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孩子不懂规矩不讲规则

孩子不懂规矩不讲规则

孩子不懂规矩不讲规则
孩子不懂规矩不讲规则

孩子不懂规矩不讲规则?那是你没用对方法

●规则和自由

我是一个崇尚散养的老师,认识我的人会知道,我讨厌刻板和教条,我喜欢给孩子自由。学习活动的时候,我觉得孩子可以按ta喜欢的坐姿坐,腿伸长点就长点呗~手上有小动作就做呗~你喜欢坐地上听我讲故事?OK啊,那就坐地上呗……然而,在一次评估活动后,专家跟我说,你们班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要注意哦。

我觉得有必要反思下规则和自由的关系了。我们给孩子的自由应该是一定规则下的自由。

这个社会是讲究规则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想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一样,这个是规则,人人都应该遵守。孩子玩的时候,想坐地上、想站桌上都行,这是孩子的自由,但前提是在安全的规则下。同样,学习的时候,孩子把手放在胸前还是腿上都可以,这是孩子的自由,但规则是不要去玩弄手上的东西,因为这不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往大了说,就是会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另外,如果孩子坐的时候把腿伸长了坐,其实很容易背部下滑,对脊柱的发育不利,所以,从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保持良好的坐姿是一个必须遵守的规则。

统一了这个观点,就讲讲怎样让孩子懂规矩、讲规则吧!

●规则的建立

幼儿园的小朋友众多,可以说,幼儿园是大社会的小缩影,所以,规则是不可少的。现在就说说幼儿园的一些做法,从中也可以总结出粑粑麻麻可以参考的方法。每天早上一进门,老师会站在门口跟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早上好。”于是,小朋友也会跟老师打招呼:“老师,早上好。”这个例子是要告诉家长们,既然是规则,大人和小孩就应该同时遵守,你不应该要求你的孩子懂规矩而自己却做不到,你更应该带头遵守规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进入幼儿园后,小朋友会先去洗手、再去找保健老师做晨检。然而,你要知道,9月份刚开学的时候,绝大多数小班的孩子是不知道进幼儿园就要先洗手、做晨检的,所以刚开学那会儿,小班的老师都会在幼儿园门口一个一个带着孩子做这些事情,到了10月,孩子就养成了这个习惯,老师也不用一个个提醒了。这个例子是要告诉家长们,规则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大人希望孩子懂规矩,就需要耐心和坚持,一定会看到效果的。

孩子在班级里玩玩具,常常会根据游戏情节将玩具放到各个不同的区域,然后,只要收玩具的音乐一响,几分钟内,班级里的玩具就全部归位了。你知道为什么玩具不会乱吗?因为有标记!比如是把玩具小熊的照片贴在玩具柜的第二层,那么小朋友就可以根据照片找到玩具小熊的家了。这个例子是要告诉家长,可以用环境来帮助孩子养成规则,一些图片、符号或者是简单的文字都可以。这个方法在幼儿园用得特别多,比如贴小脚印标记排队的位置,贴洗手步骤图告诉孩子”七步洗手法“,在午睡室贴穿衣脱衣的步骤图等等,在建立规则的同时,孩子的阅读能力也会大有长进哦。

到了中大班时期,孩子因为体能更加旺盛等原因,班级常规变得不如小班,这个时候,我常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孩子都集中起来,一起来制定”班级契约“,也就是大家一起讨论我们需要遵守的规则,比如:不在教室里面奔跑、看书的时候保持安静等等。再由小朋友们把这些讨论出的规则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张贴在班级里最醒目的位置上,每天孩子进来都能看到,每天抽空和孩子一起说说。

这个例子是要告诉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规则,听听孩子的想法,做一份诸如”家庭规则“的契约,做得好要表扬,做得不好可就该批评了,当然,粑粑麻麻也要遵守这个家庭规则哦。

一些小提示

一、给孩子定规矩要简单、具体,比如“把玩具放进玩具框里”而不是笼统的“把房间收拾好”。

二、和孩子说话时,不要用问句,而要以尊重的态度、坚定的口吻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如“请马上把玩具收起来”而不是“可以把玩具收起来吗?”否则孩子会从字面上理解成“玩具可收可不收”,并用一个“不”字一口拒绝你。三、在孩子面前,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你越冷静,孩子就越服帖、越乐意遵守规矩,你的耐心,会让孩子受到感染,学会耐心。

四、面对面说话,跟孩子面对面,提醒孩子看着你,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脸上,最好叫孩子的名字,跟孩子产生眼神交流,这样就会有一种约定感,说起话来更有说服力。

五、给予适当的后果,当父母的说教不见效的时候,往往会开始吓唬孩子,“我要把你的玩具都扔出去”、“以后再也不会给你买玩具了”,也许妈妈以前就说过这种话,孩子知道妈妈只是说说而已,不会实施,所以也就不当一回事。要给孩子一个确实可行的后果,让孩子意识到你绝非说说而已。

六、谢绝体罚,在吓唬不见效之后,很多怒火攻心的家长会选择体罚,体罚其实就是身体上的恐吓,让孩子生出一种畏惧,通过恐吓得到的顺从只是暂时的,或者等待着日后反弹,或者一直懦弱下去。我们希望孩子是因为懂得道理而守规矩,而不是因为被恐吓而守规矩。

教育笔记:让幼儿自己制订游戏规则

幼儿园增加了几辆小推车的玩具,孩子们很喜欢,经常老师为选举设备发出指示,会有人急于小推车的现象,怕怕跑慢,他们不能得到小车。这时,乱哄哄,抱怨,郁depressed 的孩子会被我包围,期待着我能帮助他们解决。我也告诉幼儿互相谦虚,我们轮流玩,但我发现效果不是很好,一旦孩子玩一个小车,就会玩到游戏结束,不能和其他孩子交流,如果我建议小车和伴侣交流,孩子可以做,但我明白孩子的心理会有一丝悲伤,只是因为老师说要交流,而且应该听老师的话。如何帮助孩子学习与同龄人分享玩具,轮流播放它?此时只要听李启远讲座,就幼儿园生活的优化设计和管理,其中谈到的孩子应该是定期参与者,评价者,积极的建设者,而不是老师为孩子设计的行为控制外部环境的作用,寻找有效的手段,实施过度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我应该把老师的权威变成一个集体的意志,让孩子在他们最喜欢的旅行学习定制规则,初步尝试学习自律。 第一,刺激孩子制定游戏欲望的规则。 但也到时候的可选设备,孩子们想让老师说选择你最喜欢的玩具,但没想到今天我没有让选举车,孩子们困惑,问我为什么?我说:手推车太小,数量不足以让孩子们玩,所以我们不玩,玩其他玩具。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我们轮流玩。 这时规则已经成为自己的需要。只让他们觉得活动的原因不能正常,以刺激他们制定规则的愿望。 二,发展合理的游戏规则。 结合轮流玩的想法,孩子们开始了你的话,有的孩子说,每个人玩五分钟,然后交换,有些孩子说,没有桌子,我们不会看,怎么办,有些孩子说:周围的场地推两圈,然后交换一些孩子同意,有些孩子说:网站太多人,推上容易打人,也看不出谁应该支付,通过讨论,孩子决定到场地一跑道的边玩。 因为孩子亲自参与发展,而且也是他们活动的固有需求,在他们深刻体会到规则制定规则的重要性后,游戏规则中的孩子更加可以接受。 三,完善游戏内容的规则。 孩子们都很高兴,三五次推推车来到跑道,不过一会儿,出现了问题,因为等待的孩子们站在水平,玩过孩子后不知道是谁向谁的伴侣,并等待那些不让它的孩子,说这是他们自己的。这时,孩子们的车子说:你应该站起来。其他孩子听了,我觉得很合理,马上有意识地排队。孩子自发按照跑道三色后,站在三支队伍,也缩短了等待时间 儿童游戏活动是以动态进行的,所以孩子们经常在事件中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标准来标准化。因此,游戏的规则往往不可能到位,但需要逐步完善,到位。由孩子自己发展,了解游戏的规则更容易让他们了解和超越,加强意识规律,获得积极发展。 四,使用各种反馈,促使孩子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当游戏的规则制定时,孩子们能够遵守他们,为了保持他们的坚持遵守规则,我充分肯定了幼儿通过各种形式的良好行为,不断加强孩子的意识的规则,意识到遵守游戏的规则。如使用后游戏评测,小记者的新发现等形式,让孩子互相沟通如何根据规则玩游戏;与相机及时捕捉孩子有意识地根据游戏场景的规则,给予孩子鼓励,不断内化的孩子的感觉规则。争夺小车的现象,而儿童创造小手推车的游戏内容越来越丰富,从一开始就有兴趣来回,到我是一个小运输者的情况;从一开始就推行,推动曲线绕过障碍物。我也努力从一开始就应付各种问题,现在享受幼儿游戏的喜悦和惊喜。 找到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能少教,但孩子可以学习更多;使校园不再喧嚣,喧嚣,更自由,快乐,和和谐

十九原则让你的孩子懂规矩

十九原则让你的孩子懂规矩 怎么给孩子立规矩?孩子需要理解他们周围世界的规则。他们需要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他们和别人怎么相处。他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他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他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他们“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立规矩的19条原则。 案例: 5岁的明明坐在餐桌前,慢吞吞地吃着早点。妈妈在着急:“明明,快点,我要迟到了。再不快,妈妈被开除怎么办?” 明明好象真的不关心妈妈似的,仍在慢慢地“品尝”那点粥。 “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明明妈妈在叹气。 晚上,明明的妈妈生气地把明明的事告诉爸爸。爸爸更加生气对明明说:“早知这样,不如不生你。”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 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明明妈妈只是告诉明明,“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她并没有传达出来。 第二,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

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明明妈妈告诉明明,“我要被开除了。”可是,事实是,也许她每天都这么说,开除这件事并没有发生。如果这样,就等于说了谎。孩子更不把她的话当真。甚至,也许孩子还巴不得她呆在家里呢!我儿子小时候最盼的几乎就是我不上班,被开除在家带他。所以,明明的妈妈如果估计出一个合理的时间,比如30分钟,让明明吃饭,吃不完,就不让吃。这可能比说“我被开除”要好。 第三,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四,自己能解决的事就别再告诉配偶。 明明早上吃饭慢这件事,明明的妈妈作为一个成半人,应该能够自己解决。她把这件事告诉明明的爸爸,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会想,我妈妈也就这么回事,能把我怎么样?她什么都得靠爸爸。 第五,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 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他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惩罚一定要及时。 第六,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 明明爸爸的话对明明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如果明明的爸爸说:“今晚你别吃肉”(假如明明爱吃肉),那效果会比这么说好得多。

怎样制定家庭规则

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们周围世界的规则,她们需要别人对她们的期待;她们和别人怎么相处;她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她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她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规则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则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先前我只是告诉女儿,"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并没有对她表达出来;立规则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如果父母的话对孩子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立规则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则的后果明确告诉她。比如,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她: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则,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则,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她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规则”,"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五,立下的规则,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所有的规则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第六,规则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从数学角度来看,一次不足以称为习惯;习惯是多次积累的后果)。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亲自体会一下"放纵”的后果。winner前一阵子她要求周末两天每天吃两次冰激凌。我对她说冷饮吃多了会不舒服,她不理解。我就依着她周末两天每天吃两次,一个星期过后,她开始咳嗽、流鼻涕,还吐了两次清水,说她"难受、不舒服”。我告诉她这就是冷饮吃多了的后果。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要求过一天两次冷饮,而是主动约束自己,只吃一次。有些事情,规劝不管用,就换一种办法,不一定正面要求。比如宝宝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我们劝她吃青菜,告诉她吃青菜的好处,她就是咽不下去,我们也不要求她一定吃。经常做一些带青菜馅儿的食品,比如包子、饺子等,以此种方式让宝宝进食青菜。每顿饭的青菜,我们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让她看着眼馋。有时她会主动要求吃一些,还对我们讲道理:"吃了这个菜,我就身体就健康了,没病了,还长高了”。

孩子没规矩,是因为家长不会立规矩

孩子没规矩,是因为家长不会立规矩 优选家庭教育2018-08-08 11:22:35 点击上方,关注小象妈咪育儿。 导读 1. “爱孩子”和“立规矩”不是单选题,规矩和爱是统一的; 2. 对孩子立规矩,有些事不能惯,有些事必须自己做,有些责任必须自己担着; 3. 四个规矩必须立: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拿、不能随意打扰别人、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力要求别人道歉。 孩子没规矩,是因为家长不会立规矩 正文 很多家长都希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所以,一味地纵容,觉得“只要他喜欢就好”、“孩子高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规矩长大了孩子自然就懂”…… 俗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制定的规矩来约束

他,孩子容易为所欲为,更不懂得判断自己言行是好的还是坏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会变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对于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将有非常大的影响。 1“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 孩子没规矩,是因为家长不会立规矩 其实,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的父母在我们身边都不少见。一般溺爱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要面临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趁着现在还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放纵孩子一下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太严格的父母则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不从生活细节上管教孩子,以后怎么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 这两种观点听起来都有些道理,但问题就出在这些父母处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综合考量,而是在“爱孩子”与“立规矩”之间做起了单选题。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必然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爱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懂尊重;后者则让孩子谨小慎微、循规蹈矩。 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

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 1近日看到两则新闻,心塞。第一则新闻——《让孩子吸”二手毒”》。讲的是安徽淮南一位妈妈,竟然在民宅内吸毒,而且每次吸毒的时候,都抱着不足一岁的幼女。那些可怕的”毒气”,就这样经常”熏陶”着这个幼婴。警察看到都心痛不已:“毒品多通过加热气化的方式吸食,毒品的烟雾自然也会祸及身边的人。这个孩子还不到一岁,染上毒瘾可怎么办啊?” 2第二则新闻——《过山车惹的祸》。 一个怀了孩子的孕妇,竟然跑去坐过山车,还是能转圈的那种。结果玩完之后下腹剧痛,去医院一检查——胎盘早剥。最后不仅孩子没了,更可怕的是连子宫也切了。她为啥这 么蠢要去坐过山车?因为她才20岁啊!那为啥她老公不管她啊?因为她老公也才21岁,他俩是一起去玩的啊。记者采访妇产科医生时, 医生说了这么一句话:“自己还是个孩子,就不要再造孩子了,都不知道怎么养。” 3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做医生要考医师证,做司机要考驾驶证,做老师要考教师资格证,…………各行各业,都需要一个资格证才能上岗。而做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但没有一场考试是针对父母的。如果生娃、育儿也需要考执照,我想,很多中国人都会失去做父母的资格。如果做父母真需要岗位考试,那这场考试会考什么呢? 懂得和做到了哪些岗位职责才算及格? 我去查找了美国、英国、德国教育界推行的《美国家庭教育孩子40条准则》《英国儿 童教育十条准则》《德国家庭62条教养规则》,并对这100多条家庭教养准则进行了 总结分类。希望这个”分类总结”,能够给你一点点启发,让你在”怎么做父母”的考试中,能拿到一个漂亮的分数。 4规则教育——岗位职责:让孩子懂得规则 职责解释:帮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准则1: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 比如吃饭时不能玩手机、进别人屋前要敲门等,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准则2:让孩子明白各种社会规则 比如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竞赛规则等,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行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和 边界内。 ●准则3:让孩子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原则——原则在未来可以让孩子少受干扰和伤害。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很重要。守规则的孩子长大后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上都会按规章制度办事,不会违法违纪,而受到欢迎、认可。关于培养妞妞的规则意识,我们家长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醒、培养她的。 一、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以身作则 这是一个关键。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子女是父母的影子,道理就在这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通常在生活方面,主要是由我来负责;在学习方面,是由她爸爸来负责。从幼儿时,每天早晚的刷牙,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都要从零开始教。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就待把电视关了,专心吃饭。让其他人帮忙时,就要说:“***人,请帮我做***事,可以吗?”这样别人才会愿意帮助你。随着年龄慢慢的长大,我还会跟她说一些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规则,在与她出行时要自觉遵守,讲公共道德和秩序。要有团队精神。 在学习方面的培养,她爸爸做的比较多。爸爸的意识是,每天每次的学习时间不一定要很长,但每天必须要学习。晚上爸爸能在吃晚饭前1个小时到家,这段时间,是妞妞在娱乐中学习的好机会。爸爸会下载一些学习的东西,如巧虎、米奇妙妙屋、学汉字等。我们也买了一些寓言故事书,以前是读给她听的,现在是跟她一起讲故事,用手指着一行一行的我们一起读。下课回家,看电视可以,但必须把“功课”完成了,才能看一会,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她幼小衔接,回家做功课的习惯,二来可以让她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二、家长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女儿从小在集体面前非常胆怯,小时候看到别人,都不敢叫人,也不敢一个人在小花园里玩。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也会在看到其他小朋友好的行为时,及时跟她说,应该像这位小朋友学习,慢慢地引导她。不管每一次有多少的进步,我都会表扬她、鼓励她。这次大班,听到老师说她有进步了,能主动举手发言了。我非常高兴,女儿得到了表扬,她也非常开心,说下次还要举手。这样她就会有自信,会觉得如果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小朋友,会更容易受到表扬。 三、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 有限选择的方法对孩子的规则培养非常有效,如果想让女儿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我就会让她选择现在是看书还是画画,而不是“现在我们来做什么?”漫无边际的选择会没有规则意识。把她现在必须要做到的事定为规则,在这个范围内给她几个可选择的方向,这样不论她选择什么,她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乐于接受规则了。 这里是我培养女儿规则意识的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与大家探讨。 大二班

给孩子制定规矩的六条准则

给孩子制定规矩的六条准则 每个家庭都有规则,它是所谓家庭文化的一部分,是无形中形成的。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态度、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规则定的好,孩子也更容易成功。 以下是几条家长给孩子定规矩时需要遵守的准则,请家长对照一下自己做到了多少? 规则不要太严厉 在给孩子订规则时,如果爸爸妈妈能用他愿意接受的形式进行,也许能避免很多矛盾。 用直接的而不要用会刺伤孩子的说法。如不要 说:“你的房间看上去真乱!”而是说“请你把玩具收拾好!” 用明确的而不要用含糊的说法。如不要说:“穿得暖和点!”而是说“把帽子戴上!”如孩子玩得高兴不想吃饭,要明确向他指出:“吃饭时间到了,我们一起收拾玩具、洗洗手准备吃饭。”你可

以答应饭后再和他玩。明确让他知道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用正面的而不要用负面的说法。如不要说:“不要跑到街上去!”而是说“在院子里玩!” 要学会称赞他而不是责怪他。如果他把玩具交到你手上,照你的话去做,就要称赞他,用亲吻拥抱表示鼓励,使他明白你喜欢他做什么,不喜欢他做什么。订规则时态度要严肃些,但不要责怪打骂。要多从正面鼓励,表扬他做对的事,不能引起他的反感。 如果孩子大哭大闹,可以冷处理,不去理他,也不要显得紧张,舍不得,你管你做事、吃饭。等他哭过了安静下来,可以再和他交流。 订规矩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撒网 爸爸妈妈们在订规则之前,要好好商量一下,制定出计划。一旦你定下了规则,就要坚持到底,必须让孩子做到,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你要知道,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主动权掌握在你的手里。如果你规定孩子每天睡觉前一定要把他的玩具整理好,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就必须这样要求

跟孩子建立规则时,我们要看到孩子的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共赢的规则

昨天,邻居给我看了一下她给孩子的寒假计划: 周一奥数,周二钢琴,周三跆拳道,周四书法,周五游泳,周六围棋……只有周日没安排。 我说,孩子还这么小,不用那么拼命吧。 她说,其实不期望孩子多才多艺,只是觉得孩子放假在家太闹腾,想找个地方替我管管他。我家孩儿精力太充沛,平时都不好管,一放寒假就更加让人头痛。为了减少家中鸡飞狗跳的时间,还是给他找点儿事情做比较好。 邻居是个全职妈妈,家有二宝,儿子上一年级了,妹妹还在襁褓中。平时,照顾两个孩子就已经让她疲惫不堪了,这下大宝放寒假了,在家经常大喊大叫吵着妹妹休息,还不好好写作业,还各种不服管。所以,经常能听到她对大宝暴跳如雷的怒吼声。 她说,周日因为孩子爸不用上班,可以把大宝带出去玩,所以没有报班。 好吧,心疼邻居3秒钟。

其实,不光是邻居,最近很多爸妈都跟我抱怨:“就怕孩子放寒假,孩子一放假在家,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太不好管了。” 的确,很多孩子在学校比较规矩,可在家就完全不一样。 比如,在幼儿园里,孩子一般都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衣服,还会积极主动地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收拾玩具……但是同样的事情到了家里,孩子就不愿意做了。吃饭的时候各种不情愿,不好好吃;要睡觉了,就生出各种没做完的事儿来,各种拖延;玩具玩过了,就胡乱摆放在地上……所以,不少父母为了不让亲子关系紧张,干脆再把孩子送到可以托管孩子的机构或者各种兴趣班去。 其实,我们并不必大费周折,孩子之所以在学校和在家不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规则建立出了问题。 01为什么这么说呢?

①行为规范不一致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般都去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而我们的孩子到了这个环境中,如果想和小朋友很好地相处,也必须跟其它小朋友一样,非常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这些活动中。 可是在家里呢,最常见的场景是什么呢? 爸爸妈妈在玩手机,然后跟孩子说:“小孩子不能玩手机,你去搭积木。” 爸爸妈妈自己在熬夜,睡得很晚,然后告诉孩子:“小孩子不能晚睡,你赶紧去睡觉。” 在幼儿园里,所有的小朋友都要遵守一样的行为规范,可在家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行为规范却是两套标准。这样,规则自然难以建立。 ②规则执行力度不一样幼儿园里,一般是两三位老师照顾班里几十个小朋友,而在家,经常是几个大人照顾一两个孩子。 因此,老师没有办法像家长一样,非常周到、细致地为

给孩子立规矩的二十条规范标准

-------2012年4月4日 近年来,很多父母接触到“爱和自由”的育儿理念,并付诸实施。有些父母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困扰:给孩子自由,是不是意味着不“管”孩子?如果约束孩子,是不是意味着我没有给他足够的自由?孩子受到约束后,哭闹得厉害,我是不是伤害他了? 的确,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没有享受过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没有享受过真正的自由,没有和父母以及他人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疆界,所以当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爱和自由的度应该怎样把握。 简而言之,爱和自由不意味着对孩子有求必应、包办孩子的生活、听任孩子为所欲为。爱和自由不意味着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只要一哭闹,家长立刻乖乖“投降”,顺从孩子的一切要求。这不是自由,而是娇宠,这样“惯”出来的孩子散漫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真爱需要我们保护孩子,保护的措施之一就是让孩子过上有规律、有规则的生活。 自由不是放纵,而是与责任相辅相成,有多大自由就要担负多大责任。大自然的安排是合理的,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他的“破坏力”成正比:孩子很小的时候,力量薄弱,不能对他的环境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恰是他到处爬到处摸的探索时期,我们在保护他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他自由探索。孩子大一些,“破坏力”提高了,相应的规则也需要逐步引进,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儿童需要成年人树立规则,因为规则给儿童安全感。曾经有人做过以下两个测试,生动地说明儿童对规则的需求。 例子:5岁的明明坐在餐桌前,慢吞吞地吃着早点。妈妈在着急:“明明,快点,我要迟到了。再不快,妈妈被开除怎么办?”

明明好象真的不关心妈妈似的,仍在慢慢地“品尝”那点粥。 “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 明明妈妈在叹气。 晚上,明明的妈妈生气地把明明的事告诉爸爸。爸爸更加生气对明明说:“早知这样,不如不生你。” 怎么给孩子立规矩?孩子需要理解他们周围世界的规则。他们需要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他们和别人怎么相处。他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他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他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他们“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 明明妈妈只是告诉明明,“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她并没有传达出来。 第二,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明明妈妈告诉明明,“我要被开除了。”可是,事实是,也许她每天都这么说,开除这件事并没有发生。如果这样,就等于说了

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怎么办

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怎么办 来源: 关键字:游戏规则 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1.游戏内容对孩子来说较难,孩子难以成功; 2.游戏时孩子的失败过多,孩子丧失了玩游戏的积极性; 3.孩子的好胜心过强,总想比别人快,这主要表现在竞赛性游戏中; 4.孩子年龄过小,不知道遵守规则; 5.缺乏生活经验,主要表现在“角色游戏”中。 针对以上原因“对症下药”: 1、对因游戏内容造成的,家长就应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游戏,游戏的内容不 能过于复杂和简单。 2、对因失败过多造成的,家长可以故意让孩子获得成功,从而提高他对游戏的积 极性,并对他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对因好胜心过强引起的,家长应让孩子认识到要想得第一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 否则再快也没用,千万不应迁就孩子。 4、对因年龄过小造成的,家长应对孩子遵守游戏规则的正确行为给予肯定,并告 诉孩子应该怎做才对。 5、对因缺乏生活经验造成的,家长应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鼓励和肯定孩子的 正确行为;家长也可参与孩子的游戏,并以角色的身份和游戏的口吻指导游戏, 帮助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1.多讲规则的作用。要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例如,人们要镇守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竞赛规则。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的正视。 2.养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在家中为孩子规定一些规则并让孩子执行,如物品用后要归回原处;离家出门要和家人打招呼;按一定的时间作息(定时进餐、睡眠、起床)等。

3.培养执行规则的技能。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规则素识,但仍会时常违规。如而是穿衣、洗漱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等。这时家长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4.培养自律精神。他人制定的规则是强加的,属外力约束,而自己制定的规则有内省成分,易于自律。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家庭规则,以便共同遵守。例如,进别人房间前要先敲门;下棋、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要礼貌道歉;看电视时不要干扰别人等。即使家长违规也要自觉受罚.让孩子憧得规则的严肃性。 对付任性有高招 独生子女的任性带有普遍性,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要想让孩子改掉任性的坏习惯,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态度要保持一致。如果意见不同,也要避开孩子,出去商量。 2.在孩子任性的时候,不要胡乱批评,更不能打骂了事,而应因势利导,耐心地讲道理,给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 3.转移孩子注意力是解决任性的好方法。如孩子吵着要养狗,可带他到公园去看猴,顽皮的猴子会把孩子的兴奋点转移开,使他从任性中解脱出来。 4.必要时来点“惩罚”。如孩子哭闹得实在不像话,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不理他。即使他不哭不闹了,也要继续“冷淡”他一段时间。待他沉不住气主动搭讪着接近大人时,父母应抓住这个时机,指出他任性的无理之处,让他保证再不这样做。只在这个时候,父母的批评才是有效的。 让孩子多些个性,少点任性 培养孩子既有个性又不任性,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尊重孩子,但不迁就孩子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如果父母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而一味拒绝,会导致孩子因合理需要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满情绪,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 2、不敢提正当要求,一味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如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给予满足,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不讲道理,任性胡为。 ·与孩子平等对话 只有做到平等交流,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别孩子的要求合理与否,才能明确区分孩子的表现究竟是属于任性还是属于个性。

怎样制定家庭规则

怎样制定家庭规则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们周围世界的规则,她们需要别人对她们的期待;她们和别人怎么相处;她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她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她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规则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则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先前我只是告诉女儿,"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并没有对她表达出来;立规则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如果父母的话对孩子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立规则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明确告诉她。比如,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她: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则,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则,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她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规则”,"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五,立下的规则,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所有的规则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第六,规则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

孩子喜欢讲条件爸妈和他建规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c634845.html, 孩子喜欢讲条件爸妈和他建规则 作者:徐智明 来源:《保健与生活》2020年第02期 宝贝,该做作业了! 我想再看会儿电视嘛! 不行,你已经看半天了,赶紧做作业去。 就看10分钟。 不行,5分钟。 孩子和大人之间这种“讨价还价”,每天會在不少家庭上演。几乎每一件小事,都能成为孩子和父母讨价还价的理由。孩子提要求,大人打折扣,来来往往,父母的防线不断后退,最后常以妥协告终。孩子开心了,爸妈却郁闷:孩子为啥老喜欢讨价还价呢?为啥做什么事都喜欢讲条件呢?每天为这些事情磨叽半天,真累!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不讨价还价吗?当然有。 孩子喜欢讲条件,说到底还是大人的策略和方法有问题,只要父母做出改变,改变孩子讨价还价的习惯并不困难。 1.向孩子提要求时,不附带许诺 要想孩子做事不讲条件、不讨价还价,父母首先要做到,向孩子提要求时,只讲道理,不附带许诺。比如要求孩子按时做作业,不说“你几点几点之前完成作业,就可以看一会儿电视”,而是说“你得自己看好做作业的时间,这是你自己的事,别等爸爸妈妈催你”;比如要求孩子遵守玩电脑的时间,不说“你这次按时从电脑上下来,下次奖励你多玩10分钟”,而是说“咱们约好时间了,你得守信啊,自己计时,到时候自己下来”。 要求孩子做到本该做到的事,却提出额外的许诺,既是为孩子提供讨价还价的理由,也是对孩子讨价还价行为的鼓励。 2.孩子讲条件时,大人不接招 那么,孩子主动跟大人讲条件怎么办?办法是不接招。不要孩子一提条件,父母马上想着怎么让孩子降低条件,只要开始回应孩子提出的条件,讨价还价就马上开始。即便是父母没有答应孩子提出的较高条件,而是在自己能够接受的较低条件上达成妥协,也是一样。

给孩子制定规则.docx

给孩子制定规则 给孩子制定规则 著名的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曾经说过:“父母的规矩应该尽量少立,但立了,就一定要遵守。”我们要让宝宝自由成长,但自由的底线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应该不应该要求我们的宝宝严格遵守规矩? “她还那么小呢!” “他死活不肯,又能怎么办呢?” 妈妈们经常会摇着头,这样叹气。天大,地大,宝宝最大——谁能拿他们有办法呢? 事实上,宝宝会不会守规矩,能不能守规矩,妈妈是起决定作用的那个人。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为妈妈,你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才能让你的孩子变成最乖的宝贝儿。 妈妈叫3岁的洋洋来吃饭,洋洋只顾着玩玩具头也不抬。妈妈大声说:“洋洋,再不来吃,你最喜欢的鸡翅膀就没有了!”可是叫了几遍洋洋都没反应,妈妈只好叹口气把鸡翅膀夹出来放在一边,等洋洋什么

时候想吃时再吃。 错误:说话不算数 妈妈们经常抱怨宝宝不听话,实际情况却是妈妈们自己说话不算数。这种现象其实到处可见,比如妈妈们请宝宝收玩具,如果宝宝不听,妈妈们发发牢骚后就只好自己收。再比如明明说好在小朋友家只玩半个小时,到时宝宝一闹,妈妈们多半又会妥协,再多玩半小时。 在吃饭问题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妈妈们总是怕饿着宝宝。像“再不来就不给你吃”这样的话通常只为吓唬宝宝。既然什么时候想吃都有的吃,既然妈妈从来都是“说到做不到”,宝宝当然会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 规矩法则1:说到做到 像上文提到的,如果洋洋不肯立刻上桌,那么等他想吃时,妈妈就应该很平静地告诉他,鸡翅膀没有了。如果洋洋哭闹,妈妈也应该坚持重复自己的决定:因为洋洋来晚了,鸡翅膀已经让大家吃完了。 妈妈们一定要让宝宝明白,吃饭是件自己的事。每日三餐要定点定量,如果宝宝一顿不吃,就必须等到下一顿,切忌稍后用大量零食来补充。这不仅能让宝宝体会一下“饥饿感”,更重要的是让宝宝明白,如果不吃,就真的会饿肚子。 专家评点: “说到做到“不仅能树立父母在宝宝心中的权威,也教育了宝宝:爸爸妈妈尊重你的选择,但你要接受因此带来的后果。 友情提示:

给孩子立规矩的七点建议

给孩子立规矩的七点建议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们周围世界的规则,她们需要别人对她们的期待;她们和别人怎么相处;她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她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她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先前我只是告诉女儿,“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并没有对她表达出来;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如果父母的话对孩子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立规矩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矩的后果明确告诉她。比如,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她: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她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五,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

如何给孩子定规矩

你会给孩子定“规矩”吗? , 让孩子成为一个守“规矩”的孩子,让家长成为一个懂“规矩”的家长,你会吗? 原因篇——孩子不守规矩的原因 不是孩子不懂规矩,是他受到太多自身的局限。当孩子出现耍赖,不听话的情形时,背后一定有其动机与原因,因此不可只是一味地责骂孩子不守“规矩”的行为。 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拥有自己的主见与想法,但却尚未学会管理自己,因此面对大人的规定而有所意见或者不满时,碍于表达的不完整,或者是不懂得如何说明,便会以反抗、不听话的表现,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孩子还没有时间感和空间感 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是一件公认的难事。也许你告诉他“停下来”,他还能理解。但是如果你对他说“等一会”,那就太为难他了。你必须先要让他知道“一会”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顽童心理在作怪 有时侯孩子喜欢破坏规矩,只是想和你开个玩笑,看看你吃惊甚至愤怒的表情。比如,孩子刚刚学会开电视开关的时候,他会对此事很感兴趣,会一直反复地开、关电视。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表情严肃地要求他停下来,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他已经从你的态度中得到一个新的游戏:只要我去触摸电视,爸爸脸上就会出现好玩的表情,还会和我说(即使你说的是个“不”字,我也喜欢)。 作为引人关注的手段 当宝宝乖巧听话时,父母可能因其他忙碌的事情而忽略对于孩子的关心,因此当孩子发现耍赖,不听话时,可以得到父母或长辈的更多关注时,就可能一反常态出现野蛮不讲理的举动,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曾因“耍赖“尝到甜头 孩子因不听话而受到斥责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藉由“哭闹”来耍赖,家长若因心疼或者是管教方便,而答应孩子的要求以求停止其哭闹的行为,便会让孩子建立错误的价值观,认为只要哭闹就有糖吃,此后一遇到类似的情形,便学会沿用这套坏习惯。 对策篇——孩子不守规矩怎么办 提倡给孩子“自由”,并不等于放弃培育孩子成长所需的规则和标准。有些时候,父母还是应该以坚定的态度给孩子指明“对”与“错”的界限。 当儿子为玩具争吵 前两天,涛涛爸爸为儿子买了一台游戏机,当堂哥来家作客时,涛涛得意地拿出自己心爱的游戏机给堂哥玩。可没过多久,两人就为该轮到谁玩而争吵不休。涛涛妈妈赶紧找出一件也是不久前买的电子玩具,让他们各玩各的。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6岁之前必须给孩子定的规矩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6岁之前必须给孩子定 的规矩 规矩一: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孩子有怎样的行为才算粗野、粗俗呢? 比如乐乐在幼儿园里跟小朋友抢东西,小朋友不给,他就开始打小朋友,还说道:“你要是不给我,我就让我哥哥把你变成残疾!”……乐乐这样的做法,就是粗野、粗俗的行为。 这一类的孩子喜欢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现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确地告诉他:“乐乐以后不能这样做了,这是粗野的行为,是要挨批评的!”然后让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样的事情。

比如妈妈可以问:“乐乐现在知道错了,那么以后要玩小朋友的玩具,应该怎么做呢?”爸爸妈妈心平气和地引导,在这样的环境中,聪明的孩子很快就能寻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这时候也要适当地给他鼓励,并给他立下这条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对待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何处理已经自己的情绪,如何处理已经发生了的情绪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等他长大后,他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 规矩二: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6岁前的孩子的自我意识才刚刚萌芽,往往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所以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觉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就想乐乐一样,总是说:“妈妈是我的,爸爸也是我的,玩具都是我的!”只要看到爸爸妈妈牵着其他小朋友或者玩具被别人拿走了,乐乐就会大哭起来…… 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还记建立自我意识,可以拿着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告诉他:“这一件是你的,这一件是爸爸

教育孩子守规矩

教育孩子守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将会给其未来的发展造成障碍,给别人带来诸多困扰。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一个孩子只有明白了他的做事界线,才知道该如何自律,也才能对他的情绪、行为及态度负责。父母总是会给孩子们制定一些符合大人用的标准的规则。但是却没有考虑到这样的规则是否适合年幼的孩子使用,因此会出现很多的情况。父母应该怎样给孩子们制定出适合他们的规则呢?又应该怎样让孩子们遵守制定出的规则呢? 在孩子们遵守规则的概念之前,他们需要类似于应该怎么做这件事情的规则。在教室里面找到孩子们需要遵守的规则。一般来说只有3到4条,并且已经清楚的解释了。想一下你是怎么学习的。假设你正在阅读一些如何让你的孩子遵守规则的育儿书籍。你需要读两三遍才能明白所给出的理论化的信息。你觉得你能记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反应吗?可能是不会的。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孩子们越想理解规则,反而他们记住并且遵守的会越少。有一个例外。你的孩子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真正了解并且遵守规则的孩子之一。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就可以继续做你正在做的事情了。然而,大多数的孩子根据年龄来制定规则,这样接下来该做什么就可想而知了。一旦孩子掌握了所有的步骤,父母就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语句了。 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统一而又灵活的规则意识,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我认为家长应做如下引导: 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心理发育特点。我认识一个孩子,读幼儿园大班,正处于生长过程中的“第一反抗期”,开始表现出不听父母或老师等权威者的话,甚至发脾气,打破东西等。当小孩有破口骂人,动手打架,破坏公共物品,割伤别人或虐待小动物等行为时,应引起家长的重视。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改进教育方法来改善其行为,另一方面,孩子如果无故这样,就要考虑是否存在病理性问题:如儿童情绪问题,行为问题,或品行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攻击行为的出现,也具有不同的意义。 幼儿教育家孙瑞雪老师提出:0—6岁的孩子需要建立的六大基本规则: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3、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4.、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5、不可以打扰别人。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孩子不懂规矩,父母也是“罪魁祸首”

孩子不懂规矩,父母也是“罪魁祸首” 那天晚饭过后,收拾好碗筷,像往常一样,到了我给我家鹏鹏念故事书的时间。 我绘声绘色地,加上一点动作和表演,很投入。 孩子被我的神情所感染,听得津津有味。 门“呯!”的一声被摧开了,邻居家的孩子松松闯了进来,后面跟着松松的妈妈。 松松乐呵呵地说:“我来玩了。” 巨大的推门声吓了我一大跳,对面鹏鹏的脸色都吓白了,惊叫着一下子扑到我的怀里,我分明感觉到了孩子的小心脏小兔子似的“扑扑”直跳。

我本来是要生气的,可想着松松还是个孩子,于是把心中的怒火强压了回去。 待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些,我对松松说:“你吓着阿姨和鹏鹏了!下次来玩的时候,记得先敲门啊!” 松松似乎不理解,歪着脑袋问我:“为什么要先敲门?我妈没教过我呀?” 我笑着说:“给房间里面的人提个醒呀!免得吓着他们……这也是最起码的礼貌和规矩……今天阿姨教给你了,你一定要记住。” 松松妈妈的脸立即黑了下来,大概我的后一句话令她不高兴,她立即拉过松松,说:“我们回家!”

第二天,我便听到了松松妈与别人咬着耳朵在谈论:“说我的孩子不懂规矩,她的孩子就那么懂规矩?” 这分明含沙射影的是我,可我确实不知道我错在哪里。让孩子懂规矩,我错了吗? 从此松松妈见我爱理不理的,也再没到我家玩过,渐渐地我们成了陌路。 孩子不懂规矩,有时是大人的包庇和纵容,大人不教孩子守规矩,孩子哪里知道什么是规矩?当旁人提示孩子守规矩的时候,而孩子的父母却不支持,孩子只能迷茫和不解,孩子还是愿意听父母的,“孩子不懂规矩,大人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这话不能不说没有道理。社会上那些不守规矩的孩子,问题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亲。二 那天在酒店出席一位朋友的生日宴会,很多妈妈都带来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