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授课地点——院内

一、选择题

1.古代教育起源于 B 。

A.与人类同步产生

B.生产劳动

C.生产关系

2.墨子的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是 A 。

A.科学技术教育 B.政治道德教育 C.生产劳动教育

3.“六艺”中除了《诗》、《书》、《礼》、《乐》和《春秋》外,还有 B 。A.《中庸》 B.《易》 C.《论语》

4.《学记》中提出了“预、时、孙、摩”的施教原则,其中,“孙”指的是 A 。A.循序渐进 B.及时施教 C.因材施教

5.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是 A 。

A.“性三品”

B.“性本恶”

C.“性本善”

6.洋务派在创办企业的同时,招聘外国教习,兴办外语学堂,当时也叫“方言教育”。在1862年创设了 B 。

A.上海广方言馆 B.京师同文馆 C.天津水师学堂

7.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是 A 。

A.《劝学篇》 B.《大同书》C.《师说》

8.癸卯学制于 B 公布实行。

A.1903年 B.1904年 C.1905年

9.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代表作是 B 。

A.《颜氏家训》 B.《新教育大纲》 C.《家庭教育》

1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 C 改革北京大学时提出的办学方针。

A.陶行知 B.黄炎培 C.蔡元培

11.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 B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A.墨子 B.孔子 C.荀子

12.《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指的是 B 原则。

A.长善救失 B.教学相长 C.启发诱导

13.唐代采取了 A 的文教政策。

A.重振儒术兼重佛道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中体西用

14.韩愈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A 。

A.《师说》 B.《春秋繁露》 C.《劝学篇》

15.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是 B 。

A.中国教育会 B.中华教育会 C.全国教育联合会

16.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学堂,是 B 在北京创办的,隶属于总理衙门。

A.1861年

B.1862年

C.1864年

17.时务学堂的主持人是 C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18.《大同书》的作者是 A 。

A.康有为

B.张之洞

C.梁启超

19.壬子癸丑学制于 C 公布实行。

A.1911年

B.1912年

C.1913年

20.陈鹤琴于 A 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鼓楼幼稚园。

A.1923年

B.1924年

C.1928年

二、填空题

1.《学记》来源于《礼记》一书。

2.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

3.认为“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的是荀子。

4.朱子读书法六条目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静虑、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5.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万木草堂的创始人是康有为。

7.中华职业教育社主要领导人是黄炎培。

8.抗战期间著名的干部学校是抗日军政大学、华北联合大学等。

9.实施“四大教育”问题上,晏阳初提出运用的三大方式是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

10.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三大主张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1.孔子认为,学生学习要做到学问结合、学思结合和学行结合。

12.《学记》中的“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指的是正课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

13.韩愈的代表作是《师说》。

14.我国封建社会的选士制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直至清末的科举制。

15.朱熹的人性论将人的天赋秉性分为两方面,分别为天地之性、气质之性。

16.明朝科举考试采取的十分教条的形式的文体是八股文。

17.七七事变后,平津京沪等大片国土先后沦陷,国民党政府把一大批名牌大学内迁,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联合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联合成立西北联合大学。

18.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教育的三种形式是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儿童教育。19.晏阳初提出的乡村教育思想的四大内容是文艺教育、卫生教育、生计教育、公民教育。20.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三、名词解释

1.有教无类

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有教无类指学生不分种族,贫富贵贱,皆可入学读书。

2.科举制

所谓科举制,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取士制度。科举制创立于隋代,完备于唐代。到清末被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科举制使选士有了统一的标准和措施,这有利于全国思想的统一和学术的统一。

3.《劝学篇》

《劝学篇》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张之洞所作,1989年出版,系统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教育思想。《劝学篇》分内、外两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专讲“中学”,共9篇;“外篇务通,以开风气”,专讲“西学”,共15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4.中华教育会

中华教育会是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在1877年召开的第一次在华基督教传教大会上,各教派的传教士成立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它就是中华教育会的前身。1890年,第二次在华基督教传教士代表大会议决,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改为“中华教育会”,这个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形成,它从单纯的编辑出版教科书扩展为对整个在华基督教教育进行指导。“中华教育会”不仅是在华教会学校的全国性联合组织,而且是西方殖民政府的教育部。

5.苏维埃教育总方针

苏维埃教育总方针是党和苏维埃政府改造旧教育,建设革命教育的方针,是毛泽东在1934年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的。苏维埃教育的总方针:“在于用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劳苦大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的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6.《学记》

《学记》来源于《礼记》一书,堪称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1800多年。《学记》的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3世纪,据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篇幅虽短,内容却相当丰富、精辟和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文体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7.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对如何读书的体会,他对任何指导学生读书有丰富的经验。他的学生弟子汇集他的平日之训加以概括,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共六条:一曰循序渐进、二曰熟读精思,三曰虚心静虑,四曰切记体察,五曰著紧用力,六曰居敬持志。

8.退款兴学

美国国会在1908年通过一项“退还庚子赔款”的法案,要求利用这笔八国联军掠夺的赔款,诱使清朝政府选派留学生,并在北京开办一所学堂,名为“清华留美预备校”。法案通过后,立即照会清朝政府,要求从1909年开始,4年之内每年派100名学生赴美留学,从第5年起,每年不得少于50名,直到“赔款”退清为止。美国玩弄的这一“退款兴学”的新花招,形式上是帮助中国兴学,而实质是妄图培植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

9.中国科学社

中国科学社是新文化运动中研讨现代科学及科学教育的学术团体。1916年10月,由留美学生发起,在美国成立,任鸿隽任校长。1908年迁回国内,1928年定址于上海。该社成立之前,于1914年发行《科学》月刊,先行筹划立社,定其宗旨为“联络同志共图中国科学的发达。”该社除发行月刊外,还采译各国科学书籍,编定专门名词,设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所,组织科学讲演团,以科学方法解决科学上、实业上、教育上的各种问题。

10.梁漱溟

梁漱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新儒家代表者,乡村建设实验的重要领袖之一,也是山东邹平及河泽等实验县的实验设计师。梁漱溟把村学、乡学、乡农学作为乡村教育的组织形式。梁漱溟办的村学、乡学与一般学校不完全相同,是一个教育与政治、经济混为一体的“政教合一”、“以教统政”的机关和团体。

四、简答题

1.简述孔子的教学思想。

答:(1)教师如何教

①启发诱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住讲解问题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关键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②因材施教。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教学。深

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他们的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做到知人善举。

(2)学生如何学

①虚心笃实。学者治学必须有一个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能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②学问结合。学生要获得知识,就要不会则问,不知则学。

③学思结合。不但要学习获得新知识,而且要通过思考加以消化理解。

④学行结合。学不能离行,学行统一。

2.书院在组织管理及教育教学上有哪些特点?

答: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是相对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书院教育的存在,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填补了许多学术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

(1)书院在组织管理上,形成了以下特点

①机构简单,管理人员较少

②课程设置比较灵活,富有弹性

③设置、颁布严格的学规,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

④书院经费自主。

⑤注重形成独具的特色。

(2)书院在教育教学上形成了以下特点

①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②“百家争鸣”和“门户开放”。

③以学生个人钻研为主。

④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感情深厚。

3.陶行知对我国现代师范教育有哪些贡献?

答:(1)重视师范教育价值

(2)改革师范教育体制

(3)提出师范教育培养目标

(4)提出了师范教育内容和方法。

总之,陶行知是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先驱,他创造了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师范教育体系,树立了师范教育的典型和样板,在师范教育改革的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建树。4.简述私学产生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答:(1)私学产生的原因

春秋以来,生产力的提高和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为私学的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另外,春秋以来,整个上层建筑的急剧变革,阶级关系的日趋复杂、阶级矛盾的日趋尖锐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当时各阶级、阶层都从本阶级、阶层的利益出发,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和培养社会问题的人才的主张。原来的奴隶制官学只是奴隶主贵族的专利品,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所以,代表各阶级、阶层利益的士纷纷登上政治、学术的舞台,通过办私学的手段,一方面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方面片培养推行这种政治主张的人才。

(2)私学的特点

自由讲学,学有所宗;教师教学以指导学生自学和组织研讨为主;教育活动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私学教学往往无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3)私学产生的历史意义

私学的产生与兴起,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私学在保存、传递、总结、发展、普及和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与道德水平的过程中,曾经作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私学的产生与兴起,使我国古代的学术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学术下移的运动。私学培养了大批有才干的学生,以及具有各种专长的学者、教育家和政论家,对加速我国春秋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私人办学的形式一直保存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之中。许多私学大师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积极地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中国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优秀的教育遗产。

5.简述黄炎培的大职业主义教育观。

答:1925年12月13日,黄炎培在《教育与职业》上发表了《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一文,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主张。他认为职业教育不发达,其原因不完全是“国事捣乱”,社会经济困难,而是在于过去的努力只限于兴办职业学校,这是不够的。他说:“以我八九年的经验,很想武断地提出三句话,就是:(一)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二)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三)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为了发展职业教育,黄炎培主张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这样的职业教育方针就是大职业教育主义。此方针提出后,1926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苏州举行会议,讨论了如何实现大职业教育主义的问题,决议以后应加入政治活动,以增强实力,并促成中华职业教育社和国立东南大学农科、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联合组织了江苏昆山“徐公桥乡村促进实验区”,实现了划区试办乡村职业教育计划,把职业教育推向农村。

6.简述蒙养教材的种类及编写特点。

答:所谓蒙养教材,主要是指下小学阶段所用的教科书。

(1)蒙养教材的种类

①识字教学的课本。

②诗文教学的课本。

③历史教学的课本。

④名物教学的课本。

⑤道德教育的课本。

(2)蒙养教材的编写特点。

蒙养读本在编写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形成了许多独具的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①寓思想教育和其他各种教育于识字教学之中,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增长知识。

②考虑儿童的兴趣和特点。古代蒙学读本,韵律自然,颇有情趣,易于记诵,适应了儿童的兴趣和特点,而且很多故事颇具教育意义。

③注重与日常生活联系。《百家姓》和《名物蒙求》等成为蒙学的“恒用之书”主要在于“方便日用”。

④重视汉字的特点。在编写教材的时候采取韵语或对偶式,使之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方便诵读和记忆,又能提高儿童的兴趣。

五、论述题

1.试析科举制的利弊得失。

答:(1)科举制的作用

①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使选士的大权集中到了封建中央的吏部,加强了皇权,增强了朝廷的凝聚力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②选士也有了统一的标准和措施,欲通过科举做官的人们将竭力适应并达到这一标准,

这有利于全国思想的统一和学术的统一。

③选士的范围有所扩大,较广泛地向地主阶级的各阶层和广大平民子弟打开了入仕的途径,使过去的所谓寒门,即中小地主和社会一般平民通过科举获得了参政的机会,甚至获得了高官厚禄。

(2)科举制的流弊

科举制虽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但其流弊也是显而易见的。从表面上看,它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但实则不尽然。考生能否被录取,并不完全取决于卷面上的成绩,这突出表现在当时通行的“通榜”和“行卷”等做法上。

(3)科举制的影响

选士和养士有着密切的关系,选拔人才的制度如何,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有着重大影响。科举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首先,科举考试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发展的兴衰。科举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经过科举选拔才能获得吏部复试的资格,吏部复试后铨叙合格人才才能授予官职。由于学校出身的生徒可以获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从而有从政为官的机会,这就调动了地主阶级子弟,尤其是中小地主阶级子弟入学读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统计者偏重科举,而轻视学校,科举及第者很少从学校出生的生徒中选拔,于是便造成了学校教育在数量上的萎缩和质量上的下降,这是科举对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

其次,科举考试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准备参加科举,因此,学校便逐渐成为科举的预备机关或附庸。科举考试的方法也是校内考核学生成绩采用的主要方法,这是对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科举考试也促进了学校教育内容的标准化和考试方法的多样化。科举制对学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其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

2.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内容及对当代的现实意义。

答:(1)生活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是一种创造性的、又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教育理论。它有以下三大主张:

①“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什么是“生活即教育”呢?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即教育”主张包含了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二是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三是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与教育是同一过程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通过生活来进行,以满足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四是“生活即教育”是终生教育,是与人共始终的教育。

②“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在陶行知看来,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即主张以人民大众的生活场所为教育的场所,让整个社会都成为人民大众的学校。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强调的是,扩大学校的教育范围、对象和学习的内容,让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并且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的是脱离社会生活的“死学校”;不

主张取消学校。

③“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其形成过程经历了“改教授法为教学法”、“教学合一”、“教学做合一”三个阶段。其中“教学合一”有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对“教学做合一”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陶行知主张好的教师不是让学生去读、去记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自动、自得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被动受教的地位,转变到自觉主动学习的地位。第三,教师“须一面教一面学”,“教学相长”。

“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是“做”,这个“做”正是“行”。也就是说,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的,以行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2)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代的现实意义(略)。(可以结合现实中的教育来谈一谈)3.试论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答:1.道德教育即德育,在孔子的整个教育教学思想体系中居于极为特殊的地位。孔子曾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主张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孔子重视德育是与其以德治国的政治思想有关的。孔子的德治论主要是为统治者建构的。

(1)论德育的内容

①孝悌是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行为准则,是实现“仁”的基础。就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塑造而言,必须注重孝悌品质的形成,这是实现仁德的最基本的素质。

②爱人是仁德的核心。孔子提倡的“仁”,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问,也是做人的最高准则。孔子爱的人包括奴隶主贵族、新兴地主、商人和一般平民,这就打破了宗族的界限和贵贱的等级。

③复礼是仁德的表现。孔子要求学生必须养成“克己复礼”的品质。孔子所谓的“礼”,主要是指遵守等级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孔子提倡用“仁”的内容来充实“礼”的形式,从而实现“仁”与“礼”的有效结合,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④忠恕是行“仁”的方法。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也尽力帮助别人去做,叫做“忠”;二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要施加给别人,叫做“恕”。

孔子构建的道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其中“仁”是核心,“孝悌”是根本,“礼”是标准,其他(如“刚”、“毅”、“木”等)都在其道德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起着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后世儒家在孔子提出的道德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纲五常”、“四维八德”等,使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教育体系臻于成熟。

(2)论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孔子在长期从事道德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一整套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点:

①立志有恒。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立志问题的教育家。他鼓励学生立志和言志。他认为,立志对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他经常用流水不止、筑山平地等事例,鼓励学生在德、业两方面都要自强不息,不可半途而废。

②安仁乐道。孔子在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方面,特别注意从改变情绪和陶冶精神入手,这使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色,成为东方传统道德的灵魂。

③克己内省。孔子在谈及修养方法时,最强调的是克己内省。所谓克己内省,就是要

求学生在自我修养上下工夫,经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省察和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克欲制情,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而达到“守礼”、“执礼”的目的。

④改过迁善。孔子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修养时,还非常注意培养他们分辨善恶的能力。他认为,分辨善恶是改过迁善的前提。关于改过,孔子认为人非圣贤,人人都可能犯错误,犯了错误不怕,只要改正就好。关于迁善,孔子告诫学生要择善而从。孔子认为,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既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还要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错误,向他人学习。

(3)孔子的德育思想现代价值(略)。(可结合实际谈一谈)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孙培青版)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庠和成均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X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 诗__》、《__书_》、《_礼_》、《乐》、《_ 易_》、《_春秋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C)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C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D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B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最新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思修期末考试试题题库 及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3.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4.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5.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6. 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7.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8. 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及优良传统? 9.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那些内容? 10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11. 什么是时代精神?内涵是什么? 12. 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13. 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人生价值? . 14. 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15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16. 对人生价值评价要坚持那几方面的统一? 17.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18. 什么是健康?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19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20. 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21. 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22.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3. 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

则? 24.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5. 谈谈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26. 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建设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7.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8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9举 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30简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31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2《劳动法》和《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3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34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 35简述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及关于结婚的相关规定。 36简述法律的一般含义及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37什么是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及法律适用?38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9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0什么是法律思维方式?它的特征是什么? 41 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42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43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哪些制度? 4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45什么是民法?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6简述我国民事权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47简述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48什么是刑法?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9什么是犯罪?犯罪构成包括哪些要件? 50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紧急避险?其成立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

习题集锦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臵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六经) 二、单项选择题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中国教育史脉络图

中国教育史脉络图 第一章 (1) 第二章 (2) 第三章 (3) 第四章 (4) 第五章 (5) 第六章 (6) 第七章 (7) 第八章 (8) 附录:中国教育史脉络图 (10)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2、六艺 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3、明人伦 “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4、虚壹而静: 是荀子提出主张培养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虚,即虚心,就是不要先入为主;壹,即专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排斥对新知识或见解的研究和掌握;静,即静心,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感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 5、三纲领八条目: 这是南宋朱熹归纳出来的《大学》中所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的纲领和目标。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体现了儒家修已治人的理想目标。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实际上前五条都是修身的原则措施,后三条是修身的扩展和递进,先到国家,再到国,再到整个世界。 6、豫时孙摩: 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7、教学相长: 是《学记》总结出的教学原则,即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它说明了教师本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2、六艺 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3、明人伦 “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重点总结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3版)重点总结 1原始时期的教育 原始时期的教育经历两个阶段:一是原始人群阶段,人类的教育刚产生,仅是不成熟的雏形;二是氏族公社阶段,教育得到发展,它的特点较为显著,能体现原始社会教育的本质。氏族公社末期,在教育上出现了阶级差别,将向阶级社会的教育过渡。原始社会的教育以氏族公社阶段的教育为代表,其特点如下: 第一,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氏族公社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公社成员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和集体生产劳动的需要,为了身心发展的需要,接受教育训练。集体的社会性的教育活动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人人都具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原始社会所积累的经验知识虽然有限,但所学习的知识经验是多方面的,不仅要学习制造生产工具的经验,还要学习公共生活的规范,接受原始的艺术教育和原始的宗教教育。这些是参加氏族社会生活所不可少的。 第三,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生活教育。教育是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第四,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有声语言作为氏族成员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成为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凡是生产、生活经验的传授,公共生活规范的培养,都是利用口耳相传,并结合实际动作的示范和模仿。当时还没有比言传身教更为有效的教育手段。 第五,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由于男女生理、体质的差异,故有男女分工。男女所从事的社会劳动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也有区别。男的劳动侧重于狩猎、农耕、放牧;女的劳动侧重于采集、种植、家务、纺织。男女分别劳动,为适应这种需要,也分别进行教育。 第六,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由于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多数的教育活动是分散进行的,随时随地开展教育性活动。负责教育的是有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长者为师,对年青人进行知识经验的传授,但他们还不是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 到了氏族公社的末期,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教育发生重要的变化,出现了学校萌芽,旧的特点趋于消失,新的特点正在产生。原始社会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向阶级社会的教育方向转变。 2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中国奴隶制社会开始于夏朝。社会的阶级分化,是造成教育发生分化的直接原因。原始社会那种民主平等的教育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由国家来组织和管理,少数贵族才有享受学校教育的特权,其目的是培养、训练居于奴隶之上的统治者。多数从事体力劳动的民众被排除在学校之外,只能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接受生活教育和统治者施行的教化。 奴隶社会的教育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的兴衰过程。夏代是奴隶社会教育形成的时期,商代时得到进一步发展,至西周则达到鼎盛阶段,到春秋时代就渐趋没落。商对夏的教育制度有所继承和发展,周对商的教育制度又有所继承和发展,西周教育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且具有特色的典型代表。 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当时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没有分离独立,历史上称这种现象为“学在官府”。西周按行政管理系统,分设国学与乡学,不同等级学校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按贵族子弟不同年龄阶段,分设小学、大学,教育内容有习小艺与习大艺之别,而其要求是先后贯通的。西周贵族教育制度在当时是世界

中国教育史重点总结知识分享

中国教育史重点总结 1、学校萌芽的传说—学校的名称9 2、西周的六艺教育及其特点 3、辟雍/大学、小学、乡校/官师合一 西周大学教育场所的一种名称。据说辟雍四周环水,中间高地建筑学宫,组成四合式的大院。这些学堂居于不同的方位有不同的用途,而获不同的名称。因其为官方最高学府故称学宫。它的四周有水环绕,又称泽宫。它是教射、比射选士的场所,又称射宫,其实一也。 4、私学的兴起26 (一) 官学见于史传记载的只有两件事,即鲁僖公修泮宫,郑国子产不毁乡校。这些缺乏事迹可供记载说明官学不仅没有新发展而且走向衰落。影响官学衰落的诸多原因中 (1) 贵族子弟命定为统治者,学习文化知识与其权位并无直接联系。他们养尊处优,只图享受而不重教育,缺乏上进精神失去学习动力。官学 (2) (3) 不论国学还是乡学都难以维持。宫廷中的一部分司礼司乐的专家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知识分子流散四方,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以传授为业在社会中谋生,造成文化下移的现象。民间分布有多种学术人才, (二) (1) 1 权机构。而士阶层中有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活动能量颇大,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2、新兴地主阶级为了扩大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势力也需要士来为自己服务。 3、士从自己的利益和政治立场出发也积极投靠有权势的人,寻找出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养士出现了竞争,养士之风开始形成。社会上有大批自由民争着要成为士,首先需要学习文化知识,从师受教,这就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没 (2) 地主阶级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的新人才、以新的思想理论来为他们的利益服务。他们成为促进新的文化机构——私学发展的社会力量。 私学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私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私学的发展促进了思想学术上的百家争鸣 5、全面掌握孔丘的教育思想29 重视教育的作用 ——中国自夏商周依赖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孔丘继承了这种优良的传统并进一步在理论上加以发展。 ——孔丘认为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体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治国的基本大纲要解决三个条件即:庶、富、教。 即首先要有较多劳动力,其次要是人民群众有丰足的物质生活,左后要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知道如何安分守己。这三者的先后顺序表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庶与富是实施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论述题参考答案

26.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建设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生产场所与生活领域交叉重合的情况,使公共秩序的状况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保障。) 27.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 28.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误入歧途。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有利于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人品德的培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9.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指导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30.简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治安管理处罚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附则,共6章91条。 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加强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公共生活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2.《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主要内容 (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细分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妨害社会管理”共4类,110多种行为。 (2)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精简笔记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生活和教育的起源原始教育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因此教育也没有阶级性。 ②原始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为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服务:基本内容是传授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以及社会生活常识。 ③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没有专门人员和专门机构 ④教育手段是通过语言,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⑤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⑥教育还没与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古代学校的萌芽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社会生产日益发展,有可能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和受教育。 ②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③文字的产生,文化知识更加丰富,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这就有必要和可能建立有组织的计划的专门教育机关。“成均”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夏商的教育 ①夏代的教育 已经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 教育工作是国家的重要事务,由国家机构中的六卿政务官之一的司徒主管教化; 实行教育职能的场所:序、校;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其后代培养成为能射善战的武士; 教育内容另一重要方面是宗教教育; 人伦道德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之在奴隶社会初期,国家已把教育事务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司徒负责管理教化,教育机构与政治行政机构结合,有国都的学校也有地方的学校,开始有了等级层次,教育为政治服务,突出表现在教育目的要培养奴隶主贵族的武士,教育内容重视军事训练; ②商代的教育 商代有成熟的文字可作为教育手段; 商代已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实际划分了教育阶段; 商代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军事教育、礼乐教育、书数教育; 二、西周的教育 ①西周的社会 学在官府: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②西周的学校制度: 大概可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1、国学西周的“国学”是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西周的“国学”按入学年龄和程度分成小学(强调德行教育,内容是德行艺仪几方面)、大学两级,小学设在宫廷附近,大学设在近郊,天子与诸侯的大学名称各异。2、乡学西周“乡学”是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为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设立的,规模比较简单,只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思修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本书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5年修订版(仅供参考)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3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3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3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4 5,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4 6.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4 7.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4 8.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及优良传统? 5 9.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那些内容? 5 10.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5 11.什么是时代精神?内涵是什么? 5 12.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6 13.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人生价值? 6 14.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6 15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6 16.对人生价值评价要坚持那几方面的统一? 6 17.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7 18.什么是健康?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7 19.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7 20.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7 2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8 2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 23.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9 2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0 25.谈谈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10 26.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建设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10 27.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0 28.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1 29.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11 30.简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11 31.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2 32.《劳动法》和《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3.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34.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 35.简述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及关于结婚的相关规定。36.简述法律的一般含义及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37.什么是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及法律适用? 38.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9.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0.什么是法律思维方式?它的特征是什么? 41.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42.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43.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哪些制度? 4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45.什么是民法?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6.简述我国民事权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47.简述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48.什么是刑法?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9.什么是犯罪?犯罪构成包括哪些要件? 50.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紧急避险?其成立条件分别是什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 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 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 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

333教育综合_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 答: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答:(1)生产劳动的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训练。 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 答:(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2)以生产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包括多个方面(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5)男女教育有别,根源在于分工(6)教育还没有专职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二章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有哪些历史性变化? 答:形成于夏代。历史性变化: (1)教育目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为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在夏代,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后代培养成能射善战的武士。 (2)教育内容:原始社会包括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在夏代,变化有重视军事训练、宗教教育和人化道德教育。 (3)教育方式与手段:原始时期在于言传身教,教育在生产活动中进行;在夏代,教育主要为学校教育,夏都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地方上也有学校。 (4)等级性:原始时期教育权利平等;在夏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2.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答:礼乐射御书数 礼:五礼: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以宾礼亲邦, 以军礼同邦国, 以嘉礼亲万民”。 六仪: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丧纪之容,军旅之容,车马之容。 乐:诗歌、音乐、舞蹈。乐教包括乐德、乐语和乐舞。 射:射箭的技术训练 御: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 书:文字 数:数的顺序名称、记数的符号、甲子记日法、朔望的周期、计数的方法、十进位和四则运算。 总之,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及文化知识 3.春秋时期历史性的教变革有何表现? 答:表现:私学取代官学。“官学衰废”“私学兴起”。由于世袭制度、王权衰落、战争动乱导致了官学衰废。而阶层的变化与教育的更新需要私学的兴起。与官学相比,私学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基础上,私学的社会阶级基础是以新兴地主阶级为首的,包括工、农等自由民反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阶级联盟。私学在组织上政教分设,教育对象为平民,私学的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是专业化的脑力劳动者;教育思想上,私学思想自由,各派有自己的的教学思想、教育实践;教育内容上,私学教育突破了“六艺”教育,传授各派政治观点;教育场所上,私学无固定场所,以教师为中心,可自由流动;私学目标是培养多规格人才。 4.孔丘在教育史上有哪些贡献? 答:1.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重视教育; 2.他创办大规模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3.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是文化教育下移至平民; 4.培养从政的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改革准备条件; 5.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与整理,编《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 6.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强调学思行相结合; 7.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8.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造就 9.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10.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方向; 11.要求教师有良好职业道德,以身作则,学而不厌; 12.认真总结教育经验,提出不少创见,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第三章 1.分析战国时期私学兴盛的原因? 答:战国时期是社会大转变时期,生产力大发展为更多的人脱离物质生产从事脑力劳动,为思想、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更宽广的活动舞台。战国时期又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阶级矛盾尖锐,构成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战国还是一个思想科学文化大繁荣时期,战国时期各政治集团为了加强自己的势力竞相网罗招致士人、由于士需经过一定的学习与训练才能造就,因此人们拜师求学,促进了私学的大发展。百家争鸣,各家各派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进行施教,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与兴盛(养士之风盛行与百家争鸣)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大一上学期思修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一上学期思修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创新。 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容。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四个方面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创新”。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3.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4.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人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教育史 1.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 教育内容:简单、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 教育方式:综合习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行为模仿) 2.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1)学校萌芽的原因(理解) 政治上,氏族社会末期部落显贵对文化知识的垄断促使教育的分化; 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文化上,文化的发展、知识的积累,尤其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2)学校萌芽的传说(学校的名称) 成均——实施乐教之地 庠——养老与教育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②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含多种方面; ③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④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⑤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⑥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3.西周的学校的特点 A.设置完备 (1)两类:按行政级别分为 国学:设在王城及诸侯国都(中央学校) 乡学:设在国都郊外的六郊(地方学校) (2)两级:按入学年龄分为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 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4.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学在官府 (1)学在官府: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缘接触到。 (2)“学在官府”的原因 客观原因:社会生产力低下,影响文化教育的发展。(唯官有书,而民无书;为官有器,而民无器;为官有学,而民无学) 根本原因:奴隶主贵族专制,统治阶级想通过垄断文化教育,在贵族子弟中培养治国人才。(3)“学在官府”的具体表现——官师不分,政教合一 5.西周的教育内容——“六艺”教育 礼乐射御书数 《史籀篇》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已失传。

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00001)

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因此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理想的作用是什么答理想的作用有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答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答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2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答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试论我们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答为了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首先人是要有道德的每一个人都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再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什么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答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 2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这一职业道德标准是职业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3 办事公道。办事公道是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4服务群众。服务群众满足群众要求尊重群众利益是职业道德要求的目标指向的最终归宿 5 奉献社会。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婚姻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婚姻家庭道德是在婚姻家庭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道德观念其主要内容是 1 婚姻自主真正奠定在爱情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夫妻双方应该互敬互爱。 2 在家庭生活中赡养尊敬老人抚养教育子女与邻里和睦相处。2 注意计划生育勤俭持家爱家爱国。 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什么答1恋爱应是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 2 恋爱应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3 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1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2 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3 形成了的道德品质对道德行为有指导和支配作用。总之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和结晶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 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范畴是什么答1 正直无私2 忠诚守信3 仁爱互助4勇敢进取5 敬业好学6勤劳节俭7 谦虚谨慎8遵纪守法9文明礼貌。什么是友谊它是如何获得和发展的答友谊有以下三个特征 1 友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是相互间爱的给予。2 真正的友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是人类美德化为情感的无偿

中国教育史42327

中国教育史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二、春秋时期的教育变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官学衰变 1、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 2、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 3、战争动乱打破旧的文化垄断 (二)、私学兴起 兴起的原因:1、政治经济的变革,社会的变动,官学的衰落 2、“士”作为一个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私学的创办者都已各种“治国治民”相标榜,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三、私学的历史特点 1、私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的个体经济基础上。 2、私学的社会阶级基础是以新心地主阶级为首,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反奴隶主贵族统 治的阶级联盟。 3、私学它是有四家根据社会或个人需要而设立的,它是分散的,学在四方。 4、私学是政教分设 5、私学以自由受教为原则,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6、私学是官师分离 7、私学思想自由 8、私学的教育内容突破传统的“六艺”教育 四、孔丘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作用 (1)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通过教育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风气传播开去,就会影响政治。(2)与经济的关系: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庶富教” (3)、与军事的关系:“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基本要求; (4)、与行政、法律的关系:“道之以政,齐之以行,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二)、论教育对象问题-----有教无类 (1)内涵: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 可以入学受教育。 (2)意义:打破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 打破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满足了平民入学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三)、论培养目标-“学而优则仕” (1)内涵:将学习与做官联系起来 (2)依据:《论语?子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学也,禄在其中矣” (3)意义: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 对后世的读书做官制度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论教育内容---六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