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等职业教育中对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中对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中对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中对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4-05-12T13:13:45.53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侯婷婷[导读] 正确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身就是生存发展的职业技能。

侯婷婷河北省定州市职教中心 073000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应充分发挥其工具性作用。本文就是以此为发展依托,从语文在职业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入手,阐述在职业学校开设语文课程的必要性,并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探讨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思考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有许多职业院校只是单方面地追求专业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学生普遍都存在着轻文化课重专业课的思想。因此,在中职院校,很难达到让语文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发挥其重要性。

一、认识语文课在职教中的功能

正确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身就是生存发展的职业技能。从现代人必须具有的综合能力来认识,人际交往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存发展能力,而交往能力必须建立在正确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基础之上。现实社会中的许多职业就是依靠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而工作发展的,这是语文课自身具有的职业功能,也是语文课的独特魅力。

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性,必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掌握了专业职业技能才能实现就业,这是无可厚非的。职业院校设置语文课,其目的之一是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功能,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去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当前职业院校所设立的各种专业,都有大量的专业基础课、理论课以及实践课,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

而很多学生认为他们的主课是专业课,文化课则成为副课,结果他们对文化课大多不感兴趣。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明白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院校大部分语文教师往往沿袭普通的方法组织教学,没能对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给予新的定位和认识,以致于语文教学不能很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十分普遍,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语文教学如何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因此,我们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寻求与职业学校自身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实现职教语文的真正教学目标。

1、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内心去领悟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语文在作为基础学科、发挥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要引导他们在掌握了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人文素养意识,提升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价值、人生理想、人格情操、审美趣味、思维方式等。语文教学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例如,在给艺术类学生讲述外来文化作品的教学中,要注重阐释作品中的其他民族的文化意蕴。如此一来,一可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人类文化的共性,二可使学生在比较中把握民族文化的特性,三可使学生获得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以此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好地得以补充、完善和发展。

2、职教语文教学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多元个性的发展。

职业学校的教育简单理解就是让学习的学生掌握一门可以生存的技能,再加上学生生源的复杂性和学生自身素质的差距必然会造成对职教语文教学内容理解的偏差。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多加引导和鼓励,允许和尊重学生多元个性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或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时,予以耐心地启发诱导,让学生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课文,要有创新意识,有自己的见解,得出有个体差异的答案,从而引导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教师应注意结合日常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著名企业的发展史和著名企业家的奋斗史,如香港的李嘉诚、安徽蚌埠的史玉柱、四川的刘永好等人的创业史。告诉学生所有人都害怕失败,一个人想爬到高峰需要很多牺牲,而且他们能够从失败中汲取养分,将失败作为动力。任何行业中往上攀登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专心致志,他们不是在“付出代价”,更多的是享受奋斗的过程。因此,没有一帆风顺的创业史,任何一位创业家都是在失败中不断成长、获取经验,然后走向成功。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真实素材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一定要从中职学生现状出发,在使大家充分认识语文课在职教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并以此来提高文化素养。同时,通过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勤劳质朴、诚实守信、艰苦奋斗、敬业爱岗、勇于进取、不断革新、自主创业等高素质劳动者的优秀品格及创业意识。这样就能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培养出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上册).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我的母亲 老舍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欣赏画面和新闻,看看这表现什么主题。(生回答:母爱。)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2、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三、深入探究 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 明确:四个方面——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写作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 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大纲

返回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修订)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 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 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指导文件 2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页word文档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语文课程所具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它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课程理念。许多中等职业语文教师注意了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语文技能的训练,没有将语文技能的训练纳入教学的整体,这不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课,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而是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这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 二、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融为一体 大教育观是20世纪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教育理论,在大教育观的背景下,国内教育界提出大语文观。语文是人类一切文化的基础和载体,渗透、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军事、科研等无一不是语文知识的沃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本质的区别,它除了学校课堂的教学外,更应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语言环境、言语生态来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语文学习要与学生实际需要相适应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然而大多数学生语文素质较低。针对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重点进行字、词、句、文的认、释、读、写,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和提高,不能把对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套用为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要求。例如,作为教学内容的选文,就应当精心选择,要保证选文的思想

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时代感;所选择的各类文章要贴近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日常生活,要集工具性、人文性、经典性、时代性、开放性、综合性、实用性于一体;选用课文要注意思想情感、价值取向的导向性,选取内容健康、文质兼美的作品。选文的难度要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文的题材、内容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要具有启发引导作用,又要贴近实际。 四、体现专业差别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各专业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兴趣不同,今后的工作岗位和对语文能力的要求也各有差异,因此,在确定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内容时,首先要考虑文理科学生培养目标的差异。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需要,从不同角度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职业元素,努力找到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职业能力的切入点,采取“同课异构”“文同教异”“分层教学”等不同的教学策略,努力实现语文学科教学与专业学习的整合和交融。 五、注重语文知识体系化 中等职业语文学科教学要以就业岗位对语文能力需求为核心,要把语文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以及测试评价等纳入一个系统,统一确定课程内容的排列组合序列,使内容精练,形式简洁,整体协调;而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或只重视某一个环节。需要特别注意的有以下三点:一是结合各专业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对语文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同时要关注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和统一;二是按照分解出的三个层面即就业岗位需求层面、终身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 为160~180学时。 2.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 做统一规定。 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 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上册)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上册)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1、我的母亲 老舍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欣赏画面和新闻,看看这表现什么主题。(生回答:母爱。)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文艺随笔二篇《不求甚解》《咬文嚼字》)_1785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文艺随笔二篇《不求 甚解》《咬文嚼字》) 篇一:23文艺随笔二篇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 总第次课 篇二:15 不求甚解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15 咬文嚼字 教学目标: 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并有自己的主见。 二、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

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猜谜引出对祖国语言的赞美,导入课文。 二、感知解析 1.第一组例子,关于“是”和“这”。先体会一下感情,读如下句子:①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②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 ——你是贱人?你是淫妇!你是你是大虫口里倒涎! ③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④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前三个,不论“是”“这”怎么好,“这”字表现力都好一些,作者的分析是有道理的。第四个例子,“这”仍有力量。但与“是”具有不可比的环境限制。因此哪个更好,决不可定论。作者说改成“这”神情完全不对,应理解为,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以滥改,见了就改,否则便失去了咬文嚼字的积极意义了。 这一组例子是说: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有必要咬嚼一番。 2.第二个例子,“李广射虎”一段。我们能理解作者的观点,李广射“虎”,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之中的,这种情境造就了他的“激变能力”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镞”,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记,因此这段内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简洁的。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一一个根本任 务:立德树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二普教职教,两端衔接 既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共同基础,又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既衔接九年义务教育,又沟通高职教育。 三课程结构,三大模块 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扩展模块 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 文化传承与参与、审美发现与鉴赏、语言理解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 五语文课程,八大目标 1.语言认知与积累 2.语言表达与交流 3.发展思维能力 4.提升思维品质 5.审美发现与体验 6.审美鉴赏与评价 7.传承中华优异文化 8.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六课程实施,五个要点 1教学要求

2学业水平评价 3教材编写要求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5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 七课程的特色与亮点 1立足祖国语言特点,突出语用学习 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以专题组织课程内容,同时兼顾字词句篇 三大模块课程内容,分为十五个专题,同时兼顾字、词、句、段、篇 3弘扬“三大”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异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优异文化,以文化人 4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劳动精神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课程评价,增设学业质量标准 水平1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是毕业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 水平2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命题依据 6提高信息素养,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 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不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7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彰显职教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 掌握加圈点、列提纲、制卡片、编文摘等阅读方法。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总量一般不少于200万字。 2. 表达与交流 (1)口语交际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的要求。 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期末试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尸骸. hái 奖券.juàn 对称chèng 点缀.zhuì B .愤懑.mèn 伫.立 zhù短暂.zhàn粗犷kuàng C .徘徊.huái 饿殍piǎo 自诩yù嗥.叫 háo D .叱咤zhà发酵jiào 慰藉jiè电饼铛chē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断章取意眼花瞭乱相形见绌无缘无故 B不屑置辨骇人听闻中流抵柱与日俱增 C义愤填膺没精打采世外桃源忍俊不禁D出人头地油光可鉴粗制烂造重蹈复辙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学习上遇到问题,我们一定不耻下问 ....,虚心向老师请教。 B.虽然积雪还没融尽,然而轻风已经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 心情随之豁然开朗 ....。 C.近年来,中小学生受伤害的事故层出不穷 ....,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D.成功者不是守珠待兔 ....的人,成功者往往是一面学习一面等适当时机的人。4.下列对课文的说明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好雪片片》是一篇写人散文,叙述了一位老人在大雪天卖彩票的故事。 B.《拿来主义》是鲁迅的著名杂文,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C.《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富于哲理的散文,作者融情于景,表现了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忧虑。 D.《项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作者是英国的莫泊桑。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年轻、旺盛的精力像风在吼,我热情、澎湃的生命似水在流。(比拟) B.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反复) C.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比喻) D.孩子们的祝福是美好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以美好的心态来对待孩子们呢?(反问)6.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A .网络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即使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令网迷们心痛不已。 B .小明的年龄恰巧比他父亲的小一倍。 C .汽车质量的好坏,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 D .电子计算机在运算速度方面有着人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B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C .要写好说明文,我们首先要学会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 D .便条的格式包括: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四部分。 8.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句子,与文段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娇生惯养是低能儿的摇篮,高山上寒土使苍松翠柏更加挺拔。司马迁身受宫刑,文章字字珠玑。李后主被禁,词境为之一变。清兵入关,八旗子弟养尊处优,终成一群废物。刘青山进城后生活腐化,蜕变为人民的死敌。 A.成功和失败就是这么简单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是至理名言。 C.失败是成功之母 D . 逆境出人才。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中等职业教育中对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中对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4-05-12T13:13:45.53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侯婷婷[导读] 正确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身就是生存发展的职业技能。 侯婷婷河北省定州市职教中心 073000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应充分发挥其工具性作用。本文就是以此为发展依托,从语文在职业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入手,阐述在职业学校开设语文课程的必要性,并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探讨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思考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有许多职业院校只是单方面地追求专业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学生普遍都存在着轻文化课重专业课的思想。因此,在中职院校,很难达到让语文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发挥其重要性。 一、认识语文课在职教中的功能 正确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身就是生存发展的职业技能。从现代人必须具有的综合能力来认识,人际交往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存发展能力,而交往能力必须建立在正确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基础之上。现实社会中的许多职业就是依靠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技巧而工作发展的,这是语文课自身具有的职业功能,也是语文课的独特魅力。 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性,必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掌握了专业职业技能才能实现就业,这是无可厚非的。职业院校设置语文课,其目的之一是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功能,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去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当前职业院校所设立的各种专业,都有大量的专业基础课、理论课以及实践课,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 而很多学生认为他们的主课是专业课,文化课则成为副课,结果他们对文化课大多不感兴趣。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明白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院校大部分语文教师往往沿袭普通的方法组织教学,没能对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给予新的定位和认识,以致于语文教学不能很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十分普遍,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语文教学如何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因此,我们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寻求与职业学校自身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实现职教语文的真正教学目标。 1、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内心去领悟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语文在作为基础学科、发挥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要引导他们在掌握了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人文素养意识,提升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价值、人生理想、人格情操、审美趣味、思维方式等。语文教学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例如,在给艺术类学生讲述外来文化作品的教学中,要注重阐释作品中的其他民族的文化意蕴。如此一来,一可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人类文化的共性,二可使学生在比较中把握民族文化的特性,三可使学生获得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以此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好地得以补充、完善和发展。 2、职教语文教学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多元个性的发展。 职业学校的教育简单理解就是让学习的学生掌握一门可以生存的技能,再加上学生生源的复杂性和学生自身素质的差距必然会造成对职教语文教学内容理解的偏差。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多加引导和鼓励,允许和尊重学生多元个性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或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时,予以耐心地启发诱导,让学生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课文,要有创新意识,有自己的见解,得出有个体差异的答案,从而引导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教师应注意结合日常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著名企业的发展史和著名企业家的奋斗史,如香港的李嘉诚、安徽蚌埠的史玉柱、四川的刘永好等人的创业史。告诉学生所有人都害怕失败,一个人想爬到高峰需要很多牺牲,而且他们能够从失败中汲取养分,将失败作为动力。任何行业中往上攀登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专心致志,他们不是在“付出代价”,更多的是享受奋斗的过程。因此,没有一帆风顺的创业史,任何一位创业家都是在失败中不断成长、获取经验,然后走向成功。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真实素材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一定要从中职学生现状出发,在使大家充分认识语文课在职教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并以此来提高文化素养。同时,通过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勤劳质朴、诚实守信、艰苦奋斗、敬业爱岗、勇于进取、不断革新、自主创业等高素质劳动者的优秀品格及创业意识。这样就能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培养出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中等职业中学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及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考生在答题卡上答题,在原题上的答案无效。 3、请监考老师将原题装订在一起,答题卡与作文装订在一起。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2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奢望(shē)潋滟(liàn)蓦地(mù)万斛闲愁(hú) B 殷勤(yīn)虬干(qiú)酣眠(hān)惶悚不安(sǒng) C 跫音(qún)雾霭(ǎi)誊写(téng)姿态翩然(piān) D 煤屑(xiè)独处(chù)颤动(chàn)漫不经心(jīng)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猖獗敷衍倩影含辛如苦 B 丰姿春维袅娜没精打采 C 虹霓炫耀猬集闲情逸志 D 朗照弥望风致鸟语盈耳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 ....,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 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 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 ....了十年。 C 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 ....,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 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 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 ....,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4.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消息,它______了各国文化,使越来越多的人互相了解。 (2)要合法经营,不能靠搞歪门邪道来________。 (3)一小时后,这匹烈性大红马终于被他________了。 (4)这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A 勾通营利治服暴发 B 沟通盈利制服爆发 C 沟通营利制服暴发 D 勾通盈利治服爆发 5.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即言记事。 C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 虽然读了《苦儿流浪记》,但也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