为幸福。

能够体会到幸福的人,一定是活出真性情的人。所谓的真性情,就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对外在功利的看轻。人生许多美好的事情,报酬就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定力不是修炼出来的,它直接来自于所做事情对你的吸引力。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这就是真性情。有真性情的人,与人相处唯求情感的沟通,与物相触独钟情趣的品味。他待人接物有一种闲适之情,有一种不为利驱,不为物役的淡泊的生活情怀。

一个人必须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一颗饱满的灵魂,他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体验幸福的能力。幸福取决于灵魂的丰富,德性取决于灵魂的高贵。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一个人倘若能够通过读书,思考,艺术,写作等充分领略心灵的快乐,形成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在自己身上就拥有了一个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

让生命回归单纯,这不但是一种生活艺术,而且是一种精神修炼。只有外在生命状态单纯之时,内在生命才会向你开启,你离神就越近。人,万物之灵,应

该满足于自然需要,保持自然之子的本色。庄子也认为:物欲与生命是相敌对的,被物欲控制住的人与生命的本性背道而驰,因而是颠倒的人。今天,文明为我们创造了越来越优越的物质条件,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命所需,那超出的部分固然提供了享受,但同时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复杂,离生命的自然状态越来越远。优裕的物质条件使我们容易沉溺于安逸,丧失面对巨大危险的勇气和坚强,在精神上变得平庸。如果多数人能够保持生命的单纯,彼此也以单纯的生命相待,这个社会将是多么美好。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属于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人至深的情感,例如,女人和孩子。现代人享受的花样愈来愈多,但是,人世间最美的享受始终是最古老的享受。一个人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可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也都有可能毫无感受,这就要看你的心静不静,只有安静下来,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所以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过内在从容和悠闲的生活。正如清朝涨潮所言: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有了物质生活的简单和人际关系的简单,心灵就拥有了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宁静。一个人如果太看重物质的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的代价。繁忙中清净的片刻是一种享受,而闲散中紧张的创作就简直是一种幸福。俗人有卑微的幸福,天才有高贵的痛苦,上帝的分配很公平。劳作仅能带来外在的利益,唯有创造才能获得心灵的快乐。

每个人都想让自己处于更适合自己的生存状态。周国平先生过着适合自己的生活---处于安静的生活状态。从读书和写作中获得了灵魂的享受,在亲情和友情中获得了生命的享受。亲情和友情使他远离社交场的热闹,读书和写作使他远离名利场的热闹。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生命和灵魂,在这两件事情中得到了妥善的安放和真实的满足。所以他享受着这种安静的富有创作氛围的生活。

祝福周国平先生,希望他的智慧可以引领更多的人,早日找到幸福的真谛,抚慰滋养人的灵魂。

智慧引领幸福读后感5

最早认识周国平是一次帮同事的女儿买周国平的书,了解了他的人和书。然后从图书馆借了周国平的《生命的品质》,有散文,有断片,文体较多,所以没有很深的印象;再有老师送我一本精致小巧的书《风中的纸屑》,里面的文字和书一样的精美;但让我真正了解和喜欢周国平的应该是老公买回来的《智慧引领幸福》。

虽然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是毛边书,给人感觉是用一只大老粗碗吃现代精致的小菜,给人有点不搭调的遗憾,但这不影响文字的阅读,不影响思想的深刻,不影响对作者的崇拜和对这本书的喜爱。

拿到一本好书,我喜欢先跳跃式的翻阅,就象在大海中嬉戏,随手掬起的就是一朵洁白的浪花,而我知道还有更多的浪花在海里跳跃。而这种片断式的文字

更适合如此的看,看那一段都是浪花的翻跃,珠珠晶莹,朵朵美丽,让人不忍掬起,又不舍放下。有时会对某段文字,字字品位,句句感悟,遐思万千;有时会感觉某段话就好像是写给自己的,给迷茫的自己指点迷津,给忧伤的自己鼓励安慰,给胆怯的自己信心和勇气;有时看着看着就忍不住的惊喜,这就是我想说的话,只是我还没想明白,他就说明白了;有时看到一句话似曾相识,好像在那看过或者谁曾说起,我又非常的赞同和认可。

这种跳跃式的阅读直到一本书基本都翻阅完了,我才开始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毯式的阅读,生怕错过那句经典。而第二遍的阅读又是一番感受,这种经过人生的积淀,又从心灵流淌出的文字,读多少遍都觉得滋味犹在,依然引起思想的震撼,依然感受到生命的呼唤。

读这本书感觉如遇智者,他说了你想说却总也说不明白的话语;他解答了你一直耿耿于怀的疑惑;他化解你了心中时隐时现的纠结。一句话或让你豁然开朗、或让你会心一笑、或让你怅然若失,如此的文字让你觉得你懂了作者或者说作者读懂了你。

或许从看《风中的纸屑》开始,我也喜欢上了这种片断式的文字,开始了自己片断式的思考和记录。这种写作方式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自然的抒发,一种随意的思考,一种细致入微的发现自我。《智慧引领幸福》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这种片断式的记录需要一种智慧,一种思想,一种厚积薄发的功底才能引人深思,促人自省。在这样有着生命的文字中,感受豁达,感悟释然,体会人生,体味真

情。而要拥有这样的智慧,要写出这样的文字,需要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无法行万里路,但幸好我可以读万卷书来充实自己,让读书来引领智慧,让智慧来引领幸福。

《通往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42)

耐心与爱,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读《通往幸福的教育》有感 这个暑期我阅读了三川玲、白滔滔夫妇所作的《通往幸福的教育》一书,因为是学校下发的,我原以为这里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又在阅读之前,听同事说这本书很有参考意义,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或者即将出生的,我想原来这里的教育是指家庭教育。直至自己翻开书页,阅读目录,才发现作者在书中是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述说的。细细想来,确实如此。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目前都是不能缺席的,而只有当它们都是美好的,它们才是通往幸福的。 此处,我想说,我对作者的“通往幸福的”这一说辞深表赞同,因为几乎所有家长的心愿,就是孩子未来能幸福。除此之外,作者在文中多次出现“成功”这一字眼。幸福和成功不是一回事,成功等同于胜利,大多数我们生活中所说的成功是偏向于物质层面的。而幸福则是精神层面的,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我们都知道成功不一定意味着幸福。记得几年前有一篇高考作文标题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人人都应该想成为被鼓掌的人,但是不可能人人都成功,所以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有时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我相信这个在路边鼓掌的人给我们的感觉并不是郁闷的、颓废的,而是淡定的、甚至是幸福的。所以幸福和成功不是一回事。但是作者并没有避开却经常用到这样的字眼,也在说明家长的愿望自然是孩子能做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强者。这样的一种愿望更需要我们付出精力去实现它。恰巧,我正处在一个很适合看这本书的时期,那就是我既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孩子刚上小学的家长,所以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让这两大教育是美好的,通往幸福的,那么它们必然是要先充满了耐心和爱的。 本书中,作者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杂糅到一处,是因为它们无法真正壁垒分明地分成两块,尤其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但是,作者的笔触更多的是偏向家庭教育的,显然作者心中非常明确,家庭教育才是教育的起始和根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的课堂。一个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生地,而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长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很明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高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往往被省略成了家教,有的甚至演化成了辅导孩子的学业。问题是在学校教育中,为了教育好学生,首先会教育好老师。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却没有系统的教育家长如何成为好家长的方法。没有提升家长的素养,就想提升孩子的素养,这确实是本末倒置了。所以,我们需要有好的渠道来提升作为家长的自己,我想这本书应该可以作为借鉴。 看了本书,我发现作者用了很多的问句来作为章节的标题,比如“不打不骂的养育可以吗”“要不要给孩子立规矩”“怎样与孩子谈论死亡和生命”等等,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家长心中的疑惑,我们可以在书中按图索骥。在寻找答案的时候,我发现了很多诸如:“作为家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找到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价值。”“父母不是投资人、生产商和牺牲品。”“对孩子成长更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各自家庭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的言传身教和视野的潜移默化。”“父母的好,是努力工作,是享受自己的生活;孩子的好,是开心地上学和回家,是被父母尊重与赞赏。”等有趣的观点。我还发现,耐心和爱才是解决问题和疑惑的最佳方法和答案。要寻找孩子独一无二的生命价值需要家长付出无比的耐心和等待,因为这个生命价值是被别人需要的价值,是伴随终身的,可不是一找就能找到的;要做到对孩子不打不骂,就意味着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挑战家长的权威,允许孩子在短时间内不

享受教育收获幸福演讲稿

享受教育,收获幸福 我总认为当社会上大力提倡某种东西的时候正是它缺失的时候,比如我们说要关爱农民工,那是因为农民工的生活确实很悲惨,而我们只享受着他们的劳动成果却从没有真正从内心关注过他们;我们说要提高妇女地位,那是因为妇女的地位长期以来确实低于男性。我们说我们要享受教育,那可能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忍受教育。 为了求证我的想法,我开始上网搜索“中学教育、中学教师、享受教育、幸福感”等关键词。结果我得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的核心词是“倦怠、压力、疲劳、无奈、应付”,据2008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健康课题组的调查,70.06%的教师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属于不幸福的一类。另外一种观点的核心词是“享受教育、理想、诗意、满足感、幸福”,很多教育家的话可以作为代表,比如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就说“做教师站在课堂上就是生命在闪光,非常愉快。”魏书生老师说“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幸福。”李镇西老师说“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教育,那么你的心一定会波澜壮阔。”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想收获幸福我们就一定要不断努力,追求卓越,否则我们就会跌入不幸的大多数。 首先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是理想主义者。这是因为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他与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和精神境界有着最直接的关系。陶行知先生在献身教育的时候说“教育是立国之本。”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有重大意义的时候,我们就不会随意地去对待它,我们就会觉得从事这项工作让自己有了价值。特级教师王栋生在他的著作《不跪着教书》的扉页上写道:“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词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李镇西老师的书中写道“当我还是默默无闻的年轻班主任的时候,那时不但没有什么名,反而还因为经常犯错误而挨批评,工资也不高,可是我照样和我的孩子们穿行在细雨蒙蒙的原始森林,或奔跑在阳光灿烂的绿色原野上,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 3篇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3篇 《做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多,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适应时代的潮流;要能把学生教育好,培养国之栋梁;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师德,一旦有违背师德的教师出现,就把整个教师群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我们真的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吗?心中不免有些疑惑,带着这些疑惑我拜读了王南老师给大家推荐的陶继新老师的《做幸福的教师》这本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的深入,我才深深的理解,更为陶老师的理论而折服。这本书一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第二部分是打点幸福人生;第三部分是孔子的精神境界。这其中第一部分另我感受颇深,收获很大,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本次的读书心得。 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 教师的职业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幸福是一种心态,当你桃李满天下的时候,那种幸福感溢于言表,这时候很难用金钱,社会地位去衡量我们所创造的价值。因为我们培养的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很长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十分不容易。我们深知其中的不易,当学生成功时,成就感就油然而生,那我们自然会感到幸福,当我们青丝变为白发时,一届届的学生返回母校看望恩师时,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幸福也是一种状态,只有感到幸福的人,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对于我们来说只有自身感到幸福了,才能给学生带来阳光。试想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的老师给学生上课,能让学生幸福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为了影响学生,我们要懂得享受我们平常的工作,高高兴兴是一天,愁眉苦脸也是一天,干嘛不让自己高高兴兴去工作呢?所以我们要享受我们所上的每一节课;享受我们所教的每一个有特征的学生,享受和同事们为研究某个热点问题而争论的热火朝天;享受每一分每一

智慧引领人生

智慧引领人生 ——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 央视科教频道我最喜欢收看的节目是《百家讲坛》,在那么多主讲人当中,我最喜欢的是于丹。在我看来于丹是一位特别有智慧的哲学家,她的《于丹论语心得》、《于丹人生感悟》这些都是在高中接触的,当时感悟特别深刻;而诸子百家中,我最喜欢的是庄子,恰巧于丹老师也有在《百家讲坛》谈及她个人对于《庄子》的一些解读,这让我对庄子的认识更加深入,不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本所介绍的那样。现如今上了大学,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便爱不释手地阅读了起来。 这本书以作者在《百家讲坛》的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这本书包含的内容有: 1、庄子何其人: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二人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化身。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2、境界有大小: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当你具有大境界时,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3、感悟与超越:要想真正感悟“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薄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4、认识你自己: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就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又经常会被外部评价所影响,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在所谓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 5、总有路可走:庄子借用了一个个外表丑陋近乎狰狞的怪人,来表达了自己的一个观点: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6、谈笑论生死:庄子之所以能够笑谈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 7、坚持与顺应:“内不化”就是不要受变化万千的外部世界影响,“外化”就是对于外在的社会环境要通达顺应,否则将无法在社会中安身立命。 8、本性与物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9、心态与状态: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 10、大道与自然:《庄子》寓言故事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我对于第四个心得“认识你自己”有比较深刻的感悟,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狮人面兽斯芬克斯每天都会在问过往的行人一个问题,“有一种动物,它早晨的时候四条腿,中午的时候两条腿,晚上的时候三条腿,那这个是什么动物呢?”过往的人答不上,都被吃掉了。直到年轻的阿狄浦斯路过的时候说出了最终答案:“这个动物是人。”斯芬克斯便大叫了一声就跳崖死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人可以认识世界的万物,掌握各种知识,积累经验,但很难认识自己本身。好比是庄子化蛹为蝶,翩翩起舞,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三篇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一) 假期的这段时间,只要有空闲,我就拿起《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细细研读,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看,而是发自内心地被吸引,看着这间教室里的故事,我被他们的幸福所感染。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老师,那就是幸福!其实,我觉得我有很多地方跟李老师有些像,但我做的没有李老师细致、到位。今天有幸读到此书,也能让我好好向名师学习。 一、走在创新路上 拼音教学一直是起始阶段的难点,我教一年级的时候,为了让孩子记住那些拼音,我是煞费苦心,每天的讲、练,记,累哑了我的嗓子,累坏了学生的小手,但是效果还是不太理想。 我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又省事又省力,还能让孩子记住。为此,我查过许多资料,也得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编儿歌、每天检测、竞赛等等。但是,今天读完了《哄霞拼音律动教学法》和《两周学完汉语拼音》这两节的内容,我不仅又新学了一招,而且对于我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触动,那就是:教育要创新,我们不能被教学大纲束手束脚,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原本教无定法,为什们我们非得给它定个法呢?我们所缺少的不正是李虹霞老师的这种创新精神吗?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必须付出不懈地努力,不怕失败,不怕受累。 二、利用网络来促进教学。 家庭与学校理应是合作的、目标一致的教育源。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李老师用博客带动学生学习,我也写博客。但李老师做的要更到位,更有效。 我每次把班级博客发上就完事了,上不上是你的事,我无能为力。而李老师却恨不得手把手教家长如何上,保证每位学生的家长都能利用这个渠道跟老师沟通、联系,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让老师的教育思想及时传达给家长,也影响着家长们与学校的教育步调一致,家校统一。正是因为创建多样化的沟通技术手段,促进了家校良性互动。 建立了博客还不算完,李老师充分利用博客的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吸引家长参与。她会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她会利用博客与学生联系,在外出开会学习的时候进行指导。李老师首先充分地利用了网络的功能。 三、统合语文教学 统合语文教学,首先是改变索然无味的课程内容和耗时低效的线性教学,尝试将分散在学科内外但联系密切的内容进行统合,从而改变课堂结构和重塑教学流程。李老师目前从三个维度进行了统合:横向统合;纵向统合;时空统合。这种统合的结果是,孩子们综合素质提

《幸福教育的样子》读后感 田丹

温暖、勇敢的“四月天” ------读《幸福教育的样子》有感 享堂南街小学田丹在这个燥热的暑假,我又一次捧起杨九俊老师撰写的《幸福教育的样子》这本书,内容不多,却让人回味无穷,为我的暑期平添了一份宁静与思考。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给了我一种新的启示。 轻轻的合上书页,我反复的问自己,“幸福”到底是什么?老师的幸福又是什么?教育的幸福是什么? 是啊,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已经六年了。在这六年里,我似乎都没有认真的思考过作为一名教师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但是在这个假期里,我恍然大悟。我是一个“板凳甘做十年冷”的教师,我大概可以预设各种各样的课堂,可我不能预见到我的学生的未来。因为他们是无可厚非的生命。两袖清风的教师,何时脸上才能有幸福的微笑?是学生考出好成绩为老师争光?是学生拿回奖杯为校争光?是学生功成名就之后对老师的一份感激?是老师桃李满天下之后那份荣耀? 在我看来这一切不全都是,老师幸福是上课时,站在讲台上“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的神采;老师的幸福是下课后,和学生围着谈天说地的眉开眼笑;老师的幸福是劳累时,学生的一句“ 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的幸福是每逢佳节,天南海角飞来的祝福与思念;老师的幸福是,走在路上听学生认真的向亲友介绍自己…… 幸福是一种感觉,无法言语,只有细细感受。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要让学生感到幸福,教师自己先得体会到幸福。 首先:我特别喜欢美国诗人爱默生笔下的人类的生活方式:“诗意的栖居”。我觉得幸福的教师是“诗意的存在”。 教师的日常工作是辛苦、琐碎的,但也可以从中获得种种丰富的阅历与幸福体验,因而又是快乐、充满诗意的幸福收获者。正因为如此,对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实际上,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也造就了自我,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教师也是一个有生活感、生命感、价值感的人,而不只是一个掌握知识、传播知识的机器。在我们的生活里,时时会吟诵的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好像教师这个职业,是一种悲苦性的职业。可是,有一位教师说得很好:我不想做成灰泪始干的蜡烛,我是一个灯泡,给我电就可以发出光芒,比蜡烛明亮,比蜡烛快乐,比蜡烛长寿。诗意的存在吧,让您的学生也身临其境的感受着学习的乐趣,幸福便是如此。 其次:将这一份工作看作是“爱的诉说”。我国著名的文化家,儿童作家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我以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孩子们回报我的必定是心驰神往。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名班主任,当孩子们在不经意的时候叫你妈妈的瞬间,我热泪盈眶。是啊,他们把你当成了给予自己生命的母亲,这是何等的荣耀啊。幸福的感觉从心底里升华。孩子的回眸一笑,便是我们在相互诉说的幸福。

《的幸福》读后感3篇

《的幸福》读后感3篇 《真实的幸福》一书的作者是马丁·塞利格曼。本书讲述心理疾病在现实中逐渐得以有效医治,并从心理学上去了解积极情绪,建构优势和美德。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断断续续地把《真实的幸福》看完了,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什么是幸福。它与我以前的理解有一点点的偏差,我一直都觉得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只是一种感觉,看完马丁·塞里格曼的书之后,发现幸福是有章可循的,幸福是有注解的,幸福是可以评估的,幸福是可以养成的。我不得不佩服塞里格曼博士,他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门,而我也正努力使自己和身边的人幸福!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幸福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谁会当真呢?一个拙劣的比喻,引人笑笑而已。还有比这更高级的隐喻,也终究不过是讲述说了幸福丰富内涵的一个方面,想准确解释“幸福”这个词,还没有哪种说法能够单独胜任。马丁·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专家,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曾以最高票当选为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他说“定义幸福的字句比定义任何一个哲学问题的都多,幸福是被误用、滥用最多的词之一”,由此可见,对于什么是幸福还是不要去管的好。 塞利格曼也认为,他只关心幸福的成分,基于科学上的发现,就可以增加幸福感。弄不清楚什么是幸福,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没有办法增加幸福呢?也不是,就像饥饿难耐的时候吃上一顿大餐,酒足饭

饱之余,心满意足,情绪极佳,我们大约知道此时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小撮人之一。这种幸福可能非常短命,因为吃坏肚子的概率总是存在的,但比起饥饿时的痛苦,饱餐之后的幸福感是大大的增加了。塞利格曼也认为,他只关心幸福的成分,基于科学上的发现,就可以增加幸福感。可不可以这样说:幸福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幸福的成分。 “当一个人沮丧的时候,他比较容易唤起悲伤的记忆,而不会想起幸福的往昔”。 对过往美好的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这两种行为是我们得不到平静、满足和满意的罪魁祸首”,塞利格曼还说,“只要知道一个事实——早期的事件对成人生活没有或者只有一点点影响就足以解放很多人的心灵”。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过去发生的一切呢?首先要学会感恩,过去发生的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如果我们试着抱以感恩之情,就会赋予这些事件非同一般的意义,更何况有些事情本身就值得感谢,例如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往往被视作理所当然。 过去还有很多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好的记忆,对这些不好的记忆,我们没有好的办法做到直接忘却或压抑记忆,外显的压抑反而会导致反作用。唯一能够改变这些消极情绪的办法是宽恕,“只有宽恕可以在不改变记忆的情况下,转换、去除伤痛与仇恨”。塞利格曼作了精辟的总结:感恩和宽恕能改变你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

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 教育是一盅浓浓的老酒,让我醉在其中;教育是一份沉沉的责任,让我自觉担当;教育是一首深情的诗,让我品味无穷;教育是一曲激昂的歌,让我纵情欢唱;教育是一艘破浪的船,让我扬帆起舵。有过喜悦,有过痛苦;有过激情,有过彷徨;有过期盼,有过失望。一路走来,辛酸和苦涩磨砺着我的意志;成功和快乐鼓舞着我的理想。 常常有人会问:“究竟什么是幸福?”其实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萦绕着关于幸福的字句,自己觉得幸福,是因为满足。那些容易满足的人,便常常看见幸福。当我们以快乐的态度读书时,读书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读书能够为我们答疑解惑。我在读过《教育与幸福生活》一书后,体会到怨天尤人不会带给你幸福,碌碌无为也不会带给你幸福。只有懂得去寻找阳光普照的地方,懂得放弃忧伤的人才会自己创造幸福。读书能够让我们心境平和。如同泛舟于静静的湖面,周围绿色相伴。在喧闹的大街中,在重重的压力下,一杯茶,一本书,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教育在我看来有时是枯燥的、有时的烦恼的、有时是开心的、有时是充实的、有时是疲惫的、有时是无奈的,这其中的百般滋味有时真的让我头晕脑胀。而王君老师的《教育与幸福生活》,它告诉我们教育是幸福的。 当我读到此书的主编李镇西老师在总序中写到:“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奉献的岗位,也应该是一个获取的职业;教师不是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而是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是呀,要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必须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教育与幸福生活》一书就告诉了我们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作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 原本以为,这本书和其他有关教育的书一样,全都是一大堆专业术语与专业理论,可没想到,这本书是一本温情脉脉的日记,记载的是王君老师与与她任教的IB班的同学们从初一到初三的一些故事。没有一点儿生硬的词语,有的,只是一个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共同创作出的青春的华丽乐章,记载着老师的教育生活,有欢笑,有泪水,有豪迈,有细腻…… 《教育与幸福生活》展示了王君老师普通而鲜活的生命在讲坛上欢快流淌的情景。上课,备课,谈心,读书,反思,写作……有欢笑、有泪水、有豪迈、有细腻……一切都是那么平淡,但决不平庸。她把自己的生命从容不迫地融进了课堂,更融进了学生的生命。学生的生命在此获得了生长的力量。王君老师的生命由此而永远青春焕发。王君老师诠释的教育真的是幸福而快乐的。她是怀着对朴素而简单的幸福生活的愿望,朴实而平凡地过着每一天的教育生活。 当我读到第一辑《天使素描》和第二辑《激情岁月》时,闪现在我脑海的是年轻,激情与浪漫……里面记录了近20个故事,如丑柑,少年人的爱情也可以如此美丽。通过微小的细节来说明每天的生活都是简单、快乐、幸福的。 当我读到第三辑《呵护心灵》时,我似乎看到了今天的我——教学追求的不再仅仅是学生的所获得分数,所带班级所取得的名次,而是学生的快乐成长,快乐学习。教育只是一个朴素的追求,这个追求就是——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当我读完《爱如潮水》、《教而不思则罔》、《源头活水》等篇章后,我对“教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教育”首先是一个内心成长的过程。教育是对人的精神的延伸和拓展。而以前的片面追求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其实都只是停留在教育最初级的层面上。这时,我好像又看到了明天的我——她感到和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快乐,她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因为爱孩子尊重孩子,所以她对美、对真、对善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 导读:本文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一) ——学会享受教育的幸福 有缘聆听 听说朱永新教授的大名已经是很多年的事了,真正聆听朱教授的讲座是在2011年,朱教授莅临泰安一中的泰山大讲堂给泰安的教育同行们做的一堂精彩的讲座。当时最大的收获是他的新教育在管理方面,最重要的铁律是“底线+榜样”。在实验管理上,“底线+榜样”,其实就是“课题管理+榜样引领”。想想看,如果没有榜样的言说,新教育会怎么样?新教育的发展,某种意义上不取决于研究中心出多少学术成果,而取决于新教育能够出现多少榜样,其中走得最快的榜样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榜样的高度,代表了新教育在实践领域的高度,因为榜样是相对而言比较完美地实践研究成果的人或团队。“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本书 《走在教育的路上》一书,共分“边走边吟”、“教育风景”、“书香世界”、“携手圆梦”、“行者心语”五个部分。“边走边吟”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十多首教育诗。这是作者表达教育思想的一种特殊的话语方式。“教育风景”部分详细记录了作者作为一个学教

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教育市长”,到各地考察、调研、访问、讲学和宣传新教育实验的感受。同时,还收录了作者2003年南美之行期间的16篇“教育游记”,读者不但可以从中领略到异国他乡的教育风光,更可以从中体悟到一个“教育市长”的赤子之情和强烈的教育责任感。“书香世界”这部分收录了作者阅读教育名著、朋友和自己的著作后的感受、序言或后记。 吾爱吾师 很是为朱教授的新教育所感动,买了朱教授的一些书,可直到这个寒假才真正的捧起来认真拜读了一下,收获颇丰。真正最能打动我的是其中一篇诗歌《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育现实 现实工作中,受到自身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很容易就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生活的乏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是一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外冲突矛盾运动的结果:即渴望快乐与感受平淡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平凡的矛盾、渴望激情与感受平庸的矛盾,总之一句话,是内外不和谐的结果。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

幸福读后感作文600字3篇

幸福读后感作文600字3篇 幸福读后感作文600字3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幸福读后感作文600字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幸福读后感作文600字篇1 读王三阳老师的《做幸福的老师》一书,读来心情时而沉重时而喜悦。在书中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是啊,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棵幼芽,让他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们真要和孩子相处,就不要拿大人的思想来衡量孩子,他们思想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犯了错允许他们去改正,让孩子在曲折中成长。我们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他们就能做的更好! 在《要习惯夸奖孩子》一篇中所举的例子让我感触颇深。他说夸

奖孩子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手段,适时适度的夸奖会给学生的信心加码。故事里的韩老师用五颜六色的.贴花,写着各种奖项的彩色卡片,还有给家长的喜报,这一系列的做法都说明韩老师的用心良苦,以此来激励学生更大的进步。 我们要学会用该宽容。是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在欣赏学生可爱娇憨的同时,也要容忍他们的任性与调皮;在享受他们给你带来快乐的同时,又要面对他们所犯的错误。 我们要享受课堂,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我们也要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 对幸福的老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让我们做幸福的老师,陪伴学生快乐的学习、成长,让我们从学生的快乐成长中获得幸福,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受幸福,并将我们的幸福传递给一个又一个学生。 幸福读后感作文600字篇2 哦,太好了。我妈妈终于买了我期盼已久的《笑猫日记》系列,我真的是高兴的不得了,真狠不得一口气把6本书读完,我立马拿出一本就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真是久闻不如一见,这第一本书就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呢。 我读的《笑猫日记》系列的第一本书就是我久闻大名的《幸福的鸭子》这本书中有这样的一只鸭子,她叫麻花儿,她并不美丽漂亮,

老师读书笔记收获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老师读书笔记《收获幸福的教育》读 后感 本周阅读的书籍是《收获幸福的教育》,从书柜中看见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作为施教者,我幸福吗?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不一样,我也不太确定自己内心是怎样定义它的,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幸福的施教者。 在这本书的序言和导读部分我找到了一部分答案,这里面提到了一种“自给自足”式幸福,比如一天当中,你因为自己做了一顿美味的饭菜、制作了一个送给朋友的小礼物比完成一项工作获得他人的赞赏更开心,这样的心里特质成为自给自足式幸福,这样的人也更容易获得幸福感。我所理解的自给自足是满足、知足,作为施教者的角色,怎样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呢,就是要满足于学生的细微进步:小高早上的一声问好、慧慧午休安静的片刻、璇璇课堂上积极地回答、小菲抬头与人交流的自信感、小航在接受奖励时知道了等待、小全课堂上的听话、小轩在一堂课上不发出怪声、小展能够帮助弱小同学,从他们身上的微小变化中获得幸福,当然也要把这种感受幸福的模式传递给家长。

获得的幸福感多了,才能更卖劲的工作,在工作中应有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在这本书的导读中我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答案,荀子的一句话: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知。学至于行而止矣。行知,明也。作为一名新老师,不要总是惧怕接受新事物,对于听到的、见到的、知道的,符合学校发展趋势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尝试,试一试才会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样的,毕竟时间才是检验经验的唯一标准。 最后想发表一句本周的感想,教师不能脱离一线教学岗,没有了观察的对象,就没有了经验可言,认真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才是这个行业幸福的根本之处。 本周阅读的书籍是《收获幸福的教育》,从书柜中看见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作为施教者,我幸福吗?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不一样,我也不太确定自己内心是怎样定义它的,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幸福的施教者。 在这本书的序言和导读部分我找到了一部分答案,这里面提到了一种“自给自足”式幸福,比如一天当中,你因为自己做了一顿美味的饭菜、制作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毕淑敏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doc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毕淑敏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 为您我整理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欢迎阅读。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一) 幸福,这两个字引出了我无数的联想。幸福要怎样才能被称之为幸福,幸福又是什么?毕淑敏则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回答了我们的这个问题。幸福人人都需要,但是也要恰到好处。我们在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而有时幸福却过了头。 这本《恰到好处的幸福》,则是毕淑敏告诉我们的一个真理。他曾说过:“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而我觉得幸福要恰到好处才是真的幸福。书中也有写过:“酒精的浓度不能太高,过了那个最佳值,结果就适得其反。幸福也一样,切不要贪得无厌。” 恰到好处的幸福,只要用心,在平常仍能看到,就像平常的事。深深地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这里面,不就已经有幸福了吗! 我们要学会真诚地面对自己,不然如何去接受那幸福。 有人问过,幸福有几种颜色?毕淑敏说有无数种,数不清。也有人说仅仅只有七种。但我相比起来更喜前一种说法。不同的人在面对幸福的同时,觉得幸福的颜色也不一定会相同。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不可能感觉到幸福仅仅只有七种颜色。 有些人根本就误解了“恰到好处”这四个字的含义。因为某种机缘看到了好房子,就设想以后能在这屋结婚生子。看到了豪车,就设想能开豪车,知道寿星活到90岁,就发誓自已一定要活到100岁......这根本就是不合理的期望。目光太高,就违背了“恰到好处”这一原则。

我们并不需要有太高的目标,我们只需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把它做成功了。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幸福么?只不过需要我们适度。 幸福,在我眼中,只是平平淡淡地过好自己想要的却也并不过分的生活。只需要自己不要太贪得无厌。 走过恰到好处这一条不寻常的长廊,你就已经走到幸福的门前。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就可以得到你自己梦寐以求的幸福。 读了毕淑敏的这本《恰到好处的幸福》,使我对幸福的看法也有所改变,不像以前那样苛求。 幸福,要恰到好处,才能称得上是幸福。要懂得珍惜幸福,别让它从我们的身边偷偷地溜走。 恰到好处的幸福读后感(二) 关于“幸福”的话题,央视曾做过“你幸福吗”的调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回答:“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但当记者再一次问“你幸福吗”,他的回答是“我姓曾”。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物价上涨、买房难、看病难等问题,人们常感受到的是“压力山大”,幸福的感觉似乎离我们很远。相比,英国报社也曾向社会有奖征答“谁是最幸福的人”,结果显示第一种最幸福的人是刚给孩子洗完澡,抱着婴儿的母亲;第二种是治好了病人目送病人出院的医生;第三种是在海滩边筑起沙堆的孩子。这个例子在提醒着我们,只要认真寻找,幸福比比皆是,它没有统一的标准,也不与财富、地位、声望成正比。毕淑敏说,不容易感受到幸福的人,常常是因为对事物抱着“不合理的期望”。如看到好房子,就设想能在这屋里结婚生子;看到豪华跑车,就设想能开着它风驰电掣;看到别人的娇妻,就想着未来伴侣定要倾国倾城;看到别人活到90岁,就渴望自己赶超100岁……若达不到,就感受不到幸福。其实,期望并不是越高越好,期望也需要“恰到好处”。房子不用大,够用即可;车子主要功能是代步工具,而不是彰显财力的勋章;另一半不必国色天香出人头地,价值观相同、有共同语言,就是神仙伴侣;身体健康不必求全,体检表上有了向上或向下的小箭头,可以实时纠正。生

2020智慧引领幸福读后感【精品】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快来参考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智慧引领幸福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人的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正是为了它,人们才做其他所有的事情。”内涵深刻的哲理,生动形象深刻的向我们展示了幸福,是人人都想要的,但却又难以捉摸的“心灵鸡汤”。在工作之余,我有幸拜读了周国平先生的《智慧引领幸福》一书,感受颇多,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大脑洗礼。结合自我的实际工作,希望接下来的工作用智慧去开启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用智慧去和学生,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用智慧去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打开崭新的一页。 在智慧的引领下,我想明白人生的道理,与身外遭遇保持距离,与命运结伴而行,才能在寻求幸福之路上从容前行。也许,这就是智慧的真理所在。 该书全面而细致地描绘了有关幸福,人生及生命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从幸福与价值观,享受生命,亲近自然,财富与幸福,成功与幸福,做自己的朋友,自己身上的快乐源泉,爱的幸福,做人的最高幸福,面对困难,智慧引领幸福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作者的经验和深刻思考。 人是精神性存在,精神需要的满足是幸福的更重要源泉。在物质生活有保障之后,幸福主要取决于精神生活的品质。良好的智力品质表现在智力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在此基础上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做的事,拥有自己的事业。良好的情感品质表现在自我的充实,内在生活的丰富,这是自己身上的快乐源泉。良好的灵魂品质表现在善良,高贵的品德,真诚地信仰,这是做人的最高幸福。因此,我们要用智慧去生活,教学,寻求自己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能力,掌控这种能力在于自己内心力量的强大。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只有灵魂是享受幸福的“器官”。期中金钱最多只是获得幸福的条件之一,永远不是充分条件,永远不能成为直接的幸福。快乐是幸福的衡量标准尺度之一,快乐应该不是单一的、短暂的、完全依赖外部条件的,而应该是丰富的持久的,自己精神世界的丰富是获得持久快乐的基础,也是拥有幸福的一种能力。 神圣的休息日。反问自己?你有周末吗?你的周末在放松,在读书,在郊游,在会客,在愉悦身体吗?现在社会加班,超负荷工作已经是一种常态,然而如果仅仅是工作狂,仅仅为了加班费而加班,为了忙碌而忙碌,那我们反省一下自己,这是自己想要的工作生活状态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工作,工作就是一件自己的事业,需要自己用心来经营而不是用精力,用加班来为完成工作而工作。我们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一定会发现一些人每天都快乐的工作,而也有很多人整天忙忙碌碌,30岁却有80岁的心态。在忙碌中保持自己内心的从容。 说到财富与幸福。很多人都知道财富并不代表着幸福。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渗透期中的内涵那。之前跟一位老教师交流,说道财富问题。感触很深,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财富不是问题,只要学会等待。这也是一个人的心态问题。财富不是与生俱来的,死也不能带走。幸福就是找一个喜欢的和喜欢你的人,互相爱对方的性灵。每天充实而快乐,而不是为了金钱,权利而互相勾心斗角。就像圣经里说的幸福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每个人都要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幸福读后感作文700字(原创6篇)

幸福读后感作文700字(原创6篇) 给你一篇幸福读后感作文700字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无来由地喜欢苏芩这个人,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就开始了,也许一是被她的名字吸引,或许是在电视或者哪里曾一睹她的真颜,被她的优雅所惑,总之,看到她的新书就忍不住想要拿来读一读。婚姻爱情的讨论,就像一道道无解的数学题,无论你怎么写都是写不完也道不尽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爱情观也带来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些或平凡或热闹的爱情到了苏芩的笔下,就是一次又一次释疑解惑的时候。我想,即使号称专家,也未必就全是正确的时候,但是苏芩的文字,有时我们可能并不一定是为了要从那里面找到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被她文字中无时无刻不透露出来的女性美所吸引了。女性对于爱情的渴望远远要超过男性所能想像的,这种梦或许从我们听到的第一个童话故事时就开始了,少女时期更是对未来充满了粉红的期待,到了婚姻中,又依然会比男人多一份细腻的需求,即使是老下去了,爱情之火也永远不会在心中熄灭,女人似乎天生就是爱情的追随者,所以我们常常说的“飞蛾扑火”与女人对于爱情的渴望几乎同出一辙。所以无论我们走到人生中的哪个阶段,都依然会喜欢看关于爱情的电视剧,喜欢读关于爱情的小文字。这本书相较于前不久出版的那本书,我认为更胜一筹,这本里面是一篇一篇的小散文,小故事里却含着人生的大道

理,看似是爱情的小菜,其实却是女人活得更美好的金玉良言。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太让人喜欢,不仅封面以粉红为衬,即便是内页也以粉红的边边为托,每每翻书,都顿觉眼前如此清新,也顿觉日子粉红得如此轻松,更有读下去的欲望。正如作者所言,这本书是从女孩到女人的心灵成长课,从公主到女人的蜕变,从爱情的魔幻中到自我成长的蜕变,从爱情到婚姻的蜕变,成长看起来轻松,却是一堂堂不得不修的课程。书的设计很有趣,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或许这既是告诉我们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也是说不必急着将书一口气读完,每天一章,既吸收又消化,让自己的成长变得优雅而从容一点儿。对于爱情中的女人,或者女人中的爱情这个永恒而古老的话题来说,无论说多少遍,以多少种角度来讲都是不够的,时代不断地产生新的物种,爱情的观念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所以我们对于爱情的修炼也是永远无穷无尽的。 希望你能喜欢这篇幸福读后感作文700字范文。 提醒幸福这篇文章其实在初中课文里就学过,当时就觉得很好,但是那是的自己还小,读不出其中的深意。后来陆续又读过一些毕淑敏老师的文章,觉得很多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最近重温提醒幸福,心灵再次受到洗礼。

以幸福之心,做幸福教育

以幸福之心,做幸福教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以幸福之心,做幸福教育》。 每天清晨迎着校园中的第一缕阳光,看着孩子们稚嫩的笑脸,老师温暖的面孔,就坚定了我对教育的信念——以幸福之心,做幸福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幸福,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幸福的人。 一、细心安排,塑造幸福童心 1.以社团为平台,增强自信幸福感。不是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是参天大树,但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芬芳。为了孩子都能更好的个性发展,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校成立了“七彩美工”、“篮球部落”、“丹青墨韵”、“竹香丝语”等深受孩子们喜欢的社团。这些社团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各种技能,还有助于他们性格的培养! 2.多彩活动齐参加,增强风采幸福感。 学生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坚持活动育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性格、完善人格,增强风采幸福感。 (1)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人文资源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和传统教育。组织学生到学校对面的蔬菜大棚基地参加实践活动;也带领他们走进社区,进行劳动拓展训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家乡美,体会劳动美! (2)在重大节日、纪念日举行主题教育活动,例如:教师节感恩教师、中秋节、国庆节主题活动、六一节文艺活动等。

二、用心点津,打造和谐团队 人是以精神站立的,又是以业务行走的。尽力帮助教师专业成长,从而使教师享受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幸福,培训就是最好的“福利”。 (一)点津教育智慧,乐享学习幸福 本学年,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做一名快乐的教师》、《教师成功密码》、《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等一系列教育专著,大家收获了理论和经验,收获了快乐和成长。同时,我校狠抓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每个教师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收获自己的幸福。 (二)交流教育困惑,畅享收获幸福 我们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师经验交流。例如定期举行主题班会课观课议课等。全体教师将自己阶段性的教育管理成果拿出来和大家分享,针对教育难题和班级管理的瓶颈问题进行研讨,集思广益。在交流和展示中,快乐成长。这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而是一种力量、一种智慧、一份幸福。 三、精心装扮,营造幸福校园 校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们童年中记忆最深刻的地方。如果孩子厌烦了校园,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所以为了不让教育输在起跑线上,营造幸福校园十分重要。 (一).美丽校园,一草一木皆幸福。按照新郑市教育体育局“美丽校园”建设意见,我校重新规整校园,绿色为主,彩色环绕。 学校把原有的一个花坛进行重整改造,又分别种植了造型树,四

关于幸福读后感作文900字合集六篇

关于幸福读后感作文900字合集六篇 幸福读后感作文900字篇1 假期里,受朋友的推荐,读了一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给我感触颇深的不仅是书中的内容,本书作者李跃也从不同层面讲述了自己的转型. 李跃的糊涂,傻气,可爱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不同与年龄阶层的人性本面,更诠释了教育与爱育的本质区别,以平等自由的心态来享受欣赏孩子用生命巨章缔造的童话乐土.而在这其中孩子是幸福的,我们也是幸福的. 这让我不由的想起了另一位著名作家卢勤的著作,卢勤专著中提倡的赏识教育,从解读孩子内心,关注孩子外在的健康成长,到放权让孩子自由支配,树立主人翁的责任与意识,倡导了一种教育的新型理念,而在这种漫长的教育与实践中走的也并不顺畅,大到家长,老师,小到青少年,在经历了太多失败教育后,理解了教育不是支配,居高临下的威严施教者,而是如何将教育升华成爱,来激励促进自身的成长,我想李跃与卢勤在教育方面应该都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在李跃的书中,每一篇都可以堪称经典.例如>一文,就给我很多的启发. 最近,我班刚转学来的小朋友,生性活泼好动,总喜欢招惹小朋友,一次,我让小朋友去排队喝水,小家伙一把就把排

在他前面的巩翰林推倒了,其他的小伙伴赶忙扶起巩翰林并要求他道歉,小家伙却噘起嘴一脸不悦道:”我没错.”一边拿起水杯向指责他的小朋友泼去......站在旁边的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伸手打了他的屁股两下,没想到小家伙一脸不服气委屈的大哭起来,大叫道:”你们人多欺负人少,我再也不上幼儿园了.” 小家伙的一句话立刻让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无形中我给孩子们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 于是我把两个小家伙叫到了一起,给他们讲道理,听孩子解释,并让他们当着大家的面握手言和,一个短短的小插曲让我明白了,在严格管教孩子以后,一定要用温暖真诚的心接纳他们,让他们知道严厉是更深沉的爱.其实在李跃的书中会有很多的故事及相关事例值得我们深思,而恰恰是生活中想当然的小事,让我们在无意识中伤害了儿童的幼小心灵,埋没了孩子的潜力,而教育就想当然的成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隔阂,教师走不过去,孩子不愿走进来,使两者成为对立面. 曾有人这样说:现在的孩子都很个性,现在的教育不象教育.我要说的是这恰恰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指向标,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一套观念,他们可以是独立存在的一个个体,作为施教者怎么样才能很好的保护好孩子个性的一面,又要剔除孩子不尽完善的一面,我想在李跃的书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李跃不是圣人,算不上是教育的专家,但她却是一个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