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微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微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微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微课教案

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扇、邮、仙、枚、爽、柿” 6个生字,会写“扇、邮”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六个生词。

2.结合生字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句子。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每个字的笔顺。

教学课时:15分钟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提问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播放课件)

秋天的颜色

谷子说:“秋天是(金黄)的。”

高粱说:“秋天是(红色)的。”

棉花说:“秋天是( )的。”

松树说:“秋天是( )的。”

土地说:“秋天是( )的。”

让我们大家一起将这首小诗填完整,好吗?

(学生用所学习的词语来表达,教师肯定他们的回答。)

师:秋天的色彩真多呀! 有位朋友告诉我:“秋天是五彩缤纷的。”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雨》。

2.齐读课题。(板书: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1)集体反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重点强调“扇、爽”

的读音,并重点强调“爽”字的笔顺。

(2)结合生字朗读文中的句子。

(3)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所学的生字?

三、种水果游戏:

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两棵大树,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梨子卡片,看哪组学生能够将果子上的字音读准。哪个组就种上一个梨子,哪个组种的多就是识字小能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

五、布置作业。

1.将今天所学的生字抄写四遍,并组两个词。

2、朗读两遍课文。

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一课,主要体现了如下一些特点:

一、老师出示有关与课文有关联的小诗,让学生一边想一边填词并想向秋天的色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小诗的学习把学生带入课文。这样阅读课文就不会太枯燥无味。

二、先让同学开始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出生字。教师出示PPT,然后分别找个别同学读,其他同学纠正其读音。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并与文中语句结合,学习完生字后能够准确的读通顺带有生字的句子。

三、教师特别的将易错生字或特殊生字的写法点一下,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笔顺。

本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学习生字为主,让学生在结合句子学习生字并在游戏中巩固生字。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学语文是为了生活,生活中又处处是语文,只有将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体验,实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初教12501班 114宿舍:陈斌、周礼美、曾倩、刘丽莎、李怡欣、王雅文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微课名称 《海底世界》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所属章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频Camtasia Studio V6.0.2 自己设计、录制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段中描写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通过例句分析巩固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海底世界》中的语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讲解的是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一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课件出示文段) 二.讲授 1.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 文中列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活动特点,(出示图片) 通过这些例子生动真切地说明样的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学习说明方法列数据 再看文段中在介绍梭子鱼和海参的活动特点的句子,(师读)在句子中用了“几十千米”“四米”这样的数据的说明方法就是列数据。 3.学习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者又是这样介绍深水鱼的活动特点的:“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比喻句。将游动的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而在说明文中,修辞手法比喻有个另外的名字,叫做打比方。这是通特征的一种方法。 4.学习说明方法作比较 最后来看这段文字描述梭子鱼的活动特点的句子:“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地说明梭子鱼的游动速度之快,将我们常见的火车的速度与之进行比较,请看,(出示图片)这样的对比是不是了?这种说明方法就叫做作比较。 三.总结 同学们,在课文《海底世界》中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秋季改版最新教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 全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 时 【 课时目 标】 1. 有感情 地朗读 课文,了 解大青 树下的 小学学 生幸福 的学习 生活,体 会课文 表达的 自豪和 赞美之 情,并受 到民族 团结的 教育。 2. 抄写描 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 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 1、“的”的用法 (1)活泼的孩子美丽的花园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 (2)鸟的世界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 (名词+“的”+名词) (3)他的桌子我的书本她的铅笔…… (代词+“的”+名词)

2、“地”的用法 悲伤地说高兴地写 甜甜地笑认真地听 快速地奔跑消极地回答 (形容词+“地”+动词) 3、“得”的用法 写得快读得好 玩得高兴笑得开心 红得发紫白得发光 (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 (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 六、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 跑(得)飞快飞快(地)跑 仔细(的)观察观察(得)仔细 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 (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 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七、用法小结(师:让我们再来回顾“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微 课教案 微课名称 《海底世界》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所属章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频CamtasiaStudio 自己设计、录制?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段中描写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语

句来理解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通过例句分析巩固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教学设计 ?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海底世界》中的语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讲解的是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一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课件出示文段) 二.讲授 1.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 文中列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活动特点,(出示图片)通过这些例子生动真切地说明了海底动物活动各有特点。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学习说明方法列数据 再看文段中在介绍梭子鱼和海参的活动特点的句

子,(师读)在句子中用了“几十千米”“四米”这样的数据来说明它们的游动速度;这样的说明方法就是列数据。 3.学习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者又是这样介绍深水鱼的活动特点的:“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这句话单从修辞的角度说就是比喻句。将游动的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而在说明文中,修辞手法比喻有个另外的名字,叫做打比方。这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50分) 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12分) mò fáng hú dié xiōng pú jiāo nèn nà mèn bài fǎng pǔ sù wēi wǔ shénɡ suǒ xīn shǎnɡ zī rùn qiān xū 2.我能给加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 √ ”标出。(6分) 铅锤(cuí chuí ) 宿舍(shě shè ) 作坊(zuō zuò ) 前爪(zhuǎ zhǎo ) 相处(chǔ chù ) 祖宗(zōnɡ zhōnɡ ) 3.我会用多音字组词。(6分) 参Cān()shēn() 量liánɡ() liànɡ() 给ɡěi()jǐ() 4.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风尘扑扑( ) 美观竖固( ) 相题并论( ) 大显神危( ) 5.照样子各写出两个词语。(6分) 静悄悄: 舒舒服服: 积少成多: 6.把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两个含有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的成语。(4分) 千里之行,。 ,更进一步。 7.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再用这两个词中自己喜欢的一个写一句话。(3分) “你敢碰我吗?”铁罐傲慢地问。( ) 8.按要求写句子。(4分) (1)写出自己熟悉的一句《三字经》。

(2)写出对自己有影响的一句孔子的名言。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热闹场面。(1分) (2)《掌声》这篇课文讲了“英子”因为同学们的掌声而改变了生活的态度,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2分) 二、阅读与思考(30分) 1.把诗句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5分) (1),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绘的是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丰姿。 (2)的《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秀丽神奇的景色。 (3)请你写出在本学期积累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名句。 2.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9分)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选自《盘古开天地》)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2分) (2)你知道文中省略号的作用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发挥想像,仿照这段文字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他的牙齿变成了 他的头发变成了 他的变成了 …… (4)《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你还读过别的神话故事吗?写出一个你最喜欢的神话故事的名字。(1分) 3.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我爱花城

三年级语文上册微课教案-3.爬天都峰

《爬天都峰》 ——通过人物对话,反映人物情感变化微课目标:通过“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微课内容: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出“我”有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喜悦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们一起品读人物对话,用心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吧! 犹豫,没有自信 我爬得上去吗? “我”看到天都峰又高又陡,心生畏惧,是否爬天都峰变得犹豫,能否爬上去也没有自信。 2 倍受鼓舞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也”表现出老爷爷看到“我”这么小的年纪来爬天都峰不太相信,同时表达出老爷爷对“我”的羡慕、敬佩之情。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我”不太相信老爷爷这么大年纪了,还来爬天都峰。虽然言语中流露出惊讶与不相信,但也表达出对老爷爷的赞叹和敬佩。“我”

此时也倍受鼓舞。 3 坚定信心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这句话写出老爷爷看到“我”这么小也来爬天都峰,产生了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动力,也下定决心爬天都峰。此时的“我”也坚定信心爬天都峰。 4 战胜困难,欣喜致谢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老爷爷感谢“我”的勇气鼓舞了他,他对自己能爬上天都峰感到出乎意料,十分惊喜。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我”战胜困难,爬上天都峰顶,感谢老爷爷给了“我”爬天都峰的勇气,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通过老爷爷和“我”的对话,将“我”爬天都峰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即犹豫、倍受鼓舞、战 胜困难、欣喜致谢。小朋友你体会到了吗?

《金色的草地》微课教案

第一单元:金色的草地 ——身在其间,乐在其中 一、微课目标:多角度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由衷喜爱和自己的快乐之情。 二、微课内容 (一)微课导入: (点击呈现)幻灯片1:金色的草地——身在其间,乐在其中 同学们,《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地、对蒲公英的喜爱和自己的快乐之情。 (点击呈现)幻灯片2:作者喜爱这片草地,这片草地给作者带来了快乐。 金色的蒲公英花开放了,草地变成了漂亮的“金色的草地”,怎能不让人喜欢?这片金色的草地带给了作者哪些快乐呢?咱们一起欣赏这美丽的金色的草地,感受作者的快乐! (二)微课过程 1.玩耍之乐。 (点击呈现)幻灯片3:“谢廖沙!”我一本正经地喊。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他假装打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点击呈现)游戏是孩子最快乐的事情,蒲公英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洋溢在孩子的神态、语言和动作上。——课文先写了兄弟俩置身于住处前面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写出了小小的蒲公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满了童真童趣,两个孩子,也成了草地上美丽的风景。 2.发现之乐。 (点击呈现)幻灯片4:那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快到中午,当我返回家时,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可是,傍晚我经过草地,草地又变绿了。 (点击呈现)金色的草地,带给了我玩耍的快乐,我自然对金色的草地“关心”备至。——这片带给了作者无限快乐的草地,自然是作者心里挂着的地方,心里想着,眼睛看着,就发现了别人没发现的东西,也就有了发现的快乐。 3.探究之乐。 (点击呈现)幻灯片5:于是,我走进草地,仔细观察,原来,傍晚时蒲公英的花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多音字 相、假、好、发、晃、朝、似、当、闷、几、看、磨、论、倒、爪、作、溜、乘、参、应、量、称、撒、落、调、角、什、模数量词 一条小路、一间教室、一只猴子、一所学校、一片草地、一种花、一位老爷爷、一张相、一簇槐米、一棵树、一只灰雀、一个男孩、一个早晨、一名少先队员、一架照相机、一辆电车、一位摄影师、一家杂志社、一块巨石、一个问题、一件事、一位朋友、一根细苇、一张纸、一阵风、一把钥匙、一盒颜料、一把扇子、一枚邮票、 一曲歌、一首歌、一排大雁、一阵叮咛、一片歌吟、一片叶子、一朵花、一滴汗水、一颗谷粒、一幅图画、一片放大镜、一架显微镜、一个世界、一座宝库、一扇门、一座桥、一个桥洞、一乘轿子、一簇红缨、一片树木、一层鸟粪、一处景物、一串车灯、一颗明珠、一只鹿、一个池塘、一面镜子、一阵脚步声、一头狮子、一条小溪、一位教育家、一个瓶子、一个铅锤、一口井、一次实验、一个商场、一张卡片、一张笑脸、一把长刀、一袋麦子、一架风车、一滴眼泪、一簇火苗、一枝笔、一道金光、一块农田、一头耕牛、一匹快马、一座山、一阵嘲笑、一股寒流、一个猎人、一个信箱、一把小锁、一封信、一条狗 偏正短语 七彩的图画、快乐的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鲜艳的服装、飘扬的国旗、好听的声音、有趣的猴子、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洁白的粉墙、金色的草地、绿色的草地、可爱的草地、有趣的蒲公英、

笔陡的石级、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淡淡的清香、勤劳的孩子、觅食的小鸭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火热的劳动、高大的白桦树、粉红色的胸脯、深红色的胸脯、欢快的灰雀、诚实的男孩、阳光明媚的早晨、亲爱的同志、著名的地质学家、突兀的石头、平整的土地、遥远的秦岭、熟悉的人、过硬的本领、凛冽的寒冬、炎热的酷暑、高强的武艺、严明的纪律、缤纷的色彩、美妙的声音、心中的秋天、巨大的木轮、五彩缤纷的颜料、好闻的气味、香香的梨、甜甜的菠萝、香甜的气味、厚厚的衣裳、油亮亮的衣裳、丰收的歌、欢乐的歌、丰富的色彩、道别的话音、告别的歌韵、暖暖的叮咛、丰收的歌吟、辽阔的音乐厅、绽开的谷粒、无穷的奥妙、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娇嫩的花瓣、强烈的阳光、干燥的空气、淡雅的花蕾、美丽的笑脸、密切的关系、白色的记号、遥远的家、陌生的景物、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本能、伟大的发现、清闲的工作、全新的世界、重要的成员、丢失的骆驼、走失的骆驼、巨大的宝库、自豪的心情、渊博的知识、渊博的学问、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隆重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美的工艺、古老的艺术、独特的风俗、巨大的变化、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美丽的宇宙、雄伟的赵州桥、坚固的桥、美观的桥、精美的图案、美丽的水花、宝贵的遗产、热闹的场面、紧急的时刻、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迷人的景色、富饶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的西沙群岛、特产丰富的西沙群岛、可爱的地方、五光十色的海水、瑰丽无比的海水、各种各样的珊瑚、威武的龙虾、好看的鱼、彩色的条纹、圆溜溜的眼睛、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微课教案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微课教案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微课教案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白勺“的”的结构是用“形容词或名词或代词+的+名词”来表示,而我们最常见,用得最多的还是“形容词+的+名词”的结构。 而土也“地”的用法可以用“形容词+地+动词”的结构来表示。 双人“得”是用“动词+得+形容词”的结构来表示 3、练习巩固 (1)形近区分 静静(的)河面静静(地)写字欢乐(的)山谷 欢乐(地)歌唱满意(地)点头满意(的)作品 (2)类别区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部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部课文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生字: 坝傣昌昂跤 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尾 2金色的草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生字: 钓拢 耍装劲绒假朝些钓察瓣拢掌趣 3爬天都峰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山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

优秀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扩句

优秀小学语文微课教案扩句 扩句 教学设想: 扩句是给句子“添枝加叶”,使句子表达得更清楚、具体、生动。是写作中把句子写具体、生动的一种练习,更是一种表达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扩句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扩句中的一些重要方法,从而提高扩句准确率。 教学目标: 1、掌握扩句要求和常用的扩句技巧。 2、通过归纳学习,能正确熟练地扩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掌握扩句要领,能按要求正确扩充句子。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光秃秃的树干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你更喜欢哪一棵呢?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和老师一样,更喜欢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课件出示)同样,为了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生动,我们就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这就是扩句。 扩句就是在原来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后添加适当的修饰词语。(课件出示) 二、扩句原则(课件出示) (一)不能改变原意。 (二)不能改变句型。 (三)修饰词语搭配得当。 (四)符合例句要求。 例举病句: 1、我们热爱家乡。 我们热爱家乡的田野。 2、大地是个宝库。 地大物博的大地真是一个宝库啊! 注:第一组例句是在原句的基础上扩充,原句的意思是“我们热爱家乡。”但是扩充后改为“我们热爱田野。”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所以这样的扩句是不正确的。 第二组例句中,扩充的词语“地大物博”与原句的“大地”搭配不得当,而且原句是陈述句,扩充后却成了感叹句,改变了句型,所以在扩句时任意加词,最后弄巧成拙,产生病句。 同时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所以要扩句前,首先要明确例句的要求,明确需要在什么地方添加词语。 三、扩句步骤 第一步:找一找,在什么地方扩充。

三年级语文上册微课教案-7奇怪的大石头

7奇怪的大石头 ——如何彰显人物品质 微课目标: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李四光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微课内容: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捉迷藏产生疑问、向师长请教、在英国留学、回家乡考察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分析吧! 捉迷藏产生疑问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产生了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其实这石头放在那儿几百年了也没有人感到奇怪。可见李四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2 向师长请教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大石头从天而降力量

一定非常大应该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为什么没有卧 进土里去。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看出他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他对别人的答疑不轻信、不盲从、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3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巨石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真是奇怪。李四光从老师那儿没有找到答案,又去问爸爸,表现李四光具有执著的精神。 4 在英国留学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童年的疑问使李四光爱上了地质学。在学习地质学的过程中,他懂得了冰川的知识,初步推测出家乡的那块大石头可能是冰川推到那里的。 5 回家乡考察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 “专门”“考察”“终于”“进一步”等词语,进一步体现了李四光锲而不舍、执著追求的精神。 6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套试卷

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作业 第一单元 一、写一写,看看你的字有进步吗? chu ān d àì w án shu ǎ y ǒn ɡq ì f ēn ɡ d ǐn ɡ sh ǒu zh ǎn ɡ p ín ɡ b à k ǒn ɡqu a y ǎn ɡ w àn ɡ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使 劲(j ìn j ìn ɡ) 绒 毛( óɡ óɡ) . xi āng ) . r n y n 照 相(xi àng 似 乎( ì sh ì) . . s 三、选字填空。 鲫 鱼 (j ìj í) . 放 假(ji ǎ )ji à . 带 代 戴 ( )领 ( )价 爱( ) 皮( ) ( )眼镜 温( ) 辩 辫 瓣 争( ) 花( ) ( )子 豆( ) ( )论 蒜( ) 一、 填上合适的词语。(一定要注意“的”“地”的不同用法哟!) ( )的歌声 ( )的微笑 ( )的国旗 ( )的清香 ( )地听 ( )地说 ( )地观察 ( )地玩耍 二、选词填空。 居然 果然 竟然 (1)这样长的公路( )只用八天的时间就修完了。 (2)我真没想到他( )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3)妈妈( )带我去看电影了。 一起??一起?? 一会儿??一会儿?? 一边??一边?? (1)放学路上,她( )走,( )唱,高兴极了。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攀着铁链上,( )手脚并用向上爬。 (3)蒲公英和我们( )睡觉,和我们( )起床。 三、选择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句 排比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 ( ) (2)从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 的。( ) (3)过往的车辆,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 )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文后习题。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讲的是 ;第二层意思讲

语文微课教案

语文微课教案《“的、地、得”的区分与运用》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 (一)问题与疑惑 1、重要性 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 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 (1)使用错误: 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 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

(2)纠正错误: 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 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三)巩固操练 1、练习巩固 (1)形近区分 静静的()河面 静静地()写字 欢乐的()山谷 欢乐地()歌唱 满意地()点头 满意的()作品 (2)类别区分 1)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2)愉快的旅行 旅行得愉快 3)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3)综合杂糅 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 “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2、特殊情况 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微课教学设计

翠鸟》微课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5《翠鸟》 知识点描述:讲解如何按顺序进行观察并抓住事物的外形特点描写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翠鸟 教学类型:(待定)讲授型启发型问答型 设计思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对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他们对如何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来品析课文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同时,小学三年级学生在习作上 刚刚起步,为了让学生能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抓住描写事物的外形特点按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并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鉴于在教学中融入习作方法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翠鸟的外形,逐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按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翠鸟,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本节课老师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的鸟类朋友!好吗?(出示翠鸟课题图片),这种漂亮的鸟叫翠鸟,我们一起和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再亲切一点。 师:读完课题,你们觉得翠鸟长得怎样?想不想知道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翠鸟的?(想)是呀!既然同学们这么想了解它,那就请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翠鸟吧! 二、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文美 师:好,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第一自然段写了翠鸟的什么?(外形----- 板书)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呢?(爪子,羽毛,眼睛,嘴----------- 板书)那么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的呢?(爪子红色,羽毛鲜艳,眼睛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好,太棒了!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翠鸟外形图)。师:好了,孩子们,下面请孩子们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颜色的呢?为什么作者要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是按照从头,背,腹部这样的顺序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必背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汇总 一、第五册必背内容:(包括词、句、段、篇) 一、古诗: 1、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必背课文和段落 1、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三、四小节。 2、金色的草地第三、四小节。 3、灰雀第一小节。 4、古诗两首全部 5、秋天的雨全部。 6、花钟第一小节。 7、盘古开天地第四小节。8、赵州桥第三、四小节。 9、古诗两首全部。10、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四小节。11、美丽的小兴安岭全部。12、第十七课和第二十二课的课后选做题要背,但要求与日积月累一样。 三、课后内容 (一)孔子学习名言:P69 1、温故而知新。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P90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2、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4、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四、语文园地(读读背背、读读记记) 园地一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园地二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书

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畅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第二课金色的草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第三课爬天都峰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攀着铁链上,一会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微课教案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微课教案 一、教学背景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二、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三、教学目标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四、教学重难点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8分钟微课堂六、教学适用对象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八、教学设计与过程开场白: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2)怎样样地干什么(3)干得怎么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白勺“的”的结构是用“形容词或名词或代词+的+名词”来表示,而我们最常见,用得最多的还是“形容词+的+名词”的结构。而土也“地”的用法可以用“形容词+地+动词”的结构来表示。双人“得”是用“动词+得+形容词”的结构来表示3、练习巩固(1)形近区分静静(的)河面 静静(地)写字欢乐(的)山谷欢乐(地)歌唱满意(地)点头满意(的)作品(2)类别区分1)跑(得)飞快飞快(地)跑2)愉快(的)旅行旅行(得)愉快3)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3)综合杂糅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4、特殊情况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出自二年级上册《日记两则》)(1)质疑:为什么这里要使用“得”呢?(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词语解释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坪坝:平坦的场地。 穿戴:穿的和戴的(衣帽、首饰等)。 打扮:使容貌、样子好看。 绚丽:灿烂美丽。 好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鲜艳: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形容灿烂艳丽,色彩丰富。 敬爱:尊敬热爱。 招引: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等特点吸引。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热闹的景象。 安静:没有声音。 边疆:靠近国界的领土。 摇晃:摇摆,摇动。 第二课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坡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可入药。 盛开:(花)开得茂盛。 玩耍:做使自己精神愉快的活动;游戏。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绒毛:纤细而柔软的短毛。 引人注目:引起的人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合拢:合到一起。 假装: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势来掩饰真相。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有趣: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 第三课爬开都峰 笔陡:像笔杆一样直上直下。形容坡度很大。 似乎:仿佛,好像。 发颤:发抖。 奋力:努力、尽力,充分鼓起劲来。 勇气: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兴奋,振作。 汲取:吸取的意思。 终于:到底,表示所预料或所期望的事情最终发生了。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第四课槐乡的孩子 染料:直接或经媒染剂作用而能附着在纤维和其他材料上的有色物质,有的可以跟被染物质化合。种类很多,以有机化合物为主。 耷拉:下垂。 觅食:寻找食物。 炊烟: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满载而归: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极大。常用来形容外出办事圆满成

语文微课教案

语文微课教案《“的、地、得”的区分与运用》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 (一)问题与疑惑 1、重要性 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 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 (1)使用错误: 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 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 (2)纠正错误: 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

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三)巩固操练 1、练习巩固 (1)形近区分 静静的()河面 静静地()写字 欢乐的()山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