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范寿康《教育哲学大纲》对中国教育哲学意义论文

范寿康《教育哲学大纲》对中国教育哲学意义论文

范寿康《教育哲学大纲》对中国教育哲学意义论文
范寿康《教育哲学大纲》对中国教育哲学意义论文

试论范寿康《教育哲学大纲》对中国教育哲学的意义摘要: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作为中国研究教育哲学的开山之作,其借鉴了德国新康德主义者纳托普的教育哲学体系,也深受康德“三大批判”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其对真、善、美的关系论述时,无不对我们当今教育中的知识传授、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教育哲学大纲;范寿康;教育哲学思想;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97—01

范寿康先生深受德国哲学和教育思想的影响,尤其吸收了康德(i.kant)的批判哲学和纳托普(p.natorp)的教育哲学,并试图进一步完善纳托普的教育哲学。受纳托普教育哲学的影响,范先生也主张教育是“将一个现实的人提高到理想的人的活动”,“教育的全目的实在于将一个人从‘是’的地位提高到‘应该是’的地位。”《教育哲学大纲》虽然深受康德、纳托普等人的西方教育哲学思想,但范寿康先生对两位哲人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而非全然照搬。

一、对中国教育哲学学科形成的意义

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是与19 世纪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形成了“教育科学”密切相关的,也可以说是在与“教育科学”的纷争中产生和形成的。20世纪初的“教育科学”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流派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八大流派 ——以1990年代为时间划界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二、生本教育学派 三、生命化教育学派 四、主体性教育学派 五、新教育学派 六、情境教育学派 七、情感教育学派 八、理解教育学派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叶澜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该课题是在1994-1999年“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阶段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延续性课题;1999年5月启动,2004年5月通过鉴定结题;2004年5月—2009年5月为成型阶段。 目的:形成新的基础教育观和创新型学校。在《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上,叶澜教授又明确提出了“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这一创建学派的明确目标。 三个“层面”:1.新基础教育理论研究;2.学校教育活动整体改革的设计; 3.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三个“更新”:1.基础教育观念系统的更新;2.学校教育日常活动方式的更新;3.师生学校生存方式的观念更新。 四个还给:“新基础教育”所追求的改革效应是: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4.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四项研究任务:“新基础教育”研究定位于学校转型性研究。显性的目标是为了建设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学校。 1.学校转型变革的背景与总体性研究(包括当代特征、教育变革趋势、学校转型内涵、总体构成等); 2.学校转型性变革中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更新研究(涉及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班级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管理评价等方面,以及一些相关的教育基本理论等。); 3.中小学基础学科教育改革的系统深入研究; 4.学校转型性变革研究的路径与策略以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多重关系的方法论研究。 二、生本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郭思乐教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实验过程:2002年,“生本教育”实验进入香港,2005年,进入澳门。2007年,在广东省教育厅的直接推动下,“生本教育”实验开始在全省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开展,首批学校有15所。2008年,“生本教育”北上江苏、江西、北京等地,一批实验学校相继涌。生本教育目前在100多所小学和20多所中学进行实验。生本教育的实验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成为当今中国八

108种教育类期刊复合影响因子排名

108种教育类期刊复合影响因子排名 制表人:潘健 序号期刊名称收录情况出版周期 复合影 响因子 综合影 响因子 1远程教育杂志CSSCI 双月7.651 4.765 2开放教育研究CSSCI 双月 6.878 4.530 3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 双月 4.327 2.877 4中国电化教育CSSCI 月刊 3.438 2.254 5现代教育技术CSSCI 月刊 3.253 2.058 6电化教育研究CSSCI 月刊 2.749 1.868 7教育研究CSSCI 月刊 2.696 1.948 8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 双月 2.345 1.363 9中国远程教育CSSCI 月刊 2.335 1.625 10清华大学教育研究CSSCI 双月 2.231 1.759 11北京大学教育评论CSSCI 季刊 1.990 1.505 12高等教育研究CSSCI 月刊 1.798 1.391 1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CSSCI 双月 1.786 1.467 14中国高教研究CSSCI 月刊 1.730 1.372 15教师教育研究CSSCI 双月 1.716 0.966 16数学教育学报CSSCI 双月 1.653 0.600 17课程.教材.教法CSSCI 月刊 1.567 0.790 18现代远距离教育CSSCI 双月 1.510 1.185 19复旦教育论坛CSSCI 双月 1.385 1.010 20全球教育展望CSSCI 月刊 1.358 0.704 21中国大学教学CSSCI 月刊 1.221 1.074 22中国特殊教育CSSCI 月刊 1.213 0.680 2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SSCI 月刊 1.193 0.939 24高校教育管理CSSCI 双月 1.184 0.768 25教育发展研究CSSCI 月刊 1.179 0.797 26学前教育研究CSSCI 月刊 1.100 0.647 27教育学报CSSCI 双月 1.100 0.568 28思想教育研究CSSCI 月刊 1.093 0.600 29教育与经济CSSCI 双月 1.015 0.803 30现代大学教育CSSCI 双月 1.015 0.658 31中国高等教育CSSCI 半月0.990 0.815 32高教探索CSSCI 月刊0.980 0.725 33中国教育学刊CSSCI 月刊0.947 0.545 34教育科学CSSCI 双月0.914 0.536 35江苏高教CSSCI 双月0.906 0.668 36外国教育研究CSSCI 月刊0.900 0.402 37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CSSCI 季刊0.897 0.578 38现代教育管理CSSCI 月刊0.885 0.665 39思想理论教育导刊CSSCI 月刊0.882 0.442 40比较教育研究CSSCI 月刊0.856 0.519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多篇)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为了让我们能够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发现自己的可发展性,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教于有声,育于无声,教育有声无声之间完成使命。所有这些命题应然:教育应当成为教育。教育首先是自己看到人的可发展性,然而,具体到个人,并不一定都能看到自己的可发展性,因而,教育要引导人去看,去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并且,可发展性本身也还是个流动性概念,它本身亦能发展,故而,教育要辅佐人去发展自己的可发展性。 教育的根本是人的发展,而发展的前提是人具有可发展性。人有可发展性的原因:人有可授性、可暗示性,正是因为有心灵及五官的配合而具有了这些特性,这些特性使像阳光、雨露一样被吸纳。人的语言也因为人可以吸纳各种不同类型的明示或暗示而变得丰富起来,丰富起来的语言本身又大大增强人的吸纳能力。然而,这也正是人的可发展性强化了自己的生命力,语言丰富起来的人就是生命力更强旺的自己,向下延伸、向上生长了的自己。 人有无限的潜能。为了激发这无限的潜能,我们必须要进行教育。 在《教育哲学》这本书中,要求我们要进行人的全面发展:即换个角度说,全面发展是人的内在要求,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一种外在要求;人的要求与社会的要求,这两个不同的要求,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在前者基础上才是合理的,并且,只有当后者自觉的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时,社会的要求才变成社会本身的内在要求,社会才不再是撕裂的,不再只是站在外面、站在旁边呼喊的。

人的全面发展,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时常提到。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等的口号的提出等,但当我们真正上课,在学校学习时可并非如此。所谓的“主课”可以随时抢占“副课”的时间,每当做作业也可以忽略美术等课程的作业。在这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眼中,成绩被排在了首位。所谓“教书育人”,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人是什么”,这是为了我们更好的了解“教育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学习。 果然,作为未来的教育者,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要充分了解自己所要做的事。加油吧! 《教育哲学通论》第一编读书笔记 书名:教育哲学通论 作者:黄济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总体来说,黄济教授的《教育哲学通论》可以说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全书总共有三编,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看到第一编,而且在第一编中,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一部分,作者列举了不少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的观点,在百家争鸣的时代里,各家的思想都或多或少包含中传统的教育哲学思想,《韩非子显学》、《孟子》、《孔子》、《中庸》、《荀子》、《墨子》、《老子》、《杨明全书》、《周易》、《尚书》等,书中出现的一些词句比较难懂,所以花了不少时间仔细阅读。书中关于玄学、理学、天命观等比较晦涩难懂,难以理解。

中国教育简史形考(2)

中国教育简史形考(2) 1.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时建立的全国最高学府。有梁启超参照日本学规起草学堂章程,规定除大学外,建设中学堂,小学堂。分别班次,循级而升,同时附设师范(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大学堂中西兼学,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普通学结业后,每个学生各学一到二门专门学。建学目的就是要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最初还兼有统辖各省学堂的职责,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2.南洋公学 南阳公学是中国近代较早出现的新式学校,1897年有盛宣怀在上海筹办,设有师范院、中院、外院和上院。分别为师范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南洋公学是中国最早包含大、中、小学和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民国时改建为上海交通大学。 3.民国元年教育方针 1912年9月,在蔡元培的主持下,教育部颁布实行新的教育宗旨。其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力主义教育,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它体现了蔡元培四育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这一教育宗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有本质的进步。

4.庚款兴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向清政府索取了巨额的战争赔款。是为“庚子赔款”,后列强退回部分赔款,用于在中国兴办教育事业,史称:“庚款兴学”。退还庚款的总倡导者是美国。1908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得到的赔款的一半作为派遣留学生赴美国的费用,并在北京创办了一所留美学校,即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庚款兴学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加强了精神及文化方面的影响渗透。 5.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于1918年创立的。他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围绕实际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内容,从而使学是获得相关知识的同时也习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点: 一、改造硬件教学环境,如将传统钓教室改造成音乐教师,美术教室、谈话室等。 二、不上课,学校只规定任务,不规定学什么科目。时间、学习计划都有学生自己掌握。 6.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获得成功。

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找到那本神奇的书 冷玉斌 诗人辛波斯卡说教师这一行,“只要他们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的挑战,他们的工作便是一趟永无终止的冒险”。 这很好地解释了教师为什么要读书——书,就该是这趟无止境冒险中的路标与向导,当疑问产生,当实践延展,那么,只有读书与思考,才能帮助教师面对所有“新的挑战”。寻找那本神奇的书,是所有教书人注定的脚步。 转眼2017年又近尾声,回头看,不敢说这一年长进几何,到底读书未停。岁首到年终,“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一本一本读过去,有惬意、有满足,也有困惑、有迷思。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愚”其实难医,关键是书本提供助力,可明察,可审视,可校正,可笃行,令吾辈多加自省,多得自知,多有自明。 这些年来,读书这件事,早已不外在于生活。从根本上说,正因为一本一本神奇的书,我才成为如今这个“我”。如此,当下生活,无非继续踏着一本又一本神奇的书,往前而去。这一点在今年尤为鲜明。年中,自己的小书《教书·读书》出版,我在《后记》中写道:“平凡如我,一天一天教书,一天一天读书,或许是唯一行得通、靠得住的自己救自己……往后这日子,还是教书,还是读书。” 这是心里话。已经很久没有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无须再问,因为有“读”,才教得有底气;因为要“教”,更加用心去读。这一年,从书中来,往教中去,攒了一堆喜爱的好书,做了一些自己的事情,仍然真真切切感受读书的意义,不在于读了多少,不在于读得有多快,不只是增长知识,不只是享受闲情逸致,而是遇到这些书,读过这些书,人生从此开始不同,从来都是这样,“他们能把我们心灵深处翻腾的模糊想法加以照亮并固定成形”(伍尔夫《普通读者》)。 10万+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认识他人,又该如何做好自己,书里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它们确实在一次又一次提醒我,透过教书与读书,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很难,所以才有意义。一年将尽,觉得自己可以有一些别于他人的“奇特性”,愿意拥有一张诗人布罗茨基念兹在兹的“表情独特的脸庞”,没有比这更让我欣慰的发现,毕竟,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使命。 今天,“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发布,愿你从中找到那本神奇的书。再想一想,还有这么多同道喜爱着书,还有这么多好书可以去读,心里无比欢喜。是啊,书永远不死,只要有书,世界终是可爱,未来必然可观。(作者系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中国教育学刊,模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教育学刊,模板 篇一:全国教育类总类核心期刊表 全国教育类总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期刊名称 1 教育研究 2教育评论3教育理论与实践4教育研究与实验5外国教育研究6 比较教育研究 7教育与经济 8外国教育资料 9 中国教育学刊 1 上海教育科研01 人民教育 11

教育科学 21 山东教育科研31 现代教育论丛 主办单位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会,福建省 教育学会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经济学会,华中师范大 学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 研究所 中国教育学会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育部 辽宁师范大学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教 育学会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通讯地址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 (100088) 福州市梦山巷27号(350001)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 (030009) 武汉市武昌桂子山(430079)长春人民大街138号(130024)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 究所(100875) 武汉市武昌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 (430070)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3) 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100816)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200032)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辽宁省大连市黄河路850号(116029) 济南市历山路53号(250013) 广州市石牌华南师大教科所 (510631) 1 教育探索

516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街19号 (150080)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华东师范大学 (200062) g61学前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长沙市开福区荷花池11号长沙师范 学校(410005)北京市西城区东绒线胡同40号 2 学前教育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100031) 3 早期教育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210013)杭州市文二路西溪河下10-1号 4

怎么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

怎么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 摘要: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分不开的。它包括天道观和人性论历史观与社会观伦理观与道德观等,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对我们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里面也包含糟粕,因此在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上,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目录:一、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三次打变化:汉代玄学、魏晋理学、近代西学东渐、 主要特点:天人合一、政教合一、问道结合、知行一致 二、天道观和人性论历史观与社会观伦理观与道德观 三、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的态度 正文: 一、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分 不开的。其大的阶段而言,大致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的儒家独尊,魏晋的玄学,唐代的儒、道、释三教并举,宋明的理学,明清之际的实学和近代的西学东渐。有三个打的变化时期,即魏晋玄学的兴起,缓道入儒;宋明理学的形成,缓释入儒;近代西学东渐,资产阶级以至无产阶级的哲学和文化教育思想对儒学的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次冲击。 二、1.天道观与人性论 (1) 教育哲学中的根本问题:天道观和人性论(教育的根本在人性,人性的根本在天命) 天道观人性论历史观社会观教育观的关系论述 a、天道观和天命观在古代,不仅是人性论的基础,同时也是历史观和社会观等的基础,不同的天道观和天命观就会引伸出不同的历史观和伦理观,并影响着教育观。 b、天道观影响到人性论、历史观、伦理观以至教育观等多方面的问题,因而天道观的问题,也就成为哲学(包括教育哲学在内)中的本体论的问题,也就是宇宙观和世界观的问题。受其影响最大而且最为直接的是人性论的问题,有不同的天道观,对人性问题也就有着不同的理解,如人性从何而来,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是什么关系,人性能否改变等问题,这些又与教育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c、天道观:由主宰之人向义理之天、自然之天转变 人性论:由天命之谓性向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行有善有恶论、性属自然转变 认识论与逻辑:名家及墨家《墨经》的形式逻辑思想,已经触及到逻辑学同一律、矛盾论、排中律等 教育原则与方法:原则涉及到文与道、学与思、知与行、方法有博学、慎思、审问、笃行等。 (2)对天人合一的正负面评价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当前哲学界不少学者企图从中导驿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是人与天合,人与天地

(2020年更新)电大《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和答案

最新电大《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中国教育简史》形考共有4个任务。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1. 六艺 参考答案: 即礼、乐、射、御、书、数(2分)。“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3分)。 2. 学在官府 参考答案: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1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礼不下庶人;官师不分;政教合一(3分)。在这种体制下,教育权、受教育权被奴隶主贵族所掌握(1分)。3. 文翁兴学 参考答案: 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选派郡吏中聪慧者到长安,就学于博士(2分)。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于是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属县子弟入学,学成者都给予重用,或推荐到朝廷作官。蜀郡从此学风大盛(3分)。 4. 苏湖教法 参考答案: 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学生可以主治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3分)。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5. “三,百,千,千” 参考答案: 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明清时期的蒙学教材(2分)。前三种是以识字为主的教材,《千家诗》是诗歌类教材,合称“三、百、千、千”,是社会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蒙学教材(3分)。 6. 八股文 参考答案: 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八股文源于宋代,通称制艺,是一种严格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文体(3分)。作文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作者不能作任何发挥,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对偶文体(2分)。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40 分。) 1. 学校教育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哪些?参考答案: 其一,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一部分人逐渐脱离生产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2分);其二,教育事务逐渐复杂,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2分);其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知识的不断丰富,需要建立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构,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内容(2分)。 电大资料精品

学习中国教育史必读书目

学习中国教育史必读书目 一、教材类 1.王炳照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毛礼锐主编:《中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毛礼锐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5.郑登云:《中国近代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高奇:《中国现代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7.李桂林:《中国现代教育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8.高觉敷主编:《中国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9.燕国材:《中国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二、著作类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三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燕国材:《先秦心理思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3.郭齐家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4.田正平总主编:《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丛书共七本),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顾树森:《中国历代教育制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王炳照主编:《中国教育制度史》(十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五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9.周天度著:《蔡元培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0.匡亚明著:《孔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杨泽波著:《孟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孔繁著:《荀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卞孝萱、张清华、阎琦著:《韩愈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三、原著、文选及资料类 1.《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重点

中国教育简史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原始时期教育特点 ?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均等 ?以生活经验为主要教育内容 ?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学习 ?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教育尚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二章春秋时期的教育 二、私学兴起 1.士阶层的变化与教育的新需要(什么是“士”?颜回能“闻一知十”) ?士食田(原来占有数量有限的土地) ?统治者争相养士 ?养士之风促进了新的教育形式——私学的兴起。 2.私学兴起为百家争鸣开辟园地 (1)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2)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使文化知识传播在民间 (3)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私学的特点 ?经济基础:个体经济 ?阶级基础:士、农、工、商的联盟 ?办学机构:已脱离政治机构而独立

?教育对象:自由受教、惠及平民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孔丘的教育思想 二、教育作用论 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 2.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三、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1.“有教无类”的含义 不分贵贱贫富和种类,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四、教育目的 ——培养志道、弘道的德才兼备的君子 1.志道、弘道的德才兼备的君子 2.君子品格——三达德 ?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评价: ?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的教育目的观。 ?这一口号与“任人唯贤”的选士路线相配合,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 ?中国教育从发展伊始就与政治捆绑在一起,对于教育、科学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内容:六书 《诗》《书》《礼》《乐》《易》《春秋》 特点: ?重人事,轻鬼神 ?重文事,轻武事 ?重政事,轻科技 六、教学方法 ? 1.学、思、行结合 ?(1)学习是求知的途径和唯一手段,并且,学习知识须不断深化。(2)学思结合 (3)学以致用,学思行结合,行是学的目的 2.启发诱导 ?教师的启发工作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前提条件。 3.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人的性格作出不同教育选择。 4.好学、乐学,实事求是 七、道德教育 1.私学中道德教育居首位,且道德教育必须与学识教育相结合 2.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 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实践 3.道德教育内容:礼、仁 (1)礼为道德规范(2)仁是最高准则

当代中国教育发展趋势Word版

论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历史悠久。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形态。从隋唐开始,中国就有了科举考试制度,用来选拔官员。而到了如今,中国的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并有文科与理科之分,供学生适应选择自己的专项。 中国现代的教育制度的弊与利,在我国社会民众中有较大的争议,有的认为利大于弊,也有的认为弊大于利。大部分人认为应试教育有很大的缺陷,只注重书本的知识,只凭试卷考的分数来评判学生的标准状况,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 到底教育目的价值在哪?教育家罗崇敏认为,教育就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成为有能力的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如果教育不能使人幸福,教育就没有意义了。我们提出价值主义教育就是要使教育回归人的本真,使教育去发展、实现人的价值。我们的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根本是使教育者教育唯真、唯智、唯实、唯和。所谓“唯真”就是教育要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实践真理、捍卫真理,做真人、行真事,要真爱、真诚。这就对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教育培养人的两面性产生了挑战。现在的教育往往培养人的一种政治表

达,就是表达如何去追求什么,表达如何忠心,表达如何为了未来的目标。另外,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智慧,敬畏智慧,生长智慧,要求取智慧。这样,教育就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一个爱智慧的民族,使每个人成为爱智慧的人。然后去增长自己的智慧,实践自己的智慧。

目前,教育部也在积极的改革我国的教育制度,但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的改善我国的教育制度。我个人认为,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是使“德”与“体”提升到与“智”相同的地位,三者共同发展,缺一不可。一个学生,他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并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教育的弊端。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C刊教育学期刊和C扩教育学期刊

C刊教育学期刊(37) 1.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2. 比较教育研究(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3. 电化教育研究(主办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 4. 复旦教育论坛(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5.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6. 高等教育研究(主办单位: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 7. 高教探索(主办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8. 高校教育管理(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9.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主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10.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1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12. 江苏高教(主办单位: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13. 教师教育研究(主办单位: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14. 教育发展研究(主办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15. 教育科学(主办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16. 教育学报(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17. 教育研究(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18. 教育研究与实验(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19. 教育与经济(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20. 开放教育研究(主办单位: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上海电视大学)

21. 课程-教材-教法(主办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22.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23. 全球教育展望(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24. 外国教育研究(主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25. 现代大学教育(主办单位: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南大学) 26. 现代教育技术(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27. 现代远程教育(主办单位:四川广播大学) 28. 学前教育研究(主办单位: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长沙师范学校) 29.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办单位:国务院学委员会) 30. 研究生教育研究(主办单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31. 远程教育杂志(主办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32. 中国电化教育(主办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33. 中国高等教育(主办单位:中国教育报刊社) 34. 中国高教研究(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35. 中国教育学刊(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36. 中国特殊教育(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37. 中国远程教育(主办单位:国家开放大学)

怎么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

怎么瞧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 摘要: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得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得发展历程就是分不开得。它包括天道观与人性论历史观与社会观伦理观与道德观等,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对我们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得指导意义,但里面 也包含糟粕,因此在瞧待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上,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科学 得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目录:一、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得三次打变化:汉代玄学、魏晋理学、近代西学东渐、 主要特点:天人合一、政教合一、问道结合、知行一致 二、天道观与人性论历史观与社会观伦理观与道德观 三、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得态度 正文: 一、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得发展历程,同中国古代哲学与教育得发展历程就是 分不开得。其大得阶段而言,大致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得百家争鸣,汉代得儒家独尊,魏晋得玄学,唐代得儒、道、释三教并举,宋明得理学,明清之际得实学与近代得西学东渐。有三个打得变化时期,即魏晋玄学得兴起,缓道入儒; 宋明理学得形成,缓释入儒;近代西学东渐,资产阶级以至无产阶级得哲学与文化教育思想对儒学得最后得也就是最大得一次冲击。 二、1、天道观与人性论 (1)教育哲学中得根本问题:天道观与人性论(教育得根本在人性,人性得根本在天命) 天道观人性论历史观社会观教育观得关系论述 a、天道观与天命观在古代,不仅就是人性论得基础,同时也就是历史观与社会观等得基础,不同得天道观与天命观就会引伸出不同得历史观与伦理观,并影响着教育观。 b、天道观影响到人性论、历史观、伦理观以至教育观等多方面得问题,因而天道观得问题,也就成为哲学(包括教育哲学在内)中得本体论得问题,也就就是宇宙观与世界观得问题。受其影响最大而且最为直接得就是人性论得问题,有不同得天道观,对人性问题也就有着不同得理解,如人性从何而来,人得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就是什么关系,人性能否改变等问题,这些又与教育问题有着密切得联系。 c、天道观:由主宰之人向义理之天、自然之天转变 人性论:由天命之谓性向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行有善有恶论、性属自然转变 认识论与逻辑:名家及墨家《墨经》得形式逻辑思想,已经触及到逻辑学同一律、矛盾论、排中律等 教育原则与方法:原则涉及到文与道、学与思、知与行、方法有博学、慎思、审问、笃行等。 (2)对天人合一得正负面评价 天人合一”,就是中国哲学思想中得一个重要命题,当前哲学界不少学者企图 从中导驿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得不同得观点,其中一种就是人与天合,人与天

《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解析

中国教育简史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 1.生产劳动;社会生产 2.祭祀活动 3.书;数 4.国学;乡学;大学;小学 5.书同文、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焚书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6.兴学技重、选士、独尊儒术 7 。124;教师称为博士、学生称为博士弟 8 。隋唐;孔颖达会同诸儒,五经正义 9 . 进士科 10 .大成至圣文宣王;孟子、儒学(理学) 11 .276 12.出身门弟之分 13.太学;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祭酒 14.太医署;医科、针炙科、按摩科、咒禁科 15汉代 16.县考、府考、院考 17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18乡试、会试、殿试 19杭州沽经精舍和广东学海学堂 20史籀篇 21状元、榜眼、探花 二、名词解释 1.六艺 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2.学在官府 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为:礼不下庶人、政教合一、官师不分。在这种体制下,学校教育被官府垄断,民间无学校教育可言。 3.稷下学宫 是战国时齐国文化教育的中心,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从性质上说,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方提供条件和设施的私学联合体。其办学特色有四:不治而议、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管理规范。稷下学宫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4.六学二馆:

唐代教育体系完备,在中央设立国子监,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之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都是儒学,书学、算学、律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二馆”即崇文馆和弘文馆,是集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5.三舍法: 宋代熙宁四年,在太学实施三舍法。所谓“三舍法”,就是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生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三舍法的实行强化了学校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太学的学业与入士作官直接挂钩,从而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学,并使学校课业与考试更加规范化。 6.监生历事: 明洪武五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监生历事之制。历事即“历练政事”,是实习官吏的制度。凡在监十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实习吏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历部备案待选,仍令继续历事,遇到官缺,依次补用。 7.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它是中国最早的文艺专业学校。鸿都门学的学习内容是辞赋、尺牍、书法、绘画等。学生全部由州郡荐举或三公辟召而来,相当于察举正式科目出身,入学享有俸禄,相当于正式吏员,而且他们的待遇高于太学生。西汉统治者兴鸿都门学的目的是造就一支新的士人队伍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文艺专业学校,鸿都门学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8.文翁兴学 西汉蜀郡太守文翁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选拔一些人才送到长安进行培养,而后返回蜀郡,兴办教育事业。中国古代教育史称之为文翁兴学。 9.学田 拨充学田是在物质条件上为地方学校的维持提供保障的一项措施。由朝廷拨给学田始于北宋乾兴元年(1022),熙宁兴学期间,朝廷又召令给各地州学拨充学田,学田即属学校所有的田产。学田除由政府拨给,也有由地方官绅捐赠,或由学校筹款购置。 10.苏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执教时所创立的一套完备的教学方法。胡瑷以“明体达用”为宗旨,打破只读儒家经典的单一学习模式,实行分斋教学。经义斋仍以学习儒经为主,治事斋则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目。学生治一事,兼一事,相当于现在的主辅科兼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宽,注重实用。 11.讲会 “讲会”是书院的重大教学研究活动,不仅有本院教师讲学,也聘请社会名流或其他书院的学者到本院参讲。书院的这种门户开放风格,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教学。 12.次相授业

中国教育简史结课论文

中国教育简史结课论文 ————浅谈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是孔子教育方法的最基本原则,它得名于孔子这一千古传诵的教育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还想不通时,教师给予开导,且要做到举一反三。比如一个方的东西,已经给他讲明了一个角的形状,但他不能据此而推知其余三个角,就不必再讲了。因为这证明他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求索的精神,仅靠教师灌输无助于他的进步。孔子确信,学生必须在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形成道德观念。他认为,思考的主动性具体表现在碰到问题就问“怎么办”。他幽默地说:“对于一个不知道问‘怎么办’的人,我也同样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启发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比较孔丘的启发式教育与现在启发式教育不得不说启发式教学两大渊源: 东方起源于中国的孔子,西方起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孔子与苏格拉底两位先哲的教学方式形成了启发式教学的典型范式,两者都是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来实施教学的。师生问答是当时实施教学的主要方式,而其中又以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最具代表意义。和苏格拉底对话法相比较,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彼此都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但是两者处理思维矛盾的方法则完全不同:苏格拉底是通过教师连续不断的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孔子则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魏书生:男,生于1950年5月4日,河北省交河县人。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中学特级教师,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因在教育教改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兼任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会长。著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等书。他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 教育思想:民主教育。 顾泠沅:男,生于1944年,江苏吴江人。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93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上海青浦县主持了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系统的总结与提炼。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是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著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诠释》等。 教育思想:行动教育。 张思明:男,汉族。出生于1957年10月。籍贯:上海。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附属中学副校长。曾荣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荣誉。他的“中学数学建模和导学探索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讲究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及身性,注重思想教育与科学知识的结合和无形教育环境的创设,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集体、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和自身的进取精神。 教育思想:成长教育。 张化万:男,1945年9月出生,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校。特级教师,曾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省优秀教研员。曾任杭州第五六届政协常委,浙江省副会长,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兼副校长。从1981年开始语文最优化研究,创设“谈天说地”、“玩玩说说”“科学实验作文”等新课型,倡导在书中学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注重课内积极的情感交流,实施个体、小组、班级学习形式的优化组合,创设有弹性的差异作业,教学成绩斐然。所负责的课题9次获省市教学科研奖。专著《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是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教育思想:个性教育。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文件

中国教育学刊征稿函件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2010)征稿启事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最新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水平,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论坛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和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本论坛在原来成功举办八届的基础上,继续面向教育系统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教师征稿。具体事项如下: 一、征稿对象 各级教育行政科研部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广大教师。 二、征稿内容 征稿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是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二是教育行政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三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四是教材教法研究与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五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以上范围仅供参考,来稿可自行确定选题和内容。 三、征稿说明 1.征稿时间:从2010年3月1日起到5月31日止。 2.稿件要求:稿件限5000字以内,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也可以是新撰写的;稿件一律打印(网上投稿除外),自留底稿;稿件末尾注明作者详细通讯地址、邮编、工作 单位、联系电话等。 四、评奖与发表 1、活动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颁发获奖证书。 2、获奖稿件征得作者同意后入选《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该书作为国家级 出版物,是各类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单位学术科研成 果和个人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获奖作品也将被推荐发表在教育权威杂志《中国教 育学刊》(标准刊号ISSN 1002-4808,CN 11-2606/G4)上。 五、组稿编委 本活动欢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负责人和学校管理工作者担任组稿编委,优秀者将获得组织奖。 (本论坛具体情况可参见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dc9280010.html,和本论坛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dc9280010.html,) 来稿请寄:北京100085信箱45分箱组委会收邮编:100085 联系人:王老师万老师 电话:(010)82751502 82751503(组委会) (010)64845199(学刊社) 投稿邮箱:jiaoyulunwen@https://www.doczj.com/doc/dc9280010.html,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 《中国教育学刊》社组委会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教学内容

第二章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历史上的三大文明区: 东亚, 东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地中海世界哲学的三大系统: 世界哲学的三大系统: 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 世界古代三大哲学家: 孔子释迦牟尼亚里斯多德 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概况 萌芽期(商周时期) 奠基和形成期(春秋战国) 全面成熟时期(汉代明初) 嬗变期(明中叶清)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期 (商周时期) (一)《易经》 《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 阴阳来源于《易经》 八卦基本符号 : 天(乾), 地(坤), 雷(震), 火(离), 风(巽), 泽(兑), 水(坎), 山(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坤》 (二)《尚书.洪范》 中提出的"五行说": 尚书洪范中提出的"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阴阳""八卦""五行"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二,古代哲学的奠基和形成期 (春秋战国) 孔,老,墨学说产生标志着古代哲学的奠基 (二)战国末期古代哲学全面形成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荟萃,儒,道,墨,法,名,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舞台上 临淄稷下学宫 战国时 儒家有八派,以思(子思)孟(孟子) 学派和荀子学派影响为最大. 三,古代哲学全面成熟时期 (汉代明初) (一)汉代经学 儒家经典在后世被成为" 儒家经典在后世被成为"经",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就叫做"经学" 经典的学问就叫做"经学". 汉代确立的儒家经典有: 《易》,《书》,《诗》, 春秋》《礼》,《乐》,《春秋》 1,官方哲学的重要代表董仲舒 董仲舒的主要学说:天不变,道也不变";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性三品",三纲五常君,父,夫;仁,义, 礼,智,信. 董仲舒哲学思想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哲学思想学术思想由纷杂走向统一的的完成,哲学的经学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成为我国入世"哲学的代表. 2,无神论者王充(27~约97) 王充在《论衡》《问孔》等著作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