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凤城地区野生平榛山地建园技术

凤城地区野生平榛山地建园技术

凤城地区野生平榛山地建园技术
凤城地区野生平榛山地建园技术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沙漠化侵袭城市λ 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生态问题十分严重λ 解决人类生存环境,迫在眉睫λ 一、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中国资源匮乏,其中以森林资源最为紧缺,在建国初期拥有112亿立方米,几十年来因为人口膨胀、毁林造田而砍伐了100亿立方米,剩余的12亿仅够维持6年。 (中国煤炭剩余储量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中国石油剩余储量23亿吨,可供开采14年。)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3.9928亿亩),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折合23.94亿亩)λ 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λ 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λ 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λ 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λ 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排世界第121位λ 年人均消费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0.65立方米,比我国高近3倍多,差距十分明显。λ 由于多种原因,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生态建设任重道远。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3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38.2%,而且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的速度在不断扩展,总体上仍呈恶化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的27.8%,每年还在以100万公顷的面积增加。 二、市场需求 据调查,我国现有人工林中,杨树林只有1200万亩,其中30%是防护林,8年树龄的只占30%,即240万亩,年可采伐量不足300万立方米,远远不能代替其他木材,满足市场需求。 三、我国森林资源消耗情况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λ 人造板、纸浆、纸张及纸板消费居世界第二位。

千亩苹果园观光规划设计方案

千亩苹果园观光规划设计方案(说明:此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使用)

千亩果园观光规划设计 观赏果树是指以其叶、花、果或株型供人们观赏,果实又可供人们食用或作药用的植物。用果园及其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结合水果生产,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的一种水果经营形态,是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们建设观光果园如火如荼。 进行科学的果园设计与栽植,是果业生产现代化、商品化和集约化栽培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工作。苹果生产是农民增收的一项措施。当前国内苹果生产主要以富士为主,其他品种虽然也有生产,但规模较小,无法与其抗衡,而且市场上的苹果多以鲜食为主。而果园建立质量的好坏,是果树能否早结果、早丰产的基础,关系到整个果园长期的效益。 一、园地选择 苹果需要充足的日照、适宜的温度和雨量,但秦冠对干旱、寒冷、高温、盐碱等不良的自然条件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和适应力,可是,秦冠果实的优劣差异较大,但仍能正常生长发育、丰产、稳产。 (1)该地区的有利条件 自然方面:新乡地处北纬35°18′,东经113°54′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地处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占地总面积78%,土地肥沃、光热充沛;土壤为何土和潮土,较为适宜苹果等经济作物的栽培;为温带季风气候,季风特征明显,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降水丰富,年平均降雨656.3mm,年蒸发量1748.4mm。6~9月份降水量最

多,为409.7mm,占全年降水的72%,且多暴雨;土地后备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其地处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平原面积占78%。水库容量1.99亿立方米。黄河流经170公里,流域面积达4558平方公里。南水北调通水后,该市每年可获得4亿立方米优质水。在监控的722公里河段长度中,一至三类水质河段长122.2公里,四类、五类水质河段长84公里,劣五类水质河段长516公里。 社会方面: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大适合大规模机械耕作为农业提供机械,有利于提高生产率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2)该地区的不利条件 果实色泽、风味含糖量、耐贮力等不如山地果园。 二、树种品种 选择秦冠是1957年用优质的金冠品种作母本,与结果早、丰产、抗性强、容易栽培的鸡冠品种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种子用营养钵育苗,按植株栽培性状表现选苗,代号1155。定植后经多年观察,发现生长势强旺,抗白粉病、褐斑病比国光、金冠强,3年即开始结果,极丰产,10月中下旬成熟,容易栽培,果实经贮藏后发现肉质细脆,甜酸适度。该品种果实大,平均单果重230克以上,大小整齐,短圆锥形,颜色暗红色,果面光滑,具有光泽、果皮较厚、果肉细脆,汁液多,初采时风味甜酸,肉硬,但贮藏1个月后则酸甜可口、芳香,品质上等,含可溶性固形物16.5%,含糖量13.02%,含酸量0.1894%,维生素C含量2.317毫克。果肉硬度7.78×105帕。一般常温下可贮藏至第二年4~5月。适应性较广,山坡旱地均可栽培,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2008年10月29日,投资1.48亿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正式启用。位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从概念形成到竣工历时8年,于2007年4月29日建设完成,又经过1年多的精心准备才正式启用。 云南是誉满全球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有15000多种植物,约占全国的50%;脊椎动物有1704种,约占全国的55%;昆虫种类有100500种,约占全国的67%。1998年8月,吴征镒院士向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十分有必要尽快建设云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议,并得到朱镕基总理的重视和支持。为此,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按照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共建共管原则,昆明植物所作为工程建设法人单位,建设我国首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总投资1.48亿,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园区80亩。项目建设包括种子库、植物离体库、微生物库、动物种质资源库、DNA库和信息中心。发展目标是:15年内达到1.9万种19万份(株)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将打造成国际领先、亚洲一流的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机构。 之所以说这是亚洲之最,主要体现在其规模和发展目标上。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集中体现的地方,那里每1平方公里有100种不同的植物物种,但在这个190平米的冷库中,将会容纳上万种植物品种,可以说,踏入资源库,一脚踩下去就有上百个物种。” 普通种子只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便会发芽,因此在常温下最多能长期保存一至两年。“种质银行”则是利用低温、干燥的方式,人为地延长种子的活力。以包谷种子为例,在室外保存1年,活力会下降10%,10粒种子中就有1粒不会发芽。但是存放在“种质银行”中,上千年后仍会开花结果。 “种质银行”是植物的安全局,如果一旦某个物种灭绝了,还可通过存放在“银行”中的种子使其重生。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已收纳了多个濒临灭绝的植物品种,其中包括2006年在石林发现的,已经绝迹100年的“弥勒苣苔”,该物种目前只发现300多个野生植株。 许多种质资源已相当珍贵,在零下20度的冷库中,种子被存放在密封玻璃罐中,瓶壁上都贴着编码标签。安全起见,种子入库时将由电脑随机编码,记录上该物种的资料信息。 190平米的资源库最多可容纳17万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目前,已收集了2万份种质,经过鉴定的植物物种约有3000多种。同时,资源库建立的种子采集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通过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以西南地区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为重点,兼顾周边地区,重点收集稀有濒危种、特有种、有重要经济价值及科学价值的物种,为我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条件和决策依据。

中国林业发展现状

中国林业 地科三班沙玉龙 随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中国的林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生态建设规模在连续几年大幅度扩张之后,开始转入稳定推进阶段。林业产业快速发展,营造林业、木材生产及林产工业、森林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林业种苗、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林业科技、林业教育成果不断增加。林业基层建设不断推进,林业国际交流成绩显著。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颁发。在这之后,各级林业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伴随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野生动植物、湿地、大熊猫等专项调查结果的公布,以及全国依法治林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具体来说: 1.全国造林绿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重点工程造林贡献突出,民营林业发展迅速。 2004年全国完成营造林679.46万公顷,比2003年下降37.87%,人工造林501.89万公顷,飞播造林57.92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育林119.65万公顷。2005年,全国共完成营造林面积628.4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23.2万公顷、飞播造林41.6万公顷、新封山育林263.6万公顷。2006年,全国完成造林271.7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44.61万公顷,飞播造林27.18万公顷。新封山(沙)育林147.17万公顷。在树种结构上,各地加大了阔叶树、乡土树种造林比重,西部干旱地区加大了灌木林造林比重。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贡献突出,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核实面积占全国营造林总面积比重的89.8%,核实率达94.3%,合格面积占全国营造林合格总面积的90.0%,合格率达90.2%,高于全国营造林平均水平。民营林业迅速发展,全国非公有经济造林285.30万公顷,占全年造林面积的50.96%。截至2007年底,我国非公有森林面积已占森林总面积的20.3%;在未成林造林地中,非公有比例增至41.1%。2007年全国有5.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4.9亿株。 2.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工程效益继续显现。 截止2007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已完成营造林面积576.68万公顷,占全国营造林总面积的84.87%,其中造林面积480.29万公顷(人工造林424.24万公顷、飞播造林56.05万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96.39万公顷。在造林面积中,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不含京津风沙源退耕)、三北及长江流域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分别占13.36%、66.99%、9.85% 、9.33%和0.47%。具体来讲:

平榛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成分的研究

平榛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成分的研究 赵明慧,姜子涛,刘韬,李荣 (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34)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二级质谱(HPLC-ESI-MS/MS)技术,根据保留时间、母离子和二级质谱碎片与标准品或参考文献比对,对平榛叶黄酮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通过多反应监控模式(MRM)对平榛叶黄酮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共从中鉴定出12种化合物,其中11种为首次从平榛叶中发现,分别为表儿茶素(41.45±1.87 μg/g,干叶)、绿原酸(3-咖啡酰奎宁酸,389.00±17.15 μg/g)、丁香亭-3-O-葡萄糖苷(6169.78±209.73 μg/g)、丹酚酸C(443.37±21.07 μg/g)、金圣草黄素-6-C-葡萄糖苷(206.81±10.07 μg/g)、金丝桃苷(槲皮素-3-O-半乳糖苷,154.44±7.63 μg/g)、槲皮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937.15±40.86 μg/g)、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3-O-半乳糖苷(17.27±0.82 μg/g)、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202.74±10.04 μg/g)、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3-O-葡萄糖苷(101.27±4.99 μg/g)和山奈酚-3-O-鼠李糖苷(112.37±4.77 μg/g)。 关键词:平榛叶;黄酮;HPLC- ESI-MS/MS;成分 文章篇号:1673-9078(2014)12-235-24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4.12.040 A Study of Flavonoids from the Leaves of 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ZHAO Ming-hui, JIANG Zi-tao, LIU T ao, LI Rong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Food Biotechnology,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and Food Science,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China) Abstract: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flavonoids in the leaves of 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was performed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HPLC-ESI-MS/MS).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son of retention times, parent ions, and secondary ion fragment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flavonoids was performed using HPLC-ESI-MS/MS in the multiple reactions monitoring (MRM) mo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2 compounds were found in the leaves of C. heterophylla, and 11 compounds we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namely epicatechin (41.45 ±1.87 μg/g, dry weight), chlorogenic acid (3-caffeoylquinic acid, 389.00 ± 17.15 μg/g), syringetin-3-O-glucoside (6169.78 ± 209.73 μg/g), salvianolic acid C (443.37 ± 21.07 μg/g), chrysoeriol-6-C-glucoside (206.81 ± 10.07 μg/g), hyperoside (quercetin-3-O-ga lactoside, 154.44 ± 7.63 μg/g), quercitrin (quercetin-3- O-rhamnoside, 937.15 ± 40.86 μg/g), laricitrin-3-O-galactoside (17.27 ± 0.82 μg/g), malvidin-3-O-glucoside (202.74 ± 10.04 μg/g), laricitrin-3- O-glucoside (101.27 ± 4.99 μg/g), and kaempferol-3-O-rh amnoside (112.37 ± 4.77 μg/g). Key words:leaves of 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flavonoids;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omponents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LC-MS)技术是一项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有机物分离分析方法,它利用HPLC先将待测有机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开,然后用MS对分开的各有机物逐个进行分析,以得到各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结构和目标组分浓度的信息。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LC-MS法可以直接分析大分子化合物(蛋白质、肽类、多糖等)、高沸点化合物和极性化合物,应用范围广,收稿日期:2014-06-04 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0029);天津市高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20110608)资助 作者简介:赵明慧(1988-),女,硕士,研究方向:食品添加剂 通讯作者:姜子涛(1956-),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添加剂因此在天然产物鉴定、药物分析、有机物分析、食品检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LC-MS法定性、定量分析多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成分的报道很多,并且随着各种离子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为桦木科(Betulaceae)榛属植物,俗名榛子、东北大榛子、胡榛子等。在我国东北、华北、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均有分布。平榛为野生坚果之一,素有坚果之王的美称。其果仁富含脂肪(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和糖类外,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E含量也很丰富。榛子中人体所需的8种氨 235

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布

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布 曹永生,张贤珍,龚高法,等 (中国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图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63-64) 世界上公认的野生稻至少有20个种,中国已发现3种野生稻,即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和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 Baill)。由于普通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均有AA型染色体组,其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杂交可育,故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较其他野生稻更为广泛。 中国野生稻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八个省(自治区)(表2-2、图29和图30)。 表2-2 野生稻种资源分省统计表 Table 2-2 Statistical table of wild rice germplasm from various provinces

图列说明: 种质资源分布图用园点的大小来表示一个行政区域(市或县)内作物种质资源的份数;种质资源密度分布图用密度来表示 1 X 1 经纬网格区域内作物种质资源的份数. 中国野生稻分布南自海南省崖县(18o09′N),北至江西省东乡县 (28o14′N),东自台湾省桃园(121o15′E),西至云南省盈江县 (97o56′E),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23个经度。但主要分布于25oN以南地区,约占总份数的93%以上。 中国野生稻的分布现状与生物学特性、历史演变、人类活动及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中国野生稻属于喜温、喜湿的多年生宿根越冬植物,适宜于温暖多雨的气候。因此,雨量和温度,特别是冬季低温成为其分布的重要限制因子。所以现代野生稻分布地点的95%以上都位于年平均气温20℃,1月平均最低气温6℃以上的雨量充沛地区。在历史上,公元11世纪以前气候较今温暖,野生稻种质资源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其北界大约自长江上游渠州(四川)、经中游的襄阳、江陵至

中国林业概况

1.2中国林业概况 1.2.1、中国林业的资源现状 (1)森林资源概况 在当今世界森林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我国依据自己的国情和林业发展情况,积极推行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基本政策,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林业建设,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在生态环境改善和林业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全国森林资源状况 根据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全国林业用地面积30378.19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量145.54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133.63亿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2%。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全国人均森林面积0.128hm2,人均森林蓄积量为9.048 m3。 现将我国除台湾、香港和西藏控制线外的森林资源状况介绍如下: 1.林业用地资源 林业用地面积:25 704.7万hm2,其中: 有林地面积15 363.2万hm2,占林业用地的60%;疏林地719.5万hm2,占3%;无林地5 703.7万hm2,占22%。 在有林地面积中:林分面积12 919.9万hm2,经济林面积2 022.2万hm2,竹林面积421.1万hm2。 2.各类林木蓄积 活立木总蓄积量113.1亿m3。其中森林蓄积量100.9亿m3,占89%;疏林蓄积量1.4 亿m3,占1%; 散生木蓄积量7.0 亿m3,占6%;四旁树蓄积量3.8亿m3,占4%。 3.天然林、人工林资源 天然林面积10 696.5万hm2,占有林地的70%,其中林分面积10 005.5万hm2,占天然林面积的94%;天然林蓄积量90.7亿m3,占森林蓄积量的90%。已成林人工林面积4 666.7万hm2,其中林分面积2 914.4万hm2,经济林面积1 621.5万hm2,竹林面积130.8万hm2;人工林蓄积10.1亿m3,占森林蓄积量的10%。 4.林分资源 全国用材林面积9 939.5万hm2;蓄积量72.1亿m3。其中用材林成过熟林面积1 468.6万hm2;蓄积量27.4亿m3。 全国防护林面积2 138.5万hm2;蓄积量21.9亿m3。 薪炭林、特用林面积分别为445.2万hm2、396.8万hm2;薪炭林、特用林蓄积量分别为0.9亿m3、6.0亿m3。 5.森林资源质量 (1)林分平均郁闭度:全国(不含西藏全区)林分平均郁闭度为0.54,用材林平均郁闭度为0.53。 (2)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全国林分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8.06 m3/hm2,人工林林分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34.76 m3/hm2。 (3)林分单位面积生长量:全国(不含西藏全区)林分单位面积年生长量为

长白山野生榛子资源调查

吉林农业科学2007,32(5):56-57JournalofJilinAgriculturalSciences 文章编号:1003-8701(2007)05-0056-02 长白山野生榛子资源调查 张艳波1,李锋1,陶蕊1,李治国2,梁英海1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所,吉林公主岭136100;2.黑龙江省望奎县农业委员会) 摘要:2005年对吉林省8个县(市)32个样区进行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其中长白山区的7个县(市)都有野生榛子资源分布,有平榛和毛榛两种,对其分布区域、生存环境、伴生植物、生态类型、利用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利用建议。 关键词:长白山;野生榛子;调查 中图分类号:S664.4文献标识码:A 榛是桦木科(Betulaceae)榛属(CorylusL.)植物,是坚果市场主要品种之一,也是近年需求量增加最多的坚果。榛子果仁营养丰富,含油量50%~70%,蛋白质含量14%~20%,生食及炒食味道鲜美,可以制成各种糕点,也可作为油料作物用于生产肥皂、蜡烛。花和叶可入药,树皮、果苞可以提制栲胶,榛子核是做优质活性炭的原料,榛材可生产榛蘑,还被用作椎栗的砧木。此外,榛林还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及改良土壤的功效。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都很高,被誉为“坚果之王”。 吉林省长白山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寒冷,年平均气温在-7~3℃之间,极端低温-44℃。分布的野生榛子是平榛(C.heterophyllaFisch.ExTrautv)和毛榛(C.mandshuricaMaxim.etRupr),储量丰富,抗寒性强,并且具有抗病性强、品质好的特点。在长春市场,熟榛子的价格为欧榛20元/kg、野生平榛30元/kg、野生毛榛40元/kg以上。可见野生榛子在市场上更受欢迎。 2005年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吉林省农业野生植物调查”,由吉林省农委组织实施。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吉林省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储量、分布状况、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情况等。特别是对经济价值高、濒危珍稀和特有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细致调查。其中对榛子作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果树,进行了重点考察。调查地区中,长白山的7个县都有野生榛子资源分布。1考察路线和方法 考察路线的制定参考了1982年的吉林省资源普查记载,确定考察路线为辉南→集安→抚松→敦化→安图→汪清→长白→通榆,然后对当地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对本地进行调查摸底,确定考察样区。再由农委组织的专家组会同培训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专家组的成员由野生果树、野生大豆、野生蔬菜、野生药材以及植物分类专业的专家组成。 2考察结果 2.1野生榛子资源现状 吉林省野生榛子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经调查2001年仅抚松县露水河林业局榛子的储量就有9000t,吉林省大面积的榛林就有3万hm2。每年成熟季节都有大量采山人员采摘野生榛子,为山区居民增加了一定的收入。但野生榛林一般都处于无人管理状况,结实率较低,虫果和空瘪率高,单位面积产量低,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由于榛子经济价值较高,市场需求量大,还经常发生掠青现象。成片的榛林 收稿日期:2007-03-08 作者简介:张艳波(1978-),男,学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李杏育种及抗寒果树资源研究。

我国森林资源法律制度的概述

我国森林资源法律制度的概述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体系建设研究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优化探析绪论 【第二章】我国森林资源法律制度的概述 【第三章】我国《森林法》的基本概念和立法目的的完善 【4.1 4.2】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建议 【4.3 4.4】我国森林资源法律责任的完善建议 【第五章】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完善 【结论/参考文献】我国森林法的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2 章我国森林资源法律制度的概述 2.1 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 根据我国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20.36%,我国森林总面积为19545.22 万公顷。我国森林蓄积为137.21 亿立方米,活立木总蓄积149.13 亿立方米。 1目前,全国有林地面积18138.09万公顷。按林种划分,公益林、商品林面积分别占52.41%、47.59%,其中公益林面积中特种用途林1197.82 万公顷、防护林8308.38 万公顷;商品林面积中用材林6416.16 万公顷、经济林2041 万公顷(其中油茶林320 万公顷)、薪炭林174.73 万公顷。

2按土地权属划分,国有林7246.77 万公顷,集体林10891.32 万公顷。(国有林占39.95%,集体林占60.05%)。按林木权属划分,国有的7143.58 万公顷,集体经营的5176.99 万公顷,个体经营的5817.52万公顷(国有的占39.38%、集体经营占28.54%、个体经营占32.08%)。全国现有天然林面积11969.25 万公顷,全国现有人工林面积6168.84 万公顷。其中天然林和人工林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65.99%和34.01%.天然林蓄积114.02 亿立方米,占全国森林蓄积的85.33%.人工林蓄积19.61 亿立方米,占全国森林蓄积的14.67%. 3我国的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0.62 公顷的1/4,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30.3%的2/3,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蓄积量68.54 立方米的1/7 强。造林良种使用率在林业发达国家为80%,而我国则仅为51%.我国的中、幼龄林比重较大,面积占乔木林面积的67.25%,蓄积量占森林蓄积量的40.03%.从地域分布上看,森林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在我国西南的川西川南、云南大部、藏东南,东南、华南低山丘陵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及西北的秦岭、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青海东南部等区域。而森林资源分布较少的地区则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华北、中原及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地域辽阔的西北地区、内蒙古中西部、西藏大部。 因此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的特点是:总的储备量上仍然不充足,在森林资源的质量方面也较低,同时森林资源的地域分布也不均衡。

丘陵山地电动式单轨道运输车结构设计

丘陵山地电动式单轨道运输车结构设计 施新杭,陈晖,陆丹丹,傅剑 (金华市农业机械研究所,金华321017) 摘要:丘陵山地以果园产业居多,主要种植柑橘、香榧等经济果林,然而由于地形影响,基础条件差,没有完善的交通网络,也没有专用的运输装备,果品和农资运输以人工为主,极大地制约了丘陵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开发的适用于丘陵山区的运输机械,由5大功能部件组成,采用直流电机驱动、防侧倒设计、无线遥控操作,解决运输作业安全性和人工成本高的问题,增加丘陵山地产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单轨道,电动式,运输车,结构设计,丘陵 1丘陵山地运输设施现状 丘陵山地是柑橘、茶叶等经济作物的主产区,由于传统的运输机械如轮式运输车、履带式运输车[1]等不能适应复杂且崎岖不平地形,无法平稳、安全地实现果品和农资运输,所以目前运输作业还是以人工为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安全风险大、果品易损伤。常规的道路交通建设费用高,占地面积大,容易破坏丘陵山地的生态和水土结构,不适宜大面积推广。因此,果园运输机械的匮乏极大地制约着丘陵山地产业经济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不同学者开发了多种适合丘陵山地的运输机械,主要包括架空索道运输系统、单轨道运输车、双轨道运输车等。其中,单轨道交通运输车[2]是轨道为一条带状的梁体,车辆在一根钢轨上行驶的运输方式,采用轨道离地设计,占地面积小,不破坏山地生态,造价相对低,载重量一般不超过500kg。华南农业大学开发的7YGQX-5.5型钢索牵引悬挂式货运系统,以三相电为电源,通过卷扬机拉动钢丝绳来驱动运输系统,载重量大,实际生产率达到1.7t/h[3];华中农业大学研制开发的7YGS-35型自走式单轨道运输机,以柴油机为动力,用于坡度小于35°的山地;对于坡度大于35°的山地,开发了电牵引式单轨道运输机和7YGS45型自走式双轨道运输机[4]。 丘陵山地的电力设施普遍不完善,需要建设专门的配电房,对于小面积的果园不适用。自走式轨道运输机,以柴油机为动力,噪声较大,也存在尾气污染问题。针对以上不足,本文研发的机械化运输系统,采用高能量锂电池为电源,以直流无刷电机为驱动力,成为现有汽、柴油运输机的一种补充机型。 2结构设计 本文所研发的运输系统采用单轨道运输方式,轨道为一条带状的梁体,运输装置在一根钢梁上。 基金项目: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农业类重点项目(2015C32064):丘陵山区可拆卸单轨式果蔬运输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作者简介:施新杭(1987—),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机械装备及农机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设计制造>Design驭Manufacture 46 ■现代农业装备·2017年第5期

丘陵山地履带式多功能管理机的研制

丘陵山地履带式多功能管理机的研制 张子军1,徐永华2,刘?华1,陈镇荣2,曾辉武2 (1.?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广州?510630;2.?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510642)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带动了我国丘陵地区经济作物的快速发展。我国南方的丘陵地区由于地形和环境原因限制了经济作物大规模种植,于是针对丘陵山地的果园管理作业机械的研发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丘陵山地履带式多功能管理机,对履带式多功能管理机的部分结构进行设计,并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底盘的结构。 关键词:丘陵山地;果园机械;结构设计;有限元 中图分类号:S2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54(2019)02-0031-06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林果生产收入占比不断上升,甚至成为部分地区的经济支柱。随着林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各种问题接踵而至,恶劣的生产环境和较高的劳动强度与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标准背道而驰,传统的果园生产方式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实现果园的现代化生产,作业机械化是一条必行之道。机械化作业不仅可以实现果园的规范化管理,大幅减轻果农的劳动强度,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减少林果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果品品质[1]。果园机械属于农业机械的种类,与我国大部分农用机械一样,果园作业机械的研究起步较晚,机械化程度不高,机械保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发展潜力巨大。因此,针对我国各地林果生产特点研究果园作业机械,将促进我国林果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1?丘陵山区多功能管理机械发展现状 国外丘陵山区的多功能管理机发展较早,以日本、韩国和欧美为主,均为因地制宜发展与各自国情相适合的机型。欧美国家的产品以园艺作业为主,主要功能有旋耕、剪草、清雪、粉碎、短距离运输等,而亚洲国家的产品则以农业作业为主,如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产品。日本机型兼顾水旱地两用,可进行翻地、旋耕、起垄、铺膜、开沟、播种及水田平整等;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机型则以旱地(果园、菜地、温室大棚及其他小块地)作业为主[2]。进口机型对南方丘陵山区作业环境特性适应性不理想,而且进口机型价格普遍较高,配件不全,维修服务跟不上,不适合丘陵山区农民选用。 目前国内生产小、微型多功能管理机的企业较多,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辽宁、广西等省市,多以单一功能机械为主,种类覆盖全面,从耕整地到收获都有相应的作业机械,但是发展不均衡,机 收稿日期:2018-12-29 基金项目:农业装备产能提升与示范推广项目(粤财农[2017]88号)。 作者简介:张子军(1977—),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智能农机装备的研究。E-mail:5455783@https://www.doczj.com/doc/dc2763400.html, 31

种质资源

§3 种质资源 重点: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 难点:各类种质资源的特点。 要求:了解作物起源学说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明确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和利用。 §3.1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3.2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3.3 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别及利用价值 §3.4 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 §3.1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3.1.1 种质资源的概念 用以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过去称为育种的原始材料。在中国20 世纪60 年代初改称为品种资源。现代育种所利用的现有品种材料和近缘野生植物,主要是利用其内部的遗传物质或种质,所以现在国际上大都采用种质资源这一名词。在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总称为资源(germplasm rmuce)。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宫、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都能归入种质资源之内。又因为现代的遗传育种研究不但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而且要进行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所以,遗传学上也常称种质资源为遗传资源(genetic remurees)。说到底,遗传、育种研究上主要利用的是生物体中的部分基因,甚至是个别基因,所以又称为基因资源(gene resources)。把蕴藏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等各种材料, 概称为基因库或基因银行。 种质资源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由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

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它积累了由于自然和人工引起的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即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是人类用以选育新品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财富。 3.1.2 品种资源在作物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 1. 品种资源是作物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作物育种成效的大小,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多少和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深度。 品种资源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的, 它们携带着各种各样的基因, 是品种选育和生物学理论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材料来源。如果没有品种资源, 作物育种工作就成为“无米之炊”。 筛选和确定作物育种的原始材料, 也是作物育种的基础工作。能否灵活地、恰当地选择育种的原始材料, 受作物品种资源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 2. 作物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取决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实践表明, 一个特殊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往往能推动作物育种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品种培育的突破性进展, 往往都是由于找到了具有关键性基因的种质资源。 20 世纪50 年代, 中国由于发现和利用了广东省的矮脚南特和广西省的矮仔占等水稻矮源, 从而育成了广场矮、珍珠矮等一批高产、抗倒的矮秆水稻良种,实现了品种矮秆化,使水稻亩产由200-250 公斤提高到300-350 公斤以至500 公斤。 同时, 由于低脚乌尖这一水稻矮源的发现与利用, 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绿色革命”浪潮。低脚乌尖原产于中国台湾及福建, 它现在几乎是世界所有国家矮秆水稻品种的祖先。台湾省以低脚乌尖为亲本,

中国森林资源市场研究报告

2011-2015年中国森林资源市场评估与发展前 景预测报告 报告简介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森林资源市场评估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森林资源相关概述、中国森林资源市场运行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森林资源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森林资源重点区域市场运行形势。随后,报告对中国森林资源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森林资源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森林资源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森林资源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图表部份 目录 第一章森林资源经营相关概述 第一节森林资源经营阐述 一、森林资源 二、森林资源经营 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森林资源经营类型划分 一、商品林经营区森林经营类型划分 二、一般生态保护区的经营类型划分 三、重点生态保护区的森林经营类型划分第三节中国森林资源经营的产业链分析 一、林业产业 二、林业生物产业 三、森林碳汇市场 四、森林旅游业 第二章世界林业运行形势透析 第一节世界林业运行概况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1、全世界森林覆盖率 2、世界森林区域分布 3、森林资源的消长 二、世界各国森林资源演变趋势 三、对中国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启示第二节世界森林状况热点聚焦 一、第13届世界林业大会热点追踪分析 二、林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 三、经济危机对森林管理造成压力

种质资源库建设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配套设施建设 工作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2016年建成。项目总共投资约8655万元。"***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主要包括种子库、植物离体种质库、信息中心。位于***,正式启用后将使*** 乃至西北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得以保存。 ***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从概念形成到竣工历时3年,建筑面积约560㎡。如运行后具体目标是在第一个5年内达到300种3000份(株),15年内达到1600种1.6万份(株)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库因资金等原因缺少配套设备并未投入运行,只在田间进行中草药种质资源的繁殖工作,为保存现有的种质资源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1、总体科学目标 其总体科学目标是:建成一个依托***、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一流的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设施和科学体系,实现自动化管理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使中国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将对抢救、保存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促进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和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填补生物资源种质保存系统的缺陷等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保存中药材遗传资源,为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立背景 ***是全国中草药主要产区之一,中药材产业在全国具 有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全省14个市州的70多个县区均有 中药材生产,中草药种类多,产量大,品质好,有特色,全 省中草药品种9500多种,位居全国第二,是名副其实的中 药材资源宝库。主要的中草药资源有1600多种,野生植物 类1270种,其中动物类214种,矿物类43种,目前人工种 植中草药350余种,分布较大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随着物种消失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植物种子 保护的重要性,而中药材种质资源是其中重要的一类。种质 资源库作为***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领域的一个重点建设工程。将进一步促进校地科技合作,对***乃至西北的生物多 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的中医药产业科 学发展和教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种质资源库是具有重要影响的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保藏设施,保藏能力将达到西北领先水平,并具有不可替 代性。目前在临时仓库已收集保存约100种300份野生植 物种子。 ***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 生长,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黄芪、党参、当 归等道地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 和“西北药都”之美称;早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本 草经集注》中就有“黄芪第一出***,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的记载;北宋《太平御览》所引的南北朝《秦州记》

中国林业分析报告

中国林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林业发展现状 1,总体概况: 根据中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结果,中国现有森林面积1.75亿公顷,居世界第五位。活立木蓄积量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8.21%。 按林种划分,中国现有林木面积16417.67万公顷,其中防护林(非商用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分别占到33.36%、47.89%、13.03%、1.84%、3.88%。全国现有天然林面积、人工林面积分别为11576.20、5325.73万公顷,分别占68.49%和31.51%,人工林面积列世界第一位;全国规模以上林业企业超过1.5万家,其中,国有重点森工企业135个,重点营林局20个,国有林场4466个,乡村林场近8万个,国有苗圃2300多个。 2009年,中国新造林面积588.49万公顷,人工造林、飞播造林、新封山育林分别占66.14%、4.38%、29.30%,比2008年增长9.92%。而国家投资林业重点工程造林447.21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75.99%。2009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58万亿元,主要产品有:纸浆、木材、人造板、家具等。福建、广东、浙江的林业年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 2008年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7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占同类产品世界贸易总额的18%。进口方面:主要是纸浆和原木等生产原料,分别占51.3%和17.2%。出口方面:主要是木家具和纸制品等产品。分别占46.8%和22.4%。出口前5位贸易伙伴依次为美国31.75%、日本23.48%、香港15.69%、韩国4.05%、英国3.68%。 2,中国林业的管理制度: 林权制度:林地所有权是国家或集体所有,出租或承包给林业企业或个人,然后林业企业或个人拥有林地的经营权和林木的所有权、以及配套的处置权和收益权。林地的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届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2008年开始、计划5年内完成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是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