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矿课件】第九章矿井通风设计

【采矿课件】第九章矿井通风设计

【采矿课件】第九章矿井通风设计
【采矿课件】第九章矿井通风设计

【采矿课件】第九章矿井通风设计矿井通风设计是整个矿井设计的要紧组成部分,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矿井通风设计的差不多任务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设计分为新建矿井通风设计与生产矿井通风设计两种。关于新建矿井通风设计,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矿井的长远进展。关于生产矿井通风设计,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矿井生产的特点和进展规划,尽量利用原有井巷与通风设备,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完善、更切合实际的通风设计。设计必须贯彻和遵守党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规程、规范及相关规定。

新建矿井通风设计一样分为基建和生产两个时期,并分别进行设计。

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多用局部通风机对独头巷道进行通风。当要紧进、回风井筒贯穿、要紧通风机安装完毕后,便可用要紧通风机对已开凿的井巷实行全风压通风,从而可缩短其余井巷与硐室掘进时局部通风的距离。

矿井生产时期通风设计,依照矿井生产年限的长短而采纳不同的方法。矿井服务年限不长时(约15至20年),只做一次通风设计。矿井服务年限较长时,考虑到通风机设备选型、矿井所需风量、风压的变化等因素,分为两期进行通风设计,第一期为矿井生产初期(如第一水平),对该时期内通风容易和通风困难两种情形做详细的设计;第二期为矿井生产后期(如第二水平),该时期的通风设计只做一样原则规划,但对矿井通风系统,应依照矿井整个生产时期的技术经济因素,做出全面考虑,使确定的通风系统既可适应现时生产要求,又能照管长远的生产进展与变化。

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包括:确定矿井通风系统;矿井总风量的运算和分配;矿井通风阻力运算;选择通风设备;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矿井通风设计的要紧依据是:矿区气象资料;井田地质地势;煤层瓦斯风化带垂深、各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及梯度等;煤层自然发火倾向,发火周期;煤尘爆炸危险性及爆炸指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开拓方式及采区巷道布置,回采顺序、开采方法;矿井巷道断面图册;矿区电费等。

矿井通风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将足够的新奇空气有效的送到井下工作场所,保证生产和制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2、通风系统简单、风流稳固、易于治理,具有抗灾能力;

3、发生事故时,风流易于操纵,人员便于撤出;

4、有符合规定的井下安全与环境监测系统或检测措施;

5、系统的基建投资省、营运费用低、综合经济效益好。

第一节拟定矿井通风系统

拟定矿井通风系统要紧是拟定进风井与回风井的布置方式,矿井风流路线,矿井要紧通风机的工作方法,这是矿井通风设计的基础。

矿井通风系统应和矿井的开拓、开采设计一起考虑,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之后确定。确定的通风系统,应符合投产快、出煤多、安全可靠、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等原则。

一、拟定矿井通风系统的差不多要求

1、每个矿井必须至少要有2个能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各个出口之间的距离

不得少于30米。新建和改扩建矿井,假如采纳中央式通风时,还要在井田边界邻近设置安全出口;当井田一翼走向较长,矿井发生灾难不能保证人员安全撤出时,必须掘出井田边界邻近的安全出口。井下每一个水平到上一个水平和每个采区至少都必须有2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与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相连通。通到地面的2个安全出口和2个水平间的安全出口,都必须有便于行人的设施(台阶和梯子间等)。

2、风井位置要在洪水位标高以上(大中型矿井考虑百年一遇、小型矿井50年一遇),进风井口须幸免污染空气进入,距有害气体源的地点不得小于500米。井口工程地质及井筒施工地质条件简单,占地少、压煤少、交通方便、便于施工。

3、箕斗提升井一样不应兼作进风井或出风井。假如井上、下装卸载装置和井塔有完善的封闭措施,其漏风不超过15%,并有可靠的防尘措施,箕斗井能够兼作出风井;若井筒中风速不超过6m/s,有可靠的降尘措施,保证粉尘浓度符合工业卫生标准,箕斗井能够兼作进风井。胶带输送机斜井一样不得兼作风井。假如胶带输送机斜井中的风速不超过

4m/s,并有可靠的防尘措施和防火措施,能够兼作进风井;假如胶带输送机斜井中的风速不超过6m/s,并装有甲烷断电仪,能够兼做回风井。

4、所有矿井都要采纳机械通风,要紧通风机必须安装在地面。新建矿井不宜在同一井口选用几台要紧通风机联合运转。

5、不宜把两个能够独通风的矿井合并为一个通风系统;若有几个出风井,则自采区到各个出风井的风流需保持独立;各工作面的回风在进入采区回风道之前、各采区的回风在进入回风水平之前都不能任意贯穿;下水平的回风流和上水平的进风流必须严格隔开;在条件承诺时,要尽量使总进风早分开,总回风晚汇合。

6、采纳分区式(多台要紧通风机)通风时,为了保证联合运转的稳固性,总进风道的断面不宜过小,尽可能减少公共风路的风阻;各分区要紧通风机的回风流、(中央要紧通风机)每一翼的回风流都必须严格隔开。

7、尽可能降低通风阻力。尽量采纳并联通风,并使要紧并联风路的风压接近相等,以幸免过多的风量调剂。尽可能利用旧巷道通风。

8、尽可能幸免设置大量风桥和风门或采纳容易引起大量漏风的通风系统。

9、井下爆炸材料库必须有单独的进风流,回风必须引进矿井要紧回风道。井下充电硐室必须独立通风,回风风流应引入回风巷。

二、确定矿井通风系统的方法

依据矿井通风设计的条件,提出多个技术上可行的方案。第一依照矿井生产实际,选定2~3个技术上可行,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将最优方案确定为设计方案。矿井通风系统应具有较强的抗灾能力,当井下一旦发生灾难性事故后,所确定的通风系统能将灾难操纵在最小范畴,并能迅速复原生产。

第二节运算和分配矿井总风量

一、矿井需风量的运算原则

矿井需风量应按照“由里往外”的运算原则,由采、掘工作面、硐室和其它用风地点的实际最大需风量总和,再考虑一定的备用风量系数后,运算出矿井总风量。

1、按该用风地点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运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m3。

2、按该用风地点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浓度、风速以及温度等都

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分别运算,取其最大值。

二、矿井需风量的运算方法

矿井所需风量按以下方法运算,并取其中最大值。 (一)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运算

Q 矿=4NK (9-1) 式中 Q 矿——矿井总供风量,m 3/min ;

N ——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4——每人每分钟供风标准,m 3/min ;

K ——矿井通风系数,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分配不平均等因素。采纳压入式和中央

并列式通风时,可取1.20~1.25;采纳中央分列式或混合式通风时,可取1.15~1.20;采纳对角式或区域式通风时,可取1.10~1.15。上述备用系数在矿井产量T ≥0.9Mt/a 时取小值;T <0.90Mt/a 时取大值。

(二)按采煤、掘进、硐室等处实际需风量运算

1、 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运算

采煤工作面的需风量应按下列因素分别运算,并取其中最大值。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运算

采Q =44100CH CH K Q m 3/min (9-2)

式中 采Q -------采煤工作需要风量,m 3/min ;

4CH Q -------采煤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m 3/min ;

4CH K ----采煤工作面因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不平均的备用风量系数,即该工作面

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最大值与平均值之比。通常,机采工作面可取1.2~1.6;炮采工作面可取1.4~2.0;水采工作面可取2.0~3.0。生产矿井可依照各个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时,至少进行五昼夜的观测,得出五个比值,取其最大值。

(2)按工作面进风流温度运算

采煤工作面应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其进风流温度可依照风流温度推测方法进行运算。其气温与风速应符合表9-1的要求

表9-1 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

采Q =采采采K S v 60 m 3/min (9-3) 式中 v 采------采煤工作面适宜风速,m/s ;

S 采------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有效断面的平均值运算,m 2; K 采-------采煤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按表9-2选取。

采Q =采A 25

m 3/min (9-4)

式中 25-----每使用1㎏炸药的供风量,m 3/min

A 采------采煤工作面一次炸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

(4)按工作人员数量运算

采Q =采n 4 m 3/min (9-5)

式中 4-----每人每分钟应供给的最低风量,m 3/min ; n 采 -------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5)按风速验算

按最低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小风量:

采Q ≥60×0.25×采S (9-6)

按最高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大风量:

采Q ≤60×4×采S (9-7)

采煤工作面有串联通风时,按其中一个最大需风量运算。备用工作面亦按上述要求,并满足瓦斯(二氧化碳)、风流温度和风速等规定运算需风量,且不得低于其回采时需风量的50%。

2、 掘进工作面需风量运算

煤巷、半煤岩巷和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按下列因素分别运算,取其最大值。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运算

掘Q =掘K Q CH 4100

m 3/min (9-8)

式中 Q 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风量,m 3/min ;

Q ch4------掘进工作面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m 3/min ; K 掘----掘进工作面因瓦斯涌出量不平均的备用风量系数。即掘进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

出量与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之比。通常,机掘工作面取1.5~2.0;炮掘工作面取1.8~2.0。

2)按炸药使用量运算

掘Q =掘A 25

m 3/min (9-9)

式中 25------使用1㎏炸药的供风量,m 3/min ;

A 掘------掘进工作面一次炸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 3)按局部通风机吸风量运算

掘Q =通通IK Q m 3/min (9-10)

式中 Q 掘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m 3/min ;

Ι----掘进工作面同时运转的局部通风机台数,台;

K 通 ------为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的风量备用系数,一样取1.2~1.3,进风巷中无瓦

斯涌出时取1.2,有瓦斯涌出时取1.3。

表9-3 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

4)按工作人员数量运算

掘Q =掘n 4 m 3/min (9-11)

式中 n 掘-----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5)按风速进行验算

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满足:

60×0.15×掘S ≤Q 掘≤60×4×j S

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满足:

60×0.25×掘S ≤Q 掘≤60×4×j S

式中 掘S ------掘进工作面巷道过风断面积,m 2。

3、 硐室需风量

各个独立通风的硐室供风量,应依照不同的硐室分别运算。 1)井下爆炸材料库

按库内空气每小时更换4次运算:

硐Q =

60

40V

m 3/min (9-12) 式中 Q 硐 ——炸破材料库供风量,m 3/min ;

V ——炸破材料库总容积,m 3。 2)充电硐室

按其回风流中氢气浓度小于0.5%运算:

硐Q =2200H q m 3/min (9-13)

式中 q H2 ——充电硐室在充电时产生的氢气量,m 3/min 。

通常充电硐室的供风量不得小于100 m 3/min 。 3)机电硐室

按硐室中运行的机电设备发热量运算:

硐Q =

t

C W p ??∑ρθ603600 m 3/min ( 9-14)

式中 ∑W ——机电硐室中运转的电动机(变压器)总功率(按全年中最大值运算),kW ; θ——机电硐室发热系数,可依据实测由机电硐室内机械设备运转时的实际发热量转

换为相当于电器设备容量作无用功的系数确定,也可按表9-4选取。

ρ—— 空气密度,一样取ρ=1.2㎏/ m 3;

C p ——空气的定压比热,一样可取C p =1.000KJ/(㎏·k);

△t ——机电硐室进、回风流的温度差,℃; 3600——热功当量,1 Kw·h=3600 KJ 。

表9-4 机电硐室发热系数(θ)表

采区小型机电硐室,可按体会值确定风量。一样为60~80 m 3/min 。 4、 其它巷道需风量运算

井下其它巷道的需风量,应依照巷道的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和风速分别运算,并取其中的最大值。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运算

它Q =它它K Q 133 m 3/min (9-15)

式中 Q 它——其它巷道需风量,m 3/min ;

Q 它——用风巷道的绝对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m 3/min ;

K 它——其它巷道因瓦斯涌出不平均的备用风量系数,一样取k 它=1.1~1.3。 2)按最低风速验算

它Q ≥S 15.060? m 3/min (9-16)

式中 S ——井巷净断面积,㎡。

新建矿井,其它用风巷总需风量难以运算时,也可按采煤、掘进、硐室的需风量总和的3%~5%估算。

5、 矿井总风量运算

矿井总进风量应按采煤、掘进、独立通风硐室及其它地点实际需风量的总和运算。

矿Q =(∑采Q +∑掘Q +∑硐Q +∑它Q )K ? m 3/min (9-17)

式中 ∑Q 采——采煤工作面、备用工作面需风量之和,m 3/min ; ∑Q 掘——掘进工作面需风量之和,m 3/min ; ∑Q 硐——独立通风硐室需风量之和,m 3/min ; ∑Q 它——其它用风地点需风量之和,m 3/min ; K ——矿井通风系数。

当采纳压入式或中央并列式通风时 K =1.2~1.25 当采纳中央分列式或混合式通风时 K =1.15~1.20 当采纳对角式或区域式通风时 K =1.10~1.15 矿井年产量T ≥0.9Mt 时,取小值;T <0.9 Mt 时,取大值。

三、矿井总风量的分配 1、分配原则

矿井总风量确定后,分配到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应不得低于其运算的需风量;所有巷道都应分配一定的风量;分配后的风量,应保证井下各处瓦斯及有害气体浓度、风速等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各项要求。

2、 分配的方法

第一按照采区布置图,对各采煤、掘进工作面、独立回风硐室按其需风量配给风量,余下的风量按采区产量、采掘工作面数目、硐室数目等分配到各采区,再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其它用风地点,用以爱护巷道和保证行人安全。风量分配后,应对井下各通风巷道的风速进行验算,使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对风速的要求。

第三节 运算矿井通风总阻力

一、矿井通风总阻力的运算原则

1、假如矿井服务年限不长(10~20年),选择达到设计产量后通风容易和困难两个时期分别运算其通风阻力;若矿井服务年限较长(30~50年),只运算头15~25年左右通风容易和困难两个时期的通风阻力。为此,必须先绘出这两个时期的通风网路图。

2、通风容易和通风困难两个时期总阻力的运算,应沿着这两个时期的最大通风阻力风路,分别运算各段井巷的通风阻力,然后累加起来,作为这两个时期的矿井通风总阻力。

最大通风阻力风路可依照风量和巷道参数(断面积、长度等)直截了当判定确定,不能直截了当确定时,应选几条可能最大的路线进行运算比较。

3、矿井通风总阻力不应超过2940 Pa 。

4、矿井井巷的局部阻力,新建矿井(包括扩建矿井独立通风的扩建区)宜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0%运算;扩建矿井宜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5%运算。

二、矿井通风总阻力的运算方法

沿矿井通风容易和通风困难两个时期通风阻力最大的风路(入风井口到风硐之前),分别用下式运算各段井巷的摩擦阻力:

摩h =

23

Q S

LU

?α, P a (9-18)

α值能够从附录一中查得,或选用相似矿井的实测数据。

将各段井巷的摩擦阻力累加后并乘以考虑局部阻力的系数即为两个时期的井巷通风总阻力。即:

阻大h =(1.1~1.15)∑摩大h , P a (9-19)

阻小h =(1.1~1.15)∑摩小h , P a (9-20)

两个时期的摩擦阻力可按表9-5进行运算。

有时用下式运算两个时期的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

R 大

=

2

Q

h 阻大, Ns 2/m 8 (9-21)

R 小

=

2

Q

h 阻小 , Ns 2/m 8 ( 9-22)

A 大=阻大

h Q 19

.1, m 2 (9-23)

A 小 =阻小

h Q 19

.1, m 2 (9-24)

第四节 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一、选择矿井通风设备的差不多要求

1、矿井每个装备要紧通风机的风井,均要在地面装设两套同等能力的通风设备,其中一套工作,一套备用,交替工作。

2、选择的通风设备应能满足第一开采水平各个时期的工况变化,并使通风设备长期高效运行。当工况变化较大时,应依照矿井分期时刻及节能情形,分期选择电动机。

3、通风机能力应留有一定的余量。轴流式、对旋式通风机在最大设计负压和风量时,叶轮叶片的运转角度应比承诺范畴小5?;离心式通风机的选型设计转速不宜大于承诺最高转速的90%。

4、进、出风井井口的高差在150m 以上,或进、出风井口标高相同,但井深400m 以上时,宜运算矿井的自然风压。

二、要紧通风机的选择 1、运算通风机的风量Q 通

考虑到外部漏风(即井口防爆门及要紧通风机邻近的反风门等处的漏风),要紧通风机风量可用下式运算:

Q 通=k ·Q 矿, m 3/s ( 9-25)

式中 Q 矿——矿井总风量,m 3/s ;

k ——漏风缺失系数。风井无提升任务时取1.1;箕斗井兼作回风井时取1.15;回风

井兼做升降人员时取1.2。 2、运算通风机的风压H 全(或H 静)

通风机全压H 全和矿井自然风压H 自共同作用,克服矿井通风系统的总阻力h 阻、风硐阻力h 硐以及扩散器出口动能缺失h 扩。当自然风压与通风机风压同向时取“-”;反之取“+”。即:

H 全= h 阻+h 硐+h 扩±H 自 ,pa (9-26)

风硐阻力一样不超过100~200 Pa 。

通常离心式风机提供的大多是全压曲线,而轴流式、对旋式通风机提供的大多是静压曲线。因此,对抽出式通风矿井:

离心式通风机:

容易时期 H 全小= h 阻小+h 硐+h 扩-H 自 ( 9-27) 困难时期 H 全大= h 阻大+h 硐+h 扩+H 自 (9-28) 轴流式(或对旋式)通风机:

容易时期 H 静小= h 阻小+h 硐-H 自 (9-29) 困难时期 H 静大= h 阻大+h 硐+H 自 (9-30) 自然风压在容易时期取负值,困难时期取正值,是为了确保所选的通风机在这两个(极端)时期均有能力满足矿井通风要求。

关于压入式通风矿井,式(9-27)及(9-28)中的 h 扩应改为出风井的出口动压。 3、 选择通风机

依照运算的矿井通风容易时期通风机的 Q 通、 H 静小(或 H 全小)和困难时期通风机的Q 通、H 静大(或H 全大),在通风机的个体特性图表(参见附录四、五、六)上选择合适的要紧通风机。判别是否合适,要看上面两组数据所构成的两个时期的工作点,是否都在通风机个体特性曲线的合理工作范畴内。

选定以后,即可得出两个时期要紧通风机的型号、动轮直径、动轮叶片安装角(指轴流式或对旋式风机)、转速、风压、风量、效率和输入功率等技术系数,并列表整理。

4、 选择电动机

⑴运算通风机输入功率

按通风容易和困难时期,分别运算通风机输入功率N 电小、N 电大 电小N =

静静小通η1000H Q , kW (9-31)

电大N =

静大通η1000H Q , kW (9-32)

电小N =

全小通η1000H Q , kW (9-33)

电大N =

全大通η1000H Q , kW (9-34)

式中 静η、全η——分别为通风机静压效率和全压效率;

电小N 、电大N ——分别为矿井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通风机的输入功率。

⑵选择电动机电大N 时,

当电小N ≥0.6 电大N 时,可选一台电动机,其功率为: 初期 电N =

电电

电大ηη??k N , kW (9-35)

当电小N <0.6电大N 时,选两台电动机,其功率分别为: 初期 电小N =

电电大

电小电ηη???N N k , kW (9-36)

后期按式(9-35)运算。

式中 电k ——电动机容量备用系数, k 电=1.1~1.2;

电η——电动机效率,η电=0.92~0.94(大型电机取较高值)

; 传η ——传动效率,电动机与通风机直联时η传=1;皮带传动时η传=0.95。 电动机功率在400~500 kW 以上时,宜选用同步电动机。其优点是低负荷运转时,

用来改善电网功率因数,使矿井经济用电;缺点是这种电动机的购置和安装费较高。

第五节 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矿井通风费用是通风设计和治理的重要经济指标,一样用吨煤通风成本,即矿井每采一吨煤的通风总费用表示。它包括吨煤通风电费和通风设备折旧费、材料消耗费、工作人职员资、专用通风巷道折旧与爱护费、外表购置与修理费等其它通风费用。

一、吨煤通风电费

吨煤通风电费为要紧通风机年耗电费及井下辅助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电费之和除以年产量。可用下式运算:

0W =

T

D

E E A ?+)( , 元/t ( 9-37)

式中 W o ——吨煤通风电费,元/t

E ——要紧通风机年耗电量, kW·h/a ;

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共选一台电动机时

E =

变电电大ηη??k N 8760, kW·h/a ;

选两台电动机时 E =

()缆

变电电小电大ηη??+k N N 4380, kW·h/a ;

式中 E A ——局部通风机和辅助通风机的年耗电量 ,kW·h/a ;

D ——电价 ,元/ kW·h ;

η变——变压器效率,可取0.95;

η缆——电缆输电效率,取决于电缆长度和每米电缆耗损,在0.90~0.95内选取。

二、其它吨煤通风费用 1、 设备折旧费

通风设备折旧费与设备数量、成本及服务年限有关,可用表9-6运算。 吨煤通风设备折旧费W 1用下式运算:

1W =

T

G G 2

1 , 元/t (9-38)

2、 材料消耗费

吨煤通风材料消耗费W 2按下式运算:

2W =

T

C

,元/t (9-39) 式中 C ——通风材料消耗总费用(包括各种通风构筑物的材料费、通风机和电动机润滑

油料费等),元/a 。

3、 通风工作人职员资费

吨煤通风工作人职员资费用W 3按下式运算: 3W =

T

A

,元/t (9-40) 式中 A ——矿井通风工作人员每年工资总额,元/a 。

4、 专为通风服务的井巷工程折旧费和爱护费 折算至吨煤的费用为W 4(元/t)。

5、 通风外表购置费和修理费

吨煤通风外表购置费和修理费为W 5(元/t)。 吨煤通风成本(W )按下式运算:

W =0W +1W +2W +3W +4W + 5W , 元/t (9-41)

第六节 生产矿井通风设计

一、生产矿井通风设计的特点

生产矿井的通风设计,是指矿井新增开拓水平、采区等因素,导致原矿井通风系统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而进行的通风设计。与新建矿井通风设计相比,它在设计内容、程序和方法等方面差不多类似,但涉及范畴较广,设计更复杂一些。

生产矿井通风设计要有全局思想。既要紧密联系矿井当前的生产与进展情形,又要保证新增区域施工和投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既要挖掘现有通风系统的潜力,充分利用现有的通风井巷,又要使其和新建的通风井巷和新选的通风设备和谐运转。

二、生产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1、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生产矿井通风设计,由于设计条件各异,其通风系统的变化幅度也专门不相同。例如,需要增加新采区,但瓦斯变化不大,增产任务不大时,矿井通风系统可不能有太大的变化,也不致增开新风井。但假如新增的采区在边远地区或在较深的水平,而产量和瓦斯涌出量有较大的增加,现有通风能力不能满足时,或者因为井田重新划分、井型变化时,矿井通风系统往往发生较大的变化,可由原先的中央并列式变为中央边界式或对角式等等。因此,在确定通风系统时,要对原有通风系统和生产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合理调整,以便在原有条件下确定合理的通风系统。

2、运算和分配矿井总风量

要充分利用原矿井风量运算和分配的成功体会,先运算各个用风地点的实际需风量(参见本章第二节),然后由里向外,推算进风路线上的风量和回风路线上的风量。

3、运算矿井通风总阻力

在通风设计的服务年限内,选择矿井通风容易和通风困难两个时期的最大阻力路线,分别运算其通风阻力。对正在生产的区域,各风路的风阻值应采纳实测数据,设计中的新区风路,可参考与老区相同风路的数据,也可按本章第三节所述的方法进行运算,新区每条风路作成后要实测其风阻值,为修改设计使用。

4、局部风量调剂

为保证新区从施工到投产过程中,新区和老区各用风地点风量的按需供给,新区和老区之间以及新、老区域内各风路之间,都要采取风量按需调剂的措施(参见第六章),设计中至少要制定出通风困难时期的调剂措施。

5、要紧通风机的调剂和选择

原矿井要紧通风机,假如能够适应设计要求,就只需要调整其工况点,并验算其电动机的能力。假如不能适应要求,就需新选通风机单独运转或与原有通风机联合运转。各台要紧通风机在通风容易和通风困难两个时期的工况点,都要落在各要紧通风机特性曲线的合理工作范畴内。

6、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概算方法与本章第五节差不多相同。

复习摸索题

9-1矿井通风设计的依据和要求是什么?

9-2 如何正确矿井通风系统?

9-3 矿井需风量的运算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9-4 如何运算矿井通风总阻力?

9-5 选择矿井要紧通风机的要求有哪些?

9-6 如何运算吨焊通风成本?

9-7 生产矿井通风设计有什么特点?

习题

9-1 某矿井炮采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8m3/min,进风流中不含瓦斯;工作面采高2.0m,平均控顶距3.2m,温度21 C;工作面最大班工作人数为22 人;该工作面一次起爆炸药为10kg;试运算该工作面的需风量为多少?(Q

=461 m3/min)

9-2 某矿井地质与开拓开采情形如下,试进行矿井通风设计:

井田走向长8400m,倾角 =15 ~18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1 m3/t,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矿井开拓开采情形如下:

A、矿井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矿井生产能力为0.9Mt/a,服务年限46a。

B、矿井开拓方式与采区划分

矿井采纳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分区式开拓。全矿井共划分12个采区,上山部分6个(见题图9-2),下山部分6个。上山部分服务年限25年,下山部分服务年限21年。矿井开拓系统如题图9-1所示。主、副井布置在井田的中央,通过主石门与东西向的运输大巷相连通。总回风巷布置在井田的上部边界,回风井分别布置在上山采区NO6上部边界中央,形成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C、采煤方法

采区巷道布置如题图9-3所示。矿井有两个采区同时生产,共3个采煤工作面,其中两个生产,一个备用;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一般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长150m,采高2.2m,采纳全部垮落法治理顶板,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最大班工作人数26人;作业形式为两采一准。每个采区各有两个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纳打眼放炮破煤。

D、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年工作日300天,工作制度为“三八”作业。井下最大班工作人数120人。

E、井巷尺寸及支护情形见题表9-1。

题图9- 1 开拓系统示意图

题图9- 2 上山采区划分示意图

题图9- 3 巷道布置示意图

题表9-1 井巷尺寸及支护形式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和采区设计说明

煤矿矿井初步、采区设计 一、设计原则 ㈠遵循国家发布的与煤矿建设项目有关的政策、规程、规。 ㈡遵循上一阶段设计中所确定的主要技术原则及标准。 ㈢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使设计的矿井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二、设计的主要依据 ㈠已批准的煤矿矿井地质报告。 ㈡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规程和规等。 ㈢其他有关支撑性文件及材料,如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等。 三、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步骤 ㈠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程序 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其他专项设计,如瓦斯抽采工程初步设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施工图设计。 ㈡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步骤

1、学习有关煤矿生产、建设的政策法规,收集有关地质和开采技术资料,掌握上级管理部门对设计的具体规定。 2、明确设计任务,掌握设计依据。 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4、研究方案,编制设计。 四、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容 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容分为说明书、图纸、设备清册及概算书。 按照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煤炭工业局下发的《省小型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指导意见(试行)》、《煤炭工业五项设计编制容》及《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T50554-2010)等的要求,说明书主要容为前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开拓、大巷运输、采区布置及装备、矿井通风、矿井主要设备、地面生产系统、地面运输、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电气及通信、地面建筑、给排水、采暖及供热、节能减排、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建井工期、技术经济等18个章节。 图纸主要分为采用及新制图,其中新制的图纸主要有矿井开拓方式平剖面图、采区布置及主要机械设备布置平剖面图、巷道断面图册、矿井通风系统网络图、矿井反风系统图、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平面图、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平面图、矿井地面总布置平面图、井下消防及防尘洒水平面图、通信系统图、井上下供电系统图、传感器布置平面图、监测监控系统平面图、井下压风管路系统图、矿井运输线路系统图等。

矿井通风设计-毕业论文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综合实训报告 题目:矿井通风设计 专业班级: 设计人: 指导人: 20XX年X月XX日

目录一、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5 (一)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 5 (二)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 5 (三)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 6 (四)矿井通风设计的要求7 二、优选矿井通风系统7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7 (二)确定矿井通风系统8 三、矿井风量计算8 (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8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8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8 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11 3.硐室需风量计算13 4.其他用风巷道的需风量计算机14 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5 (一)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15 (二)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5 五、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16

(一)主要通风机的选择17 六、概算矿井通风费用21

前言 通风是关系到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要做到随矿井生产变化即时进行通风系统改造与协调,严格控制串联通风,强化局部通风管理,杜绝局部通风机无计划断电,做到通风系统正规合理、可靠、稳定.

矿井通风设计是整个矿井设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力求实现预期效果。 第一章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的矿井通

风系统。矿井通风设计分为新建或扩建矿井通风设计。对于新建矿井的通风设计,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长远发展的可能。对于改建或扩建矿井的通风设计,必须对矿井原有的生产与通风情况做出详细的调查,分析通风存在的问题,考虑矿井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原有的井巷与通风设备,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完善、更切合实际的通风设计。无论新建、改建或扩建矿井的通风设计,都必须贯彻党的技术经济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矿山安全规程、技术规程、设计规范和有关的规定。 矿井通风设计一般分为两个时期,即基建时期与生产时期,分别进行设计计算。 第一节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 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指建井过程中掘进井巷时的通风,即开凿井筒(或平硐)、井底车场、井下硐室、第一水平的运输巷道和通风巷道时的通风。此时期多用局部通风机对独头巷道进行局部通风。当两个井筒贯通后,主要通风机安装完毕,便可用主要通风机对已开凿的井巷实行全压通风,从而可缩短其余井巷与硐室掘进时局部通风的距离。 第二节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 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是指矿井投产后,包括全矿开拓、采准和采煤工作面以及其他井巷的通风。这时期的通风设计,根据矿井生产年限的长短,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矿井服务年限不长时(大约15至20年),只做一次通风设计。矿井达产后通风阻力最小时为矿井通风容易时期;矿井通风阻力最大时为困难时期。依据这两个时期的生产情况进行设计计算,并选出对此两个时期的通风皆为适宜的通风设备。 (2)矿井服务年限较长时,考虑到通风机设备选型,矿井所需风量和风压的变化等因素,又需分为两个时期进行通风设计。第一水平为第一期,对该时期内通风容易和困难两种情况详细地进行设计计算。第二期的通风设计只做一般的原则规划,但对矿井通风系统,应根据矿井整个生产时期的技术经济因素,作出全面的考虑,以使确定的通风系统既可适应现实生产的要求,又能照顾长远的生产发展与变化情况。 矿井通风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如下:

采矿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 一、目的 1、初步应用《采煤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 加深对《采煤学》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 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 图纸打基础。 设计题目 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阶段某采区自下而上开采k1、k2和k3煤层,煤层厚度、间距及顶底版岩性见综合柱状图。该采区走向长度2100m,倾斜长度1000m,采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平均倾角12度,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煤层较松软,k2和k3属于中硬煤层,是简单结构,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 m 煤层露头为-30m.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3煤层下方25 m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的不同中由同学自行决定.

附表1:设计采区综合柱状图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1、采区的生产能力 采区生产能力选定为150万t/a 2、计算采区的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 1.采区工业储量 由公式Z g=H*S*(m1+m3)*r (公式1-1) 式中Z g----- 采区工业储量,万t H------ 采区倾斜长度,1000m S------- 采区走向长度,2100m r-------- 煤的容重,1.30t/m3 m i------ 第i层煤的厚度,6.9+3.0+2.2=12.1m Z g=1000*2100*12.1*1.3 =3303.3(万t) 2.设计可采储量 设计可采储量Z k=(Z g-p)*C (公式1-2) 式中:Z k------ 设计可采储量, 万t Z g------ 工业储量,万t

矿井通风设计

第九章矿井通风设计 矿井通风设计是整个矿井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设计分为新建矿井通风设计与生产矿井通风设计两种。对于新建矿井通风设计,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矿井的长远发展。对于生产矿井通风设计,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矿井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规划,尽量利用原有井巷与通风设备,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完善、更切合实际的通风设计。设计必须贯彻和遵守党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规程、规范及相关规定。 新建矿井通风设计一般分为基建和生产两个时期,并分别进行设计。 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多用局部通风机对独头巷道进行通风。当主要进、回风井筒贯通、主要通风机安装完毕后,便可用主要通风机对已开凿的井巷实行全风压通风,从而可缩短其余井巷与硐室掘进时局部通风的距离。 矿井生产时期通风设计,根据矿井生产年限的长短而采用不同的方法。矿井服务年限不长时(约15至20年),只做一次通风设计。矿井服务年限较长时,考虑到通风机设备选型、矿井所需风量、风压的变化等因素,分为两期进行通风设计,第一期为矿井生产初期(如第一水平),对该时期内通风容易和通风困难两种情况做详细的设计;第二期为矿井生产后期(如第二水平),该时期的通风设计只做一般原则规划,但对矿井通风系统,应根据矿井整个生产时期的技术经济因素,做出全面考虑,使确定的通风系统既可适应现时生产要求,又能照顾长远的生产发展与变化。 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包括:确定矿井通风系统;矿井总风量的计算和分配;矿井通风阻力计算;选择通风设备;概算矿井通风费用。 矿井通风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矿区气象资料;井田地质地形;煤层瓦斯风化带垂深、各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及梯度等;煤层自然发火倾向,发火周期;煤尘爆炸危险性及爆炸指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开拓方式及采区巷道布置,回采顺序、开采方法;矿井巷道断面图册;矿区电费等。 矿井通风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将足够的新鲜空气有效的送到井下工作场所,保证生产和创 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煤矿排水系统设计说明书

主排水泵选型计算设计 一、概述 本矿井采用主斜井、副立井、回风立井综合开拓方式,主斜井井口标高为+922m,副立井、回风立井井口标高均为+1195m,副立井、回风立井落底标高均为+220m,主斜井与暗主斜井斜交,暗主斜井落底标高为+206m,初期大巷最低点标高为+205m。 根据地质报告,本矿井正常涌水量807m3/h,最大涌水量为1234m3/h,正常涌水量大于120m3/h,最大涌水量大于600m3/h,对照现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属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按照现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及《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本矿井应当在井底车场周围设置防水闸门,或者在正常排水系统基础上安装配备排水能力不小于最大涌水量的潜水电泵排水系统。根据本矿井开拓方式,结合现有成熟的防水闸门产品参数,设置防水闸门抗灾暂无合适的设备,因此设计在正常排水系统基础上配备潜水电泵抗灾排水系统。 二、矿井主排水 (一)设计依据 地质报告提供矿井正常涌水量807m3/h,最大涌水量为1234m3/h,考虑矿井井下洒水和黄泥灌浆析出水增加50m3/h的排水量,因此在设备选型时按正常涌水量857m3/h,最大涌水量为1284m3/h计算;矿井水处理所需要增加15m扬程。 (二)排水系统方案 根据本矿井的开拓布置,矿井涌水量和排水高度等资料,设计对本矿井的排水系统方案进行了比较: 方案一:主排水泵房设置在初期大巷最低点,排水管路沿副立井井筒敷设,将矿井涌水排至地面副立井工业场地,在副立井工业场地设置水处理站。该方案虽然排水管路相对较短,降低了管路投资,但是由于副立井较主井井口标高高出约273m,年排水电费约增加560余万元,且送往井下的洒水管路水压大,需增加管路壁厚,管路投资增加约100万元,综合运营费用较高。 方案二:主排水泵房设置在初期大巷最低点,排水管路沿西大巷→主斜井井筒敷设,将矿井涌水排至主井场地。该方案虽然排水管路较长,管路损失较大,但主井较副立井井口低273m,排水设备工况扬程低,水泵级数少,设备投资省,电耗低。

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1,矿井通风系统----类型,适应条件,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 ,安装地点,通风系统的选择 2,采区通风----基本要求,进回风上山选择,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 3,通风构筑物及漏风----风门,风桥,密闭,导风板;矿井漏风,漏风率,有效风量率,减少漏风措施 4,矿井通风设计----内容与要求,优选通风系统,矿井风量计算,阻力计算,通风设备选择 5,可控循环通风 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通风网路,通风动力和通风控制设施的总称.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按进,回井在井田内的位置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区域式及混合式. 1,中央式 进,回风井均位于井田走向中央.根据进,回风井的相对位置,又分为中央并列式和中央边界式(中央分列式). 2,对角式 1)两翼对角式 进风井大致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两个回风井位于井田边界的两翼(沿倾斜方向的浅部),称为两翼对角式,如果只有一个回风井,且进,回风分别位于井田的两翼称为单翼对角式. 2)分区对角式 进风井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在各采区开掘一个不深的小回风井,无总回风巷. 3,区域式 在井田的每一个生产区域开凿进,回风井,分别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如图. 4,混合式 由上述诸种方式混合组成.例如,中央分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中央并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等等. 二,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与安装地点 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有三种:抽出式,压入式,压抽混合式. 1, 抽出式 主要通风机安装在回风井口,在抽出式主要通风机的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负压状态.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提高,比较安全. 2,压入式 主要通风机安设在入风井口,在压入式主要通风机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高于当地大气压的正压状态.在冒落裂隙通达地面时,压入式通风矿井采区的有害气体通过塌陷区向外漏出.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降低. 3,压抽混合式 在入风井口设一风机作压入式工作,回风井口设一风机作抽出式工作.通风系统

完整版矿井提升与运输课程设计终极版

第一章舌U板输送机 (1)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一章刮板输送机选型设计 2.1 关于刮板输送机 刮板输送机是一种挠性牵引机构的连续输送机械;主要用于采煤工作面和采区巷道等恶劣条件下的煤炭运输。作为采区巷道用的刮板输送机是由刮板链、溜槽、机头部、机尾部等基本部件组成,当刮板输送机用于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与滚筒采煤机和输送机推移装置配套使用时,其结构组成除有以上基本部件外,根据设备配套要求和工作 需要,还有铲煤板、挡煤板、机头支撑推移装置等一些其他部件。 根据设计条件,预选SG—730/180型号刮板输送机,其链速为 v=0.92m/s,链单位长度质量q。=36.26Kg/m,1条26*92的C级圆环链的破断拉力为850KN输送能力为Q=500t/h。 刮板输送机计验算的内容包括:运输能力、运行阻力、刮板链张力、电动机功率链子的安全系数等。

2.2 运输能力验算

采煤机的工作面所需要的运输能力用下式计算: 式中:Q 为采煤机工作面平均每小时生产率,300t/h ; v 为刮板输送机的链速,0.92m/s ; V 0为采煤机或刨煤机的牵引速度,4.6m/s 根据计算,输送能力满 足要求。 2.3 电动机功率验算 刮板输送机的运行阻力按直线段和曲线段分别计算。运行时除 了要克服煤和刮板链的运行阻力外, 还需克服煤和刮板链的重力。通 常将它们一起计为总运行阻力。 取 0.6 , i °4 , 0.85 , 2.3.1 重段直线段运行的总阻力 F zh =qLg( 3 cos B -sin [3 )+q i Lg( 3 i cos [3 -sin [3 ) =97 x 200 x 9.8 (0.6 x cos12 ° -sin 12 ° ) +36.26 x 200x 9.8 (0.4 x cos12° -sin 12 ° ) =124725 N 2.3.2 空段运行总阻力为: F k = q l Lg( 3 丨 cos 3 +sin 3 ) =36.26 x 200x 9.8 (0.4 x cos12+sin12 ° ) =42783 N Q C = Q J V_3OOXO L ?2 =320t/h v 500t/h ED 0,^2

安庆铜矿1矿体开采设计(通风系统专题)

题目:安庆铜矿1#矿体开采设计(通风系统专题)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总论.. (1) 1.1矿山概况 (1) 1.2设计依据 (1) 1.3矿山生产简述 (1)

1.4矿山工作制度 (2) 第二章矿山地质 (3) 2.1矿区地理与气候条件 (3) 2.2矿区地质构造 (3) 2.3矿脉分布、产状及规模 (5) 2.4矿区水文地质 (7) 2.5矿区工程地质 (7) 2.6矿区环境地质 (8) 第三章矿山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9) 3.1矿山年产量 (9) 3.2矿山服务年限 (10) 3.3矿山工作制度 (10) 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 (11) 4.1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 (11) 4.2矿石化学成分 (11) 4.3矿床的勘探类型及勘探网度: (11) 4.4矿床开采工业指标 (11) 第五章矿床开拓 (12) 5.1井田划分 (12) 5.2阶段高度的确定 (12) 5.3井田中阶段开采顺序和阶段中矿块开采顺序 (13)

5.4矿床开拓方法的选择 (13) 5.5充填系统 (14) 第六章矿山井巷工程 (15) 6.1矿山基本井巷工程 (15) 6.2主井设计 (15) 6.3副井及其罐笼设计 (17) 6.4阶段运输巷道设计 (19) 6.5回风井设计 (21) 第七章采矿方法 (22) 7.1矿床地质及开采地质条件 (22) 7.2采矿方法选择 (22) 7.3采矿方法构成要素(VCR法) (24) 第八章矿井运输与提升 (29) 8.1运输任务、方式及线路 (29) 8.2运输设备选型 (29) 8.3轨道结构与选型 (30) 8.4列车编组计算 (30) 8.5矿井提升系统 (33) 第九章矿井通风(专题部分) (40) 9.1矿井通风概述 (40) 9.2矿井通风条件 (40)

青海煤业集团鱼卡煤矿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全)

青海煤业集团鱼卡煤矿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 2013年元月

目录 (一)、矿井概况 (3) (二)、确定矿井通风系统和通风方式 (5) (三)、矿井总风量计算与分配 (6) 1、矿井需风量计算 (6) 2、矿井总风量的分配 (13) (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14) 1、绘制通风网络图(附图1) 2、选择通风容易、困难时期线路 (15) 3、各段风阻计算(附表1) 4、总阻力计算 (15) 5、矿井等积孔计算 (15) (五)、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15) (六)、矿井通风费用概算 (18)

一、矿井概况 1、地理位置 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鱼卡公司属于国有制企业。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镇镜内,地界属于大柴旦镇管辖,距该镇50Km。青(海)—新(疆)公路(315国道)从鱼卡井田北侧通过,距矿井3.0Km;格(尔木)——柳(园)公路从井田东侧经过,距矿井约5.0Km;矿区东南距青藏铁路锡铁山火车站120Km (格尔木公路相通),交通比较便利。本区地理位置为东经94°52′40"—94°55′28",北纬38°00′36"—38°02′24"。 2、井田境界 鱼卡井田属于鱼卡矿区尕秀段区,位于绿梁山北侧的皱褶带中,该皱褶带是主要控制煤系地层的构造,为东西向较为平缓的复试断裂皱褶共存的构造,井田内两条逆断层F2和F4,处于井田的东部和背部,并作为井田的东部边界。区内钻孔揭露的底层从上而下有四系,第三系、侏罗系、石炭系、奥陶系、远古界地层。主要含煤层为侏罗系大煤沟地层,煤厚在70—130之间。共有七层,从上而下1—4为不可采煤层,5—6为局部可采煤层,只有7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 3、储量 井田面积4.15km2,区内原探明储量13230万吨,其中煤7:12153万吨,煤6:801万吨,煤5:276万吨。动用资源储量(2003年10月为准)25.8万吨。合计保有资源储量13204,2万吨。青煤鱼卡公司90万吨/年矿井建设项目于2007年5月竣工建成,5月22日投入试生产。 本区一井田90万吨/年矿井,经省发改委批准于2003年开工,2007年5月22日投入试生产,设计年产90万吨,2007年5月22日进入试生产阶段,在此期间,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规范要求。2008年5月22日经过竣工验收,顺利进入正常生产阶段,至目前按设计生产能力正常生产。 4、开拓及采煤方式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 助学院校: 理工大学 自考助学专业: 采矿工程 姓名: 自考助学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2O 年月日

前言 矿井通风指借助于机械或自然风压,向井下各用风点连续输送适量的新鲜空气,供给人员呼吸,降低井下工作面的温度,稀释并排出各种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随着浅部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矿产资源开采向纵深发展是必然的趋势。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必将出现岩温增高、风路延长、阻力增大、风流压缩放热、风量调节困难、漏风突出、有毒有害物质和热湿排除受阻等问题。因此,矿井通风与安全的意义将更加重大。 80年代以来,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采煤方法和巷道布置及支护的改革,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矿井通风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通风管理日益规化、系列化、制度化,通风新技术和新装备越来越多地投入应用,以低耗、高效、安全为准则的通风系统优化改造在许多煤矿得以实施,使矿井通风更好地为高产、高效、安全的集约化生产提高安全保障。 近年来,为适应综合机械化采煤的要求,原煤炭工业部在总结建设经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于1984颁发了《关于改革矿井开拓部署的若干技术规定》,作为新井建设、生产矿井技术改造和开拓延深的依据。为适应生产集中化,开采深度增加、瓦斯涌出量大的情况,以“针对现实、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综合治理、节能增风”为指导思想,对数百座国有煤矿进行通风系统优化改造,配合一批有条件的生产矿井通过合并井田、扩大开采围、增加储量进行改扩建的任务。

煤矿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院系: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前言 矿井通风是煤矿建设中的重要一个环节。通风系统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着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生产还直接关系到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近些年因通风原因造成的事故频发,矿井通风已成为影响安全生产,事关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矿井通风不仅影响到矿井的产量,同时还影响安全生产,风量风速的合理化至关重要,风量风速过小矿井机电设备放出的热量和人员呼吸,煤炭放出的污染气体无法排出,易引起瓦斯爆炸,风量风速过大又会扬起煤尘不仅污染新鲜风,更有引起煤尘爆炸的危险。所以做好矿井通风至关重要。 本报课程设计完成共用时3周。因以前从未做过,开始确实不知如何下手,通过反复阅读任务书、仔细研究有关书籍、资料,逐渐有了思路。按思路逐渐往下做,虽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但通过与老师、同学交流,查阅相关资料,问题得到的一一解决,最终完成了本课程设计所要求的所有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完成,掌握了通风设计的一般顺序、内容、思路和方法,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在这里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2年6月1日

目录 第一章矿井概况 一、地质概况 二、开拓方式及开采方法 第二章矿井通风系统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 二、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第三章采取通风方式 一、确定采区通风方式 第四章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 一、确定采煤工作面通风方式 第五章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 一、确定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 第六章矿井需风量计算与分配 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 二、矿井风量计算与分配 第七章通风系统示意图和网络图 一、确定通风困难和容易时期的开采位置 二、通风系统示意图和网络图 第八章矿井通风阻力 一、计算原则 二、计算方法 三、计算矿井总风阻及总等积孔 四、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第九章通风机选型 一、通风机选型 二、电动机选择 三、概算通风费用 第十章矿井灾害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

矿井概况 一、矿井位置与交通 渑池县九六八煤矿位于渑池县坡头乡不召寨村北500m,南距县城12km,有简易公路与县城相通,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陇海铁路、南闫公路从县城穿过,交通便利。本井田走向长2275m,倾斜宽约1570m,井田面积3.889km2。 二、煤层储量 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3月6备案的《河南省渑池县九六八煤矿资源储量核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矿井资源储量 1438.4万t,累计动用资源储量97.9万t,保有资源储量1340.5万t,可采储量759万t.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煤层为:二1煤层,矿井服务年限为14.6年。 三、水文、地质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简单。 矿区地表迳流主要为洪流,由于排泄较畅,隔水层较厚,一般情况不会直接进入矿井。 开采二1煤层时进入矿井的地下水,主要来自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奥陶系灰岩水与太原组灰岩水在断层破碎带附近、底板隔水层厚度较薄等地段有可能涌入到矿坑,因此我矿对防治水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进行了物探和底板加固工作,矿井正常涌水量83m3/h,最大涌水量115 m3/h,井田内上部有老空区已通过中国地质总局瞬变

电磁查清,故在采掘过程中我矿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四、开采技术条件 我公司开采的二煤层经2014年2月27日洛阳正方圆重矿机械检验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检验结果煤层不易自燃,自然倾向分类为Ⅲ级。 根据2013年4月义煤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瓦斯研究所编制完成的《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公司二1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报告》,对九六八煤业公司二1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间接)、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吸附常数、煤的坚固性系数和工业分析等参数的测试结果,实测煤层瓦斯含量在2.72m3/t~4.17 m3/t之间,最大值为4.17 m3/t,煤样瓦斯含量的平均值为3.29 m3/t。根据河南省瓦斯治理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年9月3日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绝对涌出量 0.7 m3/min,相对涌出量3.78 m3/t. 五、矿井开拓开采系统 1、矿井井筒布置:矿井采用三立井上、下山开拓,即:主井、副井和风井。 2、井筒主要功能:主立井担负提煤、进风兼做安全出口;副立井担负升降人员、材料入井和提升矸石等任务,兼做安全出口;风井为专用回风井。 3、水平划分、采区布置 矿井设一个水平开采,标高为+340m;矿井划分二个采区,即:12采区和22采区。

矿井通风设计范例.

4 矿井通风 4.1 通风系统 4.1.1 通风系统 4.1.1.1 通风方式和通风方法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根据矿井开拓方式,本矿井走向较短,只有一个采区的走向长度,采用分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采煤工作面利用全矿井负压通风,采用“U”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4.1.1.2 通风系统 根据矿井开拓部署,该矿为平硐开拓方式,主平硐、副平硐和后期排水进风行人平硐进风,回风平硐回风。 矿井初期主要通风线路为: 主平硐/副平硐→+1690m水平运输巷/+1690m双龙炭运输巷 /+1728m运输巷/+1728m双龙炭运输巷→+1690m运输石门/+1728m运输石门→一采区轨道上山/一采区行人上山→+1756m运输石门→11011工作面运输巷→11011采煤工作面→11011工作面回风巷→回风石门 →+1798m正炭回风巷→总回风斜巷→+1788m总回风巷→回风平硐→ 地面。 矿井后期主要通风线路为: 主平硐/副平硐/排水进风行人平硐→+1690m水平运输大巷/+1728m运输巷和通风行人斜巷/+1630m排水行人巷→二采区轨道上山/二采区行人上山→+1548m水平运输巷→三采区轨道上山/三采区行人上山→区段运输石门→23013工作面运输巷→23013采煤工作面→23013工作面回风巷→区段回风石门→三采区回风上山→回风暗斜井→总回风斜巷→+1788m总回风巷→回风平硐→地面。

矿井初期开采一采区时为通风容易时期,后期二、三采区同采时为通风困难时期。通风系统图(初、后期)和通风网络图(初、后期)详见图C1795-171-1(修改)、C1795-171-2(修改)。 4.1.1.3 井筒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时间 矿井开采一采区时有3个井筒,即:主平硐、副平硐和回风平硐,主平硐、副平硐进风,回风平硐回风。矿井二、三采区开采时4个井筒,即主平硐、副平硐、排水进风行人平硐和回风平硐。主平硐、副平硐和排水进风行人平硐进风,回风平硐回风。各井筒均位于井田东部。主平硐为改造利用原基地一号井主平硐;副平硐为改造利用原基地一号井副主平硐;回风平硐为改造利用原基地一号井回风平硐;排水进风行人平硐为改造利用原顺风煤矿主平硐。矿井回风平硐井口坐标为:X=3278284,Y=18267648,Z=+1788.867,服务于全矿井生产期间。 通风系统(初、后期)详见图4-1-1、4-1-2; 通风网络(初、后期)详见图4-1-3、4-1-4。

矿井设计施工及标准规范实用手册

《矿井设计施工及标准规范实用手册》 详细介绍:从源头杜绝矿井事故近来频频爆发的矿井事故往 往是由于矿井设计施工时留下的隐患,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 发生,我们特组织矿进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专家编写了这 套图书,希望能规范矿井设计施工,减少事故的发生。本书 是各矿山企业、各矿井设计施工等人员的必备图书。 出版社: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 作者:万寿良 开本:16开 册数:三卷+光盘 定价: 798.00元 目录节选 第一篇矿山地质基础与建井测量第一章矿山地质情况分析 第二章矿山水文地质分析 第三章矿山工程地质分析 第四章矿井联系测量 第五章井下经纬仪导线测量 第六章井巷施工测量 第七章矿井贯通测量 第二篇矿进设计 第一章井巷设计 第二章矿井提升机设计 第三章矿井通风设计 第四章矿井排水设计 第五章矿井通讯设计 第六章矿井供水与排污设计 第七章矿井供电供热设计 第八章矿井延深设计 第三篇矿井施工技术 第一章井巷掘进爆破技术 第二章井巷支护技术 第三章立井井筒施工技术 第四章凿岩爆破技术 第五章装岩提升技术 第六章井巷机械化施工技术第七章井上下运输与排矸 第八章矿井给排水安装施工技术 第九章矿井通风系统安装施工技术 第十章矿井通信系统安装施工技术 第十一章矿井供电系统安装施工技术 第四篇矿井施工机械设备 第一章破岩机械 第二章装载机械 第三章支护机械 第四章捉绞设备 第五章流体机械 第六章交配电设备 第七章仪器与仪表 第八章采暖设备 第五篇矿井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矿井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及编制程序第二章矿井准备工作 第三章矿井建设施工部署 第四章矿井建设施工方案设计 第五章井巷工程施工方法 第六章辅助系统设计 第七章矿井施工管理 第六篇矿井设计施工标准规范 读者对象:各矿务局/各矿井勘查设计单位/各矿井施工单位/各矿冶学院/各矿山企业(金、银、铁、铜、煤、铝、锍、磷、锡、锰、钨、等矿)

矿井建设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任务 为加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全面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改善矿井安全生产环境,进一步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做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已势在必行。根据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晋煤重组办发【2009】108文批复精神,由主体企业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县龙潭沟煤矿、####家村煤矿等二座煤矿及新增区兼并重组整合为一个矿井,整合后的矿井名称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家村煤矿整合后不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井田。2009年12月22日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C9873号采矿许可证,批采10号煤层,整合后生产能力为45万t/a,为了满足矿井改扩建初步设计的需求,矿方委托克瑞通实业补充勘探并编制《############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编制报告依据的有关文件及主要地质依据: 1、《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 2、《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3、《煤、泥炭地质勘查规》(DZ/T0215-2002); 4、晋煤规发[2010]177号文《省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 5、2009年9月2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颁发的《煤矿防治水规定》。 报告的主要地质任务、技术要求:

1、详细查明井田及周围较大的构造形态的发育情况,查明断层、褶曲的性质、延伸方向及长度,评价井田的构造复杂程度。 2、详细查明含煤地层特征,查明组及组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可采情况。 3、详细查明井田各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确定煤类、化学组成、工艺性能,评价其工业利用方向。 4、详细查明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评价水文地质条件类型,预计矿井涌水量。 5、详细查明井田工程地质岩组划分特征,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力学性质,说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6、查明老窑、采空区及生产矿井的开采情况,查明采(古)空区围及其积水量、积气、火区情况。 7、详细查明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地温等基本情况,并对整合后矿井的环境地质预测评价。 8、估算各可采号煤层资源/储量。 第二节位置及交通 一、位置与围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县川镇太寨、寺头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县川镇管辖。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1°31′50″-111°33′11″,北纬34°53′37″ -34 °54′58″。 2009年12月22日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C49873号采矿许可证批复############煤

矿井通风控制系统设计改造

安全管理编号:LX-FS-A83061 矿井通风控制系统设计改造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矿井通风控制系统设计改造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针对矿井旧通风控制系统中存在的体积庞大、接线复杂、机械触点多、排除故障困难、可靠性差、自动化程度低等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先进PLC控制技术的矿井通风安全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投入使用,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功能完善,运行稳定,节能效果明显等特点,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煤矿矿井通风系统是煤矿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矿井通风系统能否正常工作与矿井内工作环境条件、生产效率、安全生产密切相关。随着我国政府对各行各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尤

矿井开采课程设计—终结版

《矿井开采》课程设计 说 明 书 姓名: 班级: 学号: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 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附表

前言 一、目的 1、初步应用《矿井开采》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矿井开采》课程的理解。 2、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 设计条件: 井田境界:采区倾斜长度2800m;采区走向长度1060m; 采区境界:采区倾斜长度700m;采区走向长度1060m; 8号煤层:煤层厚0.55-2.60m,平均1.39m。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以砂质泥岩为主,地面标高+1210m~1480m;煤层埋藏稳定。(柱状图中的84煤层)煤的容重γ=1.5t/m3。煤质中硬偏软,坚固性系数f=1.0~2.5。 =200m3/h。矿井最大涌水量Q大=4矿井开采技术条件:矿井正常涌水量Q 正 30m3/h。瓦斯相对涌出量q=12.5m3/d·t;煤尘有爆炸性,无自然发火倾向。84号煤为低灰-高灰、特低硫-高硫贫煤,生产能力30万吨 三、课程设计内容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1、采区生产能力选定为30万t/a 2、采区的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 (1) 采区的工业储量 Z g=H×L×m× γ ………………………………………(公式1-1) 式中:Z g---- 采区工业储量,万t;H---- 采区倾斜长度,700m; L---- 采区走向长度,1060m;γ---- 煤的容重,1.50t/m3; m---- 煤层煤的厚度,为1.39米; Z g=700×1060×1.39×1.50=154.7万t (2) 设计可采储量 Z K=(Z g-p)×C ……………………………………………………(公式1-2)式中:Z K---- 设计可采储量, 万t; Z g---- 工业储量,万t; p---- 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 C----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可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本设计条件下取80%。 P=30×2×1060×1.39×1.50+15×2×(700-30×2)×1.39×1.50=13.53万t P---- 上下两端永久煤柱损失量,左右两边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 Z K=( Z g-p)×C=(154.7-13.53)×0.8=112.94万t (3)采区服务年限 T= Z K/A×K …………………………………………………………(公式1-3)式中:T---- 采区服务年限,a; A---- 采区生产能力,30万t; Z K---- 设计可采储量,112.94万t;

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下沟煤矿设计说明书

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下沟 煤矿设计说明书 第1章矿井地质概况 1.1 矿井位置及交通 1.1.1 交通位置 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下沟煤矿,位于彬县县城西偏北约5km处的水帘乡境,地理坐标:东经107°59′21″—108°03′00″,北纬35°03′10″—35°04′41″。东与火石咀煤矿相邻,西与大佛寺煤矿毗邻,北与官牌煤矿隔河相望,南与水帘洞煤矿相连,面积10.3Km2。下沟煤矿北面有西兰公路(312国道)、福—银高速公路、西(安)—平(凉)铁路通过,距省会市157km;向西至长武35km,与—庆阳公路相接,可通达、庆阳及陇东各县。

图1—1交通位置图 1.1.2地形地貌 下沟煤矿位于彬长矿区的东南,陇东黄土高原的东南部,属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塬梁沟壑区的一部分。南部呈典型的黄土高塬地貌,塬主要为巨家塬的东北缘,塬面狭窄破碎,多呈向河谷倾斜的梁峁地形,厚度一般为一百余米。北部为泾河台地与河川地貌,呈东西向展分布,河流切割深度达百米左右。塬面海拔1020—1040m,河川海拔840m,相对高差180—200m。 1.1.3 气象及水文情况 彬县年平均气温11.2℃,一月份最低,平均-2.16℃,极端最低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7℃。霜期一般在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年无霜期平均180天左右。冰冻期一般在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下旬,冻土最大厚度为36cm。彬县年平均降雨量516.4mm,

年平均蒸发量1272.2mm,7、8、9三个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60%左右。彬县年平均风速1.14m/s,最大风速14.0m/s主导风向SE。 彬长矿区位于黄河二级支流泾河水系中流地段,区最大河流为北部边界的泾河,发源于六盘麓的省泾源,在矿区河谷总体上呈东西向分布,河谷两侧发育树枝状支沟。其多年均流量571.7 m3/s,宽度100—1300m;最高洪水位标高813.87m,枯水期最小流量1.0m3/s(1973年),洪水期最大流量15700 m3/s(1911年),含沙量多年平均155kg/s,平均输沙量为28300万吨/年。水帘河自南而北在矿井东部穿过,流量0.014—2.400m3/s,最高洪水位线宽一般为10—15m。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为地震烈度Ⅵ度区。 1.1.4 矿区概况 彬县位于市西北部,属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全县总面积1183km2,总人口31.2万人。全县总耕地面积60万亩,水资源总量19亿m3。地下矿藏主要有煤炭、土、石英砂等10多种。县煤炭储量32.6亿t。 彬县是农业大县,主要种植小麦、水果。全县种植地膜小麦20万余亩,果园面积已发展到30万余亩。同时彬县还是全国秸秆养牛示县,养殖大户发展到了3000余户,特种养殖发展到了10余种,畜牧业生产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彬县工业主要以煤炭、医药、化工、电力企业为主。是国家重点产煤县,先后建成枣渠水电站、东关火电厂、朱家湾电厂、程家川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5.9万KW,被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命名为全国初级农村电气化县。 1.2矿井地层及地质构造 1.2.1 矿井地层 彬长矿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盆地分区。根据地质填图及钻孔揭露,矿 区地层由老到新有:三叠系中统组(T 2t )、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 1f )、侏罗系中统组(J 2 y)、 直罗组(J 2z)、安定组(J 2 a),白垩系下统宜君组(K 1 y)、洛河组(K 1l )、华池组(K 1h )、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范本

目录 前言3 第一章矿井基本简况5 第一节矿井简况4 一、井田简况4 二、煤层地质简况4 三、瓦斯简况5 四、水文简况5 五、煤尘、煤炭自燃简况5 六、通风简况5 第二章通风系统设计可行性论证8 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背景8 一、矿井目前通风及生产能力情况8 二、矿井生产能力发展前景8 第二节通风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分析、论证9 第三节通风系统改造的主要手段10

第四节通风系统改造总体技术方案的选择10 第三章矿井通风参数计算14 第一节通风系统改造后矿井需要风量的计算14 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14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14 第二节通风系统改造后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19 一、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19 二、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9 第三节通风系统改造技术方案比较33 第四章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35 第一节主要通风机选型35 一、设计依据35 二、通风设备选型35 第二节矿井主要通风设备的配置要求38 第五章通风费用概算40 第六章矿井安全技术措施43

第一节粉尘灾害防治43 一、防尘措施43 二、防爆措施43 三、隔爆措施43 第二节瓦斯灾害防治44 第三节防灭火44 一、煤的自燃预防措施44 二、外因火灾防治44 第四节矿井防治水45 第五节井下其它灾害预防45 一、顶板灾害防治45 二、机电运输事故防治45 前言 矿井通风是一个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输送、调度空气在井下流动,维护矿井正常生产和劳动安全的动态过程。在生产期间其任务是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质优量足的新鲜空气,保证工作人员

的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各种有害物质,降低热害,给井下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的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剖析历次煤矿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及扩大的原因,无不与矿井通风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建立一个既能满足日常生产需风,保证风向稳定、风质合格,在灾害时期又能保持通风设备运行可靠、稳定、能快速实现风流控制的通风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本设计基于郑兴义兴(新密)煤矿的现状,本着为矿井的长期发展,提高矿井生产能力进行的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总设计技术方案:维修扩大矿井东回风巷的断面,回收矿井西回风巷,对皮带巷进行扩修增大通风断面减小阻力,并经过矿井通风设施改造。通过风量、风阻等计算,选择出主要通风机以及配套的电机型号。通过各种论证,本设计可靠可行,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提高了矿井的经济效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