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代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分析

商代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分析

商代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分析
商代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分析

艺术铸造

商代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分析

胡春良

(山西宇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运城044402)

摘要:简要介绍了平陆前庄出土的青铜器的形貌和特征。分析了青铜圆鼎和青铜方鼎的铸造工艺。青铜圆晶采用“浑铸法”铸造,主要有四个工序;青铜方鼎采用“拼铸法”铸造,主要有五个工序。“浑铸法”和“拼铸法”是中国古代铸造技术的重大成就。

关键词:青铜器;铸造工艺;分析

中图分类号:TG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3320(2019)01-0046-02 Analysis on Casting Process for Bronze Wares in the Shang Priod

HU Chunliang

(Shanxi Yuda Group Co.,Ltd.,Yuncheng044402,Shanxi China)

Abstract:Appear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ronze wares unearthed from the Pinglu Qianzhuang were briefly introduced.The casting technologies of round and square bronze tripods were analyzed.The round tripod was fabricated by using an integrative casting procedure which involved four steps of operation,and the square tripod was fabricated by using a split casting procedure which involved five steps of operation.These two casting technologies are great achievement of casting technology in ancient times in China.

Key words:bronze ware;casting process;analyse

平陆前庄遗址位于前庄自然村南黄河北岸的

黄土丘陵二级台地上,北高南低,东边十余米的

悬崖下是石膏河,面积约10000m2o文化类型为

商代二里冈类型,出土器物有青铜礼器、各种陶

器、石器、骨器及卜骨等。本文简要介绍了出土

青铜圆鼎和青铜方鼎的形貌和特征,分析了其铸

造工艺。

1出土的青铜器

前庄遗址1990年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商代早期青铜器,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青铜器。出土文物的青铜器有饕餐纹方鼎、饕饗纹圆鼎、饕餐纹蠱、饕餐纹爵及釦等。

(1)青铜饕餐纹圆鼎

青铜饕餐纹圆鼎(图1)造型壮硕古朴,是山西最早出土的大型青铜器,通高73cm。上腹部饰有带状宽线条饕餐纹,足部饰有由细线条构成的饕餐纹,饕餐纹下近足底有三道细弦纹。

图1青铜饕餐纹圆鼎

(2)青铜饕餐纹方鼎

青铜饕饗纹方鼎(图2)呈正方形,方鼎通高82cm,口径50X50cm,耳高14cm,腹深44cm,壁厚0.6cm,足高23.5cm。口沿外折,方唇,沿面平直。上有一对直立于口沿上的圆拱形的竖耳,耳的外壁作凹槽状,凹槽内有三道圆拱形的凸棱弦纹。耳的内壁和侧壁均为素面。腹部直壁平底成方形,上腹部有一周饕餐纹带,正中

收稿日期:2018-09-30

作者简介:胡春良(1970-),男,工程师,主要从事铜合金艺术铸造生产和管理。462019年第1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 李雪平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L49)。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青铜及青铜时代 1、什么是青铜? 大家知道人类最早利用的一种金属材料是什么吗?(铜),玉和铜哪一个先被人们发现并使用?(玉)。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是铜,因为大家看到的或者接触到的青铜器大都年代久远,

而玉器现时都在生产。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人们发现了不一样的石头——玉石,在寻找石料和玉石的过程中,发现了天然的铜(红铜)。我们来看一看红铜的特点(P16)、天然的纯铜是红色的,称为之红铜。这个红铜由于它的熔点很高(1080多度),不容易熔化,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只能是用锻打的办法来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和装饰品。在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红铜的器物是土耳其和伊朗,距离现在是9000多年。后来随着陶器的产生,烧陶器的温度可以达到1000度,那么这样的话就对熔铜就不困难了。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摸索,慢慢地发现在红铜中加入适量的锡或铅便会降低熔点(仅为800℃~900℃左右),硬度增强,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耐磨性和化学性也很稳定,因色泽青灰,故称青铜。所以,青铜也就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青铜器铸造最常用的方法是浇铸法、失蜡法。(失蜡法可以做细、做镂空效果) 失蜡法的特点: 1、制作简便,无需分块。它用蜡制成器形和装饰,内外用泥填充加固后,待干,倒入铜熔液,蜡液流出,有蜡处即为铸造物。 2、花纹精细清晰,表面光滑,层次丰富,可制作出复杂的空间立体的镂空装饰效果。 3、器物表面光滑,不再进行打磨。 4.精确度相当高。 青铜器的发明利用是为了铸造供发展生产用的工具和保护自己、攻击猛兽和敌人的兵器,而不是首先用作生活用具,这是青铜工艺发展的显着特征。 2、青铜时代 “夏铸九鼎”,而鼎又是青铜所铸,所以可想而知在夏朝就开始铸造青铜器了,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的代表作,那么青铜便是奴隶社会的典型代表。青铜器在奴隶社会广泛发展,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利的象征,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经历春秋,到了战国的时候,铁器的使用越来越多,铁铜并用,直到秦朝铁器大量的产生,才取代了青铜器,而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所以我们把奴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两个鼎盛时期:商后西周、春秋战国 中国的青铜器在世界文明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弗利尔博物馆,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些都有着相当数量的中国的青铜器。 青铜器的分类 一、炊食器(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

铸造工艺设计实例

轴承座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一、工艺分析 1、审阅零件图 仔细审阅零件图,熟悉零件图,而且提供的零件图必须清晰无误,有完整的尺寸和各种标记。仔细样。注意零件图的结构是否符合铸造工艺性,有两个方面:(1)审查零件结构是否符合铸造工艺 (2 )在既定的零件结构条件下,考虑铸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缺陷,在工艺设计中采取措施避 零件名称:轴承座 零件材料:HT150 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 2、零件技术要求 铸件重要的工作表面,在铸造是不允许有气孔、砂眼、渣孔等缺陷。 3、选材的合理性 铸件所选材料是否合理,一般可以结合零件的使用要求、车间设备情况、技术状况和经济成本等, 用铸造合金(如铸钢、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蠕墨铸铁、铸造铝合金、铸造铜合金等)的 牌号、性能、工艺特点、价格和应用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所选的合金是否合理。 4、审查铸件结构工艺性 铸件壁厚不小于最小壁厚5-6又在临界壁厚20-25以下。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1、铸造方法的确定 铸造方法包括:造型方法、造芯方法、铸造方法及铸型种类的选择 (1)造型方法、造芯方法的选择 根据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的特点,选择手工造型 (2)铸造方法的选择 根据零件的各参数,对照表格中的项目比较,选择砂型铸造。 (3)铸型种类的选择 根据铸型的特点和应用情况选用自硬砂。 2、浇注位置的确定 根据浇注位置选择的4条主要规则,选择铸件最大截面,即底面处。 3、分型面的选择 本铸件采用两箱造型,根据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分型面取最大截面,即底面。 三、工艺参数查询 1、加工余量的确定 根据造型方法、材料类型进行查询。查得加工余量等级为11~13, 取加工余量等级为12。

原始崇高美——商代青铜器的审美意味研究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Abstract (3) 前言 (4) 第一章商代青铜器 (9) 第一节商代青铜器概述 (9) 第二节商代青铜器的造型 (14) 第三节商代青铜器的纹饰 (18) 第二章原始崇高美 (21) 第一节生命追求轨迹中的原始崇高 (21) 第二节原始崇高美的审美特征 (23) 第三章商代青铜器的审美意味 (28) 第一节厚重之美 (28) 第二节威肃之美 (31) 第三节富丽之美 (34) 结论 (39) 致谢 (43) 主要参考文献 (44) 附录: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46)

原始崇高美 ——商代青铜器的审美意味研究 中文摘要 商代青铜器以其珍贵的材质、体大的造型、精雕细刻的纹饰以及那模拟神秘动物形象的造型所呈现的厚重、威肃、富丽的审美意味,是商代人满足自身生命需求的生动体现,充分彰显了商代人顽强的精神生命力以及在那浩瀚精神时空里不断窥探和思索人类命运的勇气。在商代,人们出于对现实柔弱生命的无奈,出于对战胜自然、免受自然欺凌的渴望和信心,总希望借助某种介质达成人神的沟通,进而在神的佑助下让自身变得更加强大,最终达到战胜自然、祈福避邪的目的。确切地说,商代的青铜器就是商代人在满足自身生命需求的臆想中创造的艺术品。笔者将以此为线索,深入阐释商代青铜器呈现的多重审美意味,一步步揭示出商代青铜器的原始崇高美。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前言部分介绍了商代青铜器的研究概况,并提出了论文的写作背景、目的和意义。 论文的第一章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夏、商、周青铜器在时代特征、造型及纹饰上的差异作了详细说明,其目的旨在突出商代青铜器在我国青铜史上的重要地位。 论文的第二章则是以审美范畴流变的逻辑曲线为线索,对“原始崇高”这一审美范畴及其审美特征进行学理上的梳理。 论文的第三章提出了厚重、威肃、富丽三个美学概念,并通过这三个美学概念详细阐释了商代青铜器原始崇高美的具体审美意味。 论文的结论部分提出:商代青铜器乃是商代人在满足自身生命需求的臆想中通过模仿和想象重组的方式创造出的艺术品。它们具有“原始崇高美”的显著审美特征,呈现出了厚重、威肃、富丽的审美意味。 关键词:商代青铜器;原始崇高;厚重;威肃;富丽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史

合肥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论文 论文名称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 史 学生姓名湛琴琴 系别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专业班级14生物工程一班 学生学号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史 摘要: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是世界文物宝库中的瑰宝。它历史悠久,绚丽璀璨,作为历史的载体,内容丰富而深刻,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久已为世人所重视。对青铜器的研究,早在两汉时代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宋代金石学之兴,推动了研究的发展,历经元、明、清各朝,这一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不少着名学者,有着开创之功,留下了丰厚的学术着作。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装饰;特点 正文:中国青铜时代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距今约4500~4000年龙的时代,相当于尧舜传说时代,古文献上已经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自夏、商、西周起,中国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朝代更替。夏商两代均设有管理手工业的官职和王室贵族直接控制的手工业。统治者所需的礼器、祭器、武器和贵重的生活用品,多是官府手工业部门制造的。青铜器是商代工艺的重要品种。商代青铜器品类齐全、造型多样,装饰图案或中心对称,或呈单独纹样,神秘庄严。由于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制作十

分发达。青铜器成本高,只能为统治者所用。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同玉器时代一样,约经历了15个世纪。 青铜器的出现,促使玉雕技术与陶塑技术合而为一应用在青铜器的塑造方面,在此基础上铸造工艺发展起来。传说中夏铸九鼎,开启了华下文明的青铜时代。实际上在塑鼎这种复杂的工艺之前,青铜器必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由简到繁的发展阶段。此时的艺术风格由原始时期陶器造型、纹饰呈现的活泼愉快走向神秘威严,失去了原始艺术的质朴风格和生活趣味。而青铜图案同彩陶一样成为古代工艺形式美的瑰丽景观,二者的抽象与逻辑演变,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凝结着无数经验与智慧,它嬗变成一种心灵的艺术,脱尽了向自然模仿的痕迹,那原初的具象已被遗忘在意象的升华中。 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 死后亦将其大批殉葬,说明当时贵族嗜酒之风盛行,艺术上的特点是善于从大的动势入手,强调外形上的主要特征,抽象简化成用线可以表达的主要轮廓,并在轮廓中填满装饰性图案,以创造出富有幻想性的形象为目的。考察由商之盛至战国末期之衰,可以看出青铜纹饰由原始浑沌向理性演化的轨迹。除了工具之外,青铜器数量最多的是兵器和礼器。这的确如风胡子所言,是个“以铜为兵”的时代。战争需要兵器,祭祀需要礼器。玉器上固有的龙、凤纹类,兽面纹及其变体形纹之外,还饰有各种动物浮雕与圆雕。如犀牛、虎、象、熊、羊、猪、兔、鸮、蝉、鱼、龟等等。另外,大理石制的雕刻有鸱枭、蛙、坐人、怪兽、蝉、鱼、虎等是现存最早的雕刻艺术品。有些同样铸造在青铜器上。而且有不少整体器形采取动物形象来塑造。如商代的象尊、鸟纹牺尊、四羊尊,周代的兕、觥、驹尊、羊尊、鸭形尊等。其纹饰的特点是满而精,整体中包含完整的局部,局部又和谐地统一在整体中.中国青铜器的大宗在中原地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华夏族的居住地区,如陕西、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区。但它的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中原地区,从东北到广东,从西藏到东海渔岛上都发现有青铜器。而由于各地文化面貌的差异,它们表现出各自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等。单在酒器类中又有爵。角、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勺、禁等二十多个器种,而每一器种在每个

铸造工艺分析与设计

3.6 工艺分析与设计 3.6.1浇注位置的确定 根据对合金凝固理论的研究和生产经验,确定浇注位置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铸件的重要部分应尽量置于下部。 2.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呈直立状态。 3. 使铸件的大平面朝下,避免夹砂结疤类缺陷。 对于大的平板类铸件,可采用倾斜浇注,以便增大金属液面的上升速度,防止夹砂结疤类缺陷(见图1、2)。倾斜浇注时,依砂箱大小,H值一般控制在200~400mm范围内。 图1具有大平面的铸件正确的浇注位置图2 大平板类铸件的倾斜浇注 4.应保证铸件能充满。 对具有薄壁部分的铸件,应把薄壁部分放在下半部或置于内浇道以下,以免出现浇不到、冷却等缺陷。图3为曲轴箱的浇注位置。 5.应有利于铸件的补缩。 6. 避免用吊砂、吊芯或悬臂式砂芯,便于下芯、合箱及检验。 7. 应使合箱位置、浇注位置和铸件冷却位置相一致这样可避免变合箱后或于浇注后再次翻转铸型。 此外,应注意浇注位置、冷却位置与生产批量密切相关。 图 3 曲轴箱的浇注位置 a)不正确b)正确 3.6.2 分型面的选择 分型面是指两半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除了地面软床造型、明浇的小件和实型铸造法以外,都要选择分型面。 分型面一般在确定浇注位置后再选择。但分析各种分型面方案的优劣之后,可能需重新调整浇注位置。生产中,浇注位置和分型面有时是同时确定的。分型面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铸件的尺寸精度、成本和生产率。应仔细地分析、对比,慎重选择。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如下:

1. 应使铸件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同一半型内; 2. 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目; 分型面数目少,铸件精度容易保证,且砂箱数目少。 3. 分型面尽量选用平面; 平直分型面可简化造型过程和模底版制造,易于保证铸件精度。 4. 便于下芯、合箱和检查型腔尺寸; 5. 不使砂箱过高; 分型面通常选在铸件最大截面上,以使砂箱不致过高。 6. 受力件的分型面选择不应削弱铸件结构强度; 7. 注意减轻铸件清理和机械加工量。 一个铸件应以哪几项原则为主来选择分型面,需要进行多方案的对比,根据实际生产条件,并结合经验来作出正确的判断,最后选出最佳方案。 3.6.3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是铸型中液态金属流入型腔的通道之总称。铸铁件浇注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4所示,它由浇口杯(外浇口)、直浇道、直浇道窝、横浇道和内浇道等部分组成。广义地说,浇包和浇注设备也可认为是浇注系统的组成部分,浇注设备的结构、尺寸、位置高低等,对浇注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有一定影响;此外,出气孔也可看成是浇注系统的组成部分。 图4 典型浇注系统的结构 a)封闭式b)开放式 1浇口环2直浇道3直浇道窝4横浇道5末端延长段6内浇道 一、对浇注系统的基本要求 1)所确定的内浇道的位置、方向和个数应符合铸件的凝固原则或补缩方法。 2)在规定的饶注时间内充满型腔。 3)提供必要的充型压力头,保证铸件轮廓、棱角清晰。 4)使金属液流动平稳,避免严重紊流。防止卷入、吸收气体和使金属过度氧化。 5)具有良好的阻渣能力。 6)金属液进入型腔时线速度不可过高,避免飞溅、冲刷型壁或砂芯。 7)保证型内金属液面有足够的上升速度,以免形成夹砂结疤、皱皮、冷隔等缺陷。 8)不破坏冷铁和芯撑的作用。 9)浇注系统的金属消耗小,并容易清理。 10)减小砂型体积,造型简单,模样制造容易。

商代青铜器的审美探析

摘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商朝时期神圣而庄重的活动,青铜器便是祭祀的重器,是那个时代宗教祭祀文化的典型代表,对青铜器的研究亦能对商朝美学思想进行汇总,商代青铜器不仅是生产力的代表,而且带有浓厚的统治阶级统治欲望,对青铜器的研究最离不开的就是它的形式美,从祭祀与纹饰两方面对商代的青铜器分析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青铜器;纹饰;宗教性;形式美 随着社会生产力进步和社会制度的更替,新石器时代被青铜器时代所取代,殷商的青铜器趋于成熟时期,进入灿烂的青铜器时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青铜器是商代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也是商朝整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盏指示灯。商朝晚期,战争繁多,危机四伏,人们陷入战乱中,缺乏安全感。王国维曾说过"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1],在这个时期,商人把具有神秘力量的众神系谱化,青铜器便是这种神秘力量的外化表现,同时,商人把自己的审美意识铸入到青铜器中,使得青铜器种类繁多,在外表纹饰风格上也极为考究,造型优美,各具姿态,近来更有江西大洋洲和四川三星堆的惊人发现,用实物和图像向我们传达那个时代的信息。纹饰是青铜器的着装和语言,也是商代青铜器的灵魂,青铜器作为那个时代的一种符号象征,传递出商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表达着他们的思想与情感,这些美丽和极富有造型特点的青铜器,充分的体现了商代青铜器的宗教美学思想,使得商代青铜器在中国的艺术品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商代青铜器的审美研究历来都是后世研究的重中之重,因为它不仅能在现代艺术中仍旧发挥艺术魅力,而且也开启后人探索古人艺术之思的美妙。 一、商代青铜器的阶级性美学特征 根据中国五千年的神话传说,中国古代是一个民神杂糅的时代,即巫术时代。古代神话的流传让商朝人坚信"动物中有若干是帮助巫通天地的"[2],商代青铜器与古老而神秘的原始神话和"游魂灵怪、触象而构"的巫术传统紧密相关。随着商代生产力的进步,青铜技术得以发展,青铜器受到空前的重视。现今青铜器专家认为,青铜铸造技术最能代表商代文明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商代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武器和工具、车马器等,这些器具形状各异、花纹美丽,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特别讲究造型特点,注重审美精神,因此,青铜器是上古文明技术突出成就之一。研究商代青铜器,其宗教美学研究不可忽略,宗教反映的是时代信仰与意识的问题,器以藏礼,"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代把青铜器作为权力的象征,并且经常在重要的祭祀活动中使用,使它的权力得到体现。青铜器象征的最大权力是祭祀、通神、娱神。商人把对王侯权力的敬畏,对神的崇拜,合二为一,融入到青铜器工艺制作中。徐炳昶《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里说:"最早的时候,'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谁都可以通神降神,结果是人人都沉陷在迷醉之中失去理智,而且人人都不能建立起权威与秩序,这样,神也就没有意义了。到了圣人出来,才'绝地通天',就是斩断了'民"与'神'任意沟通的混乱,把宗教的事业变成了限于少数人的事业,这也是一种进步的现象。"[3]美学家李泽厚在他的《美的历程》当中谈到青铜器的纹饰,他把青铜器纹饰的美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青铜饕餮,第二是线的艺术,第三是解放与解体。他认为青铜器的饕餮纹体现的是一种古代宗教的神秘与狞厉的美,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与原始力量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在奴隶社会时期,虽然生产力有很大进步,但仍非常低下,人们面对强大自然灾害时心中充满恐惧,希望神秘力量庇佑他们在来年能够风调雨顺,而商朝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也把一些狰狞、恐怖的形象赋予神秘力量刻到青铜器上,增加统治者的权威性,商朝等级森严,商周制度明确规定,不同爵位的王侯拥有不同级别的鼎,鼎是王侯眼中权力的象征,天子拥有"九鼎"象征拥有"九州"。拥有"九鼎"者,等于拥有统治九州的天然合理性,所以后来楚王窥测周王朝九鼎的行为被视为僭主,因为古人相信,如果作为象征的九鼎转移,周王朝的天命和权力就

铸造工艺设计方案确定

第一章铸造工艺方案确定 1.夹具的生产条件,结构,技术要求 ●产品生产性质——大批量生产 ●零件材质——35Cr ●夹具的零件图如图2.2所示,夹具的外形轮廓尺寸为285mm*120mm*140mm,主要壁厚40mm,为一小型铸件;铸件除满足几何尺寸精度及材质方面的要求外,无其他特殊技术要求。零件图如下图所示: 2.夹具结构的铸造工艺性 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是指零件的结构应符合铸造生产的要求,易于保证铸件品质,简化铸件工艺过程和降低成本。审查、分析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铸件应有合适的壁厚,为了避免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铸件不应太薄。 2.铸件结构不应造成严重的收缩阻碍,注意薄壁过渡和圆角铸件薄厚壁的相接拐弯等厚度的壁与壁的各种交接,都应采取逐渐过渡和转变的形式,并应使用较大的圆角相连接,避免因应

力集中导致裂纹缺陷。 3.铸件内壁应薄于外壁铸件的内壁和肋等,散热条件较差,应薄于外壁,以使内、外壁能均匀地冷却,减轻内应力和防止裂纹。 4.壁厚力求均匀,减少肥厚部分,防止形成热节。 5.利于补缩和实现顺序凝固。 6.防止铸件翘曲变形。 7.避免浇注位置上有水平的大平面结构。 3.造型,造芯方法的选择 支座的轮廓尺寸为285mm*140mm*120mm,铸件尺寸较小,属于中小型零件且要大批量生产。采用湿型粘土砂造型灵活性大,生产率高,生产周期短,便于组织流水生产,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材料成本低,节省烘干设备、燃料、电力等,还可延长砂箱使用寿命。因此,采用湿型粘土砂机器造型,模样采用金属模是合理的。 在造芯用料及方法选择中,如用粘土砂制作砂芯原料成本较低,但是烘干后容易产生裂纹,容易变形。在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由于需要提高造芯效率,且常要求砂芯具有高的尺寸精度,此工艺所需的砂芯采用热芯盒法生产砂芯,以增加其强度及保证铸件质量。选择使用射芯工艺生产砂芯。 4.浇注位置的确定 铸件的浇注位置是指浇注时铸件在型内所处的状态和位置。确定浇注位置是铸造工艺设计中重要的环节,关系到铸件的内在质量,铸件的尺寸精度及造型工艺过程的难易程度。 确定浇注位置应注意以下原则: 1.铸件的重要部分应尽量置于下部 2.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直立状态 3.使铸件的答平面朝下,避免夹砂结疤内缺陷 4.应保证铸件能充满 5.应有利于铸件的补缩 6.避免用吊砂,吊芯或悬臂式砂芯,便于下芯,合箱及检验 初步对支座对浇注位置的确定有:方案一如图4.1,方案二图4.2,方案三图4.3,方案四图4.4

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

商 周 时 期 青 铜 器 夔 龙 纹 样 报 告 姓名:张恒 学号:1501801010 班级:15级视觉传达2班

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 摘要:夔龙纹在商周青铜器中是仅次于饕餮纹的主要纹样之一。它直接反应出了商周时期人神交感的巫术观、吉祥祈愿的美好祝愿、君权神授的力量感和凝重古朴的审美观。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作为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器物种类,具有古朴典雅,神秘凝重的艺术特点。夔龙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纹样之一,以它独特的审美面貌地位仅次于饕餮纹,比文字更加直观的反映商周时期的历史风貌和审美意味,有助于我们深入的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人文思想。 一、夔龙纹的艺术形态: 夔龙是传说中单脚的龙。《说文》:“夔,即魅也,如龙一足,从文,象有角手人面之行”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夔,神魅也,如龙一足”。也有称夔龙为“肥遗”。又传说夔龙是虞舜时期两位大臣的名字,夔为乐官,龙为谏官,因此,夔龙不仅是作为一种象征权力的神兽,同时还象征着受人们崇拜的正直有才干的大臣。从纹样上来看,夔龙是一种单脚龙形的怪兽。 商代夔龙纹饕餮纹 夔龙属于龙类,夔龙纹是龙纹的一种形式。在商代早期,由于社会、军事和宗教因素,饕餮纹一直作为主体地位出现在青铜器上,起到祭祀天地神明、标榜君权神授、震慑百姓的作用。这个时期夔龙纹作为辅助图形,是在饕餮纹两侧经常出现的两个蛇形的适合纹样,这种图案经常是长条、单足、头部向下、嘴巴张开,这就是夔龙纹的雏形,有稚拙感,在其中多填以云雷纹。随着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纹饰开始有了复杂的变化,到商周中后期,夔龙纹渐渐从辅助转为一种单独的纹饰,以长条形的身躯为主,两唇上卷或一上卷一内卷,一足,当侧面描写时,四足则表现为两足,两足表现为一足,这个时期的夔龙纹装饰繁缛而富丽。而到了西周时期,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青铜器功能的变化,西周时期雕刻夔龙纹的青铜器数量明显多于商时期。兽面纹逐渐退出了青铜器的历史舞台,而这一时期夔龙纹便越来越多的活跃在青铜器上面,样貌则变化为回首形,呈S状。

典型铸铁件铸造工艺设计与实例

典型铸铁件铸造工艺设计与实例叙述铸造生产中典型铸铁件——气缸类铸件、圆筒形铸件、环形铸件、球墨铸铁曲轴、盖类铸件、箱体及壳体类铸件、阀体及管件、轮形铸件、锅形铸件及平板类铸件的铸造实践。内容涉及材质选用、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等。 第1章气缸类铸件 1.1 低速柴油机气缸体 1.1.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1.1.2 主要技术要求 1.1.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1.1.4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1.1.5 铸造缺陷的修复 1.2 中速柴油机气缸体 1.2.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1.2.2 主要技术要求 1.2.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1.3 空气压缩机气缸体 1.3.1 主要技术要求 1.3.2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第2章圆筒形铸件 2.1 气缸套 2.1.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2.1.2 工作条件 2.1.3 主要技术要求 2.1.4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2.1.5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2.1.6 大型气缸套的低压铸造2.1.7 气缸套的离心铸造 2.2 冷却水套 2.2.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2.2.2 主要技术要求 2.2.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2.2.4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2.3 烘缸 2.3.1 结构特点 2.3.2 主要技术要求 2.3.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2.4 活塞 2.4.1 结构特点 2.4.2 主要技术要求 2.4.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2.4.4 砂衬金属型铸造 第3章环形铸件 3.1 活塞环3.1.1 概述 3.1.2 材质 3.1.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3.2 L形环 3.2.1 L形环的单体铸造 3.2.2 L形环的筒形铸造 第4章球墨铸铁曲轴 4.1 主要结构特点 4.1.1 曲臂与轴颈的连接结构 4.1.2 组合式曲轴 4.2 主要技术要求 4.2.1 材质 4.2.2 铸造缺陷 4.2.3 质量检验 4.2.4 热处理 4.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4.3.1 浇注位置 4.3.2 模样 4.3.3 型砂及造型 4.3.4 浇冒口系统 4.3.5 冷却速度 4.3.6 熔炼、球化处理及浇注 4.4 热处理 4.4.1 退火处理 4.4.2 正火、回火处理 4.4.3 调质(淬火与回火)处理 4.4.4 等温淬火 4.5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 4.5.1 球化不良及球化衰退 4.5.2 缩孔及缩松 4.5.3 夹渣 4.5.4 石墨漂浮 4.5.5 皮下气孔 4.6 大型球墨铸铁曲轴的低压铸造 第5章盖类铸件 5.1 柴油机气缸盖 5.1.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 5.1.2 主要技术要求 5.1.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5.2 空气压缩机气缸盖 5.2.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 5.2.2 主要技术要求 5.2.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5.3 其他形式气缸盖 5.3.1 一般结构 5.3.2 主要技术要求 5.3.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第6章箱体及壳体类铸件 6.1 大型链轮箱体 6.2 增压器进气涡壳体 6.3 排气阀壳体 6.4 球墨铸铁机端壳体 6.5 球墨铸铁水泵壳体 6.6 球墨铸铁分配器壳体 第7章阀体及管件 7.1 灰铸铁大型阀体 7.2 灰铸铁大型阀盖 7.3 球墨铸铁阀体 7.4 管件 7.5 球墨铸铁螺纹管件 7.6 球墨铸铁管卡箍 7.6.1 主要技术要求 7.6.2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7.6.3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 第8章轮形铸件 8.1 飞轮 8.2 调频轮 8.3 中小型轮形铸件 8.4 球墨铸铁轮盘 第9章锅形铸件 9.1 大型碱锅 9.2 中小型锅形铸件 第10章平板类铸件 10.1 大型龙门铣床落地工作台 10.2 大型立式车床工作台 10.3 大型床身中段 10.4 大型底座 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精装16开定价:299元

灵石旌介青铜器铸造工艺分析

灵石旌介青铜器铸造工艺分析 韩炳华 (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通过肉眼观察、X射线拍摄、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灵石旌介青铜容器进行初步的分析,总结了其合范的规律性,并指出旌介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与同时期殷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接近,有些工艺如焊接,在一定程度上还要领先殷墟青铜器。但由于等级地位的区别,在合金上略有差异。本文的研究填补了商代晚期王畿之外的西北边陲地区青铜器铸造工艺技术的空白,为进一步探讨殷商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关键词:灵石旌介;墓葬;青铜器;铸造工艺 旌介墓地位于今山西省晋中市西南的灵石县静升镇旌介村北附近,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分别在1976年与1985年对该墓葬进行了发掘,共发现商代墓葬三座①。三座墓葬共出土青铜器127件②。这些青铜器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制造精美,多数还有铭文,这对于研究商代边缘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以及商代晚期政治架构、军事部署等诸多方面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铸造工艺方面探究旌介青铜器的一些情况,从而更深层次认识旌介墓葬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以及当时青铜器冶铸工艺水平。 对古代青铜器铸造工艺的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仔细观察青铜器上的遗留铸造痕迹,二是用科学试验的方法对传统工艺的复原。本文主要侧重前者。本文是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科学仪器形成我们对这批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初步认识③。 1.三足器范铸工艺 旌介墓葬共出土三足器28件,其中分三类器,鼎4件,斝1件,爵23件。三类器物以其铸造工艺的相似性分为三种工艺: 第一类,三柱足圜底器。 共有三件鼎。三件鼎从合范的方式看主要有两种区别:一种为鼎M1︰26,此器铸成后使用较多,范线未经过仔细的打磨,故合范情况比较易观察。腹部中间在圆饼形纹饰下有明显的水平范线,每足的外部中线与两侧为足部的垂直范线,共3条。器底部的范线为弧边三角形。从弧边三角形向上至腹部水平范线为一块范,三边共三块外范拼凑。圆饼状纹饰带一周为三块外范,加上底部一块弧边三角形范,共计7块外范。 一种为:鼎M1︰36和鼎M2︰38,前者的腹部每4个蛇纹与5个蝉纹为一组,交界之处的范线可见,但多被打磨近平,足自上至腹部有三条范痕。底有垫片,但不见明显合范痕迹。足自下至腹部有三条垂直范线。足部外部纹饰水平方向有错位应该是一垂直范线。一足

夏商周青铜器如何分类

夏商周青铜器如何分类?艺术演进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崭露头角的夏青铜器;商代前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初步发展时期,青铜器也渐趋繁盛;商代后期是先秦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商代后期青铜文化的分布范围较商代前期更广更发达;西周奴隶制继续发展,不但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而且完善了礼乐制度,由于礼乐制度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青铜器在西周的时候全面鼎盛。 夏商周青铜器繁多,为了清楚地区别性质和作用,按照用途和形制特征大致分为五代类:具有宗教礼乐性质的容器、乐器和实用工具、兵器、装饰品。 礼制性质的青铜容器主要有食器和酒器两大类,五个器类酒器爵、角、盉食器鼎。 一、食器。包括炊煮器、盛食器和取食器。主要有鼎*、鬲、甗、簋、盨、簠、敦、豆、匕等。 鼎:古代炊器,有烹煮肉食或盛放鱼肉的用途。鼎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会中它被当作“明尊卑,别上下”,即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的象征。 二、酒器。饮酒器、盛酒器和提取酒的器皿统称酒器。包括爵、角、斝、觚、觯、尊、 觥、卣、盉、方彝、罍、壶、勺等。 三、水器。水器中绝大部分用于盥洗,故亦称之为盥器,大致可分为承水器、注水器、 盛水器和挹水器四种,包括盘、匜、盂、鉴、缶(fou)、瓿(bu)等。 四、乐器。包括铙、钟、钲、鼓等。 五、兵器。包括戈、矛、戟、镞等。 六、杂器。包括生活用具、车马器、货币、玺印等。 艺术演进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 一、形成期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 二、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 三、转变时期一般指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 11级美术非师班 林建清 1114040127

铝合金铸件的铸造工艺分析

铝合金铸件的铸造工艺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对汽车用压铸件的需求量日益提升;另一方面为了应对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紧张的发展现状,对汽车用压铸件的质 量要求及应用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高压铸造的角度探讨铝合金铸件几 种关键的高圧鋳造工艺。 关键词:铝合金铸件;铸造工艺 压力铸造是近代金属加工工艺中发展较快的一种少无切削的特种铸造方法, 具有生产效率高、经济指标优良、铸件尺寸精度高和互换性好等特点,在制造业,尤其是规模化产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压力铸造是铝、镁和锌等轻金属 的主要成形方法,适用于生产大型复杂薄壁壳体零件。压铸件已成为汽车、运动 器材、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汽车行业是压铸技术应 用的主要领域,占到70%以上。随着汽车、摩托车、内燃机、电子通信、仪器仪表、家用电器、五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压铸件的功能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 而促进了压铸技术不断发展,压铸件品质不断提高。本文针对铝合金高压压铸技 术进行分析探讨。 1高性能压铸合金技术 对于新型高强韧压铸铝合金的开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现有传统压 铸铝合金的合金成分或添加合金元素进行优化设计;二是开发新型压铸铝合金系。而新型压铸铝合金一般要求其满足以下几点:①适用于壁厚为2-v4 mm复杂结构 压铸件的生产;②铸态下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可以达到300 MPa和150 MPa,且具有15%的伸长率;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④可以通过工业上对变形 铝合金常用的高温喷漆过程对合金进行一定的强化;⑤可进行热处理强化处理;⑥ 可回收利用且环境友好。当前常用的高强韧压铸铝合金有Silafont-36, Magsimal-59, Aural-2及ADC-3等牌号,均为国外开发,其共同特点是Fe含量均比普通压 铸铝合金更低;另外其他杂质元素如Zn,Ti等均进行了严格控制。 对于新型压铸镁合金的开发,主要包含三个方面:超轻高强度压铸镁合金;抗高温蠕变压铸镁合金;耐蚀压铸镁合金。超轻高强度压铸镁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Mg-Li系合金,Li元素可提高合金的韧性,而强度则下降,通过添加第三元素, 经热处理后,合金的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抗高温蠕变压铸镁合金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添加合金元素,其有三方面作用:一是细晶强化,合金元素的添加有利于形成高熔点形核质点达到异质形核细化晶粒的效果;二是析出相强化并钉扎晶界,组织晶界滑移;三是固溶强化,Y等元素固液界面前沿形成强的溶质过冷层,抑制了初 生相生长而细化晶粒。而耐蚀压铸镁合金的研究同样集中在添加合金元素上,同 时还应与提高力学性能和抗高温蠕变性能相结合,以开发耐腐蚀热稳定优良的压 铸镁合金系列为目的,加强对压铸镁合金添加合金元素的研究;开展压铸镁合金后期处理的研究,例如对镁合金表面进行涂层、强化处理,阻止氧化反应和介质腐蚀。 目前国内对这部分压铸合金的规模化回收处理通常是采用直接加入火焰炉或 感应炉内重熔的方式,此种回收处理工艺所带来的主要问题是金属烧损大、重熔 能耗高、环境污染较重、人工劳动强度大、作业条件恶劣等。 2高真空压铸技术 当前,真空压铸以抽除型腔内气体的形式为主流,将真空阀装在模具上,其 最大的优点在于模具的设计和结构基本上与常规压铸相同,在分型面、推杆配合

商朝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_0

商朝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我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具,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下面是有商朝的青铜器的特点,欢迎参阅。 夏商周时期雕塑与青铜铸造艺术达到了高峰,商朝青铜器出现了平雕与浮雕两种技术,代表作有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商朝的玉雕水平也相当高。商朝的青铜铸造艺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发现了大型青铜铸像是其杰作。西周青铜器是最大特色是大量青铜铭文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表明青铜器的装饰从过去的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表现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 1)商代晚期前段:本期新出现的器类有方彝、觯、觥等。方形器大为发展,几乎所有的酒器都为方形。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的甚至有写实感,主体花纹和地纹明显区分,地纹常为细雷纹,与主体花纹构成强烈对比。主体花纹多采用浮雕手法,风格有浑圆、峻锐两种。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器形方面,鼎的变化较大,除通常样式外还出现了分档鼎。方鼎都是槽形长方,柱足粗而偏短。簋仍为无耳,腹变浅,最大腹径上移。觚的造型向细长发展,喇叭口扩展,大十字架镂孔退化为十字孔,或穿透或不透。扁体爵大

减,圆体爵盛行。斝的变化是斝板上始见兽头装饰。三足明显增高。戈出现了带胡带穿。 2)商代晚期后段:器类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始见马衔等车马器。多沿用商代晚期前端的器类。这一期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以动物和神怪为主体的兽面纹空前发展。纹饰不仅仅施在器身,有些视线不及的底部也装饰花纹。花纹总体风格森严庄重。这一期出现了记事形式的较长铭文。但最多不过三四十字。铭文铸工精细,内容有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等。器形方面鼎除柱足外,出现了蹄形足;圆鼎较多,直耳略向外撇。簋最大变化是双耳簋急剧流行觚基本似前段,仍为细长身喇叭口。爵的变化不大,仍为圆体爵,平底爵消失,爵柱后移。斝仍见兽头装饰,继续流行袋足斝,但体较低而宽,柱饰粗壮。戈多有胡,胡上有一二穿。 青铜器的主要用途及其审美特征中国的青铜器文化通常被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夏、商、周三代的器物是我国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多出土于夏商周时期考古中心河南省各地,工艺极为精美,其制作工艺也基本相同,即采用陶范工艺。 其制作方法大概如下:首先要用泥巴塑一个的模型,然后把它翻成一个范,在上面加工,刻花纹,刻铭文,然后再把范(包括内范和外范)合起来进行浇铸,进行铸造,铸造了以后再进行修整成器。这种手工制作陶范的特点是一范只做一器,因而在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中是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器物的,每一件青铜器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无疑增加了青铜器的艺术观赏价值,同时也成为后人辨别夏商周三

毕业设计锻造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

锻造模具设计 摘要 模具是机械制造业中技术先进、影响深远的重要工艺装备,具有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制件质量优良、工艺适应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航天、航空、轻工、电子、电器、仪表等行业。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性能不断提高,汽车零部件中对高精度、形状复杂锻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锻造新工艺、省材、节能工艺等技术的开发对于新型汽车零件的生产尤为重要。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 本文主要是以轴类锻件的生产,加工工艺等,设计制造了,一些模具,包括,堕轮锻件的镦粗,终锻等后期加工模具。 首先介绍了,模具的一些简单情况,模具的分类,发展现状和趋势等,其次介绍了,零件的工艺性,毛坯的制定,镦粗,终锻模膛的设计,包括飞边槽的设计。 关键词:模具,终锻模膛,飞边槽,钳口,镦粗

An inert wheel forging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Abstract Mold is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dvanced, profoundly important technical equipment,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material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good quality, technology parts good adaptability etc. Characteristics.Widely used in motor vehicles, machinery, aerospace, aviation, light industry, electronics, electric appliances, instruments and other industrie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The car's performance to improve, Auto parts of high precision, complicated shape of forging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Forging new craft, material,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provin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r new type of car parts production is especially important.Our country stamping die in the number no matter, or in quality, technology and ability are already has great development,But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y needs and the advanced world level, compared to a gap still, Some large, sophisticated, complex, the long life of high-grade die every year in the importation of large still, Especially in high-grade car covering mould, at present still mainly rely on imports. The paper is an inert round of forging produc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ome mould, including, fall round of forgings upsetting, eventually forging, and trimming punching production processing mould. Firstly introduces, die some simple case, the classification of mould,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rends,Secondly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y of parts, blank the formulation, the upsetting, and the design of the chamber forging die,Including flash slots of design, Introduced again, trimming punching the design of the composite film. Key words:Mould,Finally bore, Flash tank,Clamp mouth,Upsetting,Trimming, punching

青铜铸造方法

青铜铸造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块范法和失蜡法. 一.块范法 块范法(或称土范法)是商周时代最先采用的,是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法。 此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以铸造容器为例,先制成欲铸器物的模型。模型在铸造工艺上亦称作模或母范;再用泥土敷在模型外面,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廓的铸型组成部分,在铸造工艺上称为外范,外范要分割成数块,以便从模上脱下;此外还要用泥土制一个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通常称为芯,或者称为心型、内范;然后使内外范套合,中间的空隙即型腔,其间隔为欲铸器物的厚度;最后将溶化的铜液注入此空隙内,待铜液冷却后,除去内外范即得欲铸器物。 一.块范法铸造的具体过程与浑铸法 (1). 制模 模亦称为“母范”,原料可选用陶或木、竹、骨、石各种质料,而已经铸好的青铜器也可用作模型。具体选用何钟质料要视铸件的几何形状而定,并要考虑花纹雕刻与拨塑的方便。一般说来:形状细长扁平的刀、削,可以用竹、木削制而成;较小的鸟兽动物形体可以用骨、石雕刻为模;对于形状厚重比较大的鼎、彝诸器,则可以选用陶土,以便拨塑。 从出土发掘来看,陶范最为常见。陶范的泥料粘土含量可以多一些,混以烧土粉、炭末、草料或者其它有机 物,并掌握好调配泥料时的含水量,使之有较低的收缩率与适宜的透气性,以便在塑成后避免因为干燥、焙烧而发生龟裂现象。陶模的表面还必须细致、坚实,以便在其上雕刻纹饰。泥模在塑成后,应该使其在室温中逐渐干燥,纹饰要在其干成适当的硬度时雕刻。对于布局严谨、规范整齐的纹饰,一般先在素胎上用色笔起稿而后再进行雕刻,高出器表的花纹则用泥在表面堆塑成形,再在其上雕刻花纹。 泥模制成后,必须置入窑只焙烧成陶模才能用来翻范。 (2).制范 制范亦要选用和制备适当的泥料。其主要成分是泥土和砂。一般说来,范的粘土含量多些,芯则含砂量多些 ,颗粒较粗。且在二者之中还拌有植物质,比如草木屑,以减少收缩,利于透气性。 范的泥土备制须极细致,要经过晾晒、破碎、分筛、混匀,并加入适当的水分,将之和成软硬适度的泥土,再经过反复摔打、揉搓,还有经过较长时间的浸润,使之定性。这样做好的泥料在翻范时才得心应手。 从模上翻范技术性很强,是块范铸造技术的中心环节。对于较简单的实心器物象刀、戈、镞等,只需由模型翻制两个外范即可,此种外范称为二合范。 而制造空心容器的范则复杂多了,简如下: 1.在翻范以前,首先要决定外范应该分为几块及应该在何处分界。 2.翻外范的方法是用范泥往模上堆贴而成,再用力压紧。 3.对于心的制做则有三种方法:一是已从模型上翻制好外范后,利用模型来制芯,即将模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