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教学]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教学]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教学]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教学]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摘要本研究指出思维导图既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跃教学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多思维层次交流,引导学生掌握读写方法的教学策略;又是能帮助学生建构各种文章的结构及文辞、段落间的联系,促进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和掌握自主阅读的学习工具。在综合分析思维导图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基础上,通过实践观察,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流程,使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已有研究更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关键词 :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教学流程,S-T课堂分析,小学语文

一、研究的背景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1]。刚出现时主要用于商业,现在逐渐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成为一线教师的一种教学策略。思维导图能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调动左右脑同时运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能使师生双方都从新的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材料复杂而广泛,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储存的信息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阅读材料的难度也逐渐加深。教师能否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带动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大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和应用因为更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它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3]。这恰恰能够满足学生克服语文阅读中存在的

材料多、知识点繁杂等困难的需求,帮助学生构建一篇篇文章知识点的联系,提高记忆力,协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度和自学能力。

基于以上对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联认识,笔者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语文阅读教学等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和分

析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江伟英[4]老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堂,旨在探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并对其课堂案例进行S-T定量分析,客观评价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成效性,为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实践性参考。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1.思维导图涵义思维导图又称脑图(MIND MAP),是TONY BUZAN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5]。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6]。

2.思维导图的画法思维导图是融图像与文字的功能于一体的图式,是能够用图文将想法“画出来”的思维工具,它有从中心发散出来或从某点延伸展开来的自然结构。其绘制方法一般有两种:手绘和电脑绘制。本文所讲述的是手绘的阅读思维导图,基本要素包括:主题或中心、关键词和连线、图标和色彩[7]。绘制时,先准备一张空白纸张和一些颜色笔,从纸的中间或左方写上文章的题目或画出主题图案,最后从主题或中心图案处引出接线曲线来,思考每画一条曲线就连出一个怎样的图标或标出与主题相关联的关键词或主要观点。

手绘思维导图简便、不拘束小学生的思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并且手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让学生能以图解读文本,还充分挖掘了小

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求学生把图画得多漂亮,而应当关注学生文本解读的思维过程。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使用的优势概述

有人认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8];也有人认为,阅读的本质是运用已有的图式进行知识表征的过程[9]。

小学生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要使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构建文章的脉络和线索,就必须借助形象思维的

工具。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正是用文字、符号、图像来形象地组织和表征知识的。

笔者经观察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通常以一个主题向四周发散,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或多个关键词,即上文提到的关键性语言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各感觉器官及已有经验,积极思考,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可视的图画,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文本互动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在构建语篇意义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解。这个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左右脑,帮助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当学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阅读过程用图外化表达时,教师便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理解文本的思路,从而指导学生高效地阅读,并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变传统的讲解和分析文章为师生共同分享、研究、讨论的课堂模式,使学生逐步从自学到合作探究,最终充分学习文章的表现手法,领略文章的思想境界,情感深度,学会品味文学的品质。而此时老师仅从教的角度出发的分析讲解点即可,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释放出更多的时空,精心关注学生真实地获得学习经验的过程[10]。二、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研究

(一)开展思维导图阅读教学的过程

基于以上对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分析,证明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笔者深入实践,通过对江伟英老师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观察研究,最终得出其开展思维导图阅读教学一般模式如下图:

1.学生课前绘制思维导图,进行自主预习

每学习一篇课文前,教师布置一项预习课文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先行理解即将所学的课文内容,边读课文边绘制思维导图(前提是学生已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借助绘制图的过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明确以下预习准备工作:

(1)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浏览、略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确定文章的类型或初步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2)勾勒词语,原文标注。

在原文章中画出生字词、四字词、成语或叠词等;

(3)概括段意,明确手法。

尽可能地概括文辞段落所写的主要内容,或标注文段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等重要内容。

第2、 3点是为了绘制思维导图时添加关键词和图标做准备。

(4)展开想象,绘制导图。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专用本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这个过程,学生是不受任何拘束的,自由地勾勒出对文章解读的过程,充分地感知课文和了解课文。

过程解读:教育心理学关于心智技能的培养理论认为,心智活动来源于实践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心智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内化”实现,实践活动本身以及“内化”都是动态的过程。阅读本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即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分

析、理解、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才能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1]。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在进行知识内化的个性化思维活动过程,学生进行内心的体验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这远比学生仅通过简单朗读课文进行预习,来得更有效果。

2.学生课中复述修正导图,师生交流合作

(1)借助导图,背诵课文。

新课之前,教师会先让学生背诵上一篇已学的课文。学生可以拿着导图,按图索骥,根据自己先前所画下的思路,一步一步地脱稿复述所学文章。经观察证明,这个环节可以检验出学生对课文的原认知程度,通过学生复述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很快的检验出学生对已学课文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作有针对性的补充。

(2)复述导图,分享心得。

思维导图绘制完成后,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讨论式课堂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把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与组员进行共享,然后,学习小组内部交流,商讨文章内容,特别是在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讨论,最后推荐小组内部最终确定的导图方案,派出代表向同伴讲解课文。 (3)修正补导图,师生合作。

在学生讲解课文过程中同步进行。教师根据学生所复述的课文内容,在导图中进行修正和补充,同时帮助学生调整阅读理解上的偏差,学生修正自己的思维导图,扩充知识点。

过程解读:语言教学要为言语能力培养服务,教学中书面言语与口头言语要同时兼顾,方能取得教学成效[2]。经观察证明,这个环节利用导图进行师生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情绪,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知识互补、相互促进的过程。与此同时,摆脱了以往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语言表达的积累,训练学生的说话、听说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向同伴解读文章的过程中,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培养其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课后完善思维导图,复习背诵课文

借助在课堂中已完善的思维导图,进行课文的再一次复习。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复述或背诵文章,同时用笔记录下自己新的理解,检查自己阅读理解上的遗漏,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教学过程理论模型

对以上教学流程的分析后,笔者进一步研究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出的理论模型,如下图1:

1. 学生的使用: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文预习,通过绘制导图过程中,将文本信息解读为图式,增加学生预习的趣味性,通过动手,调动大脑思考,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上课过程中,学生借助导图向同伴及教师分享其解读文本的过程,

每个人对课文的理解都不同,此时导图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思考阶段,在同伴分享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对文章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扩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表达和思考的能力;课后,学生能够借助导图进行文章的复述和背诵,并对文章作补充,更好的理解文章,养成“无师自通”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自学文章的能力。

2. 教师的使用:教师利用导图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整理课文讲解思路,对文章进行整体架构;上课过程中,教师借助学生的导图,引导学生对导图进行修正,补充学生所未能理解的如修辞手法、写作手段等,协助学习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后,教师可利用导图进行课后总结和反思,有针对性的帮助个别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小学语文思维导图阅读教学课堂实例的S-T分析

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是一种教师和学生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它是一种在时间轴上开展和变化的过程[1]。将思维导图引入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是否能够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及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光靠上述人的感性认识评价课堂教学,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而需要通过量的评价加以验证。

(一)课堂教学分析

综上,笔者采用S-T分析法,对思维导图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过程进行定量分析,以客观评价该教学模式。所谓S-T 分析法,即STUDENT-TEACHER分析法,主要用于对教学过程的定量分析,它是一种能够以图形的方法直观表现教学性格的教学分析方法,可用于对教学过程

。及其分析进行定量地处理、评价,有效记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2]

笔者以江伟英老师的一节常态思维导图阅读教学课为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白公鹅》一课,采样课时为36分钟。设定采样周期为

20秒,在观察的过程中,每隔20秒选取一个样本。若该时刻为教师行为,则在表中记

通过参与听课和考察课堂录像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课堂讲授时长36分钟)以20秒为采样间隔对教学行为进行了采集,并统计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行为发生的概率如表1所示:

(二)列表数据统计与课堂效果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行为的采样数为N,T行为数为NT,S 行为数为NS:

N=108,NT=65,NS=43

1. T行为占有率RT,即教学过程中T行为所占有的比例,为:RT= NT / N

=60.19%;

2. 行为转换率CH,表示在教学过程中,T行为与S行为间的相互转换次数与总的行为采样数之比。称相同行为的连续为连。

设S-T数据为:T T S S T S S T T T

则该数据中具有5个连:

以G表示数据中的连数,教学过程中,行为转换率CH=(G-1)/N,根据表1数据可知,G=56,则CH=(56-1)/108?0.5 若以百分数表示,则CH=50%。

1. RT-CH图:

将计算出的RT和CH数据描绘在横轴为RT,纵轴为CH的平面上,可得RT-CH 图。显然一节课的教学,在图中对应一个点,根据上述数据,绘制图2,用黑点标记。

根据RT-CH图[1]以及教学模式及其标准条件的规定,可知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话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比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讲的讲授型课堂要生动、互动性更强。《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教师、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和探索,学生在主动积极参与对话的过程中,扩展了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加深了理解、感悟和思考。单纯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这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结语教育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决定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根本问题。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注重展现热闹精彩的课堂教学,以学生接受的知识量和积累的

知识量的多寡来评价教学的成效,故而培养的是依附人格的信守经典者;求实创新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能力的高低和形成健全人格的完善程度来衡量教学的成效,故而培养的是独立人格的开拓创造者。笔者认为,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追求阅读环节的改进,首先必须端正自身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重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

在观摩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中,笔者发现:借助思维导图组织学生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获取阅读的知识和方法,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所学过的同类型的文章中的阅读知识加以标示,方便归类学习和灵活运用。用思维导图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借助导图运

分享文本的理解、师生与生生的互相交流、教师用导图导读导思……在这种对话式互动课堂中,改变了传统纯课内阅读知识的讲授为阅读技巧方法的引导,唤醒了学生内部意识,唤起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催化了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内省式、体验式的学习,使学生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自己的是实际能力水平、主动努力完成阅读任务,积极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逐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而教师在这种课堂中,不仅充当了引导者的身份,而且成为了学生的倾听者和扩充者,在学生提出问题或遗漏知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致谢停下敲击键盘的瞬间,近乎迟钝的思维倏忽意识到时间流逝的飞快~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一如粤江的水,平和安静而又从不停留。蓦然回首,历历往事与真切回忆留存于心。只言片语难以表达我心之感慨,却也惟有写下寥寥数语以表深情。能够留在岁月中的那些记忆片断和感悟就成为走过的痕迹,虽不能偃仰啸歌,心亦陶然。

即将为四年本科生涯划上的句号将思绪拉回三年前,我毅然选择了汉语言文学辅修专业的学习,开始了本科生活另一段求学征程,没有了周末,没有了假期,但,旅途中遇到了引导、关心、支持、帮助、陪伴与爱护自己的许许多多的他、她,还有他们和她们。

感谢所有舍弃休息时间为我们辅修班上课的老师们~您们学识渊博、学风严谨、思维灵动,使我备受裨益。正是您们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我在茫茫学海中自由翱翔、尽情成长。感谢恩师们的鼓励和指引,让我在为学与为人的道路中坦然前行。您们的言传身教将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财富,激励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修身立业上孜孜以求,决不懈怠。师恩如山,师长之情,我将终生铭记于心~

感谢况珊芸老师,引领我走进探索思维导图学科教学应用的道路,身在异乡仍一直为我学术之道无微不至的指引;感谢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江伟英老师,在我四个月实习期间,对我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教研上新的思想火花的激发,为我走进科研提供第一手材料和精心的指导;感谢郑有才老师,在我论文开题、研究、审稿、评阅过程中给我的悉心指导,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感谢文学院的其他老师在我语文学习道路上给我的鼓励和指导~

旅途中有着如手足的师兄弟、师姐妹为伴,沿途的风景因为你们,更显绚烂! 往事多多,不容笔述,同门情谊、朋友关怀不及言表之处,皆在缘中,难尽。愿在今后的人生中,一如既往,相互激励,携手共进。

收尾处,遥拜亲爱的爸爸与妈妈安康,默默地坚强后盾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养育之恩,无私与伟大,我将以成绩作为对父母的最好回报~

暂时的句号意味着下一段征程的开始,我深知,求索的道路永无止境。

我,依然在路上。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人教版新课标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帮助学生选材。在小学生学习阶段,因为刚开始接触习作,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话可写,找不到写作素材。一方面是外界环境造成了这种局面,过于狭窄的生活范围、每天的“三点一线”让他们找不到作文灵感。另一方面,小学生们大多对习作有畏难心理,有些同学也不善于且不乐于观察生活。思维导图的应用便可以解决这种问题,通过发散和梳理学生的思维,能让他们找到新颖的观点,不用怕无话可写或是千篇一律,也不用怕文章枯燥乏味。第二,帮助学生谋篇布局。有了素材,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写了。思维导图在这个环节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它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对素材有全新的认识,条理清晰,根据思维导图的记录,抓住关键词,安排好文章结构,应该先写哪一部分,后写哪一部分,做到详略得当,确定每一部分应该写什么以及各部分之间该如何完美过渡。思维导图能够把学生需要的“习作结构”画出来,通过“点状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构思,进而形象具体感人地将内容写下来。第三,帮助学生表达。思维导图可以把学生遇到过的作文习题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在他们的脑海中就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思维空间。一旦在大脑遇到某个题目忽然空白,就可以利用关键词和以往画好的线,填补空白,增加习作内容,丰富素材,使写作中心更明确,作文更有深度。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劣势及解决方法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显而易见。首先对教师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思维导图可以使教师从整体把握知识框架,提高备课效率。其次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散思维,让他们从内心对习作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思考。思维导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也培养他们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体系,构建知识框架。伴随思维导图应用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缺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因为思维导图的效果是需要时间来显现的,不可能立竿见影,急需效果评价。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思维导图的应用应该把握度。每个年级的学生能接受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摘要 本研究指出思维导图既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跃教学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多思维层次交流,引导学生掌握读写方法的教学策略;又是能帮助学生建构各种文章的结构及文辞、段落间的联系,促进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和掌握自主阅读的学习工具。在综合分析思维导图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基础上,通过实践观察,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流程,使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已有研究更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教学流程,S-T课堂分析,小学语文 一、研究的背景 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1]。刚出现时主要用于商业,现在逐渐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成为一线教师的一种教学策略。思维导图能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调动左右脑同时运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能使师生双方都从新的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材料复杂而广泛,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储存的信息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阅读材料的难度也逐渐加深。教师能否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带动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大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和应用因为更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它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3]。这恰恰能够满足学生克服语文阅读中存在的材料多、知识点繁杂等困难的需求,帮助学生构建一篇篇文章知识点的联系,提高记忆力,协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度和自学能力。 基于以上对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联认识,笔者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语文阅读教学等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和分析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江伟英[4]老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堂,旨在探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并对其课堂案例进行S-T定量分析,客观评价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成效性,为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实践性参考。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思维导图论文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思维导图论文 概要: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思维导图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还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外阅读和习作。思维导图的运用使学生的右脑更发达了,左右脑合作,形成最强大脑,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潜力无限。学生通过运用思维导图预习,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的欲望强了,对学习充满信心,最终学会学习。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句子、文段等在思维导图中表现出来,还把感受写上,这就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认识的能力。教师在课上让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汇报,使学生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互相补充,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对发散性思维的养成更有利。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在绘制的过程中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表现,去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预习课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利用思维导图,画出预习结果 叶圣陶先生曾说:“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当我2017年11月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跟岗时,再次遇到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伟英老师,近距离地接触到她成功的思维导图教学,我就觉得思维导图对学生的预习会有很多好处。如何让学生喜欢它、利用它,为我们的预习服务,这是我要把思维导图运用到预习方法的指导中,并长期坚持下去,下最坚定决心的一次。利用思维导图预习,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思维导图表现力强,创作空间大,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指导小学生学习思维导图,我们最好从画图开始。预习分为两部分:首先,对生字、词语、句子的预习,在这里可以选用思维导图,也可在书上标记。其次,理清文章的脉络,这里就一定要用思维导图了。开始时,学生不太懂,而我也自己学着画,先介绍最简单的鱼骨图给他们,接着找关键词。对于中等生,我就建议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内容,如生字、四字词语、好句等,还要简要说说自己的感受。我还把思维导图用于单元预习中,画出充满个性的思维导图,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经过互相碰撞,从而加深对新课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较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思维导图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通过整体的感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分享思维导图,发现预习好处 思维导图图文并茂,它的颜色、图像和关键词等正确地使用让思维变得更具特色和多面性。用思维导图预习,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法,喜欢用文字表达就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复习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c702059.html,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复习中的应用 作者:刘燕 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10期 摘要:在小学语文复习过程中,科学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复习效 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学生对于思维导图并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在什么时候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因此老师必须要协助学生进行复习,老师需要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一些意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发挥好思维导图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复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复习;思维导图;利用方法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可能会出现因为学习内容过多而无法完整的架构知识体系的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我认为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对知识有比较清楚的认识。通过将知识进行条块化的处理,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知识进行具体化和记录。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以一定的知识点为基础,然后进行放射性思考,通过联想想象更好的记忆和掌握知识。 1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 合作学习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的精力有限,同时也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不少老师都会尝试使用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提升合作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一节课总是需要有大概几个过程,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如何才能够真正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又能够保证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呢?我认为教师可以科学地利用思维导图达到这样的目标,比如说在复习《草原》的时候,我首先会要求学生认真地读一下课文,在学生读课文之前,我会给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首先,作者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写草原的?作者在写的过程中有怎样的逻辑结构?其次,作者在写的过程中,给我们展示了几幅草原,其各个特点又是什么?在学生阅读完以后,我会让学生将思考的结果写下来,然后在小组范围内进行交流和讨论,我会让学生比对彼此之间写下的内容都不同,然后要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不断的讨论的过程中,基本掌握课文的逻辑结构。 2科学地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关键。通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挖掘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阅读的能力、想象的能力选择的能力等,所以我们可以说写作能力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体现,科学地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作文的提纲进行清楚的呈现,不少学生在写作之前都需要列提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运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张传凤 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什么?孩子的创新、个性化的培养。中国教育最受诟病的是什么?是应试教育,因为应试教育抹杀了孩子们的创新与个性。如何能够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保持孩子们的创新和个性?我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这个问题。在十几年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方法、策略、观念充斥着教育世界,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怎样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并学会学习?下面就思维导图这一革命性的思维工具,与大家交流一下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又称脑图(Mind Map),是英国教育兼心理学家Tony Buzan(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有效思维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 科学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近年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在世界和中国被广泛应用在学习及工作方面。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思维成长最活跃的时期,如果教师能尽早地掌握这样一门高效的心智开发工具,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思考和记忆培养上更胜一筹,实实在在地赢在起跑线上。 二、“思维导图的四个基本的特征: (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到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思维导图在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如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作文教学课程,没有建立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又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同时习作和阅读、生活整合不够等原因,所以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而且以应试为目的、以教师经验为主的传统课堂,使相当多的学生感觉“作文难下笔,无话可写”等,作文成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个突出难点。 归纳起来,小学作文课的教学暴露出如下“三轻三重”的问题: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作文教学只强调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范文学习写作知识,并没有培养习作中真正需要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等。 (二)重“外在输入”轻“内在兴趣激发” 作文(习作)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和教学需要,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内在对写作的需求。 (三)重“单篇深挖”,轻“系统建构” 教师大多以读写结合,范文引路等方式进行习作训练,深入挖掘单元内课文蕴藏的写作资源,但是并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作文写作序列”,没有有意识梳理出作文训练体系。 针对语文作文教学的大头——“记叙文”,我们该如何来解决上述问题呢?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大背景下,我们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中高段叙事性记叙文习作(作文)课堂。

二、思维导图辅助写作研究的意义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思维导图专家东尼·博赞于19 世纪60 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组织性思维工具。 (一)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 我们知道,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形象的、直观的、具体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语言容易记得多,所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在习作中可以让学生乐于写作。(二)“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想象力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符号运用于思维导图中,在突出中心主题词的基础上,它的图表的无限延伸性还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无限联想,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三)“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结构性思维 思维导图的结构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图形。它往往是从一个点或者一个关键词人手,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扩散开来,最后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又不断延伸的脉络结构图。 这对于对训练学生结构化思维,紧扣主题进行思考大有裨益。 (四)“思维导图”教学巩固学生习作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写“真”作文思维导图给予人的思维最大的灵活性、开放性。这些特性促使师生、生生间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教学中可以激发求异思维,使大家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同一个问题。思维导图工具介入作文课堂,学生自然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能最大可能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愿望构思具有“独创性”的作文。

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中策略

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中策略 发表时间:2019-05-28T09:34:04.347Z 来源:《教育学》2019年4月总第175期作者:王瑞霞姚翠翠[导读] 在复习功课的时候会模仿教师的板书,这样就相当于学生又复习了一遍课上的内容,巩固了学习的知识,也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邓村小学261202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直观、有效的思维工具,是大脑思维模式的视觉体现。思维导图可以使教学更有活力,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建设和学生潜能的发展,展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策略 一、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段思维导图运用的优势 1.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维导图以其图文并茂、简洁美观的特性,能够利用形象思维把学生带到有意义的语境中,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强烈愿望,发挥想象力进行造句;从而成功地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技能运用,从学习生字、丰富词语的阶段飞跃到创造语句的阶段。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文字这种过于抽象的东西还不是很敏感,但对于色彩、图形、图片这种生动具体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并被吸引。思维导图这种教学形式就是通过图像和颜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思维导图的主要特点就是能用简短的图形或语言表达出文章或者句子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能够准确简练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信息,使小学生能够快速从图中发现关键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在课下,学生可以利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加强对于课上所学知识的记忆,教师也可以在课上黑板上画出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思维导图。由于小学生还处于乐于模仿的时期,在复习功课的时候会模仿教师的板书,这样就相当于学生又复习了一遍课上的内容,巩固了学习的知识,也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识字水平,巩固所学。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要任务还是识字,利用拼音识字是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在需要认识的1600个生字当中,有一半是要求必须会认并且会背写的。在识字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掌握那些汉字的各种偏旁部首,会写很多字。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汉字的偏旁部首都是相同的,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识字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个字的偏旁部首,引申出许多汉字。 3.思维导图培养小组交流的融洽性。小组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密切相关。合作得好,不仅讨论有成效,口语交际能力也能从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这个话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为了能更好地指导他们合作,笔者设计了一个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笔者给每组发一张导图纸,然后在全班讲解完成这次任务的方法,让小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围绕主题讨论垃圾的来源及处理的办法,组员们根据导图的指示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由副组长归纳并填写好思维导图,最后在组内选出代表和全班分享。通过一说、一写、一评,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合作能力,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低年级的小组建设,组员之间的合作学习需要引领,而思维导图明确了课堂目标。所以,思维导图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二、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举措 1.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思维导图。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小学教学也不例外,如在利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低年级段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图形和动态的视频对于他们来说更加容易被接受。思维导图本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在我们大脑里形成过程也是动态的,是基于我们大脑的联想和想象,也就是由其中的一件事联想到其他更多的事情。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来说,就是由一个词,或者由一个字,联想到其他的字词的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在上低年级段的语文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识字授课,在课前备课时可以做一个幻灯片的课件,将一个字或者要学习的一个词作为一个主体,然后往下延伸,每点一下鼠标就会延伸出一个新的词汇或者新的汉字,这样让思维导图动起来的授课方式,不仅会在课上吸引学生们注意力,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拼音汉字教学。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拼音和识字。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还不能在40分钟的课堂上完全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所以教师一定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虽然不能够保证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都在认真听讲,但是也要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不能太低。利用思维导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是一个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主要方法。 3.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在小学低年级段的语文学习中,不光要学习汉字和拼音,还要为学生讲解课文。在讲解课文时,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例如,在小学人教版语文课文《数星星的孩子》中,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授课,将“星星”写在思维导图的中间,然后用箭头延伸,提问学生通过“星星”都能够联想到什么,比如“夜空,一闪一闪,太阳,月亮”等。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课文,还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段语文的学习中,合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上课的专注度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教师要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上多下功夫,学生容易被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所以,教师要注意思维导图的色彩搭配和形状的使用,这样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思维开发工具,在语文课上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是由整理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中的运用,谢谢你的阅读。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中的运用展示学习语文我认为没有一个速成的方法,最大的必要是积累,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1.如何学习语文: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如果要做一项如何学习语文的问卷调查,大概会有不少于80%的学生觉得语文学习犹如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纵然是足踏登云梯

身在摩天岭,也难以找到入门之路。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固然是语文这块“天”实在是无边无垠,寥廓旷邈,它涵盖了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可以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广,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大,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B; 科勒涅斯所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但是另一方面恐怕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无关系。因为当前学生中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漫不经心,懒散无为,认为语文学习就是那么回事学了长进不大,不学也不会考不及格,与其白花功夫作无谓的付出,不如痛痛快快地学其它课程。另一种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愿做细致琐碎的积累工作,企图一日吃个胖子,幻想着一朝一夕十天半月语文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不克服这两种心理,要学好语文恐怕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具体可归纳为“三步曲”(理解;识记;运用) 一理解:语文学习固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进中学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倍”会写成“备”、“被”,“渭城朝雨轻尘”,“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如果学生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词义是主要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识记: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前学后忘,学期刚开始教的内容到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摘要 本研究指出思维导图既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跃教学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多思维层次交流,引导学生掌握读写方法的教学策略;又是能帮助学生建构各种文章的结构及文辞、段落间的联系,促进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和掌握自主阅读的学习工具。在综合分析思维导图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基础上,通过实践观察,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流程,使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已有研究更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教学流程,S-T课堂分析,小学语文 一、研究的背景 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刚出现时主要用于商业,现在逐渐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成为一线教师的一种教学策略。思维导图能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调动左右脑同时运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能使师生双方都从新的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材料复杂而广泛,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储存的信息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阅读材料的难度也逐渐加深。教师能否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带动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大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和应用因为更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它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这恰恰能够满足学生克服语文阅读中存在的材料多、知识点繁杂等困难的需求,帮助学生构建一篇篇文章知识点的联系,提高记忆力,协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度和自学能力。 基于以上对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联认识,笔者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语文阅读教学等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和分析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江伟英老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堂,旨在探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并对其课堂案例进行S-T定量分析,客观评价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成效性,为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实践性参考。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1.思维导图涵义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MindMap),是Tony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2.思维导图的画法

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

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 1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在新教学理念指引下,将放射性思维和开拓性笔记技巧结合在一起,完整地将思维、想法呈现出来,达到取得较理想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在新课文的预习阶段 思维导图既可运用在单元课文的整体预习上,也可运用在单篇课文的细致预习上。学生可先参照单元导读板块,了解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主题和单元学习目标,找到单元课文中可以整合的内容相似点,加以归类。重点内容要做明显的标记。 关于单篇课文,可以先想想这篇课文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点,在思维导图中绘制出来,再根据教师的预习提示来打开 自己的思维,绘制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将自己对课 文的猜想及感兴趣的问题绘制在思维导图上。 这样,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可以对自己原先绘制的思维 导图进行修正和补充,进一步完善自己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二、在知识点的梳理巩固阶段 俗话说:“学会了总结,就学会了学习。”现实是,学生没有知识系统,一般只是通过不断做练习来加强对知识点的熟悉 程度和掌控度,可以说是事倍功半。其实学生也知道知识点 需要整理这个道理,可为什么就是没有行动起来呢 ?一是没有充裕的时间,二是没有合适而感兴趣的整理方法。 传统的整理模式比较机械单一,学生容易觉得乏味,自然缺 乏动力,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 思维导图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来加以修饰,增强效果,使学习过程显得更有趣味,更美,更有针对性。这些反过来又增强了创造力、记忆力。正因为思维导图的特点,形象直观,所以适合小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和实践。 三、在语文学习的复习阶段 从单元复习到专题复习,从平时复习到期末复习,教师常感叹复习效果不够好,学生掌握知识点不牢靠。如果让学生自己复习整理学生又无从下手,复习效果也不好。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有针对性地完成专题的复习任务,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绘制同一主题的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头脑风暴”式的

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

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 1 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在新教学理念指引下,将放射性思维和开拓性笔记技巧结合在一起,完整地将思维、想法呈现出来,达到取得较理想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在新课文的预习阶段 思维导图既可运用在单元课文的整体预习上,也可运用在单篇课文的细致预习上。学生可先参照单元导读板块,了解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主题和单元学习目标,找到单元课文中可以整合的内容相似点,加以归类。重点内容要做明显的标记。 关于单篇课文,可以先想想这篇课文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点,在思维导图中绘制出来,再根据教师的预习提示来打开自己的思维,绘制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将自己对课文的猜想及感兴趣的问题绘制在思维导图上。 这样,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可以对自己原先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正和补充,进一步完善自己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二、在知识点的梳理巩固阶段 俗话说:“学会了总结,就学会了学习。”现实是,学生没有知识系统,一般只是通过不断做练习来加强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和掌控度,可以说是事倍功半。其实学生也知道知识点需要整理这个道理,可为什么就是没有行动起来呢?一是没有充裕的时间,二是没有合适而感兴趣的整理方法。 传统的整理模式比较机械单一,学生容易觉得乏味,自然缺乏动力,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思维导图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来加以修饰,增强效果,使学习过程显得更有趣味,更美,更有针对性。这些反过来又增强了创造力、记忆力。正因为思维导图的特点,形象直观,所以适合小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和实践。 三、在语文学习的复习阶段 从单元复习到专题复习,从平时复习到期末复习,教师常感叹复习效果不够好,学生掌握知识点不牢靠。如果让学生自己复习整理学生又无从下手,复习效果也不好。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有针对性地完成专题的复习任务,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绘制同一主题的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头脑风暴”式的. 操作模式,并在小组活动中锻炼合作的品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刘金星 学期初,我们结合学校教务计划,努力探索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个学期下来,颇有收获。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可以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使得人们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用上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但思维导图对学生而言是新的学习策略,学生对于绘制思维导图没有任何基础可言,因而在研究初期,我们首先让学生学会绘制思维导图。 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步骤与要点:1、将中心主题置于中央位置,整个思维导图将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2、大脑不要受任何约束,围绕中心主题进行思考,画出各个分支,及时记录下瞬间闪现的灵感。 3、在每一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单个词汇使思维导图更具有力量与灵活性。 4、在绘制过程中使用符号、颜色、文字、图画和其他形象表达内容。留有适当的空间,以便随时增加内容。 5、整理各个分支内容,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用箭头、颜色等把相关的分支连起来。 6、尽量发挥视觉上的想象力,利用自己的创意来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 为便于学生理解,尽快学会画思维导图,我在学期初运用“自我介绍”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练习。一开始,学生准备几张A4的白纸和多种颜色的彩笔。先让学生在纸的中央写上主题词“自己的名字”(可

以画上能自己的卡通漫画像),然后快速地在这个词的四周写上前10个联想到的关键词(即“次主题”)。 接着让孩子们从10个词汇中任选一个词汇作为次主题,按照同样的方式放射它的联想,罗列更为细节的要点。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由词汇构成的思维导图联想“树”。 了解了思维导图,我们就要把它有效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我们在实践中主要把思维导图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因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在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分析,能使困难、复杂的内容非常清晰、系统地凸显出来,因而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阅读材料内容,更容易地组织和记住所读材料。阅读教学中,将阅读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转换成系列图式的形式,使概念之间形成体系和层次,并能方便交互。这样,能帮助我们迅速把握整个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阅读,有效利用时间。 在教学中我一般让学生在课后绘图,以便梳理、巩固、理解所学内容。当学习完某一篇课文或某一单元后,把相关知识组织成完整的系统框架,有系统的知识构架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点系统地储存于未来快速的复习。思维导图就是构建知识框架的很好的工具。思维导图能够通过节点和连线把由中心辐射出来的各个知识联系起来,把知识点连成知识块,把知识块连成知识网,避免知识在头脑中毫无头绪、杂乱无章地堆放。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帮助学生选材。在小学生学习阶段,因为刚开始接触习作,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话可写,找不到写作素材。一方面是外界环境造成了这种局面,过于狭窄的生活范围、每天的“三点一线”让他们找不到作文灵感。另一方面,小学生们大多对习作有畏难心理,有些同学也不善于且不乐于观察生活。思维导图的应用便可以解决这种问题,通过发散和梳理学生的思维,能让他们找到新颖的观点,不用怕无话可写或是千篇一律,也不用怕文章枯燥乏味。第二,帮助学生谋篇布局。有了素材,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写了。思维导图在这个环节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它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对素材有全新的认识,条理清晰,根据思维导图的记录,抓住关键词,安排好文章结构,应该先写哪一部分,后写哪一部分,做到详略得当,确定每一部分应该写什么以及各部分之间该如何完美过渡。思维导图能够把学生需要的“习作结构”画出来,通过“点状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构思,进而形象具体感人地将内容写下来。第三,帮助学生表达。思维导图可以把学生遇

到过的作文习题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在他们的脑海中就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思维空间。一旦在大脑遇到某个题目忽然空白,就可以利用关键词和以往画好的线,填补空白,增加习作内容,丰富素材,使写作中心更明确,作文更有深度。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劣势及解决方法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显而易见。首先对教师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思维导图可以使教师从整体把握知识框架,提高备课效率。其次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散思维,让他们从内心对习作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思考。思维导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也培养他们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体系,构建知识框架。伴随思维导图应用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缺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因为思维导图的效果是需要时间来显现的,不可能立竿见影,急需效果评价。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思维导图的应用应该把握度。每个年级的学生能接受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二、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

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 1 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在新教学理念指引下,将放射性思维和开拓性笔记技巧结合在一起,完整地将思维、想法呈现出来,达到取得较理想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思维导图授课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在新课文的预习阶段 思维导图既可运用在单元课文的整体预习上,也可运用在单篇课文的细致预习上。学生可先参照单元导读板块,了解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主题和单元学习目标,找到单元课文中可以整合的内容相似点,加以归类。重点内容要做明显的标记。 关于单篇课文,可以先想想这篇课文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在思维导图中绘制出来,再根据教师的预习提示来打开自己的思维,绘制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将自己对课文的猜想及感兴趣的问题绘制在思维导图上。 这样,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可以对自己原先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正和补充,进一步完善自己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二、在知识点的梳理巩固阶段 俗话说:“学会了总结,就学会了学习。”现实是,学生没有知识系统,一般只是通过不断做练习来加强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和掌控度,可以说是事倍功半。其实学生也知道知识点需要整理这个

道理,可为什么就是没有行动起来呢?一是没有充裕的时间,二是没有合适而感兴趣的整理方法。 传统的整理模式比较机械单一,学生容易觉得乏味,自然缺乏动力,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思维导图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来加以修饰,增强效果,使学习过程显得更有趣味,更美,更有针对性。这些反过来又增强了创造力、记忆力。正因为思维导图的特点,形象直观,所以适合小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和实践。 三、在语文学习的复习阶段 从单元复习到专题复习,从平时复习到期末复习,教师常感叹复习效果不够好,学生掌握知识点不牢靠。如果让学生自己复习整理学生又无从下手,复习效果也不好。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有针对性地完成专题的复习任务,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绘制同一主题的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头脑风暴”式的操作模式,并在小组活动中锻炼合作的品质。 思维导图可串珠成链,变形散为神聚;亦可纲举目张,化繁琐为简约;可横连纵比,出新意于说理;亦可文意兼得,见妙趣于笔墨。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给学生更多自由的想象空间,也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的特质和生命的张力,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教学]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教学]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摘要本研究指出思维导图既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跃教学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多思维层次交流,引导学生掌握读写方法的教学策略;又是能帮助学生建构各种文章的结构及文辞、段落间的联系,促进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和掌握自主阅读的学习工具。在综合分析思维导图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基础上,通过实践观察,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流程,使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已有研究更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关键词 :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教学流程,S-T课堂分析,小学语文 一、研究的背景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1]。刚出现时主要用于商业,现在逐渐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成为一线教师的一种教学策略。思维导图能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调动左右脑同时运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能使师生双方都从新的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材料复杂而广泛,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储存的信息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阅读材料的难度也逐渐加深。教师能否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带动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大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和应用因为更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它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3]。这恰恰能够满足学生克服语文阅读中存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