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哪些病因学说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哪些病因学说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哪些病因学说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哪些病因学说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哪些病因学说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是什么?三叉神经痛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两种,后者是指不明确发病机制与机理的三叉神经痛,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目前关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有多种学说,了解这些病因学说可以帮助侧面了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哪些病因学说?

(1)缺血学说

在 40 年代末就有人注意到,曾使用血管扩张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并取得一定疗效。说明扩张血管后,三叉神经根缺血可得到部分解除,除去了三叉神经的缺血性的刺激,终止了疼痛的发作。以后有人经调查发现,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患者的三叉神经痛发病率高,三叉神经痛的发病与年龄成正比,是因为年龄越大,越容易患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之故。近几年大多数学者研究认为,缺血不能单独作为一种病因,但可作为一种辅助因素。三叉神经系统缺血,使该系统局部营养不良,从而降低了神经活力和局部的抵抗力;再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三叉神经可出现疼痛。

(2)牙合系统紊乱学说

牙合系统功能紊乱,可致三叉神经痛。早在 30 年代,口腔科医生就在临床中发现,三叉神经痛的好发部位多在上颌支和下颌支,此类患者常常伴有牙合系统的紊乱。如牙尖早接触,严重锁合,深覆合,多数后牙缺失以及合面过度磨耗所致垂直距离过低等。以上这些牙合关系的紊乱,可使关节周围的肌群痉挛、肌功能障碍。此种情况形成一种小量的异常冲动,并不断向中枢传递,使中枢失去了动态平衡,而发生功能紊乱。

(3)局部刺激学说

三叉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器官发生了炎症性病灶,如副鼻窦炎、牙源性炎症等,或外伤性病灶,形成长期慢性刺激,可使神经发炎、纤维化,半月神经节中毒,

进一步使分布在三叉神经根上的滋养血管,发生功能障碍、痉挛,最后发生继发性缺血,导致感觉根脱髓鞘病变,而引起三叉神经痛。

(4)中枢病因学说

三叉神经系统中枢部的脑内核团、丘脑及大脑机能障碍并发生器质性病变,而导致三叉神经痛。有人发现,疱疹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沿三叉神经系统任何通路(主要是通过嗅神经和三叉神经)侵入颅内,并潜伏在三叉神经节与脊神经节内,当侵袭支配三叉神经的大脑皮层时,可引起三叉神经疼痛发作。

(5)变态反应学说

有人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因神经生理性和化学性的机能紊乱所致。这种变态反应的原理至今不清,可能是因为过敏体质的患者,由于胃酸缺乏而导致蛋白质消化异常,组胺样物质大量吸收入血,随血循环达三叉神经根部及半月神经节,引起该部组织水肿,压迫和刺激三叉神经而引起疼痛发作。

(6)家族遗传学说

有人报道,一个家庭中有多人患三叉神经痛,故认为此症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

以上为李晓荣您提供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及病因学说的内容,希望这些内容对您有帮助,让你在生活中做好预防,远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危害。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松原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王瑜马长安学习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掌握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可提高口腔科及神经内外科专业医生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水平,避免误诊误治。 前言: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

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 学说。 二、临床表现: 1、性别与年龄: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2、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3、疼痛性质: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发表时间:2017-11-27T15:23:42.21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作者:易明琪 [导读] 探讨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 年2 月至2017 年2 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n=30)接受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为76.67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 评分为2.71±0.87 分,对照组为4.37±1.54 分,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17±2.71 d,对照组为15.27±3.48 d,P<0.05。结论单纯神经内镜下血管减压术可有效提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原发性;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imple neural endoscopic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application effect.Collected in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our hospital of 60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n = 30)received conservativ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n = 30)accept simple neural endoscopic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prognosi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93.33%,76.67%,the control group(P < 0.05;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ain VAS score was 2.71± 0.87 points,4.37±1.54 points,the control group(P < 0.05;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7.17± 2.71 d,15.27 ± 3.48 d,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 the simple neural endoscopic vascular decompress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therapy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to improve the patients' pain degree,improve the effect of prognosis has a positive effect,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 trigeminal neuralgia.Primary;Nerve endoscopy;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作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触电样、刀割样、针刺样或闪电样的剧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保守治疗法[1],其可暂时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效果有限。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血管减压术逐步应用于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对患者的康复可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我院分别使用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和传统药物保守治疗进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并对两种方法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6 年2 月至2017 年2 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 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30 例患者接受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4 例,女性16 例,年龄31~58 岁,平均年龄42.85±4.82 岁,单纯性三叉神经痛22 例,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8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年龄33~59 岁,平均年龄41.13±4.96 岁,单纯性三叉神经痛23 例,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7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脑部CT检查均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②观察患者均接受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且无手术禁忌症;③对照组患者对治疗药物无用药禁忌;④患者无其他基础性疾病、无严重肝肾疾病;⑤患者意识清晰,无认知障碍,可与医护人员自主交流;⑥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对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时给予临床干预和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即卡马西平,口服,首药剂量100 mg/次,bid,而后每日将剂量增加100 mg[2],直至疼痛控制或患者无法耐受为止,苯妥英钠,口服,0.1 ~0.2 g/次,bid或tid,每日最大给药剂量≤0.6 g,维生素B1、B6,口服,10 ~20 mg/次,tid,维生素B12,肌肉注射给药,100~200 μg/次,qd,山莨菪碱,口服,5 ~10 mg/次,tid,菸酰胺,口服,100 mg/次,tid,连续给药10 d。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即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患侧的肩部垫高,采用乙状窦后入路,于乳突后发迹做2.5 cm~3 cm直切口,骨窗范围控制在1.5 cm×1.5 cm,使患者乙状窦和横窦交界处暴露,将硬膜弧形剪开,铺薄层脑棉片将水平裂蛛网膜分离,使脑脊液释放,当患者脑压下降后,沿小脑的表面置入0°神经内镜[3],缓缓进入患者桥小脑角,将蛛网膜分离,进一步释放脑脊液,而后于面听神经上间隙将三叉神经周围的蛛网膜松解,自三叉神经上方和下方分别观察三叉神经出脑干部位和后根全程,确定责任血管后,将其锁定,将神经内镜的镜头保持在有利于手术操作的位置,将神经周围粘连的蛛网膜剪开,将责任血管游离,将Teflon棉片垫于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之间,确认无其他责任血管后,且无出血后,取出神经内镜,手术完毕。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作为评价指标。治疗效果评价,显效:治疗后患者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身体指标恢复正常,可正常进行工作、生活;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疼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可进行生活、工作,存在轻微并发症;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疼痛仍然明显,甚者较治疗前加重。预后情况考察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视觉模拟可视量表(VAS)进行评价,满分10 分,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明显。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VAS评分和住院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效果进行秩和检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动,风火夹痰上扰致清阳不得舒展,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诸邪气,风、火、痰湿、血客于经络,痰阻血淤,气滞血凝,阻遏经络,导致“不通则痛” (1)【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辨证】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天为1疗程. (5)【辨证】寒湿阻络. 【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 【方名】驱痹汤. 【组成】细辛6-12克,制草乌6-12克,制川乌6-12克,麻黄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神经肽的相关研究进展

(CAPPIE )[J ].Lancet ,1996,348:1329?1339. 〔7〕 CURE.Clopidogrel in unstable angina to prevent recurrent events trial investigators.Effects of clopidogrel in addtion to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without ST ?segment elevation [J ].N Engl J Med ,2001,345:494?502.〔8〕 Mehta S R ,Yusuf S ,Peoers R J ,et al.Clopidogrel in unstable angina to prevent recurrent events trial investigators.Effects of pretreatment with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followed by long?term therap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the PCI ?CURE study [J ].Lancet ,2010,358:527?533. 〔9〕 Agnieszka Pelc ?nowicka ,Leszek Bryniarski ,Ewa Mirek ?Bryni ?arska , et al.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and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does everyday medical practice reflect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A pilot study [J ].Kardiologia poiska ,2009,67: 12?18. 〔10〕 Peter Alagona.Unresolved issues associated with early initiation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 ].J Invasive Cardiol ,2010,22:40?44. 〔11〕 Von Beckerath N ,Taubert D ,Pogatsa ?Murray G ,et al.Absorption , metabolization ,and antiplatelet effects of 300?,600?,and 900?mg loading doses of clopidogrel :results of the ISAR ?CHOICE (Intracoronary stenting and antithrombotic regimen :choose between 3high oral doses for immediate clopidogrel effect )trial [J ] .Circulation ,2005,112:2946?2950. 〔12〕 Patti G ,Colonna G ,Paseceri V ,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high loading dose of clopidogrel for reduction of 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 :results from the ARMYDA ? 2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reduction of myocardial damage during angioplasty )study [J ].Circulation ,2005,111:2099?2106. 〔13〕 Alex R Hobson ,Graham Petley ,Geraint Mortion ,et al.Point ?of ? care platelet function assays demonstrate reduced responsiveness to clopidogrel.but not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drug ?eluting stent thrombosis whilst on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J ].Thrombosis Journal ,2008,6:11?16. 〔14〕 Marc S Sabatine.Novel antiplatelet strategie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 ].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76:8?15. 〔15〕 Victor L ,Serebruany.The TRITON versus PLATO trials :beyond platelet imhibition [J ].Thromb Haemost ,2010,103:259?261.(收稿日期:2010?04?01 修回日期:2010?04?06)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神经肽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646000四川泸州,泸州医学院08级口腔系研究生 (王 晋);成都军区总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李晨军) 王 晋,李晨军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神经肽中图分类号 R 7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188(2010)08?0912?03 doi :10.3969/j.issn.1004?0188.2010.08.054 随着对神经肽、神经递质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与原发性 三叉神经痛有关的疼痛性疾病研究中,均发现有多种神经肽 参与其中,与疼痛有关的包括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rotein ,CGRP )、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 )、P 物质(substance P ,SP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 )、β?内啡肽(β?endorphin ,β?EP )等,它们都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关系密切。笔者对神经肽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关系做一综述。1 CGRP 1.1 CGRP 的生物学作用 CGRP 在三叉神经节神经元的胞体合成后,以快速轴浆运输的形式,分别运输至外周端及中枢端,在此发挥作用。根据神经生物学研究显示,CGRP 在口腔颌面部的作用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导痛觉等伤害性信息:CGRP 是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递质,顺行向中枢传导痛觉等伤害性信息,而逆行释放于局部组织中可引起痛觉过敏;(2)有研究显示,咬合创伤可引起 牙髓及牙周组织中CGRP 阳性纤维增多〔1?2〕 。由于CGRP 作为伤害性刺激的递质或调质存在于感觉神经元中,因此, 在有关疼痛的研究中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2 CGRP 的致痛机制 CGRP 介导的机械性伤害刺激传递是借助促进脊髓背角释放SP 以促进痛觉的传递实现的,CGRP 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脊髓背根节和三叉神经节内,具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并能加强速激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血浆蛋白渗出的作用。CGRP 可与多种神经递质共存,甚至共存于一个分泌颗粒内。脊髓珠网膜下腔注射CGRP 可使痛域降低,注射CGRP 抗体可提高痛域。CGRP 和SP 共存, 提示CGRP 可促使SP 的释放而利于痛信号的传递〔3〕 。Goadsby 等〔4〕用电刺激5只猫的三叉神经节后,产生类似的 三叉神经痛,发现颈外静脉血中SP 、CGRP 含量显著升高。通过实验证实,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作时,颈外静脉的SP 、CGRP 含量确实高于术后缓解期,痛支神经纤维中CGRP 免疫反应阳性颗粒的数量、面积等显著多于非痛支神经。认为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痛支神经过度合成和释放CGRP ,促进 SP 的大量产生,导致阵发性剧痛〔5?7〕。随着SP 的耗竭,疼 痛消失。陈志峰等〔8〕通过对大鼠的研究表明,用铬线疏松结 扎大鼠右侧眶下神经,大鼠于术后9d 起持续出现机械性痛觉过敏,是由于CGRP 等神经肽类的突触前、后效应,提高延髓内兴奋性氨基酸作用,通过NMDA 受体上的作用,引起神经元兴奋性增强,这种兴奋性增加可受CGRP 等神经肽的释放而易化,其结果是感受野的扩大,并导致程度更强、时间更 长的疼痛〔9〕。进一步证实了CGRP 在三叉神经痛发作中的 万方数据

中医筋伤学74403

中医筋伤学 单选+多选=20 总论+各论的总述部分 填空=20-30 总论部分 名解5题=25 简答2题(鉴别)梨状肌与椎间盘突出,颈椎病与胸口出口综合征(较少见),颈肩部与肩周炎特殊检查的方法 案例2题=20 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概述 01、“筋”,综合古代中医文献、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主要就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深浅 筋膜、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腱鞘、滑液囊、椎间盘、关节软骨(盘)、周围神经及血管等软组织。 02、因各种急性外伤、慢性劳损或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所造成人体组织病理损害统称为“筋 伤”,即现代医学所指的软组织损伤。 03、《内经》--我国现存最早与最完整的医学典籍,也就是筋伤学的理论渊源、对筋的概念有 了描述, 有“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 “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其中“筋” “筋膜” “肌肉”等名词延用至现在、 ★《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填空) 《素问》: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 04、《金匮要略》导引、吐纳、膏摩;即可治疗筋伤疾病,又可预防筋伤疾病。 华佗—五禽戏与摇脊疗法,这就是软组织损伤的功能疗法与按摩疗法(模仿虎、鹿、熊、猿、鹤--引挽腰体,动诸关节 )。 05、葛洪就是中国创伤骨科的创始人;代表作《肘后救卒方》,对筋伤的肿胀、疼痛用活血化 瘀的药物内服外用方面有所发展(或加酒或加醋或用药熨患处),沿用至今。 06、刘涓子著《刘涓子鬼遗方》后由龚庆宣整理,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著,对创口感 染、骨关节化脓性疾病提出消、托、补等治法。 07、隋·巢元方等《诸病源侯论》明确提出了筋伤有别与骨伤与脱臼的诊断名称。还记载了 开放伤口的正确缝合方法。 08、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归纳了按摩手法,手法治疗筋伤从此有了记载,以及筋伤的 内外用药(天竺国按摩法说明当时的医学对外交流)。 09、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骨伤科专著,该书强调的 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整体治疗思想,逐渐成为筋伤治疗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0、李仲南《永类钤方》总结了损伤后的三期用药原则(活血化瘀、养血舒筋与培元固肾)。 奠定了筋伤外用药的给药方法(按摩手法外还结合辛香、辛热、开窍的洗药、熨药、贴药、敷药)与用药原则基础(麝香、冰片、苏合香、冰片、麝香现代药理:透皮吸收)。 11、明代-正体科与跌伤科;清代-正骨科(伤科)。 12、薛己《正体类要》: “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 阐明 与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13、清·吴谦等编《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直旨》提出了以摸法诊断筋伤,以按摩推拿法治 之,具体到推拿按摩的手法定义、适应证及手法的作用与机理。该书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摸” 法主要用于筋伤的诊断,“推、拿、按、摩”

疾病概要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缺铁性贫血:人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细胞生成所需要而引发的贫血 2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的疼痛 3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 4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5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所引起的炎症6贝尔麻痹:是原因不明的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 7肺气肿:指在小气道阻塞的基础上,终末细支气管远端过度充气、膨胀、肺组织弹性回缩力降低、肺容积增大的病理状态。 8慢性支气管炎:指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二、选择题 1、哮喘发作时不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 )C A、胸廓胀满呈吸气状不易叩出 B、颈静脉恕张 C、肺部叩诊呈浊音 D、心浊音界 2、持续谈中带血丝,首先考虑的疾病是: ( )A A,发性支气管癌症B、支气管哮喘 C、慢性支气管炎 D、肺气肿 3、对过敏型支气管哮喘,下述描述不正确的是: ( )B

A 常有家族及个人过敏病史 C 缓解期肺哮鸣音消失 B 发作期间一秒用力呼气量增加 D 痰常为白粘痰 4、主要用于预防哮喘发作的是: ( )D A 异丙基肾上腺素 B 氯喘 C 氨茶缄 D 色甘酸纳 5、下列不属于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的是()C A、上行感染 B、血行感染 C、肾衰竭 D、淋巴道感染 6、下列情况不会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是()C A、在车站吸入二手烟 B、花传粉季节外出 C、饮食不规律 D、与宠物玩耍 7 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A 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B.冠状动脉炎症 C.先天性畸形 D.痉挛 8 下列不属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是()B A.血尿 B.管型尿 C.高血压 D.水肿 9 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的表现不正确的是()B A.贫血 B.呕血 C.出血 D.发热 10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式下列错误的是()D A.病因治疗 B.补铁治疗 C.输血治疗 D.输液治疗 11 下列属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是()C A.摄入不足和吸收障碍 B.铁的需求量增加 C.叶酸缺乏病症 D.与抗生素有关 12 有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说法正确的是()A A.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发病有关 B.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C.在其

三叉神经痛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_张剑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8年第16卷第2期 153 三叉神经痛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张剑宁1 综述 李明1 审校 【摘要】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症状严重的面部疼痛性疾病。目前认为病因主要与三叉神经感觉根受血管压迫有关。主要病理变化是局灶性节段性脱髓鞘,由此造成的异常兴奋位点及兴奋性的异常传递是痛觉产生的原因。本文就其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病因;发病机制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200437)通信作者:李明,主任医师.Emial:1iming0168@https://www.doczj.com/doc/dd15387586.html,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以慢性、阵发性的面部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呈闪电样发作,每次持续数秒到数分钟,亦有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者。疼痛剧烈,面部常有扳机点,上下颌支分布区多见,眼支少见。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四,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2),右侧发生率高于左侧(约为2∶1),老年多见,50岁以上约占75%,多为散发,少有家族倾向。近年来有关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较快。现综述如下。1 病因 目前对T N的病因还存在不同观点,但大部分学者倾向于TN的原发部位在周围而非中枢神经系统。自Dandy(1929)提出周围神经压迫机制后,Jannetta(1966)极大地丰富及发展了这一理 论[1], 该理论认为TN绝大多数是由于三叉神经感觉根(Trigeminal sensory root,TSR)入脑桥区(Trigeminal root entry zone,REZ)受血管压迫所致。临床观察发现,约70%~80%的TN存在动脉压迫,静脉压迫约为2%~4%。对该理论最为有力的支持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Trigeminal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疗效非常确切,近期的治愈率均在90%以上。对于无血管压迫的病例,肉眼难见的神经内微血管的压迫及三叉神经根的萎缩、局灶性的蛛网膜增厚等被认为是发 生在该区域可能的病因[2]。 REZ位于中枢与周围神经交界处,缺少神经胶质细胞的保护,且缺少与周围组织的纤维联系,是该部位最易受累的原因。 除血管压迫外,多发性硬化、REZ区域的良恶性肿瘤、动静脉畸形、后颅凹畸形、局灶性脑梗塞、牙源性感染导致的颌骨骨髓炎等,也可导致TN,均 相对少见。在REZ的远端,一些解剖上的因素,如骨孔和软组织间隙的狭窄等可能是TN的原因。有散发的家族性TN的报道,认为家族性TN可能与Charcot Marie Tooth疾病及多发性硬化有关,血管压迫在家族性TN的发病中不是唯一因素[3]。 部分不支持血管压迫理论的观点认为,在REZ 存在血管压迫是一种常见现象,许多没有TN的患者,在后颅窝的术中都发现了REZ受血管压迫的明 显体征,与TN患者术中所见无甚差别[4]。 也有人认为减压术有效的原因并非减压本身,而是术中对神经 的损伤[7,8]。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血管压迫就是TN的病因,在血管压迫之外还可能存在其它未知的原因[7,8] 。Kitt认为虽然血管压迫是TN的重要原因,但该 理论由于缺少对照及动物实验证据而存在疑问[9]。 不过在TN人群中,血管压迫的发生率还是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可以理解为血管压迫不一定能引起TN,但TN的发生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血管压迫,特别是搏动性动脉压迫的存在。至于为什么许多REZ部位的血管压迫并不产生TN,有人认为只有与神经呈交叉性压迫的动脉,且造成神经移位或产生压痕的病 变才会引起TNI [10], 但未得到证实。另外,一些典型的TN患者确实没有发现任何有关REZ区域受压迫的表现,可能与REZ远端(包括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受压或神经内微血管的压迫有关。 有趣的是,TN症状的严重程度似乎与压迫的严重程度并无明显的关联,即便是很轻微的压迫,亦会同样产生严重的疼痛,尽管从病理上看,越严重的 压迫,产生的病损越严重,二者密切相关[9]。 可能的原因是,传导触觉的较粗的神经纤维对压迫极其敏 感[11],即使轻微的压迫,亦可使其冲动的传导产生障碍,继而导致异常冲动的产生而引起TN。 临床上,血管压迫引起的TN称原发性TN,多 ·综述· DOI:10.16542/https://www.doczj.com/doc/dd15387586.html,ki.issn.1007-4856.2008.02.008

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探讨

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3-06-21T10:18:27.5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黄晓敏 [导读] 多虑平抗焦虑、镇痛解痉的功效非常显著,能够快速松弛肌肉紧张,缓解疼痛,安全性也比较好 黄晓敏(内蒙古赤峰市宁城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 024200) 【中图分类号】R74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170-02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对治疗的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单纯应用卡马西平治疗的24例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较单一卡马西平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卡马西平多虑平疗效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 inal neu-ra1gia,PTN) 简称为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常见内科疾病,以女性居多,临床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都存在疼痛缓解时间短、复发率高的问题[1]。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急骤发作、阵发性、电击样或火烙样剧烈疼痛,间歇期完全不痛。早期的三叉神经痛,疼痛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一般仅在白天发病,随着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缩短,疼痛程度逐渐加剧,夜间也可发作,影响睡眠。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其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女16例,男8例,年龄25~75岁,平均46.3±4.5岁。病程3个月~30年。右侧14例,左侧10例. 并与同期单纯应用卡马西平治疗的24例患者作对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依据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口腔病学》制定。①疼痛为突发性痛、电击样痛、剧痛。②疼痛持续时间很短,数秒钟。③有板击点。④突然发作,随疼痛的消失有间歇性缓解期。⑤疼痛部位明显,局限于三叉神经一个或几个分支的分布区。具备上述部分或全部症状,在排除偏头痛、副鼻窦炎、牙源性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三叉神经疱疹、吞咽神经及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后即可作出诊断。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具体方法:第1天卡马西平100 mg,口服。之后每天增加100 mg,直至增加至800 mg为止,2次/d,口服,连续使用1个月。第1天多虑平25 mg/次,3次/d,口服。如病情严重可酌情增加,但是不超过250 mg。两种药物均给予1个月治疗[2]。对照组采用单一卡马西平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1.4疗效判定治疗后随访6个月~1年,制定疗效标准[3],共分为4级: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之和为总有效。治愈:疼痛消失,停药2个月后症状不复发。显效:疼痛明显减轻,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停药2个月后临床症状无加重现象。有效:疼痛有所减轻,对日常工作与生活有一定影响,停药后症状加重,需进行维持性药物治疗。无效:疼痛症状加重或无变化. 2 结果 治疗组24例中治愈13例,占54.17%,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24例中治愈9例,占37.5%,总有效率79.17%,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下表。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疼痛性疾病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的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突然出现的、阵发性、短暂性、闪电样剧痛。随着病情的发展,发作逐渐频繁,疼痛也逐日剧增。病人难以忍受,表情十分痛苦,病程漫长,数年甚至数十年。目前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存在许多学说,如癫痫发作学说、微血管压迫学说、神经变性学说、骨性压迫学说等。治疗方法虽很多,但效果不算满意,现在临床上治疗仍以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作为首选。 卡马西平(carbarm azepine),为二苯并氮杂草类化合物,结构与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类似,具有抗癫痫、镇痛、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效果较好,用药后24小时起效,约80%患者有效。疗程应控制在2-3个月内. 多虑平抗焦虑、镇痛解痉的功效非常显著,能够快速松弛肌肉紧张,缓解疼痛,安全性也比较好。本组研究表明,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延秀,田玉科,关善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I(31):23-25. [2] 陈小平,李小刚.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特发性三叉神经痛[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9):1071. [3]安波,张山,张志强.神经妥乐平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8,5(4):65-67.

中医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那么,中医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医治疗: 1、风寒凝滞: 治宜疏风散寒,缓急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药用:川芎10g、荆芥10g、白芷10g、防风10g、细辛3g、甘草6g、薄荷10g。寒甚者,加制附子、麻黄,生姜;面部肌肉抽搐者,加全蝎、蜈蚣。 2、风热侵袭: 治宜疏风清热,和络止痛。方用芎芷石膏汤加减。药用:川芎10g、白芷10g、石膏30g、菊花12g、细辛3g、黄芩10g。热甚者,加栀子、黄芩;便秘者,加大黄;口渴者,加花粉、芦根、生地。 3、风痰阻络: 治宜祛风化痰,通络止痛。以半夏天麻白术汤合牵正散加减。药用:半夏12g、茯苓12g、川芎10g、白附子10g、全蝎6~10g、白术10g、泽泻 15g、细辛3g、羌活10g。畏风明显者,加荆芥、防风、羌活;痰甚者,加胆星、莱菔子、陈皮;热象明显者,加黄连、栀子。 4、阳明火旺: 治宜清胃泻火,散热止痛。以芎芷石膏汤合清胃散加减。药用:细辛3g、石膏30g、白芷10g、菊花12g、黄连10g、生地12g、羌活10g、升麻6g、薄荷10g。便秘者,加大黄;口渴者,加花粉、芦根、麦冬。 5、肝胆郁热:

治宜疏肝清热,泻火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12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生地12g、木通6g、车前子(包煎)10g、藁本10g。便秘者,加大黄;头晕目眩者,加钩藤、天麻、石决明。 6、瘀血阻滞: 治宜活血化瘀,祛瘀止痛。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用:川芎10g、细辛3g、赤芍12g、桃仁10g、红花10g、全蝎10g、元胡10g、老葱2根。瘀血明显者,加上鳖虫、水蛭;便秘者,加酒军。 (二)单验方 1、全蝎、蜈蚣等量,研细末,每次服用2g,每日2~3次,以温黄酒送服。 2、川芎10g,细辛3g,生石膏20g。水煎服,每日2次。 3、贴敷治疗以马钱子、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等量,研细末,用黄酒或醋调匀,贴敷于太阳、颊车、下关等穴。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如何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详细介绍,相信看了上文,你对三叉神经痛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更好地治疗疾病,我们要更多的了解它,在医生的医治下尽早的康复。祝愿广大患者早日康复。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d15387586.html,/ztinfo/54629.html

三叉神经痛诊治指南

三叉神经痛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10 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病因及发病机制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学说。 临床表现 性别与年龄 年龄多在40 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疼痛部位 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疼痛性质 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疼痛的规律

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5 、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扳机点 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表情和颜面部变化 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紧张、焦虑状态; 神经系统检查 无异常体征,少数有面部感觉减退。此类病人应进一步询问病史,尤其询问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包括腰穿、颅底和内听道摄片、颅脑CT、MRI 等检查,以助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 分类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 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三叉神经(Second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痛除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

神经内科实习总结

神经内科实习总结 第一节:神经病学概论 感觉系统损害的定位意义 1、周围神经:表现为手套和袜子型感觉障碍 2、脊神经后根:受损相应区节段出现感觉障碍(前根为运动障碍) 3、脊髓: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完全缺失,伴肢体瘫痪和大小便障碍。 4、脑干:交叉瘫。同侧面部、对侧躯体。(脑干以脑桥为代表) 5、内囊:三偏。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偏瘫、偏盲 6、皮质:中央后回感觉有刺激病变时引起感觉性癫痫 中枢性瘫痪: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的瘫痪 周围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 体征中枢性瘫痪(上运动性瘫痪)周围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瘫痪分布以整个肢体为主以几个肌群为主 肌萎缩无肌萎缩明显 肌张力增高减低 腱反射亢进减弱 病理反射有无 神经系统病例反射种类 名称检查法反应 Babinski征沿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划拇指背屈,余各指扇形张开Chaddock征用针划过足部外踝处拇指背屈 Oppenheim征用拇指用力沿胫骨自上而下拇指背屈 Gordon征用手挤压腓肠肌拇指背屈 (Babinski征,最重要的锥体束损害征。1、岁以下婴儿,食用大量镇静药,昏迷,深睡本 征也可阳性。) 杰克逊癫痫:当病变为刺激性时,对侧躯干相应的部位出现阵发性抽搐,抽搐可按运动皮质 代表区德排列次序进行扩散。 杰克逊癫痫:口角、拇指及示指常为始发部位,因这些部位的皮层代表区德范围较大及兴奋 阈值低。 脊髓:两个膨大,一个颈膨大,一个腰膨大。 颈膨大(C5-T1)病变引起上肢周围性瘫痪和下肢中枢性瘫痪 腰膨大(L1-S2)引起双下肢周围性瘫痪 胸段脊髓病变引起双下肢中枢性瘫痪。(记忆方法,胸部靠近大脑,即中枢性;腰部靠近下 肢,即周围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