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作者:赵颖桑青松陈军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年第02期

[摘要]现在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认为教师的职业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问卷法对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测试,探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学生因素、自我发展因素和职业期望因素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是否教毕业班在学生因素和职业期望因素上有显著差异,教师的工作负荷在学校类别上有显著的差异,自我发展在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职业压力的六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十个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工作负荷和自我发展对教师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2-0091-03

教师职业压力是教师消极情感的反应综合症,通常伴随着潜在致病的生理变化,它是由教师的工作引起的,是通过教师对构成其自尊与健康的威胁性事件的知觉以及激活减少威胁知觉的应对机制进行调节的。对于教师群体来说,由于教育职业的性质、教师工作的特点以及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教师经常会处在职业压力这一特殊状态下,而这将会引起教师产生程度不同的身心应激反应,包括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情绪反应;丧失自信、自我评价过低等认知反应。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出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自身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也有利于事业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然而,目前,一些研究表明教师正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这些压力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多是消极的。我国教师处在国家要求、家长期望、教学竞争、人际关系、学校评定制度改革和自我发展等多重压力下,其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的现状如何?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如何?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皖南地区中小学在职教师231名,发放问卷,当场收回,有效问卷183份。其中,男性117人(63.9%),女性66人(36.1%);25岁以下9人(4.9%),26-35岁42人(23%),36-45岁61人(33.3%),46岁以上71人(38.8%);小学59人(3

2.2%),初中124人(67.8%);所教班级:毕业班81人(44.3%).非毕业班102人(55.7%);教龄:1年以下6人(

3.3%),1-5年5人(2.7%),6-10年14人(7.7%),11-20年50人(27.3%),20年以上108人(59%)。

2.研究工具。(1)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量表。该量表共46道题,6个维度:考试压力(9题)、学生因素(13题)、自我发展需要(9题)、家庭人际(6题)、工作负荷(5题)、职业期望(4题)。每道题采用1~5级评分,分别表示没有压力、有点压力、一般、压力较大、压力很大。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

(2)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5级计分,分别表示为没有、轻度、中度、偏重、严重,每个项目大于2则筛选阳性。量表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10个因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8。

3.数据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结果

1.教师职业压力在性别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学生因素(t=

2.475,P﹤0.05)、自我发展因素(t=2.265,P﹤0.05)和职业期望因素(t=

3.076,P﹤0.01)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性在学生因素(M±SD=3.264±0.690)、自我发展因素(M±SD=3.086±0.660)、职业期望因素(M±SD=

3.539±0.809)上的得分较高。

2.教师职业压力在班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教师是否教毕业班在学生因素(t=-2.030,P ﹤0.05)和职业期望因素(t=-2.052,P﹤0.05)上有显著差异,教非毕业班的教师在学生因素(M±SD=

3.262±0.639)和职业期望因素(M±SD=3.510±0.877)上的得分较高。

3.教师职业压力在学校类别上的差异。结果显示,教师的工作负荷在学校类别上有显著的差异(t=-2.176,P﹤0.05),初中教师的工作负荷(M±SD=3.479±0.863)大于小学教师的工作负荷(M±SD=3.166±1.000)。教师职业压力的其他因素在学校类别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4.教师职业压力在教龄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自我发展因素在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F=2.429,P﹤0.05),教龄为11-20年的教师的自我发展压力最大。

5.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对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进行相关分析,教师职业压力的6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的10个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考试试卷(附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和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2、在接受外部压力和挫折等信号后,出现警觉反应并动员体内的能量资源,同时采取各种应对方式来应付应激事件,这一阶段是压力应对阶段。 3、压力有内部和外部之分。教师的内部压力主要来自、和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 4、心理应对机制是人们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套适应机制,其心理成分包括、和行为。 5、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成分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 6、心理辅导活动就是以培养学生为目的,以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专门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指的是:() A、心理问题 B、心理健康 C、心理疾病 D、心理障碍 2、凡是能适应社会生活基本要求的行为被认为是正常的,反之者被视为异常,这是心理健康的:() A、统计测量标准 B、临床病理标准 C、社会适应标准 D、个性发展标准3、对待同样迟到的好学生和差生,教师的态度不同,这是造成的。()A、知觉误差B、理解误差C、社会认知偏差D、人格缺陷 4、由于管理能力的欠缺,有的教师会找出各种理由来争取不当班主任,这是一种心理应对。A、自发的B、自觉的C、积极的D、消极的

5、某教师因一次上课失误而自怨自责,痛苦,消沉,自暴自弃,这是因为他的哪种不合理信念的作用。() A、完美主义倾向 B、寻求绝对公平 C、钻牛角尖 D、以偏概全6、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看,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核心因素是:()A、积极情绪B、成功体验C、智力因素D、非智力因素 7、“心理咨询使人更加相信自我,而非更加迷信别人”。这体现心理咨询的()A、交友原则B、共情原则C、自助原则D、发展原则 8.教师由于对工作的过高期望,产生的职业倦怠,这种原因属于:()A、社会层面的因素B、个人层面的因素C、学校组织层面的因素D、职业倦怠的危害9、如果有些目标经过多次努力,仍然无法实现,而且实现的概率很小,这时应该:()A、继续努力B、学会放弃C、加大投入D、不断幻想10、教师应具备的各项积极情感可以集中体现在对的态度上。()A、学生B、职业C、教材D、自己 三、判断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请在每小题的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用“×”、或“√”表示您的判断) 1、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心理健康和不健康有明确严格的界限。() 2、心理压力和心理挫折对一个人来讲,可能是积极的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影响。() 3、“师徒如父子”说明教师与学生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 4、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表面上看是教育方法问题,实际上是教育观念问题。 () 5、在学校,只有那些有心理困难以及轻度神经症患者需要通过心理咨询提供帮助。 () 四、简答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工作中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外文翻译】

外文翻译 原文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at Work Material Source:Industrial Health 1997, 35, 29-35 Author:Jun Shigemi, Yoshio Mino, Toshihide Tsuda, Akira Babazono and Hideyasu Aoyama Selyel defined stress as the state manifested by a specific syndrome which consists of all the nonspecifically induced changes within a biologic system. Using an experimental study, he proved that stress induces a common pathological change which he called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He did not specify the character of stress. Stress which was comfortable to the individual and essential for development and growth was called eustress, while stress which was unpleasant or harmful to the individual was called distress. Holmes and his collaborator weighted and scored stressful life events. They proved that severe health impairment is likely to occur if people have severe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if the life events score exceeded 300 points in the previous year. Nevertheless, it was reported that there was only a weak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ength of stress and the incidence of psychiatric or somatic diseases. Knowing these facts, researchers attempted to identify other stress factors which affected psychiatric or somatic diseases. Lazarus and his collaborators reported that the daily hassles of living having continuous and chronic characteristics are a significant stress. These "daily hassles" appeared to be better predictors of health outcomes than life events. Recently,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psychiatric illness 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as studied. The job-demand-control-support model suggests that psychological strain and subsequent somatic diseases resulted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three types of job characteristics: job demand, job decision latitude, and work related social support. In Japan,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has been drawing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who are currently studying job stres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job stress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ess related diseases and for health promotion.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problematic mental health state has not been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良好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对自我生涯规划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课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健康课程应该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辅导内容和辅导方式进行,使心理健康课程能真正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 一、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主要手段,以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辅导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自助性和发展性是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特点。 心理健康课程致力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课程在非智力因素发展上的多重功用决定了心理健康课程在中等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发展性 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发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地各级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和改编,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分享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辅导技巧和水平。心理健康课程不以任何测验或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 (五)开发课程资源,拓展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健康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发展水平、贴近时代的丰富课程资源;要合理利用音像、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教学途径;要积极鼓励学生建构和拓展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积极与同学、家长、老师交流和学习;鼓励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必要时也能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 三、设计思路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讲座材料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讲座材料 一、教育的困惑——学生为啥越来越难教 1.案例:一位新教师的独白 当我刚刚从师范毕业走入学校开始执教时,我感到 兴奋和自豪,我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领路人,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喜欢学习,探索和发现。可是事实却让我非常失望!我现在是如此讨厌我的工作;我的学生常常不听我的管教,很多学生厌学,不守纪律,说慌,打架,漏交作业,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学校只要求我们班考出成绩,不关心我们班同学的具体情况。我简直看不出这样一辈子当教师有什么意思。 2.学生“难教”的表现与原因 表现: 经常违规,违纪 攻击别人 伤害自己…… 原因:时代发展了,学生变化了,而我们的教育观 念,教育方式方法仍然没有变化。 对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现代教师角色内涵和角色定位 (一)教师角色内涵

现代教育提出了培养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目 标,教师则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角色。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的育人工作必须以完整的人为工作对象,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以及促进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工作目标,准确把握21世纪人才的心理健康素质、当今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个性化德育工作的艺术,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职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教育观念 (二)知识经验 (三)心理素质 (一)教育观念 首先,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上看,目前最大 的误区在于: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现在学生心理不健康,所 以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危机”和需要完成的发展任务,这些“危机”得到顺利解决,就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如果没有解决这些“危机”或没有完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个体的心理发展就会出现迟滞或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 2006-11-17 10:29:00 | By: 刘翠平 ]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自我调节 济源市教师进修学校刘翠萍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者通力合作。在社会体制上,需要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对教师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形成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应友好、合作地对待教师,了解教师各自的能力与工作情况,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应及时、适当地给教师的工作以鼓励的肯定,不断提高教师的角色认知水平;应关心和正确对待教师的心理冲突、心理矛盾,帮助分析冲突原因,消除心理阴影;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使教师得到更多直接来自教学过程的内在奖励;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学校的组织管理要使教师有获得社会支持的心理感受。 然而,社会和学校仅仅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外部因素,而教师的个人因素则是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内部因素。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应从教师的个人因素入手,通过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来促进和维护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就心理问题而言,“除了你自己,没人能救你!”。 一、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保健知识的不断普及,教师要增强心理保健意识,随时关注自己

的心理状况与情绪变化,这是教师维护与调适自身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前提。 二、职业态度的自我调节 在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中,职业心理问题是最多、最严重的。而职业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其不良的职业心态。2004年笔者在教师培训中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74%的教师不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多数是良心型、情绪型、无奈型和动摇型的,只有少数教师是把教师这一职业作为事业来做的。在这种心态之下,很多教师就会出现职业适应不良、职业行为问题,甚至会出现职业倦怠症。作为教师,要预防或调适这一心理问题,就是要调整自己的职业态度。 首先,要增加职业自豪感:经常用一些赞美教师的语言来进行自我暗示,如“我们是站在人才的摇篮边。”、“打击学生就是打击未来,打击我们的民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来增加自己的职业自豪感。 其次,要培养、改善自己对职业的态度:经常用的方法有(1)回顾与反思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体验教学中、与学生相处中、工作中的成功与快乐,让自己逐渐地喜欢教师这一职业。(2)找一个你最羡慕的职业,具体写出教师与这个职业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在对比中使自己更加热爱这一职业;(3)改变想法:既来之,则安之,能力体现在工作中,如果连教师都做不好,其它的事也不一定能做好,应先做好教师职业:

教师心理健康习题

教师心理健康习题

1、标志一个民族的良好素质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个体乃至大众的() A.心理状况 B.智力状况 C.健康状况 D.工作状况 2、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心理卫生是达到心理健康的() A.目标 B.手段 C.方法 D.依据 3、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 A.生理条件 B.心理条件 C.家庭条件 D.社会条件 4、自我意识正确是个体心理健康的() A.唯一标准 B.客观标准 C.先决条件 D.核心标准 5、心理健康的人能享受学习、工作和休闲给自己带来的不同的满足,他们能过一种() A.紧张的生活 B.平淡的生活 C.平衡的生活 D.快乐的生活 6、世界卫生组织的简称是(A.)。 A. WHO B. WHS C. WHY D. WHJ 7、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制定绝对的心理健康标准() A.很难 B.很容易 C.比较困难 D.比较容易 8、下列表述哪一项不符合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A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B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C有痛苦感,心理常常感到难受D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9、下列表述哪一项不属于健康的人际关系应具备的特点() A.了解他人,理解他人 B.乐于接受他人,也愿意被他人接受 C.在别人中间总是受欢迎的 D.与家人的关系时好时坏 10、下列四项哪一项不属于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A.统计常模 B.道德规范 C.生活适应 D.临床诊断 1、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涵义理解有误的是() A.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B.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手段 D.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2、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对其工作对象的称呼不恰当的是() A.来访者 B.求助者 C.求询者 D.病人 3、在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的人被称为() A.心理咨询师 B.心理治疗师 C.心理医生 D.辅导员或心理教师 4、心理治疗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良好的() A.治疗关系 B.辅导关系 C.咨询关系 D.朋友关系 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四者之间既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和渗透性,又具有() A.相同性 B.协调性 C.对立性 D.差异性 6、就工作对象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是以哪部分学生为主() A.正常学生 B.优秀学生 C.问题学生 D.异常学生 7、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其工作对象被称为来访者或求助者、求询者,主要是指在适应和发展方面有某些心理困扰或轻、中度心理障碍的() A.异常人 B.病人 C.正常人 D.好人 8、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因此人们有时也将心理健康教育直接称为() A.学校心理咨询 B.学校心理学 C. 学校心理辅导 D.学校健康辅导 9、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表现 目前,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至今尚未引起社会的重视。由于我们对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长期以来教师缺乏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与爱护,使教师的身心处于各种无法排解的紧张状况和矛盾之中,时刻威胁着身体的健康,加之教师自主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性和自我保健意识较差,致使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应该肯定,我国教师身心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不能否定在许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教师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据权威统计显示:30%--40%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有心理问题,7%有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也就是说,有1/5的教师是在病态下走上讲台,走进课堂的。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现实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职业角色问题。有些教师虽然在从事教师工作,却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缺乏职业自豪感。另外,社会要求教师

为人师表,教师常常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而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间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教师产生内心的角色冲突,导致他们工作中缺乏热情,不积极且效率差,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得过且过的心理严重。 2.抑郁。虽然新课改革已进行了几年,但评价体系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功利化的教育观、高升学率的质量观、高学历的人才观,依然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像三座大山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同时近年来,教师岗位竞争十分激烈,量化考核、职务职称评定、竞争聘任上岗、末位淘汰等措施,使不少竞争失败的教师心理失衡,精神不振,抑郁沮丧。 3.付出与获取的反差造成心理矛盾。中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付出劳动很多,但由于文凭、职称、收入等实际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使一些教师感到困惑。虽然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还远未达到较理想的程度。很多教师与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收入、住房都逊人一等,内心很不平衡。这种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回报的矛盾,加剧了教师的心理冲突。 4.交际不适。教师的人际交往以师生交往为主,多处于校园之中,人际关系单调、狭窄,教师群体成为孤立、封闭群体,与社会的联系和参与的社会活动较少。据调查,教师在校内

教师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考试试题与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部分(75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0题。共20分) 1.决定教师职业能否有所作为的根本是( )。 A.教师的能力 B.教师的文化素质 C.教师的职业道德 D.教师的教研水平 2. ( )是教学工作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必要的道德规范。 A.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 C.廉洁从教 D.严谨治学 3.保持教师队伍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最重要的一环是( )。 A.提高教师工资 B.国家政策导向 C.加强教师培训 D.教师个体的职业道德修养 4.教师在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和职责上,存在着四种不同的境界,其中( )是我们应该大力肯定和倡扬的。 A.厌教 B.功利 C.热爱 D.乐教 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一环是( )。 A.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B.能忍受乏味清苦 C.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D.模糊个人利益得失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 )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A.以学生为主体 B.以教师为主导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D.育人为本 7.师德的灵魂是( )。 A.关爱学生 B.严谨治学 C.依法执教 D.廉洁从教. 8.影响教育质量和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 A.教师的素质 B.学生的学习态度

C.校长的管理水平 D.国家的教育政策 9.从培养人和社会择师的要求来说,( )是社会对教师职业所赋予的特殊要求。 A.渊博知识 B.高超技艺 C.为人师表 D.坚定信念 10.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的( )关系。 A.首要 B.主要 C.重要 D.次要 11.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做( )。 A.顾忌 B.高尚 C.内省 D.慎独 12.所谓( ),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 A.教书育人 B.人格示范 C.潜移默化 D.以身作则 13.师德的( )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调节和评价道德行为的根本要求,是建立和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依据。 A.基本内容 B.基本原则 C.基本要求 D.基本精神 14.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 )。 A.家长 B.校长 C.学生 D.教师 15.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是教育公正的( )的要求。 A.最根本 B.最基本 C.最重要 D.最普通 16.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 ),不训斥、不指责。 A.意见 B.人格 C.地位 D.要求 17.确立依法执教的( ),对于教师更好地贯彻这一师德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教职成[2008J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 现将我部组织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徳育课必修课程教学大纲和"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教学大纲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徳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 6号)一并执行。 中等职业学校徳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徳育课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裁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徳育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督导与评估、学习评价与考核都必须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 中华人民国教育部 二OO八年十二月九日 附件5: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徳有课程。本课程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教学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感态度观念:关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运用: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2020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三篇

2020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三篇 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和保障系统的构建受到重视,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这不仅有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和发展,也有助于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11月26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烟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短短几天的培训学习,让我真切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对成就孩子健康人生的现实性和重要意义,让我受益匪浅。 在培训过程中,北京的心理健康专家和鲁东大学专家教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讲座,他们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通过理论学习、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从专家们的讲座中,我深深地认识到,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嘴头上说说,也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

轰轰烈烈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就能实现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学校日常活动就成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惠萍院长《亲子关系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让我们明白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家长的只有给孩子一个可以依恋安全的氛围,给孩子学习的榜样,注重人格培养,才能防止童年的创伤性经历。使我们认识到单亲家庭孩子、隔代抚养孩子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这些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人格的培养。王院长的一句话,给我很大的触动“一个优秀的母亲可以带出一个优秀的女儿,却带不出一个优秀的儿子。”这道出了当今男孩子教育培养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所应注意的。 通过这次培训,我觉得学校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对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培训工作。向老师宣传心理健康教

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反思

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反思 教师的健康心理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能积极地悦纳自我; 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 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我觉得心理健康的教师首先是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个职业,真正觉得自己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有意义的。另外就是要自我肯定,认同自己的能力,说“我能行”。还有就是要有平常心、包容心,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要保持一种不断进取的心。热爱这个事业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就会有幸福感,就会快乐的工作,享受工作。心理自然就健康了。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有快乐的学生,以后在工作中要不断调整心态,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

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

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 一、职业生涯中的紧张因素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职业生涯让每个人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走向成功。人们通常把职业性质和职业环境看作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决定着自己的安宁、幸福和前途。同时,人们也意识到自己从事的工作往往是挫折和困扰的来源,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往往产生各种紧张性应激反应。研究表明,有两大类与工作相关的应激因素:一类是职业内在的因素,包括劳动条件、劳动范围、工作负荷等;另一类是职业人际关系及管理因素,包括组织结构和团体气氛、职业人际关系、个体的职业角色、个人职业经历等。工作场所的工作环境、工作安排、人际关系会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心身健康。在工矿企业中,由于工作疲劳和精神紧张往往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工作引起的心理应激和心身功能低下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据调查,大约85%的工伤等灾难性故事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人为因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身体不适、疲劳和疾病致使精神状态和工作效能发生变异;另一方面是由于不良生活事件导致情绪波动,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的现象;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使员工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工作,最终酿成灾祸。在职业群体中,个体对自己、对同事、对工作内容是否满意,上下级关系是否融洽,能否与他人协调合作,都会影响个人的心理状态和劳动效率。工作要求高于个人能力、与个人愿望不符,工作性质突然发生变化,责任的突然增加或减少都

会使人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劳动的性质和状态也是一个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些劳动是简单重复性的操作,很容易引起疲劳和烦躁。如有学者报道,有些职业操作不到1分钟就要重复进行,另有些职业操作间隔3—30分钟才要重复一次。两者比较,前者比后者更易患失眠、胃肠病和抑郁症。海员、飞行员、矿工等特殊职业从业人员都有其独特的心理问题,需要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卫生措施。变动频繁、无章可循的工作易使生活节律紊乱,引起生理和心理不适,例如出租车司机这类工作往往破坏饮食起居的规律性,没有好的应对措施就容易出现生理心理障碍。劳动环境污染、过量噪音、粉尘、高温、冷冻、潮湿、振动、拥挤、放射线等不良环境因素都会对职工的心身健康产生损害,引起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如长期在超量噪音环境中工作,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出现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可能诱发血压升高、心律不齐、消化功能减弱、听力下降,严重的会导致行为异常。此外,工作负担过重、领导方式简单粗暴也会成为职业性心理应激的来源,影响职工的心理健康。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应当努力提高职业满意度、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实现工作环境优化和劳动管理科学化,从而提高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心理紧张与健康 心理紧张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从积极角度来看,在劳动中适度的紧张可以消除单调的操作引起的厌烦情绪,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实验表明,紧张度过低不能激发职工的兴奋性,也就不能发挥其最好的工作能力。随着紧张度的提高,工作效率

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最近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如果说德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竞争力,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手杖。现状当前,15000多所、1200多万名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一项对840名职校学生的调查表明,他们当中在小学到初中从未受到表扬的比例为79.16%;从未当过班干部的为14.41%;学习成绩居中下游的为86.6%;上职校是为混毕业的为25.05%,作业经常不完成或从来不完成为16.76%,课余时间看书学习者为12.97%,对学习缺乏自信者为1.89%,对今后生活毫无打算者为7.58%。显然,职校学生面临的心理行为问题令人担忧。确实,职校学生虽没有普高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但他们面临的社会压力要比普高学生大,所受的失败与挫折也比普高学生多,情绪两极性的表现也较为明显。他们既要承受社会轻视职校的压力和家长埋怨"不争气"的压力,又要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一项对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四川、陕西、甘肃、广东等9省市近20个地区50多所学校近万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厌学、学习焦虑、交友困难、挫折感强、就业困惑、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成为职校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关人士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教育部于2004年7月5日颁发了《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指导纲要》,从政策上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问题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和进展参差不齐。北京市、广东省、烟台市、大连市、深圳市、长春市等地职业技术学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高校心理咨询专家为学生开展系列讲座。特别是针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分不同年级经常有针对性地举办人际交往、调整自我、健康人格等讲座,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有的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使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然而,我们还应当看到,职业技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经验相对缺乏,且各个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一是学校和教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有时把握不准,把心理行为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混淆在一起,在处理态度和方法上会出现偏差,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他们凭以往的经验往往认为去心理咨询室咨询就意味着自己又有"问题"了,因而经常采用掩饰或者回避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三是有的学校虽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了专职心理咨询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但由于心理咨询教师和学生之间接触机会较少,且咨询室每周只能定点开放,加上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片面认识,因而很难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一方面学生面临各种心理困惑需要解决,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室不能发挥其效用,两者之间存在着脱节和矛盾。特点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于中小学校而言,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我调节情绪和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敢于正视现实。根据教育部要求开设的职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强调对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意了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的结合,针对学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了个别的咨询和指导。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育方法的实效性,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教育活动的现实性,效果显著。目前的普遍做法是把专题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讲课教案

肖家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内容 心理健康培训讲义 第一讲积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心理包括: (一)心理正常 1、心理健康 2、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含部分可疑神经症 (二)心理不正常: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10.1教师自身的人格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示范作用(2)激励作用(3)熏陶作用 10.2对我国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内部心理状态的平衡及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协调.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 教育及心理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般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为:"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心境轻松愉快;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法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人际交往和谐,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引自《教师实用心理学》 另认为: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心理健康新十项标准: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1.联系教师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谈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答:师德和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师德是社会赋予教师的一份职业要求,它必须通过教师的内化才能完成。只有良好的心理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不健康的心理不可能成为师德规范内化的土壤。教师是特殊的职业群体,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因为教师的心态直接要影响到学生,甚至会对很多学生的人生和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不仅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很强的业务能力,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有哪些影响?本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小学生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凡是使他们感到有趣的事,向往的活动或是周围人们赞许的行为及他们羡慕敬佩的人物,都易于引起他们的模仿和学习。所以老师的喜怒哀乐,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喜怒哀乐

更为直接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自身的行为习惯,及健康的心理对每个学生的影响往往比老师“苦口婆心”讲道理更为有效,这是一种不容低估的,足以影响集体和个人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反之教师存在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不适宜的教育行为也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或抗拒、逆反,进而影响学生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并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丧失学习与行为努力的动机与进取心,因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三、影响家长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如果我们教师对学生有所偏见,把不良情绪发在了家长身上,这样就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反感,从而不愿意支持老师的工作。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