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I



一、电潜泵采油技术................................................................................................................ 3
1、斯伦贝谢公司的高扬程 REDA 电潜泵系统 ........................................................................................ 3 2、斯伦贝谢公司的 SPEEDSTAR 519 SWD 变速驱动器 .......................................................................... 3 3、威德福公司的永久性磁铁马达 ........................................................................................................... 3 4、斯伦贝谢公司用于高气油比井的 POSEIDON 多相离心轴流泵 ......................................................... 4 5、用于 SAGD 的高温电潜泵 .................................................................................................................. 5 6、壳牌公司的钢缆起下电潜泵 ............................................................................................................... 6
二、有杆泵技术........................................................................................................................ 7
1、CHAPARRAL 自动化公司的混合泵 ...................................................................................................... 7 2、EAGLE 新技术公司的防砂柱塞泵和泵阀 ........................................................................................... 8 (1)Cyclone 阀杆导向器.................................................................................................................. 8 (2)Cyclone 大流量放射状阀罩...................................................................................................... 9 (3)Eagle Sure-Flow 柱塞阀 ............................................................................................................ 9 (4)Cyclone E-Vac 柱塞接合器 ..................................................................................................... 10 3、HARBISON-FISCHER 公司的排气泵 .................................................................................................... 11 4、UNICO 公司的线性杆式泵 ................................................................................................................. 11 5、UPCO 公司的高负荷有杆泵 ............................................................................................................... 12 6、威德福公司的连续抽油杆服务技术 ................................................................................................. 13 7、VANN 泵送公司的电缆泵................................................................................................................... 13
三、螺杆泵技术...................................................................................................................... 14
1、威德福公司的 FAT-BOY 重油举升螺杆泵.......................................................................................... 14 2、威德福公司的螺杆泵弹性材料 ......................................................................................................... 15 3、MOYNO HTD 高温螺杆泵 .................................................................................................................. 15
四、气举技术.......................................................................................................................... 16
1、PCS 公司的提高环空流速气举技术 ................................................................................................. 16 2、马拉松石油公司环空气举技术 ......................................................................................................... 17 3、PCS 公司的无封隔器死管................................................................................................................. 17 4、PCS 公司的吸油管技术..................................................................................................................... 18 5、NOJAK 举升公司的压力驱动腔技术 ................................................................................................. 18 6、斯伦贝谢公司的 XLIFT 高压气举系统 ............................................................................................. 19
五、井下气体分离技术.......................................................................................................... 19
1、WOOD 集团井下气体分离装置 ......................................................................................................... 19 2、生产控制服务公司的 PCS 智能柱塞 ................................................................................................ 20
六、解堵除垢技术.................................................................................................................. 21
1、威德福公司的射频抑垢装置 ............................................................................................................. 21 2、BJ 服务公司的 ECOWAVE 电磁波技术.............................................................................................. 22 3、BJ 服务公司的无线电频率技术........................................................................................................ 22
II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Spears & Associates 公司 2009 年 10 月发布了全球油田市场调查报告,对全球 200 多家上市服务公司进行了调查,并对 32 项油田服务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统计。其中 2009 年人工举升服务市场的销售额预计为 58.23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16%。预测 2010 年总的人工举升市场收入为 63.02 亿美元,将比 2009 年上涨 8%(图 1)。
8000 2010年预测 其他公司 Complete 油服 Kudu公司 Robbins & Myers Harbison Fischer Dover公司 Lufkin公司 Wood集团 Borets公司 斯伦贝谢 威德福国际 贝克休斯 1999 2001 2003 2005 年 2007 2009
收入(100万美元)
6000
4000
2000
0
图 1 世界各大油服公司 1999 年以来人工举升收入(2010 年为预测值)
在 2008 年以前的 10 年间, 人工举升市场一直呈上升势头, 在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 下,最大限度挖掘油井产能尤为重要。2008 年人工举升市场达到了历史以来的最高值, 达 69.15 亿美元,较 2007 年上涨 21%。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 年的销售额快速 下降,预计 2010 年将逐渐回升(图 1)。但是,2009 年人工举升在整个服务市场所占 的份额却维持着 2007 年以来的增势,占整个国际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的 2.39%(图 2)。
2.90% 2.80% 人 举 在 田 务 场 所 份 工 升 油 服 市 中 占 额 2.70% 2.60% 2.50% 2.40% 2.30% 2.20% 2.10% 2.00% 1999 2001 2003 年 2005 2007 2009
图 2 人工举升历年在油田服务市场中所占份额
贝克休斯、 威德福和斯伦贝谢三大服务公司 2009 年销售收入分别估算为 11.8 亿美
1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元、11.5 亿美元和 10.65 亿美元,继续占据人工举升市场的霸主地位,Borets 公司、 Wood 集团电潜泵公司、 Lufkin 公司、 Dover 公司属于第二军团, 销售收入在 2.50~4.50 亿美元之间(图 3)。
1500 销售额(100万美元) 1200 900 600 300 0
际 斯 谢 团 司 司 司 rs er 公司 油服 公司 国 休 贝 公 ch d集 i n公 er公 M ye u 福 克 伦 ets 他 is K ud ete oo v k 德 贝 斯 or 其 F & W f Do 威 n s B Lu pl m so in Co bi bb ar Ro H
其他类型 活塞泵 气举 液压泵 螺杆泵 电潜泵 杆式泵
服务公司
图3
2009 年各大油服公司人工举升的销售额
从泵的类型来看,电潜泵一枝独秀,销售收入遥遥领先,为 33.5 亿美元,占整个 人工举升销售额的 57.53%。其次是有杆泵 10.75 亿美元,螺杆泵 4.7 亿美元,液压泵、 气举、活塞泵等分别占少量份额(图 4)。
其他公司 4000 Complete 油服 Kudu公司 销售额(100万美元) 3000 Harbison Fischer Robbins & Myers Dover公司 2000 Lufkin公司 Wood集团 Borets公司 1000 斯伦贝谢 威德福国际 贝克休斯 0
举 泵 泵 泵 泵 气 泵 式 潜 杆 压 塞 杆 电 螺 液 活 他 其 类 型
人工举升类型
图 4 2009 年不同类型人工举升的销售额
人工举升技术的发展以提高作业效率、 降低维修成本和提高油井产量为目标。 从文 献报道来看,2009 年人工举升技术在电潜泵、有杆泵、螺杆泵、气举等方面取得了 32 项新进展。电潜泵技术包括:高扬程泵、可以举升高气油比流体的多相电潜泵、可以通
2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过钢缆起下的电潜泵、适应于高温高压环境的电潜泵等,例如 SAGD、CSS 等环境。有杆 泵出现了液电联合控制泵、柱塞泵、排气泵、电缆泵等,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防砂、增 产、防磨蚀等方面。螺杆泵进展主要表现在重油螺杆泵和高温高压螺杆泵,以及螺杆泵 弹性材料等方面。气举技术进展表现在提高环空流速、压力驱动腔技术和高压气举等。 其他创新技术包括: 井下气体分离装置、 智能柱塞和射频、 电磁波、 无线电波抑垢技术。
一、电潜泵采油技术
电潜泵(ESP)举升因设备结构简单、效率高、排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而受 到广泛重视。 为了推动电潜泵采油技术的进步, 以斯伦贝谢和威德福公司为代表的各大 服务公司新近推出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装备,包括:可以处理高含气量流体的泵、可以 通过钢缆起出的泵、适用于极端温度和压力环境的泵等 7 项新技术。
1、斯伦贝谢公司的高扬程 Reda 电潜泵系统
斯伦贝谢公司第一批推出的 5 台高效率高扬程 Reda 系列电潜泵排油量可达 1500~ 11000 bbl/d。由于从井中举升流体的最大成本之一就是动力消耗,高效率泵送对于边 际井的经济开采至关重要。Reda 新产品举升能力强,连接件少,节约成本和安装时间; 同时还减小了泵长度,可以更好的适应大斜度井。此外,该泵使用了新型抗磨蚀无键连 接轴承设计,轴承使用坚固材料制造,寿命更长。
2、斯伦贝谢公司的 SpeedStar 519 SWD 变速驱动器
变速驱动器(VSD)通常用于电潜泵和其他地面泵系统的保护和控制。斯伦贝谢公 司继续对其 SpeedStar 变速驱动系统进行了升级。新的 SpeedStar 519 SWD 是一种低压 正弦波驱动器,符合 IEEE(电器与电子工程师协会)519 对供电系统的谐波反射标准。 先前的系统使用 6 脉冲和 12 脉冲二极管,谐波变形反射高达 25%,给电力供应系统带 来了挑战。新的 VSD 系统有一个集成的 18 脉冲的相移自耦变压器,不需使用额外的变 压器,降低了设备对环境的影响,也将反射波减少至 5%以下。这种自动变压器提高了 效率,降低了成本,抵消了破坏性谐波反射。
3、威德福公司的永久性磁铁马达
威德福公司开发了一种永久性磁铁马达(PMM)用于电潜泵和螺杆泵系统。与推出 了差不多 90 年的电潜泵三相交流感应电动机相比, PMM 的设计有着根本不同。 PMM 是一
3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个三相的充满油的马达,在转子上安装有永久性磁铁(图 5)。因为有较高的功率比, 因此体积比类似功率的交流感应马达小。 PMM 的同步操作原理进一步减小了马达内部的 能量损失,扩大了马达的使用范围。
图 5 永久性磁铁马达
俄罗斯一家大石油公司的油田试验表明, 永久性磁铁马达和交流感应马达相比, 可 以将整个系统效率提高 10%~30%。目前,威德福公司已经安装了超过 300 套 PMM 电潜 泵系统,运行时间已超过 900 天,且使用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4、斯伦贝谢公司用于高气油比井的 Poseidon 多相离心轴流泵
高气油比是电潜泵采油面临的一个挑战,电潜泵一般只能允许 10%~20%的游离气 进入泵筒。为了避免发生气锁,人们做了大量的努力以减少气体进入泵筒,一些阻挡和 分离气体的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例如:屏蔽罩、逆流或回转分离器等。 斯伦贝谢公司发现, 通过调节两相流体启动电潜泵, 气体可以被用来在油管中提供 气举作用,实际上减小了举升液体所需要的水马力。Poseidon 多相轴流泵安装在主生 产泵下面, 可以控制 75%以上的气体进入泵筒, 使电潜泵抽汲技术达到了一种新水平 (图 6)。这种先进的气体处理泵已经成功在高压生产井进行生产,而先前认为在这种条件 下使用电潜泵是不可能的。
4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图 6 Poseidon 多相轴流气体控制系统(安装在主生产泵下面)
5、用于 SAGD 的高温电潜泵
(1)斯伦贝谢公司 Reda Hotline 高温电潜泵系统。斯伦贝谢公司在 SAGD(蒸汽 辅助重力泄油)井中,已经安装了超过 450 台 Reda Hotline 高温电潜泵系统,井筒温 度超过 218℃。随着先进的马达保护器、金属波纹管伸缩腔系统、高温轴承、弹性材料 和高温电缆系统等技术的发展,Reda Hotline 系统已经可以达到 4.5 年的运转寿命。 (2)贝克休斯 Centrilift 公司 UltraTemp 电潜泵系统。采用新型 450 SP 电潜泵 马达,额定功率 450 h.p.(图 7),可以在 250℃流体温度条件下运转。为了进一步提 升泵的性能,使用了新一代测试热回路,在高达 300℃条件下进行测试。新的测试回路 的其他参数为:额定压力 3000 psi,内径 12 in,导管长 100 ft,设置倾斜度为 5°, 目标流速达 1 万 bbl/d, 总的循环液量约 1700 gal。 超温电潜泵元件的油田试验于 2009 年二季度实施。
5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图 7 Centrilift 超温电潜泵系统
6、壳牌公司的钢缆起下电潜泵
现有的可起出电潜泵结构可以通过常规油管、 扭矩信号电缆、 连续管和过油管作业 安装,但由于起下成本较高,很少得到预防性维护。钢缆起下电潜泵(WRESPs)的起下 和服务成本较低, 可以在出故障或状态不是最佳的时候起出进行保养和维修。 钢缆也可 以用来运转测试性电潜泵清理井筒碎屑和固体杂质,或检验电潜泵设计。 WRESP 系统包括永久性元件(再下入导向器、电潜泵电缆和定位短节)和可起出元 件(马达、密封装置和泵等)(图 8)。由于电潜泵技术需要重型钻机或起重机来更换 失灵的或需要维修的系统, 电潜泵意外故障可能导致严重的生产事故、 成本增加和生产 延期等问题。通过钢缆运转和起下泵,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最近,壳牌公司委托 Diamould 公司,在压力 5000 psi、温度 121℃的条件下,开 发和测试了 WRESP 的连接器。 这种嵌入式连接器和电缆一起作为永久性完井设备放置在 油管中, 然后电潜泵起下系统和插入式连接器通过钢缆下入到井底锚站。 钢缆在开始生 产之前分离和取回。2009 年第二季度公司在阿曼和文莱对该系统进行油田测试,并计 划开拓美国之外的市场。
6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图 8 Zeitecs 钢缆起下电潜泵系统
二、有杆泵技术
有杆泵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人工举升装置, 应用抽油杆的垂直运动或钢缆带动井下 柱塞工作。石油设备开发公司为了推动有杆泵技术的进步,提高机械采油的经济效益, 开发并推广了多项新技术,包括:液电联合控制的混合泵、防砂柱塞泵和阀技术、排气 泵、线性杆式泵、高负荷泵、电缆泵等 11 项新技术。
1、Chaparral 自动化公司的混合泵
得克萨斯州 Chaparral 自动化公司开发了新型 Dura-Lift 混合抽汲装置, 这是一个 液电联合控制的混合系统, 可以在下冲程时充当简单的平衡装置和速度控制器, 通过液 压泵和气缸进行举升,不需要从光杆获取能量。 该系统不使用氮气作为平衡装置, 因此不需要维护费用很高的氮气蓄气瓶、 大型存 储罐、多腔气缸等,其单动式锤桩不需要活塞密封,在油田作业中,抽油杆盘根可以取 出更换(图 9)。
7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图 9 Chaparral 公司新型 Dura-Lift 液电联合控制泵
2、Eagle 新技术公司的防砂柱塞泵和泵阀
犹他州 Eagle 新技术公司开发了 4 项有杆泵相关技术, 来解决与流体高含砂和固体 颗粒相关的阀杆负载问题, 包括: Cyclone 阀杆导向器、 Cyclone 放射状阀罩、 Sure-Flow 柱塞阀和 Cyclone E-Vac 柱塞接合器, 对公司现有的 Cyclone 柱塞和 Cyclone 泵系统进 行进一步改进和补充。 (1)Cyclone 阀杆导向器 砂子、 砾石、 硫化铁和其他细屑经常在泵筒和柱塞之间聚集, 污染产出油和水。 Eagle 公司控砂系列中的 Cyclone 阀杆导向器, 专门用来清除阀杆带来的多余固体, 使碎屑不 能在阀杆和导向器之间移动(图 10)。设计原理是通过内部 3 个 360°放射状螺旋形沟 槽来实现防砂,在上冲程时清除固体杂质。
8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图 10 Eagle 公司 Cyclone 阀杆导向器
(2)Cyclone 大流量放射状阀罩 Cyclone 放射状阀罩带有游动阀球或固定阀球, 这是有杆泵阀外观设计的一大进步 (图 11)。这种阀罩是一个连衣裙似的罩子,可以使超过 30%的流体以层流的状态通过 阀门,消除了阀球在罩内的剧烈运动,不需要坚固的衬管。
图 11 Eagle 公司新式大流量放射状阀罩
(3)Eagle Sure-Flow 柱塞阀 Eagle Sure-Flow 柱塞阀被用来在多气和多杂质环境下辅助游动阀。当球被卡住不 能离座时,可以通过一个杆式托架利用液压迫使阀球离座,托架可以对球进行控制,但 是并不和球产生撞击。放射状设计保持阀杆不接近碎屑,不影响阀杆运动,在每个冲程 时正向打开,可以使更多的流体流经阀门(图 12)。
9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图 12 创新的 Sure-Flow 阀装置
(4)Cyclone E-Vac 柱塞接合器 在柱塞正常上下运行期间, 颗粒堆积容易引起柱塞快速磨损, 经常会在柱塞和泵筒 表面出现垂直划痕,产生的摩擦会引起泵和抽油杆串的附加压力,产生卡泵、停泵或抽 油杆断裂。Cyclone E-Vac 柱塞连接系统通过防止砂砾和其他细屑在泵筒和柱塞之间聚 集,预防由于砂砾聚集引起的卡泵和过早磨损(图 13)。
图 13 两种 Cyclone E-Vac 柱塞接合器
10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3、Harbison-Fischer 公司的排气泵
得克萨斯州 Harbison-Fischer 公司的排气泵最近获得了专利,这是一种新概念有 杆泵, 可以将气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从油套环空生产天然气, 从油管生产无气原油 (图 14)。这种独特的泵已经在超过 500 口井中安装成功,避免了气锁和气体干扰,在很多 实例中增加了气体产量,和其他有杆泵相比更具有优势。
图 14 Harbison-Fischer 公司的排气泵
4、Unico 公司的线性杆式泵
线性杆式泵(LPR)系统是一种小型轻质便于安装的线性泵送装置,直接安装在井 口装置上 (图 15) 威斯康星州 Unico 公司, 。 最近在其 LPR 系列中新添加了 44in 和 56in 冲程的泵送装置,大大提高了举升能力。新装置举升能力达 2 万 lb,几乎是原来 32in 冲程泵的 2 倍。LPR 装置已经成功安装在超过 100 口油气井中,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委 内瑞拉,泵送深度在 1000~7000ft。
11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图 15 Unico 公司的线性杆式泵
5、Upco 公司的高负荷有杆泵
与承载较轻载荷的抽油杆相比, 大载荷梁式举升在腐蚀性流体或斜井作业中, 由于 腐蚀孔引起疲劳损坏,导致一系列问题产生。一般来说,承受较大拉力载荷的抽油杆材 料通常韧性较差。但是在腐蚀性环境中泵送时,必须使用韧性好的抽油杆。这可以用缺 口敏感性原理来解释,良好的韧性降低了缺口(腐蚀孔坑)引起的疲劳强度。为此,俄 克拉荷马州 Upco 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高负荷有杆泵(Super D)(图 16),新型泵具 有承载能力高和缺口敏感性低的特点,能在腐蚀环境中承载较大载荷。
图 16 Upco 公司新型高负荷有杆泵
12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6、威德福公司的连续抽油杆服务技术
威德福公司连续泵送抽油杆服务,包括两项技术创新。(1)Flushby 是一个紧凑 型车载油井服务系统, 配备有一个三缸泵、 一个大型流体运输缸和一个带绞车的轻便井 架。 这种移动性服务系统设计用来快速诊断井故障、 完成服务工作、 使井快速恢复生产。 (2)Mobile Gripper(移动夹管器)专门设计用来配合举升服务装置,提拉或下入连 续的抽油杆(图 17)。Flushby 井服务系统和移动夹管器技术相结合,可以提供所有的 抽油杆连续服务工作。 这是一个使井快速恢复生产的有效方法, 也是该技术首次在石油 工业中投入使用。
图 17 威德福公司的 Mobile Gripper(移动夹管器)
7、Vann 泵送公司的电缆泵
得克萨斯州 Vann 泵送公司新型电缆操作泵送系统,是成熟油井和气井排水采气泵 送的经济有效方法。 该泵使用电缆代替抽油杆来操作井底泵的上下冲程, 通过一个电子 和液压操作系统代替了常规的泵送装置, 是常规泵送方法的一种替换方案。 电缆泵的主 要目的是减少举升维修和操作成本,使用计算机控制液压举升系统,不需要修井(图 18)。
13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图 18 Vann 泵送公司的电缆泵
三、螺杆泵技术
采油螺杆泵因其具有较高的系统效率而日益受到重视。 螺杆泵工作时, 液体被吸入 后进入螺纹与泵壳所围成的密封空间, 当主动螺杆旋转时, 螺杆泵密封容积在螺牙的挤 压下提高螺杆泵压力, 并沿轴向移动。 由于螺杆是等速旋转, 所以液体流量也是均匀的。 2009 年,螺杆泵技术取得了 3 项新进展,包括:重油泵送螺杆泵、高温螺杆泵和螺杆 泵弹性材料。
1、威德福公司的 Fat-boy 重油举升螺杆泵
传统的螺杆泵几何结构在举升超粘高含砂流体时,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泵进液口和 泵筒内的压力损失降低了泵腔的初次加载能力, 因此降低了泵效率, 潜在地缩短了泵使 用寿命。为此,威德福公司开发了一系列适用于重油举升的泵结构,被称为 Fat-boy, 该泵的特点是增加了泵腔的横截面积,加大了转子倾角,缩短了节距,由于增加了泵腔 充填能力, 具有更大的容积效率, 提高了重油、 砂砾和大颗粒硫铁矿或岩屑的移动能力, 减小了粘性摩擦力矩(图 19)。
14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图 19 威德福公司的 Fat-boy 重油泵送螺杆泵
2、威德福公司的螺杆泵弹性材料
由于弹性材料的膨胀和爆炸降压等, 不适合用于芳香族和天然气含量较高的轻质油 井。为了在该条件下进行作业,威德福公司专门设计了一种新型螺杆泵弹性材料,命名 为 Hi-Per。在实验室中,使用高含芳香族成分流体对该材料进行测试表明,这种材料 比常规的腈类材料性能优越, 在高含气井爆炸降压条件下, 没有出现常规材料容易出现 的膨胀和急剧起泡现象。
3、Moyno HTD 高温螺杆泵
R&M 能源系统公司新近推出了一组 Moyno HTD(高温井下)螺杆泵, HTD300 和 HTD650, 这是专门为 300℉和 650℉环境而设计的。HTD300 设计在油管中保留了弹性材料,不需 要使用粘合剂(图 20),因此不受粘合度所需的温度条件限制。使用的新型改良的弹 性化合物材料,具有抗化学性和抗张力的机械特性。因此,HTD300 在注蒸汽增产时也 不需要移走。HTD650 使用金属转子,不使用任何弹性材料,利用转子和定子间的紧密 配合控制进行作业,适合于 SAGD 和循环注蒸汽作业。
15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图 20 Moyno HTD 高温螺杆泵
四、气举技术
气举是利用井底阀门,通过油套环空将气体从液柱下面或某一段塞下面注入油管, 来降低液柱比重,将液体举升到地面。随着常规气举采油技术在油田现场的广泛应用, 其技术随之不断成熟,并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包括:提高环空流速技术、无封隔器死 管技术、吸油管技术、压力驱动腔技术等 6 项新进展。
1、PCS 公司的提高环空流速气举技术
科罗拉多生产控制服务公司(PCS)提高环空流速(EAV)气体举升方法,在封隔器 上面安装油管和气举阀, 下面安装精选尺寸的带有内置气举阀的注入管, 注入气体通过 一个封隔器变换接头流动调节器流入环空, 进入下面的注入管, 到达一定深度后离开注 入管,和产出油气混合流入环空,通过流动调节器,进入生产油管(图 21)。
图 21 生产控制服务公司(PCS)提高环空流速方法示意图
16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2、马拉松石油公司环空气举技术
马拉松石油公司与其合伙人开发了一个新型的在封隔器下面进行环空气举的气井 排水采气方法——环空提高流速(AEV)系统(图 22)。这是一种钢缆可起出装置,可 以在位于几千英尺深完井层段使用。 在现有的标准环空流动偏心工作筒和可以通过钢缆 起下的气举阀中, 该系统是目前研制的唯一一款气举阀在封隔器下面的装置。 钢缆通过 一个获得专利的跨接装置进入井筒, 可以下入带存储器的仪表获得温度和压力资料, 进 行井底监测。这种设计可以减少流动约束,降低不利的产层回压。该系统目前已经通过 PCS 公司推介到美国和加拿大,适用于 4?in 以及更大套管。
图 22 马拉松石油公司环空气举排水采气装置
3、PCS 公司的无封隔器死管
PCS 公司的无封隔器死管(Dead string,管子的一头是堵死的)技术可以用在长 射孔井段或水平井中预防井筒积液,保证稳产,尽可能降低井底流压(BHP)。该技术 包括生产油管部分和气举阀,气举阀下面是一个割缝短接,再下面是死管。选择合适尺 寸的死管,产出液气能够以合适的速度通过割缝短接流入环空,进入生产油管,进行常 规的气举作业,将所有液体和气体举升至地面(图 23)。
17

2009 开发科技进展系列报道之二
人工举升技术新进展
图 23 PCS 公司无封隔器死管
4、PCS 公司的吸油管技术
PCS 公司的吸油管(Dip tube)技术,利用一个短节流动调节装置和一个位于封隔 器下面的微型井筒进行深井举升,简化深层注气,不需要增加地层回压。标准安装包括 一个位于封隔器上面的 23?8in 油管、位于封隔器下面的短节流动调节器和 27?8in 尾管, 尾管内装有 1in 注入管串(图 24),压缩气体从套管环空通过短接节流器进入注入管, 然后离开气举阀, 在尾管和注入管环空中和产出液气混合, 产出液气通过节流器进入生 产油管。 在井底流压超出常规气举的应用范围时, 该装置是降低井底流动压力的有效方 法。
图 24 PCS 公司的吸油管(Dip tube)技术示意图
5、Nojak 举升公司的压力驱动腔技术
印第安那州 Nojak 举升方案公司开发了新型压力驱动腔技术(PACT),利用气体压
18

出砂基础知识

第一节概述 石油工业中,油井生产出砂(sand production)是个普遍性问题,而且油井生产出砂问题的研究十分困难,原因是: ①无法直接观测出砂过程。油田开发在地层深处进行,在地面无法直接观测; ②岩石力学性质(rock mechanical properties)复杂。地层岩石的力学性质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地层深部取心不但花费昂贵,而且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局限性,如地层深部的含水率、温度和压力条件在地面上难以保持,而这些因素对地层岩石的力学性质有很大影响; ③储层条件复杂。随着生产的进行和各种增产措施的实施,使储层变得十分复杂,这也给研究出砂机理带来困难。 ④油井出砂影响因素多。油井出砂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条件、岩石力学性质、生产参数等; 在一口井最终完成之前以及在其生产过程中,准确地预测其是否出砂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无论采取何种防砂(sand control)措施费用都会很高,所以不必要的采取防砂措施,不仅使生产费用增加,而且污染油气层,降低生产效率。 但是对那些因出砂而被放弃或不能继续开发的井,采取防砂措施又是使油井成为有开采价值的唯一方法。 第二节油井出砂的过程及危害 一、油井出砂的基本过程 地层砂可分为两种:充填(松散)砂和骨架砂(framework sand)。 当流体的流速达到一定值时,首先使得充填于油层孔道中的未胶结的砂粒发生移动,油井开始出砂,这类充填砂的流出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起到疏通地层孔隙通道的作用;反之,如果这些充填砂留在地层中,有可能堵塞地层孔隙,造成渗透率下降,产量降低。因此充填砂不是防治的对象。 当流速和生产压差达到某一数值时,岩石所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它的强度,造成岩石结构损坏,使骨架砂变成松散砂,被流体带走,引起油井大量出砂。防砂的主要对象就是骨架砂,上述情况是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的。 根据以上情况可以把油井出砂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骨架砂变成自由砂,这是导致出砂的必要条件; 对于出砂的该阶段来说,应力因素:如井眼压力(borehole pressure)、原地应力状态(in site stresses state)及岩石强度(rock strength)等是影响出砂的主要因素。 第二阶段是自由砂的运移。 要运移由于剪切破坏而形成的松散砂,液力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如流速、渗透率(permeability)、粘度以及两相或三相流动的相对渗透率等的作用等。 生产过程中,只要满足以上两方面条件,油井就会出砂。 因此,对于具有一定胶结强度(cementation strength)的地层而言,要实现有效的防砂(sand control),首先要防止地层发生破坏,即不让出砂的必要条件得到满足,这主要通过控制应力因素:如保持储层压力、减小生产压差(draw-down)等来实现。 但是,随着生产的进行,储层压力衰减,岩石强度降低都是必然要发生的,那么,岩石不可避免要发生破坏。这样,过程就由出砂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这时主要通过控制流速来阻止自由砂的运移达到防砂(sand control)的目的,即控制产量(流速)。 同样,对于弱胶结和未胶结储层而言,出砂第一阶段的条件很容易满足,这样防砂(sand control)的关键在于不让出砂第二阶段所需要的条件得到满足,即可通过控制流速和生产压差来达到防砂的目的。 二、出砂的危害

2020年公需课考试——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93分)

单选题: 1.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包括()。(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2.()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主要方法,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 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B√答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是()。(3.0分) A.步态识别 B.声纹识别 C.文本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C√答对

4.()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3.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统 我的答案:C√答对 5.()是指直接通过肢体动作与周边数字设备和环境进行交互。(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6.立体视觉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目的在于重构场景的三维几何信息。(3.0分) A.人机交互 B.虚拟现实 C.自然语言处理 D.计算机视觉 我的答案:D√答对

7.(),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3.0分) A.2018年3月15日 B.2018年10月31日 C.2018年12月31日 D.2019年1月31日 我的答案:B√答对 8.()是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层次化机制来表示客观世界,并解释所获取的知识,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A√答对 9.下列对人工智能芯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0分) A.一种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芯片 B.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中大量矩阵运算 C.目前处于成熟高速发展阶段 D.相对于传统的CPU处理器,智能芯片具有很好的并行计算性能 我的答案:C√答对

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王鑫涛16151228 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的未来 关键字: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I 正文:近几年,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变得越来越热门,尤其是在今年三月份的一场举世瞩目的人机围棋大赛后,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在人们之间也是越来越普遍地被谈论。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进行人机大战,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不少职业围棋手认为,阿尔法围棋的棋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围棋职业九段水平,在世界职业围棋排名中,其等级分曾经超过排名人类第一的棋手柯洁。那么,阿尔法围棋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厉害?阿尔法围棋(AlphaGo)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的戴密斯·哈萨比斯、大卫·席尔瓦、黄士杰和与他们的团队开发,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多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和训练它的方法。一层神经网络会把大量矩阵数字作为输入,通过非线性激活方法取权重,再产生另一个数据集合作为输出。这就像生物神经大脑的工作机理一样,通过合适的矩阵数量,多层组织链接一起,形成神经网络“大脑”进行精准复杂的处理,就像人们识别物体标注图片一样。通过上述所所,可见现在的人工智能已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相当先进的程度了,那么,人工智能又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呢,它的未来又会是如何?我在这里就说一下自己对人工智能浅薄的见解。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也称机器智能。“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的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它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目前能够用来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质手段以及能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就是计算机,人工智能在21世纪必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类的科学演变已从单一的“数值计算”发展到系统的“逻辑计算”。人类正在将信息工程学逐步提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从而出现了“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等科学的迫切需求。而加速扩大“信息处理”层面来说,现有的计算机的处理数据能力是匹配不了的,缺少领域专业“智能”。这样的“计算机科学”已无法适应信息科学的发展需求。全球的信息科学正在逐步形成,Al作为现代信息科学发展的核心。从古至今人们对提及智能相关的问题就很感兴趣,只不过在计算机没有发明之前,没有任何高科技辅助工具能解开智能的奥秘。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试题和答案涵盖80%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一) 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题。 1. 下列有关人工智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工智能是以机器为载体的智能 (B)人工智能是以人为载体的智能 (C)人工智能是相对于动物的智能 (D)人工智能也叫机器智能 2. 以下属于素养性知识的是()。 (A)为人处事方面的知识 (B)行业性知识 (C)分析性知识 (D)创造性知识 3. 本课程提到,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是()。 (A)数据智能 (B)读写智能 (C)逻辑智能 (D)语言智能 4. 根据本课程,以下哪项不属于情感分析四维模型的内容()。 (A)读音知情 (B)读脸知情

(C)读搏知情 (D)读书知情 5.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是()。 (A)1986年启动“863计划” (B)1977年,吴文俊创立吴方法 (C)1957年,罗森布拉特提出感知机神经元关系 (D)1985-1986年提出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6. 人工智能在围棋方面的应用之一是AlphaGo通过()获得“棋感”。 (A)视觉感知 (B)扩大存储空间 (C)听觉感知 (D)提高运算速度 7.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信息化的三个阶段()。 (A)教育创新化 (B)教育技术化 (C)教育智能化 (D)教育智慧化 8. 以下不属于人工智能对当前经济社会冲击最大的四个领域的是()。 (A)制造 (B)教育

(C)艺术 (D)金融 9. 2013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基础评论把()列为第一大技术突破。 (A)机器学习 (B)人工智能 (C)智能围棋 (D)深度学习 10. 根据本课程,过去生产一台哈雷机车需要21天,但在工业4.0时代,只需要()就可以把私人定制的摩托车交给客户,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A)2天 (B)24小时 (C)12小时 (D)6小时 11. 根据本课程,根据相关机构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总体成本与美国相比() (A)远远低于美国 (B)远远高于美国 (C)已经几乎相等同 (D)无法判断 12. 根据本课程,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属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哪个发展阶段?() (A)驾驶辅助 (B)部分自动驾驶

石油气液两相管流 第一章

第一章概 论 第一节引言 多相流理论多相流体力学理论 相 相是体系中具有相同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一部分,与体系的其它均匀部分由界面隔开 多相流动体系两相或两相以上的流体一同参与流动的体系 多相管流 多相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 Multiphase Flow 多相流动两相或两相以上的流体一同参与的流动

油水混合物: 从相的角度区分为油相、水相从物质形态看同属液态 相 物质形态(气态、液态、固态) 盐水: 从相的角度划分只有液相从组分划分可分为:水和NaCl 相组分(指混合物中的各个成分) 原油?

水-冰 液固两相流水-水蒸汽气液两相流泥浆液固两相流油-气气液两相流油-气-水 气液液三相流 单工质(相同化学成分) 多工质(不同化学成分) 多相流体流动遵循的规律与单相流体并不相同,需引入新的理论来反映多相流体流动规律。 多相体系:水--冰、水—水蒸汽、泥浆、油气、油气水等 多相体系的类型

?热能工程:锅炉系统、制冷系统、热管?航天技术:平衡温差、保护设备?核工业:汽液两相流动 ?石油工业:两相渗流计算、井控设计、采油工艺设计、油气集输 ?化工行业:工艺设计 ?其它行业:水利、粉状物管线输送………… 多相流应用领域

油气是深埋于地下的混合流体矿藏,因此,油气藏的开发与开采离不开流体力学理论及其分枝——多相流理论。 举例来说,渗流理论、油气井压力控制、油气管流计算、举升参数设计、工况分析、集输设计等,都离不开多相流的理论与计算方法。 多相流理论是贯穿于石油开采全过程的基本理论 一、多相流理论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石油工程(油气井工程和油气田开发工程)以及油气储运工程都与多相流理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论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一)

论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一) 摘要:人工智能是20世纪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大成就,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论述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分析了目前在管理、教育、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总结了人工智能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发展方向 1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的交叉学科。“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的达特莫斯(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自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由于智能概念的不确定,人工智能的概念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著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童天湘在《从“人机大战”到人机共生》中这样定义人工智能:“虽然现在的机器不能思维也没有“直觉的方程式”,但可以把人处理问题的方式编入智能程序,是不能思维的机器也有智能,使机器能做那些需要人的智能才能做的事,也就是人工智能。”诸如此类的定义基本都反映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即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2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2.1人工智能在管理及教学系统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刘玉然在《谈谈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到把人工智能应用于企业管理中,认为要做的工作就是搞清楚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关系,了解人工智能的外延和内涵,搭建人工智能的应用平台,搞好企业智能化软件的开发工作,这样,人工智能就能在企业决策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人工智能在智能教学系统中的应用。焦加麟,徐良贤,戴克昌(2003)在总结国际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其在开发智能多媒体汉德语言教学系统《二十一世纪汉语》的过程中累积的实践经验,介绍了智能教学系统的历史、结构和主要技术,着重讨论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方法在其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当今这个领域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2.2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在医学中的应用。国外最早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诊断的是MYCIN专家系统。1982年,美国Pittsburgh大学Miller发表了著名的作为内科医生咨询的Internist2I内科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成果,1977年改进为Internist2Ⅱ,经过改进后成为现在的CAU-CEUS,1991年美国哈佛医学院Barnett等开发的DEX-PLAIN,包含有2200种疾病和8000种症状。我国研制基于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但是发展很快。早期的有北京中医学院研制成“关幼波肝炎医疗专家系统”,它是模拟著名老中医关幼波大夫对肝病诊治的程序。上世纪80年代初,福建中医学院与福建计算机中心研制的林如高骨伤计算机诊疗系统。其他如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河南医科大学、长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其他研究机构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计算机专家系统,并成功应用于临床。 人工智能在矿业中的应用。与矿业有关的第一个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是1978年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的矿藏勘探和评价专家系统PROSPECTOR,用于勘探评价、区域资源估值和钻井井位选择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矿山局匹兹堡研究中心与其它单位合作开发了预防煤矿巷道底臌、瓦斯治理和煤尘控制的专家系统;弗尼吉亚理工学院及州立大学研制了模拟连续开采过程中开采、装载、运输、顶板锚固和设备检查专家系统Consim;阿拉斯加大学编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油气层损害:入井流体与储层及其流体不配伍时造成近井地带油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吸水指数: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3.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4.裂缝导流能力:在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 5.蜡的初始结晶温度:随着温度的降低,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 6.有杆泵泵效:抽油机井的实际产量与抽油泵理论排量的比值。 7.油田动态监测:通过油水井所进行的专门测试与油藏和油、水井等的生产动态分析工作。 8.面容比:酸岩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 9.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10.单位采油(气)成本:指油气田开发投产后,年总采油(气)资金投入量与年采油(气)量的比值。表示生产1t原油(或1m3天然气)所消耗的费用。 11.应力敏感性:在施加一定的有效压力时,岩样物性参数随应力变化而改变的性质。 12.吸水剖面:在一定注水压力下,各吸水层段的吸水量的分布。 13.水力压裂:利用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在井底憋起高压,当此压力大于井壁附近的地应力和地层岩石抗张强度时,在井底附近地层产生裂缝。继续注入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裂缝向前延伸并填以支撑剂,关井后裂缝闭合在支撑剂上,从而在井底附近地层内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使井达到增产增注目的工艺措施。 14.化学防砂:是以各种材料(如水泥浆、酚醛树脂等)为胶结剂,以轻质油为增孔剂,以硬质颗粒为支撑剂,按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挤入套管外地层中,凝固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人工井壁,阻止地层出砂的工艺方法。 15.财务净现值率:项目净现值与全部投资现值之比,也即单位投资现值的净现值。 16.套管射孔完井方法:钻穿油层直至设计井深,然后下油层套管过油层底部注水泥固井,最后射孔,射孔弹射穿油层套管、水泥环并穿透油层某一深度,建立起油流通道的完井方法。 负压射孔完井方法:射孔时造成井底压力低于油藏压力的射孔完井方法。 17.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18.蒸汽吞吐采油:向采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关井浸泡一段时间后开井生产,当采油量下降到不经济时,再重复上述作业的采油方式。 19.裸眼完井方法:生产段油层完全裸露的完井方法。 20.采油指数:油井IPR曲线斜率的负倒数。 21.自喷采油法:利用油层自身的能量将井底爆炸产生高压,高温气体,使井筒附近地层产生和保持多条径向裂缝,从而到达油水井产量增注目的工艺措施。 22.高能气体压裂:利用特定的炸药在井底爆炸产生高压高温气体,使井筒附近地层产生和保持多条径向裂缝,从而达到油水井增产增注目的的工艺措施。 23.人工井壁防砂法:从地面将支护剂和未固化的胶结剂按一定的比例拌和均匀,用液体携至井下挤入油层出砂部位,在套管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渗透性的避面,可阻止油层砂粒流入井内而又不影响油井生产的工艺措施。 24.酸压:用酸液作为压裂液实施不加支撑剂的压裂。4.人工胶结砂层防砂法: 25.稠油:地层条件下粘度大于50mPa.s或地面脱气情况下粘度大于100mPa.s的原油。 26.财务净现值: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按设定折现率(或规定的基准收益率)贴现的现值之和. 27.负压射孔完井方法:射孔时造成井底压力低于油藏压力的射孔完井方法。 28.水敏:油气层遇淡水后渗透率降低的现象。 29.裂缝导流能力:在裂缝闭合压力下裂缝支撑剂层的渗透率与裂缝支撑缝宽度乘积。它综合反映了支撑剂的物理性质与支撑剂在缝中的铺置状况。 30.压裂液:压裂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液体的总称。 31.有效厚度:指在现代开采工艺条件下,油气层中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厚度,即在油气层厚度中扣除夹层及不出油气部分的厚度。 32.投资利润率:项目生产期内年平均利润总额与总投资的比例。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2020考试答案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关于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的是()。(10.0分) A.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 B.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C.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 D.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系统 我的答案:D√答对 2.()是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层次化机制来表示客观世界,并解释所获取的知识,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10.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A√答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是()。(10.0分) A.步态识别 B.声纹识别 C.文本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C√答对 4.()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10.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统 我的答案:C√答对 1.一般说来,人工智能技术包括()。(10.0分)) A.深度学习、机器学习 B.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 C.人机交互、生物信息技术、智能芯片 D.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机器人技术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指纹识别是通过()等物理传感器获取指纹图像,经过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判别。(10.0分)) A.光 B.电 C.力 D.热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机器学习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10.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2.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常用来处理具有网格结构拓扑数据的神经网络,如处理时序数据和图像数据等,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物品识别等领域。(10.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3.人工智能是科学交叉的结果,它由不同领域多学科综合发展而来。(10.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4.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涉及到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仿生等学科,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10.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7.57.5.202008:2708:27:50Jul-2008:27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七月五日2020年7月5日星期日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08:277.5.202008:277.5.202008:2708:27:507.5.202008:277.5.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7.5.20207.5.202008:2708:2708:27:5008:27:50 5、三军可夺帅也。Sunday, July 5, 2020July 20Sunday, July 5, 20207/5/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8时27分8时27分5-Jul-207.5.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7.520.7.520.7.5。2020年7月5日星期日二〇二〇年七月五日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 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 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一轮技术创新活跃期,新的理论、模型、算法快速迭代。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做具体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标签: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已经从简单的小部件走进人们的生活,人工智能会对程序化、重复性、低技能的劳动力产生一定程度的替代。为此,我们应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红利推进就业结构优化和就业质量提升,实现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劳动者就业平稳增长的”双赢”。 1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特征 一是深度学习模型和方法持续创新。现在深度学习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包括模型知识表示能力、可解释性、网络结构设计、训练优化方法问题等,还在困扰着深度学习性能和在一些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近年来,学术界产业界在深度学习领域的方法创新都非常活跃,谷歌大脑团队提出的概念激活向量方法,尝试度量模型输出结果对概念的相关性,在模型可解释性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在近年来大热的自动机器学习方面,2018年谷歌推出了AutoMLNaturalLanguage 和AutoMLTranslation等产品,试图使深度学习的模型设计能够自动化进行,减少对专业知识的依赖,把深度学习工具向非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和工程师推广。关于图网络的研究正在将深度学习能够处理的数据结构类型从象素类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向图数据结构进一步拓展,把端到端学习与归纳推理相结合,尝试改进深度学习无法进行关系推理的问题。深度学习方法也在不同领域结合其特点向前演化发展。比如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原来TextCNN对文本浅层特征的抽取能力很强,但在长距离建模方面能力受限。2018年以来,以ELMo模型、BERT 模型为代表预训练模型快速兴起,通过融入上下文信息实现了对多义词、句法结构、语义角色等更高层文本概念的建模,推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实现了长足进步。二是模型复杂度和算力需求门槛越来越高。2012年,Hinton团队在ImageNet比赛中首次使用深度学习用于图像分类任务,那时候的神经网络层数还只有个位数;2015年来自微软的ResNet做到152层;现在很多团队都在做上万层的深度学习模型。模型深度的增加有可能带来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拓展和突破,但同时也带来了模型复杂度的飞升。BERT模型的标准版本有1亿的参数量,数亿参数的模型已经很常见。根据马萨诸塞大学Strubell等人近期对不同模型算力需求的评估研究,Transformer、GPT-2等流行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性能提升带来了不成比例的计算量和碳排放增加。 2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是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层次化机制来表示客观世界,并解释所获取的知识,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A√答对 2.(),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3.0分) A.2018年3月15日 B.2018年10月31日 C.2018年12月31日 D.2019年1月31日 我的答案:B√答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是()。(3.0分) A.步态识别 B.声纹识别 C.文本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C√答对 4.立体视觉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目的在于重构场景的三维几何信息。(3.0分) A.人机交互 B.虚拟现实 C.自然语言处理 D.计算机视觉 我的答案:D√答对 5.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包括()。(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6.关于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的是()。(3.0分) A.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 B.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C.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

D.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系统 我的答案:D√答对 7.()是指直接通过肢体动作与周边数字设备和环境进行交互。(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8.下列对人工智能芯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0分) A.一种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芯片 B.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中大量矩阵运算 C.目前处于成熟高速发展阶段 D.相对于传统的CPU处理器,智能芯片具有很好的并行计算性能 我的答案:C√答对 9.()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主要方法,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李祥测控技术与仪器 2011071022 1 走进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一直都处于计算机技术的最前沿,经历了几起几落…… 长久以来,人工智能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及,然而它却吸引了无数研究人员为之奉献才智,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到ibm公司,再到日本的本田公司、sony公司以及国内的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全世界的实验室都在进行着ai技术的实验。不久前,著名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还将这一主题搬上了银幕,科幻片《人工智能》(a.i.)对许多人的头脑又一次产生了震动,引起了一些人士了解并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兴趣。 2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发展 "智能"源于拉丁语legere,字面意思是采集(特别是果实)、收集、汇集,并由此进行选择,形成一个东西。intelegere是从中进行选择,进而理解、领悟和认识。正如帕梅拉·麦考达克在《机器思维》(machines who thinks,1979)中所提出的: 在复杂的机械装置与智能之间存在长期的联系。从几个世纪前出现的神话般的巨钟和机械自动机开始,人们已对机器操作的复杂性与自身的某些智能活动进行直观联系。经过几个世纪之后,新技术已使我们所建立的机器的复杂性大为提高。1936年,24岁的英国数学家图灵(turing)提出了"自动机"理论,把研究会思维的机器和计算机的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也因此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ⅰ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开始 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是从1956年正式开始的,这一年在达特茅斯大学召开的会议上正式使用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这个术语。随后的几十年中,人们从问题求解、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自然语言理解、博弈、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学习以及机器人学等多个角度展开了研究,已经建立了一些具有不同程度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系统,例如能够求解微分方程、设计分析集成电路、合成人类自然语言,而进行情报检索,提供语音识别、手写体识别的多模式接口,应用于疾病诊断的专家系统以及控制太空飞行器和水下机器人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熟知的ibm的"深蓝"在棋盘上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就是比较突出的例子。 ⅱ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低谷与振兴

2020年继续教育答案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单选题 1.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包括()。(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 √答对 2.立体视觉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目的在于重构场景的三维几何信息。( 3.0分) A.人机交互 B.虚拟现实 C.自然语言处理 D.计算机视觉 我的答案:D √答对 3.下列对人工智能芯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0分) A.一种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芯片 B.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中大量矩阵运算 C.目前处于成熟高速发展阶段 D.相对于传统的CPU处理器,智能芯片具有很好的并行计算性能 我的答案:C √答对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是()。(3.0分) A.步态识别 B.声纹识别 C.文本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C √答对

5.()是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层次化机制来表示客观世界,并解释所获取的知识,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A √答对 6.关于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的是()。(3.0分) A.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 B.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C.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 D.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系统 我的答案:D √答对 7.()是指直接通过肢体动作与周边数字设备和环境进行交互。(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 √答对 8.()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主要方法,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学习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人工智能学习研究的现状 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经过了几个阶段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知识工程、机器人等领域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但是离真正意义上的的人类智能还相差甚远。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尤其是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应用,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也给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加广泛的舞台。本文强调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作为信息技术的先导,人工智能学习在人工智能科学领域中是一个着非常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要在学科交叉研究中实现人工智能学习的发展与创新,就要关注认知科学、脑科学、生物智能、物理学、复杂网络、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交叉渗透点,尤其是重视认知物理学的研究。自然语言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载体,是人工智能学习研究知识表示无法回避的直接对象,要对语言中的概念建立起能够定量表示的不确定性转换模型,发展不确定性人工智能;要利用现实生活中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模型和无尺度特性,把网络拓扑作为知识表示的一种新方法,研究网络拓扑的演化与网络动力学行为,研究网络化了的智

能,从而适应信息时代数据挖掘的普遍要求,迎接人工智能学习与应用领域新的辉煌。 1.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形式与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变的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且人工智能在制造中的运用以成为实现制造的知识化、自动化、柔性化以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响应的关键。 人工智能已对现实社会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而且其作用已在各领域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计算机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加突出,可以说,哪里有计算机应用,哪里就在应用人工智能;哪里需要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哪里就在应用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目前,人工智能应用的主要领域,也就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人类智能的机理以及如何用机器模拟人的智能的学科。从后一种意义上讲,人工智能又被称为“机器智能”或“智能模拟”。人工智能是在现代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它一方面成为人类智能的延长,另一方面又为探讨人类智能机理提供了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学习机制的研究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项核心课题。它是智能系统具有适应性与性能自完善功能的基础。学习过程具

气举方法的技术创新

气举方法的技术创新 海上石油开采一直优先选择成本较低的气举系统作为其人工举 升方式。高性能、高可靠性气举系统的技术革新提高了强化开采能 力,同时还提高了深水及海底新型高压气举系统的安全性。 Maharon Bin Jadid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马来西亚吉隆坡 Arne Lyngholm Morten Opsal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 挪威斯塔万格 Adam Vasper Thomas M. White 美国得克萨斯州Rosharon 在编写本文过程中得到以下人员的帮助,谨表谢 意:吉隆坡的Gayatri Kartoatmodjo ;斯塔万格的Ian Raw ;挪威奥斯陆Norsk Hydro 公司的Eli Tenold ,以 及Rosharon 的Samuel Zewe 。 NODAL ,NOVA ,PIPESIM 和XLift 等是斯伦贝谢公司 的商标。 1.Brear Oil Injector 是第一个气举专利,颁发于 1865年,在随后的1865年到1953年期间,出 现了70多项气举专利和专利申请。有关气举 历史更多的信息,请参见:Brown KE :Gas Lift Theory and Practice, Including a Review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 。美国新泽西州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出版社(1967 年):181-197。 2.2006年国际能源展望,DOE/EIA-0484(2006), 由美国政府能源信息管理局出版,http://eia. https://www.doczj.com/doc/dd13983136.html,/oiat/ieo/world.html (2006年11月24日浏 览)。 3.Pike B :“Importance of Mature Assets Development for Future Energy Supplies ”,发表在哈特能源会 议上的主题演讲,“Brownfields :Optimizing Mature Assets ”,丹佛,2006年10月31日-11 月1日。 4.Abraham K :“High Prices ,Instability Keep Activity High ”,World Oil ,227卷,第9期(2006年9 月),https://www.doczj.com/doc/dd13983136.html, (2006年12月20 日浏览)。 5.Fleshman R ,Harryson 和Lekic O :“用人工举升 法提高产量”,《油田新技术》,11卷,第1期 (1999年春季刊):48-63。 6.Donnelly R :Artificial Lift :Oil and Gas Production 。 得克萨斯州奥斯汀:PETEX ,1985年。 44油田新技术 石油行业于19世纪中期引入了气举技术,可以说,气举是石油行业应用时间最长的人工举升方法之一[1]。但是,大多数传统气举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发的,并不能满足如今深水和海底完井对高压、高性能和安全性的所有要求。新型设备则克服了这些传统设计上的缺陷,填补了空白。目前迫切需要新型设备。根据预测,2030年之前全世界能源需求量会以每年近1.9%的速度增长[2]。其中至少有90%的能源需求要靠油气来满足,也就是说,到2010年石油需求量要增加1100万桶/日(170万米3/日)。若考虑5%的油藏产量年递减率,到2010年,石油需求量则会接近4400万桶/日(700万米3/日)。这一需求量使得人们对未来储量增长的不确定性更加担忧。但是许多业内专家却认为未来20年石油需求量的50%-75%会来自于老油田,而且他们确信,能够长期提高潜在产能的适当人工举升技术可满足其中大部分需求[3]。目前,全世界有近100万口产油井[4]。其中,有90%以上的产油井采用人工举升方式提高产量。一般来说,这些油井的油藏压力不足以将石油举升到地面,所以,作业者必须补充油藏天然驱动能量来提高总产液量。尽管仅有约30000口油井选用了气举,但气举仍然是海上老油井最常使用而且是最经济的人工举升方法。气举过程需要通过生产井中的油管-套管环空注入天然气。注入的天然气可在油管内的产出液中形成气泡,从而降低液体密度。这就使地层压力有可能举升油管内的液体,提高井筒产出液的产量。遗憾的是,传统的气举技术在设计上有缺陷,如对获得稳定的油管和套管流体流所需注气速率的限制、最高工作压力较低和回压系统不可靠等。这些约束条件使传统的气举方法不能满足高压作业的安全要求,因此不能用于目前的大量深水和海底完井中。由于这些缺陷,许多深水和海底装置没有配备气举系统,但若采用适当的气举系统却可从中受益。设计上的改进(如文丘里管流动几何在气举阀中的应用)可降低油管和套管内的流动不稳定性。在高压波纹管系统的配合下,这些改进大大拓宽了气举系统的最大压力限制,从原来的2500 psi (17.2 MPa )拓宽到了5000psi (34.5 MPa )。另外,最近引入的地面控制气举流量控制阀也扩大了气举系统的应用范围,提高了气举系统的适用性。气举系统的这些新功能能够满足现在和将来深井和海底完井装置不断增长的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简称AI。是当今世界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众所周知,人工智能自提出以来,到发展至今天,一直为大众所看好。下面给大家带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喜欢人工智能专业的高考生可以参考参考!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更多高级AI助手 随着亚马逊的Alexa,苹果的Siri以及其他类似设备的推出,人们看到了在家中从AI助手中受益匪浅的消费者。此类AI助手可用于获取天气报告,播放歌曲,关闭房间的灯,在线查找一些信息等等。 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根据Adobe Analytics的研究,据说拥有智能扬声器的人中约有71%的人每天至少使用一次,而拥有智能扬声器的人中约有44%的人每天承认多次使用智能扬声器。因此,在2019年,我们将能够看到更多高级AI助手帮助家庭和工作场所以及影响其他生活领域。 如今,用户使AI助手执行基本任务,例如在线搜索信息或播放歌曲。在未来几年中,随着AI助手将执行更大的任务,变

化将很大。仅通过识别用户的声音,他们就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体验。 因此,不久后,您将与电视或冰箱通话,而不仅仅是像今天这样与人工智能设备通话。 人工智能支持的招聘工具 根据Indeed进行的调查,有42%的雇主不确定要找到合适的人才。对于企业而言,招聘过程是一项既费时又繁琐的任务。人工智能可以改变一切。这意味着在2019年,企业将能够使用基于AI的招聘工具,这将有助于他们进行招聘。 例如,像Mya这样的聊天机器人招聘代理(我的招聘助手)可以通过文本,电子邮件或Skype与候选人沟通。该应用程序可以帮助您完成第一级任务,并为您确定或拒绝候选人。 随着使用AI驱动的候选人交流和筛选工具的出现,大量的AI工具应运而生,这将帮助公司和组织节省更多的时间来选择候选人。 对话式AI搜寻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人工智能支持的助手,未来的趋势将是使用高级对话人工智能支持的搜索。随着语音搜索的推出,消费者在线搜索事物和答案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用户不必在搜索栏中输入单词,而是可以对设备说出搜索查询,而可以构

2020公需课《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试题含答案

1.()是自然语言处理地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地应用。(3.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统 我地答案:C √答对 2.()是人工智能地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地主要方法,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地各个领域。( 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地答案:B √答对 3.关于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地是()。(3.0分) A.人工智能地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 B.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地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地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C.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 D.真正意义上完备地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专用地智能系统 我地答案:D √答对

4.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包括()。(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地答案:A √答对 5.(),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3.0分) A.2018年3月15日 B.2018年10月31日 C.2018年12月31日 D.2019年1月31日 我地答案:B √答对 6.()是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层次化机制来表示客观世界,并解释所获取地知识,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地答案:A √答对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地是()。(3.0分) A.步态识别 B.声纹识别 C.文本识别

D.虹膜识别 我地答案:C √答对 8.()是指直接通过肢体动作与周边数字设备和环境进行交互。(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地答案:A √答对 9.下列对人工智能芯片地表述,不正确地是()。(3.0分) A.一种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地芯片 B.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中大量矩阵运算 C.目前处于成熟高速发展阶段 D.相对于传统地CPU处理器,智能芯片具有很好地并行计算性能 我地答案:C √答对 10.立体视觉是()领域地一个重要课题,它地目地在于重构场景地三维几何信息。(3.0分) A.人机交互 B.虚拟现实 C.自然语言处理 D.计算机视觉 我地答案:D √答对 未答标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