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 三 章 有 机 合 成 学 案

第 三 章 有 机 合 成 学 案

第 三 章       有 机 合 成 学 案
第 三 章       有 机 合 成 学 案

第 三 章 有 机 合 成 学 案

一、有机合成的原则、方法、关键 1、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

(1)起始原料要价廉、易得、简单,通常采用四个碳以下的单官能团化合物和单取代苯。 (2)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3)“绿色、环保”。 (4)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易于实现。(5)不能臆造不存在的反应事实。 2、有机合成的解题方法

首先要看目标产物属于哪一类、带有何种官能团。

然后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或题给信息,寻找官能团的引入、转换、保护或消去的方法。 3、解答有机合成题的关键在于:(1)选择合理简单的合成路线。

(2)熟练各类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衍生关系以及官能团的引进和消去等基础知识。 ▲二、有机物的种类、官能团之间的转换 1、官能团的引入

(1)引入羟基(—OH ):烯烃与水加成,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醛、酮与H 2加成还原等。 (2)引入卤原子(—X ):烃的取代,不饱和烃与X 2、HX 的加成,醇或酚与HX 的取代等。 (3)引入C=C :卤代烃消去 醇消去 炔烃不完全加成。 引入:醇的催化氧化

2、官能团的消除

(1)通过加成消除不饱和键。

(2)通过加成(加H )或氧化(加O )消除醛基。 (3)通过消去或氧化或酯化等消去羟基。 3、官能团的衍变

(1)利用衍生关系引入官能团,如醇醛羧酸

(2)通过化学反应增加官能团

如C 2H 5OH

???→?-消去,2O H CH 2

==CH

2

(3)通过某种手段,改变官能团位置

如:CH 3CH 2CH 2OH CH 3CH==CH 2

4、各类官能团之间的互换和变化,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相互取代关系:如卤代烃与醇的关系,R —X R —OH (—X 与—OH 之间的取代)。

(2)氧化还原关系:如醇与醛、酸之间的转化,—CH 2—OH

—CHO ??→

?氧化

—COOH (3)消去加成关系:如①R —OH 与浓硫酸共热170 ℃消去反应生成C=C 和水,而C=C 在催化剂、

加热、加压条件下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R —OH 。又如②:R —X 在NaOH 的醇溶液中

消去成C=C、和HX,而C=C在催化加热下与HX加成为R—X

(4)结合重组关系:如醇与羧酸的酯化与酯的水解RCOOH+R′—OH R—COOR′+H2O。

5、碳骨架的增减

①增长:有机合成题中碳链的增长,一般会以信息形式给出。

②变短:如烃的裂化、裂解,某些烃的氧化。

三、有机合成题的解题方法

(1)顺合成法:其思维程序是:原料→中间产物→产品。

▲(2)逆合成法:此法是采用逆向思维方法,从产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入手,找出合成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的中间产物,逐步推向已知原料,其思维程序是:

(3)综合比较法:此法是采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将正向或逆向推导出的几种合成途径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最佳的合成路线。

四、相关链接

1.有机反应类型及相应有机物种类

(1)取代反应:烷烃(卤代),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硝化、磺化),醇(卤代),苯酚(溴代)。(2)加成反应:烯烃(X2、H2、HX、H2O),炔烃(X2、H2、HX),苯(H2),醛(H2),油脂(C=C氢化)。(3)消去反应:卤代烃脱HX,醇分子内脱H2O。

(4)酯化反应:醇和羧酸,纤维素和酸,甘油和酸,醇和无机含氧酸。

(5)水解反应: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和多糖,蛋白质。

(6)氧化反应:烯、炔、烷基苯、醇、醛等。

(7)还原反应:醛、葡萄糖与H2加成。

(8)加聚反应:乙烯、异戊二烯、氯乙烯等。

(9)缩聚反应:苯酚和甲醛等。

2.重要的有机反应规律

(1)双键的加成和加聚:双键之一断裂,加上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或断开键相互连成链。

(2)醇的消去反应:消去和羟基所在C相邻的C上的H,若相邻的C上无H则不能发生消去。

(3)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羟基相连的C上若有H则可被氧化为醛或酮,若无H则不能被氧化。

(4)有机物成环反应:a.二元醇脱水,b.羟酸的分子内或分子间酯化,c.氨基酸脱水,d.二元羧酸

脱水,e.以上化合物之间的脱水或酯化。

五、拓展迁移

1、碳链的增长或缩短

(1)方法1:卤代烃的取代反应

①卤原子的氰基取代

如:溴乙烷→丙酸:增长一个碳原子

CH3CH2Br + NaCN→

CH3CH2CN +2H2O+H+→

②卤原子的炔基取代

如:溴乙烷→ 2-戊炔:增长两个碳原子

CH3CH2Br+ Na-C≡CCH3 →

(其中Na-C≡CCH3 的制备:2CH3C≡CH + 2Na →2CH3C≡CNa + H2)

③苯与R-X的取代

如:由苯制取乙苯

(2)方法2:加成反应 ①醛、酮的加成反应

如:CH 3CHO + HCN →

CH 3COCH 3 + HCN →

②羟醛缩合

如:CH 3CH 2CHO + CH 3CH 2CHO →

③烯烃、炔烃的加聚、加成反应 2、碳链缩短的途径:

(1)方法1:烯烃、炔烃及苯的同系物的氧化反应

如:①CH 3CH CH 2 ②CH 3CH C CH 3

(2)方法2:碱石灰脱羧反应

如:由醋酸钠制备甲烷: 由苯乙酸钠制备苯:

3、成环与开环的途径:

(1)成环:如羟基酸分子内酯化

HOCH 2CH 2COOH →

(2)开环:如环酯的水解反应

COOCH 2 +2H 2O → COOCH 2

2、原子经济性

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反应达到零排放。原子经济性可以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原子的利用率越高,原子经济性越强。

原子利用率=

总和

反应物的相对原子质量量总和

预期产物的相对原子质×100%

【典型题例】

考点一、官能团的消除(参见知识梳理的二、2)

【例1】:某种医用胶的成分为

某同学以乙烯为起始物,设

计了这种医用胶的合成路线:

CH 3

KMnO 4(H +

) KMnO 4(H +

)

请思考:在上述合成过程中,碳骨架是如何构建的?官能团是如何转化的?

考点二、官能团的引入(参见知识梳理的二、1)

【例2 】: 已知+HCN

催化剂 △

,R 为烃基或H ,

以丙酮为原料合成有机玻璃的路线如下,在框内填入相应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生成B 时同时生成的副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考点三、官能团的衍变(参见知识梳理的二、3)

【例3】 写出以CH 2ClCH 2CH 2CH 2OH 为原料制备的各步反应方程式(必要的无机试剂

自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四、顺合成法 【例4】:由丁炔二醇制备1,3-丁二烯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试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A 、B 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转化过程①—④。

考点五、逆推法

【例5】:已知CH2=CH—CH=CH2 + ,试以CH2=CH—CH=CH2和为原料合成。

考点六、综合比较法

【例6】:由乙烯和其他无机物原料合成环状化合物E,

请在下列方框内填入合适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请写出A和E的水解方程式:

A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1、下列反应可以使碳链增长的是

A、CH3CH2CH2CH2Br与NaCN共热

B、CH3CH2CH2CH2Br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

C、CH3CH2CH2CH2Br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

D、CH3CH2CH2CH3(g)与Br2(g)光照

2、下列反应可以使碳链增长1个C原子的是

A、碘丙烷与乙炔钠的取代反应

B、丁醛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

C、乙醛与乙醛的羟醛缩和反应

D、丙酮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

3、下列反应可以使碳链减短的是

A、持续加热乙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物

B、裂化石油制取汽油

C、乙烯的聚合反应

D、溴乙烷与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共热

4、在一定条件下,炔烃可以进行自身化合反应。如乙炔的自身化合反应为:

2C H≡CH C H≡C—CH=CH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使碳链增长了2个碳原子

B、该反应引入了新官能团

C、该反应是加成反应

D、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5、卤代烃能够发生下列反应:2CH3CH2Br +2Na → CH3CH2CH2CH3+2NaBr。

下列有机物可合成环丙烷的是

A. CH 3CH 2CH 2Cl

B.CH 3CHBrCH 2Br

C. CH 2BrCH 2CH 2Br

D.CH 3CHBrCH 2CH 2Br

1、 下列反应可以在烃分子中引入卤原子的是

A. 苯和溴水共热

B. 甲苯蒸气与溴蒸气在光照条件下混合

C. 溴乙烷与NaOH 水溶液共热

D. 溴乙烷与NaOH 的醇溶液共热 2、 下列反应中,不可能在有机化合物分子里引入羧基的是

A.醛催化氧化

B.醇催化氧化

C.卤代烃水解

D.腈(R ―CN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3

、下列物质,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烯烃的是

A.氯化苄( )

B.1一氯甲烷

C.2―甲基―2―氯丙烷

D.2,2―二甲基―1―氯

丙烷

4、能在有机物的分子中引入羟基官能团的反应类型有:(a)酯化反应,(b)取代反应,(c)消去反应,(d)加成反应,(e)水解反应。其中正确的组合有

A 、(a)(b)(c)

B 、(d)(e)

C 、(b)(d)(e)

D 、(b)(c)(d)(e) 5、下列反应不能在有机分子中引入羟基的是

A. 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B. 乙醛与H 2的反应

C. 油脂的水解

D. 烯烃与水的加成

1、 抗坏血酸(维生素C )的分子式为C 6H 8O 6, 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能够发生加成、酯化等反应 ②它可看作某物质的一种自身酯化产物(内酯) ③它本身并不具有酸性,它显示酸性是因为发生了水解 ④它从形式上看,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葡萄糖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全部

2、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以下反应中符合绿色化学原理的是

A.乙烯与氧气在银催化作用下生成环氧乙烷

B.乙烷与氯气制备氯乙烷

C.苯和乙醇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乙苯

D.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乙烯

3、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下列反应类型能体现“原子经济性”原则的是

①置换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分解反应 ④取代反应 ⑤加成反应 ⑥消去反应 ⑦加聚反应 ⑧缩聚反应

A.①②⑤

B.②⑤⑦

C.⑦⑧

D.⑦

4、由 转变成需经过下列哪种合成途径( )

A.消去→加成→消去

B.加成→消去→脱水

C.加成→消去→加成

D.取代→消去→加成

5、已知反应:2CH 3CH 2Br+2Na →CH 3CH 2CH 2CH 3+2NaBr 下列可以合成环丙烷的是 A.CH 3CH 2CH 2Br B.CH 3CHBrCH 2Br

C.CH 2BrCH 2CH 2Br

D.CH 3CHBrCH 2CH 2Br

6、要合成氯乙烷、聚氯乙烯等,现有NaCl 、H 2O 、空气,还需一种固体原料,是_________。

7、怎样以H 2O 、O H 18

2、空气、乙烯为原料制取

?写出有关的方程式。

8、以甲苯合成苯甲酸苯甲酯(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9、有以下一系列反应,终产物为草酸:

已知B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 大79,请推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C______,F________。

10、试以CH 2==CH 2为原料合成环醚 ,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11、从丙醇合成丙三醇,可采用下列四步反应:

已知:CH 2=CHCH 3 + Cl 2 ??→??C

500 CH 2=CHCH 2Cl + HCl

(1)写出①—④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别注明其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所用丙醇中混有异丙醇〔CH 3CH (OH )CH 3〕,对所制丙烯的纯度是否有影响?简要说明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卤代烃R —X 与金属钠作用,可增加碳链,如:R —X+2Na+X —R 1—→ R —R 1+2NaX ,R 、R 1

为烃基,可相同,也可不相同,X 为卤原子,试以苯、乙炔、Br 2、HBr 、钠为原料合成聚苯乙烯。用反应方程式表示:

(1)制溴苯:_______________ __。(2)制溴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苯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4)合成聚苯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3、(2006江苏高考,23)香豆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芳香族化合物,大多具有光敏性,有的

还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它的核心结构是芳香内酯A,其分子式为C9H6O2。该芳香内酯A经下列步骤转变为水杨酸和乙二酸。

提示:①CH3CH=CHCH2CH3CH3COOH+CH3CH2COOH

②R—CH==CH2R—CH2—CH2—Br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类同分异构体是苯的二取代物,且水解后生成的产物之一能发生银镜反应。这类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种。

(3)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反应步骤B→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合理方案从合成

(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例:由乙醇合成聚乙烯的流程图可表示为:

CH3CH2OH CH2=CH2

14、化合物A(C8H8O3)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有特殊香味。从A出发,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

列反应。图中的化合物A硝化时可生成四种一硝基取代物;化合物H的分子式为C6H6O;G能进行银镜反应。

完成以下问题:

(1)下列化合物可能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E____________;K___________。

(2)反应类型:(Ⅰ)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Ⅲ)_____________。

(3)反应化学方程式:H →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 F →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已知下列化学反应原理:①R —X+H 2O ??

?→?)

(aq NaOH R —OH+HX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苯、水、溴、浓硫酸、烧碱为原料合成 的过程:

7、环己烯可以通过丁二烯与乙烯发生环化加成反应得到:

(也可表示为:+║→)

实验证明,下列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环外双键比环内双键更容易被氧化:

现仅以丁二烯为有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按下列途径合成甲基环己烷:

请按要求填空:

(1)A 的结构简式是 ;B 的结构简式是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反应④ ,反应类型

反应⑤,反应类型。

8、一卤代烃RX与金属钠作用,可以增长碳链,反应如下:2RX+2Na→R-R +2NaX。试以苯、乙炔、

Br2、HBr、Na等为主要原料合成

9、有以下一系列反应,最终产物为草酸。

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烷的大79,请推测用字母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B 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F________

10、乙酸苯甲酯对花香和果香的香味具有提升作用,故常用于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乙酸苯甲酯可以

用下面的设计方案合成。

(1)写出A、C的结构简式:A ,C:

(2)①、③发生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②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1,3-丁二烯在极性溶剂中与溴加成,主要生成1,4加成产物。试以1,3-丁二烯为主要原

料并自选必要的无机原料,通过适当反应合成氯丁橡胶(单体是2-氯-1,3-丁二烯)

12、香豆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芳香族化合物,大多具有光敏性,有的还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

它的核心结构是芳香内酯A,其分子式为C9H6O2。该芳香内酯A经下列步骤转变为水杨酸和乙二酸。

提示:①CH 3CH===CHCH 2CH 3①KMnO 4、OH -②H 3O

+

CH 3COOH +CH 3CH 2COOH ②R -CH=CH 2

HBr 过氧化物

R -CH 2-CH 2-Br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化合物C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⑵化合物D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类同分异构体是苯的二取代物,且水解后生成的产物之一能发生银镜反应。这类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_____种。 ⑶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反应步骤B →C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⑷请设计合理方案从合成(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

明反应条件)。

例:由乙醇合成聚乙烯的反应流程图可表示为

13、酚是重要的化式原料,通过下列流程可合成阿司匹林、香料和一些高分子化合物。

已知:

|

OH

+

CH 3C CH 3

C

O O

O

→H +

CH 3C —O O — + CH 3COOH

| OH 香料

C

D

E

F

水杨酸

A 缩聚物 G

阿司匹林

B | OH

—COONa

C 6H 10Br 2

NaOH 、CO 2 一定条件 -H 2O

NaOH/醇

Br 2 ⑥

H + 足量 H 2/Ni ④

浓硫酸 △

+D ①

CH 3C

CH 3C

O O

O

H +

(1)写出C的结构简式。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G的结构简式。

(4)写出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反应类型:④⑦。

(6)下列可检验阿司匹林样品中混有水杨酸的试剂是。

(a) 三氯化铁溶液(b) 碳酸氢钠溶液(c)石蕊试液

12、已知下列有机反应:

又知有机物A、B、C、D、E、F、G、H的相互关系如下:

试推断A的结构简式。

11、在通常情况下,多个羟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分子结构是不稳定的,容易自动失水,生成

碳氧双键的结构:

下面是9个化合物的转变关系:

(1)化合物①是 ,它跟氯气发生反应的条件A是

(2)化合物⑤跟⑦可在酸的催化下去水生成化合物⑨, ⑨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3)化合物⑨是重要的定香剂,香料工业上常用化合物⑧和②直接合成它。此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 .

12、丙烯跟氯气的反应,因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各异,工业上有使用价值的两个反应是:

从丙烯合成三硝酸甘油酯可采用下列合成路线: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

(3)三硝酸甘油酯在体内酶催化下缓慢氧化生成

和NO ,可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治疗心

绞痛,表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硝酸甘油酯在260℃时可急速分解产生大量气体而爆炸,工业上可用于开矿,表示这个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以CH 2ClCH 2CH 2CH 2OH 为原料制备

的各步反应方程式 (必要的无机试剂自选)

2、根据图示填空

(1)化合物A 含有的官能团是 。

(2)1mol A 与2mo H 2反应生成1moE ,其反应方程式是 。

O CH 2 H 2C O

C CH 2

(3)与A 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 (4)B 在酸性条件下与Br 2反应得到D ,D 的结构简式是 。 (5)F 的结构简式是 。由E 生成F 的反应类型是 。

问题三:化合物A 最早发现于酸牛奶中,它是人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体,A 的钙盐是人们喜爱的补钙剂之一。A 在某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其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在浓硫酸存在下,A 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

试写出:

(1) 化合物A 、B 、C 的结构简式: 、 、 。 (2) 化学方程式:

A →D ,

A →E 。

(3) 反应类型:A →D ,A →E 。

B C 2H 5OH 浓H 2SO 4 A ( C 3H 6O 3

) CH 3COOH 浓H 2SO 4

C D 能使溴水褪色

浓H 2SO 4 ? 浓H 2SO 4 ?

E (C 6H 8O 4) 六原子环状化合物

创新思维训练课后试题(答案)

2017年6月最新尔雅创新思维训练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25,共50.0 分) 1思维导图包含哪些基本组成要素?()(2.0分) A、核心主题与分支 B、关键词与联系线 C、颜色与图形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关于打破规则的描述哪一项是最准确的?()(2.0分) A、很多时候遵守规则是必要的 B、当制定规则的基础已经变化,可以打破规则 C、打破规则有利于实现创新与突破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关于转变思考方向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2.0分) A、转变思考方向是突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方法之一 B、转变思考方向包括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多向思维等 C、头脑风暴法和思维导图有助于转变思考方向 D、转变思考方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容易做到的事情 我的答案:D 4创造性天才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在于()。(2.0分) A、智商超过常人很多 B、情商高于常人 C、思维方式与众不同 D、体力超过常人很多 我的答案:C

5 软性思考不包括()。(2.0分) A、逻辑思维 B、形象思维 C、联想 D、直觉 我的答案:A 6 进行强制联想的目的是()。(2.0分) A、追求事物的新颖性 B、喜欢别出心裁 C、突破思维定势 D、把两个不同事物重组在一起 我的答案:C 7关于高峰体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2.0分) A、一种欣喜若狂的状态 B、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全身发抖 C、只关心内心的感受,对外界的敏感性下降 D、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自己烦恼 我的答案:B 8 要想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最关键的是()。(2.0分) A、打好知识基础 B、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 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D、突破定势思维 我的答案:D 9 批判性思维有时会滑向论辩式思维是因为()。(2.0分) A、人类容易被自己的情绪与信念所左右 B、往往只接受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忽视或曲解不利的证据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3章第四节《有机合成》word导学案

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有机合成”的基础知识。 二、预习内容 1.在烃和烃的衍生物中: 能发生取代反应有 能发生加成反应有 能发生消去反应有 能发生聚合反应有 2.有机合成的思路:就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分子的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的官能团。思考: 在碳链上引入C=C的三种方法: (1)___________(2) __________(3) __________。 在碳链上引入卤素原子的三种方法: (1)___________(2) __________(3) __________。 在碳链上引入羟基的四种方法: (1)___________(2) __________(3) __________ (4) __________。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2、了解有机合成的过程和基本原则。 3、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①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概括和总结。 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中的应用二、学习过程 活动探究 阅读课本,以(草酸二乙酯)为例,说明逆推法在有机合成中的 应用。 (1)分析草酸二乙酯,官能团有; (2)反推,酯是由酸和醇合成的,则反应物为和; (3)反推,酸是由醇氧化成醛再氧化酸来的,则可推出醇为 (4)反推,此醇A与乙醇的不同之处在于。此醇羟基的引入可用B ; (5)反推,乙醇的引入可用,或; (6)由乙烯可用制得B。 总结解题思路: ① ②

③ [思考]用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有机合成的设计有哪些注意事项? [总结] [知识拓展]科里(Elias James Corey) 1990年10月1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美国哈佛大学的有机化学家Elias James Corey 以199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他在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学方面的贡献。 科里从5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有机合成的研究工作,三十多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合成了几百个重要的天然产物。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都比较复杂,而且越往后,他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越复杂,合成的难度也越大。 他的合成工作主要涉及(1)大环结构(2)杂环结构(3)倍半萜类化合物(4)多环异戊二烯类化合物(5)前列腺类化合物(6)白三烯类化合物。 此外,科里还开创了运用计算机技术于有机合成的设计。1969年他和他的学生卫普克(Wipke)编制了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程序OCSS(Organic Chemical Synthesis Simulation,有机化学合成模拟),这也是建立在他的逆合成分析原理上的。 [课堂练习] 1.反应2CH3I+2Na→CH3CH3+2NaI在有机合成上叫伍尔兹反应,现将CH3Br、CH3CH2I的混合物跟金属钠反应,则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一卤代烷[RX]与金属镁在室温下于干燥乙醚中作用,生成有机镁化物——卤化烷基镁 这种产物叫做“Gnignand Reagenl”(格林试剂)。格林试剂很活泼,能与多种具有活泼氢的化合物(HY)作用,生成相应的烃。 Y=-OH,-OR,-X(卤原子),等。格林试剂是有机合成中用途甚广的一种试剂,可以用来合成烷、烯烃、醇、醛、酮、羧酸等一系列化合物。写出以苯、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C6H5CHOHCH2CH3化学方程式。 3.由转变成。需经过_____、_____、_____等较合理的反应过程。 5.已知与醛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称为α氢原子(α-H),α-H具有一定的化学活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简单有机物的习惯命名。2.能记住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3.能依据系统命名法的原则对烷烃、烯烃、炔烃、苯的简单同系物进行命名。4.能根据名称写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并能判断所给有机物名称的正误。 1.下列有机物中 (1)属于烷烃的是,名称为; (2)属于烯烃的是,炔烃的是; (3)属于芳香烃的是,苯的同系物是;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答案(1)②异丁烷(2)③⑥(3)①④⑤①⑤ (4)①⑤ 2.烷烃习惯命名法 (1)根据烷烃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加“烷”字,就是简单的烷烃的命名。 (2)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从一到十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当碳原子数相同时,在(碳原子数)烷名前面加正、异、新等。 (3)分子式为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写出它们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①正戊烷CH3CH2CH2CH2CH3; ②异戊烷; ③新戊烷。 (4)含碳原子数较多,结构复杂的烷烃采用系统命名法。 3.烃基 (1)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烃基。烃基中的短线表示一个电子,烃基是电中性的,不能独立存在。 (2)甲烷失去一个H,得到—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像这样由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叫烷基,烷基的组成通式为—C n H2n+1。 (3)丙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的结构简式是 探究点一烷烃的命名 1.分析下列烷烃的分子结构与其名称的对应关系,并填空: 2.总结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1)选主链,称某烷。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编序号,定支链。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当两个相同支链离两端主链相同时,从离第三个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等近时按支链最简进行编号。 (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先写取代基编号,再写取代基名称。

必修三unit1导学案3(最新整理)

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Guidance 3 to SS’ Studying 1.learn language points of A Sad Love Story and master them through practice 2.master 19 key words , 14 phrases and 5 difficult points 一.课前预习:学会12 个单词,5 个短语,熟读P7 A Sad Love Story 1.单词表上12 个词1 worldwide 2 fool 3 permission 4 fashion 5. apologize 6.obvious 7.remind 8.forgive 9.wipe 10.drown 11.prediction 12.parking 2.生词表上短语5 个:1 turn up 2 keep one’s word 3 hold one’s breath 4 set off 5 remind…of…二.难点聚焦:5 个 A.P15, L16--a bit thinner L17—much happier 比较级的构成和比较级的修饰词——“一些很多相当远,甚至还要多一点” 1.她越来越健康,她比我们开心得多。 2.小李很聪明,小张远比他聪明。 3.你不戴眼镜看起来好得多。 B.P14,L 2—look forward to sth/doing sth look forward to 意思是,其中的to 是词性,后接动词时用. 1.I a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 from you now. 2.我期盼你早点回来。 3 我们期盼的考试到来了! C.P14 首句:a week later, …he felt happier. later…后,…以后/late 晚点,迟到 1.飞机晚点了三个小时。 2.三年后,他失败了。 D.It will be/take +时段+before+一般现在时句子—要过一段时间才能… It was/took+时段+before+一般过去时句子—过了一段时间事情发生了 1.过了三年,他们结婚了。 2.要过半年,我们才是高二学生。 3.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康复。 E.确定more than/rather than/other than 的词义 more than:other than:rather than:三.知识网络构建:4 类 1.the other day: 过去时常用的时间词: 2.cut down 词义: 其他和cut 有关短语 3.before long: long before: 4.marry 有关短语:

旅游地理学案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课程学习目标〗学习自主化 1.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产生的相应环境问题; 2.通过读图和分析材料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理解环境伦理的含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课程导学建议〗导学规范化 [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节教学难点:环境伦理观的形成。 [教学指导]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要讲清楚两点内容:①人类与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②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可采取让学生读图1-1-4分析人类社会不同阶段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征,第一阶段:人口的增长缓慢,生产力技术水平较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大。第二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可利用资源的增加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加大。第三阶段:人类逐渐认识到人口的高速增长、资源的高消耗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种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模式对人类本身危害极大,从而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关注环境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分析课程内容一,理解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变化。 本节最后部分介绍环境伦理观的形成过程,教材将传统伦理道德与环境伦理道德进行了简单的比较,以利于学生理解。学生对传统伦理理观念比较陌生,教师可以补充相关内容,利用课程内容二组织学生将两者进行对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图文并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文说明,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读图、用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图片、材料,让学生相互交流获得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不看不讲 〖知识体系图解〗系统形象化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1)畏惧和崇拜自然 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2)主宰自然 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3)协调发展 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传统伦理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 环境伦理观:不仅表现在人类行为中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上,认为破坏环境从而侵犯(4)他人利益的行为时不道德的;而且还表现在人类与自然的利益上, 认为破坏环境从而危害(5)物种和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课堂预习交流〗知识问题化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有哪几个发展阶段?简述各阶段人类如何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必修三第一章检测题(教师学案)

组题人:审核人:审批人: 班组:姓名:组评:师评: 必修三第一章检测题 (全卷满分100分,检测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决定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B ) A.植被和气候 B.气候和地形 C.地形和水文 D.土壤和植被 2.我国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 B ) A.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B.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3.我国是世界上区域差异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正确的是( B ) A.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B.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 C.历史上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质作用差异较大 D.历史上我国战争、自然灾害等频繁发生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有“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方面,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4~6题。 4.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是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D ) A.纬度差异较大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 5.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D )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6.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B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回答7~9题。 7.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农业发展与分布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中部经济地带商品粮基地数量最多, 故为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 B.西部经济地带有三大牧区,在我 国畜产品中占主要地位 C.东部经济地带各省市都临海,是 我国的海洋渔业基地 D.三个经济地带都有商品粮和商品粮 基地分布 8.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工业发展与分布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全部集中在东部 B.东部经济地带工业最发达、中部地带工业基础最薄弱 C.中部经济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比较发达 D.东部以轻工业为主,中部以重工业为主,西部以能源工业为主 9.东、中、西部交通运输特点不同,表现在( C ) A.东部交通便利,不存在交通运输紧张状况 B.东部以海运为主,中部以河运为主,西部以公路运输为主 C.中部的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 D.铁路、公路线路密度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 10.从经济发展模式来看,属于资源型、科技型、资源与科技混合型的国家分别是( D ) A.沙特阿拉伯、美国、法国 B.科威特、英国、日本 C.伊朗、加拿大、新加坡 D.伊拉克、荷兰、俄罗斯 11.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C ) ①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②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③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④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下右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12~14题。 12.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D )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 13.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四个地区中工业化水平最低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电大创新教学作业标准答案

电大创新教学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广义的创新教育,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开发,主可指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狭义的创新教育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创新品质、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同时,在认知结构和人格结构中,培养构成创造力所需要的一些特质。 2.联想:从一事物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 3.指导—自学教学: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一种教学生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的教学过程,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辅以教师的有效指导。这种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学到的技能技巧。 4.直接式学习法:根据创新的需要而选修知识,不搞繁琐的知识准备,与创新有用的就学,没有用的就不学,直接进入创新之门 5.创新性学习指导:教师在教学中,侧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性的学习方法,养成创新性学习习惯。 6.直观探索性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物、图像或模型等直观、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7.提问—讨论教学:由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先提出有争议性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最后达到澄清事实,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 8.模仿学习法:学生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进行模仿性学习,从而形成一定的品质、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学习方法。 9.整校制教学创新:以一个学校为基本单位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教学创新模式 10.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 11.引导—探究教学:以探究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的活动。 12.智力因素:关于认识过程本身所必须的心理因素,如感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它们共同构成学习活动的操作系统,承担知识的加工处理,保证认知过程的顺利进行。13.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全面发展教育。 14.情境激发教学——教师依据教材,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15.质疑—发现教学:以智力多边互动为主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其中,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学生相互之间的质疑以及学生自我的质疑等多种交互关系。 16.探源索隐学习法:在学习中,学生为了积极地掌握知识,采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对所接受的某项知识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并经过分析、比较和求证,从而掌

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导学案有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 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青春期的特点,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领悟青春期的卫生常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能力,培养学生 自我控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愫,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 过青春期。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难点:怎样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学习建议】 青春期既是敏感的年龄,又是敏感的话题。教师首先要亲切自然,把自己的位置摆好,学生把老师视为知心朋友,和老师一起倾心交换意见,师生的相互信任是这堂课成功的首要条件。 【预习新知】课前完成 任务一:阅读课本14-17页,完成下列问题: 1.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征是。 2.男女生青春期体型的变化主要与睾丸分泌的和卵巢分泌的有关。 3.青春期的时候,我们的神经系统以及和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4.这个时候的男孩和女孩的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女孩出现。 5.青春期是一生中和的黄金时期。 6.青春期的我们有了强烈的,遇到挫折又,渴望得到和的关怀。 7.性意识开始萌动,从初期与异性到逐渐愿意与接近或对 产生朦胧的依恋。 8.青春期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塑造的关键时期。应该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同学之间,与密切交流。 任务二:完成青春期调查表

【学习过程】 引入:由学生课前完成的青春期调查表开始导入。 活动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阅读课本14页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题。(小组内讨论) 2.阅读课本15-16页并思考:青春期的身体发生哪些变化?(自学后交流) 3.讨论:为什么青春期会出现遗精和月经的现象?(小组内讨论) 【跟踪练习1】 1.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显著特点。 2.进入青春期的时间,男孩一般比女孩两年。 3.在青春期中,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女孩出现。 4.进入青春期的第一个信号是() A.体重显著增加 B.肺活量显著增加 C.身高迅速增长 D.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 5.下列哪项不属于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A.身高突增 B.性器官迅速发育 C.身体迅速发胖 D.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

13春《创新教学》作业及答案

13春季《创新教学》作业 第一次作业(第1-2章) 一、填空题: 1、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于1912年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答案:熊彼特] 2、创新作为一种能力,它的特性包括:、、原则性。[答案:敏锐性、变通性] 3、对创新一词的解释,一般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的创新,;二是个人价值的创新。[答案:社会价值] 4、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组织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分为和整体创新。[答案:局部创新 5 部因素] 二、简答题 1、 [ 不断地创新。 ] ? 应变能力和跨职能工作能力,从而更易于发动和实施组织创新;(2)富足的组织资源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基础。(3)多向的组织沟通有利于克服创新的潜在障碍。] 三、分析题 1、陶行知在20年代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1943年他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 创新与创造是完全可以等同吗?为什么?试分析之。 [答案:两者不能等同。创新和创造的区别包括以下几点:(1)主体上的差异:创造的主体是多重的,它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自然界,如自然创造了沟壑山川、

奇峰异谷等美景;创新的主体专指人类,它是人的社会特质。(2)开端上的差异:创造起始于无,它开端于一片空白,是无中生有;而创新起始于创造的成果,开端于已有的积累,是有中生无,具体地说,就是在人类已有的成果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事物。(3)过程上的差异:创新与创造的基本意义是一致的,但创造更为侧重创造性产品,即创造的结果;而创新更强调的是过程及其效果。] 3、开放性原则就是一切开放而无限制。这句话是否正确?试分析之。 [答案:开放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向广大师生开放,向现代社会开放,要敢于面对国内外一切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成功的教育经验。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虽然始终强调开放性,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限制。 果,同时也要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此, 第二次作业(第 一、填空题 1、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提出的第一层次的要求。 2[答案:杜威] 3、发展性学习能力的目标主要在于能以积极态度探索性地获取,形成技 [答案:学生、环境] ] 所呈现出的意义。创新教学表现出很高的社会学价值,主要有两点。 (1)创新教学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2)创新教学可以促进国家、民族的富强] 2、头脑风暴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首先使头脑兴奋起来,要使与会人员进入“角色”,需先热身,制造出激励活跃的气氛,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此阶段只需要几分钟即可,具体做法提出一个与会上所要解决的问题毫无关联的简单的问题,促使与会者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应遵守四个原则:严禁批评;畅所欲言;追求数量;相互启发。] 三、分析题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第一节学案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1.1 物质的变化 ◆☆◆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图片展示:课本中图l—l下雨,图1-2木材燃烧,图1—3植物光合作用,图l—4瀑布下落 提出问题四幅图描述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什么变化? 分析归纳:(1)图1-1中水汽遇冷凝结成小雨滴过程中发生的是水的__________变化,_______新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__。 (2)图1—2中木材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后生成___________。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 (3)图l—3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通过叶绿体,利用__________和水制造有机物和_________的过程。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 (4)图l-4中水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__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_。 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是化学变化中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而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做一做: 1、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蒸发 B.冰雪融化C.动植物腐败D.山体滑坡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砂纸擦去铁器上的铁锈B.木材燃烧 C.液态水沸腾变成蒸气D.氢气球升空后胀爆 展示:水分子电解的模型 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 提问:通过微观角度判断水电解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分析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水电解生成了氧气和氢气。构成水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属于______________化。 结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过渡: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是否发生了?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实验:取适量的硝酸铅溶液放人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观察反应前后的现象。 展示:课本中图1-6,图1—7,图1-8 总结: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气体产生、温度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实验:观察硫酸铜晶体的变化。完成课本中填空。 (1)取l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它的形状、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硫酸铜晶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铜晶体的水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 (3)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l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第三节种子植物导学案

编码1sw003主备:于春叶主审:张雷利审批:隋安庄 使用时间:2014年月日使用人: 班级姓名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种子植物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认识并说出种子主要结构。会比较菜豆种子和玉M 种子的相同点、不同点。 2、能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实验能力和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 2、在比较两类种子结构特点中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形成善于通过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的习惯。 重难点 重点:菜豆种子和玉M 种子的结构 难点: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知识链接 1、植物的四大类群 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学法指导 1.实验法、观察法、归纳法; 2.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一】 1、 按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观察种子结构。 2、 通过观察和讨论,填写菜豆种子各结构名称 3、思考:菜豆种子的胚有几片子叶? 【学习任务二】 1、阅读实验步骤,注意实验操作必须沿虚线纵切 2、填写玉M 种子各结构名称

3、玉M 种子有几片子叶? 【学习任务三】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种皮有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作用。 2、种子中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将种子的结构与相应器官用线连接起来 胚根 茎和叶 胚芽 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轴 根 4、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玉M 胚乳遇碘变蓝说明。 5、比较菜豆种子和玉M 有什么异同,观察完成下表 6、我们吃的绿豆芽其白嫩部分主要是种子的什么结构发育成的? 1 2 3 4 5 6

人教版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学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明白得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重点、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学习】 一、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生活的环境是,能够直截了当 从里猎取生存所必需的和,并把直截了当排入里。假如干涸,它们就会休眠或者死亡。 二、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等 (1)血浆 A.定义:血液中除外的液体。 B.作用:是细胞直截了当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 A.定义:存在于的液体,又叫。 B.生成:动脉中的沿动脉流入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壁进入组织液。 C.回流:大部分能够被的静脉端重新吸取,进入。 D.作用: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3)淋巴 A.定义:淋巴管内流淌的液体叫淋巴,也叫。 B.生成: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小部分被吸取,成为淋巴。 C.回流:通过淋巴循环由流入中。 2、内环境 (1)定义: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等。(2)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用箭头和文字画出) (3)细胞外液的化学组成 A.血浆中含90%为,其余10%为、,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各种、、等。 B.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比较:

*相同点: ①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 ②②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③差不多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 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组织细胞要紧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细胞要紧存在于血浆中,淋巴细胞要紧存在于淋巴中。 ③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专门少。 三、细胞外液的要紧理化性质 (1)渗透压: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对水的吸引力越,溶液渗透压越。 血浆渗透压大小要紧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要紧来源于和。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相当于的渗透压。(2)酸碱度(pH):正常人的血浆近,pH为,血浆的pH之因此能够保持稳固,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温度一样坚持在左右。 【预习自测】 1.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截了当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截了当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生活的直截了当环境 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截了当环境是;淋巴细胞生活的直截了当环境是。 【课堂自测】 1.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可不能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要紧是()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2.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随堂演练】 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乙酰胆碱 2.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洁水 3.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的缘故() A.细胞将不能同意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4.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 3 8. 5 C. 6 D. 10

创新学课后作业答案

创新学课后作业答案 2-2 1 【单选题】 ()把事物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和技能够的本领是 ?A、创造能力 ?B、综合能力 ?C、分析能力 ?D、实践能力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 当同学有困难时,下面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尽力帮助 ?B、落井下石 ?C、能绕开就绕开 ?D、把困难同学推给别人 我的答案:A 3 【单选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 ?A、好学 ?B、践学 ?C、谦学 ?D、勤学 我的答案:C 4

【单选题】 “专心听别人讲话的态度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最大的赞美”,这句话是指我们在与别人沟通时要() ?A、微笑 ?B、倾听 ?C、认同 ?D、感谢 我的答案:B 5 【单选题】 杂交水稻这种重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是()的结果 ?A、袁隆平个人创新 ?B、对理论完全全颠覆 ?C、袁隆平及团队创新努力 ?D、理论指导 我的答案:C 6 【单选题】 为了使创造发明成果得到承认,传播、应用,实现其各种价值,必须要和社会打交道,这时就要()能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A、组织协调能力 ?B、实践能力 ?C、创造能力 ?D、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答案:B 7 【单选题】

观察一棵树一年四季的变化属于 ?A、质性观察法 ?B、直接观察法 ?C、定量观察法 ?D、间接观察法 我的答案:B 8 【单选题】 见到久别重逢的朋友我们应该()?A、视而不见 ?B、热情上前打招呼 ?C、假装不认识 ?D、扬长而去 我的答案:B 9 【单选题】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张仲景 ?B、扁鹊 ?C、华佗 ?D、李时珍 我的答案:D 10 【单选题】 下面名人出身错误的是 ?A、瓦特---工人 ?B、爱迪生---报童 ?C、李春---杂工 ?D、华罗庚---店员 我的答案:C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后练习题(学案)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后练习题(学案) (测试时间:20 分钟)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的是达尔文 B.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C.古人类首先用火,接着逐渐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D.古人类语言的完善是在直立行走之后 2.能够证明“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与类人猿不同的是古人类能够( ) A.站立 B.直立行走 C.制造简单工具 D.吃各种食物 3.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主要特征有 ( ) ①树栖生活②直立行走③制造工具④产生语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特征是( ) A.发达的大脑 B.会使用天然工具 C.会用复杂的语言交流 D.会制造简单的工具 5.下列各项中,不是促使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类的行为的是( ) A.产生面部表情 B.使用并制造简单工具 C.用语言进行交流 D.在陆地上生活,直立行走,手足分工 6.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 ) A.将果实从树上摘下来 B.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依赖 C.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 D.扩大活动范围,利于生存 7.(2019 山西太原期中)生物探究社团的学生为进一步探讨人类的起源,查阅了相关资料, 并得到如下事实:黑猩猩有32颗牙齿,牙齿的结构大体上和人相似;骨格大体上和人相同,尤其是躯干骨与人很相近;拇指较短,可以像人一样与其他相对的指握合;胚胎发育 8~9 个月,胚胎在5个月以前与人的胚胎几乎完全相同;与人类一样有 ABO 血型;与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的表情。这些事实说明( ) A.人类是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B.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C.黑猩猩将来有可能进化成人类 D.人类和黑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 8.在探寻人类祖先的踪迹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①地质考察②寻找古人类化石③寻找古人类遗物④拜访考古工作者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从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直立行走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的意义有( ) ①使前肢得到解放②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③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④显得更加高大,可以吓退猛兽,不再受到伤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B.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 C.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大脑变得越来越发达 D.古人类的化石有利于研究人类起源问题 二、判断题 11.人是万物之灵,是世界的主宰者,有特别发达的大脑,能劳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能适应生物圈中的环境,并对其产生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讨论,请在正确观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观点后的括号内画“×”。 (1)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 ) (2)“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完成了直立行走,能制造简单工具。(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word学案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简单有机物的习惯命名。2.能记住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3.能依据系统命名法的原则对烷烃、烯烃、炔烃、苯的简单同系物进行命名。4.能根据名称写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并能判断所给有机物名称的正误。 1.下列有机物中 (1)属于烷烃的是,名称为; (2)属于烯烃的是,炔烃的是; (3)属于芳香烃的是,苯的同系物是;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答案(1)②异丁烷(2)③⑥(3)①④⑤①⑤ (4)①⑤ 2.烷烃习惯命名法 (1)根据烷烃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加“烷”字,就是简单的烷烃的命名。 (2)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从一到十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当碳原子数相同时,在(碳原子数)烷名前面加正、异、新等。 (3)分子式为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写出它们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①正戊烷CH3CH2CH2CH2CH3; ②异戊烷;

③新戊烷。 (4)含碳原子数较多,结构复杂的烷烃采用系统命名法。 3.烃基 (1)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烃基。烃基中的短线表示一个电子,烃基是电中性的,不能独立存在。 (2)甲烷失去一个H,得到—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像这样由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叫烷基,烷基的组成通式为—C n H2n+1。 (3)丙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的结构简式是 探究点一烷烃的命名 1.分析下列烷烃的分子结构与其名称的对应关系,并填空: 2.总结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1)选主链,称某烷。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编序号,定支链。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当两个相同支链离两端主链相同时,从离第三个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等近时按支链最简进行编号。 (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先写取代基编号,再写取代基名称。 (4)不同基团,简单在前、复杂在后、相同合并,最后写主链名称。 例如: 名称为3-甲基-4-乙基己烷 [归纳总结] (1)系统命名法书写顺序的规律 阿拉伯数字(用“,”隔开)-(汉字数字)支链名称、主链名称

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一章 统计本章知识体系 学案

第一章统计 本章知识体系 专题一三种抽样方法的比较 例1 (1)某社区有500户家庭,其中高收入家庭125户,中等收入家庭280户,低收入家庭95户,为了了解社会购买力的某项指标,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2)从10名同学中抽取3人参加座谈会. Ⅰ.简单随机抽样Ⅱ.系统抽样方法Ⅲ.分层抽样方法 问题与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 A.(1)Ⅲ,(2)ⅠB.(1)Ⅰ,(2)Ⅱ C.(1)Ⅱ,(2)ⅢD.(1)Ⅲ,(2)Ⅱ 解答(1)中由于这500户家庭之间的收入有明显的差异,故采用分层抽样;(2)中个体无差异,且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则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答案 A 规律方法选择抽样方法的标准是:先判断总体中个体有无差异,当总体中个体有差异时,无论总体中个体数目的多少,都应选择分层抽样;当总体中的个体无差异时,再判断总体中的个体数目的多少,如果个体数目较少,则用简单随机抽样,如果个体数目较多,则用系统抽样.

(1)为了解1 0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容量为40的样本,则分段的间隔为( C ) A .50 B .40 C .25 D .20 (2)甲、乙两套设备生产的同类型产品共4 800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进行质量检测.若样本中有50件产品由甲设备生产,则乙设备生产的产品总数为1_800件. 解析:(1)根据系统抽样的特点可知分段间隔为1 00040 =25,故选C. (2)设乙设备生产的产品总数为x 件,则甲设备生产的产品总数为(4 800-x )件.由分层抽样特点,结合题意可得5080=4 800-x 4 800 ,解得x =1 800. 专题二 统计图表 例2 2018世界锦标赛中国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年龄如下: 号 2 3 4 6 7 8 9 10 12 15 16 18 年龄/岁 25 24 24 24 25 23 29 29 24 26 24 22 解答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如下图所示.

创新思维训练课后习题答案

什么是创新思维已完成 1下面关于创新的描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创新就是发明一个全新的事物B、创新必须在拥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C、将两件平常的事物进行重组也可能是一种创新D、创造出来的东西必须有实用价值才算真正的创新我的答案:C2有人按照衣夹的样子,用金属材料制作了一个巨大的“衣夹”,竖立在一座大厦的前面,你认为这是不是一种创新?()A、不是,衣夹是晒衣时用的,放在大厦前面算怎么回事?B、不是,它仅仅是将衣夹放大了很多倍,算不上创新C、是的,因为它是艺术家做的,就是创新D、是的,因为它与众不同,而且颇具视觉冲击力,有欣赏价值我的答案:D3人人都有创造力,只不过有些人没有表现出来,有些人表现出来了而已。()我的答案:√4创新思维只是少数尖端人才有需要,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并不需要。()我的答案:×5中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无需培养创新思维,只有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才需要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我的答案:×6未来属于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我的答案:√ 心智模式与心智枷锁(上)已完成1 阻碍我们创新的根本原因是()。A、知识储备不足B、心智模式C、思维定势D、心智枷锁我的答案:D2 要想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最关键的是()。 打好知识基础B、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D、突破定势思维我的答案:D3 内行的创造力一定强于外行。()我的答案:×4心智模式既有利也有弊。()我的答案:√5创造力的高低取决于知识的多寡。()我的答案:×6心智枷锁往往不容易被发现。()我的答案:√ 心智模式与心智枷锁(下)已完成1关于了结需要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了结需要越高的人越容易创新B、了结需要是指:我们总希望尽快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不能忍受暂时的模糊和混沌状况C、了结需要是一种心智枷锁D、了结需要让我们倾向于接受单方面信息我的答案:A2有人说“学校扼杀创造力”,主要是指学校教育()。A、强调统一化培养目标和标准化评价体系,压缩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B、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与大纲,让学生思维和眼界受限,容易产生权威型心智模式C、题海战术和应试教育让学生失去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D、以上都有我的答案:D3心智模式很容易发生改变。()我的答案:× 4有时候,实事求是也会成为一种心智枷锁。()我的答案:√5知识与以往的成功经验也可能变成心智枷锁。()我的答案:√6异想天开的人都是不靠谱的。()我的答案:× 转变思考方向已完成1关于头脑风暴法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头脑风暴法以8人~12人为宜B、头脑风暴的时间不宜太长C、如果有人的想法非常荒谬应该及时指出D、头脑风暴的结果应该及时整理我的答案:C2关于转变思考方向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转变思考方向是突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方法之一B、转变思考方向包括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多向思维等C、头脑风暴法和思维导图有助于转变思考方向D、转变思考方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容易做到的事情我的答案:D3头脑风暴时不仅要追求点子的数量还要追求点子的质量。()我的答案:×4头脑风暴时不应邀请非专业人士参加。()我的答案:×5有时危机反而有利于突破思维定势。()我的答案:√6智慧墙有助于打破从众思维。()我的答案:√ 软性思考已完成1软性思考不包括()。A、逻辑思维B、形象思维C、联想D、直觉我的答案:A2创意的萌芽阶段需要()。A、严密的分析与推理B、大量的知识储备C、周密的计划与实施D、信马由缰式的发散思维我的答案:D3软性思维的结果不能直接成为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