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

导读: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早在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提出“向海洋进军”。1967年法国政府成立海洋部,统管全国的海洋事务。1980年代美国就预言:“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这个预言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据科学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约拥有50万种动物,其中仅鱼类就有2万余种,生物资源总量达26万亿吨,海洋储存着相当陆地上全部农产品1000倍的食物。目前世界近海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天然气地质储量4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3。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海洋油气勘探向深水(>300米)陆坡区推进,不断有新的大油气田发现。新旧世纪之交,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从1998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增加至2002年的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4%。

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美国海洋经济产值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仅约300亿美元,80年代投资了1000亿美元开发海洋经济,到90年代初海洋经济产值已达3500亿美元,占世界海洋经济产值近三分之一;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并成为沿海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这片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海岸带、滩涂面积两亿余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13%,目前已开发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浅海养殖潜力巨大。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宜于建设中等以上的泊位和港址有160多处。生物种类多,已记录的物种数达2万种,渔场面积281万平方公里。油气、矿床、再生能源、海上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1、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国的发展水平

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资源包括“航行、捕鱼、制盐”,现在一般认为的海洋资源则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按照普遍的划分方式,海洋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

业包括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工业、海盐业、滨海砂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娱乐业。从整个国际发展态势看,海洋经济在从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体向二、三产业为主体转化,产业结构内部也在不断的提升。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不同时期的各种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形成各种海洋产业,有传统的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盐业;近20年来形成的新兴海洋产业,包括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油气工业、滨海旅游娱乐业、海水直接利用业、海洋医药和食品工业等;另外还有一些正处于技术储备阶段的未来海洋产业,如海洋能利用、深海采矿业、海洋信息产业、海水综合利用等。人类开发利用海洋已经形成七大类型:航运和通讯的海洋空间利用、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和能源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旅游和娱乐、海上废物处理、海洋军事利用、海洋调查研究等。

统计显示,上世纪60年代末,世界海洋产业的产值为130亿美元。到了70年代,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十年就翻一番:70年代初,为1100亿美元,1980年为3400亿美元,1992年达到6700亿美元。2002年,世界海洋经济产值约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

中国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1964亿元,比2004年的12841亿元大幅增长约1.5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比2004年的3.9%大幅提高5.63个百分点。我国海洋渔业和盐业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水产品总产量1990年跃居世界首位,目前约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1/3。水产品人均占有量1997年29公斤,开始超出世界平均水平。造船业产值世界第二,商船拥有量世界第三,海洋经济发展自本世纪初开始进入了快速成长期,已位居世界沿海国家中等偏上水平。

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海洋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海洋生物体系和工程原理,提供商品和社会服务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它的重点集中在海水养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和环境与资源保护三个方面。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成为各国重点发展目标,世界各国纷纷制订“海洋生物技术计划”,海水养殖、海洋药物、功能新基因、环境保护等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尽管中国海洋生物技术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但海水繁殖与养殖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取得了许多居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1997年正式启动了海洋863计划,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海水繁殖和养殖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在海水养殖物种优良种苗的培育和保存上,中国进行了包括组织培育及细胞工程育苗研究,虾、贝类三倍体育种技术的研究,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海水养殖动物雌核发育和性别控制研究等,掌握了大型海藻良种克隆纯培养及保存技术、海藻生物反应器育苗技术、对虾、牡蛎、扇贝、珠母贝等的多倍体诱导培育技术等。另外,在对虾性控技术、全雌牙鲆种苗培育、名贵的石斑鱼性控研究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在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上,我国主要进行了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芋螺毒素的基因工程和药物研究、对虾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其中,对虾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严重危害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工作,目前已分别构建了正常和病变的对虾组织CDNA文库,测定了近百个病毒表达序列标记(EST)及近千个对虾表达序列标记,开发了实用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快速检测的PCR试剂盒,使我国对虾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海洋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尤其在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方面。海洋产值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10%-20%的平均水平。从统计数据看,我国

海洋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由“七五”初期的51∶16∶33,优化升级到2004年的30∶24∶46,2009年显著提高至5.9∶47.1∶47.0。海洋产业结构逐步实现高级化。但与一些发达国家海洋经济第三产业占比的平均水平超过60%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全球海洋捕捞业产量近十几年来一直保持在约8500万吨。自上世纪50年代初以来,捕捞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船上安全加强。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改造渔具以及作业方式,实现了生态系统目标的成功进展以及有选择的捕鱼技术的成功应用,以便更有效地专捕特别体积的鱼和鱼的物种以及其它海洋生物,并力求减少对海底栖息地的影响。用于改进海底栖息地分级的航海设备和工具最近的发展使得捕捞行业能更有效地捕捞特定资源并减少对深海栖息地和群落的影响。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人类开发海洋渔业资源情况的统计结果显示:只有3%的海洋渔业储量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21%的渔业储量正被适度开发,即还能够提升开发量的渔业储量只占24%;而52%的渔业储量已被完全开发,不能再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更为严重的是,24%的渔业储量已被过度开发,其中7%的渔业储量已枯竭。粮农组织的统计结果还显示,占开发总量30%的10种最大的渔业物种中,有7种处于完全被开发或枯竭状态。

中国目前也面临严峻的渔业资源污染、过度捕捞等生态环境问题。如:局部渔业水域受到污染,天然渔场形不成鱼汛,海洋珍稀物种减少,海洋生态系统受损严重。2000年,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4571万吨、产值564.7亿美元;养殖产品上市率从1970年的5.3%增加到2000年的32.2%。目前,世界水产养殖和贸易仍保持快速增长,养殖水产品的增加稳定了水产品国际贸易,减轻捕捞对资源的压力。如欧盟渔业产品中有17%来自于鱼类养殖。

中国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总产70%,但水产养殖业发展水平仍很低,处于低附加值、低效益、高成本发展阶段,并以透支未来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取得的。主要问题有:(1)传统的综合养鱼方式仍作为主体,而国际上则普遍关注水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崇尚绿色水产品。(2)养殖品种仍以四大家鱼为主,无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3)养殖饲料营养不高,水产养殖饲料的革命仍遥遥无期。中国水产养殖饲料的利用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海水鱼类养殖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且随着新一轮养殖热潮的到来,饲料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我国网箱养殖一直沿用鲜活饵料,甚至连新兴起的深水抗风浪大网箱养殖也使用小杂鱼作为饵料,这些饵料除极少部分被利用外,大量的成为残饵,流失到自然海域;加之养殖鱼类排放的大量有机物,不但污染周围的水域环境,而且由于对海中幼鱼资源的大量捕捞,造成自然资源饵料基础的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了国家禁渔效果。(4)经营形式仍属于小而全、高成本、低效率的小农经济,水产养殖发展始终未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而是逐步走向低品质、低价格的产品充斥市场,产业整体素质不高。水产养殖业的产业化、组织化水平较低,并成为制约养殖产品竞争力提高的瓶颈。

与传统海洋经济不同,现代海洋经济的的一大特点,就是对高新技术的高度依赖。例如,海上油田开发从勘察、钻探、开采和油气集输到提炼的全过程,几乎都离不开高技术的支持。海洋开发所需要的几乎所有技术都是资金密集、知识密集的高新技术。正由于世界海洋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才引发全球性的海洋开发热潮,推动了新兴海洋产业的形成及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海洋产业是海洋捕捞、海水制盐和海洋航运业;70年代以来,海洋油气开发、海水增养殖(海洋农牧化)、海洋旅游和娱乐逐步成为规模越来越大的新兴产业。国

际海洋三大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发展态势相仿,产业结构之间第三产业的比重日益增大,同时,产业内部结构看,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2、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综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便把目光投向海洋,海洋开发战略的重要性逐步被沿海国家提上议事日程。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先在议会上提出“向海洋进军”的口号。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向国会提出”美国必须开发海洋”,要“开辟一个支持海洋学的新纪元”。尔后,不少国家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纷纷推出了海洋开发战略。世纪之交,海洋开发战略又成为各国的热点。

美国1999年提出了“21世纪海洋发展战略”。从沿海旅游、沿海社区、水产养殖、生物工程、近海石油与天然气、海洋探求、海洋观测、海洋研究等11个方面制定未来发展的重点。核心原则是维持海洋经济利益、加强全球规模的安全保障、保护海洋资源和实行海洋探求四个方面。2000年美国颁布《海洋法令》,2004年发布《21世纪海洋蓝图—关于美国海洋政策的报告》及《美国海洋行动计划》。

日本是最早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1961年,日本成立海洋科学技术审议会并提出了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的指导计划。在70年代中期又提出海洋开发的基本设想和战略方针。早在1980年,日本海洋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就达到了10.6%。他们一直把加速海洋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的战略方向,“期待海洋这一无限的空间所具有的矿物、生物、能源、空间等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维持日本的社会经济需求。2007年,日本国会通过《海洋基本法》,设立首相直接领导的海洋政策本部及海洋政策担当大臣。”

加拿大在1997年颁布《海洋法》,2002年出台《加拿大海洋战略》,2005年颁布《加拿大海洋行动计划》。加拿大海洋战略确定了三个原则和四个紧急目标。三个原则是:可持续开发;综合管理;预防的措施。四个紧急目标为:现行的各种各样的海洋管理方法改为相互配合的综合的管理方法;促进海洋管理和研究机构相互协作,加强各机构的责任性和运营能力;保护好海洋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海洋经济的潜能,确保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力争使加拿大在海洋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了实现国家的海洋战略目标,政府和有关各方制定了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加深对海洋的研究;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加强海运和海事安全;加强对海洋的综合规划;振兴海洋产业;加强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海洋保护意识观念。在海洋研究方面,加拿大政府在2003年拨款近8亿加元的海洋科技开发经费,制定了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的定义,广泛收集海洋资料,保护资源开发和海底矿物资源,加强了海洋科学和技术专家队伍建设等。在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方面,加拿大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加强了对海洋生物种群、海洋气候变动、海洋深水生态系统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并采取了限制捕捞捕杀濒危海洋鱼类和动物的措施。为保护鳕鱼、大马哈鱼等珍贵的鱼种和鲸等海洋动物,政府投资近5亿加元,建立各种研究所和保护设施。

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加拿大制定了海洋水质标准和海洋环境污染界限标准,采取了对石油等有害物质流入海洋的预防措施。加拿大还设立了“沿海护卫队”负责保护海洋环境,沿海护卫队对化学物品和石油的泄漏事故能迅速做出反应,能在很短时间内对大面积污染物进行清除。为了应对海洋中的泄漏事故,海洋护卫队在全加拿大设立了72处战略设施。这些措施为保护加拿大海洋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澳大利亚1999年成立国家海洋办公室,负责制定国家和地区的海洋计划,提出要使海洋产业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产业,同时保持海洋生态的可持续性。并确定海洋生物工程、替代能源开发、海底矿物资源开发等为海洋经济急需发展的产业。提出改良所有渔业的加工技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在海洋油气开发、造船、观光等方面提具体的发展措施。

韩国1996年组建海洋水产部,统管除海上缉私外的全部海洋事务,2000年颁布韩国海洋开发战略《海洋政策—海洋韩国21》,目标是使韩国成为21世纪世界一流的海洋强国。确定韩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世界化、未来化、实用化、地方化”四化。具体目标是:创造尖端海洋产业;创造海洋文化空间;将韩国在世界海洋市场的占有率从目前的2%提升到4%;成为世界第5位的全球海洋储运强国;成为海洋水产大国;具有实用化技术的海洋强国;成为人类与海洋系生态共存的典型海洋国家。

欧盟为保持现有的经济实力,并为在高技术领域内增强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竞争力,制定了尤里卡计划。尤里卡的海洋计划(EUROMAR)的原则之一:加强企业界和科技界在开发海洋仪器和方法中的作用,提高欧洲海洋工业的生产能力和在世界市场上竞争能力。已启动的和已完成的项目中的海洋环境遥控测量综合探测(MERMAID)和实验性海洋环境监视和信息系统(SEAWATCH)已向中国推销,SEAWATCH在世界市场海洋仪器设备产品中已得到数千万美元的经济效益。尤里卡海洋计划的第二期海洋科学技术的海洋技术项目中的水声应用部分主要有:水下图象传输技术、长距离声通讯技术、用声学技术研究沉积物的现场特性,用SAR和回声测深仪研究浅海水下地形的动态特征并开发海底地形测绘技术等既先进又实用的技术。2005年欧盟委员会通过《综合性海洋政策》及《第一阶段海洋行动计划》。此外,英国公布了“海洋开发推进计划”,并将颁布《海洋法令》。法国制定了海洋科技“1991-1995年战略计划”,2005年成立海洋高层专家委员会,专责制定国家海洋政策。

中国国家海洋局1963年成立。1982年中国投票支持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1年中国召开首次全国海洋工作会议,并由国家海洋局和国家计委发布《90年代中国海洋政策和工作纲要》。1995年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中国第一部《全国海洋开发规划》。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6年国家海洋局发布《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及其行动计划。1998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白皮书《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1999年国家海洋局发布《中国海洋政策》。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年国务院批准发布实施《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实施海洋开发》。2003年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中共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发展海洋产业”。2008年国务院批准发布《全国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综上所述,海洋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海洋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中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3、传统海洋产业技术升级加速,管理走向现代化

就海洋经济的传统产业看,日、美、俄、欧洲等发达国家渔业发展的特点是:紧密依靠当代技术进步的成果,以海洋捕捞为基础,以渔业机械化为突破口,以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为目标,努力提高渔业的整体实力,加快渔业现代化。

在养殖领域:养殖生产在向三化推进:养殖机械化、品种良种化、管理自动化。养殖形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或工厂化养殖;经营过程实现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养殖技术以生物工程育种、基

因工程育种、克隆技术、疫苗、生物防治等高、新技术为主。如日本研究的牙鲆、条斑星鲽的克隆技术,已生产出大量的具有相同基因的克隆鱼,欧洲各国对多种鱼贝类三倍体育苗技术已达到实用化程度。

在捕捞领域:发达国家在渔业资源探测技术、渔船捕捞自动加工体系、渔港建设现代化已具备相当高的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品加工技术进步很快,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发达国家水产品加工率达产量70%,产品附加值高,加工领域由单一食品向医学、保健、卫生、饲料、工业用途扩展,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在工艺、质量方面实行二次加工,对量多体小的低值鱼深加工,提高渔获物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率。

在饲料、渔药领域:发达国家目前主要做法是针对不同鱼类品种,生产最宜配合饲料,降低饲料系数,提高生产效益,鱼药生产强调高效(高选择性)、安全(对人和环境影响)。

就管理而言,发达国家在渔业资源、捕捞、养殖、贸易等方面向现代化、国际化与标准化发展,并通过立法等形式实现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渔业管理组织模式上也在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与探索,如在日本,渔业劳动组合的实施很有特色,这种渔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既能反映渔业劳动者愿望与要求,又能传达政府在渔业宏观管理上的政策和法规。

在资源环境管理方面,发达国家的主要做法是:

●将渔业资源监测调查作为常规任务,资源监测结果巳成为渔业资源管理不可缺少的科学依据;

●注意渔业资源增殖和移植。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重视增殖放流的基础研究并积极开展增殖放流工作,努力提高近海渔业资源的生产潜力,优化群落结构;

●努力保持渔业天然资源的可持利用,配额捕捞是通行的手段。如欧盟和挪威以每年资源调查数据,对资源安全进行评诂,确定每种渔业资源年总允许捕捞量(TAC)。

●重视环境保护。水产养殖场包括在海区养殖都有采用全封闭式水质循环系统,养殖废水排放经过卫生处理。为保护水产资源和可持续利用以及保证产品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在产品的质量管理方面,发达国家逐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采用较高的卫生和技术标准。欧盟从1995年开始,对原有的法规进行重新审视、集中合改革,陆续推出对食品质量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生产者自我控制体系等一系列指令,逐渐形成了对每一种食品(水产品)生产管理的新法规。并要求第三国对欧出口产品必须有等同欧盟有关指令的管理法规和管理效果。例如,欧盟就曾以我国尚没有等同于欧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残留监控体系为由,1996年6月停止从我进口禽肉,1997年7月禁止从我国进口双壳贝。

发达国家与地区从发展的可持续性着眼,日益关注海洋捕捞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通过立法等方式,严格限制捕捞品种、水域、如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处不仅对目标鱼类种群,而且还对非目标鱼类品种、海鸟和哺乳动物进行研究及管理。并考虑到这些品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海洋环境的物理和化学力量。

1995年以来发达国家的最新政策趋向,重点是在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政策。这包括关闭渔场和建立海洋保护区以保护生境; 大规模海洋生态系统计划;保护栖息地措施; 以及采取其它正确的管理办法——如团体配额等。并在某种程度上,渔业应在“生态系统基础”上管理,满足这样广泛呼吁的要求意味着渔业的相关生态过程及渔业本身均应以图示的形式记录下来。

4、海洋工程的高技术研究与高资金投入

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安全都离不开海洋工程设施。由于海洋环境条件恶劣,海洋工程设施技术要求高,批量少,品种繁杂,因此,海洋工程大多属于“三高”(高投资、高风险、高技术)工程。为在开发和占有海洋的竞争中取得主动,一些发达的国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并十分重视海洋高技术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用于海洋高技术的开发研究,并已获得了许多技术上的成就和经济的利益。这些技术领域包括海洋交通运输技术、海洋环境探测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深潜技术、海洋资源与生物开发技术等。如在海洋交通运输方面,各种大型能源运输船、特殊货物运输船、高速船、各类工程船及海洋调查测量船等。在海洋油气开发方面,三维数字地震勘探技术已获广泛应用;海洋张力腿式平台(TLP)、独柱式平台(SP)以及浮式生产储运系统(FPSO)以及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物(VLFS)等研究都取得了新的发展;为了提高海洋油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在新型简易平台、边际油田开发新技术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新型无潜水员遥控水下开采系统工程已在一些国家的深海油田试验运用。在深海技术方面,载人潜器、无人潜器和无人无缆潜器已竞相开发,深潜器技术发展迅速。

人类对海洋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空间、海洋交通及通讯通道的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安全,都需要大量的海洋工程结构物。船舶工业作为面向海洋的装备工业,在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开发和生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最近25年中,世界船舶工业在进军近海石油工程制造业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的进展,大量的海洋石油平台、浮式生产系统和海洋石油开发专用船舶大多出自传统的船舶工业。日本在开发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物方面已走在其它国家的前面。日本建造的海上人工岛和拟议中的“海市蜃楼”建设将变成现实;美国将利用日本对造船业开发的超大型浮式海上结构物建设海上空军基地;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和石川岛播磨工业公司正在联合研制“巨鲸”海浪发电船;美日等国在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开发方面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目前发达国家科学进步因素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而我国则在 30%左右,科技进步在我国渔业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目前约为46%。

5、海洋油气开发的工艺、技术与设备不断更新

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海洋油气开发日益被各国重视。资料表明,全球的海底石油总蕴藏量约有1400亿至2000亿吨,占陆地石油储量的30-50%。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上开发石油,已发现的油气田约1600多个,有200多个油气田投产。

发达国家的油气开发十分重视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使各种工艺技术日趋完善。国外油田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合理选定分离压力与级数,采用合一设备简化流程;原油预脱水技术,液——液旋流分离技术、油气混输技术、油气水不分离计量技术、油气田自动化技术。先进国家普遍采用SCADA系统,近年来又推广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了无人值守和生产过程的优化,形成了完整的软硬件体系。油田生产运行智能化、网络化技术是世界油田地面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发展方向。国外各公司都本世纪初,管道建设仍然会延续上世纪末的趋势——低成本与环保主导未来石油管道技术。目前管道建设仍以天然气管道建设为主。先进国家输油管道均采用密闭输油技术,降凝剂和减阻剂种类多、效果好。高凝(粘)原由添加剂处理长距离常温输送技术。顺序输送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输送介质多达100多种类,形成了配套的技术。输气管道正向着高压力、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力、网络化方向发展,陆上输气压力达到12Mpa,最大口径1420mm,X80级管道已经建成。采用高强钢管道、高压力输送天然气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输气管道内涂层技术应用广泛。作为大型天然气供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储气库技术在发达国家已较成熟,到

1998年达到596座。总储存能力5755×108m3,总有效工作气量3076×108m3。主要以枯竭油气藏为主,其次是含水层和盐穴储库。天然气超声波计量技术应用增加;防腐材料种类繁多,内涂层技术广泛应用,从原材料、涂敷技术到检测设备都比较完善。风险管理技术、管道防腐及剩余寿命评估技术正在不断完善。未来可能出现的油气储运新的关键技术可能是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和天然气吸附储存技术。

6、海洋娱乐产业已成为拉动海洋经济的重要动力

海洋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娱乐业。利用海洋资源结合消费社会人们的猎奇、个性和品位休闲心理,发达国家滨海旅游娱乐业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海洋休闲渔业。海洋休闲渔业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集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与渔业有机结合为一体,提高了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形成一种新型产业。这种新型产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结构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休闲渔业已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美国的游钓爱好者从1982年的2000万人猛增到1988年的6000万人,估计目前已超过8000万人。据全美休闲渔业协会统计,在美国每年约有3520万个休闲钓客,估计每人年消费平均仅为1100美元,累计3520万个钓客的消费总额达387亿美元,钓客人数远超过高尔夫球和网球人数。1991-1996五年内休闲渔业的实际总消费增长36%,这些消费金额在美国经济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全美提供120万个就业机会;创造总额约283亿美元的家庭收入(工资)和为联邦政府增加31亿美元税收。休闲渔业产值为常规渔业产值3倍以上。英国有14%的家庭饲养观赏鱼,每年需要1.4亿尾以上。在加拿大和欧洲各国,以游钓为主体的休闲渔业都十分盛行和发达。日本,70年代就提出了“面向海洋,多面利用”的发展战略。实施了沿岸和近海渔场的整治和“渔港渔村综合整备事业”。在沿海投放人工鱼礁,建造人工渔场,大力发展栽培渔业和“鱼类牧场”,并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渔村渔港环境,发展休闲渔业。特别是1975年以后,随着日本国民收入和业余时间的增加,利用渔港周围的沿海作为游乐场所的人数逐年增加,游钓作为健康的游乐活动之一,发展更快。日本休闲渔业人数约60O0多万,其以海上游乐方式多样性(船钓、矶钓、防波堤钓、退潮滩涂采捕等)、并以游乐渔船安装现代化设备及严格安全对策见长。台湾为摆脱近海资源逐渐衰退,远洋渔业竞争激烈,船员劳力不足价格高等困境,自1990年开始实施减船政策,为进一步引导渔业转型,适应隔周休二日制实施后公民休假时间增加的需求,在沿海港口渔区大力兴办休闲渔业。台湾渔业局从1998年起在基隆梧栖等6个渔港,强化休闲设施投资,发展海陆休闲中心,促进渔民走向多元化经营。休闲渔业中心的设施,包括从事海上观光钓鱼的游艇码头、渔人码头、海鲜美食广场、海钓俱乐部、海景公园、儿童娱乐场及相应的旅馆和旅游服务设施。休闲渔业帮助了“已近黄昏”的台湾沿岸和近海渔业“起死回生”,被称为“建设现代化渔村和增强渔业活力的改革”。

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海洋旅游业在全世界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目前主要开发的项目有:1、潜水活动;2、帆板运动;3、水下观光;4、海洋公园等,尤其是海洋公园已成为各国海洋综合娱乐主要场所。如70年代初在香港建成的海洋公园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海洋水族馆之一。日本到1974年,已在各地建了20个海洋公园。加拿大的国家海洋公园是1987年建造的,面积达130平方公里,为此还制订了《加拿大国家海洋公园政策》。美国,已有14个国家海洋公园和湖岸公园。荷兰的鹿特丹市,1985年建成了海洋乐园。在意大利,约建有500个海滨旅游中心。邮轮和游艇旅游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前景广阔。

7、海洋运输业向综合物流模式发展

海洋是交通和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海上货运量占全球货运总量的60%以上。全世界共有港口9800多个,其中贸易港2300多个,年吞吐量亿吨级的超过10个。

上世纪70-80年代,发达国家航运企业认识到把物流管理与实体分配结合起来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于是提出了综合物流的概念。到了80-90年代,企业将综合物流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扩大,包括了原材料的供应商和制成品的分销商,形成了供给链的概念。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世界贸易高速发展,与之相关的行业包括国际运输业发展迅猛,市场竞争。不少航运企业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在海洋运输的基础上,全面价入物流服务,积极配合货主对运输服务更高层次的要求,以货主为中心全面提高门到门运输的服务水平,将给自身带来多方面的竞争优势。因此,目前国际航运已从单一的纯海洋运输逐渐向综合物流服务转化,并成为国际航运企业发展的大方向。

8、海岸带综合开发与城市化的协调

不少发达国家在海洋经济的开发过程中,将海洋资源开发与海岸带城市规划发展综合考虑。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逐步形成海岸城市带。如日本在战前就曾提出“国土规划”概念,战后为充分利用其海洋资源,自1950年公布《国土综合开发法》以作为基本法,进而确立了以“太平洋海岸带”为重心的方案。先后经过四次国土综合整治计划的实施,形成了由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临岸城市构成的“太平洋海岸城市带”。上面四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圈,面积仅占国土6.6%,却集中了人口41.2%,产值47.9%。为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开发聚集于海岸且日益增加的人口的生活空间,还计划在新世纪于太平洋海岸带建造大的人工岛五座,其中在东京南面建立一座25平方公里的海上城市,可容纳100万人口。另规划新的国土开发轴,建设环日本海海岸带与城市带等。以海岸城市为中心的海岸经济带,是日本国土开发与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成功经验。

美国1972年颁布了世界第一个海岸带管理法,规定领海线内海洋资源由各州政府管理,领海线外海洋资源由联邦政府管理,各州基本参与了海洋开发与管理,并制定有地方法律和实施计划。这对于美国西海岸开发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欧洲学者西格弗里德说:在美国日益成长为太平洋大国过程中,西海岸是“连接远东的一个世界边疆”。随着“阳光地带”加州崛起,产生了旧金山硅谷高科技区,还形成了以洛杉矶为中心的美国第二大经济中心。西海岸城市带成了当今美国最为活跃的增长带,带动了举世注目的太平洋热。美国与日本海岸城市的平均密度为每一百公里。

韩国从70年代开始强化临海工业带建设,明确滨接黄海的西海岸为开发重心,投资320多亿美元,建设120余大规模工程。政府成立海洋部以指导海运、造船、水产、港湾工程等四大海洋支柱产业的发展。

9、加强海洋综合考察与调查研究

为了提高国家的海洋力量,世界海洋强国都很重视海洋调查研究,海洋调查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调查工作不断加强,调查研究的重点海区随着国家战略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美国、英国、前苏联等海洋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很长时间,整个冷战时期,基本上都执行大洋战略,战略核武器装备在核潜艇上,称霸大洋。他们需要了解大洋的海洋环境,不断提高大洋军事海洋学水平,为大洋战略服务。因此,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些国家花费很大的力量进行大洋

调查研究。1957-1976年,世界大洋考察的次数达到17306次。

10﹑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态势

联合国《21世纪议程》郑重指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预测21世纪应是人类大力开发海洋的新时代,海洋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海洋孕育了地球最早的生命,也许还将提供包括人类未来的蛋白质、能源、矿藏资源和发展空间等等人类最需要的一切。因此,探索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必将成为全球发展的新热点。

21世纪初期,海水直接利用、海洋化工、海洋药物将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深海采矿、海洋能发电正在进行早期技术准备和资源勘查,有可能在2020年前后形成产业。70年代以来,海洋经济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在许多国家,海洋经济的产值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科技进步是海洋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1997年世界海洋委员会把当前海洋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课题归结为四类:科学文化进步,包括揭示生命起源、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海洋人类学)的研究;探索和开发海洋财富,包括生物资源开发(主要是渔业)、油气资源开发、海洋运输、能源利用、空间利用和旅游、海洋环境净化容量等;生命支持系统研究和保护,包括海洋与气候、生物多样性、健康和废物清除、防灾减灾等;其他类,包括海洋管理、海洋经济学、论理学、海岸科学、培训和教育。

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日益被重视。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正在兴起的海洋产业的一部份。近年已经开发和正待开发的有海上卫星发射平台、海上航空基地等大型海洋结构物。未来的海上城市、海上工厂和超大型的深水海洋结构物的开发建设等表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执笔:郁芳杨明)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资料讲解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在把握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实质内涵和根本特征的基础上,剖析这一变化给中国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实施正确的对外战略方针。 关键字:中国;世界;相互关系;命运相连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的事件,对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性变化意义的时代,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中国国家建设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筹划将具有愈来愈迫切的意义[1]。 1.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变化 国际社会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当代中国外交是全球最有成效的大国外交之一。从新中国外交60年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呈现出不断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第一大参照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个30年。这在很大程度上承袭革命战争年代的基本思路与做法、确立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正式关系、定位中国在当代国际体系位置的中国外交“初级阶段”。 1949 年的中国是一个既强大又贫弱的国家,在建国初期立即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方针。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中共与苏共渐行渐远,最终成为对峙的双方。随之,中国的外交也不得不做出某些调整,朝着更加“左倾”的方向演化,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对中国的怀疑和排斥的基本态度。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政治的某些“极左”做法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损害了周恩来主持外交工作时期的稳健平和方针。必须看到,总体上逐渐偏向“左倾”的毛泽东时代,在最后阶段显现了某些积极的调整动向,尤其是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以及中美对话的开启,中国外交的钟摆再次强劲回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整体形象和作用仍然相当边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总体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斗争大于合作、猜忌压倒协调、对峙多于对话的关系,是“造反者”对抗“权势者”的态势[2]。

美国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美国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一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 进入21世纪,美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使经济发展有所起色,但还是难掩其潜在的经济问题。2017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实行减税与就业政策法案,美国经济改善,工资持续增长,失业率创50年新低。但是,特朗普“美国优先”的经济政策,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贸易自由化产生阻碍。总体而言,美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较高,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竞争以及监管机制也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消费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

2.社会环境 美国是一直主张“海权论”的国家。“海权论”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乃至美国全球海洋发展战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海洋资源文化 马汉海权论的最终目的是为美国谋取和扩张国家利益。为此,美国建立了以战列舰为核心的主力舰队,保护和拓展美国的海外殖民领土,强力推动美国海军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洋进攻型转变。 美国在海外领土扩张的同时,也重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美国重视海洋开发与海洋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出台了一系列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政策,形成了完善的海洋产业体系,使美国逐渐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海洋经济强国。 (2)美国航运文化 美国拥有丰富的岸线资源,建有众多的港口,发展了海上运输业。美国也拥有世界一流的造船技术,造船产业规模较大。马汉提出,美国应当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建设强大的商业船队,为美国发展海上力量奠定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美国应当建立海外基地,构筑美国进军东方的桥梁和美国西海岸防线。因此,美国建设了一支超大规模的远洋舰队,致力于美国海外贸易和海外基地的拓展。 (3)海洋环境和教育文化 美国注重海洋环境执法,增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和防治。联邦环境保护总署是美国重要的海洋环境执法机构,承担着开展海洋环境保护行动、保护民众环境健康的职责。近年来,美国积极实施“海援计划”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海洋强国”的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意。 所谓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以“和平发展、和谐共赢、强而不霸”为指导,打破“国强必霸”模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以“海洋强国”为轴心,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为轴的发展战略。 首先,认知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识海洋,一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如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加大对海洋及海洋经济研究的拨款,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课题小组,研究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等。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成立海洋特色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加大财政补助,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三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拍摄与海洋有关的纪录片,普及海洋知识;举办海洋文化节,宣传海洋;继续举办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鼓励学生了解海洋。 另外还需要政策扶持,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主要包括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进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海洋经济核算工作,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其次,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海洋,一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 现如今我国共有三个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学。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特色,坚持陆海统筹,以陆带海,以海带陆,海路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同时大力发展三个内地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2008 年第5 期社会主义研究No.5 , 2008 (总第181 期) SOCIALISM STUDIES Serial No.181 改革开放30 年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 赵长峰 【摘要】改革开放30 年来,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增 强, 但距离名符其实的大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国的国际形象逊于国家形象, 但并非只有消极的一 面;中国的国际责任应该随着实力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不能超出实力范围之外。 【关键词】改革开放;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国际责任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4527(2008)05-0095-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际合作与和谐世界的构建:全球视角的解读”(批准号: 07JC710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长峰,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讲师。 30 年前的1978 年,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 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改革开放的 伟大历史航程。30 年来,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和 价值是全方位的, 它不仅改变了中国自身, 而且也影 响着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胡锦涛主席在2008 年新年贺词中说, “2008 年, 对中国人民来说, 是十 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 周 年。”本文探讨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国际地位、国际 形象以及国际责任的变化, 以此来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 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 邓小平在总结建国后的历史经验教训时郑重指 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关起门来搞建 设是不行的, 发展不起来。”①“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 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 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 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 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②基于这些深 刻的认识, 我国做出了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 对外开放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 化:不仅接纳中国的国际组织数量大幅增加, 而且对 外关系的内容有了较大扩展, 从对外开放前的政治、 安全领域向经济、文化和科教领域扩展。这说明一 方面中国已放弃国际社会挑战者的角色, 主动参与 国际竞争;另一方面世界也开始以积极的姿态与中 国展开接触和对话。但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情况的 制约, 对外开放初期我们还没有“全面融入”的国际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4~157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储永萍,蒙少东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借鉴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全球海洋经济开发的总体趋势出发,分析了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6个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总结了6国海洋经济发展对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启示。 关键字: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启示 中图分类号:F3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09)08-0154-04 Inspiration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CHU Yong-ping,MENG Shao-dong (College of Economics&Management,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PRC)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world’s Marine economy being taken a great deal attention,it is significant to learn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are in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First of all,the general trend of global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n,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Japan, Norway,England,Australia,America and Canada)were analyzed.In the end,the inspirations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marine economy;development strategy;inspiration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全球海洋经济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了2005年1.7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到了4%。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日本海洋经济已占该国GDP 的14%。笔者对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这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全球海洋经济开发总体趋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世界各国的国际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各国都在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海洋管理制度。21世纪海洋管理的范围由近海扩展到大洋,由一国管理扩展到全球合作;管理内容由各种开发利用活动扩展到自然生态系统;管理方式在强调利用法律手段的同时,更多地使用培训和宣传教育手段。同时海洋管理科学和技术也逐渐成熟。发达国家把海洋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形成了许多新的海洋观,如海洋经济观、海洋政治观、海洋科技观等。开发方式正由传统的单项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开发海域从领海、毗邻区向专属经济区、公海推进;开发内容由资源的低层次利用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人类对海洋的观念从过去的一味索取转变为为生存和发展而协调行动,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认识到应把海洋作为生命保障系统加以保护。 在海洋产业的发展动态方面,传统的海洋渔业和海盐业保存稳定增长,海洋的多样性开采方兴未艾,其中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开发、滨海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制药的开发研究等占据了主导地位[1]。 2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2.1日本 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海洋科技开发,加大海洋科技经费投入,同时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开展发展海洋经济的国际 收稿日期:2009-06-02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08BJB002);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重点学科开放基金项目(B-8207-07-0005-6);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管理重点学科基金项目(J50703) 作者简介:储永萍(1986-),女,湖南常德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产业集群。 通讯作者:蒙少东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 导读: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早在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提出“向海洋进军”。1967年法国政府成立海洋部,统管全国的海洋事务。1980年代美国就预言:“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这个预言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据科学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约拥有50万种动物,其中仅鱼类就有2万余种,生物资源总量达26万亿吨,海洋储存着相当陆地上全部农产品1000倍的食物。目前世界近海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天然气地质储量4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3。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海洋油气勘探向深水(>300米)陆坡区推进,不断有新的大油气田发现。新旧世纪之交,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从1998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增加至2002年的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4%。 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美国海洋经济产值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仅约300亿美元,80年代投资了1000亿美元开发海洋经济,到90年代初海洋经济产值已达3500亿美元,占世界海洋经济产值近三分之一;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并成为沿海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这片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海岸带、滩涂面积两亿余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13%,目前已开发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浅海养殖潜力巨大。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宜于建设中等以上的泊位和港址有160多处。生物种类多,已记录的物种数达2万种,渔场面积281万平方公里。油气、矿床、再生能源、海上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1、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国的发展水平 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资源包括“航行、捕鱼、制盐”,现在一般认为的海洋资源则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按照普遍的划分方式,海洋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工业、海盐业、滨海砂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娱乐业。从整个国际发展态势看,海洋经济在从传统的第一产业

当代中国与世界论文

浅析当代中国与世界 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关键词:世界中国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过去几年,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充分地验证了党的十八大这一重要判断。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世界角度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互动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相互影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和深入。可以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未来。 (一).当今世界的变化 纵观当今世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世界各国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也越来越深入。冷战时期,世界被一堵堵有形和无形的墙隔离着,即使鸡犬相闻,也仿佛老死不相往来。中国和苏联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最长的共同边界,但是相互人员往来稀少,60年代贸易额一度连5000万美元都不到。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两国贸易额最低时不足1亿美元。如今,世界则被一张张有形无形的网连接着。世界日益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据称,互联网连着全球40亿人口和500亿台电子设备,每年发送90万亿封电子邮件,进行着2万亿笔电子交易。人们虽然远隔万里,但是一上网,就感觉“天涯若比邻”。联系和交往的密切也使得各国的利益更加交融交汇,真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为什么华尔街一生病,全世界都跟着吃药,为什么整个欧洲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全力帮助希腊克服债务危机,为什么各国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核扩散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再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单打独斗,独善其身。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别无选择。必须抛弃你上我下的“翘翘板”思维,必须停止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必须大力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建立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型国家关系。总之,相互依存是当前国际关系与冷战时期的最根本区别,也将决定今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方向。 (二).中国与世界关系 回首201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发酵!美国加快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印等新兴大国快速崛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国际形势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根本性变化,但

尔雅当代中国与世界认识方法习题答案

国际关系历史—哲理理解以及文学透视(一) 1西方国际关系思想开始于()。 C、修昔底德对希腊城邦国家间的波罗奔尼战争 2下面那一项不是完整的叙述 C、历史 3基于对什么的理解我们展开国际关系的研究 B、历史 4《君主论》的作者是: D、马基雅维利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5下列关于国际关系与历史理解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国际关系基于历史理解 6现代政治思想肇始者是:A、笛卡尔 B、培根 C、马基亚维利 D、俾斯麦 我的答案:C 7国际关系研究基于:A、思维特性 B、民族关系 C、历史理解 D、社会发展 我的答案:C 8促使西方国际关系思想产生的古希腊战争是:A、希波战争 B、伯罗奔尼撒战争 C、马其顿崛起 D、特洛伊战争 我的答案:B9自秦朝以来,汉匈战争打了大约()年。 A、100 B、50 C、10 D、5 我的答案:A 10被称为“西方历史之父”的是?A、修昔底德 B、希罗多德 C、色诺芬 D、亚里士多德 我的答案:B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11以下著作中不属于马基雅维利的是?A、《用兵之道》 B、《君主论》 C、《佛罗伦萨史》 D、《人权力》 我的答案:D 12现代国际关系思想的开创者是?A、洛克

B、霍布斯 C、马基雅维利 D、保罗·肯尼迪 我的答案:A 13写罗马历史最有名的人是A、弗朗提诺 B、特奥多尔 C、波里比阿 D、韦杰提乌 我的答案:B 14从历史中可以推导出罗马军事史实背后的原理,可以将它们应用于现今我的答案:√ 15战争的历史叙述是偶然的我的答案:× 16国家是逐步扩张和成长的,他们永无休止的卷入战争之中。我的答案:√ 17罗马军事史实的原理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我的答案:× 18马基雅维利的《用兵之道》和《孙子兵法》中的思想内容是一致的。我的答案:× 19西方国际关系思想始于修昔底德对希腊城邦国家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分析。我的答案:√ 20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与波斯之间反侵略的战争。我的答案:× 21《君主论》的作者是奥古斯丁。我的答案:× 国际关系历史—哲理理解以及文学透视(二)待做 1与晚近得多的、基于“新方法论”的理论著作相比,那种著作能够更好地传达对外政策的性质和国际体系的运行方式 C国际关系史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2下面那一项不是经典鉴定得自的方面 A文学 3国际关系研究的经典方法是 B对国际关系史的研习和思考 4搞理论研究的人需要 D总体理解能力和历史方向意识 5地质学的大变革在于: C板块构造的提出 6国际关系理论化的经典方法的基干是: A关于国际关系的历史考察 更多尔雅课程答案,加群4 7下列能够更好地传达对外政策的性质和国际体系的运行方式的是 B国际关系史 8有巨大进步,而给历史学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以启发的学科是: B地质学 9国际关系经典鉴定得自: D以上都是 10国际政治性质被更多体现和传达于: D历史著述 11以下属于国际关系学和国际关系史学需要具有的是?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1246866.html,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作者:王志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07期 [提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陆地空间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压力日益增大,人们逐渐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占地球总面积70%的广阔海洋,蓝色海洋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为此,世界各国政府均加大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梳理和分析澳、美、韩、日等典型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现实,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日本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海洋经济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贡献与拉动效应研究》(项目编号:L13BJL011)部分内容 中图分类号:F307.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28日 一、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既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 各国政府均加大了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所谓海洋经济就是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据测算,近年来世界海洋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1%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3万亿美元。从拥有海洋资源的数量来看,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然而,从对海洋的开放和利用程度来看,中国却远远落后于诸多发达国家,尚处于海洋开发和利用的初级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逐步认识到海洋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并为此出台诸多政策措施,中国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中国海洋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2006年的4%增加至2011年的9.7%,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尽管如此,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统筹规划,法律法规不健全;海洋产业科技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考察和梳理世界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分析其中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和借鉴,对于大力推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成为海洋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二、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综观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已经制定了详尽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澳、美、韩、日等主要海洋国家均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并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且取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 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就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一方面,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中国的发展也很不平衡,还有很多落后的地区。中国要真正发展起来,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因此和平稳定的外在环境对中国的发展是至关紧要的。另一方面,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同世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现状及未来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现状及未来 ——专访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者主罗伯特·希勒 林永青:首先,感谢您接受《腾云》杂志和价值中国网的联合采访。去年您在媒体提到,“中国的经济奇迹是一个鼓励人们做出现实的伟大故事”。很多年前伦敦政经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表示过类似的看法:“历史事件往往不是智慧或能力,而是偶然的瞬间。一些历史上大的事件只是一些随机产物。比如,如果足够多的人相信西方的没落,西方就没落了。”您如何比较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历史故事”呢? 希勒:中国书写的是复兴的故事。我不是一个中国历史学家,你让我比较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历史启示,我能力有限,只能简单阐明我的想法。我只是知道中国近代,有一段几百年的磨难。但是我也知道,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一直在世界拥有领先的地位。就是回到中国清朝中期的时候,相比欧洲,中国也有一个鼓舞人心的时期,我不认为当时的欧洲同样具备。 而在最近几年,我认为,一个伟大的文明复苏的思想是中国发展的根本性的动力。中国人把它看作是正在发生的历险。但(这种经济发展)对于欧洲和美国,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故事了,这样的历史在那里的人们身上上演过。在中国,人们亲身感受到他们同中国崛起的关联性和与责任感。而在我看来,对于美国来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200年前,今天的美国人不再具有共同为国家发展做出牺牲的意愿。所以储蓄率在今天的中国非常高,而在美国非常低。我听到了很多说法,其中一个是中国人的历史时刻感。中国人为自己承担的义务作出贡献。 林永青:您能谈谈美国或西方的未来发展趋势吗?西方世界会衰落吗? 希勒:历史表明,每一种文明都是来来去去,但目前我没有看到西方有任何危机的迹象。在二战以后,美国有特别的优势:它未受战争破坏。此外,也许因为美国是一个更大的经济体,自二战之后美国政府比当时的其他欧洲国家更愿意支持科研。所以美国在那一段时间一直存在优势。 然而,今天,正如你游历世界各地时所看到的,现在人们意识到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各国的经济也都开始腾飞。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诺贝尔奖得主来自美国和欧洲。诺贝尔奖曾经被欧洲人垄断,但随后渐渐转移到美国人头上。现在,我觉得诺贝尔奖可能已经转移到更多的国家。这样的情况与当时可用于研究的资源密不可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比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更为普遍和盛行。这一现象今天已经改变了,美国的独特性将被削弱。但我不认为这对美国人是一件坏事,世界各地教育经济的腾飞是令所有人兴奋的。 林永青:我在报纸上看到您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做一个长远规划,以避免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012年3月,奥巴马签署的《就业法案》(JOBS ACT)就与社会化创业融资(众融)、与创造就业机会都息息相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马上就将通过JOBS法案的第三修改案。在过去,只有合作投资者可以进行网上投资,而第三修正案将允许每一个普通人可以在网上投资、获利。人们普遍认为,众融将开启”资本民主化“的道路。创新金融工具,正是您的研究重点。能否对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众融、P2P网贷,或其它新兴金融模式做出评论?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重点掌握: 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员往来、对外贸 显的不同: 明朝中期以前:由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局限, 世界还没有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国主要 是与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朝鲜和印度等国 开展各种形式的交往。 明朝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 民者陆续向东扩张,中国与西方的交往逐渐 增多。 对外交通 ①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 ②海上丝绸之路:广东沿海港口→向西沿海 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出马 六甲海峡→经过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到 ①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地 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②西汉张骞通西域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 道不断西运;汉武帝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 国及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 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两汉之际,佛教通过 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③唐朝时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往 更为密切。贞观时,天竺一再遣使唐朝,送 来郁金香、菩提树。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

法,推动了天竺数学的发展,在中印文化交流中,高僧玄奘和义净起了重要作用。 ④明朝郑和下西洋曾到达印度半岛。 ⑤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时约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也得到了广泛的国际响应,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朝关系: ①汉代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和光武帝,“三韩”之一的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相似,有人因此称之为“秦韩”。秦汉时,朝鲜的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以及铁制生产工具等输出到朝鲜。 ②隋唐时,新罗和唐朝交往频繁,唐朝留学生中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还设立国学,教授佛学,新罗的诗歌、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新罗还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唐朝的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 ③元朝和高丽贸易密切,我国的棉纺织技术在此时传入高丽 ④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邀出兵,日本蓄谋已久,袭击中国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⑤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抗美援朝。 与西亚的关系: ①汉朝丝绸之路通过西亚地区。97年,甘英 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② 7世纪,一位波斯国王和王子先后居住长安,波斯商人的足迹遍及唐朝各地。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源源运往波斯,再转销到欧洲。 ③从651年以后100多年里,大食往唐朝派使节30多次。大食商人留居中国,有的在唐政府任职,有的通过科举中了进士。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大食传到非洲和欧洲。④元朝时,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传到阿 拉伯,由阿拉伯传到非洲和欧洲。西亚不 断有商队、使团到大都。 ⑤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过阿拉伯、伊朗等西亚 地区。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阶段特征 (1)秦汉时期: a.从范围上:周边国家为主,开始同欧洲往 来 b.从交往形式上: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 c.从途径来看:有官方、民间两条途径,其 中官方是主要参与者; d.从交往道路上:以陆路为主。 (2)隋唐时期: a.全面开放,影响深远。我国已经逐步形成 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 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 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 心。 b.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 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 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 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 伯的使节和商人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 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 c.陆海并举,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d.双向交流, (3)宋元时期: a.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 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 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 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 船队。 b.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 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 (4)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a.由开放转入闭关: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 治阶级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系便逐渐中断 了 b.开始抗击外国侵略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目的 ①传播中国文化,宣扬中国声威,扩大在海 外的影响,梳理大国的形象。 ②发展贸易,丰富自己的经济生活,经济互 补互利。 ③学习外国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 进社会进步。 注意:作为封建王朝,开展对外交往的根本 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但我国古代开 展对外关系是与近代西方殖民者以商业为目 的、抢占殖民地和商品市场有根本区别的。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给我们的启示 ⑴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 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 的落后。 ⑵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 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者存, 逆历史发展潮流者亡。 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的重要条件。 ⑷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 地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 尚友好的人民。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辉 煌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通过和平友好的交 往方式不断地传播到周边国家,并且逐步走 向世界,为亚洲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 展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课后练习: 中国的对外关系,经历了由开放到闭关,由 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过程。据此回答下列 各题 1.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 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 是 A、《史记·食货志》 B、《齐民要术》 C、《梦溪笔谈》 D、《农政全书》 2.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丝茶大量出口,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开放 B、中国商品经 济发达 C、中国丝茶质优价低 D、中国经济被卷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3.新中国成立初,执行“另起炉灶”的外交 方针,这一方针的内容是 A、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不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D、同各国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 关系 4、汉武帝时期,对外关系的主要事件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会见三韩使者③与日本三 十多个国家通好④赐“汉委奴国王”京印⑤ 开辟水上丝绸之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 ③⑤ 5、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 废除不平等条约,谋求平等的对外关系。1943 年1月,英美等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被废除 的主要原因有() ①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 成部分 ②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③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 ④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 ③④ 6、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 出现这种盛况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统治者以开明的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7、中国开始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海道来中国 B.张骞开通了通往西亚和欧洲的“丝绸 之路” C.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8、经由中国西北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交 往的交通要道,它的兴衰发人深思。东汉

深度雄文!中国未来十年的政治经济分析

深度雄文!中国未来十年的政治经济分析 在作者看来,未来十年,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图景,将会切换到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设计和开发这个全新操作系统所用的语言,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万物互联,一个是文化。 未来已来,预见方能遇见,如何拥抱? 中国未来十年的外部环境 所谓的世界大事,其实古往今来的几千年,国与国之间只有三件事:战争,和平与发展。战争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失衡又会带来新的战争。 战争发生,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需要进行再平衡,以使国与国之间的形成新的力量均衡。新的均衡完成之后,就会产生和平。一个和平的国际秩序,进而带来经济发展。有的国家发展的好些,有的国家发展的差一些,新崛起的国家,就要向旧的霸权发起挑战,来重新划分世界利益格局。将亚欧非三个大陆整合起来的一路一带战略规划图 地缘政治,和狮王争霸,本质都是一样的。把世界文明史上的帝国兴衰,替换成新老狮王之间的争雄角逐,会发现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它们都遵循一个古老而恒常的法则:丛林法则。毕竟人类也是动物,脱离不了动物界的那套普世法则。

直到核威慑这个恐怖平衡的新法则,取代了一贯的丛林法则。人类的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核大国之间,再难以像往常那样,搁个几十年上百年,就要来一套狮王争霸。因为核威慑的恐怖平衡法则是,没人会赢,也没人会输,只会两个一起死。 所以,作为再平衡手段的战争,对于核大国之间而言,没有输赢,费那么大代价除了同归于尽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作为手段的战争失去了意义。军事只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自古以为都是如此。 中国是一个核大国。核大国之间,在恐怖平衡新法则下,轻易不会发生战争。而非核国家,想要以武力挑战中国,无异于痴人说梦以卵击石。所以,中美之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俄美之间也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中俄之间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如果世界上前三名的军事大国,相互之间都不会发起全面战争,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打不起来。 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到来,但是不意味着一切都风平浪静。在全面战争不可行的情况下,敌对国之间,技术性祸害就是新的遏制与再平衡常规手段。 比如代理人战争,比如输出恐怖主义,比如各种互相恶心。祸害与反祸害,遏制与反遏制,依然是世界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中的长期主题。这就是未来10年里,中国将面临的外 部环境。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摘要: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重大的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重点开展研究方面的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海洋工程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 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