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角平分线【公开课教案】

角平分线【公开课教案】

角平分线【公开课教案】
角平分线【公开课教案】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角平分线(1)》教案

4.角平分线(一)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本节在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及相关结论.学生已经经历了构造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过程,因此比较容易用类比的方法构造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 二、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已探索过角平分线的性质,而此处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尝试着证明它,并构造其命题,进一步讨论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性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能力. 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使学生掌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表述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及其证明。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探究新知;第三环节:巩固练习;第四环节:随堂练习;第五环节:课时小结;第六环节:课后作业 1:情境引入 我们曾用折纸的方法探索过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性质,步骤如下: 从折纸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CD=CE, 即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你能证明它吗? 2: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证明性质定理 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着证明上述结论,然后在 全班进行交流. 已知: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 2 1 E D C P O B A

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 求证:PD=PE. 证明:∵∠1=∠2,OP=OP, ∠PDO=∠PEO=90°, ∴△PDO≌△PEO(AAS). ∴PD=P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以指导) 我们用公理和已学过的定理证明了我们折纸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我们把它叫做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用多媒体演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你能写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 我们在前面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已经历过构造其逆命题的过程,我们可以类比着构造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 引导学生分析结论后完整地叙述出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 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它是真命题吗? 你能证明它吗? 没有加“在角的内部”时,是假命题. (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在全班讨论交流,对困难学生可个别辅导) 证明如下: 已知:在么AOB内部有一点P,且PD上OA,PE⊥OB,D、E为垂足且PD=PE,求证:点P在么AOB的角平分线上. 证明:PD⊥OA,PE⊥OB, ∴∠PDO=∠ PEO=90°. 在Rt△ODP和Rt△OEP中 OP=OP,PD=PE,∴Rt△ODP ≌ Rt△OEP(HL定理). ∴∠1=∠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逆命题利用公理和我们已证过的定理证明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个逆命题叫做原定理的逆定理.我们就把它叫做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3.巩固练习 综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

《角平分线》教案

《角平分线》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 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 1、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正确理解; 2、对于性质定理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 小明家居住在通州区一栋居民楼的一楼,刚好位于一条暖气和天然气管道所成角的平分线上的P点,要从P点建两条管道,分别与暖气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相连. 问题1:怎样修建管道最短? 问题2:新修的两条管道长度有什么关系,画来看一看. 二、探究体验 要研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我们必须会画角的平分线,工人师傅常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来画角的平分线.出示仪器模型,介绍仪器特点(有两对边相等),将A点放在角的顶点处,AB和AD沿角的两边放下,过AC画一条射线AE,AE即为∠BAD的平分线. 学生口述,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AE是∠BAD的平分线.

O B 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 把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放在角的两边时,平分角的仪器两边相等,从几何作图角度怎么画?BC=DC ,从几何作图角度怎么画? 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角,把纸片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把对折后的纸片继续折一次,折出一个直三角形(使第一次的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 问题1:第一次的折痕和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2: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与角的两边有何关系,它们的长度有何关系? 如图: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角及折纸形成的三条折痕.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再利用几何画板软件验证结论,并用文字语言阐述得到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分析后写出证明过程.教师归纳,强调定理的条件和作用. 三、合作交流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如图1,P 在射线OC 上,PE ⊥OA ,PF ⊥OB ,则PE=PF . (2)如图2,P 是∠AOB 的平分线OC 上的一点,E 、F 分别在OA 、OB 上,则PE=PF . (3)如图3,在∠AOB 的平分线OC 上任取一点P ,若P 到OA 的距离为3cm ,则P 到OB 的距离边为3cm .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课前引例中的问题: 问题:引例中两条管道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理由是什么? 四、例题讲解 例:如图,在△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CD ,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EB=FC . A O B P E F 图2 图3 A B P E A O B P E F 图1

角平分线教案设计

1.3角平分线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而角平分线的性质对学生后期的三角形的全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探索问题中的线段的数量关系与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实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刚经历了三角形的全等证明,对证明线段的长度关系有了探索的方向,本节课主要通过动手实践,摸索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来求证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而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三、教学目标: ①知识技能:了解角平分线的画法,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理解角平分线的判定。 ②数学思考:经历角平分线的作法的实践活动,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判定。 ③问题解决:作角平分线,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全等证明。 ④情感态度:在合作探究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学习过中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四、教学重点与难点:①教学重点:理解如何作角的平分线(尺规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及运用。

②教学难点:作角平分线中注意为什么要大于线段长的一半,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角平分线的判定。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 七、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预习教材P28-29的内容,展示收获。(教师巡视,师友相互交流,将自己的收获与师傅或学友分享) (二)互助探究:探究①角平分线的画法。 教师用课件展示思考1(教材P48):师友利用预习的知识加以说明,两组师友展示画法并说明: 1) (教师在师傅的讲解时突出强调为什么要大于DE 2 探究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关系。 教师展示课件教材思考2(P28)

《角平分线的性质》(课时)教案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设计 (第1课时) 利川市忠路镇初级中学钟金荣 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教案重点: 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教案难点: 1、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正确理解; 2、对于性质定理的运用。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景

学生结合导学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完成。 二、探究体验 探究一 学生在导学案上完成,请一名学生板书到黑板上。探究二:

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分析后写出证明过程.教师归纳,强调定理的条件和作用.

三、合作交流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如图1,P 在射线OC 上,PE ⊥OA ,PF ⊥OB ,则PE =PF . (2)如图2,P 是∠AOB 的平分线OC 上的一点,E 、F 分别在OA 、OB 上,则 PE =PF . (3)如图3,在∠AOB 的平分线OC 上任取一点P ,若P 到OA 的距离为3cm ,则P 到OB 的距离边为3cm . A O B P E 图2 图3 A B P E A O B P E F 图1

四、完成导学案练习 1.如图,△ABC 中,∠C =90°,AD 平分∠BAC ,AB =5, CD =2. 求:(1)点D 到AB 的距离; (2)△ABD 的面积. 2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教材第51页第2、3题 七、板书设计: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4《角平分线》教案

《角平分线》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里和判定定理. 2. 能够证明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 经历猜想、探索,能够作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和垂线.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证明思路的意识. 教学重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推证以及应用. 教学难点: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你还记得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吗? 学生回忆回答: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思考:你能证明这一结论吗?结合我们前面学习的定理的证明方法,你能写出这个性质的证明过程吗?----引出本课课题:角平分线. 二、新课学习 (一)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1. 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师生共同分析,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OA,PE⊥OB,垂

足分别为D,E. 求证:PD = PE. 证明:∵∠1=∠2,OP=OP, ∠PDO=∠PEO=90°, ∴△PDO≌△PEO(AAS). ∴PD=P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归纳: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几何语言: ∵OC是∠AOB的平分线,PD⊥OA,PE⊥OB, ∴PD = PE. 2.想一想:你能写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 学生分析,说出逆命题并判定: 如果有一个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必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这个命题是假命题.角平分线是角内部的一条射线,而角的外部也存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思考:此命题填加什么条件可变为真命题呢? 学生讨论归纳: 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提出问题:你能证明这个命题吗? 学生分析命题,自主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已知:在∠AOB内部有一点P,且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且PD=PE,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证明:∵PD⊥OA,PE⊥OB, ∴∠PDO=∠PEO=90°. 在Rt△ODP和Rt△OEP中 OP=OP,PD=PE

角平分线教案(教学设计)

角平分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能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关于角平分线的重要结论,并体会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的升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也使学生关注数学、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能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题。 2.难点 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角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如图,点P是∠AOB的角平分线OC上的任一点,且PD⊥OA于D,PE⊥OB于E,将∠AOB沿OC对折你发现了什么?如何表达,并简述你的证明过程。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老师板书: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即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几何推理为:∵OP平分∠AOB,PD⊥OA于D,PE⊥OB于E,∴PD=PE。教师指出条件中不能漏掉PD⊥OA于点D,PE⊥OB于点E。 教师指出: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那么这个逆定理应如何表述?学生讨论并发言。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角平分线上。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如图,OP平分∠AOB,PC⊥OA,PD⊥OB,则PC与PD的大小关系是()。 A.PC>PD; B.PC=PD; C.PC或)。 答案: 1.B;2.=。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例1: 如图,在△ABC中,∠A=90°,AB=AC,BD是∠ABC的平分线,DE⊥BC于E,且BC=8 cm,求△DEC的周长。 答案: 因为BD平分∠ABC,DE⊥BC,∠A=90°, 所以DA=DE(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所以DC+DE=DC+DA=AC。 在Rt△ABD ≌Rt△EBD, 所以AB=BE。 又因为AB=AC,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教案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案 慧光中学:王晓艳 教学目标:(1)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2)能够运用性质定理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它的应用。 教学难点: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索、研究问题,归纳结论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通过复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引出角平分线上的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操作:(1)画一个角的平分线; (2)在这条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画出P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3)说出这两段距离的关系并思考如何证明。 2.定理的获得: A、学生用文字语言叙述出命题的内容,写出已知,求证并给予证明, 得出此命题是真命题,从而得到定理,并写出相应的符号语言。 B、分析此定理的作用: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应用定理所具备的前提条件是:有角的平分线,有垂直距离。 3.定理的应用 二.例题讲解: 例1:已知:如图,点B、C在∠A的两边上,且AB=AC,P为∠A内一点,PB=PC,PE⊥AB,PF⊥AC,垂足分别是E、F。 求证:PE=PF (此题已知中有垂直,缺乏角平分线这个条件)

例2:已知:如图,⊙O与∠MAN的边AM交于点B、C,与边AN交于点E、F,圆心O在∠MAN的角平分线AQ上。 求证:BC=EF (此题已知中有角平分线,缺乏垂直这个条件) 三:课堂小结: ①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所具备的前提条件是:有角的平分线,有垂 直距离; ②若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尝试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向角的两边引垂线段. 四:巩固练习 1.已知:如图,△ABC中,D是BC上一点,BD=CD,∠1=∠2 求证:AB=AC 分析:此题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题中虽然有三个条件(∠1= ∠2;BD=CD,AD=AD),但无法证明△ABD ≌△ACD,所以必须添加一些线帮助解题。

角平分线 优秀课 公开课教案

1.4 角平分线 第1课时 角平分线 1.复习角平分线的相关知识,探究归 纳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重点) 2.能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问题:在S 区有一个集贸市场P ,它建在公路与铁路所成角的平分线上,要从P 点建两条路,一条到公路,一条到铁路. 问题1:怎样修建道路最短? 问题2:往哪条路走更近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类型一】 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证明线段相等 如图,在△ABC 中,∠C =90°,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F 在AC 上,BD =DF .求证:(1)CF =EB ;(2)AB =AF +2EB . 解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点D 到AC 的距离,即 CD =DE .再根据Rt △CDF ≌Rt △EBD ,得CF =EB ;(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ADC 和△ADE 全等得到AC =AE ,然后通过线段之间的相互转化进行证明. 证明:(1)∵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DC ⊥AC ,∴DE =DC .在Rt △DCF 和Rt △DEB 中,∵? ????BD =DF , DC =DE ,∴Rt △CDF ≌Rt △EBD (HL).∴CF =EB ; (2)∵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DC ⊥AC ,∴CD =DE .在△ADC 与△ADE 中,∵? ??? ?CD =DE ,AD =AD , ∴△ADC ≌△ADE (HL),∴AC =AE ,∴AB =AE +BE =AC +EB =AF +CF +EB =AF +2EB . 方法总结: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判定线段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是两条“垂线段”相等. 【类型二】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三角形面积的综合运用 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DE ⊥AB ,垂足为E ,S △ABC =7,DE =2,AB =4,则AC 的长是( ) A .6 B .5 C .4 D .3 解析:过点D 作DF ⊥AC 于F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DE =2,∴S △ABC =12×4×2+1 2×AC ×2=7,解 得AC =3.故选D.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3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 教学目标 1、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释角平分线的原理. 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 教学重点 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教学难点 角的平分线的作图方法的提炼. 教学过程 Ⅰ.知识回顾 问题1:三角形中有哪些重要线段. 问题2:你能作出这些线段吗? Ⅱ.合作探究 思考:右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要说明AC是∠DAC的平分线,其实就是证明∠CAD=∠CAB. ∠CAD和∠CAB分别在△CAD和△CAB中,那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 看看条件够不够 在△ABC和△ADC.因为 所以△ABC≌△ADC(SSS). 所以∠CAD=∠CAB. 即射线AC就是∠DAB的平分线. 这种平分角的方法告诉了我们一种作已知角的平 分线的方法。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AOB. 求作:∠AOB的平分线. 作法: (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M、N.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内部交于点C. (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 议一议: 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 总结: 1.去掉“大于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 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 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平分线了. 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 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思考 如图,任意画一角∠BAC,做出∠BAC的角平分线AP,在AP上任取一点O,过点O画出OA,OB的垂线,分别记垂足为E,D。测量OE,OD并作比较,你得到什么结论?在OP上再取几个点试试。 通过以上测量,你发现了角的平分线的什么性质? P Ⅲ.课堂精讲 我们猜想角的平分线有以下性质: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下面,我们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这个性质。首先,要先分清其中的“已知”和“求证”。显然,已知为一的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要

角平分线教案一

角平分线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2.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 3 ?用尺规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二)能力训练要求 1.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能力. 2.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实践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1. 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证明. 2. 用尺规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并说明理由. 教学难点 1. 正确地表述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 2. 正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对几何命题加以证明. 教学方法 探索一一引导法 教具准备 一张纸,直尺,圆规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I.设置情境问题,搭建探究平台 问题还记得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吗?你是怎样得到的? [生]我们曾用折纸的方法探索过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性质,步骤如下:

点,即垂足 从折纸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CD二CE,即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师]你能证明它吗? U.展示思维空间,构建活动空间 [师]我们从折纸过程中得到了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性质,我们还需运用所学的公理和已证的定理证明它?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着证明它,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生]已知:如图,0C是/ AOB的平分线,点P在0C 上, PD丄OA, PE丄 0B,垂足分别为D、E. 求证:PD= PE. 证明:vZ 1 = Z 2,0P= OP, / PDO=Z PEO= 90 ???△PDO^A PEO(AA?. ??? PD= P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角平分线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12.3角平分线的性质 设计者:阜阳市第十五中学八年级方玉才E-mail:fanish520@https://www.doczj.com/doc/dc8484846.html,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而角平分线的性质对学生后期的三角形的全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探索问题中的线段的数量关系与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实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刚经历了三角形的全等证明,对证明线段的长度关系有了探索的方向,本节课主要通过动手实践,摸索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来求证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而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三、教学目标:①知识技能:了解角平分线的画法,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理解角平分线的判定。 ②数学思考:经历角平分线的作法的实践活动,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判定。 ③问题解决:作角平分线,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全等证明。 ④情感态度:在合作探究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学习过中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①教学重点:理解如何作角的平分线(尺规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及运用。 ②教学难点:作角平分线中注意为什么要大于线段长的一半,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角平分线的判定。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 六、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预习教材P48-50的内容,展示收获。(教师巡视,师友相互交流,将自己的收获与师傅或学友分享) (二)互助探究:探究①角平分线的画法。 教师用课件展示思考1(教材P48):师友利用预习的知识加以说明,两组师友展示画法并说明: 1) (教师在师傅的讲解时突出强调为什么要大于DE 2 探究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关系。 教师展示课件教材思考2(P48) 师友互助,展示结果并讲解:

角的平分线(教案)

19.5 角的平分线(1) 授课教师:刘忠霞 授课班级:初二(2)班 授课地点:初二(2)班教室 【教学目标】 1.经历角的平分线性质的发现过程,初步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体会数学表达的严密性。 2.能够运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相关的问题。 3.通过推理论证学习,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形成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能力,发展推理证明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正确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角的平分线逆定理的得出,及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操作实践,引入课题 复习角平分线的意义及画法。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1、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1)操作探究:在OC 上取一点P ,作PD ⊥OA ,PE ⊥OB ,垂足分别为点D 、E ,那么这两条垂线段的长有怎样的数量关 系? (2)猜想:PD=PE 。 (3)通过度量,叠合等方法验证。 (4)请学生把刚才的猜想概括成一个命题。 (5)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6)得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写出其符号 表达式。 (7)练习: ①如图,PE ⊥AB 于点E ,PF ⊥AC 于点F , 若AP 平分∠BAC ,则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 定理得相等的线段是 。 (第①题) E

若PA 平分∠EPF ,则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相等的线段 是 。 若AP 平分∠BAC ,则AF=AE 吗?根据是什么? ②如图,△ABC 中,∠C =90°,BD 平分 ∠ABC ,CD =3cm , 则点D 到AB 的距离为 cm 。 2、探究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1)请学生说出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并 判断这个逆命题的真假。 (2)完善逆命题。 (3)得到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写出其符号表达式。(这个定理以后证明) (4)角平分线的集合语言叙述。 三、应用定理,巩固所学 例题讲解: 已知:如图,AO 、BO 分别是∠A 、∠B 的平分线, OD ⊥BC ,OE ⊥AB ,垂足分别为D 、E 。 求证:点O 在∠C 的平分线上。 变式训练 深化新知: 将例题进行变式: 变式1: 如图, 点P 是△ABC 的两个外角平分线 BM 、CN 的交点,求证:点P 在∠BAC 变式2: 如图, △ABC 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BM 与∠BAC 的平分线AN 相交于点P ,求证:点P 在△ABC 另一个外角的平分线上。 四、小结深化 学生自主小结。

角平分线教案

16.4角的平分线(1)教学设计 大圹圩九年制学校 郑敏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同时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后面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2)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了解证明一个文字叙述的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 (2)在证明角平分线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文字——图形——符号”之间的转化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文字命题的证明过程 四、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究合作相结合完成本节的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参与为主,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熟悉的知识入手,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证明等探究形式,用旧知识的钥匙打开新知识的大门,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通过自主探索,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几何画板)辅助教学,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使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愉快学习。 五、教学过程

(完整版)角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第十一章角平分线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角是轴对称图形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 2. 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3. 综合应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相关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三考点分析 对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平分线的作法进行单独命题在中考中是比较少见的,但这两个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出题者往往将其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命题,题型多为作图题,属中档难度题。 角平分线的性质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它是除了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之外的又一个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中考命题中,多将角平分线的作法及性质与其他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题型多为选择、填空、作图题,分值在3~6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用尺规作图法作角平分线的要领,并会应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四课时安排 安排一小时 五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法,实践法 六教学过程 1.知识梳理 1)角平分线的定义 2)角平分线的尺规作法 3)角平分线的性质 4)角平分线的判定 2.新授 知识点一作角平分线 例1:如图,已知点C为直线AB上一点,过C作直线CM,使CM AB ⊥于C。 思路分析: 由于AB是直线,要求作CM AB ∠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尺规作 ⊥,实际上就是要作平角ACB 图法就可以作出直线CM。 解答过程: 作法: 1、以C为圆心,适当的长为半径画弧,与CA、CB分别交于点D、E;

2、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1 2 DE的长为半径画弧,使两弧交于点M; 3、作直线CM。 所以,直线CM即为所求。 解题后的思考: 此题要求“大于1 2 DE的长为半径”的理由是:半径如果小于 1 2 DE,则两弧无法相交;而半径如果等 于1 2 DE,则两弧交点位于C点处,无法作出直线CM。 在数学学习中,不光要知道怎么做题,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结: 本题属于作图题。在解决作图题时要求做到规范地使用尺规,规范地使用作图语言,规范地按照步骤 作出图形,并且作图的痕迹要保留,不能擦掉。 知识点二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性质的符号语言: Q P在AOB ∠的平分线上 PD OA ⊥于D,PE OB ⊥于E ∴PD PE = 例2:如图,AD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连接EF,交AD于点G。说出AD与EF之间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思路分析:

角平分线的判定教案

角平分线的判定教案 【篇一: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11.3. 执教:【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会用两个定理解 决有关简单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察、比较、猜想、论证的过程,使学 生体验定理的发现及证明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探索与应用.【教 学难点】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证明与应用【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角平分线的定义: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数学语言: 如图1,∵ oc是∠aob的平分线, 1 ∴∠1=∠2(或∠aob=2∠1=2∠2或∠1=∠2= ∠aob).图1 2 2.角平分线的画法: 你能用什么方法作出∠aob的平分线oc?(可由学生任选方法画出oc).可以用量角器量或用折纸的方法 3.如果手头只有圆规和直尺,纸又不能折该怎么办呢? 如图2,是一个角平分仪,其中om=on,md=nd。 将点o放在角的顶点,om和on沿着角的两边放 下,沿od画一条射线oe,o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4.学生通过角平分仪的演示,小组合作想出尺规作角平分线的方法。 5. 平分平角∠aob 1)通过上面的步骤,得到射线oc以后,把它反向延长得到直线cd,直线cd与直线ab是什么关系? 2)结论:作平角的平分线即可平分平角,由此也得到过直线上一点 作这条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6. 创设探究角平分线性质的情境: (拼法1)(拼法2)(拼法3)选择第一种拼法提出问题: (1) p是∠doe平分线上一点,pd、pe与∠doe的边有怎样的位 置关系?(2)点p到∠doe两边的距离可以用哪些线段来表示?(3)pd、p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二、探究新知:

八年级数学下册 角平分线教案

1.4角平分线第1课时角平分线 1.复习角平分线的相关知识,探究归纳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重点) 2.能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问题:在S区有一个集贸市场P,它建在公路与铁路所成角的平分线上,要从P点建两条路,一条到公路,一条到铁路.问题1:怎样修建道路最短? 问题2:往哪条路走更近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类型一】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证明线段相等 如图,在△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F 在AC上,BD=DF.求证:(1)CF=EB;(2)AB =AF+2EB. 解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D到AB的距离等于点D到AC的距离,即CD=DE.再根据Rt△CDF≌Rt△EBD,得CF=EB;(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ADC和△ADE全等得到AC=AE,然后通过线段之间的相互转化进行证明. 证明:(1)∵AD是∠BAC的平分线,DE ⊥AB,DC⊥AC,∴DE=DC.在Rt△DCF 和Rt△DEB中,∵ ?? ? ??BD=DF, DC=DE, ∴Rt△CDF ≌Rt△EBD(HL).∴CF=EB; (2)∵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C⊥AC,∴CD=DE.在△ADC与△ADE 中,∵ ?? ? ??CD=DE, AD=AD, ∴△ADC≌△ADE(HL),∴AC=AE,∴AB=AE+BE=AC+EB=AF+CF+EB =AF+2EB. 方法总结: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判定线段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是两条“垂线段”相等. 【类型二】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三角形面积的综合运用 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S△ABC=7,DE=2,AB =4,则AC的长是() A.6 B.5 C.4 D.3 解析:过点D作DF⊥AC于F,∵AD 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DE =2,∴S△ABC= 1 2×4×2+ 1 2×AC×2=7,解得AC=3.故选D.

1.4《角平分线(2)》教学设计

4.角平分线(二)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通过上节的学习,学生对于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逆定理均有一个很深的了解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主要是通过例题来巩固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提高学生证明推理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1)证明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相关的结论. (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灵活运用.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能力. (3)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①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①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②综合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解决几何中的问题.

难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设置情境问题,搭建探究平台;第二环节:展示思维过程,构建探究平台;第三环节:例题讲解;第四环节:课时小结;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问题,搭建探究平台 问题l 习题1.8的第1题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你发现了什么?能证明自己发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于是,首先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 当然学生可能会提到折纸证明、软件演示等方式证明,但最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逻辑上的证明。 第二环节:展示思维过程,构建探究平台 已知:如图,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 证明:P点在∠B AC的角平分线上. 证明:过P点作PD⊥AB,PF⊥AC,PE⊥BC,其中D、E、F是垂足. ∵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 ∴PD=PE(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同理:PE=PF. D F M N C B A P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角平分线》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角平分线》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角平分线》 八年级数学上册《角平分线》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能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关于角平分线的重要结论,并体会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的升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也使学生关注数学、热爱数学. [重点难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能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题. 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角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如图,点P是∠AOB的角平分线OC上的任一点,且PD⊥OA于D,PE⊥OB于E,将∠AOB沿OC对折你发现了什么?如何表达,并简述你的证明过程.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老师板书: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即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

两边的距离相等.几何推理为:∵OP平分∠AOB,PD⊥OA于D,PE⊥OB于E,∴PD=PE.教师指出条件中不能漏掉PD⊥OA于点D,PE⊥OB于点E. 巩固练习教材P98第1题. 教师提问:你能写出这个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吗?它是不是真命题? 学生完成并回答. 下面我们一起来证明这个定理,见教材P97. 教师指出: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那么这个逆定理应如何表述?学生讨论并发言.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角平分线上. 巩固练习教材P98第2题.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如图,OP平分∠AOB,PC⊥OA,PD⊥OB,则PC与PD的大小关系是( ) A.PC>PD B.PC=PD C.PC 2.如图等腰△ABC中,AC=BC,CD⊥AB,DE⊥AC,DF⊥BC,则DE DF(填=,>或). [答案] 1.B 2.=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例1] 如图,在△ABC中,∠A=90°,AB=AC,BD是∠ABC的平分线,DE⊥BC于E,且BC=8cm,求△DEC的周长. [答案] 因为BD平分∠ABC,DE⊥BC,∠A=9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1

§13.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3.3.1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角平分线的画法.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释角平分线的原理. 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利用尺规作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教学难点 角的平分线的作图方法的提炼.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投影).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三角形中有哪些重要线段. 问题2:你能作出这些线段吗? [生甲]三角形中有三条重要线段,它们分别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过三角形的顶点作这个顶点的对边的垂线,交对边于一点,顶点与垂足的连线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高. 取三角形一边的中点,此中点与这个边对应顶点的连线就是这条边的中线.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的角的大小,量角器零度线与这个角的一边重合,这个角一半所对应的线就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生乙]我不同意你对角平分线的描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而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师]你补充得很好.数学是一门严密性很强的学科,你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老师手里只有直尺和圆规,你能帮我设计一个作角的平分线的操作方案吗? Ⅱ.导入新课 [生]我记得在学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做过这样一 个题: 在∠AOB的两边OA和OB上分别取OM=ON,MC⊥OA,NC ⊥OB.MC与NC交于C点. 求证:∠MOC=∠NOC.

通过证明Rt △MOC ≌Rt △NOC ,即可证明∠MOC=∠NOC ,所以射线OC 就是∠AOB 的平分线. 受这个题的启示,我们能不能这样做: 在已知∠AOB 的两边上分别截取OM=ON ,再分别过M 、N 作MC ⊥OA ,NC ⊥OB ,MC?与NC 交于C 点,连接OC ,那么OC 就是∠AOB 的平分线了. [师]他这个方案可行吗? (学生思考、讨论后,统一思想,认为可行) [师]这位同学不仅给了操作方法,而且还讲明了操作原理.这种学以致用,?联想迁移的学习方法值得大家借鉴. 议一议:下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 ,BC=DC .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 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 画一条射线AE ,AE 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教师活动: 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角平分仪器的操作过程,使学 生直观了解得到射线AC 的方法. 学生活动: 观看多媒体课件,讨论操作原理. [生1]要说明AC 是∠DAC 的平分线,其实就是证明∠ CAD=∠CAB . [生2]∠CAD 和∠CAB 分别在△CAD 和△CAB 中,那么 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 [生3]我们看看条件够不够. AB AD BC DC AC AC =??=??=? 所以△ABC ≌△ADC (SSS ). 所以∠CAD=∠CAB . 即射线AC 就是∠DAB 的平分线. [生4]原来用三角形全等,就可以解决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一些问题.看来温故是可以知新的. 老师再提出问题: 通过上述探究,能否总结出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一般方法.自己动手做做看.然后与同伴交流操作心得. (分小组完成这项活动,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和指导,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 讨论结果展示: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AOB . 求作:∠AOB 的平分线. 作法: (1)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 、OB 于M 、N . (2)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内部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