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奇的空气教案流程

神奇的空气教案流程

神奇的空气教案流程
神奇的空气教案流程

一、活动名称:《神奇的空气》

1.神奇的筷子

2.掉不下去的塑料板

3.手绢的秘密

4.会吸水的杯子

5.会吃鸡蛋的瓶子

6.抓住气球的杯子

7.瓶子瘪了

8.蜡烛吹不灭

9.蜡烛抽水机

10.纸杯旋转灯

二、活动目的:1.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力的方向来自四面八方。

三、活动交流: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小小的礼物,第一件礼物就是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气味,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植物动物离

不了。知道是什么吗?

生:空气。

师:对,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实验的内容就是和空气有关,想知道

第二件礼物是什么吗?

生:想知道。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礼物的期盼共同走进科学课堂。

师:我们的第一个实验叫做“神奇的筷子”,我们动脑想想一根小小的筷子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玩的科学实验。

1.神奇的筷子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1、我们先把大米倒在塑料杯子里面。

2、用我们的小手将杯子里的大米按一按,必须按紧一点哦。

3、我们用手把大米按住以后,把筷子从手指缝间插进到杯子

里面。

4、再用手轻轻的把筷子和装满大米的杯子一起提起来。

师:大家看看筷子和杯子是不是一起提起来了呀!

生:是的。

原理:因为杯子里面的大米粒相互之间的挤压,使杯子里面的空气

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子里面的压力,所以筷子和大米粒之间才能紧紧地

结合在一起,筷子就能把装满大米的杯子给提起来了。

2.掉不下去的塑料板

师:筷子、塑料杯、大米三样都可以做出一个科学实验,现在看看我手

上的塑料板和玻璃杯会发生什么好玩的科学实验。

材料:玻璃杯两个、水、塑料板一块

操作:1、我们先把玻璃杯里装满水。

2、把塑料板盖好杯口。

3、一只手扶杯子、另一只手按住塑料板。

4、用手使劲的按住杯子口,将杯口翻转过来,使杯口朝下。

5、扶塑料板的手轻轻放开,塑料板不会掉下来。

原理:因为杯子里面的空气没有了,然后杯子外面的空气把塑料板紧紧压在杯口,所以杯外空气压力比较大,塑料板就不会掉下来了。

备注:以两个实验一组,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

3.手绢的秘密

师:同学们都知道下雨了,布料的衣服会被雨水淋湿侵入到内衬里面,那么大家觉得我用手绢封住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从杯子

里面流出来呢?

生:会流出来。

师:现在我们通过小实验来证明一下吧!

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

操作:1、首先我们把手绢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我绑好的瓶子拿到水管边,让水冲在手绢上面。

3、打开水龙头水流进杯子里大约七、八分满的时候后关闭水

龙头。

4、在把杯口朝下放,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看看水会不会流

出来。

师:看看水流出来没有呀?

生:没有流出来。

原理:当我们打开水龙头从杯子上面冲水的时候,水会透过手绢流入在杯子里面,再把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

水就不会从杯子里面流出来。

4.会吸水的杯子

师:同学们都知道杯子可以装水,那你们见过杯子自动吸水的吗?

生:没有

师:现在带上你们的好奇心,和我一起来做这个实验吧!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首先把点燃蜡烛,放在在盘子中间的位置滴几滴蜡烛油,

把蜡烛固定好。

2、把水倒入在盘子中间1厘米高度的水位。

3、把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通过观察玻璃杯里面的情形,当杯中的空气消耗完后,蜡

烛熄灭了水也跟着上升了。

原理:蜡烛燃烧导致杯子里面的空气变热,杯子中的氧气消耗完蜡烛熄灭后,也会是杯子里面的气压下降,杯子外面的气压高于杯子里面的气压,所以就把水压进杯子里面了。

备注:以两个实验一组,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

5.会吃鸡蛋的瓶子

师:我这儿有一个塑料瓶,一个剥了皮的煮鸡蛋,现在我把鸡蛋放在塑料瓶口上,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鸡蛋大,瓶口小,鸡蛋没有掉下去。

师:哪位同学过来把鸡蛋按一下,看能按下去吗?

师:按下去了吗?

生:没按下去。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很大的力也没把鸡蛋按下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1、先将煮熟的鸡蛋剥去蛋壳。

2、再将纸片撕成长条形状。

3、用打火机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灭,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马上将手挪开。

师:你看到了什么呀?

生:看到老师把燃烧的纸条放进瓶里,鸡蛋就掉下去了。

生:我看到瓶子把鸡蛋给吞下去了。

师:那你们知道瓶子口为什么会把鸡蛋吞下去呢?

生:我们也想知道瓶吞鸡蛋的秘密。

原理:

应为纸片刚烧过时,瓶子里面是热热的。当我把鸡蛋放在瓶口上,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也就变小,瓶子外面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在空气中的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一种无形的压力,这就是大气压力。

6.抓住气球的杯子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气球,现在我们一起动动嘴巴把它吹起来吧!

生:老师,我们吹气球玩什么呀!

师:今天给同学们教一个新的玩气球的方法,大家待会仔细看我的操作哦。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操作:1、将我们吹好的气球用棉线绑好,千万不要让它漏气。

2、在将我们温水瓶里面的热水(约70℃),倒入杯中大概多半

杯。

3、热水在杯子里面中停留20秒后,在把热水倒掉。

4、马上将杯口紧紧地倒扣在气球上。

5、轻轻的把杯子和气球一块提起来,看看气球不仅没掉下来还

黏的很紧。

原理:

当气球与杯子接触的地方内部与外部空气温度不一样,从而有压力差

产生:气球内部的空气温度低,压力大,气球与杯子接触的外部由于热水空气温度高,所以压力小,这样,气球内部压力大的空气将气球压在纸杯上,这样用纸杯就可以将

气球吸起来了。

7.瓶子瘪了

师:同学们你们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没有,不用手不用脚能不能把塑料瓶子弄瘪?

生:怎么可能呢?难道它会自己瘪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动动脑筋一起来做个科学小实验,从实验中找到答案。

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操作:1.我们先将温开水到入瓶子里,再用手去摸摸瓶子,有没有感觉

到热。

2.再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倒出来,迅速的盖紧瓶子盖。

3.在这过程中观察瓶子,已经开始慢慢的瘪了。

原理:其实这是一个热胀冷缩的道理,因为我们往瓶子到了温水,加热了瓶内的空气,使它的压力降低,也就是瓶内的空气变轻了,这时瓶子外面的空气比瓶子里面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科学真的很有意思连一个小小的矿泉水瓶子都魅力无穷。

备注:以三个实验一组,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

8.蜡烛吹不灭

师:对于蜡烛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吧,停电时我们会用蜡烛来照明,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会用蜡烛来庆祝,今天我会用蜡烛来做个小实验,睁大眼睛仔

细观察会有奇迹发生哦!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1、我们先把蜡烛点燃,然后固定好放在盘子上。

2、把漏斗的宽口对准蜡烛上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

吹气。

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

吹气。

生:老师,怎么蜡烛吹不灭呢?

原理:

因为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师:以后家里停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大口的漏斗围在蜡烛周围,这样蜡烛就不会被风吹灭了。科学的世界很奇妙,仔细找找,还有许多神奇的事

物等着我们去发现。

9.蜡烛抽水机

师:同学们都见过抽水机吗?

生:见过,插上电源就开始工作了。

师:今天我们要做个不插电源的抽水机,看看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还能不能抽出水来?

材料:玻璃杯、蜡烛、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纸片、塑料管、凡士林少许、

火柴、水半杯

操作:1、先将塑料管折成门框形状,把塑料管的一头穿过硬纸片。

2、再把两只玻璃杯一左一右的放在桌子上。

3、将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同时将水倒入玻璃杯

中。

4、在放蜡烛的杯子口涂一些凡士林,再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纸片

盖上,并使塑料管的另一头没入右边杯子水中;

5、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水从右边流入左边的杯子中。

生:好奇怪呀,没有电源都可以抽水。

师:因为蜡烛燃烧用去了左边杯中的氧气,瓶子里面气压降低,右边杯压力使水向左杯流动,直到两杯水面承受的压力相等为止,到那时左杯水面高于

右杯水面,所以就会出现以上现象了。

10.纸杯旋转灯

师:同学们,在家里我们用纸杯喝水,在肯德基店里用纸杯喝可乐,喝果汁。

纸杯除了能用来喝水、喝饮料,给我们带来方便,你们还知道它在的其

它作用吗?

生:可以做临时的烟灰缸、临时的垃圾桶。

师:现在我就用手上的纸杯给大家做个实验,看看它除了能接水以外,还有什么功能。

材料:材料:纸杯2个、牙签1支、蜡烛1支、胶带1卷、绳子1根、

剪刀1把

操作:1、先拿出纸杯一个,在杯身对称处各剪开一个方形大口,在杯

底固定上蜡烛,作为灯的底座。

2、另一个纸杯则在杯身约等距离位置剪出三四个长方形的扇

叶,在杯底中央处穿上绳子,并用牙签棒固定,作为灯的

上座。

3、将两个纸杯上下对口用胶带贴好固定。

4、最后点上蜡烛,拉起绳子,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

生:杯子转起来了,好神奇啊。

师:因为蜡烛点燃后对周围空气进行加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就会沿着上方纸杯的扇叶口流动,空气流动形成了风,风使纸杯旋转起来造成旋转

的现象。

备注:以两个实验一组,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

四、结束

以上的实验我们从中了解到了空气的原理、大气压的原理、热胀冷缩的原理,生

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好好去观察仔细去思考,你就会发现科学的大门正在为你们敞开。谢谢各位同学今天的到来,再见!

《2.1空气的成分》教案12

第二章第一课时空气的成分(一) 课题空气的成分(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我们生活 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 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 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 资源,那你知道空气是 由什么组成的吗? 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 验说出空气中含有氧 气、二氧化碳等 设疑,激发兴趣 【内容新授】 一、空气的成分 【演示】实验2-1 1.如图2-3连接好装置 2.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 水,并作上记号,为什 么? 3.向燃烧匙中加入较多 量的红磷,为什么? 4.点燃红磷,立即伸入 瓶中,并塞紧。 5.提示观察红磷燃烧现 象,冷却后,打开弹簧 夹,观察水面情况。 认识仪器 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 验现象,讨论口答 1.瓶内放水是为了吸 收生成的白烟,同时降 温。 2.燃烧匙中放较多红 磷是为了使瓶内氧气 充分消耗掉 3.红磷燃烧,发出黄白 光,放出大量的热,产 生大量白烟 4.熄灭后,集气瓶内水 面上升,大约占集气瓶 剩余体积的1/5 用边介绍实验步骤 边提出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观察时边记 录边回答问题,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分析能力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提问】实验中为什么 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 1/5 【归纳】 1.装置不严密猜想、讨论 培养分析能力 备注

教学过程2.红磷量少,不能充分 耗尽瓶内的氧气 3.空气没有冷却 【讲解】空气的成分记录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增强记忆 二、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多种物质 纯净物:一种物质 举例说明 空气自然水泥浆 氮气氧气二氧 化碳 加强理解 【小结】 1.空气的组成 2.物质的分类 【练习】课本P30检查 站 口答练习巩固知识 【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练习P35 1.2.3 A组:1. (08海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氮气 D.氧气 2.(08湖北黄石)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3. (08广东肇庆)下列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自来水 C.雨水 D.浮有冰的水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水蒸气 B.空气 C. 鸡汤 D.汽车尾气 B组:5.按右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 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 橡皮塞,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 簧夹,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为 。 (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好玩的空气》含课件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好玩的空气》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乐、袋子、气球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 2、教师: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 3、教师:这是什么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一说) 4、教师: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湿了没呀?(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气原理。 1、教师: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这是什么?(毛巾)这是什么?(杯子)我们也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哦。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气泡产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没有湿呢?(请你说说看) 2、教师:到底毛巾湿了没有?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湿了)为什么会湿了呢? 3、教师: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一说什么跑进去了?(水)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变了两个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 (三)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 1、教师: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气,看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用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气,你们说一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师:老师捉了一袋子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捉空气吗?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好了一个袋子,都有了吗?现在我们把袋口张开,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我看看,谁捉空气又多又快?(表扬幼儿) 3、教师:现在我们把袋口慢慢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你能看得见里面的空气吗?(看不见)对,空气是看不见的。那么袋子里的空气有颜色吗?(空气是没有颜色的) 4、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来捕捉)袋口张开,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是有没有味道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空气》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空气》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 活动由来: 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都是因为有空气的的存在,一天,一个孩子无意当中发现,土放在水里会有气泡,孩子们都围成一团观看,教师抓住这一契机,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培养幼儿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初步认识空气,让幼儿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空气

的存在。 2、每组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水的透明水槽,吸管、泥土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来一起猜猜它是谁? 谜语:看不见、摸不着,闻也闻不到, 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1、寻找空气: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 2、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集体记录。 三、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

里空气的存在。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四、幼儿集体讨论。 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请各组轮流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教师小结: 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 六、延伸活动: 应该怎样保护空气?

高中通用技术 1.3《技术的未来》(2)教案

技术的未来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技术的未来 章节: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第三节技术的未来 课时:共1课时 作者:刘洪艳(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畅想中,在交流讨论中,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和神奇,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了解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看待技术。 (3)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技术的未来进行畅想交流、案例分析和技术对未来的发展的辩论,初步掌握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等思想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加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3)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技术的未来发展形成积极的情感和理性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通过总结和联系,使学生对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和技术的未来有整体的认识,把学生快乐地、理性地带进技术世界。 四、教学方法 讨论、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章作为《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既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也是全套教材的逻辑起点,因此不仅对全书具有引领作用,对全套教材也具有引领作用,他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章通过引领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理解技术的基本知识,感悟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从而为学生进行其他模块的技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对于

空气的成分教案

21.空气的成分 大果子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含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二.教学重点 1.实验:燃烧需要空气; 2.实验二:空气的成分实验; 3.对空气成分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 1.认识空气中所包含的不同成分; 2.了解氧气的不同用途。 四.教学准备 玻璃皿、火柴、蜡烛、大小饮料瓶各一个、红色墨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实验一:哪支蜡烛会先灭? 展示教具,介绍实验方法。 2.问题探究: 师:猜一猜,哪支蜡烛会先灭,为什么? 生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给出各种回答。 师:大家的猜测对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空气的成分 3. 演示实验:请两名同学上台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二)探究新知: 1.实验结果: 小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先熄灭,大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后熄灭,完全暴露在空气的那支蜡烛没有熄灭。蜡烛熄灭后饮料瓶里进了水,水面高于外面的水面。 师:这样的实验结果符合你预期的猜想吗? 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会提出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引导学生研究。 问题一:水进入了饮料瓶,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问题二:为什么饮料瓶内的空气会减少?是空气跑走了吗?这与什么有关系? 生:空气的减少与蜡烛的减少有关系。 问题三:饮料瓶内还有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据杯内的全部空间。 生:杯内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据杯内的全部空间。 通过以上问题得出实验结论:燃烧只消耗了一部分空气,瓶内还有一部分空气。 2. 实验二:瓶内剩下的空气还支持燃烧吗? A.猜想:剩下的气体是否支持燃烧? B.实验结果:当把火柴放进实验用过的塑料瓶后,燃烧的火柴熄灭了。 师:火柴为什么会熄灭,这说明了什么? 通过PPT展示根据实验解说推导实验结论的过程。 结论: 根据实验,可初步断定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 C. 实验总结: ①观看PPT,了解空气的成分。 ②讲解空气成分比例图 (三)自由活动 1.让学生体验空气与生命的关系。 A.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憋气,体验到人的生命不能没有空气,知道人的呼吸需要氧气。 B.找学生到讲台上做原地踏步跑,结束后请其他同学观察这些同学的表现。发现运动越剧烈,需要的空气越多。 2.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氧气的应用。 让学生观看PPT上的图片,阅读课本上的资料卡,介绍人类的活动与空气密不可分,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四)拓展活动 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吗? (五)总结回顾 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神奇的空气中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空气中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空气中班科学教案 活动由来: 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都是因为有空气的的存在,一天,一个孩子无意当中发现,土放在水里会有气泡,孩子们都围成一团观看,教师抓住这一契机,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培养幼儿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初步认识空气,让幼儿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空气的存在。 2、每组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水的透明水槽,吸管、泥土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来一起猜猜它是谁?

谜语:看不见、摸不着,闻也闻不到, 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1、寻找空气: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 2、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集体记录。 三、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四、幼儿集体讨论: 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请各组轮流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教师小结: 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 六、延伸活动:

通用技术一教案全套(加实验34课时)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师生、学生间互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2、教师构建互动,让学生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难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1、模式: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策略: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身边,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通用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如何学好通用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使大家明确了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天我们就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做个实验:《钉、拔木条上的钉子》 器材:木条、铁钉、平嘴钳、圆头铁鎯头、羊角铁鎯头。 [创设情景]:木条、铁钉、鎯头是制作家具修理家具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属木工。 下面请一位同学帮同学们在教室里做一个挂雨具的架子。 1、首先钉一枚铁钉到木条上(任选一件工具) 习惯上学生一般选择铁鎯头。 【提问】为什么选择铁鎯头,而不钳子? 因为铁鎯头专门用来敲的,而钳子是用来剪和钳东西的。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空气的成分教案

2.1 空气的成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空气的成分,说出各成分的大致含量 (2)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空气成分的认识,了解和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以便更好 的服务于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混合物与纯净物。 【教学难点】: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工具】:用于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器材;相关各种气体用途的图片;多媒体视频;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课和初中生物课中,学生对空气和呼吸作用已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实验2-1],由学生推理出结论:空气中含有约1/5体积的O2,这些O2在燃烧过程中被消耗掉。要向学生讲解烧杯中的水倒流人集气瓶内的物理学原因。 空气各种成分的含量多少是以体积分数表示的。部分学生对体积分数的概念不易理解,必要时可向学生解释:对照课本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表中数据,若把21mLO2、78mLN2与0.94mL稀有气体、0.03mLCO2以及0.03mL的水蒸气或其他杂质混合到一个100mL的容器内,各种气体是极易扩散均匀的,这样就人工造成100mL空气了。每种气体的体积与总体积相比,就是这种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通常用百分数表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既是相对稳定的,又不是绝对不变的,这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有必要向学生说明。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里,空气的某些成分的含量会发生变化。例如,人口密集或工厂密集的地区,CO2的含量会偏高。人们常把CO2、H2O和其他杂质称为空气的可变成分,它们占空气的分数虽然很少,但其效果不容忽视。 在学习N2和稀有气体的用途时,要充分利用图2-5,培养学生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思维方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 活动由来: 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都是因为 有空气的的存在,一天,一个孩子无意当中发现,土放在水里会有气泡,孩子们都围成一团观看,教师抓住这一契机,为孩子提供丰富的 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 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培养幼儿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 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初步认识空气,让幼儿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空气 的存在。 2、每组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水的透明水槽,吸管、泥土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来一起猜猜它是谁? 谜语:看不见、摸不着,闻也闻不到, 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1、寻找空气: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 2、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集体记录。 三、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四、幼儿集体讨论。 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请各组轮流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高一通用技术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教案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第一节技术的巨大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技术产生源自于目的性,即技术是人类为改造大自然而产生的。(技术的性质之一) (2)了解技术的发展史 (3) 能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技术各方面的影响,即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性质之一)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技术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技术的人文精神的理解。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知识点: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两面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难点:1。对技术史上某一事件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 2。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手段: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系统的介绍了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知道了什么是通用技术,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以及怎样学好通用技术这门课程,那么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通用技术的内容,让我们一起走进技术的世界。 (展示各种技术的图片)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产生了无数的技术发明,这些技术发明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世界里,可以这样说,生活离不开技术。那么人类的技术活动源自于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一、技术源于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3页的内容,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归纳出技术的第一个性质是什么。(学生回答)技术源于人们改变自身生存条件、改造自然的愿望。 (教师)没错,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且从课本的叙述中我们可知,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在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要。所以技术的性质之一就是技术具有目的性。 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技术是如何满足人的需求的,其目的性是如何体现的。 (1)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皮兽肉外,还有什么用途? 答:人类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筑技术可以使人们免受风雨、野兽的侵袭; 车船制造技术可以使人们很方便的到达想去的地方,不必那么辛苦; 引导学生回答:技术满足了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需要。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空气的成分》是鲁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本单元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对空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它的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二)教材主要内容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采用实验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从定性向定量的分析和推理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想 1.运用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既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通过对拉瓦锡实验的深入思考,为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组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装置和步骤,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在思维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维。 3.引导学生超越具体知识的学习,通过概括提炼,上升为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初步体验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化学史实,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探究实验成功的基础,体会科学发展的艰难和曲折。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方法、探究原理 六、教学过程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风

大班科技活动:神奇的风
活动目标:1、知道风的形成原理,探索产生风的各种方法。
2、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活动重点:知道风形成的原理。 活动难点:风对人类的利与弊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感受过风,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物质材料的准备:扇子、KT 板、空塑料瓶若干、滚筒青蛙(铁饮料罐外包上手工纸,手工纸上画 有青蛙)。风与人们关系的 PPT。记录卡等 活动过程:
情景游戏 观察发现
● 意图:在游戏中发现空气流动产生风。 1、游戏:小小魔术师 师:不借助任何东西,怎样让一张纸放在侧着的手掌上让它不落下来。 幼儿游戏操作 2、讨论:你是怎么玩的,你有什么新发现,纸为什么在侧着的手掌上不落下 来。 小结:因为空气流动产生了风,风把纸贴在了侧着的手掌上,所以不落下来。
自由探索 交流讨论
● 意图:通过各种材料尝试制造风。 1、试一试这些材料你有什么办法让这些材料变出风来。 2、幼儿操作,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 3、交流:你用什么方法变出风的? 小结,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当我们用扇、捏、吹、翻的方法时,周围的空 气就流动了,空气一流动就产生了风。
实践探索 提升经验
●意图:感知风会产生动力 操作活动:小青蛙赛跑 讨论:分组比赛,为什么小青蛙跑的速度会不一样? 小结:风大“小青蛙”就跑得快。风小“小青蛙”就跑得慢。

活动延伸 拓展经验
● 意图: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1、师:今天我们一起动脑筋变出了风,平时你在哪里感受到风?讨论你喜欢 风吗?为什么? 2、幼儿观看 PPT,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小结:风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好处,但有时却很危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空气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空气教案(附教学反思)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空气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物质,初步了解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以及空气与人的关系,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神奇的空气教案吧。设计意图: 我一直认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该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应该注重将知识和儿童的生活有机牵挂起来,变静态的传递为动态的索取。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源于生活,缘于兴趣。”空气是人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无处不在,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但是在与中班幼儿平时的交流中,我发现幼儿对空气的了解知之甚少,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活动主要通过五个阶段的实验让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进行探索,从而了解空气的存在与神奇,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以及其它物质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注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通过观察,发现真知;通过尝试验证真知,培养幼儿探究科学的能力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物质。 2.初步了解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以及空气与人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条形的气球11个、圆形气球1个、充气动物玩具2个、一个打火机、一根香条、5支小蜡烛、5个烧杯、一把扇子。 2.风车图片ppt。 3.关闭活动室的窗户。 活动过程: 一、师幼通过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点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 师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闻,感知空气无色、无形、无味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深呼吸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直奔主题,同时又很巧妙地渗透了空气的基本特点,激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兴趣。 二、师幼通过“改造”气球感知空气的变形 1.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气球,以及不同形状的充气玩具。 2.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形状。 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能鼓起来? (幼儿讨论) 4.师小结过渡:这些玩具能鼓起来是因为里面填充了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把它装在圆形的容器里,它是圆的;把它装在长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长方形的;装在兔子的气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状了。空气是会变的魔术师,老师请你们来看看空气是怎么变形的。 5.老师取出一个条形状的气球,通过挤压把它设计成一小狗模样。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公开课教案 课题:认识结构授课人: 课程标准: 1.了解结构的涵义概念,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3.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报告。4.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5.难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结构的涵义,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2.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是如何承受应力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过程感受结构的受力情况,体验结构所受不同类型的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科学的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 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涵义;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案例,充分让学生参与讨论、动手实验、演示实验等多种方法教学关键: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教学辅助: Ppt课件、教材、多媒体教室 教学流程设计: 引入 前段学习了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了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年将进一步学习技术设计的几个重要思想与方法,包括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 一、了解结构 过渡: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结构。这些结构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物体中,也存在于人类创造的各种物体中。 多媒体展示:选取蜂巢、雪花、贝壳、桥梁、长城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结构的形态,它们的共同点是: (1)各自都有组成部分 (2)是有序的搭配和排列 生活中常见的结构都要承受一定力的作用。那么结构与力有什么关系呢? 多媒体展示:选取桥梁和椅子有受力来分析两者有受力情况。 二、结构与力 通过分析椅子和桥的共同之处; (1)这些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形状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联系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三、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五、教学用品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研究性学习—空气中有什么?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或者设计实验进行证明。(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可自己搜集或从实验室借取)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空气进行重新审视,较为理性地、科学地整理自己对空气的认识。 教师: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倾听学生们的争论和发言,随学生们的表述板书出空气中含有的物质,并时时点头或用贴切的话语对学生们的表现表示赞许。 学生:学生积极、热切地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经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空气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空气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空气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感知空气特性,知道空气无处不在,感知空气压力的存在,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神奇的空气宝宝教案吧。 活动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虽然非常熟悉,但是对空气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于是开展了此次科学活动。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人手,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究空气的性质。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特性,知道空气无处不在。 2.感知空气压力的存在。 3.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白纸若干张;泡泡液每组一盆,圆形纸筒每人一个,擦手用的毛巾人手一个;欢快的音乐。 2.有吹泡泡游戏经验。 活动过程:

一、魔术表演 魔术过程中,采用几种用手掌拿纸的方式。 谁愿意和我一起来表演魔术? 每人一张白纸进行魔术表演。 二、为什么不掉 1.集体讨论。 手掌上的纸为什么不掉? 2.小结。 当我们带着我们手掌上的纸运动起来的时候周围的空气宝宝也跟着运动了起来,它们使劲的把纸按在了我们的手掌上,所以纸就会牢牢的贴附在手掌上了! 三、好玩的泡泡 1.接泡泡。 一起用白纸接泡泡。 2.说一说。 ①泡泡里面有什么? ②空气是怎么进到泡泡里的? ③能用嘴巴把空气吹进去吗?为什么不能用嘴直接接触泡泡液? 教师小结:泡泡液是不能用嘴直接接触的,因为不卫生、有毒。 3.分组操作。 ①试一试把纸筒里的空气吹到泡泡里。 提示:第一次操作。

空气的成分 教案 徐姣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主备人:徐姣(阴平中学) 课题:认识空气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干燥洁净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明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会 进行有关的误差分析。 2、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体会从混合物中除去某 种成分的方法。 3、通过空气的成分发现史的了解,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干燥洁净空气的成分(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难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导学案、当堂检测、铜粉、硬质玻璃管(相同规格2支)、注射器、橡皮塞、量筒、酒精灯、药匙、铁架台、气球、火柴、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语: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时刻都在接触空气,一刻也离不开它。没有空气,就没有人类,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你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空气的组成。(展示课题,板书) 二、自学对学 学生活动,打开教材,自学74—76页的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教材预览”,师巡视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教材预览】 1、空气的成分按照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_______%,氧气约占_______%,_______约占0.934%,二氧化碳约占_______%,_______约占0.002%。 2、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3、使用加热铜粉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将氧气转化成为态的,发生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

大班科学神奇的空气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空气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空气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物质,初步了解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以及空气与人的关系,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神奇的空气教案吧。 设计意图: 我一直认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该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应该注重将知识和儿童的生活有机牵挂起来,变静态的传递为动态的索取。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源于生活,缘于兴趣。”空气是人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无处不在,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但是在与中班幼儿平时的交流中,我发现幼儿对空气的了解知之甚少,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活动主要通过五个阶段的实验让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进行探索,从而了解空气的存在与神奇,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以及其它物质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注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通过观察,发现真知;通过尝试验证真知,培养幼儿探究科学的能力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物质。 2.初步了解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以及空气与人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条形的气球11个、圆形气球1个、充气动物玩具2个、一个打火机、一根香条、5支小蜡烛、5个烧杯、一把扇子。 2.风车图片ppt。 3.关闭活动室的窗户。 活动过程: 一、师幼通过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点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 师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闻,感知空气无色、无形、无味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深呼吸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直奔主题,同时又很巧妙地渗透了空气的基本特点,激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兴趣。 二、师幼通过“改造”气球感知空气的变形 1.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气球,以及不同形状的充气玩具。 2.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形状。 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能鼓起来? (幼儿讨论) 4.师小结过渡:这些玩具能鼓起来是因为里面填充了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把它装在圆形的容器里,它是圆的;把它装在长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长方形的;装在兔子的气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状了。空气是会变的魔术师,老师请你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套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考试内容:技术对人类的价值;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②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与社会(考试内容: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②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技术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④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⑤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劳动力结构产生变化;⑥技术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技术与自然(考试内容:技术对自然的价值;考试要求:应用(c)) ①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②人类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4.技术的两面性(考试内容:技术的两面性;考试要求:了解(a)) ①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②技术的两面性,正面在于其实用性,反面在于其过分功利性及其对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动摇。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目的性 ①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②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考试要求:理解(b)) ①创新性是技术的灵魂所在,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创新;②技术创新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I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II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③一些重要的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技术的综合性(考试内容: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考试要求:理解(b)) ①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技术发明者在技术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法律保护;②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并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专利申请过程:1、提交申请;2、受理;3、初审;4、公布;5、实质审查;6、授权。 三、技术的未来(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考试要求:理解(b))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①设计成为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②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③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改进产品的性能。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①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做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②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③技术进步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①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②技术设计侧重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实用等,围绕技术的目的而展开;③艺术设计侧重欣赏、审美、色彩、造型、视觉效果、包装等,强调感觉的需要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

神奇的空气 活动由来: 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都是因为有空气的的存在,一天,一个孩子无意当中发现,土放在水里会有气泡,孩子们都围成一团观看,教师抓住这一契机,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培养幼儿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初步认识空气,让幼儿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空气的存在。 2、每组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水的透明水槽,吸管、泥土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来一起猜猜它是谁? 谜语:看不见、摸不着,闻也闻不到, ?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1、寻找空气: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 2、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集体记录。 ?三、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四、幼儿集体讨论。 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请各组轮流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教师小结: 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 ?六、延伸活动: 应该怎样保护空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