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教育史各章填空题复习资料解读

中国教育史各章填空题复习资料解读

中国教育史各章填空题复习资料解读
中国教育史各章填空题复习资料解读

填空题及答案(试卷拟出40个填空题,共40分

第一章填空题

1.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

身。

2.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3.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

态的学校。第二章填空题

1.夏代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序”,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4.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5.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诗》、《书》、《礼》、《乐》、《易》、《春秋》,

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第三章填空题

1.注明与下列观点最相关的人物: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丘;

(2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翟;

(3“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孟轲;

(4“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况。

2.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士和“贤士”,

3.孟子提出的“五伦”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

相续的步骤。

第四章填空题

1.在秦统一文字的过程中,狱吏程邈对小篆进行改进,简化成为隶书,这种字形和我们今天的

楷书已经很接近了。

2.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标志着中央太学的正式设立。

3.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博士。

4.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

5.汉灵帝时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6.在汉代识字教育所采用的字书中,流行最广且一直保存至今的只有《急就篇》,它的编者是汉元

帝时的黄门令史游。

第五章填空题

1.南朝宋元嘉十五年(438年开儒学馆,翌年又设立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改变了汉代官

学中儒家独尊的格局,也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实际变化。

2.《颜氏家训》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

的颜之推。

第六章填空题

1.唐太宗诏令颜师古、孔颖达等考定五经文字,并对五经经义进行统一解释,由皇帝钦定,题名

为《五经正义》,颁行天下,成为儒生学习的正宗课本,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

2.唐玄宗发布《求儒学诏》,亲自注《孝经》,颁行天下。

3.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广文馆。

4.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第七章填空题

1.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担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主持发起,史称“庆历兴学”;第

二次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熙宁兴学”;第三次由蔡京主持发动,史称“崇宁兴学”。

2.元代京都国子学中的回回国子学,实际上是一所外语学校。

3.两宋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等。

4.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三字经》、《百字姓》、《千字文》等。

5.朱熹将人性分成“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两个方面。

6.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其“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第八章填空题

1.朱元璋曾下令对《孟子》一书大加删节,以符合其专制主义的文教政策。

2.永乐年间按程朱理学思想编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颁行天下。

3.明国子监内设立有“绳愆厅”,俨然校内公堂和监狱,对学生进行审讯和惩罚。

4.明代府、州、县学中的生员一般分附学生、增广生和廪膳生三种。

5.明初国子监还实行“历事制度”,规定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

6.明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令在乡社中设立社学,“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

第九章填空题

1.清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树立儒学和理学的权威地位,顺治帝封孔子为“至圣先师”,康熙帝亲书

“万世师表”匾额悬挂于各地孔庙。

2.顺治九年颁布《卧碑文》八条,命镌碑于各省地方官学明伦堂;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对各

省地方官学颁布《圣谕》十六条,雍正二年更将该十六条作进一步解释,推衍成约有万言文字,称为《圣谕广训》,作为各级学校纪律和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第十章填空题

1、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

想的代表。

2、1839年11月,独立的马礼逊学校始在澳门成立,它是最早设立于中国本土的比较正式的教会学

校,因纪念早期一位来华传教的传教士而得名。

3、在马礼逊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中,容闳、黄宽、黄胜三人于1847年在教会资助下随布朗至美国

留学,成为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

4、1862 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1869年,任命美国人丁韪良为该馆总教习。

5、福建船政学堂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与驾驶学校被誉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

6、1872 年,清政府派遣的首批留美幼童詹天佑等出发赴美学习。

7、1890年,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大会,决定将1877年年成立的“学校与考教科书

委员会”改组成为“中华教育会”。

8、张之洞在他的著作《劝学篇》中,系统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第十一章填空题

1.万本草堂是康有为在广州的讲学之所,他在此酝酿、研究、宣传维新理论,造就了一大批维新人

才。

2.严复在其著作《原强》中提出的“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的三项主张是中国近代教育史

上最早提出的在德智体三方面同时发展的教育思想。

3.1896年,盛宣怀奏请在上海设立南洋公学,先后开办有师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和特班,民

国后发展为交通大学。

4.《癸卯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学制。

5.清政府于1905 年宣布废除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

6.1905年,清政府成立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管理机构。

7.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标志女子教育开始取得在

学制上的合法地位。

8.清华学堂是在美国退款兴学的背景下兴办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它于1911年4月29日正式

开学。

第十二章填空题

1.“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初等教育分为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两级共7 年;中学校年限为4 年,

不分级。

2.蔡元培于1912年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奠定了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其中提

出“五育并举”,这五育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第十三章填空题

1.1923年8月,由晏阳初、陶行知、朱其慧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将平民教育

运动推向高潮。

2.1917年,以黄炎培为首组织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将职业教育思潮推向高峰。

3.1919年5月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来华讲学,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随之成为全国有

影响的教育思潮。

4.“六·三·三学制”是1922 年颁布施行的。

第十四章填空题

1.1929年3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会上议决通过了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和实

施原则,

2.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施以“战时须作平时看”为核心的抗战教育政策,客观上维持了教育的连

续性

3.国民政府建立后,根据蔡元培的建议,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模式,中央设大学院,地方试行大

学区制。

4.《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两部重要著作。

5.晏阳初在乡村教育实验中提出的“四大教育”是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

教育,“三大方式”是指: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

6.1931年,梁漱溟到山东邹平开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研究乡村建设问题,培养乡村建设人

员。

7.“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学主张。

8.1930年,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被国民政府下令查封。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的育才

学校实际上是一所难童学校。

第十五章填空题

1.在苏区培养高级干部的学校中,比较有影响的有:

(1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1933年3月创办,直属苏区中央局,为苏维埃党校。

(2苏维埃大学,1933年8月成立,是培养各类干部的综合性大学。

(3红军大学,1933年11成立,为苏区最高军事学府。

2.1936年6月创办于陕北瓦窑堡的红军大学,后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

被誉为培养革命干部的熔炉,它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重点内容整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六艺教育”

第二章第三节“六艺教育” 一、六艺的内容 西周不论是国学还是乡学, 不论是小学还是大学, 都以“六艺”为基本学科, 只是在要求上有层次的不同。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 商代有所发展, 西周在继承商代礼仪教育的基础上, 使它得到发展和充实。 1、礼乐: 奴隶主贵族的礼和乐是密切配合的, 凡是行礼的地方, 就需要有乐。礼乐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 体现了宗法等级制度, 对青年一代政治思想、道德品行的培养有重大的作用。 礼:凡政治、伦理、道德、礼仪都包括在内,周礼的教育不仅在于养成礼仪规范,同时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作用,通过礼制表明尊卑上下的等级关系,强化宗法制度和君臣等级制度。 乐:包括诗歌、舞蹈和音乐,是当时的艺术教育,陶冶人的感情,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要求,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和精神的需求。 2、射御: 射:拉弓射箭的技术。御:驾驭战车的技能。西周的武装力量以战车为主,武士必须有驾驭战车的技术,青年达到一定年龄就要受训练。 3、书数:

书:文字。西周时期把文字构造规律归纳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个方面,称为“六书”。当时有了我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史》。这是西周小学主要的教学内容。 数:算法,以及历法等与数字计算相关的知识。这也是西周小学的主要教学内容。 二、六艺的特征 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教育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它既重视思想道德, 也重视文化知识; 既注重传统文化, 也注重实用技能; 既重视文事, 也重视武事; 既要符合礼仪规范, 也要求个人道德修养。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 可供后世借鉴。 三、意义 “六艺”教育经历了夏、商的发展,到西周最为完备,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传统文化,也重视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又重视武备;既要求符合礼仪规范,又要求内心情感修养。总之,“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早期的辉煌。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53257

简明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填空题(15题/15分)、名词解释(5题/20分)、列举题(4题/12分)、简答题(4题/24分)、论述题(2题/29分) 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 1.西周的教育政策和学制系统——国学 天子所设大学,规模较大,分为五学,辟雍居中,又称太学,此外四周分设四学,兼用四代之制:水南曰“成均”,取五帝之学名,习乐德、乐语、乐舞者居之;水北曰“上痒”,取虞学之名,典书、诏书者居之;水东曰“东胶”,取夏学之名,学干戈羽龠(yue)者居之;水西曰“西雍”,取殷学之名,亦曰“瞽(gu)宗”,学礼者居之。《大戴礼记》也载有天子五学之说:“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入太学,承师而问道。” 诸侯所设的大学,规模比较简单,仅有一学,因半环以水,故称“頖宫”,又名“泮宫”。说明西周的“国学”也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2.西周学校的教师和教育内容——西周的教育内容 (1)大艺:诗、书、礼、乐称为“大艺”,是大学的主要课程。 (2)小艺:书、数称为“小艺”,是小学的主要课程。 (3)礼: ?“礼”类似政治伦理课,是西周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礼”包括了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仪节。 ?《左传·隐公十一年》:“礼者,经国家、定社稷、叙人民、礼后四者也。”

这反映了“礼”的重要性,是立国的准绳,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贵族子弟学会了“礼”,在政治活动、外交活动及道德生活中,行动才会合乎规范,站稳贵族的立场,显示贵族的尊严,有利于任官和治民。 ?大学中所教的“礼”,则是贵族生活中所常见的“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3.(什么是“射”,什么是“御”?)“射”和“御”是军事训练课。 ?“射”是指射箭,西周贵族子弟到了入小学年龄,就要接受正规训练,不能射箭的人,不能称男子之职。“射”在国学、乡学中都是重要的内容,都有一定的教练场所。西周对射箭的教练十分重视,射箭的训练也十分严格,国学、乡学都要为贵族青少年参与大射和乡射准备条件。每年大祭之前要举行射箭比赛,选拔武士,仪式隆重,并饰以礼乐。 ?“御”是指驾车。贵族子弟达到一定年龄就要进行驾车技术的训练,并以能御、未能御区别长幼。驾车要沉着、敏捷、熟练,并能随时配合射手,创造有利的射击机会,所以说学习驾车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1.(什么是稷下学宫?)(P20)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着名学府,是战国时东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因此,稷下学宫更像是一所私学联合体,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 2.孔子的教育思想(P23-39) (一)孔子在教育基本理论上的主张

中国教育史期中考试题目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答:礼乐射御书数。总之,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及文化知识 2.孔丘在教育史上有哪些贡献? 答:(1)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重视教育; (2)他创办大规模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3)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是文化教育下移至平民; (4)培养从政的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改革准备条件; (5)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与整理,编《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6)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强调学思行相结合; (7)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8)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 (9)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10)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方向 战国时期的教育 1.分析战国时期私学兴盛的原因? 答:战国时期是社会大转变时期,生产力大发展为更多的人脱离物质生产从事脑力劳动,为思想、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更宽广的活动舞台。战国时期又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阶级矛盾尖锐,构成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战国还是一个思想科学文化大繁荣时期,战国时期各政治集团为了加强自己的势力竞相网罗招致士人、由于士需经过一定的学习与训练才能造就,因此人们拜师求学,促进了私学的大发展。百家争鸣,各家各派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进行施教,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与兴盛(养士之风盛行与百家争鸣) 2.试述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意义。 答:(1)性质:是一所由管家主办而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兼有官学与私学的双重性质);是一所集讲学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2)特点:学术自由;待遇优厚。 (3)意义: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留给人以思考。 3.评《学记》对教育理论的贡献及历史地位 答: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主要包括关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维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秦汉时期的教育 1.评述秦朝的文教政策与措施? 答:(1)秦朝教育政策遵循一个中心原则,及维护国家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家思想在教育中占据统治地位。 (2)措施及评价①统一文字:利于统一政令的推行和各地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汉字走向统一,规范化,定型化;同时文字的统一,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维护中国统一,形成中华民族统一的文化心理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②严禁私学:具体表现—焚书坑儒—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思想的统一,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它是文化专制和愚民政策的反映,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堵截了文化传播的途径。③吏师制度—进一步加强思想统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使教育上出现了一种法律之外无学,官吏之外无师的局面。但秦又一次人为地官师合一,取消了专职教育,却是教育发展史的一大倒退。 2.评述董仲舒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答:(1)基本内容:主张教化与刑罚并用,但施教以道德教育为主教育内容:“六艺”教学方法:强勉努力;专心致志;精思要旨三大文教政策 (2)评价:三大文教政策的提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起深远影响,此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的道德观成为道德教育的依据。有助于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接管理。初 创时仿俄罗斯馆,专修外国语。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培养外语、外交和翻译人才,并兼及 其他新式的行政等人才。在课程方面,外语居于首位;也有算学等科目;汉文经学,贯穿始 终,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在教师方面,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在经费方面,从海关税务司办公经费项下提成。 京师同文馆的历史地位: 第一,京师同文馆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近代以来向西方学 习由观念变为现实。 第二,它身处帝都北京,乃至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又为洋务中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 接统领,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些重要举措以及由此引起的争执往往能反映出各派关于 教育改革的观点。 2.洋务学堂 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 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人才,其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与“西艺”为主。洋 务学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实业学堂。洋务学堂数量少、规模 小;地区集中;学堂各自独立,附属洋务机构。 洋务学堂的特点(评价洋务学堂): 具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以京师同文馆为例,招生始限于八旗贵胄子弟,后 扩大为正途科甲人员,始终有严格的等级界限;传统道德的灌输和儒家经典的研习仍是学习 的内容。 近代资产阶级学校的萌芽,是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以造就各类专门人才为目标,与传 统学校养成科举入仕人才不同;开设外语、自然科学等一些新式课程,这是区别于传统学校 的重要标志;改革教学制度和方法,采用西方班级授课制和分年授课计划。 3.中体西用 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其进行了全面论述。“中学为体” 就是把《四书》《五经》等旧有的中国文化作为最根本的主体内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西学为用”就是用西政(指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近代西方科技)、西史等来观察、分析和处理当时世界上出现的各种事务,为洋务事业服务。这一 思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潮和文化思潮,起于洋务运动,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等观念意识,是中国近代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的 产物。 4.张之洞(顺便整理劝学篇) 他是清末大官僚,近代中国政治、工业、教育、学术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 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新学与旧学、中学与西学之争的文化和教育发展 史,因此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著作为《劝学篇》,全面论述了“中体西用” ,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 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blabla (讲一讲中体西用的含义)。张之洞是兼具新、旧两面性格的人,他是那个过渡时代典型的过渡性人物的代表。 5.京师大学堂

中国教育史-第10章测试题郑大

《中国教育史》第10章在线测试 《中国教育史》第10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5:15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太平天国实施的教育方针主要是(b)的教育方针。 A、A.反侵略 B、B.反儒反封建 C、C.反西学 D、D.反洋教 2、明代万历九年(1581)意大利传教士(a)来到中国。 A、A.利玛窦 B、B.米怜 C、C.爱尔德赛 D、D.狄考文 3、1853太平天国年定都天京后,颁布了(c)。 A、A.《新遗诏圣书》 B、B.《旧遗诏圣书》 C、C.《天朝田亩制度》 D、D.《真命诏旨书》 4、成为中国第一个华人传教士的是(b)。 A、A. 袁德辉 B、B. 梁发 C、C. 何进善 D、D.黄宽 5、成为第一个“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的中国人是(a)。 A、A.容闳 B、B. 黄宽 C、C.黄胜 D、D.李鸿章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太平天国的教育内容主要可分为(abc)。 A、A. 宗教 B、B.政治教育 C、C.民主 D、D.平等教育 E、C. 科学技术教育

2、太平天国很重视军队的纪律教育、太平天国颁行的军律有(ab)。 A、A.《行军总要》 B、B.《定营规条十要》 C、C.《天命诏旨书》 D、D.《行军总要》 E、E.《天朝田亩制度》 3、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物有(abd)。 A、A.林则徐 B、B.魏源 C、C.严复 D、D.龚自珍 E、E.马建忠 4、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教育已呈现病态发展的景象,具体表现如下(abc)。 A、A.官学教育有名无实 B、B.教育内容不切实用 C、C.科举考试弊病丛生 D、D.中西教育碰撞 E、E.教育称为统治阶级的附庸。 5、鸦片战争前后一批先行觉醒的知识分子吹起了教育改革之风,其观点有(abc)。 A、A.不拘一格降人才 B、B.复兴“经世致用”学风 C、C.师夷长技以制夷 D、D.中体西用 E、E.全盘西化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5、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2、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5、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二、名词解释题 1、稷下学宫:

中国教育史重点总结知识分享

中国教育史重点总结 1、学校萌芽的传说—学校的名称9 2、西周的六艺教育及其特点 3、辟雍/大学、小学、乡校/官师合一 西周大学教育场所的一种名称。据说辟雍四周环水,中间高地建筑学宫,组成四合式的大院。这些学堂居于不同的方位有不同的用途,而获不同的名称。因其为官方最高学府故称学宫。它的四周有水环绕,又称泽宫。它是教射、比射选士的场所,又称射宫,其实一也。 4、私学的兴起26 (一) 官学见于史传记载的只有两件事,即鲁僖公修泮宫,郑国子产不毁乡校。这些缺乏事迹可供记载说明官学不仅没有新发展而且走向衰落。影响官学衰落的诸多原因中 (1) 贵族子弟命定为统治者,学习文化知识与其权位并无直接联系。他们养尊处优,只图享受而不重教育,缺乏上进精神失去学习动力。官学 (2) (3) 不论国学还是乡学都难以维持。宫廷中的一部分司礼司乐的专家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知识分子流散四方,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以传授为业在社会中谋生,造成文化下移的现象。民间分布有多种学术人才, (二) (1) 1 权机构。而士阶层中有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活动能量颇大,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2、新兴地主阶级为了扩大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势力也需要士来为自己服务。 3、士从自己的利益和政治立场出发也积极投靠有权势的人,寻找出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养士出现了竞争,养士之风开始形成。社会上有大批自由民争着要成为士,首先需要学习文化知识,从师受教,这就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没 (2) 地主阶级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的新人才、以新的思想理论来为他们的利益服务。他们成为促进新的文化机构——私学发展的社会力量。 私学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私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私学的发展促进了思想学术上的百家争鸣 5、全面掌握孔丘的教育思想29 重视教育的作用 ——中国自夏商周依赖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孔丘继承了这种优良的传统并进一步在理论上加以发展。 ——孔丘认为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体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治国的基本大纲要解决三个条件即:庶、富、教。 即首先要有较多劳动力,其次要是人民群众有丰足的物质生活,左后要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知道如何安分守己。这三者的先后顺序表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庶与富是实施

中国金融史复习资料(1)

第一章先秦的货币和信用 前言:金融的实质是货币信用。 一、思考题 1.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于何时?货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那几类金属铸币? 3.什么是信用?它包括哪些形式?信用产生于何时?信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信用比货币的历史还悠久? 4.先秦时期中国的信用有哪些形式?这个时期的信用有何发展? 5.先秦时期中国有哪些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 二、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 贝币;青铜铸贝;朋;信用;泉府;傅别;质剂;质人 三、考点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货币 (一)夏代产生最早的货币:贝币 夏代已经出现了私有制、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工,具备了商品交换的条件,物物交换的矛盾也必然存在,贝币等实物货币产生的条件也已经具备。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属于内生货币。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 一是有花纹和光泽,产自境外,来之不易,是名贵装饰品,价值高;二是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三是坚固耐用,不易磨损,价值稳定且易于保存;四是体积小,质地均匀,便于携带。贝币有计算单位,其计算单位是“朋”,一般认为每“朋”有10贝。 (二)货币种类的演变 商代的货币:金属铸币产生。西周货币继续变迁,币制形成。春秋战国:铜铸币—刀币、布币、圜钱、楚铜钱(蚁鼻钱)。先秦时期我国已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和部分货币职能的白银铸币,黄金货币。 (三)货币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较完善的货币制度。因为秦国建立的货币制度已经涉及了货币本位(币材)、货币种类、货币质量、货币法偿能力、货币铸造权、货币比价和兑换等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 (四)此时的货币特征 1.货币单位已经分成等级; 2.各诸侯国政府没有统一铸币权,货币铸造具有地方区域性; 3.多种货币,铸币、称量货币及实物货币并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共同发挥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第二节先秦时期的信用 (一)什么是信用? 一是伦理道德上的“信用”,即信而用之,指诚信,讲信誉,信守诺言等。二是经济意义上的“信用”,指借贷行为或债权债务关系,包括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信用的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贷出,以偿还为义务的取得。信用产生的两个条件:私有制与贫富差距分化。信用均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中国教育史-第二章节测试题

《中国教育史》第02章在线测试 《中国教育史》第02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2:49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私学的教学场所一般是()。 A、A 固定的 B、B 不固定的 C、C在都城 D、D在乡村 2、《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指的是()。 A、A 荀子 B、B子贡 C、C颜渊 D、D子思 3、奴隶社会的教育特点是()。 A、A私学盛行 B、B教育平等 C、C刚刚萌芽 D、D学在官府 4、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典章制度教育和()。 A、A 武功之学 B、B 生产劳动教育 C、C艺术教育 D、D礼乐教育 5、私学发端于(B)。B\C都不对 A、A.西周 B、B.春秋中叶 C、C.春秋末期 D、D.战国初期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春秋战国时的“显学”是指()。 A、A儒家 B、B墨家 C、C法家 D、D道家

E、E农家 2、西周的教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A.家庭教育 B、B.小学教育 C、C.大学教育 D、D.乡学 E、E.庠学 3、下面哪些符合私学的历史特点() A、A.不一定有固定教育场所 B、B.政教分设 C、C.学校向平民开放 D、D.官师分离 E、E.思想自由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所谓“文”,主要是西周传统的()。 A、A.《诗》 B、B.《书》 C、C.《礼》 D、D.《乐》 E、E.《易》 5、孔丘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 A、A.要有好学、乐学的态度 B、B.要有不耻下问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C、C.学、思、行结合 D、D.启发诱导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孙培青版)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庠和成均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X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 诗__》、《__书_》、《_礼_》、《乐》、《_ 易_》、《_春秋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C)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C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D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B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授课地点——院内 一、选择题 1.古代教育起源于 B 。 A.与人类同步产生 B.生产劳动 C.生产关系 2.墨子的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是 A 。 A.科学技术教育 B.政治道德教育 C.生产劳动教育 3.“六艺”中除了《诗》、《书》、《礼》、《乐》和《春秋》外,还有 B 。A.《中庸》 B.《易》 C.《论语》 4.《学记》中提出了“预、时、孙、摩”的施教原则,其中,“孙”指的是 A 。A.循序渐进 B.及时施教 C.因材施教 5.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是 A 。 A.“性三品” B.“性本恶” C.“性本善” 6.洋务派在创办企业的同时,招聘外国教习,兴办外语学堂,当时也叫“方言教育”。在1862年创设了 B 。 A.上海广方言馆 B.京师同文馆 C.天津水师学堂 7.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是 A 。 A.《劝学篇》 B.《大同书》C.《师说》 8.癸卯学制于 B 公布实行。 A.1903年 B.1904年 C.1905年 9.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代表作是 B 。 A.《颜氏家训》 B.《新教育大纲》 C.《家庭教育》 1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 C 改革北京大学时提出的办学方针。 A.陶行知 B.黄炎培 C.蔡元培 11.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 B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A.墨子 B.孔子 C.荀子 12.《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指的是 B 原则。 A.长善救失 B.教学相长 C.启发诱导 13.唐代采取了 A 的文教政策。 A.重振儒术兼重佛道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中体西用 14.韩愈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A 。 A.《师说》 B.《春秋繁露》 C.《劝学篇》 15.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是 B 。 A.中国教育会 B.中华教育会 C.全国教育联合会 16.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学堂,是 B 在北京创办的,隶属于总理衙门。 A.1861年 B.1862年 C.1864年 17.时务学堂的主持人是 C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18.《大同书》的作者是 A 。 A.康有为 B.张之洞 C.梁启超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6年7月至2014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2011 课程代码:03124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教育管理;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网考、比例50%)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孔子所用的教材,主要是《诗》《》《》、《易》、《乐》、《春秋》六种,即后世所称的“”。书礼六经 2.“教育”、“学校”的概念最早都是出于一书。《孟子》 3.“”、“”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三纲五常 4.主持和推进熙宁兴学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学者。王安石 5.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是。八股文取士 6.元代除普通国子学外,还有国子学和国子学。蒙古回回 7.王夫之认为人性不是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即人性是“”的。一成不变日生日成 8.中国第一所官方举办的近代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9.张之洞所著的,其中内篇宗旨是,外篇宗旨是。《劝学篇》正人心(或中学为体)开风气(或西学为用) 10. 1904年1月,清政府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________”。癸卯学制 11. 1915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运动 12.梁漱溟的“”实验,强调农村社会注重亲情和伦理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农村教育。乡村建设 13.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将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师迁往陕西的,成立。固城西北联合大学 14.抗大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二、名词解释 15.豫时孙摩:是《学记》中提出的四个教育原则。“豫”是预防,即在不良行为尚未出现时就要加以预防。“时”是及时,即要抓住最适宜的时机进行相应教育。“孙”是循序,即要依照一定次序开展教育。“摩”是观摩,即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16.六学二馆: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后三学似属于专科性质,归国子监统领。此外,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17.民国元年教育方针:1912年7月10日,在蔡元培的主持下讨论通过,于9月2日由教育部颁布实行。其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 三、简答题 18.九品中正制对教育有何影响? 曹魏初期,多数中正符合“德充才盛”或“贤有识鉴”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以来州郡名士操纵舆论、左右选举的局面,中央加强了对选举权的控制,国家也能得到一些有用之才。但是自魏末晋初,世家大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职几乎全部被朝廷的大世族所把持,致使九品中正制偏离了选拔人才的方向,逐渐蜕变成门阀世族的政治工具。九品 1

中国教育史课后习题(选择题)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官学的的衰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A.西周B.春秋C.战国D.东周 2.私学的教学场所一般是()。A.固定的B.不固定的C.在都城D.在乡村 3.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A.墨子B.孔子C.老子D.孟子 4.“六经”中除了《诗经》、《尚书》、《礼》、《乐经》和《春秋》外,还有()。 A.《左传》 B.《道德经》 C.《中庸》 D.《易经》 5.对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孔子提出了最著名的()原则。 A.深造自得 B.教亦多术 C.专心致志 D.启发诱导 6.孔子认为,学生学习要做到学问结合、学思结合和()。 A.学行结合 B.学教结合 C.学辩结合 D.学与反省结合 7.孔子的道德教育要求,对于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行为准则,要作到()。 A.仁 B.忠恕 C.孝悌 D.爱 8.《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指的是()。 A.荀子 B.子贡 C.颜渊 D.子思 9.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克己内省”,也就是说要()。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B.“过而勿惮改”C.立志D.力行 10.孔子讲的温故知新的“故”指的是() A.刚学过的书本知识 B.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 C.刚了解的社会知识 D.过时的知识 11.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A.庠序之学B.国学C.私学D.泮宫 12.奴隶社会的教育特点是()。A.私学盛行B.教育平等C.刚刚萌芽D.学在官府 13.西周的学校教育体系由国学和()构成。A.畴人之学B.乡学C.家庭教育D.大学教育 14.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典章制度教育和()。 A.武功之学 B.生产劳动教育 C.艺术教育 D.礼乐教育 15.私学发端于()。A.西周B.春秋中叶C.春秋末期D.战国初期 (二)多项选择题 1.孔丘总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 A.学、思、行结合 B.启发诱导 C.因材施教 D.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E. 持志养气 2.春秋战国时的“显学”是指()。A 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E农家 3.夏代在教育内容方面主要有()。 A.军事教练 B. 宗教教育 C. 人伦道德教育 D.书学教育 E.艺术教育 4.商代的文字从构造来看,汉字构造的几条原则()均具备。 A.象形 B. 会意 C. 指事 D. 形声 E. 假借 5.商代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A.思想政治教育 B.军事教育 C.法制教育 D.礼乐教育 E.书数教育 6.西周时期出现“学在官府”的现象,其原因为()。 A.民间没有学校 B.老百姓不愿学习 C.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D.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E.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7.西周的教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家庭教育 B.小学教育 C.大学教育 D.乡学 E.庠学 8.西周不论国学或是乡学、不论是小学或是大学,都是以()为基本学科。 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诗 E.易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教育史 1.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 教育内容:简单、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 教育方式:综合习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行为模仿) 2.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1)学校萌芽的原因(理解) 政治上,氏族社会末期部落显贵对文化知识的垄断促使教育的分化; 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文化上,文化的发展、知识的积累,尤其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2)学校萌芽的传说(学校的名称) 成均——实施乐教之地 庠——养老与教育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②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含多种方面; ③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④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⑤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⑥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3.西周的学校的特点 A.设置完备 (1)两类:按行政级别分为 国学:设在王城及诸侯国都(中央学校) 乡学:设在国都郊外的六郊(地方学校) (2)两级:按入学年龄分为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 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4.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学在官府 (1)学在官府: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缘接触到。 (2)“学在官府”的原因 客观原因:社会生产力低下,影响文化教育的发展。(唯官有书,而民无书;为官有器,而民无器;为官有学,而民无学) 根本原因:奴隶主贵族专制,统治阶级想通过垄断文化教育,在贵族子弟中培养治国人才。(3)“学在官府”的具体表现——官师不分,政教合一 5.西周的教育内容——“六艺”教育 礼乐射御书数 《史籀篇》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已失传。

中国教育史-第三章节测试题

《中国教育史》第03章在线测试 《中国教育史》第0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8:35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来到稷下学宫中游学的学派要()。 A、A 经官方同意 B、B 来去自由 C、C名人推荐 D、D考核选拔 2、认为“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的是()。 A、A 李悝 B、B荀子 C、C商鞅 D、D吴起 3、墨子代表的()阶级的利益。 A、A地主阶级 B、B 奴隶主 C、C农与工肆之人 D、D知识分子 4、墨子的教育态度是()。 A、A 上说下教 B、B “不扣不鸣” C、C有教无类 D、D诲人不倦 5、《学记》来源于()一书。 A、A 《礼记》 B、B 《中庸》 C、C《大学》 D、D《论语》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礼记》中就教育理论阐发的集中与其历史影响而言,当推() A、A.《大学》 B、B.<中庸》 C、C.《学记》 D、D.《乐记》

E、E.《王制》 2、稷下学宫作为一所高等学府,其职能有()。 A、A讲学 B、B著述 C、C育才 D、D咨政 E、E议政 3、稷下学宫的特点有()。 A、A学术自由 B、B待遇优厚 C、C治学严谨 D、D思想统一 E、E生活刻苦 4、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表现在() A、A培养了众多的知识分子 B、B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 C、C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 D、D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E、E留给人以思考 5、孟轲认为实现“大丈夫”人格理想主要靠人的内心修养,大致有以下几条() A、A持志养气 B、B动心忍性 C、C存心养性 D、D反求诸己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汇编

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以店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①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②教育不是专内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③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2.春秋战国私学的兴起有何意义?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起,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①它冲破了"正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独立化的过程。②教师不再是官吏,而成为以教育人为谋生之道的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③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受教育的范围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教育的社会基础更为广阔。④有利于教育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理论的形成,出现了以(学记)为代表的一批教育专著。 3.简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答:"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4.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答:"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②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①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②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二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 5.孟子关于教育的作用有哪些论述? 答:盂子从"施仁政"的政治主张和"性善论"出发,高度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与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J 他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得民心"是"仁政"的关键,而教育是"得民心"的最有效措施。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他指出每个人虽然先天具有四个善端,但在后天的环境里,由于外物的诱惑与自身努力的不够,可能会失掉或摒弃这些善端。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 6.颇之推关于旱期教育有哪些论述? 答:魏晋南北朝教育家颜之推极其重视早期教育,他认为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纵然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教起。他之所以极力倡导早期教育,主要是认为:①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他从幼儿期与成年期的教育效果比较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幼儿期心理单纯,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是学习的最佳时期;②幼儿期心理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是教育的关键时期。 7.评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答:隋代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和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官吏队伍,逐渐以分科举人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度产生了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其主要特点是面向全社会公开考试,录取标准专凭试卷成绩,专重资才,而不是由地方察举。唐承隋制,进一步从考试程序、科目和方法等方面完善了科学制度,使之在人才选拔以至国家政治生活中占居越来越重要地位。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对学校教育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选才与育才标准的统一;科举制度促进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①由于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功名,而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学校教育的重视;②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意义;③科举科目中

中外教育史练习题四

中外教育史练习题四 一、填空题 1、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 2、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与驾驶学校被誉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 3、1972 年,清政府派遣的首批留美幼童出发赴美学习,其中有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的。 4、张之洞将洋务派兴办洋务教育的基本经验概的教育宗旨,并在其《劝学篇》中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思想。 5、是康有为在广州的讲学之所,他在此酝酿、研究、宣传维新理论,造就了一大批维新人才。 6、梁启超提出的,即普遍提高民众素质。 7、严复在其著作《原强》中提出的的三项主张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的在德智体三方面同时发展的教育思想。 8、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学制。 9、清政府规定从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10、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后,在形式上唯一未被顽固派废除的新设学堂 是。 11、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标志 开始取得在学制上的合法地位。 12、是在美国退款兴学的背景下兴办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它于1911年4月正式开学。 二、选择题 1、《海国图志》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该书的作者是()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D冯桂芬 2、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新式学校,它的创立者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派 C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D资产阶级维新派3、1872年-1875年有120名幼童留学美国,率领他们赴美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丁日昌 D容闳 4、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创办了万木草堂,它的创办人是维新派人士()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5、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是在() A 1901年 B 1903年 C 1904年 D 1905年 6、壬戌学制规定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学制结构是() A 5-4-3 B 7-3-2 C 6-3-3 D 5-3-4 7、清末推行“洋务”教育,要求“中学为体”,大讲“明纲”,以“三纲为千古不变之道,忠孝为立学宗旨”的人是() A 左宗棠 B 梁启超 C 张之洞 D 康有为 8、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 A 湖北自强学堂 B 江南水师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北洋水师学堂 9、首开我国近代新型综合性大学先河的是() A 时务学堂 B 万木草堂 C 京师大学堂 D 中西学堂 10、以“激励节气,发扬精神,广求智慧”为教育宗旨的是() A 万木草堂 B 京师大学堂 C 矿业学堂 D 时务学堂 1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培养德、智、体三者俱备人才的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是() A 蔡元培 B 严复 C 康有为 D 梁启超 12、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观点的人是() A 龚自珍 B 严复 C 张之洞 D 魏源 13、被称作为“六·三·三”学制的是() A 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壬戌学制 D 癸丑学制 14、南京燕子矶幼稚园的创办者是() A 陈鹤琴 B 黄炎培 C 陶行知 D 蔡元培 15、主张职业教育必须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育家是() A 黄炎培 B 蔡元培 C 陈鹤琴 D 陶行知 16、指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人是() A 蔡元培 B 陶行知 C 马寅初 D 李四光 17、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打破女禁,1920年大学开始招收女生。最早招女生的大学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