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3-2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3.4德国教案处理

德国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德国位居欧洲大陆“十字路口”的位置特点。 2、了解南高北低的地势特征及农村牧业的分布。 3、掌握德国工业的发展和主要工业中心。 4、记住主要城市及职能。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发展与矿产资源、交通条件的关系。 2、学会读图,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情感目标 通过对德国的学习,激发上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德国位于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 2、德国工业发展。 教学课时 l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说说你对德国有哪些了解。(西门子公司,希特勒,奔驰汽车等) 讲不同国籍人的笑话。(德国人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认真,严谨,沉稳) 那德国的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德国的知识。 一、.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 1、经纬、海陆位置 2.相对位置 读图:看“德国图”,找出德国东、南、西、北各有哪些邻国。(答略) 小结东邻波兰和捷克;南邻奥地利、瑞士;西邻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北邻丹麦。通过读图我们了解到,德国在陆上与9个国家接壤,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思考:《中部欧洲交通位置图》假如要坐火车进行一次旅行,从巴黎到华沙去,中途要经过哪些国家?如果是从丹麦到意大利去,沿途又要经过哪些国家? 小结从巴黎到华沙,沿途经过比利时和德国。如果从丹麦到意大利去,沿途则要经过德国、捷克、奥地利。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西欧到东部欧洲,还是从北欧到南欧,都要经过德国,可以说德国是处在欧洲陆地上的“十字路口”处。 3 铁路、公路运输便利 4、水运便利,增进联系,促进发展 读图:找出流经德国的大河有哪几条?看其流向有什么不同?各河之间是否有联系? …总结?莱茵河与易北河都是近似南北向的,最后注入北海;多瑙河是东西向的,沿途流经十个国家;注入黑海。这些河流彼此间都有运河相连。这就使德国的水路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并且也加强了德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及启示

哈尔滨理工大学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旅游的模式及启示课程名称:国际旅游案例分析 考查学期: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姓名:黄柏森 学号: 1130180104 院系专业:经济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 成绩: 指导教师:张德成 2014年月日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及启示 摘要:工业旅游分为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大类。我国主要发展的是工业生产旅游,而国外是从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德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典范—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有工业博物馆模式、景观公园模式、商品集散地模式、政府整体规划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等模式。在我国,发展工业遗产旅游。 关键词: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模式;启示。 工业旅游分为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大类。我国主要发展的是工业生产旅游,而国外是从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德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典范—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有工业博物馆模式、景观公园模式、商品集散地模式、政府整体规划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等模式。在我国,发展工业遗产旅游要注意分析目标市场,产品不能雷同要有创新,打造工业旅游带,发展为镶嵌在城市中 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明珠。 工业旅游分为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大类。工业生产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以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企业的文化等为依托而开展的游览、学习的体验活动。而工业遗旅游是从工业化到逆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从工业考古、工业遗产的保护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旅游形式。具体而言,就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改造成为一种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观光、休闲旅游的新形式。 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的关系如何? 中国主要发展的是工业生产旅游,而国外是从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我国国内的工业生产旅游大多数为工业生产仍在进行,而工业旅游并非这些企业的主业,是为了宣传本企业产品而为之。国内发展工业生产旅游比较成功的例子有青岛海尔、上海宝钢等;而国外的工业遗产旅游多数是在废弃的工厂上所运营的一种循环经济。国外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中图版必修三“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陕西省商洛中学叶福胜726100 【教材版本】 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年六月第二版必修第三册 【教材说明】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解析:学会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工业区的分布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 发展特点。通过案例认识工业生产活动本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自已收集有关工业区的图文资料分析其形成的条件与发展特点;联系本地工业实际分析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讲解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均以“案例”为中心。围绕案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让学生觉得学地理真的有用。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同学们通过以前内容的学习,对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分类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可培养学生运用工业区位因素的有关原理对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发展、衰落、整治进行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第1课时,主要是运用德国鲁尔区的案例,来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活动探究中还提供了辽中南工业区,供学生探究。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教材中提供的丰富的图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1)该区域的背景条件 (2)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3)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学会从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的措施。同时能举一反三研究其他资源型区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用多媒体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分析、思考、探究、,归纳总结,掌握方法,得出结论。【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⑴使学生学会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德国老工业区鲁尔区的分析,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和基本特点。(学会从案例提取有效信息,这是对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 ⑵通过对鲁尔区发展历程从繁荣→衰落→再度走向繁荣这个案例,我国东北的一些老工业区从中得到什么的启发?让学生展开讨论,鲁尔区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振兴东北,应采取哪些措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觉得学地理有用。这是对学生的日标要求) ⑶让学生学会分析任意一工业区的区位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对不足的地方如何改造,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对比较差的学生能分析所在的工业区区位优势就行了 ⑷通过对具体案例分析,学会提取信息,并能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这就是所要达到的要求)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学生已掌握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一般方法,以及鲁尔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非认知因素分析 可持续发展思想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统工业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及综合整治的措施。 1)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工业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 2)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高中地理_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的第一课时——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必修二已经学过工 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所以本节课可以说是对学生之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同时矿产资源是 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德国鲁尔区提 供了一个成功的事例。本课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德国鲁尔区经济的繁荣到衰落的过程探 究,正确分析区域重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原因,理解能源和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所学理论知识用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区 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我国的许多工业区与鲁尔区类似,如: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以 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等均属资源型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一系列的问 题,选取其中的案例,让学生用“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本分析思路,进 行知识迁移来提升学习能力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它既是对本书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树立 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的具体体现,也为后面区域综合开发与可 持续发展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上:学生在必修二已经学过了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分 析方法,并且在必修三刚刚学过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所以总体而言对于学习本节课学生 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但是仍需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心理和能力上:并且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渐渐趋于成熟,对新信息的接受能力增强, 且已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本节课设计合作探究活动等活动, 均符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要求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区域认知根据地图分析鲁尔工业区的区位优势;通过视频等了解鲁尔区的兴衰历程 地理实践力运用图片、视频加深对鲁尔区的感性认识,通过对鲁尔区发展中问题的学习能够迁移应用提出家乡和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或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综合思维通过地理图表、视频等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鲁尔区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人地协调观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发展观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设计者:石阡民族中学王明琳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指出鲁尔区煤炭分布与铁矿石的来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不同时期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3、通过对鲁尔区的新发展的学习,使学生能归纳出分析、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工业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2.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的资源与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 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师:(投影)奔驰汽车、宝马汽车图片,引入德国,德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请同学们说说。 生:谈德国。 师:(投影)欧洲政区图,请一位同学在图中找出德国。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

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100E和500N穿过德国中部。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况。(播放视频) 能发动两次战争,其物质基础来源于国内一个著名的工业区——鲁尔工业区。今天,我们就来对德国的鲁尔区进行探索。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鲁尔区的辉煌和衰退。下节课我们再学习鲁尔区可持续发展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59页的2-4-3,明确鲁尔区在德国的位置。 生:回答 师:从图中可看出,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处于莱茵河、利珀河和鲁尔河之间。 请同学们读课本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德国的鲁尔区。 过渡:鲁尔区在19世纪中叶形成后,为什么能成为德国工业的心脏,而且辉煌了近100年,甚至在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呢?这里都有哪些发展工业的区位因素呢? 要分析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我们先要回忆一下必修二中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原料、动力(燃料)、水源、土地、环境、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 请看课本内容第一个部分进行自主探究:请尝试找出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的优势条件? 一、鲁尔区的繁荣 1、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生:展示学案 师:(1)丰富的煤炭资源 请同学们看课本60页图2-4-6,从图中可看出,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请同学们据图分析一下,鲁尔区煤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自南向北埋藏越深,开采成本也就越来越高。)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全国的90%。煤质好,埋藏浅,易开采,储量大。 (2)离铁矿区较近 请同学们看课本59页图2-4-4,从图中可看出鲁尔区本地没有铁矿,铁矿全是进口,早期主要是从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通过陆路交通运至鲁尔区,后来随着海运和内河航运的发展,铁矿从瑞典、巴西和俄罗斯等国通过鹿特丹港,利用莱茵河运至鲁尔区。 (3)充足的水源 鲁尔区处于莱茵河、利珀河和鲁尔河几大河流之间,因此水资源充足。 (4)便捷的水陆交通 (投影鲁尔区交通图)从图可看出,鲁尔区内河航运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发达的河运使之成为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位置十分优越,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5)市场的广阔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世界上像德国鲁尔区这样利用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区很多,如美国东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标准及09'测试要求】 【课前预习】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优越的地理位置:鲁尔区位于德国部,地处欧洲的“”。 2.便利的水陆交通: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3.丰富的资源:该区蕴藏了丰富的资源。 4.发达的工业: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是德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环境恶化: (1)原因:鲁尔区能源结构以为主,产业结构以为主。 (2)表现:以污染和污染最为严重。 2.传统产业的衰落:

(1)原因:生产结构;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表现:20世纪60年代,传统的工业和工业走向衰落,尤其到了20世纪70年代,工人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造产业,大力扶持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1)采取对企业实行化、化的改造和整顿; (2)使鲁尔区的经济结构趋向化,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改造后的鲁尔区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以工业为基础,以工业为增长点的综合工业区; (3)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产业的发展。 2.治理,加强环境管理,营造: (1)首先整治,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污水净化系统,解决水污染的问题; (2)其次是控制污染,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 (3)此外,加强,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4)美化,提高。在总体规划中制定营造“绿色空间”计划,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 【要点突破】 1.鲁尔区的区位特点: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环境恶化 环境恶化与鲁尔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有关。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2)传统产业的衰落: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⑴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⑵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鲁尔区形成于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 B.鲁尔区拥有丰富的铁矿石 C.德国鲁尔区、美国南部、英国东北部是相类似的工业区

高中地理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 鲁教版必修3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鲁教版 必修3)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再生阶段 可结合学生熟悉的我国典型资源型工业区或学生所在地的资源型工业区实际,导入新课,拉近所研究课题与学生的距离,增加兴趣。 引导学生从“德国鲁尔区煤矿与城市的分布”图中索取信息,说出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主导工业部门,指出鲁尔工业区在开发初期,工业部门与资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该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中、后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整治措施。(与教材比照,让学生自我评价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一方面体验成功的感受,另一方面寻找差距)。 可利用投影机展示鲁尔区在环境整治前后的不同景观。 至于遇到的第二个问题“传统产业的衰落”,可启发学生回顾世界工业发展史(能源结构的变化、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六、七十年代传统工业区的衰落),让学生结合鲁尔区实际尝试分析衰落的原因。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 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 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课件:鲁尔区图片展示) 师:能源和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近代很多著名的城市和地区都是在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影响了这类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课件展示:图片——美国五大湖地区、英国中部区、中国东北、大同)

高中地理《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3)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能力目标 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 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教学方法 1.采用图形和讲述相结合的方法,把课本中比较深层次的内容简单化,联系以前所学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我们应用运动的、发展的观点来重新研究。 2.联系具体事例,由彼及此,便于学生深入地了解,为以后的具体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新课教学] 第五节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板书) 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一正确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这些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上述所提及的,后来,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形成了“临海型”的工业布局区域,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意大利的塔兰托等,这些也属于传统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

德国鲁尔工业区曾经是德国和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最为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参加的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后又为德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欧洲经济最发达国家,面积4593平方公里,人口570万。鲁尔区虽属内陆,但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总长达425公里,大小河港众多,加上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和生产钢铁,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传统工业区。但到了二战后,当时已经历经百年的鲁尔工业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冲击下,爆发了煤业危机和钢铁危机,原有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也因资源的日益枯竭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大量工厂停业,工人失业,鲁尔区深陷低谷。德国政府从60年代末开始着手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下结合公关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依次介绍。 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传统的重工业进行清理改造,对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我们知道,传统行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这些行业的清理,涉及的产业工人人数众多,还有许多工人来自于同一家庭,一旦工人大量失业,家庭日常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就容易造成社会动荡。而对传统行业的清理又不得不进行下去,传统行业的衰弱已成必然。德国政府深知公众心理,采取了几个方面措施: 1.政府对大企业的改革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渐进式改革,谨慎对待大企业 的破产,企业越大,意味着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越大,政府就越谨慎。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2章第5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习题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鲁尔区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德国最大工业区。回答1~3题。 1.下列表示“德国鲁尔区工业联系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2.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一度衰落,其内在原因是( ) A.产业结构单一 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面对问题,鲁尔区进行大规模调整,鲁尔区将炼铁厂集中到西部地区,有的炼铁高炉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 ) A.盛行风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污染 B.鲁尔区西部和荷兰劳动力丰富 C.促进资源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D.靠近海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分析:1选A,2选A,3选D。第1题,鲁尔区的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工业以煤炭为中心形成关联产业。第2题,该工业区一度衰落的主要原因是过度依赖煤炭生产,产业结构单一。第3题,该地盛行西风,炼铁厂集中到西部地区,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陆地;德国和荷兰同为发达国家,没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鲁尔区西部并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该地铁矿石主要是通过莱茵河水运进口,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是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5.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相比较,鲁尔区( ) A.铁矿石短缺 B.科技力量雄厚 C.水资源丰富 D.水陆交通便利 分析:4选B,5选A。第4题,芝加哥有良好的水路运输条件,因此借助便利的交通发展钢铁工业。第5题,与美国五大湖区相比,鲁尔区主要缺少铁矿资源。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是鲁尔区独特的开发模式,鲁尔区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杜伊斯堡,原为著名的蒂森钢铁公司所在地,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于1985年停产。现在被改造为一个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如图)。鲁尔区“兴盛—衰落—重新崛起”的发展过程对我国国企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读图,完成6~8题。 6.下列属于该地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②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 ③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 ④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设计】高二区域地理《欧洲西部与德国》 优质教案

欧洲西部与德国优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构思 “欧洲西部”即是初中学段的必学章节,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而德国因其鲁尔区作为世界传统工业的典范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部分的教学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学生在初中的基础非常薄弱,甚至初中根本没有开设地理课,这次的复习实质上等同于上新课,但又不能等同于初中的新授课。要把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衔接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以高中系统地理为基础的区域地理知识框架。 首先在内容上,这部分内容容量很大,如何在一个课时能顺利完成,必须借助多媒体的方式才能扩大教学的信息量,就必须进行大胆的剪裁,删除一些细枝末节,而留取重要的信息。 其次,在要求的层次上要达成的目标应是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的双重目标,因此,教学设计不但要注重欧洲西部和德国的位置、范围和区域地理特征等知识的复习巩固,更要注重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这部分内容虽说应该是学生在初中应该学过的内容,但由于学生基础的问题,还有需要提升到高考的备考高度,需要扩充、挖掘的内容非常多,怎么样让学生在一节课内既能补充初中基础,又能提升地理高考考试能力,是本节课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在区域地图上找出并识记欧洲西部地区和德国的位置、范围;找到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3.分析说出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以及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原因。 4.进一步掌握从图文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完成地图填充,让学生知道并识记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的地形单元等,掌握借助读图和绘图技能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探究欧洲西部气候的成因,学会从地理的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地理环境要素角度,论证气候的形成原因、形成方法、和思路。 3、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 4、运用工业区位分析方法去分析鲁尔区的兴衰,并探究对我国传统工业的借鉴意义,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以上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得以借鉴。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欧洲西部的气候成因。

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为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鲁尔工业区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路口。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距共同体成员国法、荷、比、卢的工业区很近,北距共同体成员国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本国下萨克森的经济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便于工业区间以及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 煤炭资源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其中肥煤的发热量高达8600大卡/公斤。 水陆交通便利 莱茵河纵贯全区南北,从莱茵河口上溯的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的顶推船队,可直抵杜伊斯堡港。从杜伊斯堡到荷兰边界的莱茵河段,年均运输量达1亿吨,并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区内还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个,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轮。同时,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联系。所以,虽然鲁尔区地处内陆,但由于它有着方便的水运条件,特别是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铁路运输与河运同样发达。区内铁路密度非常大,营运里程达9850公里,占全国近1/5,多东西走向,从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区内及其它工业区联系的纽带,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均从区内通过。鲁尔区公路汽车行驶的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一倍,达每公里55辆。 生产消费中心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公里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这里集中了5个50万~100万和24个10万~50万人口的城市。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范围内加工、消费。 典型的煤铁复合型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以上的城市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万人。鲁尔区南部的鲁尔河与埃姆舍河之间的地区,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现在仍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

高中地理必修二《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姓名:穆京宝 班级:1405班 日期:2015.10.20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理解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通过学生讲课形式带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以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学生讲课法、读图分析。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小结 德国鲁尔工业区 兴起的区位优势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比较近3、充沛的水源4、便利的水陆交通5、广阔的市场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工业(主导)煤炭工业(基础)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 衰落的主要原因1、生产结构单一2、煤炭危机 3、钢铁危机 4、新技术革命冲击 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 整治措施1、改造传统工业2、发展新兴产业3、重视第三产业4、发展科技和教育 5、优化环境 6、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 导入播放有关鲁尔区的 新闻报道,提出问 题引出本节所学内 容。 观看新闻并跟随老 师思考。 以新闻报道形式引出本 节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兴 趣。 讨论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并进 行讨论交流,评价 和总结学生所答问 题。 积极思考交流、积 极回答问题。 加强学生总结能力和读 图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学生代表讲解“鲁尔区衰退”内容评价学生所讲,并 进行总结。 学生代表讲解,其 他学生积极思考。 提高学生自信以及组织 语言能力和总结能力。 可持续发展探 索引导学生看图分 析,多媒体播放鲁 尔区变化前后的图 片。 看图分析。 增强读图能力,增强对鲁 尔区变化前后的直观感 受以及理解鲁尔区可持 续发展的策略。 练习题组织学生分组选择 “青春”“包容” “自信”对应的习 题。 积极思考相关试题 并回答。 “学以致用”强化本节课 所学内容、熟悉相关出题 形式并达到对学生的德 育教育。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教学文案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 造

德国鲁尔工业区曾经是德国和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最为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参加的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后又为德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欧洲经济最发达国家,面积4593平方公里,人口570万。鲁尔区虽属内陆,但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总长达425公里,大小河港众多,加上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和生产钢铁,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传统工业区。但到了二战后,当时已经历经百年的鲁尔工业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冲击下,爆发了煤业危机和钢铁危机,原有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也因资源的日益枯竭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大量工厂停业,工人失业,鲁尔区深陷低谷。德国政府从60年代末开始着手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下结合公关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依次介绍。 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传统的重工业进行清理改造,对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我们知道,传统行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这些行业的清理,涉及的产业工人人数众多,还有许多工人来自于同一家庭,一旦工人大量失业,家庭日常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就容易造成社会动荡。而对传统行业的清理又不得不进行下去,传统行业的衰弱已成必然。德国政府深知公众心理,采取了几个方面措施: 1.政府对大企业的改革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 渐进式改革,谨慎对待大企业的破产,企业越大,意味着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越大,政府就越谨慎。 2.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社会保障,为民众提供基本生活 保障,涵盖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在民众与可能面临的危机之间建立起一道屏障。一旦有工人失业,不至于过多影响日常生活水平,公众因此能够更加理解和支持政府改革的行为。 3.政府对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做强盈利能力强、机 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的传统行业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技术含量。德国政府出于自身能源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失业压力等方面的战略考虑,仍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并改造煤钢业。 4.各级政府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 (2)掌握德国鲁尔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3)学会知识的迁移,鲁尔区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区可以把相关知识迁移到其他工传统工业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视频、导学案、阅读课本内容以及分析图片,分析鲁尔区的区位条件以及衰落的原因,探讨可持续发展措施。 (2)通过底特律资料分析,学习知识迁移,学会学以致用。 (3)通过练习题分析,巩固德国鲁尔区知识以及其迁移到其他传统工业区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探索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思考,探索能力,使学生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3)通过导学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展示,提高学生成功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鲁尔区区位因素分析、衰退的原因探讨,以及可持续发展探索。 ②学会知识迁移,把德国鲁尔区知识迁移到其他传统工业区中去 (2)教学难点 底特律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2.教学重难点突破 (1)重点突破 ①通过德国鲁尔区煤炭分布图、离铁矿资源距离图、水资源分布图、欧洲西部的交通图、 欧洲西部行政图等分析鲁尔区繁荣的区位条件。 ②结合课本和图片分析区位条件出现了变化,分析衰退的原因 ③面对区位条件变化,对症下药,探讨可持续发展措施。 ④通过练习图,学会知识的迁移 (2)难点突破 通过阅读底特律繁荣衰退的相关图片和资料,探索底特律区位条件以及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具有一定问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研究能力,所以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但是还是缺乏整体把握能力,需要老师的引导。 四、教学方法 1.视频欣赏任务驱动法 本节内容难度中等,教师整节课讲解就显得有些枯燥无味,通过视频欣赏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带着任务欣赏和阅读课本,有目的性,效率更高。 2.读图分析法

工业遗产保护——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XX大学 工业遗产保护——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工业遗产保护 ——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内容摘要:德国鲁尔工业区曾走过“彻底清除与毁灭”、“毁灭之后再重建”、“回收再利用”到“综合性开发战略”的曲折过程,最后达到了区域复兴的效果,是工业遗产保护的典型案例。文章综述了工业遗产的概念和价值, 分析了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最后针对鲁尔工业区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模式进行了分析,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成熟有效的操作模式,以期对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保护与再生;鲁尔工业区;蜕变 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载着工业文明的历 史进程, 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昌盛,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城市原有功能结构发生了拆解和重组,许多曾经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业遗存如今也因丧失实用功能面临着闲置、废弃、甚至消亡的窘境,“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渐渐凸显于人们的视野中。 一、工业遗产的概念及价值 1. 工业遗产的概念 2003 年7 月, 在俄国下塔吉尔大会上通过了专用于保护工业遗

产的国际准则,即《下塔吉尔宪章》,其中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反映了国际社会关于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移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居住、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由此可见,工业遗产无论在时间、范围还是内容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2. 工业遗产的价值 工业遗产的主要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这五个方面, 只有具备了这些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才能成为工业遗产。因此, 价值的认定是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的基础。 (1) 历史价值 工业遗产是研究近现代工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凝结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历史价值的核心要素是时间性和真实性。时间性是指遗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过。时间越长, 相对越珍稀,历史性就越长。真实性是指现存工业遗产的历史信息必须是可信真实的。 (2) 科技价值 工业遗产见证了科学技术对工业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 科技价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教学设计 导入 在埃森市火车站广场,一组醒目的黑色塑像引人注目:矿工在倾斜和坑道里井挖煤——这是“煤城”的标记。在塑像的旁边,是一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强烈的反差简单而明了地反映出这个城市、乃至整个鲁尔工业区的过去和现在。 一、鲁尔区探索探究: 十九世纪中叶,德国鲁尔区迅速崛起。其工业发展是以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进口的铁矿为基础,那么它主要的工业有哪些?请填写下表。(表略) (提示:可从下列工业部门中挑选,煤炭、芯片、化工、火电、钢铁、机械、宇航) 思考讨论: 在鲁尔区迅速崛起的年代,涌入大量的“淘金者”,假设你是其中一员,根据图中信息(图略),分析鲁尔区吸引你投资的因素有哪些?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正确的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概念 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这些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上述所提及的,后来,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形成了“临海型”的工业布局区域,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意大利的塔兰托等,这些也属于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衰落,有些工业区后来经过长期的改造历程后,现在又成为一颗备受众人关注的新星。下面我们以德国的传统工业区——鲁尔区为例,加以详细分析。 二、鲁尔区的区位特点 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区内煤藏丰富,水陆交通运输便利,工厂林立,城市栉比、人口稠密,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工业,电力、石油提炼、电子、军火等工业亦占重要地位,是以采煤、钢铁、机器制造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