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a空调机组风量测试方法

Aa空调机组风量测试方法

Aa空调机组风量测试方法
Aa空调机组风量测试方法

空调机组风量测试方法

1.两个风管和新风管侧面各打两个测试孔,根据风管尺寸确定测试

孔位置。

2.关闭排烟阀门,打开送风管及新风管总阀门。

3.启动机组运行,分别对送风管和新风管测试,每个测试孔测量8

个风速数据,每个风管横断面16个测量数据。对记录数据计算平均值,计算出送风量和新风量。

4.机组回风口测试24个风速数据,计算出回风量。

5.新风量和回风量之和应与送风量基本相符。

6.空调机组测试完后,对各风口进行测试,对风量不合适的风口阀

门进行调节至设计要求。

7.根据监理要求,每个测试面再增加1个测试孔,8个测量数据。

备注:测试时变频器频率为41.5Hz。

AHU-A-53空调机组测试实例:

内区送风管风速测试数据:

6.2 6.9 6.3 6.4 6.0

7.3 6.4 6.0

6.5 6.4 6.0 6.5 4.5 6.5 6.8 6.4

平均风速为6.32m/s 风量=6.32×0.75×0.4×3600=6825.6m3/h 外区送风管风速测试数据:

5.0

6.3 6.5 6.2 6.3 6.1 6.0 6.5

7.0 6.7 6.0 6.3 6.0 6.7 3.2

平均风速为6.2m/s 风量=6.2×0.75×0.4×3600=6696m3/h

送风总量=6825.6+6696=13521.6m3/h

设计风量为14000m3/h

新风管风速测试数据:

1012 4 10 12 10 5 10

6 7 6 5 6 5 7 6

平均风速7.65m/s 风量=7.65×0.5×0.4×3600=5443.2m3/h

回风口风速测试数据:

2.8

3.1 3.1 3.8 3.7 3.2 3.7 3.1

2.5

3.7 2.9 2.7 2.1 3.6 3.7 3.4

2.4 2.6 2.7

3.6 2.0 2.8 2.6 3.1

平均风2.91m/s风量=2.91×1.6×0.5×3600=8380.8m3/h

新风量+回风量=5443.2+8380.8=13824m3/h

风量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洁净室风量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洁净室风量和换气次数的检测。 3. 职责 洁净区风量检测人员执行本规程。 4. 工作程序 (1)风量检测必须首先进行,各项净化效果都是在设计的风量下获得。 (2)检测前必须检查风机运行是否正常。 (3)万级和十万级洁净室检测风量和换气次数。 4.1 检测方法与仪器操作 4.1.1洁净室风量的检测 每一洁净室装有过滤器的送风口进行风量测试。如果洁净室有多个送风口,每个送风口单独测试,将每个送风口的风量相加,计算出总风量。(洁净室风口数及面积见表1)。风口数为n,第1个送风口风量为A1,第2个送风口风量为A2,第n个送风口风量为An。 总风量(m3/h)= A1+A2+…+An 4.1.2换气次数计算 单位时间内室内空气的更换次数,即通风量与容积的比值。 换气次数(次/h)= 总风量/房间容积 4.2检测仪器组成与安装 4.2.1风量罩组成 加野MODEL6705风量罩由风罩(标配610×610 mm)、玻璃纤维支杆、便携把手、底座(含16个测量点)及测量仪主机组成。 4.2.2支杆安装 将一根支杆的一端插入到支杆安装槽内如下图①,将另一端插入到框架角如下图②(框架角的位置参考下图③)。剩余3根支杆安装位置参考下图③,安装步骤同上。支杆要交叉安装,支杆拆卸顺序与之相反。

4.2.3便携把手安装 便携把手安装顺序参考下图,其拆卸顺序与之相反。 4.3检测仪器操作 4.3.1开机前准备: 确认风量罩已按要求安装好。测量仪主机确认有电,用4节AA型电池供电。 4.3.2开机: 按住“ POWER”键 2 秒钟,进入测试主界面。 4.3.3风量检测: 按键操作包括测量仪主机上的按键操作及底座按键操作。底座左键,此按键用于控制风量测试的开始、停止。底座右键,此按键用于控制风量测试值的保存。 在测试设置中确认测试模式为“ Single”,实际、标准风量设置为“Std”。按“START”键或底座左键,仪器开始测量,风量显示区显示“- - - - ”。风量值在8秒内稳定后,测试自动停止。风量显示区显示稳定后的风量值,风向图标显示稳定后的风向。测试停止后,按“SAVE”键或底座右键将本次测得风量值保存。 4.3.4关机: 在任何测量模式下,按住“ POWER”键2 秒钟,仪器将自动关机。

电风扇风量测量方法

电风扇风量参数检测方法 电风扇风量检测方法及影响风量试验数据的因素分析 1 台扇、落地扇风量检测方法 考虑到电风扇的送风结构是不带内部风道的,工作时气流是大空间自由进气和大空间自由排气,因此风量测试不采用通过在测试风管中设置孔板或喷嘴等节流件产生压差的测量方法,而是直接用风速仪测量电风扇的排风风速来计算风量。根据GB13380-2007,风量测试系统的检测原理采用风速表法,利用风速仪测量出通过模拟圆形平面上各圆环的平均风速,再乘以相应的圆环面积得到通过该圆环的风量,电风扇的总输出风量为通过直到读数限度的所有圆环的风量总和。 式中:Q——通过圆环的风量,m3/mm;V——同一半径上圆环的平均风速,m/ min;r——圆环的平均半径,mm;d——圆环的宽度,等于40mm;S——圆环的面积,m2。 试验程序是:试验前,将被测电风扇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至少运转1 小时;试验时,从距离扇叶轴线20mm左右两点处开始测量,以每40mm的增量沿着水平直线逐点向两边移动,直到所测得的平均风速下降到低于24m/min(0.4m/ s)为止。 2风量检测设备及影响风量试验数据的因素分析 目前实验室普遍采用自动智能风量测试仪,这种风量测试仪由计算机控制实现了全自动测试,以减少由于检测持续时间长而造成的人为读数误差。该装置的风速仪探头采用步进电机驱动,可由距离扇翼轴线20mm处开始以每40mm的增量沿着水平直线逐点向两边移动采样。数据由计算机处理自动计算平均风速、风量、能效值、评定能效等级等值,并自动生成、打印测试报告。 在电风扇风量检测中,由于存在着人员操作的熟练度不尽相同,测试条件、环境和电源性能无法完全满足标准规定的要求等因素,导致检测数据不可避免存在不确定性。

空调机组维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附表格

, 空调机组维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制订人执行部门 生效日期批准人批准日期 目的:建立空调机组维护保养的基本操作规程,保证该规程符合车间生产要求。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空调机组维护保养的基本操作。 责任:空调机组操作人员按本规程操作,生产部负责人、质量部经理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内容 1 日常维护保养 : 检查各零部件是否松动; 每日工作前30分钟启动风机; 检查设备各指示灯是否显示正常运行。 2 定期检查与维护保养 定期机组检查 定期进行机组运行状态检查,对机组进行长期而有效的维护和保养,机组的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都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积尘情况。 定期检查电线接线桩头是否松动,若松动应进行拧紧。 | 风机、电机的定期检查。检查安装连接是否松动;通过监听异常噪声,监控用油量等来检查轴承运行情况。如有异常发生,应立即停机,停止生产,检查原因修复后恢复生产,情况严重应及时联系厂家维修人员进行检查维修。 ,风管的软接头,如有漏风应及时维修更换。 机组维护保养:(维护保养应在停机状态下进行) 初中效过滤器保养更换周期,初效过滤器可清洗,一般一月检查保养一次,但清洗次数不允许超过三次;中效过滤器每半年更换一次,一个月检查保养一次。 保养方法:将初效过滤器拆下,去掉大量的灰尘后,放在洗衣粉溶液中浸泡,轻轻拍洗揉搓,用清水冲洗干净为止,晾干即可再用。 表冷器和加热器保养,经常清除管表面上污物,可用毛刷刷除,表冷器和加热器内管结垢后,传热

效果不能满足时则需要更换。 通风机保养,每月检查一次皮带好坏及松紧程度,调整过松的皮带,更换磨损的皮带,每月检查一次风机各紧固件是否松动,调整松动。 3. 认真填写记录表(表格见附录) · 空调机组维护保养记录表 机组型号:计划保养周期:每月一次

风速与风量的检测方法

洁净室的风速与风量的检测方法 1、风速与风量的检测方法 A 、风量、风速检测必须首先进行。 各项净化效果都是在设计的风量、风速下获得。 B 、检测前检查风机是否运转正常。 必须实地测量被测风口、风管的尺寸。 C 、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平均风速和洁净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风量。 (取离高效过滤器 0.3m 垂直于气流处的截面作为采样截面,按照测试点间距不宜大于 0.6m 在截面上设置不少于 5 个测试点,所有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垂直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据地面 0.8m ~ 1m 的水平截面;水平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据送风面 0.5m ~ 1m 的垂直截面;截面上测试点数量应不少于 10 个,间距不应大于 2m ,均匀布置; D 、对于安有过滤器的风口,以风口截面平均风速和风口净截面积的乘积确定风量。(在风口截面或引用辅助风管的截面上按不少于 6 个均匀布置的测试点得出平均风速。) E 、对于风口上风侧有较长的支管段且已经或可以打孔时,可以用风管法确定风量。(在出风口前不小于 3 倍管径或 3 倍大边长度处打孔;) F 、对于矩形风管,将测定截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每个小截面尽可能接近正方形,边长不大于 200mm ,测试点位于小截面中心,但整个截面上不宜少于 3 个测试点;对于圆形风管,应按等面积圆环法划分测定截面和确定测试点数;在风管外壁上开孔,插入热式风速计探头或皮托管。(通过测动压,换算为风量。) 2、风速和风量的评定标准 ( 1 )、对于乱流洁净室: A 、系统得实测风量应大于各自的设计风量,但不应超过 20% ; B 、总实测新风量和设计新风量之差,不应超过设计新风量的±10% ; C 、室内各风口的风量与各自设计风量之差均不应超过设计风量的±15% ; ( 2 )、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 A 、实测室内平均风速应大于设计风速,但不应超过 20% ; B 、总实测新风量和设计新风量之差,不应超过设计新风量的±10% ;

风量测试与调整

风量测试与调整 (1)调试准备工作 1)熟悉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弄清设计意图和设计参数。 2)阅读设备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了解各种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风系统施工完毕,风机单机试运转合格。 4)测试仪器要经过计量部门检测,且在合格期限之内。 5)施工员根据图纸和现场情况编制调试方案,其中包括调试的项目和计划。并对操作者进行调试方法的培训和仪器操作方法的培训。 6)每个系统均要提前绘制风管截面测点位置图和系统单线透视图。 7)打印相关的空白数据表格,以备填写。 (2)系统总风量的测定 1)空调机组、新风机组、正压送风机、排风机、排烟风机都需要测定总风量和全压,测定风管上任一截面的风压、风速和风量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2)测量截面的位置 原则上应选择气流比较均匀稳定的管段作测量截面位置,如下图所示的风管系统,一般测量截面选在产生局部阻力之后4~5倍风管直径(或风管大边尺寸)和产生局部阻力之前1.5~2倍风管直径(或风管大边尺寸)的直管段上。 3)矩形风管截面测点的位置 如下图所示,在矩形风管截面内测量平均风速,应将风管截面划分为若干相等的小截面,并使各小截面接近正方形,其面积不大于0.05m2(即每个小截面的边长为220mm左右),测点即各小截面的中心。 下面以断面尺寸为1000×630mm和1250×450mm为例来说明截面的划分

方法: 4)风量的测试与计算 一种方法是用热球式风速仪直接测量各测点的风速,然后计算风速的平均值;另一种方法是动压法。根据流体力学,在气流的任一个截面上,动压等于全压减去静压,而气流的动压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测量出动压值即可求出速度值,根据平均速度就可以求出风量。 2 21v P P P d j O ρ==- ρd P v 2= 式中:Po ——全压,Pa ;

作业指导书-风量测试

1. 使用仪器:风速计. 型号: 2. 测试要求: 1) 温度:空气温度20±5℃ ; 2) 试验室要求: ? 16inch 以下的风扇:长-4500mm ,宽-4500mm,高-3000mm ; ? 16inch 以上的风扇:长-6000mm ,宽-4500mm,高-3000mm ; ? 室验室误差允许±15mm 。 3) 风扇与转速仪放置要求: 图一 图二 ? 16inch 以下风扇扇叶中心与地面高度为1200mm ,16inch 以上风扇为1500mm; ? 16inch 以下风扇扇叶中心与前墙距离应不小于1800mm ,16inch 以上风扇应不小于6000mm; ? 被测风扇扇叶中心与左右两侧墙面的距离不小于1800mm ; ? 被测风扇扇叶中心与后侧墙面的距离不小于1200mm ; ? 当被测风扇为壁扇时,要安装在一块平板上,平板尺寸至少为1000*1000mm (图一示); ? 试验时,在电风扇送风的一边,除了允许放置风速表及其搁架外,不允许有其它任何物品的存在;

批准: 审核: 作成: ?实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可以在电风扇进风的一边停留,仅在操作风速表及读数时才 可进入风扇送风的一边,完后,应尽快返回; ?实验过程中,风速表的叶平面与被试电风扇的扇叶平面应平行,其之间的距离应为 被试电风扇扇叶直径的3倍; ?电风扇的送风方向与风速计的进风面应保持平行,最大不能超过20度(图二示)。3.测试方法 1)电风扇在额定电压及频率下高速动转10min,将风速仪置于扇叶轴线20mm处的左边, 测试时间1min,将读值记录在《风量测试表》中; 2)再以每40mm的增量沿着水平直线逐点向左移动,直到所测得的风速值低于0.4m/s为 至,所有数值记入《风量测试表》; 3)使用同样方法测取右侧的风速值,记入《风量测试表》; 4)注意每点的测试时间都不得少于1min; 5)任何圆环的平均风速应该是该圆环平均半径上左右两个风速值的平均值。 4.风量的计算: 1)将各圆环的平均风速乘以相应的圆环面积即得通过该圆环的风量,将其结果列入《风 量测试表》; 2)电风扇的总输出风量为通过直到读数限度的所有圆环的风量总和; 3)总风量计算: 总风量=∑Q=∑V*S=∑V*2πrd/106 式中:Q——通过圆环的风量,m3/s; V——同一半径上圆环的平均风速,m/s; r——圆环的平均半径,mm; d——圆环的宽度,等于40mm; S——圆环面积,m2 . S=2πrd/106=2π*40r*10-6=0.000251r . 批准: 审核: 作成:

风量测量原理与公式

Nm3,是指在20摄氏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气体体积;N 代表名义工况(Nominal Condition),即空气的条件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温度为 0°C, 相对湿度为0%。 m3,是指实际工作状态下气体体积; Nm3/h 是在0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标准流量,Nm3/h 通常叫标立方,是标准状态下的排量。 m3/h 是在工作温度及工作压力下的流量. 1m3/h(温度t2,压力p2)=1× 1.013×10^5×t2/(p2*t1) 其中t1、 t2 单位为K (25℃=25+273K ) p1、p2单位相同,为绝压 密度公式:505050*) 273(*)101325()) 273(*)101325(ρρ++++= t P T P (1) 其中,50ρ:表示50度表压为0.04MPa 下的工艺基准点时的密度 50T :工艺基准点的温度50度 50P :工艺基准点的压力0.04MPa 孔板测量差压计算出风速(或风量)的通用公式(风速与差压的关系符合伯努利方程): ρ p k v ?= (2) 其中: v :风速 m3/s p ?:孔板测量出的差压值 Pa ρ:流体的密度 在上述测量公式(2)中的ρ是流体的温度与压力的函数。当孔板测量的流体不在工艺基准点工况时,就需要利用公式(1)对ρ进行温度、压力补偿。 计算公式:

) 101325() 273(*++?=P t p k v (3) 其中将基准工况下的数值全部折算到K 中,不必在公式(3)中体现。 风速与风量(体积流量)的区别: 体积流量的含义就是空气的风速乘以风量的横节面积就是工作状态的流量,再将工作状态的流量折算成标准工况下的流量就是体积流量,单位是Nm 3/h 。折算方法: Nm3/h 是在0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标准流量,Nm3/h 通常叫标立方,是标准状态下的流量。 m3/h 是在工作温度及工作压力下的流量,也就是风速。 . 根据公式: ` *`*22 2111T v p T v p = 具体含义就是“1”状态下的温度、压力、体积流量与“2” 状态下的 温度、压力、体积流量成比例关系。由此可以推导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流量 T v p T v p **111= ) 273() 101325()273(**)101325(273*)101325101325(1 +++?+= +t P t p k p v 1v Q = ) 273() 101325(*++?=t P p k Q …………………………… 单位是Nm3,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流量。

空调运行记录表(2).doc

空调运行记录表 年 月日 压力冷却压力冷却水温度室内外温度开机时间停机时间记录人高压低压入口出口入口出口室内室外Mpa Mpa ℃℃时分参 数单 位 机组编号

品味人生 1、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飞不到高空。想象力是翅膀,客观实际是空气,只有两方面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显着成 绩。 2、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没有了归途。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 过,所以生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之中不停地颠簸。 3、真正痛苦的人,却在笑脸的背后,流着别人无法知道的眼泪,生活中我们笑得比谁都开心,可是当所有的人潮散去的时候,我们比谁都 落寂。 4、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 5、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感悟,一种个人的体验。也许,幸福是你风尘仆仆走进家门时亲切的笑脸;也许,幸福是你卧病床上百无聊赖时温馨 的问候;也许,幸福是你屡遭挫折心灰意冷时劝慰的话语;也许,幸福是你历经艰辛获得成功时赞赏的掌声。关键的是,你要有一副热爱生活的心 肠,要有一个积极奋进的目标,要有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幸福。 6、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 7、淡淡素笺,浓浓墨韵,典雅的文字,浸染尘世情怀;悠悠岁月,袅袅茶香,别致的杯盏,盛满诗样芳华;云淡风轻,捧茗品文,灵动的音符,吟唱温馨暖语;春花秋月,红尘阡陌,放飞的思绪,漫过四季如歌。读一段美文,品一盏香茗,听一曲琴音,拾一抹心情。 8、尘缘飞花,人去楼空,梦里花落为谁痛?顾眸流盼,几许痴缠。把自己揉入了轮回里,忆起,在曾相逢的梦里;别离,在泪眼迷朦的花落间;心碎,在指尖的苍白中;淡落,在亘古的残梦中。在夜莺凄凉的叹息里,让片片细腻的柔情,哽咽失语在暗夜的诗句里。 9、用不朽的“人”字支撑起来的美好风景,既有“虽体解吾犹未变兮”的执着吟哦,也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跌宕胸怀;既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崇高追求,也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放气魄。33 我是一只蜜蜂,在祖国的花园里,飞来飞去,不知疲倦地为祖国酿制甘甜的 蜂蜜;我是一只紫燕,在祖国的蓝天上,穿越千家万户,向祖国向人民报告春的信息;我是一滴雨点,在祖国的原野上,从天而降,滋润干渴的禾 苗;我是一株青松,在祖国的边疆,傲然屹立,显示出庄严的身姿。 10、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 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 11、青春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青春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人生的旋律;青春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青春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12、失败,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成功,是把有价值的东西包装给人看。成功的秘诀是不怕失败和不忘失败。成功者都是从失败的 炼狱中走出来的。成功与失败循环往复,构成精彩的人生。成功与失败的裁决,不是在起点,而是在终点。 13、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14、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敞开自己的胸怀,多多给予,你会发现,你也已经沐浴在了爱河里。 15、奉献是爱心,勇于付出,你一定会收到意外之外的馈赠。

风管系统各风口风量检测方法

风管系统各风口风量检测方法 13.1 适用范围及规范性引用文件13.1.1适用范围 为确保空调出风口风量与设计风量在合理的规定范围内,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物风管系统各风口风量的现场检测。风管系统各风口的风量现场检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山东省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现场检测作业,应遵守有关安全技术及劳动保护规定。 13.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9232-2003 风机盘管机组 GB/T14294-1993 组合式空调机组 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411-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3.2 仪器设备检测设备采用电子风量罩,其应该在标定后使用。设备宜具有自动采集 和存储数据功能,并可以和计算机接口。其外观及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3.1。 表13.1 建筑工程用电子风量罩的主要技术参数 13.3 检测程序13.3.1风系统平衡度的检测应在正常运行后进行,且所有末端应处于 全开状态; 13.3.2风系统检测期间,受检风系统的总风量应维持恒定且为设计值的100%~110%; 13.3.3系统支路风量测试应从系统的最不利环路开始,检测各支路的比值。 13.4 检测结果计算及表示风系统平衡度应按式13.1计算: …………………………(13.1) 式中——第个支路处的风系统平衡度; ——第个支路处的实际风量(m3/h); ——第个支路处的额定风量(m3/h),各型号盘管的额定风量见表13.2所示; ——支路处编号。 表13.2 各型号盘管的额定风量

风量标定方案

风量标定试验措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1.1 试验目的 磨煤机出口风速均匀是保持良好空气动力场的基本条件,准确的一次风量是制粉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准确的二次风是保持炉内良好的燃烧工况、提高锅炉效率的基本条件。因此一、二次风量的准确性对于制粉系统和锅炉燃烧系统的调整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且一次风量的出厂标定系数往往不能满足现场要求,因此在现场重新进行风量标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试验条件 1) 所有风烟系统和制粉系统的挡板检修传动完毕,灵活无卡涩; 2) 所有风烟系统和制粉系统的热控测点检修调试完毕,温度测点冷态值一 致,压力测点零值无漂移,差压值量程得到复检且输出值未经过开方计 算(DCS风量计算公式校核); 3) 空预器系统、引风机系统、送风机系统、一次风机系统已经具备启动条 件; 4) 燃烧器冷态调整结束,与其相关的临时措施已经恢复或密封,燃烧器检 修闸板门处于全开位; 5) 风烟系统和制粉系统的风压试验方案合理并得到严格执行,漏点的处理 和确认; 6) 锅炉冷态通风试验已经完成,出现的各种问题已经处理,各测点示值可 信; 7) 试验所用仪器如热线风速仪、微压计、毕托管、靠背管、U形管等经过 国家有资质的单位标定、校验过,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试验流程 1) 在进行风量标定前,应完成风量标定所需测点的检修和调试; 2) 风量标定前应得到测量装置的计算书,并确认测量装置选型和变送器选 型的正确性,配合热控专业检查DCS内计算风量公式是否正确,选用 的各个参数选用是否恰当;

3) 风量标定前,应联合检查风量测量元件在风道内的位置是否合理,元件 前后是否有其他物体对其阻挡或干扰,一经发现,应立即协商处理,如 有分歧应得到风量测量元件厂家的确认; 4) 风量标定前,应检查并确认风量标定所需的脚手架等临时系统安全性和 合理性; 5) 检查风量标定所需仪器,如利用风速测量标定,应重点检查热线风速仪, 如利用动压测量标定,应重点检查微压计; 6) 如有多个显示风量值,应检查示值是否相近,否则应进行排查,重点在 于仪表管漏风和变送器量程; 7) 改变通风量,检查显示风量的变化趋势是否和实际通风量一致,否则应 检查变送器的正负压侧是否接反; 8) 达到标定所需通风量后,进行标定测量,测量期间应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9) 依据标定方案,改变工况,完成其它工况的标定测量; 10) 同步完成相关计算,得到标定系数。 1.4 试验方法 1) 测点布置:测点应布置在较长直管段的中部,远离弯头、节流缩孔等局 部阻力件,同时也应考虑到测量的方便性。对于一次风量的测量,多在 粉管上布置测点。测点选取原则应该更加详细:如取样点上游侧距局部 阻力件(弯头、收缩管、扩散管、挡板等)直管段长度应不小于风道当 量直径的10倍,下游侧直管段长度不小于风道当量直径的3倍。如不 满足直管段要求,需开设2~3个测孔(沿圆周均布);测量位置要便于 操作且风量标定时的安全。 2) 一次风风量的标定方法:对于粉管直管段满足测量要求,可以订制相应 的笛形管或靠背管,通过测量动压,换算成通风量,粉管通风量之和减 去密封风量,与磨煤机入口风量的比值即为标定系数;对于粉管直管段 不能满足测量要求的情况,建议采用网格法测量,以减少测量误差。 3) 二次风风量的标定方法:在送风机入口或者二次风风道,利用靠背管、 笛形管(长度满足风道尺寸要求)或者热线风速仪,对二次风风道采用

(推荐)通风系统风量、风压的测量

实验一风管风压、风速、风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在通风除尘工程中,需要对系统中风压、风速及风量进行测定调整,使系统能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工作。测量风压、风速及风量的方法有许多种,现场测定一般采用毕托测压管和不同种类的微压计或U型管来进行测量。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风管截面的测点布置方法,熟悉风压、风速及风量测量仪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风压、风速及风量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为专业测试打下基础。 二、实验装置 通风系统综合测定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该装置由风管、风机及测量箱组成。 图1-1 通风系统综合测定实验装置 实验系统的正压管段与负压管段均设有测压孔,可用毕托管直接在测量断面上进行测量。 在风机入口,出口侧各安装有测量风量的测量箱,在箱内安装有标准空气流量喷嘴,为了使测量段的空气流速场较为均匀、在喷咀前后各设有整流板,其穿孔率约为40%,测量箱断面尺寸按空气流速不大于O.76m/s考虑。 I号测量箱,安装有标准喷嘴计3个,其规格为:

D100 2个 D50 1个 实验系统风量可通过调节多叶调节阀来改变其大小。 三、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一) 毕托管与微压计测量风压、风速及风量 空气在风管中流动时,管内空气与管外空气存在有压力差,这个压力差是直接由风管管壁来承受的,称为静压P j ,就空气某一质点来说,所承受的静压的方向为四面八方。由于空气在风管内流动,形成一定的动压d P ,即为气流的动能。 动压数学表达式 2 2 ρν= d P (Pa ) 或 g P d 22 γν= 'P (O mmH 2) 动压的方向为空气流动的方向。 静压与动压之和称为总压,数学表达式为 d j q P P P +=(Pa ) 在毕托管上有测量总压、静压的测孔,与微压计配合使用,就可测出流体的静压、总压与动压。静压和总压有正负之分,动压只为正值。在测量总压和静压时,如数值超过微压计的量程,则采用U 型管压力计。 测出空气动压值后,即可求得相应的空气流速。 空气流速 ρ d P v 2= (m/s ) 或 γ d P g v ' = 2(m/s ) 测出测量断面面积F 及计算出空气的平均流速v 后即可计算空气体积流量L 。 v F L ?=(s m /3) 或 v F L ?='3600(h m /3) 空气的质量流量 ρρ??==v F L G (s kg /)

风管系统各风口风量检测方法

13 风管系统各风口风量检测方法 13.1 适用范围及规范性引用文件 13.1.1 适用范围 为确保空调出风口风量与设计风量在合理的规定范围内,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物风管系统各风口风量的现场检测。风管系统各风口的风量现场检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山东省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现场检测作业,应遵守有关安全技术及劳动保护规定。 13.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9232-2003 风机盘管机组 GB/T14294-1993 组合式空调机组 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411-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3.2 仪器设备 检测设备采用电子风量罩,其应该在标定后使用。设备宜具有自动采集和存储数据功能,并可以和计算机接口。其外观及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3.1。 13.3 检测程序 13.3.1风系统平衡度的检测应在正常运行后进行,且所有末端应处于全开状态; 13.3.2风系统检测期间,受检风系统的总风量应维持恒定且为设计值的100%~110%; 13.3.3系统支路风量测试应从系统的最不利环路开始,检测各支路的比值。 13.4 检测结果计算及表示

风系统平衡度应按式13.1计算: …………………………(13.1) 式中——第个支路处的风系统平衡度; ——第个支路处的实际风量(m3/h); ——第个支路处的额定风量(m3/h),各型号盘管的额定风量见表13.2所示; ——支路处编号。 13.5 检测结果评价 风口风量的实际测试值与额定风量的偏差不大于15%为合格。 13.6 检测报告内容 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名称及工程概况; 2委托单位; 3检测单位及人员名单; 4所用超声波流量计的型号、系列号等; 5检测日期及时间; 6 采暖供回水温度; 7室外温度; 8检测区域位置; 9检测参数; 10检测结果; 11检测机构; 12结论及建议; 13如需补充检测、调查,则需提供进一步检测的方案

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

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工艺标准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及运行。 2 施工准备 2.1 仪器仪表要求及主要仪表工具: 2.1.1 通风与空调系统调试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和鉴定文件。 2.1.2 严格执行计量法,不准在调试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超过检定周期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仪器仪表。 2.1.3 必须了解各种常用测试仪表的构造原理和性能,严格掌握它们的使用和校验方法,按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测试。 2.1.4 综合效果测定时,所使用的仪表精度级别应高于被测对象的级别。 2.1.5 搬运和使用仪器仪表要轻拿轻放,防止震动和撞击,不使用仪表时应放在专用工具仪表箱内,防潮湿防污秽等。 2.1.6 测量温度的仪表;测量湿度的仪表;测量风速的计仪表;测量风压的仪表;其它常用的电工仪表、转数表、粒子计数器、声级仪、钢卷尺、手电钻、活扳子、改锥、克丝钳子、铁锤、高凳、手电筒、对讲机、计算器、测杆等。 2.2 作业条件 2.2.1 通风空调系统必须安装完毕,运转调试之前会同建设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全部符合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才能进行运转和调试。. 2.2.2 通风空调系统运转所需用的水、电、汽及压缩空气等,应具备使用条件,现场清理干净。 2.2.3 运转调试之前做好下列工作准备: 2.2. 3.1 应有运转调试方案,内容包括调试目的要求,时间进度计划,调试项目,程序和采取的方法等; 2.2. 3.2 按运转调试方案,备好仪表和工具及调试记录表格; 2.2. 3.3 熟悉通风空调系统的全部设计资料,计算的状态参数,领会设计意图,掌握风管系统、冷源和热源系统、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2.2. 3.4 风道系统的调节阀、防火阀、排烟囱、送风口和回风口内的阀板、叶片应在开启的工作状态位置。 2.2.4 通风空调系统风量调试之前,先应对风机单机试运转,设备完好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调试工作。 3 操作工艺 调试工艺程序如下:3.1 3.2 准备工作: 3.2.1 熟悉空调系统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风量、冷热负荷、恒温精度要求等,弄清送(回)风系统、供冷和供热系统、自动调节

风速风量与换气次数测试

风速风量与换气次数测试SOP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风速风量、换气次数测试方法和基本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风口风速风量、换气次数的测试。 3.职责 QC主管:监督检验员按SOP检验。 QC检验员:严格按SOP检验。 4.内容 4.1.原理 风速是指送风口截面上的气流速度,送风口的风量是由测定截面积与流经该截面上的气流平均速度相乘得到。截面积可用尺子量出后计算得出。 4.2.仪器:电子微风仪 4.3.测试人员:质量部QC检验员 4.4.测试周期:按《洁净室监测管理程序》执行。 4.5.测试条件:在空调系统正常运转不少于30分钟后。 4.6.测试 4.6.1.风速 仪器通过物料净化程序进入被测区域。用风速仪贴近风口处测量。按定点测量法要求,根据风口截面大小将其划分为若干面积相等小块,在其中心处测量。对距形风口,一般测5个点即可;对尺寸较大者,可分为等大9~12个小格进行测量。如下图: 一般定点尺寸较大者定点

4.6.2.风量 风口截面平均风速乘以风口截面积得 到风口风量。 4.6.3.换气次数 房间体积除以该房间各送风口风量值 之和得出该房间的换气次数。 4.7. 计算 4.7.1.风口平均风速(V ): n V V V V n 21 (m/s) 式中:V 1+V 2…V n ——各测点风速,m/s ; n ——测点总数,个。 4.7.2.风口风量L 的计算: L = 3600×F ·V 式中: F ——风口通风面积,m 2; V ——测得的风口平均风速,m/s 。 4.7.3.房间换气次数n : A L L L n n 21 (次/h ) 式中: L 1+L 2+…L n ——房间各送风口风量(m 3/h ); A ——房间体积。 5.相关文件: 《洁净室监测管理程序》 1202·007

风量测量原理与公式

风量测量原理与公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Nm3,是指在20摄氏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气体体积;N 代表名义工况 (Nominal Condition),即空气的条件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温度为 0°C, 相对湿度为0%。 m3,是指实际工作状态下气体体积; Nm3/h 是在0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标准流量,Nm3/h 通常叫标立方,是标准状态下的排量。 m3/h 是在工作温度及工作压力下的流量. 1m3/h(温度t2,压力p2)=1× ×10^5×t2/(p2*t1) 其中t1、 t2 单位为K (25℃=25+273K ) p1、p2单位相同,为绝压 密度公式:505050*) 273(*)101325()) 273(*)101325(ρρ++++= t P T P (1) 其中,50ρ:表示50度表压为下的工艺基准点时的密度 50T :工艺基准点的温度50度 50P :工艺基准点的压力 孔板测量差压计算出风速(或风量)的通用公式(风速与差压的关系符合伯努利方程): ρ p k v ?= (2) 其中: v :风速 m3/s p ?:孔板测量出的差压值 Pa ρ:流体的密度 在上述测量公式(2)中的ρ是流体的温度与压力的函数。当孔板测量的流体不在工艺基准点工况时,就需要利用公式(1)对ρ进行温度、压力补偿。 计算公式: ) 101325() 273(*++?=P t p k v (3) 其中将基准工况下的数值全部折算到K 中,不必在公式(3)中体现。 风速与风量(体积流量)的区别: 体积流量的含义就是空气的风速乘以风量的横节面积就是工作状态的流量,再将工作状态的流量折算成标准工况下的流量就是体积流量,单位是Nm 3/h 。折算方法:

开利空调操作空调规程

开利中央空调机组开关操作规程 一、中央空调机组未开机前,必须预热24小时以上,方能正式启动开机。 二、中央空调机组启动前,应检查管道阀门必须拧开,检查平衡压力处于正常状况。 三、中央空调机组启用前,必须用电器摇表检查控制回路及主回路的绝缘电组〉兆欧方可开机。 四、开机前须先开水泵,当循环水压力升至一定压力值时,方可启动中央空调机组。 五、开机后巡视各台机组运转状况,须观测电磁阀、膨胀阀的工作状态,检测电流、风机电流、低压压力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检查压缩机震动噪音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关机后巡视各台机组须停止动转,每天巡视三次,并做好运行记录。 六、开机后经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对存在故障的机组就应立即停机检查,待排除异常情况后或经·维修中心检修正常后,方 热泵机组日常维护保养内容 一、检查压缩机吸排气工作压力是否正常。 二、检查压缩机油位、油质状况。 三、检查各阀门工作状况。 四、检查压缩机运行震动及噪声水平。 五、检查各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 六、检查压缩机运行电压、电流是否正常。 七、擦洗外表,保持清洁。 八、每天巡视机组的运行状况,并做好运行记录。

水泵日常维护保养内容 一、检查坯根的滴水状况,并加以调整。 二、检查轴承箱油位,并适量添加。 三、检查水泵进出口工作压力。 四、清洗水过滤器。 五、检查水泵运行的震动及噪水平。 六、擦洗外表,视需要修补油漆,清洁环境。 七、检查控制电器运行状况。 八、检查水泵运行时的运行电流、电压是否正常。

新风机日常维护保养内容 一、检查新风机皮带的松紧度,并适当加以调整。 二、检查电机运行状况。 三、检查叶轮及轴承的运行震动,噪声水平。 四、润滑运动部位。 五、检查并润滑新风机进出风阀。 六、清洗水过滤器。 七、清洗空气过滤网。 中央空调机组、系统保养价格 外高桥公寓酒店空调热泵共8台,暂使用数7台;冷水机组2台,暂使用数2台。 1、热泵开利30GQ120MC 7台 单台机组全年保养费:5500元,带系统:9000元。 7台机组全年保养费:38500元,带系统:63000元。 2、冷水机组SZ350 2台 2台机组全年保养费:12000元(带系统)。 (2台冷水机组已运行全年,建议贵公司考虑中大修,以确保机组正常运转)。

室内新风量检测指南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1 编制目的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要求,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对采用中央空调的工程,应进行室内新风量的检测,特制定本作业指南。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室内新风量检测。 应优先采用CO 2 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对集中式空调系统,抽检的房间面积≥500m2时,可采用风量直接检测法检测新风量。 如能确定进入室内的空气全部为新风时,优先采用CO 2 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如送入室内的空气是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的空气,则应采用风量直接检测法测出总送风量后,根据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新风量。 3 术语 3.1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所有空气处理设备集中设置在一个空调机房内的中央空调系统。 3.2 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除设集中空调机房外,还设有分散在空调房间的空气处理装置的中央空调系统。 第一法 CO 2 示踪气体法 4 检测依据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GB/T 18204.18-2000 5 原理 采用CO 2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在待测室内通入适量CO 2 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 换,CO 2 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值,计算出室内的新风量,再根据室内设计人数,计算出人均新风量结果。 6 仪器和材料 6.1 轻便型CO 2 气体浓度测定仪,最低检出限≥1ppm,可连续自动测读。 6.2摇摆电扇。 6.3 CO 2 示踪气体。

7 测定步骤 7.1 室内空气总量的测定 7.1.1 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容积V 1(m 3)。 7.1.2 室内应无家具等物品,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梁、柱等凸出物的总体积V 2(m 3)。 7.1.3 计算室内空气容积,见式7.1。 12V V V =- (7.1) 式中:V ————室内空气容积,m 3; 1V ————室内容积,m 3; 2V ————室内物品容积,m 3 7.2 检测点的设置 室内CO 2浓度检测点数应按表7.2设置,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 表7.2 室内CO 2浓度检测点数设置 7.3 测定的准备工作 7.3.1 按仪器使用说明校正仪器,校正后待用。 7.3.2 打开电源,确认供电正常。 7.3.3 用氮气归零。 7.4 测定 7.4.1 测定环境本底CO 2浓度。

中央空调机组日常维护保养

北京中央空调清洗有限公司 机 组 维 护 保 养 作 业 指 导 书 2013年01月0日 编制:审核:批准:

中央空调运行管理制度 一、人员的管理制度 1、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 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是构成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岗位责任制的主体,在确定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时,一定要结合空调系统的规模和特点以及定员定岗情况来综合考虑,要按岗位的层次和工程类别来分解各项任务,注意避免出现职能不清、责任不明的情况。 有些物业管理企业所管的中央空调系统规模较小,人员配置较少,故不设空调班组长(领班),有关工作全部由空调工程师(主管)承担。还有些物业管理企业为了避免运行和检修两个班组扯皮,不利于设备的使用和检修,将二者合为一体,即运行人员也是维修人员。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又有助于增强其责任心,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因此,岗位设置情况决定了岗位智能与责任的不同。 2、业务学习与培训制度 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是一项涉及到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技术管理工作,其中中央空调系统的操作、维护和检修水平与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相关人员(含运行和维修人员)熟练的运用调节、维护和检修技能,规范、正确地操作、保养和检修系统与设备。因此,对中央空调系统一线运行管理人员的要求除了有高度的责任感外,还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建立相应的业务学习与培训制度,对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空调管理水平,使其能适应岗位的要求有重要意义。 二、设备的管理制度 1、巡回检查制度 中央空调系统涉及到的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安装地点也比较分散,特别是夏季供冷运行时,对水系统来讲,冷水机组。二次泵、冷却塔、膨胀水箱、空气处理装置等通常分设多处。更有一些超高建筑和多功能公共建筑,由于技术上和使用上的特殊要求,往往设置多个机房,而人员配备上不是也不需要每个机房都有值班人员。此时,为了保证系统安全正常的运行,就需要运行维护人员和检修人员定时或定期的进行巡回检查,以预防为主,发现故障和问题及时处理。 2、维护和保养制度 中央空调系统和设备自身良好的工作状态是其安全的工作状态是其安全经济运行、延长使用寿命、保证供冷(供热)质量的基础,而有针对性的做好各项维护保

风速和风量的具体检测方法及评定标准

风速和风量的具体检测方法及评定标准 1、风速和风量的具体检测方法 A、风量、风速检测必须首先进行。各项净化效果都是在设计的风量、风速下获得。 B、检测前检查风机是否运转正常,必须实地测量被测风口、风管的尺寸。 C、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平均风速和洁净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风量。 (取离高效过滤器0.3m 垂直于气流处的截面作为采样截面,按照测试点间距不宜大于0.6m 在截面上设置不少于5 个测试点,所有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垂直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据地面0.8m~1m 的水平截面;水平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据送风面0.5m~1m的垂直截面;截面上测试点数量应不少于10 个,间距不应大于2m,均匀布置; D、对于安有过滤器的风口,以风口截面平均风速和风口净截面积的乘积确定风量。(在风口截面或引用辅助风管的截面上按不少于6 个均匀布置的测试点得出平均风速。) E、对于风口上风侧有较长的支管段且已经或可以打孔时,可以用风管法确定风量。(在出风口前不小于3 倍管径或3 倍大边长度处打孔;)

F、对于矩形风管,将测定截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每个小截面尽可能接近正方形,边长不大于200mm,测试点位于小截面中心,但整个截面上不宜少于3 个测试点;对于圆形风管,应按等面积圆环法划分测定截面和确定测试点数;在风管外壁上开孔,插入热式风速计探头或皮托管。(通过测动压,换算为风量。) 2、风速和风量的评定标准 (1)、对于乱流洁净室: A、系统得实测风量应大于各自的设计风量,但不应超过20%; B、总实测新风量和设计新风量之差,不应超过设计新风量的±10%; C、室内各风口的风量与各自设计风量之差均不应超过设计风量的±15%; (2)、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 A、实测室内平均风速应大于设计风速,但不应超过20%; B、总实测新风量和设计新风量之差,不应超过设计新风量的±10%; (3)、新鲜空气量: 洁净室(区)内应保持一定的新鲜空气量,其数值应取下列风量中的最大值 A、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总送风量的10%~30%,单向流洁净室(区)总送风量的2%~4%; B、补偿室内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值所需的新鲜空气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