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

怎样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

怎样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
怎样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

怎样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安阳市钢城小

学赵菊红)

来源:安阳市钢城小学作者:赵菊红发布时间:2011-04-11 是否公开:公开审核人:王利军

针对殷都区提出的:“主体多元”理论。针对自己的课堂,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这里的一些想法和改进策略做一下总结与陈述。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可将不同质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可以提高同组内的学生相互辅导的可能性,减轻异质学生之间的自卑心理,鼓励异质学生们积极参与并完成所分配的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在分组过程中,首先就需考虑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个性特征、合作精神等因素。要想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教师务必在经过事先深入调查与精心组织,并征求学生意见而确定。力求做到每个小组之间的优、中、差均衡搭配。在实施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学习积极性及学习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可以考虑根据学习任务采取课堂随机分组的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来利用不同的小组模式进行教学。如在进行一问一答的句型操练时,可组织二人一组。而在进行如讨论,调查,辩论等复杂的交际活动时,可采取四人一组。

二、创设合作情景,使学生想合作

现在很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经常能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程度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地开展活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教材中占比较重要地位的内容,创造性地把教材变“活”,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内在动机(学生单靠个人力量完成有一定困难或有迫切的愿望需要同别人研讨、交流时)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自发地萌生合作意识,让学生想合作。

三、教给合作方法,让学生会合作

当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后,可能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可是往往却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怎样进行合作。其实,学会合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的小组合作成员可以是两个人(同桌),让学生学会互相讨论、配合,互相尊重,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一起去解决一个问题,去做同一件事,也就是懂得基本合作,然后再过渡到分小组合作学习。

1、学会分工与协作。

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使学习小组内形成与学习任务相适应的、个体之间能够有效交流的

差异结构。首先,教师要进行科学分组,可以在尊重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同组异质,组间同质”或“同组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进行适当调整,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较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并让学生推选成绩较好、乐于助人、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接着,让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给自己的小组起个名字,激发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并宣布小组成员要共同遵守的小组合作学习常规:1、合作前要认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2、勇于承担任务,既要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3、遵守课堂纪律,不喧哗,不干扰他人,不讲题外话。4、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能用自己的语言规范地、流利地发表见解。发言要按一定次序进行。5、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话,有不同意见等他人说完再说。在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分工协作,会出现“一言堂”或“群言堂”的现象,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小组长进行有效地培训,以确保学习活动顺利地开展。

2、学会交流和倾听。

交流与倾听的能力如何关系到合作学习是否能顺利地进行。交流要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交流包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观点不一致时学生之间进行质疑、讨论。学生交流前教师应教育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要求陈述有条理,层次清晰,声音适当,充满自信。并要求学生学会文明的

交流,告诉学生在小组集体讨论时,要注意减轻说话的音量,尽量不妨碍到其他小组,防止互相干扰,还课堂一个安静的环境。

3 、学会总结与汇报。

当小组合作交流即将结束时,小组长应对记录员的记录组织进行小组反思,保留大部分组员同意的意见和小组还存在争议的意见,整理好交流成果,并由小组长安排好汇报方式,准备及时准确地向全班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汇报与众不同,他代表的是本组这个集体,所以上来汇报时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的合作

4、学会欣赏与激励

每一个人从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教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的发言有创见,我们懂得鼓掌表示赞赏。要教学生学会用语言评价激励,能够充分肯定同学发言好的地方,“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你们小组的想法真棒!”又能诚恳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大胆讲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如“我觉得你这儿讲得有些不对,……相信你下次会讲得更好!”这样,真诚的相信别人,帮助别人,互相欣赏,互相激励,在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了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利于每个人的发展。

四、建立合理评价机制,让学生爱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所以,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的良性制约机制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

小组合作的评价应该是将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采用评比积分的鼓励机制通过组内自评,组际互评,教师导评的方法强化评价的监督,激励,导向作用。每节课评价方法如下:第一次由本组计分员对组内成员参加合作的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做评价;第二次在全班交流时由其他组依据各组汇报员汇报的质量,本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做组际互评;第三次教师做全班导评,对本次合作中纪律好,参与度高,分工合理,有创新的组及个人进行表扬,加分,评出“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佳创新小组奖”、“最佳组员奖……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最后一月一总结,表扬优秀组和个人

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

达标: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良好:互相帮助,真正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优秀:不但研究了,还能说清楚、说明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合理评价是小组合作成功与否的保障。其中组内自评是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的重要一环,评价的侧重点可以由评小组成员合作态度、合作习惯,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所以,小组合作评价表可以在不同的时期定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时期定不同的要求。合理评价也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对于那些弱势群体可以适当地降低评价要求。这样,通过学生组内评价、组际评价与教师导评的多元

评价,让每一个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更加热爱合作,并在合作中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二完小聂春雨9月28日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要教会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强调应重视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合作小组的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同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通过学生的讨论,在组内每个成员都享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如可以四人一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一是小组长,主持小组讨论,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学习进程,带头示范;二是记录员,记录小组内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意见。三是报告员,搜集组内意见,组织语言,然后向全班做汇报。四是检查员,检查、督促、确认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负责观察组员合作技巧,发言是否积极,声音是不是太大了,谁没有参加讨论,有没有利用礼貌用语等。小组分工明确,积极性高,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技巧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月学生要对自己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自评和他评,然后找出不足,发扬优点。每个月学生都要互换身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技能。 二、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 2、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强调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要注意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选择了不同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1、预习合作。 学生预习,可以淡化教学难点,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小组合作预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预习习惯,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困惑。教师及时检查预习效果,表扬预习较好的小组。这样,课堂学习师生双方都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并能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2、朗读合作。

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活动的组织往往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层面上,没有达到同学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探究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预定的目的,下面我结合日常的教学谈点自己的体会,不足之处恳请在座的能给予指正! 一、如何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我们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它必须要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的同时,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蕴含着集体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当我们一句激励的话语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逐渐产生;当我们的教育评价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他们的团队精神也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一组的成员在讨论问题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一定会很成功!” “你们小组的成效如何能否向大家汇报一下?”(让学生汇报结果是代表一个群体的意见,小组成员一定会引以为荣,也一定会认真聆听,还会做好补充的准备。) “老师发现,张悦同学在做试验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同学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让我们为他们贺彩!”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演示演示这个过程?” ……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就是需要我们这样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更好地激发他们集体的荣誉感。

最新《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读书笔记(宋志扬)资料

《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读后感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读了胡庆芳,杨翠蓉两位老师写的《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这本书,感受颇深,现将读后感分析一下。 一.如何理解课堂是一个小组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工作中,或在家庭或者社区中,与他人合作都是一个挑战。有时候,与他人合作令人有点不愉快并且效率也不是很高。有时候,与他人合作又很容易令人兴奋,效率也高。小组动力学是研究小组如何起作用的,这部分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所有的小组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结构;二是小组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展。 第一.当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小组中合作时——包括课堂————重要的和可预测的人际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当你进入一个新的班级时候,你曾经感受到焦虑,那么其他人和你的感受是一样的,这可能与小组的形成、信任和接纳等问题有关。

第二.小组中的人际关系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预测的,而且与人际交往的双方是序列相关的。小组理论告诉我们,对于共同的价值观、基本的信任、接纳感和归属感的需要必须在课堂生活的早期阶段得到解决。如果这些需要未得到解决且小组成员的关系未被课堂生活所接纳,那么课堂不仅变得不友好和不快乐,而且课堂也不会成为学习取得较大成功的地方。 第三.冲突——风暴和控制的存在时很自然的。冲突有利于小组明确价值观和确定各自的角色。冲突给了小组活力,冲突可能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资源。 第四.平衡是至关重要的。所有的小组,包括课堂这个小组,需要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平衡:(1)、在任务和维持之间。(2)、在教师谈话和学生谈话之间。(3)、在问与答之间。这些平衡时会发生变化的。 二.如何开发小组合作 1、高质量的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集体实践的力量,在合作中小组内成员的经验、知识、思想、信念、感觉和自我价值,通过相互碰撞,最终达成一致。在教学中采用过小组的人都知道,仅仅将学生放在小组中并告诉他们要合作是不能保证有高质量的合作,和高质量的学习。高质量的小组合作的五个要素:(1)积极的相互依存(2)同时性互动(3)个体的责任(4)人际的小组学习技能(5)反思和计划。 2、小组发展的4个阶段

(完整版)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利于面向学生、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但是如果合作学习把握的不好,将是低效率的甚至是无效率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呢?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为了有效地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故合作小组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搭配小组成员,既让每个成员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又能让小组内部和谐一致,共同提高合作实效性,以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性别、性格、气质特点、兴趣、能力等各方面作全面了解,然后遵循异质搭配的原则进行分配。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组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鼓励每个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已的机会,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杜绝“搭便车”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他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激发强烈的合作欲望 在教学中,要顺畅、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那必须要使学生有合作的意识和欲望、对合作学习内容感兴趣。 (一)、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材要有讲究 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用合作学习法。事实上,不需要也不可能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因此要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 1. 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难易适度,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 这样影响学生合作的热情,降低了合作的效果。合作学习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又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 2. 尽量把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条形统计图”时,可让学生分组统计一下本小组每个人的年龄、身高,平均每个人的零花钱数,每个人家庭的人数等,然后将数据进行整理,再制成条形统计图等。这样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学生浓厚的合作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观察、探索、发现中提高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可带领学生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一下、再拼一拼。拼后让学生讨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在讨论过程中让小组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对这个自己总结出的公式将记忆深刻。 (二)、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提高主动参与欲望

如何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建设更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每一个小组根据成员各自不同的特 点分别起名为1-6号。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 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小组合作 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合作学习构建小组明确责任小组培训引导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建设更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 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 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 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 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 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 力。 2、明确小组成员责任,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每一个小组根据成员各自不同的特点分别起名为1-6号。要突出每 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 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 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 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 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 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 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检查员。小组长主 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 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 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检查员检查每次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检查组内每人分工职责所履行的情 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 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3、做好各个小组的培训工作,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 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发言的规则是弱者先说,强者补充。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 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法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法 一、概念的界定 小组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部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1、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 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困生创造发问的机会,在优生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是自己学到的知识条理化,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中等生如鱼得水,在他人启发下,跳一跳摘到了“桃子”,

从而达到一种“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突出了学生学习的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活动的观点不仅指向掌握知识,而且指向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向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精心组建互动小组。 教师应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应给以学生自己组合小组的权利,以利于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提高他们互动的兴趣,此外,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每个小组都要确定讨论过程中的协调员、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经过一段时间后,组内成员角色要互换,要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教师要对各学习互动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和重新调配小组成员。 2、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要灵活。 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可以让小组成员根据本单元内容自编、自演短剧,或编简短的对话,让学生自己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教师还可以把小组交流的内容作为预习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词汇句式知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的信息深加工,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互动时就可以避

怎样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怎样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我觉得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既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几个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有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意义的理解,我们就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内容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活动。但这还只是能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定感疑惑。在各种课上我们也经常发现,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我觉得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2-5人。可以从三年级学习信息技术开始就固定好小组,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开展一些小组间竞赛活动,如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奖励等,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茫然,合作时要么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的意见。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

如何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机制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合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意义是深远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总之一句话,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但纵观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1、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有些老师过分追求时尚技法,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贴在课堂上,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时,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2、注重“议论的热闹”轻视“深层次的思考”。有些教师出示问题之后,马上要求学生讨论、合作,并没有腾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个体进行思考,致使部分学生不动脑筋思考,讨论不深刻,甚至作为旁观者聆听而已,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以“议论”代替“自我理解性的朗读”。有些教师误以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讨论,以“议”代“读”,把它的外延缩小了,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促进的积极作用。 4、放任自流。主要是指有些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殊不知,如果学生的学习失去了教师的引导,就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成为一群无的放矢的聊天者。 5、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6、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太多。 7、评价重整体、轻个体。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要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采取措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得不好,仅流于形式,这种合作收获甚微。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真正落到实处呢? 1、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深刻理解新课标。《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但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 习 作者:松岗中心小学邓肖…文章来源:松岗中心小学点击数:771 更新时间: 2007-5-14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作为新型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应注重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是基础环节,即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然后是中心环节,即在课堂中开展实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最后是反馈环节,即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成效。 【关键字】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组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正文】 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作为新型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去听课或者参加某些教研活动时,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整个课堂熙熙攘攘,热闹非常,各个小组在热烈地讨论问题,有的时候甚至会见到一节40分钟的《找规律》的数学课,老师就组织了5次小组合作学习,整节课基本上都是在小组活动中度过。其实这种现象在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任务;或者是受到外在条件限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时才有必要、有价值、有成效。而不应该作为一种形式落实到教学中,更不应该作为一种点缀安排在课堂教学中。更有甚者,有的老师在评价一节课时,会因为教者没有组织小组学习而对该节课实行全盘否定。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应注重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是基础环

节,即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然后是中心环节,即在课堂中开展实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最后是反馈环节,即考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成效。 一、基础环节: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组的组成对合作学习的效果影响较大。我们应该尽量找出有效的分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1、分组: 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 2至8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由于各小组是异质分组,这样就使得各小组间是同质的,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重要技术,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包括性别、学习习惯、个性特点、组织能力、学业成绩等情况,然后将全班学生按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把四个层次学生适当搭配,分成合作小组,各小组间的层次、人数、性别比例基本平衡,最后选择组织管理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组 员推选,还可以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这方面的发展机会。异质合作小组的规模是不确定的。如果学生不习惯合作学习,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安排他到2人配对的小组中,完成一些简单的认知目标明确的任务,以便使他获得一些经历,进而从事涉及范围更广的工作。多于 6人的小组就需要有一位有才能的领导者,否则,学生们就不可能在没有经验和不经训练的条件下相互帮助。我所任教的班级人数比较多,有56人,我按照上面所说的原则一般把我们班分成7组,每组8人,因为每组的人数比较多,因此我充分了解了各学生的情况,除了各学生的数学成绩外,我还对他们在学习其他科目时的表现和学习成绩都作了了解,然后才慎重地挑选了8位数学小组长来领导这8个小组。 2、分工。 在传统的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往往没有明确的个人责任,这容易导致“责任扩散”,小组成员各做各的、一盘散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小组成为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如在一节“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课上,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长方形的计算公式时,各小组的同学虽然围在了一起,但却各自摆弄着自己手中的学具,有的同学甚至在商量放学后去哪里玩,个别的学生还在那里静静地看书。讨论的时间到了,我让同学来回答讨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来源:奎文区金宝双 语小学 作 者: 孙新菊 编 辑: 辛杰昀 时 间: 10-05-28 15:07:23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要教会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强调应重视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合作小组的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同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通过学生的讨论,在组内每个成员都享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如可以四人一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一是小组长,主持小组讨论,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学习进程,带头示范;二是记录员,记录小组内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意见。三是报告员,搜集组内意见,组织语言,然后向全班做汇报。四是检查员,检查、督促、确认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负责观察组员合作技巧,发言是否积极,声音是不是太大了,谁没有参加讨论,有没有利用礼貌用语等。小组分工明确,积极性高,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技巧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月学生要对自己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自评和他评,然后找出不足,发扬优点。每个月学生都要互换身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技能。 二、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 2、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强调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要注意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选择了不同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论有效的小组合作

论有效的小组合作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灵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关键所在。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是生本教育研究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学习误区、 为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课堂改革的探索。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存在着很多形式的东西多一些。下面结合我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误区的反思及对策总结如下: 误区之一:有的教师让学生讨论次数太多,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 对策: 一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1~2次为易。次数太多,本节课的目标会分散,学生的讨论就会成了形式。讨论的问题如果过于简单是,学生的兴趣就会减少。 误区之二: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不明确。 对策: 1、告知学生课堂学习目标。 告诉学生他们学会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 2、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 误区之三: 教学中合作学习时,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不能按分工的角色行事,学优生你一句我一句,各自抢着说。 对策: 培养小组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思想教育,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要像对待自己的学习一样尽心尽力地对待每位组员的学习。 其次,要对组长进行管理方法的培训。 每周召开一次小组长会,会议内容是: (1)了解每个小组各方面的情况; (2)征求各小组长的意见; (3)各小组长互相交流管理经验和办法。 误区之四: 课堂一放就乱。 对策: 1、监督学生的行为; 2、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 3、小组讨论的声音比较大时; 4、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 5、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 6、小组讨论离开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 7、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 8、教师是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合作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管理者,合作学习的顾问和参谋,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者; 9、教授社交技能。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千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国晓菊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是走进新课改后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考虑是否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节课(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把握恰当时机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让学生学会倾听

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由教材、教师把“已知”的东西传授给自己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由于受这种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结合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至六人一小组。这样,缩小了小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现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 惟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那么,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实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明显见效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贯串教学始终 (1)复习中创设情境 复习中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创设氛围,一方面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复习中去,通过对旧知识的唤醒,为新知的学习作知识上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创设了一个较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新知的学习状态中,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结论尽管已正被广大教师日益接受,但往往体现在新授比较多,而复习中依然是一问一答的基本模式,学习的参与率比较低,兴趣也不浓,对旧知与即将学习的新知之间的联系不大感兴趣,更难以激发一种积极的状态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了。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则有效的避免了这一点。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买3个书架共75元。如果买5个,一共要多少钱?”时,可把例题改成连续两步计算应用题“买3个书架共75元,每个书架多少钱?如果买5个,一共要多少钱?”作为复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问题应怎样解答?为什么?让学生通过全体的讨论参与,了解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一方面复习了连续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另一方面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逐渐解决了新课的重、难点,使新课的学习难度降低,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2)新授中启发心智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结合别人的说法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给学生合理分组 在组建小组时,分组应考虑到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因素,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依据自愿组合原则,一般以4—6人为一组,.教师一定要注意小组组员结构的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合理性.这是实现小组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让学生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传统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更注重学生的活动,注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 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小 匕那 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开放分组,多向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均衡编组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使学生得以充分地合作,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

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并且各小组成员应相对稳定,一般不随意变动。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建立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是关键要素,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三、选择内容,适时合作 1.科学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置的问题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最近发展适应,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使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摘到区”相 “桃子”。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深层求知欲望,使学生体会探索的意义与价值,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把握时机,适时合作。往往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例如:(1)在知识的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有这么一句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个人各有两种思想。”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大家交换的就是这样一个集众人智慧、人人可得的大成果。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讨论交流的方式,是学生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求同存异。通过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然而,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不尽如人意。如,当我们要求小组讨论时,有的小组成员你推我让,讨论结束时,没有人发表意见;有的小组虽然在讨论,但没有围绕问题展开,而是说一些无关的话题;有的小组,只有个别人在说,其余成员无动于衷。很显然,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流于形式,图个热闹,收效不大,甚至无效。 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于是,我将“小组合作”引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并做下如下探索和尝试。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首先按照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将学生分成三类,A类优等生,B类中等生,C类后进生,在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以4-6人为宜,创建学习小组。 二、组长的选任与培训。 小组长是组内的核心人物,他的态度与能力,直接决定着小组的成长方向,左右着小组成员的思想动态,学习动力。所以更重中之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